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要求

健康教育的要求

时间:2023-07-24 17:0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教育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求

自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对大学生“开展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定各高校都要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配备足额专职人员”以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尚无相对统一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一直延续着专家路线,即教育心理学专家站在“教”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经验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设置。很少有人对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行调查,立足于“学”,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课程取向、教材安排、教材内容几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群体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对112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2009年8~10月对重庆市在校本科生进行正式调查,发放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15份,其中男生172人,女生243人:文科193人,理科198人,专业不详24人。调查问卷是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对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而成。问卷包括十个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设置相关的问题,十九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体系的问题。其目的是了解在读大学生对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意见。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向

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是关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课程要素的诸多信仰的集中反映,是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调查结果表明,54.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公共必修课,比位居第二的公共选修课(27.5%)高出了27.2个百分点;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优化心理素质(81.4%)和提高未来生活质量(74.7%),其次是掌握心理健康知识(67.5%)、学习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 66.3%)和预防心理疾病(65.3%)。可见,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是综合性的,既有发展性要求也有预防性要求。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属性

教材是人们按照一定教育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通过精心设计而编写起来的整体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系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必须符合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和要求,为实现其价值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为非学科性教学用书,有其独特的教材属性及教材呈现方式,本研究就此作了细致调查。

调查结果(见下表)表明,67%的大学生认为应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门教材,体现了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教材属性上,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该教材应该是综合型(38.6%)、体验型(30.1%)和操作型(29.4%)的结合,这表明大学生群体认为心理的发展与优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非孤立的;认为必须将心理学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和素质,而非停留在表面;认为应将心理学知识用于实践,而非停留于书本。

关于教材呈现方式,8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其次分别是心理学理论知识(69.90/0)和学生故事(66.5%),另外,40%以上的大学生还认为应该以自我剖析和心理测验的方式来呈现教材内容。这表明大学生偏向于认同生动活泼的教材形式、并且认为应以其日常学习生活的趣味性故事等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倾向于该教材在呈现方式上能加入可以提高自我认识的测试和剖析。转贴于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结构

为了从微观层面调查大学生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结构的看法,本研究在系统分析130余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提炼出十九个板块及其具体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结构)(板块内容见附录),请学生对各个板块以及其具体内容,是否应该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进行选择。结果如下:

从大的内容结构来看,在问卷涉及到的19个内容板块中,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包括的内容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性与心理健康、婚恋心理、职业规划、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人格基础、自我意识、危机觉察与干预、心理咨询和治疗。而平时备受研究者和教育者重视的新生适应问题、情绪情感调节问题以及网络心理问题的被选择率却都在十五位及之后。调查结果还表明,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大学生健康欣赏心理的培养(46.5%),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41.9%),大学生创新心理及其培养(3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30.6%)以及心理效应及其应用(30.4%)。

从具体内容来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挫折的心理调适及应对(79.5%);恋爱动机、道德与行为(79%);常见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及调试,如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75.2%);常见神经疾病的症状表现及调试,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74.9%);发展自我,如增强自知、自信、自控等(74.7%);优良意志品质、行为的培养(72.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70.6%);人格的特征、形成与发展、气质与性格(70.1%);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准备(69.4%)和成功心态的培养(69.4%);大学生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69.2%)。

三、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设置为以发展性教育为目标的必修课

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时期,健康的心理不仅仅是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重要前提,更是其更好、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基础。但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已占20%左右。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自杀、伤害动物甚至杀人的案例不断出现。所以,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而言迫在眉睫。本调查也表明,大学生迫切希望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类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英语能力一样的公共必修课,并明确表示希望有专门的教材。

同时,以发展为特点的教学目标被学生摆在了前几位,如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未来适应力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群体对自身心理健康日益重视,对心理素质在未来适应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所以从课程取向角度而言,高校应逐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并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向促进身心健康、完善人格和开发潜能转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坚持可读性、应用性和生活化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是一种体验性、以学生为本位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sl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编写时应注重其可读性、应用性和生活性。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该是可读的。案例和名人轶事呈现教材内容方式的需求、表明教材编写应注重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生动有趣的故事来组织内容,而不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生活化,使内容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大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教材内容能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这与柳友荣(2010)、徐丹慧(2009)的调查结果是一样的。本结果表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新兴心理问题不断凸显,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提出了要求,比如在近年的教材中应该加入与父母沟通、时间管理、经济攀比、娱乐消费等带来的心理问题等内容。教材提供与大学生经历类似的故事,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应用性。结果分析发现,各部分内容体系中理论知识被选择的比例明显小于技巧、方法等应用性选项的选择比例。如人际交往部分,大学生人际形成、影响因素、基本特点等一般理论问题的被选择率仅为51.6%,排在该题下11个题目选项的第8位,远远低于排在前几位内容,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70.6%).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调试(67%)。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情绪情感部分、学习部分,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希望能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倾向于知识的应用。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不应等同于科普类教材,而应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内容的生活化和应用性。

3.教材内容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性、恋爱等主题,且轻重分明

就大的内容结构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人际交往、性与心理健康、婚恋心理、职业规划、学习心理、挫折及应对、人格(个性)塑造、自我意识及调试、危机觉察与干预以及心理咨询和治疗,并且加大大学生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恋爱心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五个方面的比重,特别是性心理健康,恋爱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心理。具体而言,包括大学生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性道德教育、大学生性的一般问题;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健康的恋爱行为、如何应对恋爱挫折;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准备、就业压力的调节以及择业面试技巧等。而平时备受教育者关注的“大学生网络心理”被排在了十八位,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被试均为重点大学,平时学业压力较大,所以网络成瘾方面的问题不太明显。现有教材巾的某蝗内容,如大学生健康欣赏心理的培养,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以及心理效应及其应用等,大多数学生认为不是特别必要。这说明在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来选择内容,并轻重分明,而不能盲目加入心理学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视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1-0040-02

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要求

(一)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和提倡一种建构式的知识理念,认为知识是人类主动建构而形成的,不是客观产生的。

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和提倡一种重视建构的学习理念,重视学习者本身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知识,也重视学习者现有的知识体系,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话语权,力主开展对话式的学习模式与方式,重视各种学习环境的创设。

三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和提倡一种建构式的教学理念,注重学习对于知识与意义的积极主动建构,主张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各种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主张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与方式。

(二)建构主义教育的思想对当下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具备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思想能力。这对于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们具有很大指导意义,那就是不断用新的哲学理论来发展建构自己的心理教育理论体系。

二是要求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与氛围。这对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那就是要要创设学生喜欢的环境和场域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要求教学务必要以学生为心,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与手段。这对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那就是要求整个教育工作务必要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理念,让之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久信念。

四是要求教学坚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求的相关原则。对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那就是要求当下高校教师在开张心理健康教育时务必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建构主义原则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不高的成因

一是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落后陈旧。这种主要体现在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坚持不够,导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与平台等的科学化设计与建设 不够;协调整合的理念坚持不够,这就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整;国际化与信息化教育理念不强,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对外开放不够,吸收发达国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不够。

二是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上滞后落伍。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变化和诉求来调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话语表达方式、课程构建;同时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学科的专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衔接不够,显得很封闭单一,这就导致了当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是教育模式和方式上创新整合不够。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选择的教育模式很多不符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比如互动性教育模式没有真正广泛开展起来、学校与家庭协作教育模式没有形成、网络心理教育模式开展乏力等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四是教育的师资建设上质量不优良、数量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教师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够,尤其那些非心理专业的教师们;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精力投入不够;另外真正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非常稀少。据笔者调研,一些二本院校几万学生,就那么十来位心理专职教师。

五是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与面上重视的不对称对等。这主要体现在学校重视的落实不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从学校领导层、学工系统与一般教师,虽然口头上重视,其实在行动上没有真正得到重视。这些都彰显了高校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认识和认同不够,导致没有形成一种真正齐心协力的共识和行动。

六是学生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问题也是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难以提高的一些原因。任何一种教育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一样受到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心态、就业心理与网络心理问题异常严重,加之社会转型下的一些负面影响造成高校学生的不平衡心态复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

三、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角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路径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视角和思路。

一是重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坚持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成长情况去构建更新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评价体系等各个层面;坚持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务必要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成长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力求科学化运行。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去处理,力求其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行;坚持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始终放眼全球,努力吸收世界各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同时,要求高校将信息化理念贯窜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信息化运行。

二是注重教育内容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和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注重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新特点、新要求,不断调整和重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同时,注重这些内容的话语系统要切合当代青年学生的用语习惯。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努力构建师生对话互动的教育模式与方式,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富有朝气。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采用现代网络系统,开展网络教育,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式发展;将大学生心理教育纳入到整个学校专业教育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视域中,推行一种宏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评价体系、教师队伍等进行科学整合创新;多方设计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形式,推动体验式教育模式不断行进;注重校园环境、网络环境和课堂环境、家庭环境等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充分构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些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以此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断增强其实效性。

四是抓好高校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与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性。这就要求高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养成一种自我调适、自我排解心理问题的良好习惯。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诸多的思路和框架,从理论上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上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运行具有诸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是我们将用建构主义教育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还要注意克服建构主义思想的一些负面东西,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付先全.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102-103.

[2]郑太年. 知识观、学习观与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J]. 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5期,32-36.

[3]张宏远.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5期,100-101.

[4]郭玉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症结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4年20期,88-89.

第3篇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真正开展差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专门性工作。但由于受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认识的影响,个别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最关心的仍是学生的智力发展,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紧要,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品质,如意志、兴趣、情感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心理健康教育游离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之外。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面对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和上级的要求,一些学校虽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走形式等问题,效果很不理想。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与己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能力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普遍情况是乡镇中心学校和好的学区小学有一名兼职教师,村级小学根本没有。从教人员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也大多是“半路出家”。这些人虽然接受了一些培训,但其知识结构和教育理论不够系统完善,加上大多是兼职,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疲于应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和教育。有些老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的事情时,才发现,由于缺乏专门培训,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农村各中小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专门的教研活动更是难得一见。师资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

3.内容方法不当,教育效果差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了解心理调节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认识和师资水平问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老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上,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采取德育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把心理问题当作传统德育问题来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存在着学科教育化、知识传授化的偏向。有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学常识课。这种用学科知识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搞好这项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形成机制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的教育观,切实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人的种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部门,建立校长领导下的,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从学校领导到每个教师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既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各学校必须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使学生有咨询和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每一位教师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产生。

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有效实施是以学校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基础的。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短时间内配齐所需专业师资还不现实,解决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搞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特别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内容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自学、业余学习、集中培训、脱产培训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还可请专家到农村中小学去作专题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座。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的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外,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教研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有关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2012年12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根据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细化了各自侧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作了解释和规定,并强调要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学科化、医学化倾向。按照要求,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地捕捉本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如可通过讲座、报告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必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针对性的向家长传授心理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校双方共同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6-0016-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目前,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案例课题研究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良好机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进一步拓宽。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忙于参加各类比赛,参加各种培训后,实际成效是否如预期?本文通过对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试图探寻一条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以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一、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

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比赛,案例、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短中期岗位在职培训及中长期脱产培训,职称评定等,还有部分教师自费参与学校以外的专业提升和资格认证等。这些专业化发展平台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及比赛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基本进入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站得住课堂,应该具备教师所需的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参与这类比赛,能够培养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表达力、教育教学组织与机智反思、研究与创新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是简单的心理学知识或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它没有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比赛课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往往自己在摸索着前进,不断积累经验。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更具个性化特征,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具体化的提升。

2. 心理辅导案例及课题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除课堂教学外,更多承担着全校师生的个别及团体心理辅导、学校教科研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利用心理辅导的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积累心理咨询与辅导经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咨询能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咨询技术。例如笔者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通过案例研究,发展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心理辅导技术[3],并取得了一定专业水平,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除心理辅导案例研究外,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也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最后解决某一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得出某一结论或方法,使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一方面取得进步。这种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用的专业化途径。

3. 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及在职或脱产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中,教师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分享经验和教训。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一方面可以改进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提升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自己的某些经验教训也可以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同行的群体活动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也有利于朋辈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中小学教师管理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更宽的途径。如已经启动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推出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培训的短中期项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不再只是形式上的要求,而是必须通过在职的短期培训、脱产的中长期培训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够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晋升和攻读教育硕士也是专业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提升专业水准的同时也可以不断激励自己在专业领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各类自费的心理培训与资格认证

现在社会上的各类心理培训和资格认证很多,各种流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选择余地。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擅长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去拓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反思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外在的严格规范和恰当的评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很多,从外在形式来看,要接近或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和学校的严格要求。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经费主要来自学校,如果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参与即获得相应的学分或资格,那么所谓的“专业化发展”仅仅是一种浪费。因此,从外显的活动、培训形式到真正的专业成长,需要外在的严格把控和恰当的评价体系的约束。

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当内化为自身的专业诉求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专业化发展路径,确实可以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在整个过程中,专业化发展的模式相对外化,很多都是岗位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如很多没有上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通过比赛、观摩、研讨活动等,可以模仿到很多上课的知识和技能。一些在职或脱产的培训也往往流于形式,虽然平台很好,却因为各种因素而并没有发挥出这个平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有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些外在的发展模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需要以自己的内在要求为前提。如果仅仅是为应付任务,任何的培训都不会起作用。在面对如此多的专业发展路径时,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参与这次活动或培训,我要做点什么,或者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能够对自己有专业要求,活动或培训中总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收获。其次,任何一类心理方面的教研活动、培训,其功能都会有一定的特点和限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首先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看这类活动、培训是否适合自己,而不是只要是活动、培训都参与,反而不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内在的专业诉求,一般都会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来满足,而所参加的活动、培训应该是在一定的研究基础上进行选择,这样的专业提升效果才会非常明显。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专业水平的提升关键还是在于自身。有的教师对某一方面感兴趣,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心理服务过程中,一边自己学习理论、摸索方法,一边实践并总结经验教训,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咨询相关的专家学者[4],这样的专业发展效果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内在的要求驱动专业学习和实践,多看一点专业书籍,多做些笔记,多反思自身的专业成长历程,能够给教师带来更为实际的专业帮助。

3.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专多能、更趋一专”的专业化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犹如社区医生,是个全能型的专业工作者。对于心理学、教育学的各种理论、各个流派都应当有所涉猎。特别是对于学校范围内发生的各类心理问题需要预防、识别、辅导和转介。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为全面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专业知识和能力。而现在的专业发展培训中,这种全面型的培训较多,也正好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了发展机会。

但是在心理学领域,各种流派、理论太多,全面深入学习及运用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也不现实。教师在汲取各流派、理论共同特质的基础上,深入掌握一两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技术,相信个案的咨询辅导效果会好得多。同时因为经常性地在实践中反复使用和锤炼,掌握的这一两种理论技术会得到扩张或重组,也往往会发展出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术手段,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更高水平。

“一专多能、更趋一专”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把专业化发展看成是一条把自己培养成为专家型的学校心理学家的路径,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权威的仰望和对同行的钦慕上。在某一领域内,自己也是有话语权的,如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是成功的,在学校心育中,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眼光,提出、设定、开设、实施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切实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积极心理学思想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理性反思自我的科学视角,难得的成长机遇和实践路径[5]。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观点、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构积极的心理教育范式,形成积极的教育风格,培养自身的积极认知方式和乐观心态,建立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能够以积极的知情意行带给学生正面的影响。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服务中,给学生传递直接的积极心理信号,促进学生转变消极认知方式,体验积极情绪情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积极心理形象对学生也能带来隐性的积极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给师生的,不仅仅是遇到心理问题时的帮助,更应该协助师生提升幸福感,让大家不断体验幸福和快乐,并学会获得幸福、快乐的方法。笔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自编《高中生积极心理拓展》的校本选修课教材,为学生开设了这类积极心理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迎合积极心理学的潮流,在专业化要求下,不断反思自我、悦纳自我,以积极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心理服务的实践活动,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累经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宏方.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6):64-68,72.

[2]王科成,崔建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从教师自身的视野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9:4-6.

[3]陆小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绘画投射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3:7-9.

[4]王燮辞.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发展路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8:7-9.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126-02收稿日期:2015-11-23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0256)。

作者简介:高金才(1974―),男,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也就随之增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道路问题就凸显了出来。然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专业队伍不稳定、专业知识不牢固、专业能力不深厚、专业技能不精湛、专业发展动力不充沛等,影响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以做好“两落实”、实现“两完善”为切入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是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做好“两落实”,构筑教师专业化的基石

“两落实”即落实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和地位待遇要求,使教师心有所属、心有所系,最终实现身心安顿,专心本职。“两落实”主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和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问题。

1落实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意义、目标、任务、途径和原则,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技术,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要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执业标准和素质要求,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学校担任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支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和技术的专业队伍。

2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地位待遇要求

现行的这种自上而下的貌似完备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很难反映和满足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真实需求,不能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愿景。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限制和尴尬直接制约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使他们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再加上岗位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工作性质等问题不清不明,难以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因此,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强化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切实保证与班主任享有同等福利待遇,保证在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等与自我价值感相关问题上享有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对待的权利。对工作突出的教师,可优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并在各种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

二、实现“两完善”,永葆教师专业化的生机与活力

“两完善”即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机制和发展机制,使教师心有所思、心有所专。“两完善”主要解决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动力和水平提升问题。

1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工作机制

教育部门虽然自上而下颁布了政策、出台了文件,但政策法规的规定过于空泛,既没有明确的责任范围,也没有健全的执行机构,缺乏反馈及监督机制,实际而有效的可操作性不足。同时,这些规定是柔性的,非硬性要求,缺少相配套的制度保证。虽然在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已经有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现实也表明没有学校的支持就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的发展,但如果学校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责任不明,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无人问责的情况。而如果校长只是表面上的支持,而不是真正从思想意识层面具体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就会直接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降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纲要》修订稿为指导,一方面要根据对教师的资格和素质要求,制订务实规划,在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前提下,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着力解决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组建问题。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展。校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并大力支持,要将教师专业化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督导范围,制订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把教师的专业化落到实处,而不是只把某些美好的要求写在计划总结里、讲在大会汇报里。

2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机制

依据《纲要》修订稿的相关要求,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应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纳入视野,统一制订培养目标,统筹培训内容,保证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的衔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1)加大职前培养力度。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由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教师来担任。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6000~7500名中小学生至少需要一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家,截至2014年,我国中小学生162364万人,照此测算,我国中小学校大概需要27000~30000名专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满足需要,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并合理规划,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力度,在师资建设源头上下功夫。

(2)强化在职培训。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是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且有培训能力的高校为依托,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加大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步骤、分层次地地把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且热爱此项工作的优秀教师,选送到培训基地接受正规系统的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持续提高。在做好职前培养衔接与在职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努力把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减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 年修订)》 修订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6.

第6篇

1.提高健康教育意识,积累健康教育知识

对高中生进行健康教育需要体育教师有强烈的健康教育意识和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这是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课程虽然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体育教师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对健康教育课程缺乏体验等原因,健康教育课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总体健康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健康教育主动性欠佳。同时,健康教育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医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认识,明确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将健康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

2.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全面深入

健康教育的内容要贴近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切实地起到指导作用。健康教育的内容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中学生也能有较强的说服力。为了达到形成学生正确认知、改善学生不良行为的目的,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全面深入。除了要介绍正确的健康观、健康的决定因素等基本知识外,还要介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维健康、行为健康、环境健康、运动健康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减少他们的困惑和疑虑,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自己的健康成长。

3.健康教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良好的教育效果的获得必须要有合适的教育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在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讲授时,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多举实例、少照本宣科;多与学生交流,少唱独角戏;多进行分析探讨,少直接下结论。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建立起和学生融洽交流的氛围,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分享知识和经验,用你的友好、学识和情感打动学生,帮助学生进步。

4.健康教育要与体育实践相结合

单纯的理论讲解不容易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育的效果也会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体育的方式将健康教育知识呈现给学生,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体育事件、体育人物的故事、重要体育赛事中,丰富教育的素材,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期间,如校运会、长跑比赛、球类比赛时有健康教育的机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这时的健康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加深学生对体育和健康的理解,调整自身的认识和行为。

5.健康教育要与行为要求相结合

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理解健康教育知识,但其最终目标还是要落实到个人的行动上,即让个人拥有健康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在讲清道理的同时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督促学生进行行为调整。在指出学生健康问题的同时还要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调整自身的不健康行为。同时,在要求学生进行某方面行为调整的时候,教师还要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对学生执行的即时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总结做得好与不好的原因再给出相应的对策,保证学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变。

6.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时机

常规的健康教育通常是在教室里进行的,但健康教育的时机是无处不在甚至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利用好每学期的几节健康教育课,还要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和学生体育活动中抓住教育的时机跟学生交流探讨,对学生进行某个方面的健康教育。此时的健康教育不一定要长篇大论,而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学生的身心状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在切实的体验中得到启发,对健康教育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51-02

【关键词】 健康教育;师咨培训;学生保健服务

18世纪初,美国教育家Hoyacc mann首先提出了健康教育的概念,强调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的迫切性。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将为达到全球健康目的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我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制定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九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00年,各省会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县镇以上学校要达到80%~90%,县镇以下学校要达到70%~80%。为充分了解甘肃省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笔者于2004-2005年对该省14个市、州所属112所中小学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甘肃省14个市、州,从每个市、州随机抽样调查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各2所,总计112所。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自行编制“甘肃省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学校健康教育师资情况、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情况、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开展健康教育课的情况及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原因等5个项目共13个条目。问卷统一印制,由专人负责向相关市、州被抽取的学校定向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在112所学校中,将健康教育独立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学校有33所,占29.5%,开课的学校主要是城市中小学;未开设的学校79所,占70.5%。80%以上学校(小学56.4%,中学43.6%)以《体育与健康》课作为学校健康教育课,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改革,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感到困惑与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观念滞后,教师长期受传统落后意识的影响,认为开展健康教育课最大的阻力是“应试压力大”,与升学就业无关。有85.0%的农村中小学从未单独开设过健康教育课。

2.2 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课的33所学校均没有专职教师,主要由体育(17名,占51.5%)、生物(6名,占18.2%)任课教师和班主任(10名,占30.3%)兼职承担。兼职教师学历分别为本科7人、大专21人、中专6人。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培训的健康教育内容见表1。

在被调查的112名体育、健康教育教师及相关人员中,60%以上自认为不具备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仅有10%的教师在岗前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学课程培训;有84%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80%以上的学校教师认为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就是学校健康教育课;90%以上的任课教师愿意接受系统的知识培训,有65%选择短期脱产培训,25%的人建议归纳在学历教育中,其余的希望利用刊物自学。

2.3 健康教育教材 见表2。

健康教育缺乏系列教材,尤其是缺乏师资培训教材,教材在实用性、创新性方面尚有缺憾。各类开展健康教育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拥有率为36.4%(12/33),其余大部分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体育与健康》,个别学校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多种形式,缺乏规范性,没有有效、统一的要求,且极少数学校使用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仍然是1995年教育部制定的。

3 建议

3.1 改变观念,把提高认识作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接班人的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等重要使命,“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样是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应改变过去唯“升学率”的工作观念和做法,切实落实国家有关对健康教育课程安排的要求,将2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中,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材教具、有教案和有考核评价制度。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中小学领导层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理论和实施方法的培训,落实和配备师资,切实把学校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3.2 建立相关师资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制度 教师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要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首先必须配备良好的师资。目前,在体育专业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健康教育专业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也培养了一批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但此次调查发现,担任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未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培训,今后应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方面做必要的改革,拓宽专业口径。根据目前具体情况,短期培训也不失为改善目前师资状况的较符合实际的方法,可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师生之间沟通技巧和知识传授技巧。随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多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既要培养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又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师范类高等院校应肩负起这门学科师资的培养任务。

3.3 构建全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质上只包含了与体育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二者有其共同点,但也存在本质的区别。审视当前的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现状以及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应组织专门人员编写符合现代中小学教育需求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健康教育要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计划,应明确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儿童青少年科学卫生知识水平、树立健康信念、形成促进健康的行为,并根据学生在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接受能力、拟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育,注重行为的培养。

第8篇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长:

副组长: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长:

副组长: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

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六、反思及改进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够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各位心理教师前辈学习,向其他的教师学习教学,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现场请教、网络请教、书信请教、电话请教等。

2.心理咨询有待完善。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心理老师有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积极地参加培训和交流,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践、反思、总结,不断的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为来访者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

第9篇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健康教育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辖区健康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辖区内健康教育规划,组织实施本规定。

财政、教育、爱卫等有关部门、初级保建管理机构及工会等组织,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和健康教育机构,促进本市健康教育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应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形成并完善以街、镇为主的基层健康教育网络。

第五条市、区、县级市健康教育机构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根据本辖区健康教育规划,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辖区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汇总、建档工作。

(三)培训基层单位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四)采用下列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1.编印健康教育资料(含报刊、书籍、音像制品),指导辖区内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负责设置辖区内健康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替教育内容。

3.结合传染病、多发病和职业病防治要求,对重点人群宣传健康知识。

4.举办健康教育展览,组织专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

(五)参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本辖区健康教育的考评工作,树立并推广先进典型。

第六条城市镇、街道、乡村健康教育机构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按照市、区、县级市健康教育机构的部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组织、指导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卫生知识。

(二)负责本辖区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汇总、建档工作。

(三)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检查本辖区各单位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有关要求,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和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普及率。

第七条健康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专业器材和交通工具。

第八条教育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在学生和幼儿中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

第九条卫和防疫机构应根据疾病动态,提供防病知识,协助健康教育机构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结合业务工作,建立院内健康教育网络,购置必要的宣传器材,配合所在地健康教育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卫生常识,实施本院健康教育计划和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第十一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居(村)民委员会,应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责任制度,提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岗位业务培训,传授卫生保健知识,防治常见病、传染病、职业病,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报刊、影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应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卫生知识公益宣传活动。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年度考证,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的单位,督促整改。

第十四条违反本规定,借故推诿或阻碍健康教育工作,导致未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对单位和责任人通报批评。责令改正。

第10篇

【关键词】 疗养员;健康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护士的职能也日益多元化,对住院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我院开展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笔者对我科2006年4~10月期间80位疗养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不同年龄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4~10月来院疗养员80例,其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52~9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上63例。保健疗养23例,康复疗养57例,其中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6例,其他疾病8例,同时含有2种以上疾病者1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0岁者为老年组,共57例,≤60岁者为中青年组,共23例。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疗养期间可接受健康教育的次数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实施者需求及对教育内容的7项需求,包括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景观治疗的作用、饮食及科学锻炼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调查人员为我科护士,由责任护士将问卷发

放给疗养员,说明每项内容,问卷由疗养员自愿填写,视力不佳者由责任护士解释并代为填写。

2结果

2.1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需求频率的结果老年组57例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 中青年组16例认为健康教育重要;老年组49例要求在15 d疗养期间进行3次及以上的健康教育,中青年组6例有此要求,17例要求进行2次或2次以下的健康教育。

2.2对各项健康教育内容实施者需求的结果少数疗养员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方面的知识可由护士实施,其余疗养员认为医生对上述内容更加专业,是教育的最佳人选;多数疗养员认为在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由护士实施更好一些。不同年龄组的疗养员对上述内容的认同率一致(表1)。

2.3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结果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和景观治疗的作用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低于中青年组,而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高于中青年组(表2 )。

3讨论

3.1 护士要承担起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重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疗养员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提高疗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一致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应由医生实施教育,而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则由护士实施教育。提示护士要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不仅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相关疾病的专业培训。有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护士能较大地提高教育效果及疗养员对教育的满意度[2]。

3.2对不同年龄疗养员的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疗养员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详细了解的比率较老年组高,而愿意参加教育的次数比老年组少,老年疗养员更愿意详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上述结果表明中青年疗养员认为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更重要,可能与中青年疗养员文化程度较高有关,而中青年疗养员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老年疗养员高,不愿意花较多时间接受健康教育。因此,对不同年龄的疗养员教育应采取不同方法,如中青年疗养员可利用饭后的闲暇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且2次/疗养期,将健康教育内容安排的短而精。而对老年疗养员可在上午或下午留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可3~4次/疗养期,且对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出版社,2001.88

第11篇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整体护理的质量以及病人住院期间疾病的转归和出院后的身心健康。现对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2月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一些影响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力求使健康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1 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1.1护士方面

1.1.1 护士素质对健康教育的影响:护士自身的知识有限是影响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的实施护士,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完善健康教育的方法[1]。有些护士不注意学习和知识更新,对疾病和康复知识了解不够,健康教育不知讲什么,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没办法解决。

1.1.2 护理观念对健康教育的影响:目前有些护士的护理观念还没有从功能护理方面转变过来,工作中只注重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把健康教育当成可有可无的事。

1.1.3 健康教育的时机及方法不恰当:有些护士只是为了方便自己而无视病人的病情去进行健康教育。如肾绞痛病人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绞痛问题,如此时向他讲解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多运动,他是听不进的;又如有些年轻护士很机械地站在病人面前像背书一样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或使用医学术语等因素而使健康教育进行得不全面。

1.1.4 健康教育缺乏连贯性:因为主管护士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和医生沟通不详细,未能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等因素使健康教育缺乏连贯性 。如择期手术病人没有了解其手术时间、方法等,使术前健康教育进行得不全面或未进行健康教育。出院病人没能全面进行出院指导等。

1.1.5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有些护士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进行健康教育,并不是去和病人有效沟通,了解病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分轻重主次选择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这样的结果势必造成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呆板,没有针对性;还有的护士为了完成病历,在病历上写了不少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没有把这些内容告诉病人。

1.1.6 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告混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注重对教育效果的评价,而卫生宣教则没有这一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护士将两者混淆,不注重病人信息反馈和健康教育效果的检查及评价。如甲状腺腺瘤病人术前向病人讲解颈过伸位训练的方法及重要性,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不适。

1.2 患者方面

1.2.1 情绪对健康教育的影响:病人住院后,对疾病的担心,环境的改变,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会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护士如不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不先解决病人心理问题,就会大大降低健康教育的效果。

1.2.2 个人修养,文化素质,年龄,职业等对健康教育的影响:不同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个人修养好,文化素质高及年轻人的接受能力较强,反之则差些。

1.2.3 疾病各阶段对健康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如外科手术病人在住院初期需要了解其所患疾病和有关手术等方面的知识;手术后疼痛情况,检查结果情况,有无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如不按病人各阶段去进行健康教育,有可能会影响病人情绪及疾病恢复。

2 对策

2.1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面对护理模式的改变,面对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面对病人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护理人员除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水平外,还必需不断学习,并不断更新知识,加大自身知识拥有量,,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才能应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

2.2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护理模式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这就要求广大护理人员更新观念,适应现代护理要求,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把病人的需要作为我们服务的方向。要满足病人的需要,就要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教育,把有效的健康教育同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同等对待,决不能流于形式。

2.3 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方法,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病人入院后要观察病人最紧迫最痛苦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很多,在工作量大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贯穿到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中,在完成护操作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这样病人很容易接受,比起那种刻意的机械的为完成任务而去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效果好得多。

2.4 加强工作责任心,把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主管护士应对自己的病人全面了解,除了解病人情绪及心理状态外,还应及时和医生沟通,了解治疗方案,检查内容,手术时间等,以便在检查、治疗及手术前向病人做好这方面的健康教育。主管护士休息时,由专业护士负责,一旦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或做特殊检查时应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病人,主管护士应提前做好出院指导。

2.5 注重病人信息的反馈和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护士不能对病人做完健康教育后就万事大吉,应不断用各种方法了解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通过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找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利及时改进健康教育工作,以保证健康教育计划的实现。

2.6 加强监督检查:对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除专业组长定期检查外,护士长应及时以各种形式检查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及效果,以使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享立,辛超英.实施病人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78.

第12篇

回顾一学年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重中之重。对于学校的健康教学,我们表现在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贯彻等几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学校健康教育是利用学校教育,使儿童少年获得卫生知识,转变卫生态度,产生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责任到室、到人,分工明确

二、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教育

确保每周0.5课时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做到有课本、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等第。这是传授健康知识的基础阵地,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教育,做到在欢快的、激进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建立健康的理念。

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选择一些常用的、有难度的卫生知识,进一步强化传授,或根据季节性的变化,有目的地进行季节病的预防宣传,如流感、肝炎、性病等。

三、加强健康教育课管理

①教材和教具:教材做到

1、体现“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项内容;

2、教育内容(文字、插图)无概念错误;

3、课文深度和文字质量符合教学规律;

配备好教具,包括挂图、模型、幻灯片及其它类型的健康教育用具。

②教学计划:每个年级都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并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

③教案: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8项主要内容;教案书写力求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3项主要内容。

④师资培训:保证授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接受120小时以上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

⑤授课质量:要求授课教师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板书工整等5项。

4、硬件实施到位:采光照明与黑板、课桌椅、饮水与洗漱设施、厕所设施、教学用房等均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添置、改善。

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

知识教育是基础,让学生建立健康的卫生行为是关键,平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时常督促学生行使卫生的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早晚刷牙、饭口漱口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卫生行为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如:身高的测量、体重的测量、脉搏的测量、体温的测量、做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的读写坐姿等,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及技能。

6、营造宣传舆论氛围。

学校利用一些特定的宣传日,大力宣传发动,有“爱牙日”、“防艾日”等专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一些如“爱眼知识问答”,通过班队课、家长会等宣传契机,进行健康传播活动。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健康教育是卫生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卫生知识,提高自己的防病能力,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基于以上原因我校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每周进行两次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次是每星期二的健康教育课,由各班主任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进行讲授,这项工作由教导处和卫生老师共同把关,另一次是每星期一的卫生广播。主要是区里的一些重要精神,学校的一些事项布置以及常见病知识的宣传等。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都做到有备课、有教案、有检查记录。事实证明开展一定规模的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既增长了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好防病工作

防近工作是学校的重头戏,目前学生中的患近率仍较高, 如何降低学生患近率?每年开展两次防近宣传周,各班进行黑板报评比,读写姿势评比、眼保健操评比等,取得了较好成绩。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降低学生的患近率,使它们的眼睛更明亮。

三、创建工作

在创建卫生城市过程中,我校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加强了对学生健康教育应知应会考核工作,重视对学校环境卫生的保洁整治工作,使我校做到绿化、美化、净化的功能。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回顾一学年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重中之重。对于学校的健康教学,我们表现在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贯彻等几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

我们学校在抓健康教育时,建立了健全的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有关工作会议。每学期开学初,专门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校中层领导会议,研究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分工并实行定期检查,保证计划任务的落实,为搞好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保证。

二、认真落实好学科教育计划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的必修课之一,教导处在学期初切实安排好体育与健康课的任课教师,落实好课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管理常规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上好课,做到有作业,有考核。教导处还与其它课程一个样,业务检查时对健康教育课的备课、进行检查,并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三、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卫生设施,与学生的健康专有密切的关联。学校的设备一切为学生着想,从坐的桌凳到照明设施,从环境到饮食卫生,都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评比,各种设施,人为损坏,照价赔偿,自然损坏及时维修,保证课桌凳、日光灯、黑板等常年完好。

四、加强常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不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学期我们除开设好健康课之外,还充分利用校会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并要求学生对照实行。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和有线广播进行不定期的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学校、班级利用黑板报定期开辟专栏,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使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健康意识。

五、绿化美化校园,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近年来对学校的绿化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环境创造了基本条件。

六、食堂管理常抓不懈。

学校食堂现有200多人用餐,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学校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制度,对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了师生的用膳安全,从未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

综上所述,学校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虽然取得了突出成绩,我们一定会一如既往,遵照上级指示,再接再厉,把健康教育和卫生工作做得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更大努力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4为了加强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防治,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本学期在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如下一些事。

一、做好“四有五落实”工作

期初,进一步健全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保证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学期,我们继续运用健康教育课本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课本,有相对专职教师进行备课,讲授等,还对学生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认真做好试卷分析。

二、以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我们以卫生节日为切入点,配合政教处团委的中心工作,适当选择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学到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自我保健方法。

除了上好健康教育课外,我们还利用黑板报、广播、卫生讲座、校园网络等形式使学生对一些日常健康保健知识有所了解。

本学期主要内容有:防治宣传,春季防病爱国卫生月宣传、饮食卫生,并对初一年级进行了禁毒、防艾、心理健康等保健知识讲座,使学生通过这些系列活动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

三、对一些突发性传染病,采取相应的措施。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市教育局、卫生局精神,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加大了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全面增加学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其次对学校食堂、小卖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建立《云阳中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云阳中学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每日由总务处和卫生人员进行督察,以杜绝“病从口入”。

今年“禽流感”在部分地区出现,为了防止“禽流感”,开学初,我校食堂在菜单上作了相应的改动,杜绝禽类食物进入,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对学生中出现的发热情况也做好登记,跟踪调查。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5本学年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全校师生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体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小组,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本学期对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评价内容,健全了评价标准。整个健康教育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有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校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选择教材,以及将学习方法指导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反思与展望

(一)我校教师关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带教育的良性发展的模式。

(二)在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

(三)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离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间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