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时间:2023-07-21 17:2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但同时,农村的环境状况也在每况愈下,这主要由于我国农村法律制度的缺失、农民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等等。下面我就将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1、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1.1、环境意识淡薄

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长期以来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随意处置农业废弃物的现象比较严重,垃圾乱倒、畜禽乱放、死畜乱扔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常见,基层农村管理者忽视了环保工作的法律强制性,使现存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具体工作中被政策化,其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以及规范性,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新农村环境保护遇到重重的障碍,农村的环境污染持续恶化。

1.2、畜禽污染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比如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对畜禽烦人养殖已经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的养殖,而对于工厂化的养殖,使得禽畜粪便的污染在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布局上的不合理,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比较低。与此同时,在污染排放的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也就变得更加严重。

1.3、法律体系缺失

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其中包括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但是该体系建立的立足点往往是工业污染,虽然涉及了农村环境保护,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述法律法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以此造成我国农村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环境虽有涉及,但都比较简单,而且未能将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这就使得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也未能有效建立,不利于我国农村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1.4、乡镇企业污染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乡镇工业企业以及畜牧养殖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这其中,乡镇工业存在着数量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等问题,很多乡镇企业缺乏防污治污设施,而大多数的畜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也多比较粗放,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出现了大量粪便得随意堆放等现象,造成养殖场周边水环境亚硝酸盐、大肠杆菌等指标的严重超标,威胁居民的人身健康。

1.5、现代化农业生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都采取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以资源的浪费为农业发展基础,再加上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年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有效利用率之低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过度的使用土地资源,这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严重的危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2.1、生活垃圾和水源污染

结合我国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很难做到将生活垃圾的分类,绝大多数农村生活环境比较差,与此同时,村镇的环卫基础设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大量有毒有害垃圾的任意丢弃等严重的污染了土地、水源。同时,城市垃圾向农村的转移,也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土壤、水源,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长期危害。

2.2、白色污染

目前在我国农村,农用塑料薄膜是农村白色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虽然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残留薄膜的回收措施,造成残留薄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残留薄膜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或切断土壤空隙的连续性,阻碍土壤水分的迁移,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最终致使农作物产量烦人下降。

2.3、重金属污染

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有毒的金属离子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随雨水流入河流中或渗入土层,对土壤,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所产的农作物无法食用。比如一些造纸厂、化工厂等排放的重金属都是农村环境的污染源,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癌症村”越来越多,根据统计,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发生了多起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这些事件中,农村是主要受害地区,农民也是主要受害人群。

2.4、农药污染

现在我国农村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的大量运用较大程度地污染了环境,给人们的粮食留下了致病的隐患。目前,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其实在实际上喷洒的农药只有少部分的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部分则流失在土壤以及空气中,这些不仅造成药剂浪费、地力下降,而且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3、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原则

3.1、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地域分隔,但城乡环境同属于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然而中国环境保护长期侧重城市,使得农村环境的不断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彻底的改变环境保护轻农村的倾向,把城乡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统筹规划。比如制定环境卫生标准以及责任区的制度;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的建立、实施;加强农村的环保宣传工作,发挥村民自身的力量来美化生活环境。

3.2、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化的发展战略,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所以农村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并且充分的突出环境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的原则。

3.3、村民自治的原则

环境的保护应该以教育为本。首先,在农村各中小学开展绿色进校园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其次,对广大村民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动员村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引导村民关注、支持环保工作,提升农村整体环境的质量。

4、农村环境治理对策

4.1、增强环保意识

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在平时通过多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环境保护技能的培训,使农民掌握科学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与诉求,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4.2、完善环境监督法律体系

要做到重视农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根据实际制定出完善的约束性法规政策。在国家层面需要制定环境基本法,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在地方层面上可制定专门性的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性条例,对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内容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完善相关政策,以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系统分析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4.3、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

要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在近郊农村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水分流收集系统;在远郊乡村,可利用湿地以及沟塘等就地处理或者开展“一池三改”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4.4、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机制,防止污染转嫁;针对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制定更适合于农村环境现状及发展的法律规范,提高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的现实操作性;创新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与投入机制,全面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环境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要根据实际,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使得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知栋,位蓓蕾,李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4-7.

第2篇

关键词:区域污染;防治;可持续;发展;绿色

1 区域污染防治的措施

区域污染是对局部地区的污染。区域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排放的几种主要污染物造成的中尺度空间污染,形成河流水系、海域等整个水域的污染。区域是指一个较大的地区,而多种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往往成面状分布,排放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普遍性的较大危害。所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首先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对污染物的发生、排放、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从区域整体功能考虑,确定环境目标、确定区域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1.1 体制机制控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区域污染防治应尽快立法,根据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区域协同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制定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区域间财政平衡机制。促进整体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运用市场机制,推行重点污染物跨行政区排污权交易,建立并完善区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违法排污的惩罚力度以及加强监督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1.2 准确的科学评估

在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中要根据国际基本标准和做法,通过第三方的委托,其中要注意的是第三方机构的资质和科研实力要得到保证,另外要根据区域特点设定监测点,尤其强化空气中PM2.5等相关污染物的监测,形成完善的区域监测体系。对区域内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在建设、运营中进行专业化、全过程的集中管理。

1.3 防治措施实施

对于区域的污染要严格进行污染检查工作,对于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另外对于科学体系要严格拓展防控,强化属地管理的责任,将扬尘污染控制纳入网格化管理。应用新型的科技发展,推进污染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提高污染防治的责任意识,具体责任到人,除了空气的污染防治之外还要考虑水域的污染,水域方面的具体措施就是进行综合整治,依托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招商引资,把握当地资源条件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为经济建设快速顺利发展增添动力,保驾护航。

2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2.1 人为措施

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人为防冶措施要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必要合理的环保投资,建立环境污染控制系统工程。综合考虑人为防治措施与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要把多种人为防治措施和环境自净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进行系统分析,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方法,制定出最优的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方案,采用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办法控制污染。

2.2 治理补救

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可行治理方案。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针对严峻污染防治形势,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力量,统筹指挥安排部署工作,形成整治合力。开展污染全面摸底调查。对重点排污企业、重点排污时段做好数据统计,制定方案分解落实任务。让治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效率化轨道。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责任考评机制,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狠抓污染防治。要搞好源头管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认真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一轮污染源产生。大力推广农村能源沼液施肥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村要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督促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企业治污和环保工作方案,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全面开展治污整治工作,政府可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企业更新生产工艺设备,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开展污染治理。健全机制,形成长效监管严防松懈。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加大对涉排涉污企业的查处力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快污染治理进度,对查出的违规生产经营甚至顶风作案、拒不整改的,依法严处绝不姑息纵容。

2.3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认可和参与度。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传。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在流域范围内设置环保公益牌、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大力宣传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人民群众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流域所在乡镇、村(社区)可以聘请环保监督员的形式,建立群众环保监督员制度;利用有关环保主题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展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治污染的氛围。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维护监督环境的作用,从环保专项资金和排污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有奖举报的经费专款专用,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举报违规违法排污及造成污染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户,经查实后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防治在环境保护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先进理念,不断进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建勋.试论区域海洋船舶污染防治法律制度[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70-72.

第3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环境管理;防治措施

由于市政工程往往建址于城市中心、居民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环境问题更应该受到关注。虽然这些施工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不能避免,但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企业,本着造福于民的原则,应尽最大能力减少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以下就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进行探讨。

1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内容

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应坚持以防为主管治结合的原则,将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管理轨道之中,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1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市政工程项目在施工开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施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有一定轻度影响的施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施工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环境影响报告应得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项目应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2实行建筑施工申报登记

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建筑施工前应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筑施工噪声的申报登记,说明施工工艺施工主要设备、施工时间和周期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市政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殊性有时在道路施工时存在连续作业的情况还必须将施工时间提前申报并告知周围居民,采取适当的防噪声措施。

1.3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在施工前、施工间期、施工后期的几个阶段落实环境保护的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按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以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对施工期的环保要求,制定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计划并予以落实。环保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污水、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防治措施。

1.4有效进行环境影响监测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和评价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需确定各种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应对周围大气、水体甚至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受影响的程度开展监测,在居民生活区附近施工的建设项目,还需开展噪声、振动监测以评估施工期间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2市政工程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2.1市政工程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

(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是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种作业、车辆运行、地面风蚀等原因扩散到空气中的各种粉尘。这些施工扬尘的产生往往对施工现场及附近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市区居民集中的区域施工时甚至还会出现污染纠纷。(2)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特点是:噪声源相对稳定,噪声的产生时间有较大的波动性。施工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及构件加工场,主要噪声源来自各类施工机械。(3)施工水污染。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和由于施工场地的地面冲洗水、降雨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流失的浆料进入水体等所造成的。这些影响会使施工场所附近的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

2.2市政工程建设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措施。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对施工现场土方用绿网进行覆盖,硬化临时道路,随时洒水防止扬尘,对水泥等细颗粒建筑散体材料密闭保存,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运输土方和垃圾,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设置冲洗台,专人对出场车辆进行清洗,严格控制使用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浇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2)施工噪声防治措施。市政工程施工离不开机械操作,噪声伴随着施工的开展而产生,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生活,它对健康的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根据法律法规,当地环境保护标准和体系文件要求,对于噪声污染可采取:搅拌机等噪声设备加设隔音棚;推士机、挖掘机、装载机等白天限制值75dB夜间55dB,混凝土、搅拌机、震捣棒、电锯白天限制值70dB夜间55dB,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尽量不采用强噪声机械,夜间运输车辆进入施:I: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要轻拿轻放。(3)施工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要确保施工场地远离水源地,做好临近水源地的隔离保护措施,以免施工废水污染水源。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泥浆废水等,必须要先沉淀,然后排放到指定区域。还可以将施工现场的部分废水回收利用,喷洒于施工现场,有利于减少扬尘,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施工作业人员生活区中产生的污水应当经过市政污水管道排放。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3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环境保护管理

3.1准备阶段

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管理,在施工作业的准备阶段,第一,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针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各项潜在因素做出及时的应对处理办法,明确施工作业组织中针对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分工细则,完善施工作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组织计划实施市政施工时,应当先了解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我国针对建设项目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

3.2施工阶段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实施,在工程作业实施的阶段中,就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施工工序的特点及时改善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相关制度,并且做好相关的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中作的水平。为了确保施工阶段各项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及时评估施工阶段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状况,还要定期开展施工环境影响的调查,依据以上两个方法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污染的防治措施,并且还要确保其可行性和科学性。

3.3竣工阶段

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机制,由于各种原因,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污染。施工部门应当及时针对污染发生状况采取预案,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还要将污染事故的现况及发展趋势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一边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污染危害蔓延扩大。针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要严格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处罚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整改相应的施工作业中的漏洞,不断完善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结束语:

为防治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应加快对施工期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建立和健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制度,使市政建设项目全过程受到环境部门的监控。

参考文献:

[1]骆国良,李维权.市政工程施工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

[2]余永强.市政工程建设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中华民居.2010(11)

第4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成立了环境监测站,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1]。环境监测站主要承担了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质、生物、噪声与振动等五大类数以百计的监测分析项目[2],各环境监测站均具有较为齐全的分析实验室。由于实验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发生,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等环境污染。这种污染的存在,危害了实验室分析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污染了水、气、声、土等环境,缩短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种类和特点,提出了防治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措施和对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减少环境监测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1.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种类及特点

1.1废液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对各类样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液,除了大气自动监测和噪声监测等少数监测项目外,几乎所有的常规监测项目都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废水包括做标准曲线及分析样品后的残液、失效的贮备液和洗涤液等。通常,这些成分复杂、危害巨大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一般情况下随产随扔,直接排入下水道,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这些废液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无机废液和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包含带腐蚀性的酸碱、重金属离子和剧毒物质等。强酸强碱废水使水体和土壤的pH值发生变化,影响人类和动物的饮用水安全,并影响农业和渔业生产。含汞、铅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排放到水和土壤中,通过食物链,可以导致人和动物神经性的损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剧毒物质氰化物进入人体后,妨碍细胞正常呼吸,造成组织缺氧,导致机体陷入内窒息状态。有机废液有含苯、酚、醇类和多环芳烃、芳香烃类的废液等,这些废液容易挥发,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对生物造成急慢性毒性,并且危害身体健康,对人类和动物有致癌变、致畸形、致基因突变和致内分泌失调的危害。

1.2废气

在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分析过程中,化学反应会产生一些废气如HCl、H2S、C02等气体;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如有机易挥发溶剂二氯甲烷、丙酮、乙醇等。每次实验中由于产生的气体量较小,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但是通风橱大多不经过吸收处理,就将废气直接排到空气中,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造成较大的社会公害。

如果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气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废气中的C02气体会引起温室效应;SO2、NOX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含氟含氯气体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毒有害气体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长期低浓度或短期高浓度接触可造成人体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

1.3废渣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渣种类非常多,主要包括残留或失效的固体试剂、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滤纸等)、分析产物和分析后不要的废物垃圾。这些废渣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若处理不慎,极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如随意丢弃在垃圾堆中,其中的有害组分会经过径流的侵蚀,渗入到土壤,使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铬渣中含有的六价铬具有较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六价铬易溶于水,所以容易经过土壤进入农作物而危害人类健康。铬在人体内又有蓄积作用,会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

1.4噪声

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3]。噪声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防碍的声音。随着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大多数仪器需要压缩气体、高真空等要求,这些仪器设备在运行时产生噪声。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承担的试验任务繁重,不可避免的产生高强度的噪声。实验室人员长期生活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中,会使人感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耳鸣、耳聋。

2.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防治措施

2.1提高认识,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在新建实验室建设和评估工作中,应考虑实验室的功能分区,对原有实验室重新改造,评估合格后再使用。实验室的分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实验室承担项目的特点,合理布局。如使用挥发性试剂较多的实验室,应分配在较高楼层上,使排出室外的气体扩散范围广,对于底层实验室影响降到最低。

监测站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站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办法,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积极引导实验人员提高保护的意识,根据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的特点,想法设法寻找具体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实验室污染。

2.2选择有效的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2.2.1从源头减少实验室污染物

将实验室污染物总量控制在最低限度,是实验室污染防治的根本所在。因此,利用各种有效措施,从各个环节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产生。

首先,环境监测采样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在满足分析的要求下,适当降低采样量。在购买化学试剂时,按照实验室的需要有计划进行购买,避免化学试剂过期失效而造成的实验室的污染。其次,在进行样品的分析时,选择实验室污染小的分析方法。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如气相色谱仪和离子色谱仪等,不仅可以使监测工作更加迅速、准确,而且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种化学试剂的用量,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产生。

2.2.2合理有效处置实验室污染物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污染物数量不大,但种类较多、成分复杂,其成分和危害不同,根据实验室污染物的性质和状态不同[4],应遵循“分类收集”的原则进行合理处置,杜绝二次污染[2]。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应将污染物采取分类并及时回收,将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不同的回收瓶中,并交由具体负责人员妥善集中保管,后交专业的单位合理处置。在实验中,在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的同时,考虑节约成本,循环利用,做到以废治废,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长,来解决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对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实验室废弃物,应统一收集后,交有资质的污染物处理单位进行统一处理。

3.结语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物繁多,只有采取有效的污染物防治对策,才能够使得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环境管理部门要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管理理念,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始终要贯穿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中,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人员要提高环保意识,降低实验室污染物的产生,并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置,尽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郭宏伟.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预防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169,175.

[2]袁金霞.浅谈县级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J].污染防治技术,2014,27(2):91-93.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环境影响;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 F29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得以快速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同时,这也带动了房地产行业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这种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重点需要研究的对象,这对房地产行业也是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房地产的建设项目过程当中必须要以科学合理、高效、经济的手段并利用各种环保的新源,节能的材料等措施,以减少在施工期给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问题,以保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

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有住宅、酒店、写字楼、公寓、商业等建筑工程,它有别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项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噪声、废气、固体废物等会对环境产生非常不利影响,是一个环境污染源;另一方面房地产项目又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休闲、工作的场所,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又属于被保护的对象,保护级别和保护内容一般优于或多于周围环境。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既要评价它对外环境的影响,还要评价外部环境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这是房地产项目与其它类型建设项目环评的一个重要区别点。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即居住使用期)两类,只要在项目的起始阶段进行合理规划,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1、房地产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

在房地产的施工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而由于防止噪声的设备简单,不能很好地防止建筑噪声的产生,给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房地产施工周期较长,使得周围的居民长期处于噪声的污染之下。也引起了房地产开发单位和周围居民的纠纷,所以要确定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防治措施,采用合理布局、消声、吸声、减震等方法减少噪声污染。

(2)废气污染

房地产建设项目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即使有防尘措施,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大气的污染;建筑垃圾长期的也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大气污染。因此要明确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及时清运,适量洒水。

(3)固体废物污染

由于缺少相关的规范,在房地产的开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不仅对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破坏了区域的环境景观和环境质量,对城市的景观有消极的影响。所以应该在施工前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固体废物产生量从而确定排放去向,免除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4)废水污染

房地产项目施工期废水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建材冲洗和施工区地面清洗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时在低洼地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经沉淀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

(5)生态影响

房地产开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大,所以房地产项目在建设前,要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农田、砍伐树木以及绿地等破坏情况,提出生态补偿措施。建设项目绿化面积及绿化率应满足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的要求,在考虑绿化面积、绿化率、植物种类、单位面积乔木数、立体绿化的同时,还应注意绿化布置的功能性(实用、经济),水体、树木等的亲和性,植物的多样性等,达到景观、生态、吸尘、降噪的作用。

2、房地产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生活污水

废水主要为居民餐饮、洗浴、冲厕等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停车场冲洗废水等,生活及商业污水就地处理后同停车场冲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经市政管网送污水处理厂。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站后统一送往市政垃圾场,有条件的居住区可建垃圾处理设施。

(3)大气污染物及噪声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来自停车场产生的汽车尾气,地下车库等送排风系统,小区内噪声主要来自于配电房、水泵房等设备产生的噪声,种植绿化隔离带,合理配置绿化,增大绿树率,能够减少气体及噪声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小区域气候环境。

三、外环境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

房地产项目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而且要更多地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更具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1、项目建设选址的问题

项目建设选址需要注意的问题为:

(1)周边环境中的隐患污染。由于城市功能分区不明,加上房地产项目集中于“黄金地段”、“肥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许多房地产和工厂相邻共处,而这些工厂大都有原料仓库,其中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危险品。此外,还常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或有碍健康的因素存在,比如高压线、发射台等电磁辐射源的存在,其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导致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等问题。

(2)在原工业用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遗留的化学污染问题。这部分的评价一般发生在项目建设前期购买土地时,即场地评价。首先需要对项目建设用地之前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识别用地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应做相关的监测,如地下水、对土壤等进行监测,监测指标需建立在对原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设定。再就是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土地治理方案,最后给出该地块是否可以作为某种使用性质开发利用的结论。

因此在房地产环评中遇到和工厂相邻共处的情况,在环境现状评价中需要对相邻的工厂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筛选出潜在的环境隐患,并针对各类环境隐患提出预防、缓减措施,并进行措施的可行性论证及其环境达标性论证。

2、噪声问题

房地产类项目的开发建设往往选址于交通方便的地方,一方面方便的交通为开发建设后的房地产居住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交通噪声的污染也为将来居住者带来巨大的烦恼。

周边存在噪声源的评价中概括起来可分为噪声源不变和噪声源有变化两种情况。噪声源不变的情况为噪声源是目前已经存在,而且将来房地产开发建成后也不会发生变化;噪声源有变化的基本包括目前噪声源存在,将来规划有新的噪声源的增加,噪声污染的程度也将增大的。

对于噪声源固定不变的情况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噪声预测方法宜选择类比分析法,在建设地进行现场的实测类比分析比较可行且准确性高。在预测分析中应依据项目建设的方案,对项目建设地包括厂界进行昼夜、实时、不同方案的监测,并掌握噪声源的规律,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结论。对噪声源有变化的,在噪声影响预测评价中宜选择模型预测方法。根据本地噪声源的性质和规律等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结合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地现状噪声水平,进行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给出结论。

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既是污染源,又是被保护的对象,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结合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状况,全面考虑分析房地产开发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才能使房地产项目环评工作得到比较客观,使项目评价工作真正为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涛.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技术[D]. 福建建设科技,2008.

[2] 姚国峰. 房地产项目对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 广西大学,2007(3).

第6篇

关键词 生物修复 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却日益受到破坏,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是目前人们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酸雨等一系列污染问题,为此制定了严格和完善的标准体系,并采取一些防治措施。21世纪,环境污染防治手段中频繁出现“生物修复”一词,可见生物手段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巨大潜力。本文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三个方面对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植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为利用绿色植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去除或无害化,其中在大气污染中大面积种植绿色植物即为一种防治措施。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O2可以降低温室效应;悬铃木、苔藓植物和夹竹桃可以种植在城市道路两旁,起着吸收汽车尾气的功能;紫花苜蓿可以指示SO2,唐菖蒲可以指示氟污染,向日葵可以指示氨污染;许多来源于植物的生物质能源可以开发为清洁型新型燃料。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的治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肖娥教授提出了水污染生态修复的概念,要走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之路。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超标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正好可以被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所利用,从而有效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Baker提出超富集植物具有清洁金属污染土壤和实现金属生物回收的实际可能性,这类植物通过根部将重金属向茎叶等器官进行转移,在Cd、Cr、Hg、Pb、Cu、Zn、Ag、Sn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2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法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是一种较新的手段,其中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应用,生物反应器中所含的脱硫菌是整个技术的核心;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除臭和净化NOx。微生物对水污染的治理机理和植物的作用相类似,主要用于修复富营养化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体和有毒有机物污染水体,包括反硝化菌、解磷菌、黑曲霉、假单胞菌、红球菌黄杆菌、微球菌等。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主要有3类:生物反应器、原位生物处理技术和地上处理技术。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的主力。如白腐菌可以降解有机氯化合物,真菌通过分泌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来溶解重金属以及含重金属的矿物,解磷菌可以将土壤中的无效态磷转化为有效态磷,还有一些微生物还可以对重金属进行生物转化。

3动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动物由于其具有迁移性,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主要体现在它们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指示。在大气污染方面,一些动物如:老鼠、麻雀和鸽子对CO非常敏感,在很早就被用来探矿。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可用来准确指示活性污泥的性质、指示反应操作环境和预测出水水质等。土壤动物如: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降解作用,还可以对土壤污染进行富集或迁移。

当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对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并从上至下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条例,如:《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人类作为地球表面存在的高等生物体,应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生物圈,并相互协同进步,共同来修复地球表面的创伤。一些物理化学的环境治理方法普遍存在“治标不治本”、“挖东墙补西墙”等缺点,而生物治理的方法虽然是长久之计,却面临周期长的问题。各种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各有所长,我们要综合考虑,合理搭配使用,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前言

由于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个体非法、违规采矿现象依然存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威胁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就我国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并建议性的提出防治措施。

2 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

2.1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矿山中的泥石流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矿山的开采,山上的植被破坏岩石在外,由于水的搬运顺着沟谷流动,很容易在暴雨的引导下发展形成降雨性泥石流,这种泥石流主要有石块、沙砾和粘土组成。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国营矿山大多采用铁丝笼挡墙、浆砌石挡墙等措施对较危险沟谷废石堆进行了拦护,有的还在沟谷中修建了拦渣坝,但仍然存在着挡墙高度、厚度不够,难于切实拦挡渣石的问题。集体和个体小型矿山大多未对废石堆进行有效的拦护。这些矿山开采所形成的废石堆由于拦护措施差、结构松散,是目前矿山泥石流及其隐患的主要原因。

2.2 崩塌

岩土体被陡峭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和过程称为崩塌.矿山多位于山区,而崩塌正发生在山区,一旦崩塌发生矿山首当其冲,它可以毁坏厂房、矿山设施和其他地面设施建筑等,同时造成人员伤亡。

2.3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主要分布在矿区道路两侧高陡边坡和矿区较陡的天然斜坡部位。主要由修路开挖边坡引起。

2.4 地表沉陷

矿山井下开采,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和塌陷.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据调查,我国华北、华东平原地区,每采万吨煤炭要塌陷土地3亩,目前每年约塌陷一万亩,预计扫2000年每年要塌陷十八万亩.许多村庄可能完全塌陷完,变成无田可耕,无处迁村的局面。

2.5 环境污染

矿山环境污染主要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其污染源主要为矿坑废水、选矿废水和尾矿沙。矿坑废水毒性不大,但其悬浮物含量大,多呈灰白(金属矿山矿坑废水)、黑色(煤和石墨矿山矿坑废水),一般直排至沟道或河水之中,对地表水造成明显污染,对地下水和土壤也造成一定污染。大多数金矿和铅锌矿山企业选矿废水能够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和排放,但少数小型选矿厂存在着选矿废水排放不达标的问题。

3 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保障防治监管职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始终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平时的防控是关键。因此,国土资源部门要发挥职能监管和指导作用,要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好每年度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要层层抓落实,要求各基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形成由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相关各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体系。每年要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编制年度防灾预案,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在汛期要组织技术人员对重点矿区进行动态巡查监控,发现异常及时登记建卡,对其危害性做出预测判断,提出措施和建议。并将灾情监控任务层层落实到基层,确保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

3.2 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

矿山企业是保护和治理矿山环境的主体,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要求新办矿山企业在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同时必须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做到开发与治理同步进行。要每年与各矿山企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针对各个矿点不同的地质灾害隐患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治理措施,并以责任状制约,定期检查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和防治工程进展情况。严格制止废水、废渣任意堆放、倾倒,加强尾矿库坝的加固和防泄工程。要求矿井采后及时回填,恢复原地形地貌,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动员矿业权人担负起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通过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树立起大开放、大发展的中心意识,树立长远的发展思路,要逐步采取先进的采选冶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最大程度减轻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走科学化管理和治理之路,使矿产资源在保护中得到有效开发。

3.3 强化矿山环境监督管理

矿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矿产品,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矿山开采同时也是人类破坏自然最强烈的活动。为防止“边建设边破坏,建设敢不上破坏”的被动局面,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地质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措施,全面加强依法行政,严格落实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不定期对地质环境进行执法检查,对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额度将根据矿区面积、开采方式以及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保证金将专项用于因开采矿产资源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治理和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切实治理整顿矿山安全生产秩序,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存在灾害隐患的矿山,该关闭的坚决关闭。露天矿坑采面高、边坡失稳、废石、废渣多且堆放随意性强,汛期易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时组织人员对露天矿坑集中区域进行排查,对边坡失稳的及时治理,对废土、废渣堆垒护坡或摊平,避免暴雨中形成泥石流。

3.4 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完善和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配合,完善信息制度,提高预警预报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和装备、队伍建设,加强地质环境监管工作人员基础工作业务建设;选择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实地紧急避让演练,健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库、文本、图片、报表等基础资料;总结地质环境管理规律,推广典型经验和事迹;做好地质灾害点的调查工作,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时掌握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动态,为做好预警预报打好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全面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治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行为。对因工作不到位、落实不得力而出现重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建筑业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举足轻重,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甚至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几乎依赖建筑业的兴衰,建筑业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虽然建筑业为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如何有效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的种类

(一)噪声污染

噪声是指一种最常见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污染形式;施工噪音可以由各类施工机械产生,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设备同时工作加剧了噪声的影响程度;脚手架和模板的装卸、安装和拆除等也会形成噪声。一般的建筑施工是分阶段进行的,大体可以分成4个阶段,即土石方阶段、打桩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各阶段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不相同,产生的噪声污染也不相同。

(二)废水污染

建筑施工中的废水主要是由以下水类产生:井点降水、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建筑材料及输送管道的清洗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临时供水设施跑冒滴漏而无相应管理跟进,这都会导致施工现场污水漫流;将泥液、废浆直接排入下水道,沉淀后的原浆堵塞了下水道,导致次生水环境污染问题。

(三)废气污染

废气主要来源于建筑中的装修材料,其中的相关污染物有甲醛;油漆、涂料、沥青、粘合剂中的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芳香烃、直链烃、卤代烃、醛、酮、醇等;建材所引起的空气污染如放射性和有机物挥发影响,往往是长期的连续的,有的居室装修几后年,其甲醛、苯系物的浓度仍严重超标。建材所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都会产生极大危害。

(四)粉尘污染

粉尘是地表扬尘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筑粉尘污染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平整作业、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木工房锯末、石灰、纱石和回填土等建筑原材料在运输、堆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某些气象因素造成的。粉尘对人体的肺部影响很大,一旦吸入肺部,就会不可逆的永久性保留,直至死亡。

(五)废弃物污染

建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且深远,如难以降解,而且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特性,不仅破坏环境美感、影响市容市貌、危害人类健康、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降低土地经济价值等。废弃物污染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建筑原材料的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等组成。

(六)光污染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常见的建筑污染之后,又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光污染主要是指电焊机发出的弧光、夜间施工时的强光等等,这些光污染有时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睡眠,有的甚至一旦直接照到人眼,就有致瞎的危险。

(七)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施工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类别非常多,比如废化工材料(往往有剧毒)及其包装物、废铝箔纸、工业棉布、油手套、含油棉纱棉布、漆刷、废旧测温计(含汞);试验室废液瓶(主要有重铬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强酸等);现场清洗工具废渣、机械维修保养液废渣(有些含重金属离子);办公室废复写纸、复印机废墨盒、废色带、废电池、废磁盘、废计算器、废日光灯管等等。

三、建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控制方法

(一)强化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iso14000 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出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建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体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第一,施工企业应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第二,根据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编制程序文件和施工环保作业指导书,按标准要求组织施工。第三,加强组织管理,施工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将责任逐级分解,建立考核制度。

(二)加强技术防治

在防噪音方面,要采取有效控制噪音的措施,因为建筑施工期间,会频繁使用较多的建筑设备,噪声声源较强,而且多噪声源叠加后噪声声级增加,所以在不同施工阶段,应按规范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噪声控制。首先,在进行现场施工前完成围墙的砌筑,对于相邻的敏感噪声保护目标一侧提前安装降噪声安全围帘。加强人为噪声的控制,杜绝人为的敲打、大声喧哗。其次,根据施工阶段特点,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将产生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布置于远离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侧。然后,尽量选择低噪声或备有消声设备的施工机械,采取环保型工作方法。最后,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达到施工不扰民的目的。

在防尘方面,也要做到科学技术化,第一,施工、生活和办公区道路硬化配备专人洒水清扫,以控制扬尘。第二,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一律使用商品混凝土;粉尘材料运输应限制高度,且表面喷洒水并覆盖,防止扬尘污染。第三,楼层垃圾的清运,严禁将垃圾从楼面上直接向外抛撒。第四,施工现场装修所用原材料尽量采用半成品(如灰膏),减少扬尘。第五,灰土集中过筛、拌合并设围挡,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第9篇

关键词:现代林业经营;灾害;措施 1加强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工作

一是重点加强林业的培育工作,森林抚育要从调查设计审批环节入手,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需要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对于限伐区要进行抚育,对于商品性质的林木采取宜抚则抚,实现立体化的开发,积极改进对天然林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工作,针对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封护型、抚育型与补植改造型等,并且根据不同的类型来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实现综合经营,要倡导保护原始林的效益,同时也会允许人民收获木材以及开发林副产品,最终达到缓和木材的收获与木材的采伐之间的冲突,切实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加强低效林改造方面的力度,通过对于树林的部分采伐,不是皆伐,可以保留一定的数目成熟的活立木,为野生的动物栖息提供一些有效的空间。二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护林网络的建设,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护林机制。制定一个统筹办法予以解决,增强全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对盗伐国家、集体所有的林木的人和事应及时查实,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增长。建议林区的各级政府应根据分级负责调处的办法,加大调查力度,积极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现代林业营林方法需要建立起政府引导的生态补偿的机制。健全一套完善的生态补偿的投融资体制,完善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最大可能的调整和优化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同时引导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开放生产要素市场,达到双赢、节约资源以及减少污染的效应。

3 防止林木病虫鼠害的对策

首先,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做好森林病虫鼠的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掌握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积极推行近自然的经营方法。对现有残次、低产低效天然林,要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发挥森林自身生态功能,采取定向培育和人工促进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经营技术措施,进林地向复层林、混交林方向发展,降低森林经营成本,实现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林业可持续森林经营方向的转变。

再次,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病虫的发生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要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调节植物养分,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

最后,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积极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开展生物防治。在田间建立种群,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选择使用生物农药。为了减少对环境污染,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利用自然界中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天敌防治法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 林木生长时期关于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

调整人工林抚育间伐政策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与林木的经营水平、林分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有关。提高抚育间伐材质量,避免重造轻管现象,调整抚育间伐政策,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特别需要阔叶树很容易收到灾害影响。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要有科学的依据,适地选择树种,要注意树木的林分质量,一般的是林分密度过大或者是树木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不够合理的,容易在遭受到雨雪灾害时出现折稍、折断和倒伏的状况。

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选用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及时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对折断倒伏严重的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目的是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搞好栽植点的配置方式,尽量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因为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所以要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参考文献

第10篇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昆明 650011)

摘要: 针对道路交通发展中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交通噪声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在道路交通中如何保护环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 道路工程;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043-03

作者简介:张文勰(1977-),男,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0 引言

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和接受。随后提出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则确立了新的度量发展的标准——人类发展指数HDI,包括寿命、知识、生活水平,它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状况的综合反映。随后在2000年4月,在“第二届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上,对城市中的汽车尾气污染,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和措施建议。在这次大会上,还对交通污染以及科学防治,进行了专业评估,让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交通污染带来的巨大环境污染压力。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是“十五”期间发展出现的突出问题。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重大举措,还制定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倡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交通,立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在道路工程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建立山川秀美环境的重大课题取得一定成效。但离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足。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交通工程中人、车、路、环境相互的和谐关系,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防治,以创造出适合人类生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道路工程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调节与控制道路工程与路域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包括水、气、声级生态保护,而且还应由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道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是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研究的首要问题。

1 道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立统一关系

道路工程建设一方面改善了环境,同时另一方面不可避免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道路基础设施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道路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大量的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带来了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在一些不利的气候环境下,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雾霾。绿色交通就是将交通工具排放物的控制问题、净化问题和交通的畅通与管理问题的从根本解决或减少到影响很小的程度。随着节能环保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在交通工具方面,一些低能耗、低污染的车辆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车辆都可以达到污染零排放。

道路设计与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内容很多,如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居民迁移与再安置、沿线基础设施与资源的利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声环境与振动、水体资源环境以及大气环境等。从一些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来看,比较常见的交通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建设隔离带、隔音墙等。通过安装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提高对道路交通信息的监测力度,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交通诱导系统在道路环境保护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信息分析,引导不同时段的车流量,提高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的针对性。作为交通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未来的环境诱导系统,将逐步构建完善的监测和防治体系,从而更加有效的解决道路交通污染问题。

2 道路交通环境问题分析

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的情况较多。综合来看,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合理的占用土地。道路工程建设需要穿越大量的区域,在遇到耕地时,没有避开,占用较多的耕地,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并且给森林植被等造成破坏。第二,破坏人文地理环境,影响旅游景点的价值。道路工程在穿越旅游景点时,没有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对当地的人文自然地理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第三,严重的噪声污染。道路工程在修建完成后,大量的车辆会给道路沿线的居民带来严重的噪声污染,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按照污染的主要影响,可以划分为交通噪声、大气污染、交通振动三个主要方面。结合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又分为工程前期(规划、可研、设计)、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污染。

2.1 大气污染

从理论上来讲,进入空气有害气体或者非大气成分的物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都会造成大气污染。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以及交通车辆的运营引起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气态污染以及少量的颗粒污染。从污染物检测的结果来看,SO2、NOX、CO、烃等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比较明显的就是二氧化硫导致的酸雨污染,容易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破坏。在道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沥青混合料的搅拌,会散发出较多的有害气体,从而加剧环境污染。汽车内燃机的不充分燃烧,产生的尾气,容易导致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2.2 噪声

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以及车辆通行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严重时,噪声污染会诱发人体的一些疾病。一般来说,噪声污染的范围相对较小,时间也相对较短。道路施工环节,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作业时会发出很大的噪声,如果没有隔音墙或者隔离带,则会给道路沿线的居民带来较严重的噪声污染,不过这种污染持续时间较短,往往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噪声污染主要的源头在于通行的车辆,如果设计的道路距离两侧居民房屋的距离不够远,则在实际通车之后,噪声污染会一直影响周围的居民。

2.3 交通振动

所谓交通振动,是指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冲击力作用在路基上,通过地基传递致使沿线地基和建筑物产生的振动。路面越不平整、车辆重量越大、车速越高、载货车辆越多,产生的振动越大,此外,地基越软弱路端振动级越高。为减少交通振动,大致可以通过振动源、传播路径及受振动部等方面的措施来防治。作为道路振动改良措施,往往采用路面平整度改善、路面、路基以及地基改良,和指定交通规则、设置环境保护带、防护沟、防护壁等。

3 道路交通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3.1 大气污染的防治

加强道路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之一,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CO2,释放出氧气的光合作用;植物能吸尘和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如柑桔、玉米、黄瓜吸收SO2的能力强,西红柿、扁豆等对氟化氢的吸收能力强;另外利用植物对某种有毒物质反应敏感特点,对大气污染起到预警作用。例如通常在道路设计中,在公路干线两旁设置绿化防护林带,或提高城市道路红线宽度中绿化宽度的比例(通常规定为15-30%)。并根据立交桥、广场等道路用地范围内空地的性质功能,选择适当的树种、草皮、植被种植,从而净化空气,协调微气候。道路施工建设工地与居住生活区之间应考虑防护隔离设施;降低污染物扩散范围。严格控制交通车辆尾气排放量及其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量。

3.2 交通噪声的防治

高速公路经过村庄、居民或学校时,设置声障墙消除或减弱噪声的危害。在公路两侧种植绿化林带还可加快噪声衰减(利用树林的声散射和吸收作用)。对于城市快速干道(或环城路)应设置绿篱、乔灌木和草坪共同构成的绿化带,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噪声可降低约5分贝,效果较好。对于城市桥梁要不断更新桥梁伸缩缝材料,减轻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振动噪声。外对于城市主干道经过文教住宅区时,可考虑采用一些吸声减噪、隔声减噪的路面材料。

3.3 公路生物通道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南方一些地区,高速公路修建中穿越野生动物生活区域设置动物通道、动物桥、动物格珊等,确保动物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推广实施过程缓慢。

4 环保方面的设计创新技术

道路工程筑路材料早在80年代就开始研究并推广应用工业废渣粉煤灰、钢渣等,不但提高了路面使用性能,而且在环保节能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近几年又在不断研究推广建筑垃圾(废砖渣、废砼块等)用于路面地基层,技术创新、新的科研成果为环保节能提供了有利的方法、手段。

4.1 普吉立交工程

所处位置既是昆沙路、西北三环、轿子雪山旅游专线集中位置,又是云铜货运火车站场集散交通量大的武昆高速公路与昆明市二环快速线的交叉节点,而且昆沙路下穿导致立交下穿受限。针对受限因素多、技术难度大的情况,采取独特、巧妙的处理方法进行布线,使立交布局与周围环境协调,有利于工程范围的环境保护。使立交布置中的各方面在总体环境、景观布局上达到协调、和谐。

在钢箱梁内部,由于焊接工序及构造原因,存在相当多的部位除锈工作非常难,设计采用“锈敌”及XBC06系列的涂料。可以免除锈,节省费用,施工方便、安全。该涂料有害挥发物含量很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在钢梁结构外露部分采用热喷涂长效防腐,很好地解决了钢结构在区域环境中的防腐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建成后的养护管理。

在桥下设计布局中,除地面辅道用地外,其余采取硬化与绿化合理布置的原则,使人、车、路、环境相互协调、和谐,以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对立交范围内边坡,引道两侧均进行灌木和植草绿化,起到防尘防噪声的作用。

沿桥长方向在桥梁腹板处分别设置投光灯、LED灯带。投光灯固定在桥梁腹板上,LED灯带镶嵌在腹板挡板上,形成两个层次的景观照明。具有高压钠灯光源的投光灯光线正面投射到桥梁腹板上,明暗交错,色彩清晰。镶嵌在腹板挡板上的蓝色LED灯带,光线柔和、流畅。二者共同构勒出桥梁夜晚美丽的轮廓。寿命长、效率高、更节能的LED的使用,有利于促进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社会的发展。

4.2 高新区CBD人行道透水结构工程

随着道路人行道硬化处理面积的不断扩大,地面雨水渗透能力逐渐减弱,甚至不具有透水能力;地面雨水径流几乎全部进入市政排水管道,使管径不断增大,从而增大了工程费用。同时人行道硬化后雨水不易向下渗透,会造成地下水位降低;气候干燥,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舒适性。高新区CBD人行道采用透水路面砖,组成为水泥、砂石、粉煤灰、矿渣,透水率介于釉面砼砖与透水陶瓷砖之间,透水陶瓷砖属环保透水砖,工业废渣煤矸石含量50%。高新区的商务区内人行道部分路段铺筑了该型式的试验路,经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性能良好。

4.3 道路排水和喷雾降尘工程概念构思

设计研究单位针对区域的气候和降水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雨水收集和排放方法。提出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方案,和道路喷雾降尘的环保措施。在工业园区雨污水再生利用作为水环境建设的主要水资源可再生利用水资源分析。污水可再生利用量:6.4万m3/d(2336万m3/y),雨水可再生利用量:266万m3/y(按年降雨深度的20%计),可再生利用水资源总量:2602万m3/y(7.13万m3/d)。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恢复自然生态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环保、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起步建设艰难,但指明了实现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方向。

5 结论

对于污染源及其传播媒介均应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控制措施,减少交通噪声、车辆尾气污染对人体及生存环境的危害;通过道路绿化、低噪路面材料使用、车辆技术性能改善及合理的交通管理等综合措施,降低车、路对环境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环境。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论证了如下几种治理污染的方法。在钢梁结构外露部分采用热喷涂长效防腐,很好解决了钢结构在区域环境中的防腐问题,有利于养护管理。利用云铜铁路与武昆高速公路穿越普吉地块之间独特地形,采用2个反向曲线及之间的合理直线段进行布线,使道路与周围环境协调、和谐,有利于道路工程范围的环境保护。在桥下设计布局中,除地面辅道用地外,其余采取硬化与绿化合理布置的原则,使人、车、路、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对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寿命长、效率高、更节能、性能稳定可靠的LED灯应用,节省了养护维修费用,对促进环保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俊红,刘树枫,等.试谈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0(1):85-88.

[2]西汉.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陕西公路科技,2007,(1):85-88.

[3]徐杨.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陕西公路科技,2007(1):85-88.

[4]穆荣芳.浅谈高速公路环境保护.陕西公路科技,2006(2):73-74.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环境监测任务日益繁重,所以各级环境监测站最重要的职能是监测和分析辖区环境质量,掌握污染物及其污染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和特征。而主要的任务是分析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和底质、生物、噪声与振动等五大类项目。但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本身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监测分析的过程一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污染物。目前的现状是绝大多数的监测实验室,特别是占总量80%的环境监测站由于技术资金人员素质等方面限制,对排放的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危害较大。

2 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及特点

2.1 环境的各种各样污染

环境监测按监测类别分为大气和废气监测、地表水和废水( 含降水) 监测、土壤及底泥监测、生物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等五大类。通过近年来全国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一般县级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均达数十项,东部发达地区如江苏省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对县级监测站的要求则超过120项,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普通化学分析,但由于环境监测的对象和方法十分广泛和复杂,因此除噪声以外,其余四大类分析均产生三废污染物。

废气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的中间产物、泄漏的标气、载气等,包括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以及试剂的挥发物等。通常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虽然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和分析人员健康安全,但通风橱大多无吸附装置,只将废气直接排出室外,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

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 培养基) 、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 如玻璃器皿、滤纸等) 、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废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特别是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若处理不慎,极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2.2 实验室污染的危害性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种类齐全,虽然多数项目产生的污染量较少,但在常规分析过程中,加入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十分普通。水质分析中最常见的COD分析( 重铬酸钾) ,需加入重铬酸钾、硫酸汞、硫酸银;溶解氧测定时,需加入叠氮化钠;测定氨氮时需加入纳氏试剂( 含氯化汞) ;测定叶绿素时用到丙酮试剂;红外光度法测定水质石油类时,需加入四氯化碳;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需加入三氯甲烷;硝酸汞滴定法测定氯化物时用到硝酸汞。以上例举的分析项目均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常规监测项目,监测频次高,试剂使用量大,累积排放量十分可观。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不管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排放到外环境中都将危害人类健康。

2.3 缺乏相关部门的重视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污染治理基本上还未有效开展。虽然一般县级监测站的实验室均按要求配备了多种残液缸,但残液缸满后如何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实际操作中残液缸形同虚设,最终往往还是下水道一倒了之。而上级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重视这个问题,各级检查中只要求设置残液缸,而对残液的最终流向并不过问,致使监测实验室在环境管理上缺乏压力进而缺乏推动力。

3 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3.1 源头控制,减量排放

为将实验室污染物产量控制在最低限度,首先应对其产生进行首端控制,这是污染减量化的起点和根本所在。为此,实验室应从各个环节减少污染的产生。

3.1.1 适量降低采样量

监测采样时要采用优化布点方法用尽可能少的监测点位获取最有空间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根据所需监测的项目初步估算出所需样品量,在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采样量。对一些排放浓度大、需多次稀释后才能检测的样品(如造纸、印染、化工等进口水样),酌情减少取样量,以免所采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因取样分析量少而废弃大部分样品造成污染。

3.1.2 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

大多数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都有好几种可供选择,应充分考虑方法的环境相容性,尽可能选择环境污染少的分析方法。例如,测定二氧化硫时用“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代替“四氯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氨氮时用“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滴定法”、“电极法”代替“纳氏试剂法”;测定COD 采用“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或“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代替“重铬酸钾法”等将大大减少污染的排放量。

3.1.3 广泛采用现代测试仪器

充分利用现代测试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和溶解氧测试仪、pH计等,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化学试验剂的用量,减少实验室污染的产生,还能使监测更加迅速、准确。例如,用原子吸收法代替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金属离子,用离子色谱测定二氧化硫和硝酸盐氮,均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运用。

3.2 选择有效的三废处理方式

一般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三废数量不大,但种类较多且复杂,污染危害性大,因此实验室的三废处理应遵循“分类收集,原位处理,资源回收”的原则进行合理处置,杜绝二次污染。

3.2.1 废水处理方式

实验室内大量使用的冷凝水,无污染的可直接排放;洗刷用的污染不大的水可充分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分析产生的废液应分类收集,用特定的收集装置密闭贮存,贴上标签,注明废液性质、日期以便于管理。对于酸、碱、盐水溶液须经中和,调PH值至标准后外排,对于含有少量有用物质的高浓度废水,可将其中的有用物质回收后再集中处理。对有机溶剂可采用蒸馏精馏等分离方法回收;重金属离子可采用沉淀法等集中回收。实验室不具处理能力的可移交具有处理能力的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3.2.2 废渣处理方式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很难降解或转化,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如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将未受污染的四氯化碳回收再利用。对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废渣,应统一收集后,交有资质的固废处理单位统一处理;对其它一般性的废渣,可采用焚烧、与生活垃圾合并处理、挖坑填埋等方式处理。

3.3 提高认识,制定规范

监测站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并与该站监测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想方设法减少污染。建议上级监测部门组织力量,专题研究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制定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并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办法,积极引导创建绿色监测实验室,并将其融入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中,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从而强化整个监测系统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

4 结束语

实验室存在着明显的环境污染且处于监控真空状态,各级实验室应重视环境污染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自身环境所出现的污染状况。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完善管理制度,研究解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避免实验室的三废污染。政府部门也应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建立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逐步推行,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妥善处理实验室三废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立生.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氨氮方法的改进[J].环境科学导刊,2013(1).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环境;措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produc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damage degree range is not the same, the construction unit shall be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Environ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是较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影响施工现场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而且也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但并非不可避免。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完全能够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和光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环境因素

1、建筑现场环境污染与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的工程建筑主要是由农民工来施工,他们大多居住在临建棚内,卫生设施简陋,埋锅造饭 、乱到垃圾和污水 、在施工现场便溺等,严重污染城市环境。

建筑设备的布置以及建筑材料和工程器材的堆放,只考虑施工方便,不仅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常常阻碍周围交通顺畅,并造成安全问题。 施工现场的粉尘 、有害气体、 电焊弧光 、空中坠物等都有可能给现场施工人员 、过往行人和临近居民造成伤害。

2、噪声污染 。在建筑施工中,通常会发出较强的噪声 。如挖基坑、 沉桩、 搅拌、 浇注与振捣混凝土 、安装与拆卸模板 、运输工程材料和工程废土等发出的噪声和产生的振动,都会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尤其对病人、 老人、 婴幼儿以及夜间工作白天需要休息的人员的伤害更大。

3、空气污染。 建筑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所运载的废土、 回填土和散粒状建筑料等,经常在运输途中撒落或被风吹起 。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也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市区道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碾压引起灰尘飞扬,这些都严重污染空气并破坏环境卫生,而且损害城市的市容和形象。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也构成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的挥发,使室内空气污染从过去的“生物型” 和 “煤烟型” 污染转变为化学污染 。在新建或新装修的建筑中常含有超量的氨 、甲醛、 笨类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对人体的皮肤 、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致人死亡。此外,铅 、镉等重金属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4、损害基础设施及临近建筑。 建筑施工中需要装运设备、 建筑材料、 工程废土等,施工人员在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时,一般只考虑工程需要和施工便利 。常常由于载重量过大引起道路受损,有时还发生轧坏下水井盖,甚至造成地下排水管道损坏的情况,给城市排水和交通安全造成损害和隐患。

施工场地排水中通常含有泥沙 、杂物,一些施工单位将未采取澄清措施工程废水直接排入雨水井中,在城市地下排水管网中形成淤积,造成雨季排水防涝障碍 。

5、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许多刚刚建好的生活小区存在楼间距过小 、配套公建不到位 、居民缺乏适当的活动场地 、小区绿化率低等问题,造成了居民生活空间狭小 、拥挤,住宅的采光和通风不良,小区管理困难,生态环境质量难以改善的局面。

一些生活小区在房屋竣工居民入住后,由于部门分治和资金等原因,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相互协调同步交付使用,在一段时间内,给居民造成不应有的困难局面,并引起小区生态环境破坏,出现道路泥泞 、垃圾堆积 、生活用水污染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此外,房屋建筑内部和室外工程的质量问题,同样在破坏生态环境 。建筑施工清除掉了场地范围内原有的植物,改变了原来地表土层性质 。建筑物竣工后,大多采用工程废土垫平,栽种的植物成活率低,给绿化带来麻烦视觉影响 。一些工地建筑物的安全网脏乱破旧,材料 、设备胡乱堆放,给人一种脏乱和缺乏安全的感觉;有些建筑物在形状、 尺寸、 风格 、饰面材料 、色彩等与周围已有建筑物的风格以及整体景观不协调 。特别是一些新建工程,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半途停工,并长期搁置变成 “烂尾工程” 这些均给繁华的城市风景中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 视觉污染”。

二、建筑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措施

1、 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1)在进行施工前一定要完成围墙的堆砌, 在一些敏感保护区要安装降低噪声的安全围帘。

(2)尽量降低人为的噪声,杜绝施工现场大声喧哗,对机械的拆除安装尽量自我控制, 坚决抵制故意制造敲打噪声。

(3)尽量采用低噪声或是有安装消音装置的机器设备,对于施工现场机器设备噪声较大的地方, 应主动设置密封的棚子。

(4)尽量保证不再规定时间内加班加点, 以打扰居民正常生活。

(5)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到的实际情况以及时调整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噪声, 确保措施的可行性, 尽量做到不扰民。

2、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生活用水一律规定统一的排放点,严禁排放到城市居民下水道或河流。

(2)施工前应设置一个沉淀池,以便施工中的废弃污水和混泥土泥浆要导入池内, 堵塞居民下水道, 污染河流水源。

(3)施工现场要节约用水,注意水源的再次利用, 尽量减少污水的排放。

3、大气、 粉尘、 废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垃圾杂物要及时清理。 清理多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垃圾时, 采用定制带盖铁桶吊运或利用永久性垃圾道 ,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施工现场堆土 ,应合理选定位置进行存放堆土 ,并洒水覆膜封闭或表面临时固化或植草, 防止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 采用焦渣、 级配砂石、混凝土等作道路面层, 有条件的可利用永久性道路 ,并指定专人定时洒水和清扫养护, 防止道路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