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

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

时间:2023-07-24 17:0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1篇

关键词:新兴工业;体系建立;经济体系

在我们国家当前的发展情况下,工业经济体系的构建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到额总体水平和状况。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掌握当前工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而制定更为准确的策略和发展目标,作为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满足我们国民经济对于其的发展需求,从而使得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一、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其特点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随着我们国家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工业方面的进步趋势和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放缓趋势,因此我们更加需要针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最终完成工业化的改革和发展的建设。由于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之中受到了经济危机以及次贷危机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制造业等生产行业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呈现了下滑的趋势。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其发展情况和资料的掌握,最终完善工业经济体系的发展。

总体来看,当前的工业经济发展过程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们国家的工业产品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占据了国外的市场。但是由于一些外贸方面的限制,影响了我们未来的工业发展出口情况,因此当前的经济发展是受到了不小影响的,从而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虽然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多企业能够在这个过程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积极的寻找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和国外一些企业的合作,帮助我们我们国家实现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一些工业品的销售等方面,工业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工业经济的效率和发展情况。

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生产效率等都会影响市场的发展导向以及产品的价格。随着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企业的发展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就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这也会使得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有所回落。虽然当前的经济发展不同成都的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很多出口的商品依然成为了我们重要的出口贸易内容的支撑,有效的保持了国际贸易的份额和水平,呈现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当前工业发展的情况是和国民经济相挂钩的,如果工业经济这个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保护,就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发展。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工业经济对于我们国家以及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效的带动了周边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工业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极大投入力度,不仅在生产资料方面,同时也应该在各个发展的方面来保证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工业经济的进步也为当前国民经济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我们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工业经济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实体的经济发展形式,因此我们工业经济发展和进步能够为实体的工业发展和经营提供一些有效的经验,从而减少对于生产资料的消耗和浪费。

二、新型工业经济体系的构建措施及未来发展分析

(一)新型工业经济体系的构建措施。要想不断的提升我们国家当前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就需要充分的了解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以及各项工业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情况。当前的发展情况之下,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总体上来说应该节约当前的土地资源,同时将各项工业方面的消耗水平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提升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发展,增加我们国家工业化之中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全面的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我们国家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工业方面的发展和之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在于技术这些方面,同时也包括一些更多的发展机遇。

工业的不断进步明显的提升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我们国家当前的发展过程来看,当前经济的发展情况在每个地区以及城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当前工业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我们国家工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代表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走势,因此当前加强对于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促进我们当前产业的不断深化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国有产业的深化改革,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明确权责问题,落实责任制,从而提升对于国有产业的管理水平。而经过改革之后的国有经济,管理人员还能够根据自己所持有的股份进行有效投资和管理,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进步。

(二)新型工业经济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工业化对于我们国家整体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对此我们只有加强对于工业经济体系的研究,才能保证当前经济和工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更好的掌握其发展的动向。工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之中,很有可能就变成了我们当前工业之中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效的实现其发展的目标。工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我们经济的发展史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当前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能够有效的通过工业经济的进步来推动实体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进步。当前发展的情势下,我们工业经济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和发展,因此工业经济的进步是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同时我们应该针对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对于工业经济的投入力度,从而能够确保工业发展在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的地位。不仅如此,我们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针对我们当前所掌握的资料和数据来看,我们工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工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优化当前的产业机构,实现工业化的快速进步。

三、小结

总之,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重要的产业支撑,因此我们当前工业经济体系的确立关系到未来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发展目标,需要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才能不断的提升我们当前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一半是指,在进行经济管理中,专业人员不断的进行总结和研究,使得经济能够跟上较快的节奏发展,以至于能够适应经济和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本篇文章向我们详细解释着关于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叙述关于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全球化推进我国经济发展

伴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改变与结构的变化。在此前提之下,经济结构会不断的向人们展示自身的魅力,这样做可以进一步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和市场的吸引。

(二)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加强自身经济建设

对于经济管理单位来说,应该鼓励新技术的研发及使用,为了能够鼓励企业中以及社会上的科学技术人才进行相关内容的研发,可以设立一个奖励机制,把得到认可的项目进行奖励,这样的话能够促进行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树立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在经济管理上,应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充分认识和掌握当前造价管理中相关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应用于具体的经济管理中。

(三)当前经济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根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但是在发展的期间,并不能将社会主义发展的国情进行改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对其落后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改善,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改善,结合自身,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与方式。2.使用正确方式将问题进行解决处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坚持让正面思考变得具体。子曰:“思而不学则殆”。思路决定出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管理者通过让正面的思考变得具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业观,才能真正用正确的思想支配行动,从而使它成为用以分析和处理企业发展中各类问题的基本原则,让企业管理真正走上事有所知,物有其管,人尽其职,物尽其用的规范轨道,让正面思考变得具体,是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前提。专业人员应该使用正确方式将问题进行解决处理。

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一)强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

在强化经济管理,要充分考虑现代化社会在发展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根据这些情况,系统性的将企业经济体系进行完善与总结。根据相关背景,结合实际,将企业管理进行实际的汇总,改变之前较为传统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适合现代化发展的形式。将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制定出适合当前发展的优化管理经济方式。

(二)实时发挥市场对经济发展作用

在建设中,要充分研究认识经济建设发展的管理制度,并且还应该进行经济策略的制定,要考虑企业和市场价值的要求。根据实际的市场经济,将经济发展形式进行创新优化管理。

三、企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详细解读国家经济政策

具体来说,企业自实行经济管理时,在现代化的经济条件下,政府人员不再成为能够掌控市场的主要操作人员,但是国家比较重视的,那么政府人员就会加大对其投入。因此,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子在进行经济管理控制时,需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去解读与国家发展顺应的政策,借助政府的力量将其进行全面的建设。首先,企业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经济制度的解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行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还需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其次,企业部门之间的人员应该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经济策略的研究与控制;最后,政府人员应该将经济政策放宽,把握好市场,争取将国家经济建设的完美无缺。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与更新

专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对之后的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规划与制定。因此,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控,只有这样,才能将经济发展出合理有效性。专业人员应该利用政府的功能“无形的手”将经济建设发展到最大化。专业人员成立相应的组织,将经济建设做到全面可持续化发展。

(三)加强企业经济制度管理意识

根据实际情况显示,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需要一个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这是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然在思考如何打造一个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之前,企业应该思考怎样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算是健全的管理制度。首先,一个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必须符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天马行空或者形而上;其次,一个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是有效率的,可以充分的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后,一个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必须稳定的,它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杜绝“人走茶凉”或者“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现象出现。

(四)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

当前经济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国家的相关人员在管理上的方式比较落后,管理制度不能健全,相关技术人员急缺,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能在竞争的环境之下取胜,对创新的意识比较少。因此要想长时间立足,就必须结合实际,结合自身,全面培养各种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训可以是员工的在岗培训,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让他们能够了解到社会比较先进的处理技术,然后找到运用到自己企业之中的方法,保证人才的稳定性和上进行。

四、总结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相关专业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特点,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使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出使用的合理方式,这样做可以将经济进行全面化建设。专业人员更应该强化自身经济建设现代化专业技能培养,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将经济建设推向全面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相关经济进行全面的掌控与发展,将经济建设更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姗姗,张弘毅,王志涵.浅谈信息化建设模式下的企业管理理念创新[J].河南科技学院经济系,2014(6):104.

第3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贷款;房地产

1引言

住房公积金是当前房地产经济建设发展中需要重点衡量的一项因素,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受到国家央行调控,因此,在其利率的变化中就会无形地对房地产销售产生影响。作为房地产销售管理者,在其销售管理中,应该按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变化去衡量房地产销售管理因素,这样才能保障在其销售管理因素的协调中,能够按照现有的经济发展态势去调整房地产销售价格,以此促进房地产经济销售发展能力的提升,降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泡沫经济发展态势形成。

2住房公积金贷款对房地产销售的影响因素

2.1房价变化因素

房价变化是影响房地产销售的重要性因素,在其销售过程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变化和房价的变化是呈现逆向变化趋势的,也就是说在房地产经济销售发展中,其对应的房产价格增长,而对应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利率变化则没有明显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房地产销售发展的负增长变化趋势,也就是在房地产销售行业的发展中,其对应的房价波动模型和住房公积金贷款之间呈逆向化发展趋势。要想明确房地产销售行业发展的变动因素,就应该在其变化发展中,及时明确房价波动范围,同时还应该按照房价波动变化因素的分析,及时落实整体的变化波动影响要素,以此作为房地产销售行业发展中的影响消除策略来实施[1]。

2.2地产泡沫预警因素

地产泡沫预警指的是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其对应的发展呈现出饱和和趋于饱和态势,因此,其对应的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逆向化增长趋势。但是总的来说,房地产自身的价值不会改变,反而在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环境下,其对应的经济发展也会逐渐趋于异质化发展变化态势。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合租房公积金贷款和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变化中,其对应的经济发展饱和趋势是呈现区域性的还是全国性的应该重点分析。同时还应该按照房地产销售发展的变化因素控制,及时地设置房产销售行业发展变化线性回归方程,以此衡量其对应的态势变化是呈现逆向化增长的还是异质化改变的。例如,针对北京房地产行业发展和济南市房地产行业发展泡沫经济形成的变化因素分析,及时地衡量出其发展中的线性关系,以此作为消除房地产销售影响的因素来控制。

2.3地产价格变化因素

房地产价格变动的一项重要性因素就是地产价格的改变,也就是用于开发房地产销售的地价价格的变动,其变动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无论是在供给因素的变化上,还是在需求因素的变化上都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对应的地价成本资金变动也会造成整体的销售发展制约因素变动,如在房地产开发中,其对应的开发环境变化也会造成地产价格的正向化变动。以长春市为例,2017年6月地铁1号线开通,其周边沿线的地产价格变动有了明显的改变,人民广场附近地产价格增长8.3%卫星广场附近地产价格增长5.6%,这说明房地产经济销售发展中,其对应的波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对应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变化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

3住房公积金贷款对房地产销售影响的实证分析

3.1指标选取及数据获取

在针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房地产销售影响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制定归纳如下,也就是说有以下情形的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一是购买、建造大修自主住房的;二是离休或者退休的企业职员;三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已经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四是房租超出家庭经济收入比例的;五是偿还房贷本息的。

3.2数据整合分析

按照其对应的走势曲线分析,将对应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时间序列检验,其对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在整个检验方式的应用中,其对应的检验序列X和Y是呈现逆向化改变的,也就是在差异阶段的变化中,其对应的序列变化具有了明显的缩水现象,这说明在住房公积金和房地产销售行业的发展中,其对应的行业发展关系呈现出的是临界水平改变趋势,对应的临界改变值为-4.14252,并且在ADF检验处理中得出,其对应的检验值变化呈现出了负向增长的变化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对于房地产销售调控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变化之间的明显性关联。除此之外,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由于房地产销售行业发展中对于经济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性,造成了整体的经济发展建设规划能力转变[2]。

3.3数据结果分析

按照本文研究中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变动影响关系来看,在我国当前的房地产经济建设发展中,对应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其对应的线性回归关系整合体现出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逆向化转变趋势,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在现代化经济发展变化中的数据整合改变展现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态势变化。基于此,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应该在政策的运行调控上进行专门的分析,并且在经济运行发展中,需要重点整合住房公积金贷款变化利率和房地产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其关系的调控中,消除整体的影响因素,实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正向化发展,以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建设水平的提升。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产业转移 县域经济 金融支持 金融深化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扩大县域经济发展的自,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战略已经逐步向县域经济侧重,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乏力,进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的形势下,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对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川是我国的西部大省之一,其县域经济发展在面临产业转移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金融深化不足、县域金融支持能力不强的弱势,县域经济发展对县域金融支持需求的上升和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金不足、外流严重的情况越来越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好产业转移带来的金融发展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互动发展,对于提升地区软实力,加快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一轮产业转移及其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

(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特点及趋势

产业转移是一种产业层面的企业或企业集群进行的跨地区或跨国家迁移行为,本质上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而使生产能力在空间上转移。无论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还是在一国经济发展中,产业转移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对承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国际经验表明,能否顺应产业转移的趋势,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关系到后发地区经济能否实现“起飞”,产业转移也是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产业转移同样可以从国内产业的发展来考察。当前,相关产业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构成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并呈现出显著加快的趋势。

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一是规模大。从产业转出地看,仅2010年东部地区需要转出的总产值近2万亿,从承接地来看,2006年初以来,四川省无论从承接的东部地区项目数量还是总产值都迅速增加,且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将会继续加快。二是产业类型多元。此次向四川等中西部省份转移的产业中,既有外向型产业,也有内需型产业。三是产业转移由大型企业主导。此次产业转移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呈现出组团式转移,更有某些产业呈现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四是政策环境逐步优化。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四川等省市积极出台优惠政策,促进本地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升。五是县域经济在此次产业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四川为例,此次产业转移承接地区以县域经济为主。

(二)新一轮产业转移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

新一轮的产业转移给四川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以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广阔的市场为依托,四川近年来在承接初级产品加工、配套和市场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等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四川省内的县域资源丰富,不管是特色农产品,还是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分布都相对集中,且存量丰富,这对于其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业是优势因素,也吸引大批东部产业的转移。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则有利于广阔的县域经济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增长,未来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据测算,四川地区预计未来几年的消费增长率将达到年均9%,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这些优势要素资源的存在,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尤其对于四川地区而言,广大的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将可能由此起飞,不仅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也可以积蓄力量,促进县域经济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产业转移还将为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西部地区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

产业转移背景下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及其对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一)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金融发展的互动机制

区域经济学认为,县域经济是一种县域范围内特殊的区域经济形态,它连接了城市和乡村人口,沟通了城镇和乡镇经济。县域经济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县域金融也是一种区域金融范畴,但区别于城市金融而存在,指的是县域范围内金融。它具体涵盖了县域金融机构及其业务、金融市场等的范畴。从其发展现状来看,县域金融具有业务种类少、经营机构单一、市场不发达等特点。

作为两个系统,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协调发展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开放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会决定县域金融的发育程度,而县域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县域金融的及时有效支持,可以打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县域经济的发展则会促进县域金融业务的延伸和多元化拓展。从这个意义上,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可以呈现出一种良性的耦合态势,即彼此协调发展,在互动中相互提高。反之,则会出现偏差。从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历史的关系,四川县域经济不发达,客观上无法与县域金融形成良性互动态势,且二者的运行机制存在偏离。因此,解决四川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之间的不相符问题,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发展,是促进四川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新一轮产业转移对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

对于四川而言,新一轮产业转移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为促进县域金融发展提供条件。首先,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园等的建设将产生大量的信贷资金需求。一方面,四川广大的县域地区在承接转移企业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另一方面,随着相关企业在四川县域地区的投资加快,其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需求也会加大。其次,产业转移为优化四川省县域金融业务提供了机遇。产业转移背景下,大批优质企业和客户到来,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可以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除了县域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会批量增加,本地化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将会发生变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良好,分工协作体系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开展产业链金融,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效率,改善风险控制和管理。另外,随着县域范围内优质企业的落户,贸易融资等特色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个人金融服务的需求上升,也有利于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完善。再次,产业转移还将带动四川省县域经济体系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县域金融机构而言,其面临的金融服务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

四川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状况

区域金融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金融的发展中存在着“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两种不同模式。前者是指金融发展的供给先于需求产生,认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具有自主性,金融发展实际上会对早期经济发展产生支配作用。后者则主张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导致需求产生的结果,金融发展只是起到一个推动作用。以四川为例,其县域经济近年来获得了高速增长,进而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金融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当前的金融供给由政府主导,进而也支持了经济的发展。

从现实来看,受金融危机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四川县域经济的信贷增量明显不足,这与当前的经济呈现较高增速的状况不适应。另外,从贷款结构看,贷款的期限结构呈现中、长期化趋势。在贷款的投向结构上,明显存在过度支持大企业和大项目,而对县域工业经济和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够。同时,当前县域金融发展中的涉农贷款比重非常低,县域经济的农村金融服务趋于弱化,这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并非是有利的。因此,从四川县域金融发展来看,当前处于地方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地方金融发展的单方面支持阶段,县域金融尚未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强的支持作用,二者的互动性明显不足。

当前,四川的县域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足。首先,银行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存贷差逐年扩大,但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又没有增加。企业的融资困境束缚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其次,当前银行贷款集中投放趋势明显,风险逐步累积,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又无法改善。再次,以利差收入为主要的盈利方式,使得县域金融机构对县外地区的投放冲动不断增加,而投放到县域内的广大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很低。这些都表现出当前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不足。

就具体原因来看,四川县域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县域内有效资金需求的不足,使得存贷差款向外部流失的状况明显。二是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存在缺失,银行的惜贷状况严重。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设置高额抵押物使得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贷款瓶颈。同时,金融中介机构有待发展。三是微观经济主体及市场发育不足,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低,信用意识比较淡薄。另外,自身资本积累有限,无力进行抵押,也就无法获取贷款。因此,从整体来看,当前四川县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金融支持明显不足。

产业转移背景下四川县域金融发展战略

从整体而言,四川的县域金融发展滞后,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有限,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金融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从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出发,四川省的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两个运行机制需要人为调控,以实现良性的互动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产业转移背景下四川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县域金融创新是必然选择。县域金融创新的主要思路是进行县域金融体制和业务的创新。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要强化县域金融的地位,创新县域金融体系。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依赖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四川省内的县域政府要主动成为金融体系的外部服务者,积极创新县域体系,扩大有效的金融需求。一方面,要根据县域发展水平,适时制定地方经济政策,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培育和扶持县域主导产业,提高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大对涉农贷款支持力度。

其次,完善信贷机制,促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建立。在信贷投入方面,形成提高县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正向激励,适时建立贷款补偿机制。要大力推进四川县域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良好信用环境的建立,发展中介机构,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尽快完善县域信用担保体系和制度,并积极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

最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以促进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当前,四川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持续而有效的支持,通过健全县域金融组织,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才能有效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二者的互动。同时,农村金融服务和金融体系的创新,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发展中,通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能够加快县域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其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县域金融发展与政府支持研究[J].问题探讨,2010

2.张润林.刍议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失衡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7

第5篇

关键词:林业养护;复合经济;林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所谓林业复合经济,就是指将传统的木材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经济之一外,还将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的其他产业,例如特色食用菌、生态旅游等产业,作为林业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从而丰富林业资源的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的流失。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中,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长期处于对立的方向。而在现代经济开发模式中,通过合理的林业资源养护,开发林业经济,能够维持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林业资源质量,从而实现林业资源与经济的复合发展。

一、林业产业的复合经济发展趋势

在当前社会经济朝综合方向发展趋势作用下,必须针对林业产业开展对应的综合开发工作,即发展林业复合经济。当前的社会发展条件和要求也要求针对林业产业进行复合模式的开发,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①增加生态工程建设与开发力度,充分开发林业复合经济。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相比,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往往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进行林业资源的随意开发,加之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布局,导致林业产业发展极为缓慢。这从形势上要求必须开展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促进林业产业的深入发展,确保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②社会广大群众有参与到林业资源开发中的强烈意愿。随着林业资源的价值被发掘,社会力量希望参与到林业资源的开发工作中,而这正好满足林业复合经济的系统开发需要,能够为林业产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可以推动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③我国的基本国情也要求林业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虽然社会经济总量在持续发展,但是人均资源明显不足,这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坚持合理、充分的开发原则,促进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林业养护与复合经济发展现状

从现代林业资源角度来看,森林资源不能够简单的使用森林面积数目来进行衡量。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树木、动物、草本植物、微生物、菌类等,是该区域范围内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有机整体。而当前林业复合经济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最大程度、最合理的开发其经济价值。使得林业资源从传统的单一木材资源输出,朝其他多种类型资源的方向发展,例如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但是,不论发展何种产业,都必须以林业资源作为基础,这就要求必须做好林业资源的养护工作,这是林业复合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养护工作不到位,存在对应的缺陷。虽然林业种植和开发工作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养护不足,导致林木资源的寿命较短,使得林业资源不能够得到发展,限制了林业复合经济的开发。部分地区虽然在森林面积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在质量方面存在缺陷,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导致林业产业的后期发展乏力。最后,当前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发展现状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资金的投入,而且受到宏观政策的限制,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不能够将其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出来。这些都是林业复合经济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林业养护与复合经济发展策略与建议

1.采取复合式的开发方法

复合式林业开发模式是相对传统的以单一的伐木模式而言的。在该模式下,林区的工作包括植被保护与经济开发两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林区即不能犯之前大肆伐木、破坏生态的错误,不能以环境代价换得经济发展,又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缓慢。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相关措施。

(1)发展生态林区

实施过程中,通过建设生态林区、发展生态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确保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发展生态林区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也应该看到林区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另外,生态林区发展获得的经济效益应该将之合理的分配给当地居民,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这有利于当地林业资源的保护。

(2)发展林区观光

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产业。林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空气、环境等都极佳,是一个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当前,农家乐在各地广泛开展,合理的利用农家乐方式,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对解决当地的经济问题而言极为重要。另外,也可以发展森林公园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对林业资源的面积和质量要求都较高,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由政府主导、企业进驻,结合当地居民的发展模式,不但能够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维持林业资源的发展。

2.合理的做好植物培植工作

林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但土壤、养料丰富,而且气候适宜,各种动植物在这些地区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使得林区成为一些植物培植的天然场所。其中,部分稀缺物种可以在充分调研之后在林区进行再培植,达到保护物种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林区的环境优势,进行花卉培植工作,在当前良好的花卉市场支撑下,将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最后,药材的培植也是一项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产业,在林区积极发展药材培植产业,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3.做好林业资源的养护工作

林业资源的养护工作是确保林业复合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深入开展养护工作能够为复合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予以开展:①合理调整林业结构,以改变传统的产品单一问题为目的,积极开发新的林业产品,通过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方式开发树种的新功能。同时,从不同树种的综合配置角度出发,对植物种群间的关系进行改善,不但能够确保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提高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②重视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发展,并将之作为林业复合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使得复合经济的整体结构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刘晓东,郭政武.论述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科学与财富,2016(5).

第6篇

关键词: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路径探析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最困难的2009年之后,当前的中国经济运行在正常平稳增长的核心关键期。虽然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及发展机遇,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还面临着诸如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等很多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和发展困境。

2009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10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性增长后,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新10年的开端——2011年,人们对此抱以厚望。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面临的是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和通货膨胀压力并存。我们在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通常会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出口,而出口导向政策成功地执行了十年二十年后,现在就出现问题了。从微观上看,因为出口企业得到政策优惠,这样的结果是企业的创新动力大大地被削弱,有些企业直接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专业户”,当然这也与我们国家人口多有关。从宏观上看,出口取得非常成功的情况下,外汇结余会大幅度增加,这必然会造成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形成贸易摩擦。

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状况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其次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再次是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所以,为了真正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问题,顺利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需要政府采取正确的而且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机遇

市场调控不是万能的。市场调控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市场经济受自身制约,客观上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及自发性,因而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难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所以,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的指导,这是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

我国经济调控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调控理念滞后,调控手段过于简单化,缺乏前瞻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涉及市场机制最终形成的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尚不到位。目前对于调控时机把握不准确,调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足,调控效果不甚明显,出现调控效果缓慢性和受众麻木性等特点。甚至出现经济运行调控—反弹—再调控的怪圈,不仅无法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发挥。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调控的能力,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

目前,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负面影响,在自身发展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经济逐步开始从低谷走向回升,并且已经顺利转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道路;二是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这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同时,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其主要机遇表现在:一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虽然总体运行形势是良好的,其经济发展优势和机遇也非常明显。但我们还要看到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世界经济增速回落,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很突出。

首先,我国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如货币、市场、国家政策等综合作用下,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还是存在。如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原油价格调控过猛,物价通胀呈现阶段性波动,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其次,物价压力过大,近几年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和上升。2002—2006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为3.9%,至2007年CPI上升幅度达到4.8%,2011年CPI出现较大幅度回升达6%。由于农产品和食品引发的价格上涨逐渐向其他商品和生产领域扩散,导致中国存在着由结构性价格上涨走向全面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

第7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 形势分析 宏观调控

中国目前的经济步入稳步增长的良性轨道,面临诸多挑战。下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作了分析,并就宏观调控路径的选择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第8篇

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4]科技是发展区域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手段,低碳背景得以快速发展,其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采取新能源使用,充分运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手段,最终实现防止碳污染、碳排放,进而有效阻止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变暖,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文明。[5]低碳经济的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内生机制的方向之间的矛盾。对于区域经济低碳发展主要存在几个大致方向,有的区域经济发展内生机制是通过采取高新技术和新手段进而进一步提升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6]

区域经济发展内生机制的特点模式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内生机制的形成具有其特殊的历史阶段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7]发展中国家可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更多的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等诸多原因。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在持续,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来说,都具有更多的挑战,必须紧紧依靠区域经济发展强烈的内生机制的促动。如何加快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有的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扩大需求来实现内生机制的完善,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引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全球低碳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根据有关国际统计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未来的世界将更多地采取低碳能源、低二氧化碳等一系列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尽可能完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模式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和完成。诚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采用和实行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更是涉及到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变化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以及企业加快绿色发展意识的强弱影响,等等。所有的内生机制的形成和改变均围绕着成本———收益的基本模式来展开的,都受到市场因素的调节。[9]特别是在每一次经济发展的危机之后,这种调整和调节作用将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得以凸显,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进而助推新的产业产生,全面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10]

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内生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建议树立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强烈理念。从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入手,更加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特别是注重区域经济内生机制的培养,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紧紧围绕促进自然生态文明的目标,大力推行低碳经济,重点发展清洁生产、绿色经济、低碳排放等新型工业,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11]

第二,建议积极发展绿色科技,促进创新手段的应用。当前,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低碳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内生机制的优化,已经产生着催化剂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全球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应该积极适应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内生机制。建议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牢固树立新时期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鼓励和引导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增加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成分,进而增强内生机制。

第三,,建议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助推低碳技术快速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及时将最新的低碳技术引入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成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能够有效带动内生机制的优化提升。建议企业积极采取最新研发的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坚持节能环保的发展原则,进一步提升对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程度,切实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渐改变那种通过粗放的发展模式,多向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拓展。通过最小能源消耗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鼓励和引导当地的传统企业开展产业升级改造,积极采取新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指导工业企业进一步注重生产领域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最可能采取清洁能源,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循环利用效率。

作者:黄琳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状况

房地产经济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市场需求令房地产事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宏观经济策略的不确定性也映射出房地产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弊端问题。主体体现为,对生态环境没有进行良好保护,对于资源的利用分配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且构建的基础金融体系包含一定不完善性。一些开发单位为了最大化追求效益目标,令建设工程建筑过于密集,容积率水平较高,形成了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丛林”景观。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本来就欠缺良好的绿色空间,令市区逐步蓄积的污染无法快速向四周扩散,城市空气质量则每况愈下。倘若人们再长期生活在密集分布的建筑环境中,将更加感到紧张压抑,无法舒缓心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一些房地产项目在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的渗透,无法创建内涵气质、体现人文特点、乡土特征的优质精品建筑。加之开发方无法注重对社区环境的良好建设与保护,而是过分注重安居,忽视了乐居建设,令居民欠缺良好的公共活动场所与绿地空间,无法令其放松身心、自由的亲近自然。当前,我国较多房地产注重粗放型管理,其效益目标的增长则主体靠土地、水资源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对于空间资源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房地产金融领域在我国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阶段,然而其仍需促进信贷整体结构的继续优化调整,应由重视开发贷款逐步向消费信贷扩充更新,并应拓宽房地产资金来源,提升贷款资产合理流动性,扩充二级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设。

二、房地产经济建设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经济建设发展,在未来会持续保持投资增长趋势,但其幅度将会有所回落。导致这一现象的成因在于我国宏观政策的良好调控。同时我国在今后的几年时间中,将继续调控投资增长。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则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股票上市手段基础上,还会涵盖企业债券发行、开发商及购房业主合伙入股建设等方式。同时还可基于资本市场,继续促进金融产品的优化创新。基于宏观政策方针的有效调控,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适用住房将持续发挥效用。其主体改革发展目标在于促进住房供应与分配的合理商业化,并实现良好的社会化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策略方针的实施正是基于特定条件,为合理实现该目标应用的措施。

1.房地产开发发展

房地产开发阶段中,其土地市场将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且建设用地总量的提升管控将更为严格。我国对于地方政府单位的应用土地以及管理工作应提升监管力度,做好预审管控,并有效抑制利用土地低价策略进行的招商引资发展行为。另外应有目的性抑制空置商品房的不良现象,应对其同销售商品房不断提升的价格矛盾问题做好有效处置。在一般竞争市场发展中,价格机制体现的作用为,一旦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将令产品形成较多的积压,这时厂商便会采用降价策略应对。而当产品供应无法满足需求时,厂商便会令产品价格提升。然而当前房地产发展的状况为,产品空置现象同价格提升一同存在。导致该矛盾现象的成因在于,一些地方在分配土地阶段中包含违规黑箱操作现象,势必为特定开发房地产项目区域范畴增加了较多进入壁垒。一些有一定发展实力的单位则无法实现健康良好的成长。同时一些小规模、运作不规范的企业却能够依据特殊关系实现生存发展。为此,我们应创建良好的管控机制,制定法律规范,加强政策宣传,做好资质审核,严格杜绝违规操作现象。

2.房地产销售经营发展

房地产在销售经营阶段中,其价格水平将会持续上涨。由需求层面审视,当前对其产生变动影响的成因主要包括,我国上调银行贷款与存款利率,对二次购房行为进行调控,并抑制投机购房,做好拆迁建设规模的良好控制等。当前,我国居住水平仍然呈现出平均较低的特征,市场住房刚性需求较大。房地产市场则形成了首次购房以及改善购房需求为主体的发展环境,因此通过利率上调以及管控投机与二次购房行为,则无法对根本需求量形成显著影响。而在调控拆迁规模阶段中,虽然可影响需求状况,同时也会对供给状况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应做好预测管理,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较快发展,城镇居民生活用于可支配的收入持续提升。加之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近期房地产市场的综合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状态。由供给层面来看,我国政府近期采取的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土地严格管控、做好存贷款与项目资本金相关比例的调控,管理拆迁规模等宏观策略,则会对房地产发展的市场供给形成较大程度影响。由供求关系特点不难看出,近期虽然房地产价格将持续攀升,然而其升幅将形成一定回落。这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中,其自身含有价格机制影响,可发挥资源配置调整的良好功能。房价的攀升将会令市场供给有所扩充,并形成部分需求。而政府单位则通过调控扩充了中等与低价位的房地产产品供应,对投机炒作行为形成了一定控制,并进一步抑制了房价的过高上涨。再者,政策调控初期阶段中,会对市场预期形成显著的影响,因此将进一步减缓房价增幅步伐。另外,房地产经济发展阶段中,做好二手房市场调控,可进一步令其对新楼盘开发销售价格的提升形成一定抑制作用。目前,我国二手房市场逐步呈现出房源丰富性、购买人群多样性、整体消费需求呈现升级发展、热点地区呈现扩大提升等特征。然而由于银行借贷政策的不完善,形成了一定申贷难度,令二手房源无法充足释放,并形成了有效供给欠缺的状况。为此,我国应由中央至地方继续拓展一系列有关二手房市场交易管控的有利政策,并应推进已购公房的扩充上市,令二手房源呈现持续放量的发展状况,并伴随购房需求的显著提升,将令二手房市场提升活力,呈现出价格趋稳、合理上升的良好发展趋势。

三、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实践阶段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我们只有科学探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做好预期发展策略制定,才能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发展环境,促进房地产经济实现优质、健康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1.1使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

市场是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给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市场上频频出现不正当竞争事件,干扰了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转,阻碍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全球化经济趋势的带动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格局长期处于变化发展中,这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即经济干预调节策略无法与日趋变化的市场经济格局协调一致,为了调解这一矛盾,政府必须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改良创新,使经济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步调相互配合,通过公共传播媒介对市场经济进行优化,可以修正市场固有的问题和不足。在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改良创新时,不能脱离固有的经济政策、经济干预手段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应立足于实情进行改良创新,创设与我国经济政策和市场格局相符的宏观经济管理。

1.2革新经济干预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配给

经济市场是实现社会生产资源优化分配的关键途径,因此要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必须依托市场。但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这些问题都会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干扰和影响。要想提升市场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应立足实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进行改良创新,并选择适宜的策略调整市场中的资源配给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经济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政府宏观干预市场资源配给的手段主要是,调整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在市场中的比例,并对这两种财产进行合理分配,防止因分配不均扩大社会的贫富差距。

2.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改良创新的措施

2.1调整宏观经济干预管理的方向

政府采取何种手段对经济市场进行管理和干预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管理具有怎样的目标和方向。当前我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方向时,要按照我国市场经济格局及发展趋势来决定,并且调控方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伴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市场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控制经济局势,使市场逐渐收缩冷却。当市场出现通货收缩时,国家应采取一些刺激市场运转的措施。宏观调控的目的不仅要确保市场经济整体稳定均衡,还要控制经济结构稳定,各个行业均衡发展,防止某一行业单独膨胀。

2.2革新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机构

在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执行者并不是唯一的,而国家是最主要的执行者。在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执行机构进行革新时,主要应拓展以下两个方向,一是构建全新的经济调控机构,二要革新经济管理职权。为了实现经济调控执行机构的革新,政府应组织创建一个拥有宏观干预调控职权的专属机构,将干预经济的职权集中交给某一机构可以有效杜绝目前多头管理、职能分散的混乱情况。而在革新职权方面,拥有宏观干预市场职权的执行机构在对市场进行调控时,应多采取市场调控策略,少采取行政措施。

2.3革新经济干预的方法和手段

当前,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管理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调整银行利率、调整货币价值等,很少采用行政方式对市场进行干预。在革新市场经济干预措施时,应逐渐减少行政方式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尽可能以市场干预手法为主。虽然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风险评估和应急方面也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当前我国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房价虚高、行业结构不平衡、内部市场狭窄等。因此,政府必须结合实际,积极革新市场干预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3.结束语

第11篇

一、 智慧企业简析

“智慧企业”指的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充分的利用当前的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对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改革,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有效率,更加适应当前的网络时展趋势。“智慧企业”的建设也包括了工业转型,从传统的工业制造转变到新的工业同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模式,从而敏捷、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以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从而迅速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获得发展。“智慧企业”的建设概念是体现在企业经营中的各个方面的,比如企业的决策、企业领导者与公司员工的沟通等等。一个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判断是否准确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当前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一个企业决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这种感知的敏感度至关重要。在“智慧企业”的建设中,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敏感度正是“智慧企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以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一种对企业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变化的感应信息系统,迅速的感知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评价,将这些信息和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的决策层,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来源和判断依据,从而帮助企业决策层做出科学、严谨、正确的决策。“智慧企业”对于企业经营改革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它一些方面,但是归纳起来都是为了企业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公司的经营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以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的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智慧”,以此在当前的网络时代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 智慧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网络信息技术自出现以来发展至今,其发展速度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在当前,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网络技术发展也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在各个行业里也获得了很大的应用。“智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依赖于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的网络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的新技术,也是建设“智慧企业”的新机遇,这些新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也是建设“智慧企业”的有利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普遍有这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革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但是一些应用仍是比较零散,不能做到系统化的改革,对于一些新技术也不是很了解。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能够给企业的改革发展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将是充分利用了当前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的改革提供系统化的改革方案。以此使企业在网络时代里得到新技术发展的收益,更加有力的建设完善的“智慧城市”,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2.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而言,在当前的经济市场环境下,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找到立足之地,并且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是每一家企业所关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基于网络时代的来临,建设“智慧企业”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无法阻挡的。“智慧企业”的发展将是企业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获得突围的一个出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形变化快速,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市场发展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传统行业领域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改革需求可能没有这么急迫,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大,企业为了获得发展的突围就必须进行主动的改革。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智慧企业”的建设,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本质的改革,充分的利用好当前的新技术,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我国企业的发展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同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相适应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否则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我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的企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些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抓住了发展机遇而成功的。但是随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我国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这种经济压力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众多企业也纷纷感受到了这种经济压力。基于此,我国政府不断的进行经济宏观调控,正是为了利用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这一时期进行经济转型,这一决策可谓是极为明智的。在我国实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给企业提出的改革要求。如何将我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成创造大国不仅仅是政府要求的,也是企业需要进行重视和努力的。只有适应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企业才会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这也是企业主动建设“智慧企业”的重要原因。

三、 建设智慧企业的措施

1.加强企业对智慧企业的认识。要建设“智慧企业”,就要加强企业的认识,也就是对“智慧企业”的内涵和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建设“智慧企业”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增强企业对于“智慧企业”的认识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进行培训,组织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学习,尤其是学习一些国外较为成功的“智慧企业”案例。其次,在进行加强企业对“智慧企业”的认识过程中,对企业领导的宣传和培训将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而作为企业领导,更应该去主动的学习、认识这些新技术,认识到这些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而对于企业员工的宣传和培训则是为了提高建设“智慧企业”的执行力,这将是建设“智慧企业”获得良好成果的基础。

2.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建设“智慧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成功,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在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也负有必要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对“智慧企业”的建设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特别是针对我国国企占据国民经济主要地位的特殊经济构成,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国企的“智慧企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其它企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必要的引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工作将会在我国企业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可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经济转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提出变革的要求,使得企业认识到在网络时代里,进行“智慧企业”建设的必要性,二是政府部门对于企业进行宣传工作,这也是易于开展引导工作的方式。

3.储备建设智慧企业的人才。应当了解的是,我国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绝不是短期内能取得效果的,而且目前我国建设“智慧企业”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未来将会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时期。“智慧企业”的建设较为依赖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因此也就比较依赖这方面的相关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足够重视。对于企业而言,要进行“智慧企业”的建设,就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为这将是新科技革命与传统行业的对撞和结合,要想获得较好的改革效果,就必然离不开新技术人才的支持,特别是能够对这种传统行业与新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的人才,这将是未来企业在建设“智慧企业”过程中必需的一环。基于此,企业从自身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就必须要进行相关人才的储备,而人才也将是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于政府来说,为了适应建设“智慧企业”的大趋势,也应该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这就需要高校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配合,来共同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在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基础上,增强与企业结合,或者说与建设“智慧企业”结合的实用性,这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一个很好出路。

第12篇

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扶贫的重点地区。国家确定的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涉及少数民族5个自治区、20个自治州、49个自治县。全国34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257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占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43.4%。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六大贫困区: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沙化贫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贫困区;秦巴山地生态恶化贫困区;喀斯特高原丘陵环境危急贫困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封闭型贫困区;西部沙漠高寒山区环境恶劣贫困区。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贫困问题和生态退化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生态制约型贫困。

有鉴于此,汪中华同志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一书,该书是汪中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共21万字。本书以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极其严峻的经济落后和生态恶化的挑战为背景,以系统论、发展观来寻找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冲突和制约,量化了少数民族地区制度创新程度;测算了2005-2020年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承载力趋势;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1985年以来的产业比较优势系数;对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进行了指数拟合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选择回归预测法和趋势外推预测法,分别用指数模型、对数模型、线性模型、成长模型进行模拟,预测未来15年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趋势,明确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度量标准,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探索了我国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

本书的系统研究成果,填补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的理论空白,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生态研究理论的发展。其成果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对少数民族地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读《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全书,可以感受到作者把握时代脉动的学术敏感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该书提出以下解决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的困境的思路:

1、以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耦合来打破农村地区贫困――生态脆弱的格局。表面上看,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分属不同领域,似乎不相容。农村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途径为:一是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发展生态经济,三是发展劳务经济。

2、农村贫困地区要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兼顾。农村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必须从建立生态产业入手,以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生态和经济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追求生态、经济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整体发展模式。

3、从消除农村地区贫困的视角进行生态建设,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资源,寻求并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解决群众温饱问题、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贫困地区应打破传统思路,选择主导产业和投资重点,建议积极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选择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谨慎地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有条件的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4、国家必须承担启动和推动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责任。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成本就是生态环境成本。国家必须以非均衡发展思路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耦合,在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叠加地区,国家首先应当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核算、资源产品的合理价值体现。另外,让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支付生态屏障的建设成本显失公平,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和生态建设补偿。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只有在充分发挥当地经济、资源和区位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调整或建立合理的资源利用机构和产业结构,确定适合区情的恢复与重建范型和对策,促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同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相适应,以确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均衡发展,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全国其他地方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