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6: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科目是一切课程教学的基础,如果无法学好语文知识,则其他科目的教学也会十分困难。想要学好语文,仅依靠课堂教学期间短短的45分钟是不够的,所以,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进行探索学习,为以后成长夯实基础。以下简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程讲解期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期间,如果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则教学效果就很好,而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则会丧失学习的动力,不愿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急剧降低。因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依据课本知识进行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比赛、排演舞台剧、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一)利用疑问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们在学习期间遇到疑问时,如果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探索语文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应引导学生一面学习、一面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飞夺泸定桥”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疑问:题目中的飞字意思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针对“飞”字查阅字典,了解其含义。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讨论,明确文章内“飞”字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色彩艳丽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及生动灵活的视频,为学生创建轻松、欢快的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趵突泉”课程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一些趵突泉的图片,然后配合音乐为学生朗读课文,从而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们的自学习惯
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记忆课文中的生字,对课文整体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其二,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很多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期间会碰到不认识的汉字,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通过自己动手,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其三,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30min的阅读时间,可以阅读童话故事、古典名著、少儿书报等,并且让学生将阅读期间发现的好词、好句等记录下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或者书写读后感,提高写作水平;其四,养成动笔习惯。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及时将自己想到的、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坚持记日记、写随笔的习惯,多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三、教育学生自行解决疑惑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应利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教育学生自行解决疑惑,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念,互相辩论,获取答案。教育学生自行解决疑惑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想要让学生进行提问并不困难,难的是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讨解决方法。在学生探讨期间,教师应发挥引导、帮助者的功能,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存在特别的思想,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需要认真聆听,待学生表述完后,同学生一起针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论证,从而获取正确答案。例如:教师在讲解“江雪”课程时,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学生很容易对句中“绝”及“灭”字产生疑惑,从而陷入教学困境。教师就可以对这两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下大雪了,满山都看不见鸟的影子,路上也没有了行人。那么,“绝”、“灭”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就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是“没有了”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们的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四、教育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通过实践证明,唯有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开天地”课程时,就可以应用比赛、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神话故事,划分小组进行评分。整堂课结束后,学生们依旧处于情绪高涨状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课程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不仅是一种课程讲解方法,同时也是养成学生终身学习优良习惯的途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应密切结合学生们的自身特点及心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勇.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新课程(中),2011(06).
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相比,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语文老师只一味地抱着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呆板,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其实,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农村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资源,集市茅舍,青山碧野,飞禽走兽,小桥流水,篱落花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神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农村的生活资源正为这种综合性与实践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而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辟了一条道路。
一、以农村生活为课件,提高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城镇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但农村学校尚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生活资源,来提高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农村学生的生活中,总是与农村的那些山石田土、水火草木等紧密相伴,对那些自然景物、现象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学生们都迫切想把它们转化为能识认与书写的文字,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欲望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激活。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借此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识认和书写汉字,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在生活中识字、写字的方法,并不比课件学习的效果差,甚至比课件教学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二、以农村生活为舞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农村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语言,为我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分成两个场面,一个是农村生活的现实场景,一个是课堂训练的再现情景。现实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不同要求,让学生围绕着农村生活的话题,与亲人或他人交流。因此,一次喂鸡,一次田间劳动,一次圩上买卖,等等,都可以是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机会。课堂训练的再现情景,就是老师选择一个话题让更多的同学演示,再现生活的情景,老师从中点拨,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我们在六年级组织了一个“我反对这样的农村陋习”口语训练活动,学生因为熟悉农村的生活,很容易就找到了交际的内容,有的反对农村的封建迷信,有的反对农村的不卫生习惯……这样的口语交际贴近学生的农村生活,因此练得自然,练得实在。实践与模拟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农村生活的资源,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中关于农村的情景描写,农村的学生自然有优势,在古诗文方面尤为有利。我国古代以农业生产为主,古诗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耕种采摘,茅檐篱落,缫丝纺织,野牧溪渔,等等。这些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当学生读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样的诗句时,也许城市学生还得借助课件理解“篱落”“菜花”之类的景物,而农村学生早已明白了其中的情境。其他的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未闻孔雀为夫子家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等,农村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轻松了。断然不会出现近年来新闻里所报道的情况:城市某孩子不识桃李,父母遂于农村承包一座山,栽桃种李,便于孩子认识体验。
四、以农村生活为素材,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多年来,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责任在老师。绝大多数农村老师在习作教学上死守教本的习作安排,方法简单呆板。学生语言根底较浅,习作兴趣本来就不高,一看到老师郑重其事地布置作文练习,便畏作文如猛虎了。其实,农村本身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也是学生愿意提笔写作的兴趣源泉。农村的人、事、景、物,都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只不过老师要善于借助它们。平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气,让学生提笔写一写,不必篇篇都是正经的作文,可以写日记,可以写随笔,可以把农村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化作文字。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写得多了,语言功底自然就好。再加上老师精心指导,段便成章,言可成文,学生自然不会把写作当作压力了,那还愁教本保底的习作任务不好完成吗?笔者在班上弄了几个练文字的专栏,专写农村的人、事、景、物。学生愿意写人,就把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稿子集中到《山野农人》;愿记事,便归于《农家小事》……我一有时间就给他们评点鼓励,学生的兴致非常高,皆踊跃而写,以老师评点为荣。从怕写到愿写到想写,效果是那种任务式作文所不能相比的。
农村潜在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假于物也”。
关键词: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对策
一、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1.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式存在偏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当说,课程标准对汉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评价办法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中学教学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因此也就没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原因在于:
第一,应试教育导致基础教育中对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陷入盲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许多学校把语文教学重点都放在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上,重知识轻应用,重理解轻表达,重文学轻实用,造成很多高中毕业生只会写格式化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不会写简单的小论文和应用文。有的高中毕业生连写张请假条也会错误百出,存在格式不对、语句不通、表述不清等问题。“写请假条”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为什么高中毕业生不会写呢?问题就在于考试不考写请假条。中考不考,高考也不会考,于是学校不重视,老师也不重视,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学生就不会自觉地去练习,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写了。调查数据显示,有37.6%的学生对自己应用文(如通知、请假条、计划与总结、调研报告等)写作能力“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第二,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条件。一是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甚至有的老师还在用方言授课。二是教学条件不完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量的综合性语文应用和实践机会,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组织一定量的活动,学校提供一定的设施,学生分出一定的时间。调查发现,有41.35%的学生反映中学没有自己组织的文学社团,31.95%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创办学生自己的文学刊物,28.26%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
第三,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2.25%的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61.28%的高中毕业生对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28.26%的高中毕业生认为中学阶段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只有9%的中学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只有1~2小时,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8.91%。
2.学生在培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少实际行动
“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中学阶段并不十分注重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60.15%的高中毕业生表示在中学期间没有参加过朗诵比赛,62.59%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72.18%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72.74%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读书报告会。有60.1%的人表示在读书报告会上积极发言“做不到”或“比较困难”;有39.66%的人表示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太做得到”甚至“比较困难”。能经常阅读名著的学生只有18.23%,经常写随笔(日记)的学生只有20.11%,经常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只占20.56%,有57.89%的学生从来不投稿。
在中学阶段,由于缺乏指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方法也了解得不够,训练不够系统。调查中,有19.74%的高中毕业生表示自己在中学时期虽然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训练,有11.28%的高中毕业生则公开表示自己不太重视口语表达训练。
3.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份由权威部门的专门用于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能力评价的方案,因此无法确定培养、训练的真正目标,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标准不明,则目标不清,训练就会迷失方向。
二、意见与建议
1.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语文水映在一个人的能力上,表现为语言文字能力,能准确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情,反映在一个人的素质上,表现为文化素质的高低。这些当然包含直接反映在实际工作能力上,直接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2.中小学应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出发,探索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作文选使用上的误区
就目前市场上作文选品种及质量,我做过多次实地询查并发现,面对各书店种类繁多的作文选,学生根本无法甄辨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刊物,甚至连有些语文老师也会对茫茫如大海般的作文选迷失方向。例如在作文选的使用环节上就值得商榷:
1.误用作文选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给出了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我概括了标准中关于写作的两个重点词:语言文字,创造性表述。但平时的习作教学并非如此。我们应该更加慎重地选择与使用作文选,更不能让习作教学缺失了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效用,重工具而轻人文的语文习作课堂势必培养不出有思想、敢于担当的新一代新生力量。
2.?E用作文选
目前,我们教师对作文选的使用还是填鸭式的方法,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鼓励他们多看作文选,却往往没有想一想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是否真心喜欢。试问:一个人如果提起写作就心怀厌恶,怎能写出精彩还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谁还愿跟恨之入骨的作文交朋友呢?不与文字交朋友,孩子们内心五彩斑斓的世界又如何找到倾诉的途径呢?
二、作文选使用的经验
针对这种情况,我跟我的学生经过多年实践,总结了一些可供操作的个人经验,以飨广大教师借鉴批评:
1.精选作文选
在作文选的选择上,首先,我们应注重内容的时尚性,与时俱进的阅读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萌生一睹为快的热情。在当下,学生是站在时代变革的肩膀上,给予他们学习的方法之余,我们教师的思想、举止、言行也应与时俱进。
其次,应注重内容的有效性。传统的作文素材如以词、句、段按题材进行分类编排显得枯燥乏味,长篇累牍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性。而一本有效的作文选可以弥补诸多不足(如《中小学生实用素材大全》系列),它按流行、经典、哲理、自然、环境、人文等分类,包含创新观点、理论依据和最新材料。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望尤为强烈,容易接纳并且易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文风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最后,传统的概念往往把作文选仅定位于有“作文”二字的书籍上,其实有很多可供学生品鉴的优秀书刊。如我在课堂内外常规使用的《读者》,可以塑造学生醇厚的文化底蕴;再如《格言》杂志,能有效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独树一帜又不失理智的写作风格。精选的作文选已经让学生蠢蠢欲动,写作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2.活用作文选
虽然精选作文选令学生期待,但在我班里最优秀也是学生最想得到的要数来自学生之手、原汁原味的满分作文。平时,我会从学生的随笔记录、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和个性作文中不定期斟选一些极具价值的原稿,并和学生一起修改,使它完善,并向全班宣布它成为满分作文,以此作为奖品奖励给那些有进步的同学。我特别关注语文积累,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如一次单元习作教学,在和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我组织了一次到田边、到小溪秋游的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风送爽,听百虫啾啾,呼吸新鲜空气,到田野去帮农民伯伯收割稻谷,到果园去摘果子。接着,我又带学生来到草莓基地,和在基地里劳作的农民伯伯一起检查草莓的情况,还参加了草莓施肥的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发展变化。有时为了增强效果,我也时常当面批改作文,和学生一起探讨该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明确获奖的原因是什么,今后要扬善避短。这个习惯已成为班级同学们最期待的文化活动。
一、营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可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使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
二、开发资源,训练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倡导开发学习资源,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会利用手中的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教学参考书,教科书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参上怎么说,教师就怎么教。教师必须突破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多渠道学习。就阅读教学来讲,自觉主动阅读,是小学生的必备素质,它是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一种过程。语文教学不能只围绕课本转,要适当增加阅读量,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阅读了课外书,如办阅读手抄报、组织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讨论、畅淡读书心得。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体会古诗蕴含的优美意境,共同体会读“成语故事”、“名篇佳作”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及快乐。
三、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这些方法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教师在讲辛弃疾的《西江月》时,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词中描绘的景物,最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画出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既理解了词的意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第一步要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工具书、课下的注释,扫除这些文字障碍;第二步要找准说明对象,看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第三步要找出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学会运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语言,看看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亦或是既平实又生动。
第三,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字词学习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去发现未掌握的字词,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要教学生按汉语的构词法学习词语。
四、拓宽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突破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倡导从生活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让学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主动把语文教学辐射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让学生在家观察母亲一天的家务事,观察家中种植的花草、养的小猫;到动物园观察动物、树木、花草,并引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观后随笔,举办演讲会,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以“育和谐发展新人,创曙光特色文化,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宗旨,以“高尚、奋进、端庄、儒雅”为教师目标,以“诚信、自信、快乐、健康”为学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英汉双语教育、艺体教育、环保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努力营造一种人性化的校园文化。
书香篇:打造现代化的学习组织
走进曙光学校,伴着学生动听的琅琅书声,徜徉于校园,高大的“书山有路”主题雕塑、青翠欲滴的竹林、馨香馥郁的花坛、美丽的假山池沼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长廊里、走道内、楼梯拐角处悬挂着有关读书做人的名言、警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这不仅仅是墙壁跟版面的渲染,而是这种文化韵味已经深深地烙在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心底。
近些年来,曙光学校积极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让师生在书香的浸染中精神得到最好的滋养”成了他们不懈的追求。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分别建立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每年为师生订阅上百种报刊和购置大量图书,还投资成立了两个高标准的电子阅览室,让师生随时都能在书香中遨游,体味读书的乐趣。
针对教师,他们坚持“四个为主”的读书策略,即:学习内容以学习教育名著和新课程理论为主,与博览群书相结合;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与课余学习相结合;考核结果以理论指导实践为主,与检查交流读书笔记及学习内容答辩相结合。为此,他们每年都为每个老师赠送购书卡,为每个教研组、年级组配发教育报刊,并由校科研处编辑《曙光教研》,开展专业阅读讲座,让先进的阅读理念和教育理念占据老师的头脑,引领老师们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确保读书效果,学校建立了教师学习制度,把老师的读书情况纳入期末量化考核,向教师提供菜单式的读书服务项目:有基本书目和选择书目;有现代教育理论、名师实践经验,也有中外传统教育经典、哲学经典,倡导有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专业阅读和团队学习;通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读书交流会、读书征文等活动,促使教师培养起读书的习惯,品尝读书的乐趣,促使教师与伙伴交流学习的成果、畅谈读书感想和思考。现在的曙光学校,“立足岗位,积淀底蕴,发展自我”已成了老师们的共识,阅读已逐步成为老师们的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阅读已经变成教师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
在学生方面,他们提出“颂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的理念。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都传输千古美文,经典文化……使学生不知不觉之中接受着真、善、美的阳光雨露。每天清晨,每当古典音乐响起,教室里传诵的童声诗文朗读声此起彼伏,“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种古色古香而又朝气勃勃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在该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经常出现千人吟诵诗文的场面,那场面着实气韵流畅,激荡人心,显示了古典文化的魅力。现如今,国学经典是该校学生早读、午读的必备内容,呈现出校园处处见国学、师生人人诵经典的生动局面。“经典诗文诵读”也使得曙光学校洋溢着“扬经典诵读之风,蕴地方人文之灵,造书香文明之校”的浓浓氛围。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解决课外阅读的书源问题,学校还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们每天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底色。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成果展示的质量和品位,学校不定期开设阅读指导课,每天午间休息时还准时播放古今中外的名曲供大家欣赏;每个班级精心刊出每一期黑板报、学习园地,教室外的走廊文化更是布置得精彩纷呈,吸引了每一位观赏者驻足流连。学校每学期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黑板报评比、辩论赛、主持人大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之星评选等活动,不少教师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表演课本剧,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也不例外。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孩子们自己策划、编导,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好雨润物细无声,书香沁心益成长。”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舞台上生动活泼地学习、争先恐后地表演、身心自由地发展,焕发了灵性,开发了潜能,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创造的能力不断提高。
经过长时间努力,如今的曙光学校,课余时间,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学生们追逐撵打的少了,写完作业自觉看书的多了。学校处处都充满了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的阅读氛围。
在活动开展中,学校还注重与家长、社区互动,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读书活动。宋志红校长表示,在以学校、家庭为主体的阅读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一颗“读书种子”,每个学校都是培养“读书种子”的苗圃。让学生的阅读来影响家长,让学校的书香向社区蔓延。
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征途上,曙光人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他们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将目光瞄准了更高更远的目标。
科研篇:先做明师,后做名师
曙光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重视发挥名师的作用。该校在教师中倡导:先做明师,后做名师。就是要先明明白白做教师,做明理的教师,然后再做有名的教师,品牌教师。
2006年7月,河南安阳市曙光学校语文教师常作印应邀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巡回报告团;25日,《教育时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他执著而顽强的专业成长经历。常作印立足于教学一线,大胆进行教研教改,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先后发表教研文章200多篇,获得全国、省级教研成果奖20多项,先后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等荣誉称号,先后应邀到各地讲学60多场。2008年12月,他被《教育时报》评为“改革开放30年河南教育变革榜样力量――教改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本土教育变革的领跑者”。
像常作印老师这样的“绿林好汉”,还有很多很多。仅最近五年来,学校就先后有60余位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优质课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占整个教师总数的30%。2009年10月,曙光学校小学部的阎敏老师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七彩语文杯”首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此次层次高、规模大、竞争激烈的大赛中,经过朗读、书写、才艺展示、做课、答辩等环节,阎敏捧杯而归。2009年11月,商红伟、邱贵霞两位老师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设计,技压群雄,分别夺得河南省中学地理优质课比赛、中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在安阳市曙光学校校长宋志红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曙光学校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三年计划》。宋校长告诉记者,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发展的路子是曙光学校近年探索的有益经验。作为安阳市唯一一所九年制学校,具有全程跟踪培养的体制优势,为此,该校采取了内部岗位交流的形式,鼓励教师争当“教育学科方面的专家和心理学家”,一大批“全球通”复合型教师迅速涌现出来,教师整体专业化素质显著提高。
解开“曙光现象”并不难。从2002年起,学校将“行为研究”引入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系,为每位青年教师都建立了成长手册,从教学、素质、管理三个方面对教师成长进行日常行为记录和评估,定期评议考核,并且设置了鼓励创新的特色进步奖等多种奖项,及时肯定青年教师的细节创新。学校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成立了“明师工作室”,为改变每一个老师的行走方式提供了基础。
打造精彩而高效的理想课堂,是曙光学校夯实新课改的重要举措。宋校长认为,新课改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的崇高,审美情操的美好,道德价值的回归,认知能力的提高,最终要依靠课堂来落实,因而理想课堂是课改进程中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细节落实质量。记者在采访中,直接感触到了曙光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致力于理想课堂的探索,并取得了可操作性的成果。
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从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机制入手,变教案为学案,变封闭为开放,变评课为议课,还原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想课堂的细节建设方面,着眼于学科和文化的结合,着眼于师生互动的和谐,走出技术范式,使理想课堂人格化和特色化。
记者打开“新教育在线”网站,这里活跃着“三剑客”,可以说“三剑客”已经成为河南教师网络行走的标杆,而常作印和王安濮两位成员就是曙光学校的语文老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三剑客”完成了一百余万字的原始积累,在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于梅副校长告诉记者,建立博客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工具,全校2/3的老师建立了个人教育博客,网际间的学术交流丰富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其优势正在显现。
“师生共写随笔”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进一步彰显人文关怀。宋校长说,现在教育难在沟通,特殊的年龄段构建的封闭期使学生本能会对学校教育产生一种防御心理。但这种坚冰正随着“师生共写随笔”活动的开展被逐渐打破。申艳霞老师的木屋个人博客,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心灵避风港。暖暖的木屋所散发出来盎然春意,让人触摸到了纯纯的温馨。一个叫王茵的女孩这样真诚地在木屋给申老师留言:“虽然仅仅两年,可我们的感情却如此深厚。我不会忘记,在我考试不好时,您拿着卷子为我一道道分析错误的原因;不会忘记在我生病时,老是把衣服给我穿的情景;‘乖,路上慢点。’‘丫头,小心点儿。’不多的话语,却难以使人忘记,在老师的身旁,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新教育实验给曙光学校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使教师享受到了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商红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是行万里路,却忽略一日思,真正每天反思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何静老师说,以前在接触新教育在线前,就是改改作业,备备课,一天也就那么过去了。现在新教育在线使她接触了很精彩的网络世界,才发现数学的世界也很奇妙,当她把这种奇妙之趣根植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枯燥也就一扫而光了。
管理篇:走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任伊始,宋校长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能使曙光这所年轻的学校走上高速发展、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她组织班子出台了《曙光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使学校的发展有了蓝本和依托。她提出,要把曙光学校建设成充满书香气息和儒雅氛围的学习化校园;师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的成长乐园;安阳市著名、河南省闻名、全国有名的一流学校。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走教育公平之路,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百年大计――因为教育公平的背后就是推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正义。现在中国的许多所谓“名校”受到市场机制的帮助而左右逢源:择校费及各种捐赠使其财源茂盛,学生趋之若鹜,使其享尽生源上的优势,一般学校难以与其竞争。所以导致基础教育学校“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曙光学校的发展也面临一个“二元化结构”的问题,即城乡差距问题。曙光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不远处就是大营、小营、杏花村等贫困乡村,该校的学生2/3是附近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宋校长提出,要在学校自学校实施“无差别教育”,“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把能力发挥到极限,这是我们教育均衡发展的宗旨。我们不会放弃那些暂时成绩不佳的学生,我们看重的不仅是学习,还有他的品德与特长。”宋志红校长如是说。每一个曙光人都牢记着宋校长的教诲,对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在教育上,学校着力强调两个层次的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目标是做到“两个一样”,即曙光的学生在行为规范上做到校内校外一个样,毕业前毕业后一个样。第二方面是成才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不管以前基础差的还是基础好的,都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成长。优秀班主任李红老师为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初一时,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学生王东东,年龄已经17岁了,在小学就对老师的批评练就了“百毒不侵”的本事,开学军训第二天就旷课不见人影,不仅自己走,还拉走了另外一个同学。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训斥和批评是不会有什么效果了。所以一方面我要防止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其他同学,另一方面多次和他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记得有一次,他又违反纪律,我们谈话结束时,他眼里闪着泪花,走的时候还主动跟我说“老师谢谢您”。当时我也很激动,一下子热泪盈眶。很快,在家长会上我对孩子的家长说了这个件事情并表扬了他的进步,我话音刚落,他妈妈当着全体家长的面就哭了。正如李老师所说: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中学生是不可救药的。
在教学常规上,学校严抓不懈,坚持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做到日查、周评、月小结、期考核,严格执行干部双轨制、教研组活动制、集体备课制、单元把关制、考察评价制、教学评估制等,狠抓建章立制,规范教学行为,完善考评体系,引进竞争机制,使教学管理越来越科学化、制度化。
在德育的序列化上,学校根据每月份历史事件和相关话题制定了每一个月的活动主题,大主题下还有每周的小主题。如三月份的养成教育、五月的青春理想教育、九月份的尊师爱校月等。尤其是十二月份的文化艺术体育节,历时一个月,进行了包括现场书法、绘画、作业展览、理化试验、跳绳、越野赛和大型文艺演出等精彩纷呈的多项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展示。
在家庭教育方面,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形成家校同盟。2009年暑假,学校开展了“师爱进我家”的家访活动,老师们冒着酷暑,顶着烈日,走遍了安阳市角角落落,与家长、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家长一同进步。这一活动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学校还编写了家教读本《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向家长传授先进的家教经验。
正是工作充分体现了创新与务实的原则,曙光学校最终达到师生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成绩上升的双丰收。教育教学成绩年年攀升,多次荣获安阳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教育时报》曾以《曙光现象揭秘》《教师发展学校》为题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