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摊经济发展建议

地摊经济发展建议

时间:2023-07-24 17:0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摊经济发展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摊经济发展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地摊经济;发展措施

一直以来,地摊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其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没有合法的身份,使得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小商贩和城管“斗智斗勇”和“猫和老鼠”的市井短剧,并逐渐演变成暴力对抗的“全武行”。尽管地摊现在仍不能堂皇入室,但却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经济力量。关系到底层百姓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地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妥善安置和引导。

1.地摊经济的缺点

地摊由来已久,虽然便利了百姓,但它自身的特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麻烦。笔者认为,地摊经济有如下三个比较明显的缺点。

1.1散

地摊经济的散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分布散,地摊遍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它灵活游走于各个角落,哪里人多哪里热闹就奔向哪里,极强的流动性也造成了地摊客观上难以管理;二是形式散,地摊商贩销售产品的形式多样,一块塑料布、一个挂架、一台三轮车、一个箩筐、甚至商贩自己的身体,都可以成为他们销售产品的舞台,而售卖的产品从用的、穿的到吃的也是应有尽有。

1.2乱

地摊经济的乱体现在销售秩序上,绝大部分地摊都存在占道经营问题,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一些地摊甚至摆到了马路上,这也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而收摊后留下遍地垃圾,也让环卫工人苦不堪言。

1.3差

地摊经济的差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服务意识差,绝大部分地摊经营者都是因为生活所逼,才选择了摆地摊作为过渡,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便会立马结束,因此,地摊经营者在潜意识里没有与顾客建立长期客户关系的想法,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质量差,欺骗顾客的事情时有发生;二是产品质量差,低价格是地摊产品最大的竞争优势,同时低价带来的必然是产品的低质,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特别是入口的产品,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一些劣质原材料,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是一种极大威胁。

2.地摊经济的好处

虽然地摊经济的缺点是导致城市管理者不容许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客观来说,地摊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2.1地摊经济也能孕育企业家

尽管地摊卖的东西小,销量额低,但只要经营者有恒心,将其作为事业来看待,完全有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拥有1100多家谭木匠专卖店的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一家上市企业,其专卖店遍及全国,董事长谭传华的第一把梳子就是在地摊上卖出的。创立重庆超奇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西南水果大王何超,创业初期也是一名挑着箩筐走街串巷的水果小贩。开有1720家农村超市的重庆腾龙百货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杰,当年创业的第一桶金也是摆地摊挣来的。由此可见,只要经营者有恒心,麻雀也可以变凤凰。

2.2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摆地摊的人,不少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无法解决就业,如果这些人长期处在社会底层,连基本温饱都无法解决,势必导致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失望,从而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而摆地摊对于资金要求不高,技术要求也几乎没有,超低的准入门槛使得这些人可以较容易的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就业,不少的地摊经营者就是靠这个小小的地摊养活全家。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它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而且其中有近三成人员从事过地摊经营。目前,正在从事摊贩经营的劳动者大约有3000万,地摊对拉动就业功不可没。

2.3给城市带来生活气息

正如一名经济学家所说,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地摊经济能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地方的特殊风味。北京、上海等地兴起的“创意市集”就是一群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集体摆地摊,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创意。纵观世界各地,但凡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地摊经济”都较为发达,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观。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已经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游客旅游观光,感受台湾普通民众生活气息的最好去处。而在我国香港地区,以九龙旺角、佐敦等地为代表的庙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断,并成为香港的一大文化特色。

2.4对城市的消费层次是一个有利补充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物价的不断上涨,使得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低相对较低,对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买东西时精打细算,地摊商品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地摊经济长期存在的市场依据。

3.对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

既然地摊经济成为不可消除的一种社会现象,说明其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我们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与其靠行政手段千方百计的堵,倒不如科学有序的导,使其在可控状态下成为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

3.1给予一个身份

哲学上说得好,存在即合理,既然百姓有需求,到不如大大方方的给予地摊经济一个合法身份,承认其合法性。而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地摊的合法身份,这也是解决城管纠纷的根本措施,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已出台了《城市设摊导则》,开始允许一部分小商小贩存在,并为他们颁发临时许可证。重庆市主城也开始在进行这方面的摸索,陆续设立了新桥夜市和黄桷坪涂鸦夜市,更多后续的地摊夜市正在规划中。

3.2制订一套规则

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除了给予合法身份外,还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规则,让地摊经营做到有法可依,除此之外,建立一套进入和淘汰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给予身份,保障权益,对于违反规则的坚决淘汰。实行摊位卫生责任制,每位摊主必须对自己摊位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负主要责任,这样也可有效遏制收摊后垃圾遍地的情况。这方面,沙坪坝的经验值得借鉴,首先是放宽了准入门槛,有下岗证的、是低保户,将优先设立摊位。对经济困难的,办健康证的费用也可减免。在“准入制”宽松的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退出机制”,经营户如果不能规范营业,搞乱了市场的秩序,就必须退出市场。

3.3划定一个范围

根据具体情况,给地摊的经营设置时间段,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范围开市和收摊,这样可以做到既方便百姓,也不会扰民。在地点的设置上,可以选择闹市区的背街地段,这样既可以保证往来的人流量,又不影响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区域划分好后,也有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监控。

3.4成立一个协会

鼓励地摊经营者采用民主直选的方式成立协会或委员会,实现由政府管理转为摊贩自治,让经营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当然,为使协会处在政府可控和监督下,建议由协会所在地区市政管理机构的领导担任协会的名誉会长,履行监督和检查的职责,这也可以缓和消除摊贩与市政管理方多年来积攒的怨气。

公共权力的“弹性”理论认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并非不可调和。随着地方政府一份份地摊解禁的文件出台,即体现了“权力的弹性”,又彰显了民生权利与公共权力的互让性。这场牵涉到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生计的改变,说明公共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如何更好的管理好城市中出现的地摊经济,已经成为关注百姓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2篇

郭甲文,云南翠丰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忠厚老实、热情豪爽”是所有接触过他的人给他的评价。他话语不多,却给人一种无处不在的自信和成功的感觉。面对我们要探寻的翠丰珠宝发展的 “基因”,他略做沉思,语气深沉而厚重地说: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个字――诚信。

闯出一片天

谈起自己从摆地摊养家糊口到卖玉石小有所成这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郭甲文总是笑,反复告诉记者这没什么可说的。不过这笑声背后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1983年,广州高第街。郭甲文靠批发秀玉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1986年,昆明景星花鸟市场。“翠丰珠宝”初绽新颜。

云南昆明是全国三大翡翠交易市场这一,东南亚翡翠珠宝集散中心,世界重要的翡翠批发市场。郭甲文说,当时颇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不想再摆地摊,做“大生意”就必须有胆识。那时市场里的珠宝世界二楼几乎没有多少商户,郭甲文毅然包下了一个门面,而那时连货架都没有。

“闯就不能考虑赔,没有不开张的生意”。郭甲文说,摆十年地摊练就了他不怕吃苦、敢想敢干的气魄,“第一次去缅甸进货,心里尽管没底,但你既然决定去闯,就不能考虑赔钱。” 郭甲文说,“我就信一条,天下没有不开张的生意。只有坚持做了,才有可能干成点事情。”

识玉成专家

挑玉石是个专业性极强的活,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看走眼或者花高价进到根本卖不出去的玉石。如此几年下来,郭甲文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练自己看玉的本事。最初几年云南玉石市场并不景气,人们对玉器的了解不多,不过“物以稀为贵”,还能有些利润。随着去缅甸的次数多了,郭甲文在当地玉器批发市场上也有了自己的熟人,一些玉器批发商跟郭甲文也建立了不错的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么些年的历练,凭借玉石的润度和雕工,郭甲文已经能轻而易举地估计出玉石的价钱,进货时不至于再花大笔的冤枉钱。几年下来,郭甲文也算是个玉器专家了,市场内不少同行遇到拿不准的都要来请教他。

后来,郭甲文逐渐掌握了一些经营之道,学会了如何了解顾客需求、把握市场走向。郭甲文还别出心裁,把进来的小玉件和传统的手工编织结合起来,亲自设计编制一些小饰品,市场反应很好。

谈古玉的定价鉴定

盛世兴收藏,当今的收藏成为了人们口中一个重要话题。在采访中,郭甲文也不止一次讲到,目前有很多地摊也在出售古玩玉器,就如同一些摊点,郭甲文特别提醒藏友,在这些地摊市场上,赝品和假货占到了90%,在这样的市场内淘宝,一定要有好的眼力,要从玉器的年代、品种等方面考虑它的价格。

一般来说,玉器的定价有六大原则,一是看年代,年代越久的,价格越贵,郭甲文说一块古玉的价值不仅仅在它的材料上,更在它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上;二是看品种,物以稀为贵;三是看玉器的艺术价值,即玉器上的雕功、文饰、造型等等,艺术价值越高的,价格也就越高。同时也应该了解各个年代的雕刻特点,因为现在很多赝品的雕功也很精美,只有了解历史,才不会被赝品蒙蔽;四是看玉石的材料,郭甲文指出,和田玉经过滚动剩下的仔玉的玉质是最好的,除了得益于昆仑山对玉温润的作用,也得益于河水的长期浸泡。乾隆时就喜欢用保留皮色的仔玉做的小器;五是看玉器物件的大小;六是看玉器的完好程度,也就是玉器的品相。

在玉器的鉴定上,郭甲文也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作为初涉藏玉的人来说,抓住两点即可:一是从材料上鉴定是否为玉。作为玉,颜色只能有5种,分别是白色、青色、黄色、碧色、墨色等,颜色越纯越好。那些透明的、蓝色的、红色的等等都不能称为玉;二是鉴定属哪种玉,和田玉是200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玉种,所以一旦认准是和田玉,就有收藏的价值。郭甲文谈到,收藏之所以能在盛世之下兴起,一方面是藏品所具有的投资潜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更重要的是,收藏作为一种兴趣,可归为“雅兴”之中,从收藏中不仅能学习到很多关于历史、人文的知识,更是对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的提高。

说古玩的市场潜力

郭甲文说:“一个文物大省,民间的收藏非常多,不仅仅是玉器。”在炎黄文明发源地的特定历史环境,使国内的地下埋藏有不少高古时期的文物,尤其是西周到汉朝时期,除了已经发现的文物外,还有很多偶然流落民间的珍贵玉器、青铜器等。除此之外,明清时期的晋商文化,也为国内留下了不少可藏之物。这次在国内古玩城的讲座中,郭甲文见了不少藏家的藏品,但大多是属于明清时期的藏品,“还没有遇到让人很惊讶的东西。”不过,郭甲文相信国内应该有高古时期的玉器,只不过没有“玉缘”,无缘相见罢了。

同时,郭甲文也为国内古玩市场的不完善而感到惋惜。郭甲文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外地的古玩市场之所以与昆明等地的古玩市场有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有的藏友的藏宝意识比较差,缺乏交流;另一方面就是对外的交流比较少。郭甲文分析到,首先是鉴别能力的差距,让很多国内的藏友错失不少收藏良机;其次是经济上的不发达也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收藏的领域。郭甲文在建议玉石的收藏者们提高自身鉴定水平的同时,提高人们的藏宝和鉴赏意识。这样才能使收藏市场逐步完善,“国内的古玩市场和收藏发展的潜能还是很大的。”专家的分析给了玉石收藏界很多的希望……

诚信创未来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跨国经营 对策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依赖、高度融合,生产日益专业化和国际化,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了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也必然要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跨国经营是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技术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沿海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目前,国外的大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进行兼并和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竞争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过小,经营能力薄弱,产业集中度较低,未形成规模经济。由于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中小企业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一直对国有大型企业大力扶持,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较缓慢。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虽然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针对性不强,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没能够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2、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中小企业盲目对外投资,只是把国内经营的一套照搬到国外,沿用国内传统的管理办法,缺乏制度创新,成为“中国式企业”在国外的延伸,而且它们利用国外先进生产要素较少,弱化了海外竞争能力和研究开发势头。大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采用订单贸易,缺乏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大部分贸易利益被中间商拿走。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其多以生产型产品为住,市场营销、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企业抱着等(订单)、靠(政府扶持)、要(资金)的思想,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低……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3、产品和服务主要局限于国内市场,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在成长中普遍过于依赖国内市场,由于它们在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营销策略等方面大多实力相当,在国内市场一哄而上,即便具有很好成长潜力的企业也难以在这场恶性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比较少,产品附加值很低,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档次、质量、品牌及价格仍处于中低档次,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比较差。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较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缺乏名牌,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很难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过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逐步建立了在完善信用体系基础上的包括信用机构、担保机构、中小银行、创业投资体系和创业板市场在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体系和政府政策支持及扶持体系,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方位的融资支持服务。但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力差,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等,严重影响其融资手段的实现。另外,由于我国政策体制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受歧视,也加剧了其融资的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劣势分析

1、优势方面。

(1)具有良好的跨国经营环境。我国加入WTO后,成员国给予我国最惠国待遇,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尽管世界局部地区发生动乱,但从长期来看,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形势的主题,这也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竞争提供了一定的环境。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其他国家也会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帮助。另外,绝大多数国家对外国投资都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来面对,并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

(2)拥有特色产品比较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较多,如中药、丝绸等,而这些产品往往由中小企业生产。我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很多领域缺乏现代尖端技术,但却拥有不少“实用技术”,其小批量的制造技术、劳动密集型技术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我国中小企业根据自己特点吸收引进的技术,就地取材,产品价格也较低,受到外汇紧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也避开了跨国大公司的锋芒,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3)市场营销优势。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它又有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等优势。另外,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愿意设计和生产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忽略的市场缝隙,产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4)决策效率优势。大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往往要层层传递,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决策之前有时还需要层层征求意见,决策者往往是一个集团,从而需要意志整合形成共识,这会因缺乏效率而导致决策滞后甚至失误。相比之下,中小企业的决策者有更大的决策权,决策比较简单而富有效率,能够更灵活、敏感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瞬息变化,及时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反应。

2、劣势方面。

(1)缺乏创新精神,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设备落后,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形式单一、老化,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因而不具备竞争实力,许多出口产品在国外都沦为地摊商品。从商品结构看,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极少。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美国70%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一般只需要一两年,而大型企业则需要四五年。但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块还没有完全开放,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自行解决资金问题,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因此企业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较差,也很难留住创新型技术人才。

(3)工业技术水平差,资本技术构成率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与开发的投入。我国中小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例较低,平均不到1.5%,短期行为较普遍,从而难以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4)竞争力不强,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由于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处于劣势,我国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竞争性不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建议

1、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政府要在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充当好“服务者”的职能,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保护体系,加快和完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规范,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对外投资机构,实施有关促进、鼓励对外投资的政策,通过税收、就业等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2)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引导的同时,也要把握企业跨国经营的自,使企业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3)各级政府要加强同外国政府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一定的基础。我国近年来举办的“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以及各地政府和外国政府结为友好城市等一系列活动对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全球化经营切入点。一般来讲,跨国经营模式包括以下几种:出口进入模式,直接投资模式,企业联盟模式,海外上市模式,0EM和0DM。中小企业既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交替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可以采取集几种模式为一体的组合发展模式。

3、企业应不断增强竞争力,保证跨国经营的持续性和成功性。要敢于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一个前提就是进行治理机制改革,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企业科学管理机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要发挥制度的作用更要强调人的作用。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国际经验表明,从单一的依靠产品出口到成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因此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同时要树立“长远”的意识。

4、企业必须注重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2007年曾经出现中国制造的牙膏、玩具、食品、轮胎的产品危机,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炒作的对象。中国出口企业已经形成了降低成本策略和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低成本竞争策略使中国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因而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提升其竞争能力。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对于塑造品牌等需要长期投入的经营活动更是很少从事,只能选择为国外品牌代工。而自身能力的不足又使中国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无法实现差异化,只能继续采取低成本竞争策略。尽管危机产品只是出口产品中的少数部分,但是国际社会对此十分关心,甚至有些国家打出“抵制中国制造”的口号,由于我国政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才使得这场风波得以平息。透过“中国制造危机”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出口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中小企业如何国际化[J].中外管理,2001(11).

[2] 吴时舫: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六策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6).

第4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保障体系 监管 完善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51-01

1 我国食品安全体保障系现状分析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人生的每一天都离不开食品,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让食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且这一市场伴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扩大。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我国各地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能面临众多的食品广告,不管是街头、商场还是地摊,食品都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近几年,随着我国食品生产制度的日趋成熟及各种新型媒体的兴起,食品安全事故时有曝光,这不仅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从内心深处给人们恐慌。

1.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也是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内容,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被我国政府列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就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首先,食品包装、卫生工作不到位,造成食品中各种真菌、细菌以及寄生虫滋生严重;其次,在食品生产中对食材选择不合理,食材中存在农药残留、有无污染、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因素等。这些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常见现象,它并非一个朝夕之间就能得到改善和处理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懈努力、长期钻研,从而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2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举世瞩目,是世界各国政府大力整改的公共安全问题,也让各国政府工作人员纷纷加大了相关的管理监控力度。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当今食品安全监控的主要途径,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着一定的作用,有效的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就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分析,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谓的食品安全主要是与人民日常生活挂钩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更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就我国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分析,我国的食品法律体系主要是由《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条例》、《程序食品卫生监督》等法律共同构成的,它是我国立法意识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基础,是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平台。但在具体的执法当中,许多有害物质都以蒙蔽过关的方式存在,同时各种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出现让食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给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造成新的影响。就先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而言,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执法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惩罚力度过小等。

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相关建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也引发了许多的食品新问题。就这些问题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奠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框架,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本身存在缺陷,让整个食品安全制度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落实和开展。面对这种情况,在目前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面进行。

2.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方法和体系

2.2 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2.3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 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2.5 做好发展规划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3 结语

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政府,应建立符合国情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认证体系、宣传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等;作为企业,应守法经营,主动采用先进的标准和体系认证,生产出安全的食品;作为消费者,则必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把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关,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做到能够识别、拒绝消费、积极举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只有全社会总动员,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构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第5篇

1.1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各方面主体因各种原因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国家的主导方针存在一定的偏差或缺失,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不理想,实际操作呈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本质上将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区分,对社会缺乏创业教育宣传,不能把正确的创业观传输给学生,结果导致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政策导向和经费支持,也致使社会对创业教育不重视、不配合,阻碍了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另外,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只认为可以通过创业赚钱,而没有将创业视为一种切实的谋生手段,所以就会忽视积累和培养创业知识、能力、技巧、方法、环境等。从国家层面看,十以来,各级政府都越来越关心创新创业,也对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媒体宣传力度也不断增大,进而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创业教育经费、场地等制约。但因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对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还停留在表面上,有的高校虽然对创业教育意识较深,但不够全面,无论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都没有达到预期高度,创业实际活动与生活缺少紧密联系,继而导致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1.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欠合理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关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今仍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构建出统一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其主要原因为:首先,从专业建设整体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仍没有与创业教育课程形成有机融合。因高校领导和教师创业教育认识的欠缺,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虽然有些高校教学计划中已增加了创业相关课程,但还没有与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表现出学科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隔离的现状,进而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钩。其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仍没有实现学科化、体系化。尽管大部分高校在国家大环境下都开设了“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市场调查”、“小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进而有机衔接力度不够。再次,各高校创业教育整体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校际差异较大,所使用教材没有体现实用性、操作性,只是将一些与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进行简单堆砌,片面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3创业教育手段欠科学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业课程即可,且这些课程基本由从事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及就业指导工作但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授课,故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很少有能切实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创业实践课程。换个角度讲,只有通过创业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创业技巧、创业流程等。由此可知,创业教育要关注创业实践的落实,才能判断创业成功与否。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实践的现状看,各高校都采取措施,想方设法举行如开办虚拟公司、建立科技园区、创设创业实训基地等在内的创业实践活动,也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整体而言,这一类型的创业行为还非常少,且某些活动举办表面上似乎很红火,实际上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因资金、政策、场地等原因,处境相对较为尴尬,活动缺乏长期延续的机制,导致高校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和真正创业意义上的指导,还有待可行方案的细化和落实。

1.4创业教育文化缺失

当前,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但整个社会对创业普遍持怀疑、否定等偏见态度。学生家长层面,普遍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进入体面的公司从事体面的工作,不希望、也不鼓励子女进行开小店、摆地摊等创业行为,这种误解和低认同度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负面作用显著,很多学生由此就对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兴趣下降,从而使得国家和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大打折扣。整个社会环境层面,虽然国家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对创业的支持和鼓励,但整个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还较欠缺,且在创业政策层面也没有真正落实,进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高、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等,这些情况对当今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抑制作用。除此以外,我国创业历程较短,很多关于创业的政策、法规、制度等还不完善,政府的宣传和鼓励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与培训脱节,社会对创业曲解,创业氛围薄弱,各种社会媒体也没有系统的有效宣传,进而创业教育发展受到了各种阻碍和限制,进入发展的瓶颈阶段。

2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2.1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成员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论高校创业教育的系统构建”一文,论文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创业教育系统框架图,如图1。

2.2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课题组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后,在渤海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对省内外近千名大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发现11个影响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维度中,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意愿、制度环境、禀赋等5个维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度较大。由此可知,创业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行为的作用非常重要,由此敦促我们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前期构建的创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基础。

2.2.1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策略和措施

科学、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必要对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学习,可以对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创业类通识课程体系平台

通识课程即是各专业的平台课程,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通识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各章节要有机融合有关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这类课程虽然分散,但涉及面广泛,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关注创业,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进而对培养学生的创业品格和素质有基础性引导作用。首先,针对公共选修课,为了更好地服务全体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公共选修课中我们建议增设了创业教育模块,且要求学生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开设了《创业理论与实务》等创业类基础课程。另外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创业经营需要,增设一些创业类特色课程,如《苏南模式与苏商精神》、《商业音乐管理》等创业类选修课程。同时,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改革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方式和技巧,建议采取“集体备课”、“一课多师”、“专题讲授”等,也可以围绕某一特定创业主题推出每周一次的企业家系列讲座,授课形式为2/3时间由创业指导师讲授,1/3时间为创业指导师与学生互动时间。其次,针对公共必修课。我们要求必须融入创业教育元素。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相关章节适当增加当代苏商、沪商及大学生成功创业者的故事,进而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与创业教育实现契合和对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程的相关章节授课过程中增加民营经济发展史、非公经济发展历程等的介绍,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创业的利益,从而有信心进行创业。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让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与企业家、大学生村官、农民工等社会人士开展对话交谈,并要求学生考察后能运用教材相关原理进行分析评述,撰写考察报告,在课堂上交流考察心得体会。

(2)创新和优化专业类创业课程体系平台

不同的专业,因特点各异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实践中尝试基于各个专业大类的教学平台,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征,不同程度地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创业教育,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创业精神。学校鼓励专业课教师针对创业群体,面向全校开设创业教育专业任选课,并要求教师讲解专业内容时结合实际的创业案例,不断地渗透创业内容;注重从应用角度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增减,尤其是加大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专用周、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企业、理解创业,并能够强化创业氛围,依托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加强“学业、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改革,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或者成立实体经营公司,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懂管理、善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等三大课程模块。创业理论模块、实务模块、实践模块课时占总课时的65%以上。

2.2.2构建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的策略

若要不断地提升创业教育的水平,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授课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导进行创业教学设计。创业课程的授课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创业项目导向制。通过大力宣讲,鼓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进行创业项目的调研、考察、论证及实际落实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体现了其专业价值。如将《创业市场营销》课的教学从课堂内搬到课堂外,由班级学生组建不同的团队,指导教师布置不同的创业任务,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围绕创业目标分别进行营销方案设计、产品定位等,在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创业项目中的营销任务。

(2)穿插角色扮演法。首先建立一个模拟公司,授课中对参与教学的试点班学生进行模拟公司各职能划分,这样团队成员就能够各司其职,充分激发其学习潜能。在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托校内外如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及企业现场等各种实训基地,分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重点学习其创业营销战略。

2.2.3优化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的策略

若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就需要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能够实现多元化,我们建议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聘请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技术骨干、管理精英等来到校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这些人因为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其课堂讲解势必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和创业行为;另一方面,校内创业师资,我们建议推荐那些具有企业工程技术经验、企业工作经历较长的技术技能型教师担任,这样既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也能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专业教师支持创业教育并不是内源性的,故需要高校各部门支持,建议学校建立一些激励机制,鼓励擅长创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创业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有别于其他理论或实践课程,考核形式重过程,课程考核贯穿全过程。以创业营销课程为例,学生带着了解营销案例的目的到营销做得特别好的相关企业实习,然后每人上交一份营销的创业案例,采用答辩形式考查学生创业实战能力。最后的毕业考核,将根据课程考核结果、企业调查实习报告、创业工作室实践、创业比赛参与情况及最后的创业计划书等,通过答辩的方式综合评定最后的成绩等级。

2.2.4优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措施

第6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 ;人和荸荠;对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涵义及发展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涵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它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悄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于90年代中期。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迅猛增长,但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超过15万个,成员总数3870多万人,是2002年的7.2倍,其中农户成员3480多万人,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8%,比200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到2007年底共有2.6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机关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成员总数合计35.1万人。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3组织的正式成员数少于50户。总体来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数量增长快,规模小;地区间存在不平衡性,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在西部地区发展较慢,而且规模小;产业分布比例失衡。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很小。

人和荸荠协会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例。2006年,由县政府牵头,以发展当地荸荠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的,陈和镇组建了应城市陈河镇人和荸荠合作社,并得到市民政局的批准,制定了合作社的章程,确定了职责和业务范围,确定了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模式和领导核心,吸收陈河一带26个组的97家农户为首批会员。合作社目前的运作模式是镇政府-合作社-管理区-农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业务是完善成员档案,制定和完善“无公害荸荠生产技术章程”,做好生产经营规划,沟通成员与成员、成员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生产经营经验,广开门路、做好促销和联络经营。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组织管理松散、执行力低下、技术支持力量薄弱、营销方法和渠道单一等问题。

二、人和荸荠品牌建设的状况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优势,孝感市人和一带产出的荸荠个大、皮薄、肉甜,一直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就小有名气,是一个小的具有区域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之一。从人和荸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至今,人和荸荠品牌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面积和生产总量稳定增长,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荸荠的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6000多亩增加到2010年的1.7万亩,其中张咀村从84.5亩增加到200多亩,先屋村从113.5亩增加到230多亩,种植面积翻了两番左右,总产量也相应翻了两番左右,荸荠种植的规模增加,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一品牌带动多品牌,产品品牌塑造地区品牌

前几年,由于人和荸荠品牌的形成与推广,对地区其他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人和地区除荸荠种植这一特色品牌外,还有水产养殖(毛蟹、鱼),这些主要采取承包和外包的方式,而且发展态势良好。

(三)仍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荸荠种植时由各种霉菌引起的烂根、死苗问题,成熟时的开裂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产量受到影响;人工挖掘、清洗效率底低下;荸荠上市时保鲜困难,容易腐烂,严重影响远销和长期储存。

(四)品牌定位不准确,农户品牌意识不强烈

在人和荸荠品牌建设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坚持区域性品牌的战略,还不断在尝试建设企业品牌的路线,但因为资金、技术难题一直未能成功。同时,由于当地荸荠滞销情况不严重,整个人和荸荠产区品牌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农户满足于自产自销,不谋求整个产区的联合发展和更多的利润,使人和荸荠的发展受限。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品牌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合作意识薄弱

协会被作为争取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的工具,并且随着协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社员的合作意识淡薄,短期利益驱动,“搭便车”心态严重,这样,在协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挫折而丧失热情,他们渐渐开始脱离协会,使得协会的发展受限。

(二)沟通不足,阻碍了信息的流通

荸荠协会在推进荸荠品牌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协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长期以来,使得信息较为闭塞,会员、协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内部运行不够规范

一是当前人和荸荠协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还是低层次的。二是人和荸荠协会内部管理制度和“无公害荸荠生产技术”章程不健全,没有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以及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做好生产经营规划,使得人和荸荠协会在品牌建设上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人才队伍不够壮大

目前人和荸荠协会的人才队伍中,传统种植人才占主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较少,实用人才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劳动型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人才结构,专业人才的匮乏牵制了人和荸荠协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资金不足和技术匮乏

起初,当地政府坚持荸荠“由地摊走向柜台”的思想,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进行深加工,这一点福建曾今做过,即将荸荠制成饮料,添加相关辅料后,即可保鲜;二是要办厂,但由于量小、无人投资而无法进行办厂。资金上的不足与技术上的匮乏严重束缚了人和荸荠协会发展的脚步。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农民积极与协会合作的意识,消除农民对协会的怀疑。大力向农民宣传协会的作用,根据每个农民自己的经济利益、经济要求,让农民参与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使得广大社员在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得到民主管理的锻炼,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障,自然就会积极地与协会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协会的作用。

第二,保持信息的流通。为了进一步增强会员与协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广开门路,联络经营,网络体系促销的措施。为了增强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沟通,可以完善会员的档案,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且做好生产经营规划。

第三,整顿协会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好年度规划,帮助会员经营,进行日常资料整理发放。搞好分工合作:农业技术和农资服务部门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由加工部门提供技术,加强纵横联系。坚持依法运行:对“七有”(有章子、有牌子、有章程、有场所、有计划、有活动、有实绩)的乡镇提供支持。

第四,加强人才储备,根据协会的机制明确分工。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协会对农民进行培训,结合合作社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农时的特点,通过室内讲授、科学示范与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这样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协会也可以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平台,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这也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其适应市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第五,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外招商投资,或者采用银行贷款等手段筹集资金,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针对技术匮乏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与当地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进行洽谈,形成合作关系。一方面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解决荸荠深加工和保鲜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输入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桂良,全洪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经营困惑与对策——来自湖南省50家良好合作社的数据分析[j].湖湘论坛,2011(1).

第7篇

[摘 要]论文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吉林省人参市场业态。结果表明人参市场营销很粗放,处于“互竞的百货经营”的一种状态,专业市场仍以地摊批发为主;人参零售则以过度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价格竞争非常激烈,以卖萝卜的方式卖人参当然只能卖出个“萝卜价”。因此建议政府创新思维,采用现代营销手段来对人参市场进行现代化改造。

[关键词]人参市场 经营业态 市场营销 创新发展

一、引言

人参不仅作为中药用于一般制药产业,而且随着人参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已经拓展到保健、美容、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为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国内有9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1.5亿老年人,这对于人参产业来说是巨大潜在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购买潜力。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以人参作为滋补品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需求旺盛。人参不仅是中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作为东北地区极具优势的林下资源,也一直是东北地区资源开发的重点。发展人参产业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推动东部山区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甚至可以成为吉林省经济实现历史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人参市场尚未实现应有的繁荣。人参市场并不是单一性的市场,而是由几个相对同质的人参产品子市场组成的,对于提供类似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组织来说,这些子市场供给产品是相同的市场细分。

二、人参市场业态及分析

人参销售市场,其核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以人参产品批发交易为重点的人参专业市场,其次是以人参产品零售为核心的小型零售企业。前者将人参原料生产者、初级加工者以及深加工企业都有效的链接起来,成为主产区和主销区、不同层次的企业、企业与农户之间高效联接的桥梁和渠道;后者则将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有效联接起来。这两个部分是实现人参产品价值的人参产业链上各种关系的综合,同时还渗透到服务业、流通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是人参销售市场上各种关系的集中反映。

1.人参专业市场业态及分析。吉林省人参专业市场建设已经成为人参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吉林省人参专业市场有十余处。人参专业批发市场具有比零售市场更广的辐射带动功能,短时间内吸引和汇集较大区域的生产者、加工者以及中间商等短时间完成交易过程,再发散到各地,实现了人参产品的使用价值的让渡。目前吉林省人参专业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发育还不成熟,在市场信息提供、环境、服务、管理,如卫生环境、质量监测手段、市场监管制度、信息传递、储运设施以及相关的餐饮、金融等服务方面与现代化市场的差距还很大。缺乏对人参产品有序价格的整合功能。关于人参产品交易相关的信息收集、整理、的现代化交易信息平台还没有形成。主要交易方式仍是农户与客户、中间商与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直接的讨价还价交易,使得专业市场交易分散而零碎,无法真正发挥其调节市场供求的功能,形成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人参产品价值。但是人参专业市场吸纳了周边各地参农上市交易,在人参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连接上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客商集中到当地交易,带动宾馆、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对周边县市和本地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随着人参市场建设和功能的逐渐改善,人参产品由混杂粗放销售到产品分类分区销售,并打造了高品位展示平台。

2.人参零售市场业态及分析。人参产品以专卖店的方式销售,是目前主要的销售形式。一般以“山货”综合经营的方式销售各种林特产品,其中以人参、鹿茸产品为主,同时还销售木耳、蛤蟆油、灵芝、贝母等产品。为了解人参销售企业经营情况,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修改以后,与吉林农业大学支农协会的同学调查了长春人参特产品销售企业的情况。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2份,去掉关键信息缺失的问卷8份,得到有效问卷74份。调查之前,笔者对参加调查的同学进行了培训。从当前人参销售企业经营情况看,都是以综合经营多林特产品为主的销售模式,缺少单独经营人参产品的专卖商店或商铺。每家商店经营的人参产品,都是从水参、红参、生晒参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各种系列的产品都有经营,总体经营规模都很小。销售价格也很乱,基本属于一锤子买卖的销售模式,宰一个算一个。同样规格的人参,如普通的生晒参,遇到操外地口音的客户要价能高达50元/支,笔者咨询时才8元/支。这会导致消费者总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对人参产业长远发展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所以说总体上人参市场经营仍比较粗放、层次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与批发商之间的关系“粗放”,连接不紧密。在被调查的企业中,零售企业供货商51.89%都是市场上临时寻找的,只有31.13%是签订了中长期合同。而与供货单位形成战略联盟的企业仅占总频数的12.26%。供应链连接非常不紧密。由于人参产品经验品特征和后验性特征,零售企业作为中间商往往只关注产品外观优劣和价格而不太重视人参产品的内在质量。导致零售企业经营者往往凭经验以及凭人参产品的外观判断人参产品的质量,而且最终以价格为标尺,确定进货还是不进货。外形如果不错,价格越低越好,甚至不在乎产品是真货还是假货。这也是市场上假货人参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经营者面临的市场风险只能自己承担,往往采取多样化经营的方式,采取经营百货的方式。

第二,销售企业经营理念粗放,服务水平低。小规模的过度分散经营,导致企业有限的资本过度分散,千家一样,很难形成特色,导致相互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争夺客源,竞相压价,导致经营企业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维持经营。一般都是家族式经营,既没有对销售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更没有提供全面优质售后服务,如建立顾客档案,走访或电话回访顾客,为顾客提供真假识别、食用及保养方法等相关事宜的咨询热线等方面的售后服务。经营者只管销售人参,推荐人参产品,缺乏服务营销的现念。与韩国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提倡高品位服务,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的服务营销的理念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还处于产品营销、高度价格竞争的粗放经营阶段。

第三,由于企业规模小,经营者的机会主义很高。不仅经营者会对不同顾客采取歧视价格行为,而且企业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润甚至会以次充好销售人参,经营行为粗放。据笔者实地调查统计,有5.95%的经营者经常以次充好销售人参,50.00%偶尔会,只有44.05%经营者明确表示不会欺诈消费者。考虑违背道德原则,店主有意规避的心理特点,真实的店家欺诈消费者的比例可能还要高一些,而且这种现象已经成为行业里“公开的秘密”。据笔者走访的零售店,经营店主直接对笔者说:“现在不掺假卖人参的特别少,特别是人参饮片,在上等人参饮片中掺下等饮片,在西洋参饮片中掺中国人参饮片都是很平常的,只是规模大点、重信誉、有责任心的企业不掺或者掺得少些”。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论文分析了人参市场销售业态。结果表明在人参销售上,不同的主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分散、粗放的一种流通模式。在零售上,人参销售仍以医药店、批发市场和专卖店为主,采用医药店的销售模式。由于医生处方成本、药店基础费用较高等方面的原因,同规格的人参产品其价格相对较高,加之消费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对消费者购买人参产品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批发市场距离高度现代化的人参市场交易环境条件和交易方式以及管理等都还有很大差距。参茸超市一类的专营店经营层次还是比较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甚至存在欺诈顾客、贩假的现象。总体上,人参销售模式与韩国采取独家、连锁经营、统一价格的经营方式还有很大差距,不利于人参产品价值的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构建新型的现代人参市场营销体系可以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有效传递优质信息,促进人参产业价值最有效地实现。并通过重构人参市场营销体系,以现代市场营销模式改变这种低水平粗放经营和过度恶性竞争的状况。当然,重塑人参营销市场体系,不仅是树立精品的经营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新型营销体系构建,能够重塑人参珍稀产品的形象,才能实现人参产业最优(大)价值。

作者简介:

第8篇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企业资产,因为其能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把这种资产再对其结构进行重新安排,也就是分离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再转换成可以出手的证券,并具有固定的收入,这一过程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在于其不仅能使发起人的筹资成本得以降低,同时,还能使投资者的风险降低了很多,促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正是资产证券化独有的优势,使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并成为全球金融领域里的潮流。

2现阶段企业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下面简称ABCP)应运而生,到了九十年代左右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它主要是以汽车贷款、设备融资租赁、应收款以及消费贷款等资产做为抵押发行票据,属于资产证券化的范畴。由于ABCP的独特优点,如风险较低、流动性好、期限短以及利率较低,使其成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手段。在贸易应收款证券化的过程中,应收款发起人把积累起来的资产池,出售给别的机构,这个机构指的是特殊目的机构或公司(下面简称SPV),它的主要职责是对资产化证券进行购买和包装,并相应开展资产化证券的发行工作,而所发行证券的期限要和资产之的期限一致。不难看出,商业票据若是以应收款作为支撑,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此,这种交易模式得以广泛运用。但是证券化交易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那就是它的前期费用花费较高,具体来说,这些花费主要是用在信用评级、律师、审计、信用增级等这些方面上。因此,若是资产池不太大,就无法承担这些运行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相对于其他的融资方式来说,就不太可取。由此可见,这种融资方式更适合资产池规模大一些的企业,那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考虑别的融资方式,比如像仓储型循环结构的融资模式、再循环型结构的融资模式以及先行融资账户的融资模式,从而达到扩大增产规模的目的。

2.1仓储型循环结构的融资模式

可以说,仓储型循环结构融资模式相对于其他融资模式来说,其灵活性更高一些,是新型的证券化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模式不仅能够延长摊还期,降低融资的成本,同时,还能使发起人在初始条件下可以有相对较大规模的融资金额,有利于企业的长期融资。

2.2再循环型结构融资模式和先行融资账户结构的融资模式

再循环型结构的融资模式主要指的是资产支持的证券交易期限中,在摊还期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再循环期,本金偿还应在摊还期内完成。而对于购买的应收款,主要是通过对循环期内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利用,进而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对资产池的规模加以扩大。而先行融资账户结构的融资方式和再循环型结构融资方式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只是先行融资账户能够预先得到再循环型模式的循环期内应收款,它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融资成本得以降低的。

3资产证券化的收益解析以及对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的因素

可以说,作为国际资本市场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目前,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已然成为了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应用方式。企业基础资产的特点,决定着贸易应收款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结构性要素和标准,基础资产特点不同也是导致公司之间的应收款存在较大差别的重要因素。而导致基础资产特点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公司的经营模式以及行业的特点来决定的。以上这些因素不仅对企业交易结构的设计和架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和交易中风险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贸易应收款作为一种短期信贷,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也有着一定的劣势,劣势就是它的月支付率很高,优势就体现在企业在资产融资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为了促进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可以采用滚动融资的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滚动融资方式就是商业票据,这种融资方式是以循环的方式来进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拥有大量应收款的企业,它们的应收款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逐渐出现的,这就使得企业可以对滚动融资方式加以利用,促进本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这几个方面:贸易应收款的独特性质、证券利息以及中介机构服务费对现金流的影响。众所周知,企业资产证券化得以进行的前提是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在对贸易应收款证券化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较为深刻地分析和思考,从而达到对不同应收款的特点都能够了如指掌,从而保证在对参与者的收益进行评价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各方的满意度。

4现阶段我国发展证券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

4.1发展SPC模式的资产证券化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一般都是以SPT模式的应用为主,但是相对于SPC模式的优势而言,SPT模式的不足之处就尽显无遗,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这以下几个方面。首先,SPT模式的交易成本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信托模式一般而言更适合发起人相同、种类也相同的大额资产证券化,它无法将不同发起人的多种资产放置到一个信托内,这非常不利于企业通过对大规模资产池进行构建的方法来进行发行费用地摊薄。而SPC模式可以通过购买一组发起人的多样化资产的方式,并结合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来建设出具有不同特色的资产池,从而能够使资产证券化得以大规模、分批次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效地控制住了交易成本,与此同时,SPC模式能够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而促进资产证券化效率的提高。其次,SPT模式对资产证券化方式预先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予支持。我国曾明确规定,信托财产必须是已经存在的财产,对于那些无法确定的财产,失去其应有的法律效益。由此可见,如果基础设施没有建成,想要通过SPT模式实现以该设施的收费前景进行的证券化融资的途径是行不通的。最后,可以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每年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都是在万亿以上,如果仅仅依靠提前筹资的方式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完成之后再进行资金回收的做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的研究力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2如何有效发展SPC模式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SPT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产证券化效率的提升,更使得基础资产的范围无法得到有效扩展。由此可见,我国发展SPC模式的证券化已刻不容缓。然而,现阶段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诸多法律都没有提及SPC,可以说现阶段SPC模式还没有得到我国法律的认可。因此,笔者建议国务院可以对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出台一些条例,使SPC模式的法律地位得以明确,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行为加以规范,在各个方面的条件成熟之后,可以将它上升为国家法律。由此可见,只有明确了SPC的法律地位,才能促进SPC模式的发展。

4.3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途径

不久以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使得很多著名的金融机构都遭受到了重创,受到了将近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借贷人员的基础资产信用不良,也就是这些金融机构把钱贷给了没有偿还能力的人,但这些人因偿还能力不足,如果出现大量违约的情况,就会使以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的所有者遭受重大的损失。如果这些基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所有者就金融机构本身,那么就会导致这些金融机构产生信用危机,致使资金很难流动,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导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不仅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利率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产生次贷危机的主要因素。甚至有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他们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金融风险转移到投资者的身上,故意降低贷款的信用门槛,使得不良贷款的数量明显增多,为整个金融市场埋下了风险隐患。比如,在几年时间内,美国的住房贷款收费额度从原有的百分之二十降到了零首付,甚至出现了负首付。还有很多金融机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把专业人员的评估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甚至对投资者隐瞒贷款人员的还款能力等一些关键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评级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评级市场的不透明,都使得这些具有高风险的资产毫无阻碍的进入投资市场。

5结语

第9篇

关键词:灾区 留守儿童 现状 对策

自2008年四川大地震以来,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进入尾声,为了偿还灾后重建所欠下的债务,越来越多的灾区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留下年幼的子女。因为远离父母,这些年幼的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承担了本不该由那个年龄所承担的困难和压力,常常在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孤独、自闭、易怒、厌学和炫富等不良倾向。他们的生存状况,影响到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调研主要针对受灾较重的绵阳市安县沸水镇、秀水镇、塔水镇和广元市青川县七一凉水镇、关庄镇的小学和初中的留守儿童。发放调查问卷约600余份,回收573份,其中有效问卷563份。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该地区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情感缺“慰”

灾区留守儿童渴求亲情关怀。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孩子因父母外出而感到孤独无助。在回答“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时,有一半孩子的回答是“爸爸妈妈你们早点回家,我想你们!”。亲情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在孩提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该地区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更缺少内心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在生活习惯养成、道德素养提升等方面缺乏父母的指导,缺乏情感关爱,遇到烦恼、困难和挫折时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常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之感,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2、 心灵缺“疏”

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灾区留守儿童成长的最大障碍。

心灵温度计测试数据统计

项目完全没有轻微中等程度厉害非常厉害

感觉紧张不安3879105135

容易苦恼或动怒4349924016

感觉忧虑、心情低落18211414812

觉得比不上别人734839323

睡眠困难,譬如难以入睡、易醒或早醒101279382

灾区留守儿童大多正处于身心发育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2008年大地震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阴影。远离父母的他们,遇到困难时无人倾诉,临时监护人无法全方位地关注到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变化。学校由于留守儿童数目过多,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很少给留守儿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他们在有心理困惑时,不能够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心理问题长久地压制于内心,一些灾区留守儿童表现出多方面的性格缺陷,最终可能导致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自卑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和不善与人交流等心理障碍问题。

3、 生活缺“理”

生活不能自理也是灾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由于灾区留守儿童大多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外)祖父母的过渡溺爱使得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家没做过家务,甚至中午在学校吃饭的饭盒也晚上带回家由(外)祖父母洗。(外)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的局限,常常重养而疏于教,对他们放任自由,造成一些留守儿童作息时间紊乱,生活卫生习惯差。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弥补亲情,常常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由其自由支配,使得留守儿童常在一些没有卫生保障的地摊和餐馆吃饭,导致了一些留守儿童身体发育不良、食欲不振等。

4、 品性缺“导”

成长的失控是灾区留守儿童的通病。灾区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差,对外界不良诱惑的抵抗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思想道德法律教育,打架斗殴、调皮任性、不敬师长、欺负同学、逃学旷课、沉迷网吧等现象较为普遍,父母的“补偿心理”更加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5、 学习缺“辅”

农村教育落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地震灾区大多处于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碰到的问题很多。在家没有父母的指导,还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多数监护人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期望值不高,只希望他们拿个初中毕业证后,赶紧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在学校,因师资力量有限、老师待遇不高等因素,致使许多优秀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学校。由于得不到有效的辅导和鼓励,灾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成绩欠佳,常出现逃学、辍学、厌学等现象。

6、 安全缺“保”

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最担心的问题。灾区留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由于监管不力所造成的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率逐年提升,烧伤、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家庭。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走读,且学校离家的距离较远,上完晚自习后一人回家,常常会受到外界的非法侵害,特别是留守女童最容易成为他们侵害的对象。

二、对策及建议

针对四川地震灾区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1)慎重选择是否外出打工。家长应该将孩子放在比金钱更重要的位置,对是否外出务工做出慎重的选择。对于确实需要外出务工的父母,可选择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最好是母亲)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2)注重监护人素质的提升。监护人应该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不仅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引导他们。

(3)注重与学校方面的联系。在外务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的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班主任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

(4)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无论是外出务工的父母还是在家的监护人,应多与孩子在学习、心理、生活上进行交流,了解其身心发育状况,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2、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主要教育机构的作用

(1)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站或者心理指导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摆脱灾难和远离父母所带给他们心理的影响。对于极个别的儿童,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2)加强学校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创建优美的住宿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建立灾区留守儿童的个人电子档案数据库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数据库中,除了录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外出务工家长基本信息和临时监护人或家长信息等基本内容外,还可把各阶段对灾区留守儿童所做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建成灾区留守儿童所特有的成长档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明晰的掌握不同时段地震灾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等情况,还便于统计分析,更快捷的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此外,也可将数据库信息统计的结果通过合适的平台定期的向外公布,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方便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4)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建立丰富的硬件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可以聘请外地名优教师进行远程视频教育,周末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让留守儿童与外地务工父母视屏聊天,感受父母亲的关爱。

3、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1)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政府应放宽创业制度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在带动当地村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留守现象”。

(2)推行“家长制度”。政府可以联系外地或本地品德高尚、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大学生志愿者,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做留守儿童的“家长”,通过大学生自己亲身传教,改掉留守儿童身上的恶习,并在学习、生活方面进行督导。

(3)成立“留守儿童家园”。在每个镇上成立“留守儿童家园”,聘请当地退休干部、教师,利用周末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通过开展各种有宜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教育资金的投入。通过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灾区支教,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享有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5)设置“留守儿童专项帮扶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呼吁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和其他公益团体奉献爱心,慷慨解囊,募捐专项帮扶资金,对家庭困难和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设立必要的奖励、帮扶基金,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6)建立“生长发育监测系统”。通过与妇幼保健院或者医院的合作,定时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能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质量,让留守儿童的身心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7)完善户籍改革制度。各地政府应尽快出台并完善相应的户籍改革制度,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跟随父母一起,在城里读书并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

4、整合社会力量

(1)通信公司可开设“留守儿童亲情号”业务。周末,异地两固定号码之间的通话享受更多的优惠,促进留守儿童在周末与父母加强联系,使他们感受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

(2)铁道部门设置优先购票原则。在传统节假日和其他假日,回家探亲的留守儿童父母享有优先购票的权利,对外出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在享有优先购票权的同时还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方便灾区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之间的团聚。

(3)健全家校、校村联系制度。通过学校、家庭、村委会三方面的联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上下学和周末在家的情况。学校通过与监护人的联系,可以知道留守儿童放学后是不是及时回家,周末的作业是否认真完成等情况。通过与村委会的联系,学校可以及时知道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老师可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帮助辅导。(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本文为重庆交通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立项作品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发展近况

(一)农业基地扩张较快。近几年来,我县茶叶、中药材、畜牧水产、林业等支柱财产基地逐渐扩展。全县茶叶总面积达3.8万亩,特殊是年出台了《关于茶叶财产开拓的施行意见》后,开端施行“五年开拓茶叶5万亩”的发展规划,茶叶基地扩张迅猛,仅年就开拓茶叶8334.25亩(个中,新开拓茶叶3952.95亩,低改4381.3亩),年正在施行开拓1万亩(新造7000亩,低改3000亩)。全县中药材基地开拓累计达5万多亩。网箱养鱼已发展到3.3万口,个中美国斑驳叉尾鮰网箱7000口,发展库汊围栏养鱼1万亩,水产物年产量8300多吨。全县规范化生猪养殖小区9个,年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78户;肉牛养殖小区10个,养殖肉牛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71户。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原料林建立14万多亩,特殊是大户造林敏捷崛起,官庄镇村民刘辉小我造林达3700余亩,开拓茶叶500余亩,万亩林茶基地正在建立之中。

(二)农产物加工稳步推进。岁尾,全县农产物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06家,个中,规划以上农产物加工企业18家,省级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1家(碣滩有机茶开拓有限公司),市级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9家,农产物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9亿元。当前,农产物加工初步构成了茶叶、木材、粮食(大米、苦荞)、畜牧水产物(腊肉、晒兰肉、麻辣鱼、麻辣牛肉干)、中药材等五大财产格式。特殊是碣滩有机茶开拓有限公司建成了2000吨精制出口茶叶加工场,年加工茶叶近10万亩基地原料,加工规划之大、加工工艺之精密在全市、全省都占有了抢先位置。

(三)农业品牌初步确立。随着我县农业财产化的发展,局部财产品牌建立获得了增强,开端发扬名牌效应。茶叶加工领域,构成了“碣滩”、“官庄”两大茶叶品牌,均当选为中国名茶,取得了省有名商标。个中,碣滩有机茶开拓有限公司还取得了欧盟“IMO”和美国“NOP”有机认证,其基地经过了日本JONA和欧盟IMO有机茶认证,产物已出口到了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外市场,具有了必然的国际品牌名誉。生猪养殖方面,湘西牧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国家畜禽遗传资本维护猪种“湘西黑猪”品牌,坚持了全国首个湘西黑猪资本场,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了“湘西老哥”黑猪商标,使我县获得了首个生猪品牌商标。年6月8日《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了我县的湘西黑猪;年5月13日,中心电视台CCTV-7《每日农经》栏目也专门推介、宣传了我县的湘西黑猪,使我县的农产物初次登榜中心电视台。水产物加工方面,由打工返村夫员佘飞兴办的“五溪湖”绿茶烤鱼,首创了“茶”与“鱼”结合的共同工艺,产物投市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年西部农博会上取得最受欢迎产物奖,在第十届(国际)农博会上取得金奖,产物热销全国21个省市。雨露商贸有限公司打造的“朝慕思”牌喷鼻辣鱼品牌,已获卫视上榜品牌,都具有强壮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农业财产化运营虽获得了必然的成果,但仍存在必然的坚苦和问题,制约着我县农业财产化运营的发展,首要显示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工与基地发展不协调。一是局部农产物有加工、有品牌、有市场,但基地严厉不足,不克不及保证足够的加工原料。如茶叶方面,碣滩有机茶开拓有限公司建成的2000吨精制出口茶叶加工场,年需10万亩基地的茶叶原料供给,但我县仅有3.8万亩基地,年缺口加工原料6万多亩,当前年加工茶叶仅400吨。中药材方面,县永兴药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加工5000吨的中药饮片生产线,年加工量需20万亩中药材基地供给,而我县仅有5万亩中药材基地,缺口15万亩基地原料,加工场建成后即面对停产待料的窘境。二是局部农产物有基地、有原资料,但短少精密加工,不足支撑品牌。如竹木、板栗、水产都有较丰厚原资料,但因为不足从事精密加工的龙头企业,没有品牌支撑,致使全县只能出售原资料,增值不高,制约了财产的做大做强。

(二)农产物加工遍及存在规划小、品牌杂、治理低的问题。经过对茶叶、麻辣牛肉、腊成品(腊肉、晒兰肉)等加工企业的查询发现,的农产物加工企业大都还处于生产上是“家庭作坊式”,销售上是“摆地摊开小店”的小商小贩人物,因为规划过小、品牌过杂,构成不了现代企业和企业集团,销售也只能依靠于县内市场,致使我县一些好的农产物走不出、做不大,构成不了财产化效益。如麻辣牛肉是的一大特征食物,但从事加工的企业都是“零打坏敲”的小型企业,有正陵食物、武陵食物、五溪食物、虎溪食物、厚味食物……等多达十余家,但都没构成大的规划,麻辣牛肉品牌也是一家一个品牌,仅县城内就多达10余个品牌,却没一个知名品牌。企业治理也多是家族式治理,厂长司理是家长负责,治理人员从家庭成员中发生,没有专门的财政管帐和专业技能人员,低下的治理制约着企业的做大做强。别的,就较兴旺的茶叶加工业来说,虽然有碣滩有机茶开拓有限公司1家省级龙头企业和官庄茶业有限公司1家市级龙头企业,但小型茶叶加工场(场)也达15个之多,品牌虽具有“碣滩”、“干发”两个省有名商标,但其他的小品牌也有10多个,茶叶加工相同存在着规划过小、品牌过杂、治理低下的问题。

(三)不足科学规划。全县农业财产化的开拓与建立都没有制订和施行科学一致的久远规划,各单位、各部分在农业开拓方面各自为营,项目自选自建,资金自筹自用,施行的随机性很大,不足久远、持续思索,不免形成了项目小而杂,资金运用少而散,难以构成“拧成一股绳,共成一件事”的大局观念,不克不及完全保证突出县委、县县政府农业财产化发展思绪的重点,招致了政策扶持和政策导向效果不强,轻易呈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无序发展形态。

(四)农业融资非常有限。全县农业财产化开拓投融资的近况显示为:开拓商搞农业开拓老是寄但愿于县政府投入,通俗庶民盼开拓老是“两眼向上盯”,“等、靠、要”思想严厉,能自动投资农业的民间资金很少;金融部分借款门槛高,农业项目借款对象难进门,乡村信誉部分借款额度小、利率高、还贷期短,很难顺应周期较长的农业开拓项目,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在乡镇没有机构,无法延长到广阔乡村,借款对象也只针对龙头企业;个别开拓大户很可贵到政策性借款,县政府政策性投资从属于多个部分,部分各自施行项目,各自掌管资金运用,难以构成合力。因而,真正可以获得落实的农业融资非常有限。

三、发展思绪

要完成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就必需进一步加大农业财产构造的调整力度,完成山区农业的财产化运营。做好财产化运营,首先要确立准确的发展思绪。要经过市场指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加,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间,以主导财产、产物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类生产要素,完成区域化结构、专业化生产、规划化建立、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治理,构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运营系统,把农户、龙头企业与市场严密联络在一同,构成生产和流通好处一起体。详细要突出三大主导财产、四个主打产物、五大主攻品牌。

(一)突出“三大”主导财产。怀化市委、市县政府制订了优质超等稻、茶叶、柑桔、工业原料林、油茶、生猪、肉牛、烟叶、中药材九大农业财产建立规划,但现有的农业发展基本不成能还把这九大财产都做强做大,只能择局部优先发展。依据的实践,突出发展“三大”主导财产:一是茶叶财产。有着1300多年的种茶历史,有“碣滩”、“官庄毛尖”两大中国名茶,并丰年加工才能2000吨的精制茶厂,且县是省委、省县政府省11个茶叶发展重点县之一。因而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将历史名茶发展强大成现代名茶财产符合实践。二是畜牧水财产。有着五强溪库区30万亩的水域面积,是怀化市一切县市中绝无仅有的,的网箱养鱼已初具规划,具有较强的群众基本,发展水产养殖业轻易构成水产特征。别的,是国家畜禽遗传维护猪种“湘西黑猪”的中间产区之一,发展生猪养殖具有特征品牌。三是林业综合财产。县是省4个林业基本建立重点县之一,丛林掩盖率达72%,活立木蓄积量为1640万立方米,年商品材采伐量在20万立方米以上。但林业生产不克不及囿限于纯真的木材生产,更要注重林业综合开拓应用,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工业原料林建立,增强借母溪国家天然维护区、国有林场的维护应用,推进油茶、板栗、林木中药材等经济林建立,建成国家林业生态重点县,把全县打形成一个全体的生态林业园区,构成“林业桃源”,借助共同的林业生态情况,扩展生态旅行休闲财产,完成“一县好山引客来,休闲养性留客住”的林业休闲综合财产效益。

(二)突出“四个”主打产物。明确了主导财产后,在每个主导财产中都要突出主打产物,构成各个财产中的首要支撑。茶叶财产突出打造绿茶(毛尖)这个产物,畜牧水产突出网箱养鱼、湘西黑猪两个产物,林业综合财产重点放在开拓林业生态旅行休闲产物上,以此构成全县“四个”主打农业产物,坚持农业的特征产物。

(三)突出“五大”主攻品牌。农业财产化运营必需依托知名品牌将生产与加工严密联络起来,以完成产物转化为商品,发生较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因而我以为农产物要突出“五大”主攻品牌,茶叶的“碣滩”与“官庄”品牌,畜牧水产的“五溪湖鱼”和“湘西老哥”黑猪品牌,林业综合财产打造借母溪生态旅行休闲品牌,在茶叶、畜牧水产、林业综合财产中各自培养出几个标记性的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完成财产基地、加工、市场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农业的特征品牌。

四、详细战略

(一)制订科学规划。农业财产化运营是组织生产、加工、市场综合协调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必需坚持科学发展。只要制订科学规划,统筹全县结构,严厉耐久施行,才干保证县委、县县政府农业财产化发展思绪的最终完成。因而,要组织有关部分和专家、学者,依据农业财产化发展思绪、全县的地舆天气特点和村庄农户的种养喜好习气,制订久远发展规划。要依据规划坚持起全县一致的农业财产化项目库,今后施行的一切农业项目都要选自项目库中,保证项目施行的科学性、持续怍,削减盲目性、随机性,有用避免“换个指导换个种类,换套班子换套做法”的短期行为。

(二)创新发展形式。农业基地建立要找准一条合适我县特点的发展形式,经过剖析我县近几年茶叶、工业原料林的开拓状况,可见大户开拓形式十分有用,经过培养一批有实力、善运营、懂技能的小我、专业协作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类型的大户,让大户充任基地生产的主力军,以大户带动构成种类一致、治理规范、规划集中的规范化、集约化开拓,并指导生产资本合理向大户流转,逐渐打破千家万户的涣散运营形式,构成大户集中运营的新型形式。我县当前的乡村劳动力60%以上外出沿海地域打工,在家的留守劳力多为老人或妇女,受年龄、性别、文明的限制,大都已无精神从事大规划的农业基地开拓,因而,纯真依托涣散农户的开拓已很难施行大规划的农业基地建立,必需探究以下三种大户开拓形式:一是鼓舞个别大户开拓。县、乡县政府经过制订大户奖励扶持政策,指导一局部有实力的个别户发展强大,构成一批“农场主”、“庄园主”式的开拓大户;二是鼓舞加工企业直接从事基地开拓。制订出响应的优惠政策,促使农产物加工企业直接投资,吸引闲散劳力为开拓员工,组织构成大规划的企业开拓大户;三是组建专业协作组织(协会),经过这种农民专业组织把涣散的农户一致起来,完成联户开拓。

(三)施行大户奖励政策。年县县政府出台了《农业财产化大户奖励方法》,兑现了奖励政策,有用地鼓励了我县生猪养殖大户的发展。年又出台了《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大户奖励方法》,有用地鼓励大户发展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建议实时出台几大主导财产的大户奖励方法,每年布置必然的奖励资金,并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和财产发展状况实时调整奖励前提和奖金规范,长期不变施行大户奖励。经过县政府的大户奖励政策指导各类类型的大户发展农产物生产与加工,有用地促进农产物基地与加工的发展强大。

第11篇

(一)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彰显高职创业教育的魅力

高职院校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原则设置的专业,并注重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创业教育要求的“接地气”,与地域、市场、行业和企业等紧密结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高职大学生在一线工作岗位学到的知识、锻炼的技能、积累的经验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彰显高职院校的魅力,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将更有利于大学生走向成功。

(二)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展示高职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优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创业群体之一,其最大优势是:他们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经过职业化的技能训练,具有专业理论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双重背景。这是诸如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群体、农民创业群体、下岗职工创业群体和转复军人创业群体等都不具备的。经过多年的跟踪调研,我们也进一步印证如果大学生围绕自己的专业选择创业项目,成功概率会远远大于他们在其他行业进行创业。

(三)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带动我国创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目前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状况来看,虽然其成功率(仅仅为2.2%左右)超过了普通高校(1.2%)大学生,但与发达国家(20%~30%)相比依旧相差甚大,而且质量和层次更是不如人意。如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也仅仅限于摆地摊,做小买卖之类,科技含量非常低。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就创业的整体水平而言,创新的程度越高则意味着创业的质量与层次越高。高职大学生隶属于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新生创造力的代表,他们心怀梦想,富于冒险,敢于打破常规。一旦高职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充分展现,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之花将开遍神州大地,相信一定会带动我国创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时创业也必将是高层次、高质量的。

二、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解析

在政策的鼓舞下,创业教育如同星星之火,燎原了大江南北,各个高职院校更是不甘示弱,不约而同地举起创业教育大旗,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高职的创业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楚河汉界”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同“楚河汉界”,它主要表现如下。1.课程体系整合度欠佳从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来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度欠佳,缺乏有机结合性。由于院校领导重视度不高,再加上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暂,成熟度不够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独立出来,仅是将它作为生涯发展与规划或职业指导的一部分。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独立的课程,如KAB创业基础、SYB大学生创业、创业学等,并将它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课程体系。2.课堂教学融合性较差从目前课堂教学来看,两者的界限依旧非常分明,它集中表现为:第一,教学目标互不相干,并错误地认为专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没有看到两者有机的结合点。第二,教学内容两张皮。专业教育在自成体系的世界里传知识、授技能;创业教育则在自己的小圈圈里追求完美。第三,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专业教育重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则更多地限于课堂内理论说教。3.师资队伍结合度不够目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二是经济贸易系或人力资源管理系的专业教师;三是辅导员。他们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既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自然更谈不上做到与专业有效结合。有的院校虽然聘请了企业成功人士担任讲师,但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开展讲座而已。

(二)专业群体与性别群体“不做区分”

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状况来看,几乎都是不问专业群体、性别群体的差异性,学,统一管理。1.专业群体“不做区分”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授课对象来看,往往是“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往往接受的是同质化的创业教育”[2],甚至出现了跨系别的学生,济济一堂“共享”创业教育的奇怪现象。专业的差异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差异,它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授课与指导。如果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的是同质化的创业教育,那不仅是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华而不实的空洞说教,与专业关系不大。2.性别群体“不做区分”从性别群体来看,高职创业教育一般都是男女混合上课,很少有针对某一群体单独开设课程的。教材也是面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万能”教材。男性创业者与女性创业者,由于各自生理、心理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进而显示出来的优势是不同的,如女性在意志力、感知力、直观力和语言沟通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男性。如果创业教育能够有意识地将创业群体的性别加以区分,那将会使许多学生少走弯路,大大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亲疏分明”疏高职院校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重政策、理论的学习,轻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亲疏分明”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创业教育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来看,一般是3∶1。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达不到这个比例,甚至有的创业教育几乎没有实践课程,都是“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不能体现高职创业教育的特点,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第二,就创业教育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是精于理论讲解,善于“纸上谈兵”。而对实践却停留在浅层次之中,如人物访谈、参观批发市场和专项考察等方面;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创建了“创业园”“孵化基地”等,也没有充分利用,或者仅仅限于部分专业的学生使用,其余大部分的学生却与之无缘。

三、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一)研发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交叉型”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研发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绝不是单一的行动,它需要与高职教育相关的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相互配合,协同创新。1.以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前提,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有着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与创新求变意识”[3]的90后高职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同的教育对象奠定了创业教育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有效衔接的基石。我们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的有效衔接,可以分为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会同相关部门,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制定或修订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第二步,将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化分解,分解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同时将分解后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再进一步细化若干个子目标。第三步,将每个子目标与专业的子目标进行对照,找出相同或相似点,实现有效对接,如创业教育中的技能目标“学会管理新企业”,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2.以社会性别理论为指导,促进创业教育群体的和谐发展我们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时,注重社会性别理论的运用,意在肯定男女两性在生物学意义上差别的前提下,使男女大学生在创业时更好的定位,找到能够体现两性生理特征优势的创业项目,进一步促进两性创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如女性在咨询、餐饮、零售和公关第三产业等行业更有优势。我们相信“在这些领域女性更能够充分发挥其性别的优势,从而也赢得了很高的创业成功率。”[4]3.围绕不同学科专业展开,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强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设置学科专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而创业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就业,是一种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内在的相通性,进一步说明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内容上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课程内容的互惠性,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辅相成,共同成长。”[5]如专业扎实的高素质学前教育毕业生,不仅会受到幼儿园的青睐,同时也是创办幼儿园的“好坯子”。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渗透方式,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去,使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一部分;二是采用必修方式,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建设的规划体系之中,保持创业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复合型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

(二)探索与专业有效衔接的“阶梯式”实践活动体系

“阶梯式”实践是指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采取分级式、循序渐进的实训教育方式。探索与专业有效衔接的“阶梯式”实践创业活动体系,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进行。1.以大赛活动完善创业计划围绕专业设计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既是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检验,又是对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初步检验。科学现实的创业计划书,是创业成功的起点,它能够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高职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往往偏感性、直观,缺乏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借助“系、院、省、部”四级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让他们多聆听相关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人士的意见或建议,以便帮助他们紧扣专业、理性思考,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增强计划的可行性。2.以游戏活动模拟创业计划模拟创业是创业理论教育通往创业实战的桥梁。丰富多彩的游戏教育活动,更迎合了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沙盘等游戏等让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创办和经营一家成功企业的真实过程,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应用学到的理论经营虚拟的企业”[6]和应对在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风险。此外,模拟创业游戏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做到“心中有数”,更加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3.以实战活动落实创业计划进行实战活动,成功地进行创业,是理论创业教育、模拟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院校可以从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或创业模拟活动中,选择几个带有专业特色的、市场前景较好的微小企业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助,并在创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扶上马,送一程”。待其相对成熟后,再让它走出“母爱的绿荫”,去经受社会的风雨考验。

(三)构建理论通往实践的“跟进性”服务指导体系

第12篇

一、灵活就业人员的现状

我国的灵活多样就业形式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因:一是当时传统的就业模式已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已无力单纯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安置数以千万计的城市新成长劳动力和返城知青,“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应运而生,大批就业者走上自谋职业的道路;二是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也是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就业观念变革的结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应付瞬息万变的产品市场,随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企业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灵活用工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流通业、生活服务业、保险业的兴起,客观上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加工制造业的灵活的用工方式。此外,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极大地促进了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和发展。我市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群体。

灵活就业就是指在正规形式就业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而且,这一就业群体会随着全市企业改革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实现正规就业的人员会大量从事到灵活就业队伍中来。据统计,2003年到2005年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分别为38.3万人、36.3万人和35.2万人;2003年到2005年全市私营个体等非正规就业人数分别为11.2万人、23.6万人和29.6万人。相比较可以看出,全市的就业形式已经出现城镇单位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而个体私营企业中非正规灵活就业人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数占城镇其他劳动力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劳务性、承包性等灵活形式实现就业60988人的30.7%。最近,我们对主城区灵活就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就业状况是不稳定、不充分和没有完全参加社会保险的。其现状是:

1、无固定劳动关系。灵活就业的人员从事就业的范围广泛,但各类用人单位都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自我经营就业的也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下岗职工还与原单位保留着劳动关系。

2、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在与灵活就业人员座谈时,他们一致反映劳动收入低,如给人卖服装、餐厅、家政服务等每月收入300元左右,有供养老人、抚养孩子上学的生活就很困难。

3、低收入家庭的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无力参加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调查中,我们了解了部分双下岗、双失业或有病人、单亲等生活负担较重的家庭,他们靠打工维持生活,有的还得靠低保、靠下岗生活费来维持家庭生活,有的失业人员勉强缴纳养老保险费;有的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只好中断缴费;想参加“医保”也没有能力。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对自己今后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十分担忧。

4、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职工在40岁左右,男职工在50岁左右)、文化偏低(基本上是期间的初高中生)、普遍技能单一,实现正规就业确实很困难。

5、灵活就业人员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大。他们反映:下岗时间长,再就业困难,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家人不理解,生活压力大,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6、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滞后。对灵活性就业人员,目前只限于不规范的统计和新出台的对“4050”就业困难对象的社保补贴,而对整个群体的管理、服务、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制约,是劳动之法的缺位。

调查显示,我市的灵活就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大中型企业中的灵活就业形式

目前我市大中型企业所采用的灵活就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承包工、派遣工、小时工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有企业、劳动部门或社区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将下岗失业人员有组织地派往这些企业—劳务派遣;另一类是企业直接面向社会招用的临时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企业与受雇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2)依托“劳动组织”的就业形式

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组织”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下岗、失业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其特点是: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二是公益性劳动组织或安置型劳动组织。这类组织是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由地方政府扶持开办,通过在社区开展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性劳动,帮助从业人员获得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三是劳务派遣型的劳动组织。即通过这些劳动组织将下岗失业人员派遣到大中型企业或其他部门和单位就业。

(3)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就业

这类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劳动条件差,而且也没有社会保险,在这些企业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流动性极大,在这类企业就业的劳动者,大多将此工作当作应急措施或打零工,处于边缘就业状态,一有机会就会“跳槽”。劳动关系极不稳定。

(4)自我经营就业

这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较低,在自己的居住地或早市、夜市摆摊等自我经营就业,收入极不稳定。

二、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日益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着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如用工不签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费统筹,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公有制企业在临时用工方面也存在着随意性;劳动者个人自主就业,如靠做小生意、小修理、小饭桌、摆地摊和家政服务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也只是对其中的失业人员提供个人档案托管和代办社会保险缴费服务工作,对这种形式就业的下岗职工只能任其存在,自由发展,这就是社会上存在的隐性就业。而我们却无章管理,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1、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难,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被动。一是吸纳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用工不规范的原因,导致了国家出台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不了。如:从2003年国家开始对商贸、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执行的减免税费政策,就因为这类企业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享受不了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导致了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难;二是因为一些用人单位用工不申报,不规范也给下岗失业人员隐形就业留有了空间;三是用工单位的空岗信息和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不进入公共劳动力市场,也给公共就业服务造成工作被动。四是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在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从事了有收入的社会劳动(灵活就业)后,没有任何政策扶持而劳动保障部门除了主动进行就业情况统计外,没有管理办法。

2、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与否只能由自己承担。据统计,截至8月底,失业人员在市劳动力市场档案托管的有9457人,仅占下岗失业人员灵活性就业人员的50.6%,其中:个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有9165人,参加或接续医疗保险有5613人,分别占档案托管人员的96.9%和59.4%。这一统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受利益的驱使,一些用人单位不承担用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任,职工无奈自己缴费;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的个人只好中断养老保险缴费关系,有的参加不起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另外下岗职工因与原企业保留着劳动关系,就不就业都等原企业给缴纳社会保险费。

3、对灵活就业人员缺乏扶持和管理。在2006年以前,我们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管理,只是通过2003年以来全市建立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将他们纳入了就业统计,而国家和省市没有相应的就业管理规定。建立的就业服务也只是对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个人档案托管和代缴社会保险费业务。主要原因:一是各类用人员单位不愿意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正规就业;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职能刚开始向社区延伸,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滞后,社区就业管理缺乏工作经验,而且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都没有制度性保证,也影响了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对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自主灵活就业人员,因为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也导致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就业管理。

三、解决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加强和改进公共管理

既然灵活就业已发展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形式之一,国家就应当确立灵活就业的法律地位,为劳动者灵活就业创造条件,更好地促进和稳定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范劳动关系,提供政策扶持,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开辟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1、尽快制定和出台旨在保护,扶持灵活性就业人员合格权益使其发展的法律、法规,使灵活性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规范劳动关系,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用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规范和维护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基础和前提,也是劳动关系双方履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契约。对此,因从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类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和自觉性;二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劳动保障执法检查活动,对非法用工行为依法纠正查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以增强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3、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劳务派遣工作,不断探索组织起来就业的路子。如社区卫生保洁、家政服务、小商品配送、托老托幼、水暖家电小修理等适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各类就业组织,使零散就业组织化、隐性就业显性化、灵活就业稳定化。目前的工作,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社区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促进各种灵活多样就业组织新机制;三是要加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化建设,增强就业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

4、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积极扶持创业带头人,促进社区就业。要结合城市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鼓励社区各类服务业、加工业等大力发展,特别是要鼓励社区内有创业能的人,积极开展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营造条件,解决困难,符合条件的一定要落实好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帮助鼓励他们直至创业成功。

5、政府应取消对灵活自主就业人员的一切行政收费,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自主就业,为他们从事小修理、小摊点、小服务等提供规范的指导。

6、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扶持政策。为稳定灵活就业,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是落实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扩大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的范围;二是加大对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证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三是减免下岗失业灵活就业低收入贫困家庭的水电、物业、取暖、就医和子女上学等费用,并落实到人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