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

时间:2023-07-24 17:0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流程

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现状 对策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了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以来存在的种种难题,它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大有裨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比如过于依赖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时机不够恰当等。本文先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接着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使用多媒体人为造成教学流程复杂化。毫无疑问,就获得语文知识而言,多媒体目前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的,但语文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养成要依靠严密的教学流程设计。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就可能出现喧宾夺主的不良现象,偏离语文教学的目标。如今,语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越来越花哨,充斥着大量的动画与音乐,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主动汲取语文知识。

2.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在多媒体技术操纵下,录音的播放取代教师的范读,动态的影像取代想象,教师只要轻轻一点,这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如此一来就会造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教育理念与理论,人与人的思想交流、情感对话,很容易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取代。少了教师的激情、谆谆的诱导、赏识的目光、鼓励的话语,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师生感情疏远。

3.教学设计忽视人的主体性。多媒体是人的延伸,用多媒体技术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会造成只见物不见人的局面。比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有的语文教师将大量的环保知识进行链接,如水土流失的图片、乱砍滥伐的视频、环境污染的报告等,而把生字词语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等教学目标抛于一边。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无法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三、正确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积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牢记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教师在课堂上便于开展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的辅助工具。简言之,语文教学是“主”,多媒体技术是“辅”。教师切不能让多媒体技术取代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喜欢使用信息量大而全的技术,一堂短短四十分钟的课技术播放十余分钟,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师教得精疲力竭。有的教师为了一堂课花上好几天甚至好几周的时间制作精品型技术,用上了多种技术制作,最后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忽略了实用型技术对常态课的作用。只有发挥好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语文教学方能见到实效。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把握好“度”。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将其看作“万金油”。在使用这种技术时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要不要用多媒体,在何时运用多媒体等。一般而言,所教的课文内容确实有其人、其事、其景、其物,而教学重难点又较为抽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等,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教授诸如《莫高窟》《海底世界》《九寨沟》等写景状物类课文可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

3.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传输知识密度大、形象直观等优势,但是也存在备课时间长、疏远师生感情等弊端,而传统媒体有其固有的优势,所以应将两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例如给小学生示范写字,对于笔画、笔顺规则的介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边呈现边介绍书写规律,甚至可以随机呈现不规则的反例,这是仅靠教师口述达不到的效果;但是示范写字时,教师就可利用粉笔进行板演,方便、灵活,且更具示范性。

第2篇

关键词:合作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78-01

1.合作教学方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采用合作教学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合作教学成为了众多语文老师探究的重要内容。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学方式的改变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通过合作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积极互赖的关系有利于团队成员更好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这种积极的关系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2.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变革也逐渐走向成熟,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小学语文课独具特色,教学方式上都取得较大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语文课堂毫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从心底里害怕语文,尤其是背诵课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流程式的教学方式。

3.加强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对策

将合作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符合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改变魍辰萄Ч程中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尴尬,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3.1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式基本的合作组织形式,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能够将资源效益最大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分组要考虑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语文教学分组和其他教学不同,我们要更加不同情况采用最合适的分组。我们可以更根据小组成员特质来分组,不同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掌握上都有所不同,那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性格来划分小组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将水平近似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能够增加小组的活跃度,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我们也可以将互补类型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这种划分方式可以形成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团队氛围。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划分小组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根据小学语文课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学生们个人的喜好,这种分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情谊,营造一种轻松学习的状态。分组的方式还有随机自由划分、根据任务性质划分等等,不管哪种方法都不是绝对的,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小组划分方法,让科学分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引入合作教学,培养合作技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引进合作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合作技能的培养是顺利展开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学生们要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展现、自我表达的能力。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合作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3.3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课改的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观念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例如创新教学、合作教学、激励教学等。本论文着重分析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老师是传授知识者,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就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我们如何理解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它是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一心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着想,在掌握熟练的、专业的语文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过关心学生,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到因材施教,适时地从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如何制定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计划。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老师适当地进行鼓励,对于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老师不应当忽视学生的感受而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严厉的批评,而是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在私底下教育学生,这样既尊重了小学生,又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改正错误。

4.结束语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必须把握每个教学环节,与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合作学习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是学习的基础,语言学习的掌握程度往往对于其他自然科学类课程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是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中的启蒙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如若是起步阶段没有学习好,往后的学习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形式远远大于内容

新模式,新气象,学生早已厌倦单一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由此,小学语文教育将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改革两步走。第一步,老师放权,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学习,自主学习语文,可以学习课本也可以学习课外书籍。老师也乐得轻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也是鼓励为主,对于学生将文章断章取义或者答不对题也会做出他对文章有不一样的理解程度的解释,对于学生的作文没有内容解释为没有生活经验,需要增加生活经验的回答。

第二步,公开课和教研课的流行。学校为了展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后老师和学生呈现的新面貌,通常会举办一些刚开课和教研课来展现成果,而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会为此精心准备,老师将每一句话都精挑细琢,所用语言和语气恰到好处,将课堂上每一个节奏把握到分秒,而每一位学生都做认认真真学习状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一整场表演,过来观摩学习的老师和领导频频夸奖和效仿。这分明就是已经导演好的一场秀而已。

对于这两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现象,对于第一步,语文老师对于语文的教育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也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学习语言,然而作为教育,老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放任自由,对于错误的理解和必须掌握的能力是不能有马虎的。对于第二步,公开课和教研课是用来展示平时的教学成果的,为呈现最好的课堂状态,稍微准备一下是理所应当的,以表重视,但是为一堂课而费尽心思,惺惺作态已经走向歧途。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过度自由发挥,远离课本

书本上的课文学生学起来是有一点乏味,然后教育系统制定的教育大纲并不是随意制定,是根据经验和强大的理论支撑制定的最合理的教育体系,老师为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常会用课外的一些只是来吸引学生,同时对于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世界观起来一种变相的扭曲。例如:在长期以往蜜蜂是象征着勤劳和忠诚的标志,同时也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是应该被尊重和保护的,然而有一本非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做出调研提出的结果是:80%的蜜蜂在工作中都是飞来飞去混点并没有工作,而当他们工作搬运花粉的时候只是因为女蜂王或者自己饿了才会劳动,一位老师看去了,还讲给学生听了,这样不仅仅误导了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首先不说那篇杂志的权威性,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正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时候,老师不应该将这些非正常的东西那到课堂上来。第二,远离课本的后果就是在教学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和步骤,学生学习的没有章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非语文类容太多,语文内容太少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为了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更加能理解内容采用一些方法是可以的,也是提倡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老师制作精美的课件PPT,配上生动的画面,通过这些非语文类的形式将课文中的情感和内容表现给同学看。然而,这已经偏离了学习语文的初衷,语文和语言的学习就是应该在对话和文字中间通过单纯的对话和语言表述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学习的就是这样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并不是要通过借助其他辅助的硬件和软件来表达。不错,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综合性的课程,包容其他所有的课程,上到天文,下至地理等自然科学,同时也含纳人文科学、思想道德境界等,但其首先语文是一门课程,有自己学习内容,有自己学习流程,其次才去探讨他的其他价值。语文课就应该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重点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内容最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书本上的内容才是学生应该学习的重点,其他形式上的东西可以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然而评价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能否从老师这里学习他们应该学习的知识,而不是公开课和教研课有多么的动听,学生是多么的配合演出。学生可以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自己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和其他形式的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而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学习好书本类容的前提下进行。老师提倡的自主学习亦是如此,老师应该把控和引导学生走向正规的道路上,不能让学生过度自由,否则在启蒙阶段学生走向歧途,后果难以挽回。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应该掌握尺度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个说法没错,但是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小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式启蒙阶段,老师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点也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老师的三观就是学生最开始的三观。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摆正三观,将积极向上的三观呈现给学生,而不能将成人世界里面世俗的观念带到小学语文课堂上。

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课堂上允许提成不同的观点,这也是提倡的,但是在原则上和大是大非上的观点,老师应该把控好,学生可以提出自己任何一种理解和想法,在对事物和情感的理解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走向方面老师应该将学生引导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道路上。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课本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内容,同时通过推荐良好的适合的课外书籍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是都是提倡的,然而,老师必须要将课本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课本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多少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是通过强大的理论支撑是常年累计的经验才得出的精华,是最适合当今小学生学习的一套流程和走向。所以老师应该以课本为主,同时还应该注意,语文学习就是学习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表达的,这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是教育改革中普遍的问题,更加多的是对于改革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理解的不够透彻,同时也是形式主义作祟。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职责就是育人,所以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将我们的教育学生的能力和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在教育工作当中是不能有原则性错误的,一旦有原则性错误酿成的将是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守原则,认准自己的使命。

参考文献:

第4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在新的教学经验、方法、模式的探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突破途径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现代教学设备齐全,但是实际使用效率不佳。随着教育四配套工程的加快,从城镇小学到农村小学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实物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成为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但是,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对这一信息手段的使用技能不高,或因年龄偏大存在畏难情绪,或因对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存在片面认识以及具有懒惰思想,没有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导致这些设备或闲置或使用频率较低。

2.教学研究正常开展,但是业务能力提升不快。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基础,许多农村小学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但是仅限于读一读教育刊物上的文章,学习教育法规政策等等,没有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层次开展教学研究,尤其是对当前教学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方面没有能够做到学习借鉴,这就影响了教师语文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3.教学工作按部就班,但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但是还是采取灌输模式,讲授为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参与和发挥,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就会严重滞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管理有序进行,但是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对许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可以发现,从早读到活动课,每一个环节流程都在有序地进行,但是整个教学工作没有彰显出特色,也没有能够构建起有效的立体模式,特别是许多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整合运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延伸的空间,在课外没有能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活动拓展,无法产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与促进功能。

二、有效突破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学校与教学主管部门也要强化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做到掌握实际情况,改革推进措施,帮助基层农村小学有效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主要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直接导致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法正常高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其影音展示生动形象和富含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对此,无论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自身,都要强化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提高。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借助于各种脱产、在职培训,让教师能够有效掌握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学习多媒体手段的操作演示,还要学习自主设计课件,灵活地运用信息手段使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得到优化与改进。

2.强化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师岗位履职水平。教学研究对教师履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部分农村小学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制约了教师能力的提升。对此,学校与广大教师应当共同努力强化教学研究。首先在语文教研的方式上要进行改革,不要局限于单纯的学习文章,要更多地将先进的经验与自身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多采取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研究,还可以通过申报课题组织实施的方式,吸纳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到这些课题的研究之中,提高履职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还要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广泛浏览先进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综合突破语文教学困境。

3.强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以灌输为主要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也难以迅速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题教学的模式进行充分的优化。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愿望,设置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利用这样的学习载体来集中大家的思维来突破难点。教师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目标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存在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进行进一步的启发点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更多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能力,巩固了知识点的掌握效果。

4.强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提高语文教学拓展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进行着力,还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各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对语文教学课堂的补充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地分析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巩固。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了这样的教育资源整合,小学语文教学将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在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会更感兴趣,投入程度也更高。

第5篇

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从以往的知识、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渐转变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做好创新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其他学科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只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逆向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设置合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反馈等一系列后续流程,为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我们之所以进行小学语文创新,不光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为了更好地将小学语文的其他社会功能挖掘和开l出来,发挥其“工具”作用,使其成为“人文教育”的载体和媒介,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设置如下明细:其一,知识维度。小学语文需要从知识的层次性、多元性、结构性、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要提炼、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阶段、年龄、认知结构,并能转化为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内容。其二,能力维度。在能力维度的创新上,应该践行实践观,让学生在深层感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用语文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融入语文情境,使其在“实践”这个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拓宽视野,将知识、情感等转化为系统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二、更新语文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本身属于思想意识,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决定性作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利用新工具、新方法,或是照搬照抄,而是从内而外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来说,应该更新如下几个方面的观念:其一,由以师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如此,才能使其徜徉学海,不断进步。其二,由灌输教学转变为自主、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教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且涉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间的合作性以及挖掘教学深度的探究性,教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这个转变,为学生的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其三,由“饱和”学习向“不饱和”学习转变。可以说,教学的内容、方法有“饱和”与“不饱和”之分。前者没有给学生自我发现、创造、深刻感触的空间,可持续性较强;而后者以开放性、互动性、探究性教学为主,侧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可持续性。

三、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在原有模式上的创新,另一个层次是在内涵外延上的拓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巩固、开发原有教学模式,提炼精髓,挖掘潜力。教学模式的潜力很大,需要教师来挖掘,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就不好,只要符合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可以挖掘、运用。其二,拓展教学模式的内涵外延。随着理论创新、观念改变、时代更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会不断创新,产生许多新的模式。对于这些新模式,教师应该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以学生为反应和反馈“主体”,不断完善、创新,发挥新模式的作用,挖掘新模式的潜力,使其绽放更大的光彩。

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如果我们将创新看作是思维发散,那么就有一个“矛盾”。而其中是一方面正向思维,而另一个方面是逆向思维。为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提供“矛盾”的观点。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矛盾”,并将相关的观点、理论、思想等,以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教授给他们。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教育投资”,一旦生根发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其二,巧妙设计问题。“逆向”,为什么要逆向?学生没有发现,没有看到任何的苗头,没有丝毫的感悟,自然没有办法思考,教师也不能让他们“为赋新词强说愁”。教师要通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逆向。逆向可以是“呛调”“辩论”“硬币的两面”,“阴阳”之中总有“逆”,将这些东西传输给学生,让他们发现、观察、体会、明悟、探究,才能从根本上,而不是从形式上提高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81-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以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论而言,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践能力,有效地实现教学理论的构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其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地突出教学的原则与理论,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辅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进行探究。当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具备判断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评析。这样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分析案例,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搜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其可以选择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以及文字案例等,但是必须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讲解字词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字、词、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类课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美景,一边学习作者在字、词、句方面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对“是……也是……”“既……又……”“因为……所以……”等词句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句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美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研读评析教学案例

研读和评析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时,应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案例材料,并对其具体内容和有价值的命题进行深入分析。1.对对案例中揭示的情况和事实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案例中教师的地位加以明确,考虑教师的对策和行为是否合理。2.要案例的因果关系加以重视,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3.对案例中即时性问题和基本性问题加以区分,有效掌握问题与事实背后的规则和原理加以了解,并归纳、总结、推理、演绎以及解释案例中的信息。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综合评判案例中的内外部因素和背景材料,并提供有效的方案和解决对策。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研究案例,并将相关的问题加以综合,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的背景、观点以及事实等加以熟悉,并对案例蕴涵的规则和原理等加以明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

(四)创设有效的案例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这个时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来,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案例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些常识性文章的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能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重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实践的重要性加以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法加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正确地看待问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般案例教学多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加以完善,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并与学生相互协商和尊重,促使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从而加强师生的交流,增强合作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深入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体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教训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第7篇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教学特点小学教育是人生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因此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育更是承担着给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心灵和人格进行塑造的重任。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发展陷入困顿之中。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了解教学特点和缺陷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健康发展。

一、个性在释放,行为缺规范

培养孩子的个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做事能力,同时也能释放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老师开始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然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差,让学生不受约束地自由发言就容易出现课堂失控的糟糕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因此,老师在给孩子空间的同时,一定要作出规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培养其自控能力。

二、重视局部知识,轻视整体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掌握,却没有教会学生从整体感悟字词句的具体含义。有的老师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只从文章的局部选取片段,直接脱离文中所给的环境或语境进行教学,轻视了对文章整体感悟的教学。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有所知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主次之分,这样才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三、必要的诵读,必需的理解

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知,儿童的记忆力较强,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老师应该让学生多记多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乐理的丰富,再让学生慢慢消化理解。而诵读也符合这一教学规律,老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多诵读的前提下对诵读的内容进行揣摩理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

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在于: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用应付考试的教学方法,规矩老套的教学模式从开始教育工作后就一成不变,对所有的文章都采用让学生认识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找出优美段落句子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陈旧套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看到文章不是想着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文章的意义是什么、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而是一套枯燥无聊的重复学习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根本得不到提高,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快乐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和人生中的知识。

五、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学形态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它给现代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万事开头难,在对多媒体介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以及传统课件的主次关系没有分清,多媒体课件的确方便,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它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并非主要的教学手段。其次,很多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切都按事先准备的课件来讲解,这就使课堂缺乏了灵活变动性,并且整堂课都用来展示课件所呈现的完美、新奇的效果却没有老师自己的引导,难以跟学生进行互动,课堂的主角俨然成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倡和推广,但老师要注意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其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六、板书的缺失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推广和使用,板书逐渐被忽视。由于多媒体直观、方便、具体形象,有些老师完全用它取代了板书,尽管多媒体拥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教学,板书不应该被忽视,它是文字语言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如果老师要教学生一个生字,那么老师在黑板上反复板书,比直接在多媒体幻灯上展示的教学成果要显著很多,因为前者是在传授书写的过程,而后者则直接呈现了结果,前者显然更适应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板书不能被遗忘在教学流程中,它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并牢牢掌握,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以及语言掌握能力。

七、不可或缺的课外读物

学生在语文上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步之劳,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必须坚持并往正确的方向坚持。很多语文老师只通过课本来拔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却没有想到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识。大量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阅读分为无声阅读和出声朗读两种,笔者提倡让学生阅览和诵读并重,眼、耳、手、脑等感官互相协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老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当然对书籍的种类也要有规定,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刊种,有的老师规定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是没有必要的,阅读课外刊物也是在学习。

八、实践才能出真知

语文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要想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光靠课本上的语言描述和老师的口头传授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定期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满足小孩子好动、好奇的天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知课本里可能难以理解或想象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掌握语言文字背后所潜藏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到有关亲情的文章,就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学到描写烈士的文章,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塑造学生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非凡意义。

九、总结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将“学”与“习”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学到新知识都要进行温习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遇到不同问题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的个人感受。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小学生在成人的第一步健康发展,它应当富有活力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不断调节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2\]康正心.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3,(02).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现存问题;措施

自学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自主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做自己学习上的主人,不仅能够彻底吸收教师所讲述的话题,还能够吸收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打破现存问题的壁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字、词、句子,让小学生背诵大量的成语、诗词、文章,才能够为下一步开展教学奠定基础。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让小学生透彻掌握知识,反而会让小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去记忆、背诵语文知识,从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小学生在语文道路上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针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和目标,但是在很多小学中尚未得到落实,教师依然占据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没有采用辅助教学的道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持续地下。同时,很多小学都是一个教师教导一个班的全部学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难以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水平。

(三)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不够重视备课工作,往往存在着抄袭现象,忽略了备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根本上来说,备课的存在是为了教师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把握,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将备课当做可有可无的任务来对待,使得备课失去了其意义。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教学内容充满期待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学习和了解。教师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丰富的兴趣,应在教学中激起小学生的强烈愿望,使其能够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此,教师应对小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行了解,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找出语文学科中吸引小学生兴趣的特点。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喜欢课本上颜色艳丽、形象可爱的插图,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采用图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几幅图片作为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图片中对应的故事,如《小马过河》等,让小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充满期待。

(二)通过预习课文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找到自学方法

有的小学生虽然也很想自学,但是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从日常教学中出发,使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文,经过反复的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之路。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书面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习,教师将教学重点罗列出来,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教师对应的答案,完成教师的要求,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同学互相询问、小组学习等方式来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一些问题比较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来使学生突破自学中的难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是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了思考。通过预习课文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流程和步骤,在需要自学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教师的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取得良好的语文成绩,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作业习惯、记笔记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同时,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最后,应养成阅读的习惯,并认真记课外阅读笔记,教师应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实践不断成熟,新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发挥,成为学习上的主人,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保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2.

[2]吴浩才.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尝试[J].科技资讯,2014,01:193-194.

[3]卞勤香.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214.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陶行知;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19-02

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一切感悟及思想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科目——语文这门母语课程,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学习的机会。正如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要合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舍本逐末,把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为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系统性的语文知识,而应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中去体会、总结,去自我学习。语文教学应源于生活,共鸣于生活。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这篇文章中,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现代教育必须要进行的六大解放。给学生空间,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去体验、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应用功课填满学生生活,不能联合家长以成绩论学生,不能让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而应让学生有时间消化知识,有时间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六大解放的观念,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第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流程化现象严重,对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不足。一般都是教师为主体,把上课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读课文,记生字,再做习题。这样一个流程下来,一节课也就完成了。没有创新,也没有给时间让学生去表达自我,讨论课文。而在教师间的听课问题上,大部分情况都是教师先把要听课的内容全部教一遍,让学生学会怎么答,设定几个人专门回答问题等。这种表演性质下的听课,只能是让学生沦为课堂表演的配角,以教师为主体,脱离了教学实际,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时缺少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单调。对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与性格接受力上的差异认识不足。把教师定位于教,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对于学生的反馈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关注度不足。导致只能是学生适应教师,而不是教师因材施教。第三,目的性强,应试性强。教学中,对于知识的侧重点不以素质教育、思想品格教育为标准,而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应试性教学的泛滥,同时,教师受到教学任务、教学指标、升学率、奖金工资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另眼相看,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关怀不足,以成绩定学生,也就偏离了教育中“有教无类”的本义。在此氛围下,为了考试得高分,辞藻堆砌,段落拼抄,瞎编乱凑,只为符合考试要求,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义。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观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对于课堂,要讲求一个“真”字。这也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写作文要朴实真实、言之有物。不能为了满足考试要求进行大量名词名句的引用与堆砌。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敢于说“真”话。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学中,不能以知识量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要看到学生的理解力,看到学生把语文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的能力。课堂上要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组织能力与运用能力。在不断的教学互动中,让学生形成既具有个人风格又符合语言表达规律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其学识的积累,更在于人才的素养与创新能力。“一招鲜,吃遍天”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正因如此,我们的时代已经在信息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每个人获得信息的能力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用现代化的信息搜集手段来取得想要的信息资源,但决定每个人能力的,却是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与再创造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要求的“六个解放”中所言,对于学生的脑、眼、手都要放开,让学生在自身角度上,去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思维。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创新的意识,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量的积累。这种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基础牢固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思维上的质变。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为创新指出正确的方向,才能为有效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三、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提升

1.解放思想,丰富教学。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让学生敢于自我表达,敢于说真话。对传统教育模式要进行大胆创新,对小学生纯真的天性要加以保护,对其在亲近大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让其自由想像,大胆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出自己的感悟与想法。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站台上讲,学生坐下面听,在解放思想的要求下,教师可以把教室进行创新,把课堂搬到室外,把课堂放进自然中。在新的环境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真切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当遇到小问题小挫折时,也可以尽快找回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引入更多的课堂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幻灯片、视频资料、名人讲座等,用讲故事、设悬疑的各种引入方式,实现教学目的。多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多组织小活动小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让学生自由的天性得以发挥,使其语文学习主动积极,快乐向上。

2.引入创新,小组合作。陶行知先生对于学校的集体生活相当重视,他认为学校集体生活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引导好了,对学生是莫大的助力。诚如他所言:“凡不必按班级学习之功课,都可采用集体探讨之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其长期独立学习的短处,在亲密无间的感情基础上,对其学习能力、协作能力都是一种培养与提高。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入创新,在语文学习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来说,其组员的构成应为动态。不对每组人数进行限定,4~8人一组都可。人数越少,小组内各成员的意见交流就越到位,也可以有效地达到小组间各成员对于知识难点、学习重点的交流。集思广益的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3.动嘴动脑加动手,全面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其大量的知识点都必须经过有效的记忆才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资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就是指的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效地动嘴,对于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语文教学自始至终就应该充满读书声。在琅琅读书声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符号的意义,进一步深入对语文知识的思考,也就是积极地学会动脑,用动嘴来促进动脑。一般来说,可以进行齐读、个别读等,教师还可用范读、引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动嘴。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与记忆语文知识。而动手,则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进行表演。如进行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群鸟学艺》这篇文章的学习时,要求学生在课下分组进行道具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了猫头鹰、凤凰等头饰。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内部进行角色分配,进行自选段落的表演。把每个小组的表演的进行总评分,评出最佳表演组与最佳道具组等数个奖项。在此过程中,寓教于乐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让其在动手的过程中,有效地学习与记忆课文中每个角色的寓意与台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课后习题等,也要加强监督与讲解。教师应严格结合各单元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通过做题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与写作水平。发挥其天性,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品德培养水平。

四、结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其成效关系到学生最基础阶段的品格养成,也是我国文化发展与传承、社会进步与完善的基础因素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来贯彻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正确理解及掌握教育的真义,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上,为提高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静.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误区

1.1 课件画面过于精美,分散学生注意力

课件中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动画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画面感太强的话,学生的视线只会停留在无关紧要的事物上面。在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按照流程将课件内容讲解一遍,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就是简略地回答,学生成为了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观众。在语文课堂上将课件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课件进行的,限制了教学思路的拓展。学生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体,反而被课件牵着走,这样不能很好地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造成思想上的惰性。

1.2 照搬他人的课件资源,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课堂效果不明显

很多教师为了图方便,课件都是直接下载的。由于他人的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学生情况存在差异,学生很难跟上他人课件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而且课件不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难免显得十分别扭,让整个教学氛围显得非常死板,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1.3 人机交流完全取代了师生交流,忽视了文本情感的传达,教学中缺乏情感性

都说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情感,在小学教学中有许多蕴含情感的文章。现在很多教师都将需要细细品味的情感转化为图片、动画、音乐,让人机交流成为了培养学生情感的主要方式,缺乏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升华。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作者描述的情感氛围,但是教师一直通过多媒体课件实施情感教学,会让整个课堂变得生硬、冷冰,也使语文教学失去了灵魂,对培养学生情感和人格十分不利。

2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2.1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明确学生地位

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课堂的主体不是教师也不是多媒体课件,而是学生。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都要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花木兰》时,教师制作课件时就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黄色、粉色等较为鲜艳的颜色作为背景。教师还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将教学内容简短地呈现出来。这样围绕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课件,能够让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再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和创作。采用多媒体课件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接受多媒体的内容,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问题,利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2 运用多媒体课件要贴近教材,协调效果和方法的关系

教学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主,所以教学也限制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换而言之就是多媒体课件并不适合所有的教材内容。例如,老舍先生的《养花》这种需要以文字作为出发点,并要进行想象的散文和诗歌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是否有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对于一些说明文,由于学生对描述对象不太了解或是从来没有类似的经历,就会存在陌生感且很难去感同身受。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文章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又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都没有亲自感受过黄山美,教师可以将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声音、视频整合成为多媒体课件,但是课件内容必须与文章表现的主题相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抒发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如果多媒体课件和教材内容没有紧密的联系,不仅会干扰学生在文章理解中的注意力,而且课件在教学中也不会有任何价值。同时,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以效果为目的的,不能只注重形式忽视效果。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分析透彻后,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对教学内容的筛选,突出主要部分,避免繁杂的信息出现,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3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师生互动

过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会让语文课堂变成人机交流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要将多媒体课件转化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喜好,并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很好地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播放课件的速度,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渠道,听取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反馈,可以让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和行为进行反思,加强多媒体课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师生互动之后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3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必须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并将教材内容作为课件制作的依据。这样才能让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在创建了生动活跃的教学氛围之外,还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山东临沂金雀山小学,山东 临沂276000)

参考文献:

[1]赵美子,刘凤娟.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4):145-146.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对于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阻碍性,但是,若老师引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只是理论具体化、生动化,还能够将难度大的知识点简易化。而动画、声音与视频都能够辅助学生们的理解,图文结合的方式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兴致性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帮助的需求,若教师有意识地从网络上选取一些有趣的题材进行本章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融入新的知识点才能同学们的各个感官上明确地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囊括和获得。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中,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角和核心,在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多媒体技术的拓展正为此供给了较为便利的前提条件。因为多媒体技术具备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能够真情实意地将课本上文字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性,还能够模仿实际的情景语言交流,使致学生们能够在在脑海中体现和回顾,并且同时实现了同学们在课程中充当“独角戏”的角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设施设备当作了简易的投影仪。这也是中小学中常有的问题。而某些语文老师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将静态的图形与语言文字照搬到幻灯片上,因此使整个幻灯片看上去缺乏一种新颖性与新奇性,从而显得整个课件没有值得思考和观测的内容,从而无法让学生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效大量减弱。

2.教师过于追求音频与视频的程度,从而使整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简易化,也失去了课程的主旨,若学生只是一味地看动漫、听音效,也就容易让同学们分散了对重要知识点的关注力度,从而使致学生们将大量的心思都用于兴趣的画风上,无法认真严谨地听老师讲解,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

3.幻灯片的容量很大,放映的速率也很快,学生也仅仅使一晃儿过,并没有认真地落实在知识点中,以至于没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臻善自己的笔记,另外,因为课件的放映与教师的讲述是完全同步的,有时候,看课件的同学们无法认真聆听到老师的语言,而听取老师表述的同学们又来不及看幻灯片,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学生在一堂课上持续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也不知道是否真正明白课堂中的核心知识点。

三、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出现的问题的办法

1.建立科学性的多媒体观念,真正解析课堂中老师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联,多媒体也仅仅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方式,并不能完全充当教师的职能,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能够尽力接受教师的教导为主要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以多媒体的技术为辅,以自己的言语和板书为主,不能“主次不分”。

2.提升幻灯片的品质,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其幻灯片主要以趣味为主要切入点,其主要额目的也就是让小学生们提升对语文的学习潜力,从中也获取到学习方法,才能够给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优质的基本功。除了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需要把控知识的重难点、主次分明,掌握整个章节额中心要素。

3.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原则———“适时、适度、适当”。在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流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只有在核心的地方找到关键点,才能够增强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从而使课件更具有针对性。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就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的结语中阐明道———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虽然能够让我们日常生活更为便捷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完全依赖。的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古典的方式也就是以板书、老师的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体,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的进展,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了课程中,但是本质是完全没有更改的,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整个课堂更为生动性、直观性、重要性,但是若使用不恰当,依然会适得其反,而在这之中只有我们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去领悟,才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加顺利化。

结束语

在多媒体应用在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是十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的,而且,教师以多媒体进行辅助能够将教学的进程效率加快,还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够得到创新与改善。将课件编制得更为优质性和全面性,才能够让整个课堂打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物尽其用,让同学们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潜能,整体性地提升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32-36.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初小衔接

据笔者了解,许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关键原因在于用小学学习方法来学习初中语文课程十分不适应,而且在知识储备上达不到初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工作,为初小衔接的顺利进行搭桥铺路,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下文将对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

了解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初中语文教学难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文体并鉴赏文学作品,知识量更大,对语文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课程开设数量远远多于小学阶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这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许多学生刚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适应初中学习的快节奏,虽然小学阶段也较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往往流于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初中阶段学习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不会合理的分配利用个人时间,不习惯一遍过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突然难度加大的考试,慢慢的产生了厌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未来各个科目的学习。[1]

从更细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教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小学语文教学像一位母亲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谆谆教导,温柔而周到,初中语文教学更像一位父亲,表现的松散而粗犷,更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赖性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很容易进入贪图安逸、无所适从的误区,许多聪明的学生在小学时因为教师叮嘱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师的督促成绩一落千丈,这种现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主要目标在于打基础,而且受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影响,教师通常重视傳授而非引导,对能力培养、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当学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间从感性学习到理性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实际到理论,跨度太大使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因此,我们要从初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小学阶段教学的自身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做好初小衔接的教学策略与措施

首先,小学阶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我们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先把握好基础知识教学,做好总复习教学,系统的总结归纳小学阶段的拼音、字词、句段等方面的语文知识,有序的安排复习流程和环节,注重知识规律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确保知识储备和理解运用水平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做好预习,在课后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预习和复习的任务、目标,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指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支持。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再次、我们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针对初中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诗歌朗诵比赛等手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心智较为成熟,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放松,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将教学重心放在学法指导上,以便于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习氛围和节奏。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卖火柴小女孩曾看到哪些美丽的东向,使她感到幸福?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想象的写作手法?3.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故事,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好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4.推荐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一定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学语文不爱动笔是不成的。这其实是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要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学会想象和分析思索,这些方法,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过渡初中学习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2]

最后、我们要加强交流,做好信息反馈,及时沟通协调。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校内其他教师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还需要与初中教师保持紧密的沟通,对于学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现的问题要有所了解和预见,认真听取初中教师的意见,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相互借鉴和帮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