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时间:2023-07-24 17:0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1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9982

国内刊号:11-2513/R

邮发代号:82-712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健康教育》(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共同主办,是目前国内惟一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健康教育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已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在健康教育专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学术地位。

第2篇

关键词: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双向选择性;人格特质;积极作用

一、人格特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仍然处于青年期的发展阶段,需要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心理保健方法,减少成长的烦恼,发掘自身的潜力,以此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因为大学生也处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准备阶段,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完善自我心理素质,以此保证他们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看,心理健康素质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需要教育的发掘和培养。

心理健康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内在资源,其内涵包括很多,但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人格特质”。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兴趣、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代表一个人的一贯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一个人惯常的行为模式。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以某种心理特征固定下来,并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的时候,人格就形成了。人格总是影响着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决定一个人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包括对其自身的认识和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人格主要是研究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态度及行为表现特征,通常多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兴趣、价值观)。有句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概括了性格与人的发展关系:“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即,人格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就。所以,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特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格特质是指人格具体表现出来的态度及行为特征,如,自信心、责任感、同情心、自制力、感恩、理解、关怀、尊重等。健康人格之“健康”是指人格特质中的那些积极的态度及行为特征,是相对于一些消极的态度及行为特征而言,如认真与粗心、负责与推诿、守时与拖延、热情与冷漠、自信与自卑、坚持与放弃、自制与散漫等都是积极与消极的人格特质的对立表现。因此,所谓健康人格是指由乐群性、稳定性、自律性、上进心和创造力等人格特质所组成的集合体。

教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众所周知,“以学生为中心”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首倡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变式,其要点在于针对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并把学生仅仅看作被动受教育者。罗杰斯主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有情感的、有大量积极潜能的人,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习者实现内在潜能的过程。业内学者J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操作上的意思应该是“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针对大学生来说,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是指“有利于其个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而理论研究及社会实践表明,大学生要实现个人的持续发展是离不开以下核心人格特质的,那就是:理想、爱心、上进、自信、诚信、教养、共情、负责、自律、合作、创造力、健康成长的意识与能力等。因此,作为人格特质培养主要途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开发和创新一些更为灵活而深刻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具备上述核心人格特质,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教育阶段,拥有个人持续发展的潜力、获得幸福的能力、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其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他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他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被大量复制放映。电影文本是电影符号用语,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义使用的一种方式。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也叫话语。广义文本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诗歌文本、小说文本、戏剧文本、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绘画文本、电影文本等。

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电影展示和观看,从电影文本中(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发掘出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创造一种从心理学角度观察、思考、讨论人生与自我的视角与情境,使学生得以完成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任务,并最终实现完善自我、自我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电影文本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于其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1.趣味性

与听讲座、上课、看书这些形式相比较,电影的趣味性更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影更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是因为在所有与人密切相关的学科中,心理学是最直接的研究人、分析人的学科。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荣格认为:“在我看来,自我是一种情结。当然,我们所珍爱的最亲近的情结就是我们的自我。”这样看来,人们对从心理学角度看电影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本质上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因为电影可以让我们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2.形象性

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所以电影能充分调动人的现场视觉、听觉的注意力并高度集中于电影画面,产生“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观看效果,同时,又因为电影可以运用“蒙太奇”的组接技巧,使电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拍摄制作出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调动观众的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使其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变化,产生“同喜同悲、沉醉其中”的观看效果。

3.教育性

电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和完善自己的最安全、最直观、最生动、也最吸引人的方式。所以,电影文本作为一种媒介,它的教育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电影展示,提供一种观察与思考的背景。电影的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是人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塑造是否鲜明生动既是电影编剧和导演追求的目标,也是打动和影响观众最主要的因素。一部成功的电影带给观众不能忘怀的感动,常常是来自对主人公性格和命运的观察和思考,如,主人公的勤奋、上进、坚持、责任感促成了学习和事业的成功;主人公的爱心、诚信、宽容、无私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主人公的热情、幽默、开朗、乐于助人赢得了众多的朋友。所以,电影的选择性很重要,电影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观众的影响截然不同。

(2)充分运用团体动力建构一种共同学习与成长的氛围。“团体动力”是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中的名词,是指借助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电影是一种需要群体观赏的艺术,在同一空间内观赏电影的过程中观众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每一个观众的情绪都会受到群体气氛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的电影文本教育活动中,就会转化为班级的团体动力对学生个人的影响作用。当班级团体共同观赏一部电影时,学生之间的情绪感染已经形成了一种气氛,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影后,必须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分享,这就为学生建构了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在班级团体中,学生民主参与讨论,碰撞交流思想、分享体会感受的过程,就是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团体动力的充分体现。

(3)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对他人和自己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大学时期是人的认知需要最为强烈的时期,因此,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当前的求知需要,有效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认识他人和自己的动机,明确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人成长目标;另一方面,心理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持续发挥的,因为理论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能力,因而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出持续的贡献。所以,在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非常有必要,这些理论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设计的电影问题讨论进行渗透性讲解。

(4)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心理资源,在欣赏他人的故事中为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心理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的需要,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是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发展自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找自己、做自己”的这一内在心理需要,努力激发学生“寻找自己、定位自己”的动机。电影文本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它成为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传媒形式之一,所以,善于充分利用电影文本这一教育资源,并通过电影文本的“示范性”(电影中的人物对观众的影响作用),就可以激发学生在欣赏他人的故事中“寻找自己、定位自己”的动机,进一步调动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和评价电影中人物的人格特质和命运发展,学习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摒弃消O不良的人格特质,从而为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电影文本双向选择性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之前能够接受基础价值观、伦理观、世界观教育的最后阶段,过了这个阶段,一个人的可塑性就不是太大。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种种诱惑会以五花八门的形式对年轻人产生影响,能否具有面对各种诱惑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取决于大学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取决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特质培养。

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之一,其具有的趣味性、形象性、教育性等优势,成为大学生人格特质培养的必选教育活动形式,但能否充分发挥电影文本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教师对电影文本应用中的双向选择性的理解。双向选择性的“双向”是指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协作完成对电影文本的选择。即,教师可以提出或指定一些学生应该观看的电影文本,并单方面拟定一些相关的人格特质讨论话题;同时,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或推荐自己喜欢的电影文本,而且也单方面提出一些有困惑的人格特质讨论话题。这种双向选择性的存在和应用是必然的,有两方面的理论依据:一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二是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

1.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

所谓“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是人格特质。而这种能力或人格特质不会自发的形成,必须通过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来进行培养,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环境影响,可以帮助受教育者选择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抵制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形成和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能力和人格素质。大学生处于思想和行为尚未真正独立和成熟的阶段,对社会角色、职业要求、人际关系等复杂社会问题既缺乏生活体验,又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更谈不上选择正确的、合理的学习榜样。所以,大学教育是给学生提供学习与体验各种社会角色的最后机会,是一个充满了“试错与排错”过程的阶段,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学生的内心迫切需要教育的指导和关怀。因此,教育必须也能够给予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教育。

2.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中心

成长既然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人格特质,那么,为什么会成为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呢?人格特质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社会对于做人和做事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的,这些标准和要求就是道德准则,所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受人欢迎,就必须按社会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并形成一种习惯,进而形成稳定的人格。由此可知,一个人适应社会环境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格特质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人格特质培养成为学生内在心理需要的原因。因此,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努力塑造大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人格特质。

四、电影文本双向选择性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无论采取哪一种教育模式,都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以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为标准,以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为目标。因此,教师在采用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教育要求,必须善于应用电影文本的双向选择性,才能在健康人格特质培养方面发挥电影文本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

1.教师方面选择性的积极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教师,其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使教师在选择电影文本时体现出以下优势作用: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辨析判断的认知特质。教师在设计电影文本的问题讨论时,只需要大致确定讨论问题所涉及的心理健康理念方向和人格特质要素,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主旨问题的讨论、汇报、总结。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影响下,学生通过对电影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及其命\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值得学习的积极健康人格特质,如“你认为剧中人物成功或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摒弃消极的不良人格特质,如“你认为剧中人物失败或不幸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这样的头脑认知训练,就能有效地达成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逻辑分析和对于复杂问题辨析判断的人格认知特质。

(2)培养学生的自我觉察、自我体验的情感特质。教师在设计电影文本的问题讨论时,可以设计一些结合电影文本场景的自我体验训练活动,如“假如你是剧中的人物,你会怎样做?”“你这样做了以后有什么感受?”,经过这样的行为体验训练,就能有效地达成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觉察、自我体验的人格情感特质。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上进、自制、坚持的意志特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电影文本的问题讨论时,一是要给学生强调基本的要求和规则:分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必须发言,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二是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及时鼓励,提倡一题多解和大胆质疑,如“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经过这样的训练,就能有效地达成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合作、互助、上进、自制、坚持的人格意志特质。

2.学生方面选择性的积极作用

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确定好的教育内容,他们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生活的视角,因此,学生喜欢和推荐的电影文本,教师一定要重视、采纳并发掘其中的积极教育因素推广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选择电影文本时的优势作用:

(1)培养学生理解、认同、交流、沟通、质疑、创新的认知特质。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的认知兴趣最为广泛的时期,他们不仅热切地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强烈地关心自己的发展,尤其是喜欢把媒体宣传中的英雄人物、成功人士、劳动模范或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作为学习的楷模或比较的对象,对自己现有的人格特质进行分析判断。因此,电影文本中正面及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命运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和影响作用非常大。大学生自己选择并推荐给教师的电影文本,其中首先包含了他们自己理解、认同的一些人物性格特征,但其中的优劣选择则需要教师和学生协商一起筛选,只有师生共同筛选符合教育目标的电影文本,并发掘有价值的人格讨论问题,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和强化学生理解、认同、交流、沟通、质疑、创新等积极的人格认知特质。

(2)培养学生的自信、开朗、乐观、尊重、欣赏、接纳、包容、关怀、共情的情感特质。学生选择电影文本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通过推荐、筛选、推广电影文本的活动参与过程,大学生找到了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取向,再通过电影的观赏和问题讨论,使大学生感受到了交流和沟通带来的自信、喜悦、自豪等积极情绪,也学会了对他人的尊重、欣赏、接纳、包容,从而有效形成关怀、共情等积极的人格情感特质。

(3)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参与、表达、责任、约束的意志特质。学生选择电影文本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教师采取的信任、支持、鼓励、引导的态度和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关注电影文本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电影文本的热情,训练了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时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性责任与约束习惯(是指言论不违背道德伦理的底线)。因此,安排学生参与选择电影文本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体验和活动训练中学到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表达、责任、约束等积极人格意志特质的形成。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更加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素质是大学生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而人格特质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要素,所以,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必须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人格特质培养中的优势作用,充分学习掌握电影文本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模式的操作要求,并且要善于在应用中灵活发挥电影文本双向选择性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眉.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探讨生活――系列心理教育课程实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

一、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照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学校分管领导、教导处、总务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师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普及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提高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定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定期更新卫生黑板报宣传内容;继续开展少年儿童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疏导及执行学校环境卫生检查、竞赛制度。

3、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与未然”;加强春季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做好对患龋齿、近视、沙眼、贫血、疥疮等常见病学生的矫治工作。

4、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培养正确的坐姿,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质量。

5、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红十字宣传活动;迎接县疾控中心本年度对我校的卫生监督和县教育局督导的检查,规范爱国卫生档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工作安排

一月份:拟订《**年度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联合教导处落实健康教育课课时和教学人员。

二月份:

1、期始大扫除。

2、期始视力测试。

3、第二周开始各班进行个人卫生检查。

4、卫生委员例会。

三月份:

1、卫生委员例会。

2、卫生讲座。

四月份:

1、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2、春季预防接种工作。

3、配备春游活动各种常用药品。

4、健康教育知识竞赛。

五月份:

1、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2、组织学生参加红十字宣传活动。

3、全校眼保健操比赛。

4、卫生委员例会。

5、卫生讲座。

6、大扫除。

六月份:

1、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测试视力、身高、体重各项测试。

2、学期卫生工作总结,卫生档案整理

九月份:

⒈卫生员培训:

培训内容:新学期工作职责要求

⒉强化眼保健操,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⒊开展“爱牙”日宣传活动,9月20日

主题:预防牙齿损伤。

中心口号:善待牙齿。

要求:①各班办一份宣传板报

②各年级收看口腔卫生保健录相带,并有测试题,时间另行通知。

⒋做好一年一度体检工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十月份:

根据体检工作统计开展如下工作:

①开展沙眼防治工作,根据体检查出的沙眼和疑沙的学生进行眼水治疗。

②广播讲座:怎样预防沙眼

③各班办一期板报:预防沙眼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一月份:

⒈预防近视:

眼操评比工作

⒉营养膳食讲座:

①发放宣传题:全校各班人手一份

②组织初

一、初二年级看录相

③各班办一期板报:什么是合理的营养膳食

十二月份:

⒈卫生宣传:除“四害”科教片,收看时间

另行通知。

⒉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本学期工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落脚点是学会做人。如何引领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少年作为承载着家庭和社会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因其身处社会大变革的变迁时期,加之其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发展的欲望强烈,其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进入21世纪,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向来重视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径,并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重要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来了明确要求。本文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一、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环境适应

入学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接受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环境适应障碍。众所周知,新的环境中,只有先适应,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也才会成人成才。学校应紧紧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介绍青少年易出现的环境适应问题,并简要分析,重点提供给学生应对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识,促使学生入学即知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前预防、沉着应对、妥善疏导,为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做好铺垫。

二、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众多学校已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抽测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测多以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等为施测工具,以普测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体等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研究表明,有四类学生群体比较值得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家庭离异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测在筛查心理易感人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求职择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科学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学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虽既不属于学科教育也不属于规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课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其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该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

四、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心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触动、洗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时,注重所选内容的科普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触动。心理学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橱窗板报内容,及时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原因分析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等,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成才。

五、持续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

心理咨询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辅导的对象均为心理健康状态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虽有时无法表面识别,但这类群体均会感到较大的心理痛苦,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询辅导作为一种个性化辅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让来访者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进而吐露其可能隐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症结等。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的病程时间、痛苦程度、社会化影响等,给予来访者专业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方案。由于心理咨询辅导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数前去咨询的来访者均能较快的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此同时,求助者也会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调节心理状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增强,极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以“我爱我”为宗旨、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是众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为主要职责,以心理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籍和心理漫画展览、心理咨询案例解析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是大规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对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寄心理学知识于活动中,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七、开通心理网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为时展的风向标,电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当前严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电话等媒介因其具有隐蔽性、自由参与性、便捷性,与青少年的生活紧密相连,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点。通过开辟网络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热线等,给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当面咨询的青少年一个平台,供其倾诉自己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BBS,由心理学工作者主动发起讨论话题,与青少年在线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引导青少年客观看待当前的种种社会现象,鼓励青少年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实心理需求,为现实中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参考,多方位收集信息,为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八、建设学生心理社团,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时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方兴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却一直存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亲和力不够等问题。为有效应对上述情况,学生心理社团应运而生。学生心理社团一般有心理卫生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是经过精心选拔并予以培训合格的主要负责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学生干部群体,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其与周围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相似的兴趣爱好、目标和追求,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亲近、更容易理解和沟通,且其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经验也使得他们成为朋辈心理辅导的最佳载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亲和力不够、涉及面不细等不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的重要手段。学校如能真正把学生心理社团组织有效开展,必将极大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加速构建全员育人新局面

学科教学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心理健康培养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顺利开展可以保证在不给学校增加课时、人力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知识―心理教育的相互促进,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实践证明,学科教学渗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具体操作时可采用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渗透。大力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会进一步凝聚全体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新时期背景下,多学科、多角度育人成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良,张大均.近20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丽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

[4]卢勤.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5]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问题亟待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4.

[6]袁红梅,赵嶷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职业与教育,2007,(17).

第5篇

关键词: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来越遥远,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作为一门理论性学科而存在,让学生去实践和操作的机会越来越有限。

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教授中多将重心放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上,很少有教师会主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严重偏离社会主体,没有以社会为衡量的依托,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一旦没有生活作为依据与支撑,必然会让大学生觉得失去了探索的勇气与机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纸上谈兵。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生活的路径探讨

1.重视生活实际,客观对待理论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当把握好尺度,对学生接受能力以外的知识做到点到为止,如果课堂上出现过多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必然会干扰打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理论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根本,应当注重教授的方法与内容,基础理论知识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深层次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去自行体会。运用生活实际加以理解这也是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举措。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尤其偏爱从生活中来的课堂教案,这种讲课方式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采用多种讲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适当的氛围,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办法之一。教师可以多挑选生活实例作为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增强可信度,还能方便学生思考。

2.树立以生活为基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从客观角度来看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现状息息相关,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的生活以及环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应当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赋予学生最真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用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人生。

3.以知识的生活逻辑创新教材编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心理的困扰,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解答。教师可从生活中去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素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贴合实际,避免现实与课本的脱节。目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修改是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包括教材中的知识点等具体内容。教师可以以开设专题讲解的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学讲课,而其中选取的材料应当是以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为主要内容。这种教材内容更加具有可实施性和指导意义。心理健康教学应以实践为根本,开展相关集体活动,而活动中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知识训练时,应大范围运用理论知识,以当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出课堂的核心内容。不管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活动,都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实施教学工作。所有知识都是有一定规律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需要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逻辑思维模式训练来巩固学生的学习。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的课程,希望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既要在遵守心理健康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又应当以生活化的资源为主使课堂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以整体护理为基础,构造病人治疗全过程中体现主动服务、宾客服务和有情服务的工作模式, 使整体护理得到了升华,护理工作基本达到了病人满意、家属满意、医生满意及领导满意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7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大热所趋,势在必行。改变护理理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1)改善服务态度:考核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医学,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健,首先,我们作为一名护士仪表整洁端庄,精神饱满,表情亲切微笑,态度和蔼,言语轻柔,动作敏捷,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巡视病房要有咨询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用药情况,疼痛的是否缓解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我们帮助等,这样不仅拉近了护患关系的亲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而且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达到精益求精: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核心内容,掌握全面的知识内容,过硬的技术本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我们首要的护理关键,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发展, 是向我们提出不断的挑战,健康教育不仅是宣教的形式,更是一种治疗手段,护士对理论知道的掌握熟练程度可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实施的成效,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愈后,在进行任何一项护理技能操作时,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制度”只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在病人发生突发重病时,抢救病人才会做到忙而不乱,有章有循,全面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病人病情变化,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3)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健,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环节。既是管理的要求又是管理的目标之一,每周一、周三集中护士业务学习,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必须按时做到床旁治疗,全程陪检,不能耽误病人的治疗时间。加强晨晚间的基础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洗漱、擦澡及口腔护理,加强夜间巡视,患者输液时要多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患者安全,必要时使用床档等等,加强护患沟通,履行告知任务,可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进行阶段性总结:包括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培养集体荣誉感,对于做得好的护士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听取意见和建议,边整改边提高,在工作中对护士给予人性化关怀,了解个人的感受,对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第7篇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二)全面督查,严格考核

此次督导随机抽取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及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电话核实,入户走访等形式进行,督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实行组织管理,是否规范使用资金,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康档案,是否按要求开展慢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1.项目组织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实现项目预期工作目标,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出本地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及时组织召开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专题会议,将项目工作的目标要求作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和核心内容,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全面组织实施。各地切实加强和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核算,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大部分县足额安排了地方配套资金,并按照要求对2009年度项目资金进行了决算,预拨了2010年度项目资金。

2.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健康教育: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组织健全;能够在显著位置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广泛宣传项目的内容要求和公共卫生知识;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街头宣传咨询等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资料入户率、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预防接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不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内涵管理水平,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传染病防治:各地能够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多数单位能够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方案,及时规范地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和处置工作,并配备了计算机、宽带等硬件设备,保障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

儿童保健与孕产妇管理:大多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均已开展了妇幼保健服务,使用统一的服务券发放登记本,回收的服务券与服务人次数基本一致,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券发放、回收、审核流程基本合理。经抽查核实,规范率85%。

重点人群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利用健康体检,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人实施规范管理和随访;通过积极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相互沟通,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管理档案。经抽查核实,慢性病管理规范率80%;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率60%;老年人管理规范率85%。

二、存在问题

1.项目资金预拨不及时。部分县(市、区)存在资金预拨不及时,导致资金沉积,资金使用率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

2.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基层医改后要求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不低于20%,现场检查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人员比例远低于要求,且大部分为兼职,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3.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不能完全达到项目九个方面内容的整体要求,部分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城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存在诸如:缺项、漏项,随意涂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另外,由于城市拆迁、部分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充分发挥辖区疾控、保健机构技术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2.各县(市、区)卫生局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落实项目配套资金;积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结合省、市文件精神,及时预拨和结算项目资金。

3.规范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杜绝弄虚作假,闭门造车,确保20xx 年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的完成

四、工作建议

第8篇

【关键词】 护理工作;预防保健;作用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工作中,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的逐渐转变,护理工作的实施范围也逐渐由医院扩展到了家庭、学校和社区之中,社区护理服务也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临床护理服务,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工作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患者,而逐渐延伸为需要接受健康咨询和指导的健康人群,以及日常保健知识的普及对象。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实现了护理人员角色的多元化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也日渐丰富,逐渐发展成了集健康咨询、康复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并在预防保健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是预防保健的基础

护理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护士工作中的基本义务。护理工作主要由护士实施。现代护理学中,护士在临床上的根本任务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同时帮助健康人群提高日常生活的健康水平。据资料显示,农村的传染病患者中,多数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传染病的预防、消毒的方法、隔离的方法以及自我保健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比较差,因些,护士对此类患者不仅要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1.1 入院教育 入院教育是新住院患者预防保健教育的核心环节,其主要目标在于帮助患者尽快接受现实,安心接受住院治疗,对于疾病情况保持平和的心态,尽快适应医院的医疗环境,进入患者角色,保持良好的心态。主要教育内容涉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饮食起居、病区环境介绍和住院须知等。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和文化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院教育方法,且入院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保证语言通俗易懂,易于被患者掌握和接受,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2 住院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处理,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潜在的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治疗药物的种类、用法和潜在不良反应症状以及患者日常饮食起居情况等,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输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保健方法。嘱患者做好自身排泄物和分泌物的处理工作,将其有效消毒后再倒入便池内。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患者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和行为,并主动配合临床护理和治疗。

1.3 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住院治疗后,病情已经基本康复,并恢复健康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出院健康指导,其主要目标在于改善化妆健康状态,巩固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主要内容涉及:出院后定期接受复查、 遵医嘱服药、合理安排饮食起居等,同时,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及其家人掌握消毒、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家庭隔离措施等健康保健知识。

1.4 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继续实施健康教育,以此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随访的依从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疾病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深化自身对于疾病和医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力量,为患者提供帮助,使其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护理人员在电话和上门随访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家庭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为其提供帮助和指导,以实现护理服务工作由医院向家庭的延伸,防止患者离开医院后出现护理服务脱节的问题。

2 护理工作是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中的关键

院内感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加快患者的恢复,必须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而护理工作在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实现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 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和实施的医院废弃物管理规范,规范化处理医疗废弃物,依据是否可燃分类袋装、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尽量实施焚烧处理。

2.2 实现一次性医疗物品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我国临床医疗和护理过程中一次性医疗物品应用范围的逐渐推广,院内感染问题也实现了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从而实现了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高。一次性医疗用品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对一次性医疗物品外流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发生二次污染问题,建立系统有效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器械销毁台账、使用和采购制度。

2.3 强化无菌物品的管理 临床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规范,提高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各个科室应定期进行专业技术考核和业务学习,这也是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的主要措施。各个科室应指派专人进行消毒灭菌物品管理,并实现固定放置,定时进行消毒灭菌和检查,从而为护理和医疗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保证[1]。

2.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 基层医院的传染病区通常也被称为医院的,这一部分的灭菌和消毒工作质量也会对整个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2.5 护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 医院相关领导应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的督导和检查工作,以实现护理工作的良性运转。应建立质量管理小组,综合评估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实现护理质量的逐渐提高[3]。

第9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健康教学;有效探究

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在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念,有效的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通过科学的指导与锻炼过程,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的质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与健康教学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习惯与生活习惯,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人格健康。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要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知识,学习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体育项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需要贴近生活,贴近职业的需要。鉴于此,本文将对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观念

体育教师的观念对于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没有打破传统的观念体系。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有效理解关键问题,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理念。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方法等等,为实施体育c健康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与体魄,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增强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作为发展的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改变体育课堂教学的理念,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准,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个教师需要经历大概10年的成长,教师走的路是比较漫长而艰辛的,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寻找符合自己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什么是专业素质,笔者认为,专业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职业特点而自身带有的能动的力量,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力量,其发展与变革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教师的发展内涵是不断更新的。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在社会需要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体育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完成体育工作的相应任务,结合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特点等等,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教师的核心素质,笔者认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实施教学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

在中职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需要有效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了解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并不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理解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是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教材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的。教学内容是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怎么教。基于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分开,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依据,有效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选择与处理。

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学校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互联系的,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结合职业院校的特色,坚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因此,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要突出职业院校的特色与特点,同时要注意到,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的技能,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幼儿教师、文秘、营销、空乘专业需要重视学生的形体训练,培养学生的耐心;汽修、数控、电工专业需要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发展学生坚定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与健康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注重结合体育教学基础与职业性的特点,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选择掌握健康运用、体育保健的方法,让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有针对性的 教学内容让课程内容更加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让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五、加强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不仅仅要学生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安全教育,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与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采取激励、肯定的方式,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与自我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度,感受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情绪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念与品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都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樊江波,项亮宏,刘坚.从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关系分析体育教学 设计中存在的相

关问[J] 中国学校体育,2011.

第10篇

【关键词】中风;健康教育;思考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在现代医学上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风已成为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的第二号杀手,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一旦中风,不仅病人本身不幸,整个家庭也会陷入窘境,值得社会关注。故做好中风病人的健康教育,减少发病,预防发病,使已发生中风患者及时救治及康复显得尤其重要。关于健康教育却是既往已强调未落实而当今必须履行的一项护士职能和义务,也是现代护理模式正在与国际接轨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康复,它包括正式健康教育活动和非正式健康教育活动。正式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活动,它必须按照教育的程序即估计病人和家属的需要,确定健康教育的项目和目标,选择教育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评价。非正式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没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以往的卫生宣教很相似,是目前医院常见护士的教育方式。根据我国国情,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及护士编制的短缺和其他因素,系统化整体护理在较长一段时间还不能全面铺开,所以正式健康教育活动的落实还存在较大差距。经过在中风病专科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非正式健康教育活动,只要掌握方法,抓住时机,病人同样能很好地接受并主动提出有关健康的问题,同样能取得好的效果,并且可以减少健康教育表格的绘制,在现有国情下,值得提倡,因其简便易行。

中风病人的非正式健康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护士让病人和家属了解中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预防、饮食、起居、运动、康复、心理调节、治疗护理中的配合,使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的相关知识,主动介入,及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病情信息资料,提高治愈率,提高自护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执行健康教育活动的护士必须有崇高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爱心和事业心,能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不断地学习专业理念知识及边缘学知识,如心理学、行为学、人文学等,丰富自己的内涵,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以便为不同层次的患者或家属服务。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注意时机,如病人入院或病情较重时,不宜过多的问,此时主要告知患者、家属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偏瘫者告知肢体如何摆放、卧位如何,危重病人告知吸氧注意事项、各种管道护理注意事项,并做好入院介绍。如标本留取法、医院制度、环境介绍、经管医生、负责护士等,使病人及家属消除陌生感。在治疗过程中向病人解释为什么选用此药,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并介绍病情及转机,如使用脱水剂时告诉家属注意接小便,并计量、色,告知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用药中的注意事项。在治疗空隙或晨晚间护理时可收集一些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背景、民族、遗传病史、既往病史、兴趣爱好、饮食嗜好、发病经过,现在主要症状、体征、检查治疗、心理状态等,以便作出估计,有的放矢地与病人或家属交流,使之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此外,健康教育的方式还可以用小册子、图表、讲课、专题会议、座谈交流、发传单、黑板报等形式。

下面就社会人群关心密切,但护士又不知如何进行的中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的预防、饮食、康复作重点介绍,以供参考。

预防方面要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心脏病人特别是心脏扩大、心房颤动易在心脏里形成栓子,脱落下来可形成脑栓塞;吸烟、大量饮酒、体型肥胖、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过晕厥发作的、有严重颈椎病尤其是在头脑转动时明显眩晕的,高血压者血压较大幅度地上下波动常会诱发中风;要经常检测血压,不要认为无头痛头晕就没有高血压,特别是中年以后每半年查一次血压,发现血压增高及时治疗,有高血压要坚持长期治疗,不可中断,否则血管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冲击,引致管壁损坏及硬化,导致血管梗塞或破裂,引起脑出血,曾患缺血性中风患者长期服用抗凝剂,因其患中风的机会明显增多;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大脑过度疲劳,不过分增强好胜,特别是有A型性格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点改善脑代谢、降血脂、活血化瘀、扩血管的中药或西药,否则脑血管长期紧张度增高,弹性减退,血管硬化,脑供血受影响,久而久之易导致中风。

中风病的饮食要求有,宜低盐低脂低糖饮食,禁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腊肉、腊肠、全脂奶、奶酪、巧克力、皮蛋黄、猪油、奶油、腰果、橄榄油等,因为其成分中主要含有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忌含糖饮食、甜食,因为甜食可以转化为脂肪。不宜吸烟,饮酒,因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而且饮酒可使血压升高,诱发中风。不宜过饱,更不要暴饮暴食,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可多吃水果、蔬菜、核桃仁、香蕉等。

第11篇

【摘 要】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学生良好心里健康素质的培养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个目标,它的实现过程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寄予了教师一个重要的职责。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 培养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受到了全社会各界人士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实施新课改革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更是教育工作者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要完成的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任务。

一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中,国家把新课程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这次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三维目标中“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形成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全的标准,即使一个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健壮的体魄,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同样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把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因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重,教师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许多学生心理上存在如自卑感太强、耐挫力差、胆怯、害羞等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体验的过程,又是教育意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形成态度并内化成价值观,如在活动中让学生“当一次主持人”,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消除胆怯和害羞等学生常见的心理弊病;组织学生“去参观爱国教育基地”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教师要加强学生自我在心理上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这句话包含着“学生个性有多样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承认这个事实,在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很好落实。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过渡期,他们的情绪时常不够稳定,有些学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时常为一些小事伤心或大发脾气,有时为某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泪丧,甚至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兴趣。心理专家指出:“情绪是认识自我的镜子。”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接受真实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抓住学生青春过渡这一关键时期中并非每个人时时刻刻的情绪和态度是积极乐观向上的特点,偶尔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但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控制情绪的教育,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原因、查根源,分析自己平常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事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强调学生要注意分析自己主观方向的原因以及体验不良情绪给自己或给他人带来的危害,通过找原因、查根源、体验等措施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和转换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有效的控制情绪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我在心理上进行控制情绪的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锻炼

教师是课堂良好教育氛围的直接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情绪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使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及其自然而最佳的状态发挥出来。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消除学生心灵上的恐惧感,从而使师生之间增进感情交流,形成心灵上的和谐的共鸣,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教师还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谐,教学要民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施教,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更要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随时调整学生的认知行为,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意做一个好人,只有在这样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品质等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去创新,才能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很好的锻炼,使他们的生活、学习充实乐观起来,推动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形成,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第1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青苗”工程建设 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以“青苗”工程为中心,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入学教育、就业工作、毕业生工作和党员教育四个学生工作模块,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以“青苗”工程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青苗”既是一颗内蕴无限生机的种子,又是一株茁壮成长的幼苗,一旦身处沃土就有可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青苗”工程即以学风建设为中心,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立志成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五项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沃土”,从而推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青苗”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1.1强化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我院以“专业技能大赛”活动为载体,以四、六级英语考试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为重点,结合各年级专业特点,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学习,着力推进学生专业技能及外语水平。

1.2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院对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一是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组织学生学习、领悟会议精神,通过开展专题讨论,学生切实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休戚相关,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二是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视频,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开展理想信念大讨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1.3实施立志成才教育。

立志成才教育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和条件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立志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促进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临床专家及优秀校友讲座,开展“我的专业,我的未来”主题活动,培育学生的立志成才意识,明确专业学习的努力方向及成才路径。

1.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生一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因此我院历来重视此项教育:一是在新生入学初,开展大学生涯规划讲座,使新生明确大学阶段学习特点及任务;二是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职业、学会职业决策,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1.5加强诚信感恩教育。

作为一种品质的修养,诚信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大讨论,填写诚信档案及承诺书等形式,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信植根于学生心中。此外,通过团体辅导、专题讨论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加强学生品质修养。

1.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我院通过建立以“学院领导―辅导员―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为核心的四级工作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论坛等活动,关注并及时发现在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适时予以疏导。

2.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社会实践为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1承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我院承办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建议树和校园心理剧大赛等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2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我院历来坚持创新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关爱农民工暖心工程”、“关注心理健康,播撒心灵阳光”和“心理健康进社区(学校)”等活动,以个人、小分队和团队等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活动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3.打造四个学生工作模块,增强学生工作实效。

3.1入学教育模块。

创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即通过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适应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和生活与人格教育”六大模块,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实现角色的平稳过渡。

3.2就业工作模块。

开展就业讲座、礼仪培训和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就业技巧,并重点就简历书写与制作、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心理问题及调试、大学生初涉职场应注意的问题和离校手续办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指导。

3.3毕业生工作模块。

开展文明离校倡议、毕业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爱心捐助活、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及召开毕业生恳谈会等活动,稳定毕业生思想,了解毕业生离校前的各种诉求,引导毕业生理性处理离校情绪。

3.4党员教育模块。

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上,从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开展党员培养工作,一是坚持理论学习,通过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和分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学生党员讲党课活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学习等活动,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二是不断创新党员实践活动的形式、开拓党员实践的新领域,通过开展“爱心与责任同行,奉献伴成长同在”系列实践活动、“美丽心灵,新鲜生活”赴开滦一中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党员社会实践常态化机制,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院在这方面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努力,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拓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任务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