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时间:2023-07-21 17:2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

第1篇

我受政协__县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八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共收到提案73件,其中以专委会名义提案1件,委员联名提案11件,共有委员直接或参与联名方式提出提案86人次。经提案委员会初审和闭会后复审,确定立案50件,占总数的68.5%;其余23件转为委员来信处理。在立案的50件提案中,有关经济建设方面10件,占20%;有关社会保障、环保、交通、食品安全方面的提案14件,占28%;有关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提案15件,占30%;有关科教文卫方面的提案9件,占18%;其它方面的提案2件,占4%。截至2013年12月底,所有提案均已办复,办复率100%。这些提案大都是委员经过精心准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后提出的,提案内容翔实具体,可操作性强,充分反映了委员们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为县委、县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一)围绕发展经济建睿智之言

委员们立足我县经济发展战略,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提案。提案《关于全面调整我县红枣种植和管理模式的建议》,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政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县林业局积极行动,落实建议措施。一是在双庙乡和高杰村镇等乡镇试行“企业(协会)+基地+林户”模式和高坪洼红枣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使红枣加工企业参与红枣基地管理,保障了技术和资金投入。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红枣基地管理,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推行以枣为主的多种经营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种养殖一体化基地,鼓励推广枣粮间作、枣药间作、林下养鸡等经营模式,降低红枣产业因灾所致的风险。三是要求各乡镇督促辖区内红枣基地的日常管护,对撂荒枣园停止兑现相关补助资金,并调整下达的红枣低产园改造任务。《关于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的建议》、《关于扶持粉条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关于种养结合发展羊子产业的建议》,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都能全力办理落实,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逐步加大了扶持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办理效果。

(二)关注改善民生献务实之策

2

许多委员关注社会保障、弱势群体救助、文化教育、就医用药、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在这些方面提出不少提案。《关于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的建议》,县人社局认真落实相关建议,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截至2013年8月低,全县养老保险总参保116062人,参保率达99.2%,其中待遇领取人员24193人,领取率达100%。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县民政局多措并举,逐步解决面临问题。一是不断健全县中心敬老院硬件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二是主动向上级部门申报养老服务设施项目,2013年成功申报5个农村幸福院项目,其中解家沟镇区域敬老院有望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立足县情,探索适合我县农村养老的新模式,构建政府扶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的新型模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十分重视《关于加强我县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一方面加强“运动式”执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强化日常巡查力度,开展了全县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规范餐饮企业经营行为,着力整改小饭馆、早点铺等“脏乱差”现状。二是开展各类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治理食用油、肉类制品、乳制品等重点品种,强化学校、企事业食堂的监管。三是建立健全了餐饮企业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实施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四是推进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对不同等级餐饮单位实施相应动态管理。五是组织餐饮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守法经营意识。《关于解决我县广场活动场所“缩水”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等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提案,县

城管局制定了广场管理制度,明确经营位置,并对违规摆摊行为进行了坚决取缔,扭转了广场“缩水”的不良现象。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城管局在环城南路南门桥底下新建了50间彩钢房,优化商户经营环境,并在彩钢房对面划分临时经营摊位,使农贸市场布局和管理更趋合理规范。

(三)聚焦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谋前瞻之计

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不少委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好的可行性建议。《关于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建议》,县住建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先后实施了旧车站、旧体委教研室家属院、岔口三角坪、公路段家属院和饮料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该局还制定了2014年——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涉及近10个项目。《关于解决南门桥至西沟砭广场出行安全隐患的建议》,委员们在两次全会期间连续提出这一提案,因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去年责成住建局会同宽州镇政府实施兴建西沟砭过路天桥项目。该项目是__第一座过路天桥,投资165万元,总体规划高5米,宽4米,两边“内八字”人行道宽2米,于2013年9月12日开工, 10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天桥的建成大大降低了该路段的交通安全隐患,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提案《关于巩固我县创卫成果的建议》,主办和协办单位各司其职,积极办理,落实相关措施。县城管局将创卫期间的工作措施常态化,要求环卫人员不降标准,不减力度,使县城更整洁、更卫生。爱卫办根据《__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和《__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责任分解表》,细化后续创卫工作任务,逐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文广局责成电视台开设《创卫你我他》专栏,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让市民知荣辱、辩是非,自觉加入到创卫工作中来。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在开学第一课上,将巩固创卫成果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到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良好风尚。

一年来,县政协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质量为基础、办理求实效、服务上水平”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提案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提案质量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也是提案发挥作用取得实效的基础。因此我们始终把提案质量摆在提案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探索提高提案整体质量的新途径。一是加强委员学习培训,着力增强委员的提案撰写能力。在去年年初,县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我们专门就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提案,邀请提案委负责人举办了专题知识讲座,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委员撰写提案的能力。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引导委员提好提案。为指导委员写好提案,我们在全会前夕,向全体政协委员印发了《关于征集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的通知》,对委员撰写提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引导委员树立精品意识,多提案,提好案。三是注重调查研究,促进形成高质量的提案。我们每年利用重点提案督查、调研视察等活动,引导委员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奠定基础。四是创新提案提缴形式,规范交办程序。去年我们对委员的提案提缴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委员提案提缴打印件和电子版,改变以往字迹良莠不齐、不易辨认的状况。同时交办提案附有委员提案复印件,即尊重委员提案原意,又规范了操作程序。这些新举措,激发和调动了委员提案的积极性,使提案数量比上年度增加17%,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二)齐抓共管,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提案重在落实。在提高提案办理的实效方面,县政协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力求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是争取各方支持配合,营造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提案工作的良好氛围。政协全会闭幕后,我们及时对所有提案进行了整理、审查、立案,并迅速召开提案交办会议,将提案交给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以便各方步调一致,通力协作,促进提案办理取得实效。二是发挥职能作用,在政协内部形成提案工作合力。我们坚持把提案工作纳入主席会议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讨论和部署安排提案工作。日常工作中,主席、副主席将提案督办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常抓不懈。三是提案委联合有关方面加强提案督办工作。去年11月份,县政协提案委联合县政府督查室,深入10多个委员提案重点承办单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督办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督办效果。

(三)立足主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提案服务工作是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探索新形式,实践新方法,尽力提高新形势下的提案服务水平。一是主动加强与“两办”的联系。提案委员会经常与县委办、政府办进行联系,积极推进委员和承办单位之间、承办单位与协办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提案工作提供全程服务。二是积极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县政协主动邀请部分委员参加相关界别的视察调研活动,以便委员了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部门重点工作,为委员知情明政搭建平台。三是不断健全提案工作制度。去年县政协全面修订20__年颁布的《提案工作条例》,将近年来在提案工作中的一些成熟经验和做法以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还完善了提案征集、跟踪反馈、立卷归档等 规章制度,使政协提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四是抓好评比表彰工作。为更好的激发委员撰写提案的热情,我们连续开展评优树模工作。本次会议我们还要对6件优秀提案和6个提案办理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过去的一年,全体政协委员以提案的形式参政议政,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承办单位为提案办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协八届常委会向各位委员、各提案办理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提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差距。一是少数提案内容空泛,选的题很大,但一般只是原则性地提几条意见;二是少数承办单位对提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委员沟通不多,重答复、轻落实,文来文往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提案办理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提案工作要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究实效”的工作方针,努力探索新时期提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建设,使提案工作在发扬民主、强化监督、建言献策、议政为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强化提案征集工作,不断提高提案质量

高质量的提案是全部提案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强化提案征集等措施,不断提高提案质量。一是要有侧重地征集提案。要结合县委、县政府所开展的重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委员界别特点和优势,约请部分委员选择一部分重点题目,在调研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以提案的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二是要继续加强对委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委员培训活动,提高委员撰写提案的业务能力,并引导委员树立精品意识,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三是要协助委员知情明政,提高提案的针对性。要通过召开政情通报会、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参观考察、发送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帮助委员拓宽思路,扩大视野,进而为撰写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行性的提案提供服务。

(二)强化协调沟通工作,不断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提案办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提案工作的实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通过加强协调配合、创新督办形式等措施,强化提案办理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交办工作。提案委要进一步加强与“两办”沟通协调,就提案的审查立案、承办单位确定、领导领办提案、提案督办等事项共同协商,全程跟踪各单位提案办理工作,及时指导和督促检查,力促提案办理落实。二是要进一步创新提案的督办形式。要组织委员对承办单位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走访视察、座谈讨论,以便承办单位听取办理意见,改进办理措施,提高办理实效。

(三)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2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概况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探索出了一条基于转型国家会计国际化的道路,赢得了国际会计界的广泛赞誉。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都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实际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2)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趋同。(3)较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4)推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研究。

二、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本会计准则功能相对模糊。从基本会计准则实际所发挥的作用看,并未起到在理论上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指导和解释的作用,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造成基本会计准则功能乏力,使用价值大打折扣。我国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并未采用基本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内部逻辑一贯性较差。会计准则应当逻辑一贯。然而我国会计准则却存在较多的逻辑不一致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对于经济形式不同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交易或事项,不同的会计准则作出了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处理规定。

3.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不够我国会计准则在这两个方面做的都还有些不够。(1)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较差。(2)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

4.会计准则之间或与相关法规之间协调不够。(l)会计准则内部不够协调。(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够协调。(3)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法规不够协调。

三、建立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

1.制定明确的会计目标。明确会计准则目标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前提,也是完善会计准则的首要工作。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确立了决策有用观这一会计目标,但是并没有详细阐述其内容。笔者认为,在会计目标中至少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l)会计信息优先为谁的决策服务?即信息提供的对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相对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而言的。会计准则要能够促进资本市场交易的活跃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首先就必须能够使投资者从所制定的准则中获益。但是,投资者优先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具有经济后果,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并具有很强的财富分配效应。因此会计准则应当也必须全面考虑和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2)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对决策更为有用?我国现行的和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都没有对此进行说明。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作出了层次划分,可供借鉴。

2.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儿点意见:

(1)增加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代表性。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当减少政府官员的代表,特别是财政部官员,同时增加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工商银行)、全国总会计师协会等组织的代表。(2)增加起草阶段的公开性。我国会计准则在起草阶段一般是不公开的。但是,这一阶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下一阶段所起草的研究报告、准则草稿的质量和对某些问题的倾向性处理。(3)实行“投票表决制”决定会计准则是否。我国会计准则是由“会计司按规定程序报送财政部领导审定”。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委员只有提供咨询意见的权力,没有表决权。这与AFSB和IASB的做法都不一致,不利于调动各委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3.以目标为导向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IAS为参考范本,但同时又了较为详细的“指南”和“讲解”,因此可以认为类似于目标导向模式,这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成功之处。2000年实施的新《会计法》将原来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由“真实、合法、完整、准确”修订为“真实和完整”,就是为了避免某些形式上合法而信息并不真实的会计操纵行为。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更是明确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4.继续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我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特色不能扩大化,即不能把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都认为是中国特色,否则会阻碍会计国际化的讲程。

5.建立科学的会计准则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该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会计准则评价体系,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认识现行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为财政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指明方向。会计准则质量评价既要重视制定结果和实施效果,也应重视制定过程。因此在会计准则质量评价体系中,既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评价,也包括会计准则理论评价标准,还包括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会计准则质量评价指标应该级次分明,并具有可操作性。

四、结论

我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直接的负面影响有:导致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导致利润操纵行为;导致经营者逆向选择;导致企业短期经营行为:导致会计准则成本增加。间接的负面影响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明确的会计目标。建议以决策有用观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同时建议进一步明确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优先顺序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建议借鉴AFSB的作法,增加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代表性,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允当性。以目标为导向制定我国会计准则。建议按照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要求修订我国会计准则。加强会计准则理论研究。建议会计学会、会计期刊、会计专业院系等会计组织加强对会计准则研究的组织和宣传,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峰.会计准则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定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自身质量控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在组织中处于超脱地位。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经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批准并在内部审计章程中做出规定,审计执行主管由董事会任命,并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业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定位是定期评价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的质量妥协,不能把对其他事物的判断凌驾于对审计事务的判断之上。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有力保证,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只有持续地加强管理、改进程序、提高质量才能在组织中树立权威性,达到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和满意,从而融洽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工作。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遵循《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受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参考标准的约束,内部审计机构应促进职业领域内的道德文化发展,内部审计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履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道德倡导者。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根据组织向顾客提供最优产品或服务的原则制定的长期战略性措施,是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实施的全部管理活动。它的主要原则是追求顾客的完全满意、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全员全过程地参与。

4.高质量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银行业务经营、内控管理、综合绩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优劣、高低,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和效果的有效发挥。

5.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因此,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各个方面的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内部审计质量及效果,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最基本、最有力的保证,自然也就成为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

6.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是树立内部审计人员形象的内在要求。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良好的内部审计形象是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有力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获得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员工的认可,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效果是最基本的支点。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是高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的。质量控制 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执行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组织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组织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满足顾客需求、维护自身信誉。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在做出战略规划后,迫切地希望得到处于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是如何具体执行的,执行效果和效率如何,存在什么风险,风险的严重程度,以便于进行分析判断,在加强指导、修订政策和接受风险之间做出选择,但是这些消息的来源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而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希望将操作流程中客观存在、自身难以解决、不敢或不愿反馈给上层领导的问题和建议通过一个可信的信息通道进行反应。建立在严格质量控制之上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通过对有关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扩大测试来发现和验证问题性质,在两者之间充当媒介,满足双方的诸多需求。同时,内部审计师通过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进一步融洽审计与被审计、审计与高层之间的工作关系,进而维护自身信誉,逐步树立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权威性。

第4篇

轴承工业园区始终坚持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服务型开发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近年来,园区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十二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级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是全国机电商会唯一的“轴承产品进出口共建基地”。2016年被评为省五个之一、市唯一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示范试点”,2018年省质监局批准园区筹建“省轴承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7月又被确定为市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12月份底荣获“省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8月,被评为省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是本批次中市唯一一家被评为双创示范基地单位。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深入开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园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了机构编制改革、投融资平台建设、行政审批改革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四项重点工作。通过改革,园区加快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格局,打造公开透明、运转高效、便企便民的公共服务新环境,打造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态势,营造争先恐后、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以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园区全体干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园区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叫响“态度”服务金招牌。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土壤”,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试金石”。当前,园区正处于发展动力深度转换、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新要素、新项目、新产业支撑不足,发展不快一直困扰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为解决这些问题,园区始终牢树“项目为王”意识,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加大高、精、尖招商引资力度以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园区积极设立了“营商专员”“帮服专员”,遴选了首批部分优秀干部职工作为项目招商时的政策宣传员、审批过程中的全程代办员、建设周期中的跟踪服务员、投产达效后的定期联络员。投入项目一线,对项目实行全过程、“妈妈式”精准代办服务。营商环境的优化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进而实现了通过引入“外生变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发展途径。

(三)积极开展机关单位规范化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园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轴承工业园区机关工作规范化资料汇编》。设立了便民导向图;公示公开单位基本情况、班子成员分工;建立健全公文管理、值班工作、重大事项报告等规章制度;设置制作科室标识牌及个人职务牌;完善规范了去向登记表、值班日志、“三卡两薄”等内容;于公共平台及时公布更新园区权责清单。做到了办事主体明确、流转程序明确、办理时限明确、工作责任明确,促进了园区综合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一是事权下放不到位。目前园区的条件不足建立开发区独立行政审批部门,大部分行政审批权限仍在县直部门,有些可下放权限未争取,导致群众、企业法人要在县与园区之间“两头跑”,无形中影响了办事效率;二是联审联办机制尚未形成。如投资项目需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有时由于前后环节互为前置条件,审批流程相互制约,资料未形成共享,上一环节办不完,下一环节不受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二)建议: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开发区改革开放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各开发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放权力度,按照“权力责任一致、职责能力匹配、能放皆放”的原则,以依法授权或委托方式,集中向已设立行政审批局的开发区下放项目、用地、规划、财税等审批权限。建立并公开开发区赋权清单,打通审批流程堵点,联通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与各级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和省市职能部门审批平台数据接口。对没有独立行政审批局的开发区,可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或办事机构,受开发区与派出部门双重领导,以开发区管理为主,人员编制由派出单位调剂解决,或赋予开发区相应的行政审批权限,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专业力量。

第5篇

各位委员:

我受政协XX区第X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提案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会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提案工作回顾

区政协X届一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紧扣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提案履行职能、建言献策;为丰富协商民主实践、推进协商民主进程、提高协商民主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提案撰写数量逐年增加,严肃性、科学性和全面性越来越显现。五年来,共收到提案X件,比上届增加X件,增长X%。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X件,占X%。确定重点提案X件,占X%。其中,联名提案X件,占X%;委员个人提案X件,占X%;按建议或并案处理提案X件,占X%。提案(立案)内容属于经济发展方面X件,占X%;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X件,占X%;公安、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文化旅游、教育、民政、群众生活方面X件,占X%;其它方面X件,占X%。这些提案大多数都顺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紧扣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工作重点,以及辖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调研、反复斟酌而提出来的,在选题、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提案具备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要求,体现了提案者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履职能力和水平,整体质量较高。

(二)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高,提案落实率、委员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五年来,各承办单位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理质量,立案的X件提案不仅100%得到了办理答复,落实率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提案所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X件,占X%;被采纳并列入计划仍在组织实施的X件,占X%;因条件所限暂不能解决的X件,占X%。对未被采纳的提案,有关承办单位都向提案人做了解释说明,有的作为一般意见转送有关部门,有的则委托市政协委员向市政协提出反映,此举得到了委员的充分肯定和理解。

(三)提案载体效能充分发挥,对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作用明显。X届政协提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充实完善履行职能的各项制度,形成了调研、视察、提案办理等一系列经常性工作程序;坚持服务大局与凝聚力量相结合,坚持调研与促进成果转化相结合,以提案为载体,强化净言、献策、履职建设。五年来、经过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以及提案工作者和承办单位的辛勤工作,提案工作呈现出质量和办理成效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成为区委、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联系社会各界的集聚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对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围绕中心、积极履职。五年来,委员们围绕发展规划,关注发展、服务大局意识不断提升,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发展工业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不少提案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后,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关于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的建议》《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关于社会养老问题的建议》《关于搭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提案》、《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提案》《关于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等,所提意见和建议符合我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我区的工作重心不谋而合,提案一经提出便被采纳,收到了积极效果。

2.紧扣热点、突出重点。民生是本、民意是天。五年来,政协始终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开展提案工作。据统计,反映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生活方面的提案倍受委员关注,占总数的X%。区委、区政府和承办单位非常重视,想方设法给予办理和落实。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X万平方米,使X万余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加大教育经费保障,总计投入X亿元兴教惠民,有效解决了大班额问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2010年人均X元提高到了人均X元;城市精细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实施X余项区属道路升级改造和背街小巷提升工程,城市形象、道路交通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全面开展生态园林绿化提升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X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X%,人均绿地面积X平方米;“十大民生实事”办理工作,被XX市人民政府授予“2019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3.服从大局、聚焦难点。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五年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委员们急政府所思为己任,积极谏言献策。XXX、XXX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产学研推广应用的提案》,科技局在办理时,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先后帮助X家企业成功申报X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在全区建成市级以上研发中心X个,企业申请专利X件,申请量及财政资助金额均居全市首位。X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提案》,区政府高度重视,稳步推进旧城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累计完成征迁面积X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面积X万平方米,完成投资X亿元;同时,为棚户区改造一期等X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争取国开行政策性资金X亿元。根据《关于帮助实体经济在转型发展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提案》,为扶持实体经济企业转型升级,我区先后帮助辖区企业申报项目X余批次,争取上级资金X万元,帮助辖区企业使用市还贷周转金X笔、累计金额X元。依据《关于完善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设施的提案》,区民政局探索完善了居家养老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新模式,成立了XX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X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X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老人X万余人次,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得到省、市肯定,该模式被省政府评定为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五年来,提案(立案)X件、占整个提案数量的X%。这些贴切实际的提案在实践运用中,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X届政协提案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五年来,X届政协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坚持协商办理理念,在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X届常委会提出的“提案上质量,办理上水平,服务上台阶”的提案工作目标。

(一)求准求实,坚持开门纳谏。为使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能,常委会在X届政协开局之年举办了新委员培训班,对新委员进行“如何当好政协委员”培训,着重解决委员尤其是新委员“提案怎么写”的问题;区政府每年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坚持实行会审和复审两者结合的宙核制;为切实提高委员的履职能力,在组织委员参加专题培训、调研视察、情况通报、学习讲座、协商座谈的基础上,坚持面向党政部门征求选题意见、面向社会征集议案线索;坚持发挥党派团体、界别小组的人才优势和政协专委会的基础作用,紧扣全区中心工作,精心设计、精确定位、精细组织、精准办理;坚持“一对一”协商、对口协商、集中协商、专题协商、联合协商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运作模式,有效的提升了提案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质量明显提高,普遍受到承办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二)开诚布公、坚持沟通协商。区政协常委会高度重视提案工作,把提案办理协商作为提案落实的主要方式,以扩大参与、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为目标,积极推动提案整体办理、重点难点提案的落实工作。一是主席会议重大提案重点协商。区政协主席会议坚持每年围绕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年中任务“双过半”完成情况进行专题提案协商,同时就提案办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沟通协商,推动重大、重点、重要提案的办理落实;先后召开重大提案协商会X次,分别就“关于建立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基金的提案”,“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积极快速增长的提案”等进行重点协商,为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服务。二是专委会重要提案对口协商。大力推动以专委会为基础、以转化提案成果为重点的对口协商,各专委会先后与X个部门开展对口协商X余次,组织委员参与活动X余人次,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X篇,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实起到了重要咨询服务和推动作用。三是活动小组疑难提案界别协商。积极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突出界别特色,使得提案针对性更加精准。在五个专委会的基础上,建立了X个委员活动小组,积极组织活动小组开展“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活动,为开展提案办理协商进行了有益探索。据统计,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教育、社会保障等八个方面的重点、难点提案,X届政协先后召开重点提案促办会X余次,就《关于完善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设施》、《关于帮助实体经济在转型发展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关于利用XX闲置厂房引进和发展文化产业》等重点提案进行协商促办,使所涉提案均得到了有效解决。2019年,人民政协报对我区“关于提高精准扶贫助困工作”提案办理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报道。

(三)强化领导,坚持联合督办。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会间联合审查拟办、会后联合集中交办、年中联合督办,重点跟踪催办,初步形成了联合办理、整体推进、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严把审查立案关。全会期间,对案由不清、建议不明、格式不规范的提案,及时与委员沟通并进行调整完善,确保了提案的质量;二是建立了严密的提案移交制度,规定提案办理答复的时限,避免了提案办理中推诿、拖延等现象;三是制定了办理答复提案与委员见面制度,沟通了委员与承办单位的联系,促进了提案的落实;四是严把办理质量关。提案办理答复后,提案委及时进行审查,对一些办理不认真,马虎应付的复文,及时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对委员反馈不满意的督促承办单位整改;五是建立座谈会与现场视察制度。通过通报办理情况,组织相关委员到所提问题的现场视察,促进提案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延伸;六是建立了评比奖励制度,每年全会期间及时总结推广提案办理工作经验,做好评先、表彰,极大地调动了委员撰写提案和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积极性。

各位委员、同志们。X届区政协提案工作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各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政协委员和提案各参加单位、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XX区政协第X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提案工作的各位委员、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届区政协在提案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但还是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高质量的精品提案还不多;二是个别单位对提案办理的重视程度还不高,仍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三是提案工作的落实、跟踪和反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三、今后五年提案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提案工作要全面贯彻市委、区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更好地发挥政协提案在促进我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提案责任意识,提升提案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提案工作的领导,始终把提案工作作为政协全局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政治责任来抓;要围绕辖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组织好委员开展视察协商,引导委员深入调研,精准选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履行职责的政治责任;要积极做好联络服务工作,为承办单位与提案委员在办前、办中、办后“三沟通”提供优质服务;要主动走访协调,坚持提案交办后的走访、沟通,帮助协调办理中的有关问题;要主动营造氛围,充分运用网络、报纸、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提案工作,营造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提案工作良好氛围。

(二)强化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提案工作质量。提案数量反映政协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案质量反映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因此,要正确处理提案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树立精品意识,以质量求发展。要拓宽委员知情知政渠道,促使委员围绕中心工作,从全局着眼,从实处入手,精心打造质量高、作用大、影响大的“精品”提案;要通过“XX新闻”、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区政协的重要工作定期,提高委员的知情度、知政度,为委员撰写出高质量提案提供保障;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建立完善提案审查工作制度,不断细化审查立案标准和强化审查工作,把好立案关,保证提案质量。

(三)强化提案全局意识,注重提案工作实效。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抓住提案办理这个核心,发挥政协的整体优势,强化提办对接,综合协调,使提案工作与委员视察工作、专门委员会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督办力度,对同类提案开展联合集中协商办理;对确定的重点提案,加大重点督办协商面;对多次提出仍不能办理落实的提案,组织力量专项督办;对需跨年度办理的提案建立台账,实施有效跟踪督办;切实把提案办理协商贯穿于提案办理全过程,提高办理实效。

第6篇

关键字:教育公平;中小学择校;义务教育;公共政策建议

一、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的关系探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教育公平能促进社会公平与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是教育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阶层的人通过接受教育增长见识,弥补因出身不同而形成的差距,从而公平竞争,改善自身的生存状态,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行按家庭居住地区来划分学生就学地点的就近入学政策,尽管这样做在方便学生上学,快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方面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就近入学这一政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调整,其弊端也日益显著,缺乏一定的时代性,择校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实际上,择校与教育公平并不相悖,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属于中性政策,它是人们追求高质量教育的产物,是让教育从形式上平等走向实质上平等的一种重要手段,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但随着教育需求的大幅度扩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不断加剧,“以权择校”、“以钱择校”、“重点教育”等现象也愈演愈烈,使得教育资源分化越来越明显,这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于以上问题,政府采取禁止公办小学与初中择校的政策加以控制。对此,笔者认为,禁止择校对教育环境的恶化有一定的遏止作用,但我们不能片面地否定它,应该从其根源入手,认真分析原因,寻求最佳解决方法。例如,国家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择校行为,在体现大部分人意志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家长合理择校。毕竟教育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它并不能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也就情有可原。但是无原则的择校行为和不正当的择校手段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促使教育公平进入恶循环,激化社会矛盾。“择校现象其实就是现代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与日渐高涨的公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矛盾冲突的产物”。

二、成都市中小学择校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家长的追求,所以择校便成了首选。就成都市而言,目前已有超过35%的家庭选择择校,其方向主要由农村向城市延伸,择校生年龄也越渐趋小,像成都七中等一些重点学校“爆棚” 现象严重,边区学校“空城”现象也逐渐增多。这就导致重点学校教育资源过度使用,教育压力加重,非重点学校生源匮乏,大量硬件设施与师资资源被空置,浪费较为严重。再者,成都的许多学校都设有宏志班,火箭班,国防班,重点班和普通班等,不同等级的班,学校的管理和软硬件设施配备也不一样。同时,较高的择校费用对于一般家庭也是一份沉重的压力,这就间接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所以说,“择校造成的优质校与薄弱校间因择校而引起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恶性循环、教育质量下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择校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产出品,是由众多原因所导致的。经过分析,笔者把这些原因分类整理,总体归为现实环境和价值观念两个方面。

(一)现实环境方面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教育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当中。据统计,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费用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同时,对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成都市政府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在解决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上,也没有具体的法律可以依循。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教育短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阶层差异在每个国家都是必然存在的,它的形成是由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导致的。如今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逐渐拉大,阶层差异明显,基础教育资源也随之出现偏移。据调查,就成都市而言,2010年市区中小学教师学历本科以上的占83%,城镇为69%,农乡为55%。除此之外,在校舍建设、仪器设备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城乡教育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然而教育又是实现个人就业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不再只是知识和文化素养的代言词,同时它对于人们生产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一个劳动者在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下,他所接受教育的质量和程度决定了他今后就业选择面的大小和预期收入的高低。

(二)价值观念方面

旧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传统文化思想仍深深影响着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由于像“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这些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得人们把追求高质量教育作为获得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好的职业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的必要手段。因此,高质量教育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遍呼声。然而,“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仍然普遍存在,学校把高分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

现代用人制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误导家长,使他们对学校的关注度愈加强烈,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应聘者的学历等级、毕业学校和留学状况作为聘请录用的重要考核内容,名牌重点大学学历更是在岗位竞争中占据首选优势。同时,很多企业也把员工的学历作为评价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学历的攀比以及人们在对它是决定一个人发展前途的重要资本这样一种错误认知下,导致了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加重了对教育的关

注度。

三、有关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考及政策建议

教育公平问题无论在何种历史背景下永远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而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每个政府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急于求成的做法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为遏止择校现象,促进教育公平,成都市政府所采取的禁止公办小学与初中择校的措施,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对于解决择校影响下的教育不公问题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它并没意识到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才是导致择校问题下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

“竞争性社会肯定会带来不平等,而减少竞争性不平等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减少成功的收益与失败的成本来使系统变得更少竞争性,二是确保每个人在参加竞争时优势、劣势相等”。而如今现代教育系统正为各学校间竞争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专业性平台,择校收费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便是这个平台上最大的争夺对象。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可能指望从学校下手,我们只能从减少择校竞争性不平等的方式出发,依靠政府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努力降低择校竞争性

教育资源均衡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均衡,而是指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等方面的相对均衡,“教育均衡的主要实现方式为在教育资源的增量投入中实现教育的均衡,辅以在教育资源存量调整中推进教育的均衡”。真正的教育均衡并不会让人们在择校失败的挫折中有较大的落差感与失落感。为了达到这样的一种均衡,必要的公共财政投入是保障,公平的择校规则是前提,强化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动力,高效的择校政策监督是支撑。同时,“从优质学校的赞助费、‘共建费’中提取较大一部分用来改善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实行教师交流与轮换制度等”。

(二)转变教育发展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在“质”与“量”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偏差,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把吸纳择校生,扩大学校规模作为发展方向,片面地执着于对“量”的追求,而忽略“质”的输出。对此,笔者认为转变教育发展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务之急。然而现在 “重点班”、“重点学校”的设立并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首先它促使了优质资源偏向一边,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重点学校政策拉大了城币教育与农村教育、重点学校与一般,其次,设立“重点”使教育有了等级之分,这违背了教育的平等权。我们应该逐步取缔“重点班”、“重点学校”,转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增加“实验学校”信息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

作用。

(三)完善基础教育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择校收费行为

如今教育资源之所以不均衡,其中离不开择校费的推手作用。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正在向优质学校集中,而优质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作为既得利益的一方也并不愿放弃择校收费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利用先天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使得学校间差距不断拉大。反之,高额的择校费又是进入优质学校的“敲门砖”。所以,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统一收费标准,严格收费程序,规范收费行为,并建立问责制,接受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孙承毅,李艳,《“择校”现象中的教育公平与效率》[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

[3] 戴维·格仑斯基,《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4] 胡林龙,《解读教育均衡的规定——结构、重点与实现方式》[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第4期。

[5] 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4)05-0016-07

一、引言

2004年6月,经国务院和证监会批准,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设立,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规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无论是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在对GDP的贡献、上缴税收,以及提供城镇就业岗位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已成为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柱。然而,“绿大地”等公司财务造假案的发生,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一般说来,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直至发生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特征及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方面。Chan等[1]选取122家在“SOX法案”生效后披露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操纵性应计项指标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其他公司。Doyle等[2]以美国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期间报告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的705家公司为样本,以应计项质量代表财务信息质量,以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代表内部控制质量来进行二者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较低的应计质量相关联,并推论内部控制问题正是应计质量较低的根源。Ashbaugh-Skaife等[3]发现在内部控制审核中有重大缺陷的公司,比没有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有更多的异常应计项和应计项噪音。

国内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质量,以及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刘亚莉和杨兴全[4]分析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差异,指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是独立审计理念的创新,是提高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张国清[5]以200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并没有伴随着盈余质量的提升,而公司的一些内在特征和治理因素确实会系统地影响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郝玉贵和孙永新 [6]以2009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加强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对利润的操控,能够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张龙平等[7]以2006―2008 年沪市A 股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方红星和金玉娜[8]以200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获得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叶建芳等[9]以2008―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比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正后的企业,其盈余管理程度会降低。

从上述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来看,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问题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深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了委托关系。而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人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动机和基本条件。财务报告是解决委托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之一,而内部控制制度是缓解委托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制度安排。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限制人对财务报告信息的故意操纵,降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运用,以及会计处理过程中无意或有意的程序和差错风险,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则越高,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会缓解,从而能够有效抑制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空间,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涉及财务报告控制和资产管理控制,还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运营等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内部控制不仅能够降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程度,还可以通过其本身的有效执行来抑制以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方式进行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具体来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销售操控活动,降低实际现金流量低于期望值的偏离水平(提高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抑制生产性操控活动,降低实际生产成本高于期望值的偏离水平(降低操控性生产成本);抑制酌量性费用操控,降低实际酌量性费用低于期望值的偏离水平(提高操控性酌量费用)[8]。另外,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还能够减少管理层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机会与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假设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操控性生产成本越低。

假设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越高。

假设5: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操控性酌量费用越高。

(二)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将盈余管理区分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并分别选择模型进行计量。

1.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选择截面Jones模型作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即:

模型1:NDAi,t=α1(1/Ai,t-1)+α 2(ΔSALESi,t/Ai,t-1)+α3(PPEi,t/Ai,t-1)

其中,NDAi,t为i公司第t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即期望应计利润;ΔSALESi,t为i公司营业收入变动额,等于i公司第t年的营业收入与第t-1 年的营业收入之差;PPEi,t为i公司第t年固定资产原值;Ai,t-1为i公司第t-1年年末总资产;α1、α2、α3是公司特征参数,根据以下模型回归得到:

2.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的研究,分别计算公司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操控性生产成本和操控性酌量费用来度量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进而得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

模型2.1:

模型2.2:

模型2.3:DISCEXPi,t/Ai,t-1=α1(1/Ai,t-1)+α2(SALEi,t-1/Ai,t-1)+εi,t

其中,DISCEXPi,t为i公司第t年的酌量性费用,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

模型2.4:

其中,DREMi,t(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为i公司实际的应计利润与期望应计利润之差的绝对值;DPRODi,t(操控性生产成本)为i公司实际的生产成本减去期望生产成本,即模型2.2中的误差项εi,t; DCFOi,t(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为i公司实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期望经营现金流量,即模型2.1中的误差项εi,t;DDISCEXPi,t(操控性酌量费用)为i公司实际的酌量性费用减去期望酌量性费用,即模型2.3中的误差项εi,t。

(三)内部控制的度量

本文采用迪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ICI来衡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四)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模型

为了检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建立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其中,DEMi,t为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为DNDAi,t、DREMi,t、DPRODi,t、DCFOi,t、DDISCEXPi,t ;ICIi,t 为内部控制指数;Xi,t为影响盈余管理的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公司治理因素(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高管薪酬)、公司运营因素(财务风险、公司业绩、公司成长、营业周期)以及公司特征因素(行业)。各变量及其定义如表1所示。

(五)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1年深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使用的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 非财务数据由笔者手工收集得到。本文对样本执行了以下筛选程序:(1)剔除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2)剔除ST、*ST公司。(3)剔除所需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有效样本共计475家。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另外,ICI与DREM、DPROD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DCFO、DDISCEXP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与DNDA并不显著相关。据此可以推断: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对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可能由于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抑制效果并不明显。

表3显示:内部控制指数与各控制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5,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各项假设,本文选用内部控制指数作为高质量内部控制的替代变量,采用中小企业板样本公司数据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负相关,但并不显著。(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假设2得到验证。(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操控性生产成本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假设3得到验证。(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4得到验证。(5)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操控性酌量费用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5得到验证。由此不难看出,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能够明显抑制生产性操控活动、销售操控活动、酌量性费用操控活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在回归结果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尽管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估计的运用及变更等方法进行操作,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并不能轻易改变,且更改后需要在公司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本身所具有的较高透明度,可能导致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明显。(2)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以及上市公司监管法律法规建设的不断加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中小企业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导致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因而内部控制质量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并不显著,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明显,而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作用不显著。

由回归结果可知,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与董事会规模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中小企业董事会规模对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董事会成员人数越多,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可能由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所有者与管理层的利益取向高度一致,从而导致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降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属于中小企业成长性指标之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小企业成长性越好,企业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程度则越高。

此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与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前3位高管薪酬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营业周期自然对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中小企业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即产生所谓的“隧道挖掘效应”;中小企业前3位高管薪酬越高,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自身利益的动机越低,从而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越高,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中小企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采用盈余管理手段以提高业绩的动机越低,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越高,进行盈余管理避税的动机越强,就越有可能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中小企业营业周期越长,企业运营能力越低,越有可能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各模型回归结果中DW值均在2左右,且残差均值都为0,因此,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膨胀方差因子VIF都不超过2,进一步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降低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分别剔除了样本中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操控性生产成本(DPROD)、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DCFO)、操控性酌量费用(DDISCEXP)5个变量中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的样本,对467个样本重新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剔除极端值后的回归结果与原模型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2011年深市中小企业板47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选取模型衡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并引入公司治理因素(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高管薪酬)、公司运营因素(财务风险、公司业绩、公司成长、营业周期),以及公司特征因素(行业)等一系列控制变量,对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回归结果表明:(1)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操控性生产成本、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及操控性酌量费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2)中小企业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能够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同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越高,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则越高。(3)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前3位高管薪酬、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则越低,而资产负债率越高、营业周期越长,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则越高。

(二)政策建议

1.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因此,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中小企业除了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使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做好以下工作:适当增加董事会成员人数;尽可能采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组织模式;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优化股权结构,摒弃董事会“一言堂”格局。

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中小企业前3位高管薪酬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即前3位高管薪酬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基于此,我们建议:中小企业应对高管人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弱化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减少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研究结论显示,净资产收益率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营业周期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企业运营和获利能力越强,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可能性越低。基于此,我们建议:中小企业应把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提高自身运营和获利能力的基础,并将诚实守信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恰恰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2.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指导与监督,通过鼓励引导和定期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质量评价,促进上市公司增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以此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3.对投资者的建议

投资者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只有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环境下才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来说才是真正的有用信息,因此,广大中小企业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所投资的公司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定期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内部控制中有无重大缺陷等问题,以便有效规避公司盈余管理甚至财务舞弊所引发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Chan,K., Farrell, B., Lee, P.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2005[R].Working Paper, Pace University, December 2007.

[2]Doyle,J.,Ge,W.,McVay,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44(1-2):193-223.

[3]Ashbaugh-Skaife, H., Collins, D., Kinney, W., LaFond,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Accounting Review, 2008,83(1):217-250.

[4]刘亚莉,杨兴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高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新理念――兼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差异[J].审计研究,2004,(2):75-78.

[5]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 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Z3):112-119.

[6]郝玉贵,孙永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来自2009年深市A股主板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78-196.

[7]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2):83-90.

第8篇

关键词:县级质量监督;技术检验;

1、技术机构的改革发展目标

1.1立足基层,为区域特色经济服务

作为基层技术机构,具有贴近企业的优势。要结合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利用自身优势,从检测设备、产品标准、检验方法等方面实质性地介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以提供检验、检测、检定服务为切入点,逐步发展到帮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为企业提品研发、工艺技术改进咨询等深层次的服务。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设备及检测手段,质量工作基础薄弱,技术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有效的技术服务。

1.2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理念

技术监督检验机构性质上是服务性机构,尤其是基层技术机构,必须改变过去到企业就是监督检查的“官”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从根本上转变被动服务的传统服务观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需要,主动到企业“揽”服务,深入细致地为企业做好检测服务。既然把检测工作定位为一种技术性的服务,就必须有信用与过硬的服务质量。在推出服务承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种办事指南,改善收样室的环境,以方便委托人员;同时通过定期检查检测人员执行服务承诺的情况,定期邀请委托单位座谈等形式,了解检测人员的检测行为,征求对检测工作的意见,全方位服务来扩大、增强技术机构在企业、社会的影响面,从而扩大服务总量。如遇到技术瓶颈,不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服务,可以通过本系统的信息网,联系其它检测机构上门服务,既能解决企业送检无门或送检不便的问题,又能了解市场分布,根据市场,调节机构检测项目设置。

2、技术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技术机构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多数技术机构尚未采取应对措施

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境外技术机构的进入;

2.系统外技术机构实力增强;

3.系统内的技术机构竞争加大;

4.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质监行政权力对技术机构的影响呈弱化趋势;(2)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2技术机构内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技术机构内部存在主要表现在:

1.体制陈旧、机制僵化;

2.检验市场条块分割、项目交叉、重复投资;

3.技术机构缺乏核心竞争力;

4.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陈旧。

3、加强质量技术监管的建议

3.1认清形势,强化责任

质量技术监管部门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形式,切实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将“质量振兴”放在战略地位加以部署,从而全面提高质量技术检测水平;努力在促增长层面取得新的突破,从而能够在检测技术上有所创新;积极调整管理结构,从而提高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效率;将工作中时刻心怀国计民生,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消费环境。

3.2打造公平的竞争平台

目前,质监机构的主要业务来自于承接公众委托,当然也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委托。政府委托质监机构进行检验时,必须对所有质监机构一视同仁,如此才能够保证质监机构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同时政府还要强化宏观管理,积极推进资格审定、道德检查、纪律检查等工作,尤其是对一些进行违规操作的质监机构进行严厉惩处,为质监机构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3加强人员素质建设

国家政策、部门制度、技术指标的执行,最终都将落实到质监人员的身上,因此,质监人员的素质对质监工作的成效有着直接影响,想要提高质监水平,就必须要加强人员素质建设,这是抓好质量技术监管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我国政府要提高对质监部门的重视程度,确保拔出的相关款项能够准确到位,这样质监部门才能够及时选购计量器具,保证质监的准确性。其次,质监部门必须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质检技能等方面,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将培训成果与定期考核制度挂钩,从而提高培训的成效。再次,积极构建质监单位的内部监督体系,杜绝现象的发生。

3.4切实确保质量技术监管工作的时效性

这里所说的时效性是针对一些季节性的产品,比如农业物资、服装以及饮料等等,过了特定的季节之后,这些产品或者销量减少,或者不再生产。这就需要质监工作必须在季节来临之前就要准备,季节开始之时,工作全面开展,检验完成之后,马上将检测的结果公布于众,从而使广大消费者能够在季节之内了解相关产品的质量信息,从而真正实现监督与管理的目的。所以,对于有些产品来讲,监管的时效性非常重要,这对质量技术监管工作能否有效为人民群众服务有着直接影响。

3.5认真做好质监工作,全面推进质量监管工作覆盖的面积

积极推进计量惠民工作,拓宽计量惠民领域,创新服务措施,启动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监督检查工作。突出农村食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双创”三防和病媒生物防治为重点,加强小作坊日常监管。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县(区)、活动、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6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向前发展所必须依靠的科技手段,同时,信息化也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质量技术监管单位必须要顺应这一形势,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质监信息有着公益性、基础性、庞杂性等特点,而且这些信息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这就需要质监部门或者购买现有的质量技术监管系统,或者开发一套完全符合自身监督与管理特点的监管系统。从而实现质监部门日常办公的信息化、电子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叶伟平.质量技术监督实效性管理浅析[J].现代商业.2010(11)

[2] 季任天.试论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的发展趋势[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02)

第9篇

继续发扬人民政协注重学习的优良传统,以建立学习型政协为目标,强化委员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广大政协委员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政协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拟定委员每季度固定学习日、碰头日。

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别要认真学习《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有关文件。同时,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工作实际,学习经济、政治、科技、法律和政协工作等方面的知识。

2、不断创新学习的形式。在利用编印学习资料、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的基础上,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坚持以自学为主,坚持以专题学习为主,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宣传工作。要建立政协通讯报道队伍,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大力宣传政协工作的重大活动、履行职能的重要成果和委员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

二、认真履行各项基本职能

1、在全体委员中开展“爱###、献良策、促发展、做贡献”活动,提高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热情。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定期走访委员等形式,广辟信息来源,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要加强与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适时召开各类协商座谈会,及时把委员的意见、建议提供给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2、深入开展调查视察活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抓好落实,促进被调研视察单位工作的开展。按照小范围调查、大范围论证的思路,努力提高调研质量,积极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3、加强民主监督。不断探索政协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搞好与其他监督的有机配合,认真参与街道的行风评议工作,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大力推进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4、抓好政协提案的交办、催办落实,发挥好提案作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要求,认真做好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的征集、立案和交办工作。对影响大的提案,组织力量跟踪督办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视察,确保办理质量。继续开展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工作,全面提高提案工作的质量。

三、密切与各方面的联系和合作

1、及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和渠道畅通的优势,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拓展信息渠道,完善反映社情民意的网络体系,主动把各界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报送党工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对口扶贫单位活动,心系困难群众,回报社会。

2、进一步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包括新兴社会阶层人员的联系和交流,增进团结,发扬民主,为加快发展凝聚力量。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台港澳侨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参加“平安###”的建设实践,协助党工委、政府化解矛盾、排除纠纷,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第10篇

摘 要 处于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着一次彻底维新的重大改革。而要想改革的成功并彻底,就必须要提前制定一系列有效有力的措施策略,帮助推进日常并且逐渐深度的改革。首先,企业要聘请高质量、强能力的会计人才稽查管理企业的日常账目,请会计师分析企业账目的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让会计师融入到企业之中,让其深切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做好会计管理工作,为企业达成效益目标做贡献,切实落实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改革策略的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管理 改革策略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管理是企业的工作核心,更是高层领导关注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全球处于经济时代,这就意味着制度不断更新、改革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处于经济时代,继续保持企业高度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会计管理改革已成为企业继续运作、提高业绩、增加效益的燃眉之急。

要想进行一次彻底维新、持续时间长的改革,企业就必须提前制定并颁布一系列有效有力度的措施策略,帮助推进日常并且逐渐深度的改革,让会计管理成为企业提高业绩和效益的画龙点睛之笔,为企业员工提供努力工作的动力,为企业增添崭新的持久的动力,为企业提高知名度和达到甚至超出目标效益做出突出并且显著的贡献。

二、聘请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稽查管理企业账目

企业存在部分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又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就会出现不自觉地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或难以对经济业务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问题。在工作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丧失原则,其结果势必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以,企业要进行会计管理的改革,就必须出高薪聘请高学历、高质量、强能力的会计工作人才,最好有相关会计工作实践,因为有经验才能更好的辅助企业的账目管理和运作。然后,请这些会计师了解该企业公司以及部分同行企业逐年来的业绩效益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并根据这些相关资料制定接下来或几年内的切实可行的业绩目标,下发至各个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手中让其了解并提出建议。同时,必须要保证会计账目信息的真实性。

接着,请会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每日账目的进出、收入以及红色赤字等等必须严格记在账目上,方便日后参考求证。并且针对之前错误的账目、或者红色赤字提出有价值有见解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根据相关建议进行其他方面运作的改革,扬长避短,尽量减少乃至避免日后这些纰漏和损失的出现。还可以对企业之前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日积月累学习新鲜知识,并且跟随会计师进行账目的稽查和管理。这样不仅不会是人才流失,还体现了人才的高效利用,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三、会计师分析企业账目的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

作为一个大企业,工作纰漏失误和账目的错误以及利益的损失在所难免,这个时候就要求会计师做好相关工作,面对账目的不合理和损失,要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细致到每一个步骤、相关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要求会计师根据国家、当地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企业博取合理的有效的奖励和鼓励措施,纠正企业账目中的不合理,实行有力的稽查监管,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为企业的盈利负起责任,全力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同时,应加强内外监督体系的建设。建立并推广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改变会计人员的任免、提升、工资都受企业负责人牵制和影响的现状。让财务总监以所有者身份参与重大经济管理决策的提出和制定,监控日常重大财务活动,切实落实相关责任。建立健全的透明的、并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参与经济业务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三是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四是确认对会计资料定期内部审计的程序。

四、国家建立并完善企业相关会计管理制度方案

毫无疑问,最直接、最根本的永远都是国家政策。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提高对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视,建立并完善相关会计管理制度方案和策略,在新时代,需要更新维新的就要进行积极有力的改革,对旧的仍存在法律效用和意义的措施仍要保留并提倡,不容忽视。只有经过国家成型的法律法规,并借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病,真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国家一起走向繁荣复兴,朝着发达国家的目标前进。

综上,要做好企业会计管理改革策略的落实和推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相信在企业广大职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努力下,只要聘请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稽查管理企业账目,分析企业账目的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让企业职工认真落实相关方案的出炉和实施,那么,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经济时代,该企业也必会冲破重重阻碍和困难,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并且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为国家GDP的增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萍.对会计管理体制创新模式和发展规律的思考.审计与理财.2004年第11期.

第11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信息 影响因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有效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企业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正加快步伐向高水平制造业发展过渡。但是企业无论规模多大,无论你是什么行业,我们正步入质量制胜的年代。在国际化产业大竞争的今天,管理必须创新,但全面质量管理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著名质量专家石川謦提出综合性质量管理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同时推进成本管理(利润、价格管理)、数量管理(产量、销量、存量)、交货期管理。但是,不管采取何种高明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足够的多方面的高质量的信息。当前个别单位和企业为了自身短期效益的提高或面子工程,采取虚报、拒报、迟报这些手段,造成大量质量信息数据严重失真。那么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中信息失真因数在哪呢?

二、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信息的因素

1.从企业管理层角度分析。有些个别企业领导,对真实信息数据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意识不到,把统计数据朝公司有利的发展角度任意虚报,通过这些手段达到短期收益的目的。还有些个别企业领导没真正从战略竞争角度理解质量管理,很多人认为质量是被动必须克服的难关,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基于这个原因,企业管理层要求有关人员定期出一些相关的统计信息,但对关键数据的真实性不去要求,只是希望用粉饰的质量数据来标榜自己的管理成效。大家想想,如果单位高级管理层依照这些数据做出重大决策 ,这将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2.从统计人员能力角度分析。很多企业的统计人员是兼任,不是专职。这造成统计工作缺乏专业性,统计中随意性过强。因此极易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一些特别的目的随意对数据进行填写,统计数据更是无任何真实性而言。

3.从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分析。一些原始数据收集本身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即信息源产生失真。就算信道传递完整准确,信息处理及时无误,但无法输出需要的有用信息。如一些记录的不完整、不准确, 数据经不起仔细推敲,出入很大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无用信息。

4.从质量信息流程分析。很多企业采用传统质量信息管理,收集信息要求过于简单,常常靠几个人确定来决定质量信息的去向,发生信息传递迟缓和传递不到位,甚至发生传递短路和传递断路现象。人为因数常常造成质量信息输出的流失和不准确,由此分析出的产品改进方案与顾客、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让很多单位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提升质量,但市场反应并不理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5.从信息分析处理角度考虑。收集来的质量信息往往杂乱庞大,如果没有有效地手段进行分析处理,工作将会毫无头绪,大量有用的重要的质量信息在整理过程中会被一点一点的丢失。

三、提高质量管理中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1.从企业管理层角度建议。希望企业管理层从更本上提高自己的认识,在这个国际化产业大竞争的时代,因该把质量管理当成谋求竞争性经营的支持性手段来看,把企业统计数据从战略角度重视起来,一定要亲自去抓。

2.从统计人员角度建议。企业应该拟设专门统计岗位,保证企业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输出。组织的活动通常包括作业活动、战术活动、战略计划活动,针对不同的管理活动组织将需要获得不同的大量的质量信息。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具备多种不同的能力要求:比如信息和数据的收集、验证并记录的能力;进行资源管理和测量分析的能力;向高层管理者建议管理评审,并协助高层管理者获得质量战略信息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对统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统计人员职责规范的培养力度,让其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统计岗位的技能需求。

3.从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建议。原始数据是数据统计质量的关键一环,如何确保原始数据真实性,数据完整并可追溯性是最重要的。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一定要具备详细性、形式结构化(表格)、高精确度等特点。统计人员应可对每条信息和数据进行核实和可追溯性,并能追述到原始生产信息。

4.从质量信息流程建议。进行质量信息系统改革,开展科学质量信息管理。对质量信息的流转作出明确规定,建立有效网络系统,确定企业内各种质量信息流转程序,保证每种质量信息传递有效性。要求在公司内网上能体现质量信息传递路径,处理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并要求内网上具备对质量信息传递处理的监督功能,保证质量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彻底杜绝信息传递迟缓和传递不到位,甚至发生传递短路和传递断路现象。

5.从信息分析处理角度建议。对此笔者认为,建立集成化的质量信息的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处理庞大的质量信息。主要的工作包括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并为相关需要部门提供质量信息的检索、查询和复制等工作……通过整理、分析、计算、建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产生可用于控制、改进、决策的有用信息库。建议所有的质量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一切信息分析与处理实现标准化,杜绝人为因数造成有用的质量信息在分析处理中一点一点地流失。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哪个企业注重创新质量管理,把它当做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手段时,这个企业就踏上追求卓越发展的光明大道。而确保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信息管理是基础的基础,是一切战略决策的源泉。可以不客气地说,一个企业是在现今动荡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去还是就此消亡,全面质量管理是决定因素,而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是质量管理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希望此文章能对那些追求卓越发展之路的企业有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兴文.质量命门―质量管理的误区与对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第12篇

【关键词】 内部审计权威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客观性; 内部审计职业谨慎; 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1-0133-04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应对影响组织目标之消极因素的机制之一,从逻辑上来说,一是能发现消极因素,二是能推动针对消极因素采取行动,通俗地说,就是能发现问题,并且还能推动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两方面的机制是内部审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权威性都是基础。没有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结论或建议就难以推动针对性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推动后续行动的内部审计是浪费资源。而内部审计权威性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对内部审计制度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文献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有较深入的研究,也有少量文献涉及内部审计权威性。但是,关于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还是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由于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职能,相对于独立性来说,权威性可能与内部审计制度效果更为相关。本文拟提出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的理论框架。

随后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文献综述,梳理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的相关文献;其次,提出一个关于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的理论框架;再次,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若干例证,以一定程度上验证这个框架的解释力;最后是结论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文献综述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内部审计权威性,二是影响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因素。

一些文献涉及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内涵。沈克俭[ 1 ]认为,权威性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对查出的问题,要有事实、有根据,评价要中肯,要能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决策和监督提供公正、正确的信息。安顺财校会计教研室[ 2 ]认为,具有使人信服的强大威慑力和声誉是权威性的具体表现。秦荣生[ 3 ]认为,审计权威性表现为审计工作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审计组织作出的审计结论和提出的审计意见,被审计者无权进行否定。孙宁[ 4 ]认为,权威性体现为审计意见能得到落实。李景祥[ 5 ]认为,审计权威性表现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或审计决定的执行力。

关于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影响因素,多数文献认为,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是其权威性的基础[ 2-3,6-11 ]。一些文献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影响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因素,例如,质量审计[ 12 ],建立内部审计组织的自愿程度及领导重视程度[ 13 ,5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12,14 ],审计技术方法[ 5 ]。

多数文献认为,内部审计独立性作为其权威性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领导体制,领导内部审计的岗位或机构的组织层级越高,内部审计越是具有独立性,从而也越是具有权威性[ 15-22 ]。

此外,一些文献还涉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特有损害因素及限度。一些文献认为,与外部审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内部审计报告其发现的问题,这实质上是指出管理部门的错误,因此,管理部门很有可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第二,内部审计机构要透明地理解问题并推动问题得到整改,必须主动与管理部门协调好关系,如此一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能会受到损害;第三,由于处于同一个组织,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最终可能损害独立性;第四,咨询服务需求的增加可能带来内部审计人员自我评估,从而对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 23-24 ]。阎栗和吴开兵[ 25 ]认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该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度”,在这个“度”的范围内,独立性的提升可以增加组织价值,超过这个度,独立性过高,会造成内部审计与经营层(甚至是高级管理层)的对立,进而增加内部审计与经营层信息交换成本,影响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功能的发挥。

上述文献为我们进一步认知内部审计权威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关于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概念及其保障机制还是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拟致力于此。

三、理论框架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抑制消极因素的治理机制之一,这个机制的建构要以效果为基准来作出相关抉择。内部审计权威性是内部审计制度效果的基础,没有权威性,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内部审计制度也就没有效果。而内部审计权威性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需要一个保障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等,正是这些因素保障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进而保障了内部审计制度效果。上述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如图1所示,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框架(实线部分)。

(一)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概念及其对内部审计效果的影响

权威是对指令或安排的一种服从和支持,权威性就是处于权威的性状。内部审计权威性是人们对内部审计结论或建议的接受或采纳并采取相关行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处于权威的性状。一般来说,内部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结论和计建议,对于这些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人们可能会持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态度,对这些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进行冷处理,实质上是视同其不存在;第二种态度,表面接受了,实际上不采取切实的行动;第三种态度,很重视这些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并切实采取相应的行动。上述不同的态度,只有持第三种态度时,内部审计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才得到接受或采纳,内部审计才处于权威的性状。简单地说,内部审计权威性是指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得到相关方的接受或采纳并采取相应行动,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接受或采纳,也就是发自内心地同意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二是行动,也就是接受或采纳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并采取针对性的行动。上述两个维度,行动比认同更重要。 不少文献以及IIA的规范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对内部审计制度效果的影响。笔者认为,没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制度固然没有效果可言,但是,即使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制度也可能没有效果。表1描述了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的不同情形。

表1显示,有些情形下,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但是,内部审计制度没有效果,其原因是,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审计结论及审计建议,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些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所针对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形下,独立性、客观性并没有缺失,但是,内部审计的价值缺失。所以,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仅仅注重独立性和客观性是不够的,而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重视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采纳及相关的行动、重视发现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要重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当然,如果没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即使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得到接受或采纳,由于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没有反映真实的问题,真实问题也未能解决,内部审计同样没有价值。所以,对于内部审计来说,独立性、客观性不可或缺,但是,仅有独立性和客观性还不够,必须由独立性、客观性推进到权威性,后者包括前二者。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有很大的不同。民间审计只是对审计主题发表审计意见就可以了,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整改并不承担责任。内部审计则不同,发现问题当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动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部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接受或采纳是内部审计价值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权威性包括独立性、客观性,并且比独立性、客观性更重要。

(二)内部审计权威性的保障机制

既然权威性是内部审计制度效果的基础,那么,如何保障内部审计权威性呢?前面已经指出,权威性包括接受或采纳、行动两个维度,行动比接受或采纳更重要。接受或采纳的基础是审计质量,审计质量越高,接受或采纳程度越高。接受或采纳对是否行动会有重要影响,而内部审计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所代表的组织地位也会影响相关方是否采取行动,一般来说,这种组织地位越高,相关方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审计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所代表的组织地位不一定是内部审计机构本身的组织地位,而是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中的领导地位,也就是在组织治理或高层中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岗位或机构。总体来说,直接保障内部审计结论和建议接受或采纳并采取相关行动――也就是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机制是审计高质量和高组织地位(图1)。下面具体分析上述两种机制。

先来分析内部审计高质量保障机制。内部审计质量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客观性,二是专业胜任能力(图1)。内部审计客观性是指审计人员不偏不倚,不得因偏见、利益冲突或他人的不当影响而损害自己的职业判断[ 26 ]。怎么才能做到客观性呢?一是精神上具有独立性,没有利益冲突且不受他人影响,主观上没有偏离自己职业判断的动机。失去独立性,审计人员可能在主观上就有迎合某种需求从而偏离自己职业判断的动机。二是工作态度严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会因为工作不严谨而产生错误判断。三是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不会因为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而产生错误判断。上述三个方面组合起来,就为客观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图1)。换言之,独立性、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是审计客观性的保障机制[ 27 ]。

内部审计产品除了审计结论外,更有意义的是审计建议。一般来说,客观性主要是针对审计结论而言,对于审计结论来说,做到了客观性,也就具有了高质量。但是,对于审计建议来说,高质量的审计建议除了基于客观事实,具有客观性外,其质量还有其他更为丰富的内涵,例如,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审计建议实施后的成本效益比等,这些因素都是审计建议的质量维度,这些维度是客观性保障不了的,需要审计人员的相关专业素养和经验,所以,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从两个路径影响审计质量,一是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性,二是影响审计建议的质量(图1)。

接下来分析内部审计高组织地位保障机制。内部审计部门本身的组织层级不一定很高,但是,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并不只是代表内部审计部门本身,而是代表本组织领导内部审计的岗位或机构,所以,这个岗位或机构的组织层级就是内部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组织层级,例如,如果由CEO领导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组织层级是由CEO来代表的,相关单位或个人会从CEO的组织层级来选择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态度。我国历史上的不少朝代,监督体系都是以卑临尊,这样做当然也有弊端,但是,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监督者会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因为被监督者的秩级比监督者高,监督者必须认真地收集证据,不敢轻率地作出结论。与以卑临尊同时存在的是领导监督机构的岗位或机构秩级很高,很多情形下是皇帝亲自领导监督机构,这样一来,监督者本身秩级不高,但是,监督结论或建议代表的秩级很高,这就为监督结论或建议树立了很大的权威性[ 28 ]。内部审计也是如此,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能否得到接受或采纳并推动相关行动,除了审计质量外,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所代表的组织层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们的行动源于两方面的力量,一是认同,二是威慑力。高质量的审计获取了认同,这为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基于认同可能有行动,也可能没有行动,所以,在认同的同时,如果再增加某种威慑力,则相关人员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内部审计独立性有丰富的内涵,但是,组织地位是核心内容,组织独立一方面强调领导内部审计的岗位或机构的组织层级不能低于审计客体,另一方面还强调领导内部审计的岗位或机构的组织层级,组织层级越高,威慑力越强,基于审计结论或审计建议的行动也就越有可能发生。所以,领导内部审计的岗位或机构的组织层级是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又一个重要保障机制(图1)。

四、例证分析

本文以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的理论框架,下面用这个框架来分析大亚湾核电站内部审计,以一定程度上验证这理论框架的解释力。 大亚湾核电站(广东核电合营公司)是广东核电公司集团与香港中电集团共同出资,其中广东核电公司占75%股权,香港中电占25%的股权。大亚湾核电站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建议执行力度非常大,审计建议回复率100%①,并且,还做到了三个“必须”: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对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必须落实,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必须追究[ 29 ]。可见,大亚湾核电站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很高。

这种权威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二是高层级的组织地位。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首批通过IIA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中国企业,其内部审计质量可见一斑。高质量的审计一方面基于其具有国际水准的内部审计规范,大亚湾核电站建立了完整的审计工作体系和规范的管理模式,从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到开展后续审计,均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标准,通过这些规范,为其审计质量提供了程序性保障[ 30 ];另一方面,其审计质量还源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这支审计队伍来自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并且还有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 31 ]。

大亚湾核电站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属于公司的一个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相比,并没有特殊的组织级别,但是,I导内部审计部门的是董事会和总经理,大亚湾核电站内部审计部门行政上向总经理报告,职能上向董事会报告。行政上向总经理报告,是为了让总经理支持审计建议的落实;职能上向董事会报告,是为了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大亚湾核电站内部审计部门不经过总经理直接发出审计报告,每半年在董事会作独立报告,阐述审计活动和发现[ 32 ]。

综上所述,大亚湾核电站内部审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而审计质量和审计组织层级是这种权威性的重要保障因素,这与本文的理论预期相一致。

五、结论和启示

内部审计权威性是内部审计制度建构的基础性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关于内部审计权威性及其保障机制的理论框架。

内部审计权威性就是人们对内部审计结论或建议的接受或采纳并采取相关行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处于权威的性状,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接受或采纳审计结论或建议,二是基于审计结论或建议采取针对性的行动。内部审计权威性与独立性、客观性具有差异,在有些情形上,可能存在独立性、客观性,但是不存在权威性。对于内部审计制度效果来说,权威性比独立性、客观性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权威性的保障机制。

本文的研究启示我们,要提升内部审计制度效果,不能不重视独立性、客观性,但是又不能只重视独立性、客观性,而要更进一步,要重视权威性。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权威性的保障机制,所以,需要从独立性、客观性、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多个维度努力来推进内部审计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沈克俭.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遵循的准则[J].财会通讯,1984(S4):19.

[2] 安顺财校会计教研室.改变现行审计机关的行政隶属关系是保证审计权威性的根本出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4(3):63-64.

[3] 秦荣生.审计客观公正的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求[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5(3):31-34.

[4] 孙宁.依法落实审计意见维护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6):32.

[5] 李景祥.论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12):5-6.

[6] 钟文俊,宋建民.改革和完善农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的构想[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2(11):39-40.

[7] 朱靖娟.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基于Logit模型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9):20-23.

[8] 宋锐.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探讨[J].财经界,2009(6):142-143.

[9] 魏昌东.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定位缺陷与完善对策[J].学海,2010(2):164-168.

[10] 肖艳芳,汤英,邱元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委派制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5(5):7-9.

[11] 周利红.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112-113.

[12] 殷书元.浅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J].现代审计与经济,1995(4):26.

[13] 申香华,张喜莲.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探讨[J].理财,1997(7):17-18.

[14] 张明仁.影响审计工作严肃性和权威性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审计,2003(2):46-48.

[15] 张学林.论内部审计领导体制的建立[J].财会通讯,1992(4):20-21.

[16] 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审计研究,2008(6):23-26.

[17] 蒲育军.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8(8):83-85.

[18] 李明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基于内审机构报告关系的探讨[J].审计研究,2009(1):69-75.

[19] 陈武朝.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持续改进[J].审计研究,2010(3):48-53.

[20] 刘红梅.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1(1):88-93.

[21] 刘荣.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增值的均衡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2(8):35-37.

[22] 李文文.产权范式的内部审计独立性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J].中国内部审计,2014(6):31-33.

[23]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ndependence and objectivity : a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ors[R].Altamonte Springs,FL :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2001.

[24] 颜晓燕,饶婧婧.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1(7):205-208.

[25] 阎栗,吴开兵.内部审计独立性成本收益模型及其推论[J].中国内部审计,2014(4):44-47.

[26]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78.

[27] TAYLOR M H. A proposed framework emphasizing auditor reliability over auditor independence[J].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3):257-266.

[28] 朱建磊.明代监察制度的制衡功能[J].文史杂志,2014(6):37-40.

[29] 施兵,董琳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为经营管理做好服务[J].中国内部审计,2006(7):28-29.

[30] 常琪.“防范”胜于“纠正”:记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2004(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