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渗透
自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重点就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并不是仅限于基础的字词句的教学。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求穿插入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说德育教育,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的内容。自新课改以后,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频繁,许多语文班主任教师甚至还将德育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之所以现今的教学目标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因为德育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的方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改善目前小学生教育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目前许多学校非常重视对文化课程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更是重点教学项目。但与此同时,很多学校却忽视了专项的德育教学,使得许多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另外,在目前小学的几门基础教学课程中,语文相对来说最为灵活,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其他学科的内容,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非常多样,包括了常规的课堂讲学、课堂活动、语文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后,语文教学的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因此,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渗透,几乎贯穿语文教学的全程,可以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受到良好的教育。
1.从课堂讲学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课堂讲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基本的一项内容,占据了语文课程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在通过课堂讲学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从课文的内容与中心思想入手,传达课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通过口头表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相应品德的重要性。比如说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学奕》讲述的是两个人学习下棋的故事,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学习一定要专心认真才能够取得一定成就。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良好礼仪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
2.从课堂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更加注重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让课堂的气氛能够充分活跃起来。因此,课堂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从情景教学的角度,向学生宣传德育知识。比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军神》所表现的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屹立不倒的气概,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影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时期先辈们应用战斗的事迹,并将坚忍不拔的精神传承下来。一般在课堂活动中,所要进行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采取一定的改变措施,有些课文内容并不适合开展课堂活动,所以也就难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3.从实践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实践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水平。一般较为常见的语文实践教学包括了作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以及读书活动等等,通过这类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诸如辩论比赛或者读书活动等实践教学工作都非常容易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实践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训练,更可以加深其对相应德育知识的理解,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让学生在接受文化课程教学的同时德育素质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工作和文化课程的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德育教育与文化课程教育同步的目的,需要将德育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从课堂讲学、课堂活动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渗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提高。
总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新课改环境下的必要措施,是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周艺柠.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江科技,2012,03:205-206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种种弊端。随着新的教学观念的深入人心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实现了一些突破。但总体来看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诸多弊端。
1.预习—讲授—复习单一的授课方式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预习—讲授—复习式。这种方法简练直接,稳定而注重实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老师教授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病。它容易使小学生思维僵化,造成思维的刻板或者形成思维定势,使小学生渐渐生出厌学情绪。情感上的缺失将是教育最大的失败。事实证明,缺乏情商的人往往很难做出大事。教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文字里的世界和现实中世界的关注,使语文成为培养学生情商锻炼心智的最好载体。
2.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需要存在很大的差距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况且他们正处于人生中黄金的学习时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渴望更多更新鲜的事物,他们的需要具有多样性,他们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渴望获得的知识是不同的,他们的兴趣点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必须注意这些事实。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其实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统一与学生多样的需要存在着矛盾。能否解决这一矛盾有赖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二、分析问题
要进行改革,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也必须在理论上找到改革的依据,它受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达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内在要求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三个方面的制约。在改革中,教学方法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手段,完成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归宿,学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对象。
1.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生一般是6到12岁儿童,他们身体的发育,正处在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他们的大脑重量可以达到1280克,其高级神经活动的能力逐渐增强,并趋向稳定。在这一时期,孩子们的条件反射较之以前更易形成,很快稳定下来,不易产生泛化现象,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学习更多内容。
2.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
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诉求。从教材设计上来看,内容多在发掘学生潜能启迪学生心智上着力,意在挖掘出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让他们懂得真善美,从而成为一个获得全面发展的自由个体。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教材多采用图片、动画等符合儿童内心世界发展的元素。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被教师有意或者无意地忽视了,他们只是把那些他们所认为的知识不厌其烦进行重复的讲解。这种方式使学生麻木,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会把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求情感磨灭。玩是所有儿童以及成人的天性,在任何一个生物种群中,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3.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要实现三种目标:第一,认知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践要求,认知目标可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种不同的层次要求。第二,情感目标。根据儿童对知识的内化规律,情感目标被分为“接受”“体验”“态度”。第三,实践目标。依据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程度,实践目标可分为“正确”“连贯”“熟练”三种等次水平。
三、小学语文教法改革的方向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更倚重于稳定的模式,其侧重在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新的课程观念则关注人,我认为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确定一个方向,或者说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方法,其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如何满足他们对情感和知识的双重需要,如何在兴趣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语文素养。总而言之,改革应该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应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不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而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一次呼唤、沟通和激发。
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多考虑情境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形成充满人文关怀和饱满情感的课堂,使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多感”,调动起各种感官,拉近文章情境的距离,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影响和教育。
摘 要:如何设计、组织、实施、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小学学段的基础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班级授课的普遍性、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表明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将教学的行为锁定在课堂,评价指向“有效”。这里的课堂包括:备课、上课、练习、反馈、、评价、反思等一系列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27-01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设计、组织、实施、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小学学段的基础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班级授课的普遍性、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表明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我国的教育家就非常重视有效教学问题。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揭示了只有把握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法的教学才能称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其中:“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由老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培养人才的活动。“有效”应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课堂常规、环节、设计都是指向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的。简而言之,“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是从收效上进行分析的。还可以从过程上理解为“时效”,也被分析为“效率”,是教学目标在课堂环节中得到落实而且兼顾了省时的特点。从参与教育的人――老师和学生关系上理解就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高效应。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明的重要记录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学生启蒙阶段的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求学,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面向6到12岁的学龄儿童,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使他们达到语文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科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更重实践的课程,其核心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能自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备课、上课、说课等;第二,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能自觉应用一般教育教育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有三个阶段:学会教学――学习反思一一尝试研究。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明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一是具有基础性。小学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二是具有人文性。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首先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对他们人文情感的熏陶。三是具有工具性。语言文字是一切人类文明的载体。四是具有实践性。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实践和语感培养为基础,把默读、朗读、背诵、说话、书写、作文六项主要语文技能作为学生练习和实践的基本点。五是既有累积性。语文学习主要是靠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地学习和积淀,主要是依照不断地感悟范例、积累范例、比较和运用范例的方式来掌握。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上一标题己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将教学的行为锁定在课堂,评价指向“有效”。这里的课堂包括:备课、上课、练习、反馈、、评价、反思等一系列过程。而“有效”是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那么什么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有效的呢?目前,国内量化到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分为基础层面与发展层面两个度。基础层面,包括:第一,教师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这里包含学段要求、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第二,教师是否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教师备课,只有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已有知识等才能够设立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在关注全体的基础上在教学环节上照顾到两头的学生。第三,教师是否表述清晰。教师应注意用学生听得明白的语言来讲课。指令性的语言要指向明确,不然学生会不知所措。四是教师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课件使用得当,能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作为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发展层面:一是教师是否能灵活安排教学计划,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编制计划。二是教师是否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应该少而精、信且达,教师提问做到层层深入、学生回答方能见仁见智。评价语言应该准确、个性、不失幽默。三是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落在实效;四是教师是否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培养。课堂是一扇窗,可以让学生们透过窗子看到一片知识的天空、思维的海洋。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研;教学
对课程进行改革是小学语文新的开始,也是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新希望,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小学的语文教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更加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为了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语文教学成绩,以及为小学语文教学者提供更宽广的发挥舞台,各小学校必须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做出创新,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供条件。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之一的评课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学语文教研的新方向和新思考。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评课活动存在的不足
从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评课情况来看,很多都存在对评课内容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首先是评课内容空洞,教师从空洞的大道理开讲,针对各种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目标泛泛而谈,但很少结合实例对这些理念进行分析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同时对听评课的教师也没有太大的借鉴作用,评课只流于形式。其次是评课内容追求全面,在实际行动中却是蜻蜓点水,教师从导入到拓展,最后到结尾面面俱到,然而对实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情况却没有过多的讲解,评课内容仍然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从实例上升到教学思想。最后是评课内容尽显完美,忽视缺陷,许多教师评课用语太多华丽的溢美之词,对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缺陷却不了了之,忽视了评课的诊断功能。
二、新课改背景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研的新思考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教学观
各小学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从而武装教师的头脑。学校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语文教研学习,让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掌握和熟悉小学各年级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让各语文教师明确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时,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学校在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时,要明确时间、地点和内容,并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交流活动,比如常规课、示范课和学术研讨等,让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通过听课或者评课的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互相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另外,要通过竞争的方式,加强语文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产生思维碰撞、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发挥带头榜样作用,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语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中,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指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并将新的教学评价观融入教师的语文教学评价中。
3.加强语文教学常规检查,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之一便是观察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为抓好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学校必须重视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巩固教学基础。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常规检查是由教导处负责,而语文学科则需要学校语文组提供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领导也要参与语文教学的常规检查。常规检查的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语文教师的备课、教学案例等教学行为进行随机检查,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及语文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查看,对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反馈,对成功的教学案例要进行全校推广。除了常规检查外,学校还应该对常规课进行随机检查,通过随机听课和评课的形式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促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各小学语文的教研活动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新教师基于新课改理念敢于创新。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各教师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不足,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在S多环节方面过于随意性,形式缺乏新意,许多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全校教师能够树立新观念,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能够在新课改中找到语文教学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莎.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5).
1.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
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2.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情达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3.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4.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无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1.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2.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能力主动脉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二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其实质在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培养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对比。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而应付自如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此才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而不是“陶知行”。陶老认为:“人生两个宝,双手与人脑。有动手的尝试,才有真知的收获;有动手的实践,才有创造的发明。”小学语文教师参加科研,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在“做中学”。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是我国母语,同时也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缩影,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依据时展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突破常规,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放弃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交流,营造多元化、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堂授课的实践性与研究性,以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内心情感,并从中受益,促进德、智等全面发展[1]。本文就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进行研究,现综述如下。
1独立阅读,快乐识字
识字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要内容,是学生从语言表达过渡至书面表达的根本。故需对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培养,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课外与课堂有力结合,使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提高,利于听、说、读、写的发展。如《司马光》(人教版)一文中,生字共13个,引导学生流利、正确的朗读,在掌握生字的同时,体会到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格。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启发,鼓励动脑思考,多读优秀书刊和名著,对课文中生字、生词进行标记,利用书籍工具、网络进行查找识别,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2]。
为适应时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文体更趋多样化,内容不断增加,教师在课文阅读中,需重视提高学生默读质量,引导略读、精读界定培养。教师可先行阅读示范,并让学生预习,进入角色阅读,使情感溶入到课文中,利于体会主旨和加深记忆。组织学生对所遇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感受作者内心世界和写文章时的心情,并提供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对心得体会加以描术,使教学更具个体性、创新性,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授课效率。需注意对学生的阅读方式不加限制,以使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有独到的见解,拥有自我发挥平台。
2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内容设置丰富,故事性强,教师需对上述优势加以利用,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以自身拥有的素养带动课堂气氛,营造活跃、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如可运用肢体语言,或引申至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提高学生兴致,促使其主动参与,使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性的选择授课方式。如在《我想发明机器人》(人教版)一文中,就有趣的问题向学生布置,如发明机器人需要哪些相关资料?学生了解的科学家是哪位?等,使学生课前通过多媒体、询问、看书等方式对发明机器人的资料进行收集,激发好奇心。并结合课间适当的形体语言、幽默的言语或利用形象的道具,对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进行培养,在热情的交流中,完成知识掌握。
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写作成绩为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对写作的真正意义存在忽略现象。使大部分学生出现消极抵触情绪,而未体验到写作的真正乐趣,所写的文章辞不言情、感情漠然、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易使学生对人与人的交流淡漠,不关注周边事物,影响身心健康发展[3]。
可应用不限想象、学生自主命题的作文形式,使学生张杨自我个性,按照自我见解畅所欲言,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乐于动笔、易于想象的习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可就优秀文章当作范文让学生阅读,使其掌握思路和写作方法,将优美的句子进行摘录,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知识,以使写作效率提高。进而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有计划、有目的寻找灵感,及时记录自我体会和感悟,积累日后用于写作的素材。
4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何种教学方法最易被小学生接受,为教育工作者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依据小学生个性及心理特点,老师需对其相法充分尊重,对正确的思想适当鼓励和表杨,错误学习方法需予习纠正,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自身想法勇敢讲出。如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作发散思维的引导,通过联想,使学生牢记生字书写方式及含义,带领学生学习,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使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5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语文学习及文化知识的掌握为点滴积累的过程,需对所学课文通过摘抄、背诵的方式加深记忆。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请同学背诵名人名言、学过的文章、俗语、诗词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6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可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引申,使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如从课本中的一个地名,联系到当地风土人情、季节特点,诱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问题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并与同学讨论,使课堂知识更为丰富,学生学习效率进而也得到充分提高[4]。
7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为课堂教学核心,对学生如何学习、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缺乏考虑。需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需紧跟社会发展节奏,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依据课文充分设置有益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更为多元化的知识。并增强工作责任心,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8树立正确发展观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了对教学评价的力度,要求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关注,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特长,展示学生才化,进而做出激励和评价。运用发展性思想,站在对生命发展的高度,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出建设性评估,进而加以引领,完善学生综合素养。同时促进教师改善课堂设计,师生共同发展。
9小结
综上,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保障,需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依据个体发展差异和特点,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小学语文老师需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并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掌握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学会.提高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6).
[2]陈献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快乐阅志(下旬刊),2013,(6).
小学的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创新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为重要,需要更多的语文教师积极的探索,不断创新,将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小学的语文老师也开始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很多语文老师在对新课改的实践方面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停留在认识上,没有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想统一起来,这就导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再有就是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虽然知道进行创新教学,但是难以从实际做起,将大部分精力体现在教学形式上,并没有多少教学内容和效果。最后,就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将当前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难以创造性的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能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现状的存在直接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开展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当前的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升,要想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就必须按照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进行,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是和素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目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始终走在最前言,这样才能全面快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鉴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动好奇的年龄段,对于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更多精力放在玩耍上面,这也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而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如果能将学生的兴趣放在语文的学习上,就必须进行语文的创新教学。在进行语文的创新教学时,可以开展多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被吸引住,这样就很顺利的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的时候,老师可以拿真正的荷花让学生来观察,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关于荷花的视频,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多的来自老师的创新教学,只有运用创新教学,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改变常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是这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模仿来的,而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创建灵活多变的语文讲堂,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且运用现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并经过老师的讲授,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不同于书本,不同于平时的一些学习思维和方法,但是能运用已知去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措施
1.创新教学观念
要想开展创新教学,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有创新教学的观念,没有观念就没有行动,观念很重要,只有有创新观念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而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语文老师要知道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这是今后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更需要有创新的观念,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只有老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有千万种,而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进行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摒弃之前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这样在教学中,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对课堂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正真需要的。再比如,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进行,通常是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主要是靠一本书、一支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直接导致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去了解课堂外的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理解,不断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是在课堂所不能很快学到的,可见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3.创新教学手段
以上提到创新教学的观念和方法,这就需要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现在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那么教学手段的创新也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这些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日常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转变,而学生也能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快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更好的运用到语文的拓展中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信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还能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在阅读积累后能够让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升,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够让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出具有高知识水平、高技能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及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会形成逻辑思维,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此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发散性思考,让学生可以用创新的眼光处理遇到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所以,为了认真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给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心理状态处于最佳阶段,这样才能够促进智力发展,让潜在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对潮水的描写“潮来了,汹涌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排排白花花的潮水簇拥着冲过来,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随着潮头的翻卷,掀起阵阵白色的浪头,就像天上大块翻滚的白云。”来进行绘画创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进行绘画,通过纸和画笔涂抹出脑海中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同学们,请根据你们的画作,来想象你们是观潮人海中的一员,请描述出潮水来时的壮观、澎湃。”通过绘画将学生带入到观潮的情境当中,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鼓励提问启迪创造性思维
有句话说得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问题和质疑,那么,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内容也是肤浅的。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要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当学生提问、质疑的时候,教师不要打压,要积极地鼓励这种行为,这样才能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信服真理的同时,又不迷失本心。例如,在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进行教学时,在阅读完文章后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就会问“为什么小女孩不去捡一些柴,燃一堆火,这样就不会冷了啊?”“看到小女孩这么可怜为什么没有人伸出援手帮助她呢?”听了学生的提问后,教师此时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然后,学生联系课本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提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课堂留白拓展创造性思维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留出空白,是为了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更加充分地表现主题。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留白的运用,不要限制学生的创造思路,而是要给学生留有想象、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一文,讲述了曾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江畔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当知道大象生命将至时,再次配挂象鞍,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最后在百象冢旁刨坑,庄严地把自己埋葬。当阅读到文章处,教师可以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一段时间体会、感悟作品的凝重与悲怆,让学生能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情感与高尚情怀。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留白的方式,留给学生联想和思考的空间,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也是时展的需要。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创造、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禁锢学生的思想,而要通过引导与鼓励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仍然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实践和不断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3(32).
[2]董金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4(0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多媒体
通过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现有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现状
1.1教学手段较为保守
在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偏向保守。不敢创新,不懂创新,按部就班逐渐成为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写照。教学创新是指在尊重原有教学理念、手段等的基础上合理改变教学方式,以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目的的活动。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部分的教师乐于唱独角戏,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传递信息,虽然履行了教师的义务与责任,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却严重扼杀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单项的教学模式,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反馈,自然无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应完善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趋向多元化。
1.2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学理念是支持教学活动的精神基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活动虽然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弊端。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创新的进程,也成为在教学创新中最重要的障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仍侧重提高小学生的成绩,并不过多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这种落后教学理念阻碍了教学创新活动,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注重自己的成绩,只以成绩论高低。而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却迎合了现行小学教育的要求。在现行的小学教育中,升学率已经成为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在该标准的影响下教师逐渐向提高学生的成绩倾斜,导致教学活动单一化、机械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动性与目的性较强。小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并不会主动地质疑与思考。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小学教育背离正确轨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为了达到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与学校应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的目标逐渐契合教育的本质。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应对措施
2.1创新教学理念,突破常规教学方式
打造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改变单项的教学方式。旨在构建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思路,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用新颖的教学理念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语文教师应改变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授课与课外提升相结合,帮助学生转换视角,在课堂与课外中掌握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例如,教师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便可以将45分钟的课堂授课时间划分为具体的两部分,给予学生十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短暂的活动中观察室外的生活,并以书面的形式展现观察结果。《美丽的小兴安岭》侧重景物描写如“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所以,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侧重讲解描写景物的方式,并在学生观察室外时引导学生注意室外的景物。教学阵地并不单单指课堂,教师除了给学生活动时间之外还应该定期带领学生去郊游、踏青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2利用好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的成份较少,为了构建创新型小学语文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降低对课本的依赖性,改变主要以口头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向学生直观地展现课本知识或具体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出现正迎合了现阶段构建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的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知识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以此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散学生思维,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讲授这篇文章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描述景物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视频或图片。通过这种将枯燥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与学习课文知识的兴趣。例如,文中提到“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教师在还原该景色时辅之以音视频将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3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教无定法,教师为了构建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需要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游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教师在实践这些教学方法时应与小学生的生理情况与心里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价值与作用。小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在理解与接受新事物上存在差异。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法,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为具体的层次,并根据层次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布置合理的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获得进步。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游戏教学法,将课文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并将游戏穿插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时获取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教学目的。总而言之,构建小学语文创新型课堂是一项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应肩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伟芳.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才智,2013,(6).
[2]赵洁玲.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4,(5).
关键词:脑科学;脑电波;思维波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B-0064-04
大脑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器官,通过研究大脑进而去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实践之后,笔者发现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宝贵的经验与脑科学研究成果之间并不矛盾,脑科学研究成果往往从实验科学的角度验证着经验,脑科学研究成果也开辟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未知的研究领域。前者让我们明白常规做法的科学理据,后者则促使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一、基于脑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1.汉字认知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张学新带领其研究小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发现,中国人阅读汉字时会出现一个特殊的脑电波N200,而西方人在阅读字母文字时则没有。N200的存在,证实了大脑对中文、英文词汇识别有着本质不同的加工方式,尤其是对中文词汇在其识别的早期阶段,存在一个极强的视觉加工过程,而这个过程在英文阅读中完全没有。[1]
汉字的识记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定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就高达1600个。汉字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更多地关注“正音”“析义”,往往忽视“辨形”。尤其到了中高年级,汉字的“辨形”更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脑电波N200的发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启示在于,要充分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视觉形态”,如果能带领学生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地欣赏一个字,这个字往往更容易识记和理解。在执教《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遇到了生字“朵”。它是一个象形字,于是笔者将一朵“玫瑰”放在了“朵”字旁边,请学生比较:图和字,有什么地方像呢?学生很快发现,“木”像玫瑰的枝干,“几”像玫瑰的花朵。在视觉上进行强调,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了“朵”字。
借助脑科学研究新技术,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力海等人发现,儿童的中文认知能力与写字能力密切相关。他们认为,写字对于中文认知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书写过程中,大脑对汉字的音、形和义进一步熟悉,从而促进了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二是大脑因为反复书写练习而形成了自动化程序,也就是建立了相应的写字动作程序,并最终内化为这一汉字的长时记忆。[2]
这项研究成果与中国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写促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有与此相应的规定: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然而对于此项要求,一线教师并没有严格执行。需要指出的是,没有指导的机械抄写(大量生字抄写作业)对于汉字的识记作用不大。
基于写字促进汉字识记的认知,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习字册》时,有一个基本的模式。首先分析字形,根据不同的部件引导编儿歌、说字理、找联系进行记忆;其次范写生字,引导学生在书空中,掌握基本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再次描红,要求学生边描边回想记字的方法;最后集中精力,一笔一画把生字写美观。采用这样的写字指导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汉字识记水平和汉字书写的质量。
2.海量阅读
脑在处理语言行为时候主要有四个区域:布洛卡区(编制发音程序)、威尔尼克区(分辨语音、接受语义)、角回区(文字和语音的转换)和第二额回区(语言的书面表达)。在阅读拼音文字的时候,学习者只有一条神经通路,即“视区――角回――听区――运动区”,符号信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直接反应为语音,大脑对文字的形音义进行综合的处理。而在汉字阅读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条神经通路:“视觉――角回――运动区”。因为汉字具有表意功能,所以汉字符号进入人脑后,即使不能反应为语音,也不会妨碍理解。比如“饕餮”这个词,很多人并不能正确发音,但是他们却能够基本理解词义。[3]
“视觉――角回――运动区”这一阅读神经通道的发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进行“默读”的训练,在“囫囵吞枣”式的默读中,让学生与更多的汉字有一个“初见的美好”;其次,应尽早地向学生揭示“形旁”的表意功能,并介绍诸多“构字部件”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开启更有价值的阅读之旅。笔者在教学“歌”时,告诉学生“欠”在古时候指一个人张大嘴巴的样子,“欠”放在“歌”字中就是描摹一个人唱歌时候张大嘴巴的样子。后来在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时,学生又遇到了“欲穷千里目”的“欲”,他们就自然联想到“人张大嘴巴的样子想吃旁边的谷子”,进而理解到“欲”表示“想”的意思。
台湾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兰,其所在的实验室用脑电图仪测量人在阅读时大脑的相关电位时发现,受试阅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大脑中所有与这个字有关的讯息都会被激发活化。[4]洪兰认为,阅读是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这种主动处理过程会促使神经连接得更加绵密,也就越能触类旁通,并因此形成了创造力。
洪兰教授不仅是脑科学研究的专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阅读推广人。她的基于脑科学解释下的阅读推广获得高度的肯定和广泛的认同。同样,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启示就在于重视课内外阅读生活的实践建构,用海量阅读畅通学生神经通讯系统。
首先要建立阅读启动机制,通过激趣、链接生活、示范影响、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开始主动阅读。其次要建立阅读推进机制,包括书籍的分龄分类推荐、阅读方法指导、阅读交流平台、阅读写作路径等。最后要建立阅读评价机制,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长评价,同时设立特色评价体系,如“阅读银行”等。
二、基于脑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流程设计
1.巴洛克音乐对α波的激发:课前、课后一分钟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的脑电波调整到α波段时,就会表现出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维敏捷、灵感常现、记忆最佳的学习状态。研究人员还发现,符合50~70拍/分的巴洛克音乐可以激发α波的产生,原因是这种音乐的节奏与α脑电波频率状态一致。[5]巴洛克音乐是指1600~1750年期间产生的音乐作品,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维瓦尔第的《四季》是代表曲目。
小学生对注意的调控能力相较弱,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运用“巴洛克音乐”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避免破坏原有的课堂教学节奏,建议教师充分把握课前、课后一分钟,来创设“巴洛克音乐”情境。课前一分钟播放与心跳节奏相当的巴洛克音乐,让学生伏案静听,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从课间兴奋的游戏状态中回归。课后一分钟播放适宜的巴洛克音乐,让学生伏案冥想,可以帮助学生在“放松性警觉”的状态下,把本节课获取的相关信息轻松“输入”长期记忆之中。关于“巴洛克音乐”资源库的建立,可通过“百度音乐”,在其下的“古典音乐”中下载。
2.学习的四个象限:设计适宜的教学流程
“自然学习设计”是当代美国中小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它是由伯尼斯・麦卡锡等人自 1979 年开始试验并逐步总结提炼的。麦卡锡在自己的代表性著作《论学习》中指出,学习包括四个象限,教学中的每个象限各有侧重点(见下表)。当这四个象限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圈,一个从主观认知到客观认知,再到“融会贯通”的过程。[6]
小学语文教学的流程设计也可以建立在学习的四个象限上展开,从而更好地实现全脑的语文学习。笔者基于此在实践研究中总结出一套特色语文教学流程,简称“友学语文课堂流程”,具体如下图:
首先,教师通过设计学生课前完成的“自学导航”,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始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然体会到所学内容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参与此次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通过学习目标的具体呈现和核心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所学内容,并在深入学习理解前就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的建构。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方式,深度理解所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后,安排恰当的“延展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文本表达,在尝试运用中实现从读到写的跨越。
三、基于脑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开发
1.言语与手部运动的关系:语文教学中注重“手势”的开发与运用
脑科学研究表明,伴随言语发生的手势运动对言语交流存在促进作用,既有利于听话者的理解。又有利于说话者的言语产生。研究者还发现,由于手势加工利用的是空间位置信息,与言语加工占用的认知资源不同,因此在手势与言语内容不一致时,两者结合可以表征更多的信息。由此可以认为,手势通过促进听话者的理解和说话者的言语加工来促进言语交流。[7]
好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声情并茂,除了口头语言,还配以大量的肢体语言。这样普遍的认知,我们可以在上述脑科学的研究中找到理论依据。既然“手势”在促进表达和理解中具有如此大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在实践层面展开系统研究,如“手势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手势对不同词类教学的影响”“低年级语文课堂组织中手势语的开发与运用”“手势在词语理解中的作用”“演讲中常用手势语及作用分析”。以上研究话题,通过知网检索,很多领域还是空白,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笔者在实践中将手势与手指操整合在一起,重点研究了“手势及手指操在低年级写字指导中的作用”。如遇到横画较多的字“真、具、直”,就让学生张开五指,感受指与指之间空隙分布均匀才好看;又如通过拳头和手掌的组合,让学生感受到左窄右宽、上紧下松、内收外放等不同的间架结构;还比如通过写字前做一做手指操来巩固学生对于字形的认知。
2.思维波谷:教学形式的多感官转换
脑的工作有点像人的脉搏,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以一节40分钟的课为例,学生的注意力状态分大致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4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呈现三个思维波谷区。在波谷状态下,学生的大脑比较疲惫,思维敏度下降,不愿意思考,甚至容易瞌睡。结合脑认知规律,适时地转换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越过思维波谷区。[8]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能以“口授耳听”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重点知识的讲解可以安排在课始和课中的10~15分钟,而在学生学习的波谷阶段可以安排“看一看、读一读、动一动、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不同的感官教学方式。如生字词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双色笔”教学法,重点读音或笔画上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还可以通过看图片、看实物进行比照,调动学生的视觉参与学习。又如课文精读时,教室往往会陷入一片死寂,这个时候如果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一种更为放松的状态下畅说,学习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新.拼义符号:中文特有的概念表达方式[J].科学中国人,2012(23).
[2]王晶颖 李辉.脑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及其对幼儿写字教育的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12).
[3]肖潇.脑科学研究背景下的汉字认知[J].语文学刊,2010(8).
[4]洪兰.阅读,让你更有创造力[J].生命世界,2006(4).
[5]顾榕.课堂最佳学习状态的探讨[J].基础教育,2014(3).
[6]盛群力 陈彩红.依据学习循环圈的性质施教[J].课程教学研究,2013(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发散思维,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它需要学生打破守旧的常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社会,需要培养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小学认知阶段就如同早晨徐徐升起的朝阳,创新就是那光彩而夺目的晨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容置辩,科技依靠创新,创新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教育中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关键,小学语文教育是孩子对母语专业系统学习的开始,怎样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想象,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个人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想别人未想之想,做别人未做之事,这样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才能创作出更多的实用价值,更好地造福社会。创造性思维是通过认知、感受、记忆、想象、联想等进行发散性思考,它是更全面更新意的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更多更艰难的脑力劳动才能取得。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中产生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的蒸汽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等等,没有时刻抱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发明出改变世界的东西。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引起重视,它是学生以后能正确运用母语表达的开始。小学时期智力和身体都处在快速发育阶段,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我逻辑思维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他们人生以后阶段的学习、认知、工作和生活都大有好处。而且,随着九年义务新课标的实行,培养创造性思维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2.1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2.1.1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小学时期孩子的大脑思维还处在未定型,亟待合理开发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热情和好奇心,什么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好像在他们的世界里所有事物都应该有个答案。但是相对的,他们很难对一样事物保持长久的热情和耐心,学习上也是如此,课堂上学习久了,他们反而会倦怠课堂,对课堂外的世界感兴趣。
2.1.2思维灵活多变。
这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就能窥见一斑,他们往往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和思考,也许这一秒和下一秒都不一样,而且他们认知的未形成性决定了他们容易人云亦云,对自己的认知不坚定,喜欢群体,不喜欢被孤立,所以他们的思维中是不断变化的。
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2.2.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兴趣是产生创造力的诱因,是最好的良师益友,对一样事物保持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老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备课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使课堂学习更加丰富有趣。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有思考会质疑才能使思维不断碰撞,才能溅出真理的火花,比如爱因斯坦质疑牛顿力学理论中的“绝对时间”一说,大胆提出相对论;卢瑟福质疑汤姆森原子枣糕模型,用阿尔法散射实验证明核戋结构都是通过质疑产生的。
2.2.2点拨引导,开启他们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一种基于现实之上,跨越空间的思维,可以说一切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从空间思维开始的,小学生想象力往往非常丰富,这个时候只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就能让学生想象变得活泼而富有意义。把理论的东西形象化,让书本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变成学生脑子里的美好世界,这就是想象的力量。
2.2.3注重观察,形成具象感。
观察是人认知事物的基础,也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自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观察。它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种智慧。观察思维对于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很重要,读到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时,我们能通过秋日夜晚挂在天上的月亮感知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不同季节植物的观察,对各地风土人情的观察,更深入地感知语文中的语言形象感。
2.2.4鼓励机制,保持热情耐心。
不仅要让孩子知道错误要惩罚,成功要表扬,还要在平时学习中进行鼓励,孩子犯错后自信心对比成人是很容易受挫,这个时候加以鼓励和引导,才能使他们继续保持热情,老师要在课堂中适当组织一些互动性活动,在活动中引入一些鼓励机制,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
2.2.5课外阅读,拓展综合知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语文学习要接触大量文章,要在行文时思维活跃,我们需要大量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陪伴小朋友的良师益友,从小培养其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孩子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爱上阅读,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教育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写作时可以出口成章,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素养,不同方面的阅读使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更具综合性。
【关键词】创新 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 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教育,把学生当作一张自纸,一个容器,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师一味追求高分,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授知的同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加工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只有在语言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零的突破,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教育。它的目的是要掌握科学的内容,科学的方法和研究能力。不要给教师在教学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和结论,但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言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帮助他们建立最好的智能结构。
二、 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将来能成才的是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基本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一切从学生的学业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任何事情都很好奇。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教师当学习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他们有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理解和解释。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你必须首先创建充满创造性的思维和气氛的情况。鼓舞和激励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兴趣,营造出强烈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是发展质量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人才和重要的工作。开展探究式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获取知识,知识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和开放的思维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技能,帮助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高层次,高品质的跨世纪人才。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在文中的主要语言,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比喻,循道卫理推论开发智力,提高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课堂教学的创新
风格化的教学语言,还包括广义的体态语言,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各学科,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就形式上讲,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模式,更主要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差异,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原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授以不同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你必须首先创建充满创造性的思维和气氛的情况。鼓舞和激励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兴趣,营造出强烈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是发展质量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人才和重要的工作。开展探究式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获取知识,知识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和开放的思维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技能,帮助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高层次,高品质的跨世纪人才。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在文中的主要语言,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比喻,循道卫理推论开发智力,提高创造性思维品质。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题小研究”
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