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2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的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汉字是中华民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语言工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识字当成教师教字,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使语文变得死板而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
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上往往是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机械性练习,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汉字的欲望。
3、不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定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识字课变得呆板、机械。
4、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汉字是母语,作为母语教学,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就是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汉字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汉字是世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由于它生动而形象的造字心理机制,不间断使用而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从不同侧面展示的观念心态和悠远记忆,由于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在基础教育中注重识字教学的国家。正是基于以上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汉字应该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把握汉字的特点,提高汉字知识素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化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 郭沫若 先生曾经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著名特级教 师于漪 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读古人的书能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能与同时代人做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所以,教师要在在识字教学中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探索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每一位教师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韵,注重自身文化积累,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才能真正激活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这是我们语 文 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二、积极开展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去叫他,它也会去主动的学。因此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策略上下大功夫,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只有抓住这一儿童心理,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识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识字方法:
1、儿歌识字法
如“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老师们就编出了这样几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儿歌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大提高的学生的识字效率,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可谓是寓教于乐,特别是第二首不仅让同学们辨识了这几个字的字形,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动物,提倡环保的人文素养。
2、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 ,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 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求知欲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好渠道,它用有韵顺口的语言形成,描述着某个汉字所表示事物的特征,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比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风车迷社栏目就很不错,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让大家认识汉字的字形特点。例如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分成“人”“门”,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很快编出了谜语“人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还懂得了字义。
3、故事识字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升华。作为整个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扬中华文化的重担。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最基础的语言教学,其教学环节由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构成,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读、写这两个环节,而忽视听、说环节。如果要完善初中的语文教学,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则要求学校统筹兼顾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是教师在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听说训练 重要性 思路构建 探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的语文综合水平的培养,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对教师们来说不仅是一个机遇,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如何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平衡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1.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的重要性
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得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主要有以下重要作用:
(1)听说训练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读写能力虽然在应试教育中很实用,但是良好的听说能力却是学生们在生活中不可忽视的能力,它决定着人们能否更好地相互理解和交流[1]。
(2)听说训练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离开听和说,人文素养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在实际生活中毫无意义。
(3)听说训练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知识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他学科教师的讲课内容并且清楚地跟教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2.初中语文听说教学的目的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都很难有条理的达到想要的效果。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确定了在初中各阶段听话和说话训练的目的。
2.1初中语文听话训练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听话训练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的:
(1)针对初一的学生,教师们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听人说话的态度上,良好的听话态度是沟通的基础,听话训练的第一步应该放在听话态度训练上。
(2)针对初二的学生,教师们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听人说话的方法上,好的方法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因此,听话训练的第二步应该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为主。
(3)针对初三的学生,教师们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听人说话的内容上,听话训练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只有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因此,听话训练的第三步应该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
2.2初中语文说话训练的目的
与听话训练一样,本段文章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定了不同阶段的目的:
(1)针对初一的学生,教师们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上,足够的兴趣是学生学会说话的基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说话,并且彼此交流时习惯使用普通话[2]。
(2)针对初二的学生,教师们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学生抓住说话要点的能力上,经过初一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习惯说普通话,在这一阶段,应该训练学生说话抓住重点,言简意赅,才能使听话的人更好地了解。
(3)针对初三的学生,教师们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上,在与人交流时,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会使人们在生活中的沟通更加轻松愉快,在这一阶段,应该鼓励学生带有个人感彩地向大家讲故事。
3 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
在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分阶段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在训练时,只要遵循上文中所述的各阶段的目的来进行训练即可。
(2)课上、课下紧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听写训练必须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积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例如:教师在讲述《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即兴演讲关于自己叔叔的口头作文。最后,让学生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表演或者朗读过程中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提高听说能力。
(3)综合训练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是初中语文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听说读写构成了初中生聆听语言、口头表达、理解字面、表达语言涵义的完整教学环节[4]。“听说读写”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听懂了才会说,会说了才会写。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听写训练一定要加强“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结合,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彻底得到提高。
【结 语】
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总结到: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首先应该明白听说训练的意义和目标,把握住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主要弊端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听说训练,促进初中生顺利进行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起德.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探析【J】.语文学刊,2014(20)
【2】魏营婷.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探析【J】.考试周刊,2015(44)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方法 重要性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70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探究问题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反映人们现实与精神生活深刻性、广阔性、丰富性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情感以及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得到熏陶,帮助其塑造精神和灵魂。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学习领域,它的出现对于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加全面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解决语文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局限问题。其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也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并不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一)采用适合的模式,丰富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探究,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取适合的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适合的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了解和接触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在无形中就会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师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应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并在探究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有所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的难度也会逐渐降低,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已经被纳入课程教学的标准之内。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主要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结果或者综合性学习方法是否取得成效,而且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确定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逐渐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整体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长此以往,将会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重点设计、合作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关注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重要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学习方法。通过重点设计、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重点设计、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重点设计、合作学习这种策略,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做好相对合理的教学设计,并突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当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语文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学习,是初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是思想交流的一种工具,这也是语文教学课程本身具有的一大亮点。语言自身的实践性、现实性意识,都决定了其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采用综合性学习方法,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健康成长。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晏燕.谈综合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9).
[2]方久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5).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识字教学方面的问题
《课标》充分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地位,然而识字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周一贯在《识字教学:从突围到进入新常态》一文中指出,识字教学比较突出地存在“三化”现象:一是“粗放化”,二是“扁平化”,三是“模式化”。如何让识字教学从日渐式微的误区中突围,而且成为一种新常态?文章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1.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变被动识字为自学识字。2.联系儿童实际生活,变课内识字为全方位识字。3.传承汉字文化,变狭义识字为广义识字。4.充分开拓学情资源,变授予识字为互动识字。
2.阅读教学方面的问题
谈永康在《让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本意》一文中指出,当下小学阅读教学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能完整、深刻地理解阅读教学的“阅读”本意。文章提出,阅读教学要教阅读。教会学生阅读,发展其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回归“阅读”本意,小学阅读课堂应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保证人人都能充分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二是以教师为主导,有效提升阅读实践质量;三是以课文为依据,发挥“教文育人”的综合效应。
3.写作教学方面的问题
《课标》对小学习作文体的要求,表述为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很明显,《课标》作这样的表述是为改变以记叙为重点的作文教学倾向。然而,长期形成的以记叙文为重点的教学习惯并没有改变,它仍然牢牢地把持着当下的语文课堂。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在《基于课程层面的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仔细分析了现行语文教材提供的作文题目,发现记叙文体的写作占了绝大多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和作文课上指导的基本上还是叙文的表达方法,特别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指标,仍聚焦在主题的深刻、选材的新颖、描写的具体、语言的生动形象等方面,表现出与记叙文最接近的文学作品的评价倾向。文章认为,当下小学习作教学的正确做法是遵循《课标》的要求,改变以记叙文为重点的习作教学取向。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的困难,最好的途径是从改变写回忆性的记叙文开始。
4.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一种“你听我说”的局面,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性与交互性。针对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廖芳在《强化交际互动 细化目标落实――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编排亮点与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以下建议:①增强目标意识,把握训练重点。②拓宽交际场所,打破教室局限。③利用学科整合,丰富训练途径。④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⑤捕捉生活情境,抓住交流机会。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学实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这种发展理念。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认为“我们强调语文教育五大发展,会更符合作为母语教育的人文特征,究其根本是关乎学生的发展、精神家园的建设”。如何建立当下课堂教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体系,无疑是我们必须予以认真研究实践的重大命题。
2.理性思维、科学精神仍然是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主旋律
小语专委会理事长陈先云在第八届理事会上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到心里有目标,眼里有学生,根据学生已知情况和差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防止过度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新颖;三是不要被新概念新说法所迷惑,防止造成教学思想新的混乱,给教学带来不应该有的负面影响。”
在语文教育向全新思维转变的道路上,研究者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类型、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语文课程重建思路。汪潮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新趋势》一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阅读教学目标从单一到多维,阅读教学类型从单文到多文,阅读教学流程从统一到“主题性”,阅读教学方式从导学到多样,阅读教学策略从经验到学理,阅读教学关系从对立到辩证。
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不是课程内容技术层面的简单调整,而是全方位的范式转换,为此更需要提倡理性思维,发扬科学精神。
3.坚守课堂教学“整体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坚守课堂教学“整体观”,警惕“碎片化”学习的消极影响,促进语文教育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与整合。
当下,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度的实践研究,仍缺乏整体观念。有专家指出,现在语文教学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是细节精彩,整体欠缺,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以系统论的整体观念来研究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是语文教学要着力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4.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成为语文教学变革的基本走向
“互联网+教育”已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一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带来变革的机遇和创新的空间。周一贯在《“互联网+”思维镜像中的语文教学变革》一文中,剖析了“文本+文本”的群文阅读、“课文+单元整体”的单元教学、“阅读+学习实践活动”的开放语文、“阅读+习作”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习作+自媒体影响”的自由表达、“全课型+微课型”的生活化语文等语文教学实践形式,在由“课改”到“改课”的有效探究中,揭示着“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学变革的基本走向。
5.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是关注的热点
【关键字】:高中语文;语言教学;问题及策略
前言:语文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使用,比较重视的就是教学质量问题,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学成绩通常是衡量学生及教师对于语文课程认识的一个程度,高中院校逐渐发现语言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语言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用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缺乏实效性
语文的教学在如今课堂上,有很多制约性的问题出现。比如课堂上的对话内容,不要将对话当做是一种控制能力,课堂对话可以调动气氛,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中国大多数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课为辅。这种授课形式确实影响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还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角色,重点的理解和学习还是学生本身。
语文教学课堂语言缺少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的问题通常都不够引人入胜。简单的问答方式确实会使得课堂缺少语言的实效性,老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并被学生接受。将课堂提问控制在一个大概程度上,不要太过容易也不要太过复杂,如此才可以促进学生去思考,发挥学生本身的价值。提高整个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如今国学的关注点应当将重点放在语言的应用上。关注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加强语文教学的语言魅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度。
(二)语文教学语言中对学生个性化的忽视
由于中国语文的教学性质,语文老师大都按照大纲把课程交完之后,缺乏课堂上语言的应用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一味的急功近利会失去语文教学的营养价值,影响语言对语文教学的烘托,无法促进学生的接收能力。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一边是压力,一边是对文化的学习,若是没有做到良好的引导,势必会减少自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因为追求速度,而失去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应该更多的去考虑学生的真正接受能力。更多的将时间放在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上面,才可以发挥课堂的价值,也会使得语言功能在教程中得到最好的展现。
语文的教学中过多的提倡统一性,这就会使得课堂缺少人文性的关注,使得语文学习中出现过硬的记忆,没有一个比较文化性的教学。学生也不容易参与到课堂中,现在的学生的思想会容易被固化,不会凸显自己的文化个性。这给语文课堂语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会影响师生的互动,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语文教学语言示范中缺乏有效性
语文教学在教学语言上一直缺乏规范性,通常在教师进行语文授课的时候,平时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不规范的模式。在跟学生传达信息的时候,语速的控制、讲课是否拖沓、有没有重点强调的语调,这些都是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向,教师在授课中尽可能多的考虑到这些问题。语言问题反映在教学中的任何时候,比如语言在讲解的时候含糊不清或者是不够流利的语言风格,会使得学生没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接受能力。除此之外还有种种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重视并规范这些方向上的问题。这对于语文老师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有的学生还会反应在听课时,没有一个更好的兴趣投入进去。因为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文化感最浓的一门课程,但是因为教育中语言魅力的不足,就会导致课堂失去原本的主导方向,语文传授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流失。
二、高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相关策略
(一)对有效讲授语言的认识
在一定的时间里,教师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使用的有效性的语言,就是在教学任务中完成的有效教学语言。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再加上整个知识系统强大,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里接受比较多的知识,所以讲授语言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
为了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必须重视语言应用的有效性。以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将语言教学发挥到最大的价值,在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思维的传授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平时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断强化自己的教学语言。
(二)对有效讲授语言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堂的调整,要控制好在整个课堂中的时间。课程的推进需要在有效授课的配合下进行,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规范化。学习需要主体的全力配合,那么就应该清楚学生的真正需求,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授需要进行系统的语言教学构架的支持。充分满足学生在求学中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发展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另外,语文教学不能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在课堂上寻在有效的教学语言方式,去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度,这样就会真正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通常会只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成长,还需要在课堂讲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论: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发挥了主动性,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将语言能力充分的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语言与语文教学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做到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学生也会真正的了解语文知识。语言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确实考验了高中教师的教课水平,在这种挑战中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强化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辅助教学,提高语言应用的价值,丰富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晓娜.浅谈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2).
[2] 赵传兵.有效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及评估[J].考试周刊.2007(37).
关键词: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通信世界网讯(CWW) 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的调查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在2013年已经超过10亿,而这一数字,将在2014年持续增长,中国网民每周的平均上网时长也由原来的18.3小时增加为每周19.3小时。利用信息技术对新课程进行改革和对劲也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特别是语文教学,将会产生巨大儿深远的影响。
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指定课本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的集体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语文课中的文字、声音和动作等信息融为一体,使语言更加生动,教学环境更加活跃,并能导入适量的相关知识,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记忆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特点有个清晰的把握,同时也能从相关的材料中得出一个比较结果,从比较中感受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刻更投入地学习语文课程。
1.2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讲不清道不明的情况,令学生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把握不准,使语文教学的认知目标无法很好地完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思维,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中融入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对于精读课文,老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进行参考,再利用习题进行现场阅读检测,并用电脑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对于主题式阅读课文,教师可先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并根据查阅的资料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结果整理成flash或者PPT,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交流,教师再根据交流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一方面可以令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还可将课堂还原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 语文与信息技术结合教学的现状及误区
2.1 语文教育中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调查显示,由于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以及教师的年龄学历各部相同,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因素取决于教师的喜好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有的老师应用得多且好,有些老师应用得不好。不仅如此,有的老师直接应用网上现有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有的老师花费大量时间,根据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心制作课件,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由此可见现代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利用和发展是不平衡的。
2.2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较盲目
语文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听说读写,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背诵和记忆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掌握,其注重的是学生对汉语文字和语言的累积、理解和感悟。但是有的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对语文进行教学是容易出现不求实效,将语文教学流于形式,容易使学生丢掉语文课本而专注课件上精美的图案和声乐,将大量的信息死板灌输给学生,重形式而轻质量,这与以认知为基础的语文教学相违背。
2.3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存在误区
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为了辅助语文教学。但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上课时照着多媒体念,学生也只是盯着屏幕看,导致课后对教学内容印象不深。有的老师由于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完全抛开了板书进行教学,把过多的精力放到了多媒体的制作上,没有正确认识到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辅助地位,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
3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策略
3.1 正确认识语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自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信息技术的利用时为了弥补传统学科教学的不足,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不科学的。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室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还不能彻底改变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是应不断观察和摸索,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3.2 优化信息技术硬件条件
信息技术的应有有赖于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学校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对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可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能力的培训,让教学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3.3 合理利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指导功能。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4 总结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改进和发展语文教学,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认知目的。应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户主交流,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活跃多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 2011, (9): 247-248.
[2] 张喜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 学科教育, 2012, (1):172-173.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相关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有效衔接,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拓展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视野和范围,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1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个性化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被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采用现代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软件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引入有感情朗诵、创设教学情境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案,实现现代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意境,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多方面教学资源,吸引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对一些图片、短片等兴趣较浓,很容易融入课堂氛围中,调动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多方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背景资料,拓展知识视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当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应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视野,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但从整体而言,当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师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不高,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教学课件制作模式较为单一,直接套用模板,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2)语文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仅仅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讲解,不能有效分析和传递教材内容的真实情感变化。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备课准备的课件直接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不再板书和书写相关内容,不能与学生形成互动氛围,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3)忽视小学语文人文精神,无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品味教材文章的精妙。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下,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以播放课件为线索,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安排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仅仅是以图片、知识点等内容的串讲,不能将教材内容的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甚至文章的精妙之处也不能被深入挖掘出来。4)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衔接。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完全摒弃过去的朗读、板书、提问等教学环节,直接按照教学课件的顺序以屏幕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再将重要的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找到语文重点知识,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3提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立足和突出语文知识重点,优化教学课件和方案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是教师按照基本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件。但是,当前很多教师直接将教材内容全部照搬,仅仅以另一种方式和板书展示教材,无法在课件中突出重点。因此,实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教师需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基本立足点,充分了解和准备相关的课件,尤其是制作课件时在展示基本语文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突出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主次和重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掌握基本语文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积极拓展相关的语文背景知识和课外知识,并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案。提高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确保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制作语文课件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将图片、视频、文字、网站链接等多种信息融合到一起,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给小学语文课堂增加了一些趣味。此外,教师还要合理控制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要防止单纯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授课,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教师要实现教材、学生、多媒体教学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导致很多教师单纯以计算机课件为课堂教学线索,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下降。因此,笔者建议,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认识到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音乐、图片等信息的配合下鼓励学生模拟某些人物等;在课程开始之前,设置相关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组讨论,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此外,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深度挖掘教材文章的情感变化和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特点,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狄宪忠 单位: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站前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引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文化随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够看见这种或者也那种文化痕迹,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珍宝,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甚至是留给整个世界的瑰丽文化遗产。因此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时刻融入进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各种文学魅力有所认知。
1.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1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普遍的应用,但是人文教育的定义,却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了。一般意义上,人文教育指的是受教育的人进行的一种提升人性境界、理性人格、社会价值的教育行为。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化教育,其内在核心是人文精神。
1.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的重点在将科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挖掘,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连通。人文教育不但是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历史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在了解一门知识或者技能的前提下,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看待,同时积极努力的找寻其综合价值的内在表现。人文教育在实现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对人文精神的内在表现进行了传播和弘扬,其中包含了科学、知识与创新意识的追寻,文化内涵十分深刻。
2.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人文精神有充分了解,需要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对新教材有一番全新的审视。语文教材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规范。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多彩炫目的世界,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生命思想传递给读者。科学的审美认知首先是从尊重生命个体开始的。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荷塘月色》,人们通常关注的只是这篇文字下的荷塘和荷塘下月色的美感,但是在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联想到了六朝江南采莲,这正是作者内心的南朝情怀,是作者生命意识的苏醒以及对生命自由的深切渴望。因此,只有对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怀有所了解,才可能在更深的层次上了解作者,尊重作者。
借助语文活动,吸收前人留下的人文精华,让自己成长为有丰富人文精神的个体。从这个角度上分析,语文教育就是借助语言育人,使用我们这个民族中最好的精神食材,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3.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建构方式
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建构,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改变教学的教学观念,这项内容是建构人文教育的前提;第二是完善课堂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各种有关情境;第三是完善教学制度。
3.1转变教师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目的是知识的灌输,学生通常都是依照教师课堂讲述的各种知识内容,不做任何思索的全盘吸收,无法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涵。
虽然我国实行新课改已经有一段时间,可是仍旧有很多地方的语文课堂教学局限在讲授的范围内,在这种教学形式之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就像是一个器皿,只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却无法转化成自己的意识,那么长期以往,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语文人文主义建构,重点放在了语文教育的人文特点表现,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教师只是辅的引导学生学习,最大程度的将课堂的民主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表现出来。这样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更加有助于营造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同时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习,学生和教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心灵上的有效交流。
3.2创设教学情境
教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教育才具备了人文气息。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建构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中的各个真实人物和事物,并且在对其做分析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创造一种课堂人文环境。学生处于一种人文性的教学环境中,更加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感受语文教材中的潜在韵律、审美情趣和作者的内心情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有更深刻更积极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3.3优化评估制度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语文教学内容都是建立在考试内容上,却没能对与考试无关的各种知识有所涉猎,这种教学的评估制度不但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有所限制,而且也会让课堂教学形式显得枯燥单一,没有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改变这种评估制度,建立起以人文教育为保障,同时兼顾语文教学的人性化人文语文教育评估制度。在人文教育的背景下,各种全新的教学制度表现的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重点放在了学生人文个性的发展上,使得语文教学生机与活力盎然,同时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只是建立在成绩好坏的基础上,这样更加有助于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
4.结语
虽然语文教育过程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素养,可是语文教育之中的德育却无法凭此实现,所以需要加入教师的引导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的品德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总之,语文教学需要建立文化、文学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面上指引学生对课品读,从而深入的步入进丰富多彩的文学殿堂之中,吸收更多的精神财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胡慧萌.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之我见[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情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不仅使语文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多样化的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从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老师还扮演着演讲者的角色,热衷于满堂灌、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以分数论英雄;还有一些老师整天抱怨学生对语文如何不感兴趣,他们恨铁不成钢,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语文学习也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速率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必须与语文教学本身相结合。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情感教育,积极调动情感教育的激发功能,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对语文的浓厚情趣,从而调动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对教学的责任感,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不断提高成绩,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只是一味的严厉要求,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间心理隔阂与对立,结果是学生被动消极甚至可能出现拒绝接受教育的现象,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低年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往往带有情感性,他们不会以理智支配情感,而是以情感支配理智。他们往往不会因为某一学科重要而去学它,却会因为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而专注于这一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健康发展。
二、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要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剖析
语言的魅力是无限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对整篇文章进行讲解以外,还要注意加强对重点语句的剖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语句进行背诵,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感受语言魅力,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极人帮助,能够为学生以后更深入地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重点语句,体会这些句子的特别之处,并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感悟,对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很人帮助。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于段,制造优美意境,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文章作者要流露的情感。
(二)教师可以借用示范性朗读使学生体会文章意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般是通过学生朗读,然后为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之处来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对于文章的体会并不深刻,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形式,站在文章作者的角度,用充满深情的语调为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露出来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诵某一段文章时,可以文章作者的语气,对文章内容进行深情朗读,并鼓励学生进行真情模仿,体验意境,有利于学生准确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从作者的角度引发对文章的思考,使学生对文章要表达情感的理解正确而又深刻。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创造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情感教学的实施更加顺利。同时教师在制造教学情境时要保证所制造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还要充分注意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山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排练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意境。这样,无论是学生中的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可以身临其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情感都有极人帮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情感教育,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改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朗读、情境创设、解读课文、促发想象等环节上做足情感教育的文章,使情感教育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让学生纯洁的心灵得到情感之美的熏陶,让学生的成长在正能量的滋养下更加健康与幸福。
作者简介:唐昌盛(1967-),男(汉族),湖南衡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主要在r村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讲述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的一种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它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长处是:可以传授新知识,并保持系统性和深刻性;教师可以通过简明的语言讲清问题,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缺点是: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适用的场合主要有:学习课文之初,需要交待学习目的、范围、要点和要求时: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或相关课外知识时;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时;补充教学所必须的各种材料时。
讲述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严整性和思想性;
2.讲述内容集中、凝炼,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扣住特点和关键点;
3.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起伏恰当,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4.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5.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学生主体功能,突出语文能力培养的目的。
问答法
问答法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也称谈话法或提问法。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问答法有利于唤起注意,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问答法的弱点是:教师所提问题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理解程度,每次的问答只限于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则处于消极状态,对此应注意避免。
问答法的运用要点是:
1.注意考虑所提问题的意义、价值和启发性;
2.提问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
3.提问应紧扣中心、重点、难点、疑点、关键词语和句段,并使问题系统连贯,合乎逻辑顺序;
4.语言要简明;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
5.要面向大多数及全班提问,必要时,可将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
6.注意对答间给予全面评价,要鼓励多于批评。
讲解法
讲解法是以解释、解说和说明等方式教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多用于讲解课题,解释字词,解说概念,破译文言句段或一些较复杂问题。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讲解法的长处和短处与讲述法的长处和短处近似。当讲述不足以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时,就需要进行讲解,因而,在教学中它们经常结合运用。
讲解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解内容要体现重点,用语简洁明了,既要有科学的解释,又要有系统的概括;
2.对含义隐微的字词或其它内容,要鉴别分析,使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3.对关键句段内深蕴的寓意,务须抓住要点,紧扣中心,既要深入剖析,又要浅显明白;
4.讲解应根据教材分清主次详略,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
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其价值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了独立学习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评判能力和论辩能力。
讨论法的指导要点是:
1.讨论前,教师应选择确定有价值的论题,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围绕论题搜集资料或写发言提纲;
2.讨论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虚心听取他人见解,作出正确评判,修正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论据,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就论题的实质及关键点展开辩论,因势利导,深化讨论内容;
3.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及时作出评判性总结,并据实际需要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讨论法有同座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的规模;还有专题性讨论、析疑性讨论、欣赏性讨论等不同的性质。它可以在教学的各步骤中运用,要从实际需要去考虑上述各点,特别应注意防止热热闹闹,流于形式。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帮助学生把知识化为技能,把技能化为熟练技巧,进而获得听读说写的能力和方法,养成听读说写的习惯,使学生取得多方面的适应性。但它只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用,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有时也可以起到扩展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练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但不可过多使用,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负担。
练习法的运用要点是:
1.要注意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2.练习的内容要相对集中,有重点,难易适当,注意练习形式的变化;
3.练习要在单位时间内求得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好的效果,须注意使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
4.练习的布置应照顾到学生学习的差异,使练习对每个学生都有实在的促进。
上述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各有自身的特长,要使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科学的、恰当的运用,教师除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要领外,还需深入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方式,熟知方法内部的相关因素。然后才有可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
语文教学方法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依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法。但即使是最完善的教学方法分类,也不可能迎合一切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而成为“最佳”。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教学方法的分类,来指导我们对于教学方法的科学的、恰当的使用。
(一)语文教学方法的体系和分类
教学方法体系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单一教学方法的整体。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才能达到所希望的效果。特别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被引入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之后,语文教育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开始由单一化转向综合化、系统化,进而以方法体系的研究促进了方法分类的科学化进程。
语文教学方法的体系和分类首先表现为与语文教育过程同步的纵向结构:从语文教学方法体系的纵向结构图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总目标的控制下,语文教学的方法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准备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的方法和检测教学的方法三类。但这仅仅是一种总体的、基本的分类,并不能反映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而能够反映语文教学方法特点的分类体系,在语文教学的横向结构中却可以略见一斑。例如,从听说读写教学方法的分类看:
听说读写教学方法的分类
听话训练说话训练 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以目助听法问答法朗读法例文示范法边听边记法复述法默读法解词审题法听忆训练法 描述法精读法借题立意法视听想象法表演法略读法时间构思法要点摄取法补充法跳读法联想扩充法先听后说法归纳法速读法观察分析法先听后读法介绍法浏览法 互评批改法听问训练法自由表达法抄读法一题多作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横向分类有多种角度,这些不同角度的分类既反映了语文教学方法本身的丰富性、多样性,也反映了语文教学方法体系构成的复杂性。
美国的怀特曼认为,全世界的基本教学方法只有五种,苏联的巴班斯基则主张把基本的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而我国的学者则有的将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种体系,即讲授的、训练的、自学的、开放的教学方法体系;有的又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将教学方法分为五类,即讲授式的、启发式的、问题式的、范例式的和放任式的。由此可见,国内外对教学方法体系还没有比较一致的分类标准。对于基本的教学方法分类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具体到语文教学这样一门自成系统、颇具特色的学科,要想确立统一的教学方法分类标准,将庞大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层层分解,做一番科学的组合,去适应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很困难的。
应当指出: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产物,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其体系结构也会不断变化调整。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和变式
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方法作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有力手段,要求教师创造设计和灵活运用,使讲授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注重实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并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为此,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最基本的方法以及由基本方法演绎而出的各种方式方法,就要有广泛的了解和使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述法、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作为方法的常规模式、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整体的功能,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但是,教学方法的这些常式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的。
教学方法的变式将教学方法与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基本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时,多以教学方法的常式作为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点和出发点,而在进一步考虑各个教学步骤或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时,才会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方法的常式具体化,从而确定基本教学方法的某一种变式作为实施手段。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候也直接使用教学方法的常式。
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是方法模式中比较稳定的和成熟的部分,它们经过长期的应用,已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并且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风格和使用规律。例如问答法,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利用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因而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问答法需要体现思想观点的交流,因此,这种方法在使用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活泼的风格,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而且可以促使人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同时,人们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问答法的使用规律,如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之间须有内部联系,注意由浅入深,注意提问的导向性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模式。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而,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便不断翻新,从而给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带来了生机。
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不断创新的。例如练习法的变式就有:单一练习法、综合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竞赛练习法、诊断性练习法、创造性练习法等等。同时,这种方法的变式在教学实践中还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是语文教学方法常式的生命力之所在。
由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在教学中是作为某种基本教法的运用手段出现的,因此,方法的常式与变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而构成了一种方法的系统,例如讲解法的方法系统:
讲解法
解题方式 讲解方式解疑方式语法分析式直述式举一反三式内容提取式指点式温故知新式线索串联式启发式侧面引导式结构部析式归纳式比较解疑式
这种方法的常式与变式的关系说明,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时,需要首先了解这一方法的本质特征,弄清这一方法系统的构成。不了解这一方法所涵盖的种种方式,就无法使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得到灵活的运用。同时,如果弄不清种种教学方式的分类归属,也很难使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体现出这一方法应有的特点。
总之,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某些方式组成的。当各种教和学的方式结合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时,有关各种方式运用上的协调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同样一些方式可以包含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当它与其它方式相结合时,就会形成另一种教学方法,并起不同的作用。例如,提问的方式列入讨论法时,提问式将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并有可能凌驾于被选人的其它所有方式之上;而将它列入讲述法时,提问式就不再占中心地位,基本上是用来帮助理解和识记教师讲述的内容。同样情况,在这两组教学方法中,都可以把类比的方式列入,但在前一种场合,类比的方式将用来证明论述的观点,而在后一种场合,类比的方式则用来给学生加深印象,促进更好的理解和识记。
教学方法的职能
教学方法是用以教人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所学的对他们今后的各种能力起多大作用。这样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从方法论来说,重要的不仅在于把有效的方法加以分类,而且在于强调指出这些方法的职能意义。
当代语文教学特别强调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发挥创造精神,因而它便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的作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观,这是语文教学方法职能的一个基本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教学过程结构中的地位可描画如下: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 教学组
内容 方法 织形式
如果教学方法运用适当,充分发挥了它的职能作用,那么就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顺利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的概念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研究“怎么教”的问题,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落实,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方法,不仅系统庞大,而且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使用不当,就不能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们常以“教学得法”或者“不得法”来概括和评价教师掌握运用教学方法的水平,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上要想获得成功,决不能忽视对于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同时,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也是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不可少的基础。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语文教学方法是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程度,为完成一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中采取的具体手段,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容易与语文教学方式混同。比如,在一堂讲读课上,教师决定选用朗读法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实际上教师是通过教师范读、个别学生试读以及全班集体朗读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细节,或者说,教学方式是落实教学方法的细小措施。这是需要注意区别的。
语文教学方法同语文课的课型是不应混同的。课型,是从总体上讲的课的类型,比如精读课,就不能把它理解为精读法,因为精读课指的是教师对这一堂课的定性,是这一堂课的总体设计,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与课型虽然有关系,但决不能混为一谈。
语文教学方法同语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的关系也是不应混同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的工作顺序或步骤,教学方法则是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一堂作文课,先讲有关知识,再读有关材料,而后又进行口头作文、集体讨论,最后定提纲、开始写作。在每一个步骤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才能落实每一步,进而完成这一教学过程,这是不能混同的几层关系。
由于教学方法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现象,因此,要想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方法这一概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关键词:中职语文;初中语文;侧重点;区别性
一、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不同点探究
1.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要根据专业特点灵活变化
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更具有主观性,各科的语文教育都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更偏向于专业性,从教学挖掘中职教育的专业元素,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相融合,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统一,这也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突破口。
中职语文对教师授课的灵活度要求较高,教学方法应随着专业的不同而灵活调整。比如教学《天山景物记》,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方法也随之变化。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采取“风景素描”的授课方法,实现美术专业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对于旅游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游”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语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完全融入教学,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语和形象表演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将专业元素与语文课本的有机结合,其教学设计要根据专业特点灵活变化。
2.中职语文教学安排强调使用性
中职教育主要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故而对语文专业性教学较注重。同时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中职语文教学并不能像初中语文教学那样精深,而应语言精练、内容具体、表达上通俗易懂,这就与初中语文讲究内涵厚重、语言委婉、感情丰富的特点不同。中职语文的教学更讲究实效性,更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
3.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情境教学模式
与中职语文教学相比,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情境教学模式,这主要因为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情境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中语文教学。
二、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相同点探究
1.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都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都是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编制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都具有连续性,同时也具有系统性。但中职语文较初中语文在语法方面淡化了很多。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安排上既要有具体规划,也要明确发展目标,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系统性,让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同时体现出初中语文的独立存在意义。
2.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都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听写训练
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中职语文教学虽然注重专业教学和实用教学,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中职语文的教学重点,在课程安排上,中职和初中均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必要的语文晨读,在课堂上教师也都给予学生独立表达、锻炼的机会,课外亦创造多种机会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包括辩论赛等。
3.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具有相同性
中职语文教材与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数都是选用叙述文,这比较适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章的设置上都采取了激情引趣、设置悬念、简洁扼要的原则。篇幅选择上,中职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都选用了小篇幅文章,因为这样比较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都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都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近、能够触动学生内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趣味性教材。同时文章中所讲的故事,通过课堂组织实践活动进行情景展示,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现场模拟文章场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感及中华文化的发扬都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它对青少年的思想启蒙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政府近些年更加重视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并出台了很多促进教学的政策,提出了若干要求,也加大了支持资金投入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国家提供的有利机遇,踏实做好中职与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明仙.中职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探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2]万红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22):54.
[3]周冈.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5):59.
[4]李亚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改革趋势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1.1.1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1.2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1.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1.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1.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1.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2.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2.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2.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