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笔记

语文教学笔记

时间:2023-07-23 09:2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笔记

第1篇

关键词:读书笔记;重要意义;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03-02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运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等,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

1.明确写读书笔记的意义

明确什么叫读书笔记。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教师展示以往学生的读书笔记本。明确写读书笔记的意义。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把所读的书、文中,有价值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但能够增强记忆,储存信息,准确地掌握知识,更能够积累丰富的资料。

2.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2.1摘录笔记。摘录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录下来的笔记。这种笔记有的同学做过,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摘录笔记做多了,经常读一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作文时可以参考、模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2.2提纲笔记。提纲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要点归纳记录下来的笔记。它对于我们阅读分析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提高作文的构思能力。

2.3评注笔记。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就是评注笔记。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读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2.4心得笔记。心得笔记简单的就是扼要地写一写读书的心得,可以不过多考虑格式,把心得记下来即可。所谓找文章的"眼睛",实际就是一种心得,你把它记录下来,不用过多地展开议论,这就是心得笔记。

3.明确读书笔记的内容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 一般是分为三步来进行的:

第一步:了解写读书笔记的内容及作用 ,由于我们是小学生,考虑学生的水平,我主要是把摘录笔记、提纲笔记、评注笔记、心得笔记四种做一个简单的结合作为本次研究的内容。即读书笔记的内容有:(1)摘抄喜欢的词(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3)写感受(3句话)。从二年级开始:分类摘抄喜欢的词、句,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的积累,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使自己的作品语言生动、形象、优美。三年级:写感受。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一段落进行思考,联系生活体验写下自己的想法。为今后写作中运用,使自己的作品有真情实感。

第二部:教师以班级订阅的《个性化作文》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

作品名称:《个性化作文》

好词:红扑扑 水灵灵 红红的 闪亮闪亮 整整齐齐 樱桃小嘴

好句: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闪亮闪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樱桃小嘴红红的,在嘴上有两排整整齐齐的雪白的牙齿。

好段:我有个小妹妹,小名叫小听听,今年7岁。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闪亮闪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樱桃小嘴红红的,在嘴上有两排整整齐齐的雪白的牙齿,她一天到晚都缠着我,弄的连作业都写不了。

我的收获:——(预计三年级练习)

自我评价:——(预计三年级练习)

第三部:学生谈写读书笔记的感受是什么。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4.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读而不写,印象不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方面我的做法有五种:

4.1摘抄。如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例如《三亚落日》一文,作者对三亚落日做了细致的描写,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生动的句子,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三亚的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一些描写景色的优美词句

4.2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4.3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学生的内心感受即可。

4.4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如:在学生学完了《三克镭》之后,我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外,还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原三克镭著──《居里夫人传》。读完了全书,学生对居里夫人无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我就试着让学生写出对书中主人公居里夫人的评价,写一写对《居里夫人》这本书的评价,通过写书评的练习,有利于提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对书评的内容给予及时的点拨、发现书评内容中有不妥的地方,要马上纠正和指导。

4.5做好批注。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好批注。如:眉批,适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遇到写的好的地方,可以用笔在书上画下来;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以便阅读后解决。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第2篇

【摘 要】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在未来承担的任务跟全面,它既满足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各个方面的需求。 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提高听话和说话的的综合能力,进而大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的习惯,掌握各种必要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非常重视广大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指出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他认为要学好语文,必须养成勤于阅读,随时写作,自改文章,认真写字、善于自学和常查词典等良好习惯。叶圣陶关于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一系列论述,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学做新人以及推动语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能力、素质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灌输式”、“满堂讲”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改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参与的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这一教学环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正确途径应当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作文、听说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初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要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要较好的完成这一教学过程,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语文能力就是写作能力,将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只重视分析主题思想和研究写作方法两项任务,忽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有的片面理解语文的工具性,步入识字教学的误区,咬文嚼字,重复训练,死记硬背,枯燥乏味,整堂课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人文性,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除课堂教学外,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还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提高其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交往,促进个性言语品质和个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还应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习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应该把眼光放宽,从课内教学的狭窄范围向课外延伸,使语文教学在与生活、与社会、与现代化结合中搞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学到丰富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写作技巧第一要靠大量的练习,第二,就要靠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写作艺术的熏陶,不知不觉地掌握写作的规律。我认为课外阅读应做到“四落实’:1、时间落实。让学生把课外阅读时间列入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中,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并严格执行。2、书籍落实。要求学生自己拥有10本左右古今中外名著。还可以借阅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或同学相互交换阅读。3、笔记落实。学会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三篇读书笔记。4、活动落实。定期举行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通过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以期达到更高成效。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又提高了能力,更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陶冶情操。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学生语文能力必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新课标对语文的性质做了科学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正是在这个理念下,于是就出现了广大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人文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枯燥,变得丰富多彩。现在的语文课上更多的是拥有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可以说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我们应该在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给国家和民族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3篇

情感丰富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品质。那么语文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感呢?我认为,情感主要的、核心的内容可以集中起来用一个人们最熟悉的“爱”字来概括。这个“爱”,当然是一种高层次、多方面的爱,它是语文教师健康、积极、高尚情感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如下“四爱”

一、对事业的爱

语文教师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具体表现在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爱上。这种爱的情感,是语文教师应该共同具有的职业道德,也是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首要“秘诀”。特级教师魏书生无限热爱语文教学工作,他当初为了争取改行当一名语文教师,竟多次写任教申请书!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斯霞曾经在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说:“这中间虽然也走过坎坷曲折的道路,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风浪。但是,我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却是始终不渝的。”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等先生,他们无不是终身热爱语文教育事业,从而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我们只有具备了对事业的热爱,才能安贫乐道,才能坚定信心,安心工作,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语文教师工作更辛苦、工作更难出成绩的困难面前,更需以我们对事业的爱作为强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二、对学生的爱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满腔热情地、耐心细致地关怀新世界未来建设的人,才能担当得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爱生”,是千百万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客观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师生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和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它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体贴,更体现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它是语文教师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了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老师所教的学科,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热爱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到师生情感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较好地纠正目前学生中“重理轻文”的偏向。

三、对专业的爱

具体变现在对语文学科的爱和对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爱上。“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之水平关系至巨。”(叶圣陶语)只有教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能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水平,以自己的“一桶水”、“长流水”去对待学生的“一杯水”。特级教师魏书生为了搞好语文教学,用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的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自学了20多门大学课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自学笔记,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他的语文教改的顺利进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只有教师热爱自己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乐于做一个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他的语文教学水平才能更快提高。全国特级教师于漪当初为了搞好语文教学,“白天,她站在窗外,看其他教师是怎样上课的,晚上,她啃着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一厚叠参考书,仔细琢磨。”她后来又是“每讲一课,就进行一次新的尝试,她一面到学生中去听取反映,一面在笔记上写下教后感。”自工作年以来,于漪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教研笔记,她终于探索和总结出了“点、线、面、体”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新方法。于漪老师对语文教学专业的爱,是多么执着!我们语文教师只要有这种对专业的挚爱,我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就会更大,改革语文教学的劲头就会更足,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会更高。当然,这种对专业的爱的程度是与语文教师自身的人生观、职业道德、思想修养有着一定得因果关系的。

四、对生活得爱

千百年来,如果没有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就不会出现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学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也就产生不了像叶圣陶、钱梦龙等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家和高水平的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学绝不仅仅局限在校内的课堂上,它与整个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大语文”观念现已为人们所公认,因为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面向课本和课堂,而且要面向整体社会生活;我们语文教师自身必须热爱生活,我们要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语文教师热爱生活,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善于观察和思考,观察各种社会生活现象,思考和领悟人生的哲理。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师集体,善于吸取集体的智慧和同行们的经验。马克思曾说:“只有在集体中,一个人才获得全面发展才能的手段。”新老教师的互帮互助、教师集体的支持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动力,我们必须在自己的集体中虚心向别人学习,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语文教师必须热爱科学,广泛学习和吸取现代科学知识。因为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语文教师要热爱艺术。因为语文课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要经常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书法、美术等各种艺术,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促进自己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师还要热爱大自然。语文教师能够经常欣赏大自然的美,不但能亲身体验语文教材中自然美的内容,丰富自己的自然知识,而且能很好的陶冶自己的情感,唤醒自身语文教学创造性的灵感。语文教师应该热爱整个人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工作中的成功失败、课改中的顺利曲折都只能不断充实语文教师的人生,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胜不骄,败不馁。”在整个人生的征途上执着地追求自己崇高的目标和理想,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能搞好工作,做出成绩来。

如果具备了对事业、对学生、对专业、对生活的爱,语文教师也就具备了健康的积极的、崇高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情感的各种功能就会在语文教学中收到最佳效果,语文教学质量就会相应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途径探索;

教育教学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学中教育方法应多种多样,千回百转,不能机械套用,更不能盲目模仿滥用,应该根据不同的风格、内容、对象来确定不同的方法。如何灵活运用,要以教师为出发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展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各自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首先,浅析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缺失的原因

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而语文兴趣的缺失,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个性更独立,在学习上更有自主选择权,如果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又强迫学习,只会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而且随着年级递升而增强,所以,兴趣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教育学原理。语文学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起点低,见效慢,这让很多学生有了一个误区:已经学了十几年语文了,基本该会的都会了,好像学不学语文对成绩影响都不会太大。对语文的不重视导致语文兴趣逐年降低,但恰恰忽略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用到语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乃至终身的发展。

其次,趣味课堂点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星星之火

其实,语文教学本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它是最具有人文性、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学科,其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品杰作,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五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学生并没有真正喜爱并获得快乐,简直是暴殄天物。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语文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盛装语文知识的容器,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智慧体。

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有很强的指向性,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始设置导入环节。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是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本堂课的内容,可以先讲一个时事,或讲一个故事,或问一个问题,或显示一张图片,或者做一个演示…总之,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第一步就达到了。于漪老师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运用恰当的方式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地方特色,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对自己家乡的事物较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采用这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学生大多对现实生活缺少必要的了解,体验贫乏,感悟肤浅,课堂上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扫除语文传统教学过程中沉闷、压抑、一潭死水的局面,使教学变成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引发学生的爱乡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本地传统艺术文化的延存和发展。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地方文化资源可以充实课本教材,弥补课本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文化素材,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还可以通过学生群体的参与,开展以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

再者,广泛的涉猎阅读使语文学习兴趣四处开花

积累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精神生活。但是是光凭阅读记忆不如写下来牢靠,一个人记忆力再好也难以记住所有事情,而且读书之后可以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因此,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广泛涉猎阅读并记录读书笔记很有必要。

读书笔记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卓有成效的,尤其是对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读书笔记能锻炼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夫和必要的文学修养,既有书本教材上的聚焦,也有课外各种读物的广泛涉猎。学生们不仅可以把读书笔记当成抒感、描绘生活、表达观点的主阵地,也是摘录美句名篇的聚宝盒。读书笔记能带领学生突破传统意义的狭隘教材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学生经过积极的阅读学习,观点会变得更精辟而深刻涉猎的领域也会变得更宽广而高远,这对语文知识面的积累和长期的学习兴趣注入了新的活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高中教育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张所帅形式求新不能忘记语文教学之本[N].中国教育报2011

第5篇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好如下安排: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按照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新世纪的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要围绕"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每位语文老师至少要订阅一份语文报刊。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二、三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试验课,每个备课组至少有一节公开课,新教师每人上两节汇报课。同时,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通过每月的听课、抽查备课笔记(包括作文备课)、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本学期尤其要加强七年级(即初一)新课程的教学。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转变观念,及时调整,积极查找、吸收新而有限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激流中。鼓励教师多开课、多写论文,使我校的语文教学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鼓励初二、初三的老师也积极关注。

三、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狠抓双基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知识面,正确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如在初一、初二开设阅读课,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各年级准备开设语文阅读与写作兴趣小组;同时要积极与阅览室、图书馆联系,延长阅读时间、增加借阅次数。

任何学习都要注意课内外相联系,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再者,学习本身就包括接受与发现两种最主要的形式,这就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语文学习,更要重视社会生活中的言语实践。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积极协助团委成立的"小荷"文学社、广播站,帮助培训记者,辅导编排,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本学期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及时计划、及时总结,鼓励老师们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

四、培养青年教师,促其健康成长

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中坚力量,而教研组、备课组正是培养新教师的主阵地。我们要认真学习洋思中学"三级备课"的经验,切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训练。各语文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师能尽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动力。

继续做好师徒结对工作,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听师傅的课不少于20节,师傅听徒弟的不少于10节。新教师每学期上两节汇报课,并做好读书笔记。

五、坚持正确导向,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全体初三语文老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有关精神,学习其他地方语文改革的经验,认真研究中考,真正吃透中考改革的精神实质,从而改革初三语文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写作

一、阅读教学

“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然而,所谓“读”并不仅仅就是让学生把语文课本朗读或者默读一遍,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记。这也就是说,读并不只是一个动口的过程,而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时,读还是一个积累语文知识,收集作文素材的良好手段。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相比较于写作而言,学生更喜欢阅读,甚至是非常愿意阅读的。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简单的娱乐,被文本中有趣的故事或者话语所吸引,并没有认真地思考,摘抄有价值的语句。只动了口,却没有动脑和手,阅读没有收到实效。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由于一开始学生没有形成习惯,可以作为作业进行硬性要求。读书笔记的作业不宜太多,通常一周两篇较为合适;读书笔记的形式也不宜太固定,可以让学生以日记、感想、心得的形式,也可以向老师提问的形式。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而失去阅读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将“读书笔记”变成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为师生之间打开一扇窗,让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时,读后感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阅读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此外,对于阅读材料,教师也应精心挑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余,尽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时间,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向学生敞开心扉,以心换心。在选择阅读材料之前,要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读书愿望,挑选适合学生的读物,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二、写作教学

“写”是培养学生良好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然而“写”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创新。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基本都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应付差事,这样情形下的作文质量,可想而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是皱着眉写完了作文,而教师则是咬着牙看完了作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

1.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有时候,学生不认真对待写作,是因为教师总是给他们的作文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让他们不知所措,久而久之,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就散漫,懒惰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除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的批改之外,还应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自我批改。同时,要选择一些比较好的作文,在班上进行公开诵读,让其他学生学习并评价。这样,被公开诵读作文的学生会收获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其他的学生欣赏到他人的好作文,也会产生进一步提高的愿望,从而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

学生写作积极性的问题解决之后,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学生写不好作文,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教师教授的一些“大道理”,如求实创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让学生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法在实践中应用。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范文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其实很多作文素材,都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学生需要擦亮双眼,认真观察、体会,以真情感人。

此外,语文的教学首先是母语的教学,然后才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在初中语文“读”与“写”的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挂钩。只有这样,语文才拥有无限的生命之源,才能焕发鲜活的生机。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消逝,使语文课堂成为语文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小匣子”,所谓的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不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在素质教育快速实施的今天,合作学习模式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肯定与应用。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会让小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不足

1.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让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一些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虽然让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没有作用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一些学生优秀的学生因为其语文基础较好,快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内容,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反应能力与思考能力较差,可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久而久之,会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路者,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如果一节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引导,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的指导,就会让合作学习迷失方向。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把握课堂活动的发展方向,才会促进学生进步。然而,许多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课堂时间没有得到合作安排,影响了教学效果。

3.学生合作学习过于被动

合作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解决学习问题,获得学习成果的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存在着交流不足与沟通不畅的问题。部分学生坚持已见,不会分享,让合作学习活动无法开展下去。而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硬将学生绑在一起学习语文内容,影响了学一的学习积极性,也加大了学生语文能力两极分化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无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其主要的课堂行为出发,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小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感受到分享的魅力,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自信心,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团队,将合作学习从课堂中延伸到课下。

比如在讲解《称赞》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评选一个最美的称赞。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公平评比,说这个称赞背后的故事,让大家去评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称赞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也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多,他们自然会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在日后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2.加强学生口语能力培养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交流能力有直接影响。学生只有会表达,能够组织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在合作学习中与人进行有效地沟通,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合作学习去促进学生口语能力提高,通过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去促进其合作学习质量提升。教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表达内容进行优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教师也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述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口语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讲解《清澈的湖水》的时候,教师引导小学生以“湖水”为描述对象进行即兴发言,随意说几句自己对于湖水的印象。当交流的氛围热起来之后,教师让学生与同桌两人一组,互相交流。在个人表达过后,二人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口语能力提升,为之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记有效笔记

记笔记是学习的一项基本技巧,学生学会记笔记,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将重点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问题记下来,以便课下复习,巩固学习成果。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具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对他人的想法进行记录,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学习《葡萄沟》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开发,每一个小组都要形成一个基础知识体系成果。这就需要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记笔记,一边记笔记,一边交流,能够提升合作学习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不仅能够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更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合作教学法的创新性,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合理的合作学习活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升学;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29-01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具有双重的任务,一是把握好高考,为高一级的职业学府输送合格的人才;二是让学生在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之前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和素养。这就要求广大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围绕这两种目标教学,从而才能做到升学和输送人才两不误的教学任务的实现。在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针对这两种教学目标做出过深入的探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特于此撰文提出,以与广大语文教学同仁切磋交流。

一、重视语文的基础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有时也像打仗一样,要想教好学生,就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清楚了学生的特点和层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说句不客气的话,在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总深感教学的费劲,原因是考到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程度都不太好,有点像沙地上建楼,基础差,而你又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那就要求老师下大工夫,要深入实际地因材施教,不但要教好对应的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还要从基础补起。大凡从高一接手新生,我们老师们大都会有垂头丧气的感觉,因为这些学生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塑造学生的,老师的眼里是不能有差生的。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要想搞好中职语文教学,就必须从中小学的语文基础补起。针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侧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听说学习和训练

除了要努力升学的一部分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要在中职毕业后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具备良好的听说等语文素养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听说能力几乎就是一个人素质反映。所以我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从来都很重视。结合学生基础差,而又对当今的电脑网络都非常着迷的特点,我从不束缚学生爱上网的个性,而是对他们上网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网上搜索健康有趣的语文方面的视听教材,或者是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影视材料。让他们巧记里面的台词,甚至达到能够背诵的状态。有时还会引导他们结合这些内容情节,自编自导一些小话剧,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培养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2、让学生养成快乐阅读和积极写作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其读写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快乐阅读和积极写作。教师要努力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使学生日有所读,读有所记,形成乐读爱写的良好习惯。有了兴趣光读光说不是最终目的,读的结果是能把看到的、观察到的上升到自己的思维中去,通过感知,形成自己的思想或独特见解,这就是读书心得。教师教学生如何去写,已是阅读训练的关键。因此,在阅读课上要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为了使读书笔记很好地坚持下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要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价激励,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向媒体投稿。如今的投稿渠道很多,有报纸,有网络,基本上都能刊发,这样学生在获得价值肯定的同时,读写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总之,读写结合为每一位学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语文的有效之路,因为它直接触及到语文学习的两大重点,日积月累长期训练,必有成效;读写结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一条教学的桥梁,教师们只要精心施教,尽显才华,必得硕果。

二、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让学生利用这个特殊工具更好地开启其它自然学科之门

走上社会的学生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原来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好的学科知识用不上了。但是唯一能广泛运用的,即是语文学科。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要想实现培养高素质社会人才的目标,我们就决不能忽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提高其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语文学科是开启其它自然学科之门的一把钥匙。对于有升学要求的学生,学好语文是其必然的选择,而对于欲中职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应让其明确,语文强大的工具,是他将来走上社会后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与人沟通交流,邮件往来,应用写作都根本离不开这个工具,所以只有在中职学校打好语文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一帆风顺。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思想上,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上,会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在人际交往上,会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能够与人愉快相处。从语文教学功能的角度出发,它的全面性、深入性以及发展性,需要人格教育来体现。在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下,教师往往会过多地向学生传授统一的理论和经验,很少因材施教,虽然也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很多方面绩效不高。同时,还存在着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使得学生的人格心理特征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不能够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培养。

总之,在当今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完成语文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努力塑造优异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学科的功能性、实践性,结合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特点,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第9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学;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体现在历次语文课改中对阅读要求非常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的总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贯彻“新课标”,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笔者在此谈些浅薄的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

说白了,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有两个重要的阅读主体:语文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也可以说是主角,而语文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点拨,不能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就是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是语文教师讲,学生听。

二、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好引导、点拨作用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做好赏析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

赏析性阅读是指课堂上师生围绕教材,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文章的语言、主要写法、主题思想、观点见解等进行欣赏性的理解、评价,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一种积极的阅读对话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赏析性训练,以引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学习兴趣,使其思维活跃,激发创新欲望。

2.做好探究性阅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性阅读是指读书要深入探讨,细究精研,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用意,而且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探根究底。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会“钻进去”“跳出来”,在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读透读活文章的基础上产生新思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结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联系学生实际提问,提问要循序渐进、抓住时机深入提问。

3.做好习惯性阅读,让学生受益终生

查尔斯・里德曾说过:“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29页)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想,这体现在两点:(1)培养学生有意阅读、专注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果。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愉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阅读。(2)要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写读书笔记以助读、助记,哪怕是片言只语也好。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活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给每名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文化知识,感受、享受阅读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政涛.重建语文教学的过程逻辑.课程・教材・教法,2010(1).

第10篇

教学幽默语言是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成功的课堂教学,在于点燃学生热情之火,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强制。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欲望,使其主动参与,积极思索,打造语文活跃课堂。

一.教学语言幽默化、生动化,点燃热情

教师的嘴,似一个源泉,可发出知识溪流,也可以流动智慧。在课堂教学中,那些静态无色彩的文字,由优秀教师嘴中说出,则变得动态有生命,就仿佛从纸上立起来了,于是,书中的知识也变得美妙了:花儿散发清香,人物形象活了,诗词里涌动情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好自己的嘴,不必滔滔不绝、字字珠玑,却要生动精炼,严谨却不乏风趣与诙谐,给学生如坐春风之感。

首先,教学语言生动化。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灵魂所在,缺乏语言艺术,则难以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语言的科学与规范性也需要形象生动,给学生美的享受,发掘语文的魅力。其次,教学语言幽默化。对于教师而言,幽默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品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幽默方法与话语,语文知识讲解会更有趣味、更有思维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更睿智、更诙谐,教学氛围也更活跃、更融洽,学生也会更自觉、更认真的听讲与学习。

比如利用双关、借代等修辞,给语言增色,灵活调控课堂,还可化解教学尴尬或课堂意外;借助趣味故事、谐音等方法,给课堂增添趣味,营造出诙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修改病句时,呈现几道练习,教师幽默说道:现在,你们是医生,习题是病人,请你们开刀,不过你们手可要稳啊。如果同学答案一个都没错,又可诙谐说:你们真是“一刀准”啊。这样的课堂氛围自然轻松愉悦。再如某教师教学时,要求学生在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但有学生托腮昏昏欲睡,于是教师运用谐音艺术,幽默说道:你看,老师让你们做读书笔记,有的人就用双手托着耳朵做思考状态,简称托耳思态(托尔斯泰)。于是,课堂一片笑声,学生也认真记笔记。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煽动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粉笔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较为灵活,可促进师生互动。但一堂课下来,只是运用粉笔教学,教学容量就显得不充足,学生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点燃学生热情之火,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实际,灵活选取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组合,煽动情感,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整合板书、口头语言等传统手段与投影仪、多媒体投影、影视视频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电影、电视是他们喜欢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入影视视频,可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眼球,促使学生主动思索,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也提升审美能力。)比如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投影宝玉与黛玉读西厢的插图,配上音乐《枉凝眉》,渲染氛围,然后语言诱导:《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小说的颠峰之作。想必你们也听过、看过或读过《红楼梦》吧。有谁愿意介绍下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呢?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而后教师补充,营造对话互动氛围。继续引导:今天,我们就跟着林黛玉的行踪,走入奢华富贵的贾府,体会红楼中人物的悲欢喜怒。而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片段,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可看出人物怎样的特点,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互动交流。教学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欣赏《红楼梦》的影视片段,比如“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相见”、“王熙凤出场”等电视剧精彩片段。这样,可以更直观而立体的呈现人物形象,弥补同学们想象中的不足,并通过影视与小说的对比,让他们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同时,伴随缠绵哀怨的音乐、灵活形象的画面,可煽动学生们的情感,延续到课后,自主阅读这一经典名著。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不必滔滔不绝、字字珠玑,却要生动精炼,严谨却不乏风趣与诙谐。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实际,灵活选取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组合,强化教学效果。

袁竹霞,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习惯;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33-01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要相伴一生,语文学得好,对于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学习都大有裨益。而语文学习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从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更能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提升素质、健康成长。

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改正错误观点,提高重视程度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等。习惯伴随我们终生并对我们的行为举止产生重大影响。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师生对学习习惯的认识存在偏差:过分重视“勤奋”与知识掌握的量,忽视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每当接触到新的班级时,我都注意调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给他们强调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整理一些在语文学习习惯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供他们参考。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也与家长沟通,一些家长认为学生们小学时期养成的学习陋习已经难以改变,我都耐心解释:只要方法得当,多花些心思,一定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通了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后,接下来就要从各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习惯。

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从细节入手,明确要求

语文学习涉及到听说读写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尤其是初一新生,他们通常在小学时已经养成了固定的语文学习习惯,但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更繁重、要求更高,就要语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从细节入手,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要求。

在上课期间,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授课要以广大学生为中心,内容要新颖有趣,要多与学生互动,让他们有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在听说读写方面,更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培养他们专注听话的习惯、边听边想的习惯、边听边记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大胆发问的习惯、说话口齿清晰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思的习惯、书写清楚的习惯、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等。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成语接龙、诗词接龙等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考能力,收效颇丰。语文学习中的好习惯还有很多,难以胜数,没有“万金油”,更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思想,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寻找最适合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

三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提高

人们常说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进步的过程。几年前刚刚接手一届初一新生,课堂上学生们太过活跃,以至于影响到了笔者的教学和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笔者没有发火或者训斥学生,而是问他们“你们都问了什么问题?”“你们能听清老师的讲课么?”“你们的看法是什么?”。这一问让很多学生哑口无言,笔者借此教育他们要注意课堂教学秩序,积极回答问题是好事,但要建立在自主思考和倾听的前提下,否则就变成了不礼貌的行为。

有极个别教师对工作态度不认真,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学生身上,这是不负责任的。初中生每天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将近10个小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的影响甚至比父母的影响还要大。一些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任,管理学生的方式也简单粗暴,这样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总结了这样几条经验: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这种平等不是没原则的平等,而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合理要求,这是与青春叛逆期学生交流的良好方式;其次,要学会倾听,建立了平等的关系,就要倾听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也要有宽容的心态,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解决问题;最后,就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习惯。在经历了前面两个阶段后,学生通常都会比较容易接受建议,这就是信任和平等的力量。

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第12篇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语文不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点点地积累习得的。因此,学习语文仅靠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不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太窄,就会营养不良,语文素养肯定难以提高。

再从语言语教学现状看,学生有限的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不能不说是影响阅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阅读少,获取信息少,学生作文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重视开展课外阅读不失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上网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大大丰富了语文知识,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越读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读越想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增加了知识积累,无论是对课内阅读还是对写作都大有帮助。

(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育工作的任务不仅要传知,更要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与良好习惯的养成紧密相连。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正像人们早晨起来刷牙洗脸一样,成为自然。这一点,正是语文教学所期盼的。

(三)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课外阅读从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不妨说,如果能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愉悦的心理状态移植到课内教学中去,必将有效地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

如何组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说是目前广大语文教师既有兴趣又感困惑的事情。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许多因素教师难以控制。正因为如此,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往往是放羊式的,甚至徒有虚名,很难发挥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认真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就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看,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存在着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很难有时间读课外书,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囫囵吞枣,也有数量不少的同学求知欲望旺盛,却又阅历少、见识浅,极易受花哨文字的诱惑,猎奇心理更加突出,沉迷于武侠言情小说之中。其实,读书一是要广泛地阅读,包括阅读中外名著、报刊以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要有面的铺开和量的积累;二是要有选择,力求质的突破。首先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教学大纲规定和推荐的篇目以及与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每年读书活动提供的文章都是课外阅读的好书籍。

2.指导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则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部作品?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且只想作一般了解,则适宜用泛读和略读;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文学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则适宜于细读和精读;如果阅读报刊,只想获取信息、作一般的了解,则看看题目、查阅目录就可以了。

3.指导做读书笔记。有研究显示,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应做好摘录。笔者所任班级每位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笔记,且规定凡上阅览室都必须带笔记本,认真做好记录,对摘录的一些重要语段,应注明出处,以便需用时查阅。

4.指导写读书心得。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积累。但这还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初级阶段,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怎样写,明确应达到的水准,教师应作通盘考虑。这样,学生经过有计划的历练,写作水平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