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学评价方法

统计学评价方法

时间:2023-07-24 17:0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评价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学评价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数据分析;抽样理论;理论

重构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当代获取和储存数据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而成本不断下降,这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环境和可能.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愈来愈明显,它的应用能够帮助人类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近年来,专家学者有关大数据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很多领域也都受到了大数据分析的影响.这个时代将大数据称为未来的石油,它必将对这个时代和未来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目前对于大数据概念,主要是从数据来源和数据的处理工具与处理难度方面考虑,但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有各的观点,并没有给出一致的精确定义.麦肯锡全球数据分析研究所指出大数据是数据集的大小超越了典型数据库工具集合、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大数据被Gartner定义为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传统信息技术问题[23].目前得到专家们认可的一种观点,即:“超大规模”是GB级数据,“海量”是TB级数据,而“大数据”是PB及其以上级别数据[2].

一些研究学者把大数据特征进行概括,称其具有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可利用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征,同时特别强调大数据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最重要特征是快速动态变化的数据和形成流式数据.大数据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和数据安全等.大数据的数据量大、多样性、复杂性及实时性等特点,使得数据存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45],而大部分传统的统计方法只适合分析单个计算机存储的数据,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数据处理和整合的困难.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处理的核心过程,同时它也给传统统计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6].产生大数据的数据源通常情况下具有高速度性和实时性,所以要求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也要有快速度和实时性特点,而传统统计分析方法通常不具备快速和实时等特点.基于大数据的特点,传统的数据统计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分析与研究的范畴,传统统计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为了适应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对象,传统统计学必须进行改进,以继续和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目前国内外将大数据和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文献并不多.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这一特定环境背景,统计学的抽样理论和总体理论的存在价值、统计方法的重构及统计结果的评价标准的重建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1传统意义下的统计学

广泛的统计学包括三个类型的统计方法:①处理大量随机现象的统计方法,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②处理非随机非概率的描述统计方法,如指数编制、社会调查等方法.③处理和特定学科相关联的特殊方法,如经济统计方法、环境科学统计方法等[7].受收集、处理数据的工具和能力的限制,人们几乎不可能收集到全部的数据信息,因此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样本上进行的.或者即使能够得到所有数据,但从实际角度出发,因所需成本过大,也会放弃搜集全部数据.然而,选择最佳的抽样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也只能最大程度还原总体一个特定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特征.事实上我们所察觉到的数据特征也只是总体大量特征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其他特征尚待发掘.总之,传统统计学是建立在抽样理论基础上,以点带面的统计分析方法,强调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推断所测对象的总体本质的一门科学,是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从而探索数据内部存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统计学是大数据分析的核心

数的产生基于三个要素,分别是数、量和计量单位.在用数来表示事物的特征并采用了科学的计量单位后,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即有根据的数.科学数据是基于科学设计,通过使用观察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认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或者用来检验已经存在的理论假设,由此得到了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数据.从数据中获得科学数据的理论,即统计学理论.科学数据是通过统计学理论获得的,而统计学理论是为获得科学数据而产生的一门科学.若说数据是传达事物特征的精确语言,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那么大数据分析就是让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充分表达并有效满足不同需求的基本要求.基于统计学的发展史及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完成将数据转化为知识、挖掘数据内在规律、通过数据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等是研究大数据的任务,而这必然离不开统计学.以大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提取、分析等手段探索现象内在本质的数据科学必须在继承或改进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

统计数据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从只能收集到少量的数据到尽量多地收集数据,到科学利用样本数据,再到综合利用各类数据,以至于发展到今天的选择使用大数据的过程.而统计分析为了适应数据可观察集的不断增大,也经历了相应的各个不同阶段,产生了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归纳推断法、综合指标法、模型方程法和数据挖掘法等分析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以及其他软件的程度也越来越深.300多年来,随着数据量以指数速度的不断增长,统计学围绕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而展开,合理构建了应用方法体系,帮助各个学科解决了许多复杂问题.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依旧是数据分析的灵魂,大数据分析是数据科学赋予统计学的新任务.对于统计学而言,来自新时代的数据科学挑战有可能促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产生,这一挑战也意味着对于统计学理论将面临巨大的机遇.

3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下必须改革

传统统计学是通过对总体进行抽样来搜索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描述等,从而推断所测对象的总体本质,甚至预测总体未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研究对象到统计结果的评判标准都是离不开样本的抽取,完全不能适应大数据的4V特点,所以统计学为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从学科发展角度出发,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整合、处理和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关系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大数据和统计学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体现在大样本标准的调整、样本选取标准和形式的重新确定、统计软件有待升级和开发及实质性统计方法的大数据化.但是也提供了一个机遇,体现在统计质量的提高、统计成本的下降、统计学作用领域的扩大、统计学科体系的延伸以及统计学家地位的提升[7].

3.1大数据时代抽样和总体理论存在价值

传统统计学中的样本数据来自总体,而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全体,可以通过观测到的或经过抽样而得到的数据来认知总体.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不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部的数据,还需要假定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总体吗?如果将大数据看成一个高维度的大样本集合,针对样本大的问题,按照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可以采用抽样的方法来减少样本容量,并且可以达到需要的精度;对于维度高的问题,可以采取对变量进行选择、降维、压缩、分解等方法来降低数据的复杂程度.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大数据涵盖多学科领域、多源、混合的数据,各学科之间的数据融合,学科边界模糊,各范畴的数据集互相重叠,合成一体,而且大数据涉及到各种数据类型.因此想要通过抽样而使数据量达到传统统计学的统计分析能力范围是一件相当困难或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大量的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交织在一起,系统首先要认清哪个是有价值的信息,哪个是噪声,以及哪些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来自于同一个地址的数据源,等等,传统的统计学是无法做到的.在大数据时代下,是否需要打破传统意义的抽样理论、总体及样本等概念和关系,是假设“样本=总体”,还是“样本趋近于总体”,还是不再使用总体和样本这两个概念,而重新定义一个更合适的概念,等等.人们该怎样“安排”抽样、总体及样本等理论,或人们该怎样修正抽样、总体、样本的“公理化”定义,这个问题是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统计学面临改进的首要问题.

3.2统计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重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高维度表达、结构描述和群体行为分析方法已经不能精确表达大数据在异构性、交互性、时效性、突发性等方面的特点,传统的“假设-模型-检验”的统计方法受到了质疑,而且从“数据”到“数据”的统计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急切需要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来指引,从而建立新的分析模型.去除数据噪声、筛选有价值的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快速对数据做出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研究.大数据分析涉及到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数据本身的维度,怎样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大数据的复杂性与特性,掌握大数据的不确定性,构建高效的大数据计算模型,变成了大数据分析的突破口.科学数据的演变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相互包容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由一种形式取代另一种形式.研究科学数据的统计学理论也是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式相互包容、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而绝不是完全否定一种理论、由另一种理论形式所代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理论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呈指数增长的数据量的大数据分析的需要.

3.3如何构建大数据时代下统计结果的评价标准框架

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分析评价的标准又该如何变化?传统统计分析的评价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可靠性评价,二是有效性评价,然而这两种评价标准都因抽样而生.可靠性评价是指用样本去推断总体有多大的把握程度,一般用概率来衡量.可靠性评价有时表现为置信水平,有时表现为显著性水平[8].怎么确定显著性水平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在模型拟合度评价和假设检验中,因为各自参照的分布类型不一样,其统计量就不一样,显著性评价的临界值也就不一样,可是临界值又与显著性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而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全体数据,因此不存在以样本推断总体的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置信水平、可靠性问题怎么确定?依据是什么?有效性评价指的是真实性,即为误差的大小,它与准确性、精确性有关.通常准确性是指观察值与真实值的吻合程度,一般是无法衡量的,而精确性用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来衡量.显然,精确性是针对样本数据而言的,也就是说样本数据有精确性问题,同时也有准确性问题.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都可能存在于样本数据中,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但是非抽样误差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识别或判断[910].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样本量不是太大的样本,非抽样误差可以得到较好的防范,然而对于大数据的全体数据而言,没有抽样误差问题,只有非抽样误差问题,也就是说大数据的真实性只表现为准确性.但是由于大数据特有的种种特性,使得大数据的非抽样误差很难进行防范、控制,也很难对其进行准确性评价.总之,对于大数据分析来说,有些统计分析理论是否还有意义,确切说有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可以适用于大数据分析,而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需要改进,哪些统计学中的理论已不再适用于大数据统计研究,等等,都有待于研究.所以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学必是在继承中求改进,改进中求发展,重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统计学理论.

4结论

来自于社会各种数据源的数据量呈指数增长,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呈指数效应,大数据已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导致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的变革.对传统统计学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一个挑战,虽然传统统计学必须做出改变,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会是统计学,它会引领人类合理分析利用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给统计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统计学家们应该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努力为大数据时代创造出新的统计方法,扩大统计学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陈冬玲,曾文.频繁模式挖掘中基于CFP的应用模型[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4):296300.

[3]卞友江.“大数据”概念考辨[J].新闻研究导刊,2013,35(5):2528.

[5]靳小龙,王元卓,程学旗.大数据的研究体系与现状[J].信息通信技术,2013(6):3543.

[6]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等.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J].软件学报,2012,23(1):32-45.

[7]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J].珞珈管理评论,2013(2):165171.

[8]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统计研究,2014,31(1):1017.

第2篇

关键词:PBL;应用统计学;自主式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98-02

应用统计学是经管类课程如质量统计技术、市场调查与分析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在处理实际中面临的问题,经常需要在统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对相应的统计指标做出可靠的推断和估计,以便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应用统计学正是为协助处理这些问题一门学科,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和方法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

但是,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高校统计学教学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轻视统计分析软件的实际应用。(2)该课程课堂教学由1到4个班级组成,学生人数多,教学互动少,教师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3)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先导课程(如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对讲授过程形成障碍。(4)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对教师依赖性强,学习目的就是不挂科,没有把课程内容转化为以后工作学习的工具。

从统计学课堂实践教学的经验来说,学生对课程的积极参与是需要激发的。只有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查阅文献及网络资源,通过自身分析和自我质疑、与同伴的讨论,主动积极解决问题,对学生学习更有用处。针对应用统计学课程重要性及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PBL相关理念完成应用统计学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习,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对于方法的应用、软件的使用等教学内容,采用问题和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一、PBL理论和自主式学习模式

1.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指学生展开学习要以问题作为切入点,在学科教师的帮助下,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和自我学习等主要学习形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有效的掌握学科的知识点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所在专业中的各种的案例,也可以是统计软件背后的统计知识等,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学生的统计水平高低,实际案例和专业结合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等,教与学带着问题展开,教与学才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2.自主式学习模式。本文自主式学习模式是基于PBL的自主式学习模式,即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驱动学习,强调创设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资源提供者的作用,学生在各种交流平台的帮助下,学生进行相互协作,师生合作、沟通,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相互学习,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二、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PBL设计

1.基于浙江省高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的PBL学习活动。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教育厅、浙江所有高校和浙江省统计局联合举办"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每年都如期举行,属于大学生学科比赛的A类比赛。以“浙江省高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学生在课堂及实践环节中设计调查方案、实地展开抽样调查、进行相应数据处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学生通过校内的选拔赛,再到省级的初赛、复赛和决赛,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全面的锻炼。因此,在期末成绩中加入此部分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2.应用统计学课程问题设计。问题学习者要解决教师提供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对问题进行简单描述,还应该提供支持问题解决的相关资料,比如相应案例及以往学生是如何解决该类问题的。并讲清楚学生完成该项问题,要有什么要求,提交作业、反思表及案例分析表等。应用统计学课程问题的设计见表1。

3.统计学课程的评价环节设计。应用统计学的评价环节用于支持和指导学习者的小组活动,应用统计学评价最终成绩应考虑以下信息:小组基本信息(包括小组成员构成及选题背景)、统计调查方案、调查分析报告、评价量规(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和反思单)、及基于问题的作业等。学习活动反思单见表2。以中国计量学院独立学院管理系2012级、2013级8个本科班300多人为对象,通过无记名问卷查的方式和对比2011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需求。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评价体系的改变,学生自主投入统计学的学习更加积极、努力。在该课程的自选题教学设计中,六个人为小组,学生自主选题,每人至少独立完成一个实验的全过程,协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二到三个自选题,教学过程模拟科研项目调研、立项、实施及结题整个过程,充分利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有效激发了学员的创造性,部分学员在后续的本科毕业设计中可以继续开展所选实验的研究内容,也可将自选题改造成。

三、结论

1.重教学内容呈现,重视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1)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主要以浙江省统计方案比赛为活动)和学习环境设计,确保学习者能够在活动中顺利地进行研究及协作学习。任课教师对上课讨论环节的组织、关注学习者学习活动,提升了统计方案比赛获奖率。(2)如何进行小组活动的分组,如何监督小组活动情况,如何对小组阶段性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指导。(3)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设计不同实践环节、教学案例、学生自选题等资料。

2.改变评价形式单一。目前统计学课程最终的成绩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或教师在课堂上主观地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两方面组成,评价主要集中在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肖晓飞.PBL网络教学模式中的辅导机制及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2]洪晓斌,谢凯.以双PBL模式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1).

[3]王立强,王晓萍,杜立辉.基于项目学习和实践的课程改革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生物统计学是以数理统计学来研究、揭示生物现象的学科,是生物学的方法论和生物专业的工具性专业基础课,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对生物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为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针对生物统计学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和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生物统计学传统教学成果调查评价显示,学生普遍对该课程存在畏惧心理,对相关的数学原理、公式、方法等掌握不够,统计分析应用不合理或分析不准确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单一。生物统计学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计算多的“三多”现象,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懂、难记、难用的“四难”局面[1]。该课程教学课时一般为32~48学时,为了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传统教育多采用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抽象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由于课程概念和公式内容较多,教师的授课过于注重对原理、公式的讲授和推导,而对统计方法的实践训练和案例分析不够,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再次,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短路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往往教师讲得激情四射,学生却听得头晕目眩。最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对统计软件相关内容的介绍较少,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不足,对学生统计学思维的培养不够。

2“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同年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3]。“互联网+教育”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教育各环节上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云计算、5G、AR/VR等信息通信新技术和雨课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SPOC等新教学平台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各环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地位以及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在课堂之外随时复习课堂内容并与教师在线交流与讨论,优化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培养了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4-5]。

3“互联网+”背景下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

据CNNIC中国互联网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结合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

3.1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思想是行动的统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7]。教师在讲解生物统计学理论知识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时展及社会热点,及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学生在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能够“披沙拣金、激浊扬清”,面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和消极思想保持清醒的认知,能利用统计思维客观、正确地看待世界[8]。

3.2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生物统计学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理论、实践和统计软件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学生具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科学的课前规划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3.2.1优选规划教材

教材对于课程的教和学都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生物专业学生的学科设计和科学研究特点,选择一本规划教材。同时,筛选其他统计学教材中优秀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内容并整合到教学中,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生物统计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还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统计的知识海洋中遨游[9]。

3.2.2加强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该方法对真实事件予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员思考、分析、讨论、决断的案例,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理论知识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授课时可通过科研中的实际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是主角、执行者,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而教师是旁听者、激励者、指导者。案例教学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

3.2.3优化实验教学

生物统计学计算机实验教学是生物统计学课程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专业要求配备一套合适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有Excel、SAS、BMDP、SPSS、EPINFO、Statistica、Origin、SPLM和Minitab等,这些软件各有优缺点[10]。如Excel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转换与简单计算,操作简单,但统计分析的功能不够强大。如需要更为专业系统的分析,可使用SAS和SPSS等专业分析软件[11]。

3.2.4构建模块教学

该课程包括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相关分析、实验设计等内容,内容多且分散。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分成几大模块,如概率基础模块、实验设计模块、统计检验与分析模块、计算机统计软件应用模块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又要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概率基础模块是学习统计检验与分析模块的理论基础。又如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的基础,而统计检验与分析的结果对实验设计有反馈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方法,提高实验效率,获得更加有科学价值的数据。

3.3深化“互联网+”教学模式变革

鉴于“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生物统计学传统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3.3.1互联网+教师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实现了互通共享。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各种图文并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也成为学生摄取知识的一种新途径。在此背景下,教师应适时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及时完善个人知识储备,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相关教学内容[12]。同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应做好指导者和引领者角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地甄别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掌控知识与信息的能力[13]。

3.3.2互联网+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虽然生物统计学主要的教学活动依然是在课堂上完成,但师生间的知识交流应远超课堂的45分钟。教师应及时修正教学计划,依据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课堂上,通过将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讲解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课后,将实操性强的技能教学安排在线下进行,形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利用微信、QQ、E-mail、腾讯课堂、钉钉课堂等在线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个性化指导和因材施教。

3.3.3互联网+资源

针对生物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课前,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结合本校资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组课,并导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会更具有针对性[14]。课后,通过微课等碎片化、目标知识点明确的学习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深入研究知识点。

3.3.4注重过程考核

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而且还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考试、测验等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这种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过于重视卷面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15]。近年来,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评价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大学课程之中。过程性考核旨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平时行为、个性能力发挥等,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能够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创新和探索[16-17]。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互联网+教育”构建过程性评价测评策略。一部分过程性考核要通过平时成绩来体现。可以借助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记录课堂上发生的提问与回答、讨论等互动环节,教师可参考网络平台记录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另一部分过程性评测可根据学生课外实践的参与度和应用统计分析软件的能力评定。如软件上机考核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统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此外,借助微信、QQ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态度进行实时监督和考核[18]。

4结语

第4篇

1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我国医学类院校最早成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随后中山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统计学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i皆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卫生防疫及医药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教育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我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卫生统计方向)自2006年开始招生,其培养友案涉及的主干课程可分为医学类(含基础医学_、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统计类、数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语及人文社会科学7类课程。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模型研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对经济问题的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组成。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终结性评价存在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等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评价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现象ra,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但形成性评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表明,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M。因此,有必要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

2调查结果分析

自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改进。在2011级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学生中,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整群调査。发放调査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i。问卷调査结果显示,首先是认识方面,91.25%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其次是态度方面,90.00%的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感兴趣,98.75%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考核实行形成性评价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再次是授课效果评价方面,87.50%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总体评价是优;最后从结果来看,95.00%的学生认为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计量经济学的掌握有进步,87.50%的学生自我评价分数达80分及以上。由此可见,在计量经济学考核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保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增强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考核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的现代化考核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优化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先通过构建和完善形成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然后逐步过渡到形成性评价。同时,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考核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对医学类院校统计学专业其他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韩春蕾罗文海相静单位:滨州医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

第5篇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45.1;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065-02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从单一手术治疗发展为注重早期全身治疗新模式,其中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or primary chemotherapy,NCV)[1],得到广泛认可,在临床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在NCV疗效的评价上,至今仍无与其相对应的评估依据及标准,对乳腺癌治疗策略及方案优化不利。因此,探索精准、简便的NCV评价方法势在必行。为此,本院对NCV治疗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疗效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0~70岁,平均(49.5±12.4)岁;肿瘤直径0.9~12.5 cm,平均(3.0±2.2)cm;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分别为68例(64.2%)、24例(22.6%)、14例(13.2%);Ⅰ期12例(11.3%),Ⅱ期21例(19.8%),Ⅲ期33例(31.1%),Ⅳ期40例(37.8%)。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穿刺细胞学及病理活检确诊;②Karnofsky不低于80,之前未进行放化疗;③血、尿常规及肝肾检查正常,心电图及腹部B超均正常,未见精神障碍及全身严重感染疾病;④排除炎性及转移性乳腺癌病理;⑤均签订了知情同意通知书。

1.3 治疗方法

采用表阿霉素+紫杉醇的ET方案:表阿霉素(EPT)40 mg/m2(静滴),紫杉醇(PTX)175 mg/m2(持续静滴3 h),3周一疗程。所有患者均行2~4个NCV疗程,之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周内开展手术,手术方式为:保乳手术12例,改良根治术94例。

1.4 评价方法[2]

采用飞利浦iu22及日立小二郎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开展NCV前后对患者乳腺癌病灶进行超声,频率7~10 MHz。评价指标:①原发灶面积、体积、阻力、指数(RI)、最高流速(Vmax),并依据Adler血流分级将癌肿内血流速度分为0~Ⅲ级;②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探讨超声评价符合率。

1.5 疗效标准

依据WHO实体瘤标准评定[3]:缓解:病灶完全消失(CR);部分缓解(PR):病灶体积缩小>50%;病情稳定(SD):病灶体积缩小25%~50%;病情进展(PD):新病灶出现或病灶体积增大比例高于25%。有效=CR+PR。

1.6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7.0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CV临床效果评价

病理组织学、超声有效率分别为71.7%、7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 > 0.05)。以病理组织学为准,超声符合率达88.7%(94/106)。见表1。

2.2 NCV化疗前后癌肿血流类型

NCV治疗后,有效组76例癌肿内血流类型0~Ⅰ级居多,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效组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2。

2.3 化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NCV治疗后,有效组Vmax、RI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无效组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NCV前后原发灶面积、体积比较

NCV治疗后有效组原发灶面积、体积均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无效组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5 NCV后转移淋巴结变化

化疗前共发现异常淋巴结97例,化疗后29例(29.9%)消失,66例(68.0%)纵/横比(L/T)出现缩小,2例(2.1%)无变化;97例异常淋巴结内均能够检测到血流信号,NCV结束后,67例(69.1%)血流丰富程度降低,23例(23.7%)消失,7例(7.2%)无变化。见图1、2。

3 讨论

NCV又称诱导化疗,是一种于局部手术或放疗治疗之前开展的一种全身化疗,可有效缩小癌肿体积,减低分期,提高化疗药敏度,进而提高保乳率、生存率[4,5]。NCV的临床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病理学评价须术后进行,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不仅可反映肿瘤组织的大小、形态特征,还可提供癌肿内的血流参数信息,是监测NCV临床效果的无创有效的方法,也为选择手术时机及调整化疗方案提供指导[6-10]。

本组中,病理组织学、超声有效率分别为71.7%、7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 > 0.05)。以病理检测结果为准,超声符合率达88.7%(94/106)。提示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而NCV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瘤原发灶超声图像的图像反映如下:①肿瘤的二维图像特征:NCV后原发灶体积较化疗前明显变小。本组中,NCV治疗后有效组原发灶面积、体积分别为(1.60±0.52)m2、(2.54±0.36)m3,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 < 0.05);而无效组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流特征的改变:NCV后,肿瘤内血流Vmax、RI均会较化疗前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快捷检测工具,可用于组织结构血流的评估[11]。有供血血管肿瘤才会生长,因此,病灶内血流信号的消失或减小,对预后及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CDFI对新辅助乳腺癌化疗前乳腺癌肿血流动力学分析发现,癌肿内动脉流速提高,RI值增大>0.77,显著高于良性肿块(P < 0.05)。这是因肿瘤新生血管相互交织,管壁较薄而使得血流速度加快;而细胞增殖过快,使组织压力、RI升高[12]。NCV后肿瘤细胞坏死,肿瘤供血血管塌陷,血流遇阻速度降低,肿瘤血供降低,RI降低。本组中NCV治疗后有效组Vmax为(16.33±10.22)cm/s,RI为0.58±0.16,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腋窝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变化:NCV后,淋巴结髓质回声减低,纵/横比变小,血流减少或消失。本组中,97例异常淋巴结内均能够检测到血流信号,NCV结束后,69.1%血流丰富程度降低,23.7%消失,7.2%无变化。

总之,本组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乳腺癌癌肿内血流类型、流速、阻力、乳腺癌癌肿病灶面积及淋巴结病变情况均可准确显示,同时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乳腺癌NCV的临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Pierce LJ,Moughan J,White J,et al. 1998-1999 patterns of care study process survey of national practice patterns us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ge I-II breast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2(1):183-192.

[2] Therasse P,Arbuek SG,Eisenhauer EA,et al. 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 J Nal Cancer Inst,2000,92(1):205-216.

[3] 刘慧,张恒伟,崔树德.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4981-4982.

[4] 陈丽荣.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和病理学评价[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4):218-221.

[5] 刘庆仪,任洪文.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3):753-756.

[6] 陈雁威.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J].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6):507-509.

[7] Rigas JR,Dragnev KH,Bubis JA. Docetaxel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J]. Semin Onc,2005,32(4):39-51.

[8] 孟方,李征毅,乔军,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7):612-615.

[9] Gurpreet Singha,Pratik Kumar,et al. Role of color Doppler indices in predicting disease-free survival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ur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European Joumal of Radiology,2010,75:158-162.

[10] 赵丽,周晓东. 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8):702-704.

[11] 沈德娟.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及其新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2):203-205.

第6篇

关键词 信息量思想 科研能力 教学改革

Abstract Objectiv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we applied the thought of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 class and taught students to select the correct statistical methods. Methods:The concept of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data was introduced by the case analysis, and the basis for statistical methods selection was the efficiency. The variance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xamina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eaching reform. Results:Both of the single score and the total score for medical statistics were increased yearly and the effect was significant.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otal score for the scientific basic methods.Conclusion:While thought of amount of information is helpful for improvement of the capability about the correct statistical methods selection, it is insufficie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design.

Keywords thought of amount of inform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teaching reform

0 前言

2011年4月24日,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关于医学教育长期受“课业压力大”、“医学是经验性教育”的束缚,采用共性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试,对知识死记硬背,很少主动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导致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明显不足。①②七年制学生又是我校高中入学层次最高的学生,担负了学校发展与壮大的重要使命,对他们培养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我校的发展。且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培养不同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其重要的区别是“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校阶段主要体现在医学统计学与科研基本方法这两门课。以往的教学主要以书本为主,侧重理论讲授,结果学生考试的分数不低,但实际应用却不行,为此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更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1 研究方法

以2010、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其二年级第2 学期、三年级第1学期的医学统计学与科研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采用历史对照选取2009级临床医学生为对照,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

教学改革的方法:③④首先由案例(论文)引入统计学的作用与概念。通过实例说明方法的应用没有对与错这样的定性结论,而是效率高与低的定量评价,给予信息量的思想概念。通过不同资料类型的定义及转换,给出资料的不同提供的信息量不同,第二次涉及信息量的思想。通过不同资料的描述方法的比较,讲解描述指标的选择,第三次涉及信息量的思想。通过不同的统计推断方法(检验与相关),说明设计不同、资料的特征不同应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选择的依据还是依据信息量的多少,反复强调信息量的思想。

以医学统计学、科研基本方法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辅以开放式学生的访谈。

统计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不同年级间学习成绩的比较。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医学统计学成绩分析

表1 不同年级医学统计学成绩分析

由表1可见,随着教改的进行,学生医学统计学的成绩,无论是单项成绩、还是总成绩都逐年提高。

2.2 不同年级科研基本方法成绩分析

表2 不同年级科研基本方法成绩分析

由表2可见,随着教改的进行,学生科研基本方法的成绩差异不一,单项成绩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成绩的差异却没有统计学意义。

第7篇

【摘要】目的 评价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心理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s,meta分析显示: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 I-74)和第6、12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心理治疗;抑郁症;系统评价

抑郁症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的“精神感冒”,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患者往往自卑、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WHO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抑郁症目前主要靠药物控制,但心理治疗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收集所有关于心理治疗抑郁症的RCTs,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寻找心理治疗抑郁症有效性的证据,以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尽可能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纳入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VS抗抑郁药组治疗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RCTs,从治疗有效率、显效率、GQOL I-74和HAMD评分方面评价疗效,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

1.2 文献检索 以“心理治疗”、“抑郁症”、“Psychotherapy”、“Depression”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从各库建库至2011年8月。

1.3 方法学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①是否描述具体随机分配方法和进行分配隐藏;②是否采用盲法;③有无失访或退出;④是否存在各种偏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MD),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若P>0.1和I2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按上述检索策略和资料收集方法,共检出文献339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全文,按纳入标准及数据完整性进行筛选,共纳入6篇RCT[1-6]。6篇RCTs均提及随机分组,均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均无失访和退出。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治疗有效率、显效率 3篇RCTs [1,4,6](246例)报告了有效率和显效率,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2.2.2 治疗后各时点HAMD评分

2.2.2.1 第2、4、8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1,5](246例)报告了第2、4、8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2.2.2.2 第6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 [1,6](246例)报告了第6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2.2.2.3 第12周末HAMD评分 2篇RCTs[2,3](246例)报告了第12周末HAMD评分,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第12周末HAMD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8, 95%CI:(-0.79,-0.17), p=0.003]。

2.2.3 治疗12周末GQOL I-74评分

2.2.3.1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2篇RCTs [2,3](246例)报告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P=0.86,I2=0)、(P=0.7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0, 95%CI:(0.29,0.92), p=0.0002]、[SMD=1.17, 95%CI:(0.84,1.51), p

2.2.3.2 物质生活 2篇RCTs [2,3](246例)报告了物质生活,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 95%CI:(-0.18,0.44), p=0.41]。

3 讨论

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遗传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病人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人际关系,并促进人格成熟,能以较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及适应生活[7]。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心理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抗抑郁药组相比,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虽不能提高抑郁症治疗的有效率和显效率,但其在第6、12周末时HAMD减分更为显著,说明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起效快。GQOL I-274评分两组除物质生活无差异外,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等三方面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均显著优于抗抑郁药组,说明心理治疗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纳入的6篇RCTs均有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各研究均对治疗前年龄、性别、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了基线一致性分析,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组与单纯抗抑郁药组具有可比性。纳入的10篇RCTs无一描述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情况,无一报告结局指标(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因而存在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中度可能性。但总体而言,纳入研究对结果有一定得论证强度,提示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中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基金项目: 兰州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26)

参考文献

[1] 唐思源,严良卉,蒋淑红.老年抑郁症门诊心理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55-56

[2] 刘玉珍,于发平,刘玉萍,等.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1):17-18

[3] 胡雄,付慧鹏.药物与认知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08,(143):9-10

[4] 孟繁荣,张宪玉,张冬瑞.抑郁症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57

[5] 张春平,叶敏,陈志兴.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54-57

[6] 尹宗莹.抑郁症心理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36

[7] 沈渔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7-618

第8篇

统计学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得到广泛地运用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手段。统计学与社会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将统计学更好地运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

统计学; 社会经济; 关系

1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为收集经济数据提供必要的方法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经济数量模型,开展定量分析。因此首先有必要收集必要的经济数据。经济统计学给出了各种经济统计指标的科学定义和计算口径,给出了具体收集各种指标的方法和途径。离开了统计学的支撑,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能够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经济数据。

1.2 为总结和提炼客观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规律提供方法

社会经济的个别现象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相当多的偶然因素,只有通过统计的大量观察法,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总结出现象变动的数量特征。微观经济学中著名的恩格尔曲线(Engel’s curve)与宏观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就是通过统计观察发现数量特征的典型事例。

1.3 为检验经济学理论的真实性和完善程度提供方法论基础

任何经济理论都只是相对真理,只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较好地解释某些经济现实。因此需要人们利用经济数据去检验这些理论是否能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种分析被称为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所获得的新知识常常为实质性学科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例如消费函数。

2 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美国著名统计学家Tukey1962年发表了题为“数据分析的未来”的长篇文章,论及对数理统计研究的评价标准。对分析数据工作有无直接作用。是否发明了新的统计方法或者将一些统计方法组合应用于新的领域。对分析数据工作有无间接作用。虽然未发明新的统计方法,但就学科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学科的发展、揭示新的方向或思路,或开辟新的研究分支和领域。如费歇在1921年发表的题为《理论统计学的数学基础》和1925年发表的题为《点估计理论》的文章,虽则并末提出新的统计方法,但其中所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主导了以后许多年的数理统计学的研究思路影响延续至今。成果的数学水平。解决或推进有统计学背景的数学问题方面有独到和创新之处。

对于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来说,衡量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成果也可以有类似的三个标准:

第一,经济学标准。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新的经济规律,或者是很好地论证和说明了某种经济现象发展的趋势和数量变动规律。

第二,对经济数据分析工作的直接作用。提出了新的经济指标及其核算方法、发明了新的分析方法或者是将产生于其他领域的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或者是巧妙地结合运用已有的方法等等。

第三,对经济数据分析工作的间接作用。虽然未提出新的方法,但就学科的理论框架进行有益的探讨,为学科的发展、揭示新的方向或思路,或开辟新的研究分支和领域。关于大统计学科的讨论等等,经济统计领域大国民核算体系的提出等等也属于类似的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理统计学界,采用发展纯数学的方法去发展统计学,特别是在成果评价方面,重理论轻实用。这种“政策导向”使许多数理统计学者对实用问题不感兴趣。研究内容流于空疏,无补于实际。

我国的经济统计学界没有很好地将现代统计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去得到一些非统计专业的经济学者难以得到的很有参考价值的定量分析结论。因此,难于获得社会的支持。使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无法形成。相当一部分经济统计学论文的统计特色不够鲜明,不会江统计学深入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没有明显的区别。个别论文甚至只有文字的论述或数学公式的推导,而很少统计方法与统计数据的应用。

3 统计学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正确运用

3.1 坚持统计学的正确方向

对社会经济进行研究时,需要应用通用的统计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建立和完善以有关经济现象为对象的特定的统计方法。因此,搞经济统计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而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将研究适合经济领域特有的统计方法作为研究的重点,同时积极参与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发挥经济统计学的作用。

3.2 经济研究最重要的是经济思想而不是数学公式

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经济学家的水平,也不能以运用数学的多少和它的难易程度来作为评判经济学论文质量高低的标准。我们在对社会经济进行深入研究时,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注意问题的实质和方法的适用条件,片面追求复杂的方法和复杂的模型。我们应该找的最佳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复杂问题。

3.3 重视社会经济思想的运用

在肯定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需要指出:经济学不是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经济思想是最重要的,数学和计量方法只是体现和执行经济想法的工具。经济学的主要领域是靠经济学知识而不是数学取胜。

【参考文献】

[1]陈希孺:数理统计学及其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关系[J].中国统计,2001年第7期。

[2]余明江:统计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期。

第9篇

随着PBL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当中,并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3,我们尝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针对医学生的背景和特点,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例如通过学生自己用电脑软件编写“抽样实验”的程序,以形象的方式展示“样本均数的抽样规律”,明白“可信区间”的真实涵义。通过电脑实验形象展示随机现象及其规律,加强学生应用电脑完成习题和科研数据处理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强调基本概念和统计学思维,知道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淡化数理推导和计算,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自觉的终身学习。

一、PBL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种灌输式教学,往往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问题的导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虽然能够领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仍然不能确定该选用哪种统计方法,这也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长期的死记硬背,学生的分析问题、来解决问题。而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则是在介绍每章内容前,要先提出一个或多个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够正确选择统计方法了.

通过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可初步总结PBL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特征如下:

1. 以自学和交互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便于密切师生联系和双向交流,其核心是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和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思路,并不强调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

3. 以医学专业背景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围绕具体的问题(实际病例)展开交流和讨论,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问题的环境中学得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最牢固的。

4. 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讨论的论题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判断和个性化的需求。

为了反映PBL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将往年传统教学模式下(受试人数126人)医学统计学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与PBL教学模式下(受试人数120人)作了对比,结果如附表所示。

结果显示:在医学统计学的7个基本教学内容上,两组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秩和检验1个章节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6个部分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BL教学模式的效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总合格率两组亦存在显著性差异,附表两种教学模式效果的比较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统计推断合格人数率(%)合格人数率(%)X2P。

二、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关键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其关键是问题的设计。PBL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

1. 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譬如在讲方差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离散趋势的描述引入。假设有甲、乙、丙三名医生,分别对相同的5份血样进行红细胞计数(万/mm3)甲得出了560、540、500、460、440乙得出了520、510、500、490、480,丙得出了510、505、500、495、490,三名医生的计数结果得到的均数均为5005个数值之和均为2500。甲医生得出的5个观察值间的差异(离散程度)较大,而丙医生得出的5个观察值间的差异(离散程度)较小。离散程度的大小从统计学的角度究竟用什么指标最合适?可由学生自己比较,最终用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水平这个指标最合适,从而引入方差概念。

2. 问题应该是典型的、开放的、真实的,比如真实的病例、实际的经营管理问题等。通过医学研究的实际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辨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调学科的实用性。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实际问题,从而能够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这有以下好处: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这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学习在新问题中的迁移17。另外,先前学习的实例可以应用到与此类似的问题解决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

3. —个好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另外,从整个PBL的课程来看,各个概念应在几个问题中多次涉及,以便使学习者建构起更灵活的知识,且避免重要概念的可能遗漏。另夕卜,问题的选择要具体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技

三、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

1. 组织小组,明确目标。在作为一个小组探索问题之前,学生们要互相认识,为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创设舒适的气氛。学生与教师分别做自我介绍,互通姓名,形成毫无偏见的氛围。开课前发给学生一份课程的教学安排的书面材料,使之明确课程目标、教学要求及课程评价方法。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需要运用医学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的专业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学生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

2. 讨论问题,教学互动。在开始问题之前,教师可能会问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你想学到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参照该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正,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学生可能会向教师提问题,以便获得有关信息,也可能通过自己做实验或编制软件运算程序来获取更多的资料。教师可能要问一些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比如,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需要某方面的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对解决问题而言很重要、而他们又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即学习要点。在开始,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引导,比如问学生是否该把某些概念列在他们的学习要点中。

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能更多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要点,教师发言的时间就要逐步减少。当学生对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解,而某些知识的缺乏又严重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时,学生们就要分头去探索他们所确定的学习要点了['教学过程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明确目标,适当提供学习材料和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采用小组讨论与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目标。

3. 后续学习,课程评价。小组成员再次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这是促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各个统计理论的来源和有关原理的了解。

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分析、图表、口头报告等。PBL所强调的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让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最后根据学生出席情况、小组讨论情况、书面作业及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4. 课后总结与反思。为了提炼学生们所学到的东西,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

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这对于高级的思维技能的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四、讨论

医学统计学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是要不断探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而PBL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实用性强、教学效果好、适用于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值得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推广。但仍需看到PBL教学模式仍须在以后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充实。PBL的实施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加以改进,主要表现在:

1. 目前的教师队伍都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容易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PBL的优越性及深远意义认识不足。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应PBL教学。经验不足,无现成教材。PBL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更新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以适应时代新的要求。

2. PBL教学模式在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并不忽略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需要教师扩展知识面,包括延伸自身医学和统计学知识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在PBL教学模式下制订课程计划和讲授课程的能力。注重群体、社会、心理、行为等科学领域对医学的影响,在课堂讨论中注意启发学生注意分析和评价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空间教学;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十年发展规划》,部署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框架,网络空间教学的兴起与发展,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1]。目前,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上进行的空间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流行的一种辅助教学活动[2,3],现在这种教学逐渐伸入到本科院校中,湘南学院是湖南省本科院校中第一所实行网络空间教学的学校。《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次教学改革,我们通过借助"世界大学城"这个平台建立《卫生统计学》教学空间,探索将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为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湘南学院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57人,设为网络教学班(实验组);2011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49人,设为传统教学班(对照组)。

1.2教改内容

1.2.1实验组教学 实验组采用网络空间教学模式,即授课老师首先建立基于"世界大学城"的《卫生统计学》开放式课程教学网络空间,利用网络的资源和互动性开展师生交流的教学方式。

在上课前,学生利用老师空间了解《卫生统计学》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要求等。学生可以进入教师空间进行自主预习。教师可布置相关作业,如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实行传统课堂面授与空间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后,学生通过网络空间教学平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与教师、其他同学进行网络互动,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并提高独立搜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当面与教师讨论,教师通过学生在空间群组的讨论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情况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

1.2.2对照组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即教师将教学内容按备课时的教学过程有步骤讲解给学生,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对当堂课的重难点和基本概念进行总结,以达到教学目的。

1.3教改效果的评价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量采用:①问卷调查法,问卷为自制的调查表,在教改前后对全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学习兴趣、查阅文献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方面,答案采用5分制衡量,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②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采取闭卷考试的评价形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计算与分析,内容均来自于讲授章节,满分100分。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对实验组的访谈进行,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空间开展《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对于学习提高有些什么方面的帮助,以及对于网络空间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数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包括实验组57人,对照组49人,所有研究对象均参与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均为有效问卷。两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均为通过普通高考进入我院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两组学生的入学分数以及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学生均由同一老师授课,使用教材、课程标准、考核大纲、教学课时、教学进度以及考试内容完全相同。

2.2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基于网络空间教学平台进行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P

2.3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实验组学生的《卫生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

2.4访谈结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实验组学生100%回答通过网络空间开展课程教学对于《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提高有所帮助,尤其是在课程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两个环节上最为显著,分别有91.2%和87.7%的学生回答有较大提高。同时,学生们也对以后开展空间教学提出了建议,认为老师对于空间建设内容的更新速度,老师在网络空间中与学生交流的程度,并且是否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将直接影响学生登录空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利用空间平台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网络空间教学法需要老师能熟悉电脑及网络信息技术,而现在熟悉网络技术的教师一般是青年教师,学校应该加强对于不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从而使网络空间教学法能更广泛的开展。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改进的地方。

3讨论

《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医学研究领域一门很重要的方法和工具类学科,它能透过复杂的医学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揭示医学领域中各种现象的真实面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学生普遍反映《卫生统计学》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4]。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强的系统性,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体现在学生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也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5]。

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卫生统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基于"世界大学城"的《卫生统计学》开放式课程教学网络空间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①利用开放式网络空间上传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了教学和学习的环境与模式。老师在空间中可以上传各种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的《卫生统计学》课程资料,包括教学电子课件、教学视频、音频及课堂练习等,学生可以很方便的通过这些资料充分了解《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②利用网络空间建立虚拟实践网络平台,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卫生统计学》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空间中根据教学各章节的内容建立虚拟实训室,适当选择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比如利用统计学知识设计"胃癌危险因素的调查"等调查方案,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实训项目,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利用网络空间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学互动系统是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区别之一,网络空间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师生互动的问题。湘南学院在校师生每人都拥有自己的空间账号,可以添加任课教师及其他学生为好友,在空间里对其他人的文章进行评论、学习,在网络上交流学习和生活的心得,进行良性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④利用网络空间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教师在空间定期布置空间作业,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追踪、评价和监督,促使教师加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开展网络空间教学后,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和考试成绩均普遍高于对照组(P

本研究通过在《卫生统计学》开展网络空间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网络空间教学需要电脑及网络,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这样的条件。②利用网络空间平台搜索他人的资源,人人都能免费下载,如何保护老师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去解决。总而言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改革的尝试对今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共同促进我国预防医学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王柯敏厅长在湖南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R].湖南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2012.

[2]陈献辉.基于空间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报,2013,13(3):34-36.

[3]王芳.基于网络空间教学平台的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0(1):95-97.

第11篇

1.公主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公主岭 136100;2.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3.白城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目的 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吉林省学生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评价2009—2012年和3个项目县(区)健康教育前后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 从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健康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年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333)。结论 秩和比法用于评价不同年度不同县区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综合评价的原理自明,操作简单可行,可以进行多重比较,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教育效果;学生;秩和比;可信区间;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31-02

[作者简介] 刘建丽(1972-),女,吉林公主岭人,大专,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地方性氟中毒是吉林省重点防治的一种化学性地方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群体开展相应活动是该病第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防控地方性氟中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笔者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2009—2012年吉林省三个不同健康教育项目县区的健康教育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9—2012年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抽取镇赉县、前郭县和宁江区3个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项目县(区),每个项目县(区)每年抽取3个健康教育干预乡(镇),每个干预乡(镇)对4~6年级小学生开展既定的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抽中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见表1[1]。

1.2统计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2]综合评价200—2012年和3个项目县(区)健康教育前后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不同年度和不同县(区)健康教育效果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按bonferroni法[3]进行校正。

2结果

2.1秩和比的计算

将表1中不同年度不同项目县(区)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混合按大小顺序编秩,数值相同者编以平均秩次R(见表1实际观测值后括号内的数字)。行和列秩和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RSRr=ΣR/mnp和RSRc=ΣR/mn2(式中m表示列数,n表示年度数量,p表示项目县数量,下同),分别计算得到不同年度基线调查秩和比RSR1和效果评价秩和比RSR2,计算得到不同项目县(区)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的秩和比,见表1。

2.2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将反映不同年度健康教育效果的秩和比RSR1和RSR2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其代换值yr95%CI(调整检验水准α=0.05/28≈0.002,u0.002=3.09[4])见表2。

由表2看出,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其余两两年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2)。

2.3不同项目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将反映不同项目县(区)健康教育效果的秩和比RSRc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其代换值yc95%CI(调整检验水准?=0.05/15≈0.00333,u0.00333=2.94[5])见表3。

由表3看出,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333)。

3讨论

地方性氟中毒既是环境地球化学性疾病,又是与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健康教育是地方性氟中毒防制的主要干预措施之一。通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病区群众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践证明,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实施以改水降氟等能够切断氟源的综合措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综合分析吉林省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从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健康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有差异外,其余两两年度之间均无差异,说明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学生防制地方性氟中毒的知识和技能,且基线调查随着年度的增加,教育效果有一定的提高,教育有一定的后效应。教育前后效果均有一定的提高,以2010年提高幅度最大。由于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2012年教育效果最差,应引起项目实施单位和监督机构的注意和重视,找出效果下降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改进健康教育工作。从不同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有差异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均无差异。说明通过4个年度的健康教育,3个县区健康教育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教育后宁江区效果最好。但是,由于编秩只看指标数值的相对排序,出现镇赉县和前郭县教育效果相同的现象,此时可通过改变编秩方法、计算加权秩和比等方法[6]校正,以客观反映其教育效果。可见,秩和比法原理自明,操作简单可行,值得在疾病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是一项长期任务,仍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广泛、深入地渗透于思想意识之中,形成并促使家庭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病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有效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杜绝氟斑牙和氟骨症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黄长青,姜爽,等.2009-2012年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33(3):354.

[2] 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人体蛔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26-227.

[3] 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董艳,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三类特定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117.

[5] 战扬,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灭鼠剂灭鼠前后鸟类数量变化比较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6):44-45.

第12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97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1]。脑血管病在欧美发病率降低的趋势下, 我国仍持续上升, 且我国脑血管病的复发率非常高[2]。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如何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 本科制定了脑血管病患者护理干预的内容及方法, 自2014年6月开始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科收治的200例脑血管病患者, 男115例, 女85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64.65±3.64)岁, 病程 10~21 d, 平均病程(15.0±3.0)d。入选标准 :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均病情稳定、意识清醒者。排除标准:急性期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患者;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护理过程, 多关心患者, 与其经常交流沟通,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用乐观的态度去感染患者, 消除患者的消积心态, 以积级的心态面对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概念、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方法, 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的疾病, 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原发病, 预防疾病复发。③饮食护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脑血管病患者非常重要, 进食以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粮, 少食胆固醇高的食物, 控制油、盐摄入。④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引起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 给予肢体被动运动, 按摩肢体及腰背部, 避免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和足趾的屈伸、关节伸展、内旋等活动。鼓励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如吃饭、洗漱、穿衣、上下床、大小便等,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SF-36评价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36是包括36项条目的结构式量表, 其中一个条目健康变化用于评价对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观感觉, 仅有1个条目, 单独计算, 其余所有条目组成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 对8个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维度进行评价。各维度功能介绍如下[3]:①PF:测量健康状况是否妨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 共有10个条目。②RP:测量由于生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受限情况, 共有4个条目。③BP:测量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 共有2个条目。④GH: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价, 共有5个条目。⑤VT:测量个体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 共有4个条目。⑥SF:测量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对社会活动数量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 共有2个条目。⑦RE:测量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受限情况, 共有3个条目。⑧MH:测量4类健康测量项目即激励、压抑、行为或情感失控、心理主观感受, 共有5个条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后干预组生命质量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心理因素、生活行为方式日益受到重视, 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 仅仅根据有无疾病来判断是否健康是不全面的, 还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健康的问题, 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存质量的评价被引入了医学界, 它能够综合评价个体和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4, 5]。用 SF-36全面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环境及认知评价、情感体验等方面, 有利于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找出防治重点, 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