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血压健康教育

低血压健康教育

时间:2023-07-23 09:2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血压健康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血压健康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社区高血压居家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特点可以用“三高”和“三低”描述即患病率高、危害高、增长趋势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做好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居家护理,对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现就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居家护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评估

社区护士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社区调查、社区讨论会等各种方式系统地收集社区居民资料和信息,确定居家护理对象: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的高血压患者。2009年本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内共有59位患者,其中男21例,女38例,最小24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0岁。详细询问病人患病的有关因素,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家庭环境情况,社会经济情况,资源使用情况,对疾病及居家护理的认识。

2确定问题

社区护士认真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从而确认护理对象或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学习需要。

3计划

在评估和确定问题后,开始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满足其需要。护理计划包括决定护理活动的先后顺序、制定预期目标、选择适当的措施等几个部分。鼓励病人及家属充分参与计划,使护士与居家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密切配合,以确保护理计划的实施。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目标]:a病人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b病人能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c病人能说出非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d病人每日膳食中食盐量不超过5g.e病人情绪稳定.f病人无合并症发生

4实施

在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并注意充分调动居家病人、家属的积极性,让病人充分参与护理过程,才能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护理实施内容有

4.1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提醒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安排安静的环境,减少可能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解释要做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措施,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协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活动与休息平衡,放松身心,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

4.2合理营养低盐饮食,病人每日膳食中食盐量不超过5g。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限制饮酒,多吃水果、蔬菜,少食多餐

4.3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对于年龄较大、血压较高或有其它合并症者,适当减少运动强度,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4.4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实施居家护理的主要内容,健康教育立足于引导和促使居家病人建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技能,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居家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4.4.1健康教育方法:常用的有语言健康教育如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文字健康教育如手册、墙报、专栏,及其他电化、网络教育等方法。

4.4.2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按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疾病社区管理35-2-1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表,编制健康档案号,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随访日期、血压值、体重、身高、目前症状及并发症情况、配药记录、目前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未规律服药的原因、目前采取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指导干预及建议等。设计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制定表格式的教育计划和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分析[3]。

4.5家庭访视:是指在服务对象家庭里,为了维护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而对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活动。根据重点疾病社区管理35-1-1,高血压病人随访管理一览表,记录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地址、电话、随访次数、血压值、并发症。血压填写Ⅰ级、Ⅱ级、或Ⅲ级。Ⅰ级: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Ⅱ级: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4.5.1指导血压计的使用帮助病人创造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条件,教会病人家属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准确判断血压数值,以便能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告知影响血压的因素,防止外来因素影响,

4.5.2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告知病人如出现明显头晕、剧烈头痛、鼻出血、视物模糊、短暂意识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言语不清、恶心吐等应视为急诊指征,及时电话联系并就医治疗

4.6、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准时服药,药物剂量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避免突然停药,反复强调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根据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选择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4]。

4..7预防和处理性低血压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随年龄、心血管病变程度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加,常出现于突然改变时,是老年患者晕厥和昏倒的危险因素之一[5]。应避免洗热水澡及大量饮酒,变换姿势宜缓漫,避免站立太久,预防便秘,下床活动时应穿弹性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发生性低血压时的处理方法立即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增加脑血流量。若经常发生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床活动时应先穿上弹性袜再离床活动。

5评价

本社区卫生服务站2009年通过对辖区内59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居家护理,患者血压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以下,病人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能说出非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低盐饮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病人情绪稳定,无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得到了连续性的治疗和护理,增进了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感,增加了家属照顾病人的意识,减少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了高血压病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

[2]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

[3]方雪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和效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8,6(6):469

第2篇

1. HBP患者的健康教育

1.1 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1.2 HBP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HBP是一种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终身疾病,单靠药物有时难以有效控制血压。患者对HBP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顺从性及执行综合治疗方案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对HBP的控制有极大的影响。HBP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宣传HBP防病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提高HBP防治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3 教育的内容

包括:(1)HBP病的基础知识;(2)HBP病的预防保健知识;(3)HBP患者膳食和运动保健指南;(4)HBP患者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技术;(5)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6)HBP知识解答。

1.4 教育的形式

门诊与社区相结合,发挥专家权威效应和环境氛围效应,采用居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一切形式。

1.4.1 门诊教育形式

定期举办HBP知识系列讲座、专家门诊解答、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医疗保健操示范、设立免费测血压服务台等。

1.4.2 社区教育形式

(1)板报、图片、宣传栏;(2)建立社区HBP病友之家,组织座谈会和集体活动(如保健操、太极拳等);(3)将HBP防治知识以快板书、顺口溜等寓教于乐的文娱形式推出;(4)在社区开展HBP防治知识竞赛活动。

2. HBP患者的管理

2.1 门诊HBP患者的管理

2.1.1 做好初诊工作,登记个人健康卡片,建立HBP专科档案并进入社区服务中心。

2.1.2 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出健康教育处方。

2.1.3 高危患者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期间,病房护士负责患者HBP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导,留存患者详细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1.4 对门诊复诊患者,定期体检,包括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评估病情,指导合理用药。

2.2 社区HBP患者的管理

2.2.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HBP患者进行跟踪监管。如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测血压、预约门诊体检、电话咨询等。

2.2.2 制定家庭治疗护理计划,备好家庭健康日记,记录血压读数和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定期家访,评估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

2.2.3 坚持不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保证血压稳定、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意识,纠正患者及家庭对HBP病的认知和行为错误,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杜绝随意服药行为。

2.2.4 社区普查及干预。每1~2年开展一次辖区居民血压普查,对居民生活行为方式进行相关调查,筛选HBP患者,评估HBP高危因素。在社区倡导科学养生,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教育和干预,达到全面综合预防和控制HBP。

2.2.5 HBP患者的分类管理

2.2.5.1 老年HBP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187kPa及(或)舒张压≥120 kPa,称为老年HBP。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一日内血压易上下波动,患者易发生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脑卒中、心血管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治疗原则:降压治疗个体化,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目标值以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为原则[3]。

护理要点:(1)测量直立、坐位和平卧位血压(一些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卧位增高,而立位下降);(2)注意观察脉压,脉压≥87 kPa时,要警惕心脑血管意外发生;(3)注意避免使用易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4)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关键;(5)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吸烟、肥胖、高血脂、高盐饮食、糖尿病等)。

2.2.5.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发生心脏意外(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治疗原则:长期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以下,若出现心绞痛可将血压降得更低[4]。护理要点:(1)早期识别和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等);(2)明确和除去发病诱因(情绪激动、劳累和便秘等);(3)识别发病先兆(胸闷、胸前区不适和疼痛等),正确掌握急救方法;(4)家庭备急救药品和物品(硝酸甘油、氧气枕等);(5)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寻求医疗救助的重要性和救助方法。

2253 脑卒中

脑卒中致残率高,恢复期漫长。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每年4%,与血压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曾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应认真接受降压治疗[5]。

治疗原则:控制血压,预防复发,早期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和能力。

护理要点:(1)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坚定生存信心;(2)发挥家庭、社区的支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3)帮助和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计划;(4)将现代康复技术简单化和实用化,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易于掌握。

2254 糖尿病高血压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高25倍,且两者并存时,其危险性相乘,导致冠心病、心衰、脑血管、周围血管和微血管危险性增高[6]。糖尿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和正确配合,在综合治疗方案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即饮食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DM教育和血糖监测)原则,强调控制高血压与控制高血糖同等重要。目标血压为173/113 kPa。

护理要点:(1)长期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综合治疗的首要疗法;(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3)严格督导基础治疗,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盐的摄入,改变饮食结构,降低饱和脂肪,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加强运动等;(4)加强用药知识教育和正确服药的指导。DM病人的药物治疗必须与基础治疗相结合;(5)注意预防低血糖

和直立性低血压;(6)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和预防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编著.社区常见病诊疗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2 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

3 孙宁玲.重视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中国医刊,2002;37(10):16~7

4 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51lunwen.org/ 中国医刊,2002;37(10):3

5 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中国医刊,2002;37(10):3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177-03

Effect analysi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HUANG Xiao-ling LI Hai-yan YANG Zhi-juan HE Wen-ting LI Jie-hua

People′s Hospital of Futi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from July 2012 to September 2013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ypertension Diagnosis Guideline in 2005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5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50).Both of the two groups accepted health education,and dietary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addition to health education.After 6 months,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blood pressure in two groups wass reduced.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a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Dietary intervention;Hypertension;Blood pressure control

高血压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残率、病死率,其发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相关[1],采用恰当的措施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提高血压控制率。本文探讨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抽样法抽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入选病例安静状态下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均符合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按临床干预方法的差异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5~76岁,平均(61.2±2.6)岁;病程3~10年,平均(5.2±2.5)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6~75岁,平均(61.6±2.7)岁;病程3~10年,平均(5.5±2.6)年。入选病例均无交流、认识、活动障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均遵医嘱口服降压药物,由本院医护服务人员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项目手册》[2]实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若机体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则定义为高血压,介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超重、膳食中高盐、过度饮酒、高脂血症、社会经济及心理因素),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及其危害的认识,叮嘱患者戒烟酒,适量运动,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监测腰围、BMI、血脂、血糖、血压,让患者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感。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健康宣教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给患者容积为2 g的盐勺以及BMI尺,向患者讲解使用方法,发放《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篇》小册子,宣传体重适宜、合理膳食对防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重要性,重点强调盐、油脂对健康的影响,为患者进行饮食干预,重点介绍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告知患者补充微量元素镁、钾以及维生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设置脂肪功能比为27%,蛋白质功能比为18%,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为55%[3],控制钠盐日摄入量为3~3.5 g,每日摄入总热量为1800~2000 kcal,补充微量营养素,丰富食物种类,根据患者日常活动量、体重、身高制订个性化1周食谱,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粗纤维为辅,每位患者均应用复合型进食方法,如燕麦、黑面、莜面、玉米等,1日饮食如下,早餐:牛奶194 g,鸡蛋36 g,富强粉101 g;午餐:黄瓜40 g,腐竹18 g,豆角100 g,猪排骨56 g,稻米87 g;晚餐:植物油7 g,圆白菜50 g,茄子80 g,猪里脊肉48 g,富强粉85 g。医生在每月月底用电话随访的形式访问患者的食油量、食盐量、服药情况、体重、血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6个月的健康干预,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血压均有所降低。干预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比较(mm Hg,x±s)

3 讨论

高血压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有研究数据显示[3-4],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除药物治疗外,健康宣教和膳食指导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研究指出[5-6],过度饮酒、吸烟、体力活动不足、膳食不合理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给予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可减少危险因素,降低血压,缓解头昏、头痛、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质等高血压症状,提高生理舒适度,改善预后。

我国的健康教育发源早、起步晚,对慢性疾病患者和居民进行营养知识膳食干预和健康教育,可有效防止或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比较,两组血压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血压水平,我国高血压人群较多,但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做好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高血压的认识,这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8]。

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37-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35~74岁人群为高血压高发年龄段,按2000年我国总人口和人口构成推算,其发病率达27.2%.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趋势,年轻人群比老年人群更明显,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1].国内外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专家指出:在健康服务中仅为临床高危患者提供降低危险的措施对一个国家预防心血管疾病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而即使是一般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的适度改变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公共卫生意义[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支出、高产入、高效益的卫生保健事业。对人群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工作,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策略。然而,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现就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含盐量高和大量吸烟者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高血压病在我国发展很快 ,发病人数已达1.5亿之多 ,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这将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 ,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已成为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课题。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 ,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到最低水平。

2 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4]

如何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或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用中西药降压治疗,忽略了从发病原因方面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管把血压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药血压又会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不断升高。因此,对于本病应做到“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相结合。实践证明,对已病者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大都可以截断扭转病势。

2.1 基本措施

2.1.1 无高血压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应积极开展养生防病;偶尔发现一二次血压升高,即应引起重视,如定期复查、及时开展防与治。

2.1.2 一旦患有本病,原则上一期高血压病应重在防而兼顾治,以防发展;二期、三期合并有心、脑、肾器质性损害者则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注重于防,以阻止病情恶化。

2.1.3 患病后应加强食物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恐惧、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有益于本病的康复。

2.1.4 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太过。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尤需注意休息、娱乐;否则,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太过亦是如此。

2.1.5 经常散步或户外活动,以及郊游览胜,可促使气血阴阳平和,降低并稳定血压。

2.2 饮食调理[1]

2.2.1 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应限制在2~5g以下,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成人,应及早采用少盐膳食,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从儿童甚至婴儿开始,养成少盐清淡饮食的习惯。

2.2.2 钾的补充 要补给含钾多的食物或含钾药物,同时注意镁、锌的补充。

高血压患者宜多食富钾的食品 ,来增加体内的钾含量。钾盐可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 ,并能保护或减轻过量的钠对血管壁的破坏。钾富含于动物性食品、水产品和某些新鲜水果中。在临床实践中给高血压病患者适当补钾 ,可以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2.2.3 脂肪 应适当控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胆固醇应限制在300mg以内。

2.2.4 热量 若肥胖者应控制热量摄入量,每周使体重减少1~1.5kg,以求逐步降到标准体重,血压可随之下降。

2.2.5 适当限制糖类的供给

2.2.6 蛋白质 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外,一般无须严格限制蛋白质,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g左右供应即可。鱼类蛋白质及大豆蛋白质可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可适当增加。

2.2.7 维生素的供给 在对高血压病的患者给予利尿降压的同时,水溶性维生素丢失也较多,应注意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12的补充供给,以预防贫血。其他如维生素B6及维生素C也宜补给充足。

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品。如长期缺乏钙离子和镁离子 ,会诱发高血压症 ,而每日口服 800mg钙不但可以预防高血压病 ,还会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特别是对于限制钠盐的高血压病患者来说 ,补钙更为重要。另外服用一些维生素C、镁制剂以及粗纤维类食物 ,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2.2.8 饮食禁忌 一切过咸的食物及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及含钠高的绿叶蔬菜等;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品,要严格控制或禁用。

2.2.9 稳定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必要条件。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情绪不稳定 ,他们特别容易激动。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激动的情况下 ,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皮质醇、血管加压素、5―羟色胺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使小动脉痉挛 ,引起血压升高。经过科学调查证实 ,情绪易激动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机率明显高于性格平和者。所以要想身体健康 ,就要做到宽以待人 ,胸怀若谷 ,凡事要顺其自然 ,要始终保持一种宽松的心态。

3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根据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是实施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它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卫生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预性活动,达到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高血压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顽疾,特别是老年人。据全国三次大规模高血压普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35%患有高血压,而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

3.1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2]

高血压病患者中,约占总患病人数90%为原发性高血压,研究发现,它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即除种族、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外,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危险行为因素包括以下:

3.1.1 超重与肥胖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与体重的增加成正比,肥胖组的高血压危险性是正常组的8倍以上,在20―30多岁时体重增加的人危险性最高。肥胖者减肥可以降低他们的血压,即使没有降至正常体重,血压仍会有所降低。永久性的减重,虽然不能根治高血压,但却可长期控制高血压。

3.1.2 高钠盐饮食

钠为一切生物所必需,而且钠与水之间必须维持一定的平衡,身体的代谢过程,健康人体每天只需要500mg的钠,正常情况下任何多余的钠盐经过肾脏排出体外。但是,对相当的个体来说,多余的钠会导致高血压病。限制高血压病人摄入钠(食盐与含钠食品)则血压下降,服用利尿剂排药利水,血压也不降。

控制钠盐的摄入对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 ,这可能与北方食用腌制咸菜较多有关。从生理上看 ,人体对钠的需求量并不大 ,每日 2―3克就足以维持人体生理需要了 ,可大多数人每日摄盐量远远超过了这一数量。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 ,超量摄取盐类是诱发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对钠盐敏感者 ,诱发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就更大 ,应该特别注意。

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限制钠盐摄入更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肾脏尚在发育之中 ,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步减退。他们摄钠过量必然会增加肾脏负担。当肾脏不能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而潴留于体内时 ,血溶量就会随着水钠的潴留而增加 ,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盐敏感易患者” ,更易因摄入过量的钠盐而患高血压病。

3.1.3 饮酒

过量饮酒所引发的高血压占5%~7%。饮酒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酗酒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大敌。酒精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临床观察证明 ,高血压病患者如果减少或停止饮酒在6周以上 ,血压就会明显降低。另外酒精对脑细胞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喝酒后出现的头晕、精神亢奋 ,都是酒精作用于脑神经细胞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如果经常喝酒 ,会加快脑血管硬化的进度 ,加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些人认为 ,酒可以舒筋活血 ,可以预防心肌梗塞等 ,这一说法从未得到过科学证实。所以 ,即使是健康人也应该少饮酒或不饮酒 ,而高血压病患者绝对不应该饮酒。

3.1.4 紧张刺激

紧张刺激是内外紧张刺激因子引起、有明显的主观紧迫感觉、相应的紧张行为表现和伴随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损害。

3.1.5 吸烟

高血压病患者若大量吸烟,则出现心脏病以及心脏病致死的危险性大为增加。

吸烟有害健康已为人所公认。烟草中的尼古丁、人在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可直接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膜 ,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不平 ,势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影响心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 ,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心肌梗死。吸烟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治疗作用。所以奉劝高血压病患者 ,为了自己的健康应尽早戒烟。

3.1.6 缺少锻炼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既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和提高心肺功能,还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理想的身体锻炼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即不剧烈、有节奏、长时间、大肌肉,能够动自身体重的运动。

3.1.7 从医行为不良

即高血压病人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用药或进行多种非药物治疗。由于药物不能根治原发性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因此,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地使用药物治疗,切忌忽停忽用。特别是针对重度、中度患者,即使症状暂时有所缓解,也不能停止使用。但有的患者不能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服药。有时因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有时因原有症状消失而停药,这样使药物不能真正起到降压并维持较低或正常血压的作用。因此,患者配合医务人员,坚持服药,坚持治疗和随访观察显得非常重要。患者的依从行为主要表现在对药物依从性和对医生多种非药物治疗建议的依从性,如限盐、减重、放松、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等。

3.2 健康教育对策[3]

由于自身的不良行为引发的危害因素,应通过健康教育来培养健康行为,尽可能地消除危害因素。低盐、放松、减肥、锻炼、不吸烟、按时服药是预防和控制血压的行为措施,使用行为诊断模式,可找出这些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制定具体的教育干预措施。

高血压教育流程

3.2.1 筛检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先要对社区内的人群进行筛检分类,确定一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各类高血压患者,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3.2.1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目前我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 kPa (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临界高血压。

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确诊高血压。

3.2.1.2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①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②超过标准体重20%者,包括少年儿童;

③每天食盐量超过10g者;

④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g以上,且每周饮酒4次以上者;

⑤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⑥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

3.3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5]

高血压病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美国医药协会调查结果显示, 每花 1 美元于患者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 6美元的医疗费用支出。

3.3.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赵光红等研究认为,非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 83.9% 是因体检被发现的。已知有高血压,但接受过治疗者不到半数;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能系统治疗并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者仅占约3%。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缺乏认识, 不知道高血压病将会引起严重后果,认识不到治疗的重要性, 二是由于受某些不正确宣传的误导,服用的是保健药而不是有效的降压药, 这就需要长期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 使他们接受治疗,正确治疗,坚持治疗。

3.3.2 加大高血压病知识宣传力度 加强高血压病各方面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调查显示79.30%的患者表示需要接受高血压防护知识指导,但只有 11.52%的患者曾接受过此方面的详细指导。大部分患者认为, 医护健康教育侧重点在于药物使用、饮食、运动指导等,而对高血压病的防护知识欠具体,不足以引起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高度重视。文献报道,高血压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前,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6%,服药率为12.2%,控制率为2.9%,在健康教育后,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为 77.6%,服药率为 38.6%, 控制率为20.9%。

3.3.3 高血压病的危险人群 对血压未达到国际统一标准、但具有高血压病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 如肥胖、高脂血症、经常紧张和焦虑、高盐饮食、吸烟酗酒,以及双亲其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冠心病病史等,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4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3.3.5 基础知识教育 首先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病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期以及高血压的症状、危害和预后,疾病控制的方法,其次是对社会人群的教育,强调检查血压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年以后做到每年测量血压 1~ 2 次,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针对早期高血压病患者由于无症状或症状轻,思想上往往不重视,指出进行检查和治疗与任其发展的两种不同结果,认识正规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3.3.6 饮食治疗教育 饮食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采用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 DASH) 饮食计划,多食水果、蔬菜及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较少的低脂奶制品,收缩压下降范围为 8~14mmHg。DASH饮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不仅可以快速而显著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同时, DASH饮食的降压效应无种族差异,对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均有效,因而对人群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3.3.7 药物治疗教育 让患者了解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治疗作用, 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最终仍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长期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3.3.8 血压监测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 1次,当血压得到较稳定的控制后,每 1~3 个月测量1次。血压正常者,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3.3.9 危险因素处理 患者服用药物后, 如出现头晕、头痛、低血压症状时应卧床休息, 某些药物如哌唑嗪类及卡托普利等药物, 易引起性低血压,告诫患者在变化时动作缓慢,以免引起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及抽搐时,应警惕高血压脑病的出现,及时到医院就诊。

3.3.10 提高护士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水平 目前的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深入, 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欠佳。调查显示,只有 21.2% 的患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指导, 护士曾经对住院患者做过健康教育的比例更低,仅占11.52%,且以口头指导为主,来自医生的指导均多于护士的指导。此外对于所接受的指导表示满意的患者极少。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的必要途径,因此,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合理的高血压病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 降低高血压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没有高血压病专科护士, 所以培养和提高临床护士对高血压病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高血压病预防的深入是当务之急。如何让患者充分认识高血压病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也是我们今后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昌茂.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右江医学,2003,31(5):480.

[2]江宁,李立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4(2):49.

[3]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01.

第5篇

【关键字】老年人;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39—02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我国城市高血压的患病率为7.4%,农村为3.6%。血压升高除了可以引起高血压本身的有关症状外,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引发的心、脑、肾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持续的升高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全过程中,尤其是病情稳定后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意义重要。我科自2010.3—2012.5,共收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6人,对126名患者从住院期间逐步的健康知识灌输,到出院时详尽的对患者所掌握知识的评估及出院后随访,认识到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影响较大,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术,干预个体和群体行为,可消除危险因素,预防潜在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生活护理

1.1环境:居住环境要求温度适宜。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冬天应注意保暖,外出时应戴帽子和手套,穿外套,因寒冷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天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因过热使血管急速扩张,血压下降,浴毕若室温过低,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应避免蒸气浴。

1.2休息与活动

1.2.1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当出现症状或血压升高时,应卧床休息,并发心衰或出现高血压急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做到:①作息要定时;②活动要规律;③劳逸要结合。

1.2.2活动:根据病情进行适度规律的活动,如在活动中出现心悸、头昏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地休息,避免参与竞技性质的活动或做带有爆发力的动作,平时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可选择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也可选择太极拳等运动量小的活动,虽降压作用不显,但可通过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而受益,鼓励从事有兴趣的休闲活动,如写字,养花弄草等。但不可感受压力。

1.3 饮食:高血压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推荐烹调方法蒸、煮、炖;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不要暴饮暴食,禁饮烈酒,忌食公鸡、狗肉等。推荐可用的食物种类,如降脂作用的有海带、海蜇、海参、葵花籽、芝麻等,促进脂肪代谢的有豆芽、芹菜、芥菜、萝卜、胡萝卜等,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有鱼类、瘦肉、牛羊肉、豆制品等。保证足够的钾、钙摄入,如绿叶蔬菜、豆乳类食物。超重者应注意制定减肥计划并限制热量和脂类摄入。

1.5正确测量血压 应在不同的时间多次测量。测量部位固定于一侧肢体,通常选右上臂测量,以减少误差。出院前教会患者和家属测量血压,并评价学习效果,直到正确掌握为止。告知测血压要做到定、定部位、定时间、定血压计,根据血压和症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量。

1.5戒烟限酒 研究资料表明,吸烟后收缩压会升高10-25㎜hg,吸烟后一方面加重或促进动脉硬化,另一方面被损伤的血管内皮释放收缩血管物质,使血压升高。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的疗效。高血压患者不宜经常大量饮酒,偶尔饮酒或每天少量饮酒者(每日不超过30ml),其血压水平与不饮酒者无差异。

1.6 预防便秘 因用力排便时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便秘,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2 药物治疗的护理

2.1降压药物分类:A、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螺内脂。B、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美托洛尔。C、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

2.2 降压目标和联合用药:因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呈线性关系,因此降压目标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即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当一种降压药物未能使血压满意下降时可以更换另一种药物或加用第二种药物,有时以减少两种药的剂量来减少副作用。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2.3防止过度降压 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应逐步降压至正常范围,对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患者更应该注意。

2.4注意事项:

2.4.1 监测服药与血压的关系 指导患者与家属如何测量血压,应注意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并做血压与服药关系的记录。

2.4.2 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目前高血压患者必须终身服药,患者对此观念要有严格明确的认识。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应更加强调。

2.4.3 必须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如果病人根据自己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忘记服药或试着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剂量,都可导致血压波动。如果血压长期过高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出现心、脑、肾并发症;如血压下降过快、幅度过大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甚至发生休克、急性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等。

2.4.4 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剂量,甚至可考虑停药。但如果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停药综合症。

2.5 性低血压的防护:

2.5.1 首先告诉病人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在联合用药、服首剂或加量时要特别注意。

2.5.2指导病人预防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个小时;改变姿势、特别从卧、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服药时间可选择平静休息时,服药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再下床活动;如在睡前服药,夜间起床时应注意。

2.5.3指导病人或家属,在性低血压发生时应取头低足高位平卧,抬高下肢高于头部,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 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指导患者必须树立长期与高血压做斗争的信心,只要密切与医护人员配合,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完全可以延缓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3.1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保持情绪平和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指导患者在不良环境下适时采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脱离紧张不良的环境,听轻音乐或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放松情绪,避免情绪原因引起血压突然升高而诱发不良后果。 老年人心理脆弱,易将高血压和脑卒中、心肌梗死紧紧联系在一起,心情易处于恶劣状态。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接受改变。

3.2 疾病认知的指导 有的患者把高血压看成不治之症,产生恐惧绝望心理;有的则对高血压麻痹大意,不顾医护人员的劝告,任其发展;有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造成治疗失败,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观,明确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坚持合理用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就可以控制疾病发展。

4 讨论

通过对12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全面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患者充分受益。护士的专业知识和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护患关系得到了升华和发展,体现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主编 内科护理学(二) 上海科学及时出版社, 2001.84-87

[2] 周作人编著 高血压早防早治 光明出版社, 2002.133-141

[3] 王启民主编 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防治新概念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6,12-13

第6篇

关键词 社区 高血压 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开展健康教育,护士必须进行自我完善,树立新的健康观,要把人的健康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因素联系起来,加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科学观点,运用新理论和新知识解释客观现象,具备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进修、培训、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加强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语言,同时要掌握沟通技巧,提高应变能力,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

方 法

健康教育的对象: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和所有的人群。健康教育的内容: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埋,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与护理措施,并发症的危害,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的形式:护士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如病人就诊、候诊、晨晚间护理、治疗、巡视病房时随时随地向患者讲授有关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组织讲座,出黑板报、印发宣教材料,定期组织送医下乡活动,普查血压。

健康教育的方法: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对病人做到语言和蔼,亲切周到,说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指导家属维持家庭和谐,指导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指导:注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高血压有脂质代谢异常,要低脂饮食,肾功能损害者要低蛋白饮食。高盐摄入,使钠在体内潴留,易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使病情加重。肥胖者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多食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饮食,戒烟,控制饮酒、咖啡及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运动指导:提倡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体操、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但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过剧烈的运动及等长运动(如举重)。以饭后1小时,运动半小时左右,微微出汗为宜,长期坚持下去,静息血压可以下降,运动时血压和心率增幅减少。

.放松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松驰练习,通过每日15~30分钟的练习,调整全身神经系统的机能,放松全身肌肉,脑部充血减少,神经松弛,可以产生温和的降压作用。基本方法: ① 调整呼吸,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增加潮气量; ②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尤其是头颈部; ③集中注意力、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注意对象。长期的锻炼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作用,以达到心静、体松、气和而有利于血压的调节,使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降压药需用量减少。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每个家庭都应备1台血压计和1台体重计,随时可以掌握血压和体重的变化。测量血压以上肢为例,测量前应休息片刻,取坐位或卧位露出一臂至肩部,必要时脱袖。伸直肘部、手掌向上、使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放平血压计,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无折地缠在上臂肘关节上两指处,松紧合适,在肘窝部扪出肱动脉的搏动点,将听诊器放于肘窝肱动脉处,关闭气门,握紧输气球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慢慢放开气门,使汞柱缓慢下降,从听诊器中到第一声搏动,此时所指刻度为收缩压,随着波动声继续存在并在增大,搏动声突然变得低而弱,或消失即为舒张压。若听不清,可隔2分钟重新测量。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要坚持长期服药,选用降压效果好、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且服用方便的制剂为第一线药。一般用单一制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效果不佳可换药或逐步加用第二 线或第三线药。告诉人们常用药的名称、剂量、服用方法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嘱病人家属尽可能将服药与某项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以免遗忘;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处理。许多降压药可引起性低血压,常于坐起站立时发生。为防止性低血压,应用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变换动作应慢,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如出现症状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有些降压药突然停药会引起血压反跳等严重反应,要按医嘱逐渐减量;有些降压药可引起水钠潴留,嘱患者每日测体重,同时按医嘱应用利尿剂减轻水钠潴留。

普查血压:凡在我院就诊的各科病人,首先测量血压并记录在册。每月在车站及主要街道服务小组义务测血压宣传1天,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每周进行家访1次,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血压超过正常值者,宜定期复查,一般在不同时间测量3次血压,方能确定有无高血压病,对于无症状的高血压者,要耐心指导和说服教育,可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血压不能控制者可适当服一些药。

告知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并发症,说明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国常见的是脑血管并发症即中风。目前,合并糖尿病者也较多,因此患者要定期到医院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做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查,以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及危重症状,即送医院治疗。

结 果

发现了一些早期高血压病人,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对控制高血压的病情发展,降低复发率、发生率,减少并发症起到了一些作用,提高了社区防治高血压的整体水平,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7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97-02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时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1],其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使血液透析不能正常进行,影响透析效果,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现将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在我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岁。一般每周行规律性透析2-3次,每次4.5-5 h。进行观察。

1.2 低血压易发生的时间

透析早期:由于患者首次透析、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对血容量减少不适应、或由于年龄大、病情重、及过敏体质等。

透析中后期:多由于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长过多,透析时,潴留水量过大,超滤速度过快致有效血容量减少。

1.3 透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

1.3.1 血容量急剧下降。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维持依靠组织间隙的水分到血管内的再充盈,然而,超滤脱水是血液透析的目的之一,因此,透析中超滤水分过快、过多、超滤量超过透析前体重的5%以上可导致低血压。

1.3.2 透析液钠浓度和透析液温度,血液中的钠离子尿素氮、肌酐等物质过多清除,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透析液温度设定超过38℃亦可影响血管的稳定性,导致皮肤血管反射性扩张,皮肤静脉容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2]。

1.3.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透析患者50%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是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

1.3.4 降压药的应用。病人服用了过量的降血压药或是未能正确使用降血压药造成血压过低。

1.3.5 透析中进餐:进餐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各种消化液大量分泌,消化系统血管大量扩张,血液重新分布,使得消化系统血液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产生低血压[3]。

1.4 低血压的临床症状:低血压并伴有自觉症状:视物模糊,心悸,胸闷、头晕、大汗淋漓。此期典型的表现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并伴有抽筋,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降至10/7kpa甚至更低,还有些特殊表现可能是低血压的早期反应如打哈欠,便意、背部发酸发沉等。

2 护理要点

2.1 监测记录血压、脉搏,一般病人每小时监测一次,做到勤问、勤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发现低血压先兆,应减慢血流量及脱水速度,让病人平卧,予以氧气吸入,以改善和维持心肌功能,利于纠正低血压。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50%葡萄糖注射液60-100 ml静脉推注,待症状消失后,再逐渐恢复血流量及脱水速度,并密切观察,防止血压继续下降。如经处理后仍不见效,应及时报告医师,可考虑用升压药,必要时提前结束透析。本组中发现低血压先兆9例,迅速采取上述措施后,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2.2 严格控制超滤脱水量防止脱水过多。严格控制病人在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小于干体重的3%~5%。每次透前测量病人体重,准确计算所需脱水量,以防过量脱水。

2.2.3 合适的进餐时间。最好选择在血透开始的1~2h进餐,并限制其摄入量。

2.2.4 对有透析低血压倾向的患者透析后服降压药,积极纠正贫血[4]和低蛋白血症,改善心功能,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等均可减少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本组5例重度贫血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优质蛋白饮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维生素、氨基酸、叶酸、铁剂、透析日给予输血、白蛋白逐步纠正了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2.2.5 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如聚丙烯脂膜可使PGE2的释放减少、肾素活性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外周小动脉平均压增高、血压稳定且心功能改善。在透析过程中,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5℃~36℃,低温透析对心血管不稳定的患者,特别是对常温透析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者是个有效的方法。

2.2.6 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慢性透析患者改用血液滤过[5],对心功能不好、不耐受常规血液透析的患者可改用缓慢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或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2.2.7 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有关知识,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增加病人依从性,主动配合各项治疗。

3 结论

通过对4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表明对血液透析病人采取严格控制超滤脱水量、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选择合适的透析模式、加强血液透析过程的监护、及时正确处置透析低血压、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减少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丁惠芳.老年人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及对策的探讨.临床医学,2005,25(1):51

[2] 马立萍,顾国东,杨琪,等.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观察与防治.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2):125

[3] 张悸梅.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餐对血压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1999,14(6):10~11

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机制和护理措施。方法: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每15min~30min测血压1次。对于症状性低血压立即给予高渗溶液(50%葡萄糖溶液或1%~3%氯化钠溶液)100ml~200ml泵前输入,同时减慢流速及降低透析液温度。结果:低血压的发生以透析后1.5h~2h发生率高。给予高渗溶液,症状迅速缓解。同时调整透析液钠浓度、温度和血流速度效果佳。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而快速给予高渗溶液,则能迅速纠正低血压,配合高钠、低温透析效果更佳。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低血压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伴或不伴低血压症状,发生率约为25%~50%[1]。现将我对透析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性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0岁~72岁。使用BaxterTINA1000透析机,透析器使用聚砜膜(面积1.3m2),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间为4h/次~4.5h/次,血流量为200ml/min~220ml/min,2次/周。共进行4378例次透析,有369例次发生低血压。

1.2低血压诊断标准与透析前血压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2]。

1.3方法

1.3.1低血压观察方法每小时测血压1次,必要时每15min或30min测血压1次;观察患者出现头昏、出冷汗、打哈欠、抽筋、腹痛、嗜睡、肌肉痉挛等症状。

1.3.2低血压处理措施出现无症状性低血压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15min测血压1次,使患者处于头低臀高位,吸氧,无效者可静脉滴注高渗溶液。出现症状时,除上述有关处理措施外,快速输入高渗溶液,给予泵前输入。如低血压持续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如多巴胺、间羟胺等药物,必要时立即结束透析。

1.3.3调整透析模式提高透析液钠浓度为150mmol/L~155mmol/L,减慢透析中超滤的速度,降低透析液的温度为35℃~36.5℃。

1.3.4加强卫生宣教嘱低血压患者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幅度,减低每次透析的超滤量及超滤率;透析中不进食;透析前不服用降压药;保证有效循环血容量。

2结果

低血压发生在第1小时有9例次,占2.4%;第2小时有290例次,占78.6%;第3小时有50例次,占13.6%;第4小时有20例次,占5.4%。其中,老年患者有300例次,占81.3%发生率比较高。在369例次中有297例次血压恢复正常,可继续进行透析,72例次伴低血压持续,立即结束血液透析。

3讨论

3.1原因及机制

3.1.1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超滤脱水过多过快是导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常见原因。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所能耐受的血容量下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3]。另外,开始进行透析时,血泵速度过快,大量血液在短时间内进入体外循环,使循环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3.1.2透析液钠浓度过低和透析液温度过高血浆钠的浓度是影响血浆晶体渗透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透析过程中其随透析液钠的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使用钠浓度过低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时,血液中的钠离子、肌酐等渗透溶质被清除,有效循环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压。过高的透析液温度(超过38℃)可使中心血温升高,静脉内淤血,出现低血压。

3.1.3透析中进餐透析中进餐使迷走神经兴奋,分泌大量消化液,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产生低血压。

3.1.4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容量减少的应激反应差透析中容量减少时,机体不能有效提高外周血管的阻力,容易产生低血压。

3.2预防低血压的护理措施

3.2.1控制脱水速度和脱水量确定合适的干体重,并嘱患者控制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幅度不要超过干体重的5%,是预防低血压的关键。

3.2.2改变透析的模式对老年人、心血管不稳定的、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增加透析次数,序贯超滤透析,高钠透析。设置透析液钠浓度由透析开始时的150mmol/L~155mmol/L逐渐降至透析结束时的140mmol/L。

3.2.3低温透析设置在35℃~36.5℃的低温透析,可防止热应激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心排血量,保证透析顺利进行。

3.2.4做好健康教育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综上所述,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勤巡视,多观察,准确的做好记录,与医师配合治疗,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从而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J].医学综述,2000,6(2):9193.

第9篇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成年人(>18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130/85mmHg为正常血压;130~139/85~89mmHg为正常高限;<120/80mmHg为理想血压。

临床护理措施

本文从高血压患者临床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从临床护理出发,从饮食、心理,运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到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办法。根据多年的护理工作和数据记录,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前提。健康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的诱因、自我护理保健常识、药物治疗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树立正确的理念,并通过门诊健康教育、住院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教育等3个环节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逐渐掌握该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精神紧张、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和焦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均可引起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应从患者本人的社会环境、身体状态和心理因素,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以及兴趣培养等多方面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细心周到向患者解释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同时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消除心理紧张,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良好的饮食方式:高血压患者采用低盐(每天食盐量应

适度的运动:高血压患者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劳逸结合。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年龄、爱好,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太极拳和广播操等活动,运动量要适度,从小运动量开始,避免进行举重、俯卧撑等力量型活动以及比赛竞争性质的活动。一定锻炼应做到持之以恒。每次以30~45分钟为宜,每周3~5次。适当运动可使经络通畅,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合理的药物辅助:除了以上护理外,许多高血压患者还应辅以降压药,并及早用药能。降压药使用原则是根据患者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再根据药物的效果调整剂量,以维持量巩固疗效,达到降压效果。为保持降压药的长期疗效,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用药重要性的宣传,坚持不懈。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门诊复查,咨询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另外,在用药的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和乏力等不适)。服用降压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在改变时,如起床时动作不要过猛,尤其夜间更应小心,以免血压突然下降而引起晕厥。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等疾病时引起血容量减少,也会使血压偏低。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122-02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在各种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若对高血压不进行有效控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如脑卒中、冠心病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持续上升[1]。护理人员通过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知道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自觉采取健康行为而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控制血压[2]。本文为探讨教育干预措施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对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干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社区内高血压患者都符合WHO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病程≥1年,因降压效果不佳而来就诊。排除标准: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老年性痴呆、偏瘫等脑血管病者。入选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单盲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7~73岁,平均56.3岁,病程3~21年,平均13.5年,高血压1级10例,高血压2级22例;干预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48~72岁,平均54.8岁,病程4~20年,平均12.9年,高血压1级13例,高血压2级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服用降压药物;干预组:在应用降压药的同时,加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1.2.2干预措施包括: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给患者赠送一本浅显易懂、易于携带的高血压健康知识小册子,使患者快速掌握有关高血压的基础知识。③严格戒烟限酒。长期大量吸烟会加重高血压病,饮酒平均每日超过42 ml对脑血管意外发病率的危险性增加,建议病人不吸烟,忌饮酒。④用药指导。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科学的药物治疗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有些高血压病人血压一下降便立即停药,采用不正确服药方法,即服药-停药-服药,结果使血压大幅度波动,升高-降低-升高,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这种服药危害性,督促患者遵医行为。⑤调节饮食。限制食盐摄入。食盐的摄入量是影响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 g以下。饮食以清淡、低脂和低胆固醇的食物为益,如多吃水果、蔬菜,让患者认识到多种维生素不能代替蔬菜水果。⑥运动护理指导。运动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体力活动具有自然易行及费用小等优点,已成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结合自身调整运动时间。

1.2.3血压测评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测量平均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措施6个月后,进行血压评定,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血压情况,用台式血压计每周1次,连测16次,取平均值。

1.3统计学分析

资料由作者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用t检验检验其差异性,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见表1。

2.2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干预组显效分别为7例(21.9%),9例(28.1%);有效16例(50%),21例(65.6%);无效9例(28.1%),2例(6.25%)。干预组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也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若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而且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高血压病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控制高血压病的进展已迫在眉睫[4]。单纯药物控制,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方法可以明显增加降压药物治疗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高血压基本防治知识和危险因素有一定认识,有效地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和遵医行为。通过进行饮食的调节,控制体重,适度锻炼,使高血压危险因素得以控制从而使血压逐渐降低。适度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的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有利于血管硬化过程的控制,且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从而有利于减轻心血管应激水平,降低血压,运动对血压的降低已有明显效果[6]。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且方便易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健康教育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健康教育将会给高血压的治疗带来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俊明,卫志华,张蓓燕,等.社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 (6):253-255.

[2]张文康.高血压[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8.

[3]励建安.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3):6-12.

[4]李颖,张贺丽.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医学,2002,9(3) :315-316.

[5]Guidelines subcommittee of WHO-ISH.1999 WHO-ISH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Hypertens,1999,17:151-183.

第11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又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可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目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6亿,与1994年相比,2004年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上升32%,农村上升36%。2003年据全国29省、市、自治区抽样调查,受检对象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城市分别36.3%、17.4%和4.2%,在农村则低[1]。因此,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控制高血压患病率,减缓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检出,进行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全人群策略”(对全体人群进行预防,减少发病)相结合的方法。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医护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1 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居民健康查体的基础上,建好健康档案,并进行计算机存档、分析、处理,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对高血压病人按楼牌号分块管理,并进行个体化指导。采用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体(常用于全人群)进行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健康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如在社区内制作宣传栏、黑板报,编写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小册子发放给居民,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中讲课接受咨询,相互交流。

2 社区中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

2.1 改变不良生活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生活空间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等等)。据近30余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药物试验以及大量实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除遗传原因外更重要的与生活方式有关。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和预后。有资料表明通过生活指导加上必要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使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改善预后,同时可减缓人群平均血压随年龄而增长的速度,达到减少高血压、脑卒中与冠心病发病的目的[2]。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应进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多食含钾、钙的食品,尽可能多食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如芹菜、卷心菜、西红柿、苹果、西瓜等。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盐的摄入量应低于6g,因过多摄入钠盐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肾负担,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还应戒烟限酒,因烟中尼古丁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大量饮酒不仅可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人要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

2.2 运动指导:

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3],建议以静坐方式工作的患者进行规则的一定量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或游泳30~45min,每周3~4次。这些轻度运动较那些激烈运动如跑步、跳跃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可使收缩压降低约4~6mmHg。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运动,要循序渐进,开始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以后可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患者可按运动前后脉搏变化及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量,运动时心率一般控制在102~126次/min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

2.3 保持正常生活节律:

心理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因此,帮助人们正确对待环境压力对控制血压和改善对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顺从性极为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心态,切忌生气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饮食起居要有规律,科学安排时间,一般不要打乱。需要参加的活动要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 体会

在社区中开展系统的、有目的的防治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及延缓高血压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我们相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在以上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对预防高血压和降低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将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会使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0.

[2] 张秀玲.高血压病社区治疗.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7):656.

第12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07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力衰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同时因反复住院及高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们可以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来干预患者的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现对CHF患者近几年来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CHF的发病现状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正在逐年增加,其发病率高,已超过1000万例,预计本世纪末可能成为死亡的最首要原因[1]。目前我国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达0.9%。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6%~10%。心力衰竭3个月和6个月再次住院率为47%和54%[2]。国外有报道[3],心力衰竭患者3~6个月内复发再住院率达27%~47%,死亡率15%。在美国,约有500万CHF患者,并以每年增加50多万新病例的速度增长[4]。美国每年至少有100万的住院和再住院患者[5]。欧洲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2%~3%[6]。目前,除了医院的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外,健康教育已成为帮助患者建立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

2健康教育对CHF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HF患者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是由于其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无法遵守规定的治疗计划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导致其心力衰竭发作而再住院,CHF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率高达15%~30%,其中50%通过干预可避免再次入院[7]。Commodore-Mensah等[8]研究报告指出,只有54%的美国CHF住院患者收到出院教育内容,甚至有些患者及家属所需的教育内容在出院时还未得到满足。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可教育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目前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心力衰竭疾病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9]。国内研究显示,许多心脏病患者由于缺乏卫生知识和主动医疗行为,致使心功能不断减退,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而患者的反复住院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目前由于CHF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而他们记忆力比较差,虽然在住院期间有医护人员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但在出院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心力衰竭保健知识有所淡忘,随着遵医行为的减退,出现不按时服药、生活不规律、不能定期随访等现象发生,就有可能会导致再次发病而住院。有研究表明[10],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助于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消除对医院的依赖心理,缩短住院时间。有资料显示[9],对CHF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甚至降低CHF的病死率及医疗费用。

3健康教育的实施

3.1实施者

3.1.1医师有调查显示[11],66.8%的患者认为来自医师的健康教育信息最可靠。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专业医疗保健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医师以宣教疾病的防治知识及心理疏导为主。

3.1.2护士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宣教以患者的行为干预和一般的卫生知识教育为主。通过对患者健康教育,让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管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康复锻炼,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使CHF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12]。

3.1.3非专业的健康教育者非专业的健康教育者包括营养师、药剂师、心理工作者、社会支持者及患者家属,他们能使患者得到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得到社会和家属的支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2实施程序(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2)根据评估收集到的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及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3)按照患者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实施。(4)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纠正偏差。

4健康教育的形式

4.1集中教育定期将心力衰竭患者组织在一起,集中讲解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饮食、康复保健等内容。授课老师有医师和护士共同参与,可当面予以解答患者的提问。

4.2一对一教育有面对面教育和远程电话教育,能针对性地对CHF患者存在的个体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有利于CHF患者的康复,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4.3书面资料或视听资料教育如运用健康教育手册、板报、护患沟通园地等进行文字教育,也可利用幻灯片、视频、专题VCD宣传片、多媒体专题授课、计算机教育等,具有科学、形象等特点。

4.4小组讨论组织CHF患者互相交流、讨论,让康复较好的患者介绍自己的疾病康复经验,引起共鸣。

5健康教育的内容

5.1CHF相关知识教育为了使CHF患者有正确的信念和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及家属进行CHF相关知识宣教十分重要。要让患者了解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CHF的危险因素有各种感染,劳累,精神紧张,严重心律失常,输液输血过快、过多,不遵医嘱服药等[13]。(2)CHF治疗的方法与护理措施。(3)CHF是很多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都不可避免的,CHF是呈慢性发展的趋势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能根治,需终生治疗,但可以采取各种方式防止恶化[14]。

5.2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CHF患者因为病程长、反复发作住院、活动受限、经费多等原因,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情绪障碍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13],让患者了解心理障碍对疾病的危害并做好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地方,保持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可采用的方法有听轻音乐、看书、向他人倾诉等。

5.3饮食指导经临床经验发现,没有特定的指导,很多患者不具备遵循食用钠盐的知识,但通过饮食指导可以改善。(1)CHF患者宜进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每餐不宜过饱,宜少食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嘱患者禁烟忌酒,多进水果蔬菜等多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2)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一般心功能Ⅱ级,每日食盐摄入量为5 g;心功能Ⅲ级,每日食盐摄入量为2.5 g;心功能Ⅳ级,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1 g[15]。还要限制含钠高的食物,如腌制品、咸菜等。服用利尿剂可适当放宽,但大量利尿时要适当增加食盐量以防低钠综合征[13]。每日摄水量限制在1500 ml左右。

5.4临床用药指导提高CHF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坚持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向患者讲明常用药的正确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学会自我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能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

5.4.1应用洋地黄时应注意使用时严格按时间、剂量服用,每次给药前测心率,如心率<60次/min,或出现胃肠道反应、头痛、黄视等症状,应停用药物并联系医师予以处理。

5.4.2应用利尿药时应注意观察24 h尿量、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测量体重,同时监测血电解质变化,如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

5.4.3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控制滴速,监测血压及心率,嘱患者改变动作要慢,防止性低血压。观察有无头痛、干咳、皮疹等不良反应。

5.4.4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必须监测血压,此类药易引起液体滞留及低血压,应每天测量体重。若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心率<55次/min,应及时汇报医师予以处理。

5.4.5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应注意定期测量血压,观察有无刺激性干咳、皮疹、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5.5运动与休息指导适当的身体活动和锻炼有助于心脏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的风险[16]。强调动静结合,注意个性化原则,量力而行。运动前评估心肺功能,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制定活动计划[17]:心功能Ⅱ级,可在室内轻微活动,保证睡眠时间;心功能Ⅲ级,以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可在床边活动,亦可缓慢步行3~5圈/次;心功能Ⅳ级,应卧床休息,可坐位或半坐位,床上活动下肢和做下肢肌肉收缩锻炼,按摩下肢肌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在运动时应掌握“度”,以活动时不出现胸闷、心悸、气急为原则。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夜间睡眠充足,白天养成午睡的习惯。

6小结

健康教育是CHF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要加强学习CHF有关知识,评估患者个体知识需求、教育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度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对CHF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学会自我情绪调节、疾病自我监测、合理饮食、运动等,能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疾病得到满意的控制,减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健康教育,可密切护患关系,增强护患间的相互责任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邢志敏.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313-314.

[2]申唯,李湘萍.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行为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3351-3354.

[3]秦呈婷,黄晓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98-2599.

[4]刘熔雪,梁婷,王英.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3):265-267.

[5]Radhakrishnan K,Jacelon C.Impact of telehealth on patient self-man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a review of literature[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2,27(1):33-43.

[6]栾晓军,王国干.急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现状和诊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6):800-804.

[7]王红萍,刘霞,蒋黎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成效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98-599.

[8]Commodore-Mensah Y,Himmolfarb CR.Patient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hospitalized cardiovascular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2,27(2):154-174.

[9]李金会.心力衰竭病人健康教育策略[J].甘肃医药,2011,30(3):181-184.

[10]钱海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3):1534-1536.

[11]姚静,胡三莲,周玲,等.断指再植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45-46.

[12]吴丽华,汪小华,卢珏,等.自我管理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55-257.

[13]马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1):321-322.

[14]崔同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3(8):188-190.

[15]林丽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多形式教育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1,24(8):70.

[16]Chase JA.Systematic review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studies after cardiac rehabilitation[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1,26(5):351-358.

[17]王红萍,周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新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86-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