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语文的教学总结

高三语文的教学总结

时间:2023-07-24 17:05: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语文的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三语文的教学总结

第1篇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要求与现状

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最大要求便是高效。高一、高二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文学积累和语文素养,而高三学生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高考,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在试卷上书写规范且正确的答案。这就要求高三语文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及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题海战术”固然不可取,但必要的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三语文复习课是整个高中学习任务最繁重、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相比于其他学科,高三语文复习课似乎更难处理。当前最紧要的应是找准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最佳切入点.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能使知识得到必要的巩固与强化,从而开发最高效的复习课堂。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与优势

“翻转课堂”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最大特色便在于“翻转”二字。所谓“翻转”即是“颠倒”的意思。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的颠覆,是对知识传授与内化的逆向安排。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一般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巩固内化的过程则放在课下。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因此也就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传统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分解,事先录制好10分钟左右的微课,让学生在课下学习,并整理下发相关任务单、学案等资料,帮助学生发现、思考、总结问题:而在课上则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下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翻转课堂”以颠覆性的自信姿态袭来,为教育变革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如若恰当利用,必将有利于打造高三语文复习的高效课堂。

三、“翻转课堂”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的具体作用

1.变机械为灵活,有利于学习个性化

就高三学生而言,他们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基础素养不同,他们在同一时间接受知识的速度与效果也就不同。因此,利用传统课堂进行高三语文统一复习,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翻转课堂”主要由课下预习和课堂讨论两部分构成,这样的拆分形式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机械死板的教学短板。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视频,虽是规定学生在课下自学完成,但是何时观看,如何观看,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也可以在听不懂的地方随时暂停,进行思考或者在学习平台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快进观看,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利用“翻转课堂”的灵活翻转性,可以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

2.化零散为系统,有利于知识链条化

高三复习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而语文学科更是具有知识繁杂、系统性不强的特点。如果单纯利用每节40分钟的课堂进行知识讲解,不仅耗时巨大,而且效率低下。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进行点化处理,从而使得每一个知识点得到聚焦。虽然每节微课时间约在15分钟左右,容量有限。但我们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每一专题知识进行规划,一个知识点录制一节微课,致力于将其讲清讲透。然后将这些微课视频进行编号,形成微课系列。如此,学生在课下自学时,便会条理分明。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其知识链条便自然而然地清晰化了。

3.转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学习兴趣化

第2篇

【关键词】语文复习 目标意识 训练意识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阶段,陡然发现复习工作千头万绪,讲义和试卷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技巧、规律和方法总结了一大堆,但是学生水平还是那样。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并不高涨,课堂成效也不显著。正如一位资深老师所说,高三的语文课,学生刻苦,教师辛苦,过程痛苦。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讲义和试卷的处理,删繁就简,不面面俱到,显得从容不迫;而且他们所教的学生,能力和成绩不但没有落下,反而相对突出。仔细推究其中原因,发现他们注重到了两个意识: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

笔者也认为,合理地强化目标意识和训练意识,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高三语文复习,只有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使复习过程有的放矢,教学思路明白透彻,活动安排环环相扣。高三语文复习,科学、合理地强化训练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夯实基础,提高自身能力,避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头重脚轻”的局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创新了课程模式,表述严谨,框架清晰。新的课标,迎合时代需求,尝试了全新的课程目标设计思路,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安排课程的目标设置。在建立这一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接受理论和结构主义等现论的合理因素,使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高三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

然而,笔者在观摩一些高三语文复习示范课时,发现高三语文复习的教学目标有“泛化”之嫌。有一位老师在一节“现代文阅读之散文”的专题课,也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了六个教学目标,并制作成课件在课上投影出来。试问,区区一节课真的能达成这么多的目标吗?不管这节课上得究竟怎样,教学目标设置是失败的。

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之外,还必须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因为《课程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而《考试说明》解决的是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择人才,是衔接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考试,必然要在难度、区分度上与达标考试有所区别。《考试说明》正是根据高考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规定了语文高考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目标。这些就是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制定高三语文复习目标应具有合理的目标意识。一是目标要有明确性。制定目标时,常见的毛病是目标过多、过滥,表述模棱两可,降低了目标的明确性,由此形成的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事实上,明确的目标是复习的“抓手”,每一轮复习,每一个专题,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既使语文课堂内容集中、明确,也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是目标要有计划性。高三复习头绪繁多,试卷海量。若没有计划意识,语文复习势必乱成一团,收效甚微。而高三语文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需要至少三轮的复习过程,第一轮是专题复习,按照高考各个考点分项复习,第二轮是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重点训练,第三轮是综合练习,真题演练。平时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按照计划来制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进行落实。计划清晰明了,复习才能从容不迫。

三是目标要有可行性。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不同层次的班级要区别对待,目标既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能过少或过多。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低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和骄傲的心理;过多容易使教学内容分散,过少则容易减缓课堂节奏、减少教学内容。切实可行的目标,就是一堂课要集中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力争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

二、强化教学内容的训练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的课程性质有如下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该获得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训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经了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过程,新课标新教材都把眼光盯在能力上,高考命题也具有不断向能力点转化的特点。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接受大量训练,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并提升语文能力。众所周知,语文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主张,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强化教学中的训练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训练意识必须得以加强。尤其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学要取得成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训练意识。

训练要有针对性。一是训练内容要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项能力要求,不率性而为。二是训练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薄弱部分出发,教师制定教学和训练的具体内容,努力做到查漏补缺,稳步推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训练情况快速反馈,教师要及时跟进、矫正。训练围绕学生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体验与过程的实践,师生才可寻找更有效的解决之道。三是训练要针对复习的重、难点,并考虑复习过程的阶段性,来安排教学,力争重点突出,化难为易。

训练要有系统性。《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语文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和考查是系统的,语文复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也一定要系统、全面。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将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分为四大板块: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每个板块还可以再系统地分成相应的内容。系统论中有着“有序即有效”的论断,我们对知识与能力结构归纳得越是有系统,有条理,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其操作性就越强。把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安排后,我们就可按照计划对此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由小到大,沿着知识点——专项——综合的逻辑顺序,使高三复习有条不紊地展开。

训练要有连续性。语文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步登天,从无到有,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靠的不是天赋,而是逐步的体验、感悟,以及平时刻苦的训练。在高三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操作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根据知识和能力的内在相关联系,持续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发展自我,以让其学会总结学习经验,归纳做题的方法、策略,即要强调“得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意识到,学生的认知积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连续多次、反复的训练,才能真正帮助其提高能力,所以,更要强调“演练”。

第3篇

一、对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理

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知识点,在开始高三复习之前,老师就要把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按规律去复习也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首先可以把高三语文复习内容分为几个方面,根据语文试卷的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方面、语言表达方面、阅读方面和写作方面,然后对各个方面再细致地划分,这样有规律性、目的性的复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积极性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表达、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这样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就能够省下不少的精力。在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学生有层次地复习,并在做题中耐心地指导和鼓舞,让学生能够有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着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强化问题

着重强化学生的能力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高三语文的复习阶段,每一堂课老师都会讲一些做题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要从老师讲的方法中总结经验,做到灵活运用,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其次,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注重素材的积累,多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在写作的时候有足够的素材进行运用。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学生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高考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占有很高的比例,只有平时加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保证基础分不会丢失,这样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复习。

总而言之,高三语文的教学复习方法老师一定要做好系统化的规划,针对各项能力进行强化巩固,加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够使高三的语文复习教学更有效。

第4篇

步入高三,语文新授课基本结束,主要任务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和各类高考题型的专题复习。传统的复习课有两大弊病:一是学生做题多。一开始还有些效果,然而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渐渐消磨殆尽;二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听得很累,时间一长就昏昏欲睡,可谓高耗低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早就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究竟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给复习课插上一双轻灵的翅膀呢?笔者积极实践“活动单导学”模式,使高三语文复习课旧貌换新颜,带来了不少惊喜和收获。

二、“活动单导学”模式下高三语文复习课的特点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主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即以小组为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单为媒介,学生主要通过答案比对、尝试评分、失误归类、对策研究、模仿借鉴等多样化的活动进行自主探究、总结,在老师的导引下提升完善,探讨解题策略、提高解题能力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下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发现者、合作者、实践者。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复习“活动”的助学者。通过创设情境、点评提升等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高三语文复习课“活动单”设计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课堂活动的导航仪,一般由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主体,每个“活动单”中一般设计3~4个活动方案。每个活动方案下面还可以有几个子活动。活动过程设计的问题要明确,语言要简洁,各个活动间要有层次性。

四、高三语文复习课应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复习课也不例外。“活动单导学”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愉快主动地参与复习,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高了,激烈的争论多了,轻松的笑声也有了,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复习课上,学生再也不是被老师牵着线走的“木偶人”,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三)提高了课堂的复习效益

“活动单导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学生的“学”变成课堂的基本特征。传统复习课的枯燥沉闷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积极的行动,他们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激烈争论,班级里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学,有所得。活力高效取代了高耗低效,复习课的效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四)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5篇

高三语文课堂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容量大,知识密度高,在这个基本现状下,高三的语文课堂有呈现生命化的可能吗?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应该做到的。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知识的生命力

一堂有生命力的课,需要教师用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巧妙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用机智的语言实现知识的生成。但除了这些常规的要求外,生命化课堂首先体现为知识的生命力。课堂上的知识不是一个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的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而是易被学生掌握的、鲜活的知识。以往过多强调认识的客观性,对认识的能动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形式,知识的呈现形式呆板、生硬。而要实现知识的生命力,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识的建构性原则,他们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故而,高三的语文课堂要实现生命化,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活动的知识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

除此以外,高三的语文复习还应符合这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三语文复习,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归纳为主、归纳演绎相结合。高三的复习课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文知识、试题中隐含的规律,从而再利用规律解决同类题型,或解决新问题。如果知识由教师直接给出,就会导致学生对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出现知识有余能力不足的情况。由学生自主归纳知识,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很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比如在“理解文意迁移运用”这一专题的的教学中,我很注重让学生自主归纳答题的注意点。运用让学生自主评分的方式,分析失分的原因,再从中得出答题时应该注意的要点。设计这个环节时,我还考虑到学生失分原因五花八门,在各道题中都有所体现,为了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我给学生的每道题的答案示例都侧重于一个要点,便于学生准确地辨析,从而明确地掌握。

高三语文复习课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教育的过程不应是传授如何解决既有问题的思维经验,而是启迪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并获得教育效益。高三语文复习课,应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标,以传授知识为手段,以组织训练为主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互为手段和目标的,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技巧。这样活动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样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二、运用合作性学习,激发学生情感的活力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缺乏学生情感流动的课堂会是成功的课堂。离开了情感的活力,学生的学习只可能是被动的、应付式的,这样连基本的教学的有效性都谈不上,更何谈生命化。高三的语文课堂就教学内容而言,本身的人文性、情感性比基础年级要弱,但这是不是等于在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过程中难以实现学生情感的活力呢?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经说过,“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最持久强烈的愉悦不是来自一般的‘快乐学习’活动,不是来自简单的表扬欣赏,而是来自人的文化创造活动自身的激励”。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充满着大量的思维的创造,对知识习得的快乐。在这个意义上说,高三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是充满着学生情感的活力的。而合作性学习,就是激发学生情感活力的最佳方法。

合作性学习理论的源头应该是来自于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所主张确立的人道主义的师生关系。阿莫纳什维利明确提出合作教育学的思想,他创造了基于合作原则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的新形式,创造了使学生快乐地、生气勃勃地学习的机制。

在合作性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注重互助与协作,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也是合作关系。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

合作教育学理论强调,在教育思想上必须承认,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对儿童的爱和尊重,使儿童得到认识的快乐。教师的引导,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学生情感活力的源泉。它绝非单纯的夸奖可以替代,是学生内在情感发展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笔者在高三开展过时评教学。学生准备一个热点时事,全班同学自由发表对这一时事的看法,教师也参与到这个讨论中。观点分歧很大时,学生还会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创造者。当学生言之成理时,教师采纳学生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三的习题讲评课,也不能以学生掌握僵死的答案为目标,作文讲评课的操作更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如在讲评议论文时,为了突出“扣紧、说透”的要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体段的互改。可以采取学生单独评改、小组交流评改或全班讨论评改等方式,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平等地参与到讨论之中,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当然,要想课堂上学生具有情感的活力,教师一定要具有亲和力。一般来说,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有一定亲和力的教师,只是生命化课堂上的教师更应该具备这一特点。教师有亲和力,师生才可能有情感的交流、互动。难以想象当教师几乎成为课件播放的机器,师生缺乏情感的沟通,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能感受到学生情感的律动。

三、建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命化课堂要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倪文锦教授曾经指出,新课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评价中,也提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生命化课堂强调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与新课程的这一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合作教育学理论也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牢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要以学生个性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这些都要求高三语文课堂要轻知识传授,重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授之以“渔”,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具体到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首先要能做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同样是练题讲题,生命化课堂上的教师要能做到精选典型题目,举一反三。比如作文的教学。好的作文题能发挥其有效的典型示范作用。绝大多数高考作文命题规范,留给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富含人文性和思辨性,是高三写作教学的典型素材。但有些题目中的材料本身缺乏逻辑性,或者指向性太模糊,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的“船主与油漆工”、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放”。教师应懂得辨析,懂得取舍。选择的标准在我看来,一方面是指向明确,操作性强,适合学生通过对该题目的训练掌握相关方法。另一方面是思辨性强,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能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少研究者将中国高考的命题与欧美进行对比,指出西方相关的作文考题重理性分析,特别是重视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在近几年中国高考题中也有相关转变,出现了很多突出理性分析的题目。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和广东卷等。这样的题目适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第6篇

1.高三语文早读课现状

由于语文早读范围过于宽泛,加上多数学校对高三早读目标的构建缺乏有效的组织,缺乏教师的有效规范和指引,未能对早读目标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自由选择早读项目,致使语文早读目标模糊,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早读状况较为无序。

2.早读课低效无序的原因分析

早读课没有得到真正重视是造成上述早读课现状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学校不够重视,学校的管理层,往往更加重视日常的课程,对早读课关注较低;老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早餐点到及禁止中途翘课等,也有利于早读的时间自行处理班务等;学生自身缺乏自制力,不进行朗读,甚至时常交头接耳、睡觉等。其次是老师不够重视,一些语文老师本身不重视早读课,不将早读课当成一堂真正的课来对待,不提前备课,使得早读课缺少准备,无计划,无目的。一些老师认为,早读是学生自身的事,因而对学生缺少有效的引导,甚至不布置早读任务,进而使早读课的效率降低。使学生不知朗读什么内容,一些学生翻到多少页朗读多少页,使得早读课变得无目的,随意性大。老师仅仅管管课堂纪律,盲目的营造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读什么,读的如何缺少重视。

3.改善早读课的策略分析

(1)正确认识早读的目的

早读课应重视学生朗读情况,使其充分的读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语感,在朗读中熏陶自身情感。科学的早读课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使学生读语文产生热情与渴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在长期的朗读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且对于高三学子而言,早读课对于语文的学习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教学。

(2)制定科学的早读目标

老师与学生都应正确认识到早读课也是一节完整的课程,因此要制定正确的早读任务。缺少具体的早读目标,将降低早读课的效果。老师应提前进行早读课的准备,为学生布置科学的早读目标,使学生有目的的去朗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早读效率。早读目标应对以下几点进行详细的布置:一是早读的具体内容与范围,范围主要为字音、成语、文言实虚词、高中篇目、初中篇目以及课外名句的背诵这一类适宜早读的内容;二是早读的要求与目标,如要求达到可熟练书写、理解文意、背诵段落等目标;三是早读的关键点与有效的检测,如检测时要求95%以上学生检测可达90分以上。

(3)积极创新早读课程

早读课要提高学习效率不应墨守成规,语文老师应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合理的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多方面的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应针对早读课的单一现在进行分析,合理利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辅助。

(4)合理进行早读资源的开发

高三语文处于备考的情况,可开发的早读资源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教材课文。我国教材课文多选于典范式的文章,考试内容也是以教材为纲要。合理运用教材,将其中的部分篇目如重点文言文中的字音、词句、段落用于早读及早读测试。

(5)对早读效果进行检查

为了保证早读课的效率得到提高,应进行定期的检查抽查,如每天早读前10分钟对前一天的早读内容进行抽查检测。根据朗读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语文老师应使用灵活多变的检查方式,如字词默写、抽查背诵、抽查文言诗词默写、全班背诵等,进行为早读课的效率提供保障。检测后对早读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在未能达到制定目标的情况下,要及时发现问题,与早读中无法完成任务及不能达到测验目标的学生多进行交流,可将这部分与能较好完成检测的学生结成学习互帮小组,令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结语

第7篇

一、刚进高三时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是两个文科平行班,当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的上进心,面对高考,这些无疑造成了进入高三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上的隐患。

1.学习极其被动。

2.缺乏应有的基础,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综合做题能力差,应试能力弱。

3.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过关。

4.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5.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高三时期复习训练的具体措施。

鉴于上述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高三时期我与备课组的各位同事在学期初就制定了针对高三全年的复习计划,并扎扎实实地加以落实: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高三阶段结合教材我重点抓了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复习及诗歌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背诵名句佳篇;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检查督促。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对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现代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语言揣摩,佳句仿写。

(二)落实考试说明,研讨高考真题,分段过关。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说明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对首届进入新课改的我们,因此,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课改区的说明,2012年考试说明较之2011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复课过程中,我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参照2011年课改区如海南卷、浙江卷、山东卷,认真研究题型、题点、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将知识点的复习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如面对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般的字音字形及熟语的复习,我抓住命题规律、考点落实等方法,化繁为简。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积累。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第8篇

一、学生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高三(4),高三(5)两个班的学生语文素质有所提高,但差生面仍较大,相当多的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相当多学生基础知识漏洞较多,阅读、作文能力和鉴赏能力尚待提高,作文思路偏窄、语言平淡。

二、准确定位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情况,不强求每位学生能在短期内都有上佳表现,只要能够拉近和别的学生差距就是进步。根据考纲的要求和各个班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不强求整齐划一。

三、有教无类但又要分层指导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改作业时适当地面批面改。做到针对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地布置一些提高能力的作业。对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还要做适当的心理辅导。部分学生基础较扎实,复习态度也主动积极,希望这部分学生,能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们更要在这一轮复习中加强训练,让其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整体常抓不懈。虽然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教师对此部分学生基础能力提高同样需在复习中重视。这一轮的复习,这部分学生较其他学生主动,一般规定时间让其自主复习,按时检查小测,再校对答案即可。作文训练重点仍然要紧抓结构与审题,加强中心语段和开篇的训练。

其次,临界生重点辅导。对于一些学生的语文基础不错,且还有提高空间的,应在平时对其进行一些针对其各自弱项的个别辅导,提醒他们这一轮的复习里,加强弱项的复习。

再者,帮助差生进步。平时考试有部分学生总是垫后, 除了基础差外,其学习态度也有待端正。故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单独谈话,让其从心底重视本学科的学习,并针对其实际,帮助学生做科学的复习安排,及时了解其复习情况,做相关指导。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学生,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我们决定重抓其基础,提高其保分意识。

首先,提高士气。学生难免具畏难心理,应极力避免他们破罐破摔。故在每次考试之后和平时聊天时,我们就根据高考专科录取分数线,让他们明白一张卷中的可保之分,且也是可拿之分,以便让他们定下明确又实际的目标。

其次,重抓基础分。就学生实际来看,语文卷中如做高层次要求的“诗歌鉴赏”、“文言翻译”及“现代文阅读”等题型,拿分不多,且大幅度提高的可能并不大,此类题他们拿下一半的分已是可以。但全卷中有十三分(字音、字形及默写)却是学生靠勤奋记忆就能拿下的,而这对学生的总分至关重要,故在平常复习中反复强调,并加强训练。

具体做法:单独找学生两两谈话,告之背默方法,安排其互背任务,按时抽查;临近考前,全班整体检查默背;高考题训练加强。

再者,作文是这部分学生的弱项,但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故在这一轮的复习里极力加强。具体做法:先抓稳学生的作文结构训练,这是基础。重抓作文审题,这是得分的根本。每周会安排两节课,布置一到两次的作文审题、构思和中心语段的写作训练,并进行相关讲评。

集体备课,科学备考。每一阶段,备课组都会进行集体备课,确定复习思路,合作找寻复习资料,每位教师在整体教学安排上踏踏实实地按备课组计划进行,作好每个专题的训练。

四、练习形式:

单项训练和套题训练相结合。练习以综合为主,结合学生情况,补充题组训练。

五、教学内容:

本学期是高三的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有:

1.完成选修八、十二课本的教学,重点是。

2.语言基础知识、古诗、文言文和语用题的复习指导。

3,作文进行分层指导系列训练。 作文训练重点放在审题、构思、速度、围绕中心展开论证等方面。全批全改。

五、教学进度:

第1-2周:语言运用.综合训练.教学

第3-6周:新闻阅读与写作.写作训练

第7-10周:实用文体写作.写作训练

(期中考)

第11-15周:古诗词鉴赏训练和文言文阅读复习

第16-17周:语言运用.综合训练

第18-20周:现代文阅读(必考)

(学业测试)

第21-23周:语言运用.基础综合训练.考点辅导.

(名句名篇的背诵、双基的训练和作文将贯穿始终)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执教文科重点和文科普通班,但两个班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存在很大差异,从假前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以下问题:文1班的成绩不错,文2班的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状况。思想意识方面,文1班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绝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有取得良好成绩的强烈愿望,但也有个别怕吃苦,只想得到不愿付出,加上年少无知,自控能力比较弱,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文2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学生知道认真学习,并能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但从考试情况总体来说这两个班的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基础知识掌握不够;(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4)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二、主要教学内容计划安排

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教学完成及读本中一些重要篇目的学习,力求做到充分借助读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通过比较、分析与归纳,借鉴或吸取有益的养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语言综合能力。(二)组织并完成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三、具体教学措施

基于学情分析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我准备深入备课,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作业批改方面,坚决贯彻学校对高三提出的作业练习的要求,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期间我还计划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督促学生复习巩固高一高二背诵默写过的课文和教材上出现过的语文基础知识,做好高一高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发挥学生主动性,分小组找题做题,共同练习基础知识题,力求在本学期末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另外计划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后进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并建立培优学生档案,将每次考试成绩列表,分析每次考试得失,以求出现语文拔尖生。

四、个人专业水平提高

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坚持网络学习,尽可能多的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与同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还向其他老师学习,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设计,做到充分备课。另外积极参加教研室教学处组织的各种活动。力求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

总之,新的一学期马上来临,面对新的一学年,我将以饱满的激情来面对每一天!!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应以新课标和江西省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近三年特别是xx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为依据,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力争在xx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复习安排

(一)一轮复习时间

xx年6月——xx年2月

(二)复习具体要求

1、全面复习不遗漏,夯实基础不放松

一轮复习在整个高考复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真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全面复习,要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突破每个考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论什么层次的班级,都要十分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不惜下功夫。

2、帮助学生自主复习,明确学生复习任务

对于语文,学生普遍不够重视,高三尤其。因此帮助学生明确早晚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复习计划显得很重要。学生一方面要落实基本背诵默写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字音、字形、成语(包括熟语)、文言、作文素材等内容的积累,做好检查落实工作。

3、教材复习

江西卷历来提倡回归教材,回归文本。因此在复习时除《全品》外,也要兼顾必修和选修教材。从字音、字形到默写、背诵,从诗歌、文言到作文素材的挖掘,教材中可资料借鉴的东西其实很多,要引起重视。

4、作文(大作文、小作文)复习

作文(大作文、小作文)复习训练应贯穿整个第一轮复习全过程,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素材例子的运用指导,尤其要牢记“切合题意”,反复抓,抓反复。

5、名著导读

鉴于名著导读在试卷中分值加大、题型更改的实际情况,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已不可取,要通过阅读原著、交流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原著。

6、周练

语文应注重平时积累,但适当训练也十分必要。为了让学生练有所得,练有效果,周练的命题、批改、分析、总结极其重要。

(1)自主命题,追求质量。不可随意网上下载试卷直接使用,应严格根据江西卷高考特点选题,严把质量关。

(2)认真校对,注意排版。网上下载试卷要求认真校对,题目和答案不能有明显错误硬伤,确实需要应纸质校对。按高考试卷样式要求排版,方便学生阅读答题。

第9篇

【关键字】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 解题技巧

“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这一经验表明了课堂教学在高考备考中的重要性。笔者在对高三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时,对存在的情况作了系列的思考。

思考一:如何选取合宜的教学内容?

高三复习课是复习学过的知识的,学生不是零起点,那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避免与基础年级重复呢?我们的复习课选取怎样的内容才恰当呢?教学内容选取合宜,教学重点确定得当,是一节好的复习课的基本要求。那么在高三课堂中内容的选取存在着怎样的不足呢?

案例一:

教学内容:压缩语段复习

教学流程:展示新闻压缩的考法——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归纳做压缩题的方法:找出新闻六要素,根据字数压成答案——巩固练习

分析:这节课环节清晰,各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在讲练结合中很轻松地掌握了新闻压缩题的基本技巧——找出新闻六要素,根据字数压成答案。可是,一遇到字数限制比较严格的题目得分率就较低了,因为不懂得在字数限制的前提下如何取舍新闻六要素的信息。而这节课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梳理出解新闻压缩题的两大步骤:找出六要素,根据字数整合答案,而不是如何根据字数要求,合理筛选更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说,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与内容选取更加适合学生首次接触新闻压缩题之时。教师没有真正在学生难懂、不懂的地方展开,使学生的疑惑依旧成为疑惑。

案例二:

教学内容:论述类阅读复习

教学流程:学生练习——归纳出整合三个技巧——重点讲解第三个技巧上位概念法——解释什么叫上位概念法:用能代表共性的、能体现其本质特点上位的词语概括每一层的具体内容。——举例解释上位概念法(把“民族意识的泛滥、国际形势的和缓某些国家对一些国家民族问题的横加干涉”用“政治因素”来代替)——阐述通过哪些角度来进行上位分析——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运用上位概念法。

分析:这个环节给听课者的感觉是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教师意识到“上位概念法”是学生的难点所在。于是,在这个地方停留了较多的时间。首先明确术语,然后举例说明,从抽象到具体,等学生明白后,告诉学生如何做到上位概念,并通过一个很通俗、易懂的练习,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清楚如何运用上位概念来整合。教师没有对三种技巧平均用力,而是从学情出发,选择学生难点作为教学重点,这是有针对性的教学。

因而,在选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时,除了关注高考重点、热点外,还要关注学生的难点,在难点、易错点上多花时间,避免重复第一轮的学习,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真正使学生有收获。要做到从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就要转变观念——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而非从“教”的角度确定教学内容。

思考二:教学方法选择对了吗?

教学方式的选择影响目标的达成。恰当选择教学方式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高三语文课堂在教学方式选取上最大的困惑是哪些适合以讲解为主,哪些适合以练为主。

案例三:

教学内容:文言文虚词复习

教学流程:写出“以”的基本用法——列出课内的“以”的例句,学生对此进行判别——老师对“以”的基本用法逐一讲解

案例四:

教学内容:文言文虚词复习

教学流程:考点展示——针对“以”学生容易错的用法进行讲解——归纳方法——举一反三,带动其它的用法——设置有梯度的巩固练习——利用一个文段让学生自己命制“以”的题目与答案

分析:案例三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首先,忽视高三学生的文言虚词的积累,把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看成是零起点的。其次,由于教师不放心,所以整节课的时间都花在虚词的讲解中,教师讲得很细。其实,通过“列出课内的“以”的例句,学生对此进行判别”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学生缺失的不是对“以”的各种用法的理解,而是对“以”的用法记忆不全,对“以”的连词用法的判断不准确和区分不清个别的用法与意义。案例四就能立足于学生的难点,教师就难点进行点拨,然后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评中,使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达到内化的效果。

虚词的复习是以讲为主还是练为主?这对于高三语文课堂来说是个难题。

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语文学科少部分是陈述性知识,大多数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死的”,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陈述性知识靠识记,讲多了没用处;程序性知识需要在理解概念与方法后多练、反复练,才能内化为技能。

第10篇

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通过初赛、复赛,最终落下了帷幕。这次活动,让我对高三的习题讲评课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和反思,也让我对习题讲评课的变革产生了思考。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语文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差不多占了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半壁江山。应该说,一堂有效的习题讲评课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每一个同学发现自身的亮点、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个同学找出自身的缺点、盲点,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然而,在现在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习题讲评课教学都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导致了习题讲评课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

误区一: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现在我们的很多教师都习惯从所做习题的第一题开始,认真讲解,依照次序一讲到底,面面俱到。这种讲评方式信息量很大,因此,所耗时间很长,往往讲一份习题要花上三、四个课时的时间,而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兴趣。同时,每次的习题讲评课都是同一模式,缺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习题讲评的针对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误区二: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很多教师在习题讲评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侧重于核对题目的答案和结论,而不进行思维过程的思考和呈现,只是简单的告知学生一个题目的答案,而没有教给学生这一答案得来的思考过程,让很多同学仅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还是不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误区三:注重单向传授,忽略学生参与。我们的很多教师还是认为习题的讲评就应该是教师讲,而学生听,但很多时候还是我们的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而我们的学生在下面听得无动于衷,因此,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很少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习题讲评课让学生仅仅是一个接受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

误区四: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运用。课堂上,不少教师在习题讲评的过程中也注重了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这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了解学生在记忆知识过程中遗忘的特点,没有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去及时的安排相应的课外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巩固,因而导致了学生只能一时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去解答一类题目。

通过反思,我觉得以下一些教学策略能够让我们的习题讲评课教学走出误区,让习题讲评课充分发挥作用。

策略一: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要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把备课的重点由“备习题”转变为“备学生”,我们要结合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对习题中的知识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统计,从而确定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真正让习题“为学生所用”。在习题讲评课时要分清主次,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一点突破!

策略二:力求自主探究,掌握方法规律。习题讲评课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学生发展的舞台。我们教师在习题讲评课中不能简单粗暴的告诉学生一个结论、一个答案等,我们要让学生掌握的是题目答案得来的一个思考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得出感悟,从而真正领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真正有所得!

策略三:设置拓展训练,构建知识网络。学生仅仅满足于会做这一个题目,那是远远不够的。高考考查的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因此,我们在习题讲评时应当从一个“点”出发,从而串成一条“线”,最终形成一个“面”,我们要以习题中的这一道题目为基本,通过变式,通过延伸,从而变成一类题。我们要让学生在弄懂一道题目的基础上,真正的会做一类题目,让学生构建起一张知识的网!

我想,只要我们努力的去思考,不断的去反思,尝试着去变革,一定能让习题讲评课达到高效!

第11篇

高三期中考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学生来讲,期中考试是自己进入高三以来第一次正式的阶段性测试,是学生确定自己自己高三起点的标志,也是对近段时间高三复习的一个检测,学生利用期中考试对自己进行检测。而成绩数据反馈出的内容,也能展现出学生的优势与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

一、数据分析:

一本

二本

三本

平均分

七班

0人

5人

21人

83.6分

八班

5人

27人

42人

91.6分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班还是八班,二本,三本人数与其他科目相比,相对滞后,即使有一本,但在一本培优生中,集中度很小。

二、试卷分析

分析试卷和学生各个题型的得分不难看出,学生在占据半壁江山的六十分作文、文言文阅读、以及诗词鉴赏这三个题型失分较大。高三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选的是对比型漫画作文,,模拟2016年新课标1卷作文,考前集中讲过类似作文,但反馈情况则没有预期的好,跑题很严重。在市里集中改卷时,作文选用了三评,因为跑题太过严重。而七班作文平均分43.8,八班作文平均分43.4,不难看出,造成语文成绩偏低的最大症结还是在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上,尤其是思辨型的分析,对于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10分的主观翻译题也成为学生的失分重地。平均分2.5。其中有个别字词其实在往常考试中也是打过照面的,但学生早已忘记,说明总结回顾做的不够扎实。可见,学生在知识巩固上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而在答题技巧上则更是漏洞百出,并未掌握一些答题技巧。看了下全市语文最高分128分的得分项,他的翻译拿到了八分,可以推测这个学生的日常积累是相当丰厚的。反观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向前走,而忘记了回头看,

三、措施

1、日常教学:侧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掌握

根据《2017年高考考纲》中对语文试卷的调整,以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作文为核心复习内容,穿插语言文字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稳扎稳打走好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以回归课本,掌握课本的文言知识为根基,把握文化常识;诗词鉴赏以类型题、总结归纳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文一定要抓好审题立意,打好基础。同时,作文升格训练更加精细化,反馈更加及时。

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做题速度。根据新考纲的变化,二选一式的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变成了二篇必考题,不仅学生的增大了阅读量(从以前七千字的阅读量增加到八千字),也更加细化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考查。这一大手笔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试卷,尤其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提升速度,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日常的限时训练。

2、培优教学

以高考真题为范本,引导学生做真题,读真题,总结归纳真题。期中考试中文言文翻译中的“鞫”出自2010年全国卷“郭浩传”中,而2016年新课标1卷中的翻译“风采峻厉”则出自于2014年新课标1卷“马文升传”。由此可见,吃透高考真题,是决胜高考的一个必要环节。而对于这几位一本培优生,则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并总结积累。同时,要求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回头复习。及时检查纠错本。积累本。

3、集体备课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抱成团的力量的无穷的,面对高三的备课工作,如果单单依靠个人力量去面对,我想也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四个语文老师在课下多沟通交流,多学习借鉴,让我们的语文课上的更加有效有力。聚焦高考,聚焦变化,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与备考。

第12篇

一、注重基础,回归教材

对学生而言,不论是新课程还是复习课,牢固地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都应该是第一位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高考往往选教材中的主干核心知识作为考查内容,注重知识综合应用。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做支撑,谈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教师在复习中要牢固树立“牢固基础”的意识,并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牢固基础”的目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基础不牢固,主要表现为知识比较零散、不完整、不系统,是不少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学生考试得分不高的重要原因。纵观高考基础,对于文言文、古诗:学生应该诵读并翻译所有文言文,掌握重要的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以及18个虚词的用法;背诵并默写大纲要求的文章或者段落。对于诗歌则要求背诵默写并弄清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而对于现代文:重视字词“音形义”的积累;梳理常用的文学常识;尽可能地从结构、表现手法方面来理解文章;为写作方面积累精美文段、名篇名人、文学形象等。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归纳重要知识、主干知识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界限,形成基础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

二、学生为主,教师指导

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可以了,所以往往在各种复习训练题中自己精心挑选,筛选出各种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先做,做完以后教师再批改,批改以后再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轮,一天天……多数时候,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昏天黑地、自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可学生却仍云里雾里,茫茫然不知所云。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复习课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思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多动,多说,采取多种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复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扎实练习,动手动口,提高效率。如:课前3分钟抓名句、成语的落实。课堂上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典型题和高考必考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

三、解答规范、答题标准

许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言不达意,导致分数偏差。答题时思路不清晰,自以为写得越多得分越高,这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其实每一类题都有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在讲评时最好能把各种题型仔细分析,总结出答题模式和规律,给学生建立一个体系,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就知道应该如何合理的解答。要知道,在大多数学生都读得懂题意能动手做题的时候,就要通过答题技巧来获取高分。一般情况下,通过几套高考卷子就能基本总结出来。老师可以先讲解某种类型的题,然后让学生在几套试题中寻找,从而给学生归纳出一定的模式使他们答题条理化。比如,解答开头的一般作用有:点题、呼应后文、引出话题、统领全文、为后文作铺垫,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埋下伏笔、暗示人物性格特点等等。回答中间的一般作用有:承上启下。也就是承接上文什么,开启下文什么。回答结尾的作用有:照应前文、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再比如对修辞的分析有一般作用和具体作用,具体作用则根据上下文进行回答。

四、合理安排,把握进度

新教材必修共五本,选修二本。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高考的考点经常来自于教材中的主干和核心知识,注重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所以,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教材为主,积累基本知识。因此需要我们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处理好考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对于考点知识要多花费一些时间,重点的去复习、详细的讲解。而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点或简单的知识点则少用一些时间,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语文成绩提高是慢功夫。重要原因是在语文上投入的精力与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进入高三,这种情况一定要改变,要多给语文一些时间,相信它一定会“投之于木桃,报之于琼瑶”。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打基础,还没有真正进行应试训练。历届高三学生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高三语文的专项复习见效最快。只要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去做,经过一段时间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语文成绩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正确而合理的复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怎样的复习才更有效,今后将仍是我们继续探讨研究的问题,希望与大家共勉。

作者:贾建华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砂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