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工程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br>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关键词]校企合作;CDIO;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037
1引言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普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指把电子商务应用和快递物流各环节相结合,既熟悉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的理论知识,又通晓现代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信息技术;既掌握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维护、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又具备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评价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新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亟须改革物流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设计,探索校企协同合作培养机制,强化电子商务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强调专业教学与实训操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未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公司的人才需求。
2人才培养现状
我们对全国80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开设课程进行了调查分析。各高校培养目标情况如图1所示。
专业课程调查发现: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多的占3775%;课程设置没有特色,同质化的占3179%,各高校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基本相似,开设课程同质化严重。可见,我国现代工程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虽已形成了一套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但也忽略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邮电大学(下简称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的总体建设思路。
3专业建设思路
本专业以满足电商物流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培养具有物流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合作方式大多停留在研究项目和企业实习阶段,教育教学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合作成效参差不齐,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改变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机制,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明确能力要求,满足企业需求,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因此,本专业提出了“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平台”的专业建设思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联合开发实训平台和教学内容并建立物流实践基地,紧紧围绕规划类和信息类两条课程群建设主线,开展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实现电商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建设思路如图2所示。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结合CDIO理念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4CDIO教育理念
CDIO工程教育理念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它不仅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还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详细且合理的培养目标,对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CDIO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构建一个“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工程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技术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CDIO模式,提出了12条标准,直接参照工业界需求而定的这些标准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中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就是CDIO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标准之一。以往各门课程都是根据学科内容各自独立设置,课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后仍不知如何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
因此,本专业打破课程之间的独立性,以项目为依托,以能力为导向建立课程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并设置了一、二、三级项目,共同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其中一级项目是包括所有核心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二级项目是基于一组课程的核心能力培养;三级项目是单门核心课程的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鱼骨图如图3所示。
5结论
基于CDIO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置标准,目标明确,结构合理,能力突出,使各知识模块更加紧凑且互为支撑,真正体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有利支撑,本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基于CDIO理念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通过此次改革,高校培养出了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高校促进了教学体系改革,明确了培养方向,创新并完善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牛换霞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读:课程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2]宋星月基于校企融合的CDIO集成化课程设置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10):7-8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产品;物流模式
一、前言
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1]。世界各国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提升本国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之一[2]。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着信息流动不畅、排放高、能耗大、粗放式、运输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早已不能满足农产品销售的需要。因此,构建起绿色环保、资源节约、高效集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就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策略进行研究。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有大量的土地适宜种植农产品,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较高,农产品处于良性的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还长时间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物流消耗大、物流时间长都是不容忽略的问题,尤其是随着农产品物流活动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但由于农产品物流损耗偏大、农产品流通加工程度低、农产品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的制约,导致农产品在销售、加工、运输、仓储等环境的物流成本过高,很难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
(一)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偏大
据统计,在储存、运输、采摘等物流环节,我国生鲜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的损耗比例可以达到25%-3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同类生鲜农产品的损耗比例却低于5%[3]。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偏大,不仅仅会导致大量的农产品被浪费,而且还会降低农产品的经济利益,另外,还会污染周边环境[4]。
(二)农产品流通加工程度低
众所周知,农产品加工增值既可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限,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损耗,又可增加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农产品流通加工程度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物流环节无法让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达到“不变质”“不污染”的效果;我国农产品二次回收、绿色化物流等方面做的还较差[5]。
(三)农产品运输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滞后
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物流还大多停留在自然物流、常温物流的情况上,导致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变大,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运输方式落后,各种运输方式都有,有小货车、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等,这些交通工具在运输农产品的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污染生态环境。
三、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模式研究
(一)农产品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要求人们要对生态规律进行自觉应用、自觉遵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资源高效利用等多种方式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甚至还可达到零排放,进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循环经济模式实质上属于一种反馈式经济,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过程,具有较为明显的高利用、低开采、低排放、低消耗的“一高三低”特点[6];循环经济模式可更好地保护环境、利用资源,以最小的环境成本、资源消耗来赢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循环经济模式一直以来都秉承着“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三大原则,致力于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三大系统的和谐循环,这也是一场对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和改革。随着循环经济模式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农产品物流也将与循环经济相匹配、相适应。发展农产品循环经济的最大目的就在于进一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
(二)农产品循环物流供应链模式
1.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生鲜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通常的出售方式都是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向广大消费者直接销售,或者由供应商向农户批发,再转手分销给分销商,最后再由分销商向广大消费者直接销售。
2.农产品加工流通模式。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使用性,部分农产品需要通过制造商或者加工商来进行加工,最后再向广大消费者直接销售。农产品加工流通模式通常为一个网链结构的、整体的物流模式,覆盖消费者、零售商、供应商、农户、分销商、制造商等[7]。在农产品产业链中,农产品循环物流往往是关键一环,贯穿了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仓储等多个环节。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每个环节都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工作,务必要予以高度配合,才能够确保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实现有序、顺畅发展。
四、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策略
(一)发挥政府在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中的作用
1.政府要制定出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积极、主动地引导农产品物流朝着可持续性、循环性、绿色性的方向发展,发挥出政府在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中的作用,这必然能够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的发展能力。
2.政府要制定激励措施,发挥监督职能。一方面,政府要为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制定出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如产业引导、财政补贴政策、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另外一方面,务必要加大监督农产品物流过程,务必要让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个人和企业都要置于环保责任监督的约束下[8]。
3.政府要努力促进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链条上的各相关主体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决策、相互协商、相互合作。政府要竭尽所能来为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强化循环经济意识,大力推动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的发展水平,若农村道路破损严重、坑洼不平、经常积水,连农民的种子、化肥运进村都很费劲,更别提大规模农产品的运输。我国很多农产品“一地一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物流基础设施太差,农产品运不出去,甚至只能白白烂在地里。因此,各地政府务必要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环境,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各项目标实施情况、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安全及后续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重视程度不够、推诿扯皮,未按规定时限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处罚,以此来为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重视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体系中的运输问题
从农户种植场所中将水果、蔬菜、家畜等农产品运输到农产品制造基地或农贸市场时,运输目标往往希望能够在最小成本、最短时间内完成,以此来节约运输成本,降低农产品的损耗,这符合农产品循环经济物流的要求。由于农产品具有较为明显的易变质特征,因此,在不对运力约束、时间约束、运费约束进行考虑的情况下,提升农产品物流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寻求一条最短运输距离,而其中最有效的算法就是Dijkstra最短路算法。
作者:余敏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储美琴,江涛.泰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07)
[2]刘子飞.蔬菜从生产者流通至最终消费者的问题研究——以青椒从主产区寿光至消费市场北京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3(01).
[3]王道平,李锋,程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各省市的聚类分析法[J].财经问题研究,2011,17(02).
[4]耿显连.关于现代农业对科技的依赖与推广体系不健全的矛盾问题与对策[A].耿星连,康尚杰.中部崛起与湖北两型农业发展论文集[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黄学群.天津市武清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发展思路与重点任务[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02).
1.1电力物资集约化的概念
所谓的电力物资集约化中“集”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从而进行统一配置,这样的好处是方便管理“。约”顾名思义就是在集的基础上以节俭约束高效的目标作为企业利润的价值取向。在实现集约化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措施是降低成本,高效管理,以实现集中企业核心力量获得竞争优势的目标。电力物资集约化是全国电网的总体规划,是整个的国家内各个电网公司追求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阶段。
1.2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
总体而言,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特点有四大方面,即管理框架和管理基础比较完善,在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环境中物流功能逐渐得到了强化,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资源得以整合,电力物资集约化使物流建设得到了优化。就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完整框架和基础而言,它包括电力物流ERP软件和相应的硬件平台量本分,众所周知ERP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国家电网总局为实现物资的合同,监造,专家管理,计划,仓储等业务的流转用相对比较大的金额建立了ERP系统模块。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二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使电网公司和航运物流得以长期联系合作,相互进步发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第三个特点是有关物流资源整合的,社会在无时无刻地发展进步,当然各行各业也不例外,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毫无疑问是离不开电网公司的。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第四个特点是它能优化物流的建设,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能很好地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实现物资流动的低成本高效益。
1.3电力物资集约化现实意义
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在大型电网公司都被广泛应用,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比如华能发电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资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这些公司都设立了品类委员会,能够在制定重要品类的采购策略和供应商关系策略方面更加完善,在物资采购数量上充分体现了电力物资集约化的物资整合特点。
2电力工程
2.1电力工程的概念
所谓的工程就是指数学和科学的某种应用,而且通过这一应用能够使自然界的物质与能源的特征通过各种结构在短时间做出高效可靠的对人类有利的物品。工程是一个总称,是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各类科学的总称。而电力工程是与电力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它包括的种类主要有两个,一种电力工程是将电作为动力在多种领域中应用,另一种是将电作为一种能源在多重领域中进行利用。这些主要依赖于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可转换定律。
2.2电力工程的特点
电力工程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即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和适应企业市场化重组。就第一个特点而言,任何一个电力工程它的运营技术十分重要,运营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是一个电力工程发展与否的关键。电力工程作为一个技术含量极高型工程,它的运营和管理必将需要很好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运行与经营,电力市场问题,电力系统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也为电力公司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应用措施概况
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应用于工程中,电力物流ERP软件可以满足工程建造实施中对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需求,ERP软件中的数据平台和物资模块能够为工程实现物资计划,物资招标,签订合同,监督制造,仓储管理,专家管理,供应商管理和辅助领导者决策的供能。
3.2如何开展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首先是要以工程的业务流程改革为电力物资集约化在工程中应用地核心,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物资的集约化,其次是需要工程领导和操作人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推进机器操作取代手工操作进程的同时也要尽快推出实施电子商务网上采购的模式。第三点就是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应用时要进行机构的整合和优化工程中各个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经营回报。由此可见,电力物资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中的应用措施对工程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4结语
【关键词】物流园区;合肥;规划
一、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历程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十分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它的投资收益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才刚刚起步,既缺乏理论研究同时有缺少科学调研,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一是引入期(1999-2001),这一时期主要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带动着大小中型的配送中心的逐渐形成,最后配送中心的部分合并形成了早期的物流园区。二是成长期(2001-2003),随着物流园区的逐渐形成,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都在盲目的开展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都搁浅。三是调整期(2003-2004),大部分城市在看清实际情况之后都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对物流园区建设提出新的认识。四是发展期(2004-至今),在新的经济情况下,现如今各地区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完善。
二、安徽省承接转移东部沿海城市企业的背景
安徽省部分地区隶属泛长三角地区,承担这地区的发展分工,即承接转移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加强各省之间的经济互动,促进中部地区的整体发展。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建材业,服装业,家电业等产业。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所以各地区的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是应各有所不同。虽然没有沿江城市的发达的水陆交通但是为省会的合肥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显得比较迫切,在部分企业内迁的过程中,合肥吸引了较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为了合肥本地企业的发展以及带动周边六安,淮南,滁州等地方的发展,物流活动是否合理经济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主要针对合肥的物流园区的规划进行探讨。
三、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
(一)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的战略意义
建设物流园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将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区域物流的合理组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使合肥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布局。分工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有利于合肥市市域范围内的物流合理组织。合肥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还将大大改善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物流环境,并通过物流园区为物流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依托条件的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社会物流服务与管理组织的专业化分工创造条件,为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物流园区目标定位
(1)作为城市物流园区,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首先必须定位于经济活动范围和总量均较大的中心城市的物流组织中心。合肥作为安徽省经济中心,其物流园区在发展目标定位上应成为中心城市物流园区,主要为中心城市及其辐射范围内提供物流组织管理、城市物流服务,以中心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及城市道路交通为支持,以大批量城间物流组织、区域分拨和小批量快速优质市内物流配送服务为特征。
(2)省域物流园区:安徽省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作为一个省份,其仍然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规模也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持续扩大,全省物流活动也基本上形成了以合肥、芜湖等少数城市为中心的格局。鉴于合肥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合肥物流园区成为省域范围内的物流组织中心应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3)区域交通枢纽:做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它的交通枢纽的地位毋庸置疑,同时它在连接上海,南京,湖北,四川,重庆,等的交通线上,也会十分重要的连接点。所以,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沿海部分城市与内地城市之间的货物运输,中转,集散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将物流园区建设为区域物流园区,以及具有运输枢纽型和货物中转,仓储类型的园区。
(三)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
我们知道,安徽省自己在建设物流园区的方面实践知识欠缺,必须借鉴其他国家地区或中国发达地区物流园区建设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应该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是企业和政府合作,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发展合作物流园区的模式。
(四)合肥物流园区发展战略
物流园区建设的目的在于构建现代物流系统,因此,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园区的建设应将具体项目的规划和相关企业的引进及实施与物流功能的合理布局及开发相配合,促进和带动合肥市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
①建立完善且功能齐全的服务系统
建设功能配置、整体布局和规模合理的各类物流中心,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服务系统。
建设功能配置、整体布局和规模合理的各类配送中心,并能有效支持物流中心的运作和建立城市高效的商品、企业生产零配件等的配送系统。
②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与监控系统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
积极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建立科学的物流服务统计与市场分析机制。
③建立综合运输服务系统
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各种运输方式能协调运作的运输调度中心。
④建立园区仓储服务系统
利用物流园区物流设施相对集中的优势,合理布局仓库设施,建立储存、中转系统,以及企业产品与原材料库存管理系统。
⑤完善园区物流及社区生活配套服务系统
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电子支付与清算服务系统。
引进保险与公证机构,建立完善和方便的经营管理配套支持系统。
四、总结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显得格外的重要。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作为物流活动的重要载体——物流园区的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在东部沿海城市部分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安徽省会)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迫切,它的战略意义显得是十分的重要。本文就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的原则,结合合肥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发展战略位置等因素,从宏观上为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提出了物流园区建设的目标,规划,战略意义等实际问题。对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陶经辉.物流园区规划布局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3]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够有效解决实用型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这种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物流人才培养供给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伴随着物流运作过程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物流服务在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集成物流服务,也称为一体化物流服务[1]。物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一种需要高级思维,处于纯产品和纯服务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的服务,对于物流人才的质和量要求都较高,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供给量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量。2003年,教育部批准、备案开设物流专业的才有47所院校。另外,44所学校设有交通运输专业,5所学校设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6所学校设有包装工程专业,这些物流类专业点全部加起来共112个,若按每个专业点每年招生50人,一年培养的物流本科生才近6000人,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供应量是杯水车薪。截至2005年,我国共计1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4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0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
2. 物流专业培养目标滞后于社会岗位基本要求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远远滞后于现代物流业社会岗位要求现状。一般来讲,普通高校以培养本科以上理论技术型人才为主;高职学院以培养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职高、技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既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又有物流专业管理能力的物流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中级职业经理,这是目前社会岗位基本需求。物流相关行业包括:快递业、国际货代业、运输业、港口经营业、仓储业、部分产品加工承揽行业、分拣包装行业、物流设备维护行业、商检部门、咨询服务业等。这些行业的岗位主要需求集中于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和更广泛的专业人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英语、法律、交通运输、计算机等人才。
3.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物流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目前,国内的物流高级人才主要是从海外留学回国的人员。人才的短缺主要是相应的培养体系不够成熟和健全。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物流业既具有系统性和一体性,又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当企业面临降低人力成本的压力时增加了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它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要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中间市场的变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从高校专业设置看,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是两大物流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偏管理,毕业后获得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和实操技术能力;物流工程专业偏技术,毕业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较为薄弱,这两种主要的培养体系均滞后于企业对毕业生物流人才综合能力要求。
二、构建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培养模式的意义
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高校所设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水桶效应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可以象征整个物流行业,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物流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物流行业的短板在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如何将短板转变为长板,正是我们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所在。高校应按市场要求确定专业方向,按社会需求确定培养模式。应积极探索“宽基础、活模块”“大专业、多专业方向”的柔性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兼容性[5]。因此,构建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从而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要,其意义重大。
三、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般而言,物流行业的职业通路分为三步: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才。所以基于行业岗位的物流管理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为:首先把物流行业岗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基层物流操作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货物的上架、分拣、堆垛、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操作能力的训练、吃苦耐劳精神的加强和企业文化意识的培养。但随着先进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和推广,对物流操作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类是中层物流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对物流运作的某一部门进行管理’他们必须熟悉自身从事的物流环节的运营’使本环节的物流工作进行得更有效、更合理,此外还要有整个物流大系统的理念,并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使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科学化。因此,中层物流管理人才应掌握物流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决策分析、外语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第三类是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缺少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力量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在基本岗位设定的基础上,培养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实现校内课堂与校内实习基地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第二步实现校内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认识实践、顶岗实习的“工学”互动过程;第三部实现与物流业发达地区之间的学习合作过程。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循环,把学生培养成为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物流人才。
四、培养建议
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 师资建设是物流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抓好师资环节,打造优秀的物流师资是物流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培训,提高物流专业理论水平,鼓励学校与企业、物流咨询机构等进行多种形式科研技术合作,提高物流科研项目自主开发能力。同时要输送教师到企业进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中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顶岗学习: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基层物流操作培养可以进行运输业务、仓储与配送、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的顶岗学习,实现物流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 因“岗”施教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保障
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学科,离不开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岗”施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障。可用“三个融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三个融合”就是“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业务培养与素质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气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基于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启发’在方案中应当体现出三大块不同岗位和职位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在三到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各有侧重和不同。例如:针对基层物流人才,着重于动手和实操能力的培养,设立相应课程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当中来完成;针对中层管理职位,侧重于实操与管理、策划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设立相应课程在第三学年中完成;针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综合前三学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一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实训’另一方面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物流科研当中,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理论方面的考察;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考察,可以积极与物流企业合作,进行顶岗实习,给企业留出空间逐渐发现并且有意识地培养有管理潜质和可塑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对物流企业而言,除了能在未来激烈的人才争夺中提前锁定人才,不至于发生关键岗位的人才断档,还减少了试用环节,为企业节省培养成本%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流;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056-02
1 研究背景
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0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5%和59.7%,足见工程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一般比较大,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通常投资额高达数亿元以上。调查统计显示,建筑施工企业建工程项目中原材料成本约占总工程造价的60%~70%,设备成本约占工程造价的15%~20%,人工成本占20%左右。原材料成本中物流费用约占17%,而总的物流费用要占工程造价的18%~20%,有效的工程物流活动可以节省工程成本的10%~30%以上,可见物流活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经济影响,已成为我国建材工业的第三利润源。
尽管建筑行业有着很大的物流需求量,但在实践中,工程建设行业对于物流服务的价值还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优势,对发掘工程物流服务的价值源泉和提升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 工程项目物流的概念
对工程项目物流的定义有很多,A.A gap oil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成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oc Gifford和Fred Borges ad Silva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是指施工所需各种资源的流动,且在此过程中确保这些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被用来进行生产。然而,这些定义都过于零散,不全面。
工程项目物流不仅仅是工程项目物资流通,也不只是工程项目物资的储运,工程项目物流是将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运用于建设工程中。工程项目各物流功能诸要素包括包装、搬运、储存、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的有机整合。工程项目物流对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或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3 工程项目物流的特点
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最早源自生产制造物流,以准时制和全面质量控制为基础,主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而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属性,工程项目物流具有与一般商品物流不同的特点。
3.1 管理难度高:工程项目具有项目的生命周期,一般按指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所以项目多采取矩阵式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人员,管理过程协调环节多、较复杂。工程项目物流大都集中在施工现场,场地狭小,人员众多,为工程项目物流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3.2 材料不易保管:工程项目所需原料属性分类多且繁杂。一种是总量大单位价值低的产品,这类产品物料形状不统一,种类繁多,分类储存有很大的困难。另一种是工程建设中那些复杂的定制化构件、大型安装设备等关键材料设备。其在工艺上要求不同,需要的物流服务差异化比较大。同时,由于建筑项目基本属于露天生产,所需部分材料体积庞大,大都在户外储存,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出现雨雪天气时,常常出现保管不利,造成不必要的物料损耗和浪费。
3.3 不确定性:一方面,工程项目运作受业主、设计、气候和环境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性和多变性随时发生,每一个细节发生变化都需要及时的物流保障。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生产和运输过程具有不均匀性,导致了资源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大幅度起伏。
3.4 准时制:工程项目的生产要求物流具有准时制供应,若所需物料过早到达施工现场,则由于场地狭小,需要花费额外的场地和保管费用,如果供应落后则会影响工程进展,同样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3.5 个性化:工程项目都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建造的,它受到建筑性质、技术要求、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原料、燃料等资源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条件下展开,其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等的需求在项目之间一般不同。
3.6 单向性: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单件定制化生产的过程,各种工程材料根据供需关系运输到工程建造现场装配成项目单体产品,工程项目物流是一个单向、汇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设备最终被运送到建筑现场,建造成最终产品。施工现场既是产品的生产地也是产品的消费地,是整个物流过程的核心。
4 工程项目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外包所有或部分本企业的物流功能,相对于基本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和长期互益的服务。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为顾客提供专项物流、物流解决方案、供应链创新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强调长期合约关系、协作解决具体的不同问题和公平分享利益并共担风险。
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存在着利益悖反。随着物流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必将上升,当企业需要较高的物流水平时,其所需内部物流总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实践证明有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约10%的成本及35%的物料浪费,并缩短生产和建设周期。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和规模优势,当建筑企业需要较高物流水平,并且自营物流成本大于其外包成本时,建筑企业应考虑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接受外包合同的物流企业必须综合利润、成本和物流服务水平三者为定价导向: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下,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在同一运作成本下,着眼开发增值服务以扩大收益。
工程项目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就是围绕工程项目,由物流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或全过程的服务过程,目的是通过物流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投资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
而工程项目物流是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哪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抑或全部外包,取决于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和核心业务。以下具体比较了几种建筑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合作模式。
4.1 第三方物流公司只负责运输和仓储业务如前所述,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特点,单项工程需要的工程物资量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受施工场地限制,其容纳工程物资的数量有限。如果将商流与物流适当分离,并将运输与仓储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使得建筑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性减少二次运输以及现场存储混乱造成的浪费,通过业务外包降低总物流成本。
同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工程项目部基于工程进度及施工场地要求,对工程物资进行定时或定量的优化配送,实现准时制。
相对于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由此获得的利润还可转移给施工企业,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施
工企业还能得到比自营物流更低的物流成本。
4.2 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增值业务,现场加工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工程项目物流的核心场所就是施工现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完成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可提供增值业务,由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原料种类状态繁杂,有的需要二次加工,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完成此类加工安装环节,可以方便施工企业直接使用。例如将原材料中的钢筋加工成钢筋笼,一方面方便企业直接使用,另一方面实现价值增值。
4.3 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采购业务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采购实施,库存保管和配送。实施采买存送一体化服务。建筑企业内部承担采购业务的优势是易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获得较低价格,各方面调配相对灵活。但同时也存在采购透明度低,负责采购的人员与供应商勾结,个人获得回扣的问题。
如果企业将工程物资的采购由原来的项目部分别各自采买统一集中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客户可能不只是一家建筑企业,可利用规模优势获得供应商更大的价格折让。并且出于对企业自身形象信誉的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会尽可能增加采购透明度,节约采购费用,使物资采购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降低成本。
4.4 工程建筑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相互参股,实行供应链整合工程建筑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相互参股,其前提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对象必须是企业而不是项目经理,是企业内的所有项目而不是单个的项目。
如前所述,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供需双方的合作很可能也是一次性的,所以会有签约前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如果从承包商的角度看,由于工程承包企业属于项目型企业,其基本业务是工程项目,所以从企业角度看,其项目业务则又是连续的,所以可以确保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这种方式旨在实现长期稳定合作,以准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整体有效性为目标,同时还着眼于如何减少浪费和在整个供应过程中进行价值增值。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单独购买变成要管理和协同整个供应链,联系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的客户。这种上下游的整合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此外,还能增加透明度和互信度,实现信息共享。
5 结论
工程项目物流的妥善管理,能为工程项目节省成本,带来利润。然而,项目供应链是一个长期复杂和动态的过程,他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中各成员就利益分配任务分工等达成共识。第三方物流,作为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团队,能够提出具竞争力的物流解决方案,促进项目的时间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物流实现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达到建筑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双赢,实现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席崇斌.振华物流工程项目物流探路者[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8):14-17
一、物流技术专业管理学教学概论
1、培养物流技术专业化人才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逐渐完善与健全,物流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极大意义与作用。从物流技术方面来讲,现代物流采用各项新型技术及设备装置,特别是现代信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促使物流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得以提升。从物流组织体系及方式来讲,企业间跨区域及跨国合作持续加强,诸多产品生产已经转为物流化合作方式,也就是对于行业及集团企业所有原材料及零部件与产品物流系统展开整体规划,及时掌握各类信息,从而满足顾客需求。再加上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促使国内物流行业出现极大变革,电子商务属于新兴商务活动形式,基于物流配送体系,再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通讯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替代纸介质信息,实现储存及传递和统计与分布等方面,最终达到商品及服务交易管理等各项活动无纸化及在线交易。再者就是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做支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飞速,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诸多企业急需精通现代化物流管理理论性知识,更是熟练掌握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
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特征
物流专业涉及诸多内容,并且内容非常抽象乏味,诸多事物均是学生们初次接触,教学中应坚持教学直观性,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直接性感知。某些抽象概念及原理可以通过各种图片及图表进行讲解。紧抓物流自身知识特征,管理类学科教学均是需要众多案例,从而使用案例教学结合形式展开教学。物流管理专业实操性及抽象性极强,以至于教学中需要诸多问题式教学方式。
二、物流技术专业管理学教学应用
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物流教学内容灵活展现
物流技术专业管理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将某些不常见的物流设备利用图片形式多方面展示,比如各类叉车及输送机和登车桥等,使得学生们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物流专业类视频进行展示。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第一,具备海量的信息,可以充分开阔学生视野。比如,讲授某些关键运输方式时则可以采用幻灯穿插补充方式,补充关机及汽车发明与应用方式等各类小知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扩充学生自身知识面。第二,图文并茂方式,超强立体感,有助于学生记忆。诸多心理学实践显示,人类获得信息的83%均是依靠视觉,10%依靠听觉,4%依靠于嗅觉,2%依靠于触觉,1%依靠于味觉。多媒体教学投影能够清晰的显示字体,使得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达到多层次及多方位,有助于学生识记课堂教学内容;第三,展开课件集体创作,提升教师凝聚力。
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物流教学方式多样化
角色模拟法,各个角色分配务必根据企业具体岗位和人数比重设置。比如,物流配送管理课程中,配送中心自动立体仓储各项作业管理内容,使用角色扮演方式。首先,经由教师编制需要扮演的角色;其次,学生们依据教学提出的要求,自行选择扮演角色;再其次,教师下达需要完成的各类任务,宣布活动结束时间;最终,宣布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严格验收各小组成果,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经过场景模拟,促使学生掌握企业运作具体情况,了解岗位职责及运作中需重视的问题,可以将理论及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及物流实训中心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使用物流现场教学具体物体模型及模拟沙盘和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较强及操作性较强的实训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使得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能力提升,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管理工具。比如,GPS系统及物流系统规划等。此类教学方式效果较好,通过实训之后,快速提升学生掌握物流操作技能关键点。Internet远程教育教学模式,Internet能够为学生提供远程登录服务及各类文件传送服务和电子邮件,加上电子公告BBS及WWW等各类服务获得远程教学资源开始学习。可以约定时间进行学习及答疑,学生可以提问题给教师,再进行电子邮件互发及网上QQ等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以便能够及时掌握课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虚拟现实教学方式,采用物流物理沙盘及电子沙盘展开教学,物流沙盘属于信息技术软件,可以经过虚拟物流模型进行物流企业日常运转实战模拟。采用此类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理论,更能获得具体物流运作实际经验。
三、结束语
关键词:烟草物流;精益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76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烟草行业发展迅速,烟草物流作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一环作用日益凸显,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精益化管理的思考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起源与内涵
上世纪初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大批量生产线式的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大批量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单调枯燥,扼杀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形成一套名为及时生产(JIT)的生产管理模式,通过推进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库存与生产销售的对接;通过推行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1990年美国方面又在及时生产的基础上,结合时生变化,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精益化管理模式。
所谓精益化管理,“精”指的是精干,“益”则指的是效益,它不但要求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同时还要求能够迅速的设计生产,以最低的成本,最合理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市场。此外,它还要求企业以全面、优质、灵活的原则和方法,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加深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所以说精益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生产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管理模式,体现了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市场变化,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市场检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和学习。
二、烟草行业精益化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烟草企业现代化的时间并不太长,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建设目前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烟草物流的发展时间也还比较短,再加上传统粗放式物流管理模式的惯性,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等原因,以及城乡烟草配送批量小、批次多、送货点分散等客观原因,造成目前烟草企业物流管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的局面。
实施精益化物流管理,首先可以有效提高烟草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分拣设备,提高了分拣效率;借助RFID技术,实现出入库的高效管理;对于车辆采用GPS等电子技术实施及时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其次,可以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进程。信息化是目前摆在烟草企业物流管理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同事也是一个难题,因为信息化不是一两项具体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和配合。第三,精益化物流管理,可以加快烟草物流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我国物流业目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行业内统一的标准,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较为落后。烟草物流统一存在这一问题,通过全面实施精益化管理,烟草物流凭借自身的优势以及烟草行业的特殊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率先制定出行业标准与规范,努力成为中国物流业的标杆与典范。
此外,精益化物流管理还有助于烟草企业提升物流安全水平,消除、简化、合并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活动,调整、理顺、协调某些生产经营环节,从而达到提升效能,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作用。
三、如何实现烟草物流精益化管理的思考与方法
烟草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卷烟的原料采购、入库、仓储、呼叫、分拣、结算、送货等环节,是实现原材料到工厂,卷烟产品零售户商户,并最终到消费者的这样一个空间转移。目前的烟草企业物流大多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同时以第三方物流作为补偿,这就决定了烟草物流对于整个企业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由于物流环节涉及面广,环节多,事物繁杂,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减少物流浪费,一直是烟草企业物流管理的一道难题。精益化物流管理模式,作为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思考,就如何实现烟草物流精益化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烟草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切实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物流管理,坚决杜绝车辆、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浪费和空耗。要加强教育和学习,让相关人员从思想上解决麻痹大意的意识,增强岗位意识,职责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其次,要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切实可行有利操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奖罚措施,并坚决予以执行。烟草物流要实现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只有先进可行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同时,只有坚决的执行相应的制度规定,奖罚分明,才能让制度产生最大的效用,让员工产生自觉遵守制度规定的自觉性,增强制度规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三,要加大相应的硬件建设,特别是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急需硬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咨询发达的社会,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烟草物流要顺应时展,加强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更新硬件水平,比如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分拣设备、RFID、GPS等车辆管理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优势,确保烟草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四,加大烟草物流的软件建设,增强信息数据的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从而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要推行6S管理(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自检SELF-CRITICISM,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同时还要注重统计学的用用,加大对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让物流信息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精益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烟草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烟草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大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立足高远,面向国际和未来,为创建中国一流烟草企业和品牌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贺名.商品流通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 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物流工程》课程必要性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以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物流工程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物流工程主要有规划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任务。在交通运输领域,设计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运作管理,属于物流工程领域。一提到物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货物运输。因此在交通运输专业具有开设《物流工程》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各高校对物流工程的理解不一,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并且物流工程教学计划需要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交通运输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考虑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对于物流工程课程的讲授,应该结合具体行业需求。各行各业都有对物流工程知识的需求,但是,交通专业人才侧重点不同。讲授物流工程,需要结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生产制造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对交通运输人才需求量较大单位的具体案例,进行授课。
2 《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考虑目前实际的教学状况,交通运输专业背景,和《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建设一支了解物流工程现状和发展的师资队伍,实现与卓越计划、flexsim软件辅助和多媒体教学三结合。
2.1 建设校企联合的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
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教师是关键。要通过校企联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本文由收集整理到物流企业进行学习,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如物流装备制造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企业、物流中心、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等,在这些企业进行一个时期的学习,了解社会上物流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对物流工程的具体需求。利用假期或其他时间,参与物流企业各种实际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并了解物流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也可以从各种物流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2.2 课程教学与卓越计划相结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流工程》课程教学,要实施案例教学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校企合作中企业在国际化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目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实际情况作为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真实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客观了解行业发展实际状况,熟悉具体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个人实践能力。
2.3 课程教学与flexsim软件辅助相结合
flexsim是美国flexsim公司开发的,基于windows、面向对象的、用于建立离散事件流程过程的仿真软件。flexsim应用深层开发对象,这些对象代表着一定的活动和排序过程。要应用模板里的某个对象,可以用鼠标把该对象从库里拖出来放在模型视窗。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速度、旋转和一个动态行为(时间)。对象可以进行创建或者删除,并且可以彼此嵌套移动,它们都有自己的功能或者继承来自其他对象的功能。这些对象的参数可以把多有制造业、物料的处理和业务流程快速、高效、轻易的描述出来。同时flexsim的资料,结果和图像都可以利用excel表来读取和输出,可以从生产线上读取实时资料用来分析功能。flexsim也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实体对象,从而满足用户自己的要求。
使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物流工程课程的教学让课程内容全面丰富。教学过程中加入flexsim仿真实例后,教学更直观感性,参与性强。掌握了该软件的使用后,学生可根据实际物流工程系统的任务和要求,设计决策变量,设置参数进行任务分配并运行优化,提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2.4 课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增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物流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众多的物流设施设备、电子产品、规划设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学生一方面对单纯的文字表述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很难想象出具体的实物和规划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的外观、参数、类型、特征,讲解规划设计原理、软件开发思路、程序具体运行、参数如何设置、达到什么效果。考虑《物流工程》课程具体章节的实际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优点,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就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
[关键词] 数学 物流工程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随着时代的演变,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物流信息逐渐迈向全球化的目标。物流工程指的是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把物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为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最低的物流费用,最好的服务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物流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使物流活动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合理化,系统化,选择什么样的物流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依靠一项项物流工程建设,依靠各个层次物流系统的运营来实现。物流工程包括物流基础工程、物流设施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物流技术工程和物流运营工程。其中物流基础工程,物流基础工程网络是实现物流的重要生产力要素,集中了物流系统的主要设备、设施、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动人员。这些生产力要素配置在由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所构筑的实物物流中。而物流运营基础工程是由国家建设的,如铁路线路建设工程、物流基地(中心)建设工程、货运站场建设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货运枢纽建设工程、港口码头、货运航空港建设工程等,对物流的运营起到平台支持的作用。在现代物流中,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水平。一个能够有效共用的、高技术水平的、标准化的平台对提升物流运作水平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而数学在研究投资主体在满足工程项目预定目标条件下如何使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达到最小,如何投资和管理物流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的作用。
线性规划(LP)是一种当决策者一些限制或约束因素下进行决策时用来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项目方案中选出最优组合的数学方法。它在投资和管理物流工程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某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和。提供利润产品1是3元/单位,产品2是4.5元/单位。但是用于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可以得到100吨,公司每生产1单位产品1用原材料0.02吨,每生产1单位产品2用原材料0.2吨;每输出1个单位的产品1和产品2需要某种成分的材料1公斤,而这种成分的材料最多可以提供1000公斤。该公司签订200单位产品1合同,求该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品组合。
用线性规划(LP)的方法可以容易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线性规划(LP)的公式:
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
约束:原材料限制
某种成分的材料限制
合同要求量
,这个简单的两变量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线性规划(LP)软件包()求解。
再例如,在物流工程项目中的财务分析中,数学提供了在单利和复利情况下,本金与利息之和的计算公式:单利情况时,公式为:,其中PV为本金(原投资额),r为利率,n为计息周期数,FV为本金与利息之和;复利情况时,公式为:,其中PV为本金(原投资额),r为利率,n为计息周期数,FV为本金与利息之和。
又例如,我们可以把某项工程形象地描绘到网络图上去,用离散数学的知识,应用网络图形表示某项工程中各项施工过程的先后施工顺序和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网络图各种事件参数的计算,我们可以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通过不断的修正和改进网络计划,选出最佳的进度计划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的协调、监督、控制,保证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力求用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设(V,A)为有向图,V={1,2,……,N}是节点集合,对应于1至N事件。A为有向弧集合,对应于不同的活动。事件1和事件N是特定的,事件1是工程的初始事件,事件N是工程的完成事件。实数表示活动的工时即活动持续的时间,除了外均为非负,是整个工程的周期上界。令D表示具有元素的向量,即D位有个元素的行向量,于是三元组(V,A,D)构成一个工程图:
1.每个事件i都位于1到N的有向路径上;
2.每个有向圈包含弧(N,1),而且有向圈的工时之和非正。
设是i的直接前继事件集,是i的直接后继事件集。显然有:;。当(V,A,D)为工程图时,因为,所以。假设时,有。
最后,在物流工程项目中,费用预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指的是预估完成项目所需资源的费用近似值。常用到的方法中有经验估算法,因素估算法,类比估算法等,其中,经验估算法需要进行估算的人有专门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给出一个近似的数字,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方法,不能称为估算,只能是近似的猜测,对那些要求详细的估算是不能满足要求的;类比估算法是把一个新的分系统与具有精确费用和技术资料的现有分系统或系统进行比较,从而进行项目费用估算的方法,要求估算者对感兴趣的系统和某些老系统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一个主观评价,它的不确定性来源于技术人员和估算人员所作的主观评价,因而估算的不确定性还是非常大的;而因素估算法是比较科学的数学方法,它以过去为根据预测未来。基本方法是利用规模――成本图,根据描绘出的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体现出规模和成本之间的关系,确定项目规模后,利用这些线找出成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近似数字。
以上仅谈了数学在物流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相信数学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将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2]邱苑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