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营销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营销管理 旅游景区 营销模式 实证研究
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旅游景区质量进行把握,确保旅游景区建设满足游客需求,才能够为景区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经济效益最高的三大板块分别是酒店、旅行社、景区,但是从投资角度来看,景区投资额度最大,但是获取的经济效益反而最小。在分析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问题进行把握,保证实证研究获取较好的效果。
一、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一般模式分析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一般模式注重从营销角度出发,对市场营销的一般性原则和程序进行把握,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又与市场营销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定价等问题进行把握,保证景区发展和建设满足游客的实际需要。关于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一般模式,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种类型:扭转性营销、刺激性营销、开发性营销、恢复性营销、同步性营销等。
就以扭转性营销为例,较为出名的则是“千岛湖事件”。台湾千岛湖旅游景点在1994年发生过一起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这一事件给千岛湖旅游行业发展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导致游客数量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千岛湖景区旅游局采取了扭转性营销方式,一方面加强安全建设,另一方面为到千岛湖景区旅游的游客投保一百万人民币,从而对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较大的改善。
刺激性营销注重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使其到景区进行浏览。例如“品氧谷”,注重对生态资源进行宣传,从而刺激了肇庆鼎湖山旅游景区的发展;开放性营销则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满足游客需要;恢复性营销则针对于旅游景区的情况,降低旅游数量和频次,对旅游区环境进行保护;同步性营销则通过推广相应产品与旅游业一同发展,有利于实现景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景区营销管理实证研究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在1934年开始修建,现如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营销过程中,主要以观光为主,并且配备相应的餐饮行业,是长春地区大力开发的旅游项目。在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市场营销机会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主要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其中青年人所占比例在25%左右,中年人所占比例为41%,老年人所占比例为34%。在旅游过程中,青年人多以参加相应的户外活动为主,像是“真人CS”活动。中年人和老年人则喜欢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散步、观光。游客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逗留的时间较长,每天的客流量较大。同时,从游客消费水平来看,除了相应的门票消费后,大多在于娱乐和餐饮消费。消费数额在100元-500元之间的比重占到了65%左右,超过500元的消费在15%左右,100元以下的消费比重在20%。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在春季、夏季、秋季的人数较多,其中夏季人数最多。
(二)目标市场定位与选择
从游客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目的来看,旅游观光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娱乐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较强,但是景区收益相对较少。在目标市场选择过程中,中青年人参与娱乐活动的人数较多,老年人则更多的喜欢徒步旅行,在餐饮方面的花费相对较多。基于这一点,在促进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增设娱乐项目和餐饮项目,以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三)营销对策选择
(1)产品策略。突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文化主题,加强旅游地内涵建设,对其旅游功能进行发挥。同时,构建相应的娱乐、餐饮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收入。
(2)价格策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多以散客为主,餐饮、娱乐价格设计过程中,根据地区消费情况来看,100元-500元以内的消费较多。在产品定价过程中,可以选择在这一区间范围内进行定价。定价主要针对于娱乐项目和餐饮项目。
(3)促销策略。促销过程中,可以加强“产品”宣传,使人们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更好的了解。同时,注重以侧面宣传的方式,吸引游客的注意。例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好,在其中散步对人体健康有益等等,这些宣传标语,更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
(4)渠道策略。在渠道策略选择过程中,可以与地方电视台、居民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单位进行合作,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相关海报进行张贴,并通过电视台播报的方式,对景区特色进行宣传。
三、结论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选择,根据游客实际情况,加强目标市场定位,更好地促进旅游景区产业化发展,提升其经济效益。同时,要注重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利用,获取更好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遐,潘益听.中国旅游体验研究十年(2000-2009)综述[J].旅游论坛,2010.
[2]唐书转.基于自媒体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重庆酉阳桃花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22.8平方公里。由世外桃源、桃花源广场、桃花源森林公园景区、桃花源风情小镇、酉州古城景区、伏羲洞景区等六大景区(点)构成,集秦晋历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天坑溶洞地下河共生岩溶地质奇观于一体。有松峰耸翠、石室藏书、飞泉洒玉、玉盘仙迹、龟鹤遐龄、桃涧流红、机织烟霞等“桃源八景”。自古 “蛮不出洞、汉不入境”,令文人墨客神往,是休闲、体验、访古寻幽的绝佳去处。
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人类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应对能源危机等情况所倡导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2 重庆酉阳桃花源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文化需要,以及闲暇与旅游需求得以大幅度提升。基于此,世界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当然也不例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随着旅游产业诸方面的蓬勃发展,曾经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在人们心目中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毫无关系的旅游产业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们担忧的问题。酉阳桃花源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旅游活动的普及化以及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频率的增加,使得旅游人数大大增加,近几年来,酉阳桃花源旅游景点、景区承载量严重超标,出现了不堪重负的局面;第二,随着来桃花源景区旅游的人数大增,由于服务人员的有限,随之会出现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在旅游的期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是越来越注重高档次旅游消费,如购买高档次的住宿、餐饮等,这不仅助长了旅游产业的高消费特征,也增加了旅游产业各个环节能源的高消耗,必然会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旅游产业的商业化、产业化,致使旅游产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旅游景区、景点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近几年来,随着桃花源旅游景区游客的增多,而且游客对纪念品要求的提高,景区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不断进行纪念品的新开发,不仅打破了以前的生态平衡,还使很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被浪费。
原因分析:第一,酉阳桃花源旅游景点在营销管理过程中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这就使得桃花源旅游景点在其营销管理方面对于其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上的贡献力度不大,可以说在营销战略上出现了只满足暂时需要的局面;第二,酉阳桃花源旅游景点在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附近的旅游企业的管理,使得旅游景点周围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一些高级酒店的建造,高级餐厅的开设,不仅降低了旅游景点的形象,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碳的排放量,不利于旅游景点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3 重庆酉阳桃花源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1)可以对旅游产业进行文化创新。发展低碳旅游必须从现有景区发展模式入手,实现“以新换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用新能源新技术来代替传统的能源和技术,从而为实现整个生态文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努力。我认为要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就必须为景区制定新的评价指标,使景区的管理营销模式能够突破传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可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低碳旅游观念)。低碳旅游要求旅游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食、住、行、购、游、娱)都要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酉阳桃花源旅游景区倡导低碳理念,发展低碳旅游可以转变所有涉及旅游行业人员的消费观念,树立保护环境进行低碳发展的理念,进而可以促进旅游行为与消费行为的低碳化发展,将旅游行为和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上。
(3)可以提倡旅游活动的低碳化发展。低碳旅游不仅要求旅游者行为的低碳化,更要实现旅游服务的提供者、旅游渠道与旅游途径的低碳化。因此,发展低碳旅游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本原则,旅游景区积极开发低碳旅游产品,积极利用低碳旅游渠道和旅游途径,实现旅游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以及对环境损害最小化,进而控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高碳排放量,实现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低碳化。
4 重庆酉阳桃花源旅游景区的绿色营销对策
4.1 酉阳桃花源旅游产品策略
(1)旅游产品组合策略。酉阳桃花源景区在选择旅游产品组合策略时应该采用改进现有旅游产品策略和缩减旅游产品组合策略相结合的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改进现有旅游产品策略,指在现有旅游产品组合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改进,通过这种改进,减少了耗能较高的旅游产品,增加低耗高效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低碳化发展。如生产旅游纪念品的企业,通过改变其产品的质量以及包装来吸引顾客的购买,这样既可以使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组合向深度发展,又能提高现有旅游产品在旅游目标市场上声誉,还可以促进桃花源景区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缩减旅游产品组合策略,通过缩减旅游产品系列,取消那些销势疲软和高耗低效的旅游产品系列,既可以推动旅游企业的发展,又能实现桃花源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进现有旅游产品策略和缩减旅游产品策略相结合的旅游产品策略方式,调整旅游景区现有的不合理的产品策略方式,促使旅游景区向低碳旅游转变。
(2)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在绿色营销过程中,我认为生产绿色产品才是最关键性的因素,所以旅游景区发展低碳旅游必须重视对绿色产品的建设与开发,开发绿色产品主要包括实行绿色产品设计、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绿色包装等方面。
实行绿色产品设计。在产品的设计中要优先考虑对环境的保护,然后则是推动产品在设计上的合理化,促进产品零部件的再次利用等。当然,在设计产品时,则应尽可能地考虑使用短小轻薄的产品,尽可能地避免材料的浪费。推行清洁生产。推行清洁生产不仅包括生产清洁产品本身,还包括清洁环境的建造和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在保证工厂建设清洁化的条件下,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的原材料,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使产品的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行绿色包装。绿色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尽可能地实现简单化,杜绝过度包装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选择无毒害性的材料进行包装。
4.2 制定绿色价格
在制定绿色价格方面,我认为主要应实行阶段性价格策略,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在旅游旺季时,旅游需求受价格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这时,桃花源景区则首先应该以较低的进入价格来吸引旅游者,然后通过提高其他旅游产品的价格,来引导游客进行二次消费。运用新能源、新技术不断设计和开发不同种类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从而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提高旅游景区的收入水平。当然,在淡季时就应制定低于旺季时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价格策略,从而刺激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4.3 选择绿色渠道
选择绿色渠道主要是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者具有很强的绿色观念,最终成为一名忠实的绿色消费者。具体的绿色渠道我认为是通过直销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与污染。例如,景区周围的饭店在采购食用材料时,通过就近原则,在周围的农家采购,如在小坝蔬菜园区采购,这样既可以避免食材的浪费和污染,又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还可以带动该地区其他经济的发展。
4.4 开展绿色促销
关键词:长春;旅游;发展;舒适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85-02
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鸿篇巨作《大趋势》中预言到:电子通信、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备受政府青睐的旅游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然而,尽管政府大力支持,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长春旅游发展又该如何展望前景,如何抢占市场份额。从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和现代旅游市场要求出发,长春旅游的发展战略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旅游景区的竞争模式,而应该以旅游舒适化为核心实施发展战略,打造适合自我兼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长春旅游以旅游舒适化为核心实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一)长春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至2007年,长春市旅游资源共有330处,其中人文旅游资源265处,自然旅游资源65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可概括为“四区一带”,即中心城市综合旅游区、双阳自然风光旅游去、农安辽金文化旅游区和第二松花江沿江旅游带。其中,中心城区重点开发“四大板块”,分别为生态板块、殖民遗迹板块、影视文化板块、产业旅游板块。长春客源市场分布,长春市国内客源市场以吉林、辽宁、黑龙江为主,境外客源市场以亚洲为主,尤以日、韩最为突出。长春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长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旅游市场日趋繁荣。开发重点旅游资源、建设特色旅游产品以及发展节庆会展和文化活动等工作卓有成效,如皇宫复原工程、莲花山滑雪场建设工程和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等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长春旅游的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行业服务体系和营销管理体系,长春旅游知名度日渐提升。三桥五路工程、畅通工程和地铁建设工程,近200家旅游行业单位,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销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长春旅游的发展。长春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现代旅游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需求多样化,随着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旅游经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旅游经历的新奇性和异质性,旅游者不仅仅只满足于传统旅游服务项目,愈发探新求异,因而顾客需求市场机制需动态化管理。与此同时,各个旅游景区竞争激烈,国内旅游景区为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分流旅游市场客源,竞相打造种类繁多的旅游品牌,却无法避免旅游项目同质化等问题,世界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示范效应使得旅游项目的生产周期迅速缩短,新奇性大大降低。在旅游市场竞争环境日趋严峻的情形下,长春旅游战略发展计划的选取和实施任重而道远。
(二)现代旅游市场要求
近年来,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且随着社会经济进步,虽然出现众多新型的市场营销理念,任何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都无法避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根本目标。在旅游市场中,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也是各个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在约翰·A·托马斯所列举的18种旅游动机中,从希望观察别的国家人民是怎样生活、工作和娱乐到希望体验某种异性或浪漫生活,从希望访问自己的祖籍或出生地到希望考察历史等等,旅游者根据这些动机产生的旅游需求用货币、时间和精力消费旅游,所希冀的是通过等价交换得到优质的旅游产品。无论形式如何,旅游实质上都是旅游者追寻内心舒适,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过程。长春旅游发展,不仅要优化旅游资源等硬件设施,还要完善旅游服务等软件设施,彰显长春旅游资源特色,最大限度上满足旅游者的舒适化需求,打造不可替代的长春旅游。
二、长春旅游舒适化发展战略
(一)旅游营销舒适化
旅游营销不仅仅是推广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需求,促进行业发展的手段,更是发掘地域物质文化,传播行为文化,弘扬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旅游营销的目的之一是帮助旅游者深入了解地域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接触旅游目的地的第一门户。
旅游营销舒适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旅游者能够高效便捷地得到关于旅游的丰富真实的信息,并以在线互动等形式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全面需求。作为旅游营销舒适化的形式之一,旅游信息化是把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购物环境等与旅游有关的信息整合起来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让经营管理人员和旅游消费者能轻松便利地获取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传统的旅游旅游资源介绍、旅游服务购买,还包括新兴尚未普及的旅游呼叫系统等。
旅游信息化相对于旅游服务而言,是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以旅游网站为例,旅游信息化可将一站式地为旅游者提供完整信息和在线购买服务,降低旅游者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旅游信息化相对于地域文化而言,是快速有效传播文化的新兴现象,旅游的本质是文化,而旅游前期的准备工作更是一种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过程,是旅游目的地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广阔舞台。
根据《长春市旅游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长春自2004年全面构建集电子商务、行业管理、旅游服务、企业应用为一体,“高效、快捷、通透”的大型旅游信息网络工程—金旅工程。虽然长春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是仅就旅游信息化而言,尚未形成完整且强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呼叫系统。长春旅游营销舒适化还应下足工夫,要形成分类齐全,剖析深入的关于旅游目的地及各旅游景区、景点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旅游攻略,要形成为满足旅游者差异需求提供策划咨询服务的在线互动服务系统等等。在旅游信息中,还原给旅游者一个真实完整的长春,使其身未行而心先至,高调传扬长春地域文化,集中旅游者的目光和注意力,用细致到巷角的地域特色文化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兴趣,用体贴到行程点滴的旅游信息服务动员其踏上长春之旅。旅游营销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一层次。
(二)旅游服务舒适化
广义的旅游服务不仅指旅游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还应包括旅游产品中所购买的,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全过程的全部服务。旅游服务舒适化作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可打造为旅游目的地的独当一面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条件下,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用,并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的因素和条件,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者消费旅游离不开旅游服务,愉悦的旅游过程甚至可以弥补旅游资源观赏性的不足,因而高水平服务质量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手段。由于旅游服务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服务舒适化是在旅游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中得以体现。在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关于旅游产品的设计,以旅游者行为理论为指导,设计者可以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试产需求,例如在景区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对旅游者兴奋度曲线、疲劳度曲线以及关注点变化的研究,成为成功设计线路和行程,实现游客心理满足的重要依据。剖析一些较为成功的旅游产品设计案例,旅游产品中的旅游服务贴近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人性化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这些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吸引旅游者的亮点。
旅游服务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业服务体系提供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出行服务、景区服务、购物服务和娱乐服务等各项服务的功能服务(帮助游客解决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种种实际问题,使客人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的服务)和心理服务(让顾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旅游服务舒适化是旅游者享受旅游的必要条件,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长春旅游基础设施和行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应加大建设力度,使长春旅游在优越旅游资源基础上留住更多旅游者的脚步。长春旅游服务舒适化的进程可在于: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和娱乐服务等适应专家消费时代(消费者消费经验日益丰富、消费行为日益精明、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要求,出行服务提供旅游景区内代步工具如电瓶车的便捷和景区间旅游专线的畅通,购物服务提供旅游商品质量与价格的可信保障,景区服务提供高质量旅游资源和专业化导游服务和人性化提示信息等等。旅游服务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二层次。
(三)旅游资源舒适化
旅游资源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是开发旅游资源时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旅游者消费旅游不是仅仅对单个旅游资源感兴趣,其消费目标是形成体系的区域化旅游资源。明庆忠指出,旅游景区系指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较大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在旅游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旅游景区正逐步成为旅游产业中最核心的构成要素。旅游景区舒适化涵括旅游资源舒适化,丰富了旅游资源舒适化的内涵,不仅更能吸引旅游者,同时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规划。旅游景区舒适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景区营销
在当前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过程中,旅游市场营销不仅要迎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应主动去引导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因此,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指导下,景区规划可以针对目标市场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引导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景区的成功市场推广。旅游景区应关注从“以人为本”角度进行景区旅游产品、项目的选择以及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置。追求个性化是现代旅游者的特征之一,旅游景区应能够识别不同的旅游者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为其推荐具有吸引力的景点。
2.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
在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系统,旅游者能够接触到的是管理服务终端系统中的信息系统、电子导赏系统、游客呼叫中心和营销拓展层面系统中的电子商务平台、虚拟旅游平台。景区数字化建设增强系统联动,加大数据共享,实现景区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景区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控制,创新服务形式,提供优质服务。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景区可以实现远程服务虚拟服务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服务,如现在较为流行的电子商务服务就是景区数字化最基础的应用形式之一,以及网络预订、远程订票、虚拟观光和在线咨询答疑等服务方式都是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出来的,对于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景区数字化建设是规范景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使景区在经营管理决策、服务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标准化体系,增强营销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市场信息是旅游景区营销的主要媒介,景区数字化可扩展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潜在旅游者的认知效率,创新性市场扩展能力,多元化游客服务。
3.旅游景区形象塑造
根据USP法则(找出产品本身独具的利益,然后以足够强大的声音说出来,而且要不断地说),在旅游景区的形象定位中,旅游景区形象的USP就是旅游景区自身的“独特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区位、旅游服务和接待设施等各方面的独特之处,并根据其独特点进行产品设计和旅游形象定位。由于旅游景区的不可移动性,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实质上是旅游形象的市场营销,在区域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成功的旅游形象能使旅游景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长春旅游产业培育打造了汽车、冰雪、消夏、雕塑、电影、遗迹等特色旅游品牌,同时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消夏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大幅度提高了长春市旅游产业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奠定了长春“滑雪之都·消夏名城”的城市旅游形象,长春在全国旅游市场的位次逐年上升。日前,长春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以“大长白山生态旅游圈”为主题的区域旅游品牌。加强长春与吉林、延边、长白山的区域旅游合作,在产品设计、市场推广、行业管理及政策措施方面寻求合作共赢的渠道,努力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长春旅游景区舒适化发展较快,却也还是不尽完善,要从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与营销双重角度推出创新新颖才能促进长春旅游发展,将长春打造成按照旅游者的意识分类中的可选类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舒适化是长春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的第三层次。
三、结语
旅游产业运作是一种区域经济的商业化经营,是经营城市的一部分,长春旅游发展可作为长春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以道路建设为例,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交通,不仅方便旅游者的旅游出行,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便利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长春旅游发展从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资源三个角度完善并实施旅游产业舒适化发展战略,不仅是发展旅游产业自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陆均良,杨铭魁,李云鹏.旅游信息化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肖星.旅游策划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明庆忠.旅游地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992年,世界旅游理事会把旅游业确认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越了农业、钢铁业、电子业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旅游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对旅游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宣传营销是旅游景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景区获得经济效益的重点所在,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旅游宣传营销的有效带动,可以提升景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客源市场,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一、石林景区旅游宣传营销现状
2011年,石林景区接待游客达到32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1亿元;2012年接待游客33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2亿元;2013年游客人次367万人次,2014年约为380万人次。石林景区游客人次每年均占石林县旅游总人数的80%以上,创造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以上。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石林景区持续推进宣传营销工作是分不开的,目前石林景区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电视营销和报刊营销。石林景区曾和中央电视台长期合作,拍摄了一些专题片,例如《云南散记――石林》、《阿诗玛,您在哪里》、《石林传奇》等;播出了许多专栏节目,例如《七彩云南.魅力中国――2007元旦双语晚会》,《旅游指南》等。同时,石林景区和上海东方卫视、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石林电视台等合作播出了许多石林景区的新闻和专题报道。石林景区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旅游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等报刊上,刊登了许多景区的宣传资料,围绕申遗成功刊出了200余篇专题报道。
活动营销和会展营销。石林景区围绕“中国石林国际火把节”开展了多次节庆营销活动,通过网络、电视、报刊进行实时报道;举行了“世界喀斯特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全国摄影大赛”新闻会;举办了全国摄影大赛“香飘石林”、“童话石林”、“人体彩绘”等系列活动;现场录制“《快乐大篷车》――石林之旅”;承办了“2006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活动和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国文化考察石林活动等。石林景区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会展活动,例如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国家地质公园和电视媒体联合展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2008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200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
网络营销。石林景区不仅建立了旅游网站,还和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合作开设了“云南石林”窗口;和新华网云南频道、人民网等链接,在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有关石林旅游宣传方面的信息稿件数千篇;在大理旅游网、丽江旅游网开设了“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窗口,实现了网络互联、相互宣传的作用。
合作营销和海外营销。石林景区和云南省市的110家重点旅行社代表单位――昆明城新联合体进行合作,与大理旅游集团、丽江玉龙雪山管委会合作召开了“云南省精品旅游景区战略合作研讨会”,签订了三方景区的战略合作协议。石林景区也很重视海外营销工作,曾在越南胡志明市电视台、日本TBS电视台、日本朝日电视台、德国黑森州电视台、美国《国际日报》、德国《南德日报》、凤凰卫视等制作了石林旅游专题宣传片和宣传报道。
二、石林景区旅游宣传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石林景区通过扎实的宣传营销工作,加大了石林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国内外客源市场,推动了石林县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石林景区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定程度制约着石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分析如下:
(一)营销政策激励性不足
石林不仅是国内游客为主导、观光旅游居首的景区,也是团队旅游为主、半天旅游形成的景区,石林景区的这一短板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就要求石林景区尽快向自助游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结合转变,同时制定相应的旅游转型升级营销政策。而从目前来看,石林的营销激励方式受体制机制影响较大,景区旅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由于新的土地政策、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家级风景区对项目规划的高要求,因而景区对许多旅游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繁琐、规划耗时过多,导致一些投资企业对景区信心不足;对旅游宣传的营销政策研究不够,奖励政策单一,不利于调动旅行社的积极性。
(二)营销机制不畅
目前为止,石林景区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独立的营销组织机构全权负责整个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组织工作,宣传处仅仅作为管理局下设的一个小分支。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来组织和负责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一方面会导致营销受行政区域束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石林景区和石林县其他旅游资源及营销资源缺乏深度整合,没有实现整体营销的格局,所以会导致旅游营销工作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不专业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的地旅游营销的预期效果。
(三)售后服务体系不全,旅游服务意识和宣传意识淡薄
石林景区还没有建立系统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游客的档案服务缺失,不能定期对游客进行回访,一定程度导致了景区的游客流失,影响了景区的宣传营销和旅游经济发展。部分景区工作人员旅游服务意识和宣传意识淡薄,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在工作中存在服务主动性不够、热情不够的现状,不愿意自觉宣传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品牌优势,没有形成全员营销的氛围。
(四)旅游宣传营销缺乏长远规划,营销方式创新不够
石林景区目前对旅游宣传营销缺乏长远的规划,主要针对新推出的景点进行营销策划,比较看重短期的销售目标。由于没有指定长远的旅游宣传营销计划,景区的一些项目存在盲目经营问题,对景区的长远发展不利。
旅游宣传营销方式方面,尽管石林景区综合运用了多种宣传途径和手段,但仍然以“游击式”营销方式居多,所开展的宣传营销活动往往热闹一时却很难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影响了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的效果。
三、石林景区旅游宣传营销的优化对策
针对石林景区旅游宣传营销存在的问题,石林景区应持续加大宣传的营销力度、创新营销模式,把景区的资源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石林旅游的综合效益,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完善营销政策支持
旅游、发改、国土、建设、交通、农业、文化、林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以促进政策的配套衔接。对涉及旅游业发展的交通、旅游设施等项目要加快审批并尽快开工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旅游项目,在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要给予倾斜。同时,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要用配套的奖励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石林景区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制定合理的旅行社激励措施,加强和旅行社的合作,充分调动旅行社的营销积极性,促进景区旅游的稳步发展,从而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健全宣传营销机制
旅游营销观念的建立是以建立专业的营销组织为标志,石林景区应打破常规,依托机构改革,统一管理局属营销资源,组建市场营销处,整合宣传处、信息办、票务中心和财务处门票结算等资源,公开招聘营销服务等管理专业人员,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模式,实施严格的营销考核机制,奠定旅游宣传营销的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有效利用文化交流、文化宣传、贸易招商等大型活动平台,积极实施目的地营销方案,形成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旅游与经贸相结合的广域营销局面,把石林景区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理顺了旅游宣传营销机制,建立旅游宣传营销基金,才能进行深层次、高密度和大力度的持续营销,才能对旅游市场产生明显的冲击效应,经济效益也才会明显。
(三)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和全员营销意识
石林景区要把旅游宣传作为对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立外部联手、内部联合、上下联动的整体宣传促销机制,在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中努力推广石林景区旅游的品牌形象,全力打造“爱情圣地、狂欢之都”的公共品牌,加大对景区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石林景区要大力宣传全员参与旅游营销的浓烈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推销员、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同时,让全体员工树立“游客就是上帝、服务就是形象”的意识,带动周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旅游的大营销格局。
(四)编制宣传营销长远规划,创新宣传营销模式
针对石林景区旅游宣传营销缺乏长远规划的问题,石林景区应树立营销战略观念,除了抓好项目建设、体制改革和招商引资外,还应高度重视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制定系统的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规划,内容包括短期(5年内)、中期(10年内)和长期(10年以上)的省域内旅游宣传计划、省外客源城市旅游宣传及营销措施、国际旅游市场宣传营销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打造营销平台、创新宣传营销模式,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不断增加景区旅游直接收入和全县旅游综合收入。
首先,打造全国直销网络平台。按照营销前移的思路,依托现有的招商引客考核办法,抽调人员组建石林全国专业招商引客营销数据平台网络;通过科学分工与合作,借助重庆“滇联旅游”网、浙江“云美之旅”网营销平台、省市旅委资源、长水机场及铁路数据平台,为景区旅游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其次,打造景区电商营销平台。以数字石林、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为基础,利用省旅委把石林列为云平台试用推广示范点的契机,制定营销优惠政策,发挥彝乐传媒公司和云南阿诗玛旅行社的作用,和石林县内餐饮美食、酒店食宿等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利用景区营销电商平台、招商引客数据平台,开展联合营销,减少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果,增加旅游综合收入。
再次,培育网络营销渠道。针对自由行和自驾游散客市场,和同程网、携程网、去哪儿网等网络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和产品,制定积极合理的销售政策,扩大景区门票的网络销售额。
最后,打造景区宣传平台。投入适当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制定系列优惠政策,组建一支会营销、懂营销的队伍,广泛收集编撰完善宣传资讯,结合营销和市场实际,加大传播力度。继续巩固传统媒体形象宣传成果,加大新媒体宣传平台构建,把景区网站、微博、微信平台打造成信息传播和电子商务合一的平台,形成线上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线下依托云南阿诗玛旅行社的宣传模式,为石林自由行和自驾游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做大石林旅游资源增量,提高旅游综合收入。
景区管理者抱怨旅行社杀价太狠,只管自己赚钱,不顾景区死活。但是,又不敢公然得罪旅行社,毕竟旅行社手里攥着团队。于是就郁闷。我的一位朋友,是某著名4A级景区的营销总经理。几乎每次开会碰到,他都忍不住忿忿不平地骂上几句。后来他的“名人名言”逐渐在旅游圈内传开,大家彼此就有些伤和气。
旅行社也有怨气。觉得景区店大欺客,不肯放下身段,多替旅行社着想。龙头旅行社觉得景区给自己的折扣实在太少。中小旅行社觉得自己不受景区重视。四川网友赵金炬先生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得更为直白:旅行社每天帮助景区销售产品,地位却是从来不平等。言语之中,颇多不平。
8月25日,我应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之邀,在杭州的一个旅游推介会上做主题发言。发言时间不长,大约十分钟,反响却热烈。不但众多的旅行社和景区老总对我的营销观点表示认同,主动找我交流看法,更有浙江报媒的一位资深旅游记者会后带着浙东某景区老总专门来锡,要求我帮助该景区进行整体营销策划。
那次发言主要涉及景区和旅行社的关系问题。现将原文稍做整理发表,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让旅游业内人士彼此之间多一份相互理解。原文如下:
很荣幸今天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杭州城最经典时尚的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跟100多家旅行社和新闻媒体的朋友见面。我是做一线市场营销工作的,不喜欢说客套话。在座各位对我们景区的基本旅游环境其实都非常了解,毕竟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在太湖之滨已经存在十多年了。我今天主要想就我们景区在营销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跟各位旅行社老总和新闻界朋友做一个交流汇报。我要说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沟通、合作、服务。
先说沟通。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景区和旅行社能否合作成功,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相互之间在思想上能否有效沟通。
旅游景区跟一般的产品是不太一样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景区具有不可移动性。你虽然有钱把景区建起来,可以把景区建得很气派很漂亮,但是,从你的景区建起来的那天起,你的产品实际上就固化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经营思想,让固化的景区产生足够的效益,你的资产很快就会沉淀下去。人造景观一旦没有游客,就变成了一堆毫无生气的建筑物。这样的例子,我们的身边已经看得够多的了。
要让固化的景区活起来,让一个个景点变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你就要赋予它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人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落到营销管理这个点上,就是必须要有正确的营销思想。就象电脑一样,光有硬件不行,得有软件才能驱动。如果没有微软视窗系统,你的电脑只是一个“裸机”,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为什么我特别强调跟旅行社的沟通呢?因为旅行社这个渠道,是景区客源的稳定来源。你景区再好,如果不能跟旅行社很好的沟通,大家都不推你的景区,你就只能完全依赖散客市场。这就变成了靠天吃饭。今天天气好,可能人如潮涌,明天下雨下雪,景区可能一个人都没有。没有旅行社这个渠道的支持,旅游景区的经营工作就要冒极大的市场风险。
所以,我认为景区营销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和旅行社保持密切的沟通,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沟通,应该力求在思想上,或者说在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跟旅行社达成一种高度一致,形成一种利益趋同。这样的合作,才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才会比较长久。
现在流行一种比较时髦的营销方式,叫做电话营销。就是打电话做买卖,据说这样很节约成本。有专家还专门出了书,从理论上论证这种营销方式的种种好处。说实话,我对这种营销方式是不赞同的。你电话里面声音再动听,效果怎么能跟肢体语言相比呢?
我对我们所有的片区经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对你所辖片区的每一个签约旅行社,一年当中必须至少登门拜访一次。对于那些联系密切的旅行社,要多次的、反复的上门拜访。到目前为止,我们景区的签约旅行社有多少呢?超过2000家。而且分布在江浙沪皖鲁好几个省的几十个城市。对于这么多的签约旅行社逐一登门拜访,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说实话,有些规模比较小的旅行社,办公的地方很偏僻,很难找的。而且旅行社内部分分合合的,变化也比较大。但是,这个工作必须做,非做不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旅行社作为景区的旅游产品分销商,每天为景区输送成千上万的游客,你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别人在干什么,别人到底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甚至连别人长什么模样,别人家的大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怎么还谈得上服务呢?
这件事情,看起来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事,但未必所有的景区都有这样的意识。即使有这样的意识,也未必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而我觉得,营销管理就是要从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任何了不得的管理思想,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串起来的。
大家都知道营销的基本元素有一个“魔方组合”4个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和Promotion(促销)。但是,对于旅游景区的营销来说,我觉得仅有这4个P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景区内的景点是相对固化的,你不可能象彩电冰箱流水线一样,每年批量生产若干系列的新产品,从大中城市一直覆盖到边远的山村;门票价格是不可能无限制下调的,你景区要维持运转,要保证基本的旅游质量,需要成本;促销宣传也不是那么简单,现在这种信息超巨量传播的时代,广告、促销、公关活动宣传跟十年前相比,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很自然地都会挤到通路里面来,想给自己抢一个位置。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你怎么能把景区的旅游产品简单地推进渠道就了事呢?这样太被动也太危险了。
所以,我们认为只有四个面的“魔方”是转动不起来的。怎么办?我们在4个P后面,又加了两个C,一个是顾客(Customer),一个是沟通(Communication)。 解释一下就是:眼睛要盯着顾客,坚持面对面的沟通。4个P加上2个C就形成了六个面,六个面的“魔方组合”,看起来才比较均衡、比较合理。我们的营销工作,也才能够从被动地依赖旅行社分销我们的旅游产品,变成主动地帮助旅游社解决问题。
下面说合作。
我这里说的合作,主要是指景区和旅行社之间战略层面的合作。让利1块钱2块钱的那种技术层面的合作,或者一起搞个促销活动之类战术层面的合作,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局限性比较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实际上景区这方面的可操作空间,已经很小很小了。坦率地讲,我们景区更多的是希望跟杭州旅行社的老总们,多开展一些战略层面的紧密合作。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几年来我问过许多人,包括一些旅行社老总。为什么我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呢?因为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产品卖掉。其他说什么都是虚的。所以,作为景区的营销管理者,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旅游经销商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必须真心实意地帮助旅行社赚钱,不断地赚更多的钱。只有如此,景区才能获得旅行社的长久支持。
那么,旅行社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呢?或者用句俗话讲,旅行社是依靠什么赚钱的呢?我个人认为是“线路”。 “线路”是纲,纲举目张。 “线路”并不是一个虚的东西,而是旅行社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一个有形产品。一个旅行社有独一无二的“当家线路”,说明这家旅行社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非常强,市场感觉敏锐,眼光独到。大家不妨看一下,在旅游行业里面凡是有重大市场影响力的旅行社,在线路开发方面,都是很厉害的。而且,他们总是有办法把线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比如上海春秋,他搞海南线包机,一年能起降九千个架次,你怎么搞得过他?
因此,我觉得旅行社的身份应该是双重的。对于上游的景区来说,旅行社是渠道,是分销商;对于下游的终端消费者来说,旅行社又是产品制造商。这个产品,就是“线路”。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立足于两个不同的层面,思考相互合作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就是旅行社作为景区的分销商而存在。这个层面的合作比较简单,主要涉及我们景区如何给大家进一步让利,如何为大家做好服务、如何配合大家开展促销活动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就是旅行社跟景区,同为产品制造商而存在。在这个层面,景区的“硬环境”,相当于“硬件”产品;旅行社开发的“线路”,相当于 “软件”产品。而我们的战略合作思想,就是“驱动程序”。
战略层面的合作,对于旅行社有什么好处呢?最现实的好处,就是旅行社可以借力于景区的综合资源,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你有好的“线路”在手,在资源整合方面也比较强势,但是,旅行社在旅游环节中所处的客观位置,决定了你始终面对着一个多头挤压的局面。你的上家是资源占优的景区,你的下家是精明挑剔的游客,你的左右是虎视眈眈的同行,竞争态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做旅行社这一行的朋友,几乎人人喊累。
假如你跟景区结成了战略联盟,态势就不一样了。背靠上家看下家,你自然就有了战略主动。从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景区和旅行社进行战略合作的现实可能性,是存在的。关键是看我们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意愿。
这里我讲一个案例。
大家都是做旅游的,南京有个原野旅行社,它的老总叫张悦斌。张总在开发线路方面是很有前瞻性,很有创意的,当年南京市场的张家界包机,就是他第一个搞起来的。我们跟张总在三年前曾经有过一次成功的战略合作。
大家知道,我们景区在华东线这一块市场,做得很好。但是,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在全国上千家旅行社中,第一个把我们景区纳入华东线的,正是原野旅行社的张悦斌。
其实,三年前我第一次去拜访张总的时候,并不认识他,只是慕名拜访而已。为了跟他见面,我在他公司里面足足等了四个小时。我跟他讲,张总我知道你在南京旅游界的影响力,我希望你带头把我们景区纳入华东线。我知道你这样做是有市场风险的,我也没办法给你太多的价格优惠。但是,如果你带头做了这件事,就是对我们景区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景区会永远记住你。
张总二话不说,当着我的面,就把他公司华东线的所有行程单统统都改了。而且,当晚在饭桌上就不厌其烦地对在场的所有北方组团社老总推荐这条新线路。所以,我觉得张悦斌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旅行社老总。
那一年我们华东线做了多少团队游客呢?一共是 39万人次。这个案例我已经写出来发到网上去了,大家有时间可以登录中国营销传播网去看。那么,张总的旅行社来了多少游客呢?大约2000人左右,营业额也就是五六万块钱。这个数字无论对旅行社还是对景区,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是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起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我们景区在华东线上实现了点的突破。所以,我们景区永远把他看成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
前一阵听说张总公司的业务有些不太顺,我就跟南京片区的经理讲,你密切关注原野旅行社的运作情况,张总任何时候需要我们景区的支持,你不必请示,马上答应,马上去办,责任我来负。为什么我敢讲这个话?因为我坚信象张悦斌这样有战略眼光的人,即使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他终究还是会起来的。我们这时候从战略的角度支持他,体现了我们景区的一种商业品格,或者说商业文化。
其实战略合作层面的选项是非常多的。如果我们的思路更加开阔一些,甚至表面的竞争对手之间,我认为也一样可以进行战略合作。刚才上这个讲台之前,我的好朋友,横店影视城的营销老总郑宏伟先生给我电话,要请我去横店看他们的景区,现在他人已经在来杭州的高速公路上了。
在座的杭州旅游界朋友,对我们两个景区应该都很熟悉的。大家一定疑问:你们应该是生死对头啊,怎么可能合作呢?说实话,刚开始横店确实是把我们当作假想敌的。郑宏伟先生曾经很直率地对我说,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取代你们,成为中国影视基地的老大。我们现在已经在从南京到上海的广大市场,投入了多少多少万元的广告费。我们还准备在无锡免费赠送多少多少的景区门票,就围着你家门口打,看看市场反应。
我当时跟他讲,你想做市场杀手,我乐观其成,不会反击你。我信奉老庄哲学,“不争”。不过,我有两条建议供你参考:第一条,白送景区门票炒市场,对你的品牌会有损害的。老百姓可能想不通,为什么昨天横店影视城的门票还不要钱,今天突然要收我270块钱呢?第二条,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会不会被你取代,这个最终要由消费者回答。不过,如果我来做你横店景区的营销策划,我绝不会跟消费者说,横店哪里哪里比无锡影视基地强。我会这样说,无锡基地是过去十多年中国发展最成功的“电视”拍摄基地,而横店是未来中国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我会主动把自己跟你区别开来。这样说大家心理上就容易接受一些,也比较合乎情理。毕竟陈凯歌的《荆柯刺秦王》,张艺谋的《英雄》,都是在横店拍的嘛。你横店从景区定位,产品设计,到分销方式,对外宣传,跟我们无锡基地都有了明显的区隔,我们两家反而有了合作的利益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把“影视文化旅游”这个旅游品类做大,一起受益。毕竟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品牌太寂寞了,只有大家一起进来做,慢慢才会形成一个新的品类市场。 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他今天赶到杭州来,就是要跟我谈合作的。
最后,我说一下服务。
服务是一个老生常谈。不过我这里说的服务,是指“延展服务”。“延展服务”这个概念是我提出的。我查了一下,国内景区目前好像还没有这个说法。这个概念的具体涵义就是:作为上游景区,我们应该为所有的签约旅游社,千方百计地、尽其所能地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我经常对我们的营销人员讲,做市场的人,千万不能当小地主,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人虽然在三国城里面上班,但是眼光不能被三国城的围墙围住。一个人只有视野开阔,做事情才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格局。我们也许暂时还不能投资几个亿改造景区,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我们也许没有办法不断降低门票价格,给旅行社更丰厚的回报。但是,只要我们有诚意,肯用心,去深入研究分销渠道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能够为旅行社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我举一个小例子。从去年1月到现在,我们为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队,一共免费订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5000多张,订房1400多间。大家一定十分奇怪:旅行社就是吃这碗饭的,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怎么还会需要你景区帮我们订票订房呢?这就是所谓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你总会有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你有了困难和麻烦,我就有了表现的机会,服务的机会。毕竟我们在自家门口,办事情比较方便。
所以,我们的服务观念就是:旅行社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你跟我们景区签订了一纸门票合作协议,就意味着我们多了一份责任。你只要一只脚踏上无锡的土地,你就进入了我们的服务范围。无论你走不走我们景区,只要你有任何困难跟我们提出,我们都会尽全力为你解决。
在座的各位旅行社老总,我们浙江片区的经理陈艳菲小姐现在就站在那边,如果你们对她的服务有什么不满,可以立即向我投诉。不过,这样的机会,我估计你们不太会有。
从2001年到现在,我们景区在没有任何新投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已经连续三年多游客总数大幅度增长。分析其原因,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的渠道建设、渠道管理、渠道维护的工作做得比较好。我们景区的营销工作,得到了广大旅行社,包括在座各位的鼎力支持。
在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看来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营销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规范的系统。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却又常常误读或者是曲解了营销,把促销、广告行为等同于营销,这就如同把报纸等同于媒体一样。这种误读的结果必然是景区缺乏整体性的营销意识,缺乏正确的营销视野,缺乏营销战略和计划,更谈不上对营销手段的有效性把握。我所接触过的部分景区负责人都很重视营销工作,严格来说真正对营销工作能全面、正确理解的却并不多见,营销视野模糊不清。
“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被专家忽悠”。因为我们误读或者是全然不懂营销,致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广告商,委托他们策划、设计营销规划文本,最后因为可操作性太差或者是不切实际而搁置,承担了一笔不必要的经费支出。为什么呢?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刘永炬说得很好:“因为企业不懂,它没有评判标准”。相信专家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要迷信专家,唯专家马首是瞻,把专家当作救星来看待就错了,专家方案很大程度上只要在理论层面上经得住讨论就行,具体实践他是不负责任的。说到底还得靠自己,要解决一个“懂”的问题。
二、定位不准、盲目营销
我们在凤凰谷景区的定位上走了很多弯路,甚至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彻底走出误区。我们原来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的概念,我相信云南部分景区也会有同样的体会。
我所在的凤凰谷景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喀斯特地质景观,集溶洞、峡谷、瀑布、湖泊、壮乡风情为一体。因其溶洞外观形似“生命之门”,为性学专家、社会学家等所首肯,经过充分论证,主题定位为“生命文化”。投入近亿元巨资着力打造,旅游接待条件日趋成熟,处于全省3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内,但经济效益尚未显现。除却资金困难等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从旅游营销的角度,特别是定位来看,我们长期以来就没有做到位。目前经过努力初步完成了定位分析,市场定位,其实是关于目标游客群体的多角度定位,近、中期发展的区域性定位应该是以昆明为中心客源地、辐射周边地、州、市的游客群体,所以曾经参加的省外营销活动暂时没有必要;从景区特殊性和文化属性上来定位,生命文化的适应性很宽泛,可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人群。但景区游览所需耗费的体力成本却很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主打客源应该是年龄在20至40岁左右的人群,正如同蒙牛酸酸乳针对的就是市场细分后的年轻、时尚一族。那么产品定位就是根据市场定位的细分制定出对应的旅游标准,符合游客的要求,初步提出了“奇景观光、水上漂流、生命文化、壮乡风情”的定位;品牌形象定位则是基于市场、产品定位作出的“上古玄牝门、天然祈福地”。这样一来,原来因为定位不准、对象不清、无的放矢的盲目营销得以避免,营销导向的明晰,对媒体的选择、营销手段的使用更趋理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仍然有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
三、缺乏整合、单点营销
云南大部分旅游景区长期处于低水平营销运行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就是缺乏整合、单点营销。严格来说旅游产业是个关联度极高的综合产业,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旅游景区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加强区域性合作,才能具备组合优势,现在我们大力倡导的精品旅游线路就是实践证明最好的例子。
在云南,具备单个景区即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也就是石林、丽江、西双版纳等屈指可数的景区,如果是长线旅游,这样的优势也同样不具备,类似于凤凰谷、菌子山这样的中小型景区就更不用多言,这主要是因为旅游者基于出行时间、交通成本的考虑所决定的。目前省内大部分景区缺乏整合意识,即使几条推得比较成功的精品线路也应该归功于旅行社,景区与景区之间除了简单的沟通、交流外,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形成这样的结果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实质性的整合措施;二是部分景区负责人没有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没有正确理解旅游行业本身是个不会导致游客所有权产生的服务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它不象顾客买一条领带,领带的所有权就归属于顾客,这是旅游服务行业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游客到石林旅游,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到凤凰谷或者是罗平九龙旅游,风景区很难用市场份额的多少来衡量。这样看来,景区与景区之间应该是非零和竞争的一片蓝海,而不是非此即彼零和竞争的红海。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景区各吹各打,在缺乏组合、互补优势的情况下自主营销,罗平做罗平的,师宗做师宗的,游客在看到各自的宣传后,通过查看地图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条线上的两个旅游地域。没有认识到共同利益诉求点,有限的营销支付能力只能取得有限的营销效果。
从景区自身来看也同样存在缺乏整合营销理念,陷入单点营销的误区,因为没有认识到营销是个组合性的概念,传统的营销组合就是4P理论即产品、价格、地点、促销。据了解,大部分景区并没有制作完整的营销策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营销思路,就谈不上系统化的营销运用,有的景区总认为营销做得很好,其实全都是在单一的广告上下功夫,营销要素环节不协调、不统一。前段时间,师宗有部分同志认为凤凰谷景区现行的100元门票价格过高,要求降价。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价格促销,企业实行价格促销是在行业整体下滑,或者企业为获取短期利润采取的促销手段,以此增加销量,保持利润的增长。门票价格的下降,从理论上讲,无疑可以达到降低景区进入门槛,增加游客流量的目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凤凰谷效益的低迷,关键问题不是单一门票价格的问题,而是整体营销薄弱的问题。另外从当前执行价格来看,通过游客问卷调查,90%以上的游客表示可以接受,价格的敏感不足以成为进入门槛。国际著名品牌管理专家凯文.莱恩.凯勒认为:“如果某个品牌靠价格来促销,消费者就会认为它是便宜的品牌,通常只有在大减价的时候才会购买”,“促销会造成一个危险,它使消费者很难愿意再回到促销之前的情况购买产品”。所以本人认为单一降低门票价格不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现在所流行的节点营销手段的使用,如果不在整体营销战略的框架下采用往往会适得其反,短期内可能效果不错,但破坏的却是长期积淀的品牌价值。
四、内外失衡、适得其反
作为风景区,最好的营销模式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全面营销,需要外部、内部和互动营销。景区的内部营销包括为游客提供的一切资源设施、服务标准、接待流程规范。很多风景区往往高度重视外部营销,广告铺天盖地的上,获取了高度的市场知名度,但却忽视了内部营销,形成内外失衡的局面,结果适得其反。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多的是注意力经济,自以为只要更多的吸引眼球就能获得良好的市场知名度,从而占有市场,收获超额利润。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满意度经济,因为高度的市场认知并不代表着市场认同。注意力属于外部营销、形象认知,满意度则归属为内部营销、体验评价,两者应该协同一致。为什么有的景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力抓好外部营销,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却很低,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游客可以影响20至25个潜在游客,这样的公式早就应该丢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尘封,这个公式是信息不发达、不对称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游客所能影响的可能是几十万游客。如果景区营销内外失衡,内部营销的失策,游客满意度不高,负面的口碑宣传将会导致最好的外部营销等于零。
在营销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广告在营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很多景区过分夸大广告对效益的贡献作用,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效益下滑就大打广告牌,把广告当成灵丹妙药,这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在广告活动中要结合景区实际,提出明确的广告主张,广告定位要表达什么样的诉求要搞清楚,广告愿景要明确,要根据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有的放矢。比如云南印象这种品牌的高档香烟,就只能针对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下功夫。广告语言的使用要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定位理念,随着当前社会娱乐化趋势,大多数游客属于感性消费,属于“老汉到此一游”式的旅游,过于理性化、唯文化都不可取。在云南,让我印象最深,最容易记住的景区广告是“不游九乡、枉来云南”,属于广告学中的说服广告和强化广告。这样霸气十足、唯我独尊的广告用语会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让游客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师宗曾经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广告用语“世人请到师宗来”,饱受诟病。这样的广告存在的危险就是极大的提高了游客旅游的预期愿景,可进入景区游览后会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重复游或者正面的口碑传播概率会很低,不利于品牌积淀和塑造。
五、几点建议
(一)强化景区负责人专业营销知识培训,提高营销意识和素质,逐步树立以营销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省旅游局牵头,按照构建成熟产业链的要求,对全省旅游行业全面梳理,加大整合营销力度。比如滇西的文化之旅,滇南的民族风情之旅,滇东的奇景观光之旅,按照线路设计,协调线路景区联合营销,加强景区营销主题类横向交流。
(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扶持发展专业旅游营销服务商。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人才需求;旅游人才培养
一、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1.国民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性支撑力量。过去在全世界,受到关注的都是国际旅游。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从入境旅游开始的。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深刻认识到国民旅游才是旅游经济的主体。2012年,我国国民大众旅游消费就已经占到整个市场的96%;从产业发展来看,旅游业态培育与各地旅游目的地的完善也都是围绕国民大众的旅游消费布局的。
2.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科技对旅游业态创新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等建设如火如荼,淘宝、腾讯、百度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相继介入在线旅游市场,更多更新的业态在跨界融合中加快孕育。据天下酒店网统计,2011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达1672.9亿元。纵观2009年年至2013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规模,可以预测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在线旅游市场将保持较高增长率。
3.旅游企业市场化越来越充分。旅游领域并购重组行为频现,现代商业模式在旅游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国外的大旅行社相比,中国旅行社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规模小、网络化水平低,而且由于水平分工,导致了旅行社业的恶性竞争越演越烈,平均利润率下降。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国内旅行社占全国旅行社总数8993家中的86%,但其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75%,旅游业务收入利润率为0.46%。为了突破这样的尴尬局面,旅行社纷纷将经营重点放在商务旅游、出境旅游和休闲旅游等利润率高的市场,并且寻求其他提高效益的渠道。由于旅行社的连锁经营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使旅行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度,于是各大旅行社纷纷走上连锁经营探索的道路。
4.旅游公司与银行、保险等行业合作,为游客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务,实现游客、旅行社共赢局面。
二、新形式下旅游人才需求
在新的旅游形势下,行业迫切需要旅游信息资讯人才、个性旅游产品设计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门店管理人才、景区营销管理人才等。
1.旅游信息资讯人才、个性旅游产品设计人才需求分析。
散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发生改变。散客旅游的特点: (一)批量小。(二)批次多。散客要求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不是一次性的,有时同一散客多次要求旅行社为其提供服务,增加了旅行社的工作量。(三)预定期短。由于散客旅游要求旅行社提供的不是全套旅游服务,因此要求旅行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其提供有关的旅游服务。(四)要求多。(五)变化多。游客的需要就是到旅行社咨询适合自己的产品。旅游信息资讯人才能够掌握大量旅游供给信息,并能够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判断,为客人设计合适的产品。
2.大众旅游营销人才需求分析
大众旅游的营销渠道、模式等发生改变。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是传统营销理论的经典核心的四个变量。大众旅游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这四个方面都发生的变化。(1)产品策略。散客是分散购买产品的个别项目,再加以随意组合。因此,旅游企业应努力设计多种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在产品结构上,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按其所需自由组合。(2)价格策略。通过“小包价“的方式处理散客自选式产品的价格。散客市场的开发在价格策略上主要应发挥好价格杠杆的良性调节作用,采用灵活的作价方式。(3)促销策略。通过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符合散客需要的旅游目的地宣传品,帮助散客旅游者了解目的地情况。(4)渠道策略。通过增加门店数量,建立健全散客预订系统,在交通枢纽设立路牌来指引游客等为散客旅游提供方便。例如在国外大众旅游发达的地区,许多城镇都有旅游步行指引系统。使用该系统的人常常是外来的游客而不是本地常住居民,游客也往往是散客自助游的游客。大众旅游营销人才能够创新营销渠道和模式来满足散客旅游的需求。
3.旅游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在信息时代,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着经营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等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我国许多旅游企业都在改造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营销网络,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和开展电子商务。从这个层面上讲,我国旅游企业的技术含量不再偏低,而且还需要大批掌握信息网络等技术的专门人才,为我国旅游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散客出行大部分喜欢选择在网上找旅游超市,看哪家更快捷,线路安排最合理,价格更适惠,信誉口碑更好。
4.门店管理人才及大型活动策划人才
旅游领域并购重组行为频现,旅行社的连锁经营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使旅行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度,门店大量产生。例如美国运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在全世界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的近二千三百个美国运通旅游办事处这一庞大网络,向美国运通卡会员及顾客提供统一标准及第一流的旅游服务。了解连锁企业的运营模式,懂得店面管理,能为集团进行大型活动策划的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5.景区服务及营销人才需求分析
大众旅游的特点是短期游、近郊游增多,自助旅游渐成时尚。随着交通便利程度、私家车普及范围、酒店预订公司的发展,自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并渐成时尚。游客通过预订酒店解决住宿问题。余下的就是自己自由的安排游玩。从2001年度用汽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占15.7%的人数构成中可以证明自助游所占的比重增加了。因此,景区也必须拥有自己的营销人才,改变传统营销的渠道和方式,迎合大众旅游的需求。
三、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旅游人才培养(教育)与市场(产业)需求相脱节。企业需要的是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岗位的人,学校教育应该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进入岗位后,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多举并措,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同时,《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影响,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增长势头强劲。高等教育应当具有前瞻性,要能为社会经济变革培养新的人才。二是旅游人才培养流失严重。我国旅游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时对行业不能完全理解,期望值偏高,毕业后又往往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等原因流向其他行业。
四、新形势下的旅游人才培养
1.加强散客营销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传统教育主要研究团队营销,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大众市场营销应该是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应开发旅游信息咨询、个性产品设计、创新服务等课程。
2.校企共建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未来几年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业将会有大量电子商务工作,这将为校企合作带来契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能承担部分工作,达到教学合一。
3.引入连锁企业的运营及门店管理课程。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重点培养的是导游人才,新形势下必须开设旅游门店店面经营管理的课程。
4.与景区合作开始景区营销课程。只有建立多层次、多方向的立体旅游景区营销渠道网络,才能解决旅游景区大众营销的难题。这也为校企合作带来契机,学校应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成立科研中心解决景区问题,教师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也得到了锻炼。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合新的市场需求,培养体系不合理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指出旅游教育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2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2-01)
[2]《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3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3-01)
[3]《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4-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4)
关键词:景宁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120405
基金项目:2011年度丽水市社科联课题(编号:LB201151)资助
作者简介:杜晓芬(1968—),女,浙江景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26003
1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既包括了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让人们回归到大自然当中,去体验城市嘈杂环境中所没有的生活。“返璞归真,怡然自得”是现在都市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生活,乡村旅游恰以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理念,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愿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扶持新农村政策的出台,乡村旅游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与农村、农民的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撑。乡村旅游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城乡交流,扩大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景宁畲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景宁畲族自治县隶属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曾荣获“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等称号。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一张“畲乡文化”的金名片,民族风情独特。
景宁县地处瓯江、飞云江两江源头,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素有“浙西的西双版纳,华东香格里拉”之誉。再者,景宁县靠近杭州、宁波、金华和温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区位半径小,交通易达性良好。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本,旅游业已成为景宁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渐成规模。
近几年来,景宁县少数民族古老的村落、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由欢快的民俗节日等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仅2011年景宁全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0.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1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标志着景宁旅游业进入大产业行列。全县有星级农家乐104户,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27家,三星级旅游餐馆5家、旅游商品购物商店5家、旅游特色商品6个和特色旅游演出产品4个,娱乐旅游活动全面繁荣,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度递增均在30%以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提升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旅游在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景宁县来说意义重大。
3存在的问题
3.1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差
景宁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经济基础薄弱。乡村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业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政府投入较少。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大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如道路路况差,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简陋,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缺乏,卫生状况差,旅游旺季住宿床位紧张等。同时,农村的电路较为老化,随着“农家乐”规模的逐步扩大,用电量逐步增加;一些景点尚未开发就对游客开放,如炉西峡等,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高品位品牌资源缺乏,旅游产品功能单一
景宁县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优越,兼之少数民族的神秘色彩,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的水平,品牌产品严重缺乏。自然型旅游资源中的水域类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如炉西峡、大均漂流等。县域内景点虽然数量众多,但过于分散且单一规模小,未形成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景点和旅游产品。同时,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单品单一化同质化严重,对地方文化内涵挖掘有限,还局限于自主发展的“农家乐”乡村旅游范畴,停留在满足旅游者观光、“居农家屋、吃农家饭、摘农家果”等传统旅游项目上,没有将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资源有效整合。
3.3缺乏系统的营销管理
2011年景宁畲族自治县风景旅游局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策划了一系列的媒体形象宣传活动,开展了十大媒体宣传,有效提升了畲乡旅游形象和影响力。但是,这种单一的媒体投放模式并未形成立体的宣传推广体系,销售网络欠健全,宣传力度不足。当今社会一种流行的营销手段是网络营销,但这一营销手段并未普及到乡村旅游业当中。
同时,很多农民固守着原有的销售模式,在家坐等顾客上门,缺乏主动推销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意识。且“农家乐”的销售网络较为松散,缺乏一定的正规性与模式性,很多发展思路来源于当地村民的主观意识而缺乏一些科学的研究理论。
3.4经营理念与意识存在偏差
经营者与管理者往往十分愿意在旅游硬件设施上(比如场地等)进行投入,却对吸引客源的一些至关重要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重视不够。此外,乡村旅游的经营及管理者大多依赖经验经营,而对学习他人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积极性不高;在开展乡村旅游方面单兵作战的多,团结协作的少,总体上看,乡村旅游经营与管理者致力于树立景区品牌形象的意识不强。
3.5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
乡村旅游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的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乡村旅游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由于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而且开发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对从业人员也没有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另外,由于现阶段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探索较少而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乡村旅游管理人才。
4对策与建议
4.1因势利导,明确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
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立足独特的民族和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养生基地,进一步开阔思路,建设一系列旅游经典产品,把旅游和文化充分融合起来,做好做足整合大文章。
注重规划引导,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乡村旅游就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借助特色民俗文化来吸引游客观光休闲的,其卖点就是与“农”相关的人文、生态、自然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切忌弃“农”造景,应以“农”设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山水、湖泊、林木、物种等生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坚持保护性开发、可持续发展。再次要优化整合利用自然生态、民俗风情资源,全面构建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独具特色,以山水资源、田园风光、生态文化为主,寓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4.2强调唯一性,做大做强“中国畲乡”旅游品牌
特色化、差异化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生命线,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深刻挖掘本地文化内涵,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精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求提高,以品牌促发展。
把“美丽乡村·魅力畲寨”作为景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以沿路、沿溪、沿景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乡镇政府所在地、重点民族村、特色文化村、大型下山移民安置点的村庄为重点,按照“提升一批、打造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整治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明显、乡土文化浓郁”的“美丽乡村·魅力畲寨”。
同时,景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全县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丰富,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的地区,地域特色彰显。原始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众多的人文景观、浓重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景宁旅游资源的独特韵味,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基础,也是打造乡村旅游业品牌的名片。因此,要加快畲族文化挖掘,加强创新,形成畲族特色的旅游观光、视听体验和工艺产品为一体的产业带,做大做强“中国畲乡”旅游品牌。
4.3创新营销策略,利用网络推介
目前,乡村旅游地区的经营者在实施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上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如促销手段仍采取媒介广告方式,营销渠道仍以旅行社宣传为主。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乡村旅游经营者应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策略,塑造个性化的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市场营销效率。
(1)乡村旅游景区应在营销策略创新上下工夫,不断优化旅游营销策略组合,营销活动要灵活多样、不断翻新,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2)打造旅游名牌产品。乡村旅游景区应改变以往单一的利用媒体广告进行宣传的做法,利用多维视角对旅游景区进行立体式宣传。如发放宣传册、自建网站,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旅游展销会,利用当地的各种媒体有计划地举办一些节庆活动,与携程、酷讯、乐途等大型旅游类网站合作等。
(3)结合景宁人在杭州、宁波等地大量开宾馆酒店创业的实际,可策划制作景宁旅游形象碟片、旅游宣传册、宣传单等,通过景宁人自己的渠道,推介景宁的好山好水。
(4)利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营销,可以通过景宁籍学子和在外经商从政人士的渠道向外界进行推销传播。
(5)通过举行作家或摄影采风等活动对景宁的秀美风光进行创作包装,包括照片、旅游心得体会等,在各种论坛上发表,增强景宁风光的可触感,提高景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4改善设施,营造环境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必须拓宽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旅游收入,关键是要树立“经营旅游”的理念。经营旅游,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发展道路。政府主导,就是要把旅游业当作“大战略、大经济、大事情”来抓,而不是由政府包办旅游建设的投资。市场运作,就是要用市场联系产销,让旅游业全面走入市场。如在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上,可以采取土地转让(出租)、旅游服务、农家乐和旅游小商品销售等形式,使当地农民在旅游项目开发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充分调动景区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旅游发展活力。企业经营,通过采取经营权的转让、旅游企业参股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路子等形式,通过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纪念品、传统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产业,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
在提高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的同时,注重加快道路、停车场、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和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觉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购置一些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住放心,休闲舒心。
4.5提高一线从业人员素质,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多方面、多层次援助与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重点培养农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意识、保护意识、创新意识、规范意识、法律法规意识、服务意识等等,就是要把文化素养低下的农民培养成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同时,用优厚的待遇聘任旅游界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管理,着力培养4种人才:一是开拓型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对乡村旅游资源和市场进行充分论证和策划创意,丰富旅游产品,设计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以扩大乡村旅游开发规模,提高发展速度,挖掘资源潜力;二是具有新思维的创意策划营销人才,通过建设旅游网站等现代传媒搞促销,走出去开拓市场,扩大营销覆盖面和营销力度;三是能编会演的文艺人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体现出地域特色文化,包装民俗文化产品,改变为游客演出的节目形式等;四是熟悉特色种植、养殖的高科技人才。
2012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参考文献:
[1] 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2] 乔芳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策[J].经营与管理,2011(6):29~31.
[3] 盛祥文.发展池州市乡村旅游业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9):16~17.
[4] 吴虹.黄山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1(9):3~5.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近五年来,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共约50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但毕业三年内,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85%以上,这就是说,旅游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旅游景区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景区售票,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每年还将以20万的速度递增[1],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Www.133229.cOm它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其中:(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培养酒店中、基层管理者;(2)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旅行社经理、优秀导游员;(3)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景区中、基层管理者和规划专业人才[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旅游院校与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旅游院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需双赢”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产业背景下,业态表现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休闲娱乐公司等,有其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它们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用“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的旅游专业学生,难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专业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基地,以培养适应旅游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衡阳市有八个挂牌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大部分实习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同时在珠海、桂林、长沙和张家界各建立了一个实习基地。
2.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企业著名高管或旅游局领导为专业老师,讲授专业课。近年来我们已经聘请了谢儒生(耒阳市主管理旅游的市委正县级干部)、黎才发(常宁市主管理旅游的副市长)、尹同君(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彭幼平(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危小明(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邓衡午(雁城宾馆总经理)和李清河(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委会主任)作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二是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外聘企业精英当职业导师,如2009年我们就聘请了谭曦(园林工程师,衡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雁峰区桂竹山庄总经理)、邓衡午(高级经济师,雁城宾馆总经理)、陈冬平(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副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进行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的改革。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重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实践操作,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现状,我院首先在2006级毕业生中启动了毕业设计这一教改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外聘导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旅游专业特点,与某一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旅游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尤其对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满足社会对这种应用型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毕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引入旅游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其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毕业设计恰恰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所提出的一项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旅游学生更好地具备了旅游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素质。
3.在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羸的目标。为了与签约企业建立紧密良好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坚持“边合作、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教师积极性,要求教师与企业挂钩,实行“一教师一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设计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评比工作,对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内容较深、合作成绩突出的基地,奖励基地建设教师。通过教师与基地挂钩、基地建设与教师奖励挂钩等制度,激发了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教学(或学习)+科研+实践的模式。对学生而言,实行“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为此,应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鼓励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技能。具体做法: 一是学研结合建设旅游素质拓展中心。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成立公关旅游协会、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实行“教学+科研+实践”模式。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质量,为教学服务。
5.建立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为此,湖南工学院旅游专业专门成立了旅游专业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知识、能力、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应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6.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双师型”队伍。2006—2010年共引进博士教师4名;派出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者9名。在继续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性特色,增强适应性,提高质量效益。
7.围绕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了六部旅游管理学教材,其中《旅游政策法规划》教材已入选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我院陈国生教授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和教育部首批旅游专业硕士生教材《旅游社会学》的主编任务。
8.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神州之行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旅游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珠海昌安酒店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景区是湖南工学院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景区,景区将负责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参考文献:
开业在即的中国服装交易中心目标就是打造中国服装行业首家大单现货交易平台、服装品牌营销管理机构、中小服装企业360度服务管家以及全球服装交易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服装交易中心坐落于北京通州张家湾开发区,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项目分六期进行建设,由欧易姆奥莱(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运营。项目一期北区面积21万平方米,计划于2013年3月16日试营业,5月正式开业。目前,国际国内诸多一线品牌已经开始进驻。
据了解,开业后的中国服装交易中心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服装产业链中的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的各个问题,帮助服装企业完成设计研发、渠道拓展、品牌管理、托管销售、仓储物流等建设,协助中小服装企业进行新品推广、新品、品牌管理等。
中国服装交易中心将在全国范围,甚至是全球服装集散中心收集服装销售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定期服装行业的生产、销售、库存指数,提供给国内的服装生产企业以及贸易商,打造一个全球服装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服装交易中心依托科学创新的营销模式和专业强大的运营团队,开创了集展示、展销、洽谈、接单、下单、新品、电子商务、现场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贸易服务平台。随着北京中心的东移、通州新城的进一步发展、海陆空交通的不断完善,这里将形成一个以中国服装交易中心为核心,周边1000公里为半径的华北、东北、西北的商业辐射圈。未来的中国服装交易中心将立足北京,辐射全球,并逐步打造成一个全球服装交易产业核心基地。
中国皮革城“旅游购物”模式全国开花
日前,四川成都海宁皮革城正式启动了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申报工作,这是继佟二堡海宁皮革城、新乡海宁皮革城成功创建3A景区后的又一次尝试,也标志着始于海宁的“旅游购物”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推广。
作为海宁中国皮革城在西南地区的全资连锁市场,也是皮革城迄今为止对外投资单体规模最大的外拓市场,成都海宁皮革城申报国家4A级景区在建设之初就开始准备,从基础设施建造,到后期文化建设,全部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市场不但集大型皮革、裘皮服装、箱包展示交易中心、中国西部服装创意设计中心、高端商务酒店、休闲娱乐餐饮、高档公寓于一体,同时按照4A级标准建设有4星级卫生间及母婴卫生间、江浙美食街、游客中心及可以查询整个景区信息的电子触摸屏。
此外,市场自去年9月28日开业以来,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浓厚的旅游购物氛围,辐射包括川渝经济圈,陕、甘、云、贵、藏、青等西部地区近3亿消费人群,已和西南地区多家大型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完善管理办法,充实旅游营销队伍,分别在成都、重庆、德阳、乐山、绵阳等地进行旅游推介活动,举办大型皮革时装走秀;与外地旅游机构、景点代表广泛接触建立关系;与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成为当地黄金旅游线路,吸引周边地区大量消费客流。截至目前,成都海宁皮革城单日小车量最高已达到了13000辆,当日大巴量最高已超过了100辆,此次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然是水到渠成。
据皮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宁皮革城总部市场已于2007年成功创建4A景区,此次成都市场向“4A”进发,将为其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皮革市场增添重要动力,对于市场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举也将弥补成都旅游市场在大型特色旅游购物点方面的空缺,对于休闲氛围浓郁的中国西部旅游市场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市场冲击力。在以后建设的分市场中,也将以此为模版,努力创建A级景区,积极推广旅游购物。
另据记者了解,“旅游购物”模式是海宁中国皮革城市场在创立、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并确立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营销模式。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背景下,皮革城将休闲旅游与时尚购物相结合,依靠旅行社有效拉动客源、促进消费。据2012年数据显示,全国各地赴皮革城的旅游大巴车近2万辆,自驾购物游小车近90万辆,全年客流量突破588万人次,市场保持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张贵东)
中国轻纺城携面料企业对接深圳服企
日前,“布满全球”2013中国轻纺城精品面料深圳展示对接会在异常火爆的氛围中又一次完美落幕,继深圳对接会前几届成功举行后,此次对接会盛况依然,深圳的服装企业热情未减,在对接会现场认真选样,并在寻得心仪的产品后称心地满载而归。
为帮助中国轻纺城商户开拓市场,实现纺织品专业市场与服装产业的紧密对接,中国轻纺城建管委再次牵手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利用协会年会期间服装企业云集这一有利时机,精心组织17家中国轻纺城优秀面料企业在深圳开展对接。深圳是国内的时尚之都,集聚了国内最前沿的服饰品牌,服装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依托珠三角地区的规模效应,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时装生产基地之一。而一月份正值当地服装企业谋划设计新年的秋冬季服装之际,是新款面料的需求旺季,因而轻纺城布商送货上门,很受当地企业欢迎。
一直以来,深圳当地服装企业对面料品质要求较高,因此今年中国轻纺城建管委对参展布商进行了筛选,彩虹庄、凤凰庄、骏宇、典帛等实力经营户纷纷参加。参展的面料都是企业最新推出的精品面料,其材质、手感可与意大利、法国等高端市场产品媲美。许多产品研发上也有独到之处,应用到的一些新工艺,其创新、创意、科技含量逐步提升。
关键词:度假型酒店;大数据背景;营销管理
引言
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全面温饱的问题,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让人震惊,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二。我国的社会状态及经济实力与三十年前相比较而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人们对生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想要满足衣食住行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从而带动了度假型酒店以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喜好被大数据进行分类,所以度假型酒店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群众的需求从而创新酒店管理模式,刺激更多客户进行消费。大数据主要是指通过多种渠道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海量数据组的收集,具有较高的实时性与真实性;很多专家提出大数据具有多样、高速、大量以及价值等特征,在不同领域中大数据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比如一些的企业通过大数据进行服务转型以及精准营销;一些传统企业通过大数据改善自身发展模式,所以在酒店经营管理中,大数据的运用能很大程度上推动酒店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传统度假型酒店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不足且价格较高当今社会,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人们整体上的受教育程度得到提升,因此在很多消费上更加注重性价比,会考量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但是传统度假型酒店不仅价格虚高,并且内部硬件部设施与价格要求不相符合,造成了很多追求性价比消费者的流失。酒店不仅在质量硬件以及价格上存在不对等的问题,同时也无法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很多酒店在风格以及构造上较为雷同,并且在营销方案、营销策略以及优惠政策上都相差无几,所以酒店并不具有特色性,这也是造成消费者不能精确选择的关键因素。没有创新、没有新的点,就会造成企业不具有特色品牌,所以消费者只能盲目选择,营销效果上不能实现突破。
(二)软件和服务不到位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酒店行业在服务上具有更高要求。首先是要预想到顾客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会有哪些要求,并且要满足顾客的具体需求。传统度假型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忽视客户的诉求,虽然在基本服务上做得较为全面,但是对于客户潜在意识上并没有做到超前服务,也就是没有做到在客户想到之前酒店就先想到。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消费者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并且在消费观念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酒店未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无法与客户个性化服务相满足。除此之外,酒店没有运用科学技术、更新运营软件等也是导致营业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三)制度过于固化每一个酒店一旦形成自己的营销策略以及管理模式,想要对其作出改变是一件很难得事情;若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大数据、经济情况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而酒店未能及时准确地做出改变就会导致其受到严重打击而无法进一步发展。此外,因为很多酒店在制度上较为固化,无法及时作出创新,不仅让公众人员产生厌倦感,同时也无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比如,一个长期客户在多次入住之后每一次都具有一模一样的体验与感受,那在同一位置以及统一价格上,其就会选择另一家酒店,这对于酒店发展而言很重要的潜在问题就是不能长期留住客户。
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度假型酒店营销管理模式的途径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与时展需求相适应,因此管理决策者需要创新科学管理模式。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加强对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酒店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合理利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酒店得到进一步发展。度假型酒店在大数据时代下能够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能够为酒店带来特定利益,基于此,酒店管理层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大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地应用,管理者们要对大数据的意义以及作用给予充分认识,从而对酒店发展中大数据带来的商业价值进行充分了解,并且保证其能够充分发挥出优势;如此,不仅为酒店营销管理方面带来利益,同时也带来其他方面的实质性利益。在大数据背景下,与传统人才需求也具有极大差别,在人才要求上不仅需要具有基础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数据整理与分析等技能,即需要复合型的技术性管理人员。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好地整合并分析数据,为管理者从数据上提供一些管理上的思路与决策想法,对进一步创新营销管理模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制订出与本酒店发展更加契合的营销管理方案。
(二)对客户定位进行明确现阶段很多度假型酒店在服务上具有规定模式,并且不同酒店之间的服务也都大同小异,所以在客户选择酒店时并没有突出自身特色以至于流失了客户。实际上,不同客户在需求上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度假型酒店的管理决策者需要结合客户具体的需求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类别对消费者进行划分,从而确定度假型酒店的品牌、产品以及市场的定位,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不同需求。所以在酒店营销过程中必须要将成为顾客第一选择、留住长期顾客作为首酒店的首要目标。在此过程中通过信息科技,酒店管理者能够及时准确的福消费者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其消费行为等制订出明确的数据体系,分析具体数据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客户定位,全面了解并掌握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三)酒店主题的明确现阶段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多的旅游区内有很多度假型酒店,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酒店想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结合旅游区特色设计独一无二的主题,充分发挥出主题酒店的积极作用,从而能够在众多酒店中脱颖而出,与其他酒店形成较为显著的差异,更进一步突出自身的特色,进而显著提升竞争优势。在旅游过程中,酒店作为十分关键的载体部分,为旅客提供了食和住,所以只有更加明确自身的特色,设计别出心裁的主题,才能为游客留下更完整的旅游记忆。
(四)本土文化特色的挖掘在每一个旅游区都具有当地独特的特色与文化,因此度假型酒店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营销开发,在酒店设计建设过程中可以适量地加入一些特色传统文化色彩,例如在古镇旅游景区中可以设计风格迥异的民宿,重视发挥度假区的特色,与其文化特征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深度地挖掘出酒店蕴含的文化内涵。本土特色的挖掘主要是为了对酒店产品内涵的进一步丰富,营造出酒店的特色,从而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所以酒店不仅需要在装修风格上要体现出当地的特色,还要在风俗习惯以及饮食上也要全面的体现。例如在山西平遥古城中,度假型酒店不仅设计了风格不同的窑洞式房间,还为顾客提供了独具山西特色的风味早餐,通过本土文化的融入,吸引了大批顾客。
引言
为推动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探索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达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广西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篇章。桂林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延伸区,更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旅游胜地,肩负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最好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旅游,打造全新的、智慧的旅游模式,推动珠江-西江旅游经济发展。
一、智慧旅游的界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王辉、金涛等人(2012)定义:智慧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通过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借助智能终端设备,获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让人们能够据此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等效果。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海量的旅游信息集中起来,通过云服务终端,为游客、管理者等提供旅游相关服务。因此,智慧旅游模式可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即云计算中心;旅游信息服务端、使用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网络。
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部署。自2010年起,北京、南京、苏州等城市率先掀起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浪潮,开始建设“智慧旅游”项目。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旅游产业与信息产化高度融合,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秀旅游城市加入到发展智慧旅游建设的队伍中。
(二)打造桂林智慧旅游城市
2013年8月,桂林市入选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根据《“智慧桂林”总体规划》要求,桂林市以智慧旅游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打造城市旅游智慧化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桂林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桂林打造成广西首座智慧旅游城市,从而提高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据《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5》统计(表1),2010年至2014年间,桂林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有较大增长。
据桂林市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56%,实现旅游收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15.69%。要想打造桂林旅游专属名片,首先要将“智慧旅游”摆在核心地位。这不仅要求将旅游在数量上进行提升,更要求在质量上突破成效,借助物联网与信息化平台,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
本文首先建立“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桂林旅游智慧化程度,打造新型智慧旅游城市。
二、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传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丛艳国、冯志坚(2004)深圳塘朗山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对郊野公园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制订了由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征3个方面组成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资源的整治与开发提出建议。王丽(2014)从旅游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建立了硬竞争力、软竞争力2个方面组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关于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张凌云(2012)提出了建立在资源配置层、数据采集层、业务应用层、客户感知层四层模型之上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刘利宁(2013)从智慧旅游硬件支撑指标体系、智慧旅游综合应用系统指标体系、智慧旅游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三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涵盖面广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王恩旭(2014)构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硬件支撑、环境支撑五个方面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
本文主要对张凌云及刘利宁提出的评价指标进行整合,提出从资源配置、旅游服务、客户感知三个方面入手,细分为七个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以下智慧旅游评价指标模型(表2)。
(二)指标解读与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根据智慧旅游指标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如下。
1.旅游资源数字化:2014年为“桂林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及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建立了旅游公共信息平台、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系列举措。通过传感器及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及景区全方位监测,具体的,全市旅游景区“天眼”系统全面启动,通过“天眼”,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景区的人流、车流,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游服务;为了推M景区智能化建设,发起了“壹旅游”项目,并于广西首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桂林王城・独秀峰景区进行四维航拍;对桂林象鼻山、阳朔西街等10个知名景区景点全面覆盖4G网络,并在中山路、两江四湖景区等区域铺设了超过1万个WIFI设备点,供游客免费试用。据统计,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来自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旅游预订量占近80%,相比去年黄金周,手机客户端的预订人数增长数倍。
2.旅游交通智能化:桂林交通部门对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设备进行升级,应用GPS、LBS等导航地图技术,对桂林市区及各大景点路段进行智能化监控,对车辆行驶信息进行追踪,为车辆提供导航服务,提供自驾安全保障;完善了智能公交系统,推出桂林移动掌上公交应用,全国无线城市用户,可通过无线城市客户端使用掌上公交业务查询桂林市公交车运行情况,获取市内公交到达各景区路线、实时位置,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推进城际交通一体化,随着衡柳高铁和贵广高铁相继建成,桂林实现“一城九站”格局,拥有桂林站、桂林西站、桂林北站等9个火车站,不少旅游景点与高铁车站直接衔接,并形成南宁、贵阳、广州、长沙等省会城市三小时城市圈。
3.旅游酒店智慧化:桂林已吸引了喜来登、香格里拉、维也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入驻,以及Club Med、乐满地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度假世界,集养生、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为不同旅客带来不同的居住体验。 除连锁品牌精品酒店外,桂林民宿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高,阳朔的酒店及民居旅馆网上预订功能基本实现全覆盖,一批个性化民居旅馆和特色精品酒店通过网络营销形成稳定客户群,为中国民宿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万达更是以240亿元投建桂林万达城,结合商业地产和旅游文化产业,涵盖了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度假酒店等多元化项目,带动桂林旅游与文化、商业产业相融合,打造智慧桂林旅游新模式。
4.旅游管理智慧化:为了实现旅游管理规范化,完善管理体系,设立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专门负责桂林智慧旅游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各项目的顺利开展,整合全市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公共服务等公共资源,并与政府、旅行社合作开发线上导游服务平台;为提高桂林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统计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旅游统计数据质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培养数据智能化处理人才,掌握旅游数据进行统筹;并对景点娱乐项目、票务部门进行规范,防止行业间恶意竞争,促进桂林旅游行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5.旅游信息智慧化: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桂林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和桂林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终端体系,在全市推广运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各大景点均在互联网上设立了门户网站,并及时有效信息,便于游客了解景点实时动态,并推出“桂林旅游”微信平台和“桂林随身游”APP,加快推动了旅游线上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服务。
6.旅游购物智慧化:桂林旅游发展改革委积极与阿里、携程等国内知名电商缔结战略合作关系,推出网上订票等服务,在景区内也可直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餐饮、住宿等消费的支付。尤其是桂林旅游与阿里旅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阿里旅行强大的线上平台和品牌影响力,建立“淘宝网桂林旅游官方旗舰店”、“码上游”等桂林旅游应用系统,构建先游玩后付款的信用旅游体系,开创全新的旅游模式,并成为与阿里旅行开展“未来景区”城市战略合作的首个国内城市,将为桂林所有景区提供信用游、扫码支付、地图导览等“未来景区”全线产品,助推桂林“智慧旅游”升级。
7.景区体验个性化:在第五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桂林市旅游局在旅博会展厅内设桂林智慧旅游馆,全面展示桂林旅游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到场市民及游客亲身体验各种智慧旅游项目。为了使更多游客拥有线上体验,在桂林火车站设置了“桂林旅游高铁服务站”,游客可在站内体验“网上游桂林”:通过运用先进的3D虚拟旅游展示、智能旅游终端等技术手段,提供吃、喝、玩、乐及风景名胜等实时、互动旅游资讯。并积极引导、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馆类旅游企业与携程网等知名旅游网站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推出各类应季旅游、主题旅游和自助旅游产品,安排个性化旅程。
三、桂林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打造桂林智慧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资源配置:桂林作为世界旅游胜地,流动人口多,相对陈旧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人口扩张和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城市及景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较低,尤其市区通往阳朔的桂阳公路正在紧张施工阶段,造成交通拥堵,给市民游客带来极大不便。加上信息化水平的落后,新兴技术仍在探索与试行阶段,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低,存在大量移动盲区,影响智慧城市进程。
2.旅游服务: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运用领域仅限于个别先进企业,尤其在管理、医疗等部门间,试点少,普及率低,不能运用智慧设施与旅游相结合。除此之外,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大多由各部门自行建立,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因此,对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政府也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指挥各部门协作。
3.客户感知:虽然在现在的旅游活动中,线上交易已成为主流,但是,对于选择团队游的游客来说,旅游线路仍以低端观光游为主,无法满足每个游客的需要,用户体验较差;而对于选择自由行的游客来说,线上旅游信息、商品、服务过度泛滥,没有健全的体系约束,整体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
四、桂林智慧旅游对策与建议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的建成将惠及政府、企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等多个主体,针对桂林旅游发展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合作机制:桂林旅游局应加强与城市实施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信息设备资金投入,升级基础设施系统,增加信息设施覆盖率,增强城市精准化运行管理;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导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智慧旅游的专项技术研发,鼓励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开展智慧旅游服务革新;为景区提供智能服务、数据能力、营销平台等整体方案,实现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借助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便利,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动,实现跨省交通一卡通;旅游部门要与信息技术研发机构以及当地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智慧旅游体验基地,开展智慧旅游课题研究,进行智慧旅游技术研发,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推广智慧旅游理念。
2.旅游服务改革,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在政府统筹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产业,转变服务行业发展方式;加快物联网产业建设,结合新兴产业资源,提升物联网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云计算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将云计算用于旅游服务行业,扩大云计算的运用范围;加强大数据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数据挖掘分析为中心的商业智能新模式,推动大数据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打破行业壁垒,以智慧旅游为契机,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拓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