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的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32
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经济管理的效率与合理性。由于经济的涉及面广且影响因素较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理论,从根本上处理经济管理问题。实践表明,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理论,并且将其合理的应用于经济管理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统计学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以数学的搜索与整理为前提,以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可对经济学等多种现象做出正确的解决和判断。进入新时期,经济学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局势,其发展需要有力的理论支撑,统计学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都能够吻合。目前,统计学已经在经济管理的多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代经济的发展是有管理学与经济学共同构成,管理是经济的重要方面,管理学同样具有复杂性,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完成管理活动,要促进管理手段的合理化,就需要统计学作为支撑。
2统计学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2.1统计学可以合理化企业报酬分配
职工的薪资分配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企业报酬分配问题,数学在职工的薪资分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可以作为员工薪资定量计算的辅助工作,能够确保员工的利益合理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统计学主要可以用于企业职工的薪资比例调节,从而使企业形成一种公平的气氛,促进员工积极性的提高,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充分利用统计学的有关规定
经济问题是庞杂的,统计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可以解决经济学发展中的多个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后,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的统计具有多样化的手段,在经济政策调整中具有促进作用。另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统计学也使管理过程更容易。数学公式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对象中,数学的量变和质变关系可以解决经济学发展不稳定问题。数学也是十分严谨的学科,所计算的经济学数据可供经济学者和企业作为依据,经济学发展和研究的严谨性与数学保持惊人的一致。
3统计学在当代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3.1数学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市场分析是营销管理的前提条件,数学的众多理论都对经济学营销管理提供理论的支撑和指导,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日常的销售情况,分析市场的未来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缺少统计学这一保障,营销管理会显得比较混乱。并且作为经济学的关键工具,通过间接的和直接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分析出营销所需条件,使企业营销更加顺利。
3.2统计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JP3]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涉及大量的数据和表格,统计学的应用不可缺少。统计学可以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数据统计,了解员工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基本状况,以便于在招聘和人员分配上更加合理。另外,员工具有个性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统计学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分析员工特点的工具,使管理人员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使人力资源调配能够更加合理,同时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统计学还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提供必要的依据,抓住人力资源分析的重点,从而使人力资源能够全方位、高效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3统计学应用于审计中
[JP3]现代企业离不开审计,审计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加规范,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统计学应用于审计,主要体现在其样本统计上,由于每个样本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只有采取统计学的理念才能审计更加合理,抽样更加高效,使每种概率都能够有样本的加入。可见,在审计实务中,统计学的介入是一种必然现象,要确保审计的准确、灵活和高效性,必须认识到统计学的作用并且正确应用统计学理论。现代审计也处于发展过程中,审计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统计学作为审计的基础工具,可以促进审计的合理性,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总结
统计学是数学重要理论之一,统计以解决多数据、复杂的问题为主。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审计、还是在预算和管理中都遇到较多的数据、图表问题。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具有指导意义。通过统计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审计人员更轻松的获得员工和企业的基本信息,并对企业做出评价与策略调整。当然,我国企业在统计学的应用上还不够,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对统计学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使企业员工与管理人员进一步认识到统计学的作用,也能够掌握更多统计学的应用方法,从而发挥这一工具的积极意义,解决企业内部的多种问题,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就在当今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学在其中的应用情况开说,我国现在的经济统计应用还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一个表面阶段,如果想进一步让经济统计学服务经济建设,就需要研究人员和教育人员一起努力。要想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就必须要抓住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且通过不懈的突破与应用经济统计学去解决和改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代相结合,才能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对经济统计应用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对经济统计应用的研究却只停留在便面,不够深入,经济统计的应用还需进一步被研究,如此才能在经济建设这个没有硝烟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应该是研究我们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统计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基础薄弱,但在不断发展中,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已经有所好转。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学界的专家们和经济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越来越意识到数学方法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正在探索经济问题中数字的发展规律。实践证明,经济统计的应用是发现经济问题以及解决经济问题的有效工具,为经济问题的预测和决策提供了有效地手段。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二、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只要是有关数量方面的信息以及数字背后所反映的问题。
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开始于国民收入统计,早于1665年,英国的威廉·配第建立了英国国民收入估算法,他采用从收入和支出方面进行复式核算的方法,但是在核算项目和平衡关系上尚不够成熟。为了避免这一缺点,1791年,法国的拉瓦锡首次提出了最终产品的概念。1886年,澳大利亚统计学家T.柯格兰提出了从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反应此问题。1759年,由法国经济学家F.魁奈编制的《经济表》理论,反应了从在生产过程和部门投入产生角度描述经济运行过程的学术思想。
经济统计学经过长期的演化,到1940年左右初步形成国民账户体系,并且,在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指导下,形成了当今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在2008年得到了重新的修订。
就我国的统计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原来实施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原本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努力,1992年,我国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用方案。随着不断的努力,经济统计学也在逐渐的完善。
三、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一,统计是收集数据的一种必要的方法,因此,它可以为收集经济研究上所需的数据提供有效地方法。只有采用定性分析才能在研究经济学上取得显着地成就。想要开展定性研究就必须有充足的数据库,这就需要统计的帮助。二,为总结和提炼客观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规律提供方法。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同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现象,为了对它们进行分析数据,以便可以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三,为检验经济学理论的真实性和完善程度提供基础。任何新得出来的理论都只是相对真理,只有经过验证后才会成为绝对真理。因此,这些理论需要人们利用经济数据去检验和核实它的准确性。
总之,经济学是离不开数据的,然而,统计是收集数据的,如此看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了。
四、经济统计学今后主要的研究课题
我们知道,现在我国在经济统计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深入,由此可见,在此方面有空白就有机遇。究竟,今后我们在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我国经济核算的研究,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充实的完善,对非市场产出、金融证券服务、环境经济综合的核算。大的方面还有统计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统计在金融投资中的应用研究、政府统计工作的研究等。
面对这些经济统计学今后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因为有太多的选择,在寻找捷径的同时,也容易迷失,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统计学的正确方向。在利用统计学服务于经济学的同时,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在利用统计学中的数字的出的结论需要用语言总结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坚定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五、经济统计的应用的意义
当今形势下,经济所涉及的方面在不断增多,涉及到的信息在不断增加,接近“爆炸”的程度。这就给经济的研究增加了难度。我们知道,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据,同样经济中所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通过数据来分析,如此大的信息量唯有通过统计学中的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整理,才可以服务以后的研究。
统计学不仅可以应用在经济上,在其他领域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都没有如此密切的关系,经济的研究没走一部都需要数据的支持,由此可见经济统计学意义的重大。如果没有统计学的支持,经济的研究寸步难行。统计学的分析及研究离不开数据,统计是收集数据的主要工具,所以经济统计的应用十分重要。经济统计的应用提高一小步定会是经济发展的一大步。
【关键词】 统计学现状 问题 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一个良好经济体系的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统计学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助推器。
一、统计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1、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统计学发展体系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传统的统计学只注重其在经济领域的运用,而忽视了其在社会、科技、人文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我们要把目标从发展狭隘的统计学转移到建立和发展大统计学上来。大统计学的观点就是把统计学归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性质,从而使统计学的作用得到最大范围的发挥。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现状,使我们能够制定出更加准确的经济发展策略,来为我国及各个地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做好统计工作是我国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十一五”阶段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统计工作为这些成就的获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对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保障。统计工作在经济普查、人口抽样等领域的作用也逐渐凸显,这些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定位,鼓励相关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能量。
3、统计工作为我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提供了数据上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统计工作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手的市场变化数据,使我们主动地去适应形式的变化和发展。统计工作在影响我国政策制定的基础上,其重要性更加作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利益分配等都在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而发生着变化,统计工作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发展必不可少的利器。
二、我国统计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社会对统计学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统一。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期,我国通过对统计学的多次研讨,社会各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数理统计学发展到了,包括理论统计学和各领域应用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的概念。大统计学并非是要彻底地去除统计学的各种特性,而是把统计的各种性质加以融合,使统计学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相互包容,使其不断吸取各种性质的长处,从而增强统计学的社会适应性。
2、近年来我国统计学在教育领域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的国情。统计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在专业设置、教材编订、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等到了充分发展。我国的大学已经把统计学作为了独立的专业,相关的经济专业中也加入了统计学的教育内容,统计从业资格证和统计师等考核也已经步入正轨。我国统计学的发展紧跟了时代的脉搏,统计教材的编订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的国情。
3、我国统计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改革开放给予了统计学和各学科间融合的机会,从而赋予了统计学旺盛的生命力。我国对统计学的研究包括:国民经济的核算、计量经济分析、政府的统计改革、经济主体的发展策略、市场研究、经济预测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我们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统计学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上的强大能力,为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统计学在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统计学仍然属于弱势学科。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从人才培养的力度上看,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着差距。我国的统计学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作为数学专业的研究范畴,这种归类方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统计学和相关学科的结合,而缺点就是使统计学缺乏独立性,不利于统计学科的整体发展。我国高校统计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点设置及硕士、博士点的分布如表1、表2所示。
三、促进我国统计学发展的新策略
1、发展我国的统计学教育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统计学发展的要求包括:要正确认识统计学的测定方式,统计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体,各类统计学科都有相同点,把统计学充分应用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其生命力等。统计学的教育要进一步明细,分清各种形式统计学的不同特点,可下设政府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等专业。统计教育学科的设置可以采取分级的方法,把统计学设置为一级学科,然后根据具体的专业走向来设置二级学科,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2、注重统计学和各学科间的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统计学科体系。统计学和经济学、数学等学科有着很大的共同点,我们要把统计学看成是一个贯穿于各个学科间的线索,构架一个综合性的统计学科教学体系。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对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要抓住统计学统计数据这一本质特征,把对统计的认识方法和应用领域中的专业学科相结合,研究出统计学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规律。
3、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做到数据分析的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我国于2002年决定加入国际公布数据通用体系,然而该体系对数据的统计质量、诚信度和公开程度等方面有很严格的要求,我国统计学的发展任重道远。统计学的发展政策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统计的理论研究体系,加强有关统计的经济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等法律从制度上保证了统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认定机构还要注重统计人员素质的认定,施行委派制管理,主管领导要下放权力,为下级的统计机构分配权力,从而减少乱用职权现象的出现。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4、完善市场机制,做到统计数据分析与市场发展的同步。传统的统计都是政府来操作的,是一种垄断行业,在市场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引进竞争机制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行业走向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在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增强竞争意思,加大对统计行业市场化的投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的统计机构的发展,鼓励政府和民间机构统计部门的资源共享,做到互惠互利,优化发展。
5、把统计学的发展加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统计文化。一种理论的发展到最后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统计学作为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含义存在于统计学与文化相互联系的有机范畴中。统计的文化包括从业人员的信念、道德素质和奉献精神,也包括了国家在法律政策上的努力,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为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统计体系而不懈奋斗。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闭关锁国式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能生存的,西方发达国家对统计学和统计人才的重视程度很高,其金融、银行、保险、医疗、财务等领域对统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限制了我国统计人才的培养,致使我国的统计行业发展迟缓。作为统计行业中的一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相关的统计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我国统计事业的稳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姜万军:顺应统计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构建大统计学的学科体系[J].统计研究,1996(5).
关键词:统计学;地质工作;重要作用;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对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的资金力度也有所增加,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地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些问题。此种情况导致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受到阻碍,为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工作人员将统计学相关知识和地质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应用此方面的知识,推动了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
一、地质统计学的概念
地质统计学是在1962年由法国的著名学者G.马特隆教授提出的,此统计学的基础是区域变化量,是在使用变异函数的情况下对随机性以及空间性等为一体的自然现象进行热分析的一门科学。只要是和空间数据所具有的随机性以及结构性,或者是依赖性等有关系的研究,或者是使用无偏内插的方式来对数据进行估计,再或者是对数据所具有的波动性等进行模拟,都可以使用地质统计学理论[1]。
二、地质统计和经典统计两者之间差异
地质统计和经典统计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典统计在对地质变量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并没将样品所具有的空间分布特性考虑在内,要知道,即使地质变量的均值以及方差是一样的,若是其样品的分布位置不同,则其地质变量的稳定性也会是不相同的;第二,经典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出来的,所以这些对象都是按照一定概率来进行分布的,而地质统计则不同,在地质统计下的地质变量是集结构性以及随机性为一体的;第三,经典统计对变量的原则可以进行无数次的实验,并且每次实验的结果可能都存在差异,而地质变量则做不到这一点;第四,经典统计学对抽样的要求是独立进行,而地质变量则并没有这一方面的要求,反而是要求抽样之间具有空间相关性[2]。地质研究人员为了可以同时满足其对概率统计有效性的要求以及地质变量的特点,所以研究出了地质统计学。地质统计以及经典统计两者的基础都是大量采样,通过对样本属性值所具有的分布频率以及均值等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空间分布格局与其之间的关系。地质统计区别于经典统计的主要特点是,地质统计可以对样本值所具有的大小、空间位置以及距离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就可以对经典统计中存在不足进行弥补,进而提高地质工作的效率,推动地质工作的发展[3]。
三、统计学对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
1.地质统计工作可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强化经济管理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渐稳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质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思想观念,并建立完善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对企业内部的环境进行优化,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展管理工作,对地质勘查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而确保其可以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逐渐地走向开放,走出国门[4]。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地质勘查工作必须采用统计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地质工作更好地发展,使其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快地质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2.地质统计学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必要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地质工作部门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开始地质信息自动化的建设。在发达国家中,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普遍的认可,因此,我国应该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对信息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地认识,进而推动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
3.统计学可以对地质工作进行估计
在进行地质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估计,在估计过程中,使用统计学知识,就可以对其整体进行估计,也可以对其局部进行估计。
4.可以创新数学理论
在地质工作中人们应用了数学理论,但由于社会对地质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传统的数学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面对此种情况,相关人员可以应用统计学理论来对传统的数学理论进行创新,这样就可以解决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其发展。
5.可以提高估计精度
在地质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精度进行估计,应用了统计学理论之后,其中的克立格方程会提高估计精度,这样地质工作的作用就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6.可以对地质变量的变化进行模拟
应用了统计学理论之后的地质工作,可以将地质变量产生的变化更加真实的模拟出来,进而为工作人员对地质体进行定量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
7.可以充分利用已知信息
在地质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已知信息来深入地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地质工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但应用了统计学的地质工作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对未知地区以及已知信息的空间关系与区域变化量所具有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地分析,进而帮助工作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
8.可以节省时间
传统的地质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其中应用了统计学理论,统计学理论可以自动的生成拼图,这样就为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提供了方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统计学在地质工作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应用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界中的常用科学方法,并且随其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实际作用愈发突出,已经成为不容人们忽视的存在。因此,地质工作人员应该对统计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提高自身应用统计学的水平,在地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马红霞 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参考文献:
[1]王允锋.论统计学对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J].知识经济,2010(,11):77.
[2]周旋,王选问,金瑜,等.基于地质统计学方法的某铁矿资源量估算[J].金属矿山,2015(,7):86-90.
一、目前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观念无法与时俱进
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统计学的教学目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目前很多学校非统计专业的教师往往只是孤立地看待统计学,对于统计学在建立学生完整知识和能力体系两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校对于统计学研究和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以及教师对统计学教学热情不高的现象。
2“.重知识,轻能力”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仍然十分严重
在这种观念下,学校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而学生的统计思维和能力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中缺少了实践环节的支撑,教与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被有效调动起来。
3.教学内容综合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严重不足
目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统计研究领域的拓展使统计学理论和实践本身有了很快的发展,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统计学在其他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目前教材内容往往不变,陈旧的内容缺少学科的交融。
4.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不足
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学的方法简单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差。教学案例基本上是重复其他教材上的例子,严重缺乏时效性,即使举例也是经过处理的简化例子,与当前的经济生活差距很大。而统计学中的教学重点又要求有很强的时效性,缺少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案例使学生很难有学习热情,学到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实践中去,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2)教师偏重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了理论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培养,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往往不够重视,从而造成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满意。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不能熟练地使用统计这一基础手段进行分析,使统计学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方法上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特别是在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上都缺少有效手段。
(3)单一的教学形式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在目前学校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基本采用案例讲解法,但未与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实验相结合,导致教学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和实用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虽然计算机已相当普及,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足和学校计算机环境建设上的滞后,导致统计软件在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远远不够,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4)考核手段落后,教学效果评价动力不足。统计课一直沿用期终闭卷笔试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教与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质量。但是这种考核手段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全面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着缺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基本靠死记硬背学习统计学,没有从本质上抓住统计学的知识精髓,没有形成灵活运用知识和分析方法的能力。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缺乏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理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的结合更加紧密,统计学更加重视应用性研究
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来自于实质性学科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与经济学、哲学和数学等并列的一级学科的发展趋势。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是相交的,统计学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的发展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研究将会沿袭这种发展模式,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统计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统计学教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
2.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紧密结合,为统计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统计所涉及的复杂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统计软件的发展使各种统计方法有了高速计算的支撑手段,其他专业的工作者也可以凭借统计软件进行各类现实问题的数据分析,而不必对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计算变得简便、准确,同时也使教学由抽象繁琐变得生动、轻松。所以说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使用对统计学发展是一场革命,现代统计学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统计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统计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高素质统计人才。统计学教学重要的不是只帮助学生了解统计方法的数学细节和数学证明,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观念向着重提升学生统计素质和统计分析能力转变。其中学生的统计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处理能力,二是调查研究能力。
2.教学内容
教材是统计学教学的基础,在统计学教改中尤其要重视教材的改革。教材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其一,在教材中,除了包括原有的基础理论和案例以外,还需要增加一些在经济社会分析中具有清晰应用前景的统计理论与方法,以及统计学最新进展的内容。其二,要加强与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相互融合,增加应用实例以及这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三,要加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教材中需要增加计算机的案例与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技能。其四,重视统计学案例库的建立。案例教学是一个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而案例库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其五,应选择容易理解、与
实践衔接密切的教材,或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精髓,对于课下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帮助。其六,加强科研攻关,更好地开展“统计学”课程多媒体教学,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并熟悉多媒体教学特点、功能及主要目的,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总结等部分。加入实际的案例,讲究图像色彩和动态效果,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形象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有利于师生之间知识交流。
3.教学方式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交流经验。这样使教师们看问题的视角更开阔,理论研究深化了,形成一批有益的教学成果。同时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讲课技能。
增加启发性教学的比重,要教会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会学生统计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率,通过问答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教与学共鸣。
(3)建立统计学习题库。习题库根据教材各章的内容,以标准化的单项选择题为主,判断题和应用题为辅,使学生在学习完每章课程之后,能自行了解对所学部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应提供练习题的详细解答,给教师提供方便,也可以供学生参考。
(4)改进考核方式,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一方面,改进原来单一的闭卷笔考方式,采用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计算机操作、社会实践与笔试结合的立体式考核方式,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试要与其他相关的专业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写调查报告、大作业或者是社会实践的方式,考查学生在统计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
4.教学手段
(1)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和质量。案例教学是一个全方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手段,它在整个统计学原理的教学中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教学改革可从几个方面加强对案例教学的研究。首先要针对重要的知识点和综合应用的知识设计专门的案例,使案例教学的范围覆盖这些知识点。建立统计学案例分析辅导材料,案例素材的选取与教材每章的内容相对应。其次,加强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减轻学生进行复杂计算的压力,让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案例的分析上,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最后,教师可以选用案例在课堂上讲授,也可以布置给学生作为案例作业,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中统计方法的理解。
(2)加强计算机教学。首先注重统计学教学与统计软件的有机结合。围绕教学大纲,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学生通过统计软件和相关的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统计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学生的一个最基本技能。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和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其他预测软件的使用,另一方面要通过案例、课外作业、上机考核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软件处理实际问题。
(3)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顺利进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教师是统计学教学中最重要和最能动的因素,教师的综合素质与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增加了“统计学”课程的深度与难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applied Statistics, and pointed out that Applied Statistics textbook has pay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training to students statistical applica-
tions ability. Owing to shortcomings of Applied Statistics textbook in composition, the arrangement mode of Applied Statistics textbook in materials, which includes seven elements of unity and follows the law of human cognition - Inductive deductive method, is put forward from the cited cases, problem-solving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model, con-
cept, exercise, case studies, statistical software.
【Key words】 applied statistics, materials arrangements, cognitive law
统计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作为通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将统计学科上升为与经济学、数学等学科并列的一级学科,成为非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其广泛的学科,统计学教材是教学过程的载体,是统计思想和方法的集合。只有统计学教材上档次了,统计学教学才能上层次,才能培养出具有统计思维与统计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设情况评述
张晓庆(2009)指出:非统计专业核心课程的《统计学》教材,其建设目标定位应是以统计学学科知识为基础内容,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能力训练为基本目标,努力贯彻先进教育理念,遵循学习认知规律,合理规划教材结构,争取形成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系统完整、使用方便的综合性《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应用统计学》教材作为《统计学》教材的一个分支,更加注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该种类的教材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能力,其教材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适用的范围、适用层次不断深化、细化
统计学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应的统计学教学不断涌现。如:张爱华的《通信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谢彦君的《旅游管理应用统计学简明教程》、李林杰的《经济应用统计学》、向蓉美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统计学的应用与发展》、刘金兰的《管理统计学》、陈国英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谢邦昌的《生物统计学》、杨永年《畜牧统计学》、黄振平的《水文统计学》等,其中经济与管理类应用统计学教学出版的最多。应用统计学适用的层次涵盖了各类职业学校、专科、本科、研究生,如:粟方忠的《统计学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基础》、于声涛的《统计学原理》等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教材;张开玉、张耀有、陈星的《现代应用统计学》、吴伯林、曹立人的《现代统计学极其应用》、张梅林的《应用统计学》、龚曙明的《应用统计学》、谢忠秋的《应用统计学》、王淑芬的《应用统计学》等适用于本科的教材,适用于本科教材的最多;吴喜之的《统计学?D?D从数据到结论》、马庆国的《应用统计学》、卫海英的《应用统计学》、赵玮、温小霓的《应用统计教程》、葛新权、王斌的《应用统计学》等适用于研究生的教材。
(2)案例教学成为发展趋势
案例教学在应用统计学教材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把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中,通过个人分析和与他人讨论或辩论,针对事件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冷静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追求的是一种“生存教育”,而不是传统的“书本教育”。如:张晓庆的《统计学》、赵振伦的《统计学?D?D理论、实务、案例》、谢忠秋的《应用统计学》、向书坚的《统计学》、袁卫的《统计学》、陈菊春的《应用统计学》等以引例的方式提出本章将要研究的内容或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本章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运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崔文田、徐青川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实践案例集》、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教学案例》、董逢谷、朱荣明的《统计学案例集》等以案例集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3)统计软件成为必备工具
应用统计学教材越来越重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的紧密结合,培养具有统计方法和统计信息现代化处理技术的实用型人才,EXCEL、SPSS等适用于统计教学的统计软件在统计教材内体现出来。EXCEL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大多数计算机里都装有该软件,学习起来非常方便。多数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材将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重点编入其中,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近年来,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尤其是应用统计学的教材出现了上述三点变化,同时,教材形式逐渐向美式教材倾向,侧重教材的易学性与应用性。重视学生的统计思维与统计实践能力。
2、统计学教材编写的认知规律
应用统计学教材的侧重点应当是统计理论的实践能力。这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统计理论的掌握能力,一个是统计理论的应用能力,这两点都需要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的体现出来。笔者认为,能够依据认知规律安排应用统计学各章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素质与统计能力。
人的认知通常采用两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的具体知识出发推出一般结论,得到普遍原理的思维方法,是由个别或特殊上升到一般,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归纳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运用这种方法整理科学事实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总结出定律和公式。另一方面,运用归纳法可以启发思路,提出假说或猜想,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因此,统计教学的编写也应当按照归纳、演绎的认知顺序进行安排。现有的教材,并没有重视人的认知规律来编写教材。主要体现在:每章的第一节就是关于这一章概念的定义、分类、作用等的介绍。案例应当是掌握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内容安排顺序应是采用演绎法的认知规律,案例应是先有案例目的后有分析解决,以此加深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
3、应用统计学教材编写的七要素分析
现以统计学中统计指数这一章的内容编写为例,说明统计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的内容顺序的安排要与人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引例。各小节应以引例开始,引例中提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综合指数这一节,以某商店在报告期与基期销售三种商品价格与销售量:
提出:1)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变动方向?
2)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体变动方向?
这四个问题的解决是为了引出什么是个体指数,什么是综合指数,什么是同度量因素,使同学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解决思路、解题模型。根据引例中的问题,寻找解题路径:问题1可通过以学过的综合指标中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解决。问题2的解决思路是:由于这三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计量单位也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把销售量简单相加。但我们知道: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额。如果我们将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分别乘上它们的销售价格,把各种商品的销售额可以直接相加,得到销售总额。这样就使不能直接相加的销售量变成可以直接相加的销售额,为说明销售量总变动,用销售额进行对比,就必须把价格固定下来,这样得到的报告期销售总额与基期的销售总额的不同就是由于销售量变化引起的。由此得到综合的销售量指数。由此得出销售量变动方向或,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概念。对现实中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由此引出相应的概念。通过上例可归纳出:同度量因素的概念,它是在编制指数时,为解决现象不能直接相加时引入的一个媒介因素,它具有同度量的作用和权数的作用。同理可以归纳出个体指数、总指数、综合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的概念,并进一步推导出指数的作用。通过实例教学,采用归纳认知方法,自然得出相应的概念与作用。
(4)习题。课后习题应采用先计算题后概念理解题的安排顺序。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采用归纳的认知方法,对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解题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课后题应是对这些内容的加深理解。
(5)案例。案例分析题的安排应采用演绎式的安排。统计学的案例是检验学生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即由演绎到归纳的认知规律。因此,统计案例的设计应遵循演绎的方式,首先是本案例的教学目的,然后是教学要求、案例背景资料、提出问题、解题过程、现实含义。
(6)统计软件。统计软件应当在习题的运算与案例分析中应用,不应以单独的形式介绍软件的应用,使同学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的统计工具应用素质。这是直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统计理论认知能力。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到统计学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归纳演绎法的认知规律相结合的模型(如:图1)。在这一过程中,遵循了人们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解决引例中的问题,理解统计理论、统计模型、统计概念的实际含义,通过习题解决强化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达到统计理论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应用统计能力。
4、结语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统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培养目标不清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在培养目标上,表述不清楚,主要以培养教学和科研的理论人才为主,特别是数理统计学,因为数理统计在统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之前为数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培养仍然是数学人才,与当今对统计学的要求相差较远。而从学生的就业角度来看,应为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为主。就从培养目标来看,学校和学生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如何将这几者统一在一起,发挥培养目标的导向性作用,变得非常重要。大部分没有明确要掌握的统计工具、数据来源问题。
数据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问卷调查、网络数据、数据库、试验设计。针对这四大类数据来源,必须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如调查数据,就涉及到问卷设计、数据获取、数据自动提取、数据处理;网络数据如何利用爬虫技术?如何从大数据数据库提取数据?
2.课程体系陈旧、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后,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课程设置都不再适合统计学研究生的培养。而且以前的统计学的课程设置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1)课程涉及的领域不能更好地体现统计的应用性。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适应面非常广的应用型的学科。而目前很多统计学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过分注重理论的研究,比如数理统计学就过分注重数学基础类课程的学习,经济统计学只注重经济问题的一些简单理论分析。导致课程设置的范围狭窄,开设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较少,大多数研究生都被束缚在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上,致使研究生视野不够宽调,科研能力和适应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2)前沿性知识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不足。统计学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研究性、前沿性不够,有些课程内容没有反映出统计学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尤其是一些反映统计学学科领域的热点、重点的研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前沿性的知识,很少能够及时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中。(3)研究生课程创新性不足。统计学研究生层次差距很大,比如数理统计学的研究生很多本科为数学专业,很多统计学的基础课程没有开设,而有些同学本科为统计学专业,致使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拉不开档次,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大都采取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授课方法,部分课程因为没有较严格的课外文献的阅读要求,致使课堂上的讨论较难深入,考试以论文形式,学生通过率很高,课程结束后学生收获不大。
3.实践环节未得到应该的重视和体现。传统的统计学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比较欠缺,不重视诸如统计软件、实习实训、实验课程、产学研合作等,缺乏数据环境。
4.考核制度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考核制度起着筛选、分流、淘汰、激励的作用,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实际中很难真正落实。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氛围不浓造成的,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为就业奔波,投放在论文上的精力不够,再加上经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统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需要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去研究与实践。
二、统计学硕士生人才培养构建
如何构建统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要构建新的培养模式?新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哪些内容?怎样进行构建?必须明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而适应当今社会对统计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必须明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培养目标,从而进行具体构建。
首先需明确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和措施,以下主要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内容、思路和方法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
1.培养目标的明确及其导向作用的发挥。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培养以教学和科研的理论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特别是统计学本身就是应用型的学科。研究生人才成为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力量,所以应用复合型的人才更多地被社会所需要,所以明确培养目标是研究生教育成功的第一步,而真正发挥科学的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是研究生教育成功的关键。
2.统计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统计学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是统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统计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应在思想方法上真正重视统计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真正体现课程建设的创新性,不断加快和完善统计学硕士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创新、内容修订和评估体系,以适应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对研究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并精选课程内容,编写高质量教材和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建立合理、完善的课程检査评估体系,为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开始针对统计学研究生的实验课程体系,强化统计学软件如SAS、R、SPSS等编程与实际问题的实现等,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从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其初步具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同时需要强化研究生的统计软件的学习和应用,现今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结构越来越复杂,使得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和编程,否则无法很好地完成处理、分析数据的实际需要。
4.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现在大多数考核仍为考试驱动型,学生只会考试,没有形成有效知识结构,应用实践能力弱。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一类课程应该从大作业、专题报告、程序编写、软件应用、讨论、上机操作、考试等多维度进行知识水平测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样化、多元化的考评范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课前、课中、课后的相互联系,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强化师生互动,把学生从应考能手培养成具有创新意思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科研好手。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学术规范,将其纳人考核范围之内,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共同遵守的学术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加以监督和惩处,以净化研究生的学术环境。要不断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并将其作为考核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项指标。
三、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内容
1.重构统计学硕士课程体系:学位课,基础课,实验课,实践课。学位课注重统计学基础的搭建,基础课拓展学生统计基本方法,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课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数据环境。大数据分析需要的基本知识领域:(1)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云计算、分布式、动态式存储;(2)数据ETL、处理:多源异构、非结构化数据的清洗、转换、综合、优化,文本处理、日志处理、图像、视频处理等,注重数据质量、数据管理等;(3)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时序、多源、多元、面板、大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统计、预测、挖掘、开发等;(4)数据可视化i可视化是基本要求,可视化易于接受,直观形象;(5)大数据分析案例:必须引入金融、电信、电商、移动互联、医药、零售、能源等领域的大数据真实案例,丰富认识。
2.合理分配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大部分院校硕士生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强化实践教学及其重要。
3.主动适应大数据,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如大数据平台、计算平台、编程平台、数据平台、可视化平台等。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前沿性知识课程所占比重。
5.合理开设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有关统计学的发展探讨
任何一门学问要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最起码地要有两个基本前提: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据此,统计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7世纪。而现代统计学起源于19世纪后期,即以生物和遗传统计学形成为标志,以高尔顿为代表的描述统计的基本体系。在整个统计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四次重大争论,这些对统计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极大的完善了统计学的思想方法体系。通过对不同学派这四次重要争论的概括,明确争论的实质、重要作用以及对统计学发展的影响,展现统计学统计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性历程。
一、“政治算术”与“国势学”的争论——统计学的起源问题,明确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17世纪中叶,以威廉配第(w.petty)和为代表创立的“政治算术”,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早在1661年,格朗特在《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一书中对当时英国情况的分析,揭示出一系列的数量关系。如男婴出生多于女婴(14:13),男性死亡多于女性,一切疾病和事故在全部死亡原因中占有稳定的百分比等等。他在该书中指出为了提出一个要在多年内形成的规律,需要进行多次观察。因此格朗特虽然本文由收集整理没有提到统计学这一名词,方法也不完善,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已应用了现代统计中的大量观察方法去发现规律性的思想。其独特和新颖的方法给人以启示,接着英国的威廉?配第撰写了著名的《政治算术》一书。该书揭示了一些经济学的科学原理,研究了许多经济学范畴和经济关系,所以它是一本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但同时它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统计学著作。在这本书以及其他相关的著作中,采用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方法,明确地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分析问题,试图把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事实根据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说:“配第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国势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也称记述学派。随着知识交流的扩大“政治算术”引进了“国势学”的一些长处“国势学”也吸了“政治算术”的某些做法,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政治算术”和“国势学”到底哪一个才是统计学真正起源的关注,最终爆发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争论。直到1850年,德国人克尼斯(g.knies)根据当时统计学发展的实践,概括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国势学”尽管有统计学之名但没有统计学之实,应该仍叫“国势学”,而“政治算术”虽然没有统计学之名但有统计学之实,所以“政治算术”才称得上是统计学的真正起源。一般把克尼斯《独立科学之统计学》一文的发表,作为“政治算术”和“国势学”争论的结束。在统计学发展之初,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意义、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不甚清楚,通过这次争论,使人们明确地意识到,统计研究方法是数量性质的,主要以数字资料为材料,通过对数字资料的分析探讨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的争论——统计方法的实质问题,建构了统计学的完整体系
统计问题可分成两类:描述统计和统计推断。描述统计有时也被称为数据处理,而统计推断则是对数据(即样本)的进行处理来推断总体(母体)。统计推断大致可分为3大类:估计、检验、分类与选择。高尔顿是生物统计学的创始人。为了研究人的智力遗传和进化规律,高尔顿在伦敦开设了“人体测量研究所”,广泛招募志愿人员,先后采集到大量的有关人的自然属性(身高、体重)的资料,并先后出版了两本著作,一本是《关于人的能力及其发展问题》,另一本是《遗传的自然规律》。在这两本书及相关的论文中,高尔顿提出了若干描述性统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相关”、“回归”、“中位数”、“四分位数”、“四分位数差”等。卡尔?皮尔逊是高尔顿的学生,描述统计学派的代表人物,现代统计科学的创立者,被公认为统计学之父。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高尔顿的统计相关与回归思想,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基础。根据他的儿子e·皮尔逊(e.s.pearson)的总结,卡尔·皮尔逊对统计学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和研究了复相关、偏相关的问题,(2)提出了似然函数、矩估计方法,(3)导出了重要的卡方分布,(4)研究了许多概率分布曲线等。高尔顿和皮尔逊在开展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处理变异数据的统计方法,统计史上一般把他们的工作称作描述统计学。
关键词:统计学实际生活;应用
一、统计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
我们最初对统计学的认识是要研究国家的现状的,例如:全国的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及工业的发展情况等,其主要是对一国的社会及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统计调查研究。后经过多年的形成发展,统计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并且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类型,现在意义上的统计学就是通过对社会中统计知识的整合精简成的被大众所接受的一门专业的学科。我们在文章前面所提到过的全国人口普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以及政府数据整合等都是统计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发展。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历史发展具体如下:最早在17世纪统计学首次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18世纪中叶统计学实现了和概率论的有效结合,使得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更加的普及和高校,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发展,使其得到人们更广泛的研究和学习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统计学的应用更加的普及、更加广泛,大到政府数据、经济发展,小到日常账目整理、填写表格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应用。
二、统计学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社会企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非常得广泛的,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统计学研究的一个专业领域,其具体应用包括了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等一系列经济研究应用问题。 其中,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金融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检测系统等充分体现了统计学在金融业上的贡献,也为管理层对金融市场上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也为个人以及机构的投资所实施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高效的应用统计学还可以对各个行业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顾客行为偏好、产品市场的走向以及大体的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在对企业的整体财务进行分析时,可以应用统计学中数量统计的方法,其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字比例和衡量指标,可以更加综合有效的对企业自身的盈利发展能了、偿债清还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在顾客行为分析方面,利用市场调查、资料采矿技术及资料库行销功能,化行销及客服能力,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及服务。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统计学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的量化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考虑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利用统计数据,建立消费模型,量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探讨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统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统计学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统计知识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在内的各统计应用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 利用统计学预防犯罪,应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关回归分析法。 选民调查在选举中的预测功能:通过选择民调模式与应用时机,进行民调,对民调结果进行推估预测。 利用统计学知识还可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顾客行为分析、商品市场的变化趋势及经济环境的研究等。在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时,可使用统计数量方法,提供精确地采取比率与衡量指标,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涛.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广东科技,2013 (2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统计学;现代经济
统计学是发现社会数量关系的一项重要数学工具,不管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还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都要依靠通过统计学计算出科学的信息数据。统计学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涉及到许多方面:预测、评估、分类等相关领域。同时,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也对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关要求。不管是为了自身提高学习成绩,还是为了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高中阶段的统计学学习尤为重要[1]。
一、统计学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益处
高中统计学对现代经济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点:第一,解决经济学问题,高中数学统计学对现代经济发展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实际经济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高中数学统计方法、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可以预测现代经济的未来走向,还可以为相应的经济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统计学的应用及其广泛,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评估方式也由定性向定量转变。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可以使現代经济科学化、合理化。应用高中数学统计学可以让经济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二、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是高中数学必修课。通过对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学习,可以让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更加敏捷,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严谨,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为高中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可为日后的现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进行。
(一)抽样法
抽样法由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方面构成。系统抽样,在抽样的过程中,需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从每一小部分中进行抽取。例如,某学校要了解高中生的身高状况,依据1∶20的比例抽取样本,把高中生看作一个整体,依据1∶20的比例抽取样本,则要将所有高中生按整体分为20个部分,这样的分法符合系统抽样的应用条件,进而使用系统抽样法来解决生活中在校调查学生身高的问题。分层抽样,例如,某学校高一学生总数500人,高二学生人数总计400人,高三学生人数总350人,要调查3个年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看法,依据1∶9的比例抽取样本,这些学生是3个不同的年级,可划分为3个部分,依据既定比例抽取,各年级学生对应抽取的人数也会不同,这问题要求与分层抽样法的理念基本一致,因而对于这类问题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解决。
(二)样本估计
样本估计是统计学中最常见的,对样本估计的学习最主要的是提高对样本数量的认识,样本数量与估计值准确率相互关联,即样本数量越多,则估计值越准确。例如:某一整体可划分为60个个体,将各个个体进行1~60的编号,同时将它们划分为6个小组,组号分别为1~6,如果运用系统抽样抽取容量为6的样本,首次抽取个体号码为A,在第B次抽取时,个体号码个位数与A+B个位相一致,请问若A=3时,第5组号码为多少?经分析可得出,在A=3时,第B次抽取的个体号码个位数为A+B,由此表明第5组号码的个位数为3,再结合样本估计知识,便可得出具体的号码数字。由此可见,利用统计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处不在,只有牢记相关的概念、方法,才能准确无误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法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新晨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何风华,李明辉。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25~27
[2]洪伟,吴承祯,陈辉,等。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学。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67~68.
[4]邓华玲,傅丽芳,孟军,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20(1):34~37.
[5]张红平,李利,明道绪,等。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学思维[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s):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