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时间:2023-07-24 17:0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体育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第1篇

>>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职教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 民族地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民族地区财政支付转移现状研究 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国民族地区财政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南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发展中职教育的思考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产团购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鄂西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篮球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 广东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途径探索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发展制约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林伦伦.广东高职教育平衡发展论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8]李绍明,陈绣瑶.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9).

[9]刘鹏丽.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10]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EB/OL].(2014-02-13)[2016-3-22]..

[1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EB/OL]. (2014-02-13)[2016-3-22]..

[12]华长慧,等.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3]陈翔峰.中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系,2005.

[1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部门预算[EB/OL].(2014-4-18)[2016-03-22]. http:///ggtz/55268.shtml.

[15]蒋隽,等.东莞与罗定职校生均拨款竟差百倍[N/OL].(2014-01-17)[2016-03-22]. http:///html/2014-01/17/content_2517319.htm.

[16]张志坚.找准办学定位建设一流院校[EB/OL].(2011-12-18) [2016-3-22]. http://.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8152950327&cata_id=N195.

[17]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18]刘怀宇.广州教育城一期规划通过[EB/OL].(2014-06-04)[2016-3-22]. http:///nfdaily/html/2014-06/04/content_7311097.htm.

A STUDY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MINORITY REGIONS: TAKING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Liu Pengli

第2篇

【关键词】益阳市;城乡体育;可持续发展

《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中指出:要把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城乡体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更加关心农民、尊重农民,发展农民;就是要促进城乡人们的全面健康发展,给城乡所有民众提供一个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美好生活环境,城乡体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真真切切体现这种目标。

1 对城乡的界定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是两个相对的地域性概念。“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工商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则是指农业人口居住的地方。[1]

2 益阳市城乡体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上,而且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讲究生活的品质,对自身的健康水平日趋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民众参与到体育锻炼的热潮中来,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多。调查发现,城市体育人口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城市社区文化广场、各类专门的体育场馆、健身馆已经成为城市居民进行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近年来益阳市政府体育职能部门也把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文化广场、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等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现在益阳城市体育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而农村体育的发展与城市体育相比,则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除了少数经济较发达小城镇、农村体育发展较快,配有部分体育设施之外,在绝大部分农村体育发展还相当落后,除了在乡镇学校有一些最基本最简陋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公共体育设施了。在乡村,各级领导对农村体育缺乏重视、管理不力,用于乡村体育建设的资金可谓是捉襟见肘;并且,城乡体育发展且极不平衡;农村体育人口比例低。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再加之由于学生偏少,诸多学校不得不先后合并,这一现象导致在乡村本来就为数不多的体育场地设施的进一步减少,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3 阻碍益阳市城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1 二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制约

农村落后于城市是一个久远的历史现象,在建国后强调工业化发展和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的制度束缚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形成城乡收入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社会单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元经济社会”,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2012年9月15日,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称,内地城乡居民收入比3.3倍,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这种落后表现在很多方面,生产力落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落后,生产和工作条件落后,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落后,资金的来源有限机械化程度低等。这种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创造一个劳动者整体收入的高水平。农村生产力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制约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二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既不利于城市带动农村,也阻碍了农村自身的健康发展。致使城乡居民收入、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差距日益加大。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存在着传统的城乡体育二元结构以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城乡体育二元结构的新形态。[2]二元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服务水平等城乡差距明显。目前城乡体育的差距已经具有明显的二元化发展特征,即所谓的城市体育与乡村体育特征。[3]

3.2 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制约

长期以来,文化建设重城市、轻农村,农村文化设施设备不健全,公共文化资源严重短缺,无文化娱乐场所,许多乡镇文化站仅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并无实际意义,乡镇虽设有文化站,但由于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缺乏足够重视,很多乡镇文化站徒有虚名,站内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履行相应的服务职责,没有优秀文化人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文化工作者、管理者做指导,导致文化站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即使工作也只是机械地接受甚至是应付性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村民们极少能够接受文化、科技、体育健康知识的培训,享受不了现代科技文化的成果所带给他们所渴求的精神文化食粮。

乡镇学校是传播体育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每个人的体育文化知识的启蒙和提高都是从幼儿园、学校开始的,幼儿园、学校可以培养一个人从小就养成爱运动的良好习惯,因而幼儿园和学校的软硬环境对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素养的培育和提高至关重要。然而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依然不足,相关部门只把“增加教育文化投入”的字句停留在口头上,乡镇村社幼儿园和学校的体育软硬件设施设备、体育师资队伍等教育资源远不能比及城区。

3.3 城乡体育组织管理上的制约

目前,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以自主型为主,体育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农村进行早晚锻炼活动场所比较散乱,主要集中在公路、家中阳台、院子等场所,没有正规的体育管理组织,没有获取体育锻炼知识的相关渠道,缺乏有效指导,致使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明显。少部分乡镇地区为贯彻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体育指导与服务工作等只是一纸空文。某些乡镇即使设立有少数体育场地设施,农民愿意去锻炼人数也不乐观,利用率也极低,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部分体育场地虽然建在居民住所附近,但利用率很低,闲置情况严重。而城市体育管理机构已经比较健全,体系相对完善,体育组织在组织群众活动方面发挥了较大的效能。

第3篇

摘 要:小城镇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缩小城乡体育差距,并向同质方向发展的载体。以“包容性发展”为主导思想,

>> 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浅论我国小城镇发展 浅析我国小城镇发展 我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综述 小城镇流动人口的包容性管理研究 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探讨 浅谈构建我国小城镇体育管理的基本框架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考察与理论探析 金融支持我国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建议 大数据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分析 慢城运动: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国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体育包容性发展路径的研究 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探讨 探析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 三十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法规发展历程综述 21世纪初期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乡村发展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2-04.

[5] 杜世全,盛治进. 小城镇体育在中国的基本进程[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2):17-19.

[6] 王本兵.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7] 吕小黎,秦小平,王健. 对我国小城镇体育管理的理论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28-30.

[8] 高传胜. 论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核[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2-39.

[9] 国家体育总局. “十一五”实现辉煌跨越“十二五”力争再创新高[EB/OL]. ,2011-01-11.

[10] 刘玉,丁亚兰. 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基本理论架构与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27-31.

第4篇

      

        名家特稿

        (1)一类复蒙日-安培方程dirichlet问题数值解探讨(二) 殷慰萍

        (8)lagrange系统的lie对称性与动力学逆问题 梅凤翔 李彦敏

        数学研究

        (11)基于som网络的人口分类 王鑫

        (15)线性变换下的三维刚体运动 王塞楠

        (17)一种阈值化的小波图像去噪算法 薛明志 李天钧

        学术动态

        (20)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徐仁新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数学研究

        (21)一类特殊双色有向图的指数界 罗美金

        (25)确定s_n的元素的阶的集合o_n的第一种方法 孙宗明

        学术动态

        (27)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建国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数学研究

        (28)r~n中具有非负laguerre截曲率的超曲面 姬秀 胡传峰

        物理学研究

        (33)双星系统轨道角动量的约化表示及应用 刘伟民 李嫒 司梦

        学术动态

        (36)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铁生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物理学研究

        (37)核素分布的三循环 王昱应 王星

        (40)空气中yag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羽的研究 乔红贞

        化学研究

        (43)烷基锌与醛的催化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进展 赵文献 张朋飞 王瑾 刘冠军 赵瑞娟 张安安 陈东丽 刘念 雷晓明

        学术动态

        (56)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帆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化学研究

        (57)苯酚红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李志成 王兴明 董明轩

        (61)h_4siw_(12)o_(40)/zro_2-al_2o_3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杨水金 段国滨 杜茗卉

        (65)阴离子掺杂型ag/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国防 凌翠霞 丁秀云

        学术动态

        (68)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会在我校举行 无

        生物学研究

        (69)几种农药对灰巴蜗牛毒杀效果研究 田素梅 王玉玲

        地理学研究

        (7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研究 史本林 张竟竟

        (78)加快河南乡村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战略对策研究 李学鑫 史本林

        体育学研究

        (83)影响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制度因素分析 刘盼盼

        (87)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需求 高

秦小平

        (91)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的特征分析研究 钱振宇 刘一平

        (97)皖北地区城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朱毅然

        (102)论均等化视角下高校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 姚彬彬 何青

        (105)论农民工体育——基于差异公民资格的视角 胡炼 秦小平

        (109)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干预的实验研究 张琳

        (113)午睡对运动员训练后身体机能的影响 闫林 周越

        (118)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传播媒介使用现状研究 马宁

        教育与教学研究

        (122)《地质学基础》图解化案例教学研究 王贵成 程黎

        (126)利用校园人工湖进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探索 刘绍堂 张慧锋

        (131)高校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的探讨 张永龙

        (134)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陈伟

        (137)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宣暄

        无

第5篇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真正涵义是在保证发展劳动力转移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因此,面对永州劳动力转移地

>>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业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现代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的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机制的完善 劳动力流动下的农村社会变迁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劳动力流动与最优化配置 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下的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研究 产业报酬差异、农业劳动力流动与粮食生产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村基本人力资源供给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研究 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吸纳与转移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1?Id=99508,2013-1-27.

[2]张永丽,王宝文.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J].调研世界,2012(3).

[3]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EB/OL].http:///sxfx/yzfx/200909/t20090901_68904.htm-2009-9-1.

[4]何国才,张宁,龙华.对永州市宁远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J].金融经济,2008(22).

第6篇

关键词:赣南苏区;传承机制;保护机制;民俗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47

1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1.1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项目分类

日常健身类的民俗体育项目太极扇和木兰拳在赣州市各社区比较普及,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宗教仪式类的民俗体育主要分类方式以祭祀和祭神的方式出现,划分的依据也是因此而来。节日庆典的民俗体育项目是占比率比较大的一部分,像春节,端午节之类的都是节日庆典中的重大节日。

1.2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内容

赣南地区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分布较为分散,且各地民俗活动内容不一,主要内容有宁都道情;采茶歌;采茶戏;兴国花篮灯几种构成。宁都道情又称“渔鼓”、“鼓子曲”,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艺术形式。其流行地域为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部、兴国、永丰一带。宁都道情的从艺人员主要为盲艺人,其表演形式主要为坐唱。所唱曲调多为微调式,节奏多变而灵活,有引子、曲头、叙板、过街溜、步步紧、连珠炮、尾子等腔调。唱词一般以7字为句。由于使用方言,外地人难以听懂。宁都道情一般没有脚本,口头相传。

1.3 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赣南地区各县市民俗体育活动发展引起了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赣南民俗体育运动会基本上是每两三年举办一次,自行举办民俗体育项目的也比较普遍,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正规的竞赛制度。为了更好地继承和推广赣南民俗传统体育项目,提高民俗体育运动水平,许多县市开始建立自己的民俗体育基地,以培养专门的民俗体育运动员。目前,全赣州市18县市基本都设有属于自己本地民俗体育的群众文化宫,像赣州市章贡区就设有赣州市人民群众文化中心。

赣州市群众文化中心主要负责采茶戏、采茶歌、宁都道情和兴国花篮灯等项目的训练。这些训练需要专业术能和专业从该民俗体育项目的高人,专业技术性强。县市的民俗体育中心主要是宣传和传授本地民俗体育项目,一般要求从事该项目多年的熟手担任负责人。开展的时间一般在节假日,周末,太极扇和木兰拳之类的作为赣南人民群众日常健身方式,基本每天都会练习,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场地不受限制。傍牌舞、落子舞、云牌舞、 九狮拜象、香火龙、采莲船、池塘赛龙舟等民俗体育项目平时都不会经常练习,这是当地的宗教仪式,作为祭祀或者祈求天降祥瑞的方式,时间一般都在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和春节都是表演的时间,地点都是地方开阔和群众聚集的地方,⒂胝叨际浅赡昴凶樱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有女性参与到祭祀的民俗体育活动中来。鲤鱼灯、耍龙灯、瑞狮引龙 、赛龙舟、马刀舞、链枪舞、 抢打桥等都节日庆典的民俗体育活动,几乎赣南苏区全民参与进来,现在的时间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婚嫁、诞辰、周年纪念都可以举行。

2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现代体育环境下民俗体育文化的劣性变异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给乡村社会带来了巨大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从而使民俗体育的祭祀、娱神、自娱功能不断弱化,宗教感情和宗教意识不断减弱,娱人功能不断增强,民俗体育原有的粗狂古朴的气息被现代之风熏染。另外,由于在商业开发中的急功近利,人为造成民俗体育浅表化、商品化,有的甚至任意撰改、生搬硬套一些当地根本不存在的民族文化,制造伪民俗。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吸引力减弱或开发不足,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局面。民俗体育这种功利性的劣性变异,对于民俗体育乃至整个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2.2 生产方式的变迁与环境的变化

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民俗体育主要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自身的需要。由于生产劳动是赣南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生活和生存的第一活动。进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减少,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可供人们选择的文化活动增多,使赣南民俗体育项目逐渐萎缩。

2.3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赣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这使得民俗体育开展的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赣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例如二年一次的赣南民俗体育文艺汇演是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展演的集中时期,由赣南政府扶持、乡镇的各级机构大力筹划,组织落实,赣南民俗体育文化获得了较好的挖掘、整理、传承与保护。除此之外,赣南的民俗体育文化的展演,还得看县(区)、乡镇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但是,即便是文艺汇演,其中的很多因素也是出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真正纯粹出于赣南民俗体育遗产保护的目的,却并非那么突出,因此对赣南民俗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传承与保护,路途还很长。

5.参考文献

第7篇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教育与农村体育之间内部联系,论述了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托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体育的优势,从而阐述了大学体育教育在服务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对策与创新模式研究,对今后农村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育;农村体育;创新模式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推广,广大的城镇居民受益较大,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处于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体育运动开展却是举步维艰,人数众多的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并未有显著提高,农村体育运动开展是“全民健身”计划落实的关键环节,需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配合才能够加以妥善推进,将大学体育文化引领农村体育运动开展,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理念的形成,建立我国体育教育融入农村体育的服务思想,促进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体育发展创新模式的形成。

一、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农村体育运动方式的形态,可以展现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需要追求,农民多数时间没有多余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更无法谈及运动知识与技术的习得,如在东北地区冬季会持续近6个月,更是无法进行户外运动,因此场地、经济原因严重制约农村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固有的传统观念认为从事体育运动者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思想,会给年轻有意愿从事锻炼的年轻人带来不小的阻力,这些固有的错误思想也是阻碍农村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体育需要融入大学体育教育新鲜的血液才会充满活力,与城镇相比,农村体育锻炼者会很难接触专业的体育教育知识,难以有机会与专业体育人才进行交流,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更需要大学体育教育人才的引进,配合当地学校体育境况进行教学才会使农村体育人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局面。

(二)大学体育教育毕业的学生应首先立足于农村体育服务,我国对三农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对于体育教育毕业的学生,应把握好这一机遇与挑战,积极面对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这片土壤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与才华,同时也为就业渠道增加更多选择性。

(三)快速架构城镇与农村体育生活交流渠道,大学体育教育能够指导、组织农村体育人口在当地进行体育活动与比赛,减少了以往因体育交流产生的交通、地理环境而耽误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有利于合理化组织农村体育人口进行体育运动比赛,提高农村体育业余文化生活水平,改变农村人口体育活动的传统观念。

三、大学体育教育服务农村对策与展望

(一)大学体育教育要在现有培养目标基础上融入服务农村体育研究方向问题研究,抓紧时间根据农村体育特点进行设置体育本科生课程,甚至在学历提升考试中制定相应各类人次培养目标与计划,与体育课程、教学环节等进行有机结合。在大学教学实习过程中,更多的院校会忽视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因此需要重复利用这部分时间环节期间,使社会体育面向农村体育进行具有时效的实习,使更多学生在学校毕业前夕更多了解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态势,强化学生励志服务农村体育的思想。

(二)大学体育教育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做法,在大学周边的农村先行建立体育示范村,营造体育示范力量,辐射周边农村快速带动体育运动思想传播。在农村建立体育辅导站,由学校派固定人员定期进站对农村体育人口进行体育知识科普,讲授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与基本运动规律介绍,进而激发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在体育活动的带领下使乡风更加淳朴。

(三)农民体育人口可以进入大学校园接受体育教育,依靠大学设立的体育示范村庄,大学首先要树立大学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农村的服务意识,发达城市周边的农村受到城镇人口体育锻炼思想的耳读目染,对体育的认可程度较高,同时,农民经济条件较好有更多可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能力,可以将这部分农村体育人口引入城市高校,对他们进行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与照顾政策,为农村体育人口更加便利的进行体育活动提供场地的保证,大学丰富的体育资源可以在周末或在假期充分对农村体育人口进行资源配置,整合体育资源有效利用,一方面减少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对周边示范村庄农村体育人口开放,提高农村人口体育锻炼的热忱。

(四)今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式见好,改变传统的农村体育消费观念,将多余可用的资金纳入体育用品的购买与消费,提高对体育消费品的购买力。以农村企业内运动人口作为突破口,引领这部分人群进行体育运动方式先行,沟通城市体育用品企业与乡村企业进行大力合作,开展体育赛事赞助行为,一方面引导农村体育人口正确增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城市体育用品企业的产品推广也大有裨益。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路径

一、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休闲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休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社会文化要素的提升,休闲体育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成为经济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产业之一,是新市场环境中的经济增长点。

河北省沿海地区区位条件非常优越,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休闲体育资源,优良的港湾和海水浴场可为海上运动提供多个赛场,海沙细腻的滨海浴场可以开展游泳、沙滩运动等海滨体育运动。河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广大群众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基础,同时河北省沿海地区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也使得休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二、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1. 政府主导,立足区域特色,谋划品牌赛事

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之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敏感地依赖于政府的态度。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政府的支持是产业发展最好的动力。河北省沿海地区的秦皇岛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沿海城市,全市体育系统依照市政府和市委确定的“休闲之都,训练之城,体育强市”为内涵的体育名城发展战略,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建设和品牌赛事提升等工作开展起来就非常顺畅,并呈现日益繁荣的景象。同时,秦皇岛市在打造本地体育品牌上提出了“高端引领、两翼带动,一县一区一品”的思路,根据各区各县的休闲体育特色和自身资源基础,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每个县区都有特色的,叫得响的体育品牌,使得体育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助力。

河北省沿海地区可以通过谋划品牌赛事,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和交通生活及周围环境的配套设施,这也是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质基础。品牌赛事的举办会对当地的休闲体育产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产业整合,确定体育商业圈,逐步辐射周边

沿海地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沿海地区可以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统筹协调整合,将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特色体育旅游经济。促进河北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与产他产业的整合,拓展休闲体育的发展领域,延长其产业价值链具有重大意义。

休闲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成为当前阶段休闲产业的三大主体支柱产业,所以体育局与可以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合,推出户外健身的体育旅游系列活动,将体育健身、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文化传承、历史寻踪等因素穿起来从而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多渠道、多层面快速健康发展。以马拉松比赛、中甲联赛、水上运动等重要赛事来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人员等参与到体育产业中来,不仅不增加政府支出,反而能通过各类体育赛事完善体育设施,发展壮大休闲体育产业。三大产业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可以有效延伸价值链。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确定主体体育商业圈,不断向周边辐射,通过举办比赛、商业展览、演出活动等盘活国有资产,繁荣休闲体育产业,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休闲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长效对接机制。

3. 全社会共同参与,面向大众,注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人们越来越重视要通过体育运动来强身健体。城市的公园中,生活区,健身馆,乡间地头,石子小路上,都随处可见人们运动的身影,休闲体育运动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建设中心体育广场,修建居民健身路径,健身绿道,社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等,可以让更多人共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培育壮大大众体育社团,让群众带领群众身边的人共同进行科学健身。鼓励成立各种休闲体育协会或休闲体育俱乐部,举办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大众体育项目大赛,百姓健康舞大赛等,利用各种渠道鼓励群众参加体育锻炼。休闲体育同时具有休闲和体育的特性,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增强人心的自由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活幸福感。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遵循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可以避免自然发展的低效性,通过外力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从而根据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要求,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可以着手通过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构建休闲体育产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磊.青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牛云飞.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路径探析.赤峰学院学报[J].2015(11):171-172.

[3]王先亮等.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及布局[J].体育学刊,2015(09):42-46.

[4]田桦.体育休闲产业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45-49.

[5]李宇.灼灼其华满目春.秦皇岛日报.2015-05-29.

第9篇

一、白河村基本情况及文化发展现状

黄铎堡镇白河村位于固原市西北部,属于宁夏南部山区。白河村辖3个自然村,全村414户1605人,属纯回民村,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玉米、马铃薯,养殖业以分散的小规模养殖为主。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是自产自销,商品率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经济基础薄弱,低收入贫困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

为改变生存环境,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村精神文化生产严重缺乏。随着乡村建设的扩大,白河村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也随之加剧。信息闭塞、精神文化匮乏是农村很多地方面临的一大问题,可以说白河村文化贫困现象只是是千万个乡村的一个缩影。

白河村村民们除通过电视获得外部信息和文化娱乐外,现代城市的各种文化消费一无所有。通过半个月的走访,我们了解农民基本生活还是比较贫穷、落后,与外界的联系闭塞、滞后,文化生活尤为匮乏。白河村没有文化站,也没有图书室,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多年也没有放过电影。村民平常的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玩扑克。路过一家农家商店,进去后发现六、七个青年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其中一个青年告诉我们,现在还不是忙农活的季节,村子又没有什么体育设施,也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只有这样打发日子可以看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空虚。

白河小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该小学共有240余名学生,有11名老师,其中5名老师为临时聘用。在白河小学支教的这段时间发现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他们缺少接触大量新鲜信息的机会。学生除了上课之外,其余时间都在玩耍。学校仅有的一间图书室很小很暗,里面摆放的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种类单一,很难吸引和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家大多没有电脑,没有杂志也没有报纸,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回到家只是玩耍和干农活,常此以往,学生对信息的渴求逐渐衰退。

二、文化贫困的原因

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因的主要根源之一,而贫困文化则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是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乡民的文化习俗、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的积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对于这个以农业和小规模养殖业为主的地方来说,许多农民因为落后而贫穷,因为贫穷而忽视知识。对当地农民走访分析,造成白河村文化贫困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几十年来,农村一直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把物质扶贫作为重点,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都在经济建设上,对精神文化建设热情不够,对农村文化淡漠、忽视。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城市,农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据初步统计,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0%。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及以上仅占8%左右。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农村长期固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很难改变,他们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或不能接受新鲜的文化事物,仅停留在赌博等一些低俗文化活动中,这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转变扶贫方式的必要性

农村需要文化,但农村又缺少文化。为此,要根治贫困,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即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传授适用的科技,并开拓交通,输入各方信息,从整体上提高贫困群体的素质,让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变当地的潜在财富为现实财富。文化扶贫往往能用最少的钱,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很高。走访了解到目前扶贫主要是输血式救济,即单纯向贫困地区送钱送物,这虽然起到了暂时救济的作用,但没有使原本体质孱弱的贫困地区出现活力与生机,相反却养成了当地群众的严重依赖思想,安于现状。送的粮吃光了,钱用光了,衣穿破了,扶贫生产贷款挪作非生产用途,有贷无还,再贷不灵。输血式救济不但没有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反而使他们陷入了贫困的怪圈之中,难以自拔。造成白河村贫困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因素,还有文化建设的缺失。治贫必先治愚,正如一位扶贫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扶贫要逐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所以说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开展文化扶贫,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四、白河村文化扶贫的几点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文化不能嫌贫而要扶贫。物质帮扶的同时,应该侧重文化扶贫。现代文明的各种因素在农村这个根深蒂固的环境里,往往会变形,消解乃至被排斥。我们觉得,在我们向农村传输各类文化的同时,一定要针对村民们喜闻乐见和贴近他们利益的形式、内容进行,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好的快速的效果。否则,我们主观良好的愿望很可能不会出现期望的种种效果。

继续做好扶贫工作和青年干部下基层活动。青年干部通过走访农户与广大农民群众交流,可以用自己先进的思想观念逐渐影响和改变农民群众的传统观念,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良的思想认识、陋习等,引导他们接受外界新鲜事物。青年干部在了解农民群众思想动态的同时将自己的思想也带进了农户家里。同时,青年干部也能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活力,及时的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群众,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建设农家书屋,配送图书。乡村建起图书室,使之成为向农民进行政策法律宣传、提供致富技能和信息的阵地。针对农民的文化程度,购置一些简单实用的书籍,农民们通过读书用书把书库变成粮库、钱库同时,针对白河小学图书匮乏问题,建议审计厅干部每人捐赠至少一本书籍,帮助他们充实书籍量,扩大图书室规模。

第10篇

>> 潮汕地区居民饮茶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潮汕地区的民俗花钱 旅游温点地区女性目标市场旅游营销策略探讨 浅谈潮汕美食旅游的发展 微山湖旅游的SWOT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 基于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张掖市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潮汕地区香蕉产业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潮汕地区基督教的发展及其影响 潮汕地区殡葬文化的演进与反思 前后潮汕地区的鸦片走私贸易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终南山地区养生旅游市场分析 四川体育旅游目标市场的定位 西部地区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洛阳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 对贫困地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甘肃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5-29/ 2012-02-28.

[7]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76.

[8]益普索公司.2011珠三角旅游消费者研究报告[R].广州:益普索公司,2011.

[9]益普索公司.2010年广州市旅游消费者研究报告[R].广州:益普索公司,2010.

[10]尹晨.珠三角争食“自驾游”蛋糕[N].深圳商报.2008-7-10.

[11]广州市社科院.2012年度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R].广州:广州市社科院,2012.

[12]钟戈鸣.2008珠三角自驾车旅游消费调研报告[R].广州: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2008.

[13]李杉.广东今年主题自驾游成焦点[N].信息时报.2009-04-27.

[14]蔡华锋,周人果.梅县:众人向往的客都明珠[N].南方日报.2009-12-01.

[1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2,40.

[16]李杉.广东今年主题自驾游成焦点[N].信息时报.2009-04-27.

[17]丁健,李林芳.广州市居民的旅游偏好和出游时间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报,2003,

14(1):32-36.

第11篇

关键词: 体育休闲 旅游产业 生态视角

由于全民体育健身和旅游意识增强,户外运动以其特殊行业特色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当今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热点,是休闲体育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已逐渐形成一个体育活动项目群,包括登山、攀岩、野外生存、峡谷运动、山地自行车、山地穿越、漂流、划船和蹦极等,产生的旅游消费非常可观。户外运动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我国已进入户外运动加速发展时期,为上犹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上犹户外运动现状

户外运动尊重自然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运动场地,提倡环境保护,倡导自然、健康、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崇尚平等、真诚、协作、自主的人文精神,与生态旅游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发展户外运动可以发展山地生态资源为良好的户外旅游资源,积极促进生态旅游深度开发。上犹户外运动起步较早,参与人数众多,行业基础较好,早年拥有户外驿站、韵动文体百度、老优客等专门户外运动装备用品店,发展上犹网山鹰户外俱乐部、上犹自行车户外俱乐部等专业俱乐部,定期定点开展户外运动项目,交流户外运动经验。据2010年统计就拥有各行各业各阶层户外运动爱好者达1500多人,发展水平在赣南地区是比较高的。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科学决策,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和“生态立县”发展理念,提出把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成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和全省生态旅游龙头产业,以生态、绿色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全省绿色旅游龙头、周边三省边际旅游名胜为目标,以发展度假、休闲、会务、观光为主要内容,把上犹旅游产业真正建设成为富民工程,这为上犹户外运动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上犹现有观光、探险、农家乐、体育运动等旅游项目整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旅游业步入高质量―高价格―高盈利的良性循环。此外,上犹被评为“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大县”,具备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基础深厚、政府高度重视等优势。

二、建议与对策

户外运动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增加旅游景区的内涵,丰富旅游内容,给旅游景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但安全保障、专业人才缺失和组织运作受限等因素仍制约上犹户外运动的发展。安全保障缺位是上犹户外运动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旅游公路交通标志不明,户外运动登山线路无导向标志,安全保障与救援机制缺位。

1.完善制度,完善户外运动保障体系。

有关部门已制定《上犹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陡水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控制性详规》、《五指峰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控制性详规》等旅游业发展规划,但是形成的格局是非常单薄,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对旅游公路交通标志标牌进行人性化的整合建设。建立县级旅游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以增强户外运动安全保障能力,让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安全利益得到可靠保障。

2.规范户外运动俱乐部及协会,打造户外运动基地。

户外运动是社会性很强的行业,很多活动游离于政府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发展户外运动除了必不可少的政府规划指导外,必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已成立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山地车协会、登山协会、户外摄影协会、休闲垂钓协会等户外运动协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有机整合资源,推动户外运动发展。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户外运动比赛和交流活动,研究和探讨户外运动发展的重大事项,积极宣传户外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推进户外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积极申请承办地区性和全国性户外运动赛事,通过举办户外运动赛事完善户外运动设施,吸引户外运动机构、“驴友”、新闻媒体关注上犹户外运动资源,以举办赛事促进户外运动发展,拉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方向,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为目的,充分运用政府资源整合社会资金和民间力量,通化、硬化、美化、香化乡村道路与景区道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户外运动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齐云山、光菇山、鹰盘山、油石嶂等旅游资源点进行户外登山、野外露营、徒步穿越、山地探险等项目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3到5个户外运动基地:燕子岩峡谷探险摄影基地;油石嶂素质拓展基地;清湖水上运动休闲基地;齐云山、草山露营及户外摄影基地,把“生态休闲旅游”做大、做细,使户外运动旅游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竞争力。挖掘上犹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倾心打造户外运动旅游精品线路。构筑县城茗馨广场―南河湖―陡水―梅水―县城茗馨广场山地自行车环湖线路;开发东山公园―油石嶂素质拓展基地―东山镇户外拓展线路;开发东山镇―平富燕子岩峡谷探险―五指峰漂流―鹰盘山―东山镇野外探险线路;打造东山镇―双溪草山 ―东山镇高山草甸露营线路等多条户外运动旅游线路。

3.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政府主导”的发展方针,增加投入,加快改善我县旅游基础设施,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户外运动配套服务设施,修通通讯线路、道路交通、定场所、定景点;健全道路、饭店、旅馆等标志标牌建设,完善救援系统建设,编辑《上犹户外运动手册》等。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休闲;农业;宝鸡

1休闲农业概述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旅游休闲已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农业新模式[1],是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为一体的新产业[2]。发展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转移就业[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同时,可以开发农业资源,修复农业环境,还可以促进城乡信息、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以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生态园的规划为例,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既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探索,也有规划设计的实践。

2宝鸡市新育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现状

2.1新育生态园概况

新育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隶属宝鸡新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计划共投资28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67hm2,目前是省级生态园区,有新打机井2眼,1台变压器。生态园主要提供园林绿化,农业种植,家畜禽、淡水鱼养殖,农产品销售,垂钓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现在,园区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将生态园的种养殖基地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聘请山东寿光资深技术员全程全面指导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园区品位。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正在建设家禽饲养基地,日光温室、垂钓、种植、养殖已出具规模。游人可自行采摘、喂养、垂钓、健身和娱乐等,是集有机食品和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以观赏农村风光、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家生活、进行农业教育、品尝农家餐饮为主要内容,将自然景观与农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休闲度假需求的一种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是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的有效平台。新育庄园向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游客通过交流沟通、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业生产等亲身感受融入到农村中去[4]。

2.2生态园的发展目标和宗旨

生态园区建设追求生态、绿色、环保,以无公害有机蔬菜、绿色生态果园、生态循环养殖为目标,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生态观光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兴农、富农、健民、强民”为宗旨,依托北坡森林公园的生态优势和运粮寺的人气优势,努力建设集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围绕“陈仓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后花园”的定位,拟建设提供设施种养殖、农家山庄、垂钓休闲、自由采摘、QQ农场体验、苗林观光等服务项目。

2.3休闲产业规划布局

2.3.1农业种植区建有QQ体验农场,提供100多块免费地块,并为游客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农耕工具。

2.3.2生态养殖区建设猪舍7座,羊舍1座,占地6.7hm2存栏生猪1100头,为关中黑猪,主要喂草料和玉米,55kg左右出栏。羊180只,有山羊和绵羊等。

2.3.3绿色采摘园在生态园北部建成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26座,采用一面坡冬暖式下挖式温室大棚,后墙和侧墙均为土墙,保温效果好。种植黄瓜、小乳瓜、西红柿、茄子、豇豆、小礼品西瓜等8个品种,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在生态园南部建成占地11hm2的樱桃、葡萄、沙桃、猕猴桃、黑巨李等优质果品基地。

2.3.4休闲娱乐区建设8000m2的接待建设中心1处,餐饮部的所有食材从养殖、种植、采集加工到销售均为自主经营生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保障,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和绿色食品。黑猪肉是纯粮食喂养,富含多种营养,具有延缓衰老、降低胆固脂、改善续页循环等普通猪肉没有的营养价值;羊肉品类齐全,绿色环境无污染,营养价值高,食疗药疗效果明显;地下深水井养的特色鱼肉,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羊肉泡、四季烤肉、农家菜等地方特色小吃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建有标准运动体育场、台球桌、篮球场等,配套有星级宾馆住宿,冬季取暖采用原始火墙。

2.3.5自然风光引进合欢、国槐、油松、雪松、樱花等名贵树种建造8hm2景观林区,蔬菜、水果无农药、化肥污染残留。建成面积0.7hm2的垂钓池1座,让游客在宁静、清新的大自然环境中低消费、高享受。

2.3.6有机肥料利用采用了在沤粪池发酵有机肥。在宝鸡市农技中心的帮助下建成50m3沼气池。动物粪便通过管道排入沼气池,利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浇地种菜、养鱼,实现了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养殖厂的猪粪、鸡粪,在沤粪池里沤发一段时间后,用作有机肥,沼渣肥浇地,达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与化学肥料相比,这些肥料具有营养全、肥效高等特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4休闲旅游与农民就业

示范园建成后,长期雇佣村组80余名农民入园务工,使周边群众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既能辐射带动当地就业[5],增加国家税收,带动相关行业,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老百姓菜篮子市场长期稳定,通过雇佣劳动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推动农产品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3生态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羊舍空间较小,换气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排气不顺利。计划投资扩建羊舍,更新换气设备。(2)沼渣、沼液主要用做肥料,但沼气利用不理想。因生态园离住宅区远、资金不足等原因,沼气利用存在困难。希望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沼气利用率。

4今后发展的方向

将增加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玉米)面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经济消费产品。新育生态园的休闲农业发展不但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环境净化与生态保护,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在生态园内部合理安排物质循环,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料的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输出,达到生产发展、生态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提高。

作者:刘紫垠 梁宏卫 刘景辉 徐乃林 张雪玲 王敏 单位: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214~317.

[2]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2):72-78.

[3]许艺娜.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初探[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5):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