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发展成就

农村发展成就

时间:2023-07-24 17:06: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发展成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发展成就

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次宣传活动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按照交通部及省厅通知精神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示农村公路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公路的建设成就及“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远景,要达到人人了解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形成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目的。

二、组织机构

对于此次宣传活动,各单位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办《关于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宣传的紧急通知》精神;三是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市局已组织成立了“__市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员:-------;办公室设在地道处。[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机构设置、人员及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宣传内容

农村公路建设的成就以及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农村公路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设想以及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本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措施、手段和方法。每个县(市)、区要选择5个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和3个事迹突出的个人进行集中宣传,同时要将事迹材料上报到宣传小组办公室。

四、宣传时间:2月17日至2月28日为集中宣传阶段。

五、宣传方式

1、在__市交通网上开辟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宣传专栏。

2、在电视台举办农村公路建设成就专访节目。

3、在电台设立“真情筑路人”专题节目,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典型人物的事迹。

4、设立农村公路建设咨询热线。

5、在人口密度大或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或设置展板等。

6、编排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

7、通过各种报刊宣传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或典型事迹。

8、举办__市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摄影展。

六、宣传要求:

第2篇

>> 我国高职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演进、成就与问题 我国高校扩招政策成就与问题分析 民办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执行成效、问题与建议 成就与问题:成都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建设审视 制约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瓶颈及其破解 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就与问题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我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发展与前瞻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成就与问题 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保障:举措、成就与问题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独立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12]孙翠香,卢双盈.“双师型”教师政策变迁:过程、特点及未来态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48-54.

[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EB/OL]..

[8]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10]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EB/OL]..

[1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

[13]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0.

[14]马树超,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69.

[15]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0.

[16]朱雪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内涵与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56-58.

[17]蔡怡,张义平,宋现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江苏高职院校师资发展的现实考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29-32.

第3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城市化

2000年国家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提上日程,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这一系列的举措足以说明国家在对农业和农民的问题上已经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三农问题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1 农民收入偏低。

农民收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和生活问题,现阶段的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笔者通过调查陕西省渭南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最后分析发现,由于农业具有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原有土地资源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力和资本的不断投入,导致产出的增加量不断减少,所以现阶段的农民增收就出现了瓶颈。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农民进城,几个城市进行了试点,首先分析成渝城镇化建设,它规定在城市生活工作3年或者3年以上的农村居民可以转为城市户口,保留宅基地和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建设几千万套廉租房,以解决当前众多的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2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过低。

由于受到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田的局限性影响,我国的农业面临着无法聚集和规模生产的问题,在当前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中的土地比较分散,农业科技落后,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进入天地,由于耕地面积不集中,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所以农村的很多技术设备都无法真正起到作用。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显著。

现阶段的城镇和农村二元结构在本质上就阻碍了农村的公共产品的获取,由于发展工业,农村的公共产品得不到及时供应,尤其是农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只发展了城市的医疗和卫生保障,促成农村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工程,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即使国家看病报销的很大一部分,农民也没办法拿出那一小部分,很多农民得了大病还是不敢去大医院救治。

4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国家要保障的18亿亩红线不能碰,但是农民收入中土地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如何可以把土地更好地流转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的有些镇和乡通过合并村的方法,使得农民集中在一个地方,通过将宅基地置换出来,可以将个村的宅基地进行整合,重新把宅基地规划成农用耕地,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很多的土地,而且也可以促成农地的集约,土地的聚集效应。

二、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见表1)

三、分析并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就及不足

1 笔者通过对陕西省2007年到2009年的数据分析得出,陕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大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农民收入的瓶颈无法克服,在农民年均收入中的实现率才仅为57%,当下的农民收入过低。

2 社会发展中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笔者了解到,在农村,很少有人参加养老保险,有些城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给农民用土地来换去农民的养老保险,这种做法笔者在这里不多做评论,只是有数据表明,养老保险的补偿最后都不够一家的食品开支,更不用捉住房开支。

四、针对以上笔者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实行土地规模流转机制,现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可以通过对宅基地的整合,通过给农民提供方便的居住房屋,使农民集中在一个地方居住,将空置出来的宅基地进行重新整合,将土地合并,把土地规划给那些技术能手,使他们规模化进行生产,使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2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在当下,农民在农产品出价格上还没有话语权,通过规范市场规则,在农产品市场上大力倡导自由买卖。

3 农民自主建立各种农产品销售组织社团,在社团中的成员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农产品的品牌,各地区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长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从而在农产品销售中处于绝对地位。

第4篇

广播电视具有覆盖面广、传播迅速、形象生动、老少皆宜等优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可以说,看电视、听广播已成为当前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学习科技知识、了解外面世界、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渠道和方式。近年来,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认真分析影响其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努力探讨应对之策,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有成就。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播电视技术的逐渐普及,我国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尤其是“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群众收看收听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渐提高,卫星传送、无限广播、有限传输等方式的推广应用时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扩大,惠及群众进一步增加。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有问题。虽然当前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资金投入不足。广播电视时域高科技、高投入、重装备领域,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原有广播电物质基础薄弱,因而当前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不少农村地区由于财政紧张,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有限,导致农村广播电视设备老化、设施不全,人员不足,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覆盖率低,破坏严重。受资金、技术限制,许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率偏低,一些农村还处于广播电视覆盖死角,无法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虽然近年来,随着“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逐渐扩大,但广播电视设施、设备破坏情况也有所加剧。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非法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器、破坏广播网络设施的案件屡屡发生,严重干扰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秩序。

专业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技术队伍。但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作量较大,工资待遇相对城市同类部门偏低,导致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造成农村广播电视技术队伍薄弱,高素质技术人才缺失的现象,长此以往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对策

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资金、政策支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是确保该项事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各级政府应结合广播电视设施、设备建设的实际需求,构建县、乡、村资金保障体系,并进一步拓展社会融资途径,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社会资金。与此同时,也应进一步强化对广播电视经费的管理,提升其有效利用率,促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公共服务水平。首先,应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推进“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并建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长效机制,深入广大农村群众,结合其实际需求不断扩大网广播电视覆盖范围,提升覆盖质量,拓展服务途径;其次,应深化农网的改造和优化,提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对农村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收听质量,提升广大农村群众对广播电视服务的满意度。

强化农村广播电视技术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广播电视技术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强化对《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学习,使广播电视从业务人员知悉自身职责、行业道德,提升其责任心,规范其工作行为;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教育,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技术、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做到热情、文明、细致服务;健全人员激励机制,通过优化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赏罚机制等措施激发农村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积极性,带动该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强化行业管理,提升广电事业规范性。首先,要强化对广播电视安全维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确保农村广播电视系统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重点时段的信号传输可靠性和安全性;其次,应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破坏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私拉盗接有线电视信号,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接收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规范农村广播电视行业秩序,维护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有序发展。

第5篇

1 设置先进的教育成就指针,追求高标准的普及性教育

“先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该说,对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教育来说,对本区域城市教育成就指针的追求,即是对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的最切实的追求。因此,区域教育成就量化指针的设计,既要反映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严格限定城乡教育在各项指针上的差距。譬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入学率均应达99%以上,毕业率的差距,小学不超过1%,初中不超过2%;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高中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不超过10%,等等。与此同时,还应紧扣时展的需要和区域城市教育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特色化的指针。譬如:城乡学校在小学同步进行外语教学,全面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特长生占一定比例,留级生、辍学生现象基本消失,确保适龄流动儿童少年、残障儿童少年、家庭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机会等。

2 设置倾斜的教育投入指针,追求均衡化的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的不平衡,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投入指针的设计,必须适当向薄弱的农村学校倾斜,以尽快实现区域内各学校间人、财、物的均衡配置。必须明确,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是义务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的比例偏低,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初中和小学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多数在2-2.5%。但是我国2002年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仅为1.87%。显然这个比例是偏低的。

此外,政府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要重心下移,把财力更多地投到基础教育上。在教育投资方面,克服“以县为主”体制的弊端,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责任和财政供给水平,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城市义务教育和农村义务教育之间,财力要更多地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上。一方面应确保区域教育经费增长,利用增加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免税与退税等方法使政府公共教育投入比例占义务教育投入总额的85%以上。另一方面,应提高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的划拨标准,确保农村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数值和年增长率都高于城区学校同期水平;同时,还应积极争取预算外农村教育专项资金,如提供优惠贷款、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持,或利用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以及国际活动渠道引进资金,推动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使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基本持平。也可鼓励城市民办教育在义务教育领域中的大发展,节省下来的教育经费通过适当渠道转投到农村义务教育。

确立义务教育的最低标准,对已经达到标准的学校不再追加投资,将节余资金重点扶持薄弱学校。保障政府所举办的公立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可组织优质学校对口支持薄弱学校,从学校管理、师资等方面支持本地区薄弱学校。也可向高质量的学校的学生征收较高的学费,实行“优质优价”原则,将其它经费投入薄弱学校,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

在学校布局上,应依据人口发展总量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学校设置的总量,并因地制宜地推进各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由于区域内的农村地带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激增的地区,所以为避免重复建设,应依照新建、迁建、扩建、改建的顺序优选布局调整方案,并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其发展潜力,使农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都高于城区学校的标准。

在师资的配置上,首先应按照城市学校的标准核定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按照城市学校的师资学历达标率要求农村学校。同时,要通过交流、互派,促进城乡教师“量”和“质”的均衡分布。国外实行的“轮岗制”(日本)、“平衡制”(韩国)等制度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国大中城市与文化教育型小城市之间,文化教育型小城市与农村乡镇之间也可以试行“轮岗制”和“平衡制”,还可以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实施“师役制",短期到农村学校任教,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质量较低的问题。

3 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是不争的事实。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较,目前最缺乏的是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而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往往与农村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所以应该在农村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型小城市是指在农村地区新兴的城市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城市除了具备一般城市的共同基本设施外,还要有高等教育事业,至少有一所高等院校,有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电子阅览设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在诸多特征中,拥有高等院校是一个重要特征(这种高等教育应该以二年制社区学院和高职院校为主,其收费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农村社会地需要和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文化教育型小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发挥文化教育的主体功能,以教育的辐射功能调动各种资源,形成农村信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农村资源有效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第6篇

【摘 要】 针对河北省农村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借鉴战后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完善农业立法,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通过国家财政,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补贴与扶持;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 日本农村建设;河北省;农村发展;借鉴;启示

河北省所在的燕赵大地地处中国的北方,自远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的活动区域。河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在整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其他省份,河北省农业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因素,但随着发展的深入,阻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也在日渐地凸显出来。为此,河北省急需找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但同时这也是个充满着探索和曲折的不断学习、不断改革的历程。在过去的70多年中,日本农村从战后初期的贫困落后、破败不堪,逐步恢复战前水平进而走向更加繁荣,且真正实现了与城市的一体化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为注重追求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在农村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完全都可以为河北省农业发展所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三次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农村满目疮痍,农作物连年欠收,物资供给极度匮乏,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国民经济频临崩溃。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后又于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进行了较为完整而全面的农村建设活动,主要成就是建立了覆盖全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系统和与“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成就为日本的新农村发展保驾护航,一直持续到今天,使日本成为第一个在亚洲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国家。

1956年,日本正式开始了战后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之路,这也是日本解决“三农”问题的伊始,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和措施有:首先,划定新农村建设的试验区,在区内依据成立的农业振兴协议,开展农业振兴工程;其次,规范农村工作的机制。广泛征求意见,集中众人智慧,同时中央政府积极牵头与各地方政府、商业团体,社会组织等进行共同磋商,制定农业发展计划并颁布实施;第三,政府主导加强资金方面的扶持,对农业经济采取特殊补贴。到1962年底,日本农村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得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政府又逐步开始推进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使得原本零散的土地得到整体规划,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整合,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家园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但是,首次尝试的最后5年―即1962年至1967年,由于发展程度推进过于迅猛,导致农村地区开始出现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偏小、农民居住条件差,以及后续的社会保障条件不够,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保障和设施落后,矛盾突出。

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政府从1967年3月开始,制定了第二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重点发展地区经济产业,平衡地区、产业和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加强竞争力,减小与国际对手的差距,减少环境污染。这一发展阶段的重点是积极推进“三农”现代化,并兼顾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把农村建成具有魅力的舒畅生活空间”的目标。通过努力,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时,日本的农业生产总值由1967年的41661亿日元激增至1979年的115640亿日元,增幅高达177.6%;而1979年日本农村地区的人均纯收入也第一次超过了城市的工薪家庭,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引起了全球经济衰退,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日本首当其冲,蒙受了巨大损失。正值此时,长期存在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现象越发严重,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因为劳动力短缺而萎缩衰退的危机。为应对新的挑战,日本开始了广泛的“造村运动”,是为第三次农村建设运动。但经历经济大幅滑坡的日本政府,财力已然今非昔比,凭借庞大的资金支持而化解农村危机的途径已无法继续生效,而基于农民自发产生的造村运动恰好能在不需要政府提供大量资金和能源扶持的条件之下解决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在整个造村运动中,最具影响力、应用范围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当属1979年开始提倡的被称之为“一村一品”的自发运动。“一村一品”运动,顾名思义,便是要充分发掘各个乡村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潜力,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提高。历时20余年的“造村运动”成效斐然,若单就基础设施而言,农村与城市亦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差别;同时,农民的收入逐年大幅提高。据统计,到了2002年,日本农村家庭以550万日元(约合4.4万美元)的年均收入远远地超过了城市中等收入家庭。

日本的新农村建设在经历了长时间、分阶段的推行之后,取得巨大成功,其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空前改善,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二、河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作为中国北方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发展形势喜人,农村建设成就斐然。但是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发展中依旧伴随着很多不足与缺陷。因此,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指导下,推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成为现阶段河北省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综合近些年来的相关资料,可以总结出制约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大致如下:

1、农业资源受到制约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的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和淡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首先,从土地资源来看,全省的有效耕地已经由1996年的10346万亩下降为2009年的9843万亩,年均减少38.7万亩。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土地资源短缺的局面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不断地恶化。其次,淡水资源的缺乏是河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问题。2007年河北全省可用淡水资源总量为119.87亿立方米,年用水量却高达201.83亿立方米,其中仅农业用水一项便达到了155.75亿立方米,占总用量的近80%。为应对如此入不敷出之局面,河北省每年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达40亿立方米。

2、农业市场受到制约

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在于扩大市场的需求,对于河北省农业发展而言,目前的局面极为不利:一方面,国内的农副产品市场供给已趋于饱和,绝大多数农业品的市场空间均已临近上限,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河北省能够用于出口的农副产品类型屈指可数,加之入世之后不断变换的国际贸易形势,加之西方国家所谓的贸易保护行径,使得中国尤其是河北省的农副产品很难在出口市场中搏得一席之地。

3、农业发展体制的制约

众所周知,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革新是整个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以土地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发展模式,短期看来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经济收效显著,但从长远来看,此种分家分户、小规模、高成本的生产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21世纪之后,种种迹象表明,此种经营发展模式已经潜力殆尽,长此以往势必最终阻碍农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分散的小农有组织地合并到一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积极地推动改革和创新。

4、农业科技受到制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科学技术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但是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河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这是一个长时间的难题,加之现阶段河北省在农业研发机制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的科技市场也发育很晚,短时间内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5、资金投入受到制约

资金的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任何形式的发展都不能离开资金的支持。目前的农业发展,主要的投资主体是农民本身。但是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而言,回报率相对较低,且周期漫长,同时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较之城市而言也过于缓慢,因此,单纯依靠农民对农业产业进行投资是靠不住的。且河北省的财政状况连年吃紧,可用于农业产业的投资比较有限,以至于全省农业发展中资金的供需矛盾非常尖锐。

三、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河北省的启示

笔者认为,日本的农村建设对于河北省能够借鉴和引用的主要启示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通过国家财政,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补贴与扶持;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

首先,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该放在首位且需要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为了使得新农村建设拥有切实保障,相关的立法也需同时跟进,做到有法可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在于提高广大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绘制这一宏伟蓝图,政府需要担负起重要的领导责任,在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日本政府共出台30多部相关法律与法令,使得其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切实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二战之后日本的农业恢复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就是在于政府恰当且正确地履行了其义务,将农业发展所需仰赖的各项机制不断健全,从而使得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事业均能得到切实有效地保障。

其次,从国家和省的层面而言,需要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设施的建设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被视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重点所在,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一切问题的核心。由于收入渠道过于单一、思想相对保守等因素的制约,河北省农民的平均收入在全国位列下游。反观当年的日本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农业收入多元化。不仅如此,日本在农民增收这一方面成功经验较为明显,τ诤颖笔《言,可借鉴的方式相对较多,例如: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还能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增加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推进农业创新等。

第三,政府需要主导农民加强团结互助,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由于生产经营模式的缘故,中国传统的农户经营无论规模和组织均无法单独抵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风险。基于此,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到借鉴:首先初步建立起以合作为基础的农业经营体,在此种农业经营体的基础之上逐步过渡到更大规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最后将这些组织进行横向联合建立起全国性的农业合作组织。目前,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在河北省内不少地区已初具雏形,因此更需政府及时引导,将目前仍较为分散的合作组织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以提高农民群众对抗各种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

第四,就培养农民自发、自立与自强的信心和决心而言,农民的整体素质需要得到加强,以促进先进科技和知识的传播与推广。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素质与职业化教育。日本农民的素质之高、技术之精湛为世界各国所望尘莫及,取得如此优异成就的核心在于日本自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来,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龙头,以各式各样的农协组织为培训机构,自下而上,在其全国范围内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同时又注重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相比之下,河北省的农民群众无论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还是人文素质等方面的知识和储备都远远不及日本,因此其措施和手法亦可以为我所用:政府牵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人才推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最后,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必须体现人民民主之原则,坚持农民的广泛参与。日本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实践活动与当前河北省农村发展的现状极为相似:在日本的第一和第二次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对于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均坚持了其一贯的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倾听民众心声、征询农民意见的基础上,掌握广大群众之所求,进而将政策逐步引导至对群众利益有利的方向上来。河北省拥有着广袤而辽阔的农村地区,且各地差异明显,因此更需充分倾听当地农民的意见,把握人民的核心利益所在,将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可谓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其政府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而展开的三次大规模新农村建设,收效均极为显著。中国作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邻邦,日本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极为实用的借鉴意义,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河北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均可以效仿日本,循序渐进地、有条不紊地推动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以求农业经营管理机制的不断改进,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汤晓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日本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建设新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1(8)125-126.

[2] 黄立华.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7(1)21-25.

[3] 董栓成,预吉亮.中日新农村建设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09(9)127-129.

[4] 周维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日本的经验[J].日本学刊,2007(1)127-136.

[5] 焦必方.日本现代农村建设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 《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河北卷[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第7篇

三维目标是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历史有效性教学首先要考虑的基本目标。笔者认为,一堂历史课有没有效,主要的依据还是看是否实现了三维目标,即课本的基础知识是否落实?学习方法是否掌握,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是否得到了升华?下面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为例作具体的探讨。

一、基础的落实与知识的运用

基础知识的落实主要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灵活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成就。为了落实基础知识,我作了以下尝试:

1.课前质疑。学生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时时刻刻集中精力,特别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历史课本他们都能看懂,上课就容易开小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质疑课本,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他们就会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课文中涉及了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先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经济体制的含义发现农村和城市原有经济体制的各种弊端;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解决农村和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有效理解。

3.对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课后让学生填提纲,形成完善的知识系统。提纲的结构分四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因、改革开放之策、改革开放之果和改革开放之续。通过对提纲的填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形成本课的知识体系。

4.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实战会考和高考的相关试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效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方法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争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有效提升以下能力:

1.社会实践的方法和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历史的认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历史,在讲课前,我把研究对象定格在广西玉林市,分别选取玉林新农村试点村太阳村、玉柴集团和玉林对外交往情况,让附近学生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开展广泛的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实地调查的方法,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时,我把学生调查到的有关改革开放前的玉林太阳村、玉柴集团和玉林对外交往情况整理成三则材料,让学生以经济学家的眼光,用医生的诊断方法,分别为改革开放前的玉林太阳村、玉柴集团和玉林对外交往情况写一份诊断书。

3.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考虑到学生对医生的诊断方法不熟悉和不理解,我让学生“会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

简单地说,要完成情感认识的升华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首先,以知识激起情感,形成学生的外部情感体验。其次,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基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价值的判断,形成相应的价值倾向,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并在情感上确信其价值的存在。最后通过情感和知识相互交融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力争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和升华学生以下的情感认识:

1.物质提高的享受。课前通过“结婚三大件”的变迁让学生充分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的享受。

2.政治民主的享受。通过对农村和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旧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第8篇

这次渔业专业会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总结2006年渔业工作,研究2007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农业部党组书记孙政才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范小建副部长在会议主题报告中,对一年来全市渔业工作的成就做了全面总结,分析了当前渔业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明年重点工作做了部署。

这次会议,进行了分组座谈,有六个市的代表作大会典型发言。大家介绍了今年以来各地渔业发展的形势、特点以及渔业工作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绕农业部提出的“两确保、两促进”渔业发展目标,扎实推进渔业增长方工转变,加快现代渔业建设,贯彻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努力构建“平安渔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大家也客观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全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扎扎实实做好明年的各项渔业工作:

一、认真学习,明确思路

全市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对明年渔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孙政才书记和范小建副部长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自觉地的把渔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自觉地把渔业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去研究,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渔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贯彻精神,落实工作,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明年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大家要把此次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基层各级渔业部门,并尽快向当地党委和政府做好汇报。根据“十一五”渔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和这次会议提出的2007年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狠抓落实。突出抓好增长方式转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平安渔业建设和维护渔民权益等项重点工作,力争明年各项工作有新的更大的进展。

元旦、春节将至,各地要按照农业部有关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涉外渔业管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证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9篇

2010年12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和《中国教师》杂志社共同主办的“追逐梦想,成就未来教育家――农村骨干教师与免费师范生面对面”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出席会议,并与参加“国培计划”的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以及北师大免费师范生等50余人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展开了对话。

此次研讨会围绕“职业适应”“教师气质”“专业发展”和“成就梦想”等主题展开讨论,不仅让在场的免费师范生了解到农村教育教学的一手资料,还解决了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疑惑。“这是著名教育家、未来教育家与未来教育者之间的对话”,北师大文学院07级免费师范生田亚男同学兴奋地说,“现在我对自己能做好这份工作充满信心,在未来,我也想成为一名教育家”。

“对我来说,能够看到未来接班人的成长,把我们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与他们分享我们对学生的爱、我们的酸甜苦辣,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希望的寄托。”河南省济源市农村教师李冬艳告诉在场的师范生,作为农村教师一定要学会坚守。两年的农村从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影响学生的未来。河南省濮阳县农村教师陈敬彩在讲述身边教师对学生的大爱时甚至数次落泪,让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师特别重要,他们辛苦在第一线,特别值得我们尊敬。”作为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肯定了农村教师的辛劳,并勉励在场的未来教育家和未来教育者们要坚定信念、爱岗尽责、长期从教、教书育人,同时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顾先生指出:“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师的职业特性。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物,是人,而且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医生针对的是人的机体,我们老师更重要的是针对人的心理、人的发展。过去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现在新的目标不光是培养,更要启发学生自己成长,成为他自己,或者超越他自己。”

与会人员认为,这种农村骨干教师与免费师范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非常新颖,对于农村教师来讲可以了解未来教师的困惑与需求,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讲则可以进一步了解农村教师岗位的全方位需求,增强直面教育人生的信心。

“国培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此次研讨会汇聚了著名教育家、国培计划中的农村骨干教师和国家精心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搭建了现实教育者与未来教育者之间、现实教育家与未来教育家之间的交流平台。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概念及维度综述

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概念维度,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主要观点有:彭小虎(2011)提出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是教师对教学环境、工作特性和组织关系,还有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主观感受和满足程度。贾海薇(2003、2005)在研究中将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分为生存需要、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三个维度。赵守盈等编制的教师工作生活质量问卷,将农村幼儿教师工作质量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方面,即农村幼儿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来满足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从而实现学校目标和个人目标,最终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 除此之外,舒晓燕(2009)则认为,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是指教师判断其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它体现的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整体印象,包括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

二、教师工作生活质量描述性研究综述

已有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或者以现状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束从敏、姚国荣(2004)研究发现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较低。张英彦(2005)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小学教师对生活质量总体是肯定的,尤其是在婚姻与家庭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但对业余生活评定较差。刘贤敏、徐莹莹(2015)采用工作生活质量问卷,对24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工作生活质量总体较为满意。徐艳伟(2015)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农村教师工作生活?|量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发现农村教师存在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物质匮乏、精神贫瘠以及专业发展较为缓慢等现象。而张新华(2016)则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职初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总体看来喜忧参半,有接近一成的是“快乐型”,而接近四成的是“成就型”,近一半的是“期望型”,极少部分是“绝望型”。

三、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综述

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即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主要结论有:杨颖、鲁小周(2014)在贵州省选取幼儿教师 403 名,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和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测查,研究发现情绪衰竭与成就感低落可能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朱晓群(2015)研究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与职业承诺的相关关系,最终发现情感承诺、继续承诺与工作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与外在付出呈负相关;工作生活质量中的尊重需要和生存需要是影响职业承诺的重要因素,对职业承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刘贤敏、李学翠、曹艳杰(2015)对江苏省某市24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研究了幼儿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研究范围偏向于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对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相对较少;②已有研究中关于教师工作质量现状的调查研究缺乏多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如民族、教师居住地及教师工作单位性质等;③已有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现状调查,然后提出建议和策略,缺乏相应的干预路径,策略和建议如何能够得到实施。这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干预路径。

第11篇

30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如何解读这个“奇迹”,已经成了中国学术界的顶级课题。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突破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着力点是扩大农民生产经营的自、解放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力。

农村改革从安徽小岗村民冒死搞“大包干”开始。中国农民从的体制桎梏中解放出来,劳动生产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农民有了一定的积累,便产生了投资的冲动,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随之,一部分农民跳出“农门”,在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流通运输业等领域大显身手,其中,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淘得第一桶金,首先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企业家,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土地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他们成了中国体制改革中最早打破传统人口结构的重要砝码。

从“家庭联产承包”、“万元户”、“乡镇企业”到“民工潮”;从“税费改革”到“新农村建设”,30年的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农民获得了昔日想象不到的实惠,中国两亿多人口实现脱贫,我们这个一直被人口问题折磨的农业大国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和整个国家的温饱,全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中国粮食总产量,1978年改革之前是6000多亿斤,2007年是10030亿斤,30年增产60%以上。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借助于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动力,整个中国的经济开放有了雄厚的基础。中国的经济起飞,提高了泱泱大国的雄厚国力,也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三农”依然是一个重要话题。温总理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切还要仰仗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说过,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待开发市场在中国农村,9亿农民、2亿多农户。如果他们收入提高了,他们生活改善了,每个农户要添家用电器,愿意为孩子买家用电脑,那么,市场规模将有多大!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奉上这组封面故事,祝福我们30年的奇迹能够延续,期待中国取得持续辉煌。

第12篇

——称为世界的焦点,改革开放——为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人民的日子如芝麻开花——

节节高。

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真正实现了与世界市场接轨。青藏铁路铺设了一条“天路”,创造了世界奇迹。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向世人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神七”飞天,实现了人类

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这一切是中华民族的荣耀,是改革开放的雄壮赞歌。

30年,从城市到农村,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生,我是耳闻目睹了

这一系列变化。自2006年起,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

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农民种地再也不用缴农业税了,而且还享受政府发给的小麦直补,对

农民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我家5口人,6.5亩地,年收入6000元左右,年底赶上

奶奶生病住院,一下子花了3000多元,全家人顿时感觉空气都紧张了。真好,政府雪中送炭,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百分之六十,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又变得阳光明媚起来。

走入农村,“几十条腿来,几十双眼,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只见新式砖房一座座、一排排,窗明几净,高大宽敞,上面安上了太阳能,下面装上了自来水,村村通上了柏油马路,永远告别了泥泞小路,公路弯弯,柳树成行,冬青四季常绿。夏天鲜花盛开,好一派清爽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晨,老年人纷纷到公路上,荷塘边跑步、扭秧歌,夜晚,一盏盏路灯犹如一朵朵白玉兰,竞相开放,人们频频走出家门,来到娱乐中心,有的下象棋,有的玩扑克,有的搞一些健身活动,农村人的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在党的富民政策下,农村兴建了无数的冬暖式大棚,寒冬腊月,步入棚内,只见顶花带刺的黄瓜,紫的发亮的茄子,绿油的辣椒,红通通的西红柿……这一切不仅满足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绿色蔬菜的需求,更重要的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提高了农民生活的整体水平。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上学不用再交学费、课本费,对于我们农村孩子,农村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件好事,我们小学生脸上笑的更灿烂了,我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免费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象征,教育的发展,反映了民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