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时间:2023-07-24 17:0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快数字经济建设

第1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优质的信息资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信息化建设则逐步由注重硬件发展为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开发。该项工作为我国全新的经济增长核心,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前,信息资源利用开发被更多的机构组织、单位以及行业领域所关注与认可,可优化信息化工作成效,推进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完善与良好改造,并有效的提升综合竞争力。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卓有成效,然而整体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中等阶段。因而,只有更为注重优质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颁布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与法规,做好长期战略规划与整体优质布局,方能提升信息化建设速率。应实现信息资源应用开发范畴的全面拓宽,进而获取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优化国民经济建设,创建小康社会。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

信息资源利用开发效果明显,然而仍旧包含较多需要应对处理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我国欠缺宏观管理规划制度,无法做好有效的协调以及管控,令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不充分,效益不明显。同时,社会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性有限,没能将其置于适宜的地位。较多人仅能在理念之中明确信息资源应用开发重要性,而无法扩充投入、充分开发与应用。我国信息化发展建设同发达国家包含显著的数字差别,同时国内各区域也担负着减少数字鸿沟的重要任务。然而,基于各个不同区域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个人经济水平有限、获取处理数字信息技能差异较大,因而令信息鸿沟呈现出一定的扩充发展趋势。另外,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其发展产业规模有限,市场化发展不充分,因而影响了国际竞争力。再者,相关法律体系也存在不健全问题。例如,信息公开、不当竞争管理、垄断以及版权相关法律制度较为欠缺,因此令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欠缺良好规范的支持。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策略

3.1提升认识,巩固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核心地位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环境构建成型,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效用显著。我国政府将信息资源视为同能源以及材料相同重要等级的生产要素,其成为隐形资产以及宝贵的社会财富。注重信息资源应用开发,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提升综合国力。因此,我们应将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置于适宜的高度与地位,把握机遇,实现创新发展。应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政府文件精神,提升思想认识,明确信息资源应用开发重要性,优化综合实践水平,创设信息化工作综合效益。

3.2扩充信息资源应用开发与共享应用,完善立法管理

为扩充信息资源应用开发,应优化组织机构建设,创建良好科学的资源管理共享应用机制。同时,应做好协调管控、全面规划,完善监督管理,明确政府机构信息应用、交换以及共享应用的具体规则与范畴。另外,应清晰信息共享管理责任主体,创建信息资源具体的共享目录,并实现各类价值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科学管理。

为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快速的占取信息资源并科学应用,优化决策管理水平,体现良好的行政工作效能,完善公共服务,应加快推进立法建设,确保机密信息资源的可靠安全,开创优质的信息化建设环境。立法核心在于良好的应对信息公开以及共享管理问题。同时,应制定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执法管理系统创建,快速出台标准化制度,进而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开发创建良好的法律保障。

3.3强化资源开发,预防数字鸿沟

政府资源信息应做好公开目录编制,优化政务信息共享,创建交换系统。同时,应优化各类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经济信息的应用与服务管理,提升决策管理整体信息质量。应借助政府机构门户网站,进一步强化政务资源信息的应用开发。另外,应有效的激发政府主导管理效用,做好公益信息资源的应用开发,创建文化信息价值化资源的共享应用系统,做好科技资源的管理整合,并应完善扩充广电资源应用开发效能。可有效发挥政府引导、经费支持、重点扶植作用,对重要领域各类信息资源做好公益性应用开发,并引导企业以及各类组织、社会大众进行信息资源的优质开发,优化公益性管理信息服务。为快速推进信息资源应用开发的市场化,可创建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竞争环境,并推动各类信息商品以及管理服务的顺畅流通。另外,应不断的引领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积极创建文化行业、广播电视、出版行业的现代化、数字化产品,优化网络服务,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管理。

为有效的应对数字鸿沟问题,应有效的缩短数字差距,可通过大力发展建设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同时,应基于我国国情特征创建适合国情信息通信的实践管理策略。完善信息资源基础管理应用设施,推进通信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加快信息化应用管理进程。再者,应开创良好的保障服务系统,进而有效地减少数字鸿沟。再者,应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一致协调发展。应激发国家政策管理引导效用价值,通过实际行动良好的应对西部区域的数字鸿沟,进而良好的处理信息不对称矛盾,有效降低西部以及沿海中部区域信息化资源应用开发工作中包含的差距问题。

4.结语

总之,基于信息资源开发应用重要性,我们只有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认识,巩固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核心地位、完善立法管理、预防数字鸿沟,方能真正激发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优势,推进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生产的现代化、信息化、高效性、优质性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应萍.ZHOU Yingping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

[2]吴定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0).

第2篇

关键词:测绘,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1、目前工程测绘的发展现状

工程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构成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主干。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随着国家《测绘法》的推广实施,推进了工程测绘行业由传统的纸质测绘时代迈向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步伐。“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工作已起步。从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了1:10000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500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测绘领域,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工程测绘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2、目前我国工程测绘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对工程测绘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工程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工程测绘的意义认识不够深远,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编制工程测绘规划,更没有将工程测绘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测绘法制建设滞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上政府缺乏对工程测绘的有效宣传,致使大众没有认识到工程测绘的作用,工程测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工程测绘行业管理混乱,存在无证测绘和违规测绘情况

2.2.1无证测绘

工程测绘中,尽管各地都对测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发证工作,并实行年检制度,但是不少单位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各种关系低价高回扣无证承担测绘任务,在无证测绘中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根本无任何工程测绘资质证,属于明显的违法测绘行为。二是有测绘资质证但超出证载业务范围承担工程测绘任务,同样属于违法测绘。三是存在借证、卖证的测绘行为,给无证单位或个人提供了损害工程测绘单位和工程测绘工作者利益和形象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方便。

2.2.2违规测绘

在工程测绘市场上,存在以下违规测绘情况:一是无标准(无规范和图式)或不懂标准测绘,个别从事工程测绘的企业和个人,连最基本的测绘规范和图式都没有,其行为难以符合工程测绘要求;二是明知有标准但为了偷工减料而不去执行标准,此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产部门以及工程建设行业,个别企业在提供的基础图件中为了节省开支,甚至出现将1/1000图放大后当1/50、1/100图使用;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用户提出违法测绘的特殊需求,要求工程测绘单位和个人强化或简化某些数据,对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数据如位置、高程、深度、长度、面积等任意放宽标准。

2.3 缺乏测绘数据共建共享机制

由于工程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未完全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自筹资金组织施测,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重复测绘的现象,导致工程测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测绘基准不同、技术标准不一、成果质量不均等现象,特别是当前部分地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部门需要进行测绘、更新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出现重复投资、重复测量,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2.4缺乏开发、创新能力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工程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社会化程度不高,工程测绘主要应用在国土、城建等一些建设部门,并没有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太小。同时,现有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种类少,致使一些用户使用比较困难,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存在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实性差等问题,特别是造成重大突发事件后,不能适应应急需求。此外,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软件开发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整个测绘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对我国工程测绘行业今后的努力方向

3.1、深化测绘科技体制改革

测绘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且有利于测绘科技发展的运行机制,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推进测绘科研机构调整和人才分流,在保持和稳定一支精干、高水平的从事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的科技队伍,鼓励和引导相当测绘科技力量进入测绘生产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3.2、进一步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做到优势集成

按系统工程方法把科研过程与实际应用过程直接连接起来,集中各方面的优势,组织研究、生产、教学单位联合攻关。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研究方式,面向实际的需要,抓好集研究和开发一体化的技术工程。

3.3、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投资机制

在争取国家对测绘科技工作增加投入的同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集资和投资机制, 促进各生产单位的科技进步;同时,科研工作要本着“有所赶、有所不赶”的精神,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增加重点项目投资强度,保证重点项目实施。

3.4、实现测绘成果的共享,避免重复测绘。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并确定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和汇交测绘成果,使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及测绘单位主动汇交测绘成果,避免造成重复测绘。

第3篇

一、着眼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档案事业大发展

以文化建设为己任,努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档案资源。各级档案工作者要奋起努力,争取使档案工作被经常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入财政预算,列入党政工作报告及检查考核体系;要努力建立覆盖面广、种类齐全的档案资源体系,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档案资源体系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覆盖到民生的各个方面,覆盖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要建立强大的档案利用体系,对社会各方面发展发挥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大的贡献率,把档案利用体系覆盖到城乡、社区和全体百姓,不断提升档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以文化建设为己任,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各级档案工作者,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精心打造档案文化产品,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精品,使档案文化产品成为文化产品中的一种特色产品,成为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要运用各种手段,为各类文化产品的创造提供营养。

二、着眼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扎扎实实做好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要立足实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积极做好相关档案工作。围绕“三农”工作,培育一批新时期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典型,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重点建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险等方面档案。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各级档案部门还要帮助企业建好用好知识产权、新兴产业、节能减排、低碳排放等方面的档案,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

从创新社会管理入手,拓展民生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档案部门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要从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不断完善民生档案。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重点建好用好劳动合同、司法公证、就业培训、社保医保、经济适用房、房产地产、住房公积金、信誉信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等方面档案。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

抓住机遇,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落实两办《意见》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要作为重(下转第48页)(上接第37页)点工作亲自抓,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加大投入,突出解决好档案数字化工作中亟需解决的设备、技术、人才等问题。努力解决好档案信息化硬件设备、信息安全、新型载体保护、不同载体信息转换等,力争早日实现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要加强对重点档案的抢修和保护力度。加快选拔和培养档案信息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档案的支撑和服务民生的作用。

着眼长远,推进档案馆库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加快中西部档案馆建设的政策和两办《意见》落实的契机,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作为重点工作亲力亲为,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及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等对新馆建设的支持,力争新建、改建和扩建,使档案馆库建设早日达到新的标准,为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着眼文化建设,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 现代测绘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4-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第5篇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测绘;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规划、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各项建设都必须在城市测绘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城市测绘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要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传统的城市测绘是一门研究各项工程建设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而当代赋予工程的测绘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实质上它是一门应用的测绘学科。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测绘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规划、重点项目选址、城市建设、市政管线、电力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和交通整治、城市绿地调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实事都离不开城市测绘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测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城市测绘的重要内容

城市、地籍以及房产测绘是城市建设中具有交叉的三大块,城市测绘数据重要是反响城市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点、形态、地位、大小、散布、类别、名称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城市测绘材料直观反响城市的面貌,城市方案都需要城市测绘供给基础材料,测绘材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接影响和决定城市方案的制定和城市建设的实行。城市测绘内容包含:城市现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城市平面、高程把持网测量、地下管线的测量、建筑用地界限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竣工测量、城市方案道路定线、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等。地籍测绘内容包含:地籍平面把持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等。

二、测绘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测绘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它的基础性、先行性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走在前面。要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就必须首先加快基础性测绘工作。测绘工作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对于行政区域的辨认划分;布设和加密城市把持网,使城市的方案建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下有序进行;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用户供给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图,满足各行各业的应用请求;根据设计请求正确划分相应建设用地,并对用地情况的监控供给可靠的根据。

社会对测绘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机关,其次是企业单位。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材料都被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案和建设。方案管理始终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热门,方案管理工作程序中无不与测绘工作紧密相联,需要测绘工作有力的支撑,从工程建设前的选址用地,建设工程的设计、实行以及最终的方案验收,以及方案行政执法,都离不开地形测量、综合管线测量、工程测量(建筑放线、验线)、方案竣工验收测量等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在全部方案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因此器重和增进依法测绘才能确保城市方案的持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一方面,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放线测量是通过测量的科学手段将城市规划的成果精确落实到实地的结果,在城市管理中,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规划成果能够精确地落实到城市建设所界定的实际位置上来,放线测量的成果直接指导着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权限、撤迁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和城市规划信誉和百姓及开发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市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城市测绘在规划执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城市测绘为规划执法提供了决策依据。城市规划执法工程离不开城市测绘的成果,城市执法的依据是在城市基础测绘的成果上进行的,城市规划执法最基础的依据是城市测绘的成果,如房屋违章、多占土地、破坏绿化等都需要城市测绘成果进行处理。其次,城市测绘在规划执法中具备基础性和前瞻性地位。

四、城市测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天,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化的进程,城市测绘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进一步的选择,即从单纯地为城市规划服务向为政府各个部门和为全社会服务转变。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样反映到对城市测绘工作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上,如何更快的覆盖规划区域、快速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成就,特别是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科技新成就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为城市测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测量手段,推动了城市测绘的发展。目前,城市测绘已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以GPS技术在建立和改建城市控制网与导线网中已全面推广应用,已基本取代传统常规方法成为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同时测绘技术近几年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以现代GP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城市测绘技术对城市测绘工作者同样提出现实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好掌握这些新技术并将其转换成生产力,是测绘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城市测绘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测绘的各种职能,为城市发展和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第7篇

肖波局长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市广播影视工作,对“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特别是2011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安排。应该说,过去的五年,全市广播影视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务实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广播影视的舆论引导力、社会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时提升;广播影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展迅速;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产业快速发展,广播影视科技水平不时提升,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广播影视战线的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同意召开的刚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就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广播影视工作,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不时提高广播影视的影响力,牢牢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党委、政府的喉舌,广播影视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平安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牢牢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我市的实际动身,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取得的新进展,宣传全市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坚持“四动”并举,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的新举措,为实施“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同时,要体现平安播出问题,不能出现政治问题,要坚决防止干扰。

积极探索广播影视宣传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依照三贴近的要求。创新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增设法制、经济类栏目,宣传发达地区经济理念、先进经验。精办栏目、节目,不时提高频道专业化、栏目特色化和节目品牌化的质量和水平。不受激进栏目限制,把节目办精、办活,办出特色。要注意贴紧靠实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发展、民生”两大主题。要紧密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宣传工作和经济建设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丰富的宣传内容和有效的宣传形式统一起来,不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时提高广播影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广播影视宣传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二、不时促进我市广播影视繁荣进步,大力推动改革创新。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依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方针。增强广播影视活力。确保牢牢掌握节目内容的谋划权、编辑权、审查权、播出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进制播分离制度。深入推进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转企改制,深化经营性产业改革。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影发大厦终审判决的执行,盘活电影公司资产,用于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和新公司发展运营,促进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落实配套资金,要加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好基础工程建设,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力争效果得到巩固、范围得到扩大、规范得到提高、服务得到改善。今年要把市广电大厦建设作为重点,力争在十一”前工程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要抓紧启动今年的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平安可靠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中小乡村影院建设改造步伐,确保依照全省安排,2012年底前完成市内和部分县(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县城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全市电影市场繁荣。

推进“三网融合”有线网、宽带网、电信网)当前,要加快广播影视科技进步。广播影视正处在技术革新调整、更新换代时期。要以推进“三网融合”为契机,加大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广播影视科技水平,推动广电网络实现战略转型。要大力发展新媒体、新业态,推动“数字乡村”工程实施。

对调整经济结构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要尽快培育我市有市场竞争力的广播影视产业,要全力推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广播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兼顾激进广告与新兴广告业共同发展;加快广电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搭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平台。

三、为全市广播影视繁荣发展提供保证,加强领导。

对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广播影视业发展。把发展广电事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解决广播影视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制定促进广播影视发展的各项政策,为广播影视的繁荣和发展发明良好条件。各级广播影视部门要主动协调,主动衔接,确保我市广播影视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目标能够顺利实施和完成。

关键在于人才。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要切实抓好广电系统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广电事业的发展。把领导班子建成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干事的领导集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提高宣传质量上,放在加快事业发展上,放在促进产业化发展突破上,团结一心,全力推进我市广电事业快速发展。要加强人才培养,通过教育培训、人才引进、轮岗锻炼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广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正确处置好管理与发展、管理与改革的关系,要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以促进广播影视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综合管理、科学管理。要改进管理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提升对激进媒体和新媒体的管理水平。要加大广播影视“三俗”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对IP电视、手机电视的平安播出监管,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平安播出、传输技术维护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全力维护国家信息平安和文化安全。

第8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 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11-1

0前言

工程建设中的测绘工作可以统称其为工程测量,其中包括工程建设的设计、勘测、施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其目的是为建设项目的设计、勘测、监测、安装、施工、竣工及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工序而服务的。工程测量是测绘学在工程建设中的直接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建筑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城市市政工程、海洋工程、厂房建设、国防建设、矿山测量、农林、地质等。工程测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测量工作所提供的数据和图纸,任何工程建设项目都无法顺利的进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大、大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再加上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对工程测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许多的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并推动和加快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1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技术

1.1自动化技术

在测量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需要连续监测一个物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几何变形,或是定时的进行测量,并将所测得的数据及时的表达出来。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用到自动化技术。当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工程测量时,可以实现自动监测、实时监测、连续测量、遥测等。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例:欲测量导轨是否平整。具体做法,步骤一:在导轨的旁边安放一个水槽,槽内装有导电液体,该液体可作为电容器的一个极板;步骤二:将一辆装有一个水平衡臂的小滑车放置在导轨上,水平衡臂的一端与导轨的顶面相接触,另一端伸出一根竖杆,竖杆下端悬挂电容器的另一个极板。设法让小滑车沿着导轨滑动,可以发现电容器的可动极板也随之移动,并且该极板离导电液体液面的距离也发生变化,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就会被传感器记录下来,并反馈出来。根据反馈的结果,就可以快速、精确的测量出轨道的不平度。

1.2电子测速仪

电子测速仪是由电子计算机、电子经纬仪及电磁波测距仪组合而成。作为一种既能测量距离,又可测量角度的多功能仪器,电子测速仪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等测量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测速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某单位拟建造一个大型的冷却塔,塔高180m,壁厚0.1m。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保证塔壁上每一点与设计值的偏离不超过3cm,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冷却要求。针对这样一个技术难题,利用电子测速仪可以较好的解决。具体操作如下:在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上安装许多测距用的四面体反光镜,在地面上能观测到反光镜的地方安放电子测速仪。根据所测量点的平均高程,利用计算机查得相应高程的断面半径,与设计半径相比较,即可得到每一个点的径向偏差,也就会发现哪些点偏离了设计位置。

1.3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的简称。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量学中的空间距离交汇的方法。GPS系统包括:GPS接收机、地面可控制部分和空间部分。与传统的经典测量技术相比,其主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操作简单、效益高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运载工具实时监控、导航与管制、地球动力学、资源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

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是RTK技术,该技术是数据传输技术与GPS测量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更先进的技术。具有全天候作业、定位速度快、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等优点,是GPS测量技术新的发展成果。

1.4RS技术

RS技术也就是遥感技术,包括信息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提取、处理和应用技术。该技术不与物体直接接触,是利用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并以数据或是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所接收的信号,再传输到地面接收器。遥感技术的全过程即为:接收、处理、分析和判读。该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可实现反复观察、感测面积大、受限制小、可实现连续运行等优点,多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地质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城市遥感调查、考古调查、测绘、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目前,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有ERMapper、ERDAS和PCI。

1.5地理信息技术(GIS)

GIS是集测绘遥感学、空间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数据存储量大、规模宏大、处理复杂、功能强大等特点,已成为多学科集成显示的基本工具。其技术优势主要在于:具备辅助决策、空间预测预报和提示功能,并且具有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可视化显示、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目前,GIS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国防建设、地质矿产、气象海洋、测绘、农林水利、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区域开发、土地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6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基于摄影测量与数字影像的基本原理,综合应用数字影像处理、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及影像匹配等多学科的方法与理论。航空摄影测量是大比例尺、大面积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以提供影像的、数字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利用全数字摄影工作并结合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摄影测量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的目标。

2结语

工程测量为工程建设服务的,贯通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甚至在建筑物的运营阶段也起到较大的影响。工程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测量技术也正在向着测量数字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测量控制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并将逐渐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1996(2).

第9篇

国土资源基础工作

一、诸城市国土资源局档案管理情况

近年来,诸城市国土资源局已夯实基础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开展数字化改造,综合管理水平达到省特级标准,并成为省级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局档案室现有专用库房4间、面积100m2,阅览室1间、面积25m2,办公室1间、面积25m2,荣誉室1间、面积25m2,库房能容纳本单位全部档案,并预留10年的存储空间,满足了开展档案工作的需求。

一是推动整体工作晋级升位。先后投资近20万元,完善了全系统国土资源档案的软、硬件建设。同时,严格按照档案晋级要求,全面推进档案整体工作晋级升位。先后完善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保管等工作,配齐配强档案基础设施,实现了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三分开”,库房管理达到“九防”标准。2011年,经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考核验收,全系统顺利完成了档案达标省级任务,其中局机关档案管理晋升特级,全市 13处国土所(分局)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一级标准要求。

二是数字化建设走在前列。诸城市国土资源局自2012年5月份开始,以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促进公共服务为目的,扎实推进国土档案数字化。局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争取市财政支持,先后投资一百五十万元,与专业技术单位合作,设计开发了适合国土资源档案业务管理需要的档案数字化软件,购买了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并安排专人靠上,严格按照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规范操作,完成了所有室藏文书档案、建设用地、地籍管理、利用规划等业务档案的扫描、录入。截止2014年底,共扫描加工37000余卷,录入文件条目28万条,扫描200万页,并对所扫描数据进行了备份,全部档案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三是实现档案科学化管理。积极开展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不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创新档案服务利用方式,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特别对新形成的档案要求即时装订、立卷、归档和入库,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及时入库和齐全完整。对库房内所需档案密集架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做好登记,确保2年内新形成的档案得以存放。2015年,顺利通过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测评。

二、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超前意识,档案管理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业务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陆续展开,产生大量需存档资料,由于档案整理工作量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积压现象,造成归档工作被动。

2、档案资料收集、移交不规范。国土资源工作业务性强,工作中往往只重视业务质量,文书档案资料的归档、存档意识不强,常常出现资料、文件的附件找不到的情况,导致该份文件无法归档。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对档案管理者的国土资源管理基础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档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对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国土资源档案是一种重要的具有长期查考、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档案信息,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及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也应引起每一个国土资源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档案收录完整、规范,抓好基础业务建设。档案收录完整、规范是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重点。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档案的形成要规范化、档案的整理要系统化,印发实行统一的归档内容和标准,严格按照装订、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排列归档文件、加盖归档章、依据档案分类方案和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逐件编目装盒表等规定程序完整收录档案。

2、加快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基层国土单位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舍得投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电子影像档案数据库,加快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健全管理网络,并及时配置、不断更新现代化档案管理所必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硬件设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查询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控制档案原件出库的次数,降低档案原件丢失的几率。

3、宣传档案法制,促进依法治档。认真学习宣传《档案法》,强调国土资源档案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意识。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档案在土地权属调查、建设用地征用、土地登记发证、违法用地查处、违法采矿行为的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国土资源档案的影响。

第10篇

今天,市政府召开一年一次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的工作成绩,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刚才表彰了先进,从政局长作了很好的报告,等会,新华部长还要作重要指示。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09年全市广播影视工作的显著成绩

2009年,我市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广播影视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电影管理职能顺利划转,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得到加强。电影职能划转工作顺利进行,其中浠水县、团风县、英山县、罗田县做得最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10个县(市、区)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全年共放映公益电影、数字电影74000多场。

二、着力推进全市广播影视业跨越式发展

(一)要巩固“村村通”工程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抓好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要以“直播卫星”为重点,因地制宜辅以“有线联网”和“多路微波”等技术方式,继续完成好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要积极争取落实财政配套建设资金,做好设备的接收、验货,为村村通用户提供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同时,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着手开展20户以下盲村调查摸底工作。

二是抓好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收尾工作。各地要积极配合覆盖工程的实施,努力抓好本地节目的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把我市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建设成为设备先进、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播出安全、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发射台站,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网的重要作用。

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中办21号文件要求,继续推行县对乡镇广播电视垂直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以乡镇站为依托、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运行维护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维护,为农民及时提供技术维护和使用指导等服务。

(二)要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第一,要加快电影院线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着重推动全市影院建设,大力推广影院的数字化改造,提高电影数字化放映技术应用水平。

第二,要继续实施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对现有农村电影放映院线公司进行必要的整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农村电影放映监管平台,实现对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有效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影补贴管理和发放办法。高质量完成好国家和省下达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目标。

(三)要以数字化和新媒体发展为重点,不断推进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

一是要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按照“大容量、双向互动”的要求,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改造,实现有线网络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看电视变用电视的转变。2012年各县(市、区)所在地城区要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

二是要积极主动应对“三网融合”。全市广播影视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精神上来,把推进“三网融合”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按照“三网融合”的业务要求,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积极发展新兴媒体,满足各类终端、各类用户对广播影视的需求,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使广播影视赢得市场、赢得用户。

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媒体。进一步扩大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优化完善覆盖网络,推进运营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节目内容集成和节目形态创新,拓展各类服务。要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电视。

四是要制定好全市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级广播影视部门要着眼未来,密切

联系当地广播影视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的前瞻性的广播影视行业规划,特别是一些关系广播影视未来发展的重点发展项目、重大技术升级、关键的政策措施,要争取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三、着力提高广播影视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31号文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查考核。广播影视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广播影视系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坚力量。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广播影视工作,以更先进的理念、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积极争取项目、精心谋划活动,切实做好广播影视工作。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要依靠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事业拓展到哪里,管理就覆盖到哪里。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综合有效管理,努力从办广电向管广电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管系统向管社会转变。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开创新局面,归根结底要靠班子、靠队伍、靠人才。要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广播影视工作的能力;要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硬、素质高、纪律严、作风实、结构优的广播影视工作队伍;要根据广播影视工作的特点,按照“五个一批”人才管理办法,培养和吸纳一批专业拔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当前急需的影视剧本创作人才、文化产品营销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虚拟现实技术;Unity 3D;行政区域界线

1 引言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信息量剧增,传统档案馆运作形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而伴随着虚拟化、数字化产品得到大力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字档案馆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数字档案馆为扩展档案馆的发展空间,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1-3,8]。

行政区域界线档案库作为一种档案资料管理运作方式,和传统档案馆一样,存在着很多弊病,如粗放式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等。目前,行政区域界线档案库中的勘界档案资料主要以纸质材料为主,辅以光和磁性介质作为载体,勘界成果资料原件移交上一级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各级行政区域人民政府,勘界办公室只保存复印件。同时,大部分边界线协议书附图多是复印件,由于这些材料自身固有的寿命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图形等信息载体模糊不清,磁性材料脱磁,加上以原始资料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模式,多次调阅资料必然造成损坏,导致其保存时限大大缩短[2-3,9]。勘界形成的各类成果资料之间并非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体系,任何一份原始资料的缺失或损坏,所造成的损失都是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的。

行政区域界线是相邻行政区之间的分界线,是国家依法实施经济和社会行政分级管理的依据[9]。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以来,行政区划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日臻完善,成为历代统治者行使权力的有效方式。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调整,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勘界工作在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历来都是行政区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被提到重要战略位置。

2 数字档案馆优势与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勘界成果将成为许多部门乃至全社会不可缺少的行政边界法定资料,其使用频率是不言而喻的,而当前普遍采用的传统的资料保存方式将不能适应查询和使用的需求,档案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更新和转型。与此同时,虽然勘界成果按一定的标准和方式进行了分类整理,形成卷宗,但实际使用中,一条完整的界线成果资料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不能拼凑,而原始资料卷宗间难以即时联系、综合。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方位性,导致使用不方便,一些隐含在原始资料背后的东西,如边界任意点间的长度,任意区域内的争议面积等常见问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很难直接快速获取这些信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兴起,数字档案馆完全克服了传统档案馆的劣势,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3-5,8-9,12],建立行政区域界线电子档案库,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便于永久保存勘界成果资料,提供一种可进行自动检索、自动查询、自动统计,便于输入、输出、编辑和复制,适应多样化、专业化的社会需求以及进行行政区域界线档案资料的高效管理,建立行政区域界线电子档案库,有利于推动行政区域界线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它将成为勘界后继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对于全省勘界档案资料的管理来说,利用计算机技术支持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档案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推动勘界档案资料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计算机管理具有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5,8-9]。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永久保存,并能显著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效率。与此同时,由于勘界档案资料具有唯一性、保密性的特性,而且多以纸质档案的形式存在,非常不利于勘界资料的永久安全保存。因此,结合数字化、信息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将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扫描、整理和目录录入,建立电子档案库,采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资源,运用数字记录存储技术存储信息,实现纸质勘界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6,8-10,12],是加强勘界档案管理十分有效的途径。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从1996年6月到2001年10月,河南省有关部门组织在全省范围开展广泛的勘界工作,勘定6条省级界线共4993.32公里,36条市级界线共5343.87公里,225条县级界线共10128.45公里,埋设界桩共1203颗,形成了大量的图形、文本、表格、照片等勘界资料,这些勘界成果准确反映了实际边界走向,对河南省经济建设和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河南省政治、经济建设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增强行政区域界线档案资料的安全、长久、高效、科学的管理和使用,全面提升勘界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充分满足社会对勘界档案利用的需求,提供多用途、全方位、主动性的服务,就必须开发新的管理体系,采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将勘界成果档案数字化,建设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新型现代化数字档案馆。

3 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

3.1 系统框架结构建设

本系统主要是实现行政区域界线勘界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勘界资料的数字化保存和勘界信息的一体化综合管理,满足界线管理部门管理行政区域界线和辅助决策的需求,并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行政区域界线信息查询服务。根据系统目标的建设要求,设计系统总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架

3.2 勘界档案数据库建设

通过综合分析,采用适合目标需求的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关联关系的设计,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技术,创建所要求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即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支撑,基于检索智能技术,把数字化后的大量勘界成果信息进行组织、整合、入库,为档案资料的管理活动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实现档案柜、档案盒、档案资料等多种信息的直接关联,方便档案资料的查找、添加、删除、编辑和更新。

为实现数据库信息的规范化高效管理,定制了数据入库程序――二维信息管理系统。该程序具有十分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实现的功能如图2所示,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功能:档案柜信息管理、档案资料信息管理和系统设置。档案柜信息管理主要是管理数据库中档案柜的数据信息,方便档案柜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等;档案资料信息管理是该程序的核心部分,数据库中档案资料的所有信息的管理均由该部分实现,可以对档案资料进行更新、添加、删除、查询等,很好的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现实性,此外还添加了打印的功能,可以将所需的档案资料进行打印;系统设置主要用来完成数据的备份和用户信息的管理,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安全。

3.3 电子档案库建设

电子档案库的建设采用先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建设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档案三维虚拟现实管理问题[10-12],包括纸质档案的拍摄或扫描采集录入系统与档案电子库房的三维虚拟管理如虚拟档案盒与档案架的创建、上架下架位置排列与虚拟档案袋的调阅等问题,充分利用理论、硬件、软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对档案的三维虚拟现实管理方面进行独特而全面的研究,同时也成功构建了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虚拟电子档案库。

本系统的电子档案库建设采用Unity 3D这一新兴的多平台三维虚拟现实开发工具为基础[13],建立了一套基于C/S模式的三维虚拟电子档案库[4]。该电子档案库主要包括两个模块的功能:场景查看和信息查看,其主要功能架构如图4所示。

3.4 系统功能建设

以研发的二维信息管理系统和三维信息查看系统为基础,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电子档案库系统成功实现了信息查看、场景查看、档案管理以及常规操作等众多功能,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基于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新兴的Unity 3D多平台三维虚拟现实开发工具,成功建立一套基于C/S模式的三维虚拟电子档案库――河南省行政区域界线电子档案库,这对加强勘界档案资料的管理水平,增强勘界档案资料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勘界档案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对数量巨大又十分珍贵的界线勘测成果的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应用系统的深入开发,不断更新现有管理模式和传统工作方式,最终实现行政界线勘测成果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磊.建设3D档案馆创新档案服务 [J]. 2013,2:80-80.

[2]尹工,韩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变革[J].2010,5:14-15.

[3]赵惠清.如何建立企业实物档案网上展厅[J].2010,29:28-29.

[4]许文强,唐丽玉,陈崇成,等.森林景观模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2009,5:83-89.

[5]章敏秀.数字档案馆实物档案可视化探析[J].2013,6:57-57.

[6]胡宇.RAW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数码照片管理中的应用[J].2012,6:58-59.

[7]尹翔.现代档案管理如何发挥图像处理的最大功效[J].2012,29:21-22

[8]朱永权.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9]邱联鹏.非结构化数据在社保行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0.

[10]机动车档案影像管理系统.0400290704[Z].天津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2001.

[11]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gkls070575[Z].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1996.

第1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引言

档案管理是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及其他资源的重要信息渠道,现代档案的管理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信息化时展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需在档案的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应该说服务是档案管理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的发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经验也好还是教训也罢,人们都要把它记录下来,指导现实的工作和借鉴后来的社会实践,这就充分体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具体的功能是服务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1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阻碍档案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宣传的不断深入,各级领导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一定的提高,自觉维护《档案法》见诸行动。但从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的高度来看,这种思想认识还缺乏一定深度,与时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各级虽然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但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形同虚设,基本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在体制运用上没有充分调动起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制度建设上缺乏应有的工作激励措施,致使档案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不仅贻误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妨碍了档案与WTO的接轨。

1.2管档队伍不稳定,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日常维护

现今整个社会环境人才流动成一个大趋势,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管档队伍的人才流动却严重影响到档案的日常维护。例如有些地方的组织部管档人员一年换几回,大多管档人员还来不及上手就又换了工作岗位,导致许多应及时归档的材料逐年累月堆积,最后甚至遗失。

1.3人员素质低下,影响档案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目前,档案管理基本上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基础,习惯于劳动强度大,科技含量低的手工劳动的思维定势,缺少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开拓的一股闯劲。

1.4计算机运用还仅仅停留在打字上,没有真正将计算机应用纳入到档案管理中去。

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打造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与WTO接轨的主要措施。然而当前计算机管理只停留在打字上,并没有真正将计算机应用纳入到档案管理中去。

2做好现代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档案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不能开创档案事业的新局面,就无法解决当前档案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打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僵局,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以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使档案信息快速传递。为使档案信息广泛得到利用,就需要在档案管理的观念、人才、体制等方面上进行创新。

2.1.1服务观念创新

随着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档案部门必须强化市场观念,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一是树立服务观念,要以丰富馆藏结构、开发档案信息为中心,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超前性和有效性。二是增强开放观念。围绕市场需求和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深化档案信息开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三是增强价值观念。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利用现有信息、人才、技术、设备等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服务社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价值。使档案事业面向市场、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2.1.2人才创新

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档案专业人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我们所说的“人才”,是指既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及外语水平。还要通晓涉及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即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档案部门要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机制,只有选好、用好、培养好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知识面宽、信息渠道广、综合素质高,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分析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建立完整的信息体系,实现一体化管理;掌握相关的开发档案内容的知识经济技能,提供快捷、准确的档案信息;掌握有关信息学、市场学以及图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档案知识经济工作顺利健康发展。

2.1.3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一是要建立健全利益激励机制,实行政绩与效益挂钩;二是要建立荣誉激励机制,以激励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三是建立竞争机制,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档案工作人员。都应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实行竞争上岗。以保持档案工作队伍的高素质,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2.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档案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仅靠综合档案室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认识,不断增强档案意识,重点强调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从思想深度彻底摆脱档案工作的“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要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抓,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逐步形成人人想档案、人人干档案的深厚氛围。同时,要将其列入本单位议事日程,加入长远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形成以综合档案室为中心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做到档案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进一步夯实档案工作思想基础,真正把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稳定前进,为档案更好保管与有效利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领导保障和物质保障。

2.3开发档案人才

档案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采取各种手段吸纳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到档案队伍中来,成为档案工作的中坚和骨干;二是加强日前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积极培养、大胆使用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总之,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索质一流的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开展需要。

2.4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素质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为档案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快了数字化建设步伐。作为档案工作者,如果仅仅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上,就做不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只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数字化管理上,放在网络化资源建设,放在信息高速公路开发建设上,才能使档案工作在网络世界里任意驰骋。因此,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微机学习,是档案事业前进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档案事业不断前进中努力提高计算机水平,在学习现代化知识中不断拓宽档案创新的新局面,形成一个既全面了解档案业务知识又熟练掌握微机操作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发展格局,是当前档案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要加大奖金投入,配备先进计算机管理设备,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培养造就一支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队伍,迎接新世纪数字化档案的到来。

2.5主动服务

在新形势下,档案人员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了解领导决策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努力做好档案提供利用。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发掘档案馆(室)藏档案的信息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频率,扩大自身优势。档案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汇编是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开发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加工汇编。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需求,调整档案工作的思路,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要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化设备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应用为开发档案信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此,应尽快使电子计算机全方位进入档案工作领域,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开放档案文件目录中心,加大开放档案的力度,拓宽档案利用的渠道;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存储、检索、分析、传递,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建立档案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6 加强档案的计算机管理

首先、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实现档案传统手工管理转变计算机管理,就必须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计算机是文字录入员的首要工具,文字入录员是后勤管理的有力保障,所以档案工作离不开计算机。其次:加快机读档案的建设,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档案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的信息在计算机上得以综合处理,是处理结果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并且有不老化、不失真、不退色的性质。所以在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下,许多文件和资料从形成直至归档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必须是档案管理的方式向自动化的档案管理发展。

3结束语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要以发展为主题。以观念创新为主导,以法制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人才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努力拼搏,尽快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大泱.当代档案工作和社会和谐【J】中国档案杂志,2005,(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