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时间:2023-07-21 17:2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1篇

    1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我国经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带来了我国GDP增加,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所产生的经济问题,是一味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泡沫化,经济发展停滞化和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带来来的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产能过剩致使经济发展再次陷入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物价水平的上升

    自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大额投资以来,我国物价开始上升,人民深切的感受到日常蔬菜,食品价格上升。国务院公布十六条后的数天内,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今年11月份,物价控制在了同期的4.1%,物价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投资环境的恶化

    随着国内物价的不断上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不断上调,国内投资热潮不断降温,投资环境也逐渐恶化,股市也随着4万亿投资热潮的逐渐退出而进入下降调整阶段,房地产随着政府的调控,资金链也面临严峻考验,中国经济发展在国内环境上困难重重。

    1.3对外贸易的严重萎缩

    11月以来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额创新低,主要表现在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比2010年明显回落,我国对外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税费较重,盈利空间缩小和融资困难的局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对经营状况的预期更为谨慎。再加上更为困难的投资环境,这对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

    2经济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2.1我国企业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并有越演越烈之势

    经济危机下,全球资本市场逐渐萎缩,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不断显现。在以金融危机始发的美国,金融业市值蒸发已经接近20世纪初的经济危机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均采取较为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具体包括通过政府的采购国内货物产品,与此同时限制其他国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以达到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护国内企业正常发展的目的;与我国贸易较为密切的发展中国印度也处于保护本国经济的目的,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了分类的管理,比如限制医药相关的产品以及儿童玩具等,从而有利于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好稳定的发展;而国际贸易的直接参与者大型跨国公司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也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对产品,以及服务的规格制定了一系列相对苛刻的规定。这些都这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国从事外贸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2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发展速度降低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企业起着主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20%以上,同时应该看到,外贸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我国加入WTO以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增速较为明显,一般保持在20%左右。但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相关贸易政策的出台,我国出口贸易摩擦不段,贸易壁垒重重,贸易出口大幅度萎缩,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额度急剧下滑,我国外贸企业对美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出现生存危机。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较上年放缓7.9%。各个行业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2.3我国外贸企业融资缺口扩大,出口收款困难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各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远低于2007年的同期水平,贷款规模的缩小,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融资困难,很多中小企业因此而倒闭。同时,从外因来看,外贸企业出口商品还面临着货款收回的困难,包括货款收回的额度和收回的时间上都比预定的大打折扣,根据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估算,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收款等待时间增加,索赔额度也明显增长。由于银行收紧银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很多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2.4国内大量中小外贸企业倒闭

    国内出口中小企业在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时候准备不足,而且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成本控制以及价格制定上都丧失了竞争力,这导致以出口为主的贸易企业利润急剧下滑,两方面导致外贸企业难以生存下去,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倒闭潮更为明显,相伴随的国内劳动力失业、投资资金面临收回的风险等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开始于美国,美国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出口国,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美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以下将探讨我国外贸与这次金融危机的关联效应。

    3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2007~2009年之间,虽然受到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两国贸易始终处于重要地位,相关性保持在0.174以上,美国始终作为我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国之一,美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外贸出口的情况,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并通过以下渠道加速传播:其一,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随着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国内经济资金链吃紧,部分房地产资金出现断裂,政府处于免于经济崩溃的考虑,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并向国内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8000亿美元的救济资金出台,启动了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资金的大幕。而这些资金并没有像投放时政府所想的那样,流入资金紧缺的房地产等部门,而大部分流入到了其他行业和市场,这就意味着引起局部的通货膨胀,向市场注资的各国同时也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压力,流动性紧缩和过剩,经济产生剧烈的波动,这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成本难以控制等挑战。其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以及引发的问题。危机爆发初期,美国为转嫁国内经济颓势,提出人民币币值低估言论,再加上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空前增大。由于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各国游资涌入我国市场,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产生结构性通胀的动力。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了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利率,这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或者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内外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4我国外贸企业面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且波及面较广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力争使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影响降低到最小;世界各国也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需要共同努力解决所面临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复苏起来,但就我国外贸行业来说,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落实并实行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4.1宏观方面的政策

    其一,制定拉动内需措施,发展外贸所需的基础保障。全球经济市场的不景气,对外贸易发展困难重重。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了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的措施,并以此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为扩大内需,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少国内经济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拓宽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生存空间,同时保证政府出台的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落实在实处。国内市场的开拓和政府的扶持是外贸企业发展的保障。其二,切实加强对外经贸政策的落实。考虑到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资金承受能力,政府运用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注重局部的调控优势,而货币政策负责协调全局。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面对全局的形势上进行间接和全面的调控,并在稳定物价,防治危机传导和引导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在区域协调上,做好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协调合作,同时在产业转移上,把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带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其三,加强和国际间的合作和沟通,发挥互利共赢的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经济政治密不可分,各国只有本着互利共赢的目的,目标达成一致,通力协作,共同构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合作框架。具体上,做好对美国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密切和欧洲、亚洲等国家合作,共同面对,以防美国经济问题对其他地区扩散;作为我国政府来说,稳定我国货币的币值,防止国内经济产生大的波动,严防美国转嫁危机的传导机制,以达到我国经济的软着陆。并且使我国对外贸易有着相对宽松的国内经济环境。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为解决贸易摩擦建立磋商机制,有效规避不平等贸易规则。

    4.2面对危机,我国外贸企业微观举措

    首先,在竞争环境中,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金融危机形势下,各国货币紧缩,流动性减弱,购买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恶劣国际贸易环境,要做好贸易工作,必须要控制好产品的成本,提高竞争力。其中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是利用现在的通信网络优势,降低信息的搜集成本和采购成本,并以此促成网上交易。其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外贸企业的人力管理和薪酬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并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外贸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其三是利用我国人力资本的优势,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部转移。其次,做好结构调整,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具有多样性,而且商品不同,其需求弹性也相差各异,金融危机中,中高收入水平中的生活必需品所受影响不大,而相对中低收入阶层来说,影响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外贸企业要做好国际市场上需求的动态,把握市场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具体要做好及时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延伸服务的产业链条。同时应开发新产品,满足新兴市场的产品需求。最后在全球市场上,要做好新市场的开拓和老市场的维护,在国际市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业务集群

一、解析“新常态”基本内涵

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出“新常态”这一名词。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分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意味着有别于过去;“常态”是指固有的、稳定的一种状态。新常态的基本含义就是不同于过去的、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状态。从本质上讲,新常态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状态,具有客观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入有别于过去的、高速增长的、新的历史时期。

二、新常态的基本特点

“新常态”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优结构、新动力、多风险、中高速是新常态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

(一)优结构

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正在面临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国内的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会逐渐成为国内的产业主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服务业的增长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增加,2013年超过第二产业。同时,国内服务业还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会逐步成为我国的产业主体。从需求结构的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消费需求逐渐成为国内的需求主体;国内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于2012年超过了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表明,我国人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以国内的铝材市场发展为例,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铝资源开采产品研发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的现代产业链,已经突破了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铝材加工的传统发展模式。铝材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打破发达国家对专业技术的垄断,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二)新动力

从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上看,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高新技术和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国内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从相关的统计数据上看,国内大型工业企业的年收入增长速度在逐渐放缓;而电信业、物流业等新兴产业的年收入增加迅速。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生产转型,依靠国内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增加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近年来,我国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逐年攀升,需要在短时间内大力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产业,主要以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三)多风险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因素也在增加。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各行业间的联系也在逐渐紧密。风险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近年来社会关注的楼市为例,2014年炒得火热的楼市终于出现了“降温”现象,全国商品房的销售数量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楼市降温的影响下,房地产投资商会暂缓购买新的土地,开发新的楼盘。这对于以拍卖土地为重要财政资金来源的地区来说,会导致当地的财政紧张,会相应增加地方债务的风险。同时,房地产交易的不景气,导致开发商无法及时回款,就会相应增加贷款银行的金融风险。

(四)中高速

从国内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从过去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模式转变为7%~8%的中高速增长模式的新常态最突出的特征。相关研究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度过一段高速增长后,增加速度会逐渐放缓;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经历过8%的高速增长后,放缓至4%。有经济学学者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产业会持续发力,蕴藏着持久而巨大的经济发展能量,中国有望在7%~8%的“中高速”经济增速中发展一段时间。

三、新常态背景下发展中国经济的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有关资料显示,第三产业占国内经济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会逐渐成为国内的主体产业。面对国内第三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国内有关部门应该顺应国内的市场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不断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我国应该积极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知识技术产权;积极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市场信息的共享;积极建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工业,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少能源资源的消化;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的基础设置建设;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二)积极推动业务集群的建设――以物流业发展为例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动业务集群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统一规范的产业园区,实现技术和信息的共享,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在本节中,以近年来国内平稳较快发展的物流产业为例,简要介绍物流业业务集群的建设。

国务院于2014年又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并致力于提高物流业服务于制造业的管理水平,希望以物流业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目前而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改变现有的粗放经营模式,建立集约型发展管理模式。集约型发展模式的建立,离不开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的发展措施就是推动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关部门及人员需要科学规划物流园区的发展布局,合理选址,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鼓励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内部给予税收、土地等政策性优惠;促进信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为物流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必须加大物流技术的创新和投入。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如GPS或RFID等,建立现代化物流服务的网络系统;促进物流行业的服务转型,建立现代化、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程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结束语

新常态重大战略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进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阶段。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业务集群,实现我国经济的整体化、产业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家旗,王俊清.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5,Z1:112-115

[2]刘定华.破解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难题[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02:21-22

[3]高建昆,程恩富.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价值导向[J].探索,2015,01:108-113

[4]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01:91-98

第3篇

关键词:塞浦路斯模式;崩溃;中国;警示

塞浦路斯是位于欧洲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岛国,历史上长期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国内经济发展长期依靠农业和矿业出口,特别是国内铜产量极大。1974年经历了民族战争获得了独立之后,塞浦路斯推行了一系列新的经济计划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中东地区最为富有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其经济发展模式所依赖的“两低一高”也逐渐成为了中东和环地中海国家发展的重要借鉴。

但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塞浦路斯的经济金融受到极大冲击,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的塞浦路斯危机,让人们看到了塞浦路斯模式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而引发了人们的日益关注和紧张情绪。这个人口仅有110万的弹丸小国正在面临着本国最为严重的存款税风波,并且这种风波极有可能向包括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大都市蔓延的风险。

一、塞浦路斯模式概述

塞浦路斯2011年的国内人均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9000美元,这一数据曾经一度傲视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但是目前的塞浦路斯正在经历着一场超出自身解决能力程度的金融危机。

3月20日出现在塞浦路斯街头银行门前的一幕让全世界为之震惊,银行储户开着推土机扬言如果银行不让取款就铲平银行,这在一向以文明和发达立足的塞浦路斯甚至对西方社会都是一个极大的反叛。原因就是3月19日塞浦路斯议会通过的政府对于银行存款征税的议案,按照这一议案,银行存款小于10万欧元的客户需要被征收3%的存款税,对于存款在10万―50万欧元的客户征收10%的存款税,对于存款超过50万欧元的客户则按照15%的比例征收存款税。这些被政府用来解决眼前危机的手段被国民普遍认为是对于他们血汗钱的无情剥削。

塞浦路斯模式是根源于塞浦路斯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所综合产生的一种依托于银行金融业飞速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塞浦路斯所处的地中海东部毗邻希腊,古希腊的独特文化以及所特有的希腊东正教对塞浦路斯的文化和宗教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据调查显示,塞浦路斯人口的78%信奉东正教。从这些角度出发,在探讨塞浦路斯危机的时候自然会想到2009年12月以来的希腊债务危机。

塞浦路斯为了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过度征税策略并不罕见,但是这种手段对于民众的心理、国民个人的投资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活力都是极大的打击和伤害。金融业毋庸置疑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点在塞浦路斯经济发展过程中更为明显,可以说金融市场的变化直接反映着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塞浦路斯模式的崩溃自然也会对塞浦路斯的银行金融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二、塞浦路斯模式的兴衰

塞浦路斯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四个方面。

首先,是自1974年民族战争后塞浦路斯国内保持的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塞浦路斯政府控制国家政权,发展国内经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其次,是国内经济政策的灵活得当。塞浦路斯政府在实现国家稳定后根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制定不同的经济发展计划并且适时地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塞浦路斯政府将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金融业作为国内经济的主要动力,而事实很好地证明发展独特的旅游业和金融业等第三产业是成就塞浦路斯模式的重要倚靠。

第三,塞浦路斯模式的确立和发展同样得益于大量的国际援助。笔者将具体数据整理后做成表格,见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塞浦路斯每年接受大量的国际援助,并由政府合理妥善地严格运用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良好效果。

第四,是塞浦路斯的发展有着深厚的人才基础。大量的管理人才为塞浦路斯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项调查显示,1980年塞浦路斯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就居于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这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需要人才和科技密集型的第三产业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塞浦路斯加入欧盟,从而更加坚定了其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

塞浦路斯近期出现的国内银行存款税危机将塞浦路斯赖以生存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推向了风口浪尖。民众为了能够早日将银行取款取现,不惜连夜排队在银行提款机前等待取现。而塞浦路斯国内所有银行都已经在3月19日全部停业。塞浦路斯作为“避税天堂”,其银行系统不仅有本国居民的存款,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的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富人的存款。因此,解决塞浦路斯危机是欧盟和俄罗斯等经济体的重要任务。另外,塞浦路斯银行损失的承担者已经变成了国内的普通民众,这对于民众之于银行业的信任是极大的打击。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塞浦路斯危机很有可能向周边邻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蔓延,从而引起整个欧元区的恐慌。新一轮欧债危机再一次出现了苗头。

三、塞浦路斯模式崩溃给中国的警示

3月25日,新的塞浦路斯经济救助方案最终确定,新方案要求对于在银行存款超过10万欧元的储户征收40%的存款税,同时冻结将钱存入塞浦路斯银行的国外储户。

显然,塞浦路斯危机的解救方案并不完美,这一方案一方面造成了国民的不满,另一方面也给塞浦路斯银行最大的外国储户――俄罗斯造成了极大困扰,引起了包括俄罗斯官方和民间在内的一致抗议。更为重要的是,塞浦路斯虽然此次免于被踢出欧元区的危险,但是这种非专业的解决危机的方法给本国银行业和金融业带来了极大的信任危机。

我国银行业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飞速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更为显著。在银行金融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同样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地区性金融风险。因此,我国必须要从塞浦路斯模式的崩溃中吸取深刻教训,不断加强对于金融业和银行业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范。针对塞浦路斯将风险转嫁给民众从而引发国内社会不稳定的现象,我国需要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储户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塞浦路斯模式的崩溃还警示我们一定要加强政府和居民的海外债务安全意识。我国目前占有着世界第一位的外汇储备,而大量的国内民众也选择将钱存入国外银行。这种现状所带来的风险并不比收益少。俄罗斯在此次塞浦路斯危机中所面对的情景应该为我们敲响警钟。应不断提高我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风险意识和债务安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和分散境外债务风险。

塞浦路斯模式崩溃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警示,就是一定要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加强银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金融服务业由于自身行业特征的特殊性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指数,特别是跨境资本流通和银行间交叉持股的现象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四、结语

本文着眼于近期发生在塞浦路斯的银行业和金融业危机,通过对塞浦路斯经济发展历史和独特模式的梳理和分析,认为塞浦路斯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自身金融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接着,笔者对于塞浦路斯目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于自身和欧盟、俄罗斯等经济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笔者将我国方兴未艾的银行金融服务业与塞浦路斯进行对比,对于塞浦路斯模式崩溃给我国带来的警示进行逐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歌.塞浦路斯银行系统面临崩溃[N].人民日报(国际版), 2013-03-21.

[2]何志龙.塞浦路斯振兴经济之路[J].西亚非洲,2006( 7).

[3]彼得・施皮格尔.“塞浦路斯模式”论引发市场动荡[N].金融时报, 2013-03-26.

[4]冯绍.塞浦路斯新商业模式 危机之中的一线曙光[N].环球外汇, 2013-03-26.

[5]梅新育.塞浦路斯危机警示了什么[N].深圳特区报,2013-04-09.

[6]人民财评.塞浦路斯债务危机给我们什么警示[DB].人民网, 2013-03-28.

第4篇

【摘要】由于国内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周期,而原有宏观调控模式已经很难和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因此,现有政策对于经济摆脱困境来说,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宏观调控思路,比如提高货币效率,减少基础货币供应以及改变地方政府的现有收入、支出结构。

【关键词】宏观调控 基础货币供应 财政收入/支出

2012年第二季度,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08、09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时隔3年再次回落8%的下方。尽管上半年7.8%的GDP增速相比较其他很多国家,仍然是个非常漂亮的数据,但对于熟悉和了解中国经济的人来说,应该知道这个数据的来之不易,更应该知道我们前方的路并不好走。

即便是7.8%这个数据,是否真实反映了目前国内经济的现状,我看未必。我们知道在国内GDP构成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而单从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还是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速,月度平均增速在21%左右,这对于上半年的经济产出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为0,比5月份大幅下降2.7个百分点,而发电量一向是被看做衡量工业投资热度的最佳数据,这一数据的加速下滑充分表明目前企业的投资动能远不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那样来的光鲜。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新增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偏低这样一个数据中得到佐证。

在年初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提出,要把今年的经济增速控制在7.5%左右,而过去几年这个数字是8%,应该说,从这个转变,我们看到了管理层希望通过压低经济增速,来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赢得时间的信心。但是,经过半年的洗礼,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很多领域却并没有对这0.5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变化做好准备,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慌张和无措,而我们的A股市场也在7月份就跌破了上半年2132点这个所谓的钻石底。

但笔者更关注另外一个话题,即便我们能够在下半年看到来自于数据上的反弹,但7.8%,乃至于二季度7.6%这样的GDP增速在几个月或者几个季度之后,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增长的上限,那么我们的管理层是不是也做好了保持中速发展的准备。

早在今年4、5月份,温总理就提出了要适时加大宏观调控预调微调力度的观点,于是我们也看到了在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6、7月份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央行又连续两次动用降息策略,这种来自货币政策上的微调;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行业增加了补贴力度以及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这种来自财政政策上的微调。但是,无论从股市层面还是从实体经济运行层面,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政策所应该发挥的功效。可能有人认为是由于时间不够,一般宏观调控要经历6个月左右的政策时滞期,但笔者却认为,即便在经过几个月,即便预调微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由于国内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周期,而原有宏观调控模式已经很难和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因此,现有政策对于经济摆脱困境来说,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近些年来,很多机构在对国内经济进行分析时,开始更多的使用诸如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这样一些概念,笔者并非经济学家出身,对于上述概念了解不多,但一直有这样一个困惑,上述一些概念差不多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学基础之上,如果照搬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不是会有处之不当的地方。笔者看到的是在没有更多科技自主创新、社会进步以及制度推动的背景下,中国依靠“货币+投资”的增长模式,创造了所谓的高速增长30年的奇迹。但这个奇迹其实就像是一个泡沫,而但凡泡沫就会有这样的特点,吹的越大,吹的越快,就越容易破掉。论货币,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已经高达90万亿,而GDP总量今年来看不过50万亿,以货币量与GDP的比值来讲,中国是1.8,而美国只有0.6,也就是美国的经济效率是中国的三倍;论投资,我们钢铁过剩、汽车过剩,即便是新兴产业的多晶硅也已过剩,再生产出东西,也只能放在仓库里自生自灭。所以,现有的增长速度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限制经济的这种无限扩张,即便限制拼劲全力能维持现有增速,但未来也确定不能持续。

那么,如何利用宏观调控来改变目前的经济困局呢。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货币效率,减少基础货币供应。刚才我们谈到过,中国的M2已经高达90万亿,而GDP不过50万亿,而如此比例正是通胀加剧的罪魁祸首,我们统计局公布的CPI还并不是很可怕,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真正的通胀感受要远比CPI的数字来得剧烈。就拿房地产来说,这个产业链吸纳了超过50%的M2,所以过去几年房价的上涨幅度要远远超过CPI的水平,而我们国家的CPI构成中却并没有太多的房价变化成分。但至少过去几年我们还有房地产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来吸收这些超发的货币,可是现在房地产也在调控,吸收基础货币的能力一定会降下来,甚至还要吐出过去所吸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迅速找到一个能吸收多余货币的产业,那么最短时间内中国又将面临一次严峻的通胀考验。所以,笔者对央行今年以来的再次放水是非常担忧的,特别是对于降息这一行为,表面上虽然可以看到能够降低高资产负债率企业的财务成本,但殊不知另一面却是能让市场上的炒家以更低廉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在某一领域掀起一轮产品价格的上涨。幸好,由于目前经济环境较为恶劣,即便是出现降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并不旺盛,所以6、7月份的新增贷款数据还算平稳,但需要防范的是一旦经济形势稍有好转,这个数字可能出现的大幅上涨。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像过去一样每年按照GDP增长率,匹配多少M2,甚至可以让部分年度的M2出现负增长,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存量货币的使用效率。当然,如何激活存量货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但也并非没有解决之道。按照金融学原理,资本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社会上的存量货币,所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之能够逐步替代银行系统在信贷支持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当务之急。由于近年来的连续低迷,虽然每年还是有不少新股发行上市,但从数据来看,从2010年开始,股市融资规模每年实际上是在下滑的,而未来几年这一态势也可能延续,也就是股权融资受到市场制约,短期内还不足以发挥最大的功效,无法吸引更多的资金。这个时候债券市场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其实在证券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笔者认为就是这个初衷,我们也看到6月份证监会推出了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这一新兴产物。虽然由于各方面因素,短期内还将面临很多障碍,而且企业的积极性也不高,但不能否认这将是大势所趋,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认可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资人对风险/收益认识的加深,债券市场将起到更大作用,存量资金也可以通过这一市场化的方式来提高自身效率。

第5篇

关键词:霍林郭勒;电力消费;经济发展

能源作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需物品。能源的存在,是经济发展、企业生存的血液。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或地区对能源的需求会逐步增多,而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当前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电力,而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工业用电指数已经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经济发展良好,工厂开工率较高,会导致企业生产性用电量的增加;而经济状况较差,工厂开工率较低,会导致企业用电量的下滑。同时,电力的来源构成,也会影响到当地经济。当地电力来源多源于火力发电的方式,则会导致当地环境受到影响,且当地产业结构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容易出现严重依赖于当地资源的产业布局。

一、霍林郭勒市的电力消费与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霍林郭勒市由于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霍林郭勒成为蒙古最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并大力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煤炭相关产业,形成了煤炭、电力、煤化、冶金为主的产业格局,城市发展目标也是注重发展以煤炭为核心的产业。其中电力行业已经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它的快速发展已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霍林郭勒的电力行业主要是以火力发电的方式进行发电,然后再将电能转化为生产生活用电。将煤炭等化石燃料作为重要的电力生产原料,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中包括煤炭开采、运输等都会出现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当地经济结构是以煤炭产业为核心,形成了与煤炭相关的产业链条,而在这种产业结构下所造成的污染将是成倍的增加。

再者,由于霍林郭勒煤炭资源丰富,大多用于生产电力的煤炭资源取自本地,所以电价相对较低,吸引了较多高耗能企业进入。而在这种状况下,由于高耗能企业参与本地经济,由其产生的引致需求大力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但是,这将严重影响当地环境的同时导致当地产业结构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主,形成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同时,在煤炭能源日益枯竭的时候,面临着艰难的转变。

二、霍林郭勒市电力消费情况表现出的经济发展状况

霍林郭勒市的电力消费总量近几年下降明显,主要是受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由于煤炭等行业国内出现严重的产业过剩,大量产能闲置,导致煤炭产品的价格下滑,企业利润率降至很低的水平。由于产品滞销,这些产业的企业缺乏扩大产业规模的动力,导致工厂生产下降,从而使得霍林郭勒市的电力消费量下滑。从霍林郭勒市电力消费总量下降可以看出,当前霍林郭勒市的经济受到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严重,以煤炭为核心的产业发展受阻,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霍林郭勒市的电力消费主要是由一些高污染的企业所产生,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了产品生产能耗大。这样的低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的产业发展结构,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容易面临严峻的问题。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时期,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滑,急需改变当前的产业结构,通过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生产的利润率,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从而摆脱经济困境。而此时霍林郭勒市的电力消费结构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过多的使用煤炭等能源,容易出现由于能源资源枯竭而导致产业衰败,从而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在以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电力供应方式的同时,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令人担忧。大量的开采煤炭等矿产导致地表被严重破坏,而露天洗煤等生产方式将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并严重污染附近水源和地下水,导致居民日常用水困难。在煤炭发电过程中,由于大量煤炭的燃烧,以及除尘滤气的设备不完善,导致大量的粉尘、污染气体排入空气中,容易使得雾霾等空气污染状况的出现。这对当地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深远。

三、调整霍林郭勒市经济发展现状的对策

(一)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大力扶植新兴产业

对于以煤炭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技术设备升级改造中,从而改变当前企业发展注重扩大规模而忽视技术提升的现状,导致企业发展成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一方面要使企业发展注重精细化,以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有效处理余热、废弃物及粉尘等副产品,从而对周围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植,要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产业发展核心的状况,开发当地的地方特色,使得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发展地方旅游业,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特色、草原风光及冰川遗迹等,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发展光伏、风力发电产业,从而改变原来只以煤炭作为发电原料的状态,既能增强发电量,也能改善当地环境。

(二)加强引导民间资本流入新兴产业建设

霍林郭勒市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而资金的来源需要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这是由政府资金的有限性决定的。在加强引入社会资本时,需要加强金融制度的调整和改革。由于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经营能力不足,在利润率的把控上能力略显不足,使得这些企业不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而缺乏经营资金的这些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经营困难。金融制度的改革要更加注重政策向这些新兴产业倾斜,使这些企业更加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环境执法监督队伍的建设

霍林郭勒市由于原有的产业发展注重将煤炭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导致了当地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组建一支能力较强的环保执法队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将当地企业的污染行为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保护一方水土不受污染。

参考文献:

[1]李晓磊. 霍林郭勒市煤电铝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第6篇

关键词:天津;经济发展模式;内源性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36-03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将各地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持续大规模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本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称之为“外源型”或“外生性”经济发展模式。其典型是广东和深圳。另一种是主要依靠本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发展经济,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称之为“内源型”或“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其典型是浙江。有人把浙江民营经济比喻为老天爷经济(自然条件逼出来的)、老祖宗经济(历史上有传统)、老百姓经济(来自于民间的普遍性)。从理论和实践看,两种发展模式各有千秋,但各地区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有地区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决定的使然。如选择“外源型”经济发展方式,基于本地区的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原有的地理位置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资本和外来人才。因此这种“外源性”也称为“输入性”经济,其经济资源配置空间大,发展速度快,是欠发达地区迎头追赶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其经济战略目标首选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但输入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受国际经济影响大,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经济运行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相比较而言,“内源型”经济发展有其原始积累的艰难起步阶段,选择这种发展模式有其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因为本地区资源配置空间较小,有一定局限性。但是这种内源性经济一旦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其经济运行的基础比较稳固,主动权比较大,增长波动小。因此,结合“外源型”和“内源型”优势的混合模式,具有抗风险能力强,活力强、适应力强和发展后劲足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内源性”经济紧紧扎根于本土,吸收、消化“外源性”经济的有益成分,有利于依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快速增长。

二、天津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天津作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地理优势的城市,具有港口经济和轻工业优势;重工业雄厚基础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缺少的是资金和高新技术支持,为此改革之初,市政府确立的经济政策以吸引外资和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故此天津经济运行一贯执行的是“外源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改革三十年来,外来资本和外来企业为天津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开发区经济;滨海新区经济;空港经济;生态城经济等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发展。但是,2008年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曾给天津这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很大冲击。重新审视天津经济发展模式,认清天津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是保持天津经济增长良好势头首选目标,也是天津市今后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天津经济发展可以说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进入了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继续推动天津经济运行的均衡发展,就要重新调整天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理论上和观念上理应有所突破。技术创新是保持天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后工业化时期知识、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罗默在1986年《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知识和技术研发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的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一个内生变量,是知识积累的结果。知识积累是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新的源泉,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重视研究开发部门的作用,增加研究与开发部门的投入,提高知识积累率。而卢卡斯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只有特殊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正是天津转型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

三、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正确决策是保证经济正常平稳运行的政治前提

回顾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局面,天津市政府坚决贯彻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并且采取了助推天津经济增长的五大具体措施:第一,在农业方面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第二,在工业方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广泛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提振了信心。第三,在服务业方面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大批商业服务设施先后投入使用和运营,促进了快速发展。第四,在扩大内需方面,始终坚持抓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五,强化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信贷规模实现了新突破,使企业的经济运行不会因为资金而成为问题,这也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作用。五项助推经济具体措施使天津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成绩:全年GDP完成7 500万亿,增长率达16.5%,增幅位居全国第二位。2009年天津经济增长可谓上了新台阶。为全国经济保八的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但是,从天津经济运行实践考察,2009年天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非天津经济的平稳发展。其GDP的增长60%以上是政府新投产项目带来的,而非市场经济运行中经济效益拉动的。因此,从总体考察天津还存在综合实力还不强、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大不强,经济发展方式不适应经济形式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还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如何保持天津经济运行稳步平稳前行这一常态发展,而非追逐跨越式增长,是我们每个天津人要思考的问题。所谓常态可理解为事物的正常状态表现。经济常态运行可理解为两种情况:一是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速度相同间隔的平稳增长;二是一定期间内经济运行的速度相同间隔多为平稳增长偶有大的起伏。一般以五至十年为一考察的期间。所以,要保持天津经济的稳定增长,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应该是:如何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当然,保持天津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保持天津经济又好又快是目标;而保持天津经济又好又快的平稳发展是更高的理想境界。为此,如何树立天津经济又好又快的平稳发展新理念是问题的关键。作者认为,首先,抓住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效应――滨海新区为龙头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具体分析天津市经济增长点。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作为天津经济增长的龙头,滨海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滨海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强力引擎的作用日益彰显,生产总值增长23%以上,占全市的比重超过50%,龙头带动作用突出。所以,要重点抓好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效应。其次,在全市各区以点带面抓典型行业企业。天津共有13个区3个县,而市内六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三县以开发区经济发展为主兼顾农业;除滨海新区以外的6区,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有开发区经济,又有宅基地换房城市化问题,同时还有农业走集中化现代化发展问题。各区政府要针对天津市各区县的具体情况设定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再次,对天津经济运行中的产业进行投资与整合。树立正确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粗犷经济模式。在这里,讲质量指的是既要优质优产又要保证产业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创新性。最后,发挥好政府的经济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政策保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服务的,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缺陷和不足是政府的职能。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正确决策是保证经济正常平稳运行的政治前提。

四、重视培养“内源性”经济增长因素的具体政策和宣传导向

改变天津经济发展以吸引外资为主的惯性发展模式,创造条件使外来资本、外资企业、外国商人本土化、国民化,从而实现变“输入性”经济发展为“内源性”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天津市政府在制定长期经济规划和战略时,要有针对性的重视培养“内源性”经济增长因素的具体政策和宣传导向。

1.做强外来企业龙头使其扎根生息成为天津内生力量。科学地策略性地利用输入性经济增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原始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资本、技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经验的短缺,如仅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发展的最初阶段,适当地利用外资,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成为经济发展最初阶段的一种选择。然而,在进一步实施的过程中,从政策上有的放矢的针对外来的龙头企业国土化和国民化,利用天津地理人文优势吸引其长此以往根植天津使其成为内生的经济增长力量。

2.注重做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内生经济增长模式来自于本国、本地区的千千万万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是经济竞争的根本源泉。我们的经济政策设计应当有利于企业家的脱颖而出和振兴成长。

3.政策倾向培育和扶植国内民间资本的行业。长期以来,在一些领域给予外资的政策优于中国民间资本的政策应当进行必要的反省。既然GDP是国内企业制造的,就应当对于国内资本包括国内民间资本的行业进入,区域流动的政策更为宽松。

4.利用天津宜居优势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定居。天津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兼顾硬环境的建设和软环境的营造,才能吸引的海外有识之士和国内优秀人才居家定居或成为他们的度假居住之所。才能成为天津的内生发展的要素资源。

理论指导行动,拉动经济的火车头只有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进才能保证天津经济的稳步平稳的增长从而避免经济增长链条断裂。

五、重视培养“内源性”因素,加快天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路径思考与选择

1.路径思考。基于对天津经济运行的现状分析,重视培养“内源性”因素加快天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需要直面的几个核心问题,第一,重视“内源性”因素的公共选择问题,即是政府资金投向选择问题。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甄别和选择真正的战略性新技术产业,才能投入其引导启动资金,正确的公共选择决定正确的资金投向,一旦判断有误不但会产生资金的挤出效应,而且还会延误经济发展的时机,消弱地方城市的竞争力;第二,鼓励和奖励助推天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性新技术研发问题。一是职能部门的技术鉴别问题;二是研发部门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无论是鉴别还是研发,如若还是依赖国外,改变不了给别人打工,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第三,市场运作中政府的作用问题。首先是实现技术转化政府需要参与与否;其次是需求市场的重点是国内还是国外;最后是市场运作的产业链衔接问题,这些需要政府部门考虑和认定是否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的前提条件。

2.路径选择。从天津市支柱产业入手,要全面掌握其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虽然,天津市业已形成了支柱产业,并且积极进行产业集群的园区建设。但是目前天津经济运行中外部需求急剧减少的困境并未摆脱,而且将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也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产业就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其中一些产业又没有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天津“内源性”经济增长因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产业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为此应该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天津的实际发展制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占领新技术作为战略重点,建立天津战略性新技术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的天津战略性科技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侯晓斌.论政府在发展文化经济中的作用[J].沧桑,2008,(5).

[2]刘玉,冯健.创意北京发展: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8,(6).

第7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公路运输;影响;研究

公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在联系生产、交换以及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路运输作用

就公路运输、区域经济而言,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因素变化,均会对另一方产生严重的影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明显,二者之间相互协同、促进。通过不断增强公路运输设施功能,可有效减少费用开支,对于区域可达性提高、提高区域经济竞争性和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可有效提高区域内部产业发展速度,从而有效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随之公路运输费用开支的不断减少,区域发展过程中的规模经济增效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优化和完善公路运输体系,可有效提高既定区域范围内的整体经济水平。对于公路运输业而言,其规模经济性以及网络经济性日渐凸显出来,其发展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会产生辐射带动、集聚效应。在公路运输网密集地区因运输成本较低,交易费用也会随之降低,这样就可以吸引一些企业或产业向其集聚,以此使一种资本与技术的高度集中得以形成。当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会有效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基于集聚效应的实现,可有效吸引区内产业发展以及生产力因素的集聚,这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此外,基于扩散效应,产业、生产要素可以向邻区进行扩散,以此来将创新成果以及经济动力等传至周边,这有利于促进邻区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公路运输业余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共赢。

需要强调的是,公路运输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公路运输成本。在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车辆的日益增多会造成交通拥堵,而且还会可能造成交通事故、污染排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路运输成本,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公路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减少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负作用,通过合理应用土地资源、减少车辆保有量等方法,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二、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从实践来看,公路运输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各区域相互沟通协调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最为常用的一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为各地区人们之间的往来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可带动周边区域的进步。第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关系着公路基础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完善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路运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量;公路运输设施越完善,则公路运输量就越大,而且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就越快。相反,若本地区过往车辆比较少,则经济发展就会变得非常的缓慢。第二,公路运输成本低、效率高。较之于其他运输方式,能够有效节约运输成本。节省的费用可有效的应用于其他行业,这对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第三,公路运输是不同区域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而且其拉近了各区域的距离。对于公路运输而言,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可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公路运输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公路运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运输也非常的频繁,使得“门对门”的服务不难实现。实践中,我们可采用该种途径,不断优化服务,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实践来看,若公路运输管理不当,则会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区域现状进行综合考虑。若本区域交通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交通瘫痪问题,对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非常不利;相反,则会出现设施闲置问题。如果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快,则公路运输量将会飙升,公路运输体系瘫痪,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确保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公路运输事业建设过程中,可适当发展其他形式的运输。如果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不配套,前者跟不上后者的发展速度,物流运输等匮乏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必然受限。

三、目前国内公路运输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1.国内公路运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密切,公路运输网络应当不断更新。但就目前国内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很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路运输网络体系落后等现象,难以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城市交通系统有待完善。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公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城市快速交通给大众生活提供了便利,必然可让城市居民吃到新鲜的蔬菜、肉类以及水果等,但是也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压力。比如,在城市快速运输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公路运输压力,尤其是堵车现象一直困扰着城市居民。

2.公路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赢策略

对于公路运输建设而言,其不仅可以有效带动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公路运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科学规划运输网络系统。从国内公路运输网络建设及其发展现状来看,多数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甚至无法有效满足本地区交通基本要求,这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桎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上述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不科学、不合理,其中很多路段缺少基础设施。虽然公路数量很多,但是可承载的运输量无法有效满足实际需要,无法达到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加快本地的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网络系统建设的针对性,应当确保公路运输网路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建设。

第二,加快公路运输建设信息化发展步伐。除了公路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之外,现代信息能力的缺失也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运输也越来越现代化。现代信息化更快捷、准确,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加快运输效率。通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对公路运输建设过程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对于目前的公路运输建设项目而言,很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的落后,而且缺乏现代化技术应用,不利于公路运输网络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现代信息化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开放和扩展资金筹集市场与渠道。较之于其他行业,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投入资金量更多一些,而且回报周期也非常的长。对于交通运输系统而言,应当根据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除政府及主管部门出资外,还应当开放资金市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筹集渠道,广泛吸引民间资本。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国有资本浪费和流失,而且还能够有效引导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有效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确保公路运输建设事业的发展快于区域经济发展,这样才能确保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只有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才能确保公路运输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春青.关于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C]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3).

[2]汪秀花.基于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技术与市场, 2016(04).

第8篇

关键词:美联储 加息 中国经济 影响

美联储加息问题主要指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局在2015年12月16日宣布撒航条联邦基金利率这一事件。这一问题的出现,让美国结束了08年经济危机以来长期推行的宽松型货币政策。目前美国刚刚完成总统的换届选举工作。在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未来任期内,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发展走向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在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新一届总统任期内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预判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联储加息给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影响。

一、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

本篇文章所论述的美联储加息的影响问题,主要针对的是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问题。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加息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加息政策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可以被看做是这一问题的一种表现。从美联储加息政策给欧盟带来的影响来看。在美联储加息政策实施之前,债务危机、难民问题是影响欧洲经济的重要问题。在加息政策出台之前,相关预期的出现,促使欧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例如欧洲央行在2015年3月出台的欧洲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对美联储加息问题带来的冲击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是在应对美联储加息及未来美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英国退出欧盟所带来的欧元下行压力加剧的问题,会对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构成严重冲击。从加息政策对日本的影响来看,长期的经济衰退,让美联储每一次的货币政策调整都给日本经济带来的严重的冲击,从20世纪90年代至本次加息政策出台以前,美联储先后出现了3次加息周期,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日本的经济更是出现了一路下滑的局面。从日本经济现状来看,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率成为了日本摆脱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但是财政赤字过高所带来的财政政策缺乏灵活性的问题,让日本应对本次加息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后劲不足的问题,对此,受到新一轮加息政策的影响,日本未来经济问题仍然并不乐观。从加息政策给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来看,加息问题所引发的原油价格下跌问题,会对俄罗斯的原有贸易带来严重的冲击。外债水平相对较高的问题,是目前印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加息政策的出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印度外债成本的增加。从加息政策对美国自身的影响来看,新的货币政策成为了促进金融资本净流入,保障工业生产和改善就业市场的重要措施,但是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这一政策的长期影响,还处于难以预判的阶段。

二、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一)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从加息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来看,货币汇率波动问题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对这一政策给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影响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美国联邦资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以后。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升值了约25个百分点,在人民币与美元之间,人民币仅仅贬值了约5%,可以说,同其他货币相比,人民币依然表现出了一种升值趋势。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的是这样的一种结论: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人民币的适度贬值,已经成为了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种重要举措。在国际贸易领域,人民币贬值既是促进出口增长的一种可行方式,又会对国内的进口贸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美联储出台加息政策以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问题,成为了我国进口贸易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由于我国实体经济对大宗商品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加息政策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加息政策并没有给人民币汇率问题带来相对严重的影响。

(二)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政策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A股市场领域。从1994年以来美联储的加息情况来看,美联储的每一个加息周期,都是我国上证指数的下跌周期,从当时的股票市场发展情况来看,除去1997年至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国内外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中央政府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及俄罗斯金融危机调控政策失控给美欧国家股市、汇市带来的冲击),美联储加息政策对我国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从本次加息政策的应对措施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所出台的江西降准政策,是建立在高存款准备金率给货币政策提供的政策空间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资金外流和人民币的过度贬值,仍然是相关部门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三、结束语

美联储加息政策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恶化。加息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这一政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威胁。在“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以后,对跨境资金监管工作的强化、经济合作结构的转变和本国国际经贸机制的转型,是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谭小芬.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J].新视野,2016,01:75-80

第9篇

当前,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工业经济区域比较平衡,也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但同时,随着国内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注定成为其内在要求,国内范围内很多区域的工业发展以及在对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暴漏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新增了很多的挑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怎样让区域内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得到促进,有效的对工业区域结构进行优化,也不仅是政府面临的难题,也是理论界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国内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就国内工业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国内区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

1、工业区域结构趋于均衡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的区域布局总体上趋于平衡,不断由高度集中的沿海区域向中部和西部转移,充分的发挥在中西部有优势的工业增长潜力,一批新的工业增长极不断涌现,一些具有多元化的区域工业格局也不断出现,国内区域结构显现出比较有序的平衡态势。

2、工业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进入新世纪后,国内不断地加快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主导下,各地区发展较快的产业主要有:先进的制造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出现让区域工业结构更加优化,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工业区域结构的协调性。

3、产业转移呈现出加快趋势最近几年,国内东部地区的产业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较快,转移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产业层次也日趋提高,这在工业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要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这可以让产业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内在的经济联系为依托进行布局,让区域行政的限制进一步减少,从整体上有效的发挥各地区产业的优势,合理的对区域分工以及对产业转型进行升级有较大的意义。

4、新的工业增长极形成在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如“城市群”和“经济圈”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国内产业布局趋向于城市群和大都市圈转移,当前,国内重要的增长极是三大经济圈。尤其是近些年来,由南向北的产业转移趋势不断增强,国内其他区域工业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局面有所改变,当前区域投资的热点区域是环渤海地区,该地区和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形成“三分天下”的区域增长局面。与此同时,新的工业增长极在某些重点优势区域中出现。

二、中国工业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在区域内实施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战略,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让主体功能规划在空间发展和布局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并强化其战略性、约束性以及基础性。对人口的分布、经济的布局、国土资源的使用以及城市化的格局在整体上进行统筹,在一些适合的区域引导人们和经济进行转移,尽可能的让生态发展和农业得到保护,让经济、环境、人口可以协调发展。在整体上建立区域的发展战略,对不同区域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因地制宜的进行各生产要素的流动,区域间也要不断的深化合作,让区域的互动发展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切实的对区域发展的差距进行缩小。

2、积极引导区域产业转移目前,在空间上我国的产业和人口分布并不匹配,推进产业转移有利于协调人口和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结构。就东部区域来讲,我们从“十二五”规划中就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先进的制造业是重点发展的对象。对东部区域中不适合发展的产业适时的转向中部或者西部区域,同时中部和西部区域也要对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科学的承接来自东部区域或者国际上的产业转移。同时,西部区域要对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大力开展特色产业,立足国家能源基地的定位,对资源进行深加工。由于中部区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外界普遍认为其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不仅区域上具有优势,在建设上也是承接最佳的选择。所以,产业转移给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对中部区域产业的优化和经济的转型具有较强的意义。

3、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要想让循环经济的目标实现,就需要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对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设备要大力的发展和推广。不仅要对落后的设备和污染较高的企业给予淘汰,还要充分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对法律、经济等必要的行政手段综合运用,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指标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强化,对落后产能的鉴定标准不断完善,市场准入条件不断严格,加快研究让落后产能推出市场的相关机制和制度。一些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并具有较高污染的企业如:矿业、建材、造纸等行业,不断的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研究,让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地提升,不仅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废物的排放,更要降低废物排放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与此同时,对政策机制我们要进一步的完善,在区域内实行分类管理的政策,根据区域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绩效评价;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要不断地深化,出台的相关制度要不仅要有利于生态保护更要有利于污染的防治等。同时政府在其中不但要在政策上进行指导,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对相关企业在引导的基础上给予扶持,科学的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三、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三元悖论 角点解 中间汇安排

当今,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很少有哪个国家不是处于开放经济之中。各国或积极的参与而融入全球化,或被动的为全球化所溶。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都面临着内外两种均衡的严峻考验。内部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低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三大目标;外部则要寻求国际收支的平衡。因此资本的自由流动性、汇率制度的稳定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一国政府追求的三个难以居首的目标,也就是学术界所称的“三元悖论”。本文立足我国经济现状,试图阐明“三元悖论”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汇率政策选择。

一、理论阐述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于1951年在其著作《国际收支》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米德认为,开放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有时会使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产生相互矛盾的情况,要解决这个矛盾,同时实现两个均衡,就要采用两种独立的政策进行适当的搭配。米德发表这个论断时,各国仍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其隐含的一个推论是,货币政策有效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是不能共存的(2006,侯杰、雷日赣)。可以将这个“二元冲突”看成是三元冲突的理论前身。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创立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对汇率、利率、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他综合了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米德的政策搭配思想作为其理论基础,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问题。其所得出的结论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即改变实际产出水平上是极其有力的;而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则显得无能为力。这就意味着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从而为三元悖论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元悖论”原则的首次明确提出是由克鲁格曼完成的。克鲁格曼在其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详细阐明了该原则。

资本的自由流动性意味着资本要素可以在一国内外自由流动,这不仅是已过宏观经济开放程度的表现和标志,也意味着资本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一国既可以在国内资金短缺情况下利用世界各国资本,又可以在本国资本丰裕时投资到回报率较高的其他地区。

而固定汇率制在布雷顿森林瓦解前一直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固定汇率的稳定性,在保证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增强人们对前景可预期性的信心。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般均认为它对国家内部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是极其重要的。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国家内部经济的均衡发展。经济在冷热失调时,政府可以充分运用货币、财政政策确保一国内部经济的均衡发展。

因此,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构成了三极,没有国家可以完好的兼顾到三方目标。克鲁格曼认为各国只能达到三个目标中的两个:或者放弃汇率稳定,像澳大利亚和美国一样实行浮动汇率制;或者放弃灵活的汇率政策如阿根廷那样,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甚至像欧盟那样放弃本国的货币;在或者放弃自由市场实行资本管制,大多说国家在上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都是那样做的,包括现在的马来西亚。

2001年,我国经济学者易纲在“三元悖论”基础上(又称“不可能三角”)提出了扩展三角理论框架,并提出简明的X+Y+M=2公式。其中X为汇率,Y代表货币政策,M代表资本流动状态。三个变量变动范围均在0到1之间。X=0表示完全自由浮动,X=1表示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Y=0表示货币联盟,Y=1表示货币政策完全独立;M=0表示资本完全管制,M=1表示资本自由流动。其余中间值表示中间状态。

二、政策选择

根据以上理论发展,我们可以有肯定的三个角点解政策组合。

1、(0,1,1)组合。这种角点解追求的是货币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而放弃固定汇率制。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并允许资本的自由输出入,并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及时运用调整国内市场利率等的货币政策。保障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和国内经济安全免受游资的冲击。但是这也意味着国家要承担浮动汇率带来的风险,如各种交易的不确定性提高,从而给贸易和投资都带来较高的交易成本。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倾向于这种政策组合。

2、(1,0,1)组合。这种政策组合下,资本自由流动,并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度,本国的货币政策将趋于完全的无效。这种情况下,国内利率水平的高低不由本国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因为存在资本的自由流动,任何利率上的微小差异都会引起国内外资金的套利行动,因此国内利率比和国际市场利率保持一致。此时如果国内经济发生通胀,投资过剩时,国家如果采取提高利率的货币政策来缓解,那么较高的利率会引起资金的内流,此时本币有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一国政府要抛出本币,收回外币,货币供给增加直到利率恢复到世界水平,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理,当国内经济面临紧缩的痛苦时,一国政府也不能通过放松银根来达到缓解国内经济紧缩压力的目的。

3、(1,1,0)组合。此时,政府希望采取稳定汇率制度的同时,保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有效性,以便对国内宏观经济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保障国内三大目标的实现。但条件将是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在2005年汇率改革以前基本属于这种情况。但这种管制也是有代价的,它在保证经济不受投机资金冲击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隔绝开来,不能充分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终将会是国内经济丧失应有的活力,被国际经济所边缘。

根据克鲁格曼的论述我们似乎只有这三种确定的角点政策可供选择。但易纲的X+Y+M=0扩展三角理论放松了这种选择,我们不必要对三个变量取整数解,每个变量在0到1之间还有大量的解存在,我们将这些政策组合称之为中间汇率制。这些中间汇率制对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现实中也是先于理论而造就存在的。如固定盯住制、爬行波幅、爬行盯住制、汇率目标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但是这种中间地带的汇率安排并非是三元的和谐解。随着上世纪70、80年代来国际投机资金大量的出现,中间制度并不能有效地防范货币危机的发生,可以说货币危机的发生国多为中间制度的国家。

三、我国汇率制度选择取向的探讨

我国2001年加入WTO,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阶段性肯定,也是新一轮开放的伊始。如今金融业开放的五年过渡期已过,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服务业将获得国民待遇,QDII和QFII名额的逐年扩大,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将更加的开放,资本的流动将更加的活跃。而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那么立足我国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汇率安排将会走向何方?

我国目前资本流动方面仍属有一定管制的国家,汇率制度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意味着我国的X和Y都介于0和1之间的值,这就这保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变量M有取1值的可能。但事实上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并没有绝对的效果。2007年上半年来,央行频繁出手上调准备金比率和利率来抑制我国国内偏热的经济和流动性过剩,但到目前来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热钱流入减,居民的储蓄率更是创下新低。

对于我国汇率政策安排的选择,一定要明确我国的近期目标。首先对于我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依然要保证未来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其次,货币政策有效性是确保我国调整经济平衡的必要工具。所以我国近阶段内的汇率政策组合仍将是中间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已经和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而单独的浮动汇率制度也不非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所能承受之重。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货币当局依然要立足经济目标倾向,适时的调整浮动汇率框架下的管理限度,同时稳定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目标区制不失为我国的一个可选方案。目标区制既有一定的波动空间,调整货币、资本的供需平衡保障宏观经济稳定;又规定一个波动的底线,使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稳定在一定限度内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鉴于我国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释放压力,这个波动带也应当是可调整地。

应当清楚看到,汇率制度的选择并不是只考虑资本自由流动程度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足够的,汇率制度选择也要综合考虑我国经济构成、经济发展战略、地区状况以及国际状况等多种因素。因此就这个角度来看目标区制也只是次佳选择。较之角解政策组合,中间政策更容易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更依赖于政府的判断和决策,这也意味着更大的人为性风险的存在,而这些都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归属。

【参考文献】

[1] 王光伟:货币、利率与汇率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刘剑,乔桂明:现代国际金融学[M],复旦大学,学出版社,1998。

[4] 易纲:汇率制度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5] 易纲,汤弦: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的一个理论基础[J],金融研究2001年第8期。

第11篇

【关键词】对外加工贸易 发展趋势 制造业

一、前言

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由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无论是在劳动力成本还是原材料成本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要想实现快速稳定增长,就要依托国内有利形势,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确保对外加工贸易稳步增长。具体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受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对外加工贸易如果不改变过度依赖低成本的发展策略,未来发展中将难以实现全面增长。为此,对外加工贸易应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适时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和现实发展需求,对外加工贸易在未来发展中,将会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全面优化,无论是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成本,还是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成本,都会得到持续降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将会得到有效支持和拉动,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二)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增加资本比例,提高投资额度,对整个产业进行优化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手段的支持下,对外加工贸易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倾斜,将在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上有所提高,最终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都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拉动力,增加对外加工贸易的资本投入,不但会为对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会给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水平将会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改变单一的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增加技术投资,强化技术实力并提高技术竞争力,使对外加工贸易能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基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只有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加工贸易才能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最终使对外加工贸易在整体发展水平上能够得到持续提高。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上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提高对外加工贸易发展质量的目的,为对外加工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要想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局面,并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就要努力实现国内采购,并向国内价值链延伸,通过这些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推动对外加工贸易朝着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综合目前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经验,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是对外加工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采购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及时培育和发展中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只得止步于劳动密集型阶段。

基于这一需求,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国内采购力度,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外加工贸易成本,并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未来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的国内采购力度,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使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更加显著,达到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目的。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原材料成本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成本的可控和持续降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在原材料采购上向国内倾斜,并做到先国内后国外,在同等质量和同等价格的前提下以及在同等质量国内价格偏低时候,优先采购国内产品,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目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通过采取国内采购的方式,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采购将向国内倾斜,国内价值链延伸也将得以实现。在这一状态下,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整体价值和整体效益上获得全面提高,并对国内经济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鉴于对外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国内采购,使得对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得到了有效延伸,对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和满足对外加工贸易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四、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得全面发展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国际上加工贸易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重要。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物流配送既是对外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整体效益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获得较大的支持,整个物流配送效率和物流配送速度都将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快速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内的的物流配送成本将会持续降低,对对外加工贸易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在对外加工贸易中,物流配送成本占有一定比例,物流配送成本占比越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总体成本就越高,其综合效益也就越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将会得到持续压缩,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将会逐渐提升,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将会走上健康之路。因此,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进一步降低将成为重要趋势。

(二)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随着国内交通能力的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会越来越高,对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除了要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之外,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也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从国家目前对待对外加工贸易的态度来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并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和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型化的港口和机场,在物流配送渠道建设上的投入将越来越大,物流配送渠道也将更加畅通。拥有了完备的物流配送渠道之后,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将获得更多的保障,对物流配送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豪,刘敏.中国制造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问题探索,2006.

[2]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

[4]蔡玉贞.生产者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7.

第12篇

当前,媒体的经济报道越来越深入,既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深度,对经济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又体现出鲜明的人本色彩,从老百姓关注的视角写新闻,有利于我们改进金融工作。当前媒体的经济报道体现出以下特点。

1.从时代高度挖掘经济新闻报道的深度

用全球视角报道国内经济现象。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正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转为主角。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从事经济报道,就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大局,用国际视野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在从事国内报道时,要考虑在国际上的反响,是不是有利于国家利益,是不是有利于树立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在从事国际报道时,要考虑会对国内读者产生什么影响,是不是有利于国内的改革发展大局,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经济问题上发出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声音。

2.用全局眼光考量经济新闻报道的难点

经济活动不断变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这要求经济报道必须用全局眼光考量国内经济难点,对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观察、分析、扫描,在分析中明确应对思路,树立应对信心,并有效引导舆论。《中国企业报》在2011年六七月间,围绕“国进民退”的议论进行深入解剖,发出“三驾马车与中国模式”、“企业进退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现象”、“国进民退平衡术”等20多篇文章。

用理性思维报道经济动态,用高端资源提升权威报道。高端资源意味着高端信源,高端信源代表着权威品质。要用好、用活、用足这些优质资源,不断提升经济报道的权威性。要利用专栏,为经济权威人士搭建平台与窗口。要以国际观念研判经济报道。我们的报道要充分考虑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不能只分析本地本国,而忽视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和作用。

3.从社会角度开拓经济新闻报道的广度

要既能直接以事实表明记者的观点,也能将事实置于特定的宏观环境、历史条件中理解、分析。既要关注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还要抓住时代与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展示新闻事实产生的宽广背景。既要注意传递经济活动的直接信息,也要传递金融、技术、劳务、人才、物资等各种信息。经济新闻报道只有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才有助于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应有功能。既要注意传递本地的信息,更要注意传递世界各地经济活动与经济形势的联系。既要注意传递反映某一经济现象的微观性信息,更要注意传递反映经济发展的走势。

4.以信息传递的速度追求经济新闻报道的新度

首先,经济新闻报道要大力加强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经济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就是取决于报道的事实给受众提供的信息量;采集、传播各种富有价值的信息,是新闻媒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主要手段。其次,经济新闻报道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及时”原则。利用手机与网络平台,整合多种媒体,实现多种媒体形式共同发展是经济新闻的新思路与发展方向。

5.体现出以受众为本位的报道理念

新闻传播中涉及到的人,可以概括地分为传播者、受众、被传播者和其他人,经济新闻传播亦如此。在经济报道中,传播者提供经济新闻,受众接受经济新闻并做出一定的经济行为,从而带动各种经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受众是根本和关键。因此,我们主张以受众为本位的经济报道理念,就是应该以受众为出发点和目的,既提供受众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受众的需求,又自觉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从经济活动的整体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来考虑传播的效果和效益。

经济报道还应体现一定的人文诉求。经济发展是贯穿未来的主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温饱、小康仍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经济发展中理性与非理性、人性化与非人性化的深刻矛盾与困境还在不断地困扰着我们。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只有最终符合价值理性,沿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富足。因此,在经济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也是经济新闻传播的本质需要。经济报道要彰显人文关怀,改变经济报道的冷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