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时间:2023-07-24 17:07:08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知识基础研究

一.引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为以后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当下,核心素养引发了新一股研究热潮,不过,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培养途径、评价体系等,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①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学习成长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所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着重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二.关于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比较丰富,理论框架也比较成熟,我国有不少研究者都介绍了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重要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我国核心素养模拟建构的启示。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先前所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后又把核心素养划分为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文化和艺术、语言和交流、学习方法和认知、算和数学、科学和技术七个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SeCo)项目,认为:“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它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总体参照框很具有代表性,是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参考依据。在这项目中,她们提出了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一级素养,以及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等九个二级素养。欧盟则进一步提出母语交往、外语交往、数学素养和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会学习、主动创新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等终身学素养体系。其后,有许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参照以上三项核心素养体系,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的属于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这些都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比如,美国于2002年制订,2007年更新的《“21世纪素养”框架》,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分别是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要素要求。

国内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也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见解。比如:成尚荣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核心”即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他还强调了核心素养是发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可以表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褚宏启则具体描绘了21世纪核心素养所应包含的三大类素养,分别是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辛涛、姜宇、刘霞则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这三个原则”②。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多借鉴国外成熟研究成果的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背景,提出自己观点,虽然表述不同,但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核心素养主要是个体适应社会需要、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备素养,是满足终身学习的基本能条件,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保障。”③

三.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很重要,尤其在我国,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不过,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相较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研究来说,是比较少的,在我国,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则更为单一,偏重理科。自《意见》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的也有不多学者对语文核心素养展开了论述,主要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和定义的探讨;二是结合教学,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1.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姜树华从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思维力、阅读力、表达力,三者之间,思维力又是核心。顾之川从宏观角度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孙双金认为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其中人文修养的内涵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底蕴三个维度;语言能力包含说写表达的维度和听读吸收的维度,孙双金老师的分类主要依据传统的语文能力分类方法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规定。也有不少学者从2011版课程标准所颁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出于基础和主体地位的知识与能力。

2.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基于某种教学形式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关于第一个方面有林嵘春、刘仁增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大要素,并且基于此着重分析了应该构建怎样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秦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了语文助学课堂的教学主张,并分析通过三种学习方式与四种教学策略来构建语文助学课堂。还有张伟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王超群、韦冬余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这些研究多是依据学科特点从而提出语文核心养的内涵,基于此分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意义,但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较少结合实践深入展开。另一方面,丁文静、韦冬余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接受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通过梳理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肖芸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为我们如何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经验,但是只从单一的教学形式出发,难以全面把握语文核心素养。

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教学顺应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教育改革确立新方向;同时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只浅略探讨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基础,以期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3.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4.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5.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6).

6.辛涛,姜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人民教育,2015(7).

7.辛涛,姜宇,王烨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8.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4).

9.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0.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J].中国教育报,2015(4).

11.张贤志.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 教育视界,2015(9).

1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1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14.姜树华.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有三[J].七彩语文,2016(4).

15.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 中学语文教学,2016(3).

16.孙双金.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七彩语文,2016(5).

17.王超群,韦冬余.初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

18.林嵘春,刘增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

19.秦艳.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助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5(11).

20.肖芸.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四川教育,2016(2).

21.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6(6).

22.张伟.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看小说教什么[J].语文建设,2016(1).

注 释

①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②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第2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思维品质;语言文化;综合语用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晓堂、赵思奇,2016)。它是对原有的英语课程五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因此,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和审美情绪等几大方面是深入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显性抓手。在核心素养时代,探讨课文教学离不开核心素养;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课文教学的探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强化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图片,开发资源,关注语篇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及其文化内涵,阅读要between the lines(阅读课教学基于文本,落实语言知识),beyond the lines(阅读课教学走出文本,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重视学生阅读策略和技能培养;基于不同阅读文本,教师应研究不同教学设计。本文结合新目标英语7年级下册第5单元Section B的阅读来谈谈英语阅读教学如何从教学设计的视角做一点拓宽阅读文本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学生通过本语篇的学习,了解了大象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和保护大象采取的措施;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凸显主题,培养了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人文素养。泰国的历史、宗教、文化、经济都与大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从大象在泰国的重要性入手,激活学生的文本背景知识。

一、图片和视频――辅课程资源开发,激活学生元认知

在本课开始热身阶段,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观看快闪PPT有关动物图片后,追问:What animals can you remember? Can you describe one of them?学生描述他们熟悉的动物,其他同学猜。在本课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游客在泰国观看大象表演的视频,学生看后回答问题:What’s the video about? What can elephants do in the video? What do you know about elephants? 视频为本课的阅读文本做了铺垫:Elephants can play soccer or music, they can also draw well. They are very smart. They are useful in our life. They can help people do many things. It’s important in Thailand. 然后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处理新词。接着教师指着课文插图又问:“What the passage may about? Can you predic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通过视频和图片及T-S互动,之后导入阅读文本。(This helps Ss have a vivid impression about Thai elephants to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article better.)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后,选出文章的最佳标题,同时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支撑这个标题信息的句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课前的图片和视频是教学的有利助手,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为课文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It can recall students’ memory of animals and motivate their emotions。

二、Between the lines――阅读课教学基于文本,落实语言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浏览,理解文章的话题,并找出故事的What/Who/When/Where/Why 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文本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x策略。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Read quickly and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You can often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or the la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每段的首句或末句在复述课文时可以设计下面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复述2b(With so much input before, it’s a necessary step before the activity “Retell”, which will help Ss output the target language better.)。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如本课文本框架清楚,句型优美,又以一位泰国学生的倡议书形式展开,话题接近学生生活。每段中心句明显,分别为:(1) The elephant is one of the Thailand’s symbols,it’s smart. (2) But elephants are in danger. (Reasons and solutions)(3)We must save the trees and not buy things made of ivory.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阅读内容和语言处理结合起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Why is it one of the Thailand’s symbols? How can we say they are in danger? How to save them?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Beyond the lines――阅读课教学走出文本,提升思维品质

Beyond the lines要求学生对阅读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以求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并推断作者的情感和倾向,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探究作者蕴藏的弦外之音。学生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事实,从材料的四个方面:主题或标题,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倾向或态度,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预测,并能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对材料中涉及的事实引发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析。教师应充分利用它们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凭借已有语言文化原有的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并通过联想重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批判性理解三个哟巍K要求学生根据文章,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文中的观点进行题外发挥,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深层地理解和推理问题,达到阅读的回归(Read back)。在精读、细读后,从上下文揣摩文章的隐含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关注知识的拓展面,拓深思维度,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重组。

在文本复述完并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框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读后感和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然后以读促写,训练语言有效输出。教师呈现几张熊猫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熊猫在中国的重要性,目前环境的影响和人为对自然的破坏导致熊猫的生存危机,倡导大家保护熊猫,这大大降低了难度。尤其对于七年级学生,适当地仿写是非常需要的。如单元的写作任务是描写一种动物,教师可以由泰国的大象联想到中国的熊猫,因此不妨在本课教学输出中做如下设计:让学生仿写一份倡议书――Let’s save the pandas. (After reading and discussion, it promotes writing naturally. Besides, pandas are familiar to the Ss. It’s much easier to understand so as to write effectively.) Let’s save the pandas!

Hello. We are students from China, and we want to save the ____. Pandas are to Chinese people. They are one of China’s ______(象征). People like pandas very much. Because they are cute and ________(友好的).

Pandas eat ______(竹子) every day. They likes running over and _____(climb) trees. Usually they live in the places ______ food and water. Most of them in China are Sichuan.

Today Pandas _______(处在极大的危险中), because people_______(砍下) much bamboo. And there are only a few pandas left in China. So we need ________(save) them. We should be _____(友好) to pandas.

上面这种仿写方式既给学生写作框架做了搭建,又提升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为本课核心词汇的运用和落实打下基础。

另外,在本单元拓展设计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动物谚语,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Play a harp before a cow. (对牛弹琴) A crane standing amidst a flock of chickens. (鹤立鸡群) Never offer to teach a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It rains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等。

四、文化视角――阅读教学关注语言文化,培养全球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是核心文化的表现,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英语课程标准》定义了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过程”,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刘道义(2000)指出“要加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加强语言的时代感,增加信息量”。教师要善于利用教辅和教材中的背景知识进行文化背景渗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其对英美文化的感悟。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到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要体现课程的人文性性质,提升学科素养。本课由学习泰国文化(引入时补充泰国地理位置、泰国国旗,大象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等)到中泰文化对比。这几年中国游客到泰国旅游日益增多,大象在泰国的地位)跨界到我们中国国宝――熊猫,熊猫的重要性、象征性及国人对熊猫的情结及呼吁大家保护熊猫,整个教学思路由日常生活导入――深度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通过拓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大量阅读难度适当的各类英语材料,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增强语感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立德树人――阅读教学注意德育渗透,跨界融合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心智的启发。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德育教育应注意全科性、全员性。教师应善用教材,灵活、机智地将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如本单元文本就有极好的素材用来拓展德育教育,在拓展作业设计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经典寓言故事,如蚂蚁和蚱蜢、蚂蚁和鸽子、老虎和狐狸等,让学生交流这些故事中动物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师平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2~3篇英语课外读物,并写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和读后感,使学生在阅读故事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的“Morning report”环节中让学生演绎这些故事,这种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延伸,还是学生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效果也好于那些机械、重复地抄写。基于课文话题拓展,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课堂训练由me chanical training 到 meaningful practice 到communication。通过对本课文的学习,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的感慨:Animals are our friends! / Be friendly to the animals!! / Let’s save them together!!! (图二)

总之,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研究文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将知识拓宽、延伸或者增加知识的输入量和输出环节。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模式,注重阅读过程,激活元认知,基于文本,超越文本,提升思维品质。此外,还要关注语篇的德育功能及文化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宽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想真正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必须做好两部分准备:一是深度理解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教师自己要具备对这种素养的认知框架(如图2)。教师要提高自身对不同文体的鉴赏力,要有教材重组整合意识及课程开发能力,拓宽教学思路,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语言功底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教育部,2011.

2.李冬梅.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7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龚亚夫.构建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体系.2015.5

4.王春辉.《文学性文本阅读的思考》讲座.省90学时培训,2015.7.

5.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2015.3.

6.王蔷.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北师大,2016.9.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在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品格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中掌握必须的知识技能,并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

一、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会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注重英语学科中的语言知识引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语言知识技能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教师既注重语言知识引导,又注重文化品格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那么在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他们就会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文化性,进而就会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英语素养。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不像语言知识点一样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核心素养中的批判性思维,其需要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判断与总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学某些词汇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景,理解不同词汇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含义,从而促使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如在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重点语句做出一定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内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

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终身学习本就是教师的重要职业道德素养之一,而且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视野,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们走进英语世界,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了解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方式,无论是词汇记忆方面还是口语表达或者阅读方面,都可以。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校或者学区组织的教研活动,理解透彻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并能对其加以适当拓展。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并且,教师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反馈,适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等等。

二、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为学生英语批判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如果把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比作一座大楼的建设过程,那么英语基础知识就像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建设,只有地基稳固了,英语大厦才能屹立不倒。相应的,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词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才能运用英语思维来多元化地理解文本内容。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扎实的词汇知识,并促使学生在构建词汇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文化品格。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词汇几乎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举个简单的例子,“dog”这一词汇,其直接意义为“狗”,狗在我国内多出现于贬义词中,具体有“走狗,狗汉奸”等等,但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dog”这一词汇却多出现在褒义词中,最典型的就是爱屋及乌“Love me,Love my dog”,还有“a top dog”,其指一个身居要职的人。关于“dog”的英语词汇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总结。还有关于食物、餐具、节日、标志性景物等的英语词汇,同样能够反应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人文习俗。教师在教学以上英语词汇时,要进行适当的扩展,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词汇知识的同时了解文化差异,并能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如《Cartoons》,这节课主要是围绕动画片展开的,世界中的很多国家都创造出了著名的卡通人物,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卡通动画的词汇时加强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具体可以是蜘蛛侠“Spiderman”,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下了解关于蜘蛛侠的相关内容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扎实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语法是连词成句的重要基础,学生必须要构建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更好地展开阅读和和口语表达,才能用多元化的思维来理解文本内容。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直接给出语法结构,促使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来生搬硬套。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将语法教学融于具体的语句、段落篇幅或者语言情景中,从而促使学生加强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关于“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相关语法知识,教师可以将其融于具体的语言情景中,然后促使学生展开对比分析等。比如我每天做作业,这一语句表示经常性的动作,所以是一般现在时,但是在表示我已经写完作业了这一含义时,就要用现在完成时。教师还可以促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时态例举出不同的语句,从而促使学生加强对时态语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三、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阅读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活动,有效的阅读活动既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巩固,还能够促使学生展开语法方面的学习、理解与感悟,更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因为阅读本就是一项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感悟。而且阅读文本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因此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英语文章的复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文本内容的复述,就是促使学生在全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整个文本内容复述中,学生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总结,语言组织与表达,因而学生的英语思维会得到有效锻炼。如外研版英语教材《Feelings and impressions》中的“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这篇短文,当学生阅读过来自Sally的信件后,要将其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复述出来。Sally在信件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对Lingling 邀请的感谢之情,描述了自己的外貌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将要到达一个陌生地方时的紧张心情等。然后学生们可以运用“first、second、third、forth”等序数词依次展开相应的复述;学生也可以不用序数词,按照自己的思想将其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等。比如Sally在信件中运用“spend a lot of time playing……”等词汇,那么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词汇,也可以运用 spend more time这种表达方式。

另外教师要围绕文本内容,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贵在思,而思起源于疑,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深入思考,进而会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还是以“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这篇短文为例,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如下问题:How does Sally feel when she leaves her mum and dad?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结合他们自身的认知展开作答。如文章中有一段描述外貌特点的内容,教师可以促使不同的学生运用英语描述他们自己的外貌特点等。

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群文阅读,就是在短时间内呈现多篇相关联的英语文章,促使学生集中对其展开一定的分析、理解与判断和总结,然后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如教学《Summer in Los Angels》,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多篇关于旅游的文章内容,促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了解不同地区的景色特点与人文习俗等。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现代社会是重人拾薪火焰高的时代,每一个现代人才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互动交流能力。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就是促使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展开分享、表达与交流,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不同的观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英语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主题展开口语表达方面的互动交流。如《Summer in Los Angels》,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围绕旅游展开的,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他们曾经的旅游经历,每一个学生都要展开相应的语言表达。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英语课外兴趣小组。英语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以促使学生组建课外兴趣小组,促使学生在早晨,周末时间组织展开英语角的互动交流学习。学生们可以运用英语分享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等。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材课文内容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展开互动交流。如在《Cartoons》这一单元内出现的“can’t help doing sth”这一短语,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理解与运用。每一个学生都要分析其在文本内容中的具体含义,并运用其进行英语造句。如阅读教学“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围绕“讲外语时的紧张心情”这一观点展开互动交流,从而促使学生从多个层面探索讲外语时的心理状态及其必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图文并茂地呈现知识内容。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要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展开英语听力教学,英语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加强听力练习与口语表达练习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等。因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平板作业推送,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预习方向,也在上课之前及时了解和反馈出学生预习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帮助教师上课时有的放矢的侧重重难点。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关于英语词汇的音频课件,促使学生在课前加强拼读、记忆与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关于英语听力的音频课件,促使学生在课前反复倾听等。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设计关于阅读的课件,促使学生在课前展开一定的分析、理解、判断与总结等。然后课堂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目前全网络大数据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在上课过程中,针对一些重难点语法知识,老师可以立马推送相应试题通过选择题方式给学生,学生立马提交,系统可以立马推送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你,做到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避免学生课下遗忘,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关于阅读文本的相关图片内容,用VR技术和AR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学生最为立体的感受;同时英语本就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每个主题背后的背景知识和学科间的融合有赖于我们信息技术的融合。如教学《Cartoons》,教师可以呈现某一动画的视频或者图片,然后促使学生围绕视频和图片展开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并促使学生更加多元化地理解文本内容。

总而言之,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持续不断地的学习过程,并且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如今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孩子要拥有哪些核心素养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为了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教师应该首先将个人终身学习贯穿一生,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思维,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包容性的思维。,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和人格感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王萍.学周刊. 2020(06)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 郭宝仙,章兼中.课程.教材.教法. 2019(04)

第4篇

[关键词]中丹合作办学;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47 — 02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我国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1〕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我校自2009年起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项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在多年办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顺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而出台的重要文件。该文件是引领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幼儿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专业素养,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师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高质量幼儿教师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机构科学地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我校制定人才课程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常州市对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特殊需求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属于经济、文化、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常州市民及外国专家、技术人员、商业人士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艺术素养与双语教育能力要求较高。为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客观需要。

二、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品质和规格,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素起着统驭作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前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既要有扎实深厚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又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娴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双语教学能力。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艺术型与双语型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和双语教育能力,能胜任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源”和“流”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的变化。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结合长三角地区对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我校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设置五大课程模块,包括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和隐性教育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计算机信息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其中重点增加了英语口语、英语会话、雅思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双语特色。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其中引进了丹麦高校的学前教育学、环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交流组织与表达、幼儿园课程、比较学前教育等课程,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学生视野。专业课程模块分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主要包括钢琴、舞蹈、声乐等课程,突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艺术特色;同时还从丹麦引进了手工艺技能、戏剧等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主要是落实“实践贯穿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学生在3-7学期各有2周幼儿园教育见习活动,第8学期有8周教育实习活动。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与责任,具有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则旨在使学生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四、 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教育质量的重点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平台,适时地将国外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聘请丹麦学前教育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与到我校任课的丹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我校每位到丹麦进修学习的教师进行学习汇报;与双语幼儿园建立合作培养协议,建立学前双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改革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准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借鉴丹麦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成功教育、案例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开放式的幼儿园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观摩幼儿园实践活动机会;深入双语幼儿园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改革考试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施全面考核。例如课程采用小组合作的考核方式,撰写学期论文并现场答辩,考核时不仅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在横向评价的同时,更加关注纵向评价,在艺术类生源素质较低的现实状况下,教育学生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努力做到起点相同,终点制胜。

五、 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环节

“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 〔2〕从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第一,基地幼儿园实践模块。具体包括集中性实践活动、专业课内实践活动和幼儿园双语与艺术活动实践。集中性实践活动包括第二学期至第七学期的教育见习和第七学期的微格训练;第八学期的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生双选会活动,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能力强化。专业课内实践活动是指在课程的课内实践学时中,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关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幼儿园双语与艺术活动实践是结合基地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双语教育活动、节目编排、环境布置等活动。第二,校内实践模块。主要是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学前教育实验室、微格教室、音乐厅、钢琴房、舞蹈房等场所进行的幼儿园模拟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更广泛的设计视角和更加娴熟的教学实践能力。第三,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十会一特长”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为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教、会用与会研的技能训练与考核活动。第四,课外实践模块。指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来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形成“两条主线、一个舞台、若干校园社团来推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两条主线是上半年举办文化节,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下半年举办艺术节,侧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一个舞台是每月由一个班级进行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此外,“崇师社”、“幼学社”等社团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第五,社会实践模块。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兼职,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主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六、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江苏省唯一招收艺术类(音乐)考生的专业,是国内唯一一所与丹麦高校合作办学的本科专业。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艺术特色,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素养,同时还具有较为突出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技巧。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基础音乐教育。二是双语特色,指在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办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幼儿园双语教学能力。三是实践特色,主要是指在“实践贯穿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全过程”的理念指导下,建构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隐性教育课程来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娴熟的幼儿教师职业技能,为提高学生职后的执教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提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中丹合作办学背景下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我们会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与完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及措施。作者认为,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商务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商务英语学科“专业化和实用性”的特点,了解各种各样的与商务理念和文化相关的商务活动,并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在外企里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场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事涉外的经济贸易活动,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语言差异无疑是这些人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在我们熟知的生活英语、学术英语之外,商务英语是现代外资企业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本文就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谈谈其内容、特点及措施。1,商务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的特点商务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中,既包含了英语语言素质教育的特点,也融入商务文化理念的教育特点。这就是商务英语的特殊点。从客观上看商务英语比较直白、要求严谨准确,趣味性不强。但是工作类语言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所有人都需要工作或面临着工作,因此它成为了生存语言和发展语言,对谁都不可或缺。国外把标准化的商务英语作为选择非英语为母语国家员工的标准,成为进入国际化企业的通途。由此可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实行商务英语的“专业化”。同时,商务英语是需要在企业中实用的,那么各个企业特别是目前进入国内的国际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理念。是中国职员在外商开办的企业里工作时使用的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工具。因此,具有受过商务英语这种特殊培训的背景的学员,对企业的商务背景理解更为深入,交流更为有效自由,在国际企业中就更能得到的认可。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其教学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实用性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商务英语的学习者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包括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员工、身处国际商务环境的从业人员、要出国深造的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在英语使用过程还欠熟练的从业人士,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以及对商务英语学习有要求的大学生,将来希望从事商务工作的商业专科大专院校学生。它提高的不仅只是说话和语言的能力而是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商务英语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它都是在关键的地方起重要作用的。2,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商务英语学科教育中,英语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方法手段,而商务意识和理念则是其具体的内容。因而,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同时包含了对英语语言和商务文化的习得。具体地说,这种素质教育主要是听、说、读、写、译与商务文化有关的内容这几方面的素质。这也是学校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就语言的工具性来讲,学生应学会运用英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随着广播电视和现代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建立和迅速扩大,许多人都感叹“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起了并且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以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为前提。3,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措施3.1,英语语言素质的培养英语语言素质的培养主要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入手:许多教学法理论都以听为主,如“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Response),“自然法”(the NaturalApproach)和“沉默法”(the Silent Way)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课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听力教材大多篇幅较短,话题也相对直截了当。所以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热身”(warming-up),广泛讨论一些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话题,先说再听,听完后再说,做完规定的练习后,做一些口头作文,有条件的话还可组织一些辩论。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背景知识的扩充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读的能力素质的培养是英语语言素质培养的主要方面,它应当是把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既有朗读,也有阅读。不管怎么读,首先必须要扎实的语法与词汇的基础,而且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阅读素质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上课必须先从背景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说与之有关的背景知识,问几个整体理解的问题。然后,有重点地讨论一些语法、词汇等知识点,以次来培养学生们读的素质;写的素质应包括各种文体,如信件、电报、议论文、日记乃至诗歌、小说等等。写和译是一个人学习语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平时,教师应多让学生做些guided writing,note making,outlining,summary,translation,oral practice甚至是cloze test这样的训练。同时,写和译必须是有内容的,不能空洞无物,苍白无力。3.2,商务文化素质的培养商务英语学习中,除了会运用英语语言,还必须要学会具备许许多多的商务概念和商务文化。正如在外企工作的中国员工们所意识到的:商务活动涉及方方面面,例如有管理、贸易、会计、金融,它是以英语为载体,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到其中。老师只有具备语言、商业知识、商务技能,在课堂上才能传授给学生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更能辅之以大量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讲解,知识面涉及管理、贸易、法律、财会等显示商务活动。4,结束语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应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通过学校、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同时,学生们还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和习得各种商务活动、商务概念和商务文化。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努力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商务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Allwright,R.1983.Classroom-centeredresearchon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Abriefhistoricaloverview[J].TESOL Quarterly 17:191-204.

2.戴炜栋、束定芳,1994,试认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语教学理论系列文章之一,《外国语》第4期,第1-10页。

3.杨雪燕,2003,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第54-61页。

4.刘润清,1 9 9 9,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5.虞苏美,2 0 0 1,《商务英语精读》(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与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界最热的话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四维核心素养”,我们基础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力求与国际接轨。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真正落实呢?这是我们每个一线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中关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培养要求为靶向,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学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分数,对学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忽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往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这种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容易对英语课程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实际上,国家、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更需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沟通系统能力的培养。从2017年出台的高考英语改革,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趋势。

2.课堂互动少,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往往“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由于缺少互动,学生不能及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反馈,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

三、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材的教学,也要注重课外的延伸。作为对课堂的补充,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课本话题或时事相关的英语读物、音乐、电影等推荐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观点,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这同时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的学习。教师还可以综合融合课程,多组织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举办“中西方节日海报展”,通过将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比较与分析,拓展学生对国内外文化的认知。

2.情境表演,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情境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牛津版初中教材内容多贴近生活,趣味性很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设置情境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运用语言。如每个单元的Comicstrip生动有趣,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Reading可以根据内容设计成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如8AUnit1Friends可以设计成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讲到网络的利弊时,可以设计成辩论赛;讲到8BUnit2Travelling主题时,可以设计成导游带队介绍参观各个景点;故事类的课文(如7BUnit5中的Theghostinthepark)可以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表演……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传统“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乏味,失去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会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学科,只要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而不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运用。这就违背了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使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与伙伴共同奋斗的过程。这本身很有趣味,对学生有着较高的吸引力。弹性分组,按需要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英语交流和运用能力会获得全面的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探究话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各个话题为探究载体,引导和培养学生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了8BUnit5Goodmanners后,我们可以就中外礼仪的不同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别国的文化。也可以就生活中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再如,教材中对于一些中外名人的介绍如9AUnit4中的SpudWebb和Unit5中的谈盾等,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思维,通过挖掘他们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做到真正、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虽然现在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一定能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在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194.

第7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核心素养;语言交流;思维认知

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而教育也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我们的英语课程也需要回归到语言课程的本质。那么在思考改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再思考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那么,构建什么样的课堂,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语言情境,发展语言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阶段是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搜集和理解基础信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创设大量的真实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使用语言。这一点在现阶段的英语课堂中完成得比较好,大多数老师在英语课堂上都能做到创设真实情境,让孩子使用所学的语言。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

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思S能力

学生搜集、理解了基础信息,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后,就需要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使用语言,谈论各种日常生活话题。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根据老师PPT上出示的情境的例句来交流,但是缺少了思考,缺乏思想内容上的东西。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应该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译林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What time is it?中Story time的学习中,分析学情,让学生在听录音时,根据图片和录音内容来选择每件事发生的合适时间。其实其中有一个录音中是没有提到时间的,这个时候让学生根据情景来思考,发生上学这件事情最合适的时间是什么。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听、读上,而是要通过上下文和图片来思考分析。同样在这课备课时,我想过很多的巩固环节设计方法,最后还是选定了让学生给之前学的绘本No,David中的小主人公David的一天一些帮助,这样孩子就需要思考如何更合理地使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帮助大卫,而不会出现每个人都是7点起床,8点上学,12点睡觉这样如出一辙的自己作息时间的介绍。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开动脑筋,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帮助David,甚至在课后,还出现了许多孩子将帮助David的语言进行改改编来帮助其他孩子。真正做到了发展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维度,即发展学生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三、培养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品格

丰富文化内涵,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程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和敏感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了解文化特征,分析文化冲突,深入体验各种文化,学会设身处地从目标语文化的视角看问题,达到视其所视、感其所感的理解。我个人觉得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在全球视野、开放精神、尊重差异这些方面是与其有重叠的,但文化品格更注重的是文化的自信与自尊、理解与宽容。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和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素质教育成了时代教育的核心。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要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实施。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而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只有区区二十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为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说”的能力,为何?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考核的内容,所以教师不够重视。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尤其是对于乡镇地区的学校,很多小学生尚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敢问,这是素质教育么?学生的“素质”,都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

中国本就是一个形式化严重的社会。各种形式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而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但教学的效果依然不明显。为啥?因为素质教育理念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依然采用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国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依然是应试教育。但为何还把“素质教育”炒得如此的风生水起?因为形式主义。正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呈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和创新。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落实和践行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等等。

(二)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远程教育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都将成为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创新教学评价,落实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有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自己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化严重的素质教育模式。

(四)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何为核心素养?通俗易懂地讲,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及关键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都是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当今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严重不符。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

Hutchinson&Waters(1987)的目标需求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客观需求(necessities),客观缺乏(lacks)和主观需求(wants)。

1客观需求

通过以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论证访谈、企业问卷调查和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岗位调研,同时调查区域内对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涉外翻译等岗位的需求情况,发现区域经济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

2客观缺乏

同时调研了企业对毕业生关注点如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学历高低、相关工作经验、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因素的重视程度,了解到社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满意度不高,客观上缺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强职业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主观需求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总数明显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品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BECP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BECP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商务(Business)为背景、英语(English)为载体、能力(Competence)为主线和实践(Practice)为途径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组织模式分为课程教学与课程实践阶段、课程教学与校内综合实训阶段、校外实训阶段以及顶岗实习阶段。依据产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设置工作情景,模拟真实业务流程,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内容遴选真实语言材料,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学考核紧贴企业评价,把社会满意度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职业培训紧贴行业需求,人才的培养与商务行业能力需求挂钩。

1商务为背景

(Business)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社会要求学校培养零距离就业的毕业生,因此,人才培养离不开商务作为背景,以商务为背景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工作导向性。

1.1以工作能力导向教学内容根据需求分析

工作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与商务磋商能力、商务单据操作能力和计算机辅助办公能力。我们可通过课程的开发和整合,开发语言课程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开发专业课程,提升专业技能,开发能力拓展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1.2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模拟外贸业务过程,以进出口合同为例,从交易磋商阶段到签订合同阶段到履行合同阶段,分别以商务单证制作、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践性即学生必须自己一项一项地完成所有子任务,最后完成进出口合同,在出口商报关之前,一定要正确填制出口报关单;开放性即学生自己完成对进出口报价的合算,计算过程复杂,要求学生细致完成,并在课外多下功夫练习;职业性是指所有实训项目涉及到国际贸易当事人,贸易商品多样,贸易环境可以实施宏观调控。

1.3以工作情景导向教学情境

英国的商务英语专家MarkEllis和ChristineJohnson(1994)给商务英语归纳出三个特征:真实的语料(Authenticmaterials)、任务型学习(Taskbasedlearning)、学习者参与课程设计(Learnerinvolvementincoursedesign)。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的时候应以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语料为教学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把工作情境转换为学习情境,设置总任务下的子任务。以履行CIF和信用证条件的合同为例,设计如审核信用证、填制出口预算表、填写出口合同、制单、办理租船、报检等子任务,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信用证,出口合算、出口合同和单证制作等专业知识。

2英语为载体

(English)商务英语专业不是培养纯粹的英语人才,他们学好英语的目的是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沟通来处理基本商务事务,英语是实现专业内容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

3职业能力为主线

(Competence)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将围绕“专业+语言”的职业核心能力展开。加强需求调研,构建职教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依照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坚持岗证课对接的宗旨,以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立足点,设计职教特色鲜明的岗证课对接的层次递进式项目化教学模块,其中包括专业英语课程模块,国际贸易模块,商务文化模块以及实训模块。

4实践为途径

(Practice)为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把课堂训练,实训室商务模拟和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创新“走岗认知—贴岗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走岗,参观校外企业,熟悉生产环境,增强对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形成专业认知;利用仿真实训软件对学生进行模拟业务的仿真实训,掌握基本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强化岗位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实务化、专业技能实训化、职业能力实战化。

4.1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深化

“校企融合、资源共享、捆绑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以“引课入企、引企入校”的模式实施实践教学。利用校企合作关系进行横向的科研课题研究,一方面开发“基于外贸业务流程,模拟国际贸易环境”仿真实训软件,通过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创设模拟的商务活动情境,使学生在仿真的国际商务情境中开展实训活动,实现复杂业务的无纸化网络操作;同时,通过交互式英语平台和自编语言学习软件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提高英语水平。

4.2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以内培外引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国内访学、大使馆挂职锻炼、企业锻炼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内部专业教师素养。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学,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库,和专职教师一样参与教学考核和评比,实现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通过聘请这些人员来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4.3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健全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实行学校与企业“双责任人”制度,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实习实训质量。实施“双导师制”,由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并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对顶岗实习全过程质量监控,及时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监管,增强实践监控和评价管理力量,使得教学与生产实际、行业市场紧密联系。

三结论

第10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包括文化因素、偏见以及民族中心主义。进而从自身培养、教师导向,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22-02

引言:

进入21世纪,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具有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们需要适应地球村村民的角色,形成以世界公民身份生存的立场。因此,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其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要求高校应积极安排跨文化交际内容,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跨文化交际障碍

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文化因素,对外来文化的偏见以及民族中心主义。

文化因素是指文化中的深层内核,即民族文化精神本质,主要表现为价值观。价值观是跨文化交流的核心,例如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庸、和谐,而美国的个人主义则是其价值观的首要表现。忽视文化的不同极易造成交际的障碍,甚至引发民族冲突。

对外来文化的偏见则是对于某种文化先入为主的、偏好性的观念。对外来文化的偏见极易造成交流的歪曲与误导,使得跨文化交际出现问题。大学生应当在搜集足够信息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视野接受信息,平等的进行沟通交流。

民族中心主义也是影响跨文教交际能力的一个主要障碍。它会使民众之间的不信任发展成为民族间的交际距离甚至文化冲突,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潜在的问题。

2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大学生应当积极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也应当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媒介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大学生自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自己必须培养其跨文化的意识与能力。首先,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原有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它不仅包括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地区社会差异的认同,也包含学习者对该种系列文化的意识。只有培养了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在接受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进行广泛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其次,大学生必须培养自己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培养移情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摆脱偏见,摆脱民族中心主义情结,不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看待和评判其他文化。大学生要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承认并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其他民族的立场上看待和思考问题,进而塑造全新的自我,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2 教师引导大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关注,并及时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其能成为合格的地球村公民。

教师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就应当强调跨文化意识,介绍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充分利用图书馆等资源丰富英语文化结构,鼓励学生主动与不同文化的人员交流,激励其跨文化意识的自我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跨文化交际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辅导,例如对某一文化的专题介绍,可以邀请具有该文化背景或者了解该文化的人士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针对某一知识进行专题辅导,例如对礼仪知识的辅导,引导学生了解并区别不同国家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使学生掌握最实用的跨文化交际方法。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可以帮助其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3 利用多媒体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动态的优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运用PPT、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该文化的背景,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多媒体教学法其生动性、形象性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更加明晰、准确,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有利。

其次,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更好的设计英语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利用可以多媒体设计英语活动,例如为英语电影配音,不仅让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英语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其策划组织能力,更可以大大激发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英语文化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锻炼机会和进行心理建设。

2.4 利用互联网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与便利。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大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主要来源。大学生要想很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必须了解所交流对象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实现情感的沟通与对接。例如从美国媒体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美国是一个极其注重个人价值的国度,我们在与美国人进行交流时就应当注意对其个人空间的充分尊重,不能盲目的套用中国的价值观。

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学生自己也要增强辨别能力,正确区分正确信息与错误信息,真实直观的了解不同文化,增加文化素养,拓宽文化交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在必行,而对异质文化的深刻的把握和了解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本文仅从自身培养、教师导向,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方面介绍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所有障碍。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性公民。

参考文献

[1] 黎樱,张庆林,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情感能力的培养[J]2011年10月第9卷第10期。

第11篇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60 ― 02

古代汉语课程是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阅读古籍能力,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由于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距离今天时间久远,内容比较枯燥,教师教学困难,学习不愿意学,教学课堂死板成为目前古代汉语教学的普遍状况。尤其是现在注重应用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目前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普遍使用的是由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采用繁体字,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文选中所选文章都是有代表性的历史名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全书注音、释义准确,成为大多数高校首选的古代汉语教材,但是由于教材是1962年出版的,使用年代较长,教材修订相对比较滞后,文选部分与中学教材重复部分较多,如《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等篇,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过。文选中有些字词注释较模糊,通论部分有些难理解的概念如古今字、异体字的讲解也较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近年来教材对新的研究成果吸收不够,知识相对陈旧。

2.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文选部分的讲解多是逐字逐句讲解,字词解释都是根据各种参考书的解释,古汉语通论部分纯理论的讲解更为枯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兴趣不大,觉得教学内容枯燥,古汉语的术语难以理解,对繁体字书写的课本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沉闷、乏味,久而久之就产生对古代汉语课程的厌倦感,加上学生对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认为古代汉语实用性不强,远离现实生活,对今后就业关系不大,对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古代汉语存在的价值充满怀疑。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古代汉语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忽视课外学习的作用。虽然教学手段上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授课,也不过是课堂内容是从板书到PPT的转变,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很多学生只是在把PPT拍下来,考试前再突击学习,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

4.学校不够重视。在现在注重应用本科高校建设背景下,一些高校单纯重视学科的应用,将传统的语言类课程逐渐削减,甚至取消了《语言学史》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古代汉语的课时量也逐渐减少,这与古代汉语课程的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地位极不相称。

二、提升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的策略

针对古代汉语课程尴尬的处境和学生学习的现状,面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的需求,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重新调整,教学工作要改变当前的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应转移为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以下改革的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要突显古代汉语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的地位,同时教学计划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古文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针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的拓展和补充,教学过程中可将文选、通论相结合,分章节教学,课程讲解中要注重与现代语言生活相贴近,教材所选文选篇目较多,教师可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篇目,中小学教材学过的篇目可不再讲解,教师未讲的篇目可作为课堂作业布置给学生。

在讲文选部分时,可以将古代文史知识融入文选部分的教学中,从字词的讲解扩展到对古代的思想文化的讲解上,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讲好字词,又要将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结合起,利于学生理解,将生涩难懂的文言文放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中,引入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论语?公冶长》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就可以讲解古代的车马的称谓,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古人所谓御车也就是御马,所谓乘马也就是乘车,两匹马拉的车称为骈,三匹马拉的车称为骖,四匹马拉的车称为驷,古人乘车以左为尊。《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这不在于说他有四千匹马,而在于说他有一千乘车。

通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包括词汇、语法、诗词格律以及常用的字词典等内容,内容较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在语法教学如“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的讲解时可注重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古今贯通的能力,密切与现代汉语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古汉语的知识解决现代汉语中遇到的问题,现代汉语也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

2.在古汉语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议配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丰富,在教学方法上,要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在课堂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布置一些小论文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如在讲解古今感彩的不同的几种情况时,教师可以先举例让学生说明一些字词各自古今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来归纳古今感彩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缓解古代汉语课的枯燥、乏味,增强古代汉语课程的趣味性,可以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知识点通过PPT展示给学习,扩充教学内容,节约大量板书的时间,通过一些有趣的背景图片和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在讲解《战国策》的有关篇目时,就可向学生展示出自《战国策》的一些成语的图片,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如在讲汉字形体的演变时,举例讲解“行”字时,依次展示出“行”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等古文字形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行”字的演变,加深学生对古文字的印象,避免了教师讲解的含混不清及板书的不准确,节约了课堂时间,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如何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如可通过《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查询字词义,可通过“汉字字源”网查询6552个常用汉字的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各种形体,教师也可在课堂中进行在线演示。

3.加强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古代汉语课程理论性较强,现有的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文化应用的内容,因此应充分考虑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思考古代汉语的课程结构,根据各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及时引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有效地结合起来,突出课程的实践。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关注古代汉语的现实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突出古代汉语的应用功能,将古代汉语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现实社会有效地结合起合,如对于毕业后有意考公务员和从事文秘工作的学生,可鼓励学生多读名家名篇,提高写作技巧;对于想考古代汉语专业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同学,可鼓励学生对古代汉语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并多阅读古汉语其它的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籍,如《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语言学史》等;对于有志于做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可鼓励学生多阅读并熟悉文献,掌握中小学古汉语中常用的文论知识,熟练使用《古汉语词典》《辞源》等工具书,并可选择一些中小学课本的古文文章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备课,形成教案,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作用很大。

4.加强高等学校教师古代汉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古汉语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古代汉语基础,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很多高等学校古代汉语专业的教师毕业后很少再进行古代汉语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很多教师自身就对古代汉语课程的相关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在讲解时难以向学生阐述清楚,学生自然就感到晦涩、枯燥,难学。因此,应加强对高等院校古代汉语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平时的积累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对古代汉语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古代汉语教学中最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掌握古汉语的新动态、新现象,并能将现代化教学元素和传统相结合并运用到教学中,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在考核中,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的考察是单一的期末考试制度,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新的形势下,需要探索新的考核模式,考核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考试内容要反映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并要反映课程的主要内容,要体现学生对课程掌握和古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试的类型可包括多种形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平时作业等多种方式,考试内容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可建立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情况,平时作业、考勤制度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把期末考试的一次考核变为多次考核,记分方式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讨论情况占平时成绩的20%,考勤占平时成绩的10%,平时的各单元部分的考核成绩总共占总成绩的70%,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内容,也能促进学生对平时上课的重视,最终有效地促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

〔参 考 文 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赵红.应用型专业古汉语课程的教学思考〔J〕.文教资料,2013,(24).

第12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 人文素养 考核标准

    人本主义起源于对人类的伦理道德、知识智能和文学艺术的自由和理性的思考。它的核心是重视人,尊重人的权利、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当今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反映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回潮和对人的发展的强调,着眼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也许是一种狭隘观念的影响吧,人文主义的培养任务总是落在语文这门学科身上。而近年来年轻一代人文素养的缺失使中国的语文老师突然间成了千古罪人。这种情况就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为什么提高人文素质的任务就一定要全部压给语文这科呢?它本来就是现代教育共同的目标。特别是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英语一科,更不能排除在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育也要体现人文精神。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情况

    我国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能把人文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学校实在很少。英语课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搞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巩固。但这些能全怪老师吗?在背后遥控老师的是期末考、中考、高考这些无形的指挥棒。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所考的无非就是听力、单项填空(也就是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写作这几大类型。这些题型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时就耳熟能详。这种考核方法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误认为英语就是由词汇,语法,技能构成的。会做题,会写点简单的应用文,会说几句英语就是把英语学好了。老师教点别的都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和浪费学生的大脑储存空间。我们这一代人上了大学专攻英语后才知道英语这门语言是美的,英语是可以欣赏的,才知道什么叫莎士比亚,什么叫十四行诗,才知道讲英语的世界其他地方是怎么样的。我们是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的,有些地方是从小学开始,对于一门语言,难道我们非得用 6 年甚至 12 年的时间去研究它的语法词汇,才能去真正接触和了解这门语言吗?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人文闪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这也体现在目前高中英语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上。如必修 1 unit 1,它讨论的是朋友和友谊,初步涉及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而它所选用的文章《安妮日记》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也从而知道一些有关二战的历史背景。我记得当时讲时给他们讲了“辛德勒的名单”,讲了集中营,还叫他们仔细体味《安妮日记》中写景的几句很美的语言,并叫他们试着翻译出来。学生们很新奇,也很感兴趣。再如像 unit 5 nelson-mandela ── a modern hero 里面 warming up 和 pre-reading 部分的几个问题我就觉得设计得很好:

    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 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 what qualities do you have? most of the great people are also important people. but important people may not also be great people.

    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因为批判性思维也是人文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再看看必修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这里关注的是情感问题,学会幽默,懂得幽默是教会学生乐观心态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以往教材所缺乏的。更难得的是这个单元还涉及了英语的文字游戏:如:

    1. c: what's that fly doing in my soup?

    w: swimming, i think!

    2. c: what's that?

 &n

bsp;  w: it's bean soup.

    c: i don't want to know what it's been. i want to know what it is now.

    学生在反复读后也不由的会心一笑,恍然大悟。由此更深的了解英语,欣赏英语,进一步探究从而喜欢上英语。

    当然我这里举的例子非常有限,其实在很多处我们都能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人文闪光,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

    三、困惑和反思

    可以说对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是“有法可依”了,可是不是就“有法必依”呢?在我个人实施新课程的讲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

    1.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

    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是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文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问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很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的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点,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法,做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2.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

    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虽然《高中课标》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对现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

    (1)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

    (2)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学生真正阅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

    (3)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如单项选择),更多的设计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四、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书目

    章兼中,培养人文精神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网──英语教研基地,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