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24 17:0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 教学反思 改革举措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是主课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于一身。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匮乏,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的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订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订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制订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其中,“C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达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A阶段”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提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订提供依据。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整体“校本建设”及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诉求,通过教学反思,通过导入管理学中的工具“PDCA循环”,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努力成为“反思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刘党桦,李金明.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语文教学,2005,(12).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82-01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新课改的实施的和普及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一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过于形式化。一些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其中主要是课前的导入,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些语文教师的课前导入与所授内容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二是初中语文教师低估了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总是对学生缺乏自信,一些课文中的难字生词其实在课文中都已经明确地做了了注释,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但是教师却要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强调,这不但丝毫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的疲劳,分散学生学习重难点知识的注意力。

2、初中课堂知识量大、讲解多、课堂节奏快,学生无法适应。一些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会将课文中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都施加于学生,教学内容的环环相扣让学生喘不过气,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更是不胜枚举。语文教师一上课就开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争分夺秒地进行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吸收的知识很有限,更多的是筋疲力尽。

3、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虽然做出了适当的改变,学生的在课堂中的表现也比之前更加具有活力,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运用了合作学习和小组探讨学习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4、初中语文课堂成为了一般知识的传授课。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选择出来的精华,但是这些文学作品却被学生“无情”地丢在了一边,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让学生咬文嚼字,将文学作品的美破坏地惨不忍睹。

二、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1、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着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教材的挖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独立的个性和实践能力,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学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语文教学的趋势,也是实现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所能够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等,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实施的。

3、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助于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的讲解过多,课后的作业批改任务比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为语文教师减轻工作负担,为语文教师节省出提高自我的时间。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于节省出的时间扩充自己的知识与视野,思考教学的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1、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明确教学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语文课本中选择的课文类型多样,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不同的,而教师也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教学目标。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来看,一些语文教师上完课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教了什么,这种教学目标含糊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目标,但是不能一味地追求目标是否达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该讲的和不该讲的分寸,这样才能有所得。

2、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倾听,给予自己和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一是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角色,放低姿态。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并且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倾听学生的意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权威逐渐被削弱,主导地位也逐渐地弱化,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这样就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二是教师要与学生交换位置,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课堂应该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舞台,仅仅让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是不够的,学生也是倾听和倾诉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3、语文教师的巧妙提问可以深化课文的内涵、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巧妙问题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自己推敲和揣摩问题,并考虑学生的反映,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一般语文课堂的提问都是判断式的问题:对不对、是不是等,这都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提问。而有价值的提问是教师将学生带入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情境,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欲望的问题。但是,教师要把握提问的质量,不能只追求问题的数量,少而精的问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 柴艳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时至今日,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仍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为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对此,笔者以自身的教学经验,适应语文课堂改革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堂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课堂情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大胆与教师谈话、询问。教师对于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自己解决的能力要注重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除了这些,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辩论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养成团结互助,重视集体的力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唯有教师创设这样的课堂情景,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相互之间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方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提升语文成绩。

二、转变课堂角色,诱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以自身的体验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从内心深处理解教材中的内涵,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语文产生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转变学生的角色,通常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还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课本进行讲学、批改作业等。这些均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能力,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三、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强化原理”的意义是说人只要受到了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此行为的几率会很大。所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强化,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继而产生成就感。倘若长期对学生进行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综上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虽然不够完善,但还是希望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梅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4(24).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改革现状 教学方法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学科发展及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正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努力创新,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限制。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1.1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人文性过多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人过于关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教育与态度教育上。这样,初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忽略,教师不再仔细地讲解课文,不再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很少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完全丧失学科特色,影响语文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1.2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关注过多

教学改革下,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创新化,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与目标不尽相符。一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或者探究模式教学。在这些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理解活动目标,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教师只关注教学形式的丰富,而忽视教学形式丰富的作用,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方法

教学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行为改革与创新。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改革方法进行分析:

2.1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创新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有效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性学习与探索。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被动者,很少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会让学生具有探究积极性,让教学活动更顺利。

如讲解《紫藤罗瀑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并且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换意见、分享想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促进教学活动自然与顺利地发展。

2.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是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合理设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水平及新知识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内容设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利用多重标准要求班级学生,使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

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设置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发现生字与生词。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找到每段的关键句。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需要其提出三个有效问题,找到答案。

3.结语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视。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持续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应用,为当代初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所有教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点出发,着重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 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对现有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的第一要务。

一、制定具体而详实的计划

语文教学是一项极具针对性的活动,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是其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习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计划,当然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了解当前所教授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要保证所设置目标切合当前义务课程教育大纲要求。其次,教师必须要根据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再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情境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的反思,通过不断反思来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并调整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同时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二、注重教学环境建设

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语文思维能力是进行语文学生的基础,而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又是关系到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就必须要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产生思维的动力,进而主动投入到其中。通过大量实践教学表明,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习内容设置情况,设计出具体的情境,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教学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首先必须要保证教师为学生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平等位置,同时要不断鼓励学生质疑经典和权威,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主义精神。其次要积极有效的来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善于发现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最后,教师还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

三、合理选择思维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能力,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思维方法有很多,包括分析法、比喻法、联想法、观察法等等,其中又以观察法和联想法最为重要。

观察法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常见的观察法包含了顺序观察以及对比观察。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研究中指出,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从而有效的将思考与观察融合在一起。对于初中语文教材来说,许多的语文课文作品都必须要学生从细微处来进行观察,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所叙述的重点内容,同时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作者所采用的观察方法,进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联想法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方法,联想是指由一人一物想象到另外的人或事物,这是我们人类大脑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人类大脑对存在事物进行加工及改造的一个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文《天上的街市》一文时,作者就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街道上的灯光比喻成天空中的星光,通过优美的语句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景象。

四、注重课堂互动及课后反思

当前语文教学理论多种多样,建构主义理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当前社会文化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强调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啊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例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语言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欣赏,同时还要对学生表现较好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点出,让他们有一种被关注感。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好相应的教后反思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自身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能力,来影响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基本目标之一,对学生未来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基本目标,选择合理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雅.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01)

【2】刘仁贵.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1(09)

【3】江毅华.认知冲突与语文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

第6篇

1.1进一步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目标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充分的利用现有和开发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打破教科书中固定知识内容的束缚,进一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进行提升。但在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含量的同时,也需要做好信息的取舍工作,需要根据初中语文学习的目标来对选择需要增加的信息。

1.2需要严格依照课程目标来选择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无论是对语文教材的把握还是对语文教学信息的理解,都需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来选择,但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学需要严格依照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紧紧围绕语文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避免在教学中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篡改。

1.3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语文环境,从而为师生之间、读者和编者之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具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对语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文本钻研的兴趣,通过高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而吸取精华所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加快语文教学的改革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往往都是围绕中考进行的,往往会加大课堂难度来确保学生成绩的提升。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习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对其他学生较为忽视,更没有针对不同学生选择差异化的教学方法。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加快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需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做到因材施材,利用分层教学有效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更好的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2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课文情境,在这种气氛中,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培养。

2.3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快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力度,充分的利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保语文教学效果。

3利用多维化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教师要确定多维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考试,又不能唯考试是从,要重视学生语文思想、语言表达、语文写作、文学阅读等多方面的培养。就写作中的万能材料来说,背记几篇对学生写作有直接帮助的材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仅停留在那几篇材料上,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因此,教师应每周给学生发一两篇优秀作文、重要素材给学生阅读,学生每周都能了解到新的素材和写作作品,常年积累下来,自有话说。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创新,以适应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学科,过于死板粗糙的教学过程对于发现学生潜力和爱好帮助不大。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通过启发、情景模拟、角色饰演等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启发教育。对传统的模式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努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

4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和词汇都是语文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果忽视对最基本知识的学习必然会严重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关注培养学生语文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要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工作。学习语文就是为了交际,所以学生必须要有能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的应用技能。这里说的语言技能应该包括听、说、读和写四个层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大量的专项或综合性的语言实践锻炼来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从而培养出学生的真实语言交际能力。5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语文教学专业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根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来完成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这就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则需要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首先,必须要大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因为教师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思想品质之后才有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科研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教师可以通过对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然后以科研任务为动力来不断探讨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初中语文教学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运用好生动形象及富有感情的语文,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以愉悦的精神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和对情操进行陶冶。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习能力 授之以渔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21-02

作者简介:康爱红(1970―),女,江苏如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努力跨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的学科特性与学生的发展水平,通过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双边规律,尤其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阶段以及抽象思维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发展需求,有效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与提高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的主体,就如何真正实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提出如下看法:

一、学会预习方法,打好课前准备之“渔”

所谓“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它是合理有效的“抢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以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的学科特征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如预习材料以文章为主,知识连续性体现在字、词、语法的运用上;同时,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注释、标记、工具书、网络资源等信息加工方式初读、细读课文,尝试归纳、理解课文中心,并主动地提出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社戏》的预习引导中,笔者根据课文的体裁(记叙文)、课文知识背景(作者鲁迅、社戏是祭祀土地神所演的戏等)、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任务: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利用词典识记陌生的字、词;利用信息检索工具了解什么是社戏,鲁迅写社戏的背景。这项预习任务的完成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课文前的两大问题:字词不识与阅读不畅,背景不熟悉与感悟不精确。接着让学生整理文章中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因为课文是记叙文,要学好、理解好课文,便要熟悉掌握课文的写作要素。最后,让学生标记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在课文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预习的任务是让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它的出发点是促进课堂学习,所以教师在课文预习引导中只要让学生课堂学习时心中有数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因此,过分花哨和严苛的预习任务,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烦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二、引导课堂自学,打好课堂学习之“渔”

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养分、获取学习技能的主阵地。听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环节与关键步骤,它不仅是一门学习知识的艺术,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考虑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引导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假设与推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重点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项课堂学习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课堂自学的热情与能力,为随后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自学引导:笔者首先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将多个同类问题概括成一个,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学生自主概括之后,笔者和学生共同敲定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争取将问题在组内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也是这堂课自学引导的重点:这篇课文是王安忆写自己外甥的回忆文章,描法细腻有趣,是记叙文写作优秀的范例。笔者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写作结构,思考课文三个小标题的作用,学习王安忆的表现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习得方法、提高能力。所以,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应该根据课堂资源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意识地挖掘课堂的潜在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培养对策,并且坚持灵活运用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与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获得学习技巧,成为课堂学习与实践的主人。

三、懂得总结反思,打好课后固基之“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复的自省与概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能力,尤其要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语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自己学习中的情况进行反思与归因,找出自己在本课学习的短板,充分发挥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优势。通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8篇

【关键词】情景设置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90-02

初中是非常重要的认知发展阶段,有效的教学情景设置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目前的语文情景设置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主要讨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情景设置及相关理论,讨论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情景设置存在的问题

1、情景设置与教学的结合问题

采取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其根本为确保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方式一直为教学目标所服务。但目前情景设置教学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设置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情景设置和实现教学目标两者之间脱节。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追求情景设置的形式,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些特定情景设置只能应用在某些特定的课文类型中,但在部分课程中并不能完全适应。(2)情景设置具有过分的模仿,忽略了情景设置本应具有的灵活性,甚至忽略了教学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朗诵比赛的形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朗诵比赛的形式,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情景设置教学未注重教学实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设置具有随意性,未对教学实效性提起重视。(1)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设置应用不当,课堂就会变得有些喧宾夺主。采用多媒体情景设置教学方式也不是万能的,例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教师课件中呈现出一个上身的皇帝,让学生观察皇帝上身是否穿着衣服以及衣服是否漂亮。这些设计本身就是不可厚非的,但这些镜头不断出现就会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是产生视觉疲劳,因此不应由于这类画面对学生思维有所干扰。(2)过分追求情景设置的多样化,在课堂中实效性不强。一些教师在情景教学中,为能够给课堂带来灵活性,在一节课堂中体现出多种多样的情景设置方式,整个课堂显得很凌乱,教学组织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例如在进行《晏子使楚》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朗读比赛、复述课文比赛以及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这样过多的安排会很难对时间进行安排,每种活动都会仓促进行,会使得学生的准备不足,对课文知识理解和体验欠缺。

二、在语文教学中情景设置应用的改善

1、使得情景设置达到教学目的

以具体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情景设置,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应根绝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结合恰当的情景进行教学。在进行《紫藤萝瀑布》的讲解是,可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形式,将紫藤萝瀑布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能够偶初步的了解,可加上适当的轻音乐,营造一个与课文意境一直的氛围,促进学生有感情阅读,增强对课文理解。

2、情景设置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目前初中学生主要人群为00后,这些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也给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需进行课文情景设置教学的同时,要紧密的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起来,综合提高学生的求知心理。例如进行《向沙漠进军》的,教师可创设一个行军打仗的教学情景,和学生的战斗游戏相结合,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们深刻的懂得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精神。

3、增强情景设置中的情感作用

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心智不太成熟。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还是需偏向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课文选择方面,大多针对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中具有着丰富文化底蕴使得学生深思。同时教师可应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对课文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春望》时,应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诗朗诵,通过朗诵来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教师在领诵时,应通过动作或者表情来表达当时诗人的情感,再与现实生活相比较体会生活的不易,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努力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情景设置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应重视情景教学的现实应用,将实现教学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情景设置教学方式,确保情景教学能够有效为教学内容服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相结合,以确保情景设置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全明.有效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67)

[2]张漫俏.用情境教学法给语文课堂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2)

[3]陈永果.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21)

第9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 初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理论依据。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师的教,学生主动地对知识探求得不到重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培养培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身心都要给予充分的营养,建立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因材施教”。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对于我国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影响。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学生的活动中扮演者设计、参谋、顾问者的角色,学生需要有主动探索精神和学习的自觉性,是学和做的主人。杜威的教学理论为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给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便捷。目前,国家对基础教育日益重视,有一部分学校教室已经全部用上多媒体,为新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构建初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施

1、为学生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倾注着教师的真挚情感。教师在上课时会经常遇到学生缺乏自愿独立发言的勇气,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表现出踊跃发言,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害怕自己的见解不正确,会受到批评或别的学生嘲笑。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来点幽默,消除学生的怯意,使学生没有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为学生创设自主独立探究的学习空间。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养成独立自学自练的学习习惯。学生每节课前要能够自学课文内容,明确课文重难点,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才能使知识从内化到吸收、外化到表达。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情节使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欢乐、自由,给他们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去自主地去创造、发现。

3、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导入新课也就是运用切合实际、生动简明的导语导入新课的过程。好的导语会使学生对新课直接产生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选择,新课导入的方法主要有:(1)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回忆与本课有关内容,温故而知新地引入新课。(2)介绍背景知识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学生不但了解了社会时代、经历、写作过程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3)由释题析义导入新课。这种方法让学生从分析题目中产生学习兴趣,从题目信息中把握课文内容。(4)由对作者的评价直接导入新课。(5)由简洁的问题引入新课。

4、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解决问题、尝试练习、独立思考,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创设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探究氛围,营造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自由的环境,有针对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观察、思考、练习、讨论等探究活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应该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不要插手,要做到书让学生自己去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要引领学生悟出道理,探讨出结果,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逐步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

5、加强合作交流,进行教学反思,增强探究能力。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发展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研究发现,民主平等的关系,轻松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非智力和智力因素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合作探究环境的设计者。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合学生合作探究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通过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开发的活动方式和全面的活动内容,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发展学生的认知差异,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强化学生对假设合理性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探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且能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在交流谈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反馈、相互补充、相互评价,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是合作学习的评估者,要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并且通过评估后小组成员要进行反思,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开发、民主的多向信息传递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能够坚持真理,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他人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6、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激发合作探究热情

第10篇

【关键词】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更新的周期明显缩短,这样的形式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才可以学好语文,怎样才可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摆在许多语文老师面前急需处理的问题,也成为了他们持续研究及探讨的方向。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1.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透过各种形式以及途径,让教学水准得到最好、效率得到最好的教学方式。透过有效教学可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实现教学规定的目标,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要。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一般包含了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明确让学生透过不断的努力而实现目标,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具有高效比,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经验背景相结合,通过反思性教学,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教学,采取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具备了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师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给未来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关联到未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当前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比较乏味,延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学内容毫无乐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出现厌烦的情绪,教学效率无法提升。

由于当前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语文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效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例如: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异常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一定会为乏味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一股新的活力,一定会为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非常大的改变。

三、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合理地开展语文学习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成为了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已步入了青春期,所以在教学活动里,老师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变化。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里,要将学生隐藏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出来。其次,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理上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教学活动里,要完全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不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出现负面的影响。最后,要在语文教学里提倡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里建立自信心,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并且,语文老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里出现的问题和困扰。

2.透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里,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设置悬念,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拥有巨大的热情进行学习,也非常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质量。并且,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和课内有关的珍闻轶事,必要时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等。透过这些珍闻轶事和小影片等,学生可以明显地提升学习的兴趣,自觉地进行参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为课堂添加趣味性

初中生生活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一定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进行革新,为语文课的课堂添加一些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令初中生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初中语文老师如果是通过提问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创建一个讨论环节,透过提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言,论述自己对“父爱无言”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里通过提问法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给课堂带来了趣味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让课后作业多样化

课后作业是验证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的准则之一。以往的课后作业形式大多是理解生词、背诵课文、写话题作文等方式,这样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明显下降,课堂效果在课后没有保障。如果是将课后作业采取灵活设置,将课后作业开放化,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以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程对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配备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老师问他:读过名著了吗?竟然不知“名著”是何物。学校的图书馆只能叫图书室,藏书量既小,又太旧、太烂,破损不堪。而新课标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不但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还需要通过当代科技给语文课堂添加一丝新的气息。追寻真理的道路还非常漫长,可是只要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寻和探索,就一定会成功。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当持续地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持续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让初中语文教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闫学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第11篇

摘要:我们平时所说的“减轻学生负担、提教学质量、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效益”,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沐浴下,究竟应该如何提升教学品质,打造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是周课程安排比较多的学科,比起其他学科来,学生耗时很多但收效甚微,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没有被挖掘出来。究其根源是语文课堂效率低造成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语文老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一、课前精心准备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想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或者标准,以语文课标所限定的范围和语文相应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是教学目标的确立的依据。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要的是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一栏里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写出来即可,我们应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要静下心来,从多个预期的教学目标中意义选取,大胆舍取,选择出最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目标。追求高效课堂最本质的含义,为每一堂课,确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个优秀老师必备的能力。

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个的环节,它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示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常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成功的教学流程都要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在学生之前诵读课文,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领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教蛹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二、和谐师生关系

唐代诗人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说明情感因素在人与人之间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如果师生平日感情融洽、关系和谐。课堂上师生都会处于一种激昂、振奋、愉悦的精神状态,教师心情舒畅、妙语连珠,奇思妙想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教学水平: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热烈应答,和老师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好。反之,若师生感情冷漠,甚至对立,那么课堂气氛必然沉闷,教师情绪低落,学生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持久性、稳定性的根本保证。因此,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不但是知识扶贫,而且是精神送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教师应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营造出“和谐学习”空间。

三、重视阅读教学

新课标主张重视阅读教学,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化的感知力,语文教师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并进行一些改革。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端,无法真正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阅读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出来。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深深地切合了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标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且迎合了新课改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快速生长发育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感受力,喜欢具有自我个性的东西,愿意自己去探讨研究一些知识。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章的韵味,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于文章含义的理解,形成他们对于文章所传递思想情感的独特把握,还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从而加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大力加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施行力度。

四、改变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初中生围绕着某一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生的主人地位,教师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下面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法:教师在课前让初中生查找资料,搜集陶渊明的基本情况和《桃花源记》相关评论资料,把不懂的词句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初中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的主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存在的话,它在哪里?不存在的话,陶渊明为什么要说谎呢?讨论的主题要尽量设计得开放一点,任由初中生进行发挥,自由地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小组讨论,从中给与他们适当的指点。然后,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陈述该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给与每组和全班讨论结果一定的总结和提议。通过这种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每一节课都让初中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解决,没有必要合作讨论;初中生难于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最主要的是在学习内容上使初中生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让初中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取实效。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思考高效教学的策略,掌握高效教学的方法,精心施教,勤于反思,相信只要教师激发学习的主体——广大的学生,去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实践,远航的激情,那么就一定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连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价值内涵与实际途径研究,读与写, 2009.

第12篇

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单向灌输的落后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创新教学与评价形式,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一、科学选择和确定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准确地选择语文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根据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和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时,要避免形式化、程式化,增强开放性和多样性,要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思考空间、情感体验空间,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的教学中,《背影》《甜甜的泥土》《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课文内容,都是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亲情”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所以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亲情”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积极情感。

二、促进学生课堂上的互动与合作

在以往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为了维护个人教学权威,一味地灌输一些知识给学生,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课堂气氛也非常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鼓励和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则是适时穿梭于课堂之上,进行旁听、观察、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达教育的目标。例如,在苏教版语文《热爱生命》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增进学生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场关于“热爱生命”的演讲比赛或辩论赛,而且要让学生自己组织演讲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奋勇争先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组间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三、营造人文、自主的语文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营造人文、自主的语文学习情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所谓人文、自主的语文教学情境,就是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师生之间可以实现积极交流,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因素”,并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对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多一些宽容》的教学中,除了要实现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紧紧围绕“宽容”这一主题开展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如引导班级内两个产生矛盾的同学互相倾诉自己的“委屈”,然后懂得怎样通过“宽容他人”来消除矛盾、实现同学关系的和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构建科学人文的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利手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评价方式的科学选择,要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坚持以激励表扬为主,保护好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更多的演绎成一种自觉性的行为,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机械性管理和不当干预。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进步,让学生追求上进、力争上游;另一方面可以在同其他同学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完善,实现学生性格品质和人文素质的系统养成,最终实现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例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评价环节,就非常适合开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比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评价更为有利,学生可以在相互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多结合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和组织更多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化发展。

作者:马佳佳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城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