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介绍了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主要技术及成功经验,提出加快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步伐,深入开展航天育种遗传机理研究,积极示范推广航天蔬菜新品种,是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航天育种;蔬菜;新品种;转化;成效
10年来,天水市农业局、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先后培育出航遗1号黄瓜、航豇1号、2号豇豆等20个航天蔬菜新品种[1],并逐步开展了航天育种遗传机理研究[2]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分析了“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成效,以期加快航天蔬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步伐。
1 实施成效
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遵循绿色农业发展理念[3],在加快航天蔬菜新品种育种进程,提高种子繁育能力,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的同时,注重绿色食品标准的研究与制订,2007-2010年,先后育成航天蔬菜新品种10个,其中:辣椒品种6个,即航椒4号、5号、6号、7号、8号、10号;茄子品种3个,即航茄2号、4号、5号;番茄品种1个,即宇航3号,这些品种均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新品种认定;完成了航遗1号黄瓜、航豇1号、2号豇豆、航椒1号、2号、3号辣椒及航茄4号茄子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制定并颁布《绿色食品 航天豇豆生产技术规程》等6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建立和完善了甘肃张掖、陇南和山西3处标准化制种基地,航天蔬菜年制种面积达到65.4 hm2,年产种子44.5 t;先后在甘肃天水、陇南、张掖等市和新疆、内蒙、山西、陕西、北京等省市示范推广航天辣椒、航天豇(菜)豆34 919 hm2,总产航天蔬菜220万t,平均总增产量40万t,平均总增产值64 361.6万元,平均新增纯收益57 569.9万元,平均科技投资收益率8.46元/元,平均推广投资收益率1 727.10元/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实现了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与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
2 主要技术
2.1 认真分析研究,准确界定航天蔬菜新品种的适应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点试验研究,应用作物时间稳产性系数(cst)、地域稳产性系数(csr)和综合稳产性系数(csc)分析方法,对航豇1号、2号豇豆、航遗1号黄瓜、航椒1号、2号、3号辣椒和航茄4号茄子等7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的稳产性和区域适应性,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
按照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将绿色农业的先进意识、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突出标准研究制定及其相应技术的示范推广,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了《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豇豆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天水市太空菜豆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辣椒日光温室秋冬茬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辣椒塑料大中棚春提早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辣椒日光温室冬春茬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辣椒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生产技术规程》等6个甘肃省地方标准。
2.3 完善措施,提高航天蔬菜新品种的良种繁殖能力
针对种子繁育严重制约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情况,从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制种基地入手,对甘肃陇南、张掖和山西3个制种基地进行了规范化管理,针对不同品种研究制定了制种技术规程,强化了对制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完善了播种、田间管理、种子采收、加工等技术,形成了种子生产、加工、包装到上市销售的较为完善的生产流程,不仅种子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而且逐步使航天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大大加快了航天育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4 立足生产实际,狠抓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2.4.1 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
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以提高蔬菜品质为重点,结合各地气候条件,积极开展航天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以建设中国西部航天(太空)育种基地为重点,建立市级蔬菜新品种试验及展示示范基地;在主要蔬菜生产乡镇建立县区级蔬菜示范区;在主要乡镇建立示范点。通过在市、县区、乡镇3级开展新品种选育、展示、示范和辐射带动,大力促进航天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优化了主产区蔬菜品种结构,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在品种布局上,依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科学确定不同品种的示范推广区域,做到种植区域与品种特性相吻合,良种与良法相配套。
2.4.2 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
项目区围绕《绿色食品 天水市航天豇豆生产技术规程》等6项标准,积极推广多层覆盖保温技术、穴盘育苗技术、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避雨栽培技术、高效节水微灌技术等大棚设施配套技术,各项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提升了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1)多层覆盖保温技术。冬季低温越冬栽培采用高保温eva膜,遵循“辐射、对流、传导”的热交换原理,应用“三棚四膜”(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多层覆盖保温技术,把大棚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上下分隔的子空间,遏制棚内空气的上下对流和传导,减少热量散失,保障冬季大棚内农作物生长条件,促使茄果类和瓜类蔬菜提前上市。
(2)穴盘(营养钵)育苗技术。推广合理配制基质、精量播种和催芽、成苗等现代育苗技术,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幼苗生长快、育苗质量高,提高种子有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夏秋季高温干旱,利用遮阳网和微喷技术降低光照强度[4],及时补充土壤水分,降低棚内温度,营造一个较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达到遮光降温、保水保温、预防灾害性天气的效果,促进设施蔬菜正常生长。
(4)避雨栽培技术。通过塑料大棚、遮阳网、防虫网覆盖,防止雨水冲击和强光直射,可大大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防止裂果,增加果实色泽,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明显减少,创造最佳的蔬菜生长环境,保证蔬菜健壮生长,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5)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喷灌、滴灌技术,不仅提高灌溉质量,省工节水,而且肥水同施,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对减轻高温影响和病害发生,提高蔬菜品质、实现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2.4.3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技术
大力推广农药残留控制技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在设施蔬菜虫害防治上,大力推广防虫网阻隔、黄板诱杀以及合理选择施用高效低毒农药等技术;在病害防治上广泛示范推
广覆盖流滴消雾型功能膜、膜下暗灌(滴灌)、使用抗病品种、营养钵培育壮苗、避雨栽培、夏季高温闷棚以及合理选择施用高效低毒农药等技术。露地蔬菜在虫害防治上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及合理选择施用高效低毒农药等技术;在病害防治上采用深沟高畦、滴灌、覆盖地膜、抗病品种、营养钵培育壮苗以及合理选择施用高效低毒农药等技术,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示范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等安全生产技术,从而保证了蔬菜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2.4.4 广泛应用绿色、无公害施肥技术
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控氮施肥、平衡施肥,合理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轻施追肥,尽量减少单元素肥料使用,实行有机肥与多元复合肥配合施用,推行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减少使用硝态氮肥和作物收获前追施化肥;根据不同蔬菜作物,适当补施微量元素肥料,防止蔬菜硝酸盐污染,项目田全部落实绿色、无公害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3 主要经验
3.1 加强管理是搞好项目工作的前提
为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市农业局和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形成了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严格把关,认真实施的格局,保证了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突出技术创新是搞好项目工作的关键
该项目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应用设施栽培加代繁殖等技术选育蔬菜新品种,在技术上走在了全国前列,2007-2009年有航椒4号、5号、6号、7号、8号、10号,航茄2号、4号、5号和宇航3号番茄通过省级鉴定,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通过对主要示范推广的航天蔬菜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总结完善了种子繁育技术,编写了制种和生产技术规程,以标准化生产的形式,繁育航天蔬菜新品种,保证了种子质量,提高了种子产量,为示范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 注重协作交流是搞好项目工作的支撑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笔者积极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经常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这些单位的技术人才和检测设备、种质资源,强化育种进程和提高良种繁育能力,努力提高项目实施和管理水平。通过协作交流,开阔了技术人员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最新的航天育种动态,引进了一批先进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经验,成为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支撑。
3.4 加强资金管理是搞好项目工作的保障
对项目经费设立了专门的核算账簿,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严防挤占、截留和挪用,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
3.5 “行政+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是项目实施的基本途径
在天水市农业局的主持下,实行“行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方式,形成了以行政推促为手段,公司为龙头,基地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模式,对外联接国内外销售市场,对内联接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户,产销衔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保证了农户和企业的应得利益,调动了农户和企业种子生产和示范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建议
航天育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育种模式,航天(太空)新品种以其良好的优质、抗逆、增产性能,为安全、无污染、少农药残留的绿色食品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航天蔬菜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中国航天蔬菜新品种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中积累了成功经验,随着引种、示范、推广航天(太空)蔬菜范围的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对航天农产品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中国西部航天(太空)育种基地为依托,加快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步伐[5],深入开展航天育种遗传机理研究,积极示范推广航天蔬菜新品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可以带动和加快现代航天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吴洁.太空育种地上忙[n].科技日报,2001-08-27(8).
[2] 潘连公,陈彩能,包文生,等.航天育种遗传机理与选育成效分析[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33-35.
[3] 刘连馥.绿色农业的初步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9:169-176.
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入厂、入矿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将企业安全生产建立在牢靠的基础上的有效途径。但当前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状况不能不使人担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新工人和变换工种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全面的、系统的安全技术培训。职工在不熟悉生产工艺、设备、作业环境特点和操作技能的情况下上岗操作。
2、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的时间不能保证,岗前培训只讲安全注意事项,限于会背操作规程,缺少现场岗位培训,以及职工应急应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安全培训与技术培训脱节。职工对本岗位的生产工艺、安全问题没有真正理解,安全技术规程不能认真正确执行。
4、车间培训、岗位培训流于形式。大部分车间主任、班组长对新上岗的职工只讲一般的安全注意事项,抄一份考卷就算培训,而对本岗位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技术操作没有交待清楚。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每个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拟定“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大纲和考核标准,规定讲课内容及课时。具体的做法是:
一、厂级教育 厂级安全教育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教育为主,结合本厂生产工艺特点,讲解一般性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理论学习结束后,受训人员实习时间以7天至10天为宜,每天都要和当班的专职安全员一起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专职安全员必须对其讲解各个工作岗位的生产工艺、危险因素辨识和对违章操作人员的纠正、批评和处罚。其目的就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养成职业的安全习惯。
二、车间教育 受训人员在达到厂级安全部门理论、实践要求后下到车间,车间教育以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为主,结合本车间特点和生产工艺、生产任务,讲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事项。每天要和车间主任一起参加派班、班前安全对话、下现场检查工作,时间以3天-5天为宜。其目的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所在基层状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三、班组教育 班组教育、岗位培训以安全生产技能教育为主。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指定有经验的老工人和受训人员一起工作,其目的是学会事故应急反应和标准化操作的技能,时间视工种而定。
通过上述“三级”教育安全生产培训,职工应具备:
1、较高的个人安全需求,关注生命,珍惜生命。
2、较全面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能掌握于本岗位有关的安全知识和危险因素识别方法。
3、能自觉遵守有关的安全生产法规、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并能长期坚持。
关键词:毛葱;无公害;技术;规程
毛葱学名分蘖葱头,是北方人们喜食的辛辣品,在吉林省农安、榆树、德惠,黑龙江省阿城、铁力、富锦等地广泛栽培,其产品供应全国市场。在生产上,农民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无序使用农药,化肥超量施用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广大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合理用药和施肥,规范其栽培管理技术,保障蔬菜产品安全,制定本规程,以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毛葱生产技术规程的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投入品使用原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藏及运输和档案记录。适用于无公害农产品毛葱露地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GB16715.1-1999瓜菜作物种子葱蒜类。
3 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
3.1 生产基地选择
应具有下列条件:地势高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灌排水便利。2~3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壤土地块。
3.2 空气、水质、土壤
应符合NY/T391要求规定。
3.3 生产基地的管理
生产基地应建立工作室,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标准一览表、基地管理及投入品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
生产基地应建立仓库,单独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苗)、农药、化肥等。建立废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以便收集垃圾和农药空包装等废物与污染物。建立排灌分开的灌溉系统,如贮水池、供水渠道、灌溉设备等,并规定灌区水井井口的高度,一般应高出地面30 cm以上,并配有防护设施,防止雨水倒灌和弃入污染物等。
生产基地应进行环境条件监测,每2~3年应对基地环境进行1次监测,查看是否符合生产的要求。建立标志标示,标出基地的位置,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在必要时建立隔离防护,防止外源污染。
4 投入品使用原则
4.1 品种
品种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抗病、优质(肉质鲜嫩、饱含浆汁、味道鲜美、辛辣、清香、爽口)、高产、耐贮藏。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1-1999 2级以上要求。
4.2 肥料
肥料使用应符合N Y/T394的要求。生长期内667 m2施入田间的纯氮量20~22 kg。提倡土壤配方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施用比例不大于1:1。肥料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并索取购肥凭证或发票。不得采购下列肥料: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超过保质期的肥料和进口国禁止使用的肥料。
肥料的贮藏:应当贮藏于厂区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与苗木、农产品存放在一起。
4.3 农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要求。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毛葱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
5 生产技术
5.1 整地施肥
整地:将土地旋耕,土层耙深20~30 cm。耙细、整平、起垄,垄距65 cm,达到待栽状态。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实施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如无条件,可结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农家圈肥2000 kg、磷酸二铵20~25 kg、尿素10~20 kg、硫酸钾7~10 kg或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
5.2 播种
5.2.1 选种
选饱满充实,直径1~2 cm的葱头作种;超过2 cm以上的葱头掰开两瓣用,带根。种瓣不能小于65 g。切割的种瓣用500倍液多菌灵液浸蘸后播种。毛葱栽种前应晾晒2~3 d,有利于发芽。
5.2.2 播种时间
当10 cm土温稳定在5℃以上,春季土壤10~15 cm化冻时即可栽种。4月初(清明过后)栽种。
5.2.3 播种方法
采用畦作方式,畦宽120 cm,株行距为(8-10)cm×15 cm。采用垄作方式,栽种前,将垄面搂成平台,大垄宽栽,每垄按双行栽种,垄距65 cm,株行距为8~10 cm,沙质土可稍深,黏重土可稍浅。栽后立即覆土2~3 cm,待表土干后再镇压。每公顷保苗29.5万~32.5万株。播种后每667 m2喷施施田补乳油,土壤表面喷雾封闭。
5.3 田间管理
5.3.1 水分管理
5.3.1.1 萌芽期 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好,不必灌水,如干旱严重,应根据墒情适时灌水。
5.3.1.2 生长盛期 栽种的小鳞茎生长适温为12~20℃,叶片为18~20℃。发叶盛期,保持土壤见于见湿,一般隔7 d灌水1次;当鳞茎部分开始膨大时,应控制浇水,进行蹲苗,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鳞茎发育,蹲苗期7~10 d。
5.3.1.3 鳞茎膨大期 蹲苗后,毛葱进入鳞茎膨大期,需供给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隔5~6 d灌水1次,灌水时间以早晨为宜。鳞茎成熟时,收获前7~8 d停止浇水。
5.3.2 肥料管理
生育期间施肥以底肥为主,可以不追肥。幼苗长势不良时,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叶面喷施2次。
5.4 病虫害防治
5.4.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合理混用、轮换用药,控制用药次数,延缓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
5.4.2 药剂防治
按照GB 4285、GB/T 8321、NY/T 1276规定合理用药,按照NY/T 1225操作要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每种药剂在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优先选用生物制剂,交替用药,精准施药。收获前7 d严禁使用化学杀虫剂,产品应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化学药剂上严禁使用甲拌磷、克百威、甲胺磷、氧乐果、毒死蜱、氯氰菊酯、腐霉利、多菌灵、含铅镉的农药。
5.4.3 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黄萎病、软腐病、霜霉病、灰霉病等,虫害有葱蓟马、斑潜蝇等。
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出苗后每隔7~10 d喷药1次,选择晴朗、无风天进行。霜霉病、灰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紫斑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叶面喷洒防治;软腐病要在生长期内药剂防治,收获后,也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斑潜蝇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防治成虫,应在上午用药,防治幼虫需在1~2龄期进行;葱蓟马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6 采收、包装、贮藏及运输
6.1 采收
7月上旬,当田间有2/3植株叶片变黄并开始倒伏,鳞茎外层鳞片变干时采收。然后挑选2 cm的为中葱,3 cm以上的为大葱,分别装袋贮藏、出售。采收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进行,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产品质量符合NY/T 747-2003的要求。
6.2 包装、贮藏及运输
6.2.1 包装
采用整洁、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异味的包装容器,单收单放,包装外标明标识、品名、产地、生产者、规格、毛重、净重、采收日期等。包装符合NY/T658要求。
6.2.2 贮藏
7月中旬,毛葱叶面干枯,葱头成熟时可收获,出土的毛葱需连葱叶一起晾晒,置棚内通风干贮,待葱叶干好后剪下葱头,放阴凉干燥处晾干贮藏。
冬季贮藏的温度-2~4℃,湿度控制在70%以下。在贮藏过程中,及时挑出腐烂的毛葱。
6.2.3 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通风散热、注意防冻、防雨淋。
一、责任目标
主要目标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农业行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农村能源、农产品质量等行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确保2013年度安全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各项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1、各村遏制重、特大行业安全事故发生。
2、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发生。
二、管理责任
1、农业机械安全:认真落实上级业务部门规章制度,协助农机监理站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考试考核、牌证核发、事故处理等方面工作,确保驾驶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和农业机械安全技术要求。认真组织开展2013年度农机安全技术年度检验工作、使农业机械挂牌率、年检率、持证率分别达95%以上。抓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每年在四次以上,并有宣传教育记录、农机手签名。根据农机作业时节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检查有记录,被检查人签字,继续抓好“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以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力争“平安农机”创建达标、全年无农机事故发生。
2、农业能源安全:协助区农能办加强质量监管,坚持质量和数量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项目建设和行业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重视和加强沼气池的建中、建后的全程管理和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开展沼气使用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大型沼气池的监管和废气沼气池的处理,及时排除事故隐患,防止责任事故发生。
3、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助乡农业服务中心抓好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的购销,使用台帐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质量的抽查工作,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力度,对农技推广人员和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知识培训,严格按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抓好农业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督,依法实施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努力打造本村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
三、考核及奖惩
1、安全生产考核由乡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对责任书执行情况分项检查,逗硬打分。
1、认真履行项目经理管理岗位职责,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及整个现场承担全面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并保证常驻现场;
2、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各级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安全及经营行为的考核和检查;
3、不将施工合同中的工程内容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的企业或个人;
4、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
5、及时报告及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不瞒报、谎报或者破坏事故现场,不阻碍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
6、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文明施工,杜绝施工扰民,聚众斗殴等违反-社-会治安事件;
7、决不以任何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保证将工资发放到每个农民工手中;
8、自觉参加建设管理部门的会议和各种业务的学习培训;
9、认真合理安置外来民工的生活起居,保证住宿、食堂等公共设施的卫生。
省电力局着力抓“基层站所、电网基本建设、农电人员基本素质”三项基础工作,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上了新台阶,提高了供电能力,改善了电能质量,社会用电量明显增加。基层站所是直接为“三农”供用电服务的窗口,直接服务于广大客户,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构建供用电和谐的基础。所以搞好基层站所建设对提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水平尤其重要。
一、规范基层站所基础资料
制度建设和规范的基础资料是基层站所做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供电所基础资料、台账、报表种类繁多,各类记录薄册和台账档案有200多种,资料管理起来非常复杂。
由于部分记录信息都是重复的,在手工操作时就要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无形中给供电所工作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为给供电所班组减负实现管理创新,电力局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对供电所现有的基础资料、台账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各类台账、报表、薄册不到100种。电力局下发了温电营《关于下发供电(营业)所、配电工段必备规程、基础资料台账、薄册清单及基础资料电子模板的通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流程、统一内容的原则,对供电设备、管理台账、各类图表、记录、分析资料等基础资料进行规范统一,在保证了各种资料、记录齐全的基础上,同时减轻了供电所人员的工作量。
二、加强基层站所信息化建设
各基层站所全部建成光纤骨干网,通信系统向农村供电所延伸,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平台。各基层站所建成企业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班组管理eme系统等,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营和决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探索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结合市供电(营业)所管理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开发了“星级供电(营业)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供电所的日常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所内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实现所内资源的共享,实现供电所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同时各项工作微机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三、提高基层站所供电服务水平
以电监会供电检查整改为抓手,开展了“金牌服务迎奥运”、深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电力·社区”共建、高危重要客户隐患排查等形式丰富的优质服务活动。创新电费缴纳方式,为方便农户缴费推出电费充值卡业务,开展自动催费平台、自助收费机、网上收费平台等催、收费方式创新工作,降低收费方式的银行依存度;大力创新农电特色服务,开展特色鲜明的送服务上门活动;统一制订营业厅电力客户服务与宣传手册。充分发动各基层站所(窗口),参加“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星级供电所、示范窗口建设,提高基层营业窗口服务规范性和技能水平。开展百所基层站(所)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电力局一百多个基层站所以多种形式“走出去”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攻坚破难,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协同企业转型发展。
通过抓基层站所的基础管理工作,基层站所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流程得到完善,人员的服务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加强政企联动
为了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由市农办、市经贸委、电力局三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市新农办牵头,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市政府还大力支持新农村电气化工作,对路灯、表后线等建设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合计奖励20万元。电气化村的建设热情持续升温,各乡(镇)积极发动,各村主动提出要求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村民的呼声很高。在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中,许多乡村通过举办文艺晚会、贴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宣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和成效,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五、加强内部管理
电力局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对各县供电局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每年年初联合市经贸委、市农办,到各县(市、区)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现场办公,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推进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每年召开“市新农村电网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半年度工作汇报会”和“新农村建设进度督导会”,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能圆满完成今年的新农村电网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计划。为了巩固农改、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以来的“五制”管理成果,防止工程管理松懈,电力局组织营销、发策、财务、
审计、档案等处室,对各个县局定期开展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并印发《电力局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为了及时把握各地新农村建设动态,及时向社会公布电力系统在新农村电网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宣传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事迹,开通了“新农村电网建设信息网”,坚持每月定期出刊《新农村电网建设简报》。六、积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电力局首先通过增加变压器容量、增大导线截面积消除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完善农村和城镇电网供电网络,彻底解决农村和城镇中存在的各类用电问题,满足农村和城镇用电需求的增长,使农村和城镇的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电力局始终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如:非晶合金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有效地降低了中低压配网的损耗,使电能的利用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农村电网电能损耗率持续下降。居民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抄表的准确性,也减轻了抄表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电压合格率远程上报系统,采用网络和无线gprs的传输方式,实现了对各处统计型电压表监测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汇总到营业部门或相应的监管部门,代替人工抄表及一连串后续工作,快速了解线路电压质量状态,降低线路供电电压的缺陷率,提高线路电能质量管理水平。下属瑞安供电局积极探索单相负载检测装置的开发及应用,使220伏用户的“零度表”管理得到加强,弥补了以前居民用户故障停走发现不及时,追补电量难度大的不足。
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电力局积极推广典型设计,推行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电网坚强、供电可靠、服务优质、经济环保、供用和谐”的农电发展目标,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积极开展省电力公司农电系统35千伏集控中心(站)和10千伏开闭所“两个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开展“农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35千伏及以下农网输配电设施“两清理”活动,不断提高农网输配电设施健康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能力,确保农电安全。
七、抓农电人员基本素质
(一)结合农电专项工作组织开展人员教育培训
农电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接受专门教育培训的机会,为此,除了加强常态的教育培训力度外,电力局重视抓住每次专项工作开展的机会,见缝插针,采用各种形式,结合专项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基层农电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如:积极开展“原原本本学规程”活动,组织编写《县级供电企业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规程(试行)》,并对八个县(市)供电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班长、安全员等近700多人进行了宣贯活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技术比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组织观看安全事故案例等活动,使“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人心,切实提高了基层农电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意识和水平。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规定星级供电所的创建与现场标准化作业开展相挂钩,重点针对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供电所所长、线路班长、所有线路工进行强化学习培训,连续两年相继组织了全市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技术比武全员理论和技能培训工作,下属平阳县供电局还成为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省级示范点。
(二)研发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
为了给各县供电局创造一线人员技术培训的条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电力局组织研发了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软件收录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电网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设备评级标准》等17个规范和标准,有试题5000余题。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平时可以通过试题练习进行规范和标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正规考试来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效,通过应用规程考核软件电力局对八个县(市)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成员等近1000多人进行了学习培训。
(三)通过技术比武,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真抓实干,压实责任
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木门镇如何做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作如下表态性发言。
一、全面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我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门业务人员2名来具体抓。建立“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的网格化责任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三大工作体系,加强监管、检测队伍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每年按人均不低于4元的标准纳入年度镇级财政预算,保障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二、依法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质量安全承诺和从业人员培训等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等规定。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厂(场)检查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制度。建立健全病死畜禽和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督促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和批发市场100%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推行生猪养殖保险制度,养殖场(户)参保率60%以上。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系统,健全信用监管、信用评价和信用服务三大体系,完善信用信息披露及失信惩戒、守信激励、信用监督和信用教育机制。
三、切实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将我镇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100%纳入信息平台,记录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信用信息和违法违规不良信息。严格规范农药经营,实施农药售前审查备案制度。大力推广农资连锁经营,经营单位公开张贴全市统一的农资质量安全承诺,建立进销货台帐,并将信息及时上传农资条码追溯管理系统。建立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实行实名制购买。加强对规模养殖场自配饲料和规模化种植基地直购农药等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取缔无证无照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
四、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摸清底数,防范风险。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要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检测人员,产业重点村配备1名检测员,年农畜产品日常快速检测和收获前快速检测不低于200批次、村级不低于50批次,并通过检测数据平台定期向主管部门上报检测结果。力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率达90%以上。
五、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业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我镇要围绕主导产业茶产业,健全标准体系,将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集成转化为简单实用的操作图或明白纸,入户率100%。有效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科学合理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区域布局。
作者:王琦 胡强 单位:陕西省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指导站
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提高全县有县级茶业协会1个、县级茶叶技术推广机构1个,从事茶叶专业的技术人员20余人,取得市县级科技成果10余项,茶叶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引进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平阳特早、龙井长叶等20多个,建立良种母本园50hm2,年繁育出圃良种茶苗6000万株,成为西北较大的良种繁育基地;先后开发出“汉水银梭”、“黄云翠竹”、“汉水毛峰”、“南湖炒青”等高中档名优茶。密植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无性系良种栽培、繁育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栽培技术,现代茶园管理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机械化修剪、采摘、耕作技术,名优茶加工技术,茶叶冷藏保鲜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青茶(乌龙茶、铁观音)、红茶的研制开发已经起步。茶叶标准化生产迈出坚实步伐2006年成立了南郑县茶业协会,2008~2010年相继组建1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按照“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制定了南郑县《汉水银梭茶加工技术规范》、对《汉水银梭茶标准》进行了修订,贯彻执行陕西省《汉中仙毫茶加工技术规程》、《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推广标准化建园,实现规范化生产。茶叶标准化生产在产茶乡镇、茶叶生产企业、种植大户普遍推广应用。茶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主要做法
近四年来全县无性系良种化建设进展迅速,平均每年以334hm2的速度递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绝对数位居全市第一。切实抓好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茶业按照县政府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坚持以“有标贯标,无标制标”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加大对茶叶综合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达标工作力度,推动了全县绿色、有机茶园建设进程。在生产中,严格遵照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茶叶及有机茶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推行《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茶事管理活动,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集中培训,指导茶农进行无公害、有机茶园科学管理,建立茶园农事管理记录档案,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行责任追究制,保障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各环节的有序衔接。累计举办茶园管理、鲜叶采摘、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培训1200多场次,培训茶农达到12万余人次,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办黑板报、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向大家传授无公害、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尤其是在茶园病虫害防治方面,严禁使用一切农药。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保证了无公害、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的深入普及。壮大龙头企业,规范茶厂建设自2006年开始,南郑县每年安排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县内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化茶厂建设。结合全县实际出台了《南郑县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出台了扶持政策,落实了推进措施,现已完成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15家,有16家茶厂获得QS认证。这些企业不仅改善了生产硬件设备,并建立与完善了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健全了质量管理制度和加工档案,实现了茶叶产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其中汉中绿娇子茶业有限公司、汉中市云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汉中市政府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及优化改造,实施茶叶加工企业准入制度,淘汰了一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取缔无证加工行为;通过扶持壮大重点龙头企业,促进企业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提高茶叶加工水平,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全县茶叶安全生产和质量要求。打造茶叶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南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品牌的打造、宣传工作,积极提升南郑茶叶的知名度,为抢占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次组织全县重点茶叶企业参加省、市茶叶节和赛茶大会,海峡两岸特色农产品展览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各种茶事活动,名优茶产品共获得各项奖项122个。从新茶上市起,各茶叶经营门店门头实行统一标志。在省内外开设直销、代销窗口16家,申请安排茶叶产品品牌在中央电视2套购物栏目播出,扩大了茶叶在全国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发展思路
以质量安全为中心,强化标准化技术推广,大力实施绿色、有机战略,全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整合茶叶品牌,逐步实现种植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全面提升茶叶产业整体档次,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8000hm2,全部建成高产密植生态茶园,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4000hm2,茶叶总产量达到9000t,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6亿元。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建成茶叶清洁化生产线4条,茶厂优化改造65个,在现有4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使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0个,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个。同时,加快推进以茶园观光、度假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采制等为主的茶旅游开发,使茶产业从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促进茶企增效、茶农增收、茶业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月30日,全省人参质量安全暨新型农药推介会议在安图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加快推介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产品,全面提高人参产品质量,确保我省人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省农委副主任刘丰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省参茸办公室主任张辉主持。会上,吉林农业大学李月茹、高洁两位教授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靳锋云站长,围绕人参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农药使用方法以及农药登记和管理作了专题讲座。农药生产企业及人参种植户代表就研发推广和试验示范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全体与会代表还观看了新型农药产品展示板。
刘丰艳副主任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经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积极运作,通过采取调控生产规模,扩大精深加工,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加快推进人参食品试点,开拓国内外市场等综合措施,促进全省人参产业发生了可喜变化,加快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生产规模稳中有降,促使人参产业逐步向科学持续发展转变。园参价格持续攀升,收购主体由小变大,交易场所由专业市场逐步转向以订单为主的产地交易。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栽培模式悄然改变,呈现出林下参种植、非林地栽参等多种模式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省在15个人参重点县建设了20个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面推行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2011年,全省人参优质品率同比提高20%,病虫害发病率降低了13%,无公害人参达到80%以上。
刘丰艳副主任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参产品质量”根本目标不动摇,全面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保障人参产品质量安全。
要切实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把加强人参质量安全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增强责任心,组织力量搞好跟踪指导服务,深入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和随机抽检,发现质量安全事件及时查处,绝不姑息。
要着力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20个省级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切实把这些基地建设成全省人参良种推广、绿色人参、非林地栽参、西洋参、林下参高效优质和安全生产的样板,辐射和示范带动全省人参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要全面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不断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尽快完成56项省级标准的审定工作,力争年底前颁布实施;全面推行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今年省里将以专项资金扶持为手段,依托省内重点基地,分区域建立15~20个规范化生产示范园区推广项目成果,使项目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开展测土栽参工作,力争用2~3年时间,普遍推广使用人参专用肥料和专用农药,到2015年全面实现人参标准化生产的目标。
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做好人参投入品登记工作,对投入品特别是生物农药产品加快登记注册进度,确定一批专用农药和肥料,力争在5年内实现没有进行登记的农药不允许在人参生产中使用;严格投入品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今后,凡是没有经过人参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人参种植;没有在人参生产上登记或没有经过试验示范的投入品不得在人参生产上使用;对生产经营违禁成分超标人参产品的企业、经济合作体及种植户,不予批复参用林地;对生产经营违禁成分超标人参产品的企业不予政策扶持;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地块不再允许用作参地,对违禁成分严重超标的人参产品进行彻底销毁,并对生产经营者依法予以处罚。
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从今年开始,省农委将会同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公安厅等部门,联合开展人参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制造、营销和使用违禁投入品、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大力度打击和清理假冒野山参、糖水煮制红参、硫磺熏蒸人参、农残超标人参、假鉴定证书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坚决遏制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人参提取有效成分后添加硫酸镁等进行再加工的制假售假新动向。(省参茸办 供稿)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1、采矿工程施工中对采矿技术的分析
1.1针对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的分析
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采矿技术也十分的多元化,根据采矿周围的环境特点来选取需要使用哪种类型的采矿技术。采矿施工的具体模式也和采矿技术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说当前国内使用最多的采矿技术就是长壁开采技术,这种技术最大弊端就是只能在煤矿开采中使用,如果要是将其技术用在其他矿场上,就会影响其开采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1.2采矿技术有一定的风险
就目前的采矿行业的形式来讲,井下开采的施工方式使用的最为广泛,应该严格按照采矿技术的相关标准进行开采。假如使用采矿技术与采矿工程不符合标准就很容易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1.3更新采矿技术
因为采矿这个行业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就要求定期更新和完善采矿技术。目前在我国高科技快速的发展下,采矿技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采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采矿技术的应用,引用高科技技术型人才,培训员工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采矿工程的工作效率。
2、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的应用
在我们国家应用比较广泛的开采方式是井下开采,井下开采情况复杂多变,难度也比较大。
2.1采矿工程井下开采的专业技术
一般来说在井下采矿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采矿技术有崩落和填充采矿等几种。崩落采矿的技术要点主要是在采矿的过程中将周围的岩石崩落,而且在崩落周围岩石的同时还要把采空的区域进行填充,从而提升对低压的管理。填充采矿法主要的特点是为了降低地面坍塌的概率,在地下开采的工作过程中,一边推进采矿,一边再用填充的材料对采空的区域进行填充,也是为了保证深部开采和水下开采的安全问题。回填一般选用的材料主要以冶炼矿渣、煤渣和废弃的砂石料为主,填充材料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靠矿车运送到指定的位置。填充采矿法比较合适环境比较复杂的矿山,比如矿山的地形复杂矿体的深埋程度比较深造成无法承受地面压力等。所以,采矿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依据开采现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采矿技术。
2.2采矿工程缓倾斜层的采矿技术
缓倾斜层是通过煤层的厚度来分成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要求缓倾斜层的角度在8°~25°之间的矿层,在我们国家的煤矿矿层当中几乎全部属于缓倾斜层。技术工作人员通过煤层的厚度来选用开采技术。
3、采矿工程实施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采矿工程安全思想意识
采矿工程的风险性一般比别的行业要高,很多的采矿企业为了获取高利润过分追求采矿速度,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这种以牺牲员工安全和利益的企业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开矿企业是必须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企业的负责人首先自己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工作生产中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要遵守安全规范,注意施工安全。还可以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总结其他矿区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发生矿区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加强矿区安全管理。
3.2努力做好矿区安全预防工作
开矿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矿区安全预防制度工作,预防工作做得好就能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小很多,从而达到阻止人员伤亡和减少经济损失。一般的安全事故可以分为通风不好、瓦斯爆炸、顶板塌陷等几种,矿区的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矿区现场的实际开采情况来预见可能会发生的事故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防尘、防火灾、防止大帽顶的危险。除了研究矿山性质预防井下塌陷,还要做好矿区安全设计工作来防止设备发生故障,经常检修,如果设备部分故障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使用,努力使设备故障的损失最小化。积极有效的预防工作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矿区安全技术规程的执行力度
矿区开矿工程过程中都必须要有安全技术规范来约束。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规程等条款不能生搬硬套别的规程制度,要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各种规程制度要全面具体细化来达到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不同的施工工程流程也不同。打个比方,掘进作业规程就要在开工前完成审批,尤其地质方面的问题。采矿企业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全面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在开工生产前要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要考试合格签字上岗。开采前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进入开采现场进行安全测试,近距离的把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如有不妥的地方及时改进,消除安全隐患。
3.4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检查监督的力度
采矿工程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或者人为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原因是一个风险性非常高的职业,而我们只要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来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因此,必须要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安全管理措施,对于不自觉的员工要增加强制性的措施来监督管理。经常检查开采设备、员工着装等,发现问题马上整改,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措施来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另外,可以建立安全评价体系便于发现生产施工和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快速整改。此外,建立员工安全考核制度来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还要提高安全生产级别更加保障采矿工程的安全开采生产。
4、结语
矿产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目前主要的开采形式为地下开采,现在很多采矿工程的安全事故频发,社会影响恶劣。因此,采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革新开采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首先,开采企业要根据矿区的地质地形情况来设计开采计划,不同的矿产采取不同的开采方法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选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保障采矿工程的安全开采生产。目前我国主要是硬顶板开采技术、露天开采技术和缓斜层开采技术等,我们要努力的完善这些技术和发展新的技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培训开采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级别,开发更好的设备设施设备,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更上一层楼,促进我国的矿产开采工程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文鹏.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110.
[2]曹庆远.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41.
1、认真履行项目经理管理岗位职责,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及整个现场承担全面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并保证常驻现场;
2、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各级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安全及经营行为的考核和检查;
3、不将施工合同中的工程内容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的企业或个人;
4、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
5、及时报告及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不瞒报、谎报或者破坏事故现场,不阻碍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
6、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文明施工,杜绝施工扰民,聚众斗殴等违反-社-会治安事件;
7、决不以任何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保证将工资发放到每个农民工手中;
8、自觉参加建设管理部门的会议和各种业务的学习培训;
9、认真合理安置外来民工的生活起居,保证住宿、食堂等公共设施的卫生。
10、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爱卫会和传染病防治各项规定,积极配合政府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各项工作;
11、遵纪守法,确保工地上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为接受社会各界对市政工程管理处行风建设的监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特向社会公开承诺如下:
一、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职工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市民满意为标准。
二、强化路政管理。加大市政道路巡查力度,依法办理市政道路设施损坏赔偿事项,查处乱挖乱占市政道路设施行为,确保市政道路设施完好率。
三、加强市政道路设施维护。对新管辖的道路、桥梁及道路排水沟涵及附属设施做到巡查到位、维修及时,确保道路平整、畅通。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在全球煤炭总产量中的比重高达30%,但据相关统计,我国煤矿平均每产百万吨煤死亡3.1人,而美国仅有0.03人,南非和波兰等国家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3,我国的煤矿死亡人数在世界煤矿生产死亡人数中占到了79%。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研究对于煤炭工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文中笔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煤矿安全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生产轻安全,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
随着煤炭企业的市场化发展,很多煤矿管理人员都产生了重生产和效益,轻安全管理的思想,逐步放松了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与安全存在冲突时,不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有的干部甚至产生了产量为主的思想,只有重视产量才能使效益最大化,将质量与安全置于不顾。虽然现阶段很多煤矿企业都实施了职工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惩罚的金额对于职工的收入影响较小,大多仍以产量作为工人收入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煤矿工作面开采之前需要编写的《作业规程》和需要贯彻的技术措施等,大多职工将其视为开工护照,所编写的规程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无法让职工形成深刻的认知。在一些技术规程的执行过程中,很多技术人员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很难将其贯彻到位,从而为生产留下了安全隐患。
安全机制不够完善
很多煤炭企业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发展,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机构作为生产部门并与其合并,有的煤矿甚至不存在安全管理机构。一些煤矿对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大幅度精简,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力量极为薄弱。有些煤矿的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是安全监管员,又是生产职员,导致煤矿安全生产职责不明确,监督管理力度薄弱,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由局派驻到矿的安监处与矿安检科合二为一,依附于企业,部分单位受双重领导,在履行职权方面有很多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的束缚更为严重,难以充分行使其权力。
生产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煤矿企业的用工制度存在正式工、合同工、协议工、临时工等多个工种。这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多层次的生产队伍,新老接替无法完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一些一线的生产人员,多为来自边远山区的合同工和协议工,只想着干活挣钱,缺乏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且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一些煤矿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一些班组长基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从生产职工中选拔的优秀职工。在生产中能够吃苦耐劳,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但普遍缺乏安全意识。此外,很多煤矿职工都存在侥幸心理,凭经验和感觉工作,对于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规程》没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一些作业规程流于形式。还有一些青年工人,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普遍认为煤矿生产工作不光彩,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对相关技术掌握程度不高。一些院校的专业招生比例逐年下降,企业分不来,学校招不到,进来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很多煤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的煤矿职工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职工仅有3%,严重缺乏生产、地质、通风和机电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小煤矿,生产队伍基本由农民工组成,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当前煤矿安全科研力量薄弱,科研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一些主要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无法形成健全的煤矿安全科技体系。
安全方面投入不足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煤矿普遍存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趋势,对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这也是致使煤矿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集体或个人承包的中短期行为影响导致的负面效应,承包者大多缺乏长远的眼光,只重视短期利益,拼人力生产,对安全不够重视,很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置之不理,只顾完成生产任务,从而导致一些机械人身事故的发生。二是市场煤炭生产与销售失衡,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严重缺乏安全资金,使得很多煤矿的安全投入较少,无法更新陈旧的安全设施;对煤矿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投入无法适应安全生产需求;此外,很多承包者对工人的选择标准只看重身体条件,而不顾及其专业素质和文化程度,从而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与培训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和对策
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
煤矿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与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煤矿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安全理念,将安全工作作为煤矿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煤矿内容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充分重视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克服生产人员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在生产中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将职工的生命财产放在首位,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的整体安全意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煤矿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
在煤矿内容建立完善的监察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察给予足够的重视,设立专业的安全监察人员,对于生产规程和安全规程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将相关安全规范的实施严格化,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加以改善,强化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的责任机制,将煤矿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具体而言,可以设立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加强日常考核,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监督检查,规范生产行为,改进生产方式,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明确责任,从而促使相关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
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而言,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素质至关重要,因此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考核。具体而言,可以定期开展专业生产知识培训与安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并适当开展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宣传会议,使工人掌握事故险情发生后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此外,还要严格煤矿生产准入,加强岗前培训与考核,通过者方能上岗,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将其用于基层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奖励,生产技术和安全设备的改善等,定期对煤矿的生产设备和安全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引进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并建立健全的煤矿安全生产检测和预防机制,对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指标进行全面监测,以更好的防范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刘星魁,谢金亮.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 煤炭技术.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