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7:0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In the sake of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y enterprises begin to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among them. It is inevitable to apply the principl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describing th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and contracting model of large-scale projects, it was introduced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and finally focused on the role of general contractor in the supply chain. It was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建筑供应链;总承包商;物流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the general contractor;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029-03
0 引言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建筑企业的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小,业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企业不得不向外部寻求资源以获得生存空间。因此,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运用于建筑业中,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建筑供应链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总承包商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单位,承包商,原材料、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等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1]。建筑供应链涉及到工程学、物流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供应商、业主、设计商、承包商、分包商等企业间的高度协同,管理起来比较复杂。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将从总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对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探究。
1 工程承包模式与建筑供应链的发展
1.1 建筑供应链发展现状 由于建筑过程的复杂性和建筑产品的一次性,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相较于在汽车制造业和零售业中的发展都显得较为缓慢。美国在20世纪末就把在制造业中应用供应链的成功案例整合成模型,鼓励其他行业借鉴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另一方面,建筑工业化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将预制件在现场进行组装[2]。建筑工业化能有效降低建筑成本,但是建筑业的运营效率依旧有限。Koskela最先提出将精益制造的思想运用于建筑业中。
到目前为止,灵敏度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也被应用于建筑供应链中,主要的承包商也越来越依赖于建筑供应链的其他参与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2 工程承包模式概述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业主自行管理的建设项目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业主更需要综合各个项目参与方的优势,尤其看重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主要有工程总承包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项目管理承包型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PMC)。其中PMC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将工程承包下来,但只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而将施工、设计等具体工作分包出去,即由项目管理公司委托项目的EPC[3]。
因此,从工程物流活动的角度来看,无论是EPC还是PMC项目管理方式中,设备采购、库存、运输、安装等物流服务都是在工程总承包商环境下进行的。
在建筑供应链中,业主采取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建筑供应链体系有不同的影响,只有采用适宜的模式才能使项目中各项工作得到统一。考虑到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中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分析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体系。
2 以承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模式
从总包商的角度来看,如何整合利用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资源,协调与项目管理企业或业主的关系,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操作效率,是总包商在建筑供应链中的主要工作。对于总包商而言,工程施工利润逐渐降低,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转移到项目前期,利润重心发生了转移。因此,建筑供应链中的总包商应该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下图1是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模型。
从图1可知,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体系是以满足业主需求为目的,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供应链参与方和工程关键环节(设计、施工等)进行集成化管理的一种供应链体系。建筑供应链管理贯穿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与相关利益主体达到共赢。
在项目立项阶段,业主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管,也可以直接选择总包商负责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等工作。
在项目实施阶段中,总包商承担对工程物资的采购管理和项目运行过程的总监控,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和物流作业则由供应商、分包商或者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实施。由于大型工程项目的技术复杂、工程量大,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总包商一般倾向于委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筑供应链信息管理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信息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如图1所示,总包商与业主(项目管理公司)、分包商、供应商都进行着大量的信息沟通。建筑供应链不同参与主体的交界处最容易发生上下游信息的偏差[4]。因此,总包商会把信息共享能力水平纳入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中。
2.2 建筑供应链物流管理 工程物流是指由物流企业围绕建设项目提供某一环节或全过程的物流服务,通过物流企业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投资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最大幅度的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5]。工程物流活动贯穿于供应链的整个过程中,使得建设工程项目建造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总包商作为建筑供应链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工程结算中心,要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参与方主动沟通,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准备好条件。同时,供应链中各合作成员也要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共同化等达到协调一致。
此外,工程项目的大多数建筑材料以及半成品设备都在施工现场堆放,使得施工现场的物流管理在建筑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尤为重要。工程施工分包商可以和建筑材料供应商一起将各自的物流活动整合,依托专业性强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实施共同配送(如图2)。物流公司还可以负责现场建筑垃圾的清理,减少单程运输,提高装载率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3 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供应链内部和外部。外部的风险主要有来自于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确定因素,而内部的风险主要是供应链中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内耗[6],主要是指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从业主、总包商到分包商、供应商这一链条中出现的影响工期、质量、成本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筑供应链中风险意识是沿着项目管理者、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逐级降低的[7],而信息在从业主到供应商传递的过程中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更直接加重了建筑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所以总包商在进行项目建造过程中要进行事前控制,强化供应链成员的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来源,制定应对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3 总承包商在建筑供应链中的作用
3.1 完善物流指标评价体系,提高供应链成员整体意识 供应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链上的各个企业整合在一起,必然涉及到对多个职能活动和供应商进行选择的过程。目前建筑业的供应链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合作的良性环境。总承包商对项目建造过程中出现的物流活动所产生成本要加以重视,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减少这些成本,达到供应链中物流一体化的要求。总包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也要完善对相关供应商的评选细则。
3.2 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总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建临时性的供应链网络,交易成本和履约风险仍然存在,达不到建筑供应链紧密型互动关系的要求。
因此,总承包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常进行有关成本、进度计划、质量控制的沟通。总包商可以实行并行工程,使供应商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就参与进来,为竞标量身定做合适的项目计划,减少变更。
同时,总承包商可以选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同规划,取长补短。此外,要维持长期的合作双赢关系,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稳定的风险和回报分享机制。
3.3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沟通 建筑供应链的效益主要是各成员之间的协调,而信息共享是协调的基础,目前建筑供应链信息管理的主要不足是信息共享不够,信息技术落后,供应链上各成员的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沟通困难。而在工程管理的环境下,信息量大而复杂、动态性大再加上信息不对称性,如果不加以重视,将直接导致行业的整合困难。
因此总包商在建筑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善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还应该帮助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建筑供应链的标准化。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基于总承包商来整合业主(PMC)、供应商、分包商资源的主要途径。
由于建筑供应链中穿叉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因此总包商应该看重合作方的信息共享能力和业务整合能力,通过供应链的运用来提高供应链成员的整体意识,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缩短工期,建立一个高度协作的建筑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先光,李启明,Khalfan MalikM A等.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决策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3):79-84.
[2]Nenad u Babi, Peter Podbreznik, Danijel Rebolj. Integrating resourc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using BIM[J]. Autom. Constr. (2009), doi:10.1016/j.autcon.2009.11.005.
[3]王诺.工程物流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2,31-32.
[4] Ruben Vrijhoef, Lauri Koskela,Greg Howell[J/OL].Understanding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http://cic.vtt.fi/lean/singapore/singapore. htm, 2010-3-20.
[5]M.Loosemore,C.S.McCarthy. Perceptions of Contractual Risk Allocation in Cons- truction Supply Chain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SCE/January 2008:95-105.
移动供应链管理是移动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基于供应链管理平台,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各种移动设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围绕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特定关键信息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从而帮助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种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移动供应链管理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将成为供应链管理新的发展趋势。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功能
在移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用户通过手持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等)、车辆上安装的无线扫描设备等,在采购、制造、配货、销售到逆向物流的全过程中,都能随时随地收发数据、处理业务、查询各种信息、访问网络系统,最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快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从而增强竞争优势。移动供应链管理集成了移动技术、lT技术、网络技术,取代过去的有线信息系统,可以让客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移动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 利用信息通讯终端、增值服务平台和客户端软件,如二代通信技术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SMS(收发短息)和传真业务,还有接近三代通信技术的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GPRS通信网络,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相关信息的采集、生产管理信息的下达和查询等功能。信业平台和专用终端可支持采集和传送客户签名、工作场景等图片信息。
2 移动定位服务 过去,货运过程一般是暗箱操作,只要货物已经发出,在途发生什么情况、其结果如何,只有等货物到达目的地才能知道。移动供应链可以通过集成的GPS、GIS和移动LBS接收器,为客户提供定位、轨迹跟踪服务。客户可以准确掌握货物情况,并针对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发、收货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和录制货物的情况,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及时明确事故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 短信查询服务 在移动供应链平台的支持下,移动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短信形式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实现准时信息交互,甚至可以使用PDA直接收发邮件。由于现在手机短信收发的实时性、低成本及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将成为移动供应链系统主要的客户端移动设备。
4 语音通话服务 当事务比较复杂,无法用简单的短信进行表达时,专用移动通信终端可以为客户提供语音通话服务。目前已有语音VPN和短号码服务等基础语音服务和增值服务。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移动网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通信费用大幅下降,此项功能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推动移动供应链的发展。
5 其他功能 移动供应链可实现的功能还有信息服务、调度服务、大客户个性化管理服务、集群电话服务和统计功能服务等。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模式
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收发、存储、处理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关键信息,实现跨企业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效率,还可以提高双方交易的反应速度,使客户真正体会到增值服务所带来的超值感受。此外,移动供应链还能够建立和客户的交互活动,提供服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在线货物的跟踪、联机实现配送路线的规划、物流资源调度、货物检查等。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主要有移动物流管理、移动供销管理、移动生产制造管理和移动库存管理四大应用领域(见图1)。
移动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用户层,代表实际使用移动供应链管理的用户,包括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和使用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企业;第二层为网络层,是移动供应链信息流动的具体通道,包括移动通信服务商、电信网络、集成运营商和Internet网络;第三层为系统平台层,实现移动供应链的具体功能并管理着整个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因此其建立的业务模型就要从这三层去考虑设计。
在此模型中,集成运营商接收用户的信息后先行存储、转换、整合,然后通过网络到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对接收到来自客户的格式化短信,再次进行信息处理、短信调度管理、函件到达短信通知、提供专用短信查询号码、完成短信查询功能等。有些业务(如短信查询)中,用户也可以直接把需求按照格式直接发送到平台,直接和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移动供应链的应用实例
完整的移动供应链一般由固定设备(即公司总部或移动供应链服务商的有线技术设施和设备等)和移动设备组成。例如,在作业现场,可以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扫描标签,或手机发送标准短信向公司总部或移动供应链服务商进行存储和查询数据。这样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允许范围内各处进行作业,并能够及时获得最新信息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移动供应链拓宽了原始供应链的应用能力,由于信息的及时性,增强了各企业的信任度,提高了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提高移动供应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用下面的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对建筑工程的控制和管理具有相当难度,需要实时监控系统,并且帮助按时完成工程、进行工程预算。采用移动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既可以解决固定、大件设备移动的不方便性,又可以让建筑工地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及时交流信息,使得工程师能即时把图纸、需求报表、每日报告等向总经理报告,从而消除了建筑时空的隔阂,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此外,报表等的电子化节约了大量成本。通过实践,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实现了如下几个目标:1 继承了原来供应链的优点,并拓展了供应链的功能和范围;2 集成的条形码和PDA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建筑现场信息搜集的效率;3 通过与web的对接,增加了总公司和其他公司、供应商的准时信息获取和无线信息交流;4 提供给建筑工地的工程师以最新数据,也使得总经理能动态处理和控制工程进度。
除了建筑行业,物流配送、货物存储管理、特别是利于环保的回收物流等方面都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又由于其分散性强而难于管理,为移动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电子商务;建筑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建筑企业高耗低效的现状急需管理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动态信息,还可以提供一个经济的克服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公共交流平台。电子商务可为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建筑企业电子商务
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它从系统思想出发,将核心企业及上游和下游企业看作统一的供应整体,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集成与统一管理,适应企业发展和跨企业合作的需求。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有效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恰当数量的商品在合适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2.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建筑企业供应链涵盖整个建设过程,它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包商、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和业主连接成为整体的建设网络。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围绕企业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资金流从业主流向总承包商,然后流向分包商、供应商。信息流从业主流向承包商、设计单位、供应商和生产商。物料流从材料、设备供应商流向总承包商以及分包商,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供应链管理包括多个公司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调,应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建筑企业物料的库存。
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强调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达到各个参与方共赢,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采取供应链管理的建筑企业,工程总成本降低,问题处理周期缩短,业主满意度大幅提高。
3.建筑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为建筑业带来巨大效益和效率,也为建筑企业的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便利,利于实施供应链管理。在网络时代,“鼠标+水泥”的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建筑企业的商务方式,根本性地变革建筑企业的整个经济环境。但是,中国建筑企业电子商务化还存在着明显的一些局限与不足,如软件开发缺少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数属于低水平重复性开发。
图1 建筑企业供应链模型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1.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价值分析问题。
在建筑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基于为业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提供应链整体价值为目标,为创造更多价值提供技术支持。在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时间长、地点固定、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单一等特点,每个建筑产品的生产需要重新考虑时间、成本、效率、人员和服务对象,而支持每个建筑产品的供应链条不尽相同。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需要长期且不确定的投入,建筑企业难以准确估计投入成本。
2.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关系。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需挑选可靠的供应商。建筑项目从启动到完成,涉及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分包商以及工人等各种经济关系。施工所用建材品种多、数量大,甚至需进口,材料供应与采购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电子商务采购时,由于电子支付系统滞后及网上支付手段不完善,造成网上结算时间延迟。材料供应商并非都能在保证期内准时供货。上游供货商推迟供货、供方与需方的纠纷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延迟供货。
3.建筑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建筑项目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较落后,无法及时掌握成本费用发生及其盈亏,无法实现业务流程化和数据集中管理。有些建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供应商采购都存在信息交流困难,更谈不上准时化采购和快速响应。因而在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项目管理软件方面,需要专门研发,加大了建筑企业的成本。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加强合作与协调。合作伙伴企业的相互信任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共享信息的前提,协同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时代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为建筑企业节约采购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报价质量、支持总承包工程管理。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链节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要在建筑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使其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改变企业间相互割裂的关系,把企业内部及节点企业间的业务看成整体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复杂程度的提高,协调的好坏成为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协调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生产活动,形成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2)处理好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建筑企业承包商应与供应商“零距离接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大多采取外包形式进行施工,应通过采购活动激发供应商潜能,使其不断变革以适应自身要求。建筑企业不应为了价格而对供应商施压或制定不平等条约,而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建筑企业供应商的地位应提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协作而非上下级的关系。(3)改善第三方物流与及时供货。第三方物流系统可采用混装运输,提供集成运输模式,使小批量库存补给更为经济。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需通过对工程建设各环节的优化来增加利润,物流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实行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必然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零库存,及时供货是减少库存最有效的方法。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系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制定建筑企业物流计划,实现及时供货。
五、结语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筑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有利于建筑企业整合资源优势。电子商务作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商务环境,贯穿建筑活动始终,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建筑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改变生产效率低、工期长、成本高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4~56
[2]王挺,谢京辰.建筑供应链管理(CSCM)模式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05,(4):45~49
[3]刘林.企业供应链的脆弱性分析及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0(7)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管理;实务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55-02
近年来,随着对第三利润源泉的探索文章屡屡见诸报端,我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正在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上来。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极为重要的环节,按照国外学者的划分,物流运输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产品制造、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六大产业过程中的一大过程,而且不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较为重要的一大过程,更是其中的关键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决定了产品制造的时限性,而且这一过程中的耗时与物流总成本也决定了产品的上市日期与价格。而对于纯粹的物流企业而言,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实务更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现代物流管理与现代供应链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是以客户的物流需求为拉动的,以权衡各环节费用并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的,以市场营销理念与决策系统等理论支撑的产品或原材物料的输送完整供应链过程。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与既往的传统物流截然不同,传统的物流概念仅仅解决运输过程,但是现代物流则包括了运输、仓储、配送以及分拨,甚至简单的加工或包装的全过程,这是一个闭环过程,更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化的工程。
我国的物流发展应以客户需要作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需求,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应以达成低最物流总成本为企业管理目标,应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客户服务宗旨。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从最初的原始的物流脱胎而来,原始的物流仅仅包括了运输与配送,从配送到物流是一个质的飞跃,从物流到供应链是又一个质的飞跃。在现代供应链之中,包括机场、港口、企业、仓库中心、以及其他第三方的物流中心等都是一条供应链中的节点,将整条供应链整合起来研究供应链中每一节点效率发挥的最大化,以便物流的快速、高效通过,就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核内心容,供应链涉及的业务范围与领域要远比传统的物流多得多,也复杂得多。从表面上看,我们虽然仅仅看到了物流过程,但是,涵盖于其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才是决定整条供应链的本质过程,物流管理已经渐渐变成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子集而已。
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顺利进行,并且给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带来了低效率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了下述几个方面:
在某些供应链的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供应链的规划人员为了使得库存成本最小化,而将本来需要设立仓库的点位取消,这样虽然从暂时来看节约较大一笔维护仓储的费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反而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与平均运输距离,因此所增加的费用要远远大于维护仓储的费用,这样做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给供应链实务管理者们的一个忠告就是在做出规划之前必须以全局的观念进行精算,不仅要算某一个时点的情况,还要精算整个物流运作一段时间范围之内的物流平均成本。
我国的许多初级物流企业都会在节约包装物上做文章,有的只是简化包装,有的甚至精简掉包装,这样做对于物流企业的不利之处在于未来仓储与搬运过程中会增加破损甚至损坏现象,从长期来看,不该节省的节省反而得不偿失。我国的某些流物企业会尽可能保持货架上货物的连续,但是殊不知在未来的立体式全自动化的无人值守物流管理中,因为保持其连续性而提高安全存储量会直接造成仓储费用的上升。
运输速度与运输费用是呈反比关系的一对矛盾共同体,片面追求运输速度可以大幅降低仓储费用,但却必然而然地会提高运输费用,相反,采用较慢的运输速度虽然极大地降低了运输费用,但势必会提高仓储的费用。过度追求速度与过度追求运费都会为此而付出相应的代价。同理,过度降低装卸费用也必然会造成装卸效率的降低,而且装卸效率是一个全局化的影响要素,还会进而影响其他环节。
从我国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可以看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系统化的复杂问题,不应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而应将问题置于整个系统中加以系统性、全局性、综合性、统筹性考量,以免因为因素间的关联性导致更加不良的后果发生。
三、物流与供应链模式选择
对于物流专业外的企业而言,可供选择的物流与供应链模式并不多,要么选择自营模式,要么选择物流服务外包模式。具体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何种模式能够让企业的物流运营效率最高,以及最大化降低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同时还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企业的对物流的需求。除此而外,多个企业还可以实现物流联盟,即企业之间互相利用优势物流网络与优势资源以实现这些企业共同的物流管理目标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物流联盟是一种由企业自发组织的以协约或契约等形式约束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网络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一种因约定而临时整合起来的物流网络组织。物流联盟的做法使企业团结在一起,提高了各自物流网络的利用率,减少了维护物流网络的费用,使得企业运营风险得以大大降低。如果若干家企业联合起来,则可以较为容易地形成一个涵盖局域甚至全国的物流网络。这样的物流网络可以最大化降低企业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总拥有成本。物流服务外包的第三方物流使得企业能够专心做好除物流而外的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等领域内的工作,有助于企业更专注于擅长的领域,对于企业的运营十分有利。近年来出现的第四方物流则可细分为物流的正向协作、物流的一体化方案的解决与整合以及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革新等。物流企业的终极目的就是调动企业的一切资源与力量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与变动的需求。虽然号称对所有的客户一视同仁,但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当然也包括物流企业都会对根据客户的业务量对客户进行重要客户与一般客户等的划分。并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物流策略,在客户满意与物流成本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这样就可以既保持客户的某种程度上的满意度,又能够达成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的需求。
四、物流成本管理实务
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物流成本管理,这一环节的重要意义在于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得企业更具活力,可以使得企业能够在固定的时限内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与发挥更大的运作效率。物流的成本与企业中的其他任何成本均不具有可比性,物流成本不仅具有隐含性与复杂性,而且物流成本还具有不明确性、综合性以及悖反性。物流成本的独特的特性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的复杂性。
降低物流成本的一个最佳途径就是要对企业所拥有的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将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加以重新审视,能够整合的可以进行整合、能够优化的务必进行优化、能够重组的一定要进行重组,只有试图提高了每一环节的效率才有可能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整体成本。根据对用户等级的划分,以确定客户的最基本的需求,在满足客户最基本需求的情况之下,适度超前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但不宜不计成本过度超前。比如,可以陆运的,绝对不能选择空运。可以海运的,绝对不选择陆运。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来源于其不断壮大的规模化与其不断扩大的网络化。
五、结语
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港口、生产企业、仓库、运输公司以及货代公司等能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和单位,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让这些资源最大效率地发挥作用,就是现代物流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来赢得更大的收益。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实务问题关系着物流企业的未来发展与企业经营成败,而且随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研究的不断深入,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问题正在越来越成为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华.现代供应链管理及其流程构造[J].当代经济科学,2000,5.
[2]陈志祥,马士华,陈荣秋.供应链的设计与重建[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4.
[3]陈来.加强供应链物流管理提升制造业竞争力[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
Abstract: At present,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s the most central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th th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for globalization of the logistics supply chain, our logistics companies show high growth situation, but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constraints from the the population cost growth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China's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re constantly weakened,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new developments,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must strength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make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ob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物流;供应链管理;转变;策略
Key words: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transi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011-02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物流企业已经逐步的迈入到了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同时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的向集群之间的竞争转变。传统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物流模式在追求成本上有优势,但是现代物流的供应链有事已经逐步的取代了传统物流模式的优势。现代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然而我国的物流企业面对着来自国外物流企业以及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当下严峻的发展形势,国内的物流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经营能力,自立自强,不断的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发展,从而不断的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1 供应链 供应链主要围绕的是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控制,在这其中会逐步的建立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链结构,供应链还同时涵盖了所有的加盟企业,它不仅是连接所有物流参与者的资金链,信息链以及物流链,还是一条具有价值的增值链,通过各方面的加工和包装来不断的给企业带来收益。
1.2 供应链管理 当下供应链管理所体现的是一种集成性的管理思想,它使得供应链能够更好的提高对物流的计划和控制,供应链的管理包括了采购、制造、运输、储藏等很多的方面,供应链的管理对物流成本和用户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注重,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从而使得供应链的相关企业能够共同获益。
1.3 物流供应链管理 所谓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主要是对物流企业采用的模式,物流供应链管理主要是针对整个的供应链,目的是为了能够对所有的物流活动进行一体化的管理。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以物流的重要性作为依据,在整体上使得物流成本能够降低,不断的家底库存量,同时要充分的利用供应链中的资源运作效率来给经营者带来更大的市场应变能力,从而能够做到物尽其用。
2 传统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差异以及面临的问题
传统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物流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把供应链当作是一个整体,而整个供应链的战略决策是企业群的一个最终依靠;其次,物流供应链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库存管理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起到平衡的作用;最后,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能够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整个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相应的统筹协调。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当下我国传统物流管理还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供应链的管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相应产生的外包装需求、系统信息化管理以及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物流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物流产业正在全面的向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型,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相关产业进行协调,从外包装,信息化以及安全化三方面着手,在第三方物流上进行起步,从而最大程度的整合好功能资源,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体化,最终对全球化供应链的管理进行推动。物流产业发展供应链的管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根本,同时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只有不断加强个行业的相互协作,才能为供应链的管理奠定基础。
3 现代物流企业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3.1 加强了物流系统的相互链接 物流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协调运作,只有加强物流系统的相互链接,才能保证运输的货物能及时的送达,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能够减少采购物资时的阻碍,使得供应链的合作功能大大加强,因此说物流系统的链接应该是无缝的链接。
3.2 能够更好的减少库存总量 在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工作环境下,一些加盟的企业通过各方面的信息交流共享,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加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从而推动了一体化集成管理的进程,合理有效的减少了加盟企业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库存总量大大减少。
3.3 企业的的订单处理周期得到有效的缩短 订单的处理是物流企业的商务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缩短订单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缩短整个生产过程的周期,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可以使订单的平均处理周期缩短3~2天。
3.4 缩短了现金的循环周期 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金的循环周期所决定的,现金的循环周期缩短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缩短了库存周期,为有效缩短现金周期提供了基础。
3.5 提高了服务的质量水平 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做到能够快速的掌握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准确的需求数量,因为企业的整个供应活动会建立会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之上,对于企业而言,在这种环境下,保证物流的畅通能够更快更有效的供应给用户商品,激烈的竞争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
3.6 提升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加盟的企业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作业流程的重组能力得到加强,使得整个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管理得到提升。
4 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4.1 将物流企业逐步的向第三方物流进行转型 第三方物流是在供应方和需求方之外的一些物流企业,在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正在不断提高,同时面对新的形势需求的内容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当下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上还不是很大,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于我们所追求的一体化服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新的挑战,物流企业应当树立一个大流通的思想,积极的推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同时提高自身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对于物流的运作要做到在满足各项服务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开拓新的服务行业,争取把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物流企业还要对服务的质量进行重视,树立诚信经营的服务原则,同时还要注重服务的效率,革根据需求方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全方位服务,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4.2 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好集成化的思想不断优化内部业务 对于传统的物流企业而言,一些基本的物流业务是具备了,但是这些业务缺乏一定的计划和组织,在统一化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首先是运输的线路和批次不是很合理,成本比较的高;其次就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带来一些问题,对于客户和货主的要求很难满足;最后就是物流业务所涉及的环节很多,执行的过程复杂,对于企业的商品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掌握,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的问题。所以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物流企业要运用集成化的思想来对企业内部业务进行优化,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把物流业务当做核心,注重企业的服务水平,尽可能的实现企业各部分环节一体化的管理,在不断改造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收益。
4.3 建一个适合供应链管理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 对于现代物流企业要想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必须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更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的转变为物流信息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之间的任何一个节点都需要信息的沟通作为基础,物流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了企业内部及物流企业之间的各种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位于不同的架构平台之中,所以在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同时,数据信息的整合式非常必要的。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合理的信息支持平台,建立一个优秀的信息支持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可以有效的将整个供应链的系统连接起来,从而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链。
根据当下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要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实现资源以及信息的共享同步,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断的整合和完善我国物流信息系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优势,由此可见信息支持平台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为物流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方向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全球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趋势,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要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来优化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影.高速时代传统沥青销售企业转型思考——以厦门新立基有限公司为实例解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管理方法
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想占据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更好地发展下去,就需要增强自身的管理,而物流管理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提升企业物流管理质量和水平,需要积极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对物流的整个流程和环节进行合理规划、合理调整、加强管控,保证企业物流运作的合理良好,使企业物流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使企业效益得到提高,有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一)供应链概念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更加重视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伴随着供应链的应用和不断发展,开始注重供应链的外部环境,不同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对供应链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使供应链的内涵各不相同,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供应链定义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会涉及到生产商到最终客户所形成的一种供需网络,利用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的反应,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提供优质的产品,从而能够最大化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并且能够使运作最优化,促使供应链的成员企业能够实现多赢的局面[1]。
当前不管是制造行业还是服务行业都已经打破个体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局限性,把内外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上下游平台信息能够得到共享,从而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整体规模效益的最大化。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断提高的贸易水平,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成本价格竞争变成产品质量竞争,到现在开始变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物流模式的竞争。
(二)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整合统一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是供应链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主要通过管理来降低成本使商品增值,从而使产品竞争力提高,物流管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把物流运作流程进行改善和优化,使生产率和物流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单位成本得到显著的降低,以此达到增值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目的。
很多企业通过增强物流能力来扩大市场份额,调整库存货物管理来使存货和配送成本降低,从而来构建企业的供应链。由此可见物流能够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物流管理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企业的战略管理上看,物流管理对整个供应链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上。
物流本身有着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需要合理平衡材料的购买、产品的运输和产品的储存,这也是物流管理对企业的有效回报,有效的物流管理能够减少系统当中的非增值环节,使供应链管理更有竞争力。从供应链发展历程来说,在一定角度上供应链是从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许多观点认为物流一体化管理的代名词就是供应链管理,但是供应链管理已經超出物流管理的范畴,物流运作管理的拓展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从企业的物流管理拓展到优化企业的整体职能,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集成。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一体化的延伸,能够把企业外部的竞争优势融入到企业的自身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把供应链进行连接,把企业自身和合作企业扩展为一个企业,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方法来创造市场价值。供应链管理在关注物流运作的同时更关注战略方面,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一种新战略。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
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物质流、信息流、商品流、财务流等各方面企业业务链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调整和有效的管控。供应链管理模式同之前管理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性,主要表现在集成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集成化主要通过规划、调整、控制供应链的各个流程,来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促使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得到交流和共享[2]。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全过程战略管理主要是优化企业的总体经营流程,从而使总体经营流程实现高效化,促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对于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信息都需要企业进行收集,并对各个链条进行分析,找到不足,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上资源能够得到更科学合理地配置,使全局能够得到更好的统筹,促使企业的供应链能够良好开展,良好循环运行。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物流业务。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的物流功能还没有集成,这表现在企业内部还存在着不顺畅的联系,物流各环节不能及时有效地执行,这会使物流业务不能良好的运营。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是物流活动的基础硬件,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的滞后,可能会出现物流缓慢、虚假信息等情况,影响物流业务的发展,很难有效降低物流运营的成本,难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的缺少,会使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中大量的物流信息受到不同部门的阻隔,这对每个节点的物流运作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大量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增加物流成本,对供应链整体竞争力造成直接影响。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每个节点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使得一些风险和许多不确定性更容易放大。企业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主要为了能够有效流动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而供应链上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会对物流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关键的人才因素,要想使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够高质高效的运行,需要企业引进优秀专业的物流人才。从当前企业实际物流管理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存着物流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在企业当中任职物流管理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基层员工晋升上来的,在管理经验、物流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欠缺,这使得物流管理人员很难从专业上来规划和管控物流业务,使物流管理在效果上有待提高。
四、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方法的分析
(一)重视供应链物流管理
企业需要重视供应链物流管理,把其上升为企业的战略高度上,不能把供应链物流管理只局限于眼前的企业管理发展当中,需要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供应链的竞争是未来企业的最主要竞争。企业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物流战略联盟,这样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市场和组织的两重优势,良好的合作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伙伴,利用供应链的整体优势来进行竞争,能够使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使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能使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互惠互利[3]。
(二)积极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供应链物流管理需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而第三方物流能够满足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需求。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要求日益变高,特别是在物流服务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客户的需求服务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当前从整体上来看,对于供应链管理服务需求来说,物流服务水平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服务还是比较单一,没有实现多样化,对整个供应链还不能实现全过程的服务,不能满足市场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求。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物流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积极进行创新,加强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对于物流管理当中的某一节点物流服务,企业不能只满足于此,那样在市场的不断发展当中企业会被淘汰,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经营理念,要转变为供应链理念,对物流服务业务要积极地拓展,主动地创新,针对消费者多样复杂的需求,要为客户制定个性化、差异性的服务,并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物流服务需要转变为积极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有机衔接起各个物流功能,从而使物流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运作,使物流管理的控制能够得到提高。
企业对物流服务项目进行开发时,一定要对新项目的物流管理服务内容进行创新,这主要包括优化客户的物流系统、供应管理等,从而能够提供给客户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极大的便利[4]。物流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企业通过信息流来对实物流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此在企业进行实物服务时,也需要企业进行信息流的服务,这样使物流管理更加的全面。企业要加强对客户供应链管理的参与度,积极与客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能够实现协同效应。
(三)建设完善的信息平台
信息时代需企业积极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断提高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采集和分析数据,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快速更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要想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核心的部分就是增强物流信息的竞争,企业需要建设和完善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并且构建的平台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数据信息。
同时,利用新的技术能够把信息进行整合,整合在一起的信息能够对供应链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促使企业之间能够更良好地进行合作,利用信息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这对供应链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面向客户,并且十分可靠安全的物流信息平台,从而与客户的联系、交流能够变得十分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泄露信息数据,避免带来损失[5]。物流信息平台的完善和优化能够拓展企业的业务,把握客户的需求,从而使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建立更加有效的服务链,使企业物流管理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融合
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企业持续经营的时间和发展方向,能够促进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有效融合,这对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的物流管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物流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把经营范围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构建的供应链系统更具针对性、可行性,能够有效连接起物流管理的每个环节,使企业的管理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还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供应链的重要价值,需要规划长期的发展战略,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有效融合,共同推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6]。
(五)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物流管理需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想进行创新管理,需要综合素质比较强的物流专业人才来提高创新能力。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与管理公司的合作,这样能够有效指导物流企业进行人才的培养。企业要给物流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增强物流人员的竞争意识,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给有能力的物流人才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物流管理工作当中。
企业要加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并要注意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同时,国家也要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鼓励社会有专门为企业提供培训物流管理人才的机构。高校需要重视物流人才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参加到供应链企业的物流管理实践当中,从而能够对物理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7]。
结束语:
[关键词] 电子商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055-03
[作者简介] 周终东,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郑金胜,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江西 南昌 330025)
一、电子商务实现中的供应链管理规范
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直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即狭义的电子商务,也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如产品产生、需求服务、销售支持、用户服务、业务协调等。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企业运作革命。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有两方面的涵义:
1.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等领域最直接的体现是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信息处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资金转移与支付、产品营销、产品交易、市场信息的搜集等,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IT技术,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商务得以在现代企业运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及供应链运作模式变得不合时宜,如电话、传真等落后的库存信息传递方式在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及智能数据分析等面前变得黯然失色,传真等业务往来手段也远不如电子邮件的便利。所以说,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商业运作模式。
2.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思想的变革。电子商务不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偶然性的,它有其必然的变化规律。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企业面临着投资负担增加和市场风险加大的压力,迫使企业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从企业经营目标来看,以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历了以产品为导向、以销售为导向、以利润为导向等阶段,但这些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企业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市场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各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管理者认识到,大而全的企业扩张战略永远不可能赶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只有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以静制动”,而不会陷入为了控制整个生产链而进行的低效扩张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了技术上的基础。电子商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
(一)传统供应链管理分析
1.传统供应链管理结构分析。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侧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因此,供应链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断了,将会造成整个供应链运行瘫痪。
2.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表现,表现在:
(1)过分强调自供――自产――自销的一体化供应链模式。企业表面是是无事不能,但实质上却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发,挫伤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注重了自身的资源利用,关注物流,却忽视了资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缺乏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产、供、销各自为政,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资金浪费和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2)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供应链各结点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致使双频繁地讨价还价、拖欠货款、缺乏诚信,导致竞争大于合作;而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则更为激烈,价格之战、亏损经营,其结果常常导致两败俱伤。
(3)缺乏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手段,缺乏市场响应机制。没有统一规范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安全、可靠的电子交易平台,没有建立对用户不确定性需求的跟踪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回应顾客需求,顾客满意度下降,企业信息丢失,形象受损,供应链的所有成员不能协调一致,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快速传递。
(4)重下游轻上游现象严重。由于观念上的偏颇,只重视下游的顾客,而忽视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以为“供应商有求于我”,致使双方缺乏信任。
(5)供应信息不准,长鞭效应严重。由于客户信息不准,单方毁约情况较多,供应链信息传递扭曲,制造商难以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只好根据预测进行生产和库存,由此增加了库存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6)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复、滞后或失真。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思想是系统理论。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网络)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1.管理信息化。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已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以前企业为了追求资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的控制,但是纵向一体化却因为管理组织臃肿、业务领域过于庞杂,造成风险增强、管理成本上升,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的和市场。“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的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3.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产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统化、专业化。在此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作为商务活动的辅助职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其业务管理也往往是分散进行,没有总体统一的协调和控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在这种要求下,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而使得物流活动能够从全方位、全过程、纵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协调。
三、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管理的方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个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并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就用,帮助企业准确地定位市场、拓展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促使企业采购过程的科学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降低成本,获取更大收益。相对于传统的链式供应链,因其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缓慢而显示出局限性,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迫在眉睫。该结构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将企业的内部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设备、时间)和外部资源(如上游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下游的分销商和客户以及银行、认证中心、酌送中心等相关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传统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从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建立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结构主要考虑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这种结构把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融入到电子商务之中,达到企业活动的高效率和最优化。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控制、采购、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应链上游企业同时获得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效应,是供需一致;通过Internet在线下单,订单的处理速度和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移动速度相当快。
2.物流。信息流指挥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动带来高速物流;物流的适应性强,由于物料或产品在指定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可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企业的库存。
3.资金流。资金流的方向是从用户到分销商到供应商。在线支付方式提高了订单的执行速度和交货速度。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1.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争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从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2.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切入点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而JIT(准时制)、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反映)、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体系策略的应用可以解决供应链上出现的上述复杂问题,提高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弹性,能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保证企业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行。(1)准时制(Just In Time)。准时制是指将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特定的生产线生产必要的产品。准时制是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生产领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个生产环节流动,缩短物质实体再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杜绝产品库存积压、短缺和浪费现象。准时制虽然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实现零库存生产、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2)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它是在准时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环境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因此,快速反应是信息系统和准时制物流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产品交给合适的消费者”的产物。快速反应系统的目的在于减少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最快反应。(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它的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客户反应是一种运用于工商业的策略,它改变了以往以单方面行动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它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系统,它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成一条供应链管理,并把企业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对这条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运输和分享等进行综合管理。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深刻和科学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可以实现,是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不开的。企业资源计划不但是一个全新概念的管理系统,而且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组.供应链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物料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不仅有效的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并且逐渐提高了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水平,极大的降低了社会就业压力,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设备也不够完备,因此违法发包与转包的现象层出不穷。降低成本,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有效的解决物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
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可以通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物料流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与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协调与管理,从而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链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全局动态的最优目标。
供应链管理能够完全覆盖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分为四个重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供应链的管理则是一同步化和集成化的生产为重要指导,以各种技术来作为有效的支持。其主要的目标是为了不断地提高用户的服务水平,从而降低总的交易的成本,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物料管理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物料,主要是指在制造成品或者提供服务时,需要直接或者简介投入的物品。这时可以称直接投入的物品为直接物料,而间接投入的物品可以称之为间接物料。对物料管理的总过程,则是经历供应厂商、物料仓库、制造的过程再到成品仓库或者配销中心这四个阶段。无论是供应厂商的评鉴、物料的采购、供应厂商的运输和交货、物料验收!物料储存、存量管制!物料领发、物料加工、成品验收、成品运输以及存货管理再到存货配销等,都需要物料管理的介入。
对于企业的物料管理而言,其是物流管理过程中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活动,并且涉及到比较广的范围面。其中包括:预测物料用量,编制物料供应计划;组织货源,采购或调剂物料;物料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物料的统计和盘点。
物料管理是整个物流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物料的使用与消费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物料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与促进企业生产,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节约物资和消耗,来加快资金的周转,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施工企业物料采购管理中推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建筑过程是项目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与维护。通常建筑企业都将这个过程叫做价值链,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一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阶段,却忽视了价值链里最为原始的物质物料,与此同时,也忽视了推行良好的物料管理所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对于建筑产品的雏形形成阶段而言,勘察设计阶段是最主要的阶段,它需要表明相关的特殊物料。在正常的建筑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的管理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个阶段的,只有在施工开始时,相关建筑施工企业才开始推行一些物料的采购工作。针对一些被限定的施工物料而言,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而找不到货源或者由于供应厂商的原因等方面而不能够被运输到施工现场,从而大大的推延了建筑产品的生产时间。这些在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从而使相关建筑施工单位和企业能够及时的做好准备,提前时间。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约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工程投标过程中的报价质量,从而缩短报价的时间;并且能够帮助建筑施工单位支持总承包工程的有效管理,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去处理好职责内的主要业务;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施工建筑单位缩短工期,促进产品的更新和进步,提高企业应用和采取新技术的手段和能力。
四、在供应链基础上的建筑物料采购管理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由于建筑承包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只是一种关系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物料采购活动也仅仅被看做一种比较单纯的采购活动,而没有被具体的划入管理的范围之内。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牵涉到全局和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言,传统的采购模式无法合理的解决,然而现行的供应链管理采购模式能够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一个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需要比较多的物料资源,所以要结合具体实际对这些物料采取合理适当的战略定位。要结合不同物料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对于传统的采购模式而言,其仅仅凭借所需要物料的数量与价值来分为大宗物料与零星的材料,而这种方法极大的忽略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对于建筑物料的供应链之间的影响,从而不能科学有效的展现出物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贡献度和紧迫性等情况。针对上述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战略定位。
对企业的物料进行分类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控制质量、成本与即时供应,来保证建筑施工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采购成本。
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树立标杆供应商的方式,来竖立供应商学习的榜样,从而提高供应商的业绩。具体而言首先要测量出最佳供应商各个主要业绩值,其次还要总结出最佳供应商取得最佳业绩的做法和经验,最后再向各供应商提供这些信息,从而帮助其他供应商寻找自己的差距,组织整改,不断地提高管理的水平。
结束语
作为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与建筑机构的重视和关注。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更关注和强调的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面的节点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在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内部参与双方的共赢。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竞争环境,不断的推行和使用建筑供应链的物料管理和采供以及库存,从而不断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松林.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提高方案浅析[J].物流技术.2009.5(9):23——25.
[2]王要武,郑宝才.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4(6):32——33.
[3]刘文荣.关于对施工工程项目建筑材料实行配送服务的设想[J]..铁道物资管理.2011.9(42):15——16.
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
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地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是为把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相连接进行的协同合作,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此达到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种管理理念和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力量。
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实践都与物流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级的形态。从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经历了五个阶段: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领域扩大化阶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可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顺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物流管理进人更高级的阶段,从作业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是传统物流管理的逻辑延伸。
1.2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是协商的机制,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的机制。物流管理中,主导企业通常是制造商力图通过一个计划来控制产品和信息的流动,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本质上是追求利益的买卖关系,常常导致存货向上游企业的转移或成本的转移。供应链管理同样制定计划,但目的是为了谋求在渠道成员之间的联动和协调。
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物流管理主要是关注组织内部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指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交付,对企业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即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高度互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同步考虑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联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成本效益权衡,实施一体化管理后所获得的整体效益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配等。
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有着更大的依赖。物流管理是通过对存货时间和地点的精确定位来创造价值,通过对订单管理、库存、运输、仓储管理、物料处理以及包装管理等活动的有效控制,以廉价高效的方式寻求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和客户的价值增值。供应链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组成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在五个主要流程上的协同合作,这五个流程包括:信息流、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以及知识流。物流是供应链模式中产品流和服务流的主要运输导管,如果说物流的运作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客户可得性的话,那么供应链管理则是首先解决在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可靠性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外源”整合组织,物流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或不同物流功能的整合。供应链管理更多地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协作整合外部资源来获得最佳的总体运作效果,除了核心业务以外,几乎每件事情都是“外源”的,即从企业外部获得。所以供应链管理是资源配置的更优先的方法。
2.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
2.1 物流过程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供应链(SupplyChain)概念的出现。供应链把物流系统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货物配送到达用户的整个过程,看作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现代物流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为基本单位,而不再是单个的功能部门。在采用供应链管理时,世界级的公司力图通过增加整个供应链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的方法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其竞争不再仅仅是单个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上升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2.2 物流技术专业化
表现为现代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和柔性化技术等等。运输、装卸、仓储等也普遍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这些现代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扩大了物流活动的领域。
2.3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客户资料取得和定单处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信息化渗透至物流的每一个领域。现代物流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2.4 物流服务社会化
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商企业逐渐认识到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它们更倾向于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据美国东北大学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正在研究以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专业的物流部门由于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一一产品从供方到需方全过程中,达到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路程最短、费用最省。
2.5 物流活动国际化
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普遍采取全球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原材料、零部件的来源,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因此,其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也超出国界,着眼于全球大市场。大型跨国公司普遍的做法是选择一个适应全球分配的分配中心以及关键供应物的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产品时使用当地现存的物流网络,并且把这种先进的物流技术推广到新的地区市场。例如耐克公司,他们通过全球招标采购原材料,然后在台湾或东南亚生产(大陆也有生产企业),再将产品分别运送到欧洲、亚洲的几个中心仓库,然后就近销售。同样,全球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已经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改变了汽车生产线的位置。
3.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战略
3.1供应链物流精益化战略
按照精益思想的5项基本原则,精益物流的本质就是不断改进,追求完善。与一般意义上的物流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精”和“益”。“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益"体现在成本上,追求成本最小化。“精益"追求的是质量与成本的最佳匹配,即用最低的成本创造顾客最满意的质量。精益物流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二者的根本点都在于消除任何浪费。为此,精益物流也相应地提出了5项基本原则,其核心就是要正确地确定和识别企业价值流活动,并使之按顾客的需求顺畅流动,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价值,并且只有当价值链由顾客需求来拉动时,才能不断地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暴露出价值链中隐藏的浪费,价值流动越快,就越容易消除浪费。供应链物流精益化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供应链中的整体需求为中心。从整个供应链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仅从单个企业或部门的立场或一个功能系统的立场出发,来确定什么环节创造价值、什么环节不创造价值,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规范价值链中的浪费。对价值链中产品设计、制造和订货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共同的消除浪费准则,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
2) 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共同认可的价值流增值的行动方案。
3) 及时创造仅由顾客驱动的价值。由顾客需求拉动价值创造过程,有需求才生产,消除无效劳动。
4) 合理匹配供应链物流能力。与精益生产系统联系起来,实现采购、配送、生产、销售等的精益组织与管理。
5) 努力追求完美。一且发现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并尽量增加高价值的业务环节,减少或消除低价值或无价值的业务环节。
3.2 供应链物流敏捷化战略
与精益生产相同,敏捷制造同样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敏捷强调的是整个过程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强调对过程的快速重构,从而抓住各种有利的市场机会来获取利润。在竞争加速、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今天,保持供应链物流较高水平的快速反应能力,即敏捷性(Agility),已变得异常重要。敏捷物流是支撑敏捷供应链运作的重要基础,同普通的供应链物流相比,敏捷供应链物流发展战略主要表现为:
1) 供应链趋于同步化。在供应链物流的敏捷化运作中,虚拟组织、动态联盟、集成一体化都可以是供应链再造的组织形式。它们基于共同的核心利益观,为统一的利润源(项目、产品或服务)在规范化的行动准则下进行集成互动,它们将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稳定组织模式改变为适当范围内的动态组织模式。
2) 延迟(Postponement)策略。延迟策略的核心在于产品的外观、形状确定或生产、组装、配送等活动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受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以尽可能接近顾客的方式来缩短物流反应时间作为敏捷物流管理的突破口。延迟策略类似于精益物流按需生产的思想。
3) 外包策略与市场敏感性。通过将全部或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的物流服务商,保持以高度的市场敏感性从最终市场获取实际需求信息并对其做出迅速反应,并及时调整物流方案。
4.结语
尽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话题炙手可热,一些拥有技术创新的企业,仍在看起来并不那么热的细分子行业的应用领域大展身手。近日,笔者与专注于提供高级计划与供应链优化软件的坤帝科公司的中国及北亚区事业部总监印义昊就中国供应链管理市场状况进行了交流。
项目覆盖500多个地区
目前,每年都盈利,目前是全球成长最快的供应链计划(规划)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项目遍及78个国家的500多个地区。印义昊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期望值越来越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已从单个企业对单个企业变成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同时,必须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强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这就涉及供应链管理。
通常所指的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它涉及市场预测、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管理、运输、履行订单、客户服务。供应链优化管理则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求的同时,为使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而采取的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方。
坤帝科200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进入中国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印义昊认为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国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因为随着“两化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思维的创新,许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多元化,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正在成为公司的重要竞争优势。
印义昊强调,在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坤帝科专注于提供高级计划与供应链优化软件及解决方案。他认为,生产计划和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和各个企业联系的纽带。
关注四大领域的供应链管理
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生产计划与控制。一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供应链的信息转换器,通过生产计划,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都通过生产计划进行加工转换,把需求信息转换为供应信息。另一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生产与需求的调节器,通过生产控制过程,有效地调节生产与供应的关系。
生产计划与控制还是供应链的资源调配器,通过生产计划向各供应商发出物料需求指令,向各分销商发出供货指令。特别是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目的时,生产计划与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还特别分析了坤帝科供应链计划与优化平台的理念基础——系统实现了用户的全权控制与完全可视化,并可让用户根据需要随时对计划进行修正和优化,还可在任何时刻根据需要选择完全自动化、半自动化和手动计划等模式,帮助企业有效地完成产销对接。
在谈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印义昊表示,坤帝科将重点关注四个大领域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应用。这体现在:制造业中的钢铁、有色金属、食品加工制造的计划管理;物流领域的集装箱物流、邮政、快递、零售方面的计划管理;交通领域的铁路货运、公路运输、航空、海运、港口和码头的计划调度优化管理;劳动力资源领域在空中交通管制、导航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 汽车供应链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统计资料表明,汽车的国际贸易额己占世界国际贸易总额的12 %~15%,仅次于旅游、石油,居第3位。随着“入世”以后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的逐年降低,未来“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是必然的趋势。汽车供应链管理在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汽车生产经营者的重视。
一、汽车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风险的识别
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仅偏重于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资源最佳化配置、制造与物流耗时的缩短、策略联盟等方面,着重考虑的是以企业利润的创造为核心,而对供应链的风险控制却考虑不多。2000年台湾发生大地震,造成全球计算机配件价格的上涨。同年3月,美国新墨西哥州飞利浦公司第22号芯片厂的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灾,需要几星期才能使工厂恢复生产。这家工厂是爱立信公司供应链中的一环,为其提供多种重要的零件芯片。这场火灾导致爱立信公司损失了4亿美元的销售额,市场份额也由12%降至9%。由此可见,产业的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因此,汽车企业在构筑行业供应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首先我们要分析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风险来源,即识别风险。
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广大汽车企业追求的“零库存”导致的风险
让我们来理性和全面地审视一些实施“零库存”的企业,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实现零库存可行性的前提条件,也即其现实性。丰田汽车装配线做到“生产环节”的零库存,除了本身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之外,其上百家零配件供应商不是将配套厂设在其周围,就是有原材料仓库安排在丰田厂的四周,零库存不仅是基于“零”距离供应之上,也是基于供应商可靠库存的基础上。
(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风险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运作与管理模式,如果没有信息网络技术作支撑是不可思议的。神州数码总裁郭为曾将供应链管理信息建设道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网络基础建设;第二是企业内部信息化;第三是一对一也就是B2B或B2C的互联互通;第四是网络社区的形成。汽车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建设与此前三阶段类似。第一阶段相对容易达成,第二阶段是基础,第三阶段是关键因素,难度也最大。在国内汽车供应链体系中,信息交互的障碍严重制约着汽车供应链的发展。一方面,现在一些先进的汽车企业已经不满足系统对接,订单直接生成,更需要了解供应厂商在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更多信息,如关键零件的库存信息等,以安排生产计划;另一方面,汽车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化基础相当薄弱的众多厂商,信息的交互容易出现断层。很多供应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使用的信息化工具仅限于电子表格;或者只是某些部门使用了部分信息系统,内部集成还存在很大问题,与外部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息交互更是困难重重。
(三)外界环境制约导致的风险
美国供应链专家罗伯特・伊斯曾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供应链的管理今天面临几个重大挑战:基础设施薄弱、分销体系零散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缺乏第三方能力”。就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企业更加注重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中不仅有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还包括物流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了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然而在国内,一方面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物流需求有效需求不足;而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差不齐,信息化基础薄弱,一体化服务功能差,有效供给也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汽车供应链的发展。
(四)独家经销商问题即采取独家经销商政策存在的巨大风险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五)文化方面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都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导致供应链产生风险。
另外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停水停电,大的如政治因素、战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二、汽车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
在完成了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就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供应链风险加以防范。针对汽车行业供应链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一)加强信息共享和保证物流通畅
强大的信息和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基础。加强信息的共享和物流的通畅有利于减少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不确定性。信息共享包括库存信息、可供销量信息、最终用户需求信息等等。通过加强供应商与生产商、生产商与销售商的信息共享,使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成为可能,快速准确地响应终端用户的需求,有效地控制不合理库存以及协调生产上的不平衡。而通畅的物流系统又可以减少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供应链中运输的障碍,保证供应的及时性。
(二)发挥核心企业的领导作用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建立而成,并不是简单地从供应商到用户的供应链。核心企业拥有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优势,在供应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中,核心企业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第一,核心企业的领导作用在整个供应链中施加强大的改进压力,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协同性和运作效率;第二,核心企业要加强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管理,向其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不断提高节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降低节点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例如,为了强制供应商实现最低总成本来提高收益率,沃尔玛凭借其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地向供应商施加压力,迫使供应商进行流程改造,使其同沃尔玛一样致力于降低成本的运作。同时,依靠其先进独特的营运管理技能,沃尔玛还为供应商的人工成本、生产场所、存货控制及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帮助他们降低成本,从中获益。这种做法在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等世界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核心企业的影响力在降低节点企业运作低效率等所带来的风险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三)保持供应链的弹性
供应链的“弹性”是指整个供应链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富有“弹性”的供应链是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和降低供应链风险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合理的库存。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是总成本最低,通过JIT生产和采购,实现零库存管理。但是,由于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供应链中也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个别节点企业因缺货不能正常生产,就可能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中断,因此建立合理的库存是必要的。库存的合理性源于客户服务水平的确定,应根据统计学原理来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第二,提高供应链中企业的柔性。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大规模制造出来的大众款式商品,而是要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并且需求时尚的变化也越来越快。供应链中的企业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快速调整生产,提高设计和生产的柔性。能够对产品的变型、工程更改做出迅速反应,实现多品种、高速度、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避免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不得不重新选择供应商而带来的风险和低效率。
(四)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企业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避开和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些意外的事件时常会发生,企业要有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内。这就要求企业在对供应链风险充分认识的同时,预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给供应链中多个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五)发展多个经销商,并对经销商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估以确保产品销售稳定
供应链上应发展多个经销商,不能单单依靠某一个经销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如果欲与经销商建立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找到针对哪些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以确认用户的需求。同时分析现有经销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对经销商的业绩、成本控制、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也要做充分的调查,它很可能成为影响供应链安全的一个因素。一旦发现某个经销商出现问题,则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
(六)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减少供应链的风险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输错误,并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GPS、EDI、条形码、RFID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总之,汽车工业企业与汽车工业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等在进行战略合作、实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加强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才能使汽车工业供应链得到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韩东东,施国洪,马汉武.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工业工程,2002,5.
[4]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供应链管理》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系统讲授供应链管理思想、理论与方法,强调运用系统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对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系统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对于一门课程建设至关重要。在规划课程目标时,需要科学把握该课程的主导思想与精髓,完整领会该课程知识体系与能力目标,才能科学定位课程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产生背景、意义和重要作用,理解供应链体系结构、构建理论与策略,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形成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系统工程问题,领会供应链战略合作的思想和意义,树立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思想,培养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供应链管理产生背景、意义和重要作用;理解供应链结构、原则、步骤和策略,供应链运行优化等;掌握供应链管理概念、管理的内容,供应链构建内容等基础知识。了解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及制约因素,采购管理模型,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控制的原理、意义,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关键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理解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委托机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方式、作用,库存与库存控制、库存优化方法,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关系,电子订货系统的结构、功能与作用;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采购策略,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协同式库存控制策略,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网络,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作用;熟练掌握联合库存管理策略。了解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基本原理和方法,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作用;理解快速反应、有效客户反应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的方法应用,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基本原理;掌握快速反应、有效客户反应的方法应用,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熟练掌握供应链激励机制。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从供应链出发寻求系统工程问题最佳优化方案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讲授、分组研讨、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深刻领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通过供应链战略合作思想和理论的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
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环节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环节,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理论体系内容多、覆盖面广、理解难度大,与系统工程相关课程衔接紧密等特点,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选取上,紧密结合课程知识体系特点和学生自身知识需求,精心进行了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
依据课程的教学对象特点和易具备知识结构情况,以及对学习课程的知识需求和兴趣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选取。本课程依据教学内容共分为供应链管理基础、供应链构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方法与应用、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绩效评价等内容。
教学环节安排。注重精讲与研讨等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与方法应用的深刻理解与掌握;“精讲”贯穿教学全过程,由教员按单元统一组织;“研讨”是在精讲的基础上,组织专题研讨,促进对知识点的拓展与深化。
全面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重点是,教学目标定位应聚焦学生能力与素养培养,教学内容体系应着眼能力需求,教学过程方法应突出学生为主体。该课程教学模式,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牵引,紧紧围绕教学转型,强化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倡导“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模式上,进一步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并重转变;由灌输、讲授为主,向讲授、研讨、自主学习、创新提高、个人发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转变,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在教学模式方面应当构建“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贯彻“案例驱动”教学。在教学中以供应链典型案例、著名企业供应链案例、知名品牌供应链案例为先导,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建议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结合经典案例,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目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研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加强学生之间交流,教员与学生之间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课内课外的结合。课内教学注重对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的讲授,针对不同教学单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效果,合理运用精讲、案例驱动、研讨互动等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外组织学生围绕系统工程实践和经济管理领域等问题,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做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行学生学习策略调整。就是在角色定位上,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单纯讲授和学生被动听讲,教师由讲授者向设计者、组织者转变,学生由被动听讲向自主学习转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重视自主学习。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衔接紧密,与此同时,供应链运作的实践性较强,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加强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归纳、总结、讨论的学习习惯,注重课堂学习的消化吸收;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中的网络课程、参考教材等渠道开展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课堂内容,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研读经典案例。供应链管理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经典案例多,认真学习研究经典案例,有助于对课堂知识的拓展深化。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式,有利于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到经济管理和系统工程实践中去。
关注供应链管理最新成果。要密切关注供应链管理的最新研究和发展成果,把握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围绕系统工程实践和经济管理领域等现实问题,加强跟踪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