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的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金融;教学
伴随着高校办学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迫切,部分地方院校专业的发展也进入了调整组合的新时期。目前部分地方高校依托传统的学科优势,结合日新月异的新学科发展,开设了一些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新专业,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诸如高校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专业。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和思考,围绕当前国内高校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关于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专业的前景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学界和同行。
1应用统计学开设的必要性
应用统计学发展的广袤前景。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不同学科的重构。这同样让传统统计学也开始走入到了“寻常百姓家”。从2014年11月29日至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首届“大数据与应用统计国际会议”上可以看出,大数据的到来引发了传统统计学的一次革命。目前在天文学、基因学、宇宙学、流行病学、经济金融学、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同时当前依托网络的金融创新工具也异军突起。而金融统计侧重于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等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从该定义可以看出,金融统计更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放在应用统计学的语境下,其特殊性是不言自明的。寻求二者之间的差异化,填补地方高校办学中的“红海”困境,构建高校办学的“蓝海”战略,是当前地方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题中之义。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应用统计专业(金融统计方向)的毕业生也得到了人才市场的认可,同时人才市场也反馈出了渴求的信号。据财经网“阿里云联合8高校开新专业3年培养5万数据工作者”报道,LinkedIn网站在全球调查得知,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能是2014年最受雇主喜欢的项技。[2]为此在目前高校办学竞争日趋加剧的环境下,部分地方院校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整合资源,办好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专业,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2现实场域中的尴尬
1、跨学科教学的尴尬。担忧两层皮教学,顾此失彼。现实场景下,从教师维度来看,由于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来自于纯粹数学领域,要不来自于金融学学科,在教学中,缺乏跨学科、重实践的丰盈厚重的教学经验。授课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教学的顾此失彼现象。即要不过于偏重数学理论,而忽视了金融学领域;要不过于倚重或者强调金融知识,而弱化了统计学。从学生维度,研究显示,该专业的学生兴趣点偏向于金融方面,将统计和其他知识视为了金融的辅助。[3]在选取该专业的动机上,也体现出了一定的世俗色彩与功利性动机。显然,这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不吻合的。
2、职称评审中的尴尬。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研究方向的聚焦,便于科研成果的涌现和爆发,也有助于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一些高校该专业的教学就存在如下的尴尬。由于跨学科的专业设置,在授课老师的选取上,受到了一定局限。目前的授课教师,主要还是依托于传统数学学科的教师,该学科的教师在职称走向上,主要是数学领域。而金融学教师讲授该专业课程,就略微显得尴尬了。尤其在金融经济类职称的申报上就无形中受到了弱化边缘。现实情境造成了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单一或者“近亲化”现象,部分一线教师存在边讲边学的处境。这对于该专业的整体把握、优化发展是不利的。
3、学生未来发展的尴尬。担心就业力的下降,也构成了教学中的一个尴尬。优质的学科专业未必是市场所需要的。但是市场所需求的学科专业,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给予积极回应。由于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都是新专业。毕业生的届数不多,总体人数不多,就业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专业的学生对于该专业缺乏信心。
3现实场域困境的化解对策
1、凝练专业方向。其一,围绕该专业,应该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形成研究的梯队。以科研成果带动专业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的指导下,建设数学与金融相融合、学缘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高校应设置合理的评聘标准与要求,打通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教师的上升通道。采取引进海内外优秀金融统计人才和输送优秀青年教师外出进修等方式,拓宽学科教师的视野,筑牢学科教师的金融统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以科学合理的评聘为牵引,留住专业人才,争取走在金融统计教育教学的前列。其二,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可以引进案例分析法、讨论式参与法、科研项目的教学方式。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对学生的培育应着眼于业界发展的实践问题。基于此背景下,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的学生培育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与深入分析,契合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如强化金融统计理论和微观金融统计业务的结合,运用Eviews,SPSS,Matlab等各种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凸显金融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或者以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的相关联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及实践活动。三是也可以试行多导师制联合指导。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是一门交叉学科,既要有数学学科背景,也要有金融的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契合紧密,关涉多个学科,单一的学科背景的教师指导难以统摄教学与实践,可以探索以数学教师为主导,金融学科背景的教师参与,“采用多导师制或导师组联合培养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理论或实践问题”。[4]多个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统计建模、数据挖掘等基础上,开展金融统计应用的实践,提升教学与实践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2、搭建交流平台。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提高专业素养。交流平台的搭建意在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形成与外界教学资源对接融合的生态格局。高校教师最好能够在相应公司学习实践,而相应的公司人员(比如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分析机构等)可以走向教师讲台。这样该专业的传统视野下的封闭性,就有望得到解决。这旨在打通与外界交流渠道的阻滞,让高校一线教学与社会的具体应用尤其相应的公司机构有效衔接起来。笔者今年三月份学校组织参加了河南省金融工程学会会议,感受颇深。参会的人员有金融机构,也有咨询公司,同时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也很高。
3、规划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推出个性化的培育方案。学生的期待就是高校办学的动力之源。学生一入校,应该对于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四年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可以以当前知名企业对于数据分析工程师的要求作为参照系。同时在职业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建模的研究中来。尤其金融统计方向的学生,要充分运用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理论知识,运用建模思维,来解析金融问题,构成学生四年专业发展的主线。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专业有必要在依托“数学统计学”和“金融统计”基础性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借助本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实力,“引入学科前沿及互联网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实例,督促学生计算机实现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Monte?Carlo?method),养成统计与计算机融合的意识”。[5]打造与构建数学统计与金融统计想融通的优势学科,以推出更具个性化的金融统计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4、教学相长,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当前勃兴的慕课或者翻转课堂,其实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启示。这些崭新教学形式的背后,体现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办学的挑战,昭示着传统和现代的转换。这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力,不应局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也应有所呈现。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的特色一在跨界,二在应用。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办学宗旨。首先要培育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随着大统计的思想深入人心,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在实践中运用日益广泛,部分高校及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专科、本专业统计学教育教学中,仍保留与延续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有现实与实践意义的内容,譬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地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
对于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必需为金融统计建模做好基础,其需要学习及掌握的内容将会更多。依托统计实验室,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科的认知和体悟中来,让纯粹的数学技巧转换为具有极强应用性的教学范式上来。同时对金融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测量离不开数据收集和软件运用。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的学生必须结合自身喜好选择性学习s-plus、R、SPASS以及Matlab等,其中R软件是免费软件,而且有很多资源免费获取,是可供选择的最优软件。显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学相长和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4结语
高校开办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和困惑。但是当前国家的战略发展和长久愿景已经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具参考的坐标。同时一个专业的发展、成熟和壮大,也需要几个、十几个的办学周期的滋养。为此,当下教学实践中,不能出现因噎废食的现象和错觉。高校要立足自身的教学实际,以服务学生成才为核心,重构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专业教育理念,加快专业教师梯队队伍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金融统计课程建设,必然能加快推进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专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与应用统计”研究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重构与创新———首届“大数据与应用统计国际会议”述评[J].统计研究,2015(2).
[2]张学新.大数据时代本科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
[3]管强,何冬泉.有效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与统计方向)专业导论课的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4]祝丹,陈立双.大数据驱动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12).
[5]蒋远营,吴群英,张浩敏,王想.互联网融合新形势下的统计类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9).
一、关于培养目标与模式
根据统计学专业的特点,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数量分析、统计信息管理与咨询等实际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首先,专业培养目标中培养人才规格定位问题。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基层目标,也是对毕业生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所提出的应当达到的标准,同时也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国内大多数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统计学专业既不是培养所谓的统计“专才”,也不是培养对财经、管理类各学科无所不会、无所不晓的“通才”,而是培养在一定领域、一定程度上能融入其它财经、管理类学科的“参与型”、“协同型”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突出统计学专业思想,才能使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利用统计思想理解行业问题,进而选择正确解决途径的能力。而这种参与和协同,是指统计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统计理论方法和相关的经济、管理理论,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合作和协同,解决好数据搜集、整理、分析、显示等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其次,专业方向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萨维奇认为:“统计学基本上是寄生的:靠研究其它领域内的工作而生存”。统计学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性质要求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当具有从事经济、信息、生物、医学、法学、教育及心理等各个领域中有关统计实务工作的专业技能,为政府或企业决策、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就必然要求统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经济、信息、生物、教育等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知识。然而,“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而轻应用,导致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大多数学生除了统计学专业知识外,对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掌握甚少,这直接影响了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统计实务工作的适应能力。目前,统计学本科授予经济学学士的院校,一般基于“大统计”及经济学学科背景设计课程体系,但明显的不足是统计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课程设置中重理论方法而轻应用,没有和具体的行业背景相结合,统计学专业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由于专业方向模糊,势必影响对必修课、选修课的科学安排,实现不了多种课程的有机结合。另外,由于专业方向不明,学生在选修课程的时候茫然而不只所措,有的同学到毕业时,也没有选修专业综合特色课程,从而不知道统计学专业在哪些行业领域能应用自如。
再次,在培养目标中还应进一步明确“数学”和“经济学”的基础性作用。因为统计学是以数为据,以量为证。具备一定的定量分析,注重数的背景和量的意义,是统计学区别其它经济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培养学生具有数理判断能力和以数为背景的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在培养模式中,应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渗透到具体的课程中去,又可以采用课外学生实践的方式。实际上,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抽样调查、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都可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的实验大多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验证,对于如何走出模拟实验环境,进一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以为,从高年级开始,每学期至少有一次社会实践机会。一是在学期教学过程中进行,如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模拟专题实验或请政府统计机关的人员走进课堂介绍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报告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走出课堂开展统计信息咨询、多元化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高年级统计模拟实验课程应该开设专业综合实验,侧重以案例为背景,主要是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多元统计及其计量经济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二是在假期中进行,如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信息咨询、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亲自从事调查数据录入、整理及分析推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二、关于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核心的部分。
首先,在课程的结构上,强调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统计软件应用)四个方面课程的有机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上,不能贪多求全,要有侧重,应着重开设突出素质能力的数学基础课程和反映统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注重揭示课程之间相互关系,在比较和联系中给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就统计学专业理论方法及其应用而言,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设置:(1)统计方法论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抽样技术、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课程、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2)社会经济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如市场调查与分析、企业经济统计学等;(3)主要生产领域的统计方法课程,如工商管理统计、商务统计等;(4)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统计方法课程,如资源环境统计、人寿与保险统计;(5)宏观经济统计核算理论和方法课程,如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6)前沿性统计方法课程,如数据挖掘、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等。这种安排体现了构架知识体系的点面结合要求和循序渐进要求,也突出了统计学专业“参与型”和“协同型”课程体系的内涵。如果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对于统计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来确定选修。
其次,为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数学基础,笔者认为,应把“运筹学”和“统计建模”课程分别增加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综合特色课程中去。因为运筹学课程主要学习管理决策的定量化模型和方法,是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经济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课程,也是深化专业基础课“管理学”的重要课程(开课学期可进一步探讨),与统计学专业开设的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统计学等课程关联度较大。统计建模课程以统计理论为基础,突出统计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两门课程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在分析决策对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加自如,突出了统计学专业定量分析的特长。
最后,为加强计算机编程及其应用需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程序编制、终端设备的使用和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建议统计软件应用课程侧重介绍SAS和R软件①编程技术和应用;而SPSS软件、EVIEWS、马克威软件融合到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另外,统计学专业还应增加一门程序语言(如C语言),一方面有助于统计软件的学习,另一方面,可突出统计专业办学特色。如果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编程能力强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强,则对专业声誉、办学特色定位及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大有裨益。笔者认为,宁可缩减统计专业交叉、重复大的课程,也要多开设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以适应信息社会数据处理的需要。
三、关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国内大多数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了“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考试判分”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在教学上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方法。上课只重视概念、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公式的推导,而忽略所包含的经济含义和统计指标的实际运用。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师生缺少沟通。由于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得还不够,对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或很少考虑,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践应用能力极为不利。有些学生感觉身处大学的校园却是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统计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手段上,目前,统计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难以笔记,丧失了由此产生的记忆功能和复习巩固功能,会使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停顿思考的余地,造成知识消化吸收不良。另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学生只能沿着轨迹走,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在经济、社会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之能在出社会后,能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已成为现在形势下统计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我系管理类专业普遍都开设了应用统计学这一门专业基础科。但是,传统的统计学教材都主要注重于统计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认为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复杂,因此其常常对学习统计学报以抵触情绪,使得老师在教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也存在不会使用统计学相关方法搜集数据、分析课题等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鹿山学院学院推行“3+1”教学模式改革的契机下,本文提出我系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若干建议。
一、减少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目前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普遍开展了理论课和实验课,
在我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方向)和工商管理专业(港口管理方向)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识为40学时,实践教学8个学时,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6.7%;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识为52学时,实践教学12个学时,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8.75%。由于期末考试多为闭卷考试,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通过率,需要大量增加理论课、习题课的学时,因此,实验课部分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
二、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项目统一成为一个专题进行训练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的一门学科。因此,授课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只将重点放置在统计相关软件的使用上面。因此,可将专题调查引入统计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课题的选择、调查问卷的制作、间接数据的查找、数据的整理分组到运用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从而了解如何运用统计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专题训练,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统计学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专题训练中,教师可以分配学计划的任务,注意为学生进行选题和分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实践训练效果。总之,统计学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日常教学注重与学生交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将会逐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将调研报告引入统计学课程的考核
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传统的测评方法一般为闭卷考试,测试题目主要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类型,主要考核学生对统计学相关概念、统计原则和方法步骤的理解程度。闭卷考试很难考察出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也很难体现出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使得学生无法从理论考试中真正检验出自己对于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实际水平及掌握程度,甚至有学生认为,所谓考试的过程就是“书本进,书本出”的过程,考试前把老师上课讲解的习题都背下来,就能考一个好分数。考完试就把所有的东西还给老师了。这种考试形式,只会使得学生习惯于死记概念、公式、硬套知识,不善于结合实际问题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不能活学活用。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思路,老师改变题目中数据的设置后,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此下去,纵然是得到高分的学生,难免在今后工作时难免会不能理解数据背后真实的经济内涵,并准确的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
因此,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以,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可采用闭卷考试和调研报告的撰写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之,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已成为撰写论文、探寻现象的规律的有效的工具之一,管理类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以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关注如何使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能胜任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实践能力较高的工作的人才。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课程设计模式、新的学习观,完善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一个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宁.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尝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2]唐芳.统计学基础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探析.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4)
[3]马昊光.《统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2).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大数据时代快速到来,大数据是堪比黄金石油的致富新思路,会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很深远的影响和变化,在生活中,农业工业等很多领域都会运用到统计学,统计学之于现代社会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重构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的价值与意义
1.是前沿科研领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科研的进步会带来很多领域的发展和超多超复杂的数据,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该不断增强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就统计学而言,这门学科应该具有分析这些庞大数据的能力,并且通过分析能够研发出合理的分析工具以及相应的分析研究理论,来通过科学的理论解决一些更为前沿、复杂的现实问题[1]。显而易见,当前很多造诣深厚的学者都将研究领域转向了数据分析上来。
2.是交叉科研领域
统计学是一个与众多学科都有交叉的一个学科,比如与数学有交叉关系,与经验科学如天文学中假设估计参数有关系。在现代社会,统计学的使用已经不止局限在政府或者国家事务中使用,而将应用领域延伸到了商业、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来,由于统计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深厚的历史,因此,它不只是与数学有亲密的关系,更是与数学本身的哲学有着亲密的联系。伴随着领域的增多和数据的复杂程度的加重,统计学家一直进行着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随着研究数据的不断增多,所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统计学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统计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同时,统计学的发展也推动着很多前沿科学的发展。
3.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在进行统计学研究时形成一套完整的统计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推动大数据时代多元复杂数据分析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可以将数据化研究理论成果运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比如可以运用在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上;还有很多金融领域的人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市场信息,据此判断市场走势,会获得高收益,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中统计学在发挥作用[2]。
4.抢占制高点
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工程需要从各个领域挖掘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融合,提取出有用的因素,发展相应的研究理论。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现如今的大数据研究方法和理论已经相对成熟,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不畏挑战,迎难而上,尽快研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的数据分析理论和软件,为我国的数据分析发展提供动力。
二、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的热点问题研究
1.大数据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过去的统计主要将重心放在概率分布的指数族方面,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指数族分布研究及其在高维贝叶斯和像图模型的应用中的研究居多,我们知道,由于指数族包括了所有已知概率的分布,因此,指数组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并且在概率论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这一研究方向旨在运用指数族来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初步的简化,利用Bootstrap方法对大多数统计和概率方面的贝叶斯数据进行应用[3]。
2.大数据数据建模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线上算法被研究出来,大数据的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多样化的应用、庞大的数据和针对大数据所开发的技术,这项研究会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该研究的方向是将数据建模相应的领域进行推广,将这些数据能够统一运用在大数据中,运用理论和公式对实际应用进行辅助。
3.并行迭代蒙特卡罗方法
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让大数据的收集不再是幻想,要想分析这些数据,要运用并行和分布结构。并行和分布结构是拥有存储和处理大数据功能的,但是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将现代的统计算法应用到大数据中去,并且在日益增多的数据中,我??需要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模型来进行解释。尽管迭代蒙特卡罗方法已经被相关研究证明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它仍然不能够用于大数据的分析,该研究旨在将迭代蒙特卡罗方法融入到一个通用理论中去发展,另其适应大数据的发展环境,并且让其也能够适用并行和分布结构,即从并列的样本中算出蒙特卡罗值,一这个数值来近似最初需要的数据量,这个理论能够有效避免在算法迭代中的重复扫描数据问题,与此同时,这一算法的应用也可以另数据研究中的问题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解[4]。
【关键词】统计学;市场经济;管理研究
统计学一直以来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是具有比较显著推动作用的,当前市场经济管理活动同样离不开有关的统计学原理,笔者将在下文对于统计学在市场经济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究。
一、市场经济管理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发展成熟,并且迈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简单说就是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由原先的高速发展转换为平稳、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更多的大型企业同样需要及时进行转型调整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当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劣对于生产的经济效益是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所以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借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管理指导,帮助工作人员对于经济管理工作做出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市场虽然是一张无形的手,但是如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必然会引发很多方面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需要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监督和调整,如若不然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统计学有关概念介绍
(一)统计学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对于测定的对象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这门学科已经具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后期,这门学科在西方比较先进的国家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很多比较优秀的测试方法同样被研发出来。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21世纪初期,统计学的发展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被大大提高,在21世纪的今天,统计学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于高层的管理作用非常显著,很多企业生产运营的大小环节需要该学科的帮助支撑。统计学的全面发展对于市场经济管理的研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大部分的数据研究分析工作都是源于大数据的统计结果,统计学为市场的经济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市场经济管理概念市场经济管理主要由经济和管理两个不同方面的内容组成。首先对于经济而言,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探究价值在生产环节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基础的概念解释,进一步讲就是在整个生产的行业中任何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生产价值,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而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这种生产活动找到这个生产规律。其次管理学的主要工作就是集合很多社会学科的内容,主要研究社会上各种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市场经济就是属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管理活动中主要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于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比较高效的分配和应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三、统计学对于市场经济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统计学在市场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上文已经简单介绍了关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概念,统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进入21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将这门学科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统计学在市场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统计学能够体现的作用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统计学在市场经济管理过程中能够通过足够多的数据分析直接解决管理中的收入报酬问题。自从我国在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来,体制的变革直接影响并且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各类经济活动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发展,这个过程中的问题也就比较突出明显,参与市场工作的个体薪酬问题也就越显突出。站在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市场上的任何个体部分都是属于市场生产参与人员,达到国企老板,私企管理人员,小至生产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在不断劳动和制造的过程中生产的价值和薪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每一个人员都在关注的主要问题。当前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搭建一个比较公正的平台。统计学能够利用计算机搜集的数据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指标,保护所有生产者的自身利益,或者将利益受到的伤害相对降低,在很多的大型企业中通常都是直接采用数学统计公式和信息数据对于员工的薪酬进行计算,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遵循制定的原则。统计学的引入能够对于市场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数学计算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有关公司解决员工的薪酬分配问题,对于社会的运营,市场经济的管理同样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量在不断增长,因此很多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够再适用于目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数理统计工作人员为了能够迎合市场的发展方向正在结合科学技术在统计学方面做出更加多元化的拓展工作从而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关的事业单位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制定时需要统计学的帮助建立一定的指标和变量,借助部分的统计学知识和分析软件能够很大地做到这一点。目前比较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市场面都是可以直接获取的,并且应用比较方便,对于大部分的统计学家而言能够帮助他们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统计软件必然会更加高效便捷。
(二)统计学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正如上文所描述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具有比较广泛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实际性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业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统计学原理能够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起到比较良好的作用,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信息搜集,处理,分析等不同方面,为企业营销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提供一个比较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应用统计学的知识能够帮助业务销售部门更加深刻详细地分析市场中客户的满足度和忠诚度,比较可行的方式就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比较精确的数值,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于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仅如此统计学知识能够对于销售市场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按照数据模型中因子和基数的变化去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对于营销群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其次统计学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同样可以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社会,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还是科技与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高低将是直接决定人才的应用程度。企业无论在进行内部的制造工作还是进行外部的业务处理工作都是在人为的控制模型下进行的,究其根本还是以人的活动为根本运行单位的,如何能够对于企业的各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当前的统计学原理能够有效完成这个任务,但是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立足整体,对于各个部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策划工作,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充分协调配合。统计学有关原理在企业的事业审计业务中同样能够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算法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的数学模型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被不断更改和推进,这些模型的使用都是在推进统计学原理的发展。有关企业单位可以借助这些原理处于审计的业务,在进行业务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抽样方法,但是一种结果往往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工作人员强化数学模型和统计学之间的关联从而制定出比较灵活实用的分析方法。
四、结语
「关键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法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新晨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关键词:数理统计学;发展
1 前言
数理统计学是数学非常重要的分支,探讨如何合理的采集、整理以及分析具有一定随机性的数据,对于所需考察的问题实施推演又或是预估,直到为确定相应的决定与行动提供参考。部分专业人士将其概括成:探讨应用于科学与现实推演的,统计数据的全面性整理、加工与运用的数学方式。确定了数理统计学的分析主体与分析目标。
2 数理统计学的概念
数理统计学是探索合理使用数据采集和处理、多个模型和技术研究以及社会调研等等,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关键问题与繁琐问题,以及政府与社会层面非常多的问题,怎样对数据实施推断,便于对问题实施推演与预估,进而对决定和行动奠定较好的基础。
3 数理统计学的发展
3.1 萌芽期
现代化的统计大致源自于分析总体、变差以及简化数据等。英国政治算术学派的典型人物约翰・格朗特在其编写的书里面经过大量观察的方式,分析同时挖据出了大量人口统计的基本规律。例如:在非瘟疫阶段,某个大规模城市的每个年份的死亡人员均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普通疾病与事故的死亡率相对平稳,但是因传染病而死亡人数数量改变较大。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8,也就是出生13个女孩便会有14个男孩出生。由此可知,格朗特已经可以由大量繁琐的数据里面获得满足现实的相应结论。
3.2 发展期
截至1830年,大部分的经验分布均是与一个非数值又或是一维误差相关的变量。在此以后,凯特勒采取了正态分布与理论二项分布。高尔顿是生物统计学派的创始人,首次把概率统计理论等方式运用到生物科学之中,同时创新出了“生物统计学”。当前,被人们所熟知的“回归”与“相关”,同样也是高尔顿所首次运用的。在1886年的时候,在针对两代豌豆重量间联系进行分析的时候,其挖掘出了y与一正态随机变量X相关的线性回归以及与椭圆相似的等概率线。在此之后,多元正态分布便获得了人们大量的运用。其实首次由数学层面对生物统计进行分析的人便是皮尔森,其先后提出与拓展了标准差、正态概率曲线以及平均变差等大量相关的概念。
3.3 壮大期
在皮尔森的方式无法形成数量更加多的联合分布以后,伯恩斯坦指出一种更加具备生产意义的方式或许形成于随机过程之中。在1930年的时候,费舍曾经对于独立同分布概率变量的最大值的渐近分布实施理论层面的研究,挖据出了在极值分布里面存在着逆威布尔分布,康拜尔分布,遵循相同分布的n个单独持续的概率变量里面最大值x的极限分布;以及发现了属于正态分布的极值统计量向极值分布的收敛速度非常之慢。接着由米思所给出了分布函数归属极值分布吸引范畴的充分条件。
3.4 多元化
在1940年之后,数理统计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70年代能够说得上是规范化模型的阶段。其重点便是去除正态性的假设,达到涵盖由二项分布至咖码分布的线性化。该理论和概率随机相互融合,推动了对医学相关数据能够实施深层次考察的生存解析法的出现。80年代的初期高度关注对于渐进理论的探讨,渐进性理论采取高等数学公式推演出了较为繁琐的展开式,计算机的出现对统计学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模拟,回归变量的推断等非参数估计的方式随之产生。在90年代之后,非常多的应用问题均有着研究对象相对繁琐和难以准确识别模型架构等,经过运用专业型的软件实施模拟,能够处理非常多非常繁琐的问题。
4 数理统计学的应用
4.1 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对于不一样的科学分析与社会活动层面,人们均会采取不一样的分析数据的方式来达到人们对此领域的研究与掌握。伴随数理统计可以处理现实问题的思想有着更加强的发展态势,数理统计在数据分析所占据的位置日益提升,数理统计在数据分析里面的统计方式相应的被确定。其间,大数定律就是数理统计和数据分析间创建关联的最为主要的纽带,在大数定律里面,大量观察的方式是数据分析最主要的方法,大量观察法是大数定律的重要基石。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环节里面,如果不进行大量观察,则数据分析所获得的整体的相对数与平均数等其它基本性的指标便没有了相应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由此可知,数理统计对于数据分析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的分析方式是对具有一定随机性的主体实施分析,进而挖据出其基础性的规律,其对于目前迅猛进步的社会经济具有相应的参考作用,尤其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更加多的厂家和人民群众对于日常生活里面部分现象的规律性更为关注。伴随数理统计的大量运用,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数理统计所具备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调查问卷等方式的统计行为逐渐被接受。然而在商品的出售环节之中,商品在某一城市里面销售状况的数理统计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在一定范畴内对将来此商品在此城市的销售数据实施相应的预估,其是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中运用的本质所在。数理统计在社会里面应用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抽样调研、随机统计以及人口发展动态模拟等,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均有着或多或少的运用。
4.3 在中药质量鉴定中的应用
中是我们国家的瑰宝,然而它的成分较为繁琐、品质无法调控等其它问题对于中药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之前所具备的性状鉴定以及显微鉴定已无法达到市场对中药品质的需求,较为单一的指标无法展示出中药繁琐系统的作用特征,所以,数理统计大量的运用在中药的质量鉴定环节中。
5 结语
数理统计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有了非常大的进展,然而概率论显得更为重要,其不仅是数理统计的重要基石,同时还是统计推理和归纳的重要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使得当前更加完善、更加繁琐的数理统计学的出现,同时快速的运用于各个行业。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现代化的数理统计学,依然有着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后期更加好的处理,需要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传胜.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历程[J].高等数学研究,2007,(10).
[2]孙波.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统计学的初探[J].经济管理,2011,(03).
[3]柏佳丹.21世纪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8).
【关键字】统计软件 统计理论 融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各行业数据量都在呈爆炸式增长,这就需要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而目前统计学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统计理论和方法,导致学生统计理论扎实,但应用能力不足;因此单纯的统计理论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统计专业教师在不断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那统计软件和统计理论教学融合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若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无异于“站在统计家的肩膀上,又借助了计算机专家的智慧”。
1、y计理论教学中统计软件使用的现状
目前国外统计学的教学重点已经逐步从统计理论和方法介绍转为介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设计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国内大多数高校统计学教学的重点还主要侧重于统计理论和方法的介绍,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再以纸质试卷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回顾这一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统计软件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理论扎实,但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已经意识到统计软件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但是还没有做到专业课程教学与统计软件使用的融合。
2、统计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以达到推断和预测的目的。统计学理论是以数学为基础,导致统计学在一定程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模式上,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数学的教学模式,出现了现代的统计教学主要侧重于统计原理和方法的讲解。统计软件仅仅作为一门课,在其他一些统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看不到统计软件的影子。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数据,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若离开了统计软件和计算机,就无法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统计学就失去其本身推断对象本质的价值。现阶段统计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脱节,不但使理论不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而且阻碍了统计理论进一步学习。
3、统计理论与统计软件融合的必要性
(1)统计软件离不开统计理论。毫无疑问,统计软件的开发需要开发人员具有深厚的统计学理论功底。对于软件使用人员来讲,理解统计软件中这种分析方法运行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对该方法适用的对象更明确,而且对软件得出结果分析的更准确。
案例1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多元分析中最常见的降维和赋权方法。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许多人在没有搞清楚方法的原理时就盲目的使用,只是片面的追求方法的应用,导致对结果的错误理解。
例全国10个沿海省市经济指标的主成分分析,使用SAS的princomp过程得到如下信息:
根据上述的结果,不少人会得出如下主成分的得分公式:
Prin1=0.40*x1+0.03*x2+0.41*x3+0.41*x4+0.41*x5+0.40*x6+0.40*x7
Prin2=-0.17*x1+0.97*x2+0.04*x3-0.003*x4+0.14*x5+0.03*x6-0.12*x7
这个主成分的得分公式是错误的,为什么?由主成分的定义知 ,主成分的原理是通过对原来指标的线性组合的形成新的综合指标,并且使得尽可能少的综合指标包含尽可能多的原指标的信息。在主成分分析方法中,由于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上有差异,为了消除这种差异,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协方差矩阵(即相关系数矩阵)。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判断贡献率,进而得到主成分。回顾这一过程,可以发现这时主成分得分公式中的指标x1不再是原始指标了,而是标准化后的指标。 所以,在计算主成分得分时,直接把原指标数据代入主成分表达式是错误的 ,而把标准化后原指标数据代入计算才是正确的。
(2)统计软件促进统计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过程使用统计软件能使统计理论、方法直观的展现出来,能显现出其实际应用价值,能使学生对统计理论的精髓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提升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案例2
某学院500名学生“大学英语”的课程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
63 75 83 91 50 81 93 30 72 80 82 83 76 79 65 84 72 58 83 64
90 63 75 99 74 76 92 88 83 61 82 53 85 56 88 72 66 94 68 78
80 71 92 85 80 79 96 86 82 87 85 50 70 82 87 79 78 65 92 76
求:(1)计算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
(2)计算平均成绩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
这类问题是在数理统计课程中描述性统计这一节最常见的问题。若上例中这一问题不借助一些软件,手工处理起来会相当复杂。借助于统计软件可以快速的得出相关的结果(见下图1),并且精度很高。通过在统计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统计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使得理论应用展现的更直观;这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其他课程的兴趣。
4、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是一条重要途径。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应用性很广的学科,在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统计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将实际问题和统计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锻炼挖掘信息的能力。总之,统计软件与统计理论教学的融合是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爱军,刘兵.SPSS软件在统计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 滁州学院学报 2006,8(3):114-116
[2]丁洁丽.论统计软件与高校统计学教学的融合[J] 成功(教育版),2013,(11)
[3]华欢欢,吴杨.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J] 铜陵学院学报 2015,4:111-114
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就是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统计学专业:
1、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统计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从而为后面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统计学专业不是仅仅像其表面的文字表示,只是统计数字,而是包含了调查、收集、分析、预测等。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周文君(1975-),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江苏盐城224005)孙晓凯(1978-),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性病科主管医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卫生统计学教学。(江苏盐城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144-02
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迅速,卫生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部门,从事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病案管理、卫生信息资料、医学图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和计算机维护工作。①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医药卫生知识和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部分统计软件的使用,以便为各级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质量,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建立统计学观念,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近年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课程特点明确学习要求
1.课程特点。医学统计学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可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医学统计学内容主要是以医学理论及其研究内容为载体,应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述某个医学实际问题。②
2.学习要求。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并非要成为医学统计学的专业人才,其目的在于建立起统计学观念,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特别是专科生,医学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公式推导等要求可以更加放宽,重点应放在统计方法的应用上。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必须要牢固树立起统计学观念,如生物性个体变异观念,各种医学指标独特和分类观念,抽样误差不可避免及各种条件下样本具有不同的误差观念,各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含有不同变异的观念,等等。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具体要求是:能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记住一些最基本的公式和界值;重点要掌握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统计结果的解释;此外还要再加上认真的课后练习和上机实习。
二、系统安排教学重点
1.合理选择授课章节。目前,各地院校本科、专科生开设的医学统计学课程课时大多在50~100节课间,要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讲完这么多的内容很不现实,所以各地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章节为学生讲解。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除了基本的概念、统计描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部分外,其他的理论部分,如实验设计、调查设计、复杂的相关与回归等章节可以不讲,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学,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课上讨论和实习课的操作上。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基本统计学理论外,还应重点加上在日后信息统计工作中会常用到的关于各种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章节。此外,还可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复杂的统计学方法。
2.明确教学重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基本概念和方法;二是公式的来源、推导和详细的手工计算步骤;三是统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③传统的公式推导虽有利于对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但对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生来讲,冗长的公式推导已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对它的记忆了。因此,对于统计公式,我们要求学生只要了解其直观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而不要求掌握其数学推导,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要领和逻辑思维上,而不是统计学方法的计算过程或数学算法的讲解上。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软件唾手可得,统计学计算也很容易实现,相反,统计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显迫切。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已有资料能够找到适合的统计方法,结合本专业知识解释统计结果。为此我们调整了一些教学内容,注重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思维、统计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优秀的统计软件,简化统计计算过程,强调统计方法的选择与报告信息的提取。例如,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十余种。我们要教会学生能够根据研究目的、资料类型选择最适宜的统计方法,如计量资料常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计数资料常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可用秩和检验等,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
三、注重例题的练习
1.从例题入手,提高学生的认识。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以理解为主,而一般医学院校的学生对数学的接触很少,因此,对于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往往存在一种恐惧心理。为消除这种心理,使学生对之感兴趣,从实例入手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论教学课上讲授某个概念或方法之前先举个例子或提出问题,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再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融入其中。这里提到的实例,可以是教材中现有的例题或练习题,可以是统计咨询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或医学期刊论著中的一些实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学生的思维经过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减轻了接受抽象概念和方法的难度,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此外,大量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毕业后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多统计方法往往因用不到而不会使用,等实际工作中碰到时候便无从下手,这时他们便可查阅以往教材、参考书上的例题,与实际工作中的材料进行对比来获得合适的统计方法。
2.进行案例讨论,加深对常见错误的认识。统计方法的选择重点在于要根据设计类型、资料类型及分析目的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统计量。我们在讲授各种检验方法时,不但重点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还举出具体误用例子加以讨论,将常被误用的方法列举出来,供学生辨析,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比如常见误用有:配对t检验误用为成组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误用为t检验;配对设计卡方检验误用为成组卡方检验;多个率比较应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误用为四格表;应该用确切计算概率法误用为四格表卡方检验;等等。新版的“卫生统计学”教材每章都增加了“案例讨论”部分,教师减少了习题课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案例,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案例讨论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使用统计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选择SPSS软件作为教学软件。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避免了在医学统计工作中烦琐的计算过程和记忆复杂的计算公式,使得医学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易于实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之前接受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很容易掌握软件的操作,因此开设统计软件实习课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国内外的统计软件众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出发,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且易于掌握的SPSS软件作为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的教学软件。SPSS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操作简单,无须编程,易学易用,可以直接读取Excle等数据文件,分析结果清晰、直观,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中,为学生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④
2.精心安排实习课内容。实习课我们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会应用该软件,能够在学习之后应用该软件独立完成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等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实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在主机动态演示SPSS软件的操作过程,解释结果,然后让学生应用SPSS软件独立完成书本上或教师精心筛选的习题,并要求学生看懂计算机输出的结果,同时能对资料进行解释。我们重点让学生掌握的是一些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输入和整理、变量的设置、转换等)、主要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基本统计图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能理解输出的结果,合理解释统计结论中重点指标的含义。
3.避免盲目使用统计软件。统计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资料的了解程度与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而SPSS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它无法对统计方法的适应性做出判断,不能取代分析过程。如果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而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那么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势必造成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另外,学生在课本上看到的是规范化的表格表示出来的资料,很容易选择适当的方法,而日常工作中往往不是这样,因此,如果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好,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滥用统计软件的情况。所以,我们教学中一再强调不能盲目的使用统计软件,而是要根据统计学原理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然后再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挖掘;人才培养;统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C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引言
大数据背景下,在互联网+的新经济模式下,我国要大力发展网络金融、创新创意高端服务业,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数据挖掘以及统计分析的引领作用,自然也就成为现代统计学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如何致力于统计学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二、实践教学在统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数据背景下实践教学应当成为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从历年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中可见,对统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态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从其教育质量及其办学基础出发,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重实践的高级应用型统计人才。事实证明,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入确实能充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实践证明统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将统计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
统计学比其他社会学科对社会实践性的要求更高,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统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统计实践技能。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统计数据挖掘实验室这个平台,使学生在进入校外实习阶段之前对统计分析能力有一个提前预热过程。
2.统计专业实践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下为培养信息化综合性统计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高校统计专业教育的新方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统计数据挖掘实验室的建立,为统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相配套,使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培养信息化的综合型统计人才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在统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效
1.实践教学在统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现状
(1)努力建构与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创新统计人才,是现阶段我们培养统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将统计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并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和相应的考评体系,使得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与理论教学体系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根据这一实践教学的要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做了以下工作:
在设计实践教学方面,努力尝试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模式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在理论课程完成以后,尝试单独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第二种是在理论课程过程中适当增加相应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事实证明,理论课程之后增加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实现多元化管理。针对统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考虑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进行多元化管理。对于课内实践,按照考查方式进行考核,而对于在学期末单独进行的实践环节,可以采取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方式来进行考核。
(2)进行校外统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着产、学、研相结合的一贯宗旨,我院积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地方统计局调查队的合作,安排时间让学生深入到地方统计局、调查队实习。另外,我们还邀请统计类的专家、从业人员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做统计分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统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运用成效
在统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我院在这种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实施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一些类统计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统计专业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加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实操能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设立的统计数据挖掘实验室为统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平台。各种形式的专题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特别是结合统计软件如spss等在实际市场调查中的数据分析的运用这类案例教学,达到了使学生深刻感受市场、应用理论、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2)通过统计实训,使学生能将统计专业理论更好的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大幅提高了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几年来我院统计专业的就业率名列学校前列,除了政府统计部门外,其他多数都在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统计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统计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效,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在校期间能多参加校内外合作项目,通过参与项目的契机拓展学生思路,开拓眼界,走自主创新之路。
(2)进一步拓宽与校外联合办学的渠道,增加更多课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机会。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统计机构、金融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学校除了与传统统计局、调查队合作外,还应与一些经济管理部门如银行、保险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教学实践的合作关系,以期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机构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拓宽眼界。
参考文献:
[1]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1-2).
[2]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
[3]杨彩林、曹冰玉.课程践教学内容与模式设计――基于地方院校金融学专业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4]陈遇春,李厚.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组织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旦确定,将直接影响学制年限、课程门类、顺序和时间设置等,是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培养方案中的关键内容。美国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类似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研究方向而设定,比较具体。其研究型的研究生和应用型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区别、研究型的研究生就是提高研究能力、培养高级研究人员;应用型的研究生培养就是为卫生系统输送高素质的领导或管理者。而我国大多数高校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均设定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培养的总目标,这些总目标一般都比较笼统,研究型和应用型没有明显的区分。如博士的培养目标,无论哪个方向都是“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熟练掌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专业基础宽厚,知识结构合理,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而每个具体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也未区分研究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
2、研究方向设置
美国大学研究方向的设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研究方向比较宏观。例如,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实际上它的每一个方向都是一门学科,这样有利于研究者从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二是研究方向体现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思想。例如,Harvard大学跨系、跨学院设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Hopkins大学卫生政策和管理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生物伦理学和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和卫生政策,健康和公共政策,每一个方向都设计到两个学科领域。这样研究者往往采用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工作,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同时,每个方向覆盖面比较广,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相比之下,我国该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往往过细,在二级学科内部设置更加狭窄的研究方向,这样培养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窄,不适宜开展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3、课程设置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源本身的素质、培养模式等。但是,创新性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必须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的课程体系。美国卫生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除了注重交叉学科设置外,还有以下特点:
(1)课程丰富、学时多。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1学年,4年制的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一般开设2学年。
(2)高度重视方法学的课程。无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方法类课程。如在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7个领域的课程学习(35学分):卫生政治、决策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项目评价、法律和公共卫生,其中两个领域是研究方法有关课程(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共占15学分。在UNCGillings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卫生服务研究、研究设计、定量研究方法和卫生政策等4个领域的相关课程,其中“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占有重要地位。在Hopkins大学,该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中同样重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尤其是统计学。在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硕士开设3学期的公共卫生统计学,见表3,在所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中开设4学期,见表4。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源往往来自多重渠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来自卫生各个行业的管理层领导,他们本科专业往往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甚至不是管理专业,而是医学专业。因此,他们的教育背景、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样差异较大,特别是本科专业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管理类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他们需要补学相关的知识。然而,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缩短到1学期,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仅仅为3个月。因此,课程相对较少,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政治和外语课,有些几乎没有方法学课程的必修课。
4、建议
研究生培养应该首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研究方向,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最后根据培养目标设定考核方式。近年来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已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目前还有待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4.1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就等于没有目标。因此,培养目标必须细化和具体化,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研究型人才培养分开。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为社会培养高级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或者领导。研究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研究人员,研究如何通过高效管理,有效地推进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明确和细化的培养目标可以指导课程的设置,同时也为最后的学位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4.2聚焦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方向首先,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还主要集中在科研管理、医学教育和部分医院管理等方面,但是真正涉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以及“社会医学”等方面的方向还较少,很难为我国循证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开设有关的研究方向,从而开展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卫生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培养实践者和科研人员,进而为部队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其次,现有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强调学科交叉,在交叉领域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是该学科发展以及进行创新型研究的突破口。此外,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必要考虑设置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