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经济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使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
市场是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给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市场上频频出现不正当竞争事件,干扰了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转,阻碍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全球化经济趋势的带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格局长期处于变化发展中,这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即经济干预调节策略无法与日趋变化的市场经济格局协调一致,为了调解这一矛盾,政府必须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改良创新,使经济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步调相互配合,通过公共传播媒介对市场经济进行优化,可以修正市场固有的问题和不足。在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改良创新时,不能脱离固有的经济政策、经济干预手段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应立足于实情进行改良创新,创设与我国经济政策和市场格局相符的宏观经济管理。
1.2革新经济干预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配给
经济市场是实现社会生产资源优化分配的关键途径,因此要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必须依托市场。但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这些问题都会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干扰和影响。要想提升市场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应立足实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进行改良创新,并选择适宜的策略调整市场中的资源配给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经济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政府宏观干预市场资源配给的手段主要是,调整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在市场中的比例,并对这两种财产进行合理分配,防止因分配不均扩大社会的贫富差距。
2.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改良创新的措施
2.1调整宏观经济干预管理的方向
政府采取何种手段对经济市场进行管理和干预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管理具有怎样的目标和方向。当前我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方向时,要按照我国市场经济格局及发展趋势来决定,并且调控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伴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市场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控制经济局势,使市场逐渐收缩冷却。当市场出现通货收缩时,国家应采取一些刺激市场运转的措施。宏观调控的目的不仅要确保市场经济整体稳定均衡,还要控制经济结构稳定,各个行业均衡发展,防止某一行业单独膨胀。
2.2革新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机构
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执行者并不是唯一的,而国家是最主要的执行者。在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机构进行革新时,主要应拓展以下两个方向,一是构建全新的经济调控机构,二要革新经济管理职权。为了实现经济调控执行机构的革新,政府应组织创建一个拥有宏观干预调控职权的专属机构,将干预经济的职权集中交给某一机构可以有效杜绝目前多头管理、职能分散的混乱情况。而在革新职权方面,拥有宏观干预市场职权的执行机构在对市场进行调控时,应多采取市场调控策略,少采取行政措施。
2.3革新经济干预的方法和手段
当前,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管理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调整银行利率、调整货币价值等,很少采用行政方式对市场进行干预。在革新市场经济干预措施时,应逐渐减少行政方式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尽可能以市场干预手法为主。虽然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风险评估和应急方面也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当前我国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房价虚高、行业结构不平衡、内部市场狭窄等。因此,政府必须结合实际,积极革新市场干预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3.结束语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济发展;解决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19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35- 02
0 前 言
宏观经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并掌握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很有必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也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作为其中重要指导方,其运用领域不断扩大,但受到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克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判断分析,从中找到方法和策略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和解决,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关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具体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经过两种知识体系发展而来,即统计学知识体系以及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的相互融合,并遵循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并对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非常大的发展阶段:第一大阶段主要将其重心归纳为国民经济,并将统计指标划为关键点,以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对经济进行分析探讨;第二阶段为国家经济审核体系完善期,核心经济指标确定,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得到优化;第三阶段为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相辅相成阶段,形成新局面。上述内容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分别占有地位,其职能依次为分析过程的关键内容与重要基础、对研究问题做出定性认识以及统计局在年初做好上一年度的经济统计分析。以上三个工作内容能够解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科学预测经济发展态势,针对经济制度或者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管理建立。
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逐渐增多,在促进经济预测准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缺乏创新思维
受到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其缺乏统计过程的创新思维,统计分析方式较落后,在分析时不能很好的遵循统计原则,使得统计分析结果存在误差。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统计分析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但实际运行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局限性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导致构建出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无法准确预测经济趋势。
2.2 市场机制被弱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步入到了高收入的阶段,实行投资补息、国债技改等政策,扩大了投资规模。但与此同时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没有上升的迹象,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使得市场机制本身的推动力被弱化。
2.3 出口难以为经济增长起到大的作用
自从2012年以后,净出口已经没有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实际贡献率,相关文献显示净出口不仅没有带来增长甚至还出现负贡献率得现象。分析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出口量以及进口量减弱,且都出现衰退迹象。在这种条件形式下,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内需,只是从当前来看,投资消费的增长速度跟以往的年份比起来明显放慢了步伐,影响着出口、跨过企业的积极性。
2.4 消费需求低迷且国民收入分配悬殊较大
很多居民收入主要是用来消费可增长平缓,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民收入悬殊较大、资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其收入增长跟政府收入增长比较起来要慢,所以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很协调,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建议
3.1 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劣势,其主要劣势为融资困难,在贷款项目上存在较大阻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经过简化银行贷款手续流程及降低银行贷款门槛,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制度体系为中小型企业出台科学的发展优惠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方案,不断推进其发展,引导其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不仅助于企业的发展还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融合多种统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的特征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顺应时展潮流,对经济信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通过融合多种统计方式,进一步加深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掌握和了解程度,提升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加及时地预测经济发展态势。
4 结 语
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和相关单位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对宏观统计分析的支持力度,制度相关政策,及时地预测经济发展态势,从而让我国经济能够更加稳定也更加良好。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惠.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8):18.
[2]李伟. 探索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 现代营销,2016(1):8.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欧盟反倾销法
倾销与反倾销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倾销对国际贸易和进口国工业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所以各国及有关国家间组织纷纷通过制定和实施反倾销法对外国出口商的倾销行为进行抵制和制裁,但另一方面,进口国政府滥用反倾销措施片面保护本国民族工业则会损害出口国的利益,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贸工业的发展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外国对我国出门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和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案件不断增多,并已成为我国产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重大的法律上的障碍。欧盟是世界上最早对中国提起反倾销措施的地区,目前,我国已成为欧盟反倾销措施的首选目标和主要受害者,本文试从国外、国内两方面探析我国屡遭欧盟反倾销的原因。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欧盟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
1.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世界经济史表明,每当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要盛行,通常,反倾销案变化比世界经济趋势滞后一年。也就是说,全球反倾销案增减是受上年世界经济状况影响的,或者说世界经济状况是国际反倾销的超前指标,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球通货紧缩,国外对我国产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进一步增加,欧共体也不例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欧贸易额已呈十几倍地增长,2003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并且欧中贸易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欧洲的经济事务官员在2004年召开的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也坦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产品大量涌入欧洲,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增多也在意料之中”,“欧洲国家需要中国产品,中国的产品成本较低,在欧洲市场具有较明显的价格优势,的确给欧洲企业带来不少压力”,随着关税额普遍降低反倾销因为其使用方便、任意性、不易遭到报复性等特点而越来越成为各国用来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欧盟也不例外。
1.2欧盟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
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欧盟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倾销规则时区别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虽然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排除出去,但是以符合其提出的严格的市场经济标准才能适用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反倾销规则。实践证明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企业寥寥无几,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政治姿态。因此,“类比国制度”、“一国一税制度”仍然是适用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一般规则,用这些办法来衡量中国的产品是否构成倾销导致了许多我国没有倾销的产品被裁定构成倾销或本来之轻微倾销的产品被裁定存在高幅度倾销,目前,俄罗斯已经获得了市场经济待遇,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许多领域市场经济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俄罗斯。
2我国出口产品的自身问题
2.1出口的迅猛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占有份额不断攀升,21世纪以来,中国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从2001年的6.8%增长到2005年的36.9%。尤其是,中国对欧盟出口,以平均27.6%的增长率,从2001年的6.8%高速增长到2005年的36.9%。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会与欧盟产品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如果中欧贸易继续增加。客观上会导致欧盟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数量。所以只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欧盟的商品继续保持发展,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就不会减少。2.2出口结构不合理
(1)出口产品结构。
中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制造业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杂项制品、加工层次低的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简单的机械运输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些出口产品即便属于中端或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往往依赖进口,在中国经简单的加工组装再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必然会对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及其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成为在发达国家市场上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出口市场结构。
中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欧盟、香港地区、日本和东盟的出口占据了很大比重。2005年,中国对这5大出口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7。%以上,由于香港转口贸易的比重很高,尤以转口到美国、欧盟、日本。2005年与1997年相比,这一比重有所降低,但出口市场高度集中的状况没有显著改观。这些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比重偏高势必会对当地市场造成冲击,从而容易成为反倾销的对象,例如,199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不到100吨金属镁,到了1996年增长到11000吨,这种情况就很难阻止欧盟不采取反倾销措施。
3我国企业应诉不利助长外国对我反倾销
关键词:经济新闻报道;思维方式;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经济新闻报道在各类新闻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它是连接世界经济同我国经济的桥梁,特别是新时期,其作用日益明显。本文将主要从思维方式的创新角度探讨在新时期经济新闻报道的具体切入点,希望能转变当前新闻报道思维,为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提供思路。
一、经济新闻报道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及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受众所需,许多媒体都开辟了财经类栏目及经济专版。如:彭博社、路透社等大型综合性新闻媒体也将经济新闻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时期下,经济新闻报道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与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相比,新时期经济新闻报道主要有以下特征:
1.内容层面的变化
传统经济新闻多以行业数据、经济信息为主,侧重点是新闻事件的传递与陈述,对相关的经济信息与事件大多只是泛泛而谈。而在新时期,经济新闻则更倾向于采用分析性新闻报道模式,在进行信息传递与陈述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信息的深度解读与分析上,从多个层面与角度对数据进行解读与分析。
2.受众目标的变化
传统计划经济下,经济新闻的主要受众目标是企业管理人员及国家干部,而这些人获取信息的目的大多是服务于自身工作。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普通群众也成为了经济新闻的目标受众,报道风格自然随着目标受众的改变而改变。
另外,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也表现为全媒体趋势,这也是主要趋势之一。
二、新时期创新经济新闻报道思维模式的对策
对于创新经济报道思维模式,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1.突出经济新闻报道的服务性
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服务性越来越成为衡量经济新闻优良的指标之一。如何突出自身服务性,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选择兼具实用性与权威性。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拓宽经济报道范围。知识经济时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广大新闻媒体必须排除干扰因素,尽力捕捉到有价值的素材。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广大新闻媒体理应为社会及企业提供各类数据及经济信息层面的服务工作,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方向,到商品价格、股票等投资市场的基本行情,都可列入经济报道的范围。第二,信息注意实用性与权威性。经济新闻主要是经济信息,但服务性也是影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专门开设用于介绍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经济信息早已成为了大多数媒体的共识。受众之所以对某种媒介方式产生需求,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介传递信息是否真的突出了实用性。真实有效的信息可以帮助受众了解经济趋势,因此力求做到新闻实用、有效也是广大媒体应遵循的原则。
(2)最大程度地发挥经济新闻的分析解释功能,确保政策解读准确、易懂。也就是说,新闻语言必须简洁,在体现实用性与知识性的同时,可用个案进行解释,也可运用直白手段对微观与中观理念进行科学而充分的解释。
2.注重经济性新闻报道的深度
当前,受众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必须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与全面分析,即必须在新闻深度上下足功夫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而“深度”,则在于思考、观察、说理等方面的深度挖掘。具体来讲,需要从记者自身素质及报道方位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1)从记者角度讲,必须树立超前意识,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新时期经济信息出现“井喷”现象,而这些信息真伪难辨,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经济专业素养与扎实的理论二者结合,才能报道出具有深度、实用性强的经济新闻。
(2)坚持新闻报道的多层次、多角度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每个国家与经济体之间都有诸多联系。要想在世界媒体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新闻报道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只有力求在新闻报道当中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经济事件与新闻进行切入,才能切实提高经济性新闻报道的深度。另外,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也是提高经济新闻报道深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经济新闻根源于经济生活。因此,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与生活,不断丰富经济新闻内容,更好地发挥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创新经济新闻报道思维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国军.鲜度・热度・深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地方经济新闻报道的突破路径[J].新闻战线,2010,(10).
【关键词】个人金融服务;信息管理;银行营销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呈快速发展的趋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随之带来的是,外资银行可以开展人民币业务,在我国开设分行,这些都会对我国银行的经营带来冲击。而国内银行也迅速的发现了新的发展机会,推出个人金融服务,但银行多以企业服务为主,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缺少经验,因此,国内银行需要借鉴国外银行的经营理念与经验,完善不足之处。
二、个人金融服务的概述
个人金融服务,是指根据一位客户的要求,为其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这种业务具有的特点分析,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涉及到不同经济阶层的客户,从而使客户的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个人金融服务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这一时期,世界整体的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体现在:银行不再只是传统的金融服务,而是推出了债券、期权等金融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让银行经济调度的功能被削弱,企业可以通过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银行只能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银行必须要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展个人金融服务项目。除此之外,从90年代后,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改变了银行原有的管理模式,促进其改革。同时,各银行纷纷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各自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或者移动终端上办理业务,或是通过电话银行、自动取款机等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加银行服务的可操作性,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个人金融服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1.现状
我国个人金融服务的现状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很多银行的服务虽然已经进入实践阶段,但仍有部分地区的银行停留在宣传阶段,在这一阶段,服务无法真正发挥其功效,只是一种形式,并且,大部分银行开展的服务只停留于表面,互相发展并不协调,没有深入,和国外的个人金融业务开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其次,个人金融服务的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成为银行和客户之间稳固的桥梁,导致银行与客户的联系不稳固,无法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带来的挑战。
2.对策
(1)改变经营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我国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出现前,一直接受计划经济体制管理,导致银行形成既定的管理观念,即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人员,记录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市场经济建立后,个人收入逐渐增加,日常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银行要根据这一发展形势,改变自己的经营观念,了解个人金融服务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其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要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调整工作重心,让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项目处于平等的位置,重新树立银行职员的服务心态,完善个人金融服务理念与制度。
(2)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国外银行的个人金融服务会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包含多个方面,如个人消费、储蓄以及投资等,但我国银行虽然提供了多项服务,但并未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大部分仍以银行的的利益为主,忽略了客户的利益,在无形中给客户以限制。因此,国内银行推出的服务要真正做到为客户服务,从客户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服务中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进行改善,提高服务质量。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服务
国内银行虽然纷纷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网络平台,但在网络上推出的服务大多是一些简单的业务内容,这些内容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的工作需求,许多重要的业务还要去柜台办理。为此,银行经营者要增加网络平台中的服务项目,并根据这些项目,让客户借助网络,办理业务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从而形成银行独有的经营优势,完善各项服务。
(4)运用手段,加大营销力度
银行营销是指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营销,通过营销,拉近客户与银行的距离,让其成为客户与银行交流的媒介,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
银行正式推出个人金融业务时,要根据社会经济趋势的变化,客观分析,运用相应的手段,对于不同的市场情况推出不同的服务,合理定价,让客户对银行产生信任,自主缩短与银行的距离,提高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个人金融业务的展开,可以拉近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让两者有良好的沟通平台,并为银行带来稳定的收入。因此,银行管理人员必须客观分析当前管理的不足,改变经营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服务,实现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碧云. 我国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之探讨[J]. 金融研究,2014,07:130-135.
[2]李白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徐世长,徐薇薇,廖文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特征与竞争策略研究[J]. 南方金融,2014,04:12-18.
1.1有利于外贸的良性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有着关键作用。电子商务为交易两方供应了方便快捷的交流途径,削减了制造方与购买方间的距离,使当下的市场效益数据能够被度量、操作、整合,削弱了对实体的要求,节省了买卖双方的各个能源的开支。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多国之间的商业项目也逐渐增多,多国之间的贸易项目也得到了催化。同时电子商务有利于外贸数据交流准时高效,能够彻底合理地对比各个国家企业的强项,在世界市场效益中搜寻最适合的商品,加入各国的任务分配之中,使任务分配的效率逐渐提升。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企业不停整改深化,在提升制造效率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强化自身能力水平,推进各个国家贸易的开展进程。
1.2促进经济贸易的结构调整在当下的市场效益中,人们越来越欣赏每个产品的特色,特别是电子商务为人们供应了实现各种要求的途径,商品的特色催化了诸多崭新商业,这类崭新的商业也加入到联盟分配任务之中,不停竞争,推进社会的物竞天择,完善了市场效益体系。与此同时,也强化了能源利用效能、制造效能,削减了开支,完善了各种能源的分配。在效益体系整改的进程中,大规模的公司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来分析社会的特色强项,不停地强化技能,增添工作室,提升工作水平,进而获得更多的利益;虽然电子商务可以让各类企业实现网络销售,但是中小型公司只能依照经济趋势,灵活地开展制造,将重点放置于社会对于商品特色的要求上,及时高效地实现社会愿望。大规模地公司和中小规模的公司都运用了电子商务,都是为了在社会中开展竞争,但是营销策划却大相径庭,这为当下市场效益的体系整改提供了关键的借鉴作用。
1.3扩展人民消费方式通过分析雅虎2012年的年度报表,可以发现阿里巴巴2012年总销量达到了一万亿元。众人皆知,阿里巴巴网络交易都是用以实现人民的生活需求,通过分析消费总额可以看出当前外贸交易途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以往依靠于实际商品和店铺的购买途径,转变为当下依靠互联网进行交易的途径,并且电子商务扩大了人们对于商品的选择范围,科学地运用互联网能源对商品的价位和效率展开比较,削减了购买方与供应方的间隔,科学地运用了供应方的各种信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运用电子商务购买自己所需或者心仪的商品,通过简易的步骤,就能够浏览诸多产品,商品的各个属性(比如外形、材质、功能等)显而易见,并且不停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了人们消费的权益,因此电子商务不只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手段,同时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标准。人们交易手段的变革、生活标准的提升都标志着市场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也牵动了中国构建小康时代的进程。
2在经济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探索
2.1建立、完善电子商务法律和制度美国、欧盟等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我国也不例外。虽然中国已经相继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法律规范,但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我国应该尽快推出操作性强的电子商务税收等法律和相关市场规范,对不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要尽快进行修改,为推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指导。
2.2提高贸易的信息化水平公司的数字化能力要求公司不停优化电子商务的认知,培养更多的电子商务有关的技术人员并且加大有关技术的应用,保障与全国电子商务之间的交流,加强公司数字化的变革。市场效益中体系的科学配置通常会使效益总体获得巨大利润,完善市场效益体系,各国依照能力和范围来分配任务,整改效益实体中电子商务和实际商务的比重,推进市场效益体系的完善深化。
2.3完善贸易信用体系的建设诚信模式的构建与销售方、供应方的效益紧密相关,不断深化诚信模式可以为销售方、供应方构建和谐、公正的贸易环境。所以,在贸易进程中,销售方、供应方都必须重视自身信用,依法办事;有关机构和部门必须重视领导诚信模式的构建,并开展统计配置;与贸易相关的其他方必须先评估销售方、供应方的诚信。
2.4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和谐的法律氛围可以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此方式不仅为销售方、供应方提供了安全保障,还使销售方、供应方可以遵照法律办事。营造一个优良的法律氛围,要求有关部门不停地观测、分析社会趋势,构建有关的法律制度,保障销售方、供应方的权益;在市场效益中的每一方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得电子商务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
3结语
“美国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是2008年的中国经济面对的三大不确定因素”,近日举行的“花旗私人银行2008年投资展望”会上,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指出:“这同时也是中国甚至全球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的三大风险因素。”
最大风险在于美国经济衰退
黄益平认为,三大因素中最大的风险在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受次贷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疲软的影响,美国经济在一季度将出现负增长。同时花旗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测由2.3%下调至1.6%。
尽管并不能就此认为美国陷入了经济萧条(通常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才能认为一国经济进入萧条),但1.6%的增速远低于美国经济趋势水平,同时预计失业率将上升至6%。
“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经济的影响”,对于中国与美国经济的“脱钩理论”,黄益平持否定态度。“如1月份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幅变动便是最好的印证。资本市场外,中国企业的对外出口、企业盈利率都将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
尽管过去几年内亚洲区内贸易呈上升之势,但统计数据表明,区内贸易主要集中在中间产品,如零配件等,占到了区间贸易的85%;而最终产品仅为15%。同时在最终产品的销售中,仅有20%的需求在亚洲,80%的产品进入了其他地区,流向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经济发达国家和区域的比例为60%。因此,尽管区间贸易额上升,但从区内贸易的最终需求来看,发达国家占到了极高的比例。假使美国经济步入衰退,需求大幅下降,势必对中国国内的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
黄益平指出,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增速大于消费增速,没有产生过剩生产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的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增长一直保持20%~30%的增速,有效地消化了过剩生产力。中国的对外出口集中在美国与欧洲,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受欧元升值因素的影响,对欧元区出口的增长较大;但随着欧洲经济增速的放缓,欧元升值将有所回落,进口需求也会降低。当美国经济衰退,进口需求减小时,过剩生产力便会停留在中国国内,对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近期花旗将2008年中国GDP的增速预测由11%下调至10.5%,对外出口增速的预期为18%。
通胀放缓升值压力变大
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是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在2007年下半年所面对的共同问题,中国的通胀问题犹为突出。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有所缓解。因此,花旗对中国央行2008年加息的预期由此前的2~3次下调为1次,并且认为不排除减息的可能。
“美联储进行大幅度减息后,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将面临较大的考验。”黄益平预计,未来政府治理通胀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对流动性的直接调控,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公开市场操作和直接干预信贷规模等。但他也指出,对于预期的宏观紧缩政策不必过分担心,除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之外,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也表明,中国希望保持经济高增长、高就业的态势。
“经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美国消费增长速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就会随之下降0.3%。随着宏观经济面的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相应进行调整。”黄益平称。
但是,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有所增大。花旗预测,今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将达到7.5%。“我们的这一预测低于市场上平均预测值8.5%,但高于去年6.5%的水平。”主要的原因在于今年是美国政府的大选年,加上美国失业率的上升,不难预期人民币升值将再度成为一个“醒目的经济问题”。灵活的汇率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很有必要,美国经济疲软、美元贬值和美联储持续减息,而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没有大幅度增加,任何国内紧缩都可能鼓励更多的资本流入,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2008年四大投资主题
尽管2008年金融市场和投资前景存在诸多不明朗因素,花旗私人银行部依然预测股本证券仍然是2008年度表现最佳的资产类别。“这有赖于世界各国主要央行将会对展现中的风险保持警觉,并致力于加强干预措施。”花旗董事总经理、私人银行部北亚投资顾问主管郭赞来解释说,这主要表现在保持低水平的短期利率,令环球经济保持稳健的增长步伐。郭赞来相信,这些措施对于股票的影响将比债券更为正面。其中,欧洲股票市场以及美国大型公司的表现将会最为优胜。
具体到2008年的投资策略与主题,建议投资者可关注农产品、新兴市场、基建及能源需求和问题资产四大投资主题。
其中,农产品市场可能是2008年的一个投资机遇。据郭赞来分析,在新兴市场工业化趋势下,农产品的存量下降,例如在中国,小麦储藏量于1999年至2007年间下跌63%,玉米储藏量也下跌79%。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生物能源等商品的需求上升的情况下,低价格及供应少的共同状态将不会持久。因此,继工业用金属(如钢及铜)、能源(如石油及天然气)和贵金属等商品价格上扬之后,农产品价格将随供求比例的不平衡而上升。农产品类股票、价格指数基金等是投资者可以关注的主题。
对于2008年最有活力的市场,郭赞来认为,拉美与中东等地区将存在着更大的机遇。“新兴市场经济体系的表现并未受到欧美信贷市场的混乱所拖累,如果美国经济顺利完成软着陆,极具吸引力的估价、通涨持续扩大、货币的升值,加上强劲实质增长,预计会带来强劲的利润增长。”
[关键词]人文经济;属性;价值
人文经济,也称人本经济,是指为尊重人的生命及其本体价值,以保障人的幸福和尊严为目的,协调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达到经济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思考
一、人文经济的属性及价值
(一)人文经济的自然属性
人文经济追求人的本性和自然性的回归。人文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的一种现代形式。它的个体性表现在以“人”为经济生活的中心,提倡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发挥人的灵性、本性和创造力;它的社会性表现在追求把国家建设成为民本人道、仁爱互助、公平共富的幸福的“大家”。它强调从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宇宙观出发,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以及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其追求社会的和谐、统一;人文经济坚决反对异化现象,反对物质、技术、权力对人的异化,反对人的大众化、功利化和标准化,反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对人的摧残,提倡人道经济、公平社会。对待市场经济,人文经济反思商品经济二律背反问题,针对所揭示的异化现象,即因为物质文明丰富了人也就开始物化的问题,一方面坚持商品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寻找解决负面效应的办法,提出通过人文经济的创建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深刻地指出金钱不能代替价值,科学技术不产生伦理道德,工具理性不能取代价值理性。
对于人文经济思想,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早有论述。孔子所说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中舒宣扬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以及老庄哲学,如:“物物而不物于物”、“法天贵真”、“不以物挫志”的主张,其反对“丧己于物”、“以物易其性”、“以身殉利”、“见利而轻亡其身”,反对“人为物役,心为形使”的卓越见解,都饱含朴素的人文经济的哲学思想和对人文经济所强调的自然性的憧憬。
(二)人文经济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人文经济的本质是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价值规律配置资源和生产力、通过价格信号协调供求关系、通过竞争机制分配国民收入,又要建立保护人权、尊重人格、实行民主、保护生态环境、效率与公平协调、技术与人性兼顾的人文主义机制和环境。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比较符合经济生活自身的规律,也比较符合人的实际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制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民主,不是由哪个领导、部门或哪个个人、国家所圈定的经济发展形式,而是按市场需要和供求关系运行的。那种把市场经济当作人文精神失落的起因是不合乎事实的。
人文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寻求对市场经济的超越。对待环境,人文经济不以牺牲环境、生态和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而是追求经济建设及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生态多样性的发展;人文经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其维护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实现产权清晰化、财产共有化、管理科学化,促进自由竞争;对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其核心目标是建立现代人文企业,企业管理的中心既不是利润也不是资本,而是人,企业力图建立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企业文化,倡导道德、关怀、仁爱、合作。但人文经济不是人治经济,它是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法治经济,强调竞争、效率和社会民主、法治、公平并重,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共同发展。
(三)人文经济是对知识经济的发展
人文经济把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的第一要素,其目标是建立效率与人性、技术与人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以人为中心的崭新的经济形式。所以,可以预测,在知识经济之后人类应当会进入人文经济的新时代,人文经济才是真正的“新经济”。知识经济强调的仍然是客体知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主体一人,虽然知识的载体是人,似乎尊重知识就是尊重人,但知识主要是客体化的网络、信息、软件等,人格、人性被客体化,这与人文价值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人文经济从人的本体来探讨经济的发展,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自我完善来追求经济的成长。
人文经济是对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知识经济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穷,更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从人类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知识经济只是一个过程,而尊重人性和人文价值的人文经济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主流。
(四)人文经济因势利导的现实意义
由于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其经济、社会、环境不平衡发展的情况严峻,比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致使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居高不下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同时,一些弱势群体的权利受到严重的损害。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改革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而到了20世纪初,我国的基尼系数则上升到了0.452。时至今日,情况未见好转,这种利益结构令人担忧。贫富差距的加大,是造成各阶层间矛盾的主要原因,这种包含着不满和愤怒的“嫉妒”已经成为破坏社会稳定的催化剂,如不迅速加以扭转,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人文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而人文经济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经济模式。它强调“全面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以民生为中心”、“以人为目的”,改变物质文明畸形发展、社会不公日益加剧、环境生态濒于崩溃、道德信用陷入危机的现状。人文经济对创建尊重生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异化现象、纠正物质的畸形发展、深化人性化的改革、培养公民道德和政府责任感、打造“善治”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创建人文经济发展模式
应该说人文经济是一个理想的经济模式,它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现实的参照系,其为现实经济形式提供一个人文化的标准。笔者认为,从现在起,人文经济就应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增长模式,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战略思想
当前,我国一些部门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使现实发展中出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问题,以及存在着分配不公、地区差异扩大、腐败、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等严重问题。依据科学发展理论,我国在解决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时,既要讲发展的序列性,又要讲整体性和协调性。经济发展具有首要地位,但它又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部分,它的发展也需要从社会其他系统中输入能量,必须进行人文调适。要特别注意因 急于求成而造成的经济失误,吸取建国以来几次因冒进而造成的国民经济大挫折的教训,破除经济建设中浮躁心态和某些官员追求短期政绩效应而产生的危险行政行为。
(二)当前人文经济模式发展的指导思想
人文经济追求民本人道、人行解放、个性自由、物我和谐、公平正义的经济发展,它不是寻找世外桃源的理想国,而是强调以“人”为经济发展中心。这就要求我国发展人文经济必须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在发展中,实现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能量互补。要处理好人文经济发展中人文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确保经济建设在各项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我们发展生产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使其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人的发展体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构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创造经济奇迹的可能不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单纯的劳动力,而是知识和人素质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文化在人文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经济发展中文化要素(信仰、态度、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的增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质的转变;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加,意味着物质资源消耗的减少;人文价值取向渗透到经济发展之中,意味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进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融合,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味着人类资源观的根本性转变。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上说,发展文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人文经济系统中充满了文化因素,其内容构成不仅有科学、技术等智力因素,还有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精神因素,其不仅包含科学精神,还体现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尤其突出了人文精神、观念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价值。如今,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逐渐渗透到经济发展领域,精神、智力因素与自然资源、经济资本一样都成为生产力中的组成要素,信用文化、经济伦理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效能越来越突出,文化附加值成为物质产品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竞争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人文经济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四)着重处理好当前经济和社会中制约人文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
一是环境保护问题。花大力气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环保立法和执法力度,努力节约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逐步推行edp(绿色gdp)、mdp等指标考核体系,重新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二是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稳定。要进一步重视“三农”问题,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有效开展扶贫工作,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做好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流动;做好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减少下岗失业,提高工资待遇,健全社会保险,保障劳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人文中国”。三是纠正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过程中过度的市场行为。这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福利领域的责任和作用,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根本扭转“读书难、看病怕”的社会现象,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精神。四是逐步夯实人文经济的法治和民主基础。积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不断推动社会的高度法制化,提倡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积极发展民主政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将人本、人道和民主、法制等现念结合起来,为人文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民主和法治基础。
(五)关注人文产业的兴起
我国金融市场随着经济的腾飞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吸引越来越多的富余资金转战投资金融市场,使得各企业在金融市场中或得或失。由于管理不当、投资风险控制失调,导致投资损失重大的案例屡见不鲜。鉴于此,本评论人投资管理角度出发,简要的对投资管理进行了论述,说明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企业投资提供管理支撑。
关键词:
企业投资管理;原则;问题;对策
一、企业投资管理原则
企业投资的利润往往依靠科学的管理才能斩获,在管理中降低投资风险,加强投资的有效评估,保证投资事项有效蠕动,实现管理支撑。可见,企业投资中管理的作用之大。为了更好的运用投资管理来获得实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投资管理,主要原则如下:(1)前期把控,即对投资行为的前期市场进行全面、精细化、趋势等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形成全面的调查资料,寻找最佳投资时期进行资金把投放;(2)中期控制,即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风险评估、投资可行性分析等,使得企业投资行为摒弃盲目性;(3)后期控制,即立项后,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控制,确保资金链完善,资金富足,项目各环节衔接有序;(4)全程风险控制,即将风险评估贯穿于投资全程,保证风险最低,应急预案完善,保证投资收益。
二、企业优化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投资追求高利润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管理的高效性。即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行为之中,无论是生产、营销还是投资,其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甚至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力。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运作中想要可持续性发展,不但要在规模上有所扩大,还要在收益上有所提高,从而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撑。这一切都离不开投资管理的高效运作。
三、企业投资管理中的问题
(一)投资前期对市场调研不重视
企业进行投资高效管理的原则需要事前控制,即对投资前期的市场进行充分掌握才可决策投资方案。但在实际投资中,企业过分的依赖市场表象,数据采集不够全面,无法作出全面的规律分析,从而使得项目投资风险无形中增大。而且对项目的预期过大,实施结构考虑不周,导致项目中后期可行性大打折扣,给企业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缺乏合理与创新性
企业投资收益取决于投资管理,在投资管理中,投资决策正确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旦决策平平,往往导致投资收益甚微。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使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盒余资金不断涌入,使得企业决策创新性的作用往往视而不见,循规蹈矩,无法适应现代化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从而无法起到科学、有效、标新立异的决策作用,收不到预期效果。
(三)投资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足
监督环节是投资管理有序进行的保证,监督不到位,难以促进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列无法保证企业投资收益的实现。企业投资所需要资金巨大,一旦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势必给一些素质偏低的人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大量资金流失等。可见,监督不利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企业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的优化对策
(一)企业投资前期调研全面而精细化
企业一旦决定进行投资,就必须对市场有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审视时势,做出明智的判断,提出科学而合理的投资决策和投资可行性报告。因此,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要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对当前宏观环境、市场环境、民生民意、企业可持续发展瓶颈、投资目标的变化趋势等等进行数据采集归档,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以市场为支撑,形成具有风险性评估、可行性评估、收益评估、决策创新评估等的市场调查报告,为企业投资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透过现象,从本质上进行决策,避免不必要的盲目跟风,保证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具有科学合理性。
(二)加强企业投资决策的创新与科学性
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与创新性需要企业决策层根据市场调研报告与分析结论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是企业投资项目的先决条件。企业投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收益是否快速收回,从而达到收益目标。因此,决策层要高瞻远瞩,透过现象紧抓本质,使得决策即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又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监督到位,避免任何死角来拖慢企业投资项目的实施。而且先进的决策还可以有效避免风险的不可抗性,提高企业投资的稳定性。
(三)加强投资管理的监督到位,从制度抓起
1.制度完善,人员互相监督是根本;2.资金流向要全程动态监督,保证资金去向透明与合理,从而避免投机分子有可乘之机,避免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出现;3.资金使用要定期监督与审查,保证资金透明化,合理化和高效性应用。此外,要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日常加强职业道德熏陶,保证投资管理监督有效而精细化,实现全面监督。
(四)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
1.企业投资要遵守相应的法律以确保受法律保护;2、正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市场,结合经济趋势和行业趋势进行科学决策;3.全面运用投资各数据模型管理系统,如环境分析系统、资本管理系统等,投资模式走多元化道路;4.投资战略多采用“杀熟”路线,做到知已知彼,以防资金短缺产生风险无故增大的弊端;
作者:孙晓素 赵仕龙 单位: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贠德.对企业投资管理问题的看法[J].现代企业文化.2015(05)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在全球化的经济趋势下,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投入世界市场,企业的经营范围也变得十分广泛[1]。但是由于世界市场的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在实际的事务中,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依靠一定的会计准则对企业具体的会计行为进行规定很难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会计人员只能结合会计的一般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企业的具体事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会计事务处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形式多样,日益凸显出会计事务的个性化。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潮流下,会计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泛的准则可选择范围,从而增加了会计职业的判断空间。
(二)会计法规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距增大会计职业判断
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会计法规和会计实务之间必然会出现错位现象。基本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具体会计准则,具体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之间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2]。这些错位和矛盾会导致会计的具体事务的计量和报告准确性得到降低,增加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
(三)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在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我国会计准则也必然要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存在着差异,在协调国际经济活动中,国际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会计判断空间,会计人员在会计判断时一定要注意会计准则的操作性,对相同的会计实务作出不同的备选方案。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频繁,在世界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会计人员必须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一般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上。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中,会计人员依据一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根据企业以及业务的集体情况,再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能,制作企业报表和处理会计事务。但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出发点、权衡性以及风险性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首先,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经验作出判断,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技能。其次,会计职业判断的出发点影响着会计信息。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依据客观的会计实务作出的主观判断,会计人员判断的出发点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会计实务处理面临多重选择时,企业往往会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会计判断。但是,作为会计人员,在会计判断时,总是会面临各种选择,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这种权衡也会受到会计人员的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的压力,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最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性也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带来严重的影响。会计人员的判断,就隐含着一种风险。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导致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会计判断是个十分复杂的工作,也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风险,这是客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因素。
三、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让会计从业人员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会计业务的发展。其次,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训。会计从业人员要从分考虑会计准则,结合企业的状况以及法律政策,进行会计判断,不能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
国际金融管理是社会经济结构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美国金融危机出现后,国际金融管理从金融危机的经济发展规律中,总结金融管理运行的基本问题,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发展,结合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实际应用变革中存在的不利变革因素进行分析,对未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发展提供发展新趋势,同时,在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变革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世界国际金融监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逐步优化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管理适应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结构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管理;法律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逐步与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结构变化较大,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改革,实现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适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国际经济交易运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稳定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管理环境,促使我国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稳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周期循环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支出比重大于收益比重,各国经济发展在房贷、存款人、消费者、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运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世界金融管理制度无法应用完善的监督控制系统进行资源应用监控,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运行发展状态处于“一边倒”的发展转台,金融投资管理风险性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交易制度处于架空状态,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进行简单资金运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合理运行是促进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重要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的重要体现,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运行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合理改革,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欠缺主要表现为:
(一)监管作用下降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金融管理的主要手段,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运行主要是以美元为核心的经济货币交易形式,金融危机后,美元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作用大大受到打击,世界各国经济交易的形式和交易结构也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的运行发展结构出现较大的经济管理问题,国际金融监管制在各国经济运行监督管理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经济管理结构也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不同形势的货币汇率问题中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世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处于不完善被动管理状态,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流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经济管理主体单一
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交易平台的恢复逐渐形成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制在进行分析控制应用中的作用得到逐步拓展,但金融危机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主要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经济管理制度,金融危机后逐步兴起的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应用旧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需要适度进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金融危机后,需实施金融监管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引导不同经济结构的科学性变革发展,为稳定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三)国家经济管理比重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结合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传统金融监管制度在实际经济划分中资本划分的公平性较低,国家经济管理比重在国际整体金融管理中的公平交易保障性较低,社会经济交易的金融监管作用性较低,金融危机后,各国以国家经济利益导向的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严重冲冲击,世界经济交易秩序处于逐步变革阶段,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在国际金融交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实现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应当重新划分国家经济利益中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比重,推进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全面性变革发展。
三、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基本发展趋势
(一)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广度延伸
从以上对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运行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趋势来看,对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变革。金融监管制度在管理上注重广度的延伸,社会经济管理中,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经济趋势,需要强化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范围,例如:金融货币交易结构进一步科学化分配,从国际交易金融债券等投资运行比重等因素进行分析,实现金融管理与国际金融交易同步变革,逐步拓展金融交易中资产债券的优化,拓展金融管理在多元化经济交易中的作用,发挥金融监管制度的功效。
(二)金融监管制度中的法律结构逐步完善
国际经济交易在金融危机后趋于多元化发展趋势。实施金融监管制度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是文化与政治发展的物质保障,实现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结构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逐步完善,例如:2010年,国际社会经济实施新资本主义国家协议,近年来,国际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逐渐从世界金融交易管理法等方面,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与国际法律制度的逐步融合。此外,实施国际金融监制度各国之间的监督管理,为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新金融管理引导,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执行提供了制度结构保障。
(二)金融监管制度的社会性提高
从世界经济变革发展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注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实际应用,注重金融贸易双方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阶段,从单一的注重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向注重双重效益的发展趋势进行变革发展。例如: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实施国际金融监督管理中,注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加强不同国家经济交易的公平性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不同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例如:亚峰会议等地域性经济金融发展的共赢长远战略合作,推进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贸易。此外,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全面性改革与创新,实现例如买卖双方经济效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实力的综合性应用,从而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调节国际整体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国际公平交易新金融环境的建立与完善。
四、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经济交易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性发展,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结构,适应变革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现新常态经济结构下不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管理理念的全方位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下,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推进金融投资管理理念的全方位发展,结合国际经济金融管理的基本运行发展趋势,应用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理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积极防范我国金融投资运行管理的风险,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相结合,例如我国经济管理实施自由竞争为主体,国家运行宏观调控,国家经济金融交易要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新趋势入手,积极做好我国经济运行投资的国际投资合理化管理。
(二)金融管理风险意识
增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变革,促使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的风险意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金融管理的作用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中受到的后期影响进行分析,加强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管理。例如;金融管理对国家内部金融管理、债券投资管理、房地产管理、信贷应用管理等多方面的资产管理,结合国际经济运行发展情况及国家内部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优化不同形式的经济管理比重,推进不同经济管理结构的科学性发展及不同形态的经济管理模式综合性发展。例如:我国实施金融企业新型资本运行协议,合理应用国际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国家经济内部管理形式的逐步优化,从而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的风险意识,实现我国金融管理的科学性发展。
(三)合理应用国际金融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完善,一方面,将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发展新趋势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充分应用金融危机后,逐步完善的国际经济新环境,应用完善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保障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交易结构中的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展与国际金融交易发展之间相适应。例如;我国开展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发展金融交易管理,可以与人民币交易汇率稳定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控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保障世界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整体经济结构趋势,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危机过后重建的改革重点进行分析,推进世界金融管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为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贸易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徐文.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1.
[2]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戴莹.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2.
[4]刘坤.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东北财经大学.2012.
[5]张志远.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吉林大学.2013.
[6]肖健明.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武汉大学.2010.
[7]郭金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市场化处置法律制度研究.辽宁大学.2014.
[8]潘静.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西南财经大学.2014.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国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急剧升温,这不能不说是继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极好时机。同时,在2015年前后,部分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 的发展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
在服务经济的消费背景下,体验式营销正放射出超强的磁场效应。而如何在体育产业领域,将体验式营销与休闲体育市场的构建进行强力对接,相互支持,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冬季休闲体育市场体验式营销的内涵
“冬季休闲体育”在文字的表层指体现出了季节性的差异,但由于受到我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冬季的体育活动大部分时间需要在比较寒冷的户外开展,这就促使形成了一些具有北方特色的户外冬季体育活动项目,隐含了如旅游滑雪、定向越野滑雪、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球等的一系列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所谓体验式营销,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
二、冬季休闲体育市场体验式营销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双方互动的优势。企业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使客户实现顾客(customers)客户(clients)拥护者(advocates)合作者(partners)的转变。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特别在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与休闲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冬季参与休闲体育市场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驱动的氛围之中,使越来越多的用户进入到冬季休闲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成为冬季休闲体育市场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2)顾客实感的优势。从事休闲体育市场的实操者仅有营销经验也还是不够的,可以将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的营销理念、意志品质的锻炼与休闲体育发展的愿景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激发运动者参与兴趣。运用环环相扣的营销步骤、连锁知识、以及实体感受等策略把体验式营销贯穿于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更重视体验的感性反应。
(3)消费持久的优势。在休闲体育市场中,通过顾客的情感体验,和他们形成了深度的情感沟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区隔点,令顾客在消费时倍感舒适自在。在接触和互动中产生的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情感上的认同,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逐渐深入消费者的心智,形成一种参与休闲运动的偏好。
2.劣势(Weak-nesses)
与任何一项战略计划的实施一样,黑龙江省冬季休闲体育市场体验式营销模式的开发仍然存在一定劣势,这些劣势有可能直接对市场开发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劣势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1)缺乏文化价值作为底蕴。长期以来,冬季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往往比较注重与冬季旅游项目的连动,忽略了内在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已习惯于将冬季休闲体育市场作为冬季冰雪旅游的一部分来看待,忽视体育冬季休闲体育市场潜力的开发与利用,这必将无利于冬季休闲体育市场自身的文化增值,使其体验式营销的发展陷入“缺乏灵魂”的格局当中。
(2)未能充分利用有形展示。有形展示为参与者提供了体验空间、载体和感受对象。以冬季滑雪为例,如何引导运动爱好者或是参与者体会雪场的建筑样式、周围的自然风格所带来的真实情感体验;以及不同雪道、配套娱乐设施和相应的服务设施等为运动者提供的便捷体验;以及运动场所的安全提示等,都是让体验者切身体验与满足的传达物。
(3)社会扶植力度不够。要满足大众消费要求,仅仅加大对冬季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质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冬季休闲体育产业人才,以适应冬季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和媒体的巨大作用,在严格管理规范的指导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冬季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使无形资源得到更大的延伸。
3.机遇(Opportunities)
(1)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在国家大力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引导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尽管在冬季休闲体育市场经济投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随着经济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拓宽获取投资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走上商业运作的道路,发展冬季休闲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2)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黑龙江的冰雪旅游久负盛名,已初步形成了以冰雪体育为龙头的休闲体育产业,为冬季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黑龙江省借助冬季特有的气候特点举办国际、国内的重要体育赛事,促进冬季体育项目的繁荣发展。
(3)人民群众对冬季健身的需求。黑龙江省发动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开展了多年,通过活动的宣传以及媒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和市民对冰雪项目的爱好和兴趣,提高人们对冬季休闲体育项目的需求,有利于黑龙江省冬季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
4.威胁(Threats)
(1)冬季休闲体育市场整体管理的挑战。我国现有诸多大学开办了体育产业,但我国冬季北方的体育项目主要以冰雪项目为特色,也是冬季休闲体育的重头戏,而我国的体育院校在冰雪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更加缺乏与经济学科的交融,人才配置上的不完善必将制约着冬季休闲体育市场营销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