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2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行为;塑造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3-0291-01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进步,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接触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便捷,现代社会的高中生接触世界和社会的机会比以往要多,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加强高中的心理教育对高中生的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对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2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话叫“相由心生”,良好的行为举止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体现,是通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出来的。高中生正处于性格以及行为举止发展塑造的阶段,他们的身心都不成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指引,为其塑造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举止。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现代的高中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宠爱的偏多使他们存在着怕苦怕累的心理,不能够面对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甚至是有一点点的失败都会被他们自己无限放大,导致他们出现自卑的心理,在行事做人方面有的高傲不可一世,有的自卑受不起一点指责,稍有不当的地方就会出现学生过激的行为。通过高中心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指导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应对,在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能够准确表达自己。高中生的行为表现是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内在表现,而真正对他们行为表现有影响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行为举止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其中最严重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高中生出现人格以及道德方面的缺失,对高中生的良好性格的养成以及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健全等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偏离社会的正确发展轨迹。从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塑造,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高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的途径
3.1提高高中心理教育的氛围:我国的教育体制很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则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和老师的升学压力非常大,学校也更无暇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高中生背负着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大的升学压力,他们的课业负担更重,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而时间的紧迫又使得他们无从发泄,导致他们只能够通过某种行为来将自己的压力和不满发泄出来,有时候甚至是过激的行为。因此,在高中的教育中,应该提高心理教育的意识,为高中生在文化课之余留下一些时间去认识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健全自己的心智。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去,为学生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关心学生的心理教育,及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心理困惑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正确解决自己的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塑造良好的行为。
3.2将高中心理教育与德育紧密结合:心理教育是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出发来设定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性格的改变和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德育是心理教育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两者的关系紧密,互不可分。德育是对高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一种升华和提高,它可以引导学生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看待世界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心理教育则更多地是对学生的心理、性格的养成进行及时辅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良好的品德的基础和奠基石。因此,在高中生的良好行为塑造和培养上,应该将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用品德教育指导学生遵循正确的行为标准,而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正确行为规范,并将其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规范,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塑造高中学生良好的行为。
3.3丰富高中心理教育活动:高中学生的文化课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迫,背负的升学压力与学习压力大。适当开展一些心理教育活动对高中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导和指引,对高中生的良好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平台来正确认识自己以及社会,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与困难与同龄人一起分享和倾诉,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在生活、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心理教育课上,高中心理教育老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针对性格比较含蓄内向的学生,老师可以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引,通过一些谈话等形式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消除对老师的畏惧感和陌生感,愿意将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分享和倾诉,从而达到掌握核心问题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塑造良好的行为。而对于性格较为活泼开朗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将学生的倾诉意愿打开,形成一种良好的上课氛围,达到适时引导学生塑造良好行为的目的。
4结语
高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正处于性格和行为塑造的成长期,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提高高中心理教育的氛围、将高中心理教育与德育紧密结合以及丰富高中心理教育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来塑造高中生的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他们的良好性格和行为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丹,姚兰.论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J].成功:教育,2013.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教育有相通之处,在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上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有些学生会出现自卑、抑郁或者是易怒等不良心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会形成极大的阻碍。为了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认真分析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让学生走上快乐、健康的人生大道。
二、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中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加上对心理学知识认识不足,使得其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上都存在一定的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排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调整好自身的心态,不断巩固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的情绪也受到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抱有正确的态度。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者是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
(二)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是对现代高中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例如,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多媒体、教师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等资源进行有序安排,借助这种方式,在进行课堂教育过程中以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各项图片、影像以及音频资料的播放,让高中生在各项各类资源的合理使用下实现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满足高中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就会引发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心理咨询为主,结合个别辅导,实现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教育,通过对心理咨询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不断加强心理咨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得高中生能够有合理的途径将自身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地反应,用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来指导心理咨询活动。例如,针对高中生中的一部分群体,采取相似的心理咨询模式,帮助其开展更好的学习活动,减少心理障碍,推动道德教育的进行。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与道德建设需求,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其更好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一些高中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逆反心理,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其行为特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降低高中生对教师的逆反程度,使得高中生更加明确自身学习的目标,推动课程学习的有序进行。
(四)开展灵活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将实践活动安排到学生的心理教育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特长,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程度,培养高尚的品质,开阔眼界,增强对是非明辨的能力。
(五)家庭教育的培养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成长和品德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家长开展健康的家庭教育,例如采用电话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让家长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并树立良好榜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质。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交流,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语
高中是学生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推动学生人生走上正确道路的关键,因而,教师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路线,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树立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推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林兴安 单位: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师保国,杨佳慧,李俊.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5):59-62.
【关键词】心理社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1.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社团活动都是自愿参加,期间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并彼此学习心理教育方法。且开展这种活动也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找到可以倾述的对象。聊天可以为高中生创造欢乐、愉快的氛围,在校学生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开办心理社团活动可以确保学生自由畅谈,提升了自主能力,缓解了学习的压力。其次,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社团的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心理社团活动中,高中生可以找到学习压力的缓解方式。同时,社团活动没有教师的约束,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进而调节自身的学习压力。最后,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参考,当前教育部门不断强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工作。但对多数学校与教师来讲,这些也只是纸上谈兵,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落实。因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也并不符合要求,而学校的这种自主性的心理社团活动,反而可以提醒教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高考,学生难免会产生压力,心理方面也会存在胆怯情绪,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积极的引导,则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方法,确保学生与教师都积极认真的完成心理教育工作。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社团活动的应用方法
2.1体现同辈辅导
心理社团活动应该加强成员的心理培训工作,尤其应该培养出优秀的同辈辅导人员。同时还应该强化学习心理基础知识,使其充分了解当前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并认清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对症治疗,掌握正确的解决策略。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成员学习心理咨询方法,并掌握班级的辅导技能,开展心理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社团的骨干人员开展社团交流活动,强化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2强化心理教育指导
高中心理社团还应该遵循实际应用原则,高中生对心理课程抱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但却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此时学校应该指派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除了聘请专业心理教师之外,还应该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并强化队伍建设,实现心理社团的专业性。除此之外,心理社团活动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在结合高中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注重社团活动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例如开展励志性的歌唱比赛等,使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2.3确保社团活动的实效性
在开展高中心理社团活动的进程中,应该严格选择活动的主题与内容,且每次活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目标,重视实现活动的实效性,还应积极收集各年级学生参加活动后的实际感悟,并做好后期的反馈工作。同时,还应做好社团骨干的追踪调查工作,及时掌握活动之后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扩大活动范围。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度,比如定期向全校学生展示活动的剪影、定期编制心理健康的宣传手册等。
2.4增强社团活动交流
心理社团活动也可以与学校的其他社团进行合作,并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及时吸收采纳其他社团的宝贵意见,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比如与本校的美术协会共同开班心理学的漫画比赛;与摄影协会开展心理学的摄影比赛等。同时,心理社团还应该在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活动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在确保合法、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3.结束语
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每天的课时安排十分紧凑,每个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部分学生便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对学习丧失兴趣。此时,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则可以参加学校的心理社团活动,从而放松心情,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心理健康的投资力度,并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全力支持学生开办集趣味性、知识性以及实效性于一体的心理社团活动,以便优化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玉丽.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塔城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心理社团实践活动为例[J].新课程(上),2012(06).
[2]黄萍.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扬中市三所高中为例[D].苏州大学,2015(09).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应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集体训练和集体心理辅导
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学生的问题不但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还关系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大量对留守学生的调查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身体健康、性格、人际关系、行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
作为一种主要的弹性资源,社会支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领悟社会支持是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它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它往往与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效果相一致。
近年的研究集中在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留守高中生研究较少,而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成长阶段,还缺乏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易出现严重的问题。关注留守高中生,探寻留守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并寻找相应的干预手段具有理论上的必要和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一所温州市区普通高级中学58名学生,一所职业高中83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73名,非留守学生68名。女生84名,男生57名。以《领悟社会支持》(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总体得分状况
PSSS得分少于50分高于32分,即社会支持存在一定问题,但不是很严重的学生有44名,占31.2%,其中留守学生有34名,占留守学生的46.58%。PSSS得分小于32,即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的问题的学生总共有7名,其中留守学生有6名,占留守学生的8.22%。
2、留守高中生与非留守高中生PSSS各因子的比较
留守高中生和非留守高中生之间家庭支持和社会总支持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留守高中生组与非留守高中生组SCL-90各因子的比较
两组SCL-90各因子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4、留守高中生组与非留守高中生组SCL-90筛查阳性人数率的比较
根据SCL-90总分超过160,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为筛选阳性。两组SCL-90筛查阳性人数的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5、留守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分析
留守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自评分呈极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领悟社会支持的多少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极极显著的负相关,见表4。系数r=-0.398(p
四、建议
1、家庭层面
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支持的最初来源,父母对高中生的心理辅助作用是其它社会支持所无法替代的。留守高中生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没法时刻在孩子身边顾及到其心理需求,但家长可以抽时间关注其情绪情感。
2、孩子方面
作为孩子多理解父母的难处及辛苦,开放心态,多参加集体活动,积极主动与同伴及其他重要他人交往,增加朋友支持与其它支持。
3、环境支持系统
首先,健全住宿制度,配备心理学专业的生活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住校生的活动。在生活上多提供帮助,在心理上多细心观察、多沟通,在学习上多鼓励和指导,在交往上,鼓励其融入班级大集体中,减少心灵孤独。
1.1对象对皋兰县高中3个年级,共1374人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671人,占49.00%,女生703人,占51.00%;高一学生781人,占56.85%;高二学生354人,占25.76%,高三学生239人,占17.39%。1.2方法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20份,有效问卷1374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记名方式答题。该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分为10个分量表,分别测查心理健康的10个方面,即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9)和其他(F10)。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0~4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偏重”和“严重”。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t检验、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中生心理问题不同分类各因子检出情况本次是以SCL-90的9项心理问题因子(以下称因子)中的一项分数大于该因子平均分两个标准差为标准筛选的。皋兰县高中生强迫症状(F2)因子检出率较高。性别上,女生在躯体化(F1)、抑郁(F4)、恐怖(F7)、其他(F10)等因子检出率都高于男生;高一男生在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中检出率较高;高二学生在偏执(F8)因子上检出率较高;高三学生在躯体化(F1)、敌对(F6)、睡眠和饮食(F10)因子检出率较高;户籍别中农村户口学生在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检出率高于城市户口学生。
2.2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为了解皋兰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进行了男女间的比较,经u检验,皋兰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抑郁(F4,u=2.74)、焦虑(F5,u=3.19)、恐怖(F7,u=4.52)等因子方面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抑郁(F4)、焦虑(F5)、恐怖(F7)这几个因子上女生明显比男生严重,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2.3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本次分三个年级进行调查,由于不同年级高中生所处的时期不同,生理和心理所经受的事件也不同,因而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对三个年级间因子均数的两两比较,用u检验显示,高一和高二年级在躯体化(F1,u=2.42)、恐怖(F7,u=1.8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一年级较高二年级症状明显;高一、高三年级在人际关系敏感(F3,u=2.70)、抑郁(F4,u=3.48)、焦虑(F5,u=2.31)、敌对(F6,u=2.83)、恐怖(F7,u=3.18)、偏执(F8,u=3.09)、精神病性(F9,u=2.81)和其他(F10,u=3.1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二和高三年级在人际关系敏感(F3,u=1.80)、抑郁(F4,u=2.01)、焦虑(F5,u=1.84)、敌对(F6,u=2.11)、恐怖(F7,u=2.43)、偏执(F8,u=2.73)、精神病性(F9,u=2.61)和其他(F10,u=2.26)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城乡差异对城市、农村户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经u检验,皋兰县城市和农村户口高中生在躯体化(F1,u=2.18)、焦虑(F5,u=2.34)、敌对(F6,u=2.10)、F8(偏执,u=2.03)等四项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城市户口高中生在躯体化(F1)、焦虑(F5)、敌对(F6)、偏执(F8)等因子较农村户口高中生明显。因城市户口多为独生子,因而可推断独生子女在躯体化(F1)、焦虑(F5)、敌对(F6)、偏执(F8))等方面较农村户口非独生子女症状明显。
3讨论
3.1皋兰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属较差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评判:一是心理问题发生率,二是团体的均数。从团体均数与全国中学生常模的比较来看,皋兰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属较差水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采用自己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检测的结果发现,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8.00%~36.00%[1];而此次皋兰县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00%,接近全国水平。与2009年皋兰县高中生心理状况调查相比较,近几年皋兰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好转。
3.2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来看,皋兰县高中生男女间存在差异。在抑郁(F4)、焦虑(F5)、恐怖(F7)等因子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高中女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早,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少女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她们会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感,长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就会产生抑郁、恐怖感等[2]。生理的早熟带来心理的早熟,她们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也大于男生。从检出率来看,女生在躯体化(F1)、抑郁(F4)、恐怖(F7)、其他(F10)等因子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说明皋兰县高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
3.3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年级间差异年级别中高一男生在躯体化(F1)、恐怖(F7)因子方面较高二明显;高一、高二学生在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精神病性(F9)和其它(F10)等因子较高三明显;高二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精神病性(F9)和其他(F10)等因子较高三学生明显。检验结果显示皋兰县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高二学生水平低,高二学生较高三学生水平低。这与2009年皋兰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表明皋兰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呈现越低年级水平越低的趋势。
3.4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户籍间差异皋兰县以农业为主,由于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学生进入城镇,他们虽然入城但还是和城镇学生有很大的区别。经检验对比,皋兰县高中生城市户口学生较农村户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在躯体化(F1)、焦虑(F5)、敌对(F6)、偏执(F8)等四项因子城市户口学生明显高于农村户口学生。在皋兰县城市户口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因而可以推断本县高中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教育
一、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
二、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方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下措施供大家借鉴。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例如: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所以在高一第二学期我重点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求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教师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各学科教学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于咨询室中,要积极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
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务。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工作整合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57-02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相对并不成熟,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对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树立都会产生极大地影响。此外,高中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例如高考问题、早恋问题、网游问题等等,并且没有遇到过挫折,心理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差,无法适应时展的脚步。这就要求班主任认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高中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健康的概述。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现代社会中出现心理疾病或者障碍的人却在逐渐增多,青少年出现心理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当然这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与青少年的成长与生活环境均有直接的关系。有很多人对心理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是心理问题严重的一大原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判定:首先就是其智力正常,这也是正常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其次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能及时调节与控制,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融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及时的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并可以有效、和谐的处理人际关系;自身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符,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心理等等。
2.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现代的青少年心理处于一个相对较为矛盾的时期,他们难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同时又不喜欢与外人倾诉,这也正是青少年心理的危险阶段,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尤其是在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高中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理,例如异性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处理的不好都会引起不必要的问题,同时,由于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等,也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很多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强硬的态度进行指责,缺乏尊重,班主任处理师生关系的不慎,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此外,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所以压力相对较大,而家长与教师还在不断的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严重的会出现强迫症、自闭症等等心理疾病。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1.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这一学科,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健康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生活、学习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概率。但由于很多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形式上的教育,通过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也只能将心理健康的教育流于形式化,起不到其自身的意义。
2.医学化的倾向。有很多的学校为学生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人员,但由于心理咨询人员将学生看作病人去进行处理,这也就为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障碍,是很多的学生即使想要咨询也不愿意去,这也就阻碍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忽视教师的教育。有很多的校园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要明确教师的含义,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指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并通过自身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
(一)高中心理健康与班主任工作整合的优势
现阶段的高中主要是由班主任进行管理,相对而言,班主任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较多,这也说明班主任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由于班主任比较了解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也可以正确的去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并及时制定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学生在社会中出现很多的不适应,这都应该由教师来对其进行指导。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整合工作
1.首先要求班主任调整自身的心理,以此来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就不健康,又如何要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还要求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将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避免出现高姿态的教育,以此来对学生进行了解,并通过交流与相处,向学生传递自身的正能量。
2.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人员,也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转换,尤其是很多班主任为了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不断的采取强权政策管理班级,这也就不断的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这就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并由班主任进行自我调节,寻找两个角色之间的共同点,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学生,以此来协调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3.班主任还应该抽出时间定期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学生去解决他们身上的问题。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具有集体意识,不应该有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划分。现在的高中生具有很强的自尊意识,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的对其进行鼓励,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
目前,高中学生中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如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而如果教育教学中忽视了高中生客观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很可能让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行行为问题,最终让教育走向失败。在高中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分析并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提高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尊重爱护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爱是最好的教育,尤其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更希望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因此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爱护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首先,要爱学生,更要使学生学会做人。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关切的爱心去接触学生,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他就会对人生充满着希望和愉快,从而使他们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情绪心理学认为,人在心情舒畅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幽默机智,各种能力都增强。
其次,要理解和宽容学生。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指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教师虽为人师,但不应就此将自己束之高阁,而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要信赖学生。 教师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多进行感情交流,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上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教师的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必然感化学生,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二、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关爱
班级是高中学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主环境,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具有正正和负迁移作用,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班级环境中,通过和谐的班级氛围来对学生形成正迁移,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得更积极、主动。
首先,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前提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在人格上和成人处于平等地位;在学生管理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绝对不能恶语中伤,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然而,尊重学生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能就此姑息迁就,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批评应具有情感性,以情感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态度,关怀、爱护的口气,推心置腹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鼓起勇气改正错误。批评应该讲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心服口服。
其次,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学生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寝室、操场、食堂,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都极易产生矛盾,出现摩擦,为此,教师要把“珍惜缘分,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的理念不断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传,正面引导,并要求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从学业、思想、生活等多方面,全方位地由优生帮助后进生。
最后,将沟通作为班级和谐的纽带。在交流中分享快乐,在沟通中增进和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了解学生是掌握学生的一把钥匙。一学期内,我力争做到和每一个同学至少交流三次,如果时间有限,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行。辅导过程中可通过日记、QQ日志、班级QQ群、邮箱等形式进行匿名沟通。
三、构建和谐关系,让学生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也会比较片面,当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往往着急烦躁,缺乏方法和沟通,产生过激语言和行动,而这些又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更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存在问题,互相配合,形成共识,为科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考试――高考。这时期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还是一片迷茫,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一、为什么要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高中生面临高考,身边的学习环境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巨大的压力,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出现不少的心理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会或者是其他各类活动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教育。通过这些辅导,要让学生学会对自我的教育、管理和控制。
2.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推进其发展。我国要求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推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3.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首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能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推动作用。其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也能更好地预测学生今后的心理及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再次,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的过程中,能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良好关系。
二、高中班主任应该怎样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首先,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的整体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其次,还要对学生的个体进行了解,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状况和成长经历等。针对这一点,班主任可以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多多观察学生,还可以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研究,或者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等,以便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
2.班主任要注重对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
班主任要注重对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环境好了,班主任就能够在日常的管理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设立班级口号,或者还可以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健康的心理。
3.加强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
在高中阶段,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亲近的人。班主任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因此,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如果心理素质良好,那么他就能对学生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班级气氛就会和谐、民主。相反,如果班主任的心理素质不好,那么他就会对学生的心理起到消极的作用,班级的气氛就会紧张,学生的心理也就会容易出问题。班主任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这样学生能够接受班主任的教导。
4.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整体进行心理辅导
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整体进行心理辅导,班会是一种合适的形式。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不要让班会变成自习课。要组织一次好的班会是不容易的,班主任需要针对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确定能吸引学生的主题,并尽可能发动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
5.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单独辅导
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这时候需要班主任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班主任重视的,也就愿意将自己的问题倾诉给班主任听。班主任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种方式不仅简便,也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不太好意思将自己的问题直接说给班主任听,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谈话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朋友之间的聊天氛围。另外,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写成文章,定期由班主任进行反馈。这样能免除学生的羞涩,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还能对班级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森,陈伟.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3(33)
一、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班级心理委员制是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动员同辈力量帮助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尝试,它是指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每个心理委员作为一个核心节点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委员制的核心为“同伴教育”和“朋辈辅导”。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经验、心理状况相同或相似,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朋辈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方式,是指受过训练或督导的非专业人员在周围同学间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在同伴教育和朋辈辅导模式的影响下,心理委员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实效价值与功能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心理状况与其他同学相似,也可能面临相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由于受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加之在繁重的课业影响下,无法将时间过多地投入到专业心理咨询培训中。因此,高中班级心理委员有着特殊的角色定位――是心理委员制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者,是老师的贴心助手和全班同学心理上的知心大哥(姐),是班级同学心理问题的重要疏导者、同学间的主要沟通者和矛盾的有效化解者。
二、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
高中心理委员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最基层的工作者,工作任务是协助老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班级同学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具体的工作职责有:第一,对待工作实事求是,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和老师,做到不欺瞒、不随意泄露同学的个人隐私。第二,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动向,及时向相关老师反馈情况。第三,利用课后时间补充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知识,提升自身水平。第四,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五,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
高中心理委员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还要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配合老师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心理委员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需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委员应为人热情,性格阳光开朗,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奉献,责任心强,在同学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取得同学和老师的信任。二是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委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很难再开展工作中具有说服力,也容易将不好的情绪传染给其他同学。三是沟通能力强。作为心理委员,不但要能与同学打成一片,还要善于与老师沟通交流,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与同学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四是有敏锐的洞察力。心理委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及时从同学的行为表现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容易了解其心理变化。越早干预就越容易解决问题,以避免日后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五是有团队合作精神。心理委员在组织和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顺利发动和组织同学、赢得同学的广泛支持,并且团队合作精神还体现在与其他班级干部的配合中。
三、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高中心理委员从事的学生工作具有特殊性,在开展工作时应区别于其他的学生干部,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主要包括:第一,保密原则。心理委员参与班级同学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得传播同学的个人隐私、擅自泄露同学的心理问题;班级同学的心理信息材料不得擅自保留,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翻阅,应将材料及时递交给相关老师;不得泄露学校或老师向心理委员传达的需要保密的信息。第二,积极求助原则。心理委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遇到同学的心理问题时不能给予带有自己意见的解答,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当发现同学的心理问题超过自己可干预范围时,应及时报告给相关老师。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也是心理委员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第三,实事求是原则。心理委员在发现和处理班级同学心理问题时,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宜虚张声势,应实事求是的反映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心理委员难以把握同学的心理动向时,应及时报告给相关老师,不得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妄下结论。第四,保持中立原则。心理委员应将履行工作职责与正常同学交往区分开,不得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左右同学的价值观,应尽可能的多倾听同学的问题,不能予以抨击或激辩。
恰当的工作方法能事半功倍,而不合适的工作方法则既不能使工作顺利完成又令人心生反感。心理委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工作方法:一是学会倾听。在倾听求助者讲话时,应保持目光交流,眼神柔和的注视着求助者,当谈到较为紧张或严肃的话题时可以适当将目光转移,以缓解求助者的尴尬。在倾听过程中,不能随意打断求助者的谈话,更不能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或打断求助者的话题。二是学会发现。心理委员要学会从同学的言行举止中发现其心理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本领。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班级同学非常了解,对每一个同学的脾气秉性大概掌握,其次要善于捕捉同学的异常表现,并且留心观察,最后要与同学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这需要取得十分的信任。三是学会助人。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但并不是所有帮助他人的方法都是可取的。在与求助者进行沟通交流中,应注意不伤及其自尊心,不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分评判,不能打击其求助的决心和信心。面对不愿意接受咨询和治疗的同学,不能与其发生冲突或强迫其进行治疗,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其自愿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必要时应请专业老师介入治疗。
目前,我国教育部已经明确了学校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定,很多学校通过开展心理社团、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业压力巨大,时间有限,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极其有限。另外,由于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深,很少会有人去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加之一些传统的观念,很少有学生会真正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的困惑。心理健康教育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心理上的帮助,必须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在具体的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的使心理问题得到预防和消除。
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生物学科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是高中生九大学科之一,它与自然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健康以及社会的发展联系密切。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入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得到心理问题的启示,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教师应提高自身心理知识水平,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生物老师自身也必须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法,既要教好学科知识,又要教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必要时进行单独辅导,化解学生产生的各种困扰。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使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以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中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力度。教学不是简单的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而是将生物学科中的知识点结合以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涵盖所学的知识点,又要有能反映学生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心理目标不能脱离学科知识的目标。另外,心理目标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好的目标的课堂是不合格的课堂,可见,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
3.在生物教学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使二者有机结合。
生物涉及到生理健康,与心理问题联系密切。教师应该深层次挖掘生物课本的知识点当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将知识点的教授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授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教授“走进细胞”这一节中,讲到人的生殖与发育时,可以在使学生了解人的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的同时,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和青春期性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讲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在对科学史的分析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培养自己善于发现、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学会在挫折中勇敢战胜困难,调节不良情绪,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这些的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理健康渗透到了生物学科学习中,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体,共同起作用。
4.营造自主探索、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自主发现问题,自己探索答案,不懂的问题结合课本或者向老师求助。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根据内心的感受和兴趣,探索与发现自己好奇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创造,不束缚压抑他们,才是当今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利用眼神、语言、肢体动作等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例如以微笑点头表达对学生的肯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而是以积极地心态、语言等学会赞美学生、肯定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小的进步,使学生能够有愉快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动力。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会有一种感受:他们对某个老师是惧怕、对立的心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信任、平等、尊重的关系,充分的接纳学生,热爱学生,学生才会产生愉快、和谐、安全的情绪体验,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的发展。
5.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高中生马上面临高考,而高考又被视为判定人生的法官,因此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另外,课业的繁忙使学生无法适当缓解心理压抑的情绪。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其他方面的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防止或者减少学业负担过重产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多教授学习的技巧,引导学生“会学并活学”,避免大量重复机械的题海战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