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时间:2023-07-21 17:2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思考与建议

G613.7

所谓幼儿园健康教育指的是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中融入相关的健康内容,来强化幼儿在健康方面的的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改善,以此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健康。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能将幼儿园健康教育提升到与对幼儿身体协调性教育的同等地位,除了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发展之外,也对幼儿正确健康思想意识的养成有着良好的帮助,还对幼儿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起着推动作用。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存问题

1.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下的两个方面,首先,部分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于生物学的层面,将健康局限于幼儿的身体方面。然而健康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已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层面,也更多的表现在心理及其他的层面;其次,现代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完善。一方面是忽视了健康教育中相关心理健康内容的教学与设计;另一方面,是过于重视幼儿表层的行为而忽视了其内心深层诱发其行为产生的因素,这就导致教师在对幼儿错误的行为进行教育时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改正。

2.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需要提高

人在处于幼儿期时,无论是身体的协调性还是内心的思想意识等都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也极易被其所处的环境所影响。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也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也就强调了幼儿园在幼师的招聘和培训方面要重视对其健康意识及水平的考核。就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有近19%的幼儿教师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情绪及自身的人际关系方面急需提升,而这也往往会造成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3.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家庭之间的脱离

就幼儿的成长发育来看,家庭教育要更重要与幼儿园的教育,要切实落实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也要求幼儿园能与家庭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却和幼儿的家庭之间呈现出了一种脱离的状态。一方面,幼儿园的教师仅重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健康教育,认为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与状态等和自身没有直接的关联;另一方面,幼儿家长有着一种将幼儿送到幼儿园,对其的教育工作就不需要自己过多重视的态度。而这一状态则是导致幼儿园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幼儿园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强化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认识

要切实落实幼儿园的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强化幼儿园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以保证幼儿园教师对健康教育又更加全面的认识。幼儿的健康发展除了生物层面的身体健康之外,还包含其内心思想意识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适应状况,而强化幼儿园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就是要求其能o予幼儿园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并将除了身体健康之外的其他健康内容融入到教育中,并将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内容置于同等的地位上,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更应当树立全面性的认识,让所有的幼儿教师都能投入到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中,以更好的推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

2.对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行强化

在社会对教育越发重视的大环境下,我国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设计以下的解决方案:首先,针对幼儿教师应享有的合法权益,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并落实相关的政策规定,并且是做好对各幼儿园在政策规定落实的监督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求国家能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等以为其生活提供保障;其次,各级教育部门应当针对现阶段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和问题等开展相应的讲座,以做好对幼儿教师心理的引导;最后,从幼儿教师个人方面来看,其日常应关于健康知识的学习,并找到正确的方式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宣泄等。

3.强化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幼儿家庭之间的合作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最为重要的两个场所,因此,要强化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也要求幼儿园和幼儿的家庭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要求家长能给予幼儿教师的健康教育工作足够的支持,保证能在幼儿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辅助幼儿教师做好幼儿在家庭的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幼儿园教师要能强化自身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能及时对幼儿在家庭中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而家长也能掌握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健康状况,进而对幼儿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最后,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先关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此时可邀请家长与幼儿教师共同参加,以此来实现对幼儿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为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等奠定基础的阶段,在幼儿园中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能从幼儿的身体的协调性等方面出发来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则能从幼儿的思想意识出发以健康的思想意识来对幼儿的行为等进行引导,进而从根本上对社会的健康稳定进行维护。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环境渗透;教师言行;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因此基于渗透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所倡导的是幼儿园在生活中、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活动理念,提高幼儿健康认知,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

一、生活活动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新纲要》指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要积极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幼儿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幼儿的健康认知有别与成人,譬如,我们班有许多幼儿认为只要一接近感冒的人就会被传染,自己也会感冒;更多的幼儿无法理解、体会和想象现在坚持喝牛奶将会对今后骨骼、牙齿的发育产生怎样的有利影响;甚至不知道多喝开水有什么好处。这时候作为教师应常常契机教育。感冒是通过怎样的传播途径才会被传染的;牛奶含有丰富的钙物质等,能促进人的健康发育;多喝开水能补充一日所需水分等。就是说教师在讲的过程要尽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幼儿才能易懂。

二、一日活动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1.日常生活中健康教学活动是幼儿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健康教学即传统意义的“上健康课”,有别于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对于某些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等,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地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因此,幼儿健康教育的形式离不开健康教学。健康教学的内容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临时生成的。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健康的价值和幼儿成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故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是最必要的:如果幼儿教师真正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那么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最本质的,比如,在画画、看图书时提醒孩子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等;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那么各领域的目标实质上是协调统一的,差异仪仅是侧重点的不同,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是最可行的。

3.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而愉悦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体验身心放松带来的快乐。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舞蹈、语言艺术的作用,把艺术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情境。

三、环境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幼儿园小环境: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_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③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教师的言行在健康教育中的贯穿

教师一天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影响着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为此,教师还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做到幼儿每天都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喜欢与老师接近。

五、家庭教育中健康教育的贯穿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1.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等内容,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学习活动和多领域结合;环境渗透;教师言行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39-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因此,基于渗透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所倡导的是幼儿园在学习活动中,游戏活动中和生活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活动的理念,提高幼儿健康认知,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

一、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多领域有机结合

1、日常生活中健康教学活动是幼儿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健康教学即传统意义的“上健康课”,有别于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对于某些健康教育内容,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地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因此,幼儿健康教育的形式离不开健康教学。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那么各领域的目标实质上是协调统一的,差异仪仅是侧重点的不同,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是最可行的。一方面,各领域教育可以帮助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标。比如,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艺术活动,抒发内心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科学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等等;另一方面,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如,以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声情并茂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画面、引人人胜的探究等,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对健康行为的向往。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舞蹈、语言艺术的作用,把艺术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情境。

二、幼儿健康教育在环境中的渗透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1)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2)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3)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大自然”、“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2、幼儿每天生活的环境也是促进身心发展的有利武器。比如说良好的艺术环境。悦耳的音乐、漂亮的图画、好听的故事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幼儿注意的时间短,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自我表达的能力较弱更应该引起重视。比如,园内设置警示标志、大型活动玩具活动时的保护提示、玩具架上的归类标识、自来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都是从日常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教师的言行在健康教育中的渗透

教师一天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影响着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为此,教师还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做到幼儿每天都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喜欢与老师接近。

四、有效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家庭教育和生活活动中

1、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1)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遇到火灾”等内容,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新纲要》指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许多幼儿认为只要一接近感冒的人就会被传染,自己也会感冒;更多的幼儿无法理解、体会和想象现在坚持喝牛奶将会对今后骨骼、牙齿的发育产生怎样的有利影响;甚至不知道多喝开水有什么好处。这时候作为教师应常常契机教育。感冒是通过怎样的传播途径才会被传染的;牛奶含有丰富的钙物质等,能促进人的健康发育;多喝开水能补充一日所需水分等等。就是说教师在讲的过程要尽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幼儿才能易懂。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融入幼儿每天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第4篇

记者: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似乎进入“多事之秋”,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喂药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幼儿园的信任危机。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什么问题?您多年从事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在您看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顾荣芳:最近,媒体相继曝光的陕西、吉林、湖北、甘肃等地几所幼儿园擅自给幼儿喂药的事件,令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幼儿园本应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己任,现在竟成了为谋私利不惜危害幼儿健康乃至生命的“药儿园”。这样的行为显然违反幼儿园教师基本的职业伦理,这不仅是对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园教师称谓的亵渎,而且是对人类基本良知的背离!这之前全国多地连续曝光的幼儿园教师体罚乃至虐待儿童的事件已经让家长深感愤怒,而这次“喂药事件”的曝光,无疑加剧了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感。我认为,“喂药事件”至少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园管理层及教师基本专业常识的缺乏和专业伦理底线的失守。人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让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幼儿长期服用非必需的处方药,不仅是无知,更是。二是药品监管、使用制度的缺陷。陕西等多地幼儿园均能大量购得“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处方药,这种非个例的现象说明我国药品监管和使用制度存在缺陷。三是幼儿园组织管理工作存在“不完全制度缺失”和“实质性制度缺失”。前者指的是虽然有《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但由于实际的组织管理中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这些法律法规在落实时打了折扣;后者指的是“非医(生)非教(师)”的尴尬身份使得幼儿园保健工作从业人员不仅缺乏专业性,而且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相关的规章制度因难以落实而处于实质上的缺失状态。

幼儿园当前要做的应该是坚决采取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拒绝不当行为需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经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我认为当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把这些知识内化并切实践行,做一个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激浊扬清、坚守伦理底线的专业人。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近年来幼儿园仍频频发生虐童等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事件以及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一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强烈反差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顾荣芳: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陈鹤琴等老一辈学前教育家,都特别强调保护幼儿生命和健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近年来各地幼儿园却屡次发生伤害幼儿身心健康和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教师专业伦理道德等素养的缺失以及园所的组织管理不善有很大关联。对此,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事件对于幼儿及其家庭的伤害,更要痛定思痛,反思从这些事件中折射出的相关问题,以期减少直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先说“虐童”事件,我认为有此类言行的教师就不该让他们进入或继续存在于教师队伍之中,对于此类教师,应该坚持“零容忍”,禁止其入职,已入职的要坚决清退。再说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事件,我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其根源在于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教育的缺失。各幼儿园虽然都有安全防范、治安监管措施及应急预案,也在实施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呢?生命安全非儿戏,健康不仅仅靠意识,更要靠行动。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认真地实施安全方面的教育。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保教并重”,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您认为目前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实行得怎样?如何做得更好?

顾荣芳:“保教并重”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许多幼儿园都坚守着这一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保教工作的相对分离以及保育员的素质、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使得“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保”的现象。

为了真正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一方面,在职前师资培养中应一如既往地强化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心理发展等核心课程,重视准教师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亲自体验和操作,融通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师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在台湾,一个人要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不仅要修学四年的职前教育课程,还需要完成另外半年的教育实习课程。4+0.5年的学习模式使其入职后能更快胜任工作,做到“保教结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培训,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地位和待遇,意味着可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强了培训,便可以让保育员增强专业底气,逐步走向专业化,以更好地实现“保教结合”。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台湾的师资培养机构中不仅有专门的高职、专科层次的幼保科、幼保系,而且当地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幼托整合政策规定,幼儿园保教人员都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教保专业知能课程”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可见当地对保教师资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的确,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可能较好地践行“保教结合”原则。

记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幼儿园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请问如何整合各领域教育内容?

顾荣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中已经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应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如果幼儿园实施领域课程,那么首先要明确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实施方法,注意在周、月、学期等不同时段的课程实施中考虑课程内容的均衡,以及领域内部与领域之间的有机整合,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果幼儿园实施综合课程,那么同样要了解和熟练把握各领域的内容、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整合点,切忌内容、目标之间毫无关联的牵强整合,以及“为整合而整合”的低效整合。以主题课程为例,如果某个主题活动有四个子主题,教师不必强求在每个子主题活动中都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只要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能使各领域内容保持相对均衡即可。而且整合不仅仅包括目标和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方法、手段以及环境创设上的整合。教师应该明确,同样的目标可以由不同的内容、方法来实现,而同样的内容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就可能实现不同的目标。在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目标、内容、方法三者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领域间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记者:您曾经说过,“无论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还是教育效果的衡量抑或是改进对策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思‘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这类本质问题”。您能结合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谈谈吗?

顾荣芳:其实,“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等问题是所有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和实施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多年前,张雪门先生就认为要编制幼儿园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儿童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五个问题:“儿童是不是和空的东西一样?儿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样?儿童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儿童是不是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里程?儿童究竟是什么?”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依然是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所有课程在编制和实施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健康领域为例,饮食营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但是根据我对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的研究,部分幼儿所认识的“健康行为”与成人大相径庭,如,有的孩子认为“吃得多就是健康,胖就是健康”。又如,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幼儿认为“如果勇敢的话(过马路时)看到汽车也可以往前走”。再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让幼儿讨论如何让自己或帮助别人“高兴”起来,而下面这段幼儿与研究者的对话让我深思――研究者:“什么是高兴?”幼儿:“我犯错误的时候大家都笑话我。”研究者:“为什么会高兴?”幼儿:“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我就笑话她。”研究者:“高兴了会怎么样?”幼儿:“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高兴对我们好不好?”幼儿:“不好,因为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小朋友如果不高兴了怎么办?”幼儿:“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看到有小朋友在马路上哭,我就笑话她。”……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尽管让人非常意外,但如果我们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便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这就是儿童的“理论”。所以说,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前提是不断了解儿童,否则,无论活动目标多么“科学”,逻辑多么“合理”,方法手段如何多样,都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

记者: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似乎成了眼下一些幼儿园的重要工作目标,有幼儿园把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创建内容,力争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对这些正在或准备开展这方面创建工作的幼儿园,您有什么建议?

顾荣芳:首先,对于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做法,我特别想强调一点,特色不是人为地想办就能办成的,而是植根于园所实际逐渐形成的,特色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我认为园所要开展“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本园幼儿健康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评估,不仅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状况,还要了解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饮食行为表现、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认知状况,还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行为养成情况;不仅要了解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行,还要了解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行。二是要对园所的日常生活、集体教育活动及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思考如何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园所的课程理念、活动特色结合起来。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可先以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依托,逐步领会健康教育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健康领域教学如何与日常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贯通,如何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四是选择适合本园实际的健康教育课程,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并积累自己的实践精华,逐步编制适合本园的课程。最后,再次强调,上述每一点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急功近利是不可能真正构建幼儿园的任何特色的。

记者:从《夏令营的较量》到《中外孩子的较量》,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这类反思我国教育问题的报道。有人说,我国的孩子无论在心理素质上还是在身体素质上都与国外的孩子相距甚远。对此您怎么看?

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6篇

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⑴情感方面。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能适应环境变化,学习做事有主动性,能体验不同的情感。⑵个性方面。要让幼儿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时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⑶交往方面。喜欢自己,关心他人,具有一定的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善于表达、语言流畅,言行举止受同伴欢迎。⑷品德方面。爱父母师长,关心同伴,热爱群体,富有爱心。⑸合群方面。与同伴友好共处,相互合作,不怕困难,有常性,有韧性。

一、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及途径

1.社区、家庭、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一体化,即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要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幼儿的社区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得到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的环境和家庭教育功能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着力于幼儿园的工作,还要关注家长的心理及家庭的心理环境。可采用下列形式和方法:⑴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使家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幼儿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问题;⑵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与孩子沟通;⑶开设家庭心理咨询热线,及时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⑷家庭与家庭、孩子与孩子之间可进行周日串门活动,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⑸对问题家庭可进行适当的家庭治疗与辅导;⑹可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⑦开展“社会模拟活动”,让小区中的中小学生定期来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

2.根据实际,对有需要的幼儿进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在进行幼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个儿童个体的心理健康。针对个别幼儿出现的问题,可进行个别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问题儿童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心理矫治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体现,也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二、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是一个比较新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队伍应加强对幼儿心理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幼儿的心理发展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教师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才能较好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为此,教师要进行心理学理论学习,组织专项培训,邀请专家指导,搜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配置一定的设备等,这些都是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充分认识幼儿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

3.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善于观察和指导幼儿,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好个别的教育工作。认真做好教育观察记录,积累经验。

4.幼儿园开展的心理教育应充分体现计划性、系统性、可行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充分掌握本班幼儿整体和个别的心理发展状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观察及效果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实效。

作者:俞苏宁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德儿园

第7篇

一、工作思路与方向

由于高中教学方式原因,我班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消除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的同学认识心理健康,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是本学年我班重点和优先解决的问题.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眼,内心极不舒服,导致其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心理健康的培养,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使同学们普遍地、自觉地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

2、正确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难以适应环境、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生活上的挫折、择业的难题等等,是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心绪抑郁,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这些恐惧、焦虑、烦躁随时有可能打破同学们的心理平衡.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加强自我心理调解、培育健康的心理状态.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我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活动、游戏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我班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二、工作方法和措施

如何更好地以每个同学为本,尊重每个同学的发展,关心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是我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为此,作为心里健康委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我班今年的工作

1、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素养

本人通过业余学习,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同时,也对心理健康委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将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活动,使全班同学也学习到情绪管理等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我将继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级个别辅导和心理交流活动.把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热情感染给每一个同学.

2、认真组织参加院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根据院校的安排,拟订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专职心理健

康老师和班主任的讲授,使活动课有针对性、时效性.

3、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

有针对性地开设如何与异往、人际关系处理、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生上网、喝酒、抽烟问题等专题讲座.

4、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多媒体素材进行课外宣传

结合叙事疗法和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多媒体等同学们感兴趣以及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努力使形式多样、节奏紧凑、效果明显.

5、建议同学进行专业心理咨询

鼓励和支持、必要时组织同学们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环境好,设备齐全,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同学们进行心理咨询的最佳选则.希望学校努力创造条件,使心理咨询活动随时随地向学生们开放,确保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6、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同学qq群、学生个人电脑、学生寝室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要多注意身边的同学,及时发现、反映和解决同学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工作的最终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够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

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不抛弃,不放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5、幼儿年度健康体检工作

要保证幼儿体检质量,要确保幼儿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体检工作结束后半月内将体检统计分析上报市妇保所.

__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本学期,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结合本园实际,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将积极开展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二、目标:

我园以培养幼儿活泼、健康为主要目标,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逐渐学会保护自己.

1、生活习惯:知道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洗脸的正确方法;会用手帕、纸巾擦眼泪、鼻涕;遵守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有个人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初步意识.

2、饮食与营养: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知道饭前洗手;爱吃幼儿园的饭菜,不挑食,细嚼慢咽;主动饮水,按要求取放茶杯.

3、人体认识与保护: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外部器官,知道名称;愿意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

4保护自身安全:了解玩大型玩具、坐自行车时的安全常识;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

5、身体素质和活动技能: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学习简单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基本体操练习:保持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练习模仿操;爱做体育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体育活动的愉快.

三、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1、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培养身心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2、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良好的健康行为.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1、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

2、教师要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了解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购置了大量的幼儿可选择的活动器材,以此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1、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2、在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如:开展“我是小值日生“的活动,让幼儿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开展“我是交通警察“的活动,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教师、年终有考核)

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不同年级组开展的健康教学活动应根据主题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实施以下内容:

适应集体幼儿心理方面如爱上幼儿园、老师喜欢我、学会交朋友、衣家亲、关心爷爷奶奶等

2、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宣传栏、

健康教育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

提高大家的健康及防病意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3.3“爱耳日,“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进行专题宣传活动.

3、规范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管理

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逃生演练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张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

__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

“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第8篇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中,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国家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将“健康”作为五大领域之首放于指南第一部分。体育教育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甚至现阶段已被不少幼儿园作为宣传与突出自身办园特色、深化教学改革、丰富幼儿园内涵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从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来看,问题不一,如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本身对体育教育活动的价值定位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家长缺乏对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正确理解与认识等。可见,幼儿园体育教育有待进一步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与文化建设等方面作相应的变革与努力。

 

一、重塑幼儿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关内容中强调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强调幼儿不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体育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幼儿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以“人本”为中心,定位于儿童的整体性与持续发展性。幼儿体育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要尊重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注意不要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专门体能训练。同时,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连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二、开展幼儿体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选择生活化、趣味性的幼儿体育教育内容

 

在幼儿体育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过程中,幼儿体育教师首先要注意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题材必须能增进幼儿健康,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培养他们爱护各项体育设施的意识,为此幼儿体育教师要有对幼儿参与的各项体育活动项目进行选择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其次,要有事先根据不同的活动目标对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和分类的能力。

 

2设计和组织丰富的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体育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灵活设计和采取一系列可行性强、趣味性浓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身体的全面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节奏感以及肌肉控制能力等,从而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在体育活动材料的设计上,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使用自己制作的游戏材料,这样做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废旧物经过自己“劳动”改造,也能创造出游戏需要的玩具,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体会到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同时,在开展体育游戏前的场景材料的准备摆放及游戏后的场地收拾整理的环节中,也是对幼儿进行劳动意识培养的途径之一。

 

3在其他各领域教学活动及儿童日常活动中渗透体育教育

 

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限于正式和专门的体育活动不足以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也难以达到健康的目标。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要能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能力。首先,本着课程生成的理念,在组织和实施其他各领域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应注意发现利于融入健康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并借此生成相应的体育教育内容,将其有机融入各领域教学中。这种渗透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更为灵活与激动。其次,此项课程对幼儿体育教师的实施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提升幼儿体育教师自身的课程意识与素养也有一定的助力。

 

4做好体育教育评价工作

 

幼儿体育活动的评价目标应定位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幼儿体育教师对儿童的健康进行评价时,首先不能仅以幼儿完成某项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评判的标准,而要关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个性与参与性,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其次,幼儿体育教师应尽量避免评价带有过强的主观意识,而多利用幼儿自身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幼儿相互间的鼓励和对他人的优点的肯定。因此,作为幼儿体育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评价不再是单纯地关注结果,而应该以关注过程为主,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与体验。

 

三、创造积极向上的幼儿体育教育文化

 

1创设蕴含丰富审美情趣的幼儿体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体育活动设计最好有音乐为之鼓兴,音乐是有节奏的,儿童素来喜欢听,假使体育活动同音乐结合起来,儿童的兴趣一定格外的浓厚。”因此,在组织系列体育活动时,可以适当地搭配背景音乐或是节奏鲜明的进行曲、现代节奏乐曲等,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运动,达到既健体又娱心的效果。在整个活动期间,在不同的场景伴以不同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兴致盎然,让幼儿在发展动作的同时也能受到音乐美的陶冶。除了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外,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在其中添加对善、恶、美、丑等不同角色的模拟,让幼儿在体育游戏或是活动中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培养幼儿除恶扬善、喜善厌恶的情感。

 

2积极开展家园互动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园教育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受益者。幼儿园是否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发展。因而,要让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首先应尽可能地增添多种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加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进一步促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幼儿体育教学中来。如幼儿园通过亲子运动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园方、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家长能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实施等。

第9篇

(重庆西南医院幼儿园,重庆 400030)

[摘要]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多重表现。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来自幼儿园与家庭。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幼儿园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全面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亲子关系;依托专业资源协同干预治疗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

关键词 ]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幼儿园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与影响因素

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内心,一旦遇到挫折,潜藏的负性情绪就会被现实激活,孩子就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表现为羞怯、胆小、自私、任性、冷漠、自卑、焦虑、孤独、多动、不合群、不会与人沟通交流、攻击性行为等心理状况和外显行为。笔者曾对所在园幼儿进行了“幼儿心理卫生常见问题家庭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社会行为问题、生理心理发展问题(个性和情绪问题)、不良习惯问题和学习问题。结果显示,幼儿身上明显存在着种种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躁、固执、胆怯、过分依赖、爱发脾气、易哭泣、说粗话、攻击行为、咬指甲和衣襟,还有个别幼儿存在着较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如、不良生活习惯所致的精神抑郁、性情偏颇、孤僻、退缩性行为、语言障碍、神经质倾向等。

(一)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园因素

很多幼儿园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流动性较大,专业素养不高,对幼儿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缺乏耐心和正确的引导等问题。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你再不听话,就关黑屋子”“不许回家”“再哭老师就不喜欢你了”“你再打人的话就送到医院去”等语言来吓唬孩子,以达到使幼儿“听话”的目的。这些问题和教学中的行为很容易造成幼儿的心理问题,十分不利于幼儿紧张情绪的缓解。

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散、零乱、片面,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体系。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心理治疗,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只有在幼儿产生心理障碍问题时,才去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地归纳为品德教育,用品德教育的方式简单地替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适宜地等同于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简单地借鉴、搬移中小学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或模式来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尚处于看护孩子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没有被纳入其保教工作内容,甚至于教师根本不具备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是朝夕相伴的,孩子最初的心理感应是从父母那里取得的。影响幼儿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是父母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如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与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即便在今后接触社会环境时,儿童也会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是适应还是不适应。如果父母心理问题严重、行为失当,就很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其次是父母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的影响。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过度放纵等不良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产生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等心理问题;第三是家庭气氛的影响。笔者的调查显示,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只占4.8%,不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占13.5%,而父母离异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则高达33.3%,可见健康和睦的家庭气氛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二、主要应对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首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为此,幼儿园可以聘请心理学专家,开设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讲座,同时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疏通,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加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加强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教育。

其次,教师应转变观念,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平等与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马斯洛曾说:“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或家长放下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成人的现象,以宽容和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打骂式、恐吓式、数落式、训斥式、唠叨式的教育都很难达到效果,且容易引起幼儿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孩子多一些尊重,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面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把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因此教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首先应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融合到所有领域教育目标中;其次教师要善于反思,捕捉和发现幼儿行为反应的新线索与新内容,由此生成新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走向生成式、持续发展式与整体性的教育。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和时机,因而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如可以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选择游戏主题、情节以及角色等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在具有较强规则的游戏里,孩子们还能够学会如何对待挫折、面对挑战,从而有助于孩子们品质和意志的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亲子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喜欢与他们平等相处的成人,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与幼儿建立新型的朋友关系,以尊重、友好的态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以“朋友”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这样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并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感到轻松、愉快。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得到同伴的欢迎、喜爱,以得到心理满足。此外,家长也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与同伴多交往,如可以带孩子走亲访友,这样有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在友好的人际交往中,幼儿心情愉快,乐观自信,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最重要的场所,父母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健康的人格特征影响幼儿,关心、热爱、尊重、鼓励幼儿,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四)依托专业资源协同干预治疗幼儿心理问题

1.心理咨询师与教师的协同合作。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一对一的心理检测来提供心理援助指导的专业人士,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具有较严重心理问题(如自闭症、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等)的幼儿需要到专门的疗育中心进行治疗,但如果幼儿的问题行为比较轻微,则可以在幼儿园进行心理咨询师指导下的心理援助治疗。心理咨询师从临床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幼儿进行特殊的观察与指导,帮助教师获得对幼儿的新认识与理解,从而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心理咨询师与家长的协同合作。

对家长的援助指导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发挥的另一个特殊职能。由于心理咨询师是以幼儿园外部专家的身份介入幼儿园工作的,他们可以根据班级教师或家长的需求,对某些有问题行为的幼儿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因此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发现幼儿园内部工作人员难以发现的问题,而且容易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家长如实地倾诉一些难言之隐。除此以外,要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等,改善幼儿的焦虑、抑郁或恐惧情绪,减少幼儿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等,以保障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49.

[2]张静漪.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第10篇

关键词:3~6岁幼儿;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一

开学时,他的妈妈抱怨说康康比较淘气,不听话,十分任性,对于大人的管教从来都是抵抗的。真不知道怎样改变他的这种坏脾气。教师根据康康在班级的表现,认真观察他的日常行为,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纠正康康不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与康康的家长达成了一致的认同,在孩子出现任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关注他的抵抗心理,对于他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并鼓舞,对于他不正确的行为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不使用强硬的管理方法,但是对康康的任决不能姑息。经过康康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康康的任性的坏习惯逐渐改掉了,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案例二

乐乐今年4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男孩,学知识很快。他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俗话说,隔辈亲,老人对乐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乐乐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缺乏教育和陪伴。在这种情况下,乐乐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幼儿园时,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他就大哭不停。乐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自己不会穿鞋子,下楼梯没有教师牵手就不下,不会跟小朋友一起做值日,而且他的朋友比较少,且乐乐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针对乐乐的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为乐乐创造锻炼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并且多与同龄孩子玩游戏,要多夸奖他的优点,帮助乐乐树立自信心。在幼儿园中,教师会经常给他表现的机会,这样长时间以来,乐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一个月之后,乐乐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前胆小、不愿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情况减少了,他变得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主动沟通,并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二、幼儿园、教师、幼儿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应该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是儿童接触外界的主要环境。对3~6岁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附加的教育内容,而是渗透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3~6岁年龄段,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观念都会对幼儿心理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幼儿适当地吃苦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三、总结

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繁琐而又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的家长共同合作,彼此相互影响。幼儿是我国发展的希望,只有对3~6岁幼儿开展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每天的生活之中,长期发展下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才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幼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刘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2(29).

[2]周芳.浅谈幼儿人格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

第11篇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 幼儿园健康教育

中国历史悠久,民间流传下来的体育游戏不计其数,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民间体育游戏随着各种玩具的产生而悄然流失。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迅速,只有一个宝贝疙瘩的家庭往往给年幼的孩子提供自认为最好的玩具,如变形金刚、机器人、电子游戏、电脑等等,这些玩具固然有它们自己的优势,但也给幼儿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如局限了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缺少了多维人际关系的成长环境,缺乏运动,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有了各种颜色鲜艳、形态逼真的模型玩具陪伴,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更少接触民间体育游戏,如“跳房子”、“扛轿”、“斗鸡”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游戏,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健康是幼儿一切活动的基础,幼儿园更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良资源――民间体育游戏锻炼幼儿的体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一、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优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搜集了大量的民间体育游戏来充实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总结出了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字进行简洁的归纳:取材方便、场地自由、组织自如、灵活多样。而民间体育游戏的这些特点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却有着不平凡的优势。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开展了这么多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发现,民间体育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和体能,幼儿愉悦的情绪、坚韧的意志、健康的心理也同时得到关注和锻炼,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巧妙地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幼儿的一日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而民间体育游戏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这样民间体育游戏就能自然而巧妙地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一是集体形式能有效地实施面向全体。在新教游戏、适合多数人玩的游戏以及分享经验时都比较适合以集体的形式进行;二是自由活动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在自由活动的情境中,幼儿总会根据当时自己的兴趣进行活动,就象男孩子们经常玩《警察捉小偷》、《扳手腕》、《斗鸡》,女孩子们经常玩《扔沙包》、《脚尖脚跟脚尖翘》、《捉子》;三是偶尔的等待也成为幼儿游戏的机会。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总避免了一些等待的时间,而这时,有了丰富民间体育游戏经验的幼儿就会自觉地和身边朋友玩起一些小游戏来,如《叮叮虎木爬上岸》、《指五官》、《顶锅盖》等。

(三)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有力地凝聚幼儿健康教育的多种资源

民间体育游戏开展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多向沟通的桥梁。在我们在幼儿园的健康活动中引入了民间体育游戏时,不仅是教师努力进行着,更是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们对儿时的游戏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以愉悦的情绪,耐心而富有爱心地和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我们收集的60个游戏中将近三分之二都是家长提供的,大力地支持了本次游戏的开展。

二、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实施

1.根据幼儿性别差异选择内容

由于性别不同,孩子的特点和喜好都有所不同,如男孩子比较好动,动作力度也比女孩子大,但是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比起女孩就相对差一些。我们在指导游戏和选择游戏时充分考虑到了这点,给大家提供多种游戏后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玩伴。如男孩子比较喜欢玩“跳山羊”、“警察捉小偷”、“扳手腕”、“斗鸡”、“拔河”、“手推车”等相对运动量大、大动作的游戏,如图四的男孩子们玩起手推车时间坚持得久,还喜欢不断地更换角色重复游戏;而女孩子比较喜欢玩“翻花生”、“捉子”、“炒黄豆”、“叮叮虎木爬上岸”、“造房子”、“荷花荷花几时开”等小运动量、合作性强、更精细些的游戏,如图五、图六的游戏是女孩子们经常自发进行的游戏。

2 根据季节和其他因素选择内容

第12篇

【关键词】 幼儿园;洗手活动;问题;策略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最看似简单和普通不过的洗手活动,就是重要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之一。它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活动,几乎涉及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之间的各个过渡环节:从幼儿入院到离院,一天当中的餐前餐后、活动前后、如厕前后……每个幼儿在幼儿园的洗手次数至少十次。这些“洗手”是否使用肥皂、方法是否正确等,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将为幼儿提供保障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幼儿园洗手活动的问题诊断

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教育。在幼儿园,我们随便问一个孩子“你会洗手吗?”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地去关注这个孩子的洗手情况,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按照幼儿年龄因素分析

小班幼儿洗手经验不足、方法欠缺且自律性差,洗手时弄湿衣袖和地面、玩水、不用肥皂洗手、洗手时间短,出现了“不会洗手”、“不去洗手”的问题。

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个人清洁卫生的能力,但有的洗手时马虎、打闹、肥皂或洗手液用量过多,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洗手”的问题。也有的,乐于在洗手的时候玩水、玩泡泡,在享受这种游戏的乐趣时,“洗手”这一重要问题却被幼儿遗忘了。

第二,按照教师的指导因素分析

在组织小班幼儿洗手时,教师往往会以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且将“洗手”作为过渡环节中关注最多的活动来组织。但是,对于个体落实情况的关注,却明显地处于“忽视”或者“忙不过来”的状态。

对于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中大班幼儿,教师在过渡环节的关注点往往会放在“秩序与安全”、“下一个活动准备”等方面,洗手等生活活动以幼儿“自律”为主。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正确洗手情况的了解和个体关注。

二、幼儿园洗手活动的指导策略

主题词:熏陶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健康为直接目的的,其教育过程应当使幼儿感到愉悦、可接受,它比任何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所以,开展健康教育切忌说教,指导幼儿“洗手”切忌“纸上谈兵”和“点到为止”,必须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采用适当策略开展教育指导。这种指导策略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即为:“熏陶”。

(一)生活常规的熏陶

教师要重视生活常规的培养,使“什么时候要洗手”成为幼儿的常规活动。下面,以上午半日活动为例,列举各个过渡环节中应注意的洗手常规。

1.晨间户外活动到共同性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幼儿在外活动后回到活动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都应洗手。对于个别要如厕的幼儿,教师还应提示“先洗手再如厕,如厕后还要洗手”。

2.共同性活动到活动区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以喝水、如厕等生活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要关注如厕的幼儿是否争取洗手。如果共同性活动进行了美术、数学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教师也必须洗手。

3.活动区活动到户外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如:阅读、建构、美工等),一些活动区的活动后必须要洗手。教师要进行提示和个别关注。

4.户外活动到午餐之间的过渡环节。这个环节是为午餐做准备,是一个必须洗手的环节。

5.午餐后到散步、午睡时间的过渡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要组织幼儿漱口、睡前如厕,并且每位幼儿吃完午餐的时间不同。所以,组织洗手时,以小组形式和个体关注为主,但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幼儿。

(二)环境教育的熏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健康教育方面,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人们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也就是物质环境。这种环境应当使适宜的。具体地说,在“洗手教育”方面,我们可以做到:

1.洗手台高度、宽度适宜,水龙头的水量适宜,避免水量过大的放射状水柱,确保幼儿洗手时水不易溅湿衣服。

2.投放数量适宜的肥皂或洗手液,放置的位置要确保幼儿的自行取放。

3.墙面有正确的洗手步骤示意图。该示意图应醒目、鲜明地提示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如:六部洗手法。

4.地面、台面保持尽量干爽。这样一方面是安全上的考虑,避免幼儿滑倒摔伤;另一方面是一种环境上的暗示,减少幼儿玩水的现象。

第二,是互动中积极构建的心理生活环境,也就是心理环境。这种环境应当是健康的。具体地说,在“洗手教育”方面,我们应当做到:

1.适时地组织幼儿洗手和提示洗手,使幼儿感受到“洗手”在一日生活中的重要。

2.运用儿歌、童谣或游戏的形式,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使“洗手”从任务式的活动变成趣味性的活动。

3.给幼儿充分的洗手时间,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特别是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不要因为急于进入下一个活动催促幼儿加快洗手速度。

4.引导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相关规则,鼓励幼儿认真遵守、互相提醒。在这样的互动中,幼儿获得了信任、关爱等成功体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