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Objective The importance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elementary students' oral sanitary conditions,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is discussed. Methods 300 case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Oral health knowledg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supervised strictly to brush teeth and maintain oral hygiene seriously;intervening measures were not given to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The or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two groups in 3 month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ppeared for both the o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score comparison and oral cavity inspection health rate comparison before study for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study,the score and health rate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Elementary students;Oral health;Oral 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从儿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常识和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1-2]。据目前统计发现,15岁以前儿童的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占有较高比率。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我区针对小学生口腔健康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区进行研究的300例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区两所小学300例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0例给予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1.3)岁;对照组150例未给予干预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4±1.2)岁。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小学生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
1.2.1口腔卫生维持 ①观察组: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组均制定统一的口腔卫生标准,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坚持早晚各刷牙一次应用口腔损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维持3 min;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2口腔卫生教育 ①观察组行全面口腔卫生健康教育[4]:给予口腔卫生健康材料进行宣教,可采用口腔卫生相关的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故事书和宣传画。并有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常见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根据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问卷(满分100分)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口腔卫生知识,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口腔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小学生经过三个月教育后口腔卫生知识以及口腔检查健康情况见表1。两组小学生学习前口腔保健问卷得分情况及口腔检查健康率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口腔问卷得分、口腔检查健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识低,口腔卫生保护观念较差,而且青少年时期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高,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观念,近期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式,包括动员全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况,有效改善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我们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6]。口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卫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情况。在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小学生作为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小学生时期由于小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强,是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具有的重要时刻,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良好的口腔护理观念养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7-8]。通过在小学生时期根据区域、生活水平等特点,对小学生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口腔健康的意义,同时对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与培训,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使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了最终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前,两组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均较低,可见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其口腔健康检查中可以发现,其口腔卫生情况差,口腔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在经过3个月的积极教育改善情况下,观察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健康情况均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学生。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时期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卫生正确认识比例,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薇,⒑椋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20-222.
[2]储月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80-182.
[3]倪成励,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15.
[4]金迎春,张丽,曹正国.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罗维,胡德渝,范旭.2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3:266-268.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宣传; 预防; 手足口病; 传播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3-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1],多发生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该病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2]。2008年,该病在本市有小范围内出现局部流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所以加强该病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医院在2008年以来,一直重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对我院医务人员强化教育基础上,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组织医院专家组成员走出院门把健康教育宣传到社区、幼儿园、小学校,将健康教育融入到防治手足口病工作中,有效遏制该病的进一步流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1 教育目的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疱疹破溃液、粪便中排出病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疱疹液中的病毒污染水源后可经水传播;另外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污染手、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也可引起间接传播。人群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由于不同型号的病原感染后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可反复感染本病[3]。所以掌握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健康教育又是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关键。为此,我们教育医务人员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治疗护理工作中,特别是根据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等,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意识,主动采取预防和个人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病人和家属主动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并掌握在患病期间卫生消毒措施及大小便、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等预防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防止交叉感染;从而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2 教育方式
根据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等,采取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语言、讲座、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折页、张贴画、宣传栏等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
2.1 对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方式2009年至今,由于流行季节,到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数量大幅增加,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始终把预防放在首位,要求相关部门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院长在全体医务人员大会上,结合全国形势作了专题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教育动员;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根据医务人员包括工勤人员工作岗位和性质不同,编写教材,制成幻灯片,分时段、分批次开展手足口病专题讲座,因人施教分层次对全院职工开展规范化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分别对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口腔科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门诊等工作人员、消毒员、保洁人员等分层次进行讲解,上卫生课,并亲临指导。及时编印下发各种防治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和信息,从互联网下载国家有关法规和工作指导原则,及时指导防治工作。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和健康教育,普遍增强了全员对防治手足口病的认识,提高了防病治病知识水平和能力,为防止手足口病在医院内感染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方式几年来,我院一直设有感染性疾病科和手足口病门诊,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病人。并且在医院门口、门诊大厅和门诊走廊开辟宣传栏、宣传展报等图片及文字解说。在门诊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发放印有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和消毒预防知识折页,尽量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导医护士引导有口腔溃疡或发热出疹患者到手足口病门诊就诊,诊室有墙贴,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通过语言讲解示范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患者及家属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有全面的认识。
2.3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方式在病人入院时首先做好入院宣教,感染性疾病科把健康教育计划内容打印成册,发给住院的手足口病患者及家属。并采用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等健康教育方法,在病房大厅、走廊设有宣传栏、宣传展报和墙贴,通过图片和文字解说通俗易懂的教育内容。在给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医生护士深入到床边讲解示范,使健康教育指导贯穿于每日24小时的护理及生活方式中,每周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护理人员亲自示范,逐一教患者及家属卫生洗手方法,示范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处理方法,这样手把手使家属掌握了一定的消毒知识,让患者及家属出院时能掌握或基本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定期随访和患者复查时继续进行健康教育,补充和完善健康教育内容,让更多的医学知识真正渗透到日常的家庭生活中。
2.4 普通人群健康教育方式走出院门把健康教育宣传到学校和社区,手足口病极易在幼儿园和托儿所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病集聚现象。所以,讲究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消化道隔离、加强锻炼、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医院组织防控人员经常到社区、学校、幼儿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处方,加强晨间体检工作;发挥专家的特长,到电视台对普通大众进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宣传教育,指导与帮助他们预防感染手足口病;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受到公众的好评。
3 教育内容
3.1针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内容①由专家组人员给我院医务人员讲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流行特点、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控制、疫情监测、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等。②加强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对轻症病例以门诊治疗为主,但需指导患者及家长对病人进行护理和隔离,并对患者所用物品及排泄物每天进行消毒。对重症病例应收住入院,重点救治。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教育门诊、科室、病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粪-口传播途径,讲解指导环境、各种物品的消毒方法及防护用品的使用。④加强工勤人员的示范指导,工勤人员工作范围广,接触患者污染的机会多,我们将洗手知识、各类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及个人防护等基本知识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加强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勤打扫、勤日晒、保持洁具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
3.2 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告知他们是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是被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并且非终身免疫,可多次感染[4]。所以我们循序渐进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传播特点、症状、治疗过程及预后、消毒隔离措施的必要性等。讲明执行入住隔离病房、执行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措施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告诉患者及家属不要随处吐痰,吐痰用专用器皿,并且要及时倾倒和消毒,房间内要定时开窗通风,餐具用具要洗刷干净后用开水煮沸消毒。给患儿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口腔清洁,不共用玩具,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到社会中、促进邻里与社区间相互交流,对全社区预防和控制本病都很有益处[5]。
3.3 针对社区等公众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托幼机构、中小学、社区等场所进健行康知识普及教育。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多通风、晾晒衣物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会他们洗手、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掩遮口鼻、对孩子晨检、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调理的方法;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 教育效果
4.1 健康教育调动了公众防病主动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大家都能认识到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对疾病的预防越来越重视,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提高了公众的预防意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能主动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起到了医务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健康教育使公众、病人等人员预防疾病变成为自觉行为。
4.2 健康教育规范了医务人员相关行为医务人员在不断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同时,还承担为患者及家属等人员做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所以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诊治操作时均能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原则,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护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2008年以来,我院没有发生一例手足口病医院感染,从而有效遏制了该病的进一步流行。
4.3 健康教育密切了医患关系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医患关系。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有的患者及家属出现抵触情绪,如:有的患者对我们的消毒隔离工作不配合,有的认为得了传染病而害怕恐惧明显,有的认为是区区小病不值得一提。我们理解他们,在和他们接触时态度和谐、热情,循序渐进地做健康教育,工作热情、周到,以真情感动他们,所以也渐渐被一些患者及家属所理解,医患关系得到了加强,并能积极配合,参与一些预防工作。
5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保健措施,是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6]。手足口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疫苗,但是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确实起到了显著效果。
由于家庭和托幼机构是造成本病传播的主要场所;医院聚集的患者对各种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并且还携带着各种细菌和病原体,通过相互接触或间接接触,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针对这一特点,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思想准备、行动积极、消毒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教育自己的家人及邻居积极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这对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做好疫情检测报告、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起了极大的作用。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疫苗”。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05.
[2] 花志祥,林桦.手足口病129例[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4):461.
[3] 徐令兰.儿童需防手足口病[J].健康,2007,(5):28.
[4] 穆俊.手足口病98例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卫生,2007,23(23):3602.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 感染 家长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0-02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各种病毒引起,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本病起病急,有打喷嚏、流涕、发热、食欲减退、咽痛,亦可伴有头痛、腹痛、呕吐、纳差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1]。为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此病的认识能力,促进疾病尽快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门诊注射室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教育对象为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治疗的128例2—7岁患儿的家长。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在门诊大厅宣传橱窗里开辟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专栏,系统介绍了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病程,治疗方法等专业知识,帮助患儿家长对本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2 对上感期间可能要用到的专业操作(如测量体温、酒精擦浴、口腔护理、食醋熏蒸等)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相应的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综合在一起,打印后复印数份,分发给每位家长,以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
1.2.3 门诊注射室护士采取一对一口头讲解并结合示范酒精擦浴等各种护理操作,同时根据家长所提问题针对性解答,并做详细指导。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对疾病认识和专业操作的健康教育。门诊注射室护士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向其家长反复强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疾病病程等知识,不断提高家长对此病的认识,并结合宣传材料逐一讲解,现场示范,使家长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2]。
1.3.2 疾病过程中基础护理的宣讲教育。
1.3. 2.1 及早就医。一旦孩子有异常哭闹、拒绝吃饭时家长要仔细观察,积极寻找原因,这往往是疾病的先兆症状;如有发热、频繁打喷嚏、流涕等情况时,不要自己滥用抗菌素,应尽早就医,然后遵医嘱进行合理规范治疗。
1.3.2.2 执行呼吸道隔离。此病可通过空气传染,所以患儿应与健康人隔离;打喷嚏时尽量用手遮挡,避免病菌通过飞沫传播。
1.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鼻腔有分泌物时应及时用柔软纸巾轻轻试去后用温水洗净,纸巾要丢在有盖的垃圾桶里;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3%麻黄素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3]。
1.3.2.4 合理衣着。在患病期间,千万不要害怕孩子被冻着而添加过多衣服,衣服太多太厚会使小儿感觉闷热出汗,后背衣服汗湿易受凉而加重感冒,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1.3.2.5 适当的饮食护理。患儿无发热,一般情况尚好时可进普食;患儿有发热、纳差、腹痛、呕吐情况,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并少量多餐,便于消化。
1.3.2.6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要经常保持室内外良好环境,采用湿式清扫;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菌的含量,但要避免直接对着人吹风;可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如食醋熏蒸法。
1.3.2.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对症治疗,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果患儿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反复呕吐、耳朵剧痛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急诊。
1.3.3 高热的护理指导。
1.3.3.1 降温。每隔四小时给患儿测量体温一次,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小儿惊厥的发生。一旦出现小儿惊厥,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一般发作数秒即自行缓解,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多次发生惊厥或惊厥停止后有嗜睡、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时要快速去医院处理。一般先进行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体温不降反升或下降不到0.5℃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1.3.3.2 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分解代谢增加,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水分大量丧失,导致机体短时间营养不良和缺水,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西红柿鸡蛋面条、肉末青菜粥等。忌辛辣刺激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帮助补充水分,增加毒素的排出。
1.3.3.3 皮肤的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清洁皮肤,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1.3.3.4 口腔护理。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维生素缺乏,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异味、粘膜溃疡,应加强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温开水经常漱口。
1.3.3.5 卧床休息。由于机体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大,加上消化功能差吸收少,身体虚弱,要减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1.3.4 疾病痊愈后的预防教育。
1.3.4.1 增强小儿抵抗力。家长要培养小孩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如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冬天多带小孩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3.4.2 定时体检。家长应定时带小孩到保健机构做体格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因为上述疾病会引起小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反复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1.3.4.3 预防接种。对于少数体质特别差,经常患上感且不易康复的小儿,可在初冬季节到当地防疫机构接种流感疫苗,80%小儿可产生抗体,对减少小儿患病率和减轻患病程度具有一定效果,但抗体一般只持续三个月左右。
1.3.4.4 隔离消毒。在上感流行季节,少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如果非去不可的话,要戴口罩,遮住口鼻;上感流行季节,可进行室内消毒,如食醋熏蒸。
1.3.4.5 密切观察天气变化。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衣服厚薄要适宜。衣服过少,小儿受凉后呼吸道免疫力下降,容易致病;衣服过多,容易出汗,更易使小孩受凉。
2 效果评价
本院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109位家长基本上能够复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日常护理要点,有效率达85%;全部家长都掌握了食醋熏蒸、酒精擦浴、口腔护理等实际操作技能,有效率100%。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6
关键词:临床路径 教育模式 先天性唇腭裂 健康教育
[Summary]PurposeDiscuss the influence in the education results of the education mode of clinical path o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Method 310 case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were randomized to the general group with 150 cases and the path group with 160 cases. The gener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mon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which the pat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 to implement. Then we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ca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etc. Result The path group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he general group in the respect of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ca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group. ConclusionThe education mode of clinical pat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educational results, which can promot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word:Clinical Path Education Mode Cleft Lip and Palate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61-03
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两者常相伴发生,造成功能障碍和外貌的缺陷,因鼻腔失去对尘土、冷空气过滤和加温作用,故患者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整复的方法,以达到恢复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1]。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认知心理、饮食、治疗、用药、并发症及康复等知识,以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患者的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主动的、有预见性的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2-4]。我科运用临床路径教育模式对唇腭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2月收治唇腭裂患者310例,男161例.女149例,其中年龄最大14岁,最小0.6岁,平均3.5岁,体重在6kg以上,均为择期手术,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唇裂患儿1例术后出现伤口裂伤,5例术后出现伤口出血,腭裂患儿3例术后出现腭瘘。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310例唇腭裂患儿随即分为常规组和路径组,常规组150人,路径组160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2 教育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满足患儿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唇腭裂患儿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科室统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5],路径组护理人员依据护理路径流程对患儿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规范的健康教育。即责任护士按照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康复进程完成当天健康教育内容,完成后在相应栏目打钩并签名,未完成的用红笔作标记,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未执行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第2天查房时间询问病人对前天内容认知情况,不完全认知给予重复指导。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即在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给予健康指导,其余的则进行随机健康教育。
1.2.3 临床路径教育内容
入院第1天:(1)入院介绍包括环境、人员、制度、住院须知。(2)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与接受能力、社会心理因素等。(3)入院开始即停止母乳或奶瓶喂养,改用小汤勺喂食,以便适应术后生活。(4)注意患儿的保暖,衣着厚薄恰当,防止受凉感冒而影响手术。(5)当晚凌晨3时起患儿禁食、禁水。以准备第2天早上抽血和做检查。(6)患儿禁佩带任何金属饰品。
手术前1天:(1)各项检查指征均在正常范围,可安排手术,如有异常应推迟或取消手术,带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再施行手术。(2)唇裂术前1天做局部皮肤准备,用清水清洗上下唇及鼻部,并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给患儿洗澡,保持全身皮肤清洁,洗澡后穿病员服,外面套开衫。(4)下午进行留置针穿刺,备第2天输液用,并做好药物过敏试验。(5)当晚凌晨4时起患儿禁食、禁水,以防止手术中的呕吐和误吸。(6)麻醉师下午对患儿进行手术前的防视。
手术当天:(1)洗脸、清洁上下唇及鼻部。(2)术前1小时左右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术前针,护送患儿到手术室准备手术。(3)患儿家属需在手术室门口等候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前谈话,手术中如有特殊情况医生会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4)术后患儿全身麻醉未醒,由手术室直接送监护室进行监护6小时,麻醉清醒后护送患儿回至病房。(5)患儿全麻清醒后可取头高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如患儿有恶心、呕吐症状时立即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内分泌物流出,防止窒息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术后指导:(1)清醒后4h给予少量白水,若无呕吐可开始喂乳或流质,喂食时小汤勺置于健侧,尽量不接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每次喂食后应喂食水清洁口腔。术后10天可吮吸母乳或奶瓶。(2)可以使唇部伤口暴露,,护士每日清洁消毒伤口,切勿用力擦拭,严防患儿大声哭闹,用手抓弄唇部伤口,可用护臂夹板固定双臂制动或带手套。患儿每次哭闹后要用棉签拭去鼻腔和上唇污物,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如张力较大时,使用唇弓固定,观察皮肤对胶布有无过敏反映及皮肤压伤,一般术后10天去除。(3)给予适当静脉输液,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防感冒,防止流涕以免引起创口糜烂,甚至裂开。(4)定时测量生命体征。(5)创口愈合良好可在术后7d拆线,使患儿在睡眠状态下拆线,减轻躁动。防止患儿跌跤及碰撞唇部,否则虽然伤口愈合,但也有裂开的危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出院:(1)协助办理出院手续,与医生预约复诊的时间、地点、指征,术后3月复诊,半年随访。(2)出院后保持唇部及口腔的清洁。(3)按时使用出院带药。(4)如发现唇部或腭部的修复仍有缺损,适当时候施行二期整复术。(5)指导语音康复训练。
1.2.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组织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路径及相关知识进行培训[6],责任护士熟练掌握护理路径的运用技能,具备较好的专业水平和协调沟通能力等,路径组的教育临床路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完成,责任护士为主要实施者,并强调责任护士每日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接受能力,按路径进行教育,直到患儿家属理解并熟练掌握。护士长或质控护士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偏差,进行效果评价。
1.2.5 评价标准
①教育知识认知度方面:在出院前一天分别给两组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术前术后护理要点、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知识、疾病知识、用药知识、语音训练知识、复诊指导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②护理质量满意度方面:对出院患者统一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得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③并发症发生率评定: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儿健康教育知识认知度比较和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采取Ridit分析,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²检验。
2 结果(见表1、2、3)
Ridit分析:95%可行区间为(2.069,2.388),不包括0.5,表示按α=0.05标准拒绝H0,故认为两组间效果有差别,路径组优于常规组。
χ²检验:χ²=35.070,P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行为规范化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7],它的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健康路线图,护理人员即根据这个路线图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系统、程序化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需评价患者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对预测差异进行干预,降低了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克服了部分护理人员知识的缺陷,避免了由于遗忘或个人疏忽造成护理缺陷。本研究显示,运用路径模式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满足了个体化的护理需求,明显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3.2 提高了健康教育知识认知度
健康教育的评价重点是患者的“知、信、行”,是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8]。 护理人员按照临床路径表内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求及疾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反复多次讲解、示范,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以及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使健康教育互动起来,使患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及功能康复训练等。通过运用路径模式,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从而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以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3.3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病人的满意度就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住院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最公正评价。路径教育模式保证了健康教育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使病人在住院期间享受到系统的全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信任感,最大限地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4 减少术后并发症
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规范了诊疗护理手段,有效减轻手术后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达标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的康复训练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加快了病人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邓智典.我国唇腭裂治疗现状及展望[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97.
[2] 唐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3] 冯蕾,王艳梅,蔺波.临床护理路径国内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4] 雪丽霜.日本对CNΡ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547 549.
[5] 李萍,赖红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11.
[6] 黄雪珠.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学,2008,15:1811.
[7] 马伟光.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4849.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的健康教育对胃大部切除病人的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5例急性胃溃疡穿孔病人胃大部切除术进行常规护理,同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进行了解,紧密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与护理。结论:对急性胃溃疡穿孔病人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并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0年9月~2008年9月共收治急性胃溃疡穿孔病人76例,其中男63例,女13例;年龄35~60岁。入院后,病人均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术,我们对这些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病人平均住院14d,且痊愈出院。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术前教育:①心理护理:急性胃溃疡穿孔发病急骤,病人及家属表现出焦虑、恐惧等心理。所以,首先应从精神上安慰病人,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发生的原因及手术的目的。胃大部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由于手术本身可引起消化道解剖、生理和功能的变化,如胃切除引起的胃容积减少,胃排空过快,可使不少病人手术后短期内不适应这些变化而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一般手术进行较好,恢复顺利的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在0.5~1年左右,通过饮食、心理等调整可在胃肠功能、营养吸收等方面接近于正常人,可照常工作、生活、学习,所以作胃大部切除术,不必有过多的焦虑和担心。由于大多数病人害怕手术,并且担心主刀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医生的姓名、职称、技术水平,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让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②向病人讲解临床检验的意义,胃肠减压、留置导尿管的目的以及护士进行操作时,病人如何进行配合等,以使各项操作顺利进行。③护士在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告知病人及家属生命体征变化的重要性。
2.2 术后指导:①病人回病房后,护士要了解手术及麻醉情况,并根据不同的麻醉给予相应的护理,待病人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半卧位的意义。②心理护理:病人从麻醉中醒来,护士要亲切地告诉病人手术效果良好,病灶已切除,给病人安慰和鼓励。③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禁食的时间和目的。④向病人及家属讲清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要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打折,并说明记24h液体出入量的方法及重要性。⑤帮助病人缓解疼痛,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用暗示、鼓励等方法,必要时给予镇痛剂。⑥大部分病人术后因刀口疼痛,不敢咳嗽,不敢翻身,应告诉病人咳嗽、排痰方法及皮肤自护方法,并协助病人咳嗽和翻身,从而防止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⑦做好口腔护理:病人禁食期间,每日为病人做2次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从而防止口腔炎等并发症。⑧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及肠蠕动恢复情况,并告诉病人,术后2~3d肠蠕动恢复,排气,病人自觉无腹胀、腹痛时可拔出胃管。⑨密切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如胃管内流出较多新鲜血、切口异常疼痛、腹痛、持续高热、上腹胀痛、呕吐等,将上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告诉病人,使病人配合医护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⑩鼓励病人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以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术后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3 饮食指导:要反复告诉病人在拔除胃管当日可给少量含糖饮料4~5汤匙/次,2h 1次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可给清流饮食,每次50~80ml,6次/d,第3日进全流饮食,每次100~150ml,5次/d。避免食用胀气的食物,以米汤、菜汤为主,禁饮汽水、牛奶等。术后1w可试用半流质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逐渐增量。2~3w后可进普通饮食,以松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宜,禁食生硬、油炸、浓茶、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品。同时,应注意观察进食后有无倾倒综合征的出现: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心慌、出汗、头晕无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或有肠鸣、腹泻。这是因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丧失幽门括约肌的控制,使食物过快地进入空肠所致。此外,也因饱餐后肠腔突然膨胀,释放5-羟色胺增加肠蠕动,引起腹腔神经剌激反应所致。这时,告诉病人调节饮食,少食多餐,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高脂、低糖少水的半固体食物,逐渐增加食量,进食速度要慢,进食后卧床休息20~30min,使其逐渐适应。在16例病人当中,曾有1例发生过倾倒综合征,术后1w仍感腹痛,持续发热,并可看见自切口流出较多液体和胃内容物,则表示发生了吻合口瘘。此时应持续负压吸引漏出的胃肠液,防止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76例中除1例外未发生并发症。
2.4 出院指导:①饮食:告诉病人进食要有规律,少量多餐,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生硬、油炸、酒等刺激性食品。②室内空气要新鲜,保持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③定期复查,如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2.5 效果评价:①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所了解,减轻或去除了恐惧焦虑等心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②病人掌握了一定的自护方法,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③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④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⑤密切了护患关系。⑥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一九.病人健康教育指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血液病患者大多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并发症多,其生理心理受到的压力要大于其他患者,因此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科自1998年7月以来开展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身心和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和病死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5例血液病患者,年龄13~82岁,平均41.2岁。男43例,女22例,其中白血病患者45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0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群体教育 通过黑板报及编制健康手册等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了解治疗护理中的注意问题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解除其思想顾虑。
1.2.2 个体教育 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时期及不同健康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正确指导,通过讲解所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原因,针对患者的心态给予有效的宣教,增强治疗信心。
1.2.3 问答教育 护士热情准确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与患者耐心交谈,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入院时的健康教育 (1)患者入住病房后,由于对周围环境及人际关系陌生而不安。责任护士在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后,应主动介绍自己及主管大夫,并选择时机向患者简单介绍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及必要的入院检查。向患者解释清楚各项检查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使其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新环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2)血液病的临床症状早期较隐匿,患者往往是在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多次仍无效后来医院做深入检查时才发现此病的。因此大多数患者很难接受事实,普遍焦虑、烦躁,认为患了绝症而产生恐惧感,也有部分患者担心高昂的住院费用而不愿接受治疗。面对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正确指导,包括给予安慰解释;让基本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详细介绍专业方面的医学成就及进展,使患者看到希望,消除其恐惧心理。工作中主动和患者交往,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尽可能地使他们以乐观的心情、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2.2.1 基本饮食指导 患者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多见,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早晨反应轻时鼓励患者多进营养丰富食物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嘱其多进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软食,但不宜过烫过热,忌食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安排多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枣、桂圆、阿胶及绿色蔬菜等;对有过敏性紫癜的患者要嘱其慎食鱼、虾、牛奶及禽蛋类食物。
2.2.2 常见皮肤黏膜问题的健康教育 化疗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皮肤出血点及肛周脓肿等,因此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对高热患者进行擦浴,既能降温又能使患者皮肤干燥而增加舒适度。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禁忌酒精擦浴,因其易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加重皮肤出血,这一点我们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对并发口腔溃疡的患者,除给予西瓜霜含片、锡类散等药物外,应正确指导患者如何用朵贝尔液、甲硝唑、碳酸氢钠溶液等交替漱口,并阐明认真做好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伴牙龈肿痛及出血的患者,要检查牙刷是否软毛刷。有痔疮史的患者应嘱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每晚用PP粉或洗必泰液坐浴,保持局部清洁,以预防肛周感染的发生。
2.2.3 对有出血倾向患者的健康教育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患者因机体凝血机制差均有出血倾向。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预防出血情况的发生,同时向患者讲明输注血小板悬液的必要性。告诫患者如果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头晕及烦躁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以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脑出血。鼻黏膜出血时,应嘱患者平卧,并给予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后鼻腔出血时可用凡士林油纱填塞压迫止血。护士应随时叮嘱患者减少挖鼻、用力擤鼻、用力咳嗽等行为,为预防再出血可给予薄荷油或氯麻液滴鼻。
2.2.4 静脉血管的保护 血液病患者需长期静脉输液,输液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由远而近地选择弹性好、易固定、充盈度好的血管行静脉注射,不宜先用大血管,以免受药物刺激损伤而引起其分支血管灌流不畅发生渗液,尤其是应用蒽环类及长春碱类药物时尤应注意。如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用50%硫酸镁湿敷或在24h内冷敷,禁忌热敷,另外还可给予喜疗妥或海普林软膏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渗出液的吸收。
2.3 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缓解期患者出院时,要嘱其劳逸结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心情舒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血象及骨髓象。医护人员如与出院患者进行经常性的电话联系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效果与体会
【关键词】肝硬化 健康教育 康复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31-03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由于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以预防为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的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发生行为的改变。大多数肝硬化病人对自我保健的知识不太了解,尤其是休息及饮食觉得无关紧要,其实,大部分肝硬化病人都是饮食、休息不当,导致再次入院。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使患者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配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主观依从性,而且也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查我科2008年5月―2009年4月肝硬化患者150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47例,城市病人45例,农村病人105例,平均年龄39.7岁。其中肝炎后硬肝化90例,酒精性硬肝化31例,原发性肝炎硬肝化15例,自身免疫硬肝化6例,不明原因性硬肝化8例。患者既往有肝炎病史或有慢性肝病体征,明显乏力、腹胀、食欲减低,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仍≥35g, 血清AST及ALT均有增高[2] 。
1.2 方法
随机把在我院科肝硬化患者150例分成两组,根据入院顺序提取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75人,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病情、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年龄、性别及社会支持度等给予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动员患者近亲属等社会支持系统参与到督导患者治疗中来,教给患者正确预防疾病传播的相关知识方法等。出院后1、3、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状况、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四项及B超检查情况等进行调查,判定两组病人的情况。
1.3 效果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饮食、心理状况、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四项及B超检查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t及Х2检验。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患者入院时健康教育:对新入院的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帮助病人熟悉环境,介绍经管医生、护士长、护士、同病室病友认识,教会使用各种设备,如微波炉、电话机的使用方法,消除病人的紧张及陌生感。
2.2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2.2.1 饮食指导 介绍肝硬化病人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在尊重病人饮食习惯的情况下,指导病人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水果、谷物等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证每日摄入量,多食豆制品、蛋类、瘦肉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有腹水者限制钠水的摄入,低盐饮食,每日摄入氯化钠不超过2克为宜,每日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ml以下。肝硬化患者还要强调饮食的软硬度、温度、避免干硬、粗糙、过冷、过热、辛辣的食物,不可暴饮暴食,防止由于进食不当而引起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而加重病情。同时,肝硬化患者一次勿食入过量蛋白质,因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氨,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导致肝昏迷的发生。有肝性脑病者,禁用蛋白质食物。告诉病人为什么必须戒酒。喝酒对肝硬化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胃肠道吸收的乙醇90%以上在肝脏代谢,酒精抑制了肝细胞糖蛋白和白蛋白重新合成后分泌,故导致蛋白和水分蓄积于细胞内,从而引起肝细胞肿胀[3]。
2.2.2 起居指导 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2小时,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嘱患者卧床休息,平卧位能减少肝代谢的需要量,增加肝的血流供应量,有利于肝细胞的营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保持床单元平整、干燥、无碎屑、勤翻身,避免搔痒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加重病情。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促进食欲。意识障碍者给予口腔护理。病情允许者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原则。告知患者不要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有收缩血管的作用,造成肝脏供血减少,影响肝脏的营养,不利于病情恢复。生活要有规律,逐渐增强抗病的能力。
2.2.3 心理指导 肝硬化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一方面渴望治疗,另一方面又害怕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招致亲人的歧视与疏远,产生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耐心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消除恐惧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做好其思想工作,引导病人学会自我调控和调节情绪,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普遍存在的经济负担较重问题,护士昼为他们排忧解难,建议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考虑费用问题,尽可能节约,与家属交谈,争取得到家人的情感支持和经济帮助。患者对收费有疑问时,耐心解释,如有错收情况,真诚向患者赔礼道歉,并马上改正错误,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2.4 消毒隔离 病人因患肝炎肝硬化,担心自己的病传染给家人,因而思想负担重,有孤独、自卑感,应指导病人和家属怎样消毒隔离,各种食具和物品用含氯消毒济浸泡消毒或煮沸消毒。接触过的被褥衣服放在太阳下进行暴晒,日常用品(如水杯等)单独使用,家庭实行碗筷隔离。
2.2.5 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记录每天的出入量,测腹围,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有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或烦躁、嗜睡等,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详细观察并记录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量、颜色及形状的改变,以上措施能及早发现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出血及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出现。
2.2.6 针对指导 针对终末期肝硬化病人可介绍国内外治疗手段,如肝移植、人工肝、干细胞移植等。其中人工肝在我院已成熟治疗肝炎肝硬化,现我院正应用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已取得满意疗效。向病人介绍好转病例以增加信心。
2.2.7 出院指导 在病人出院前2天,护士应向病人做出院指导,交待继续服药的用量、用法与注意事项,生活起居的禁忌,病情稳定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服药从简,盲目过多地滥用一般性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恢复。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异烟、巴比妥类应慎用或忌用。告知患者复查时间以及同医院联络的方法等。
2.3 效果评价 通过与肝炎肝硬化病人家属开展座谈会、发表调查,设立意见本等,广泛征求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反应。
3 结果
3.1 90%病人认识到不良情绪、过度劳累、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及不合理饮食,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并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酒精与肝病的认知效果更佳,31例大量饮酒史的病人中,自动戒酒者31例。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表1 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
3.2 对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健康教育,护士与病人的接触多了,交流多了,护患关系也融洽了,通过健康教育,不但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更减轻了病人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使用权患者树立坚强意志,振作精神,保持心情愉快,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如患者程小东,有腹水,总胆红素350umol/L,护士讲解的健康教育,患者不以为然,喜欢吃脆苹果,结果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这次我们跟患者再三强调饮食、休息的重要性,患者接受,积极配合治疗,5个月痊愈出院,患者自行戒酒,注意休息,近来一直病情稳定,未发病。
3.1 干预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1)
分析:通过对患者健康心理指导后,健康信念明显增强,依从性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3.2干预组与对照组检查结果比较(表2)
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心理指导,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情绪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疗程用药,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4 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比如一次大量饮酒,可发生急性酒精中毒,酒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可引起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提高癌症发生的危险率,诱发心肌梗塞和脑溢血,并引起神经系统病理性改变,另外,酒精还可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如焦虑、抑郁、偏执、记忆力减退等。肝炎肝硬化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降低了疾病的进程和死亡率。通过健康教育,使我们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护士长每周进行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对自身疾病与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饮食的掌握程度,护理部每月进行检查,随机抽患者询问并发问卷调查表相结合,检查结果与奖惩挂钩,提高了患者自身健康维护能力,调动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在心理上都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在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开展诊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用小知识口头和局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0%。②健康处方有针对性地对病人或家属开展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崔秀贞,苏杰.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分析与护理[J].北京:中华医药杂志,2005,9(5):9.
[2]张红蕾,许岩.肝炎肝硬化防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65..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6.024
消化道出血常因服用乙酰水杨酸、保泰松、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因酗酒、严重创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引起,其起病突然,临床上以上消化道出血为本病的主要表现,轻者大便潜血阳性,而多数患者有呕血与黑便[1]。本文通过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5例,其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31~71岁,平均52.5岁,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5例,消化性溃疡出血21例,消化道肿瘤出血8例,单纯呕血33例,单纯黑便12例,两者均有40例。
1.2 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 护理:患者急性出血期间需要绝对卧床,采取头低位,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反流引起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在患者每次呕血后,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残留物,减少口腔内腥臭味导致的恶心甚至再次诱发呕吐,对于便血患者,注意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和床单整洁,减少交叉感染几率。
1.2.2 心理护理 消化道出血神志清醒的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恐惧、心慌,处于这种情况会加重出血量,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应马上给患者保温,及时处理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避免让患者看见,如患者已看见,应作出合理的解释,使患者放松情绪,利用肢体语言鼓励患者,如握住患者的手作自我介绍和入院介绍,轻声安慰患者[2]。
1.2.3 病情观察 如果患者突发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可以考虑本病的发生,此时注意让患者保持侧卧位,如见呕吐物中有持续咖啡样胃内容物流出可确诊。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呕血物以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和次数,有效估计患者此次出血的量和程度,协助医生立即应用止血药,并开通大静脉通道补液抗休克。止血后同样需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以防再次出血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咽喉发痒、胃部不适、恶心欲吐等,应预见有呕血的可能;当出现腹部不适、腹胀、肠鸣音亢进等,应预见有便血的可能,一旦发现上述症状,护士应沉着冷静,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绝对安静,尽可能少搬动患者,并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
1.2.4 饮食护理 对于仍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饮食宜按少食多餐原则,不食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及硬食、刺激性食物等,否则会加重胃肠蠕动或消化道出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肝功能差者,宜进高热量、高纤维流食,限蛋白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与肝性脑病[4]。
1.2.5 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时、检查前后、治疗前后以及出院时均需要进行健康教育,住院期间详细向其讲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原则、治疗中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等知识,使患者对所患疾病逐步有所了解[5]。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病的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等一些关于本病的常识,教会其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如出现呕血、黑便时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肢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对于神智欠清患者保持头低、侧卧位,以防反流误吸,并立即送患者入院治疗。
2 结果
本组85例患者初次出血54例,再发出血31例,其中24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28.2%,另有5例发生肝性脑病,43例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55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效果佳,痊愈出院,6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生其病死率高、治疗困难,临床上一般大便潜血阳性可能提示出血量5~10 ml/d,黑便提示出血量50~70 ml/d以上,如果胃内出血达到250~300 ml之间则可能引起呕血,如果出现柏油样便则提示出血量在500~1000 ml之间,一旦出血量在400 ml以上则可能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上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的性状、颜色、量等并注意大便的次数和颜色以及患者一般情况变化,切实做好心理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复发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凤娟.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37):170-171.
[2] 张凤英,王春凤.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3):221-222.
[3] 王玲,李瑶,刘爱芳.预见性护理对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60-61.
[4] 陈淑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46-47.
【摘要】 把保健的方式方法交给群众,让群众自我预防疾病。自我保健。坚持按照治疗不如防病,保健优先于临床,计划免疫先行,医疗作为后盾保障健康的原则,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面对21世纪的挑战,积极的利用健康教育的作用和高科技手段促进三少民族地区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使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地府的群众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预防疾病的屏障,充分的发挥健康教育的战略作用,保障三少民族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32―01
呼伦贝尔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是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量最少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县级),其中鄂温克族人口25768人,鄂伦春3365人,达斡尔族69331人,我们把这三个少数民族为三少民族。这三个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的数量就少的屈指可数了。由于这三个少数民族都聚集居在便将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受旧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他们刚刚从游牧、狩猎、农耕的 半原始社会状态直接进入了21世纪,党的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卫生工作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妇幼保健工作被各级政府提到来的议事日程上来,在三个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健康教育起到了促进和拉动作用,为三少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健康教育宣传是怎么样开展的?对促进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女儿童的健康起到了什么样的战略作用?我们在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以宣传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群众中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加强了等级医院和爱婴医院的业务培训,加强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两个系统管理,在健康教育宣传中,我们广泛的宣传了高危与产妇的专案管理,普及新法接生,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建立妇幼卫生工作三级网,开展生命监测的宣教工作,为基层编辑妇幼卫生报,母婴保健法宣传画册,妇女五期保健,儿童保健,心里卫生咨询,健康教育致读者一封信,健康处方,性教育等资料3万于份。
对基层的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妇幼保健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妇女保健知识和理论,技能培训包括文字编辑、摄影、报刊编辑、宣传板的制作,板报的设计,简单的绘画技能等。这些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促进三少民族地区的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女保健所建立了宣教待产室,播放健康教育电视片,电视录像片包括:青春期保健,围产保健,更年期保健,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与优生,计划免疫,儿童保健与心里卫生,计划生育。在妇产科曾设了孕产妇保健的电视录像,播放的内容包括围产期保健和产褥保健,母乳喂养。儿科和儿童保健科病房为小患者播放动画片或为家长播放儿童保健知识。各科室都备有健康教育宣传单,宣传册,自编的妇幼卫生报。制作了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板,宣传的内容包括:用药小知识,妇幼保健,母婴保健法,婚前检查,计划免疫,口腔保健,儿童眼保健,龋齿的防治,四病防治,生长发育的监测等,并结合节假日走上街头向广大的群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
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儿童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防御屏障作用,对哦《母婴保健法》的贯彻执行,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监测与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两个系统管理起到了战略性的促进和拉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妇幼保健,建立专科保健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确实提高了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为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身也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自身的发展。
在山少民族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我们按照“把保健的方法交割群众的原则,坚持按照治病不如防病,保健有限与临床,计划免疫先行,医疗作为后盾保障健康”的方针,开展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把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不断的提高和将强健康教务宣传工作的水平,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的自身素质,开展好三少民族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面对21世纪的跳转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手段,促进三少民族地区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的提高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充分的利用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资源和妇幼卫生工作三级网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并通过健康教育公开信,健康教育入户卡,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把健康的方式交给群众,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在基层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结合社区服务,利用村、镇、旗(县级)的医院,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宣传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宣传的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文艺演出,相声、小品、诗歌、电视、广播、漫画、歌曲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我们广泛的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信息网等高科技手段收集、整理、采编、出版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使健康教育在提高人们群众的健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使三少民族自治旗的群众接受了良好的健康教育,在思想上筑起了一道预防疾病的防线,健康教育在妇幼保健,计划免疫,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和积极预防疾病,自我保健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提高了群众的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能力,降低了与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提高了三少民族的人口素质,开展好21世纪的健康教育,对三少民族的人口增长,促进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三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的基层脑表面或脊髓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1],以起病急骤、病情重、死亡率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腰穿血性脑脊液为特点,是临床常见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诱因;以40~70岁发病多见。患者除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外无中枢性瘫痪,使患者易忽视治疗。而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对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由头颅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35~73岁,平均54岁,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8例,病情危重合并脑疝抢救无效死亡2例。
2 健康宣教的目标
健康宣教的目标是使患者获取健康知识,进一步完善健康行为,我们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使患者达到以下目标:(1)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各项检查;(2)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3)使患者懂得绝对卧床休息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教会病人避免疾病诱因,如何预防再出血;(4)出院后能遵医嘱服药,定期随诊。
3 健康宣教的步骤
(1)第一步:入院健康宣教:入院须知、环境介绍、责任护士及主治医师介绍、休息与饮食,使患者熟悉环境,心态平稳。(2)第二步:住院健康宣教:疾病的特点与基本知识、相关药物知识、再出血的防治,使患者懂得疾病的特点、诱发因素、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及预防再出血的因素。(3)第三步:出院健康宣教。告诉病人出院后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继续服药的目的和方法、门诊随访,使患者能遵医嘱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4 健康宣教的方法
健康宣教应按宣教的步骤以循序渐进、重点强调的方法来完成整个健康宣教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学习兴趣等具体分析,采用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书面交流、书刊杂志、眼神、手势等多种方式,使健康宣教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5 健康宣教的内容
5.1 饮食与休息 急性期遵医嘱指导患者暂禁食,24~48 h后根据病情予低脂、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不可过饱,以免腹压增加致使颅压增高,有高血压者限制钠盐的摄入(少于3g每天),饮水量在1500ml左右,因钠水潴留会加重脑水肿。告诉病人进食速度缓慢,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素食品,避免辛辣刺激、戒烟酒、预防便秘,如便秘者禁忌灌肠,以防诱发脑疝,可用开塞露等缓泻剂。
教会病人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切勿用力排便。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将头部抬高15~30度,告诉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会客及谈话,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和暗光,减少探视。指导患者翻身时避免头部转动幅度过大,切不可因症状轻过早下床活动或坐起进餐及大小便,一切治疗和护理都应在床上进行,避免一切可引起血压和颅压增高的诱因,如咳嗽、打喷嚏、情绪激动等,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5.2 心理疏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头痛剧烈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的情绪容易诱发再出血加重病情,我们要告诉患者头痛是因为脑出血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引起的,随着出血的停止,血肿的吸收,头痛会逐渐缓解,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用放松技术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头痛。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一切精神干扰,用热情、亲切的语言为他介绍本病的发生、发病规律及情绪对本病的影响,以轻巧、娴熟的操作为患者服务,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从而稳定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5.3 并发症的宣教 主要是预防再出血,告诉患者再出血多发生在发病的2~4周内,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等为诱因,因此,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防止再出血。告诉患者及家属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当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发作、意识障碍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其次是预防肺内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病人可以每2小时更换一次,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头部,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渣屑,骨突出部位垫软枕并予以按摩,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再次是预防口腔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急性期不能进食的病人,每日给予2次口腔护理或含漱液漱口,防止口腔炎、腮腺炎的发生,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更换尿垫,会阴处注意干燥清洁,防止泌尿系炎症的发生。
5.4 用药的宣教 急性期大量使用止血剂如EACA等以防止纤维蛋白溶酶形成,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再出血。因静脉给药过快时可有低血压、心动过缓,故输入速度不宜过快(40~60滴/分钟),瞩病人及家属不可随意调速。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早搏、皮疹及结膜充血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时应快速静滴,做好排尿的准备,经常观察输液血管有无肿胀,疼痛,防止药液外渗引起组织坏死,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保证治疗效果;为了防止出血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使用微量泵注射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因其含有23.7%乙醇,常刺激血管引起皮肤发红和剧烈疼痛,应向病人解释清楚,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告诉病人及家属不可随意搬动机器或触摸按键,防止药液输入错误影响治疗,有的病人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胃肠不适等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不要擅自把避光用物撤开,防止药液失效;使用降压药物时,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用,应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定期测量血压观察疗效。
5.5 特殊检查宣教 腰椎穿刺术:因为血性脑脊液为本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故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常行腰穿以明确诊断。腰穿前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去除紧张、害怕心理取得配合;告诉病人术中保持情绪稳定,按医生要求保持腰穿,勿随意乱动,以免穿刺损失;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低颅压引起头痛。
5.6 出院健康宣教 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的病人须做外科手术根除,按神经外科术前准备指导;不宜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应告诉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告诉病人合理营养,禁烟酒、槟榔及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病人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告诉病人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如有不适,及时治疗。
6 小结
两年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健康宣教表明,经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宣教,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出院后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复发率降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加大了护患关系的亲和力[2],也使家属参与到整个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当中,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了护患沟通和交流,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老年牙病治疗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58-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牙齿的存在与健康。以往老年人在牙齿发生龋坏及根尖炎时,往往选择拔除。而现在更多的老年人则愿意保留牙齿,以行使更好的咀嚼功能。目前,随着口腔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老年人牙体牙髓治疗的成功率与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老年人在心理状况、身体条件、牙齿组织的改变等各方面,和年轻人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更加细致和谨慎。
1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老年牙病是一种常见且广泛的老年口腔疾病,能引起复杂的心理变化, 给牙病的诊治增加了难度,为此, 需针对其心理特征作好护理,配合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 [1]。据笔者多年的临床体会,分析老年牙病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生理特点:
1.1 许多老年牙病患者认为年纪大了, 牙齿松动了,拔掉是正常现象。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则把牙齿看得特别重要, 该拔掉的牙齿,也不愿拔掉。
1.2 由于口腔保健及预防措施相应落后于发达国家, 很多陈旧观念逐步形成, 许多患者认为年纪大了, 牙齿有洞, 不是大问题, 等痛得无法忍受了再去就医。这样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1.3有的老年牙病患者性格较固执, 多疑。就诊时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等心态, 情绪变化很大。因此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1.4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对牙病治疗的期望值有差异。由于我国老年人多年来旧观念的积累, 对牙齿的修复要求不高, 对牙齿的治疗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口腔技术的发展, 相反有些老年牙病患者认为现在科学发达了, 什么样的先进技术都能用在自己身上, 而误认为医生不给他治疗。
1.5 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随增龄性相应地产生衰老的改变其生理功能及适应性减退。有的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 所以直接影响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而他们确认为复诊次数过多, 是医生的技术问题, 因而又不信任医生。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应体谅他们在诊治中某些不配合或配合不好的情况, 避免争执和冲突,对急诊老年患者要多给予安慰, 解除他们对治疗的顾虑,在治疗中需结合药物辅助治疗的老年患者应注意药物剂量和耐药性,对再次来诊的老年患者, 给予鼓励, 使之密切配合, 防止失约, 使其获得自我护理的知识。
2了解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
在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尤以心脑血管疾病居多。在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免在临床治疗中突发意外,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2]。
3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无痛技术
因为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时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时除了动作要轻巧以外,还要保持无痛或者是让疼痛降到最低限度,消除疼痛带来的紧张和恐惧,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猝发。
3.2 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
老年人由于患有某些慢性全身性疾病,身体条件相对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操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治疗中不仅要求使用的器械如车针、刮匙等应尽可能锐利,而且医生的诊断和操作技术均应准确和娴熟,并且配合四手操作法,快速完成治疗。
3.3 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随年龄的增长,一方面继发性牙本质不断沉积,髓腔逐渐变小,髓室顶底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随时检查开髓的方向及深度。另一方面牙髓组织的神经和血管数目减少,纤维成分增多,牙髓的敏感性降低,修复能力减弱,而且容易发生牙髓钙化,造成髓腔和根管的闭塞,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3]。
3.4 老年龋病的发生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向根方退缩,食物嵌塞加剧,致使邻面龋及根面龋多发。由于发生部位较隐蔽,在临床检查时应用探针逐个仔细探查是否有龋洞存在,并应与正常的牙颈部缩窄相鉴别。
3.5 根管治疗的特点
老年人根管细小,甚至闭塞不通,在预备根管时一定要遵循根管治疗的原则,先用小号的扩大针探测根管的走向及通畅与否,在扩锉遇有阻力时,勿强行用力,以免器械折断在根管内,给后续治疗带来不利。对于细小弯曲不易扩通的根管也可采用塑化术。
4宣传口腔卫生
在对老年牙病治疗的同时,应向他们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教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假牙的正确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告知老年患者通过叩齿、按摩牙龈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对于口腔内的残根残冠要尽量保留,这样可以避免牙槽嵴过度萎缩,使义齿有良好的固位。对一些患严重疾病的老年人,如老年痴呆症,半身不遂等,应由家庭成员或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特殊的口腔护理、刷牙、洁牙、剔牙等 [4]。因此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讨论
老年牙病患者对口腔健康有关知识综合知晓率较低,不清楚正确的刷牙方法, 不了解牙结石及其正确处理方法[5]。老年牙病患者对口腔保健有积极态度, 认为牙病需要治疗, 但却忽视口腔健康的维护, 每年愿意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者只占45. 4% [6]。牙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 把口腔保健落实到社区, 提高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 建立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7]。鉴于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 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教育内容和方式要贴近这一人群, 并且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内容力求通俗, 并辅以形象化教育,使他们喜闻乐见, 逐渐充实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 增强参与意识, 从而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8]。
参考文献
[1]王瑞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门诊,老年牙病防治的护理[J].牙体牙周病学杂志,1995,9,5,3.
[2]何光明,刘德润.老年牙病的杜会防治[J].老年医学杂志,1998,3.
[3] 霍雅霞,老年牙病的心理分析与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4.
[4] 邓德菊, 杨军成.老年牙病413 例患者分析[J].四川医学,2008,11,29,11.
[5] 罗伟民,王秀荣,龚蕾,等.350 名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Journal ofM athemat icalM edicine Vo l. 19,NO. 2,2006.
[6] 邓耀羚, 严玉洁,等.上海市闵行区1650 名城镇居民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23 (2) : 107~108.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跟进式;健康教育;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升高[1]。调查显示2007~200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且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68%[2]。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及听力下降、反应问题和行动迟缓、并发症多等特点,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我们通过对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从我科出院的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电话随访,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观察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深刻体会到出院后跟进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出院的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4.5±8.9)岁,糖尿病病史2个月至40年。所有人员在身高、体重、腰围、吸烟及饮酒史、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思维正常、可以进行语言沟通、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重度感染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2方法
2.1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糖尿病知识宣教和出院指导。
2.2入、出院时分别由责任护士在询问患者后填写《糖尿病健康教育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于糖尿病临床表现、自然进程、并发症预防、需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基础知识、血糖控制目标、营养治疗措施、体育锻炼原则、口腔和足部皮肤护理技巧、自我血糖监测方法及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技术及合理使用、发生低血糖或急性应激情况的应对办法等问题的掌握情况。
2.3出院后要求患者每周至少监测1d5点血糖(空腹、三餐后及睡前),每月1次电话随访,由住院期间的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负责了解本月内患者的血糖、饮食、运动、用药及家庭支持等状况,完善上述调查表的同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问题,采取个体化教育及护理干预。每3个月1次强化指导,巩固相关糖尿病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及护理指导。鼓励患者随时电话咨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于每个阶段性目标实现后,结合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对其进行鼓励,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增加依从性。
2.4提醒患者每3个月复查1次静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1年后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一起作为衡量出院后跟进式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3结果
采用上述跟进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1年后,所有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大幅度提高,血糖水平控制良好。
4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方法,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3]。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理解力、记忆力及动手能力均较差,性格又往往更固执,积极面对疾病和有效自我控制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并且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4]。因此,追踪随访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这类人群更为必要。
电话随访方便快捷,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为适用。由患者住院期间的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负责每月1次的随访和每3个月1次的强化指导,能保证记录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也更能根据每个老人的特点,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个体化的系统教育、辅导、纠错、督促及建议,帮助或指导患者就不同问题与相关医生、营养师及家属进行沟通解决。
我们在进行出院后跟进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过程中,注意总结每个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心理及疾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指导。尽可能使用老年人熟悉的语言,重点突出,语速适中,热情讲解,耐心示教,反复强化,以使患者充分领会并熟练掌握受教内容。同时,努力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注重对患者每个阶段性进一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后续治疗依从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获得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多重肯定。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4-95.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纪立农,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