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2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露天矿山安全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矿山实施本质安全化方法的基本原理
1.1基于本质安全化方法的本质安全型矿山特征本质安全型矿山的特征体现在矿山对事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它是矿山生产系统具有良好安全可靠性的体现。从本质安全化方法角度出发,本质安全型矿山的特征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事故发生概率处于可接受水平,即系统中可能诱发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得到了充分、有效的控制,矿山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矿山设备保持良好的工况,生产作业环境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要求,安全管理制度科学、有效,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2)事故严重程度处于可接受水平,即系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具有良好的防御和控制能力,矿山应急救援系统健全有效,防灾减灾设施设备齐全完备,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救助,事态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事故损失实现最小化。1.2基于本质安全化方法的本质安全型矿山层次模型根据文献〔5〕对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以及人物轨迹交叉论的综合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4个方面:1)人的不安全行为;2)不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3)物的不安全状态;4)管理的缺陷。因此,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使系统中的人、物、环境和管理本质安全化,从而降低系统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到可接受水平,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据此构建本质安全型矿山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矿山生产系统危险度处于可接受水平为实施本质安全化方法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属于总目标层;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分别处于可接受水平的两个子目标,它们属于一级子目标层;两个一级子目标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人、物、环境和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四个子目标,它们属于二级子目标层;四个二级子目标要通过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加以实现,这些对策属于实施层。图1基于本质安全化方法的本质安全型矿山层次模型Fig.1Hierarchicalmodelofintrinsicallysafeminebasedoninherentsafetymethod1.3本质安全化方法在露天矿山的实施体系基于上述本质安全型矿山特征与层次模型分析,并将本质安全化方法内容与露天矿山开采的特点相结合,本质安全化方法在露天矿山的实施体系可由图2表示。
2本质安全化方法在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的实施
2.1降低事故发生概率2.1.1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露天矿山设备设施种类众多,如空压机、钻机、挖掘机、推土机、破碎机、矿用自卸汽车、油罐车、洒水车等。这些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引起容器爆炸、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各种事故。要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这些设备的可靠性是基础。1)提高元件的可靠性设备的可靠性取决于组成元件的可靠性,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必须加强对元件的质量控制,因此,矿山首先应把好设备元件采购关口,确保所有元件均从正规厂家购买,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应齐全。其次,还可以通过对设备及其元件的维护保养来提升其运行稳定性。2)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露天矿生产作业场所处于风、雨、雪、雾、日晒、粉尘、爆破以及地质灾害等不利环境中,为了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应当对设备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根据有关规范要求〔6〕,矿用汽车在冰雪或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如给轮胎装上防滑铁链。山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护栏、挡车墙等拦挡设施。爆破前应将采掘设备移至安全区域,防止爆破飞石、冲击波、震动对设备造成损害。3)加强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排除事故隐患、消除设备的潜在危险和提高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矿山应制定完善的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预防性维修,并建立生产设备档案,做好维修记录,每台设备落实到人。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不论大小都要及时维修,决不允许设备设施带病运行,以免因“小病”酿成“大祸”,真正发挥预防性维修防患于未然的作用。2.1.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危险因素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危险因素的感度是指危险因素转化成为事故的难易程度。虽然事故发生性质不可改变,但危险因素的感度可以控制,关键是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1)合理确定采场工艺技术露天矿采场工艺技术直接关系到采场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必须重视其规范性和合理性。露天矿应按照由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成水平台阶正规开采,避免掏底开采、“一面坡”式的开采,防止形成伞岩等安全隐患。开采阶段高度要与采掘设备配套,挖掘机或装载机铲装时,爆堆高度不大于机械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6〕,以减少爆堆坍塌事故的发生。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的宽度及布置要满足防护落石和车辆行驶安全需要。台阶坡面角度、最终边坡角度及高度要根据矿岩稳定性、结构弱面发育情况合理选取。2)合理确定爆破工艺技术爆破工艺参数的选取直接关系到爆破危害的大小以及矿岩破碎效果的好坏。露天矿山应推广采用中深孔爆破方法,以提高爆破作业安全性。爆破设计书和爆破说明书,如爆破孔径、孔深、炮孔超深、抵抗线、孔距、排距、布孔方式、装药及填塞长度、起爆方法及器材、炸药种类选取、避炮掩体、爆破安全距离等,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编制〔7〕。在形成最终边坡时,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控制爆破方法减少对边坡岩体的破坏,以提高最终边坡稳定性。爆破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爆破效果适当调整爆破参数,以控制爆破危害并形成合理爆块块度。3)合理确定凿岩、铲装、运输工艺技术凿岩、铲装、运输是露天矿主要生产环节。根据有关规范要求〔7-9〕,钻孔时,钻机司机室距崖边距离要不小于1m,以防止钻机跌落。钻车通过坡道时,钻架应回位,防止钻机倾倒。采装工作面出现伞岩时,挖掘机不应正面作业,以防物体打击。运输设备要避免装载过满或装载不均,防止车辆超载和重心偏移,特别应注意避免将巨大岩块装入车的一端,以免引起翻车事故。自卸汽车进入工作面装车,应停在挖掘机尾部回转范围0.5m以外,防止挖掘机回转撞坏车辆。对主要运输道路及联络道的长大坡道,可根据运行安全需要设置汽车避让道,以防止撞车。4)合理确定排土工艺技术排土场是露天矿山的重要辅助设施,它的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矿山的正常生产以及附近特别是下游区域的安全,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设计。根据有关规范要求〔9〕,排土场不宜设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带,如因地基不良而影响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排土场位置选定后,应进行专门的工程、水文地质勘探,进行地形测绘,并分析确定排土参数。排土时应分区段排弃废石、倒堆整治、形成各级碾压平台,确保废石土体的密实度和边坡稳定。2.1.3提高矿山生产系统抗灾能力系统的抗灾能力是指当系统受到自然灾害和外界事物干扰时,自动抵抗而不发生事故的能力,或者指系统中出现某危险事件时,系统自动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的能力。露天矿生产作业环境恶劣,容易发生边坡失稳、山洪泥石流、水灾、雷击等灾害,必须重视矿山抗灾能力的提升。在采掘场边坡设立专门观测点,根据最终边坡的稳定类型、分区特点确定各区监测级别,对露天矿场的边坡变化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包括坡体表面和内部位移观测、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爆破震动观测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可有效预防采掘场边坡失稳伤害事故。矿山工业场地选址时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确保选址恰当。合理选择排土场位置,可降低排土场泥石流对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威胁。根据汇洪面积和当地最大降雨量,采取截排水措施对流入排土场和矿坑的地表水进行拦截,可减少排土场泥石流危害和边坡失稳危险。凹陷型露天矿设置备用水泵,可提高暴雨天气的防水灾能力。矿山电气设备采用恰当的防雷装置,可提高其抵御雷电袭击的能力。2.1.4减少人为失误美国杜邦公司从自己的安全实践中发现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这是因为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靠性远比机械设备差,因此欲降低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必须重视减少人的失误。1)对工人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减少人为失误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员工具备了必需的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避免一些误操作。矿山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员工类别,对决策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分别进行安全法规、管理制度、操作技能等不同层次的培训。同时,矿山还应该大力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将良好的安全理念融人到员工的潜意识中,这对于培养矿山员工安全意识、塑造安全行为、形成安全习惯等方面有积极意义〔10〕。2)以人为中心,改善工作环境,为工人提供安全性较高的劳动生产条件改善工作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还可以降低员工职业病的发生率,减少由健康原因导致的人为失误,对于提高矿山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矿山可通过采用湿式凿岩或配置除尘器、给爆堆和运输道路洒水等措施,减少凿岩、铲装、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现场作业人员还应配备防尘口罩、耳塞、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2.1.5加强监督检查安全检查是根据有关规定对设备设施、作业现场以及人的安全行为进行查证,其目的是尽早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检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自动制约机制,加强专职与兼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工作,对系统中的人、事、物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在各种劳动生产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为确保检查的效果,矿山应在检查的频次和形式上下功夫,首先确保检查的定员、定时及定项,定员即确定检查人员,定时即确定检查的时间间隔,定项即确定应检查的项目。同时,还应制定与检查内容配套的检查标准,此标准应尽量细化以增加检查的针对性,避免检查流于形式〔11〕。2.2降低事故严重程度事故严重度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系统中的能量失控造成的,事故的严重度与系统中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时释放的能量有关,能量越高,事故的严重度越大。因此,降低事故严重度对矿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1控制能量1)限制能量总量为了减少事故损失,必须对危险因素的能量进行限制,这样即使发生事故导致能量外泄,也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矿山油库、炸药库存储的油料、爆破器材和炸药都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严格限制贮存量,防止其构成重大危险源。爆破作业时严格控制一次爆破药量,可减少爆破危害。对于大型边坡、节理裂隙发育的边坡、地处断层的边坡以及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的边坡,采取削坡减载等措施能减少其重力势能,增加边坡稳定性。2)防止能量逸散防止能量逸散就是设法把有毒、有害、有危险的能量源贮存在有限允许范围内,而不影响其他区域的安全。如在边坡坡脚设置牢固的防护网等设施拦截落石,可以避免边坡落石对作业面人员和设备造成损害。3)缓冲能量在生产中,设法使危险源能量释放的速度减慢,可大大降低事故的严重度,而使能量释放速度减慢的装置称为缓冲能量装置。加装能量缓冲装置可有效降低失控能量对外界造成的伤害。通过合理选取平台宽度及设置形式,矿山安全平台、清扫平台可达到缓冲落石能量的目的。根据排土场土岩流失量估算,排土场下游设置停淤坝等设施,可有效缓冲泥石流的冲击能量。2.2.2采取减少人身伤亡的措施做好救护和工人自救准备工作,一旦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降低事故的严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矿山应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编制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应在总体指导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制定详细的分项方案。同时,还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完善的应急救援设备。为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应定期组织预案演练,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改进完善,使其不断地趋于科学合理。
1)矿山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作业人员多、设备设施多、作业分散、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特点。要实现矿山本质安全化,必须综合考虑系统中事故隐患的类型及特点,采取全方位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2)通过将本质安全化方法内容与露天矿山的特点相结合,采取相应的安全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本质安全化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生产实践。3)本质安全化方法着眼于降低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能够帮助系统设计者及管理人员对事故隐患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安全防范措施。它有助于矿山实现对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矿山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本文作者:郑开欢姜福川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关键词】:矿山采矿;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矿山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学矿等等,矿山规模(也称生产能力)通常用年产量或日产量表示,年产量即矿山每年生产的矿石数量,按产量的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3种类型。在对矿山进行开采的过程中,除了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安全生产,这是确保矿山采矿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故应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如下内容将对矿山采矿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2、矿山采矿过程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历,并参考了其它资料,认为矿山采矿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毒气中毒事故。主要是使用柴油机、井下电缆与胶皮类燃烧以及采场爆破后的炮烟中都含有大量的诸如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醛类、二氧化硫和油烟等有毒有害气体,若开采地下矿山过程中局部通风系统不完善,作业人员在有毒有害气体没有排出的情况下作业,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第二,爆破作业安全隐患。主要指由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冲击波及飞石等,均可危害人和建筑物安全,此外早爆、盲炮处理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问题。第三,边坡及防排水安全隐患。主要指边坡滚石、塌方、滑坡等事故给矿山生产以及人身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凹陷露天矿小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也可能造成采场淹没问题。第四,采空区管理存在重大隐患。对于地下开采的矿山来讲,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时间的增加,地表塌陷和采空区 垮塌现象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因采空区地表塌陷而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主要问题有:①不按不同采矿方法的要求进行采矿而导致采空区塌陷,对采区巷道造成采动影响。②矿井井筒建在岩石移动范围之内,造成井筒在开采过程中受岩石移动影响而形成塌陷。③有的矿山在地表不确定塌陷范围设置防护设施,有的矿山在地表塌陷范围内建设职工宿舍或其他生活设施,有的运输道路通过塌陷区,都有可能因地表的突然塌陷而导致群死群伤事故。
3、解决矿山采矿过程中常见隐患的措施研究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历,并参考了其它资料,认为要解决矿山采矿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严格依照工作操作流程。①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工具所必须遵循的使用方法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正确的使用机电设备等。对于不同的岗位和工种,应有区别的规范不同的操作规程,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② 采掘作业规程。采掘作业规程的内容应包括作业范围的地质概况、生产系统、劳动组织、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等。它是指导、组织采矿工作的一种科学管理文件。规范采掘作业规程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作业期间的有关情况发生了变化,应及时的修改作业规程,补充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上,落实到每个矿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加大矿山安措项目落实和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小问题当场改,大隐患限期改,采掘工作面的隐患必须停业整改。力争把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加大安措资金投资,改善井下通风、防尘条件。未形成负压通风的工作面和巷道应设置局扇,建立完整的通风系统,以保持井下通风畅通。第四,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一是要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二是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三是要抓好全员培训工作,特别是新工人必须进行不低于规定的岗前培训时间,并落实“以老带新”。第五,完善用人机制,实施“人才强安”。要重视人力资源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工资收入、资金分配、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劳保福利等方面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创造“留人”与“育人”环境,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将外引高层人才与培育本土人才相结合,不断培育人才和挖掘潜能,形成一支涵盖中高级安全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的队伍,为采矿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有效监管和服务。第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兴安”。要突出“科技兴安”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企业加大安全基础投入。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院校、大中型企业联姻,利用现有的安全专家资源,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首先对矿山采矿过程中常见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随后提出了解决对策,表达了观点和见解,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本人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必将认真研究安全对策,总结实践经验,为矿山采矿安全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矿山安全》陈国芳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安全生产状况是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职工伤亡事故往往要经过逐步增加,发展到高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然后逐步下降的过程。目前,我国部分沿海地区的职工伤亡事故已经出现逐步下降的良好趋势,其成效来之不易。其经验和做法,是经历伤亡事故频发,矿业秩序混乱之后的正确选择。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对于目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认真总结、借鉴沿海地区的经验,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少走弯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一、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
1、事故情况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严峻,主要表现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事故大多发生在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事故集中发生在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山行业;事故多发地区比较集中,主要在广西、浙江、云南、广东、辽宁、河南6个省区。
2、事故原因分析
大量的中小型非煤矿山企业无证开采、非法经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有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个体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人,加之大量矿山从业人员未经过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冒险蛮干;安全生产法规建设跟不上新形势发展需要,现有安全法规对大量涌现的非公有制企业显得软弱无力。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依法设立的非煤矿山企业应具备下列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并验收合格;矿山地面及井下供配电系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爆破器材管理符合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规定,储存仓库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并有严格的保管、发放、领用、清退登记制度;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器材、保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矿山提升运输设备、装置及设施符合有关规定;矿山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地质图,矿山总布置图,矿井井上、井下对照图,矿井、巷道、采场布置图,通风系统图,防排水系统图,避灾线路图。
具备适应安全工作需要的管理机构和胜任工作的安全管理人员,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按规定发给职工劳动保护用品,职工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使用安全工具;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其中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矿山有合理的地面、井下防水排水系统,有防止地表水泻人井下和露天采场的措施;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风量、风质和风速满足井下作业场所的需要;露天矿山的阶段高度、平台宽度和边坡角满足作业安全和边坡稳定的需要。
每个矿井至少有两个独立的能行人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每个生产水平和各采区至少有两个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直达地面的出口相通;矿山井巷布置留有足够保障井上和井下安全的矿柱和岩柱;井巷支护和采场顶板管理能保证作业安全,穿过断层破碎带的主要巷道有可靠的支护措施。
三、非煤矿山安全管理
矿山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建立、健全安全卫生机构和通风防尘专业队伍或专职安全人员,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安全资质条件。矿长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和考核,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安全工作人员和通风、防尘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矿山实际工作经验。
安全教育。应对职工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知识,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要害岗位、重要设备和设施的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或执照后,方准上岗。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和规划。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编制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和规划,并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该费用必须全部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不得挪作他用。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应建立、健全安全活动日制度,认真执行安全大检查制度。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对其所属矿山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矿每季至少检查一次,坑口(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检查时,应有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参加。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问题,应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必须按规定向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职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与用具。
事故抢救及处理。应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物;每年应对职工进行自救互救训练。发生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时,矿长或其人必须立即到现场指挥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对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如实上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调查分析.查清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井下防火、防爆,有自然发火可能性的矿井,其主要运输巷道是否布置在岩层或者不易自然发火的矿层内,是否采用了预防性灌浆或者其他有效的预防自然发火的措施;矿井是否有防灭火设施和器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消防的规定;有矿尘爆炸可能性的矿井,是否采用了防爆电器设备,是否采取了防尘和隔爆措施。
提升运输设备、装置及设施,钢丝绳、连接装置、提升容器以及保险链是否有足够的安全系数;提升容器与井壁、罐道梁之问及2个提升容器之问是否有足够的问隙;提升绞车和提升容器是否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机车、架线、轨道的选型是否能满足安全的要求;运送人员的机械设备是否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提升运输设备是否有灵敏可靠的信号装置;钢丝绳、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定期检查、更换。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矿山全员安全意识、规程意识和法律意识。所谓全员意识,就是从矿长、坑长、班组长到安全技术人员;从党委、党支部到党小组;从人事、教育、技术、劳资、基建、财务、卫生到行政各部门;从工会和团组织的各级领导直到每一个工人都应具有安全意识,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必须规程化,安全管理必须制度化,矿山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最近颁布的“安全生产法”。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程的约束性和安全意识到主动性做好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井下采场和巷道地压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回采期问的地压管理。要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自始至终要做到自上而下,自上盘而下盘,自一翼向另一翼的开采顺序。在矿石、围岩破碎不稳固的情况下,可以按“三强”的原则组织生产,提高回采强度。因为在大的地压来临之前,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问,用“三强”的办法,把采场的切割、落矿和出矿工作抢在这段时问内完成,就可以避免大的地压威胁,避免或减少采场的坍塌等事故的发生。所谓“三强”,即强掘、强采和强出,是指集中力量,强化一个采场或一个分问的掘进、落矿和出矿工作,达到快
结束语
针对当前非煤矿山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趋于严峻的问题,要以党的十会议重要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防范,依法整治,强化监管,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