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时间:2023-07-21 17:2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采购管理制度体系

第1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对标;采购管理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050

国务院国资委决定自2015年起,从中央企业采购管理体制、采购管理机制、集中采购、招标规范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基础工作6个方面,全面开展采购管理提升对标工作。虽然经过多年探索,中国石化集团建立了集中统一、科学理性、公开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保障了生产建设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但对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采购管理专项提升对标指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1 选择正确的对标目标

国资委将物资采购过程中包含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等6个内容按照每一个评价标准分列为三个层级,分别是先进水平、良好水平、达标水平,并对每一个层级都列出了详细的评价内容。中石化集团为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要立足先进水平,使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走在中央企业前列。

先进水平是评价要素中最高层级,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巩固完善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二是建立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采购业务运行机制,公开采购率达到85%以上;三是集团化采购规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集团化采购率达到85%以上;四是规范招标,依法招标,项目招标率100%,电子招标率达到80%以上;五是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率达到95%以上,质量管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六是信息系统功能完备,全面集成,电子化采购水平居中央企业领先水平,网上采购率达到95%以上。

2 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

坚持一个整体,集团上下全面实施“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形成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油田企业、炼化企业、专业公司继续巩固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科研院所、销售企业必须理顺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归口管理;涉外企业要加快海外物资采购归口管理,进一步研究制定中石化海外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流程,推进海外项目电子化采购,整合海外物资供应商资源,强化海外物资采购监督。

3 理顺物资采购运行机制

3. 1 建立科学高效的采购业务运行机制

建立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三位一体的标准化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将制度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让岗位人员刚性执行,规范采购行为,公开采购率达到85%以上。坚决实施采购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按照采购业务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采购过程分段制衡、自动纠偏的要求,将供应商选择权、价格确定权与货款支付申请权分置,实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加强各采购环节间相互监督制衡。

3. 2 建立重大风险防控机制

以采购业务流程为基础,分析内外部环境,全面梳理和识别各业务环节存在的风险,明确责任岗位。对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各项风险等级。针对存在风险的业务环节,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结合现行管理制度完善风险应对措施,确定风险监控指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风险管理、内控管理融入日常采购业务,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内控检查与考核,动态评估各类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跟踪监控指标变化,做好风险预警和应对。

3. 3 构建先进的采购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要明确指标,根据不同板块,不同规模,不同企业性质特点,按照量化、促进、引导、提升的原则,合理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其次要科学考核,要运用大量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模型,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实现数据存储、采集和绩效考核电子化。最后要持续提升,开展绩效指标的横向对标与纵向对照,指出短板,找出落后,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 4 大力推进公开采购

不仅要依法公开招标采购,应招必招,而且依规主动开展公开招标采购,能招尽招,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率100%。坚持公开询价采购,推行公开竞价采购,积极开展开门采购,在采购活动中,邀请生产、工程、设备、技术、审计、监察、法律等部门及用户参与采购策略研究、供应商现场考察、重大合同商务谈判、过程控制等关键采购环节,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采购过程的开门采购机制。

4 全面推进规范招标

4. 1 大力推进招标工作标准化

制度流程标准化,在集团公司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建立健全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流程,在实际操作中持续优化完善,不断规范招标管理。招标操作标准化,招标人和招标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招标工作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规范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认真进行资格预审,按程序组织开评标,不断规范招标操作。

4. 2 全面推进招标工作电子化

建立和使用电子招标平台,招标采购实现全过程电子化操作,在网上完成公告、标书下载、招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等招标操作。招标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记录在案,永久追溯。电子招标率达到80%以上。

4. 3 加大招标管理工作力度

一要强化招标意识。认真遵守国家招标投标法律法规与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招标采购,不断扩大集团化采购与企业自行采购物资招标比例,招标采购率达到70%。二要防控招标风险。规范招标委托,提高招标方案编制质量,科学设定评标标准及淘汰原则,避免高价低质资源中标。三要加强招标监督。完善招标监督机制,通过在线监控、现场检查、效能监察等方式对招标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规范招标采购。

5 加强供应商管理与合作

5. 1 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体系

适应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公开招标采购的需要,修订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并固化到供应商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有序敞开供应商服务大门,将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相结合,优化供应商现场审查标准和流程,引导优秀供应商主动参与采购,最大限度满足采购需要。

5. 2 优化完善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

一是优化现有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结合供应商整体实力指标和履约情况指标,科学反映供应商的整体绩效。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率达到95%以上。二是优化考核方式,企业物资供应部门、使用部门,对供应商整体实力和供应产品的质量、交货、服务、性价比进行实时评价,提高用户满意度。三是根据对供应商动态量化考评结果,实施供应商星级管理,动态调整供应商星级级别。

5. 3 加强采购质量管理

一是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体系,设立机构,配备人员,添置设备,建立制度流程,规范质量管理。二是加强供应商质量控制,从供应商原材料质量、生产质量、管理质量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延伸管理供应商的供应商。三是要加强质量考核,按照安全供应、及时供应、经济供应的理念,全生命周期加强质量考核,确保采购质量管控覆盖90%以上。

6 提高集团化采购比例和质量

第2篇

“基本理论详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基本理论详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第3篇

1.1非招标采购的产品种类杂、总量大,采购管理难度比较大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正处于维修、扩建时期。很多高校目前的基建项目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星的维修工作和少量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采购工作一般来说比较冗杂:维修项目涉及检测和鉴定、施工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通常的采购金额一般数量并不大,但是小而繁杂;很多任务比较紧急,因此通常采取非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积少成多,小项目多导致总采购量大,管理难度很大。

1.2非招标采购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

现阶段,不少的高校对于非招标采购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采购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也缺乏明文规定。虽然我国有专门的投标和招标管理法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项目的招标决定权仍由采购的执行方掌握,存在很大的风险;法律对于非招标采购只规定了谈判和询价程序,对于审批程序却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采购项目存在很大腐败风险;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高校建设项目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招标规章制度,但是对于涉及金额少、非招标的项目却没有相对有效的管理办法,采购制度不完善,导致采购环节存在很大廉政风险。

1.3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现阶段,为数不少的高校并没有对监察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能划分和责任分配,在进行采购管理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询价和谈判文件中会涉及采购物品的参数和工程要求等信息,但是监察工作人员受专业能力的限制无法有效识别项目管理者的特殊要求,导致审查环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采购的物品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兼顾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但是现实却是采购信息的过于随意;监管人员水平有限,对于基建项目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对于腐败问题的发生并不能起到有效遏制的作用;采购时或依据以前经验或者是经济利益的牵扯,很多的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存在定点采购的现象,供应商相对固定。

2加强高效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管理中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2.1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体制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基建工程采购一般是管理部门下设采购中心负责采购或者高校招标采购中心负责采购工作两种情况,后者的管理方式明显更为先进。因此,管理体制的完善首先要明确高校采购中心的优势,利用体制优势控制采购风险;采用这种模式的要点是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确保其人员构成的合理性,最好从基建工程和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多个部门随机选取人员来组成采购小组;对于成员的要求相对严格,一般要保证其具有专业知识基础和廉洁作风,责任心要强。

2.2完善高校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

鉴于高校基建工程在非招保采购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现阶段的高校基建工程要想做好风险控制,就必须首先完善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为采购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很多基建施工项目采取化整为零方式逃避招标管理,给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使得采购管理难度增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非招标采购环节中的腐败问题,确保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秩序。举个例子来说,重庆某区在2010年颁布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单一来源作出了明文规定,值得借鉴和参考。总的来说,针对非招标采购实施集体决策并逐级审批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有利于避免高校基建工程的腐败犯罪,是加强廉政风险控制的有效举措。

2.3对于供应商要加强信息库建设,并进行合理选择

高校基建工程采购部门可以效仿省市地区的方法建立供应商的信息库,将材料供应商分为不合格、达标、优秀等三个种类,并进行信息库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可以参照省市公布不法企业名单,坚决抵制;对于高校以前合作过的企业,要及时进行经验结语,产品质量低劣或者企业信誉差的公司,要及时列入不合格名单,以后不再与之继续合作;对于产品供应商要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建立采分点来实现,达标和优秀的供应商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在采购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基建工程的实际要求和成本预算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最优方案。

2.4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实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采购文件和评标专家。由于采购文件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实行监督管理必须依靠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管,确保文件中的失误和遗漏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补充,使采购文件趋于规范、合理;评标专家的构成要合理,因此最好从专家库中进行随机的抽取,为了确保其能够客观公正的评标,对于确定专家人选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专家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监督管理措施的实行有助于高校基建工程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避免腐败案件的发生意义重大,是确保采购工作规范操作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基建工程的廉政风险控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

3结语

第4篇

从国内外(地区)的实践来看,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种——委员会领导制和部门管理制,委员会领导制指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委员会管理政府采购,部门管理制指由某个政府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政府结合各自实际选择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体制,总体上,大部分省市地区采用部门管理制,少数省市采用委员会领导制。机构设置总体上按照“管采分离”的要求实施,但形式多样、分离程度不一。本文就上海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作些思考和探讨。

一、上海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特征

1995年12月《上海市政府采购试行办法》出台,经几年试行和几次修改,1998年12月《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办法对本市政府采购体制性内容进行了制度化规定和规范。

后经几次调整,2008年11月,根据市政府党组会议精神,原由市财政局受托管理的市政府采购中心整建制划入市政府机管局。在内容上,本市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呈现以下特征。

1.市与区(县)政府采购管理相互独立

按照上海市、区(县)“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行政财税体制,以及《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区、县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辖区内的政府采购具体实施规范”等有关规定,市本级和区(县)根据各自的采购资金来源和支出安排,选择和建立适合自己实际的组织管理模式、内容政策、程序和做法。上海市与区(县)分别设立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负责其辖区内的政府采购事宜,市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对区县政府采购负有管理和指导职责。大多数区县通过转发《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加补充意见或自行制定办法的方式,建立各自的政府采购组织体系并制定适用本区县政府采购实际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采购事项都各自独立完成。而市政府采购事项则很少利用区(县)采购资源和平台。

2、市本级实行采购委员会领导制,“决策—监管—执行”三分离,区(县)政府采购机构设置不尽相同

上海市级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实行市政府采购委员会领导制,“决策—监管—执行”三者相分离。

以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16个委办局为成员组成的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是本市政府采购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政府采购改革方向、审议政府采购目录及协调政府采购管理等方面重大决策事项。

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日常监督管理事项,市审计局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委员会和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对数额巨大的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等。市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是本市市级集中政府采购机构,履行组织实施集中采购、接受采购人的委托采购、建立与本市政府采购相适应的信息系统等职责。市本级各预算主管部门是分散采购的部门集中采购执行机构。

上海17个区(县)都实行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领导制,但各区(县)政府采购机构设置的内容和形式不尽一致,大部分区(县)参照市本级的做法,设立集中采购机构并自2009年以来陆续完成了集中采购机构从政府财政部门中分离的工作,但有的区(县)则尚未实行管采分离,有的区(县)集中采购机构则直接隶属于区政府。有的区(县)将集中采购机构与招投标中心合并独立设置,有的不设立集中采购机构,实行市场化采购方式。

二、上海政府采购运行管理中的体制性问题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上海市、区(县)两级基本建成了两级管理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对推进上海政府采购工作和制度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一些诸如采购周期长、效率低、价格高、质量差等问题长期存在、重复出现,充分折射出上海政府采购运行管理在深层次的制度设计与治理规范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或需要完善之处。

(一)缺乏高效的资源整合效应,采购机构和采购业务运行的总成本高

上海市、区(县)两级的财税管理体制的特点是,政府采购组织分级设置、政府采购多平台、各自独立运行。一方面,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缺乏制度性的统一部署,市、区政府采购管理和业务运行机构缺乏必要的联动,市区(县)各行其是,机构运行和业务采购重复,总体运行成本高;另一方面,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被极大地弱化,资源共享程度低。

政府采购的支出规模大和公共性、政策性特征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宏观调控功能。上海政府采购资金总量支出规模巨大,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具有明显的调控引导功能。而上海政府采购两级管理体制的弊端大大地弱化了上海政府采购的经济调控功能,并使得政府采购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寻租行为产生、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采购管理制度适用范围没有实现采购业务、财政采购资金管理、预算单位的全覆盖

根据《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本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均属于政府采购范围,都应列入政府采购计划,在财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下通过集中或分散方式实施完成。现行上海政府采购管理制度适用范围上,没有实现采购业务、财政采购资金管理、预算单位的全覆盖。

一是公益性强、社会关注的基本建设、民生保障等大额的专项预算项目未纳入政府采购管理。

二是集中采购目录内以货物类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为一些易于操作且较为标准化的产品,工程采购纳入集中采购比例较低,服务类政府采购所占比重很小。对于资金总量大的工程项目,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非盈利性工程项目由市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全过程参与,实行集中采购;大中型政府投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和统计范围,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或采用“代建制”等方式实施分散采购。政府投资的市政道路和水利工程项目、中央部委拨款投资的部分尚未属地化管理的项目、为弥补市场缺陷在非竞争领域建立的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等的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管理。服务类采购主要集中在信息、物业服务等。

三是在集中采购目录之外和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及服务不列入政府采购计划,由采购单位自行采购。此外,本市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和工程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药品采购主管部门之间在采购管理职责划分上界面也不够清晰。

(三)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内容不完整、体系不健全、实效性不够强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主要包括行政监督管理、审计监督及纪检监督。行政监督管理主要是指财政主管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采机构、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目前,上海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政府采购内容的监督管理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尚处于个案受理处置的监管阶段。政府采购审计监督采取的是抽查审计方式,在现有的信息基础和预算管理基础上,尤其是缺乏相应责任追究机制的前提下,其监督的影响力和效果明显不足。至于纪检部门的监督则主要体现在对采购交易过程是否实现“公平、公正”的过程和执行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情况的监督,在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部分重要流程环节缺失和虚化的背景下,其监督的有效性更多体现在程序形式上和严肃财经纪律上。由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编制没有实现单列,人大及其常委会无法实现对政府采购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同样,政府采购信息的不完全、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信息屏蔽和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政府采购的外部的社会监督更加难以实现。

第5篇

关键词:国企;采购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目前国企采购存在的问题

1.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企一般都会有比较系统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但是这些管理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管控制度严重缺乏,这个问题除了在采购当中存在以外,在其他方面也存在,这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时之间难以得到解决,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国企采购工作的正常进行,效率和科学化都无法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企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国企采购内部管理中,不管是人员还是事物上的管理都缺乏一定的规范,这也影响着国企正常的运作。

2.考核机制操作性差

考核机制的不规范严重影响着国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采购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缺乏一个规范的采购目标,考核的标准也不十分明确,导致现有的制度根本没有任何约束能力。奖惩制度不完善,工作做多了做少了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任何的差别,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出现了很多恶果,不是每个人都有很高的觉悟能力,都不是活雷锋,即使不干活也有工资可以拿为什么还要累死累活好好工作呢,即便是出现一个觉悟高的人,在这种机制的影响下,也会在长时间高投入低产出的工作中丧失积极性。另外,由于在采购中重大的问题都需要领导进行决策,领导的决策又缺乏一定的制衡机制,所以领导在采购决策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完善国企采购管理的作用

从国企当前的采购现状来看,完善国企的采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完善国企采购管理,可以进一步保障采购原材料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其次,采购管理的科学合理,可以大大较少采购的成本。再次,在采购成本降低的基础上,国企的效率也自然增加,加上采购管理完善以后,采购原料质量的提高,使产品进入市场的数量增加,价格随之也会增长。最后,由于国企已经远离了市场竞争,所以不具备竞争能力,只有依靠科学的管理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快速提升科学的管理,国企才有步入竞争的可能。

三、解决国企采购现状的对策

1.制定严格的采购计划

在采购之前,国企内部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生产经营的需求进行采购的工作,一个采购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还要看采购部门与其他各相关部门是否能达到协调与合作。制定好详细采购计划以后,经由相关负责部门上交审查,采购计划需由相关单位向上级申报和审查,通过审查以后再交给采购部门执行。采购部门需要各部门领导经过对采购物资的数据进行再次的确认,并签字确认以后,下发到采购部门中的专门采购人员手中,采购人员需要依照采购计划进行下一步的采购工作,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2.激发管理层的主动性

激发管理层的主动性,进一步优化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使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应大力提高公司采购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技能。作为国企购成本内部控制活动实施的主体,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尤为重要。最后,应加强检查和考核,使采购成本内部控制活动得以有效实施,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保证采购成本内:部控制活动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不断得到完善。

3.培养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

要想形成全球化的采购管理意识,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当前的竞争已经全球化,我们的产品除了要在国内竞争,还要在国家市场上竞争,如果缺乏全球化采购管理意识,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国民跑去日本买中国产的马桶盖的笑话。怎样才能形成全球采购意识,首先全球化采购管理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做到厚积薄发,有个词叫来日方长,所以不用急,管理者的国际视野需要慢慢来培养。要有眼界,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更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从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终会有一天国民会回来买马桶盖。

4.采购流程需要优化

国企在设计流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关键点,根据采购申请、结算凭证、经济合同和入库单等流程,建立控制系统,让每一项需要处理的的采购工作都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另外,还需要明确责任到人的政策,采购工作人员不可以同时担任验收货物的工作,审批工作者和付款人员也不能办理索价和供应商业务,货物的保管人和使用人不可以担任账目工作。最后要确保控制好采购的整个流程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要特别避免一个领导对多项采购计划签字的情况发生,坚持在不同的部门实施同一个采购计划,从源头上斩断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语

随着国企采购中出现问题的增多,采购管理的规范化越来越受到国企领导层的关注,要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采购成本的节约要使国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另外采购的计划流程和制度要对国企在防腐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腐败问题的防治对于国企来说是采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朱定法.实施采购管理体系改革[J].施工企I管理,2016(10).

[2]马海燕.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7).

第6篇

关键词:采购成本;体系建设;风险采购

成本控制不仅仅包括采购订单费用、计划人员和采购业务人员的管理费及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费用的控制,还包含存货占用成本、采购资金使用成本、售后服务成本、风险业务潜在损失、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内容。物资采购企业从计划编制、采购管理、合同签订、到货验收、仓储保管、付款等业务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健全完善内控制度,构建采购成本控制体系,达到了降低成本、防控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健全完善采购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内部对各部门流程设立控制点,做好流程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建立健全采购内部控制体系,是改善内部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各类采购行为,明确相关部门在采购活动中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管理,保证采购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政策,保证采购质量、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一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需求计划管理、采购价格管理、招标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验收入库管理、付款结算管理等。采购制度应明确规定采购计划、预算、采购流程、授权审批权限、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物资品种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使采购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建立供应商准入和评价制度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实现采购准时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及评价制度,确保供应物资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实现安全生产。1.供应商准入制度。物资采购的供应商要经过技术、财务、质检、安全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准进入,如有需要可以到供应商属地实地考核,全面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并对进入企业的供应商实行档案管理。准入供应商应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开户银行信息等有关资料,并填写供应商准入申请表。2.供应商评价制度。一是审核部门依据供应商所提供的资料,对其资质、资本、信用、技术能力、安全质保、财务状况等进行资格评审,建立供应商档案,并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判定供应商是否属于某一产品独家或单独生产。二是质量价格部、计划采购部、仓储部、财务部及使用单位,按照供应商绩效评定标准,对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进行ABCDE五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后续选择供应商的参考依据。同时,对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甚至是评价不合格的厂商进行清理,保证采购产品质量。

(三)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采购的物资价格进行归档管理,对每一批采购的物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价格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价格差异的原因。对重点物资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多渠道收集供应价格,分析评价现有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物资价格进行评价和更新。

二、创新采购管控新模式

(一)采购规模批量化目前,物资采购方式以招标采购、专家会审采购、单一来源定向采购、询比价采购为主,其他采购方式为辅。为充分发挥集中采购优势,物资采购工作推行年度计划管理,积极与大型生产厂商沟通,寻求合作,实施大宗物资年度批量采购和超市代储物资集中采购。1.大宗物资批量采购。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单位历年需求消耗情况、使用单位年度需求计划和市场状况,科学编制年度采购计划,通过物资消耗需求分析,将钢材、木材、通用常耗易损配件、金属网、电缆、皮带、汽柴油、地材等物资品种,实行年度批量采购,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价格优惠。2.超市代储物资集中采购。超市代储物资管理是指供需双方签订代储协议,供方将物资送达需方指定的存储地点(或存储在供应商生产、销售仓库),以满足需方生产建设要求,在所存储的物资销售出库后,再向供应商支付账款的管理模式。它具有缩短供应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减少资金占用、集中精力聚焦市场价格、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等优点。同时,该模式能够简化采购程序,减少重复采购产生的采购成本,利用供应商的库存保证生产建设物资需要,减少库存储备和积压资金的浪费,提高库存周转率的作用。

(二)供货渠道源头化物资供货渠道一般可分为生产厂、授权商和一般经销商。为控制采购成本,企业应对采购物资品种进行分析,通过市场调研,拓展供货渠道,采取源头采购的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在编制年度计划时,对物资消耗品种类型进行分析,科学分包,逐步扩大超市代储范围及规模,积极推进主机厂及生产厂定向代储业务,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在设备采购的基础上,适时与主机厂沟通,相关设备配件绑定设备一起采购,解决配件单独采购价格过高或主机不匹配的问题。

(三)储备结构合理化物资储备是指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保持合理水平。储备管理主要有自有储备管理和代储储备管理。供应商代储储备物资是指年度内消耗量大、规律性比较强、单个价值相对较低、卖方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或标准可描述的物资。企业要不断扩大超市代储规模,推进供应商定向代储业务,增加超市代储物资年消耗量。企业自有储备物资是指不适合代储的物资,按照其重要性、资金占用大小及采购难易程度,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大型材料,主要包括煤炭生产所需的木材、钢材、钢丝绳、运输带、电缆等。一般采取源头采购,要求生产企业规模大、信誉高,具有长期战略合作关系。②特储物资,指对生产影响极其重大的材料、配件等。这类物资采购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用途关键。③一般物资,是指卖方多且物资消耗量小或没有消耗规律的小型设备及普通材料。企业进行物资储备,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同时,还要做好储备控制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物资储备。一是优化储备结构,扩大超市代储品种及规模,推进主机厂及生产厂代储业务,不断扩大超市代储存货规模,减少资金占用;二是强化计划管理,完善历年物资消耗资料,严格审核临时性的需求计划,做到有效的平衡利库,避免产生新的积压物资;三是清理闲置积压物资,对部分区域内不再使用或技术淘汰的积压物资,利用供应链关系,与供应商协调进行回购。

三、加强采购风险防范

采购活动是企业生产活动的起点,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受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如计划准确风险、采购价格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物资到货及使用风险、存货风险、供应商信誉风险等。如果不对这些风险加以研究和控制,在采购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供应商资质不合格,滋生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甚至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交付不及时等情况,导致物资采购的实际结果与企业预期目标相背离,并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防范采购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遵守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采购活动中,要从物资需求计划提出,到采购方式确定、采购渠道选择、采购价格、合同签订、货物运输、产品验收入库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入手,严格遵守物资采购相关管理办法,通过强化采购策略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加大过程控制等措施,实现物资的“安全、及时、经济”供应。

(二)加强采购过程管理监督防范物资采购风险,重点要强化管理和监督。一是要建立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及激励约束机制,采取定期开展工作检查、专业化分工、岗位轮换等措施,强化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二是加强对物资采购评审过程的监督。重点检查采购评审过程是否按照流程进行,是否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的行为。三是对物资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如采购工作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采购过程高效有序。

(三)加强预付款管理预付款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影响资金周转,一旦收不到货物或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企业在预付账款管理上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预付账款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加强物资采购审核管理,通过供应商资质信誉审核、采购评审谈判等方式,从源头减少预付款的形成;二是做好合同签订和跟踪管理,通过合同约定和预付款合同风险审批及跟踪管理,防范风险;三是财务部门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付款审核,对200万元以上的预付款,采取主管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联签审批的方式;四是按照“谁形成,谁清理”的原则,实行预付款清理主体责任制,并加强预付款的考核管理。

四、提高业务人员综合能力

采购人员是采购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经营发展。因此,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业务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强化工作态度,使成本管理深入人心。其次,提升业务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定期对业务人员开展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最后,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客观公正地做好采购成本管理工作。

第7篇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发展已经不仅仅定位于生产力的提升,基于和谐发展的理念,企业应在更大程度上注重成本的节约,才能实现效益的提升,尤其是一些制造业企业采购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支出,如何优化采购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成本;采购管理;问题;对策

采购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从采购的质量、速率、价格去提升采购的水准,还要有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去对采购过程中的人员、产品、方法、价格定位、市场分析、供应商等等进行合理控制,才能达到成本的节约,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采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和谐发展。

1制造企业采购管理解析

采购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市场询价,然后对供货方提供的产品、服务或者技术支持等公司所需的采购目标进行报价、性能以及效益方面情况的对比分析,然后加以购买的市场经济行为。而企业采购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通过对采购过程中的人员、计划、制度、流程、核算、方法、渠道等进行全方面的管控,解决采购过程中的问题,达到企业采购成本最低、采购方式最科学的目的,进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采购管理是全局性的战略行为,而采购是执行过程中的战术方法,所以科学的采购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2采购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1采购成本过大,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价格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价格竞争实质上就是成本的竞争,没有低成本就不可能有优惠的价格,然而又不能影响企业的效益产值,而成本的控制主要就是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伸缩度较小,并没有很大的压缩空间,所以优化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非常重要,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供货商之间也在进行竞争,所以采购成本节约空间很大,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也就日趋重要。

2.2市场角色的转变,采购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策略制定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各行各业都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所以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化经济氛围中,产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包装等日趋多样化,且要求快速反应而不是成本储存,所以作为企业采购部门要及时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方式、信誉等多方面加以比较选择,增加了采购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采购管理,才能及时满足策略要求。

2.3规范化的采购管理会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制造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原料也存在性能、价值、价格等方面的发展与竞争,甚至有些供货方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返利、回扣、提成等方法对企业、对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诱导,而作为企业采购部门是要遵守科学的利效比,以最少的成本获得企业需求的高质产品,绝对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高价采购、劣质采购,如果没有好的采购管理,企业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品牌损失以及后续的服务成本增加,最严重的是企业将失去市场信誉,这样一来甚至会致使企业倒闭。

2.4采购管理效益的提升是企业新时期利润提升的有效支点

企业采购管理的目的是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正常运行,为企业各个部门需求服务,所以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供需关系。采购成本的降低直接影响企业总成本的降低和流动资金的增值。经研究,一般情况下,采购成本要占整个企业总成本的60%以上,企业每降低5%的采购成本,将带来20%的税前净收入。这比提高同等比例的销售额而带来的净收入要高的多。所以,一些专家把采购管理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利润提升的有效支点,更是新时期企业精细化发展与管理的关键。

2.5合理的采购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的灵活性

经济时代要求的是效率价值,效率价值是时间、质量、效益的综合体,只有科学的采购管理才能够提升采购的效率价值,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形成供需关系的默契联系,减少成本积压造成的可使用资金贬值和效益落差,形成快速的反应链,使企业有更强的实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能及时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应对,取得竞争优势,信息化时代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动态的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那么永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何谈生存,科学的采购管理使供应商有利的加快物料供应,缩短交货周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快速的后援保障。

3当前制造企业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采购管理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开始,很多制造企业根本就不注重采购管理,甚至不存在采购管理的概念,只要保证生产一切都无所谓,除了生产方面的采购,其他采购如何也都无所谓,有没有管理部门亦无所谓,根本没有注意到采购管理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更谈不上采购管理意识,这就导致企业总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减少。

3.2采购人员道德素质低劣

很多企业工作人员都把采购当作“肥差”,可以两头吃,尤其是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供应商都主动拉拢企业的采购人员,采取各种非正当方式去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服务,很多采购人员素质较差,忍不住诱惑,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企业的利益,导致企业蒙受损失,采购管理,首先就要做好采购人员的管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3.3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在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购人员把采购当成一种简单的“买东西”既没有采购方面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采购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利用毫不在意,也没有采购质量、价格、成本、时间、计划、关系等等一些综合的分析,根本就没有考虑怎样合理采购才能协调公司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不存在专业和素质。

3.4缺乏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

企业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导致采购管理工作难以深度运行,虽有多重监督,但是监督缺乏核心,不但没有形成工作的高效优质完成,反而增加了障碍,而且很多企业采购部门职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在工作中交集很多,漏洞更多,这就导致员工工作散漫,责任推诿,所以必须要有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时不我待。

3.5采购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无论任何工作都要有行动前的准备,而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进行采购工作的精确分析和科学筹划,还处于简单粗放式的模式“我要你就买”,这就使企业采购过程中变化频繁,效率低下,采购周期延长,使企业的整体部署难以实现,经常出现“买来了,不需要了,需要的时候,难以及时买来”,导致采购失败,企业发展受限。

3.6采购管理部门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估制度

绩效评估是对员工能力的一种定位和激励,采购管理也需要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我国企业对于采购人员绩效考核比较单一,对于采购成本没有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对采购过程中的信息、数据没有形成具体化分析,进行指标建立,对采购人员工作结果评价角度单一,缺乏量化性的绩效考核体系,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更没有创新意识。

3.7采购部门与公司各部门沟通不到位

合理的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沟通的过程是一种信息的及时传递,很多企业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很少进行直接的接触,采购人员很少与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造成“领导让买啥,我就买啥”的现象,使得采购部门成为了公司和供应商的中间介绍人,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对信息的理解出现失误或者信息的有效流通受到阻碍,就会造成物料的重复采购和资金的积压。

3.8缺乏有效的采购过程监督机制

采购部门虽然不能直接进行采购目标和供应商的确定,但是他却是企业采购资金流出的关键定位人,很多企业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行采购过程的监督,出现了由一人制定采购计划,由一人进行市场询价,由一人进行结果汇总,由一人去采购物资的现象。

3.9采购形式单一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与时俱进,采购也是如此,采购方式单一严重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采购管理的难度,但是这种传统式的采购,使采购管理者逐渐形成惰性,没有一种积极创新的意识,使企业采购人员丧失寻找更优质、更廉价供应商的机会,而且单一形式的供应是不稳定的,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导致企业的原料供应出现问题,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4改善制造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建议

4.1提升采购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实现科学的采购管理模式,就要提高自身对采购管理重要性的意识,从传统的采购观念中走出来,无论企业大小,发展如何,要和世界接轨,任何企业都不会认为成本高低无所谓,从领导到员工都要有这种意识,不仅仅把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在思想层面,还要把优化采购管理放到公司整体战略层面,提升公司对优化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各部门都要重视,以增强大家的思想认识。

4.2提升采购部门人员素质

要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提升,建立采购培训、教育与研发机制,实行考试上岗、竞争上岗,例如公司可以让所有想从事或者已经在岗的采购人员在同等条件下采购一种原材料,如果谁能有效完成,且成本、质量、时间价值比最优,谁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样可以从实战中得出更实用的人才。

4.3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

包括采购人员管理制度、采购计划制定、询价制度、采购标准、采购流程、采购审批制度、采购绩效考核制度、采购监督制度等一系列与采购管理相关的制度,从“人、机、料、法、环”全方位入手,标准化执行,制度化管理,避免漏洞的出现和无法可寻,无规可依的现象,彻底根除随意采购,一人决策,吃回扣等等一些负面问题的出现。

4.4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就是一种责任管理,法制管理,企业决策者,采购人员,供货商,互相之间都要形成合同关系,无论是谁出现了问题,都要依据合同依法究责,这样就杜绝了一些人责任推诿,办事不认真,谋图私利的行为,虽然员工和企业已经形成合同雇佣关系,企业和供应商形成购买合同关系,但是还要进行细化的补充协议,加强约束,当然最好是奖罚分明,这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4.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采购工作

打破单一模式的采购形式,培养采购网络信息人才,与时俱进,及时、准确、科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企业采购管理统计工作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采购数据的统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方式,提高统计工作实际效率。

4.6采购管理层次化

采购工作要透明,有层次,把企业的零散采购和大宗生产原料采购分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采购人员的不同素质,确定采购职责,成立专门的价格组,加强价格审核。价格组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开展价格审核,信息搜集,对原有的采购价格逐一进行审核,然后与供应商进行论价。

4.7加强与直接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尽量避免中间商的利益分割

很多制造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并不是直接与原料供应商进行合作,而是与中间商形成了合作关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一层中间商的成本投入,使企业和原料直接供应商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也就是所谓的“扒皮”,当然中间商的介入也会使双方在合作关系的形成起到有利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时代是精益求精的时代,企业也要如此,能节省便不可浪费,没有中间商的参与也有利于供需过程的沟通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对以后合作的稳定性益处很大。

4.8加强国产化产品使用,降低采购成本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国产化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都无法满足我们生产的需要,在采购过程中经常性的会涉及到一些进口物料,其价格远远的高于国产物料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领域都有了重大突破和进步,产品无论在技术还是在性能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部分国产物料的性价比已经高于进口件,完全能满足我们生产的需求。

4.9建立规划性采购管理机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采购过程也是一种资金的使用过程,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存在现金流管理不当,造成企业发展资金缺乏,而采购是一种资金的流出,怎样能合理的进行财务规划,让采购规划性进行,既能满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所需的物料及时供应,又能保证资金计划、使用、预留合理有效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建议企业将采购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制定采购计划。

5结束语

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要打破原始的采购理念和采购模式,与信息化、价值化、产业化相结合,利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高效的采购管理模式重新对企业采购管理进行优化和定位,这不仅仅是企业一个部门的工作管理,而是整个企业在新时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作者:于玲玲 单位:北京一亚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改善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3):18.

[2]金燕波.王小迪.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02)43-48.

[3]应俞玲.浅谈企业采购管理方法[J].新经济,2016(01):122.

[4]林艳.对企业采购管理方法的探讨[J].广西财经,2010(02):106-110.

[5]吴鹏翔.我国企业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12(11):37-38.

第8篇

物资采购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都非常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了所有原材料以及其他相关物资的采购工作。国外很多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采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出了先进的采购技术、方法,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国内的采购管理还非常的低端。采购过程非常容易诱发犯罪现象,可以重要的控制过程,必须要长期的严格管理和教育,才能保证采购工作为企业发展所服务

1采购流程分析

企业采购包含了所需要一切物资的采购,要想保证其工作质量,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并且不断的优化和提高,发掘企业采购的巨大潜力,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见图文1和2,采购流程)

2采购管理的特殊性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一种非常科学、高效、专业的运行管理系统,将各方最为优质的资源进行协调统一的管理,极大的发挥出集团采购的优势,实现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控制,简化交易流程,全面的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共赢局面。制定出科学、高效的采购模式,保持与供应商的“纯洁”关系,不存在非法交易,进行高效的供应管理,全面的降低合作双方的成本。对于供应商来说,一旦可以完全的依赖供应链的模式,就能够将全部的经理都投入到改善产品质量与提高服务水平,同样企业在采取了这种采购模式之后,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商品。

企业采购成本的组成因素中包含了多样性与动态性的主要特点,商品价格,其中也包含了企业的成本与费用等等;采购数量,批量采购的方式通常可以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这也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市场变动情况,经济全球化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取行业内的价格实际情况,同时还可以根据器噢耶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供应商,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进行选择最优化方案,全面的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所采购的是当年品在规定时间内运输到企业内部;采购策略因素,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之下,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只有制定出非常灵活的采购策略才能够真正的控制采购成本。

企业采购在整个企业运转中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最佳的采购方式能够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并且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全面的提升竞争力,保证企业顺利运行。

3加强采购管理

3.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保证采购活动规范化

要想保证采购活动在规范下进行,就必须要建立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所有的采购活动都在严格的控制下进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定期的开展监督检查管理,确保采购流程更加的顺利进行。

3.2全面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

当前很多的采购人员素质比较差,水平也比较低,在工作中往往只关心自身利益,所以就忽视了企业效益,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人员培训,尤其是对于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党性与法制教育,这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的保持教育和培养,同时还结合实际的工作案例,剖析犯罪人员的行为与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让广大的职工都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忠于党和人民,遵守工作纪律,将腐败思想完全的剔除掉。业务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道德教育,给员工以警示作用,避免从业恩怨陷入到商业陷阱中,以廉洁的内心来从事本职工作,依法采购,保证企业的综合效益。

3.3加强对供应商管理

现代化的企业采购管理工作中,没有谁依赖谁,供应商与企业的地位低对等的,也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实现双赢,这就需要在采购中加强管理。确定合格供应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了解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及企业信誉度等具体情况,从而确定合格供应商,并且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实施动态管理,与合格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工作中严禁存在供应商行贿的情况,一旦存在这种暗箱操作的情况,应该及时的举报给权力机关,必要时可以交由司法机构处理。

3.4限制权力过大情况,实施采购人员轮岗制度

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就是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无限方法工作人员的权力,防止存在越权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采购人员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轮岗,避免采购人员与项目负责人形成利益团体,同时防止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存在暗箱操作,避免公司内部的人员相互勾结,攫取企业的利益,从而造成采购成本难以控制,企业无法正常运行。

3.5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将采购工作公开,做到公开透明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只通过管理部门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企业的各级部门与人员都要积极的发挥作用,做到全员监管,充分的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此时可以全面的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将价格、数量、供应商都做出明确的公示,打通举报通道,可以随时具备不合法行为。运用网络的特点,保持供货过程更加具有竞争力,降低采购价格、提高商品质量,合理的规范整个采购流程,避免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影响采购因素,防止存在腐败的现象。

3.6建立健全采购绩效评价机制与奖惩制度

对于相同的采购情况、相同的项目来说,不同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处理,采购物资所支付的成本相差会比较大。导致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技术或者专业水平所造成的,往往是因为责任心不强、道德素质较低所造成的。评论采?工作的效果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体系才能完成,此时需要针对采购部门与采购人员进行严谨的绩效考核,并且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与员工薪资联系起来。可以根据考核结果了解员工实际工作情况,适当的予以教育、惩罚,同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业务素质与绩效,保证企业的采购更快的向高速、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9篇

为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加快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和弱项,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部署、省卫生健康委和**市卫健局《关于印发**市“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将2020年7月至次年6月定为我院经济管理年。活动要求通过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堵塞漏洞,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夯实管理基础,推进业务财务融合,促进经济管理提质增效,健全经济管理长效机制。

一、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

(一)梳理分析问题,及时整改堵塞漏洞。

1.认真梳理2018年以来各类审计、督察、检查等外部监管工作发现的经济管理、经济行为等突出问题,以及内部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经济管理短板弱项,及时整改落实。

2.科学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建章立制,防患未然。重点关注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聚焦关键环节和流程管控,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和风险监控的制度措施。

(二)强化价格管理,规范业务和价格行为。

3.严格落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价格行为管理等规章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自查自纠与内部监督机制。

4.规范收费管理,严禁重复收费、串换项目收费、分解收费、超标准收费、自定项目收费等问题。

5.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禁超范围使用药品和耗材、无指征入院或过度诊疗等问题。

6.规范药械管理,严格药品耗材进销存管理,严禁设备使用不规范、医疗记录不规范、为患者提供医疗以外的强制等问题。

7.依据政府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变动,及时调整医院价格管理系统的价格(含公示价格)标准,切实提高价格透明度。规范医院价格行为,在显著位置公示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价格信息。

(三)加强财务管理,夯实经济管理基础。

8.建立健全医院有关预算、成本、采购、资产、内控、运营、绩效等制度体系,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9.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将日常业务管理与严控一般性支出、节约资源成本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管、同评价,实施全流程管控。

10.加强采购管理。健全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流程,逐步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权责统一的管理制度,确保医院采购工作依法依规规范运行。

11.加强捐赠管理。完善捐赠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程序,确保捐赠款物接收手续完备,登记造册,专账管理、专人负责、账款相符、账目清楚;确保捐赠款物合规使用,专款专用。

12.重点围绕成本管理、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绩效管理等薄弱环节,健全全成本核算体系、运营管理制度措施、内部控制全流程体系、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指标导向等,提高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质量效益。今年下半年我院将实施绩效管理改革,建立以DRGs费率和RBRVS工作量,结合医疗质量、运营管理、科教、满意度和党建等几个维度的KPI考核相结合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明确考核主体,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推进业务财务融合,促进经济管理提质增效。

13.把经济管理各项要求融入医教研防产等业务流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各环节。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为主线,转变重业务轻管理的现状,提高全员执行制度和重视内控的意识,不断提高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14.医院准备设置运营管理部门,设置专职、兼职运营助理和价格协管员,辅助协同临床业务科室加强科室内部运营和价格管理工作。

15. 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实现单位内部运营管理平台系统与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定期开展数据综合分析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建议。

二、活动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8月)。

8月初组织全院中层和江海、蓬江分院领导召开“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动员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9月-2021年6月)。

组织相关部门完成问题整改;规范经济管理,健全制度机制,夯实管理基础,推进提质增效;财务部门指导推进活动开展,并总结报送有关情况给院领导。

第10篇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预算。所以若事业单位是桥梁,预算便是纽带,如果没有很好的利用好维护好这根纽带,那么它将会影响其整体运作和发展。本文对2014年中央的主要收入和支出通过搜集数据做了如下汇总。

中央主要支出预算表和中央主要收入表,虽预算稳定基金相同但是其收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次,2014年比2013年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呈上升趋势,所占的百分比较大。所以,支出与收入之间也相对出现了较大的差额。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现状进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改革观念淡薄。预算编制的首要问题和重中之重是改革,但是改革观念并没有完全融入到事业单位预算部门中。观念陈旧、管理方法和手段均很落后,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更新理念也没有及时地适应新环境还停留在惯有的模式中,缺乏自主创新精神。预算编制时间不精准、人员岗位配备不到位、不合理等问题也参次不齐的出现在事业单位中,即使单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其执行力度和执行认识也依然不强,甚至都没有建立一套“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具体的操作细则,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二)政府采购体系不健全。政府采购实行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和积累,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在采购工作中的诸多环节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仅仅靠事业单位自己的摸索和探知,还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高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在这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政府采购体系不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等。

(三)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维护事业单位更稳定、更长久、更有序的发展,所以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能使其快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律观念意识薄弱;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严谨等。

(四)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中维系各个环节的重要标志,也是其正常运转的必然选择。但是仍有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意识淡薄,管理者缺乏高度的重视,职员任职时甚至出现会计兼任出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达不到互相牵制和内部控制,对于部门领导者进行的报销审核、国库资金的核算、支出项目实报实销的制度,管理工作者都没有进行透明、高效、科学的控制,制度根本没有发挥其作用。由此可知,要想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康运转,就必须拥有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建议

(一)认真规划预算编制工作。现阶段,由于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关键所在。因此,管理体制成为了各部门财务预算的基石;以经费收入和支出作为事业单位预算部门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提出预算方案的关键所在;编制预算方案,审核预算方案,审议批准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预算的流程。然而,管理绩效的顺利完成与预算的流程和最终的审核密不可分。预算是否切合实际要求,各项预算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各项支出与收入是否统筹等,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也是事业单位预算考核的依据。

(二)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政府采购不仅仅重视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素质,而且更加重视采购机构专业性与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以确保政府高效的采购职能。政府采购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从而取得一定的收益,也是宏观的对项目支出与收入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只有政府采购机构处于主导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顺利完成采购业务。

(三)积极完善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是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监督主要是为了防止内部腐败问题和规范财务人员的一种体制。事业单位的监督体制,必须以现代组织理论为核心,以其他财务组织为基础才能确保财政改革的相关制度适应事业单位的要求,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能力和工作效率;为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就是将现有的和已有的监督体制进行整合调整,对于不符合新制度新要求的监督体制也必须加以改正和完善,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办法与激励政策,监督、考核、激励每一位工作者,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监督体制。

第11篇

多年来,公司重视采购物料管理创新,构建了企业物料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照明企业,其材料成本要占产品成本总额的60%以上,通过有效的采购物料管理,大大降低了总购置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过程质量得到控制,实现了物流管理网络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司采购物料管理多次在仪电集团介绍经验,本文就企业采购物料管理谈一点看法。

一、着眼思路创新

(1)供应链思路创新

公司认为采购和物料管理是供应链和价值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提出了“我们都是供应商和客户”的理念,我们是我们的供应商的客户,我们是我们客户的供应商。在工作流程中,我们对供应商是鉴赏家,对产品是工匠,对客户是企业家,扮演三个角色。因此,物料管理的目标,以高品质、适当的量、合理的价格、及时的时间、正确的渠道来获取物料和服务。总之,我们要对我们的客户负责,我们依赖我们的供应商。

(2)采购思路创新

对集团公司而言,集中统一采购、更新采购观念、改革分散采购模式、改善采购管理和手段,同时用开放、竞争的采购机制和落实内部责任的约束机制,规范采购行为,做到采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形成一个高效、规范、低成本的采购供应体系。

(3)内控思路创新

由于采购物料管理量大、面广,因此,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控制十分重要,特别是权限管理、信息管理是内控管理的关键。不断提高采购物料管理的绩效,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主要管理原则

(1)战略成本原则

根据企业产业特点,产品发展愿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采购物料策略,控制企业成本。

(2)利益最大化原则

在满足客户要求和利益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达到高性价比产品,确保客户、企业双赢。

(3)流程化原则

采用物料流程化管理模式,确保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职责分明原则

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严格绩效考核,促进管理提高。

(5)信息共享原则

实现物流管理网络化,达到采购和物料信息共享,缩短管理中运行速度,提高管理效率。

三、四项管理创新

(1)采购管理创新

①建立统一集中采购

改分散采购为统一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明确管理职能,确保采购管理工作规范化;健全规章制度,确保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实施;同时公司将生产相关的材料采购和其他采购分别管理,其他采购按照业务状态分为类:一是与生产相关类,如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备品备件等;二是销售相关类,如展会、广告、印刷品等;三是运输仓储类;四是基础供给类,如厂房维护、能源及设施等;五是职工相关类,如培训、医保等;六是专业服务类,如咨询、保险、专利等;七是自动化及通讯类,如硬件、软件、办公设备等;八是旅游招待类,如票务、出租、住宿、餐饮等;统一集中采购。

②建立采购预算制度

2002年公司建立了采购预算制度,变过去采购用了算为算了用。采购预算不仅合理确定经济采购批量和最佳库存量,从总量上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企业资金占有率,增强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预测了采购价格预测体系。目前公司采购预算准确率已超过85%。

③建立价格管理体系

公司每年制定预算时,采购价格的制定需经相关领导和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对重点材料的价格,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决定。采购价格高于采购清单价格,或未列入清单的物料价格高于原采购价格,需经有关部门领导和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

(2)供应商管理创新

①建立供应商基础库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产品研发的进程,按供应商的重要度和供应市场的风险度,将供应商定位为4类:一是战略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建长期合同;二是瓶颈型,及时传递企业发展愿景,建中长期合同;三是力量型,采取多家供应策略,关注成本、绩效;四是常规型,采取流程化集中采购。目前,公司已有300多家常规型供应商,其中长期合作的有100多家。

②建立供应商合作关系

公司与供应商通过公司网站和高层互访,建立了协调沟通机制,采购招投标机制,关键材料寄售等,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加强了与供应商沟通与合作,实施供应链管理。

③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评定供应商的标准,主要有4个指标:一是质量绩效,最高分35分。包括供方质量体系,出厂检验标准,是否免检,进货质量控制,抽检产品缺陷等考核;二是物料管理绩效,最高分25分。包括交货完成率,准确率,惩罚性措施;三是价格绩效,最高分25分。包括供应商透明报价,成本的合理性,付款上的灵活性,是否愿降低成本组成;四是服务绩效,最高分15分。包括反馈响应速度,解决问题重视程度,质量改善合作态度、行动,完整、精确的发票等;供应商绩效评估平均分为75分以上为绿色;60~75分之间为黄色;60分以下为红色;绿色表示供应商绩效良好,在合作中优先考虑并逐步增加配额;黄色绩效可以接受,但需进一步改进;对于连续两季为红色的供应商,将采取措施,进行供应商的优化淘汰。

(3)库存管理创新

①建立库存绩效指标

库存管理有三个绩效指标:一是库存天数,为库存物料金额相对于年度销售出库金额的天数比;二是库龄,为库存物料在仓库停留的天数;三是超期呆滞物料库存水平,以确保库存物料的有效性。

②建立库存分级管理

按物料的大类品种、采购难度和金额采取ABC分级管理:一是A类特别重要物品,品种占10%左右,占用金额70%左右,实行进货勤、发货快;二是B类一般重要的物品,品种占20%左右,占用金额20%左右,采用定量订货方式为主,定期订货为辅的方式,并可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三是C类不重要的库存,品种占70%左右,占用金额达10%左右,采用较大的订货批量或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③建立安全库存制度

为提高企业响应市场速度而设置的安全库存,由历史上市场需求波动量,以及企业愿承担的缺货损失来确定。一般多品种、小批量、特殊产品不设安全库存量。

(4)仓储管理创新

①建立仓储绩效指标

仓储管理绩效有2 个指标:一是盘点无误率,为盘点准确的物料项目数占盘点总项目数的比例;二是仓储管理效率,为周期内进出物料金额与仓储管理人员的比例。

②建立仓储管理制度

主要建立4个仓库管理制度:一是物料的收、发、存制度,包括日常物料出库,必须要先进先出,做到帐、卡、物一致;二是物料盘点制度,包括定期滚动盘点、定期抽样盘点、盘赢盘亏处理等;三是仓储安全制度,包括防火、防灾、突发事故措施等;四是库存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库存信息记录、月报、呆滞品处理等。

四、三项内控创新

(1)物料管理创新

①建立物料计划管理

物料计划管理是物料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缩短交货期,是提高交货准确率的关键。物料计划管理有四方面组成:一是明确管理职责,物料部门计划人员应对生产组织、计划、控制等负责,企业应建立对物料管理整体负责的职能部门;二是落实绩效指标,交货期为客户定单之日到发货之日的时间;交货可靠度,为定单细项按时按量交货与定单总项目之比;生产线利用率,为实际生产数量与产能之比;预测可靠率,为销售预测与实际订单相比的正确率;三是制定工作内容,年度物料、生产年度、物料需求等计划;四是做好计划实施,就是做好物料计划和控制的两种基本方式,物料需求计划制,即批生产系统和准时生产制,即重复生产动作系统。

②建立物料管理控制

物料管理控制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以销售订单为依据制定生产计划,并平衡库存水平;二是以生产计划为依据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组织订货,并综合平衡库存;三是严格按ABC分类法准确控制库存,并达到安全存量;同时,合理控制产品库存,成品按时及时放送客户,以降低库存占有成本;四是做好呆滞、废料的防治与处理。

(2)权限管理创新

①建立物料总控机制

公司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建立了物料总控机制,包括申请制度、授权人的批准权限、价格审批制度;并制定了采购申请、签订采购合同、订货、收货、入账等工作流程,实现了生产经营标准化的物料管理体系。

②建立分权制约制度

公司制定了各级权限管理制度,进行职务分离,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人员根据各自负责不同授权,开展工作,并相互制约。如采购,建立采购与付款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责任制,请购审批控制、采购与验收控制、付款控制、监督与检查。

(3)信息管理创新

①建立物流管理网络

公司建立了物料管理SAP系统,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②建立权限管理规程

第12篇

关键词: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

一、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现状和效益分析

效益是指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提高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重要原则。集中采购的效益不仅体现在节约预算资金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集中采购的“阳光操作”有效抑制腐败、推动廉政建设方面带来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明确了集中采购的组织管理、操作流程、验收结算、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使集中采购有章可循。设立了集中采购组织机构,成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及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设立了评审人员库,按照人民银行总行每年下达的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实施集中采购。人民银行推行集中采购制度以来,操作流程不断严密,监督体系不断强化,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每年资金节率在10%左右,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效益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采购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实施集中采购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的工作流程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规程》在个别方面的规定不适应基层人民银行实际,应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规程》中没有制定基层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流程,导致各基层行采购流程存在差异;二是缺乏人民银行系统自行编制的统一的采购合同格式文本,基层行对合同难以实施有效审查;三是规定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在基层行的可操作性不强;四是未明确纪检部门负责对集中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的内容。

(二)采购意识相对薄弱

集中采购不仅是节约财务资金的需要,更是推进廉政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由于集中采购的手续繁琐、操作复杂、时间周期长,一些基层人民银行的采购人员还没有转变思想,还习惯于以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采购操作方式,对集中采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采购部门人员不足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没有专门的采购部门,都是由事权部门人员兼职实施集中采购,因此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采购人员明显不足,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实施采购的事权部门除采购活动外,日常工作也比较繁重,难以在政策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采购活动中注重所有环节,往往只重视具体采购过程,对于计划编制、台账、信息统计分析、跟踪问效、采购效益的综合评价等无法全面兼顾。采购人员不足,影响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性,也给工作带来了被动,影响了采购效益。

(四)采购计划与实际执行差异较大

采购计划报送与预算指标下达时间不一致,造成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执行差异较大。按照相关规定,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年初编制本年度的采购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但是本年预算资金指标批复往往等到五、六月份以后才能下达,往往年末还有调整,因此,年初编制的采购计划缺乏针对性,往往造成基层行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执行资金两者之间的脱节。

(五)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人民银行采购评价机制的建设仍是一片空白。个别基层行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还没有在整个人民银行系统制度化。

二、影响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效益因素的分析

(一)管理理念

集中采购是人民银行基层行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集中采购被政府和各部门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如果固守旧有理念,管理意识薄弱,势必影响集中采购效益的发挥。

(二)管理制度

未按要求执行集中采购制度,或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后于集中采购管理实务的发展,将影响集中采购管理的效益。如未按照集中采购目录随意采购,未按照制度规定流程实施采购,都将对采购的规范化造成影响。因此,推行标准化的采购程序,能够大幅度提高集中采购效益。

(三)管理责任

管理的任务是对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整合,如果各要素配合不当,必将影响集中采购的高效运转。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责任不清晰就会造成实质上的管理缺位,影响集中采购效益。

(四)管理环境

从内部环境看,集中采购是全行性的工作,不仅涉及事权、财权部门,同时与行内的其他部门密切相关。如果协调配合不到位,就会影响采购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外部环境看,部分省(市)地方政府未建立协议供货商、定点采购供应商或电子商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开展集中采购活动的便利性,从而影响了集中采购效益。

三、提高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效益的途径

(一)完善管理制度,为提高集中采购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订《规程》,对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实施的操作过程、验收及付款、供应商信息库的建立、合同的审定等各个环节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如增加人民银行系统统一的各类采购合同范本,统一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流程,画出集中采购工作流程图。制定一系列与采购管理和运行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如《集中采购实施细则》、《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评审人员管理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采购制度体系,为提高集中采购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集中采购工作效率

推行标准化采购程序,即各业务部门年初统一向事权部门提出全年采购计划,由事权部门确定采购方式,汇总后报会计财务部门初步审定,由管委会审核通过,再由会计财务部门根据本年资金安排情况及采购需求缓急,安排事权部门按照规定采购方式组织采购。事权部门进行市场考察,向管委会推荐供应商;管委会经集体讨论表决确定供应商后,授权事权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组织采购;会计部门根据合同条款约定内容付款。在采购所有事项完成后,事权部门将相应档案资料移交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统一整理、归档。

(三)引进采购人才,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综合能力

人民银行在保证引进金融、会计人才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吸收采购管理人才,优化采购人员结构,促进采购工作良性发展。强化业务培训,举办集中采购业务培训班,对集中采购制度、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专题培题,使采购人员进一步了解采购制度、熟悉采购程序。加强现场操作指导,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开展检查,对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开展监督,并加强现场指导,使采购人员熟悉采购流程,成为集中采购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集中采购预算编制水平

借助人民银行及政府采购系统平台,并充分考虑本年度资金预算及全年业务需求,科学编制采购计划。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为采购管理委员会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充分发挥采购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计划编制的质量。

(五)建立采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综合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