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时间:2023-07-24 17:0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服务质量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一、旅游服务质量的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业内外关心旅游业的人士越来越重视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大家基本认可这样的观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是指景区服务所能满足服务需求的特性的总和。即景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所能满足游客需求的程度,它包括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及游客评价。

二、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问题

旅游景区服务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向旅游者出售,是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最敏感的部分。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遗憾的是,在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服务质量一直参差不齐,大大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强。

旅游景区服务人员有义务、有责任向旅游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但是目前不少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质量不够重视,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具体表现为视宾客的呼叫为麻烦,对各种消费层次的客人不能一视同仁,重视高消费群体,轻视普通消费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带到工作岗位;对集体的效益声誉不关心,只注重自己的工资福利;部门间协调不到位,存在服务空白地带;接待顾客投诉时互相推诿,不能承担责任,服务速度慢等等。没有树立好“宾客至上”的准则,忽略了服务的重要性,导致服务质量有下降趋势,以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怨声连连。

(二)景区旅游摊点、商店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有些旅游景区摊点、商店不符合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标准。具体表现出两种现象:一是“散”。景区周边的旅游商品所设摊点、商店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市场。二是“乱”。景区内外缺乏监管力度,导致相当的产品无质量保证,且价格虚高,甚至有些景区尾随游客兜售商品,强买强卖。

(三)景区安全管理不到位。

景区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游客人身安全、财务财产安全等。目前一些旅游景区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只注重效益,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四)对宾客投诉不够重视。

宾客投诉处理要求景区内必须有便于投诉的条件,如:意见箱,投诉电话等;设有专门处理投诉的工作人员,工作耐心细致。某些景区,只关注硬件设施、服务的态度等因素,不重视在服务过程中和服务提供之后,引起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不满和投诉。

三、提高我国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是一个地方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展现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宣传地方文化、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景区景点的标识、停车、休息、卫生等设施以及旅游服务人员的用语及表情等,都是营造舒适旅游氛围、打造精品旅游的重要环节。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具体对策如下:

(一)对从业人员进行质量教育。

景区应树立“质量第一”、优质服务的意识,使全体员工认识到服务质量对景区的重要意义。

通过服务质量教育,使全体员工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景区质量管理的方法,让员工熟练掌握本人的“应知应会”技术和操作流程,提高景区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

旅游景区服务针对每个景区有不同的规范,其中规定了旅游景区提供服务所应该达到标准,即对“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个问题给出了一定的答案。为景区服务质量的检查和控制提高了衡量的尺度。建立健全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对于景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有效做好景区安全管理工作。

1、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各种安全行为,建立和维护安全管理秩序。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训。

3、落实安全督导检查工作。一是检查物的状况是否安全,例如景区内旅游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游乐场所以及游览环境是否安全,安全标识和救生用具是否齐备、完好等;二是检查人的行为是否安全,例如是否有违章操作和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等。

(四)重视投诉、提高游客满意度。

游客对景区的意见、投诉和满意度,更能说明景区的服务质量,通过游客的信息反馈进行检查,更能全面、及时、有针对性地反映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给予及时、稳妥、合理的处置,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五)建立服务质量督察制度。

发挥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跟踪监督,将新闻媒体曝光与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者单位: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莹.旅游区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其控制途径.旅游学刊, 2001,(6).

第2篇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充分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出门旅游变得简单容易,旅游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转变。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形式,滑雪、探险、徒步、滑翔伞、登山、漂流等具有参与性的体验式旅游活动更受旅游者的青睐。由于这些旅游活动参与性强,风险高,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 安全管理 研究

2001年6月,在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到“体验式旅游”这个新概念,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充分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出门旅游变得简单容易,旅游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转变。对现在的旅游者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全新方式,身在路上的“旅”不再是出发的唯一意义,追求快乐的“游”与身心放松的“憩”更为重要。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的旅游形式,滑雪、探险、徒步、滑翔伞、登山、漂流等具有参与性的体验式旅游活动更受旅游者的青睐。由于这些旅游活动参与性强,风险高,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体验式旅游活动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以及旅游从业者而言,旅游地的形象和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旅游目的地、一条旅游线路或是一个旅游企业的打造,包括策划宣传、市场营销、资源开发、服务质量、成本核算等环节,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会影响到旅游地的形象,进而影响效益,各项工作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而安全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

体验式旅游活动中本身就伴随着一些风险隐患,而一些旅游景区或旅游地为了经济效益盲目上马体验式旅游项目。既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平时的督导工作也流于形式,或者消极应付上级检查,更有甚者将意外事故视为忌讳避而不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的旅游地来讲,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二、影响体验式旅游活动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交通游线设计与体验式旅游活动组织不合理

从已发生的一些景区安全事故中可看出,交通游线的设计与体验式旅游活动组织的不合理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由于户外探险类体验式旅游活动线路设计不合理,容易误导去往一些危险的地带,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二)景区管理人员和游客安全意识薄弱

前者主要表现在景区管理人员工作疏忽、思想麻痹大意,抱着侥幸心理。特别一些景区在节假日安保人员短缺时,临时抽调无任何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承担安保工作,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后者主要包括游客出游前的准备意识与旅游过程中的没有把安全纳入意识中。许多游客在出行前对于自我保护的准备和自救常识、求救的安排都一无所知,就开展探险旅游等高危险旅游活动;或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过于兴奋,高估自身应对能力,不遵照景区规定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指挥,开展超出安全范围、具有挑战性且高危的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旅游安全事件。

(三)景区设备设施不足

我国许多景区的设备设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景区游览设施设备老化、配套不齐全、产品质量不合格;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缺乏设施功能性、实用性考虑;景区游步道、护栏等不安全的设备设施。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但相关配套安保设施却未能跟上等。

(四)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旅游景区管理者与政府主管部门两方面。景区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安全管理专业人才较少、管理水平较低,导致预警体系、应对方案等管理机制不健全;而政府对体验式旅游活动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监管力度较小,尤其是一些不具备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的景区并将没有及时予以整改。

(五)对于突发自然灾害没有足够的防范和预警

全球变暖直接引发了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户外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带来严重的威胁,而许多旅游企业对这些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非常薄弱。

三、对体验式旅游活动中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旅游安全意识

首先,要提高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让景区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旅游安全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的积极宣传来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第三,提倡游客在出行前应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有充分的自我保护的准备和自救、求救的安排。

(二)建立健全体验性旅游活动安全管理机制

一方面,开展体验式活动的地区的安全管理应以政府为核心,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应从政策法规上制定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机制,从法律上规定其责任与义务,邀请专家评估了旅游活动的安全性,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做出相应的预案。另一方面,景区从业人员应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要将旅游活动安全责任到人,积极组织景区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培训,加强景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对于参与体验式旅游活动的游客进行评估,评估其的体质和适应力是否适合旅游景区的各种旅游活动。

(三)强化旅游安全保护设施建设与管理

首先,科学设计体验式旅游活动路线,并在景区游线地图上明确标明哪些地段可能存在哪些具体的安全隐患,让游客提早针对性做好防范措施。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的路段做出警示标志,必要的话封闭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路段。

其次,加强旅游景区安全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景区内放置的警示牌上应加注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进行安全提示以提醒自助游的外国游客,并加注景区紧急电话。保证活动范围内有GPS信号,能够通过监控装置了解游客动向。

(四)加强景区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建设

景区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具有如下几个主要手段:

第一,利用多种媒介方式特别是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及时景区安全信息,例如将安全提示、出行准备、避免方式与自救方法等在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等。

第二,在景区网站、景区门票、景区宣传单上进行安全提示,做出行为规范提醒。

第三,在景区内有安全隐患处设立警告牌,并随时检查警告牌的完好情况,做到及时醒目地提醒游客。

(五)建立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第一,对体验式旅游活动高风险区域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提前科学制定科学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及疏散避难对策。

第二,在这些区域应提供简单有效的救生防护设施,并定期组织旅游管理安保人员进行救援演习,熟悉救援程序,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及技能要领,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第三,定期举行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救援技能培训,要增强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双方面的安全意识,增强游客自救和景区救援能力。

体验式旅游活动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旅游监管部门、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共同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促进体验式旅游活动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杭华. 旅游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01)

[2] 罗景峰. 我国乡村旅游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3)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补充赔偿责任;抗辨事由;连带责任

问题的提出

2005年5月5日原告吴文景、张恺逸与受害人张渊等17人参加了由被告康健旅行社组织的牛姆林二日自驾游。进入景区游览时天色变阴,原告一行建议导游调整行程,但导游坚持带队上山。不久下起了暴雨,导游没有就近安排避雨,而是要求大家原路返回,致使张渊在返回的途中被一棵折断的马尾松砸伤,经医治无效死亡。法院认为,旅游服务机构及其导游负有保障游客安全的责任,本案导游不顾恶劣天气坚持带游客冒险进入林区的错误行为,被告牛姆林公司管理不善致使马尾松折断伤人,事件发生后又未尽最大救助努力,这3个因素均是导致被害人张渊死亡后果发生的原因。判令被告康健旅行社承担10%的赔偿责任,赔偿原告55051.58元,被告牛姆林公司承担90%的赔偿责任,赔偿原告495464.22元。这是法院运用安全保障义务确定景区赔偿责任的典型案例,本文以该案为切入口,研究和探讨旅游景区安全保障义务。

一、旅游景区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是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负有的合理限度范围内的照顾、保护他人免受人身损害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首先确认了安全保障义务,是司法解释发展法律的重要成果,是调整景区经营管理者与游客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旅游景区是指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要场所。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愉快轻松的环境带给游客愉悦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景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受到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旅游景区的安全备受考问和挑战。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旅游景区发生的这些旅游安全事故不仅给游客的人身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景区旅游形象。

游客进入景区与景区经营者建立旅游服务合同关系,景区应按合同提供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满足游客的旅游休闲需求和精神满足。为何在合同之外规定景区安全保障义务?一般认为基于以下理由:

(一)危险控制理论

经营者开发经营旅游景区,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使他们比一般游客更了解设施、设备的性能、状态,景区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情况,包括社会治安状况、气候、地质地貌、相关法律规定、文化状况等等,具有预见损害的信息优势,更能采取更低成本的避免和减轻损害的措施。因此,“在属于不作为责任原始形态的对他人侵权行为之责任领域内,监督者控制潜在危险的义务通常来源于他对危险的控制力”。

(二)信任理论

游客进入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文化厚重的景区,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有合理的理由相信景区凭借其经验、知识、职业要求能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措施避免和制止危险。这种基于双方的合同关系及一系列宣传的信任关系是旅游景区承担安全保护义务的又一理由。

(三)收益与风险相一致理论

旅游景区经营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并从中获得收益。而景区人员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危险,景区应从其收益中支付安全成本,维持安全的旅游环境。服务安全成本是现代社会商务成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就其支付方式而言,可分为积极支付和消极支付。积极支付是经营者以性能可靠的安全设备和周到严密的管理,主动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消极支付就是经营者在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对游客的人身、财产损害予以赔偿所支付的费用。积极支付与消极支付呈反比关系,积极支付多则消极支付少,反之亦然。虽然资源保护型景区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但一般靠收取门票作为管理和维护费,也应承担维护安全的成本。

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确立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公众在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场所遭受第三人侵害,因侵害人无法确定或无力赔偿使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同时经营者未采取措施制止侵害行为具有不作为的过错,而对不作为侵权行为的法律依据缺乏使某些相同类型的案件因法官认识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裁判结果。为统一相关案件的裁判尺度,我国以德国侵权法中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和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程度为基础,以利益平衡为方法论在司法解释中确立安全保障义务。最高法院的《解释》列举的经营者未包括旅游经营者,但一般认为这里的经营者采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认定方式,即指从事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利的人,因此,应包括旅游经营者。

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李洪波、郑向敏将旅游安全事故根据景区类型分为自然资源类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和人文资源类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张进福、郑向敏将旅游安全形态总结为犯罪、交通事故、火灾与爆炸、疾病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根据发生原因,侵害游客人身权益的安全事故,分为人的行为造成的伤害、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设备造成的伤害、自然灾害(包括动物)造成的伤害、游客自身疾病。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就是防止上述侵害后果或防止侵害后果的扩大。由于景区的义务是与特定的时空特征、环境条件相结合,因此景区义务范围受到诸种因素的影响,如可预见性(损害事件的现实可能性)、可能结果之严重性、导致损害发生行为的社会价值、避免危险的费用、社会的合理期待等。

1可预见性。是指“被告能合理预见到他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会对原告造成损失或损害,那么被告就被认为存在注意义务”。景区经营者应对其能预见到的损害承担保障义务,如景区能预见到景区栏杆破损未修理,游客可能会掉下悬崖,就负有维修栏杆的义务。对于不可预见的危险如罪犯在景区对游客突然实施抢劫杀人行为,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不可能让景区承担责任。如若课以景区防止犯罪发生的义务,景区不堪重负,将危及行业的发展。虽然景区没有防止犯罪发生的义务,但在事故发生后有积极救助、报警的义务。

2可能结果的严重性。有些危险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损害却极大,应责令经营者对此承担保障义务。如设置标志牌,虽然不设立发生损害的可能性小,但一旦游客误入禁止区域或迷路,损害就大了。

3导致损害发生行为的社会价值。有些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因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而容许其存在。如儿童冒险游乐、攀岩、蹦极、海底探险等活动均具有发生损害的危险性,旅游景点对这些危险性活动应负有较高程度的注意义务。

4避免危险的费用。在考察预防措施的合理性时也应考虑经营者的经济负担,不能为保护游客使景区承担过重的负担。如果景区要防止犯罪的发生,必须建立严密的监控系统,每个路段派人站岗,对进入景区的人进行严密的身份审查;对随带物品予以严格检查。如果这样,景区将不是景区而是军营,这是景区不能承担的。不能将景区视为保险箱,而应在危险的可能性和预防危险的费用之间加以权衡,在景区能承担也应承担的范围内确定义务。

5社会的合理期待。游客进入景区,对景区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安全予以信任和合理期待,景区应在社会公众通常的期待范围承担义务。如游客相信景区不存在隐蔽危险,景区经营者应对这些危险予以消除、提醒、标示等等。

旅游景区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首先来源于法律法规规定,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风景名胜区条例》、《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及地方旅游管理条例,都对景区的安全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旅游经营者应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建立安全的游览环境。安全管理规定是景区保障游客安全最低限度的强制性要求,违反该规定会招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其次,安全保障义务来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要求民事主体应善意地履行义务、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景区经营者应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消除任何潜在的危险,为游客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游览环境。前例张渊案中,导游按行程带游客上山游览,没有听从游客的建议改变行程,应认为是一位尽职的旅游服务人员。但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导游应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险,不考虑特定情形冒险带游客上山,将游客置于危险境地并最终致张渊死亡,对损害的发生具有一定过错。导游违反的不是法律规定,而是一个专业人员应尽到的善意的谨慎的义务。

旅游景区保障游客安全的义务总体上分为积极的防止损害发生的义务和给予提示、告知、警告等消极的防止损害的义务,具体包括:

(一)预防措施有效

1建立安全防范系统。景区必须配备与景区范围大小、等级相适应的安全工作人员,并配置相应设施设备。在景区内建立报警点、巡逻点,组建巡逻队,在景区值勤巡逻,及时发现潜在危险,维持良好的秩序。

2设施设备和交通工具安全、有效。景区内的游乐设施、防护栏、电力设施、消防设施、缆车、索道、交通工具等安全可靠,不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并能保证通畅运行。

3设置标志牌和警示牌。景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规范的景区平面图、示意图、线路图,使游客知晓景区地形地貌、景点布局、距离远近及自己所在位置。在游客集散地、主要通道、危险地带、禁止区域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设置在明显位置,不可有障碍物影响视线,也不可放在移动物体上。转4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景区的游览线路、设施设备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消除。如清除有碍通行的各类路障,铲除游道旁松动的山体危石,对森林中的危树加固或拔除。景区服务人员对于游客不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如人员拥挤应积极疏导,不正确的操作应即刻纠正。

5旅游服务人员善意谨慎地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人员本身就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除按职业要求完成职责外,应处处为游客想,为游客提供周到、细心和安全的服务。

(二)救助措施及时

事故发生后旅游景区应立即启动紧急救援体系,景区工作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积极进行疏散,将游客带离危险区域。同时,医疗人员对受害游客进行及时的医治,尽量将事故损害降低到最小。

二、旅游景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性质

游客进入景区与景区建立旅游服务合同关系,在景区受到伤害的游客可提起违约之诉。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确立了景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景区未履行该义务,致游客伤亡,应承担侵权责任,为此,游客也可提起侵权之诉。

景区的侵权行为有两种类型,一是景区因有瑕疵的设施设备或不当服务行为致游客遭受人身损害,景区的行为与游客伤害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一是景区未能制止第三人对游客的伤害,景区的不作为行为与游客伤害之间具有间接因果关系。不管哪种情形,景区均对其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判断景区是否有过错的标准是看景区是否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安全管理,是否善意谨慎提供旅游服务。前例张渊案中,原告方提供的证据证明折断的马尾松顶端是秃的,从中心开始向外朽烂,说明景区经营者疏于对被折断的马尾松的管理,显然具有过错。虽然当时景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的袭击,.导致马尾松被大风刮断,但景区经营者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请求免责。

(二)责任类型

景区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客伤害,应承担的责任类型有:

1全部赔偿责任。景区经营者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被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是景区经营者对自己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2补充赔偿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游客的伤害是第三人侵权造成的,由实施侵权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景区在提供旅游服务过程中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种责任与全部责任不同:首先,游客的人身损害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不是景区经营者造成的,按照责任自负原则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其次,第三人的侵害行为与受害者的损害后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景区经营者只是能够防止损害却没有防止,从而为第三人的侵害提供条件,加大损害发生的盖然性,其不作为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第三,实施侵害的第三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由其赔偿受害者的全部损失。只有在第三人无法确定或不能全部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由景区经营者在第三人不能赔偿的范围承担赔偿责任。第四,景区经营者的责任是过错责任。景区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当时已经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可以不承担责任。第五,景区经营者在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人追偿。可见,景区经营者对由于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是对他人损害后果承担责任,似乎有背自己责任原则。但实际上经营者是对自己能够制止而没有制止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当然,安全保障义务也体现了侵权行为法旨在社会营造积极救助的人文关怀氛围的公共政策。

(三)抗辩事由

抗辩事由是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得以免除或者减轻责任的合法事由。事故发生后,景区经营者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和在何种情形下拒绝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的问题目前法律没有规定,而这点涉及准确认定被告赔偿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减轻或免除景区经营者的赔偿责任。

1景区尽到了合理的保障义务

景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事故的救助措施。游客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由于旅游景区的设施和旅游服务,而是由于景区不能够预见和控制的其他事件造成的。景区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没有过错,且在事件发生后积极救助。景区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事件如犯罪发生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及时的救助,阻却了行为的过错性,景区不承担责任。

2游客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游客不遵守景区规定,不听从景区工作人员的指挥,实施危险行为导致损害发生,应由游客对其过错承担责任。游客作为理性之人也负有保护自己安全的责任,如果游客不遵守规定,使自己陷于危险处境,按风险自负原则应由游客自担其责,景区当然不承担责任。但景区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游客明知危险却执意所为。

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旅游环境状态与旅游者行为之间存在双向影响,且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如果游客故意或过失行为与景区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结合造成损害,构成混合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1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可以根据游客过错的大小减轻其赔偿责任。为保护游客利益,使景区尽最大努力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2条规定“侵害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为此,景区只能就游客故意和重大过失为由请求减轻赔偿责任,对游客一般过失行为不能要求减轻责任。如游客因景区工作人员未说明清楚危险活动的操作规程,游客操作失当致受到损害,就属于一般过失,不能减轻景区责任。

3第三人已经承担了责任

如果游客所受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侵害行为造成的,应由第三人承担责任。第三人已经按照法律规定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作为承担第二位责任的景区就不需承担赔偿责任。

4免责条款的效力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旅游景区可否通过门票上的免责条款来免除责任?免责条款是由双方协商的,景区未与游客协商自行拟定的要么同意要么走人的条款,为格式条款。约定免责事项的格式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才能生效,否则无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旅游景区下列免责条款无效:(1)免除造成游客人身伤害的条款;(2)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游客财产损失的条款;(3)格式条款免除自己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由此可见,景区不能通过免责条款免除自己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游客人身伤害的责任。

5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伤害游客,景区自身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但对于自然灾害,景区能预见而未预见或能采取措施而未采取措施,景区就有过错,就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请求免责。张渊案中牛姆林景区遭受了强对流天气(飑线)袭击,出现雷雨、大风,树木被折断。如果树木长势良好被折断,是不可抗力所致,可以免责;但砸伤张渊的马尾松树根部从中心向外部朽烂,景区显有维护、管理不周之错,当然不构成不可抗力,不能免责。

三、影响景区责任的其他因素

(一)动物侵袭与责任

游客在海滨浴场游玩,被海蛰毒死的情况下,景区是否有过错?判断的标准是按通常情形下景区是否能预见及是否采取警告、制止的措施。如果该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过海蛰,不知什么原因海蛰来到这里,景区不可能预见到,则景区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责任。如果该地区出现过海蛰蛰人,而景区疏忽大意,既不告之游客,又不采取防止措施致游客受伤或死亡,景区就有过错,应承担责任。

(二)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之间责任的划分

第4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 实训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实训课程改革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为景区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景区管理人员。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且进行景区实训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特点,注意把握教学难易程度。

一、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涉及市场营销、规划、生态等领域的知识,牵涉的面较广。旅游景区实训围绕景区管理课程展开,这就使景区管理实训有多个知识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知识体系包括旅游景区行业动态、景区规划知识、景区市场营销知识、景区游客管理知识、景区安全管理知识、景区环境管理知识、数据统计软件的使用等。

2.能力目标。以围绕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进行实训设计。景区实训课程教学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任务包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景区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和根据要求提出景区设计的具体方案。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小组进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的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素质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景区、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景区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另外,实训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设置的实训课程教学项目需要学生用系统、缜密的思维方法才能解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另外,景区管理本身注重可持续发展,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各项目时注意遵循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二、景区管理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1.景区规划。景区规划课程涉及地理、经济、生态等领域,其理论、方法较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加之高职院校规划方面的师资缺乏,景区规划课程一般未纳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但景区规划课程中的内容与景区管理课程中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游客管理、景区产品类型等方面的内容直接相关。鉴于以上原因和景区规划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景区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实训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论过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感。但应把握好实训的难度,引导学生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以规划文本作为蓝本,给学生教授景区规划的内容和分析景区规划的成功之处等。景区规划实训中的子项目根据景区规划的顺序进行安排:一是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方法;二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环境构成的要素和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三是景区的空间布局。要求学生了解景区空间划分的意义,掌握景区空间布局的方法和模式;四是景区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功能区项目设计的原则,各种项目的要求,并根据所给的功能区的主题、功能设计出景区项目;五是景区游览线路的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合理线路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

2.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学会使用SPSS统计软件。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周边的景区(建议学生选择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作为调查的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授课教师讲授学生问卷调查的步骤和设计问卷的方法及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问卷。授课教师对问卷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所制作问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在景区内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教师以学生所收回的调查问卷为例教授学生使用SPSS17数据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统计和数据的分析方法。学生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该实训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市场调查和分析市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

3.游客行为管理。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以文字或照片的形式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和景区引导游客行为的方法。这项任务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游客不文明行为给景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同时反省自己游览景区时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4.景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选取就近的森林公园作为实训场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景区内存在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另外,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森林公园内寻找景区内遵循“减量原则、再用原则和循环原则”进行生态设计的项目。

5.景区安全管理。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程序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景区安全管理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通过实地考察找出景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作成PPT进行说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排除景区安全隐患的措施。另外,在实训实验室设置景区情境,由学生演练处理景区安全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6.景区行业动态。邀请景区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座谈,为学生提供与业内权威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是订单式讲座。授课教师建议专家讲授的内容包含学生上课时理解有困难的内容,如景区经营模式问题。同时,专家介绍现阶段景区发展现状,包括景区规模、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以及现阶段景区经营存在的问题。专家座谈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

7.园林知识。要求学生能认识一定数量的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对园林中铺地、花坛、花镜、绿篱等有一定的认知。

三、景区管理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为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发表意见,最后老师对各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授课景区游客管理、景区安全管理时,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景区管理游客的方法、景区安全管理的措施。为某景区线路设计是否合理等。

2.角色扮演法。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和角色,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讲授处理景区安全事故时,授课教师设计一位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遭到抢劫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警察、歹徒等角色,处理该安全事故。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景区实训课程教学中可大量使用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授景区分区时,以某一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功能分区的目的、方法等。

4.专家座谈法。邀请景区行业的专家来跟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一个跟景区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给学生授课后,学生可以就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请专家解答。经过专家的剖析,同学们以前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专家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为同学们破解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

5.实地考察法。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在景区内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学生认识景区内的铺地、树木、花卉、绿篱、花坛、花镜、驳岸等园林景观要素;要求学生在景区实地考察景区解说系统、道路设计、功能分区等。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

四、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

在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认知、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座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景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有直观的认识。在实训室内进行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直接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零距离就业,需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在真实岗位上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学生参与景区规划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接待部门等部门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岗位安排实行学生与景区双向选择。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注意将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景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旺季。

五、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条件

1.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参与景区规划项目的机会较少,缺乏景区管理实践工作经历,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应注重景区管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培养方式包括将教师派往景区挂职锻炼、让教师参加景区管理培训班、参与景区规划。

2.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景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训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将景区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条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惠,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景区内挂职锻炼,积累景区管理的实践经验,以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在景区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授课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景区课程教学安排的不足,为构建合理的景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供依据。另外,也可以请景区管理方面的专家参与景区课程设计,使景区课程更贴近景区用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端海.浅析校外实训基地对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2).

[2]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2).

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npc”为你整理了这篇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按照《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方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工作,多效并举,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监管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的工作要求,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一是认真研判。认真分析食品安全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认真指导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切实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做好食品留存备查,确保食品的安全使用。二是强化审查。加强对新闻媒体播放保键食品等的监管力度,加大播放内容审查工作,保证播放的合法性,杜绝食品安全虚假广告发生。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组织学习。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本领要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升学以致用能力;二是提升效率。通过自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得到了提升,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安全认识;三是宣传多样。在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游民宿等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并利用展板、橱窗、户外电子显示屏宣传公筷公益广告,营造良好旅游食品安全宣传氛围,积极推动旅游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发展;四是发放资料。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宣传活动,共发放旅游安全宣传资料800余份,提高了市民对食品安全意识;五是加强指导。对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工作,督促指导经营者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三、强化督查,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坚持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全力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安全防范,强化源头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无死角,避免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自查自纠。各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点、星级饭店、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并悬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食品在采购、运输、加工、贮藏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好厨房“四害”防治工作,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督促旅行社选择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并要求导游(领队)对游客做好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提醒工作。对于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旅游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坚决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四、工作成效

一是宣传到位。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知晓率,也充分认识到非法加工食品带来的危害性,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别能力;二是监管到位。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使用。三是调研到位。深入企业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调研工作,加强指导,采取措施,着力解决问题困难,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截止目前,文化和旅游企业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五、存在问题

食品宣传力度不够强,宣传不广泛,内容不丰富,利用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有差距。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媒体对食品安全进行宣传,确保宣传工作取得成效;二是加强监督管理。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的指导,深入旅游景区(点)、重大文体活动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检查工作,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第6篇

“五一”旅游黄金周即将来临,根据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各级关于切实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五一”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安排“五一”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严防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五一”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下面,我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五一”旅游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把旅游服务业作为提升**整体形象、拉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来抓,相继开发了四门洞、佛祖洞、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雪山彩虹谷、灵泉寺等旅游景区,改造了跋山水库旅游景区,并即将打造推出沂蒙山红色旅游景区,以天然地下奇观游和红色旅游为品牌形象的**旅游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旅游整体营销的力度,由范县长带领“沂蒙地下奇观自然生态旅游促销团”赴连云港、徐州、济南、天津等8个大中城市客源市场进行了重点营销。期间,与620多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2480余份,有50余家新闻媒体对**旅游进行了宣传报道。通过旅游营销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沂蒙地下奇观自然生态游的知名度,巩固了老市场、拓展了新市场,市外、省外入境游人数明显增加。目前,我县各景点日接待游客已达2.3万余人次,周六、周日更高达4.2万余人次,上规模的宾馆饭店“五一”期间的床位已全部被旅游团队预订,我县旅游市场已由旅游“黄金周”逐步向“黄金月”、“黄金季”发展,由旅游过境地向“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目的地发展。

在旅游市场成熟发展、外地游客大量拥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城市功能不完善,游客食宿紧张。二是食品卫生安全存有隐患。由于我县星级饭店接待能力有限,游客很可能到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小饭店就餐,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三是旅游景点接待安全压力加大。由于我县旅游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人员安全管理培训教育还不到位,安全管理的职责还未落实,存有诸多安全隐患。如有的景点使用“三无”设施运送人员,有的景点在重点部位、路段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有的景点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有的景点用电线路混乱、老化,有的景点特别是林区景区禁火种进入的监控措施不力甚至无人监管。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如果安全措施跟不上,极易引发安全责任事故。同时,“五一”期间一些学校相继放假,大量学生涌入社会,加入旅游出行行列,为旅游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大压力。

我县的旅游还刚刚起步,如果稍有不慎引发安全事故,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使多年发展旅游的成果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蒙山森林大火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各有关部门、乡镇和景点一定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全面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扎实地开展好“五一”旅游安全工作。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五一”旅游安全

为确保节日期间的旅游安全,县里专门制定出台了重大节日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乡镇、部门和景点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案分工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及早部署安排,确保节日期间的旅游安全。根据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原则,“五一”期间,各旅游景点所在乡镇要成立旅游安全管理领导、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负责好本乡镇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要组织成员单位到所辖旅游区现场指挥,独立处理本乡镇发生的常规事件,对突发性重大事件,要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游客安全的同时,迅速上报县重大节日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办公室。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重大节日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工作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保障旅游安全。安监、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县内旅游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督促各景区加强安全管理,搞好规范服务,周密制定安全制度、措施、预案等,并及时掌握全县及周边县区食宿等信息,积极帮助游客解决食宿难等问题,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城管执法部门要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清理整治“脏、乱、差”现象和城区交通秩序,站好上岗后的第一班岗。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扰乱旅游景区治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交通、交警、农机等部门要对运输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检测、检验,加强对客运企业特别是旅游客运单位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客运安全监管人员和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严厉查处非法从事旅游客运和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超载、超限、超时运营等危及游客安全的行为;要强化安全检查措施,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要与水利、水产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跋山水库等水域的船舶,特别是客运船舶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和渔业生产用船舶载客等违法行为,确保航运安全;要严厉打击农用车违章载人载客行为,杜绝农用车安全事故发生。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车站、商场、影院、歌舞厅、宾馆饭店、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巡查,严禁火种进林区、山区,杜绝森林火灾隐患。质监部门要加强对大型游乐设施和特种游乐设备的检查、检测,确保设备、设施运转良好,并严厉禁止不符合规定的特种设备开通运行;工商部门要规范景区摊点秩序,严禁摊点占道经营,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违规经营等行为;卫生、疾防、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宾馆、饭店和食品摊点的卫生检查,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公路部门要搞好与交通、交警、旅游部门及景区的衔接交流,统筹安排好道路施工,保障进景区的道路畅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水上安全、防火及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杜绝意外交通事故、失足落水及携带火种进林区等问题发生,

各旅游景点要加强对汽车、游船等游客运载工具及大型游艺机等设备的安全检查,强化日常抽查、维护、管理,凡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使用。同时,要按照接待容量合理安排游览活动,切实控制好高峰时段的游人总量,合理疏导游客,防止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发生;要针对前段各部门联合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搞好整改,并加强防火、用水、用电管理,在重点部位、路段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强员工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五一”期间旅游接待安全有序;要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搞好演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三、切实加强对“五一”旅游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力量。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旅游安全工作的领导,县里专门调整充实了重大节日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旅游景点安全督导组,进驻各旅游景点督促、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各有关乡镇、部门和景点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层层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靠上,及时组织力量深入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薄弱环节搞好隐患排查整改,坚决杜绝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二)密切协作配合。各有关乡镇、部门、景点和督导组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认真履行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协调配合意识,在信息沟通、监督执法及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等环节搞好配套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有序、万无一失。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教改

1 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无论从高职院校本身还是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都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强。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安排实践性教学力度不够[1],教师和学生之间机械地重复着模式性的教、学关系,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对实践性教学的迫切需求,导致学生不能将书本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以我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为例,就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而实践性课时为零。单方面的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外出实践需求,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对广西财经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课堂交流,以笔者所授课的旅游管理专业2010以及2011级学生来看,3%的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没有想法,97%的学生对该课程表示期待,强烈呼吁能够将实践性教学时间增加至本门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充分显示了《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2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对本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如何“进行景区的管理”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于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管理》作为一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

2.1 课程性质作用

《旅游景区管理》是学生从事景区相关岗位工作应掌握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旅游景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集知识性、技能型为一体的课程。其作用是缓解我国景区迅猛发展需要管理人才但创新型知识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或者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下设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进而开设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课程。

2.2 课程目标

2.2.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景区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旅游景区的管理要素;掌握旅游景区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

2.2.2 能力目标 使学生或景区管理人员掌握旅游景区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具备景区前期开发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管理,以及景区开放后的游客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景区长期的环境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

3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3.1 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选,精简教学内容,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2]。从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职岗位出发,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笔者在选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材出现的数据都是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差两三年甚至是更久。某教材广西的5A景区有两个,分别是漓江景区和乐满地主题乐园,然而事实上在2012年桂林的王城景区也荣晋为5A景区。从教材内容设置上看,不少教材大篇幅讲解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以及景区财务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设备日常保养以及设施设备的概念。而景区财务管理章节则是出现了不少财务类的相关知识和公式。但在实践中,景区财务管理大部分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而是财务类专业人才,设施设备管理亦是如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实训上面。例如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就应在《旅游景区管理》教材中被主要介绍和学习,因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屡屡在旅游旺季被各类媒体大肆报道。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吗?

3.2 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旅游类专业几乎都会开设旅游景区管理的课程,有些院校会设置《旅游景区管理》这门课程的选修课,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要注意各学科学生专业知识不同的特点。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更加注重从旅游常识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而对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则应更注重从旅游现象看本质,由旅游现象进而引出景区管理相关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景区实际来学习。

3.3 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相较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类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演练法等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生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要多注重引入各种案例,反复强化重要知识点,务必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3.4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对于实践性强的《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解理论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若能巧妙利用辅助教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教学视频,如讲到旅游安全管理章节时,放一些和旅游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案例的视频。或者通过搜集实事图片新闻制作成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产生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在有限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趋势,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以某些高校为版样,在校内网上提高课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

3.5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但基于学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安全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到旅游景区中实践或者说深入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从而无法了解旅游景区是如何具体管理和工作的。

基于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每一章都应从案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景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景区出现相关问题该如何解决,继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以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为例,授课前,先以实事的旅游质量投诉为案例,由现象向学生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引入本章理论学习。在结束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旅游景区参观调研,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机。

3.6 改善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而是采取开放式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际操作等形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为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日常学习当中而非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以本课程为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20%,实训成绩(课外调查报告)占40%。

最终考试成绩的公布并不代表着本门课程的结束,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得到考核结果,而在于根据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反馈的结果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和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反省自己教学过程中今后该如何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则从考核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老师讨论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

4 结语

旅游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笔者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两届学生的交谈和问卷调查,以及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呼声都非常强烈。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旅游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同样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自主学习热情[3]。从而,为我国培养适应景区发展的创新性知识化人才,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全面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国清,叶欣梁.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J].旅游学刊,2004(3):15-18.

第8篇

关键词:国内旅游者;安全认知;云南;旅游安全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136-04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旅游安全也是影响旅游决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旅游者旅游安全认知的视觉,深入调查和研究与云南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为云南旅游业提供参考。

一、旅游安全的概念

广义的旅游安全是指旅游现象中的一切安全现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也包括人类活动中与旅游现象相关的安全事态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安全现象。

狭义的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旅游活动各环节中的安全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涉及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观念、意识培育、思想建设与安全理论等“上层建筑”,也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防控、保障与管理等“物质基础”。[1]

二、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认知的实证研究

旅游者安全认知是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不同旅游者因其个体的差异性而对旅游安全表现出不同的认知。为了能更准确地评价国内旅游者对云南旅游安全认知的情况,笔者于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通过委托旅行社、主要风景区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来昆国内旅游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

1.被调查国内旅游者的人口社会特征

根据有效问卷中国内旅游者提供的个人信息,将其基本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2.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认知实证调研统计结果分析

(1)国内旅游者出游旅游安全关注认知的分析。 旅游安全关注是指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调查显示:有107名旅游者很关注出游安全,占总比的53.5%。有93人比较关注出游安全,占总比的46.5%。没有人做其他选择,这表明绝大多数旅游者对自己的出游安全是关注的。

(2)国内旅游者旅游安全问题影响认知的分析。在对旅游安全问题影响的调查中,认为“旅游安全影响极大”的有129人,占总比的64.5%。认为“旅游安全影响不太大”的有47人,占总比的23.5%。认为“旅游安全影响较大”的有24人,占总比的12%。

(3)国内旅游者旅游安全信息途径认知的分析。 在对旅游者旅游安全信息来源的调查中,有137名旅游者的旅游安全信息来源于新闻媒体,占总比的68.5%。有30名旅游者通过亲友介绍的方式了解旅游安全信息,占总比的15%。有18名旅游者亲身经历过旅游安全事故,占总比的9%。有9名旅游者在旅游安全信息来源中选择了“道听途说”,占总比的4.5%。另有6名女性旅游者选择了其他,占总比的3%。

(4)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状况认知的分析。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比较安全的旅游者有16人,占总比的8%。有25名旅游者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是非常安全的,占总比的12.5%。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一般的旅游者有146人,占总比的73%。有13名旅游者认为云南旅游安全状况是“不太安全”,占总比的6.5%。

(5)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活动六环节安全认知的分析。在对云南旅游活动六个基本环节的调查中,有10名旅游者认为旅游餐饮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5%。有22名旅游者认为旅游住宿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11%。有26人认为旅游交通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13%。有52人认为旅游景区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26%。有56人认为旅游购物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28%。有34人认为旅游娱乐存在安全问题比较大,占总比的17%。

(6)国内旅游者云南旅游安全问题原因认知的分析。有关云南旅游安全存在问题原因的调查显示:有35人认为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占总比的17.5%。有97人认为是旅游管理问题,占总比的48.5%。有18人认为是旅游设施设备问题,占总比的9%。有19人认为是自然气候造成的,占总比的9.5%。有14人认为是居民敌对,占总比的7%。有17人认为是自我防范不够,占总比的8.5%。

三、基于国内旅游者安全认知的

云南旅游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上述实证调研结果:认为云南旅游比较安全和非常安全的两项旅游者只占总比的20%左右,占总比73%的旅游者认为安全状况一般,相对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来说,旅游者对云南的旅游安全状况评价并不高,这也反映出云南旅游中确实存在诸多在安全上让旅游者不满意的问题。

1.旅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旅游安全法律法规是旅游安全保障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尚没有旅游业的基本大法――《中国旅游法》,亦没有专门的旅游安全法律,涉及旅游安全的相关条款只散见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立法之中。即使现有的旅游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力度亦受到各种影响,效力有限。[2]云南省在旅游法尤其是旅游安全法律法规方面同样存在着不健全甚至空白的问题。

2.旅游行业安全意识淡薄

本课题的另一项调研表明,虽然有80%的旅游企业领导相信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仍然有16.5%的旅游企业未设置任何与安全相关的部门或处室;14.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制定任何的安全规定;31.2%的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旅游安全处理程序。15.4%的旅游企业没有专门的旅游安全设施设备;13%的旅游企业员工未进行过任何安全培训;2.8%的旅游企业从未与公安、武警和消防等安全部门建立联系,21.1%的偶尔联系;13%的旅游企业不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保险。这种缺乏应急机制、将行业企业部门管理体系始终建立在一种常态的假设之上,缺乏危机意识、安全意识的状况是无法应对旅游危机和突发事件的。[3]

3.旅游安全管理缺失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 除国家旅游局外,旅游业正常运作还需要其他诸如旅游景区的主管机构、当地旅游局、建委、林业厅、消防等主管机构的协作,这些部门形成了旅游安全管理的机构群体,能较有效地抑制安全问题的发生。但因为主管机构多且分散而形成多头管理和管理的“真空地带”,造成旅游安全管理的低效。首先,旅游企业内部虽有部分企业(尤其是饭店) 设立了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但至今仍有16.5%的企业没有设置任何安全管理机构或无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4]其次,旅游企业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多是负有治安保卫性质的保安部,这类保安部占被调查企业总比的45.4%。由于这类保安部不具有专职的安全管理职能,从而出现管理职能上的不清晰。再次,虽然有76.1%的被调查旅游企业与公安、消防部门建立了联系,客观上形成了旅游安全联动系统,但这种联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只是一种隶属管理关系,一旦发生旅游安全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5]

4.旅游活动各环节安全问题丛生

由云南省旅游管理部门的旅游者投诉统计结果可见,旅游交通和导游服务向来占有很高的投诉比例,这也与此次对旅游者的调查相吻合。在对云南旅游活动各环节存在安全问题最大的六大环节调查中,占总比13%的旅游者认为旅游交通存在安全问题最大,排列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占总比28%的旅游者认为云南购物存在安全隐患最大,排列第一位。占总比26%的旅游者认为旅游景区存在安全问题最大,排列第二位。购物中旅游者最担心的问题是强买强卖和买到赝品;旅游景区最担心的问题是保安不力、导游欺骗和设施陈旧;交通方面最担心交通事故、抢劫、盗窃和路况差。其他方面,诸如餐饮中的上当受骗、疾病传染;住宿中的盗窃、人身侵害和骚扰;娱乐中的偷窃、敲诈、无救援保障、娱乐设施和黄赌毒也都是旅游者比较担心的问题。

5.旅游安全设施设备滞后

落后的安全设施设备已成为旅游安全的一大重要隐患。调研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置安全监视系统,没有危险地带警示牌,没有索道、栏杆防震系统。这种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造成的设计不合理、投资不到位以及维修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尤其在旅游的旺季这一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表现得更为突出。

6.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偏低

虽然此次调查未直接涉及从业人员,但从旅游者对云南旅游活动中司机、导游、强买强卖、欺骗等问题的担心中已折射出从业人员的素质确实存在问题。至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虽然在旅游旺季、重大旅游活动等特殊时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对可能影响旅游者生命安全的环境因素给予高度的关注,也会在这些特殊时期自觉地加强对旅游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检查,但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由于考虑到旅游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和对企业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会出现掩盖旅游安全事故的倾向,调查中有近半数的企业在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时不愿或不主动对旅游者履行告之义务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第二,在对员工专门的安全培训的调查中,虽然有87%的企业进行了安全培训,但培训内容多局限于操作层面甚至流于形式,致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普遍偏低。

四、云南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鉴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旅游安全法和云南省相关法律不健全的现状,云南省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在旅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过程中,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积极参考国内外相关旅游安全法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和完备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旅游业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尤其对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更应制定安全的技术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旅游投诉有效预防机制、投诉受理网络和快捷处理工作机制。建立处置社会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将旅游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并对实践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安全管理的运作效率。[2]

2.提高旅游行业安全意识

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意识到旅游安全问题的破坏性,应重视旅游旺季、重大节日、重大旅游活动等特殊时期的安全保障,关注可能影响旅游者生命安全的因素,加强对旅游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安全检查,通过宣传和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旅游安全意识。此外,还应纠正旅游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主观认知不够甚至认知错误的问题。由于旅游安全问题产生的负面性较强,致使安全事故发生后,出现不上报的情况,这种错误行为对掌握安全动态、及时妥善处理和消除安全事故带来的不良影响、完善安全环境造成极大的障碍。

3.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云南旅游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应自上而下设立一个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或部门,由专人负责,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有效控制安全问题。同时还应建立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由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管理和治安管理、社区医院、消防、保险、交通等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社会联动系统,形成资源共享、社会关注旅游安全的局面。可考虑设立旅游警察,作为社会联动系统的主要执法力量。[3]

4.完善旅游设施设备

目前,国家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现实与旅游业快速发展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形成尖锐的矛盾,旅游企业尤其是一些景区景点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尤其要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购买或及时更新旅游安全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还可以购买先进的旅游安全预警设施和安全处理设备,充分保障旅游者的旅行安全。

5.完善旅游保险、加强医疗设施保障

旅游保险是处理安全事故善后工作、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是社会联动系统和旅游救援系统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国现有的旅游保险制度,制定适宜于各类旅游者投保的险种,而不只是现行的《旅行社办理意外保险暂行规定》中的强制性险种――旅游意外保险,这样,可使旅行社在履行强制性义务的同时,由旅游者自愿地向保险公司购买除强制险以外的其他保险。此外,还应加强旅游地的旅游涉外定点医疗单位、保健疗养设施、康复专项旅游设施、旅游区内医疗站或医疗点等医疗设施的建设和保障。

6.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云南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活动中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的现状,与旅游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没有意识到旅游安全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密切相关。旅游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的疏忽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对其实施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应包括旅游安全问题的危害性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和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技能两部分内容。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安全的保障,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还有赖于旅游安全的保障。只有重视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才能为云南旅游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郑向敏.旅游安全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翟向坤.北京市旅游安全保障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6).

[3]张进福.旅游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J].旅游科学,2001,(2).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县确定“3+1”主导产业的目标要求,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开放、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围绕“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做文章,以培育旅游龙头、做大旅游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努力打造河北省旅游经济强县。

(二)奋斗目标

2012年全县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低于1亿元,新引进县外资金300万元以上,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10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2亿元。

(三)工作措施

2012年旅游工作以总体规划为契机,狠抓旅游规划管理;以招商引资为契机,狠抓旅游项目建设;以旅游效益增长为重点,狠抓旅游宣传促销;以旅游安全为生命,狠抓景区规范化管理。

1、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为重点,下大力气搞好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各景区规划,解决乱开乱建问题。一是组织专家和有关领导搞好《邢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论证工作。二是配合路罗镇搞好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三是下大力气搞好各景区规划。各景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尽快筹资搞好规划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对已经聘请专家拿出总体规划的景区限期按程序报批,对没有制定规划的景区,限期聘请专家进行规划,限期完成。四是加大执行规划的管理力度。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及时深入景区督查,坚决查处、杜绝无序开发、盲目建设。五是加强对待开发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对英谈古镇进行开发保护,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历史文化品位。

2、以大峡谷招商项目为突破,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树好龙头,解决景区缺乏精品问题。一方面加快大峡谷招商引资力度,包装好大峡谷项目,下大力气搞好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邢台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档次和接待能力。同时招商引资加快景区宾馆、饭店和家庭旅馆建设速度。另一方面,依据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省内外资金参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重点抓好紫金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招商引资工作,提升景区档次和品位。

3、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解决旅游产业链条断档问题。一是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建设,积极挖掘和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意义、款式新颖、便于携带的工艺品、旅游商品等。二是在路罗镇政府所在地和紫金山、天河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野沟门水库周围,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环境优美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避暑山庄、冬季营地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需求。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在重点旅游景区所在村贺家坪、前坪、清泉、石板房、前南峪村,配合城建部门,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尽快拿出规划,鼓励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家庭旅馆和汽车旅馆。加快旅游景区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标牌等的建设。

4、抓宣传,叫响“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品牌,解决知名度和效率低下问题。按照“巩固当地、延伸周边、协调联动、多措并举”的思路,把旅游宣传促销与旅游项目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精心谋划、精细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搞好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一是开展多项活动,活跃当地市场。指导各景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在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年内计划举办大峡谷登山节、九龙峡桃花节、云梦山泼水节、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前南峪采摘节等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专题活动,营造旅游促销的轰动效应。二是多渠道促销。积极与电视台携手合作,拍摄邢台县旅游风光电视片,办好我县的《邢台旅游》宣传资料,同时,在省市县电视台、报刊开辟旅游专栏,逐步稳固扩大旅游宣传阵地,千方百计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增强对外吸引力。三是联合捆绑宣传促销,拓展周边市场。编排3-5条旅游线路,整体包装,组织全县景区参加山东、北京、石家庄、郑州、苏州、内蒙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产品,千方百计把本县的旅游产品“卖”出去。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前夕,组织各景区组成联合旅游大篷车,带着旅游宣传资料和全县旅游风光片光盘,有针对性地前往邢台东八县和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进行广泛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到我县游览观光。四是广泛进行推介促销。举办新闻会、组织本市及周边城市旅行社搞活动,签订互惠互利“双赢”协议,把本地和外地的旅游团队拉过来。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区域性的大中型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租赁展位展出品牌,广泛散发全县各景区的宣传资料,把邢台县的旅游产品推出去,打造“山水太行、守敬故里”知名旅游品牌。

5、抓环境,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解决旅游管理欠规范问题。一是制定出台《邢台县旅游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吸引更多的各界人士和国内外客商来我县投资兴办旅游业。二是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旅游景区全面推行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即a级标准。三是积极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抓好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使景区干部群众和经营者养成文明待客、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规范,做到诚实做人,诚信经营。四是强化旅游安全管理,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重点旅游景区(点)所在地政府、消防及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都要制定旅游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旅游景区(点)的大型娱乐设施、索道、安装前要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施工过程中组织监督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营。确保全年不出现任何重大责任事故。

第10篇

作者简介:舒艳(1980-),女(苗族),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现状,以昭山旅游景区为例提出在景区建设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如何加强再开发景区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合理开发旅游景区及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小型旅游景区;建设;管理;对策;昭山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2-0059-03

1 序言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旅游业、娱乐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达到一定程度的大中城市,为旅游业而进行的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服务活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而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管理是旅游业的重心工作,即便拥有丰富的旅游风景资源如果不能实施规范的管理和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再开发,那么该旅游景区的旅游业将会面临重创。

旅游景区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很多。如按景观的基本成因和属性可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如按旅游景区等级可分国际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景区;如按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规模又可分为大型旅游景区、中型旅游景区、小型旅游景区。本文主要探讨小型旅游景区。

小型旅游景区一般具备如下特点:其一占地规模较小;其二具备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精品景源缺乏同时现有景源等级较低;其三景区的景观环境水平、利用水平和规模范围等建设不够,开发潜力较大;其四旅游景区基本形成一定范围的旅游客源市场,但因知名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其五旅游景区的整体管理存在较多的空白与矛盾,如经济效益与人才引进的矛盾,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等。

随着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带来比较明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旅游景区的热度越来越高。近些年,国内出现不少新型的小型旅游机关那曲,有的是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有的是未开发完全开发有待深开发型的旅游景区,例如昭山旅游景区就属于后者。

2 昭山旅游景区的简介

作为湘潭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昭山旅游经贸区是一个以休闲、度假、旅游业为龙头,以商贸为基础的综合发展的开发区,而昭山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昭山旅游经贸区并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长株潭三市的生态“绿化”和交通枢纽,也是湘潭市区九个功能区之一,即长株潭郊野休闲度假区,发展山水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体育竞技等以及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功能区。

昭山旅游景区由山、江、湖泊、动植物、文化古迹、名人胜迹及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景区内有昭山、玉屏峰、龙骨岭、凤形山等山体,海波高度为150-300m,其森林覆盖率为92%左右,拥有金桂树、银杏树、杉树、兰花等主要的花草树木品种,其中的千年银杏属于国家保护植物,同时景区内还有野鸡、野兔和山蛇等20多种动物。

昭山是昭山旅游景区的中心景区,它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名山,因昭王南巡至此而得此名。因昭山的秀丽景色和传奇历史,吸引不少文人雅士前来游玩,特别是宋朝著名书画家米芾登山观景后所画的《山市晴岚图》,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昭阳古寺位于昭山顶处,该寺始建于唐朝初年,其内有关圣殿、玉皇阁、玄帝殿和观音堂,另外还建有千手观音寺。同时景区内有北宋抗金名将太尉刘铸的故居,有曾驻留过的伟人亭,司令逃难经过的将军渡,以及大弟弟彭金华等八烈士蒙难的烈士坡等革命民族和名人的胜迹。

3 小型旅游景区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目前许多小型旅游景区因一时“旅游热”过急过快的开发或再开发,没有以精致的景观资源、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景区内涵来提升景区的品位,吸引广泛的游客前来观光,也没有从长远目标思考,而是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使得景区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甚至是靠主观意识来开发或再开发景区。例如昭山旅游景区位于景区内的一部分即长株潭大市场的建设开发,没有从整体考虑到与其周边的景观特色和内涵,侧重追求短期的市场经济利润和市场开发而忽视景区的景观建设及旅游服务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和开发昭山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无针对性开发,定位不够清晰,导致目前景区经济效益不高,建设和开发的力度偏小。

3.2旅游景区缺乏规划依据,建设开发的力度偏小

建设规划管理对风景名胜区来说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发展均起到指导、推进和实现计划与发展目标。因此组织和实施建设规划是搞好风景名胜区长远发展与保护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手段,也是确保景区合理开发利用与协调发展的统一。然而目前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与营运阶段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手段,例如目前昭山旅游景区就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是景区内的环境品位不高,如何统一协调景区环境与经济效益值得深思;其二是长期以来景区的核心风景点一直局限于昭阳古寺和山市晴岚,没有充分挖掘文化古迹、名人胜迹及革命纪念遗址等名胜古迹,其三是缺乏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虽然昭山旅游景区已经编制了《昭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纲要》,但目前在该景区内的旅游设施及其他必备的设施如给、排水、供电设施等较为简陋,同时在景区内外还暂时无法给广大的游客提供良好的吃、住、休息等场所以及丰富的娱乐项目,尤其给计划短期旅行的游客造成诸多不便。同时在《昭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前该景区的道路网布局不清,游线和路线随意,景区的出入口较为隐蔽,难以吸引旅客注意,甚至有的游客未经指引难以找到人口。

同时大多数小型旅游景区内增设项目不多,缺乏基础的设施和旅游管理,所以旅游景区应在规划依据上加快编制,在经营管理上注重从深层次的开发和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3.3管理机制有待建全,行政管理尚需统一

由于小型景区内因缺乏精品景观资源而其他增设休闲、娱乐项目不多,配套设施严重缺乏,使得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缓慢,而景区周遍的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随意占用景区边缘土地修建筑或是砍伐树木,例如。在近些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共发生了挖山毁林、毁绿案件20多起,毁坏山林面积达到了2.25万m2,并造成山体滑坡1500m2。尤其是该景区内天马山整个山头不到134hm2,而山上的坟墓却不少于3000座,再如昭山旅游景区的范围界限不清,对景区的管理随意性较大,出现了乡、村、组多层管理,加上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以及具体的管理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景区管理混乱、执法不严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有相应效能的管理体制和

相应权威的政策法规配套尤为迫切。

3.4景区内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急需改善

对于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阶段中,明显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瓶颈现象。由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缓慢,其经济效益相应不高,出现人才流失或是人才引进困难等尴尬局面,例如昭山旅游景区内设有管理处,属于事业单位,没有人、财、物的管理支配权。下设办公室、财务、护林防火、治安、售票、宗教事务管理等科室,现有职工2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四分之一。显而易见,昭山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不高,人才结构需要调整,人才层次有待提升。因此缺乏了优秀的管理和经营人才,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型景区的建设与发展。

3.5旅游景区缺乏宣传,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

许多小型旅游景区虽然在当地小有名气,从景区内的景观资源到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比起临近空间区域的几个风景名胜区较为逊色。例如昭山旅游景区(湖南湘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湖南长沙)和南岳风景名胜区(湖南衡阳)来说差得较远。大多数小型旅游景区市场开拓力度小,几乎没有宣传手段和途径及策划活动或新闻报道来增强景区的影响力,加之缺乏优秀的导游等旅游组织者,未能对景区内有优势的景观资源给予介绍和宣传,对游客和市民的吸引不够,直接影响景区的经济收入,反过来使得宣传经费陷入瓶颈的尴尬局面。

4 小型旅游景区再开发建设管理对策

因此为做好小型旅游景区的事业,增强良好形象,创建特色品牌,解决景区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本人就关于加强建设发展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明确小型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为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可持续性建设与发展景区是开发景区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建设开发一个有影响力的景区不仅要提升其经济效益更要兼顾好环境保护,只有环境与效益达到协调才能更好地建设与发展景区。因此,小型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基于“资源保护高于一切”的观点,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政策,从有利于综合效益的创造、强调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突出旅游景区的特性、重视市场需求和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协调旅游景区与城镇的发展等六大主题思路对旅游景区进行有度、有序、有节律地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4.2按照规划依据加快规划的编制,促进小型旅游景区的环境与效益的统一协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正确的规划依据和编制,势必在深层次影响到景区的建设开发和可持续行发展。小型旅游景区必须依照诸多规划依据进行实施建设,如《旅游景区暂行条例》、《旅游景区规划规范》、及《××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基于众多规范的规划依据,利用已有的资料数据和特定的营销手段制定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案,从而在此基础上加快景区的规划编制,科学、规范地建设开发小型旅游景区,突出景区的重点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新的项目,按规划的标准和要求合理建设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为吸引众多游客提供保障。

4.3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实施规范的行政管理

针对景区内范围界限不清,对景区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以及没有明确统一的行政管理和具体管理实施办法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按照要求划定景区的范围与界限,实行规范的行政管理,分清所属各处的行政机构,做到责任明确,落到实处,避免管理随意、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并加大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景区内各项管理工作,按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以及《××××旅游景区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有了规范的行政管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达到效果,本人认为必须狠抓内部主要管理,一抓安全管理,二抓经营管理,三抓建设开发管理,四抓资源与环保管理。

4.4积极改善条件拓宽引进人才渠道,不断合理地完善人才结构

人才是21世纪重要的资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力的发挥。高效率的人才无疑会给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无穷的力量源泉。积极改善条件加快引进人才的步伐,将需要多专业的人才发挥专长,改善景区的人才梯队建设,从人才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景区经济效益与人才引进困难的矛盾,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帮助景区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同时景区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与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4.5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鉴于小型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和宣传不到位的现状,本人建议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不断改善。其一是在管理机构增设一个营销部或根据实际情况聘请资深人员通过策划活动来达到景区的宣传。目前自驾游、短期休闲旅游等不断兴起,通过营销部或专业人士进行敏锐的市场调研、周全的宣传战略作为制定营销方案的依据,举办多种活动大力宣传旅游景区,提高其知名度。其二是招聘全职或兼职的导游,通过劳动合同规定双方履行义务并对导游进行培训,熟悉景区的优势景观资源和景点,向广大游客介绍、宣传旅游景区,扩大其影响力。

第11篇

区文化旅游局

国庆长假期间,**区旅游市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平安度过。据统计,国庆节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15.967余万人次,同比增长8%,旅游收入321.5余万元,同比增长10.4%。各旅游景区运行平稳、秩序井然,旅游产品供给充足。

一、国庆期间文化旅游活动情况

(一)各旅游景区活动

国庆黄金周期间,黄河富景生态世界推出了花生、红薯采摘活动。10月1日-10月7日购29.9门票入园后送花生采摘一平方米或者送红薯采摘一平方米。绿源山水推出了冬枣采摘活动,:冬枣20元一斤,入园门票十元一人。三斤以上免一人入园门票,送石磨体验,免费喂养农家小动物;五斤以上免两人入园门票,享受八折优惠的同时送石磨体验,免费喂养农家小动物并赠送同等斤数葡萄。为时代画像,为城市留影。良库文创园,9月28日—10月28日期间,举办《我的城市我的家 郑州城市记忆影像展》。丰乐农庄继续免门票。与网络推广平台旅划算达成协议,向社会推出238元/套、199元/套的住宿优惠活动。会员客户在会员价基础上再享受8折优惠。当日入住散客享受门市价5折优惠。

(二)博物馆

10月1日-10月4日期间,古荥冶铁遗址博物馆、黄河博物馆免费参观,入馆参观人数6437人次。

(三)图书馆

假日期间,接待375人次,为庆祝建国70华诞,在国庆节期间组织为期一周的“祖国妈妈,我想对您说”国庆寄语活动,馆内精心准备了展板,邀请广大读者用文字告白伟大祖国,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与祝福。

(四)文化馆

国庆假日期间,非遗场馆开放,向辖区群众展示黄河澄泥砚、烙画、蛋雕等80余件非遗作品,共接待辖区群众200余人次。

二、文化和旅游市场特点概况

**区各景区(点)的游客尽情享受着长假带来的轻松和惬意;休闲游、家庭游、亲子游深受市民青睐;各旅游景区、农家乐旅游的游客90﹪来自城区、周边城市,而游客中自驾游游客占60﹪左右。

三、旅游市场安全运行情况

为营造安全舒适的国庆节假日旅游环境,9月25日,**区文化旅游局召开安全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会议对国庆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企业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防控措施,做好安全引导,强化应急准备,规范旅游行为,倡导文明旅游。

1、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全面落实领导带班、专人值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旅游投诉、咨询电话,做到快速处理各类旅游投诉,接受游客咨询,及时处理相关业务。

2、加强旅游安全检查。进行节前和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旅游企业整改到位,要求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一线从业人员安全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零事故。

3、文明旅游持续开展。假日期间,各景区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积极维护环境卫生、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等文明旅游之风处处可见;攀爬树木、乱摘乱画、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大幅减少。

第12篇

一、旅游管理存在问题

1.如在同一个旅游区的不同旅游景点,一些地方人流过多,旅游成人看人,人挤人,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景点冷落,游人寥寥甚或无人状态。再如服务设施不合理,一个景区内大小宾馆、旅店、餐馆、饭店数目众多,环境设施差异巨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旅游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旅游旺季时旅游景点的接待量估计不足,相关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往往出现大批游客滞留、拥堵,进而影响后继游客的旅游意愿,成为直接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焦点。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漫天要价卖商品赚钱,不管商品质量良莠不济,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2.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游客花钱旅游,要的是旅游过程应该享有的服务。具体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服务。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庞大,但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同时很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不说黑导、假导胡乱要价,就一般的正规导游人员,从业时间长的,多数缺乏责任心和工作激情。在大多数景区,游人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在文物古迹边嬉戏,和文物拍照,而从业人员对其视而不见,使得文物资源在不经意见被逐步破坏。旅游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和工作监管缺乏。导游内容及方式数年不便,缺乏改革和创新。去年我国曾发生地方导游辱骂、殴打游客的事件发生。3.旨在吸引游客,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重点在于如何吸引大批量的游客,缺少对大批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要求导游必须带游客卖某些地方的某些商品,强行给旅游行为搭配商品销售,而导游为了自身利益从诱导、劝说游客消费,演变成强迫旅客购买商品,忽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缺乏对游客的安全管理;对游客的满意度及投诉行为缺乏合理的处置和规划。?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也仅局限于游客行为管理,而且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硬性化,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无法让游客意识到文明化环境氛围,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对抗。没有让游客从环境和景区文物等角度出发,自觉认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将造成的后果。而且大少数游客管理通常也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使得旅游管理形同虚设,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个人素质。最近几年,随着国人钱包的日渐饱满,来出国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中也占了不少份额,同时其他国家游客来我国旅游的势头也在增加。但从各个方面的信息反映的国人的个人素质不高,旅游中时常有不文明行文发生的问题,个人认为,社会各阶层应齐心协力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渠道,让国人从人类发展等角度去正视自己的不良行为,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文化修养,尊重旅游景点民风民俗,遵守景区管理规定,保证自身安全等等思想意识。2.各旅游景区,特别是名胜景区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观点。经济利益固然很吸引人,但文物景点也要加强保护、维修养护等基础保护措施。做好景区人流接纳科学评估,提前建立好各种各种旅游中突发事件的应急解决措施,重视游客各种投诉及不满,从而不断的完善景区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景区知名度。3.旅游管理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审查,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工作过程的考核档案,建立相关的导游从业人员资格查询和游客投诉网站,加强对现有的众多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学习和考核制度,从行政管理角度迫使旅游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服务质量。

作者:乔红叶 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