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绿色低碳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绿色管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各国积极的经济政策刺激下,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即全球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和动荡不安,产品外销受阻,国内需求不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中小企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把握机遇,转危机为转机,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
1.1全球金融格局改变与金融监管体系加强
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全球金融重心正在从西半球偏向东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人们感受到了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与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1]。2010年G20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将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币值低估国转移6%以上。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3.72%升至6.3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1.2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是由于科技创新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推动力而引发的。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1857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由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现在,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目前,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研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必须的选择。
1.3环保问题空前严重,低碳经济渐成时尚
在金融危机下,各国正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正成为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方向。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各国正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一场以开发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欧盟已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明确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计划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尤其是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2]。
2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行绿色管理,走低碳之路
后金融危机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小企业如何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此次机遇,完成自身的凤凰涅槃,是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发展,离不开“绿色管理”。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系统的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即绿色企业文化、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和绿色管理评价体系[3]。
2.1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也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具有绿色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实施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等,需要研发人员的绿色价值观发挥作用。
2.2绿色生产
这里的生产是广义上的生产,指产品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过程。本文认为,绿色生产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三部分内容。
①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将环保意识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②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全面监控,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型措施。
③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进。
2.3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过程中,都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树立绿色形象等。同时广告的绿色效应非常重要,它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加深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观念[4]。
2.4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加以充分有效地循环再利用,从而最小化地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企业可设立绿色处理部门,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和拆卸处理等工作,然后将拆卸后的零部件重复使用,或者处理后再投入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5绿色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管理体系实施成功与否,要从企业内外部效益来看,内部效益指企业的经济效益,外部效益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指标来测量,以检验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
绿色管理体系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规定了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中心工作,绿色再循环对企业实现绿色经济起到辅助作用,绿色管理的效益评价提供了衡量绿色管理效果的标准。
3如何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进行管理监督和政策引导。企业构建高效绿色管理体系,固然离不开企业外部的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规制,然而从根本上还要靠企业的自觉行动,从企业战略和战术层面确保绿色管理体系的运行[5]。
从企业战略层来讲,企业要以绿色战略为指导。绿色战略是构建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灵魂。绿色战略的制定要求企业进行使命和目标的重构以及战略重构。企业要制定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营效益相统一的使命和目标,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战略决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摒弃“环境保护不经济”的成见。其次,将环境意识强化到企业的决策部门,分别制定公司层绿色战略目标和职能层绿色战略目标,包括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战略,全面绿色发展战略。
战术层面上,企业需要从产品的采购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入手完善绿色管理,根据上述绿色战略所制定的目标,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首先,绿色研发要求利用新型能源和材料,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开发低耗高效的绿色产品。第二,绿色生产要求企业选取低能耗低污染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以绿色产品为目标。第三,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到营销过程当中,从市场调查到售后服务,都以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出发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使用及分配全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第五,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招聘、激励、员工关系等各个环节遵循绿色理念,关心员工的需求、成长与发展,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25-02
一、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概述
“生态经济”概念起源于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的《一门科学一生态经济学》一书。生态经济指在追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循环经济”术语首次使用于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伯斯和特纳《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循环经济指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将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是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前提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政府文件中。低碳经济指通过技术创新与新能源开发等手段,通过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最终实现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绿色经济”源自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绿色经济蓝图》一书。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绿色经济做出了定义和解释。联合国环境署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增加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减少环境和生态风险的经济。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教授将绿色经济定义为: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二、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相同点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资源等危机而相继提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总结的体现,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四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之间是既有各自的特征和切入点,又具有相互补充性,为了应对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机,我们不能将他们对立和排斥起来,而应该将之组成一个系统工程,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背景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我们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生存等危机后进行深刻反省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都是针对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收益的落后经济发展模式,主张从结构和机制人手,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以新思维、新办法追求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为特征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同的
几种经济形式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它们都强调资源并不是用之不竭的,在考虑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发展自身的同时,必须考虑人类经济活动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组成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人、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三)依靠的技术手段方法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以生态技术为基础。这里所强调的生态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经济规律,能够节约有限的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持整个生态的平衡,促进与改善我们人类与哺育我们的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切实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既包括科学技术本身,又包括科学伦理与价值等社会作用问题。为了追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把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依赖于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包括废物处理技术、能效技术等生态技术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四)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
它们的目标都是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和友好型环境社会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人类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将自身作为生态大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或者一部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承载能力,尽我们所能地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
三、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不同点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都是一种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但它们也在提法、产生背景、核心内容、研究角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一)产生背景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就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结合产生了生态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人类的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逐渐兴起,西方工业国家开始探索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来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于是就产生了循环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全球气候的变暖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人类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应对资源危机并减少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自然生态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
(二)核心内容与着眼点不同
生态经济的核心就是通过建立环境与生态保护体系实现经济和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其存在目的以及着眼点是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倡导建立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体系,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环境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化,它的着眼点就是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多利用可再生能源,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去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及人类消M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着眼点在于低碳发展。绿色经济通过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来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以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其着眼点在于强调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的最大价值在于“绿色”二字,其相当于“生态、循环、低碳”而言,其因更贴近于自然而多了一份亲切感。人们一听到“绿色”就能联系到大自然中植物等本身的颜色,不需要专家学者们的解释就能有一个更加直观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研究角度不同
生态经济期望通过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提倡的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利用“3R”原则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资源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以应对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通过建立低碳的经济结构以减少温室的气体排放,达到保护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绿色经济着重于正确处理人与人、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以达到高效、文明地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兼顾人们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A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了人民对旅游活动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如不量力而行,则可能带来旅游的负面影响。本文是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我国绿色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了解我国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探讨建立一种主要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的低碳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最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概念及国际国内研究动态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的概念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在当今社会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对各类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需求与消耗,从而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是一种使温室气体排放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简而言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
低碳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结构问题,然后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建立,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当前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对低碳经济发展也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2.低碳视角下的绿色旅游
绿色旅游一词源于国外。工业革命之后,科技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了环境与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破坏。人类在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之后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文明”,20世纪80年代,“绿色旅游”的相关概念开始传入我国。对于绿色旅游的解释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绿色旅游是指具有亲近自然以及保护环境特征的各类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狭义的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前提,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亲近大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它与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联系,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体验和参与式的旅游。本文关于绿色旅游的分析,主要着眼于以广义的绿色旅游为论点。绿色旅游要求旅游活动中的参与者,即旅游消费者、旅行社以及相关行业人员做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降低碳排放。
低碳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是指开发有利于人类健康,让人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同时还应该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开发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并在旅游过程中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目的。简而言之:运用低碳理念,推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绿色环保旅游的核心内容。
(二)国际相关研究动态
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中“低碳经济”一词首次被提出。该白皮书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但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概念介绍。而后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做出的《斯恩特报告》中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现今我们所广泛引用的概念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对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研究,David A. King& William P. Stewart(1996)认为,旅游景区的残留废物主要来自飞机、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较高碳排放量的尾气。如果对旅游活动管理不当,就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土壤冲蚀、土壤紧缩和植被破坏;Geoff McBoyle(1996)认为,绿色旅游应遵循几项规则:应建立在不影响当地人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原则之上,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必须能给予贫穷者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工具,必须适应当地的承受力并可在美学及生态学意义上进行度量等。Susanne Beckena,David G.Simmonsb,Chris Frampton (2003)研究发现,旅游业能源消耗量与旅游者行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旅游者选择不同的出游方式、不同的住宿设施甚至是饮食方式等,都影响着旅游过程的能源消耗。其中,旅游交通占据了能源消耗的65%一73%,是降低旅游能源消耗的重中之重。
(三)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我国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相对国外要晚一些,对低碳经济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鲍健强(2008)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尽管学者们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的介绍各有不同,但是最终表述的内涵却是相似的,即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其实质是调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冯之浚等(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缓解当前高碳排放量所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国际压力的需要。
关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施惟仑、张维瑛(2000)认为,绿色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形态,全面超越了传统旅游,丰富、深化和完善了旅游,使其上升到高级形态。因而,绿色旅游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种最佳定位模式;李伟、黄远水(2003)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充分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循环可持续地利用资源,从而保护有限的旅游资源;廖晓义(2004)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绿色旅游更多的是一种环保概念或可持续发展概念,包含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社区建设和旅游服务四位一体的内容;杨建华(2009)从绿色饭店的视角出发,认为建设绿色旅游饭店有赖于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即统筹配套的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制度保障;马驰(2009)认为绿色旅游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旅游业的综合性、开放性、粗放式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足,说明低碳绿色旅游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认为应该合理确定生态承载量、统筹选择低碳运营模式来发展绿色旅游。
二、我国发展绿色旅游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绿色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大,绿色旅游的发展则是其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发展绿色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绿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壮大发展,同时对平衡社会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1.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省市的重视。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市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的经济效益。而发展绿色旅游,它提倡提供亲近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能会对旅游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问题。绿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水平及管理质量,而低碳视角下的的绿色旅游产品,对旅游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较小,节能减排等技术的使用能降低旅游成本,从而提高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2.促进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自身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原则。发展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前提,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这一基础之上。在生态环境方面,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以长远的眼光对待旅游经济开发活动,旅游资源要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并限制旅游目的地接待的容量。这样的发展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当代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后代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保护,旅游产品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情况下,旅游业将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发展绿色旅游,要提供绿色的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服务。绿色旅游产品本身就具有环保的特点。运用低碳技术,相对传统旅游而言,它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会改善。在资源的利用方面,要采用新型能源,如水电、太阳能、自然能源等,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旅游商品方面,采用易于回收且可以循环利用的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如今,我国旅游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奠定了我国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升,绿色旅游也开始得到了发展。但是该领域的研究尚不深入,绿色旅游依然停留在亲近自然的浅显的一面,对其自然的保护存在遗漏,绿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1.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排碳量高
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在这几项旅游要素中,碳排放主要是体现在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这两个方面。 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运输,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不断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国内游客出行人数由2004年的11.02亿人次逐年递增到2014年37.6亿人次。国内游客周转量在数据上逐年递增,在公路、水运、航空三者之间游客周转最多的依次是公路、航空、水运,这三者之间碳排放的高低顺序则是航空、公路、水运。由此可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游客出行人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于出行人数的增加,同时也使得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由此便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旅游饭店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员来往众多资源密集的公共性场所。旅游饭店主要是满足游客最基本的住宿与饮食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旅游饭店虽然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目前,我国一些饭店已经开始注意运用先进的技术降低饭店的高能耗,以达到绿色饭店的标准,但是这一方式主要还是体现在一些星级酒店方面,普通饭店在低碳绿色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变,因而我国绿色饭店所占的比重和比例并不高,旅游饭店的碳排放量依然很高。
2.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污染大、破坏性较大
虽然绿色旅游得到的广泛的重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各种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同时对资源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在发展绿色旅游的过程中,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为迎合绿色旅游发展的热潮,过度开发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现阶段,我国旅游资源开发还是处在一种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阶段。旅游开发商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在景区接待上不顾景区的实际接待量,使得大量的游客进入,造成景区拥堵及大量垃圾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破坏。虽然保护区得到建立,但是在保护区外面或保护区内修建各类服务设施和道路交通,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破坏了保护区内的资源特色,造成景区的生态环境失衡。大量游客的涌入,还对景区内原住民的文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当地传统文化的丢失,我国现阶段已经有很多地方因为过度开发使得当地的文化受到了冲击,使得原有的文化特色流于形式。
3.低碳技术的含量比较低,运用少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碳排放量最高的一部分,至今能耗和排放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旅游饭店也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低碳技术的运用也不广泛,依然存在很多商家只在乎眼前利益,而不愿采用低碳技术对饭店进行改造,使得旅游饭店的碳排放依然很大。
4.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在旅游活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消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存在浪费严重这一现象。这一问题的出现还是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不足,绿色旅游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并没有被广大旅游消费者所接受,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景区的文物或者服务设施进行胡乱刻画和踩踏绿地,损坏了景区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对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同时也对景区内的服务设施造成了浪费。在饭店的吃饭住宿方面等各项消费方面,大吃大喝,造成食物浪费,这一些行为对绿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需要引导教育与改善。
三、对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群体三者共同的配合,相互协作得以开展和顺利实施的。我国现阶段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绿色旅游,它的发展起步晚,不成熟,因此更应该发挥各方的力量促进该模式的健康发展。首先,我们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为绿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便利和建立发展目标;同时市场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的方针和政策,社会群体应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使其顺利实施。
(一)国家政策支持
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必然离不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依然落后于许多国家,故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条刻不容缓的任务。发展低碳经济,要为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以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在法律上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和保障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企业对污染物、温室气体的排放,将碳排放量控制在一定的标准内。其次,对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等制定严格的低碳标准 , 并将其纳入星级酒店和 A 级景区的评定标准中 , 加强旅游相关企业低碳的考核制度。对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污染破坏资源环境的程度征收排污税、碳税和污染产品税等环境资源税 , 从而加快整个旅游产业抢先进入低碳旅游的步伐。
2.制定有利于绿色旅游发展的规划和决策
绿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方式。它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让地区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及规划应该依法禁止或者取缔。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一些高污染、破坏环境的旅游开发项目要提高银行借贷门槛。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以保证绿色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3.建立监督体制
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利益主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有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有旅游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和旅游者。为了使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能够完善和良好的发展,设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监督体制的存在,可以协调各利益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还可以使得相关政策的落实在制度上得到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使该模式不会成为一纸空谈。
(二)市场积极配合
1.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离不开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和支持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使旅游企业真正可以做到提供绿色服务。因此,科技的创新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旅游业要充分利用低碳技术,努力做到低排放、低污染,提供绿色服务。
旅游饭店作为消耗较大的产业,在住宿和餐饮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低碳技术必须要引入到旅游饭店中。同时,旅游饭店也应积极使用相关的创新技术,以保证旅游饭店做到绿色环保。比如,酒店的空调和洗衣机等电器上要使用具有智能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降低碳排放,饭店在建筑布局、水资源循环利用、温度控制、湿度保持和垃圾处理等方面也应采用低碳智能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2.旅行社制定低碳绿色旅游线路
旅行社作为绿色旅游发展的一个主体,直接接近消费者,是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部分旅游者的旅游线路是依据旅行社制定来进行的,为了发展绿色旅游,旅行社应制定更多亲近自然、贴近历史,可以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
享受和受到教育的旅游线路,多开发一些生态旅游等相关产品。比如,自行车旅游、森林漫游、观鸟旅游、滑雪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等。要积极发展“线上旅游”,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和信息传送等功能全覆盖的旅游项目。这些产品不仅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丰富人们的科普文化知识,还为人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和爱护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旅游交通,坚持“低碳”出行。
“低碳”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旅游者要不断地学习低碳旅游知识,掌握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在旅游的全过程中积极践行低碳理念。在行的方面,尽量减少小型汽车自驾游的次数,采用低碳或无碳的交通工具,这种环保的旅游方式既可以让人接近自然、放松心情,又可以减少碳排放量,为低碳旅游创造了更多机会。
(三)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
1.低碳意识教育
发展绿色旅游,必须要提高社会群体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意识。社会群体并不单单指旅游消费者,它还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居民。要同时对他们进行低碳环保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影响力。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要宣讲低碳绿色环保的观念,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对旅游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宣传绿色旅游环保观念,提高从业人员、政府工作部门有关人员以及旅游地居民的绿色旅游的意识。社会群体意识的提高,将会大大促进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目标的顺利实施。
2.社会媒体和舆论宣传的引导和监督
提高社会意识,不仅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同时还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相对于教育针对的部分人来说,社会舆论具有更广阔的受众群体,使得更多的人员了解到绿色旅游。要想充分地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向群众宣传绿色旅游,提倡低碳生活。比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社会媒体,使绿色旅游知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同时,通过社会媒体对一些有悖于绿色旅游的行为进行适时曝光,可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3.提高旅游消费者低碳绿色旅游的消费意识
要想提高旅游消费者低碳绿色旅游的消费意识,需要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的引导。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做到因地制宜,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做到低碳环保,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要引导游客养成正确的旅游行为,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降低在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做到低碳出行。通过对绿色旅游的宣传,使旅游者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若不好好保护,再多的资源也将被破坏殆尽,因此,必须大力宣传低碳绿色旅游的消费观念,促进我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合理规划生态承载能力
我国研究者高吉喜将生态承载能力定义为: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能力主要侧重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每一个旅游景区都有着一定的旅游人数的数量承受范围,当旅游者的人数超过这个范围后,必将会对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在旅游景区,必须要科学准确的计算出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要了解到景区的日承载能力和年承载能力。通过了解生态承受能力,合理规划旅游出行时间,在公共假期将旅游者进行分流,从而方便旅游者的出行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五)选择低碳运营模式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要发展低碳绿色旅游,必须要选择低碳的运营模式。旅行社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旅行社内部的人员教育上推广低碳理念,树立旅游企业低碳的企业形象。同时,要设计低碳绿色旅游线路和提供低碳的配套旅游产品和相关服务,使低碳理念可以被广泛了解。此外,旅行社还要配合政府的工作,宣传低碳旅游的信息,承担起低碳旅游的社会责任。在旅行社的内部运营方面,充分利用节能技术以及互联网,降低资源的消耗。
结论
低碳经济是时展及需求的产物。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它有利于促进低碳排放、保护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旅游,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魏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11(2).
[2] 毛星芝.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2(9).
[3] 张春慧,许小红,谭立新.我国旅游业的碳排放及其测量初探[J].绿色科技,2013(1).
[4] 马悦.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饭店的现状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9).
从现在来看,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期待低碳环保的生活,各个国家都追求低碳经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其建筑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低碳经济对其影响程度巨大,通过绿色建筑可以极大地转化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关键词:
低碳经济;绿色建筑;发展
一、绿色建筑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它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人类与建筑间的一种良性关系,不管是在人类建筑时还是在使用建筑时,都要充分保护环境,在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节约资源。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时也可以体现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和其他建筑不一样,建筑的布局充分利用大自然,节约资源,其在室内设计上也不浪费空间,实现人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使人类在居住时的舒适度提高。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它的理念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迎合,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角度:第一,通过绿色建筑可以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第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优化人们生存环境。具体阐述如下:
1.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本相同,主张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控制对能源的使用,所以绿色建筑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其中可以通过控制空调的耗能来控制能源消耗。建筑是一种能源使用的载体,一旦在建筑中使用耗能较高的家电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如果使用一些风能太阳能就有利于保护资源。如果使自然资源提高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那么传统的家电就会逐渐淡出市场,利用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就势在必得了。另外,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实现其连带效应,发展与之有关的环保产业,这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对于建筑产业来说,它的产业链较长,加上这一产业影响的相关产业较多,所以一旦绿色建筑发展起来,其他行业也会实现绿色发展,走低碳之路。这样一来可以引导整个行业走向环保,极大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绿色建筑优化人类生存环境。通过绿色建筑可以极大地优化生存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生活水平。绿色建筑中不仅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涉及到人文关怀理念,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它和自然有一种密切联系,为人们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事实上,人类自身对大自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如果以大自然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建筑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愉悦。除此之外,通过绿色建筑可以真正改变思维体系,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在适应绿色建筑后会影响人们的消费理念,进一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三、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的角度来说,低碳经济在城市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农村居民逐渐向城市迁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应的,城市经济也得到推动,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相应的居住环境也必须实现发展,这就极大地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另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态势较好,所以消费者也会有环保意识,这激励着建筑行业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不管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还是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现在的建筑行业都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这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关键发展模式,尽管现在其发展趋势是上升的,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绿色建筑普及程度不高。在过去,我国的建筑行业没有过多的关注环保问题,只是为了提高建筑面积,在装修上追求奢侈。近些年来,尽管绿色建筑实现突破,取得了发展,但是大部分人依然使用传统的装修模式,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应用绿色建筑理念。另外,很多普通人民没有绿色建筑的意识,因此绿色建筑产业没有得到普及,不利于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2.绿色建筑成本高,短期收益不高。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比普通建筑高,但是其收益并没有直接提高。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发展的产业,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很多高超的技术,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另外,绿色建筑使用的装修材料是与普通建筑不同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是没有直接获得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建筑的起步。
3.绿色建筑施工难度较大。要想真正发展绿色建筑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其施工上存在难题较多。要想建造绿色建筑,必须先分析当地的资源状况和自然状况,通过专业程度较高的设备利用资源,预先设计房屋的机体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自然资源可以和建筑相融合。这样一来,施工建筑难度提高,不利于提高绿色建筑水平。在未来,绿色建筑必然会成为社会的大势行业,尽管现在其发展水平并不高,但是只要努力探索、坚持不懈,必然会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的措施
通过分析上述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解决措施,优化建筑行业发展状况,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必须出台鼓励政策引导绿色产业发展。一个国家的政策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如果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可以极大地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完善绿色建筑有关的奖励体系,对一些努力发展绿色建筑的行业提出鼓励,使企业可以继续投入到这一行业中。与此同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消除企业的顾虑,推进绿色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人可以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内容。从现在来看,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绿色建筑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绿色建筑对低碳经济乃至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媒体和报纸等多种多样的手段进行宣传,帮助人们深层次地了解绿色建筑。另外,要进一步拓宽宣传的范围,不能局限于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体,而是要针对全体人民进行宣传,不断丰富宣传途径,使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绿色建筑。
3.通过新兴科技和高素质人才发展绿色建筑产业。要想发展好绿色建筑产业,离不开新兴科技和高素质的人才,通过高科技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然趋势。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发展绿色建筑行业,一方面可以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高素质人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由于受过专业化的教育,可以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意识较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改变绿色建筑的发展形势,帮助绿色建筑行业走出困境,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1)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要安装一些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而非高能耗设备,这样一来,绿色建筑可以通过自然优势改变室内温度和湿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状况设计良好的布局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成本问题和节能环保问题,提高绿色建筑的“绿色”水平。不管是设计环节还是建筑环节,都要充分意识到材料的使用状况,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天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控制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树立节约能源意识,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要控制二次污染,例如在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2)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在进行设计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当时的地域状况和用户状况,提高对太阳能、风能等利用率,利用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防止过分依赖能源,大力推广绿色能源的发展。(3)大力提倡回归自然。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外观设计上要同其所在的环境相适应,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其形态和色彩,还要考虑到其布局状况,实现和环境的有机结合,通过动静互补可以使人们有融入自然的意识。
5.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对于绿色节能建筑来说,不能单纯地把它定义成高端化的建筑和贵族化的建筑,这样一来其推广难度会增加。通过实践可以得知,要想发展绿色建筑,就要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使老百姓可以接受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实现我国的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在过去,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较多,其发展局限于安保和音响方面,对于路线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仅如此,其工程造价比较高,投资需求大,但是后期收益并不明显。因此,这种智能建筑不是我们需要发扬的绿色建筑。对于绿色建筑来说,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节约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通过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进一步发展绿色建筑。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环境日益恶化,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作用,优化传统的建筑模式,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充分重视绿色建筑,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可以早日过上低碳环保的舒适生活,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沈家学,段利民.浅谈绿色建筑[J].中州建设,2007,(9):23-24.
[2]王有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J].建设科技,2006,(7):14-17.
Abstract: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economic model based on low-power, low emissions, low pollution, and developing green packag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hina's green packaging in detailed, and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developing green packaging.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包装;策略研究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green packaging;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16-02
0引言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将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所谓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包装行业在生产、销售、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包装废弃物,这些包装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的推广将成为包装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1低碳经济对包装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各行各业,和企业的生产模式、人们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等都有关系,同时,低碳经济也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使命。未来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所有行业、企业乃至个人都将为自己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买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包装的设计、生产、使用及回收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绿色包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绿色包装就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而且包装材料能够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各类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因为资源有稀缺性,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却是不会停止的,所以从资源的角度,从环保的角度,绿色包装一定会成为将来包装行业的主流。
2绿色包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绿色包装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针对我国绿色包装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发展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绿色包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包装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包装工业体系,但在包装技术、包装设备应用程度、包装设计模式和观念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我国包装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等。虽然人民已经意识到绿色包装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环保材料普遍价格比较高,很多企业处于生产成本的考虑而不愿使用绿色包装。因此越来越多包装质量问题暴露出来了。另外,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包装废弃物,这些包装废弃物难回收对人身健康造成的伤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包装管理制度的完善。再有,就是人民缺乏正确的对绿色包装涵义的理解。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就是绿色包装,它忽视了绿色包装涵义中强调的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使用后能回收再利用的要求。还有一些人认为纸包装就是绿色包装,所有塑料包装都不是绿色包装,甚至有人认为聚氯乙烯有毒,应全面实行以纸包装代替塑料包装等。事实上,如果塑料包装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目标就是应该提倡的。我们推行绿色包装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回收利用,而非全面禁止。要让人们真正理解绿色包装的内涵,让绿色包装深入人心。
2.2 在我国推行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我国目前绿色包装技术的开发研究还很落后,人员、资金匮乏,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和废弃包装的回收再生技术仍不到位。其次,我国废旧物资的回收没有形成一个网络,物资回收公司只是物资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最后,是人们缺乏对绿色包装的认识。
3如何通过实施绿色包装,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要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实施绿色包装,但由于长期以来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更关系自己的利益。再加上国家在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工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方面都没有严格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导致实施绿色包装困难重重,如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绿色包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完善包装法规,提供政策支持要使包装行业向低碳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以法律形式促进和规范绿色包装发展。2008年8月财政部已经出台了《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包装减量化、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持的方式是采取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包装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包装押金、资源回收奖励等方法为绿色包装的发展创造条件。
3.2 推广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实施绿色包装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采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要实现绿色包装要从几个主要方面抓起,第一是鼓励包装行业大量使用纸包装。纸包装材料的优点是资源丰富、易回收,而且容易降解。第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第三是使用轻量化的玻璃材料。玻璃的特点是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适中,被广泛用于液体产品如酒类、味品、香水和化学试剂的包装。
3.3 使公民增强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包装的商品消费者是包装的需求者和最终处理者,发展绿色包装要靠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国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这个国家长期推行绿色包装的可能性,如果每个公民都随便处理包装废弃物,即使有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实现,因此,最重要的是提高国民的素质,使公民增强环保意识,主动购买绿色包装的产品,正确处理包装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
4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应把实施绿色包装自己的自觉行动,每个公民也应该树立绿色包装的意识,政府也要加大在绿色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发展绿色包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转变观念,把眼光放的远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陶丽.国包装工业的绿色设计与实施[J].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世荣.重视包装材料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
[3]易丹丹.包装设计的适度性[J].包装工程,2005,(2).
[4]王润球,周柏林,刘琴.论过度包装治理的路径选择[J].中国包装工业,2004,(6).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
关键词:低碳经济 煤炭开采 绿色开采技术 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煤矿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目前来看,保护矿区的环境、防治煤矿的环境污染及其破坏业已成为人们普遍重视,并逐渐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生产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低碳经济下的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应尽可能地减少化石能源等高碳能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之目的,它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发展形态。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在5省8市进行低碳产业的建设试点。
煤炭绿色开采,不仅是一个新型的概念,而且它还涉及到国家煤炭资源的开采,以及整个开采过程的清洁生产。它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规划的设计、生产方式的选择、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布置、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对煤炭进行绿色开采,需要正确地处理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在开采规划设计上,煤炭绿色开采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特点,合理地进行科学选择和合理规划。2、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大力推行现代环保节能技术,在提高其开采效率的同时,还有特别注意其他有利资源的同时开采,尽量地减少废弃物品的产生以及气体的排放。比如,可采用保水煤矿开采技术,将开采后形成的地表水引流到漏斗之中,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不致于破坏到煤矿矿井中的含水层。3、要加强煤炭绿色开采的立法工作,尽可能地将其纳入到我国法律体系之中,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4、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利用国家正在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鼓励煤炭开采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契机,从而鼓励、扶持以及引导这些企业采用绿色开采技术。5、要不断加强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完善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体系,进一步丰富煤炭绿色开采的技术内涵。
二、煤炭绿色开采技术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当前低碳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应当研发绿色开采技术。
1、煤炭与瓦斯共同开采技术。开采前应当抽采试验,一般而言,在开采之前应当将煤层中的瓦斯抽出,它是瓦斯利用与煤矿安全改善的最好方法。由于我国多数煤体的透气性比较低,因此在煤层抽放瓦斯时存在着一些技术性的难题。煤炭与瓦斯共采中,开采之后围岩的压力逐渐降低,大量的瓦斯会在采空区内释放,从而形成煤炭与瓦斯共同开采。对于废弃的矿井煤层而言,经采动之后而充满了瓦斯,可利用采动之后岩体内的裂隙场分布及其钻孔,将瓦斯抽排管安装在井下,等封闭后,再抽出这些瓦斯。
2、保水开采技术。一般而言,煤矿开采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水文地质。从实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煤矿主要处在中西部等缺水地区,因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和严重流失,已经影响到了中西部地区原本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实践证明,保水开采技术的关键在于煤炭开采方法、岩层的控制技术以及岩层水流动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从而解决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各种水资源流失与土壤的沙漠化问题。
3、减沉开采技术。该方法主要包括两层技术,即采空区的充填开采技术与离层注浆减沉技术。采空区的充填开采技术:采空区的充填开采技术是现代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对经济发达区域解决建筑结构下煤矿开采应当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降低采空区的充填成本,根据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在充填采空区只需保证没有充填采空区宽度不大于覆岩关键层初次的破断跨距,同时还要保证充填条带的长期稳定,从而有效地控制地表的沉陷。离层注浆减沉技术:首先要确定覆岩的关键层之位置,并掌握离层和破断的特征参数,它是对注浆减沉技术的可行性分析,钻孔的布置、注浆工艺的设计以及减沉效果的评价。
4、矸石减排技术。据统计,我国的矸石排量将占到原煤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因此,减少煤炭开采中矸石的量并将其有效的利用,成为当前绿色开采技术的又一主要任务。实践证明,通过优化煤炭开采巷道的布置,多开通一些煤巷、少掘岩巷,并且开发煤巷和护巷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矸石的产出量。从实践来看,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开掘岩石巷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做好矸石的有效利用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绿色技术。一般而言,可将煤矸石用于发电,实现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将其用于采空区的填充。
5、地下气化技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指有计划地燃烧地下煤炭,从而使煤炭在热作用以及化学作用下,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并将建井、采煤和气化三大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物理采煤法转化成化学采煤法。煤炭开采过程中,地下气化技术一般具有投资少、污染小以及效益高等特点,因此特别适于回收那些报废矿井之中的煤炭资源,同时也可进行深部煤层开采工艺。目前来看,地下气化技术仍然处于试验阶段,有很多的问题和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因此,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非常重要。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低碳经济条件下,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不可或缺的技术,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臣清.刍议煤炭开采中绿色开采技术探索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2)
[2]王国鑫.矿井绿色高效开采技术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1(06)
[3]张自政,张德海,杨勇. 浅谈几种特殊条件下煤炭开采技术与绿色开采的结合[J].山东煤炭科技,2010(12)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及意义
绿色物流也被称为环保物流,是产品在物流作业的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中,最有效的减少因物流活动而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危害,实现环境净化的物流。实施绿色物流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从社会角度看,绿色物流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碳排放的减少,抑制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生产与销售其它非物流环节也起到重大的影响,突显出低碳经济的特色。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看,绿色物流的实施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强调企业长远利益,整合企业供应链条,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我国绿色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少绿色物流的政策法规与标准。日本于80年代就明确规定了物流中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的停留时间等,提出了“三项重点绿色物流指标”推进标准。又于2001年出台了《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对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低碳排放规定。而我国近年来,虽然针对治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方面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是专门针对物流业的却仍是空白。相关物流标准的缺失,使得各企业物流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物流管理。同时,目前绿色物流的行政管理部门(环保、商务、税务等)众多,它们职能交叉严重,不能形成管理合力,而且缺少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2.绿色物流技术水平研发与应用滞后。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中,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绿色包装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物流行业协会对全国的物流进行监管和高科技研发推广。但我国目前缺少统一的研发机构,且许多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运营不规范,没有条件进行物流技术研发。条形码、GIS、GPS等技术仅在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应用,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技术的落后,造成了缺少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为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控制等方面带来了困难。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方面,从交通运输上看,国家自2008年以来,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区域分布仍不均匀,资金大多投向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而中西部边远地区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地纷纷建设物流园区,园区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表现出“小而全”的特点;仓储容量不大,且布局分散,不能体现出因地制宜、就近建设、方便企业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物流效率。
4.缺少绿色物流管理人才。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既通晓现代物流技术、又熟悉物流宏观政策、经营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受粗放型物流经济的影响,从事物流管理的人才大多为传统物流人员,通晓电子物流技术、宏观物流政策的人才较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稀缺。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培训仅立足于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却忽视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社会行业协会的物流人才培养趋于空白,高校过于侧重理论研究,不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与标准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健全交易支撑标准。完善排放标准体系,对企业物流作业各个关键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精确测量,建立计量标准。可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碳排放配额机制,即:企业如果超过规定配额,就要实施“碳汇补偿”。例如:广东的物流企业碳排放超过规定后,政府可强制其在西北山林种树,或建立碳排放基金,以达到“碳汇补偿”的目的。另一方面,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发挥好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部门的联动,建立环保、商务、税务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商务部门把好审批环节,提高市场门槛,环保部门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税务部门探索“阶梯税率”,可对高排放、重污染的物流企业提高税率,对绿色物流成效显著的企业降低税率。
2.加快信息系统与绿色物流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大力发展物流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各区域间的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绿色物流技术的研发,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发挥行业协会与物流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广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物流订单管理、仓储、货物跟踪、库存查询、包装等方面提供物流信息支持,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第三,加快4PL物流管理模式的培育和引进,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供应链管理与整合。例如:美国甲骨文公司通过开发了Or-acle系统,致力于全球的供应链管理,帮助物流业采用低碳运输,我国可引进类似甲骨文公司等第四方物流管理企业。
3.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倾斜,对其规模、功能进行科学布控。另一方面,对物流园区进行科学规划,严格审批,实现有效的宏观协调。杜绝出现“小而全”的现象,理顺各种园区间的联系,在资源整合中实现园区规模化,突出资源的互补性,点状布局、集中发展,突出绿色物流产业的集聚性、裂变式发展。
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是绿色革命的三大革命路线。但由于新能源在能源中占比很低,短期内对碳减排的实质性贡献有限,而“节能”和“减排”路线对碳减排的实质性贡献更大,其中的投资机会同样值得重视。
低碳经济有望继续升温
2009年12月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大会,讨论全球更有效而全面的环境保护机制,此项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地球温度的上升,其核心内容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内涵则扩展至环境保护、节能、开发新能源、升级工业生产方式等。基于此项机制因“绿色”而起,并会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可称之为“绿色革命”。
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孕育着大的革新和大的机遇。本轮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政府不仅没有减轻对绿色革命的支持力度,相反,为了更快的摆脱经济危机,各国政府不约而同的把“绿色革命”相关产业集群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扶持和鼓励;在全球IT革命之后,绿色革命是少有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已经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能够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是全球绿色革命的关键一环,而不是旁观者。中国在2006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24%;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大国,2006年在垒球新增碳排放中占比高达2/3。虽然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当前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但已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7倍。随着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中国2009碳排放总量的增速要快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因此中国必将成为全球绿色革命中关键的一环,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从国际产业竞争的角度看,中国也必须加快绿色革命和绿色产业的推进,以便在庞大的绿色产业竞争中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提前布局坚定持有“绿色股票”
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是绿色革命的三大革命路线。但由于新能源在能源中占比很低,短期内对碳减排的实质性贡献有限,而“节能”和“减排”路线对碳减排的实质性贡献更大,其中的投资机会同样值得重视,投资机会值得深入挖掘。
从对企业的影响来看,绿色革命对企业的影响可以归结为“越绿越受益”:一方面是绿色公司(产品、业务)不断受到政策的扶持、鼓励和补贴,另一方面是非绿色公司(产品、业务)不断受到抑制,碳排放受到限制,排放成本不断提高。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绿色革命是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随着碳减排压力的加大,随着政策力度的不断增强,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绿色公司总体上将面临着持续的成长机遇,其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必然会脱颖而出,成长成为大市值公司。在此我们郑重提醒投资者尽可能加大投资组合中绿色股票的配置比率,以分享绿色革命的收益,规避在绿色革命的损失;绿色革命将成为一种投资策略、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并贯穿于投资决策全过程。
伴随着上半年相关个股的大幅上涨,类似于“绿色股票是否只是概念和泡沫?”的疑惑困扰着市场,我们认为不是。绿色革命已经来临,中国碳减排的压力不断增大,相关政策措施将不断加强,中国的绿色公司将面临着长期、持续的高速成长机会经过近3个月的股价调整,再次建仓的时机已经到来,建议投资者配置或关注我们覆盖的10个“绿色小盘股”:泰豪科技、海陆重工、中炬高新、鲁阳股份、德豪润达(节能路线)、科达机电、合加资源、华光股份(减排路线)、中材科技、浙富股份(清洁能源路线)。
前言: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与进步,能源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随之而来的还有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长远发展。直至二十世纪末,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四大经济形势的相继提出,为人们改善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不同的经济形势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各个经济形势的相应内容,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才能从根源上改善经济发展的现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研究来看,展开对各类经济形势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过不断的了解、调节才能够更好的协调好各个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
一、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间的区别
1.研究角度不同
所谓生态环境的研究角度,其主要是针对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二是经济,其更倾向于宏观经济发展的转变,其对生产、消费、废弃有着严格的要求,即密闭循环;而循环经济则与之不同,其更加注重于循环、生态效率,其能够使同一项资源得到反复使用,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绿色经济更注重以人为本,其在各个领域中均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环保等为主要目的,其可以使人们实现精神、物质的双向满足;低碳经济的研究角度与目前的环境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如能源匮乏、全球变暖等,其提倡实现低碳生活[1]。
2.实施控制环节不同
在对其进行控制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自然系统;二是经济系统,两种系统相互独立但又相互作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侧重点均是资源,一个是资源的输入端,而另一个则是废弃物的输出端,同时循环经济更侧重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绿色经济则主要注重环境保护,其也是经济活动的输出端。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在为改善或保护环境做着不同的努力,但两者之间不同是,后者属于经济活动输入端。
3.核心内容不同
对于生态经济而言,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其最为关键的,而循环经济重点在于物质,其需要将所有有使用价值的物质进行反复使用,显著提升资源效率;再观绿色经济,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希望能够为人们创造出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其核心内容在于实现以人为本;低碳经济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理念相符,其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来改善或改造消费观念,该方面创新主要表现在能源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方面[2]。
二、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
1.理论基础相同
目前来看以上四种经济均立足于两大理论系统,一是生态经济理论,二是系统理论,且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有机统一,使经济、社会、生态三种系统协调发展,其所要研究的系统囊括的范围一致,即整个生态大系统,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质、能量等进行转换,将资源与环境能够共同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其在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探索人力经济活动、自然生态两者的关系,以上几种经济在发展中均布倾向于个体研究,而是将多种元素融合一处[3]。
2.技术手段相同
生态技术是其主要的手段之一,其中囊括了社会作用、科学技术功能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会对科技伦理、科技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所谓生态技术,其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生态经济规律为辅,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并节约能源的目的,能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均可以归纳其中,并且该技术也使得整个社会趋于较为完整的有机体。在此种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势必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优化、经济实力提升的双重目标[4]。
3.目的相同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在全球的生态安全上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建设更加的美丽,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就要按照党在会议中所提出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打开农业发展的格局、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和路径。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国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显比联合国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传统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耗材高、污染高、农业的资源又在过度的消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采取低碳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才能使我国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乱推乱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又因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进行的大量严重的破坏而变小,这些都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在不断的升华,使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于此,要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更好的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进行维护,必须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建设我国农业基础的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也出台了很多辅农、惠农及助农的工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仍旧出现了可用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这都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农业经济基础的设施使用年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这更促使农业资源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青壮年集体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出现明显的缺口,造成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的短缺;第二,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但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又很明显,我国人均的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比世界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国虽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的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本来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较晚,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使在进行农业经济的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其服务水平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的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在对我国农村的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在更换和检修上,实行大力开展对农业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大规模的普及,同时向农村进行多方位的引流,利用好资源开发新技术,使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国的农业实现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的产业经济结构上。为了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及出现联动的效应,对基层的农业人员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灌输、普及,对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多多进行技术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方面的人才专家,从中对于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种植小能手进行发掘。最后一方面则是我国对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不管是工业技术化的发展还是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的经济在其技术水平、物质基础、信息、物流服务等对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在基层更深入的推广,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就该包含一系列专门的服务,例如,农产品和其衍生品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拓宽、对于病虫害虫技术性防治的推广、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耕种方式实现技术化的普及等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粮食食品相对安全上,对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推进,打破原有的农业发展的模式,对新型化农业的经济发展路子进行大量的宣传普及工作,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徐代均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龙桥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3]严立冬,刘新勇,孟慧君,罗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6-377.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相比国外,我国税收的绿化程度较低,分布在资源税、消费税及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不成体系。为此,在借鉴国外绿色税收实践的基础上,得出国外绿色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国外;低碳经济;绿色税收;启示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66-02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比喻,是指为保护环境而征收的各种税费。“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旨在限制污染和保护环境。在2009年11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政府宣布预期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0年“两会”期间,多次提到“低碳经济”,同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低碳世博”。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而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方式,必须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适时引进环境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体系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优化现行税收体系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税收实践
2.1 丹麦
丹麦早在1992年,就开征了二氧化碳税,又在1996年,增加了二氧化硫税。此外,丹麦也征收了其他环保税,涵盖机动车辆、水、废水、垃圾、一次性使用餐具、塑料袋及农药等16种税收。近30年来,丹麦的GDP增长了50%,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减少了13.9%,形成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存”的“丹麦模式”。
2.2 德国
德国于1999年4月1日第一次进行了绿色税制改革,旨在促进能源保护。德国的绿色税制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其一,加大对矿物油类征税的力度;其二,引入了电力税收。改革以来,一氧化碳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明显降低。
2.3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道路。其实行的低碳税收政策包括:第一,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对产生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目的在于消除氟里昂的排放。第三,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征税,这便于降低家庭所扔废物的数量,有助于缓解对环境的损害程度。
2.4 瑞典
1991年,瑞典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税收调整法案。瑞典的绿色税收规模较大,绿色税收收入占其GDP的13%左右,每年的绿色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15%左右。其绿色税收的核心是对能源的征税,而对能源的征税是从多方面来进行的,旨在通过征税来控制能源的消费水平,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瑞典的绿色税收主要包括:其一,对燃料征收的一般能源税;其二,对能源征收的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及电力税;其三,对化肥、电池等的征税。
由此可见,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大多侧重于利用税收杠杠促进经济,加大低碳技术的创新力度。主要体现在:利用税收杠杆,促使企业开发低碳能源技术;利用税收优惠,加大对低碳排放发电站技术的研究;将碳作为征税对象,征收专门的碳税,来减少碳的消耗排放等。
3 我国现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的缺陷
3.1 缺乏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的的专门税种
我国现行税收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以分散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及企业所得税等各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体现的。上述税种虽然涉及促进低碳的内容,但是由于税种分散,覆盖面不广,税收优惠形式不丰富,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因此,对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
3.2 现行的环境保护间接税存在不足
以消费税为例,我国目前对摩托车、小轿车及游艇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征收了消费税,以及在2009年实施的燃油税改革,都考虑到了低碳的因素,有效发挥了节约资源的作用。然而,却存在征税范围狭窄的问题,一些容易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如普通电池、氟利昂、杀虫剂、煤炭、非环保塑料袋、含磷含铅制品等并没有列入课征范围,不能有效反映消费税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3.3 税收优惠政策单一,缺乏灵活性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分布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及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而且税收优惠政策有些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相关政策在实际执行期间,其作用大打折扣。
4 国外绿色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 征收碳税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放慢全球变暖的步伐。建议我国在征收碳税时,只对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征税,而对个人使用的煤炭及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同时,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课征税率比较低的碳税,再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逐步提高碳税税率。
4.2 扩大相关税种的征税范围和实行差别税率
以消费税为例,将严重污染环境的大量消耗资源产品应该并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如一次性电池、氟利昂产品、化肥薄膜、塑料袋、含磷含铅制品及杀虫剂等。对不同产品根据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实行差别税率,如对鞭炮焰火、白酒等危害社会环境、人类健康的消费品,可提高消费税的税率。
4.3 完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
首先,对生产并出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的产品、及用于生产环保设备的材料和零部件等均给予增值税减免税优惠;其次,对于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的环保事业捐赠,应该允许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此外,对纳税人因提供与环保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而取得的收入,应减征或免征营业税。
综上,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完善与环境相关的原有税收政策,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绿色税收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平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10):187-190.
[2]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4):88-90.
[4]高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路径选择[J].税收经济研究,2013,(2):15-19.
[5]刘细根.运用税收政策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N].中国税务报,2010-05-05.
[6]郑洁,翟胜宝.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