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3 23:5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学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九月,终究是过了三分之一了。
不该迷茫,不该彷徨,不该踌躇的大三也终究来了。
本该是思绪万千,提笔却有不知该如何写下第一笔,只得对着冰冷的键盘敲打,从而远离了我那贵重的钢笔。
追忆
难得有点时间了,暑假的那些感悟时时涌上心头,是参加了一个星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好,还是在一个家教中心带了一个星期的课,这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亲身经历的一些感悟,与城市的孩子相比,我更喜欢乡村的孩子。冥冥之中有种感觉,认为自己暑假留在学校这边是正确的,也许吧!因为在体验那种租房、做饭、学习、偶尔工作的生活,让我想起去年假期去长沙,朋友刚刚实习时各种辛酸的日子,我毕业后会怎样?
回想起暑假那十多天去操场锻炼的时光,从最开始的两圈到最后的八圈,夕阳落下之际,汗水的流淌,耳边音乐的回荡,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生活,每次也会看到有些考研的同学去操场跑步、会看到一些老师带着小孩在那散步,有一个背影在我的脑海里刻下了深地烙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手拿着蒲扇在操场一圈一圈的边走边聊着天,那是令人感动的一幕。8月8日,刚跑了一两圈,肚子有些不舒服,我也没想到自己最后坚持着跑完了八圈,把八圈分成两个四圈跑,每跑完一圈就在心里对自己说又少了一圈了,到最后跑完第八圈时,自己感到有些奇怪,怎么这么快就跑完了。我想这只因为两个字:信念!我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XX年8月8日,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坚持过来了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那天的日记本写了满满的两页,想要实现一个大的目标,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很多小目标来做。已不再是曾经的跑道,我也不再是曾经的我,只是想起高中的那段时光我倍感怀念。
只去了一次本部的阅览室,里面基本上都是在备战考研的同学们,羡慕他们的那种学习状态,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指引着他们前进。在网上浏览了一些有关考研的信息,在徘徊,还是在纠结?考与不考都有一个恰当的理由。看《中国梦想秀》被感动过,XX年被提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梦”了。抛开自己的梦想不说,现实给我的就是最实在的,并不是我在现实面前低头了,只是我在以另一种方式和现实对抗。只有家人不用那么操劳了,我才有资格谈及自己的梦想,只是把那些梦想暂时尘封罢了。在《职来职往》中,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那个南京师大音乐学院的“跑跑女生”了。当许多老师说大学里就应该逛逛街、看看电影、谈谈恋爱时,她说:我觉得我能够站在南京师大的平台上,我就应该珍惜,好好把握。有老师说从她身上看到了两个词:完美和高傲。对于老师们的各种批判声,最后,她已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获得了酷狗音乐做音乐编辑的工作。同时,她也迎来了曾经错过的爱情,当男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在场的许多人都被感动得哭了。最后雷明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在青春的岁月当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努力奔跑,想尽快变成内心憧憬的那个自己,只有我们变成了那个自己,我们才好像觉得我们做好了准备,可以找人来陪伴自己,但没有变成内心憧憬的那个自己之前,我们宁愿倔强的认为孤独也是一种美。”青春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看每个人如何抉择!
站在《职来职往》舞台上的大多是天之骄子,毕业于名声较好的大学,从他们成功或失败的求职过程中,有看到对自己及专业认识不够透彻的人、对自己的求职方向不明确的人、对自我的能力认识不确切的人······大学,真正教会了他们什么?教会了我们什么?大学里所有的荣誉都已是过去,踏入社会你就是一张白纸,等着你的伯乐去打造。遇不到伯乐,你又是否真正的有那个能力去推销自我、让他人肯定你吗?
沉思
大三真的来了,我原本以为做好了准备,起码心理上的准备是有的。本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课,写下学期计划,第一个星期执行起来慢慢的充实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发现自己钟情于那知青时代,喜欢路遥笔下的农村、迟子建的纯净自然、毕淑敏的哲理人生······第二个星期,XX届的新生来学校报到了,不得以计划被打乱,本来辞掉学校所有的工作是开学的第一件事,但没办法全都撇下不管,交接工作还需要一些时间。感谢这两年来社团组织所有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鼓励和关心,是你们让我得以进步,成长的更快!离开那些大家庭,有很多的不舍,但相信下一届的同学可以把她们做得更好!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学习能力概述
1、大学生学习能力的界定。大学生学习能力指大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主动、有效的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一种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综合能力和学习策略。认知能力指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加工、提取、处理所学的学科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是在基本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策略而形成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领会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积累经验,经过不断的内化,逐步由“量变”到“质变”,而形成的学习策略。
2、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以芙蓉学院理学系学生为例。芙蓉学院是一所三本院校,根据2015年9月份关于大一新生报考芙蓉学院动机调查结果显示,18%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基础好,但因高考失利考分不高而选择芙蓉学院;65%的学生因高中学习成绩差,学习动机不足和积极性不高而导致高考分数线刚好达到芙蓉学院分数标准;17%的学生因考分不高被父母强制性的建议而就读于本校。综上可知,80%以上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笔者通过对本系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和行为的观察,了解到存在于其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系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的阶段适应不了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差,与此同时,综合性知识匮乏,简单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新型学科和操作性知识知之甚少,这种现状充分体现出了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
1、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伴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当前,在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授过程中,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教学效率相对较高,但其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而合作性学习,通常以5人为一组,对学习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分析、探讨,以各司其职的完成任务为依托,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这个过程既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2、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发展、开拓和创新为目的,注重对知识的发展性和创新性理解,突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创造性学习需要有全局观念和多维度的视角,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理解和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动力。针对大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学习参与性不高和兴趣不浓烈的现状,采取创造性学习,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在学科知识学习、科学研究、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的运用创造性学习。
3、指导性学习。指导性学习以教师的讲授法为依据,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课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性学习可以通过“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反馈―总结”六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学能力。计划是根据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计划是明确目标,有效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独立阅读新课内容,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听课是指导性学习的核心,学生要学会听课,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善于记录和总结。复习是巩固和消化课堂内容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自身的学习掌握程度的重要阶段。反馈是对于上课内容及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及时反映,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到自身存在的缺点不足,有效提高知识的掌握准确度。总结可以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有利用将零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4、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指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反馈总结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求其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针对大多数独立院校的三本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动手能力差,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积极的现状,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学术作品以及科研立项、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学院可以提供各种平台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机会。如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和科技讲座,参观工厂、提供实习平台等。
5、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形式,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局面,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面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和探究能力的渴望,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探索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转变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在研究成果中找到认同感。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的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学思维得到有力结合,拓宽学科知识体系的空间。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慎独,成为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奉献者。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更是新型应用性人才的竞争,面对着知识的高频率化更新以及就业的严重压力,将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是面对日新月异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博.大学学习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2]尹鸿藻.毕华林.学习能力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3]卢巍等.学习能力培养的活动教学观探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0.
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权益施行现状,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层面对教育日益重视,再加上人们对权利本位的关注,大学生对学习权益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增强,其在学习实践中的自由与个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学习权益内涵、外延的发展有所拓宽,促进了当前我国方兴未艾的科学教育事业。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大学生学习权益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及教师对学习权益的认知度不够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位或缺位现象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师生调查发现,对学习权益有比较清晰认识的比例中,教师占比为46.9%,而学生则仅有31.7%的比例,总体来说相对较低。
(二)高校教育评价机制比较单一
目前各高校一般按照《学生课程考核办法》,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是笔试,对一些社会学方面的课程也进行了一些案例考核和口语考试,但真正与实践联系较紧的技能操作考核方面的评价方式,目前运用得还比较少,从而造成了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所脱节。
(三)现行教育方式很难让学习自由进行选择
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一般来说,学习自由包括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不作过多干预,给予其充分的发展自由;而积极自由则是指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1]。但目前的现实却是,我国大学生课程教学几乎全部由教师来控制,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其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基于高校资金匮乏和管理受限
大学生学习权益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校舍、图书馆、实验仪器建设良莠不齐,一些不太知名的高校图书馆规模很小,连最基础的实验仪器有时也没有配备到位,从而导致大学生没有条件去进行自主地学习,限制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拓展和发挥。
(五)我国目前没有形成具体明确的学习权益保障和救济体制
学生很难进行有力地权利诉求和主张经笔者归集发现,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对学生的学习权益进行明确规定,有的仅是根据“受教育权”来进行相应地引申和发展,大学生相关的学习权益保障和救济更是无从谈起。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学习权益关注还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司法和行政救济应用还很少见,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权利意识的发展,未来这方面的实践案例必然会日趋增多,并且会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议题。
二、大学生学习权益受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经笔者归集,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师生个体方面的,也有教育体制和法制建设方面的,需要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教育的宏观环境和微观行为,进行分析和应对。
(一)从师生个体层面来看
基于学习权益意识的相对薄弱,从而导致学习权益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较差。学习权益从认知、认同到提出要求、权力救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顺从和服从,教师对学生的命令和权威,目前仍在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思维模式。据笔者在大学生中调查发现,他们对学习权益缺乏良好的认知,大多数学生均认同“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老师教育学生的权威性”,而他们对学习权益受损很难识别,自然也无从进行权益主张和救济。与此同时,笔者对教师群体也进行了相应访谈,由于我国现代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真正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还相对较少,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考量到学生的学习权益并进行有益的教学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有比较多的高校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较少运用启发式和创造式教育,长期以往,大学生个体为了迎合教育体制的要求,迎合教学考核的需要,自然也对学习权益有所漠视或忽视了。
(二)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来看
由于教学管理体制僵化和各种软硬件的相对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权益缺乏良好的体制跟进和物质支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也一度甚嚣尘上,教育产业化作为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由于其与教育公益性价值取向不相匹配,后来就逐渐退出了官方的发展规划。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在教学体制改革方面,迟迟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而素质教育一时也很难真正树立起来,由此造成了包括学习权益在内的一些现代教育新理念,迟迟没有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充分体现,尽管高校相对要好一些,但由于我国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真正的“大家”“大师”相对匮乏,再加上高校一直也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的教育成果与社会认可度、社会评价体系没有进行有效接轨,由此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学生学习权益的构建和发展[2]。
(三)从法律法规层面来看
权利入宪和依法治国的具体跟进措施没有及时地体现到具体法律法规中,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权益受损后,在寻求相应的权益保障和救济时却无法可依。前文述及,我国法律法规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权益进行科学设计,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并没有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可否认,在目前高校的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很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口号,但在具体落实上难尽如意。笔者一直认为,与我国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若能在具体条文中给予学习权益以必要的关注,并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来推进,不仅有利于“依法治教”政策落到实处,也会进一步推进包括大学生学习权益方面在内的我国社会主义民利进程。
三、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学习权益的保障对策和提升措施
(一)加强培育大学生与高校教师个体良好的学习权益意识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明晓自身的学习权益,并将其与个人素质提升、学习竞争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争取应有的学习权益,全力培育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事物的系统分析和科学研究能力,从而确保在大学毕业前打造出过硬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社会发展能力,为大学阶段及毕业以后的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益,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大学生灌输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理念,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学习时,要将学习权益教育有机融入其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科学、健康、有益的学习观念,实现大学生个性发挥与教育教学规范的辩证统一,使大学生在现行高校教育大框架内,能够尽最大努力地提升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形成科学、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斯克里文有关评价学说的理论,目前大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3]。但笔者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目前对大学生的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尽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了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当前应将学生的主动参与纳入到学习评价体系的核心地位,努力在构建科学、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中有所着力。
(1)注重形成性评价。高校教师要将注意力放在大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方面,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做法,通过高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在大学生学习结束后形成总结性的评语,提出大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使大学生对自己掌握某一门课程的情况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明晰今后持续改进的方向并保持信心。
(2)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高校大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其对象是大学生,而要想使评价结果让大学生真心接受,吸引大学生参加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就是一个良好的尝试。在大学生自我评价中,教师的指导和其它学生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结果,理应纳入教师的最终学习评价报告中。
(三)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大学生学习权益的载体建设
大学生毕业后,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符合社会要求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机制,是我国当前提升大学生学习权益的重要内容。
(1)“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建议在大学生课程设计中,增加有关的社会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尽早向“社会人意识”方向转变。
(2)以实践性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尽快扭转我国大学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明确要求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合适比例,特别是一些职业技术类院校,更是要将社会实践作为教学考核的核心[4]。
(3)在教学考核体系设计中,还应结合课程要求,帮助大学生设定一个合适的门槛,不宜太高,也不宜过低,让大学生通过切实有效的努力,以及积极的学习力,顺利完成量身定做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将学习权益纳入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完善权益保障和救济途径
从现代法治社会构建上来看,学习权益作为人权的基本内容,理应体现在相应法律法规中,并通过明确而具体的权益内容规制,以及相应的权益保障和救济,从而发挥出学习权益良好的法律效能。
(1)对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在增加或修订大学生学习权益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大学生学习权益的具体内容,从大学生、教师、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等层面进行规范设计。
【关键词】道尔顿教育大学生学习心理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现状
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学习心理这一领域已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等方面的研究[1]。经查阅相关资料,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大部分的学生会感到很迷茫。(2)求知欲望强烈,厌学情绪普遍。这个时期最普遍的学习心理是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强烈。(3)在学习策略上,大学生更喜欢由自己安排时间。(4)选修课原则个性鲜明。(5)论坛讲座吸引学子。课外科技活动逐渐引起重视。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结构包括学习动力,智力以及自我评定等诸多因素,但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 影响大学生学习心理的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必要心理条件,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中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种因素,并以思维能力为核心[2]。学习过程是以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心智活动过程。
2. 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条件,它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等人曾对15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50名最成功者与150最不成功者之间在智力发展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主要是进取心、自信、支持等。所以智商与成就之间不完全是正相关。
三、道尔顿教育概述
道尔顿制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又称“契约式教育”,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 laboratory plan)。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行﹐因此得名[3]。
实施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要布置各科作业室用以代替传统的教室。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学生做某一个月的作业﹐并把它公布在作业室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完成本月的工约﹐须经教师考试﹐及格后才能学习下一个月的工约[4]。
道尔顿教育的三大原则是:自由、合作、时间预算。这三个原则是相互交错的,道尔顿教育的优点是它在弥补班级教学制度的不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5]。
四、道尔顿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道尔顿教育在中小学已经有过广泛的实验应用,而在高等学校还没进行试行过。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尔顿教育模式并非原版照搬的道尔顿教育,没有将传统的教室改为作业室,只是学习内容也是分期安排好,然后让学生自由的安排学习的时间,取消原有的固定课堂教学。[6]但也不是完全取消课堂,教师再上一些大课堂,对学习的重点内容予以点拨、总结。因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侧重的听讲,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道尔顿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
第一,自由研究。由于不受课程表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定学习任务和计划,按照自愿的方法完成。在道尔顿教育模式下,我们竟得到了平时所得不着的效验,学生真正能够发展他们各人的自由研究的精神。第二,自动自发。不受教师的限制和频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完全的责任[7]。第三,发展个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学习,不受其他同学的牵制和影响。第四,合作精神。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讨论,教师也是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和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8]。第五,学习的效果是切实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去探寻的过程。
2.道尔顿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推动力,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道尔顿教育模式这种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自由和一个更加适合他们学习各个科目的学习环境[9]。相比班级授课制,大学生学习动机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第一,因为是自由研究,学生可以在自己想学哪门课程的时候去自由的安排学习。道尔顿模式下,大学生根据老师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来自由安排时间。第二,在道尔顿教育模式下,会把学习中的问题直接放在学生面前,并指出必须达到的标准。第三,时间预算。因为这种模式的开始会让学生看清他的学习计划的全貌。这样,他才能决定他每月和每周要采取的步骤。
3.道尔顿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加工的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具体而言,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的难易和学习情况的不同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的意向选择活动方式和操作对策系统[10]。
在道尔顿模式下,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根据自己对学习任务的安排及不同科目的时间侧重安排,不同学科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在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学生才有可能释放自己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林治镜.当前大学生学习特点初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4, (3): 79-81.
[2]张运生,王国英.论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 1996, (4): 52-55.
[3]徐红.浅谈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自我培养[J].高教探索, 2002, (2): 73-75.
[4]陈兰,布任门德.转型期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与研究[J].教学与职业, 2005, (11): 46-48.
[5]赵毅,曹克广.对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心理特点的探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9): 48-50
[6]赵为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 1994, (7): 38-40.
[7]舒新城. 什么是道尔顿制[J]. 教育杂志,1922,(11)
[8]〔美〕柏克赫司特.道尔顿制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4
[关键词]学习性投入 社会支持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38-02
一、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在国外,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投入不仅是热门话题,而且是各大研究机构感兴趣的课题。1984年,美国教育研究小组在《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中提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三个条件,第一个就是学生投入学习,它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和努力。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时间越多,收获就越大,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就越满意。
2002年,“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开始,采用NSSE为测量工具,对全美618所本科高校进行了调查,效果显著。
(二)国内研究
在分析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中,张德启,汪霞通过将我国教育评估现状与美国的“联邦学生参与学习度调查”的比较分析,强调学习参与程度和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举措有重要关系。在探索社会支持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的因素时,彭亚华在2013年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经历丰富程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度五个维度,对北京的M大学开展了调查,提出改革课程和评价体系与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旨在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学习经验和产出为基准的大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进行探索。
(三)社会重要性
据教育部2013年的数据,大学毛入学率已达到3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量的积累已经较为明显,而质的确保更为凸显。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压力很少被外界关注。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法制环境可以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我们以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作为对象,发放问卷550份,有效问卷为505份。在仔细研读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量表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进行测度,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学习投入越多;相反,得分越低表示学习投入越少。
在调查中,社会支持包括校方活动和硬件设施等因素,学习投入由投入时间和资金组成。另外,问卷中存在部分矩阵题,在通过李克特量表进行转换时需要对各个项目进行赋权,对于校方活动支持方面,提供帮助促进学生交流、提供社交发展的帮助赋权数0.2;学习和学术工作上的时间、帮助解决非学术任务、为学术工作提供电脑或资料赋权数0.2;在人际交往方面,每周和教师联系的频率赋权数0.4,和班主任联系的频率赋权数0.3,和家人联系的频率赋权数0.3。
三、社会支持对学习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社会支持中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的因子分析
根据多元统计分析原理,在做因子分析之前必须进行取样足够度的度量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此次调查中社会支持部分共有11个项目,结果KMO为0.606,Bartlett的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此次调查数据中的社会支持部分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采用因子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解释的总方差和旋转成分矩阵,并保存主因子的成分得分,结果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表2可看出,此次因子分析选取了初始特征值大于0.09372的主因子来分析。这4个主因子对样本方差的贡献和为53.2%,对于调查数据,达到50%以上就可以做因子分析,这说明用这4个主因子代表原来的11个调查项目作为解释变量是合理的。
表1 解释的总方差
■
表2 旋转成分矩阵
■
(二)社会支持对学习性投入影响的回归模型构建
1.运用相关性检验得出代表学习投入的最优因素
在此次调查中,代表学习投入的因素有多个,均为连续变量。通过数据处理将所有解释变量变为连续变量。在分析社会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时,首先运用SPSS21.0软件对各项因素与四个解释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及检验,最后得出学习投入的最优代表为花在书籍购买、文具购买以及报班、考证费用上面的开销。于是本文用学习开销来代表学习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2.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回归模型构建
在研究社会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时,其中解释变量为x1高校条件与个人性格、x2前期教育水平与经济条件、x3高校类别及人际交往、x4家乡与接受教育所在地,被解释变量为学习投入y。检验结果显示家乡与接受教育所在地的系数在95%的置信区间下不显著,于是在模型中排除家乡与接受教育所在这个解释变量,重新优化后的回归模型为:
Y=54.337-3.212X1-5.546X2+2.142X3
(53.273) (-3.146) (-5.432) (2.098)
DW=1.982 R^2=0.075 F=14.537 SE=22.927
回归模型代表高校条件与个人性格、前期教育水平与经济条件、高校类别及人际交往对学习开销的影响程度。随着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的减小,生源地和接受教育所在地在影响学生学习开销上的作用不大。
(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的结论分析
1.高校教学条件
由回归模型可以看出,高校条件和个人性格越好,学习开销上越小,其主要原因是高校提供的资源越多,学生在学习开销上的投入就越小;同样,学生的性格开朗,会向他人或教师借用学习资料等,也会减少开销。
2.前期教育水平
前期教育水平越高,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对学习的投入;当今社会,经济条件越好的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就越少。
3.高校类别,人际交往
高校类别越高,学习氛围越浓厚;同时,人际交往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多,这是普遍现象。然而在研究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时,学习投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就业理想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四、总结
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有巨大的影响,学校的做法尤其重要。高校应尽量给在校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完成学术成就,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加大投入,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燕淋.甘肃省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4.
[2] 吴素梅,宋彩萍.关于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3] 钟春玲,陈华,陈兴明,万晓兰.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6).
[4] 李灿.揭开转基因食品的神秘面纱――长沙市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关键词:大学生 教学 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22-01
高校教学主题能动性建设是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也是高校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又是对传统“教师中心论”的反正[1]。如何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刘敏[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加强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和改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覃杰[3]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取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做好课外拓展等手段来实现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也在植物资源学的教学中就如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
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其中,学术论文数据库的普及,使得获取文献更加便利,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已切实可行。与此同时,大量信息也给我们提出了新挑战,知识的筛选、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了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
课程教学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之以渔”,也既是在传授课程基本知识的同时,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植物资源学教学中,各类野生植物资源核心内容(包括最新研究进展)由教师集中介绍,而最新成果的详细知识让学生去收集总结。具体做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负责收集和整理重要物种资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通过学术期刊获得),要求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目前研究的领域、研究热点,以及各自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务必阅读所有文献,然后进行汇总归纳,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查询和阅读文献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和高度概况能力,同时也拓宽了课程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总结结果要求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全班学生介绍,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既加强了学生综合相关知识的条理性,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要求学生提交文献总结内容,根据其完整性、条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打分,计入平时成绩。
2 “试题化”方法调动学生能动性
植物资源学每章节讲授完成后安排一部分学生针对该部分内容设计试题,课程结束后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一次作业任务。试题总分值根据章节知识容量由教师确定,题型应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和问答,各题型分值由学生自己掌控。设计一份较好的试题需要学生对章节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这种举措能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课程知识。学生需上交设计的整套试题和参考答案,此项工作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作业的评分依据为试题的覆盖面、重点内容是否得到充分检测、题型是否恰当等。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发挥能动性
张连云[4]通过调查认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师缺乏教学技能,课堂上很少让学生参与,缺乏创新。适宜的提问是调动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方法,丁晓丽[5]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就教师提问的计划策略、问题策略、控制策略和评估策略进行过系统探讨。
在植物资源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加强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教师提出的问题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联系实际的问题。这类问题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思考时要给予适当的时间缓冲,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学生给出的答案。所授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去回答可充实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到银杏资源时,可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银杏开发产品和利用方式?在介绍到观赏植物资源火棘时,提出园林建设中如何配置使用火棘?火棘还有哪些经济价值?
二类是复习巩固类问题。由当前讲授知识联系到前面所学内容时,随时提出这些问题,这种做法可引导学生经常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此类问题要求做到每学期所有上课学生均需回答1~2次,为必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时,指定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的分值,计入平时成绩。
三类是提高式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应为综合性或只有透彻理解学习知识才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深度,直接告诉学生为奖励问答题,即学生回答正确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平时总成绩适当加分,回答错误不扣分,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4 重视实验教学的自由发挥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创新性为重点,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将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植物资源学实验在其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有着丰富的内容,这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非常有利。安排实验时,只提出要求,不限定条件,让学生有广阔的发挥空间。例如,与纤维植物资源理论教学紧密配合的实验是“植物纤维的制备加工”,上课时我们只要求验收最后的成品纤维,具体选择何种植物,通过何种方法提取,由学生自行决定。实验成绩评定时,只要选材适当,制备提取方法正确,操作认真,均可给予高分。
总之,现在的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形成以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为核心,师生互动,课堂和课下结合等灵活多变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成绩的评定应根据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行相应调整。上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穿插在日常教学中,并实时给出了量化考核成绩,因此,在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中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占总成绩的30%~40%,甚至达到50%。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利于改变大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搞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功在平时”,“重在掌握”的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 许珍.高校思政课教学主题能动性建设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30:120-122.
[2] 刘敏.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0:94-95.
[3] 覃杰.计算机教学与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4:115-117.
[4] 张连云.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73-75
关键词:动物学 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它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对大学生而言,自学能力就是自己通过独立学习、钻研等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1]。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大学生构建自我知识和能力体系。强调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知识面,尤其强调动手能力,进行自学,主动获取知识,寻求知识的内在规律与纵横关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1]。使学生在各科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及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凭借自学能力获取更多更高的知识量和能力度,不断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选课题[2]。
1.增加学生自学时间
自学即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通过自学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在多数高等院校中,理论性偏多的动物学课程,在教学过程大多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几乎占据着课堂的整个时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基本没有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也就是说自学时间没有了基本保障,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加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了。
所以,优化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教师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并在不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改变固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自身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为学生获取较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在充足的自学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少而精的教学方式。少而精,即是教师授课时重点讲授核心内容,传授学习方法,留下相应的时间和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学和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为学生增加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同时,需有计划地调节教学内容,增加自学内容的比重,使学生有自主学习、钻研和消化的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如在讲授动物学爬行纲一章时,可以引导式的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身边出现过的爬行动物,以及毒蛇和无毒蛇的民间区分方法。从而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进行自主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自学
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影响自学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1]。如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上不重视、不努力,教师花费再多心血也是枉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今后的工作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在介绍每一个纲的动物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始终以教师讲授为主,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并不是理论知识,而是要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所以作为动物学教师,应该仔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引导式地把学生带入到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路线上来。从科研课题与课堂教学有关联的内容中提炼出合适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运用,使学生意识到所学内容的价值与重要性,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1]。
3.完善考评机制,改革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考核方式局限于闭卷考试方式。考核结果依赖理论考试,造成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片面性。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重视和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在考核时增加部分自学内容,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改变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现状,让学生知道,考前突击背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件上的内容是行不通的,是学生体会到平时学习和自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也增加学生对课下自学任务的重视程度;另外,增加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变一次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课程考评方式的改革,不仅可对学生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还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3]。
4.增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的开放型实验室,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逐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同时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种成功体验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促进自学能力的培养[4]。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日常时间需要的部分动物材料,使得学生能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了解到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特征,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和兴趣,更加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5.重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归纳总结能力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不能很好的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大部分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平时忽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考前临时突击抱着书本死记硬背,这样虽然可能会在课程考核时取得相对理想的考试成绩,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点缺乏深入认识和理解,往往在考完不久便将所学知识忘记十之八九。如果能在学习相应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点或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或前后相连组成有机整体,可使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体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性的进行归纳总结方法的教授,在动物学课程中,在介绍动物学学习方法时,我们极力倡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来帮助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如动物学各个纲需要记忆的主要特征多而杂,彼此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易懂难记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动物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历程,所以在进行各纲动物的主要特征记忆时,要求学生进行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归纳,如哺乳纲动物较之鸟纲的动物高级在什么地方等问题的提出,将前后几个章节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便于学生对整个动物学知识点的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合理利用高校完善精良的教学资源
大学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藏书和丰富的文献资源,同时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大学生自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如果说,课堂是大学生的教学中心,那么,图书馆就是他们的自学中心[5]。大学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和利用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眼界,扩大知识面[5]。另外,校园网也是大学生自学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的快捷和知识更新的高频性使得网络成为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获取感兴趣的知识,可以与同学、朋友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术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自学能力的最佳获取阶段也正是在高校学习期间,大学校园学习环境优雅,高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大学教学大多接收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和深造,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而且大学校园提供了完备精良的教学软、硬件设施,相对大学生自由、充裕的课余时间来说,无疑为自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自学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学会自学,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大学学业,成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才能在踏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及时更新完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1]。
总之,自学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自学能力也是考核一个大学生是否圆满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随着整个社会科学的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信息更新频繁、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加上科技、经济、文化、意识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所学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就会有相当一部分过时、滞后,必须进行及时的知识、信息的补充与更新,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另外,终身学习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1]。高校教师应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增强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上。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大学生才能在毕业后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得到一席之地;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只有一个具有了较强自学能力的个体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黎庶,黄辉,汪正清等.结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论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593-595.
[2]汪正清,黎庶,胡晓梅等.微生物学教学中培养本科生创新性自学能力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49-1051.
[3]胡晓梅,汪正清,黄建军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2) :161-163.
摘要本文从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阐述了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主要途径是课堂听讲, 集中注意是听好课堂讲授的心理保证,预习有助注意的集中,可提高学习兴趣。实践实训,是真正学到知识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课堂 大学生 知识 实践创新 学习方法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 对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并不是某种单一结构,而是由各种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当前,不少大学生感到学习的劲头不足,动力不大,存在厌学和隐性弃学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动机,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更好发展。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能够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在学习与认识的过程中具有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功能。学习动机与人生目标、理想、价值观等联系在一起。
大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更为复杂,其影响因素更加广泛。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学生学习动机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其自身又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稳定性。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家庭的影响
学生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对待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其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大多数热爱学习、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来自重视文化知识求知欲高的家庭。相反,大多数不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其父母往往也不重视子女教育。
2.社会的影响
由于青少年学生品德、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时期,缺少价值判断能力,尤其是社会上存在某些“脑体倒挂”现象,往往会使学生觉得读书无用,读书吃亏,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被动,这必然影响其学习的最终效果。
3.教师的影响
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的教育引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为何而学的问题,从而使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得以长久维持。此外,教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课堂情境等,往往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研究表明,在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能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起长久的学习动机。相反,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呆板单调的教学形式最易使学生产生并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甚至厌学、弃学。
(二)主观因素。
1.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影响
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可能塑造出两个截然相反的人来,这说明教育的结果是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来自教育对象自身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对学习过程的了解,对学习策略、作用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认知内驱力不足,仅靠外在奖赏就很难形成长久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兴趣爱好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稳固性和深刻性。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非常感兴趣,就会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学习也有动力。此外,学生的意志品质、性格及个人智能发展水平等个性特点,对学习动机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结果。
2.成功与兴趣的影响
不论在工作或学习中,人都是期望获得成功的。在学习中有了收获,达到了预期或意想不到的好结果,都会给人带来愉快的、兴奋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如果这些成功又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等积极评价,就更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会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如果在学习中达不到要求,总失败,成绩差,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变小。如果再受到老师的批评,别人的冷遇,则更会对学习信心不足,兴趣更小,效率更低,进而导致成绩更差,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对策
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让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之成为实际推动学习的动力。针对以上对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可以从如下方面考虑。
(一)在学习环境中,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
奖励,是指家长、学校或教师所给予的东西,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感受或使其需要得到满足。如获得知识、赢得尊重和地位、受到称赞、得到奖学金等。反之,所给予的东西,使学生产生痛苦的感受,则是惩罚。如受到批评、被罚款、自尊心受到损害等。当然,奖励与惩罚对学生的影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奖励可以激发和巩固学习动机,但有时候过多的奖励有可能导致学生功利性太强,不利于正确学习动机的激发;虽然惩罚会让学生的心理受到挫折,但适度的惩罚也可以使学生为了避免今后学习的失败,而更加努力。当今许多大学都采取了奖学金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利用评价分析的方法,帮助大学生争取与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防止与克服恶性循环。
学习动机既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成功的学习,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所以,大学生对已经形成的良性循环,要自觉地排除干扰,注意保持。如果由于学习成绩好而骄傲自满、不求进取,就可能造成失败而转入学习的恶性循环之中。已经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就要及时努力克服它。对学生本人而言,要把别人的低评价当作鞭策自己的动力,总结经验教训,树立信心,冲破恶性循环的羁绊。对教师来说,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多鼓励、多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摆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
(三)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得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一些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是考上大学,并没有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同未来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很多中学生进入大学门槛时,就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该好好地休息一下、补偿一下了,拼搏的神经松驰了,学习的动力消失了。只有使大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同国家的发展与命运结合起来并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这个角度来思考“我上大学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才会使其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以此作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同时,也要使大学生认识到,跨进大学的门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学不是避风港、目的地,而是加油站。
(四)结合间接动机和直接动机,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间接动机,而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直接的学习动机,它属于内部动机。这种内部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也是学习本身提供的。所以,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推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高水平教学,学习材料的新颖性及学生的独立钻研精神,是培养和发展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间接的学习动机与直接的学习动机相结合,才是最佳的学习动机,因为仅有间接动机而缺乏直接动机,间接动机往往难以巩固和发展,仅有直接动机而无间接动机,往往容易使学习境界狭隘。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推动学习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与强化大学生学习动机。
大学生的专业方向已经确定,搞好未来专业是每个人的愿望。自己未来的专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自己学到的东西能否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得上并取得成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越准确、越具体、可信度越大,就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解答一部分,但最有权威的、最令人信服是实践的回答。通过实践活动,如果学生看到了所学的知识、技能符合实际需要,能解决问题,或在解决问题中取得了一些成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大大提高。如果学生在实践中感到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就会产生新的更强烈的学习需要,如大学生搞的社会咨询活动、科技下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应用知识和检验知识的有效形式,对强化学习动机会起积极作用。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好为什么学及如何将学习深入下去的动力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应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高层次远期动机为主、低层次而各具特点的具体动机为辅的具有持久效用的动机体系,使其保持强大的学习动机,促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国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探析.教育探索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2007,(2):39.
[2]佘国华.师专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
[3]张宏如.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学习倦怠
大学生处在人生黄金时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又需要承担大量学习任务,因此心理问题、心理矛盾也有所增加。目前,大学生学习倦怠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素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旨在通过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心理状况,指的是个人具备积极、有活力的内心体验和社会适应,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和身心潜力,使自我与环境保持良好和谐的状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具有创造性,文化素养较高。他们重视实现自我意识,独立性增强,情感丰富敏感,自控能力差,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要求较高。基于大学生的独特性,其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智商正常、情绪调控能力良好、意志自控力强、人格结构稳定、热爱学习与生活、人际关系良好、心理活动符合生理年龄、环境适应性强。
二、学习倦怠的含义
倦怠是人类生活中的广泛现象,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竞争环境,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倦怠。学习倦怠是大学生的常见状态。学生由于课业负担、学习和社会压力及其他心理因素影响,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他们在不得不承担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沮丧、疲乏甚至厌倦,从而产生成就感低落、逃避学习的状态,这种负性状态就是学习倦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成为社会主要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研究显示,常见大学生心理问题包括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以及环境适应四个方面,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抑郁、强迫、孤僻、人际关系敏感等。相关调查显示,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专业兴趣、就业压力、焦虑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大学生个人因素与学习倦怠关系密切。其中大学生存在的环境适应能力差、性格孤僻、意志力薄弱等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学习倦怠,导致大学生成绩下滑,从而影响我国高校的教育状况。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十分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48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其中男生165名,女生317名,一年级138名、二年级205名、三年级139名。调查问卷表采用SCL-90量表,涉及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敏感、躯体化、偏执、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10个因素,共90道题,采用利克特五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采用学校自制的学习倦怠评价量表,涉及行为不当、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下三个方面,共20道题,采用利克特五级评分法。
(二)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得分较高,其中行为不当表现最为显著。心理健康方面,精神病性和躯体化两个因素的性别差异明显,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而在学习倦怠方面,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心理健康因素在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家庭居住地点上的差异明显。
对不同年级心理健康进行对比,抑郁因素的年级差异显著,其他因素无显著差异;在学习倦怠方面,年级差异显著,一年级评分明显低于二、三年级学生。
根据入学时学生家庭经济调查统计结果,将学生分为非贫困生、贫困生和特困生。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贫困生心理健康评分高于特困生和非特困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倦怠呈正相关,其中情绪低落与心理健康因素相关性最高;大学生存在一定逃课、早退、迟到等不良行为,高校需引起重视。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影响,贫困生由于心理自卑、不愿接受同情、渴望得到关注等心理矛盾,导致其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而特困生由于受到学校和同学的更多支持和关注,在心理上较为平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随年级增长而增强,这是因为新生入学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较大,随着课程增多、难度加大,大学生的不当行为和学习态度也随着增多和变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因素与得分、学习倦怠维度和得分呈正相关,说明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学业发展,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激活大脑,提高认知力和创造能力,而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则会影响人的思维、记忆和想象力,降低学习质量和效率。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以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高校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秀华,沈策.论大学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3):141-14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跑酷;有效途径
跑酷运动起源于法国体育运动,主要是跑酷者自身利用各种姿势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障碍物,障碍物可以是树木、墙体、栏杆及台阶等任何东西,城市的建造结构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需求。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运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有利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跑酷运动的特性
1.跑酷运动超越自我的挑战性及跑酷场地的随机性
跑酷运动作为极限运动的一种,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这一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精神。跑酷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大学生在跑酷过程中与身边的伙伴相互竞争,提高自身跑酷能力的同时,可以在竞争过程中提高自身认同感,保证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为今后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由于跑酷运动的障碍物可以是任何物品,这也减少了跑酷场地建设所需要的投入,提高了跑酷运动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的可行性,大学建设也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需求,为跑酷运动的开设提供了先决条件。
2.跑酷运动的观赏性及危险性
跑酷运动需要跑酷者以各种可能姿势跨越障碍物,跑酷人员在做各种动作娱乐自己、超越自己的同时,也会给路人带来极大的视觉体验,另外跑酷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跑酷运动虽然不属于极端危险运动,但在跑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跑酷不仅是跑,更要表现的是酷,主要是跑酷者在跑步的同时利用跳跃翻滚等动作翻越障碍物,如果在跑酷过程中出现头脑不灵活或动作难度过大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危险事故,跑酷的危险性还受天气状况、交通环境及跑酷者身体素质等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对这一课程开设时,也要考虑跑酷运动的危险性。
二、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开设跑酷的价值
以湖北医药学院开设跑酷课程为例,探究在高校中开设跑酷课程的价值。
1.湖北医学院开设跑酷课程的具体步骤
湖北医药学院开设跑酷课程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展、课程评价和课程总结三个步骤。
(1)课程设计与开展。在保证跑酷课程开展安全性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将学生的跑酷教学课程设计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跑酷概念及内涵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跑酷,跑酷动作的分析等,并对跑酷过程中突发危险的处理方法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跑酷能力,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生自身体质的锻炼,如弹跳能力、手部力量、前后空翻等,还要加强对学生平衡力及准确性的锻炼,保证学生翻越障碍的成功率,提高学生跑酷运动的学习效果。
(2)课程评价。在进行跑酷运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度的教学评价工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酷跑运动的教学效率,还能准确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保证课程总结的准确性。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课程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酷跑课程的学习,结合日常评价工作,对学生跑酷运动的学习效果进行最后的总结工作。数据结果显示在大学体育中开设跑酷课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耐力、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等,能过充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分析结果探究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课程的价值
(1)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跑酷运动,可以大幅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跑酷运动本身需要跑酷者具有很好的弹跳能力、力量及平衡力等,大学生在学习跑酷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体能训练,达到跑酷运动对跑酷者身体素质的要求。因此在大学课程中开设跑酷运动可以激发大学生身体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品牌竞争价值。跑酷作为一种新的时尚运动,已经被社会及大众接受,而跑酷运动中也蕴含很大的商业价值,这项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青少年,在高校中开设跑酷课程,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同时跑酷运动的竞争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加自我认同感,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跑酷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跑酷运动符合大学生学习要求,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其次跑酷课程作为一种新形式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保证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最后高校内部的结构建设符合跑酷运动对障碍物的要求,适合跑酷者的跑酷运动。所以应加强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中跑酷运动的开设,为国家培育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满足工作、生活中听、说、读、译等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学生这些英语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这需要大学生进行英语自主性学习,而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以后英语水平的提高和成功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调查方法及结果
英语自主学习的动机、策略、时间、学习材料等方面反映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影响着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些内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我校250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有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心理学等专业,其中临床专业男30人,女45人;护理学专业男14人,女48人;心理学专业男10人,女20人;检验学专业男22人,女30人;药学专业男13人,女18人。发放的250份问卷全部是有效。调查问卷内容有:学生性别、专业和英语自主学习动机、态度、学习材料、学习策略、课外学习时间等。我们利用相关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1学习动机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Candy认为“ 怎样学习与学习什么密不可分,学习者采用的总体学习方法将会大大地影响其学习效果。即语言学习,与一般性的学习一样,也包含情感成分。接触和内化外语语法并非是简单的智力、认知行为,而且还是高度的情感活动。”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有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个人动机等。融合性动机学习者对目标语人群持正面态度,喜欢目标语人群的语言、文化,希望融入目标语社会,与目标语人流。工具性动机学习者是希望通过第二语言获得某种实用的、具体的回报(Hudson,2000),如获得某种证书、提高职场竞争力等。个人动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娱乐,如看目标语电影、上网等。调查反映,72%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为了获得英语等级证书和将来找份好工作;22%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为了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与英美人交往;其余部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由于个人目的,如:看电影、上网等。
1.2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策略是成功学习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过程等。我校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结果:72%的大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2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38%的大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62%的大学生英语学习无针对性,无计划;75.2%的大学生缺乏对自己英语学习过程的管理;18%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评估,而82%的大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这些调查结果反映,很多的大学生有学习目标,但缺乏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对学习管理不够,行动落实不够。
1.3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资料:英语学习资料方面,全部接受问卷调查的医学生只有81种英语学习资料,人均0.7本学习资料;其中临床专业学生学习资料人均0.76本,是调查的各专业中人均学习资料最多的专业,而心理学专业医学生最低,只有0.2本;在各个专业男、女医学生学习资料方面,临床专业女医学生拥有的人均资料最多,有0.95本;而检验专业女医学生最少,只有0.33本。同学接触的课外学习资料,主要有:《21 世纪》、《英语世界》、《疯狂英语》、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英语沙龙等。有30%的大学生是通过看英语版的电影学习英语。
1.4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长度:被调查大学生自主自学的时间人均每周只有4.55小时,1天平均还不足1小时,与教育部规定的课外和课内要求的时间比例2∶1有很大的差距,课外英语学习时间严重不足。而女生周平均学习英语时间为6.45小时,男生周平均学习英语时间为3.12小时。有62%的大学生每天英语学习时间在2小时以下,其中有27%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还不足30分钟,有18%的大学生课后英语学习时间为零;25%自主学习2~3小时,10%的学生自主学习3~4小时,3%的学生自主学习4小时以上。
1.5各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各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时间情况见图1。从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各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不同,总体上看,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长,而放射、检验专业相对少。见图1。
图1各专业大学生每周英语课外学习时间比较
1.6中学学习习惯的影响:从访谈获悉,中学阶段学习习惯在大学生进校的初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有较大的影响。若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快就能形成自主学习,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若中学老师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学生就进入大学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些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学习,仍然希望教师随时安排、监督自己的学习。
2解决措施
以上分析得知我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2.1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和学生新角色的转变: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难以很快地从既定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需要学生主动配合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新型模式。有些学生不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缺乏对学习资料、学习策略的选择能力,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教学方式。而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语言的习得必需依靠大学生的主动、多次、反复地练习才能完成。教学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要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是难以达到的。 学习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从知识灌输者、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顾问、辅导员、学习资源提供者。
2.2重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策略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长远发展。教师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逐步让大学生学会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确定学习策略;制订学习计划;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选择确定相关的资源和需要的支持;开展自我学习评估, 明确进行学习自我评价的标准。
2.3改变传统的评估模式,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目前很多高校实行的终结性评价考试为识别性考试,大学生学习时只满足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的评估;重考试结果,忽略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全面评估大学生英语能力。
2.4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喜欢上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辟网上英语学习园地,由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交流,英语学习策略的传授。
2.5举办多种英语兴趣活动,提供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持久的动力,很多大学生反映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英语协会”的功能,开展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歌咏比赛、英美风俗和文化讲座等活动,制作大学生英语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兴趣活动,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和氛围,在应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6社会共同转变观念,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影响着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社会要转变观点,用人单位不能只关注毕业生四、六级成绩,要考核毕业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要求学校将学位证书与英语四、六级证书脱钩。大学生自身也要转变传统的比考试成绩观念,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增强自己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