时间:2023-07-21 17:2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和大家分享的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与关注。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一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级版。
推进廉政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二
(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2.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
3.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4.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3.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深入推进科技体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1.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
2.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三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二)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
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综合治理;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
(七)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八)持续改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积极做好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
严格依法行政;
增强政府效能;
《经济》:随着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新方向。在您看来,智慧城市的内涵是什么?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特点?
李伯虎:就目前而言,智慧城市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我们看来,智慧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创新为驱动,以人为本,以新一代的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通信、自动控制、建模仿真、智能科学、大数据、标准、安全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城市的经营、管理、运行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手段,对城市基础支撑、资源环境、社会民生、产业经济以及市政管理领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地感知、互联、协同运行和处理,从而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纵观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多类建设模式。华南师范大学许晶华教授总结了3种建设模式,即成都、上海、重庆、南京、扬州等主导的信息基础设施先导模式;以无锡、天津、杭州、广州、西安等为代表的智能产业驱动模式;北京、沈阳、宁波、武汉、深圳等进行的以发展城市智能服务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第二,发展不平衡。《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全国96个城市的官方数据、第三方数据与申请公开数据进行统计、量化处理后,其结果显示:我国处于智慧城市规划布局阶段的城市有17个,启动准备阶段26个,建设推进阶段46个,部署应用阶段7个,初具规模阶段0个。第三,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例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起点较低,观念、队伍、技术、产业、设备、投资等方面相对薄弱;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差异较大;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涉及规模空前(数亿人)的农村人口迁移、就业、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等问题。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还涉及中国特色的城市、城镇嵌套结构,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并兼有政府推动型和市场推动型的两种发展模式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推动两种机制等。
《经济》: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李伯虎:智慧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能够有效缓解诸如交通拥挤、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差、住房不足、就医难、管理滞后等“城市病”, 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市生态从单个、部门式的社会管理模式,向互联、协同、智慧的全社会和谐发展,向人与自然共生共赢的高质量新模式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将对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新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进而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智慧城市还将与新型城镇化形成互动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包括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扩展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智慧城市落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这些新发展又将反过来促使城镇化产生新的需求和变化,如此良性循环,逐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请您谈一下,信息技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李伯虎:可以说,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网络与通信、高性能计算、建模仿真等在内的新兴信息技术,为实现智慧城市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协同运作、智能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核心使能技术与手段。
具体地讲,物联网技术可为智慧城市实现“人―物―环境”三元融合一体提供最重要的基础使能技术与新运行模式;云计算技术为城市中海量信息的存取、资源共享和协同、智能计算等提供使能技术与服务;网络通信技术则为信息传输搭建高速的网络通信环境,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网络通信基础支撑,构建随处可用、高速互联、终端多样化的网络化城市;高性能计算技术将在智慧城市求解复杂问题和开展海量信息处理及计算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对智慧城市各功能领域和运营活动的建模、分析,建模仿真技术能够高效指导智慧城市进行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运行和评估,尤其是现代建模仿真系统,可以成为智慧城市智能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参与城市实时运行中的各类处理、分析与决策。作为支持智慧城市各领域进行决策和预测的基础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智慧城市中庞大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存取、挖掘、管理、处理;而系统工程技术将会有效解决智慧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在体系结构、支撑平台、系统集成和实施方法等方面的重大难题,从而支持智慧城市的构建、集成和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由人(组织)、经营管理、技术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城市运行管理技术三者进行深度有机融合,并将其应用于城市的全系统及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这样才能高质量、低成本、快速、智慧地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经济》: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如何?我国应如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
笔者在灵石乡村进行帮扶过程中,感觉到灵石县受各种因素制约,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多,农业现代化发展较为缓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产出率不高,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小,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农业发展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
现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笔者对灵石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有几点建议。
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铺开玉米、小麦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确保粮食总产稳定上升。以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开展农机作业智能化监测,打造“智慧农机”。实施秸秆还田工程,开展“农业品牌创建年”活动。围绕特色兴农、科技强农、品牌立农、融合富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全县省级核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加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高举核桃产业龙头,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核桃林综合管护,完成核桃林提质增效工程,新建核桃深加工企业,发展核桃初加工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内强化全产业链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监管,对外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大力发展规模健康养殖。
三要更新理念,实现农业生态化。依托王家大院、红崖峡谷、石膏山等景区,打造静升、马和、西许三大乡村休闲旅游板块,挖掘特色农业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康养价值,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加大土特产品开发,充分利用农村环境气候优势,合作开发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协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四要突出绿色生产农业理念。加快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规范提升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积极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扶持种粮大户,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作者:王芙蓉单位:灵石县委新闻中心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anfangsoft”为你整理了这篇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乡村振兴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现将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生猪稳产保供,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
2020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障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的有关政策,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增强信心,多措并举狠抓生猪稳产保供,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截至第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22.81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8万头。呈现出生猪生产稳定、供应充足、总体向好的态势。
(一)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印发了《商河县加快生猪生产恢复三年行动方案》,分解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压实各方责任。将各镇街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任务列入年度考核,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督查结果,确保完成2020年生猪生产恢复任务。
(二)政策落实有序。一是提高生猪养殖保险标准。将育肥猪、能繁母猪保额由500元/头、1000元/头分别提高到1000元/头、1500元/头。二是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将2019年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用于种猪场直补、生猪良种引进、保险、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中心建设等。三是做好禁养区优化调整工作。今年,对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调整方案已于2020年2月14日公布实施。
(三)加快主体培育。通过“双招双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猪养殖,逐步建立以大型养殖场为引领,适度规模场为主体,家庭牧场为补充的标准化生产格局。2020年,商河新建(或改扩建)生猪养殖场5家,全部建设完成后,预计增加生猪存栏6.5万头。同时,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以及雨润控股集团25亿全产业链项目已落户商河,正在稳步推进。
(四)强化技术指导。借助生猪产业联盟、农业农村部直连直报系统,强化产销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生猪生产产能,努力避免价格波动伤农伤民。同时,组织54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入户指导,指导生猪良种高效繁育与安全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生物安全防护和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打消养殖场户顾虑,广泛调动其恢复生猪生产产能的积极性。
二、狠抓绿色畜牧,推动全县畜牧业转型升级
(一)深化种养结构调整。以实施粮改饲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推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统筹方向转变。计划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3.83万亩,计划收贮全株青贮玉米9.585万吨。实际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4.341872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0.81963万吨。进一步推进了饲料作物产业与畜牧业发展紧密衔接,促进三元结构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二)继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及智慧农业应用创建。一是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2020年共创建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处。二是以整建制、高标准建设济南智慧农业试验区为契机。创建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技术集成应用,2020年,2家畜牧养殖企业被评为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三)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目前,全县164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全部配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设施,处理设施配建率已到达10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已超额完成农业部、省、市年度目标任务。二是“试点县”项目通过验收。2020年6月29日,实施的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17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建立的“一主线、两目标、三体系、五模式、三循环”的“商河12353”发展模式,得到肯定。三是开展商河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试点试验。目前,该试点试验已获批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正在稳步推进。四是倡议建立了商河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联盟,于2020年6月6日正式揭牌成立,推进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抱团发展、融合发展,促进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上台阶、提质效,有效解决全县养殖场(户)与有机肥企业在畜禽粪便加工过程中处理难、存储难和销售难的问题。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经作站、种子管理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责任单位:畜牧科、各基层动检站)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孟德、广兴、可利尔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责任单位: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责任单位: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责任单位:产业化办、项目办)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近年来,我国经济放缓进入新常态化。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8%,第二产业增长了8.0%,第三产业增长了10.6%。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比其他行业增长得更快。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旅游业高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3.1%,增速不仅高于总体GDP增速,而且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速;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旅游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2%,比全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总体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成为了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们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迫切需要旅游新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1.旅游信息的高级化――智慧旅游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有力的支撑了旅游信息化。随着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产业格局、经营模式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也呈现新态势。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等方面都实现了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近年在线预订和网络营销不断增长。2014年中国旅游移动预订用户增长194.6%;2014去哪儿无线业务同比增长 400.7%,占总收入49.5%;移动端下载量约为6.1亿。
散客旅游不断增长为旅游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我国进入散客时代。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报告,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自由行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66.7%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旅游需要计划旅游线路、预订旅游产品,要求相关部门及企业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有效的旅游信息,因此对旅游信息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智慧旅游是以游客为信息需求的核心,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智慧旅游的基本特点为:(1)以游客信息需求为中心。为游客提供目的地、旅游线路、周边旅游资源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查询、导航、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2)便于决策和管理。智慧旅游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开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为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提供参考。
智慧旅游将改变传统旅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智慧旅游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汇集在平台上,传统旅行社的中介功能会逐渐消失,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将不再依赖旅行社,旅游业原有的产业链、利益分配等将改变,旅游的商业模式也将改变。传统旅游管理由于获取信息的滞后性,所以一般属于经验管理,智慧旅游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能够实时掌握旅游资源、旅游者及企业的信息,从而迅速做出决策,属于实时管理。智慧旅游推动旅游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2.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产业融合
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旅游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旅游者需求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体验旅游转变。这要求旅游融合更多其他的元素,旅游功能多样化,由原来的单一的观光功能发展为拥有休闲、养生等功能。这种转变需要旅游融合更多元素,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
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无边界扩张和新业态的产生。旅游融合是指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交叉、渗透,形成新业态的过程。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会产生乡村旅游、现代休闲农庄、特色旅游村镇、都市生态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廊道等新兴旅游业态;旅游与现代工业融合可产生工业旅游、工业生态园等业态;旅游与其他服务也相融合可产生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房地产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而且优化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融合使得旅游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以创新的方式,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纳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体验产品、旅游消费品。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需要跨行业的创新人才,为旅游业注入更多的创意、设计出更多的旅游新产品,创新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3.旅游区域资源的全面整合――全域旅游
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催生全域旅游。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为景点旅游,景点旅游的弊病日渐显现:景点的建设经营与外部社会是割裂的,甚至是冲突的。景点内干净整齐、风景优美,而景点外确实脏乱差;酒店里金碧辉煌,酒店外却垃圾成山。而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不拘于景点自身的建设,以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使得整个区域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全域旅游要求全面统筹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全域旅游指各部门参与管理,各行业融入其中,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为游客提供全过程旅游产品。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该区域社会资源系统化管理与经营。
4.旅游业投融资新方式――跨界并购
旅游跨界、跨行业旅游企业迅速崛起。以携程、万达、京东、众信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围绕旅行和旅游服务的诸多环节加快了横向和纵向的兼并收购,并开始在线上和线下实现旅游业发展融合。
跨界并购促使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的产生。国内旅游市场已出现大资本流向大型旅游企业的现象。旅游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全国旅游投资呈现民营资本为主,政府、国企、外商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型民营企业成为旅游投资的主体。据《2014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全国排名前5位的房地产企业加快布局旅游产业,其中包括万科集团、万达集团、恒大地产;全国排名前十位的互联网公司,有9家互联网企业试水投资旅游业等等。大型企业跨界投资,有利于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将成为未来区域旅游发展之集大成者。
三、面对新趋势、新业态旅游业的应对策略
1、中小旅行社急需转型。主要包括向不同的人群提供定制服务;利用专业的旅游平台,延伸产业链,承办外包业务;成立旅行社联盟分享资源、分担风险;旅行社可以只做地接社。
[关键词]生态城市;智慧型;城镇化;空间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47
21世纪的主题是生态,人居城市的生态化是信息发展和环境文明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据预测我国在未来十年间将有26亿农民进城居住或完成城市化转化。[1]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失衡问题。党的十提出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并将生态文明作为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基调。同时,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城市运行模式与居民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数字信息为基础的智慧型城市开始成为中国城镇发展的更新理念。
1生态城镇化与智慧型城市的内涵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的快速膨胀和传统乡镇的城市化变革,给居民生活、就业以及相应的产业布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城镇化,即是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题,统筹思考在城镇发展中建设与人口资源、人文环境、产业经济和社会和谐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民、和谐、宜居和低碳为建设基调,努力打造一种具有持续性发展能力的绿色生态城镇模式。生态规划是生态城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将展望未来的生态理念与当前城市的既有规划相“契合”,强调城镇规划的功能性、层次性和协调性,从而实现城镇化发展的经济生态与文化和谐。
在20世纪90年代,智慧型城市作为一种解决城市人口增长和相关城市化问题的战略手段在发达国家首先被提出。在我国,随着互联信息化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崛起,信息技术作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行的基础手段快速发展。目前,关于“智慧型”城市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诸多学者常常将其解读为“数字城市”“知识城市”和“创意城市”。[2]本文认为,“智慧型”城镇是以城市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智能”空间体系。
2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空间结构问题
21城镇化发展速度快,空间结构设计功能性欠缺
城镇界定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依托区域产业资源完成由农业、半农业向工业或服务业的转化,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化提升,称为“资源型”;二是依托临近城市的地缘性优势,通过地产开发和劳务输出打造为城市边缘的扩展地带,称为“依附型”。两种城镇建设的发展基础不同,在空间结构的设计功能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别。
“资源型”城镇具有较强的自主发展能力,在城镇化建设中根据自身产业能力向独立性的城市化发展,如位于河北省的迁西、迁安两个城市就是依托矿业和钢铁资源完成由县级城镇向城市化的转变。这类“资源型”城镇化在建设的空间结构功能上,容易发生由于自身产业限制而在空间设计上的天然弱势,以及过于依赖产业资源而造成可持续发展空间过小。
“依附型”城镇的建设发展主要取决于依托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的影响,在城镇建设中基本从属于某些大中城市的功能刚需,如承接了北京房地产需求的燕郊和保定、沙城等城镇,以及受到冬奥会影响的张家口崇礼县等。这类“依附型”城镇建设的最大特征是在空间结构功能上的单一性,同时由于其依附的弱势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风险。
22城镇化发展规模大,空间结构规划层次性不明确
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发展规模大体现在城镇化总体量和个体规模两个层次。我国行政体制以城市为核心,即绝大部分城乡农村的行政能力属于对应城市的高阶管辖。地方政府为缓解产业和居住压力、以及提升政绩的多重考虑,在国家政策的推行下大力发展下属乡镇的城镇化发展,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将着眼点关注在经济动力上而忽视了城镇建设在空间结构规划上的层次性。
空间结构层次性是指城镇在规划建设之初应明确自身承担的城市功能、现有基础和发展优势,将城镇发展分类为城、区、镇等不同层次,并为持续发展和功能转型预留可用空间。“城”是指具有良好发展空间和综合功能的区域,可以实现由县镇向城市的转化;“区”是指具有良好发展空间和单一功能的区域,可以形成依附于城市的新型功能城区,如承接北京和唐山工业产业能力的曹妃甸区;而那些不具备产业和功能转型的区域,则应积极寻找发展空间,准确定位发展层次。
23城镇化建设定位高,空间结构模块协调性不完善
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良好的城市化发展意识,在建设规划中大多能够体现空间结构的功能模块性。“资源型”城镇具有独立的建设特点,行政模块、商业模块、生活模块和产业模块建设相对完整;“依附型”城镇模块也较为单一,往往只能形成单一的生活模块或娱乐消费性模块。
承接城市生活功能的模块型城镇具有较大的居住密度和日常性特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承担了部分城市住房的刚需压力,同时形成了农业转化中的城市劳动力输出,会形成较为严重的城乡结合部交通压力和文化差异矛盾,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成本提高。承接城市娱乐消费功能的城镇模块具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局域性特征,即城镇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出现季节或局域性的不均衡。如何完善多空间模块间的协调性和单一功能模块的均衡性,是城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定位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3生态与智慧型城镇化建设的空间结构优化思路3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性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快速发展是城市扩大和传统农业转化的双重要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空间结构的规划如何体现生态性主要从宜居性和文化提升两个层面进行优化。
宜居性是指间空间结构规划理念关注于当前城镇居住的主要问题上,如城镇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破坏、绿化不足、生活配套不完善和交通拥堵等迫切生活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城乡文化差异矛盾是近年来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开始显现的问题,从当下影响看并没有得到政府和居民的普遍重视,由于居住人口的复杂性和文化差异引发的社会问题已不断发生。通过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和高质量中小学配套,是实现城镇发展中文化提升的主要途径。
32通过智慧型管理理念,打造和谐现代生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早已突破了城乡界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加大。巨大的信息流在整个社会实现了无限制的流通,为实现城市和新型城镇的协调性统筹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在城市的扩展中,可以形成以城市为核心、周边城镇为功能模块的协动性管理模式;城镇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把握依托城市发展脉络,从而确定自身的建设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区域限制,没有量身定制和经济基础的约束,为新型城镇从生态型建设向智慧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和重要的时期,各种早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厘清现有城镇建设空间结构中的存在问题,对更好地完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将生态和信息化的智慧理念引入到城镇发展中,为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提供了良好的优化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48-54
[2]Komninos NIntelligent Cities:Innovation,Knowledge Systems and Digital Spaces[M].London:Spon Press,2002:198-199
X年,区住建局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谋划发展路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设大美公园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狠抓住建行业监管,推动我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X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X.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X年计划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X个(含X处公服设施),目前X个项目(公服设施X处)已完工,X个项目(公服设施X处)正在加快建设。推进X西五路社区综合体、大弯中学初中部、凤祥小学X个公服项目全面接入智慧工地云平台,实现对中小学、幼儿园和独立占地社区综合体项目精细化施工管理。
X.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进路网建设。国际铁路港片区完成羊叉河畔安置小区配套道路正在加快推进;X新城片区X东三路、X大道三段东段已完工通车,栖凤大道东段、X西三路北延线等X条道路正在加快建设;智慧产业城片区青江南路已竣工通车,政府南路等X条道路正在加快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弥牟民族商贸西街改造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弥牟镇等
X个乡镇的场镇雨污水管网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三是牵头全区X条“断头路”建设工作。X大道三段东段已建成通车,敬业路东段等X条道路正按计划加快施工,X馨苑北侧断头路正在进行财评、招标等前期工作。
X.聚焦X新城建设。一是初步完成《X新城城市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目前正在加紧修改调整;二是统筹抓好X新城项目建设,X年X新城范围内在建及拟建项目共X个;三是加强督促各项目牵头单位抓好项目进度,形成问题台账及清单,定期跟进问题推进情况,形成良好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
(二)以旧城改造为抓手,撬动城市有机更新
X.抓好城中村改造。截止目前,全区共实施X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铁路港毗邻区城中村改造项目X个改造地块与X银行签订了授信协议(共X个地块),其余X个项目已全面取得银行授信,各项目乡镇正加快实施拆迁工作和用款进度。
X.积极推动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已启动实施的多批次棚改项目,抓紧启动后续棚改项目。一是着力加快我区启动实施的一、二批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兑付、房屋腾退拆除、权证注销等收尾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新启动实施的老工业基地第三批棚改项目资金兑付、房屋腾退工作;三是按照
X年X月X日全区棚改和城中村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完成了拟启动点位的调查摸底、意愿征询等前期工作。
(三)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做好城市品牌营销,强化城市品牌推广,组织召开X年城市品牌暨土地资源推介会,吸引百余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参会,持续跟踪投资意向,邀请企业来我区考察洽谈。积极联系房地产企业,提供近期拟上市土地资料,力邀参与我区土地拍卖。
筹备近期“走出去”宣传活动,为全区在售楼盘提供近半年及近三个月商品住宅成交人群分布区域资料,征询“走出去”城市选取意见。加强与媒体及专业策划营销团队合作,吸引更多人置业X江。
(四)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着力构建大美公园城市
X.加快构筑天府绿道体系。X年计划建成绿道X公里(市级任务X公里)。目前福洪杏福绿道、蓉欧之心滨河绿道等共X个项目已完工,建成绿道X.X公里;长流河核心区绿道示范段、桤木河改道暨滨河绿道等X个项目正加快建设;毗河绿道已完成策划包装方案,正在深化调整。结合我区乡村振兴战略若干配套政策措施,激励乡镇、社区、农业企业依托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林盘整治、农业产业等项目同步建设乡村绿道,对符合条件的乡村绿道项目将给予奖补,同时实地做好乡村绿道建设指导工作。
X.积极做好公园城市示范区拉练。按照X月X日常务副区长、副区长专题会要求,拟初步选定长流河湿地公园项目作为我区公园城市示范点位,目前长流河下游X米建筑立面改造方案已完成,长流河南北侧景观正加快施工,我局正在积极准备拉练点位材料、收集展板所需基础资料。
X.
聚焦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创建。推进实施铁路港南片区、华逸片区X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建设项目,多次与港管委沟通项目建设要求、技术标准等,督促业主单位倒排进度、抓紧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完善。
X.
落实“百个公园”示范工程。一是做好统筹建设。认真做好公园方案把关,主动联系区欧管委、城厢镇会商项目方案编制等相关工作,明确方案深化目的要求,确保示范性公园高品质建设;二是抓好局部提升。结合市目标任务,初步选定长流河北岸化工桥侧地块作为芙蓉花景特色点位开展景观提升打造,现正加快方案设计深化,确保X月完工参加市级评选。三是加强宣传氛围营造。积极对接区新闻中心、区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做好“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宣传工作,目前正在推进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市级宣传推送。
(五)聚焦住建行业管理,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X.狠抓建筑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抓好建筑项目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督,重点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监督管理,落实成品房装饰装修工程监管。二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X-X月共开展质量监督检查X次,安全监督检查X次,发出《建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X份,下发安全文明施工《隐患整改通知书》X份,《停工整改通知书》X份,开展行政约谈X起,移交查处X起。
X.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一是加强异动监测预警,强化商品房销售行为、交易流程、电子公示系统监管,做好住房预售资金监督;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切实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调处矛盾纠纷,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报送情况;三是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开展辖区内经纪机构门店和销售案场的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做好投诉、纠纷处置和违规查处。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实施项目建设
X.力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加大项目促建力度。推进公服项目按期开工、建成投用。二是推进项目工地智慧化。统筹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综合体项目接入智慧云平台管理。三是专项规划提请政府审议。优化《X江区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体系规划》,并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
X.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按照上市地块拟出让时间要求形成上市地块周边道路路基。二是加快完成弥牟民族商贸西街建设。
X.扎实推进X新城建设。一是完成X新城城市发展策划编制,为X新城开发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支撑。二是强化X新城项目统筹工作,细化梳理城市道路建设、公共交通体系、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商业化项目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等,以更全面、更细化、更到位的方式抓好项目促建。
(二)积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X.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X年城中村项目的资金兑付和拆迁进度,确保智慧产业城范围内的X个城中村项目的拆迁补偿款、社保资金、安置房建设资金应付尽付。全面开展X年的老城区、铁路港毗邻区城中村项目的拆迁工作和资金兑付工作,力争提前完成X年目标任务。
X.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一是继续加快推进我区启动实施的一批、二批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兑付、房屋腾退拆除、权证注销等收尾工作;二是加快老工业基地第三批棚改项目的资金兑付、房屋腾退等工作;三是按要求加快启动实施智慧产业城后续棚户区改造项目。
(三)持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X.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紧跟国家宏观调控趋势,结合我区区情及发展计划,科学谋划中长期产业发展,做好房地产市场分析和供给保障。
X.做好城市品牌营销。强化城市品牌推广,组织召开X年城市品牌暨土地资源推介会,吸引百余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参会,持续跟踪投资意向,邀请企业来我区考察洽谈,深入推介区域优质地块。指导区房协以X江樱花节为契机,于X月X日至X月X日开展了“宜居新X财富X江”X市生态宜居节。组织开展“走出去”活动,深入青海、西藏宣传推广我区城市品牌。加强与媒体及专业策划营销团队合作,吸引更多人置业X江。
(四)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
X.继续做好公园城市拉练工作。加快打造长流河核心区南北两岸景观,协调落实长流河下游X米北岸川化宾馆用地,制定长流河下游X米建筑立面整治方案。
X.加快完善城市绿色体系。一是强化项目统筹力度,按照市委“坚持按照突出质量、不片面追求数量的绿道建设原则”,下达年度绿道建设目标,明确项目主体责任,着力推进绿道建设按期实现上半年形象进度;二是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推动港城大道等已开工绿道项目建设进度、成绵绿道开工建设,实现X里·水街一期X月向市民开放;三是深化完善毗河绿道建设设计方案。四是继续推进长流河绿道建设,确保X月底完成X.X公里河道水工部分施工。
X.
抓好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创建。督促港管委、现代物司按已报送计划,X月内完成“铁路港南片区”立项工作;与大弯街道、红阳街道进一步沟通,协调其按常务会议纪要文件精神抓紧开展立项工作。
X.
抓好“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加强与区欧管委、城厢镇的对接,指导X年计划开工的东山公园、东湖公园深化初步设计方案,按时报送市公园城市局。
(五)继续强化住建行业管理
X.抓好建筑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持续抓好建筑工地质量监管。规范监督人员的管理行为、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测机构的质量行为,提高监督执法标准化工作效率;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测抽查;探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安置、公租房等政府投资项目的试行,为安置房项目的质量问题快速维修找到新出路,减少质量投诉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持续抓好建筑工地安全监管。树立“隐患即是事故”理念,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增配技术力量,继续强化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监督抽测管理,统一监管尺度,规范施工现场信用信息评价。
X.做好房地产市场监管。一是继续做好因装修引发的矛盾纠纷,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主动与业主搭建沟通平台,完善相关资料,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强化房地产市场异动监测工作,会同相关科室对同一身份备案多套房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约谈。三是继续开展商品房预售资金专项检查工作。四是定期召集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召开全区房地产领域涉稳工作联席会。
X.持续推进清欠维稳工作。一是做好省、市级民工工资支付达标管理。会同区人社局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拉网式排查。二是强化目标管理。督促和检查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园区管委会与国有平台公司落实属地(属管)情况,确保拖欠纠纷问题解决在事发地与属地范围,并按处置难度限时结案。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利用联合体担保资源,保证每周至少对
关键词:连锁零售业;城乡一体化;智慧物流;配送
一、引言
中国自入世以来,国内流通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作为生产服务型行业的物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近期两会的政府报告中也相继提出了“营改增”、“一带一路”、“淘金内需”、“物流基建”、“农村物流”等物流行业利好政策。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日趋完善,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城乡流通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连锁经营凭借“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的竞争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资流动,成为刺激城乡经济增长和提升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电子商务、O2O等创新模式推动了小城镇连锁零售的快速发展,物流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小城镇连锁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现有物流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并借助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打造面向互联网、面向未来、面向战略的城乡一体化智慧配送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优化物流配送服务。
二、智慧物流模式
在国务院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核心思想是打造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以开放数据资源、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运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则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智慧城乡,即依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乡中的交通、商业、信息、能源等领域以智能化、互联化、感知化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城乡系统。在此基础上,搭建小城镇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通过精细动态的科学管理,开展智慧物流示范,启动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并逐渐形成以城乡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为枢纽,以连锁便利店、便民服务网点、宅配服务站点、末端智能自助提货柜为基础,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实现城乡要素公平交换和城乡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缓解农产品“买难”、“卖难”压力,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城镇化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与传统配送不同,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形成了订货、提货、送货、退货管理的双向通信路径,以及补货提醒、配送路径优化等智能管理功能,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柔性灵活、快速响应等优势。为满足新环境下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要求,小城镇零售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三者融合,从而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网络与配送优势,提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流通成本。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首先,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和老字号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培育连锁便利示范店,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优势。其次,开展农村电商物流试点,推广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共同配送,并鼓励大型家电、家居企业提供“一站式到家”、“个性化定制”等O2O物流增值服务,构建智慧城乡绿色物流体系,形成“互联网+”形态的便民商业服务新模式,解决运输分散、信息不对称、“最后一公里” 等配送问题。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网络订购配送模式
近几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顺应“互联网+”的新趋势,大力推动现代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发展多层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小城镇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逐渐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丰富的产品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订购配送模式。
以内蒙古食全食美公司为例,2011年公司建立了自营物流配送中心,并逐步形成了以生鲜副食品、肉食水产品、工业和进口食品、日用百货为主体的四大配送体系和覆盖酒店饭店、企业食堂、超市等辐射呼市和周边旗县区的的配送网络。历时四年的用心经营和管理,2015年9月,推出了由企业自主研发的、面向中小餐饮企业和小饭桌等客户的生鲜配送电子订单系统。客户通过手机或者网络线上下单,公司迅速接单并送货上门,方便快捷。且网络平台的规模采购优势和价格公开优势,有效解决了客户采购难、采购成本高、食品安全无保证等问题。同时,中小餐饮企业和小饭桌等庞大的客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并形成规模经营,从而降低配送成本,获取规模效益。
电子订单、线下配送作为一种现代化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省时省力省心。公司引入了更先进的运输设备,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芯片记录,实时、快速地汇集和处理包括采购、分拣分包、仓储、配货送货等商品周转环节的信息,建立了商品的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采购到最终配送全程的标准化、智能化、精确化,且企业可充分发挥零库存优势进行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操作,消除库存冗余风险,降低库存成本。这些改进措施从根本上提升了配送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实现了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推进和城市配送网络的日益完善,食全食美集团将在原有的生鲜商品电子订单系统的网络平台上,启动“前店后配”模式、拓展区域配送业务,加快形成跨越呼市市四区和周边旗县区的区域生鲜网络经营配送体系,重点培养便民菜市场和便民连锁超市的区域配送能力,打造更加智能化、标准化的区域智慧城乡配送模式,顺利实现呼和浩特节点与全国生鲜电商网络的有效衔接。
四、结束语
“十三五规划”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物流行业的利好政策,物流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传统物流行业的商业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日趋完善和“互联网+”思维的日趋成熟,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流通市场和连锁零售的经营模式,对物流的效率、服务质量和信息化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依然存在物流管理不规范,配送模式落后、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绩效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促进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智慧物流配送模式。
参考文献:
[1]邵占鹏.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0-25+122-123.
[2]李尧林.推进“智慧城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先锋队,2015,25:10-11.
[3]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22:71-78.
[4]何梅芳.城乡一体化构架下推进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4,05:59-61.
[5]王晓洋.基于城乡一体化优化餐饮连锁企业原料配送物流业务外包[J].物流技术,2014,19:99-101.
[6]朱苏琴,马刚.山东推进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N].国际商报,2016-01-07B01.
[7]罗文丽.智慧物流起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05:33-35.
关键词:智慧城市 生态文明 城镇村三元文明
长兴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其经济开发区已连续六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强开发区”、连续两次入围“长三角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目前长兴县正重点发展十大温馨小镇,努力建成“十大新城”,同时加快诗意农村建设步伐,以全面形成三元文明模式。
所谓的三元文明模式,是指城、镇、村三元载体并存共生、协同发展的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的扬弃和超越,摈弃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物质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使工业化、生态化相互融合,推动城市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努力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方面实现新城市文明形态的超越。因此执著城乡均等化的三元文明发展模式,正是长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预计到2020年,长兴将以县城为中心,形成“江南园林风格、浙北水乡特色、帝乡佛国内涵”的特色风貌。
一、长兴三元文明城镇化的理念与目标
(一)长兴的智慧县城模式
1、长兴的智慧县城理念
长兴建设智慧县城的理念,不是简单地将城市变得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而是要进行一种具有开拓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生存、发展机制的改变和社会变革,是建立在人本化、生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基础上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方式。
长兴进行智慧县城的规划设计,必须要关注一些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市民、自然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政府、企业、社区和其它组织,它们共同构成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长兴在建设智慧县城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生态思维和理念的基础上,生态是长兴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长兴现代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长兴利用自然和开展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便捷工具。通过智能技术的网络连接,长兴居民可以在更好地适应自然的基础上,创造更为智慧、舒适的生活。
2、长兴的智慧县城目标
长兴建设智慧县城的目标应是全局性的、长远性的。长兴智慧县城的目标就是要以低碳文化为特征,以智慧为资源,以新能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文化创新为核心,建设一个低碳化、集约化、智能化、人本化的生态型智慧县城。实现智慧县城这一目标,除了需要政府行为、政府调控和制定规划外,还需要政策调控和法制约束,强化公民、企业和政府的环保意识。除了国家颁布实施的政策和法制之外,长兴发展智慧县城还依赖于一系列技术与标准体系。
长兴智慧县城的建设,是以高品位的生态型山水园林现代化城市为基础的。因此,必须按照“生态化、园林式”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科学定位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规划城市发展框架,形成城市“北移、南拓、西优、东兴”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丰富植物配置、强化绿化管理、美化城市景观,努力营造城在林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山水相融、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宁静祥和优美的智慧城市环境。
(二)长兴的温馨小镇建构
1、长兴的温馨小镇理念
在长兴温馨小镇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当地文脉的延续,注意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乡土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建成有“记忆”而又有时代气息的品味小镇。要将其悠久历史、重要的民族历史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小镇的智能化服务特点结合起来,共同体现出温馨小镇融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和现代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小镇特点。发展温馨小镇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消灭城乡对立与差别,实现城乡互相融合,促进其相互发展。长兴大部分小镇地处农村,比城市更有条件接近自然及田园风光。因此,在制定温馨小镇规划时,要立足现有的经济基础及自然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景观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2、长兴的温馨小镇目标
温馨小镇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发展小镇特色产业,体现自身特色文化特征,实现以人文本和人本关怀的基本功能,为本地居民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也能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温馨小镇的基本定位就是要是体现一镇一特色,实现“一镇一品”,要根据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的不同,分类发展不同的特色小镇,例如滨湖小镇、山水小镇、文化小镇等。小镇分类基本要求就是要突出小镇的山水文化旅游特色。首先,温馨小镇的产业定位:就是要使小镇成为乡村产业的关联体,实现产业承上启下的功能,可起到承接县城、连接乡村的作用,使小镇成为乡村就业聚居区和产业生态化的示范区。要按照“一镇一业”的要求,成为重要产业基地。第二,温馨小镇的文化定位:就是要使小镇成为乡村与城市居民的休闲、交流中心,能够实现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第三,温馨小镇的商业定位:就是要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和外来旅游者的特色消费的聚集区。
从近期来讲,长兴要高质量地推动生态型温馨小城镇建设,必须不断推进温馨小城镇建设工程,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建筑新颖、设施完备、街净路畅、绿树掩映、特色鲜明具有乡土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山水园林城镇。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乡镇工业园区生态化的改造,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强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生态良好的乡镇工业园区。
(三)长兴的诗意乡村打造
1、长兴的诗意乡村理念
长兴的诗意乡村建设,既要秉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与方针,在魅力乡村建设基础上提升一个层次,又要充分发挥政策、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体现出诗意乡村特有的人文关怀。要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长兴的山水乡村建设成全国最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颇具诗情画意的栖息地。长兴建设诗意乡村要突出高标准,大力提升农村村庄生态文化内涵,实施村庄园林化改造,积极推广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倡导使用资源节约型产品,加快建设居民居住条件良好、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市政工程设施配套齐全、村庄环境整洁优美、村庄文化别具特色的生态花园村庄。
2、长兴的诗意乡村目标
长兴诗意乡村建设目标可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10-2015)县级诗意乡村建设阶段,该阶段的建设重点是: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推广清洁能源和文化建设来改善农村的生产与村庄人居环境;第二阶段(2015-2020)省级诗意乡村建设阶段,该阶段的建设重点是:加快生态产业发展速度,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力度,实现农村经济水平、环境质量和文化建设同步提高,实现农村经济省内发达化、环境优美化;第三阶段(2020-2025)国家级诗意乡村建设阶段,该阶段的建设重点是:在巩固与扩大经济、环境建设成果的同时,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提高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福利事业。
诗意乡村建设要紧紧围绕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使用清洁能源,实现清洁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庄环境,完善精神民主生活、丰富文化生活、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展开,最终实现一种诗情画意般的现代田园生活场景。努力实现“村在林中、房在景中”的乡村美景,加快形成一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农村新村庄。
二、长兴推进三元文明城镇化的对策
(一)长兴建设智慧县城的对策措施
1、积极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型产业。长兴的水、交通、医疗、信息与通讯、能源与电力、金融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不仅可以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具竞争力的商务环境和更大的投资吸引力,而且可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提高城市对紧急事件作出快速响应的速度。智慧县城的产业生态化是包括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新兴技术产业的人性化、环保型产业的实体化、组织的知识化,促进城市环境改善和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的产业发展和调整过程。
2、大力促进智慧生活消费,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智慧生活包括绿色消费、健康与便捷的生活、和谐发展以及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长兴要提倡绿色消费,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鼓励市民把环保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长兴县城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可以承受的汽车拥有量是有限的,必须限制小汽车的增长,尤其是必须尽快向私家车亮起红灯。开辟自行车专用车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在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长兴可以积极发展巴士快速交通系统。
3、大力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智慧县城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公众参与。长兴成为智慧县城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生态环境和科技文化教育,培养其有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的责任感、有文明节俭的绿色消费方式,有环保和环卫方面的法律意识,有节约资源、能源以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感。同时,长兴县城发展也不能建立在牺牲广域环境发展的基础上,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要使当代人与后代人都能满足要求,使本地区与外地区都能共生发展。
(二)长兴发展温馨小镇的对策
由于长兴各个小镇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决定了温馨小镇的发展必须坚持从当地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又具前瞻性,深刻挖掘特色,准确恰当定位,才能真正走上有品味的小镇的良性发展之路。
1、应加强温馨小镇的功能规划。小镇功能定位是风貌设计与建设的基本依据,风貌设计与建设是体现城镇功能定位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小镇来讲,其功能定位往往充分考虑和涵盖了它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地域文化、人文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产业模式、发展后劲、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既结合实际,又敢于创新,具有远见卓识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是一个小镇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举例而言,水口镇的定位是旅游小镇,其风貌设计建设就应该突出河流环绕,青山环抱,风景秀丽,地貌奇特等特点;煤山是一个经济小镇,在风貌设计建设中就要尽量体现其加工业多,制造业发达,商贸繁荣,商贾云集等繁华气派的特点;白岘镇是一个文化名镇,风貌设计建设就要努力彰显其闻名的古迹,淳厚的民风,鲜明的古建筑风格等特色;小浦是一个生态小镇,就要体现出花卉飘香、果树满山、田野叠翠的效果。在风貌设计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城镇功能定位的导向作用,不能照抄照搬外地的形象定位和发展模式。既要大胆突破,又要遵循规律,创造各具特色的城镇结构形态,体现、培养并强化现代化小城镇的特色和风格。
2、设计好温馨小镇内部空间结构布局。一是传统空间应体现地方民俗生活气息,容易亲近。二是市民空间要突出休闲性、娱乐性和适应性,富有情调。三是标志性空间建筑应体现小镇特色,彰显小镇特性。四是纪念性空间建筑应庄严肃穆、朴素大方。五是商业空间要展现繁荣繁华,气氛热烈。六是风景空间要体现宁静雅致,建筑与自然相互协调。七是交通空间要纯净,避免安排吸引大量人流的建筑。总之,要因势利导营造格局,构筑层次延续,梯次分明,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小镇空间。例如泗安、煤山、和平、林城等城镇可以在建成区范围内,以就地整治式改造或异地拆迁为主,按城市(城镇)社区标准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公寓式低密度住宅为主,鼓励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特征的小高层建筑群。
3、加强温馨小镇地域文化的定位。一是从小镇历史文化中去挖掘,抓住小镇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厚重的文化积淀,传承和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这笔宝贵遗产,如水口镇的茶文化和东部小镇的太湖文化等。二是从传统风貌中去挖掘。切实保护和恢复代表传统风貌的典型建筑和地段,运用传统风貌设计和建设的技术手段,积极探索现代风貌设计与建设的新技术和新途径。三是从民俗风情中去挖掘。民俗风情是地域文化丰富的宝库,要不断发掘光大。如和平镇的吴越文化等一些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以及市民的生活情趣、行为习惯等,都是风貌设计值得挖掘的素材,诸如“水口茶艺”、“洪桥龙舟”、“槐坎京剧”、“林城狮舞”、“泗安旱船”等“一乡一品”各具特色,要大力发扬。同时,地方的传统工艺、建筑材料与式样,空间的传统组合模式,都是风貌设计建设可供利用的元素,例如可以发扬林城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民间文化风采。
(三)长兴建设诗意乡村的对策
1、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村得以发展,改善居住环境,加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条件。一是加强村庄道路硬化。二是加强村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要尽量采用小规模、微动力、与原有生态循环链相符合的“适用性”环境保护技术。三是加强农居环境建设。长兴在村庄整治中,要引导农房建设逐渐从单纯追求面积向不断完善功能转变,从单纯注重住房建设向注重改善居住环境转变,从简单模仿建筑和装修形式向更加注重安全和乡土特色转变。四是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长兴应充分利用村庄原有的设施、原有的条件、原有的基础,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可承受性的原则,改善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
2、要建立村庄规划和管理的民主参与机制。一要强调广大农民参与是保证村庄规划顺利实施的前提。要建立和完善村庄规划的农民参与制度,充分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二突出农民参与村庄管理的机制。推进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辛勤劳动建设家园。成立民间村庄建设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公共设施运营维护管理等公共事务。
3、要做强乡村旅游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要积极提升旅游产业层次,积极挖掘深厚的长兴乡村文化底蕴。要积极做宽旅游产业面,迅速培育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群。长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地处于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之间的中心位置,高速公路非常发达,具备了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群的良好条件。重点打造“西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带”、“顾渚山茶文化旅游带”、“仙山水资源景观带旅游”、“长兴红色旅游带”等。积极宣传金钉子地质公园、八都岕银杏长廊、中国扬子鳄村重要旅游资源;发掘寿圣寺、显圣寺、云林禅寺等宗教文化影响力,积极发展反映长兴岕里文化为背景的农家乐旅游等。长兴还具备了相关的产业基础优势,茶叶、竹林、银杏等特色农副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旅游产业基础,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宽旅游产业面,培育长兴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群。
4、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长兴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依托,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手段,建立起“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模式。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诗意乡村事业的发展。长兴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在诗意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坚持“科教兴村”战略,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沼气建设与使用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可以利用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葡萄、白茶、毛竹、食用菌、花卉苗木、红梅等生态特色农业。要加强宣传发动力度、全面普及环境知识,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
长兴县创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既可以稳步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又可以明确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诗意乡村建设投入。如依托省、市的大力支持,县里应该建立诗意乡村建设专项基金,积极动员广大农户自己筹集资金,来支持诗意乡村建设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企业投资,或接受民间组织的无偿捐赠,获取当地经济能人的资助,以此来推动诗意乡村的建设。制定完善的诗意乡村管理制度,可以为诗意乡村建设保驾护航。总之,诗意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将其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李瑞,王义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 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3] 樊国盛,胥辉.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总体规划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4] 刘中艳,王捷二.旅游规划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2).
“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是提到的互联网+制造业的突破口。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决定生产制造过程等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管理,它“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革命,不但节约创新技术、成本与时间,还拥有培育新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互联网+制造业”和正在演变的“工业4.0”,将颠覆传统制造方式,重建行业规则。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涉及38个行业和21个地区。
汽车、家电、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拥抱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例如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就在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变革中,不断抢占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通过价值链重构、轻资产、扁平化、快速响应市场来创造新的消费模式,而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海尔、格力等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迅速转型,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虚拟化、工厂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都将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中国农业品牌化
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在2015年,农业与互联网的拥抱催生出了许多创新性项目。无论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抑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都充分表明,农业现代化正在某种程度上以“互联网+”的新形式被践行。
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而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都已在过去一年取得突破进展。
在农业领域的布局也展示了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模式。不仅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无人机等创新设备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再只满足于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开始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以把握趋势。
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其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一年备受市场青睐。像如褚时健栽种“褚橙”,联想集团董事柳传志培育“柳桃”,网易CEO丁磊饲养“丁家猪”,潘石屹大卖“潘苹果”等等,专注于农产品领域的新兴电商品牌也由此获得巨大成功。例如三只松鼠、新农哥等等,都是在农产品大品类中细化出个人品牌,从而提升农业自身的价值。
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建设被广泛提及,也说明了在互联网时代,政策有意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在线教育大爆发
根据艾瑞研究,2010-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9.41%。而在2015-2017年,预计在线教育复合增长率约为20.20%。随着2015年“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国内的在线教育行业呈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传统教育行业也纷纷往“互联网+”靠拢,线上、线下交互的教育模式也开始受到众人的青睐,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疯狂涌入。创业邦创投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共收录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投融事件126起,投融总额为16.78亿美元。
不同于之前以视频录播为主的远程教育式网校,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再次催生了在线教育的步伐。有别于传统在线教育1.0时代的视频教学和录播课,在如今的在线教育2.0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平板电脑APP直接和全国各地的好老师实现实时的互动学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集整理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数据,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轨迹数据,并借助智能诊断系统,帮助学生精确定位学习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使在线教育从视频授课真正成为个性化教学。
对于教育平台,并不仅仅限于曾经的新东方等著名培训机构的在线网站。像K12在线教育、智能设备、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平台上掌握了高黏性人群的互联网公司,BAT也在转型在线教育,打造各门类的公开课平台,引入各高校教师资源,使在线教育从职业、外语等专门别类的培训,开始走向高质量的在线教学。
在传统教育行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多地开始加大教育投入,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项目落到实处,重点改善了义务教育段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据了解,仅2015年教育部就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
由外向内颠覆的医疗服务
2015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在从患者问诊买药、医生职业方式、医院体系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改革中生根发芽、蓄势待发。对医疗领域最强劲的推动,来自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们忙着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着投身大数据。从业态模式看,互联网医疗颠覆了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和接受模式。
按照应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分类,移动医疗可划分为自诊问诊、医药电商、医生辅助工具、硬件设备、单科领域(如糖尿病等慢病治疗)、医联平台六大类。“互联网+医疗”的融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与部分医院签署的战略协议,所提出的“智慧医疗”和“未来医院”的畅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透明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网上挂号”作为移动医疗与医院对接的敲门砖,几乎成为主流医疗类APP的必备功能。即使未能与医院形成对接,也通过与医生直接对接,形成在线问诊模式。春雨医生、丁香园等轻问诊型应用的使用,则解决了部分用户的就诊难问题。加上电商平台药品O2O的介入,已经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看病买药的方便生活。
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健康数据管理未来有较大的机遇甚至可能改变健康产品的营销模式。根据艾媒咨询《2015第三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42.7亿元,到2017年将达到115.4亿元。随着互联网个人健康实时管理的兴起,促使可穿戴设备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将会推动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向更加专业的移动医疗垂直化产品发展。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全民理财与微小企业发展
这一年是中国民众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金融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一年。随着这一年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都先后经历了发展机遇和市场危机。市场上也逐渐浮现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点融网等主流平台。
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实际上本身就是符合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的定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金融产品的成交方式、盈利方式、销售规模、区域限制等,显而易见是一种提升用户体验和经营效率的集合,互联网+的概念核心也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将掀起全民理财热潮,低门槛与便捷性让资金快速流动,大数据让征信更加容易,P2P和小额贷款发展也越加火热。这也将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获得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实体,小微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创造约80%的就业岗位、约60%的GDP和约50%的税收,“互联网+”金融将让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激活小微企业活力。
交通出行的资源共享
2015年是全国移动出行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国人使用移动出行的频率明显增加。滴滴平台数据显示,尤其是在天气状况恶劣时,大众的移动出行需求会呈现井喷式爆发。滴滴出行、人民优步、一嗨租车、易华录、罗计物流等一个个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的商业模式,这一年真正开始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交通的认知习惯。互联网+交通出行、互联网+货物运输,正在重建整个交通运输的生态圈。
滴滴出行首次对外公布的2015年全年订单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滴滴出行官方表示,短短三年的时间,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路边扬招转变为手机叫车,移动互联网已将出行这样一个传统行业改造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并开始引领全球的新兴行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2015年一年的发展,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出行已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力量,交通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大众对分享经济的熟识,以及市场格局的稳定,2016年移动出行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的“互联网+交通”也将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时期。
人大常委会“转方式、调结构”心得体会
人大常委会“转方式、调结构”心得体会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理清服务大局依法履行职责的思路和措施,切实增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围绕深刻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加强学习,提高思想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的讲话精神,省、市委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作为重点内容,组织认真研读,领会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区委的安排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区委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自觉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站在人大的角度思考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应有作用。
围绕认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力促进区委决策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经验优势,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调研,形成有翔实情况、有深度分析、有高质量建议意见的调查报告,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转方式、调结构中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要按照区委的意图和部署,在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决议决定,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着力增强决议决定的权威性,加强督查,推动各方面凝心聚力抓好落实。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点工作,强化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实效。区人大常委会要把区委决策部署的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工作实际,强化监督,全力推进。要采取调查、视察、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等措施,积极推进新城区、老城区、九龙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迁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六园”建设等重点工作的监督,督促落实加大科学投入、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关键措施。要督促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化节能减排降耗、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促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对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一些重点工作,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后,还要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跟上视察、检查、督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围绕发挥人大代表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组织引导,为代表搞好服务。各级人大代表集中了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要组织广大代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区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系列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激发广大代表参与、支持、服务转方式、调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为代表搞好服务,通过走访联系、发放文件资料、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活动等方式,保障代表及时了解区委、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关政策措施、思路举措;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组织代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搞好代表小组活动,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意见,促进区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切实做到支持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