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高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90-01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从实践来看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从开学伊始,他们的多数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尤其是在现代的高考体制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多,以致于很多学生几近崩溃。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逐渐加深,而且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语文题型更加的灵活多变,这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1.2 教育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高中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依然沿用至今。这与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习惯息息相关,尤其是教龄较长的教师,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也在使用传统的模式,因此教学活动难见成效。
2.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授之以渔,这也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指明的方向。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比如,在高中语文课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该文的思想感情时,不能着急告诉学生苏轼想要抒发的情感,而应当先让学生去认知思为什么没涉及三国中的其他英雄,单写周瑜;从其家庭背景、职位、年龄以及生平事迹等方面加以比照,得出周瑜怀才不遇的的情感,学生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时,可以在故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2 应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当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倡导合作、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首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不断创新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课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设计有效的课前导入语,将学生引入课程教学中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次,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意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必须能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激励机制的设置不仅要注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水平、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要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努力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想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就要采取定性与定量、鉴定与发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这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全面、充分了解对方信息,能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教育理想。
2.4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合作式的探究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式的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此基础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建学习小组时,应当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合理控制组员数量。每个组人数以6人为宜,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合作学习的气氛,而且还可以维持教学秩;二是要注意组员间的优差生合理组合。分组时应充分考虑男、女生间的搭配,互补二者之优势。小组管理过程中,引入民主、自主管理理念,即小组成立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组长,并且小组长一旦产生并非"终身制",要采取轮流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能力有所展现。合作式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分析。合作式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当全面优化。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模式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但并非是某种教学模式就是唯一有效的,因此,不断在形式上加强改进,对于充分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不能过于单一,而是应当多样化,否则采取该种教学模式也就失去了意义。通过合作探究,来有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组员还可采取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课程内容。
2.5 做好课堂练习。课堂教学行为是在课堂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行为,因此,课堂反馈行为不是漫无目的的反馈,而是针对教学目标完成状况的反馈。要完成这样的反馈,有针对性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的反馈练习,使语文课堂练习既做到适度、省时、高效,又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对此做出调整,进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不足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传宗. 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J]. 课程•教材•教法,2010,08:42-47.
[2] 高洪艳.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88-89.
[3] 张红霞.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教育;意义;措施
美育教育,也被称作审美教育,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欣赏和陶养当中做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个人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美育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能力,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来说,美育教育方面还有所不足,渗透能力较为薄弱,应用水平有所欠缺,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加强对美育教育的应用。
一、高中语文美育教育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审美方面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扭曲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很多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误入歧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加强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美的真正含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精神素养,使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并能够树立建设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
理想和目标,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生,将充斥着暗淡和乏味。高中语文加强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生的情趣和理想的境界,通过同文章及作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挖掘文章中的主旨和内涵,加强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互,对于学生理想的确立和目标的制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高品位、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成长来说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感受美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育教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品质和能力,而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对于学生的体育、德育以及思想教育的开展都有着非常有效的催化作用。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使学生身心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净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得我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加,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世纪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加强美育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高中语文美育的措施分析
(一)做好对优秀作品的解读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
老师必须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和了解,掌握一定的应用方式和方法,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意义开展相应的美育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材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饱览中外,融汇古今,在文章的选择方面也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相关作品的着重解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我国古代优秀作品如《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都是广为流传的佳作,古韵浓厚,文采斐然,浓厚的造诣渗透着古人的志趣和理想,也包含了作者华丽的语言魅力,对着这类的文章,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着重进行分析和解释,带领学生去体会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华美,在理解和欣赏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获取积极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能感的提升。
(二)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提升审美氛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了我国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我国高中院校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效率,对于美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短歌行》一文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根据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图片和课件的播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意境,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作者的远大志向,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感染和熏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比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文章中所描述的壮观的情景以及凋零破败的家园画面,在两种强烈的反差当中去感受作者悲愤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重视老师的个人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老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个人形象,给学生树立美的榜样,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老师要重视自己的仪表和言行举止,仪表端庄是个人性格的表露,更能凸显出老师对职业的族中;言行举止要得体,给予学生美的熏陶,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去效仿老师良好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当然,老师在重视言行举止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对个人能力的巩固和加强,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相关先进教育教学模式的了解和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和改进,帮助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总结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发掘美,去感受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文章作品的应用和探讨,加强个人形象的约束,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中林.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李立群.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一: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我力求教学的个性化发展,从朦胧的意识到实践的自觉,经过了不少反复和犹豫。今天,教育个性化实践的收获和来自时代精神的支持,终于使自己能够有机会进行理论的推究和实践的总结。
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内涵应包括三个层次:语文教育的人性化,语文教育的个别化,学校语文教育的个性特色。
1、语文教育的人性化。语文教育除语言交际的工具性功能和文化传递的人文功能外,还有道德伦理和审美功能,培养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质。而真、善、美的终极指向是人性,是人的精神自由。“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求真、求善、求美和求自由的主体精神的人。”语文教育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对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与作用。只有实现了人的双重存在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语文教育通过实现个体(学生)发展来实现共同体(自然、社会)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社会对人的奴役,这种语文教育是人性的、人道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语文教育中,弘扬自由民主的学术精神,这无疑对学生健全的个性的形成具有人道意义上的价值。
2、语文教育的个别化。“突出”、“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而且个体本身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也存在差异性。为了开拓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必须给他们的个性以发挥的余地,语文教育针对学生差异性区别对待就是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感知、人事、思维、记忆和想象等都会有所变化,高中阶段更是这种变化的振荡期。而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比个体内部不同阶段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语文教育的个别化,就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手段的个性化与学习方案的个性化。
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就是一方面督促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班学生、能够切中要害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倡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作业内容,自由选择个人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都能发挥特长。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体会和学习散文结构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我鼓励学生在老师给定的十二篇不同题材的文章之中,自己选择喜欢的、能够理解领会的文章展开阅读学习,甚至可以自行到课外寻找学习材料。
作文教学亦如此。在内容上,我长期提倡学生抒写独特的个人生活和个人对生活的真实的感受和判断。在体裁上,我坚持选取一种作为特长,并由此切入,感悟写作实质,实现突破,在其它体裁上达到基本要求。擅长写诗歌的、写小说的、写评论的同学,在心理优势下,加以引导不但使特长更优秀,还能弥补其它文体写作的缺陷。超前者管理创作,落后者鼓励达标,人人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进步,就会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
教学方法手段的个性化和学习方案的个性化就是要求自己避免用一种方法教育四十五名学生,而是力争用四十五种方法教育四十五名学生。 方法手段选择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进度水平的熟悉了解。为此,我准备了所教班学生的详细记录本,点点滴滴,一年下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自然非常清楚。和学生一起设计学习方案也就得心应手了。
3、学校语文教育个性特色。它主要是在课程上要求学校语文教育要有自己的总体个性特色,同时也要使学生能够在自己个性特点前提下具有选择学习内容的充分自由。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体系在自觉自为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具体的资源特点。必修课之外,选修课和活动课是形成学校课程特色的重要阵地。比如,以名著选读、传记选读为特色的系列课程,以文学创作、戏剧演出为特色的活动课程,都将在创造巨大选择自由度的同时,形成鲜明的学校语文教育的个性特色。课程是当今国外中学,未来将是我国学校吸引学生的主要资源。
二、语文教育个性化的课堂实现形式
这是前述问题在课堂上的微观化。语文教育个性化内涵的最重要的落实形式就是课堂教学,换言之,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个性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个性化语文教育的课堂实现形式,其结构内涵由三方面组成。
一是教学目的。殊途同归,个性化语文教育时刻要直面教育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实际上是个性化的归宿。不管教师和学生进行怎样的个性化教与学的设计,知识与能力、道德伦理与审美、人格与心理诸方面目标应该是不能有所松动或异化的。但从另外两个方面来理解,也许会发现新的天地。一方面,就总体目标来讲,科学的知识体系与能力序列可以是个性化的,也就是可以因人而异,进行先后次序的调整和主次轻重的改变,但这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将会使处于同一课堂的教学难以协调,要么废除班级授课制,要么否定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就个人而言,可以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分出实现目标的不同层次,这是在当前实现语文教育个性化的具有妥协性的方式。
二是教学内容。这是高中语文教育个性化最为宽广的舞台。教学内容因人而异,强调的是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尊重,教学内容因个人本身不同阶段和不同特点而异,则强调的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的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就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提供建议。
三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首先要适应自己独特的班里学生的个体特征,更为困难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问题、任务或项目,交给相应不同特点的学生去完成。同时又能够让“无任务”同学获得良好的信息反馈,获得自身的发展。
四是教学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个人获得发展的主动者,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完成组织工作的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收获了职业创造的快乐,体会了教师职业的尊严。无疑,二者都在自身的生命历程中,获得了自由而真正的发展。
此外还有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也会在时空人等不同组合中,做不同的调整。与前述四个方面一起,组成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又与更富个性化的课外辅导相结合,组成课内外并举的个性化语文教学新形式。这一教学形式又与学校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体系相结合,在人性化的语文教育光辉照耀下,共同形成新时期个性化的语文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二:
一、解读人格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曾有报告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思想上,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上,会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在人际交往上,会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能够与人愉快相处。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发现问题,并善于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需要提出人格教育。目前,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学生容易受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重视起来。由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要对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切都说明,语文课程改革重点定位在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功能,更是实现语文教育“元”的价值。
2.从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角度出发,它的全面性、深入性以及发展性,需要人格教育来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多地向学生传授统一的理论和经验,很少因材施教,虽然也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很多方面绩效不高。同时,还存在着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使得学生的人格心理特征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不能够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3.人格教育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目前,一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常见的有:自控能力差,思维方式极端,团队协作能力差,心理平衡能力差。从语文教学角度考虑,以上情况表明语文教育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偏离了其本质——燃烧起受教育者心底的火种,让他们生命之光焕发出炫丽的光辉,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具体措施
⒈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个人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在心理品质方面,语文教师要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在教育观念方面,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学习”、“豁达的语文观”等思想;在学习品质方面,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严于教学,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教师的形象,从而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 2.把人格教育放在课堂上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公平公正、活力四射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多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教学的过程,在互教互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还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变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3.把人格教育延续到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延续到课外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从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培养出的抽象情感力量,内化为实实在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进一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应多采用一些课外(比如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并为学生的人格实践创造机会。
4.寓人格培养于语言能力中。把人格的培养寓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从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出发,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我们提倡自我阅读和整体感悟阅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基本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感悟文章的真谛,这样能够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我们很重视听说教学,因为听说是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言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也是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考查的一种好方法。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作文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中写作教学含义以及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且详细地阐述了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
高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备受关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在高考中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语文写作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写作教学涉及到较多的知识,高中生要学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只有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表示针对性地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训练的活动,学生在这种训练下能够更好地利用语言来对自身认知能力进行表达,从而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表示学生通过书面语言来进行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也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写作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学生写作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策略的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保证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写作教学含义以及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分析
(一)写作教学概念分析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训练的活动之一,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写作能力也就是学生通过语言来对认知进行表达的能力。现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就是通过使用书面语言来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通过书面语言来对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进行反映、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使用文字的技能。因为写作教学有着较高的抽象性。所以,写作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难度,是由于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效果,有的教师大都是选择“背文”的教学策略,这就让学生难以领悟到语文写作的精髓所在。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学时,要能够对过去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研究和分析来把握写作教学的特点以及规律,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保证高中写作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二)写作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关系分析
高中生写作能力要能够在经过长期训练之后才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写作训练包括较多的内容,例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包括立意、审题、修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能够从其个体差异、写作教学规律来对其进行训练,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般是自己来进行,首先,学生要能够合理安排并划分自己的学习内容;其次,需要严格评价与审核自己需要学习的各种知识和内容;最后,需要把自己学习得来的内容进行调整以及控制。自主学习能够达到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这种学习思想指导下,学生会获得更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写作教学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能够进行积累和观察,也就是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够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探索,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要想保证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来进行生活和学习,才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从学生学习现状出发,若他们没有对写作产生半点兴趣,只是将其看成一个学习任务,则这种状态下完成的文章不会产生较大的价值。例如,教师在完成对学生关于“人生感悟”专题教学工作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之融合,不要限制他们所写的内容,要能够真正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思维、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然后通过其他不同的文章内容作为引导,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能够使用周边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习并非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具有广阔的外延。所以,教师要能够积极拓展高中生视野,并且引导他们主动积极的收集语文课外资源,并让他们阅读和积累语文课外资源,从而能够实现自我视野拓展的学习效果,不断提升自我写作水平。包括观看一些综艺节目、新闻节目等,让学生在普及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生活,充实写作素材的积累。
最后,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对学生主动探究意识进行培养,所以,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让学生在扮演教学活动参与者角色的同时积极评价教学效果,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教师更加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保证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科学有效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来引导他们更好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拓展自我视野,从而保证其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以凤.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11)
【2】吴文琴.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
【3】周凤.谈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30)
【4】朱俊.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6)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处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113-01
怎样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所关心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里再来谈这个问题,就总有避轻就重的感觉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让我一意孤行地要来作这个论文,是因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这些肤浅的认识,一是来自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二是来自于与同行就这个问题的探讨,三是来自于对本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谈到的低效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改变现状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如果把本文所谈到的低效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作普遍性来论述,就会使本来光明的语文教学前景蒙上"黑暗"的阴影,并把我误当作《伊索寓言》里的苍蝇,狂妄而没有自知之明。愚以为,要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引入"生活味",引导学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高中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2.把语文与社会、时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语文知识是一成不变的,是一潭死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跟社会、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把语文的教学与社会、时事分开,就无论如何也体现不了语文的价值,学语文也就失去了意义。学到冰心的《纸船》时,我把话题稍微一转,由"游子思国"到"",学生的爱国、忧国之情顿时显露了出来,他们由衷地发出了"祖国要统一、祖国要富强"的呼声;在讲到张晓风的《行道树》时,我把行道树默默地奉献和"所有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两个内容一比较,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想,最后话题也就转向了环保,使他们深刻地了解学校组织回收废旧电池这一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我想,无论如何,这堂语文中至少思想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也是学语文的意义所在。
3.在课堂中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其实,课堂的活跃不只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表现在课堂的内涵上。一节课里或许没有学生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但只要他们的发言是有质量的,意即都是自己深入文本之后研讨的结果都是自己思索的结果,只要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这堂课就是活跃的。有一次在《哈姆雷特之死》的课外阅读课上,由于课堂上内容密度大、容量高,以致随机调节的余地不大,我本担心这样会被评为沉闷的课,但事实上听课老师在评课时,几乎同时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状态这一点,因为这堂课上教师本身关注生命的强烈意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哈姆雷特的延宕其实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怀,而不是像武松杀人那样一刀一个连眼都不眨;哈姆雷特是为了美好的东西而献身的……这些精彩的解读无疑都能引学生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拥有热情,学生就会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拥有热情,就可以使自己富有创造性,学习富有情趣。因此,一旦学生拥有热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落实。而首先,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证明,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愉快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活动延伸,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使学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学习语文。
总之,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读和写作能力。并且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爱读书的教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能思考的教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会写作的教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善交流能倾听的教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敢创新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理论研,2008(2)
[4]顾德希.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中学语文教学,1997(7)
[5]《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第1版)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并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使学生想学、善学。[1]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严肃的教学模式,进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互动。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们多多努力。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例如,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后进生要特别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还要发动学习优异的同学给予帮助,让他们形成“一对一”的学习伙伴;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动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自身一定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一定不能摆着一副严肃僵硬的表情,要让自己显得轻松愉悦,从而感染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
二、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兴趣激励法。“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在此简述三种常用的方法:一是引导式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高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等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三世拓展课外知识,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好阶段,也是对各种新知识充满好奇的关键时间,这时将一些课外知识讲述给他们,不仅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更能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进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读书方式,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情景教学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味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个性。而情境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本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放飞自己的身心,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激活自己的思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教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
三、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所以,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质疑争辩之学风。如:在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等,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四、积极的课堂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这是新课标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但是,教师也不能为了激励而激励,评价一定要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再进行鼓励引导,这样才是最富有价值的评价。
五、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而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当然,只有把创新思维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最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华良.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张清义.美就在身边――例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2(10)
[3]主玉立.浅析阅读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4]刘宝娜.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体验高中习――浅谈高中语文教学[J].成功(教育).2012(10)
姓名;宋加群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等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如何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就必须在教学和学习上加强提高。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从容面对这次严峻的考验。于漪老师说的好“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语文教育发展的如何关键在语文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也就是说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师的职业命运。我觉得,一个有进取心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
一、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于教育的作用,有人曾形象地这样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是学生阅读中的第德书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教师是人才的哺育者。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作为育人者的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己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自由独立的人格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出于对领导、权威的信任和崇拜,出于对各种律令的尊重,出于自己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甚或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热情,盲目的服从,思想独立与自由的空间在教参、权威、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面愈来愈小。这主要表现在:按照教参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搞“一刀切”,试图用一个模子要求,把学生造成统一标准;遵照考纲要求,在教学任务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教,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任务的核心是“唯书”“唯知”,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雪化了只能是水”,不可能是春天;承袭老的教学传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入式教学独占课堂,单纯向学生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支粉笔,从黑板的左上角一直写到右上角;盲从新的教改模式,无论什么课型都利用多媒体去循循善诱,填唯一答案;强调学生行为互动,不管其是否心动、脑动……..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学行为,培养的结果必定是:学生的主体人格被异化,个性发展被扭曲,主动精神被扼杀,创造精神被淹没……..这样的人才如何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能承担起迅速并持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任。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不难发现: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促使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设计的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为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原则注意“主体多元化”。可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需要具备自由独立的人格。
三、深厚的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对教师的学科业务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中学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教好中学语文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的修养,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打好古诗文的基础。此次中学新大纲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特别重视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生要背诵80篇古诗;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初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高中生背诵古文20篇,古诗50篇。初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语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高中语文新大纲规定课文中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例一般可为5:4:1”。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新大纲对古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师,70%是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古文功底较弱恐怕是多数人的通病。这将成为我们用好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绊脚石。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自觉主动补好古文这一课。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高中语文新大纲则要求“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又规定“在全部(高中)课文里文学作品可占60%”。同时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第三、四册,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强调文学教学,是新大纲新教材的又一重大变化。这同时也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文章鉴赏能力。
做学生听说读写楷模。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读、写、听、说的楷模。语文教师必须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必须能作文、多作文、作好文。高中新教材选取文学作品时,选入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莱蒙托夫的《祖国》、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等;选取科技文时,选入了杨振宁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夫金等的《熵的定律》、霍金的《宇宙的未来》、王磊的《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等,另外还有钱中书、余光中、朱光潜、宗百华和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教师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的要求都相当高。
知识面广博、文理兼备。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归为文科,因为它是文学性很强的学科,主要进行现象性思维,故而认为,只要能读、能写便可,对于其它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常识,可以不去理会。其实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在语文教材中,除了那些散文性很强的记叙文外,还有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的说明文,如果教师不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那么势必会把错误的信息传给学生,这样又何以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况且,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个性化,有时候他们在某一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师还多,不要抱着“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态度去教学,而应抱着“他们懂得的很多”的态度去和他们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不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总之,现代语文教师应以“博、大、精、深”作为自己素质提高的奋斗目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当前,许多在校教学、教研上卓有成就的语文教师被誉为‘杂家’”,也说明了一个语文教师应是既专亦博、博学多能的‘通才’。如今,各类全国性的语文课程教学赛课比赛最后一项就是教师才艺展示,如此看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只限于“三笔一话”,还要有自己的情趣爱好,更要才艺兼备。四、高超的教学技能
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让他们因一堂优质课脱颖而出,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白遮百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精巧的语言表达。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普通话要标准、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声音还应该具有美感,语言还应精炼传神,体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且把这种美融入教学的情景中。从声音上发挥语文教师的个性优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有时是制作精良的录音带无法比拟的。
扎实的写作能力。读、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起码的要求,教师的写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有的教师讲解作文的写作,在理论上头头是道,但由于自己不会写,所以只能玩“空手道”,对学生的指导只能隔靴搔痒,根本无法具体和深入。同时,由于自己写作能力不够,经验教训无法总结交流,教学工作不能及时反思,阻碍了自己向高深层次的发展。
规范的书写技能。汉字是丰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从科学方面看,汉字书写本身就是语文素养和语文习惯的内容。写好字,是语文学习的范畴;教好写字,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谭惟翰在《中学生语文教材教法》一书中说:“写字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书写的基本功。中学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但必须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懂得书法的规律,写得一手工整、规范的好字,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从个人角度看,一手漂亮的字,会使教师魅力无限,激发出学生的亲师之情。
娴熟的电教手段。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花样繁多、功能各异的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等。但由于某些教师课堂使用不当,引起许多人的非议,但这并非科技本身的过错,错还在我们使用者,没有注意使用对象、场合,没有把握好时机,没有娴熟的使用技术。恰当使用电教手段,会使语文课堂色彩纷呈、乐趣无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应该养成上网的习惯,在网上阅读,获取信息;在网上写作,表达思想、与人沟通。足不出户,我们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的内蕴也会借此而丰富起来。
如果说“良好的道德素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是一位语文教师的“玉”内的话,那么“高超的教学技能”便是语文教师的“金”表,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想只要语文教师把握了以上四点后,在实践教学中施之于行动,融注自己的个性色彩于其中,那么语文课也就会释放出它应有的光芒。末了,以王安石的诗“不畏浮云遮眼望,只源身在最高层”与广大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闫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亲身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和录像资料等。
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高中语文教育结构与过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过程中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能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使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
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能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在教《风娃娃》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观看风娃娃是如何逐渐变成台风、龙卷风,摧毁田野、楼房的,了解风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有时又给人类带来降雨等益处。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一幅幅形象而又富有动感的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明白要辩证地看待风,从而能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信息量大,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结合
第一,从各种学习网站,获取名师精品资料进行整合,提高了高中语文教案的质量,从课堂情境的设置到好的课件,将这些资料进行整合、重组和创新制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备课系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每一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考点、导学提纲、突破方法、应用作业等。相互探讨彼此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合理。教后还要有相应的教学反思。教师进行听课之后,大家在网络上展开讨论,肯定其优点,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应用网络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网络听力资源丰富,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读和训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听力资源而重复听,解决阅读中的难点。且好的语文听力语音纯正、地道,学生听来是种享受,可提高感悟能力。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游褒禅山记》一课,教学中设计制作了融合文字、声音、图像的网络课件。教学时,资源共享,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运用课件中提供的各种文字与图片资料,比较分析,了解褒禅山在何处,并结合课件中的生动描写、翔实,记述进行配乐读,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课文自主学习,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游褒禅山记》的资料库,了解有关褒禅山的其他文章。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建构起知识框架,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第四,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整合。传统的语文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如对课文改写或写日记。这些做法都较死板。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可使高中语文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当然,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一堂课如果多媒体表现种类用得过多,时间过长反而会有负面效应,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散了教学重点,使学生把课件仅作为娱乐消遣的对象而已。同时也并不是每堂课和每种课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例如我们在进行字词知识学习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而使用多媒体仅仅是对高中课文中的众多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3.2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错题总结,将他们划分别类,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的总结与方法的讲授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是学习和解答基础知识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又能进一步刺激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改革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的总结,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陈述对象是学生,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描述,也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要求,是基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考虑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教学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出的现实背景。
探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发现问题,认真、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主动寻找途径、方法来解决问题。它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信息,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的过程。语文课堂上的探究,就是师生在课堂上探讨一个又一个语文疑难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力求有所发现和创新。整个过程要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间,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风采,激发学生真正有价值意义的探究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的关键应该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操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切合文本内容特点的“探究”,如何进行切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探究”,如何真正将“探究”的最终目的落实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智慧、语文素养上。
然而,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语文教育,既关涉到学生当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获得,也关涉到他们的长远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所以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一定要注重发挥其育人功能。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就是师生共同探讨并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而不是跑龙套的形式主义。那种每及探究必将桌椅拼凑成块,学生组织四至八人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喊一通,漫无边际地陈述与探究本意无关的内容,热热闹闹地营造课堂欢快气氛的做法,不但达不到探究学习的目的,反而还会让学生滋生出形式主义风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探究性学习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不行,但这个预设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预设到生成,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那些不给学生以时间保证的探究性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其结果往往是浅层的、表面的。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得到修正和提升,那么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不能很好地落实。
探究性学习突出的是一种探究的意识,一般遵循形成问题、搜集数据、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交流结果的程序或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训练,而是要能够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对所学习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在不断思考、研讨中,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素养,以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丰富、完善。在探究性学习中,忽视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个性倾向、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价值追求,一味地应付形式上的探究,随意地将学生拼凑成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在知识层次上的差别会导致了探究层次上的悬殊,盲目拼组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让一部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无所事事,因自卑心理而产生抵触情绪。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变自己讲为学生探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课标》理念,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这种理念不能误解为一切活动都由学生随心所欲地去进行,将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导入教师课堂不作为的误区。课堂上,教师的“声音”究竟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传统的“满堂灌”早已成为众矢之的,时尚的“闭嘴”“失语”肯定也行不通,仅仅做个发言的“首席”也似不妥,容易失去传道授业的职责。如何掌握好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分寸,只能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文本的实际,该“灌”时“灌”,该“静”时“静”,切实发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高中语文课里的探究要紧扣文本这个本体,围绕语言文字这条线索,突出“语文能力”这一核心。探究的对象必须和文本紧密相关,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要走出言及探究必漫无边际胡乱发散的误区。比如,课文里出现了“桥”,于是就探究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桥”;课文里出现了“四合院”,于是就探究“四合院”的历史变迁;课文里出现了“饮食”,于是就探究古今中外不同风味的小吃;课文里出现了“言志”,于是就探究人生诸多的理想;课文里出现了“载道”,于是就探究玄妙高深的“道可道,非常道”;课文里出现了音乐家,于是就探究其不同风格的音乐人生;课文里出现了《再别康桥》,于是就去探究徐志摩的情感历程……于是,高中语文探究课就变成了“生活指南课”“泛文化课”“语文人格教育课”“玄学课”“表演课”“侦探课”。长此以往,探究学习便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删繁就简三秋树”,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要多用“减法”,轻装上阵,不要承载上过多的重负,以致变了形、走了样。高中语文教学像任何一门基础学科一样,只做它能做也该做的事。比如探究《荷塘月色》,决不能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上,而应该重在探究品味朱自清字里行间飘逸而出的优美意境,笼罩全文的清新、隽永、含蓄、蕴藉,还有像看似随意道出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之类文句里深含的既温馨又酸楚的人生况味。探究不能脱离文本,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课堂教学常常是“缺憾的艺术”,十全十美的课堂大概只存在于虚幻的想象里。在教学中落实探究,是课程改革向高中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学习理解课程改革理念,领会课程改革实质,不断更新观念,真正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走出探究性学习的误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无论是听还是说,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能够联系已有的知识积累和人生体验,参考别人的成果,把这些实践所得的结果内化为自己的素养,便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一、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方面仍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文字被错译
错译是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在文言文《祭十二郎文》中,有一句“然后惟其所愿”,新版教材中对于这句话的翻译有些不妥。教材中的翻译是“指让奴婢们按照他们各自的想法离开或者留下”,然而,在《教师教学用书》中,针对这句话的翻译却是“这样办了,才算了却了我的心愿”。显然,对于这句话,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是翻译出了错误。因为,“然后惟其所愿”其中的“其”是代词,然而却不是指代“奴婢”,而是指代作者本人“自己”。更何况,韩愈写的这篇祭文的重点内容也不是描写奴婢的去留,奴婢的去留并不会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祭文全篇的主要人物都是“吾”和“汝”,也就是我和十二郎之间的谈话,若在其中突然插入一句关于奴婢的去留问题,必然是十分牵强的。因此,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译文是错误的。
2.部分文字为硬译
在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中,硬译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有一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界为之天门云”,其中,对于“崖限当道者”的翻译也是颇有争议。在新版的语文教材中的翻译是“崖壁挡在道路上”。然而,通过对于全篇的语境以及作者所描绘的泰山特点,以及作者正在登上这一举动来看,如果真的如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所翻译的“崖壁”“挡在登山的路上”,那么作者还能够继续登山吗?而且,对于文言文来说,其翻译必须将每一个字都翻译出来,达到通顺、不丢字落字才可以。然而,如果逐字的翻译检查一遍,可以发现,新版教材中对于“限”字并没有翻译出来。显然,如此翻译是与原文相违背的,所以教材中的翻译必然是硬译的、错误的。根据查阅资料,以及分析语法和语义,整句话的正确译文应该是“现在人们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的那些崖壁挡在路上,人们将它称作为天门”,如此才能符合文章的情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改革的方法
1.新教材的文言文编写需要体现中国汉语文化变更的规律
汉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在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中,我们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学起,都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分别进行深入学习,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对于文言文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改从“文言文词语”入手,在了解和读透每一个词语的含义之后再对文言文句子、乃至文章进行学习。如果对于“文言文词语”的掌握没有良好的基础,便不可能学习好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前提,便是要为学生们讲解古代汉语言文化的演变过程、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规律等等。所谓的“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标志便是指“词语”所出现的顺序规律。每种语言的出现以及发展都有着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在这个方面,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并没有体现出对其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完全的理解文言文篇章的含义以及文言知识的趣味性。
2.新教材的文言文编写需要体现中国汉语文化的全貌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载体,它记录着中华文化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因此,可以说只有将文言文的各项知识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方法向学生们有效的传授,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提供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发展全貌的机会与能力。因此,在新教材的文言文编写中,选取适当的、能够直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特点的文言文是十分关键的。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文化思想的熏陶与引领,对于高中生的文化思想的建构都是十分关键的。在原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对比下,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于文言文的注释与参考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可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例如汉语文化的充分展现,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感悟到传统的辉煌。在学到《劝学》这篇文章时,“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以优秀马与劣等马行走的路途为依据,比喻人们要锲而不舍的完成某一件事情。学生认识到文本蕴含的哲理,也体会到马在当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由此拓展了古代文化认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30-01
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宽度与厚度的双重要求。所以,对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往往会更有难度。语文教师在此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弱势或者常犯的错误以外,还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本身出发,追求溯源,让学生了解到字词的演变意义,继而从根本上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且避免由于意义或者写法相似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考虑到个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忽视,认为其不值一提的现象,继而在真正的解答过程中又出现低分的结果。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生们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 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 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 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 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3.2 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错题总结,将他们划分别类,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的总结与方法的讲授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是学习和解答基础知识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又能进一步刺激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