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农村局发展前景

农业农村局发展前景

时间:2023-07-21 17:2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农村局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农村局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展前景

“互联网+”的理念开始出现,并运用在各个领域。在农业发展中也有了应用推广,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可以及时的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并提供农事信息指导,提高农业中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加快建设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统行业的改造,提高行业效率。而“互联网+农业”就是众多企业、个人围绕农资电商、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互联网金融进行尝试,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将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结合起来[1]。这是国家发展中对农业的要求,也是农业产业升级的要求。

1.2“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保证农产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事故近来频发,对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消费者的信心产生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农产品的正常销售,使得部分农业产业发展艰难。推广应用农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控制,为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保障。2)促进农民增收。虽然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多元化,但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保障。运用互联网推广农业技术,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可以得到保证,并培育出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3)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将互联网运用在农业技术中,可以全程控制农业生产,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并提高科技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而且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农业经营网络化,颠覆了农产品买卖的传统格局,推动了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同时也使得农业管理更加精细化,服务也更加便捷,通过有效的结合互联网和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了农业资源管理的现代化[2]。新农民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掌握农产品地理分布和价格走势,并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决策农业生产。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农业组织实现规模化,实现现代农业组织的整合,将农民、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消费者都联系起来。

2“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发展前景

2.1推动农产品电商趋势

未来几年我国农业技术中互联网的应用会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电商、农资电商和农村再生资源电商的发展,农产品电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新媒体互联网会在消费者圈子中流传推广,突破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电话沟通、自媒体运用会越来越多,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商机。

2.2农业众筹和预售

电商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售卖,在产品形成前就有了众筹产品的创意,会提供更多的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推进农业的生产革新。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还提供了农产品预售,开拓销售渠道,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

2.3农业复合型业态

农业传统的营销模式销售面窄且成本高,影响品牌的知名度。目前互联网对农业生产、销售、服务和资金等产业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发展带来机遇,推动了农业电子商务、高品质绿色食品产地直供和体验式旅游农业等的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体验、民宿和产品销售等复合型新业态开始出现[3]。

2.4区域性的协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农产品电商的区域化越来越明显,区域性的协会开始成立。通过平台建设,实行专业化的分工,基地对产品的生产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电商发展并提供服务,专业生鲜物流企业管理其物流环节,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和冷链物流三大难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业务发展也有了区域化的趋势。第三方农产品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发展起来,有了巨头竞争的发展趋势。同时社区电商也发展起来,统一农产品的性价比和购买渠道,以社区为主力的移动端涉农电子商务开始占据主体,实现了农产品的一体化销售。

2.5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

目前我国整体的农产品品牌缺位,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间,未来电商会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广阔市场的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电商快速增长,但物流成本比较高,目前中高端产品上电商产品比较多,其具有品牌依赖性,如果不能完成品牌打造,在未来的竞争发展中就很困难。

3结束语

现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并推动了各个领域产业模式和经营手段的改革创新。将“互联网+”运用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就可以实现推广手段的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和智能化,影响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销售等所有的产业链环节,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是一种驱动,可以有效的推动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转变。

参考文献:

[1]许永丽.浅谈“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J].青海农技推广,2015(3):6-7.

[2]杨林,于继庆,刁希强,等.浅析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1(9):25-26.

第2篇

内容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利的政策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都为村镇银行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基于此,文章根据各地经济实力、区域位置和发展规划等,对黄河三角洲内村镇银行设立进行相关布局,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村镇银行 发展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地域范围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以推动当地农民、农业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黄河三角洲生态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也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生存空间。

黄河三角洲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现状分析

(一)山东省涉农金融机构现状

2009年,山东省金融机构改革力度较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机构布局向基层延伸;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试点改革效果初步显现;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机制改革和从业人员专业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与机制创新,设立不同模式的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银行化改革继续推进;3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1家农村合作银行获准筹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7家银行已通过董事会决议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3家银行落实了中西部挂钩计划。截至2009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922亿元,较年初增长31%,高出全部贷款平均增幅2.9%;全省银行业农业贷款余额3079亿元,同比增长25%,同比提高11.1%。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金融机构对农业、中小企业和涉农信贷投入积极跟进,信贷结构逐步优化。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现状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金融机构有从原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和县联社)、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邮政储蓄银行。为满足新型金融需求,各农村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三农”服务水平。

根据山东省省情资料库、各市县2007-2008年鉴及山东省统计局有关资料整理出黄河三角洲地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中,东营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最高,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贷款需求也稳步增加。目前来看,国内外金融机构也正纷纷谋划进驻东营,这无疑将为黄三角大规模开发输入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

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国家给予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为大力支持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国家给予该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等,这给村镇银行的设立增加了安全系数保障。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运行状况良好。2008年生产总值约4646.41亿元,比上年增加560.7亿元,增长比率为13.7%;农林牧渔业总值也逐年增长,2008年总值约为598.67亿元,比上年增加114.66亿元,增长比率为23.7%。东营市垦利县、河口区、德州庆云县、烟台莱州市、滨州地区的水产养殖业是黄河三角洲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几年,这些地区的养殖业发展很快;寿光市、广饶县、惠民县、无棣县等地的蔬菜、果苗、大枣、花卉等大棚产业蓬勃兴旺,尤其是潍坊寿光市的蔬菜大棚全国闻名;另外,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如谷物、果品、水产品加工也较繁荣,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上都为村镇银行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可知,未来几年,黄河三角洲要大力开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的、逐步的将三角洲各类边缘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改造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石军,2002),但是这一改造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等,以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金融格局很难完成生态农业的开发建设工作,因此,这就给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设置布局构想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2008年东营市生产总值占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的44.2%,区域内排名第1位;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区域内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3%,区域内排名第2位;人民币各项存款占区域内存款总数的39.67%,排名第1位。东营市经济实力比较强,工业、农业、交通等都比较发达,东营区和广饶县经济名列前茅,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广饶县,根据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饶县排第77位。因此,可考虑在东营区、广饶县设立村镇银行,等条件成熟后,可在其他地区继续开设和扩建网点。

滨州市生产总值占黄河三角洲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6%,居第2位,但农林牧渔业总值排名第1位,占40.1%。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目标、滨州农业经济发展前景、资源优势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等,可在惠民县设立村镇银行。

黄河三角洲所含潍坊地区中寿光市农业经济最为发达,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发展势头较好。并且寿光市将被作为未来重点生态农业区进行建设,经济优势明显,未来融资需求数额较大,可在寿光市设立村镇银行。目前寿光已经有一家村镇银行,但因成立时间短、网点少等造成公众认可度不高,吸储比较难,因此,可考虑筹集资金增设网点,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可信度。

庆云县和乐陵市所占生产以及农业总值比例不大,若仅考虑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则可不必设立村镇银行。但德州市整体经济状况较好,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18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经济实力较强且快速发展,并且在未来黄河三角洲建设中也把乐陵市作为重点生态农业工程以及旅游工程基地,因此,可在乐陵市设立村镇银行,将业务拓展至德州其他县市,发挥金融辐射作用。

莱州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无论是生产总值还是农林牧渔业总值均占据中等地位,但莱州市发展前景大,将会建设生态渔业区、绿色果蔬区、烟台莱州港等重大工程,再加上莱州市地理位置相对独立,考虑到交通以及未来发展,可在莱州市设立村镇银行。

淄博高青县目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连续5年实现银行贷款无欠息、无坏帐、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三无”安全标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形成了明显的“资金洼地”效应,县内外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虽然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5家担保公司的成立、13家县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基本能够缓解县域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因此,可暂时不设立村镇银行。

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一)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广饶县、寿光市以及德州市等地已经集聚了相当规模的民间资本,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使得这些资本运作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村镇银行可吸纳这些民间资本,不但能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也有助于加快村镇银行的组建。

(二)统一规划和布局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涉及的地域面积比较广,产业比较复杂,要想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在黄河三角洲建设中的作用,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在对各县区的经济实力、农业经济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投入力度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考察基础之上,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的设立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和优化。

(三)金融改革与创新

一是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区域内村镇银行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创新。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政企、银企合作,积极地参与县市、乡镇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建设规划,扩大金融服务对象,加强产品创新力度。二是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或组建专门的“三农”担保公司。如农村住房抵押借款、大棚抵押贷款、或根据政策在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先行先试。三是建立农村存贷款保险政策,丰富保险服务品种,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有效抑制个别金融机构倒闭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四是实施“薄利”战略。在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先入为主优势下,村镇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实施“薄利”战略是进入农村市场初期几年的现实选择。

(四)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工作

虽然寿光已有一家村镇银行,但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半,且寿光有着强大的大棚蔬菜产业作为支撑,和其他地区相比有很多特殊性,其经验不具有普遍性。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地带,占据主导地位,且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资源优势明显,因此,可首先在东营区或广饶县推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之后再往黄河三角洲其他地区辐射发展。

结论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区域内许多涉农金融机构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尽管如此,主要发挥支农作用的唯有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一农难支三农,需要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介入。而国务院支持区域内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可以先行先试的有利政策、区域内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等,都给村镇银行设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根据各县区经济实力以及发展前景等,可考虑在东营市东营区、广饶县、滨州惠民县、德州乐陵市、潍坊寿光市以及莱州市发展村镇银行,成为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有力补充,以其灵活的优势推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促进区域内“三农”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迎才,李文建等.对东营市发展村镇银行的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第3篇

1.1土地承包前土地承包前,三门峡市种植结构比较单一,粮食作物以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常年耕地面积约300万亩左右,其中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100万亩,红薯80万亩,棉花60万亩,各类果树30万亩,蔬菜、绿肥等30万亩。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充裕,农业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基本还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人拉、肩挑、牲口驮,麦子用碌头碾,玉米用锥子拨,磨面用的是驴拉磨,主要的农事作业担粪、割麦、栽红薯、收红薯、摘棉花等都需要人工来完成。此时的农业生产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小农经济,农民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

1.2土地承包后至2000年土地承包后的几年内,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比土地承包前差不多翻了一翻,由20世纪70年代的15万t增加到28万t,红薯、棉花栽培面积大幅下降,但同时,烟叶、蔬菜、苹果面积大幅度上升,食用菌栽培量不继续增加。2000年,全市水果面积达120万亩、烟叶28万亩、蔬菜17万亩、中药材10万亩,食用菌生产仍然以段木生产为主,袋料栽培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生产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商品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仍不高。

1.32000年以后2000年,特别是2005年后,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国家对农业各种补贴政策的落实,粮食综合增产技术的推广,富士苹果品种的引进、矮化密植技术的推广,设施蔬菜栽培,食用菌袋料技术的普及,各类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耕作机、收获机、排灌机械、植保机械等各种机械在农业上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0万亩,粮食总产量66.01万t;苹果面积220万亩,水果总产量201.34万t;食用菌1.4亿袋,蔬菜42万亩,总产量106.16万t;烟叶28万亩,总产量3.91万t;中药材25万亩,产量5.24万t。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收入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未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目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在向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代农业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农业,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形式,在这种新的形式下,三门峡市农业的产业格局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1粮食面积大幅缩减,单产水平显著提高三门峡市粮食面积240万亩,基本为小麦-玉米1年2熟轮作模式,耕种面积120万亩,其中条件较好的水浇地30万亩,地势平缓的塬地、沟平地30万亩,耕种困难的坡耕地60万亩。由于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生产从耕地、播种、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加工都可实行机械化作业,适于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粮食生产将逐步向交通便利,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集中,除30万亩水浇地外,宜于机械化作业的30万亩旱肥地将被改造成丰产粮田,粮食生产面积将缩减到60万亩左右,机械化作业困难的60万亩坡耕地将退出粮食生产领域,转向其他产业,或退耕还林还草,回归自然。随着生产的集中,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粮食生产水平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平均单产有可能达到800kg以上(小麦、玉米两季作物),粮食总产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上,即使减少,幅度也不大。

2.2苹果、食用菌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门峡市灵宝、陕县、卢氏海拔800~1200m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富含各种矿物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适宜,所产苹果个大、色泽艳、含糖高、味道美、耐贮运,是优质苹果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灵宝、陕县及周边地区每年果园淘汰的树桩、果树修剪的枝条,以及卢氏西南林区每年间伐的青冈、桦栎林木为香菇等食用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苹果、香菇产业的市场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种植效益将大幅度提高。

2.3药材仿野生种植将成为发展方向,药材质量明显提高药材不同于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其市场容量比较小,生产规模受一定限制。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医疗水平的提高,对药材需求有所增加,加上多年来对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挖,野生药材产量大幅下降,人工种植药材在部分区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当前,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当一部分耕种条件差的坡耕地处于闲置状态,为中药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这些地区仿野生栽种抗旱耐瘠、管理方便的中药材,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药材品质。目前,在荒山荒坡及退耕还林地栽种药材已成为三门峡市山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2.4蔬菜产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增加幅度不大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将随之增加,但由于普通蔬菜适生范围比较宽泛,除个别特种蔬菜外到处都可种植,发展蔬菜的优势不明显。因此,蔬菜产业只能随着有效需求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种植蔬菜也只能获得一般的经济收入,不会获得像苹果、食用菌那样高的效益。

2.5烟叶产业保持稳定,经济效益有所增加烟叶是国家计划产品,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烟叶种植效益将提高,但是种植面积不会有很大的变动。

3结论及建议

第4篇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攻坚政策的实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实行了新的金融政策,据有效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农村用户的贷款金额都在同比上升。这说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稳定的业务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占据总人数的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将会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因而,农村金融能够有着好的发展趋势,必将会引领我国实体经济走向更加广阔、充满希望的未来。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农村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农业贷款余额也正在逐年提升,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与完善总体向好,但是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农业金融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地域性问题,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性金融机构与本土金融组织之间的资金流动量小,信贷资金追逐利润客观存在单方向流入城市的现象,不能够满足当地农村人们的实际应用。除此之外,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内部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也不够突出,这些都是我国农业金融现阶段所存在着的主要问题[1]。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核准相应的风险补偿计划

由政府财务部门尽快偿还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贴息,同时剥离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当地有关政府应该尽快的完善现有农业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这样才会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机构的改革和深度调整,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会更好的实现创新式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与改革持续深化,区域性的农村金融机构会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风险补偿计划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稳步转型,从而为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完善现有的信贷工作流程给予有利的保障。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建立核准相应的风险补偿是非常重要的。相关探索:天津市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于2015年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贴资金,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客观上促进了信贷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在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时候,还应该对农村资金回流机制进行发展与完善,避免出现农村信用贷款资金跨区域外流的情况,让农村资金回归当地建设,支持农民创业。所以,在实际的农村资金管理中,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农村建设、创业进行引导投资,这样既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还能够协同实现新农村建设。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在农村范围内投资建设小额创业保险组织也是可行的,积极鼓励贷款客户为贷款资金买保险。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的资金来源,就应该从根本上保障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的完善性[2]。

(三)畅通资金双向流动渠道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面临资金不足的现实困境,可考虑由大型商业银行参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由大型商业银行向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贷款或委托贷款等共同开展业务的方式让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也可将闲置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双向资金流通渠道,既降低了大型商业银行资金空闲的成本,也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益。

(四)制定农村金融投资的相关法律

我国有关部门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有着明确的规定,首先规定农村金融投资在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增加一些比例的信贷产品,这样对于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建议在实际的农村金融发展中,应该建立以县为单位的机构,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措施,对于贫困县和非贫困县都应该对其进行适当额度的减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金融机构建立不健全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关部门一定要给予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完善现有的法律机制,才会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3]。

(五)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金融体系相比,我国农村金融环境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处,如何能够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对其进行改善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些地区的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农村金融网络支付体系没有完全得到百姓的认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传统“存贷”金融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经营风险,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销量滞后等,这些都是需要有关部门改善的主要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运作、协同方式,才会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六)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审查制度

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审查制度对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从宏观上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市场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局限性,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在竞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农业金融必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在制定农村金融市场审查制度的时候,对于民间借贷不要有着太多的干涉,但应该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在保护正当经营的同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鼓励金融产业的发展和建设[4]。

(七)依据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特征进行变革

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应该根据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变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尤其是对于一些金融机构和资源进行变革和重组,自从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之后,我国农村金融行业已经开始准入新的金融机构,这对于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国有一些农村机构的金融产业存在着发展不均匀的情况,或者是建立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这些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只有加强金融服务机构自身的竞争化建设,才会更好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回报率,为发挥出金融机构的作用奠定基础。

四、西方国家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实现创新性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国而言,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关系到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所以,在实际的规划中,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的现实情况对农村金融企业进行建设和发展,并且根据有关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信贷等产品的长期创新,这些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现有金融机构进行整合

我国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在金融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面,改制后的农商银行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很多智能化的业务,产品创新还相对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提升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机构发展情况,就应该从根本上对其进行创新式的整合发展,将核心竞争力构建和体制转型提升到新高度。加强地方农村的金融建设和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引导我国农村信用社资金、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本土,实现“三农”的可持续性发展[5]。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征信制度,建立本地农民信用档案

西方国家的信用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时间长,分工明确,信用管理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信用服务公司对信用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处理,建立起庞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使数据贯穿银行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例如:工商注册、税收、统计、法院、商务活动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目前,中国农村人口信用意识还相对较低,农村的信用环境比较差,经营者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征信制度是提振农村金融市场的关键。在全社会征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收集信用信息,也可利用金融往来数据获得,并为每位本地农民建立信用档案。

第5篇

[关键词]特用玉米 生产现状况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48-01

1 特用玉米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甜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甜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供应大中城市鲜食消费为主,近年来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先后建立了甜玉米罐头加工厂,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甜玉米的品种水平、加工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国内高档饭店所需的甜玉米制品仍需进口,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糯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糯玉米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其鲜果穗市场售价比普通玉米高30%,是一项投资小、销路好、见效快的农村致富门路,既可满足城乡生活需求,又可促进城郊经济的发展。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我国糯玉米种植零星分布的局面得到改善,在一些大中城市近郊已呈规模化种植,糯玉米利用也以鲜穗煮食为主,速冻、罐头及加工转化前景广阔。

1.3 优质蛋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优质蛋白玉米又称高赖氨酸玉米,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较普通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高60%~100%左右。优质蛋白玉米一般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类型,使胚乳中的胶原蛋白减少,谷蛋白和白蛋白增加,赖氨酸和色氨酸成倍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玉米的营养成分。畜牧业的发展对优质精良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普通玉米作饲料,需要添加大豆和鱼粉,饲料成本较高。而采用优质蛋白玉米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质量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1.4 高油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油玉米的科研和生产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一批高油玉米新品种,如春油系列、高油系列、怀油系列等,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

随着玉米油加工企业的发展,高油玉米发展前景广阔。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油料作物种植有限的情况下,开发高油玉米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食用油不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5 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爆裂玉米的重要特点是爆裂性。爆裂玉米胚乳中几乎全部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许粉质淀粉。在常压下遇热粉质淀粉膨胀,而的角质淀粉糊化形成坚韧有弹性的胶质,内部蒸汽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籽粒爆裂成花。爆米花能提供同等重量牛肉所含蛋白质的67%,铁质的110%和等量的钙质并解决了传统玉米花铅中毒的问题,是风靡世界的休闲零食。

爆裂玉米是我国最早引入种植的玉米类型之一,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农家庭院零星种植为主,没有形成商品化生产。我国在爆裂玉米品种选育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培育出一批优质的爆裂玉米品种,如黄金玉米、沈爆系列、黄玫瑰系列等。

我国爆裂玉米市场开发较晚,发展潜力极大。近年来爆裂玉米在我国的消费量迅速上升,针对只有农家院零星种植的现状,可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发展。

1.6 青饲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青饲青贮玉米是指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采收青绿茎叶和果穗做饲料直接饲喂牲畜、或采收乳熟至蜡熟期的果穗和茎叶,经粉碎微贮后饲喂牲畜的一类玉米。青饲青贮玉米茎叶柔嫩,营养丰富,尤其是经过微贮发酵以后,喂养牲畜适口性更好。

青饲玉米的选育要求绿色体产量高,茎杆,叶片繁茂,干物质含量适宜,加工性状良好。其选育方法与普通玉米基本相似。我国已育成了多个青饲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如科多系列、京多1号、科青1号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产优质的饲料。在粮食供给有余、玉米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发展青饲青贮玉米生产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 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

大力发展特色特用玉米可增加食物种类,改善饮食结构,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品向商品化、产业化和高品质、高效益方面发展,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特用玉米品种为玉米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2 我国巨大的消费群体为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3 国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为特用玉米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发展契机

3 我国特用玉米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特用玉米的发展要贴近大众消费

3.2 特用玉米产业化要切实提高品种品质

3.3 特用玉米发展要瞄准市场,不可盲目扩大

4.4 注重特用玉米的综合利用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Abstract 】 :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dustrial agriculture and life wastewater discharge of makes originally very limited supplies of fresh water destruction resulted i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fresh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imminent sewage is available with the value of the resources, ecological green sew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wastewater reuse and recycle to provide a broad prospect

【 Keywords 】 : Ec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水处理技术的进步, 污水处理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从传统的物化和生物处理工艺向先进的生物除磷脱氮、微滤、膜组件与膜生物反应器等新型材料、新工艺技术发展; 从单一的设备组件向成套型、低能耗型发展, 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管理技术不断更新。二是充分利用生态、自然型技术与传统及新工艺相结合, 努力达到污水处理的技术和经济优化。三是注重从单一处理向综合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大力推进中水利用技术及生态环境改观技术。

一、 生态型污水处理定义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对污水进行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具体一点说,就是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 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土地处理方法为基础,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以土壤介质的净化作用为核心,在技术上特别强调在污水污染成分处理过程中植物-微生物共存体系与处理环境或介质的相互关系,特别注意对生态因子的优化与调控,是生态学4大基本原理在水资源领域的具体运用.

二、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农业回用上已有一定的应用历史, 国外利用污水土地处理后直接灌溉农业; 近来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发展起来的人工湿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也呈现一定的发展趋势。先进国家如德国、美国利用自然的山地、河海岸兴建了不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 我国近年来也正对一些城市和生活居住区搞湿地生态处理系统,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良好。

三、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用于污染治理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现代处理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 80年代才诞生于欧美地区。 污水处理技术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领域,它将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产生、发展及演变与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科技的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土地系统和自然型及人工型的有一定调节功形成一定植物、土壤、微生物、水复合生态系统来有效地处置污水的技术。主要有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等, 利用生物态势使污水得到充分净化, 并能将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有机结合起来, 创建新的城市生态景观。其主要优点是利用生态技术, 成本大幅降低, 水质标准较高。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必须经一定的预处理,对污水特性、土地处理场地与土壤和载体特性、植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均有较高要求。

比如环境生物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生物与环境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生物体靠体内调节和变异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通过自身来影响和改变环境。 环境生物技术拥有许多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微生物对各类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降解和转化,具有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的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等,通常可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因此它又是一种消除污染安全而彻底的手段。另外,生物处理技术的产物或副产品,大多可以较快生物降解的,并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到最小程度。

四、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发旅游业, 由于地方由于地处山地, 离交通主干网远, 处于集镇区外缘, 污水收集输送困难。随着产业推进, 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影响该地区的饮用水源、水库, 如就地采取生态湿地处理技术, 也是一项十分有利的举措。

现在一些城市在河道两岸整治采取了传统的驳岸、疏浚、建集污管渠的技术措施, 特别是中心城区采用的新型集污渠和河底硬化技术措施, 但工程的技术难度大, 投资上仍不很经济, 如果对局部河道两岸采用生态型人工湿地处理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染, 不但解决了污水收集难的问题,又改善和创建河道两岸的绿地及生态景观,并能还河道本色。

在推进农村乡村化规划建设进程中, 在城镇集镇区外的一些大的生活集居区由于污水收集难度大而造成的污染又严重影响河网水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态技术, 兴建一些小型的生态污水处理厂, 能综合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 促进农业灌溉回用。

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与城市规划的适度规模集中污水处理厂技术相结合, 作为后置保障工艺系统十分有利。发挥城镇土地资源价值, 并且合理利用丰厚的滩涂土地资源。由于土壤的渗水、透气性差, 不易直接搞大型的生态污水处理厂, 但可作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后置工艺系统, 确保并提高水质标准, 使之改善环境生态和污水资源利用。

结语

总之, 发展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前景可观, 但又必须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土壤、气候、作物与污水特性, 充分考虑综合景观的改善与工程布局, 使之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杭世珺.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反思与建议[J].给水排水,2004,30(10).

[2]张克峰,王永磊.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适用工艺探讨[J].净水技术,2005,24(6).

[3]刘建军.常用油田水处理技术及其现状探讨[J].石油工业,2011.4.

[4]马宏伦.油田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的分析[J].水处理工业,2010.12.

第7篇

兴隆山镇是吉林省“十强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0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兴隆山镇有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捷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商贸物流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国家、省、市、区赋予综合改革试点镇的政策对小城镇加快发展十分有利。

如今长春玉米工业园区落户兴隆山镇,成为兴隆山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新起点。说起建立玉米园区这件事儿,作为镇长的杨丽华兴奋不已,“借助玉米工业这个大平台,兴隆山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长春玉米工业园区的建设,兴隆山镇是最大的受益者。”

杨丽华认真地给我们介绍了玉米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将解决困扰广大农民多年的“卖粮难、储运难、转化难,收入低”的“三难一低”问题。二是将拉动当地经济大发展,迎来多业并举发展的新格局。因为玉米工业园区产业链极长,上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中游可推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下游将带动汽车、纺织、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拉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由此将带动房地产业、运输业、饮食业、商业的大发展。三是玉米工业园区的建成将改变兴隆山镇税收结构单――的局面。杨丽华说,一汽4户企业的税收占兴隆山镇财政收入的85%,今年由于汽车行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到该镇的财政收入。而玉米工业园区十几亿、几十亿甚至数百亿元的产值,带来的税收将为兴隆山镇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大保障。四是将大大加快兴隆山镇城市化进程。杨丽华指着长春玉米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图兴奋地说,“工业园区的农民将转变身份进工厂当工人;农村将变为城市;农业种植区将逐渐转化为工业生产区。”

兴隆山镇2006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是社会总产值实现3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6亿元。为此,镇党委已开始落实新一阶段的工作任务:①围绕“一区三园”战略,积极开展后勤保障工作,如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调查;做好地类调查;配合玉米园区做好小城镇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配合园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等,确保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②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如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软环境;加大财政税收征缴力度等。③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全力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如抓好养殖业发展;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等。④切实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建设和谐平安的兴隆山镇。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工作效能和施政水平。

第8篇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意见。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一所普通中专学校发文,史无前例!文件给当时处于艰难中的农广校体系,注入了巨大信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道路,提供了强劲动力。16年后的今天,农业部颁发新《意见》,正式确立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战略,《意见》深刻阐释了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与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关系,既是理论定位,又是发展方略,还是行动指南,为当代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绘制出科学发展新蓝图。

《意见》是坐标图,确立了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农广校发展的历史方位。城乡发展一体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新阶段,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主体,也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农广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培养数以亿计新型职业农民的重任。《意见》明确地指出了教育培训面临长期繁重任务,加强体系建设要求十分迫切,农广校体系仍然比较脆弱,农民教育培训还存在社会资源分散、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条件不配套等诸多问题。只有加强农广校这个农民教育培训主体的建设,才能有效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才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意见》是路线图,指明了农广校要走公益性的内涵丰富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内涵包括,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主体”的基础地位,“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基础依托”的根本定位,“公共服务机构、公益性、主力军”的本质定性,“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传播、科学普及”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强化职责任务、加强队伍建设、改善设施条件”的工作重点。沿着这条规划清晰的发展路线,各级农广校要在确保由农业部门主管的体制、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独立设置的办学格局“三不变”的条件下,稳定办学队伍,强化办学特色,发挥办学优势,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之路。

《意见》是行动图,明确了农广校的职责和任务。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牵引”原则,聚合优势资源,构建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建立完善多元参与协作机制,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格局。

蓝图已绘就,躬行正当时。如果把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看成新的,那么投身这项伟大事业的每一位农广人,就是一块块基石,铺设通往未来之路,新型职业农民将在广袤的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美丽农村就在眼前。

第9篇

旅游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第三产业,他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乡村则曾是人们避之不及之所,可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乡村逐渐变成了人们喜爱之地,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即从乡村旅游的现状、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一、乡村旅游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地广人稀的状态,而曾经支撑人们发展的第一产业农业更是被人们所摒弃,然而,一昧的发展现代城市,使得曾经繁荣的乡村被抛弃,而只着眼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发展问题。反而会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引发城市“民工潮”,给城市交通、住房等生态环境也带来巨大的压力。再这样的状况下,政府开始提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们返乡创业,这给乡村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各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乡村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支持。而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很多城镇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的淳朴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就使得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反过来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现有1万多个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区(点),农民从中直接获益约1200亿元。可见,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开展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各地的乡村旅游在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上,不断探索新思路,创造新途径,发展新型的休闲娱乐项目。致力于给予观光旅游客最大的享受。

(一)乡村资源丰富。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乡村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发展各类生态旅游的绝佳地域环境。在乡村,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很多乡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具有新型农业的依托,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舍弃劳累跋涉的长途旅游,更愿意到乡村旅游。

(二)乡村本就是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地方,人们愿意通过乡村感受人与大地的契合性,从而达到返璞归真的目的。

(三)乡村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乡村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风光,而且在同一地方同一季节有不同美景,在同一地方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美景可赏,例如,同一地方三月可赏桃花,也可摘草莓,而在六月,同一地方又可以赏荷花。这样,不论在哪一个季节,乡村都可接待游客,具有极大的游赏玩乐价值。

(四)乡村具有地域性。在我国,由于地域广博,文化差异性较大,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这些不同的地域差异变成了游客眼中旅游的价值。例如,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的花炮节,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纳西族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节日盛典,往往是各地游客争相参与的。另外,还有各地不同的建筑特色,同样吸引着游客,如湖南凤凰的吊脚楼、蒙古草原的蒙古包等等。

三、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大助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农村人口收益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大途径。这样,便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了整个农村的经济水平,推动了农村文明的进步,具体说来,农村旅游具有如下积极作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受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提高乡村整体文明水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有利于保护乡村传统文化。

四、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常年重点在于发展城镇,因此,乡村产品开发水平较低,经济相对落后,产业格局相对单一,难以在短时间内承担起大批量的游客旅游。其次,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著名风景区来说较低,且旅游配套设施还比较简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很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一味向“钱”看,没有注意到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形成功利性的旅游文化,甚至伪造一些假的地方文化,这些都不利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五、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应当是以让游客舒适放松为目的,因此,乡村旅游应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

(一)应当建立品牌,成立良性竞争。良性竞争使人进步,政府首先帮助一些乡村建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经济,以带动另一部分乡村经济正规发展。

第10篇

一、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旅游总体来说起步较晚,徐州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旅游的大力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村旅游业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发展农村旅游业是提升徐州农业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徐州旅游业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借助丰厚的两汉文化底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徐州更好地抓住旅游业发展机遇,拓宽旅游业辐射范围,整合徐州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增强农村发展动力。

2.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加快徐州城乡互动的必要举措。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处于“以城带乡”阶段。发展农村旅游业,可以提供农民就业的机会,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缓解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城市文明向农村的延伸,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业和农村转型,有利于形成城乡互动发展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

3.发展农村旅游业是推进区域合作的客观需要。徐州乃千古龙飞地,历代帝王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五省通衢,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以借助两汉文化的羽翼,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农业生态资源的优势,密切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促进徐州的都市农业接轨南京、上海等周边城市,推进区域合作。

4.发展农村旅游业是提升徐州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徐州的两汉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把拥有较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和特色农业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旅游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壮大,并推动徐州向国家级、世界级风景旅游城市迈进。

二、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的优势

农村旅游业顺应人们更加注重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1.资源优势。徐州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江、河、湖、溪、山、林等各具特色,农村地域特色鲜明,苏北民俗、农耕文明、乡野风情保存相对完好,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2.区位优势。徐州是五省通衢,地处苏、鲁、豫、皖交界,位于长三角北端,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徐州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3.经济优势。徐州农村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发展农村旅游业的经济实力。农村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资金投入机制比较规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合作不断深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旅游业客源市场日益扩展。

4.基础优势。徐州生机勃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发展农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鼓楼区的九龙湖农业主题公园、徐州经济开发区的观赏鱼生态示范园、云龙区的亚美花木繁育基地、泉山区的泰山农业生态园等一大批先进的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徐州现代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格局,具备扎实的基础优势。

5.城市优势。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丰厚的两汉文化底蕴,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刘邦、项羽、张良等。清代文学评论家张竹坡,史学家萧一山,近代书画家张伯英、萧龙士,当代作曲音乐理论家马可,国画大师李可染,均生于斯而成著名大家,睢宁的儿童画更是享誉世界。

三、发展徐州农业旅游的建议

徐州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村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应进一步科学规划,扶持开发,突出特色,策划包装,加强营销,规范服务,提升水平,促进农村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1.科学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多方借鉴国外及国内先进地区的都市郊区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徐州经济发展和资源特色,论证和编制农村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先行,找准农村旅游业的市场定位,有效防止景点的无序开发。

2.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农村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能快速兴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原汁原味的“农”字特色。发展农村旅游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投资者利益与保护资源并重,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当地农民风俗、农业风光、农村风情等特色。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质发电;现状;问题;发展前景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on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and then on the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are summarized, on China's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order to promote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can be based on reality, toward the goal of further development.

[ Key words ]: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development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生物质能概况

所谓的生物质能,是指把生物质作为载体的一种能量,是太阳能通过化学能的形式,把能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一种形式。生物质能由绿色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它属于一种无穷无尽的能源资源,能够取之不尽,同时,它也是属于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世界能源排名中,生物质能排在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处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前四位,它的存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质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所产生的污染少、种类繁多、能够再生、分布全国各地,并且储藏量非常丰富等等。生物质能的再生能力很强,它的年产量达到消耗总量的十倍之多。随着我国农业林业的发展,生物质能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能量。不仅如此,生物质能所包含的氮、硫等含量比石油、煤炭等的含量低,在进行燃烧的时候,对于温室气体的排量非常少,因此,能够对温室效应起到减缓的作用。

生物质能主要是以林业、农业、工业的废弃物,甚至是城市的垃圾作为原材料,通过气化或者直接燃烧的形式进行发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国家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时,它顺应了调整要求。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自然能源越来越紧张,电力供应方面出现不足,在以往的发电形式上,是以传统的石能源进行发电,随着能源的紧张,石能源发电已经出现了原材料的欠缺,因此,通过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为我国的能源结构的调整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生物质能的开发以及利用,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因此,生物质能的发电行业由此诞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能的发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再生能源中,利用生物质能进行发电,不仅可靠性高,而且质量可靠,并且对残存物还可以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当做农田的肥料来使用,因此,生物质能发电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第二,以生物质能进行发电,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生物质能在发电过程中,也是把生物秸秆变废为宝的一个过程,不仅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并且给农民创造了就业的机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建立农村可持续能源系统提供了保障。因此,使用生物质能,不仅可以避免农作物焚烧或者丢弃所造成的水污染、环境污染,并且埋下交通以及火灾隐患,并且生物质能在发电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经过植物的再生长,可以重新回归土壤,给土壤提供养分。

二.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1.生物质能的行业分布

在区域分布上,生物质能的分布有着明显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体现,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是由生物质能的生产特性造成的;第二,则是资源因素造成的。生物质能主要分布最广的属于我国的华东地区,到2009年,华东地区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的50%;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南地区,装机容量占我国的22%;接下来就是东北地区,装机容量占16%,而华北地区则占9%,西北以及西南地区的装机容量则占3%左右。而对生物质能的投资,我国则重点放在华东地区,可以说,华东地区的投资额占全国的50%以上,接下来才是中南地区,投资总额占全国的22%。根据已经投资生产的生物质能的发电情况来分析,生物质能的发电厂主要也是集中在华东地区,特别在山东和江苏两个省份,这两个省已经投产的生物质能电厂的数量占到了23%和20%。

2.生物质发电投资规模

我国从2005年开始,经过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就已经有了几个发电示范项目,这几个发电示范项目是国能单县、国信如东以及河北晋州。并且,在国家相关能源法等政策的支持下,生物质直燃发电开始走出了前进的一步,在装机容量上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资料表明,到201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就达到了几百个之多,装机规模也由2010年的5500兆瓦增加到6700兆瓦,并且已经有了将近7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能够实现并网发电,从2006年至2011年,生物质的发电投资总额也由原来的170亿元增加到692亿元。

三.生物质发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的生物质发电虽然有着很大的资源,各项产业、产品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过由于对再生资源认识以及研究上的不足,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生产规模缩小。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2)发电运营成本较高;(3)由于生物质发电主要以秸秆燃料为主,但秸秆在采购、运输及储存方面存在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那么,要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对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劳动人民对再生资源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行动上进行支持;(2)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生物质发电进行政策上的扶持;(3)借鉴国外的先进水平,使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各项技术水平得到提高;(4)对再生能源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并且构建布局合理、规范的市场;(5)做好示范点,并把这些示范点进行布局,然后做好推广的工作。

四.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前景

社会的发展,促使我国的林业、农业的发展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对于各种各样的速生能源植物以及能源作物进行了研究开发,而由于生物质能的产量和种类繁多,等待开发的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对于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前景,我国在关于再生能源的长期规划书中已经提出,再过几年,我国的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三万兆瓦左右。我国出台的有关政策表明,未来我国的能源发展方向将是往低碳方向发展,我国能源政策的主要方向则是低碳经济方向,我国对于能源政策的结构调整,则主要体现在电力结构的调整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我国仍是以生物质能发电为主,如此,不仅可以使生物质发电企业有盈利的空间,从而也更加说明一点,就是我国的生物质发电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国把生物质发电作为重点支持和鼓励的产业,不过由于生物质发电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尚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于是,难免出现发电成本不好控制、燃料供应不够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的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为了促使生物质发电能够顺利发展,有关部门颁布了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管理,这个建设管理对生物质发电的选址、规划、核准管理以及建设规模等几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如此,既可避免对生物质燃料产生收购竞争,又能避免发生重复建设,使得生物质能发电有了政策上的保证。

那么,对于生物质发电,怎样才能使发电新模式得以改变,以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呢,这也正是这个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加大了科研的投资力度,努力研制出生物质发电设备,并且这发电设备能够符合我国国情。于是,有关科研研究所对稻壳、秸秆等一些生物质进行了试烧实验,并进行分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制并掌握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且这项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在去年,我国建立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对生物质发电进行科学研究。在这些科研机构的认真研究下,使得生物质发电的产业发展与基础研究成果可以进行很好的衔接,科研机构的介入,为行业提供了科研技术,使得生物质发电行业有了技术保障,而这份技术保障,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工业降低能耗水平、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以上对生物质发电进行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产业有着很大的潜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有我国政府的扶持,有先进的科研技术做后盾,必能促使我国的生物质行业迅猛发展,并以稳健的步伐朝着健康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王仲颖,任乐明,高虎等.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R],2009

[2]曲增杰.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

第12篇

摘要:新疆建设兵团34团提出稳棉、增枣、活鹿、兴药的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棉花和红枣,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受市场价格波动潜在风险很大。农业高度的机械化节省了大量人力,同时,由于水资源匮乏,国库存棉丰裕,34团将面临减耕30000亩棉花,如何合理安置剩余劳动力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减耕土地是团领导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分析本团农业经济结构及经济增长方式,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和外部环境,利用自身优势,试图拓展经济空间,找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方式,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稳固。

关键词: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1.农业生产概况

1.1团场基本情况

34团是兵团农二师库尔勒垦区13个农牧团场之一,也是农二师占地面积最大的团场。土地面积88805.7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779.24公顷,工农生产总值3.4亿元,增长9.6%,实现利润1219万元,人均收入1.1万,职工人均收入2.3万,种植棉花3066.7公顷,总产籽棉2.3万吨,种植香梨1760公顷,总产香梨25073吨,甘草400公顷,试种板蓝根、红花、黄芪中草药6.7公顷,马鹿存栏9000余头,产鲜茸28吨,产仔鹿1800余头,种植生态林400公顷,防风林1715.6公顷,道路林321.3公顷。

1.2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1.2.1经济的增长速度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兵团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底子薄、总量小,近年来,这种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以当年价格计算,2010-2012连续三年生产总值逐渐攀升,2012年的实现生产总值36434万元,是2011年的 1.42倍,是2010年的1,84倍。2011-2012年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28.9%和42.3%,超过了农二师20.1%、26.6%的总体增长率。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2.2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稳定性不强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内容,2010-2012连续三年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比为87.5%、81.8%、86.8%。从总体来讲,第一产业在三产中占决定性地位;从第一产业内部来讲,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占决定性地位。第二产业连续三年占三次产业比为2.1%、2.0%、2.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小。第三产业连续三年占三次产业比为10.4%、16.2%、10.8%,波动比较大,对经济的动态效率损害很大。以种植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单一的方式使生产结构不够稳定,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2.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结构不合理,潜在风险大。

34团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2:1:8,远远低于农二师的产业结构35:28:36的总体水平,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潜在风险主要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棉花产业占总产值比重较大,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无法弥补粗加工所受前期价格的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经济作物易受本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尤其风灾,通常出现在四五月份,恰逢秧苗幼小,深受其害。

2.2水资源匮乏,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34团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西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生产用水全部来源于塔里木河。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塔里木河三源流补给干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其干流上、中游大量取水,河道长期断裂,造成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34团的生态和环境。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深受水资源的制约,因此解决本地水资源匮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2.3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

农户经营土地不合理是种地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一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种植业富余的劳动力合理地转移到畜牧业中去。二是鼓励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消除因劳动力转移就业导致的土地撂荒现象。三是积极探索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行业及发展模式,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2.4制度优化能力不高,影响生产创造性。

农产品统一收购,收入统一兑现是兵团多年来受路径依赖没有彻底更改的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加强了兵团统筹全局、整体调控的能力,同时限制了大农场中家庭农场的自我调整能力。一方面,农产品统一收购切断了农户与市场的联系,难以发挥农户参与市场交换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团场在经济管理中的短期行为越来越多,表现在只重视种植业,因为种植业在短期内对团场收入的贡献更大,忽略了其他产业的创造性。

3.拓展经济空间的途径及对策

3.1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为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保护好现有天然植被,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恢复脆弱生态环境及重建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具体治理措施为:第一,充分利用好国家重点公益林项目资金,加强公益林管护,禁止乱伐和放牧,使植被得以保护和恢复;第二,努力争取有关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项目,引进防沙、治沙的科技成果,使荒漠化土地得以治理;第三,以塔里木河中上游治理及下游应急输水为契机,解决好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关系,既要补充好地下水,使植被恢复生长,又要保证农业用水,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3.2组织专业对外团队,为民谋取更大福利。

基于兵团统一采购和销售的制度,组织和培养一批专业对外的团队尤为重要。第一,团队应具有专业的谈判能力,在采购和销售的价格拼杀中发挥重大作用,为民谋取更大福利。第二,团队应掌握卓越的招商引资技能,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第三,团队应具备开阔、长远的发展眼光和思维,统揽全局,能够正确分析和把握项目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3.3继续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开拓名优特农产品市场。

树立品牌形象是从众多同行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充分利用该地特产红枣的含糖量丰富、皮薄、核小、肉厚、无公害等优良特性,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利用品牌效应产生的感召力开拓市场,同时乘坐政府在内地搭建的各路名优特农产品平台,将自己的红枣品牌推向全国。马鹿产业作为34团最具特色的产业,其发展规模不及红枣产业,但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了红枣。继续打造马鹿品牌,其发展前景会十分广阔。

3.4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稳固。

调整产业结构关键在于上层的宏观调控和整体规划。34团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要着眼于生态、经济长期协调的发展。第一,充分剖析经济发展的优劣条件,利用好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土地;第二,转移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第三,积极探索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行业及发展模式,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第四,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开发二、三产业,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稳固。(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指导老师:尼合迈提·霍嘉

参考文献:

[1]孙法臣.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石河子大学学报(J),2011,(5)

[2]高杨,任志斌等.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就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J),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