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时间:2022-06-16 10:26: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学案;地理教学;教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82-01

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来f,“学案”强调的是学,教案强调的是教,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出发点在于学生,而不是关注教师教了什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庞杂,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这始终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但是如果地理教师能够编写出符合学生认知的“学案”,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教师心中有学生是根本

编写“学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因此,在“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做到以学生的认知为依据,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在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的“学案”模式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中,由于学生们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因此教师应把天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作为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第一,什么是天气,天气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什么是气候,它和天气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分层,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一问,可以选择完成第二问。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收听天气预报,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观察卫星云图。在“学案”的最后,教师发给学生关于一些城市雾霾的新闻报道,要求学生阅读,使他们形成环境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这节课教师采用了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文字与搜集身边关于天气的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这不但降低了地理学习的难度,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二、“学案”中有教案是基础

“学案”中除了给学生提示重要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学法指导,让学生们自己循着教师的指导,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案中的教转化为“学案”中的学,这才是“学案”出现的最大的前提背景。例如,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梳理这些分散在教材里的知识点,见下表。

接着,教师再给出填写表格的范例,让学生们通过探究合作填写空白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综合整理能力。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们阅读观察中国土地主要利用类型的分布地图,然后填涂地图册上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地理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土地类型的区域分布情况。在当堂训练的环节,教师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暗示学生这节课在考试的过程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情况,又锻炼了学生应考、备考的能力。这节课是地理教学中比较枯燥的部分,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学案”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三、课堂中有“学案”是关键

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必须按课程的安排及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教师提供的方案去学。学生完成了“学案”,教师必须再及时收上来,仔细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并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这才是科学、高效运用“学案”的关键。例如,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的教学过程中,上课之前,教师就已经把这节课的“学案”发放给了学生,包括温习旧知识阶段,主要是复习上册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上大陆、大洋的名称,为下面导入新知识打下基础。接下来教师应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运用地图,以填空的形式,自主完成关于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地理区域划分以及亚洲的世界之最等相关基础知识的总结整理。在能力提升阶段,教师可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总结表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教师在批阅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能力提升阶段,虽然在填空之中就提示了位置和范围的表述方法,但是学生仍然表述得不够具体、全面,旧知识掌握得比较模糊。这样,“学案”就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要以旧知识提问的形式导入课堂,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和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共同总结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再通过小测验的形式复习亚洲的世界之最。

四、结束语

“学案”是“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模式的物质基础,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导航。针对初中地理学科,教师必须立足地理学科的特点,依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把握好“地理学案”的编写规律,让“学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参考文献:

第2篇

初中地理教学与语数外相比,像一个受气的孩子,课时安排的少,课下学生给与的时间也有限,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因为初中地理在八年级就进行毕业考试,不是中考学科,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不是很重视。那么怎么扭转这种副科意识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以下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准备

首先,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意味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设施、环境和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教学设计是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上构建出的教学实施规划,以及部署规划实现的步骤,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益。新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游戏的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为 “自由活动”。“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活动,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课后进行有效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助推剂。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教师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已经出现过的缺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你的地理学科,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相信只要我们地理教师把好备课关,把好上课关,并做好课后反思,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素质教学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的挖掘和发挥,并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 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 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 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 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 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 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 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 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 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 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 ,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 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 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 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 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 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 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 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 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第4篇

关键词:教科研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17-01

在新课程背景下针对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现结合我校地理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每一名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教研组是教师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阵地。在教科研活动中,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阅读专业的地理教研教改的报刊杂志,观看相关的视频讲座和优秀课例等,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共享。

每学期初制定教研组计划时,学习都是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既有集体的专题学习,又有适合教师个性发展的个人学习。如: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学案的编写使用,在教研组活动计划中安排了如下学习内容:

1、集体学习

(1)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2)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个人学习

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教研课题,确定学习目标,加强业务学习,参考以下书刊:《多元智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

通过集体学习与教师的个人学习相结合,长此以往坚持下来,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经验不断积累,业务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立足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

新课程强调学生“会学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因此,教师应当好“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充分享受其中的快乐与成功。变“教”师为“导”师,变“教”学为“导”学,让学生当主角。要实现这一目标,备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同年级组教师共同讨论,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的专长,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备课的效益,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和需要的最佳课例。

集体备课前,要先明确主备人和其他成员的任务,大家分头行动,做好准备。在教研组集体活动时,按如下顺序开展:

1、由主备人讲自己的备课的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学生情况的全面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具体的教学流程,习题、作业的设计等。

2、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情况,发表意见,对主备人的各项方案作出肯定或者提出异议,或者就某一问题,大家展开讨论。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集体备课时,就该课的导入,出现以下观点:(1)由长江的河流概况引入;(2)由沪宁杭工业区引入;(3)由黄金水道引入;(4)由长江洪水视频引入。大家讨论之后,确立了一个方案: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段,教师提问:片中的事情发生在我国的哪条河流?这条河流的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是什么?(生答)教师引言:长江在给我们到来灾难的同时,还给流域内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先看到长江“害”的一面,接着又转到本节“利”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思想意识。这样的导课复习了旧知识,引出了新知识,便于学生建立知识树,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这样的导入还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3、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最佳教学方案――集体教案。有了集体教案,各位教师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班级的学情,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进行二次备课,确定个体备课教案,这样的教案既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又体现自己的特点,从而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样的集体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使教研组活动落到实处。

三、开展反思研讨,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在听完别人的课或自己讲完课后,要经常进行反思,总结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如:有的重难点处理得当,有的学生活动开展得较好,有的问题展示方式不够恰当,有的教学时间安排不恰当等。把这些优劣得失记下来,在教研组活动中展开研讨,尤其是就一些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这样会帮助教师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找出自己在理念上的差距,解决问题手段和方法上的差异,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每次研讨,要求参与的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教研活动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研讨前,围绕自己的看法和要研究的问题,查阅资料,查找一些观点和看法。研讨中,认真听取别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对某一问题产生争论时,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研讨后,要求教师要有一点感受,有一点反思,有一点认同或求异,有一份自己的笔记。

第5篇

关键词:游戏法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设计应用

游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R,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地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生地理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游戏法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上,把地理当做一门“副科”,对地理科目学习不重视。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师通常采用板书的形式,将准备好的教案写在黑板上。这种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到厌烦,愈发没有学习兴趣。将游戏法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生感到头大。游戏法教学独具的趣味性,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畏惧心理,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和压力。在地理课堂上开展游戏法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融入游戏法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情景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二、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策略

(一)开展拼图游戏比赛,强化学生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

拼图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小游戏,它比较容易上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准备一些拼图道具,在课堂中开展拼图游戏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各个省份、行政区时,很多学生对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和省份特点记忆不牢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中国各个省份的地图形状道具,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抽到之后说出这个省的名字、简称、省会名字、省份大致特点等,然后拼接到中国地图的大模块中,加深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记忆。

(二)设计旅游路线游戏,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往往会把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记混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旅游路线的游戏,帮助学生回顾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把前后桌同学分为一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出行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线路参考,比如北京三日游、珠三角深度游等,启发各个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喜欢的景点设计旅游路线,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把自己设计的旅游路线展示给同学们,比一比谁设计的路线合理、有趣,学习同学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灵感。

(三)引导设计校园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等习惯,形成空间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校园地图,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地图知识时,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地图“三要素”: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及图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为画校园地图做准备。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绘制地图,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按照什么比例绘制、学校大门的位置如何确定、学校的建筑形状怎么画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了解比例尺、方向坐标和图例的使用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开展拼图游戏比赛,强化学生的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设计旅游路线游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设计校园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多种举措,将游戏法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英.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康健,王晓惠.构建初中地理“游戏课堂”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6).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实中考的形势下,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来完成,而初中地理课的课时又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重点追求的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体会,下面就着重从三个方面谈谈。

一、熟悉教材,精心编写教案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中学生对于人与地的关系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新初中地理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例如,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打破了“总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框,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自然带)、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等几个大单元。这样,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通读课本,熟悉掌握各部分内容;其次,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吃透课时教学内容的目标、对各知识点的具体掌握程度要求和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渗透的思想教育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因素、班级情况,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优秀教案。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1.渗透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地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爱国主义情操、人地协调观,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

2.巧妙导入,诱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导入语虽不是教学主题,但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巧妙的课堂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好导入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辽阔的疆域”时,可用复习导入法。新学年开始时,学生心情激动,学习兴趣正浓。此时,教师宜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学年学过的跟本课有关的知识,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大洲与大洋的名称、位置等知识,学生人人争抢回答,便于在气氛活跃时导入课题。当然,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方法也应不同。比如,在讲“众多的人口”时,可采用问题法导入。首先提出问题“人多了好不好?”让学生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汇总讨论结果后导入。再如,讲“多民族的大家庭”时,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的景观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最佳。此外,还可采用歌曲、故事、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导入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自学导入法、讨论法、发现法、程序法、分析法、读图观察法、填图法、练习法等。此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4.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重点抓难点突破,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安排妥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如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兴趣低落,不愿意学习,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听已懂,不学就会,就会感到“没意思”,“不新鲜”,甚至开始说话、搞小动作,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好难易知识的解决方法。较易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较难的问题,应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难为易。此外,学习新知识时还要联系前后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5.利用课堂活动,培养能力,巩固知识。学生活动沟通了教与学的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活动中的问题探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学生通过拼图练习,自主展开比赛,探究拼图技巧,巧计名称和轮廓。在之后的填图练习时,很快就能说出各省级单位名称和位置。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6.善于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思维是理解的基石。课堂上,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多次提问,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要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作业类型多样,分出层次

课堂授课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笔者认为,作业类型应多样化。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类型,如单选、填空、判断、连线、填图等,让学生自选。比如,平常善于写汉字的学生可多做填空题或判断题,善于画画的学生可多做填图题;有的喜欢连线型的,有的喜欢单选的,他们在选择的同时,增加了记忆,巩固了知识。

学生经历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才能最终使学生学会观察和了解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关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学好地理的目的。对于好中差的学生,作业由难到易,多少适度,分为三个层次。最后要设置一道思考题,鼓励学生预习下节,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准备,以提高授课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在课堂上当好导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生生愿学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玮.新课标教材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

第7篇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初中地理 教学现状 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在当今的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也是各个学校教学工作者积极研究的重点课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主要是针对如何正确对待初中地理这门课程,如何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等问题的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一直处于一个尴尬位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理课程往往不是重点课程。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这样一种现象。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催化下,教师上课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讲究教学形式,不讲求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只是一味地灌输生硬的知识点。这样的上课形式枯燥,学生对这样一种课堂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二、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其实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教授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常识和知识,能够让学生们对我国的环境问题、对我国人口资源等问题都能有所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与世界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素质的公民。地理课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应当把地理课摆在正确位置,而不是说地理课程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应当认真对待地理课程,首先地理老师要重视学科工作,认真设计教学教案,设计课堂安排,只有自己重视起来,才能让学生足够重视,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科,不再抱着地理课程可学科不学的态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

1.明确学科特点,找准定位。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这门课程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问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所以,我们应当对地理课程有一定重视,不能说地理课程是一门不重要或者是一门没用的课程。只有找准了地理课程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果认为地理课程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在那里给同学们灌输知识,要活跃氛围,并且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趣味性是一个方面,除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外,在课堂上提问也不失为一个妙计。有效的课堂总是能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同时能带着新问题回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紧扣知识点的提问,同时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变深,体现层次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大致了解,方便接下来的课程安排[1]。

3.将生活融入教学中。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可以在生活中体现的。生活中处处是地理,中国的整个天地就是最好、最全面的地理教材。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要学会将教学融入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讲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会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并且,通过亲身经历的教学,能让学生记忆得更加深刻,知识不再空洞[2]。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由教师施压学习的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只是给他们引导,或者教师可以跟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

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那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各门功课。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并努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222-225).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 自主学习 及时反思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运动推广以来逐渐流行的教育热点名词之一,在此背景下,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了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探讨之中。笔者自然也不例外。以下,笔者仅以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有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导入

学生上课一开始的状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状态。教育实践更是表明,学生若是能很快集中注意力并持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并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相反,学生若是上课之初便萎靡不振,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他们自然不会真正从学习活动中汲取到有营养的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地理课堂,首先应当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导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是初中地理的开篇课,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基础。鉴于其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为其展示了3分钟短片。短片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的相对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在银行系中的位置、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的位置、银河星系群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中的位置,等等。通过观看短片,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那么大,又是那么小。实践证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具有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及姿态,因为他们迫切想知道更多关于地球、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学习效果很理想。由此不难看出高效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几乎全都由教师牢牢把控,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其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视做“储存知识的容器”,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对接触到的知识点并不能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鉴于上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一先进理念,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相信,这对于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同样以“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借助GoogleEarth(谷歌地球)给学生展示目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古人在直觉感官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望远镜等工具的出现,人们眼中的地球形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高涨,很快便找到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对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探寻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孩子们各抒己见,快乐分享自己的思想。这一互通有无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在巩固已有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又生成了许多新的学习思路及智慧,学习效果得以强化。这充分证明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积极意义。

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小结

初中学生地理知识建构差,需要教师帮助进行课堂知识点整理,这当中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方式就是绘制思维导图。

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总结,并逐渐建构完善的知识框架。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入恰当的思维导图。如在“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课堂小结中,笔者精心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思维导图:

在上述思维导图中,“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主要结构就层次分明地显示了出来,学生只需要记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纬度”等关键知识点便可以有效串联起其中蕴含的一些小细节,从而很好地起到课堂小结的效果。

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反思

在教学“地球仪的绘制”这节内容时,笔者发现学生由于缺乏立体感,所绘制的作品并不甚理想。因此,在课后反思中,笔者认为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提前手绘“南瓜”经纬网作为示范,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绘制技巧,这样学生再动手的效果就会强化。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更好地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地理课堂,就必须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省与深思,同时坚持做反思笔记(包括反思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反思教案设计中的不足,等等)。如此,方能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与优化。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方法等的及时反思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补充。

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付之持续的耐心及热情,并想方设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课堂教学,如此,才能显著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才能使地理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79-01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搞好乡镇中学地理教育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础教育中,虽然教学计划明确地规定了地理教育的学科地位,然而,在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做一些分析。

一、地理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师资队伍不稳定,主导作用难以发挥。专业地理老师奇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其它学科教师转教或兼教,他们中的很多人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且缺乏科学的教法, 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系统、广泛地认知地理知识。

师范院校的一些地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农村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脱产进修不行、在职培训不便、向专家名师学习机会难,使得毕业生毕业分配时千方百计“跳槽”,同时也承受不了城乡之间的强烈反差,都不愿回到农村学校。

(二)教学设施配置差。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农村中学无法添置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更不要说配备完整的图书室、实验室。教师备课手头上也只有课本和教参,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有一些地图、挂图,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同时,教师本身在这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也较低,能运用多媒体、电化设备上课的极少。

(三)地理教学水平低。大多数地理教师上课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图文不能有机地结合,偏重知识的传授,欠缺能力的培养,无法挖掘思想教育的因子,方法比较呆板,在启迪学生的智能、发展个性方面都显得很薄弱,特别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不够。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出现知识性错误、口误、笔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上课抓不到重点,不能化解难点,把握不准教材的深度,广度,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四)对地理学科价值认识不够,导致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现代地理学的教育价值还缺乏应有认识。许多人认为地理只是知识的“大拼盘”,只讲述山川名胜、物产、交通、城市等的学科,学习地理对升学无用,学了地理也不能用于种地、发家致富,因而有的学校地理开课不足,平时都上数理课,到年末统测时,抽出几节课勾画考试重点应付考试,在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地理学科教育上都进行着这种“压缩饼干”式的教育,这极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正常进行。

(五)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地理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人数少使得学校无法开展地理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讨论公开课,而教师评议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无意义空谈几句,吹棒一番散场,对教改诸问题提不出什么建议性的意见,而且校际之间信息交流极少。时间长了,地理课堂失去活力,教师没有新鲜知识输入,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理越来越难学。

二、建议及措施

(一)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地理教学中除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吟唱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以地理科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对地理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综合性、广博性、趣味性、实用性。地理科学的魅力还在于有不少未解之谜,这是吸引学生的素材。

(二)地理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观念的改变,以适应开放式地理课程。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要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选送教师进行地理函授、进修,鼓励教师在职业余进修和脱产进修,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为时代落伍;不断拓宽、丰富相关知识;提高地理调查、实践与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地理教育理论水平、方法与技术手段及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水平。

(三)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靠学科教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原先的“承传型”角色转变为“研究型”的角色,将教学与科研熔为一炉,边实践边创新边总结,这样既推进了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学期初在听课中要求教师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要求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学科听评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对教案设计、上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切磋,听评课活动必将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10篇

我于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74年毕业于天津市南郊区师范学校,在随后的工作中,86年取得天津教育学院地理大专学历。曾在大港区太平村中学、远景中学担任地理等教学工作,1986年调入大港油田二中即现在的海滨二校至今,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兼任电教员等项工作。95年评选为中学一级教师,最近几年一直担任本学校七、八年的级地理教学工作。

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拥护党的领导。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进行教育教学,深入钻研教法,掌握本科教学所需的文化知识。注重素质教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工作与业绩:

1、认真钻研新教材和新大纲。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平时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准备好地理课件,备好每一节课。课上认真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知识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教学手段上强化直观教学,能够熟练的运用录像、投影、电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下积极的辅导学生的学习,在思想上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每年自己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均处于油田范围中上等水平。今年*年七年级地理考试油田第二名,*年与*年我校八年级参加天津市地理会考,地理成绩名列前茅。全部达标,其中*年八年级的学生地理会考成绩90%为优秀与良好的最好成绩,提高了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

2、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人积极的组织本校的学生参加20*年—20*年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地理科技大赛,比赛持续两个月的时间,本人认真组织,细心辅导,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此次比赛中我校成绩优异!经过本人的努力

我校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地理科技示范基地的称号,并授予牌匾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本人也在全国地理科技大赛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

我校中小学生近150人报名参赛,其中15人在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3、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与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平时本人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与教学公开课的比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经常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并运用与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年我撰写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精神的培养》论文,获得区海滨和研究教法教育中心20*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三等奖并获得区级成果认定奖。

1998年12月由本人设计制作的录象教材数学《圆锥曲线定义》获得市市教育局颁发的三等奖。

2000--2001年,获得校级教研公开课评比二等奖。

2004--2005年,获得校级创优课优秀奖。

2005年,获得滨海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比赛二等奖。

2005年,我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006年,获得教育中心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地理学科三等奖。

在我兼任电教员工作期间在1999年12月,我校在油田取得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先进学校的称号。

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我获得了《教育处关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先进个人称号。

4、自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兼任电教员其间还为学校作了大量的其它有益的工作,如每年配合学校的团队活动、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的文艺演出,学生会操等大型活动,主动做好广播设备的安装和录像、摄像等工作。多年来,先后为学校义务维修了各种教学、电教电路等无数设备。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第11篇

关键词:不和谐因子;和谐教学;地理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从总体上推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方面的种种变化,并且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得以适当体现和落实。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与理念的影响较深,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及某些地方应试评价体制的根深蒂固,导致在现实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和谐因子。正视实际,反思现实中我们的地理教学,特对几种不和谐因子进行以下分析。

一、各自为政,限制了地理教学集约化发展

把区域内地理教师的优势汇集起来,就能形成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力量,我们的各级教研部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就从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地区优势的汇集。但现实中这种优势却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一处学校要按成绩竞聘岗位,各个老师要在某些方面做保留。以此类推,全区各科要进行排名,全市各区要进行

排名。

在这种排名不消失的情况下,空头的教导地理教师要有大局概念只是口头的说教。这里只能建议各级教研部门尽可能多地架起联系地理教师交流的桥梁。在加强地理教师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一些成果的搜集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地理教师。每年都有各类教案、论文、课件评比,如果对于一些优秀教师的成果整理反馈给我们的话,每一位地理教师一定会从中借鉴到很多的东西;另外,每年都有各种高级别优质课评比,比如,国家级和省级的比赛,很多教师受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是否能采取一定的方法,把他们的上课及评课视频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地理教师呢?在此建议各类评比结束后,都来一个优秀成果展示,可以汇集成册,可以发到网上,甚至可以相互拷贝交流。努力让每一个活动真正发挥最佳实效,实现区域地理教育资源共享,发挥优秀成果的积聚效益,促进地理教学的集约化发展。

二、水多泡倒墙,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地理课堂效益降低

为了取得较高的教学成绩,部分教师加班加点抢占课时,甚至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从大处讲,这样扰乱了学校整体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小处讲,把课本有限的教学内容分担到更多的课时中去,重复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从而造成了地理课堂实效性的降低。

三、急功近利,不利于地理教学落实到位

现在很多地方各年级地理期末考试也要评比,教师看重的只是学生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应付期末考试的分数,比如,期末考试后,个别教师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分数,连起码的讲评也给省掉了。这样的话,只能说是这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平时的地理教学怎能够落到实处。

四、死记硬背,让地理课失去活力

新课改实施已很多年,但现如今初中阶段的大多数地理考试,特别是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教材纯识记内容仍占绝对的比例,并且很多情况是这些内容的拼盘。不注重考查地理知识间的因果联系,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份额还不够大。因此,学生中认为地理背背就行的还占有很大比重。一些老师平时为应付考试,上课时也侧重于识记内容的背诵,因此死记硬背的现象还大面积地存在着。不可否认地理需要死记硬背,但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变味,就会让我们的地理教学失去活力,阻碍地理教学的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兴趣培养 实验教学

学生升入八年级就接触物理课程了,由于是一门新学科,学生会感到陌生。因此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包括科学意识的启蒙。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为日后学生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把握,保护好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物理知识,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确保物理教学的高效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了,新课改也已实施多年,广大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和实施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依然缩手缩脚,唯中考分数的马首是瞻。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教师心中具有根深蒂固的印象,所以想改变很难,一些教师虽然嘴上常说新课改,但是实践中大部分物理教师的教学仍然停止在传统的教法、模式上,还是围绕着中考分数教学。这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化都会有一些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走实验教学的新思路,避免死读书、读死书的呆板学习。

二、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

1.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学习基本是验证前人的理论,对前人的科学论断进行验证。因此就涉及到很多的物理概念。尤其是在初中学习,物理概念占有多数。如何将物理概念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下,间接地学习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强调学生一定要亲历知识的建构,只要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涵义就可以。通常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概念的教学:比如用水流类比电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运动;用水压类比电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电压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称为类比法。还可以用比较法进行概念教学,比如电场与磁场的比较后,形成电场的概念烙印在学生头脑中。利用就概念演变新概念的方法进行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模式,比如在教学电容的概念时,可以先温习电量和电压的概念,在就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新概念的教学,往往受到很好的效果。

2.在实践中产生概念

一切科学知识都蕴含在生活中,在生活实践中建构物理概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然后适当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氛围,学生从熟知的生活中认识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印象深刻。而且生活实践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感性的认识,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最好课堂。让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从而亲历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杠杆时,我拿来剪刀、钳子等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具体演示杠杆的原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杠杆的概念。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压强和浮力概念的学习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一个较重的物体和一个较轻的物体,对受力面所产生的压力效果是否一样,当然要在一定的面积中;将物体放在水中,演示谁对物体的托浮力,从而形成浮力的概念。

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是保持了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务求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和增加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不愁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关注学生的科学意识启蒙。讲解摩擦起电,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个小魔术,塑料棒和头发摩擦后,可以将小纸屑粘起,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演示魔术的原理。

四、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实验教学。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理概念,形成知识印象。而且成功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感性的学习环境,接受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尤其是要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怎样事先做好实验准备,怎样写好实验教案,怎样设计学生实验的环节,保证实验的成功,都是物理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素材。利用一切措施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鲁军兵.谈职高数学概念教学难点的突破[J].职业教育研究

[2]卢聪芳.谈物理课如何进行概念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