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时间:2023-07-24 17:0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第1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探索探究教学的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只有真正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涵义、意义,真正发挥了语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探究式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大展独特的魅力,为社会培养各种所需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教学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与交往的关系。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融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用好新教材呢 ?首先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法”的特点是通过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在活动中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本文仅就活动体验探究学习模式的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1.绘图解说式。即先让学生依据课文的言语去感受体会作者所创设的物象以及意境等,然后进行想象,编制和加工再创造成画,再由学生对绘画内容及绘画难以绘出的内容或已经绘出,但不甚满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如课堂学习《小石谭记》前的预习作业,我布置了绘画的任务,要求画清小石潭及潭源的位置、潭景、潭旁的人。不少同学潭景画得很美,却在解说时由同学或自己发现了“画不对文”之处。如:潭的位置应该是“丘西”,潭的源(溪)应该是“西南”,潭旁的人应该是(六人),有些同学却产生方向差错,人物遗漏(如作者)的错误。真是不画不说不知道,一画一说才深刻。

2.网络阅读式。网络,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资源,信息宝库,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关于名家名篇的信息,制作多媒体网页课件,收集相关课文涉及的自然风光、环境,生物资料,可以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有限走向无限。如学习鲁迅、杜甫等名家的作品前,我没有滔滔不绝在课堂“倾倒”,而是发动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由学生上课来“献宝”,说说他的“伟大发现”。这样“自找”的知识,同学就觉得“是我的”,因而体验、印象深刻。网络阅读让课堂,让知识无限延伸,让学生有了“兴奋点”、“着眼点”,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究,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和求知欲。

3.课堂活动式。一是课堂游戏。比如传话游戏(语言训练)、成语接龙游戏、谐音记忆法小游戏如:记忆刘义庆一《世说新语》可偕音成――世上的人都在“说”一种“新”的“语言”了,只留(刘)下一(义)个阿“庆”嫂不会。笑声之余,记忆效果出奇的好。二是课堂辩论。如学习《愚公移山》,组织了一次“愚公愚否”的辩论会。在辩论过程中,同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抒己见,旁征博引,连最不喜欢作文及最不好发言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三是课堂表演式。如学习《核舟记》,我请同学表演那核舟上的“五人静态图”,再由同学旁白。如此,同学们都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其中,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的表演是难点,同学们高喊“我来”,“我来”,几次三番换角才满意。却又争论起“左手抚炉”该如何表演。最后大家认为“抚”不是“摸”――要烫坏手(大笑),可以是“拢着炉子”,同学们还自己注解为“有风,怕火熄。”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自己指出表演的优缺点,还认为“不论对错,有疑愿解疑就好”、“面对大家所满意的‘静态图’,对五人的位置动作、神态有了直观、深刻的感受,课文不要背也背出来了”。四是课堂演讲式。如两分钟预备铃让学生一分钟演讲,可以是最近读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小新闻等,也可以是自己的佳作――感受、体会等。由同学互评。要求极其宽松。旨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不断深入、强化思维和语文语言表达能力。

4.工艺制作式。即让学生在课后、课前动动手,用工艺制作的方式体验语文“文”的“美”、“文”的“精”,从而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学语文,学有余味,学有乐趣。如学习了《指南针》,我让同学自己动手做做文中的指南针,如“磁石磨针碗唇型”、“磁石磨针水中型”、“磁石磨针缕悬型”。还有同学把“缕悬型”和当代“罗盘式”两者结合,获得了“小小创造家”的称号,令同学颇为惊喜,辛苦、甜蜜,百感交集的感受体验非光是听课可比。

5.成果展示式。即把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体验、实践成果在班中校中各级各类平台上展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体验探究中锻炼能力,再创成功。如语文小报、优秀作文、优秀剪报、文摘卡,我请同学自己设计、布置、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栏里;向各级报刊推荐发表优秀作文,并在班校等推荐;发动全班评价学习。

6.课堂迁移式。即注重在生活情景中启发学生学习。“生活是词语之源,语文之本,所以,虽有种种客观限制,我也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学习――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课堂。如春秋游活动,正是课堂迁移大做文。章之处。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自然美,人文美,去发现生活的美,生动体验结束后写练笔抒怀,一堂作文课不知不觉在感性中悄然落幕。

总之,语文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一味地接受,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发展初步的问题探究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我们在积极探索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三中学)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减负增效;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47-01

1.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学习效率低下。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改变,课堂缺乏实践和创新。现在大多数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这就势必忽视了知识发生的过程、学生思维的过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忽视了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更多的只是“死记硬背”,其思维水平难以得到训练和提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1.3 传统的师生角色未能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不够凑效。在开展综合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在身份转换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未能由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真正转变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学生的探究活动游离性、随意性、盲目性突出。

1.4 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认为教学知识基本一样,不做足够的教育教学论研究和业务技能“充电”,不求方法改进和创新,不愿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往往事倍功半。

2.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探究

2.1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而言,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训练方式机械单调,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受到限制。反之,如果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听说训练要计划并付诸实施,效果自然会大大提升。首先,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包括听同学的发言,能够对老师或者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第三,引导学生针对课本中的相关问题或者社会现象进行讨论等等。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投入的越多,就越有动力。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样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越佳。

2.2 组织学生有效自主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1)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分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组,并选择指定好每一组的组织管理者(小组长),还要明确每个小组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或者”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两个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的水平尽可能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中,而在位置安排上,尽可能缩短组与组之间的距离。(2)重视适时有效的指导。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很有必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2.3 坚持做好课后辅导。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常态化课后辅导能够取得培优补差的效果,但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后辅导范围不宜过大,o导对象要有针对性,要选择那些真正需要辅导的学生,要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帮助其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上,让学生鼓起学习的勇气,产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这样远比答几个具体的问题、做几篇具体的阅读要有效得多。第二,在进行辅导时,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三,还可以让学生互帮互助,让优等生来辅导学困生,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接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总之,课后辅导要有计划、论差异、讲方法、重坚持,才会有实效。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导入 心理特点

导入新课是一门教学艺术,是整个创意课堂的开端,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堂导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其模式多种多样,可谓异彩纷呈。笔者通过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切身实践,收集了各种课堂导入模式,将其根据导入方式分成教材内导入和教材外导入两大类,并结合初中教材和初中生的特点对其作了相应的评析,希望对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有所帮助。

一、教材内导入

教材内导入即直接借取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导入。导入的方法主要包括介绍背景导入、关键词导入、主题句导入、审题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点出人物导入、叙述故事导入、事件导入等。它的优势在于导入内容本身就来自教材,不必为与教材相契合而劳心伤神,这种导入方式比较适合记叙文、议论文。在教材内导入的诸多方法中,关键词导入、提示问题导入、叙述故事导入和事件导入比较好利用,也比较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方式开始由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比如在讲《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生活=生存,是√还是×?”然后问同学们“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两个词有没有区别?如果有,那它们区别在哪里?”同学们踊跃举手,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这时我说“好,同学们先保留意见,今天我们来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学完之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好不好?”……“同学们有写日记的习惯吗”“你们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写日记呢?”“好,那鲁滨逊为什么要写日记呢?”……最后,在黑板上板书“生活=生存√×”,整堂课环环相扣,同学们好像变成了漂流的鲁滨逊,直到下课还陶醉其中。

二、教材外导入

教材外导入即利用非教材知识或者教具进行导入,它主要包括名人轶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歌曲音乐导入、名人名言导入、情感意境导入、对联诗歌导入、寓言典故导入、游戏活动导入等。教材外导入不受教材限制,内容及形式可灵活多样,应该说比教材内容导入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学生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的情感指向日益广泛。他们的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也使他们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这就使得导入的方式更多些。如插图视频导入、情感意境导入、寓言典故导入等。比如在讲《三峡》的时候,放一段《三峡》录像请同学们讲讲感受,讲《中国石拱桥》时搜集中外的名桥做成幻灯片等,请知道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生的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因此,在课堂导入时设计一些由学生参加的互动环节,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在讲《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请喜欢动物的学生学一种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让大家猜是什么动物。在讲人物描写方法的作文课时,请一个同学用两三句话描述班里的一个同学,让同学门猜猜他描述的同学是谁等(板书“猜猜他/她是谁”)。

心理学家将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生们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他们或好奇、或焦虑、或苦闷、或善变、或兴致勃勃、或桀骜不驯、或稚气未脱、或自以为是……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在这个时期,在教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在结合教材文本实际的同时,运用切合中学生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导入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有效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引领学子们更好的搞好语文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骏乐.花季心路――初中生心理健康读本[M].浙江: ,2001.

[2]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第4篇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生成性实施课程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课堂教学质量又与教学设计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教学设计,现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浅谈如下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只有对教学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特点,让我们的教学情景交融、形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记忆。

二、研读教材

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我们提倡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但教材始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要想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就必须要主动思考、优化整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学生与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加以筛选、整合与重建,分清教学重难点,并且要“关注与教材有关的文化知识以及相关的思维成果涉及与课本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科学、伦理、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大语文观”的思想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二是挖掘文本的情感、素质教育因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挖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三、预习尝试

预习。这在传统教学中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但在新课程教学中,往往把精力花在课堂45分钟的花样设计上,而把这一环节忽略了或者是重视不够。对学生的预习尝试来讲,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让学生完成自主是不可能的,必须以任务管理促进自主学习,并施以方法指导。课前学生按照“读、划、查、注、思、写”这样的流程进行预习尝试。读,是读课文,默读朗读,精读略读。划,就是使用多种不同的符号,将生字新词,精粹句段,中心所在,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查,就是对所划生字词和疑难问题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已有的相关信息资料,加以解决。注,就是把查到的答案和自己的理解感悟以标注,批注,评注的形式,注到课文中去。思,就是思考课文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及表达方法以及课后练习题。这一个环节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手头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要提醒学生“用书而不唯书”,参考资料只是理解问题的一个视角,只能作为自我尝试理解的一个比照。写,就是将自己尝试所得,感受最深的地方以及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写下来,准备带人课堂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探究。预习尝试的过程体现了最大的自主,久而久之会形成终身受益的读书习惯和能力。

四、重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信息、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如在设计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的教学时,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没有过多地进行讲解,而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读来促进理解。在教学时,在介绍完作者生平与作品写作背景后,我让全班学生听录音,使学生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再指名让学生朗读,最后让全班学生齐读。这样,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生的朗读上,让学生读出音韵美,感受画面美,品味意境美,在读中把握诗歌清新、悠闲、自在的感情基调以及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并在读中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交流探究

课堂的交流,首先扩大了信息量,别人说的正是自己关心的问题,会觉得格外珍贵,达到互补的目的;课堂交流还能启迪别人的思路,别人的思路很容易让你发现解决问题的新角度,以致使自己豁然开朗,一个人独到的见解可能打开很多人的眼界。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从别人的谈话中捕捉最有价值的材料,发现寻找闪光的思想,用别人提供的材料线索把自己的独立思考引向深人。经过课堂交流,一部分学生在尝试阶段遇到的问题随之也解决了,然后梳理学生还未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也不急于回答。而是把它置于合作、探究之中,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课堂探究的问题是学生尝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反映了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是积极的、主动的。同时问题比较集中,有针对性,也化解了因课堂提问比较盲目或无效提问过多而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的矛盾,提高课堂的效率。

六、评价点拨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创造性;能力;培养

1引言

初中学校教育,过于呆板和单调的知识教学只会让学生在这种填鸭式教育下成为只会读书的机器,这样的教学只会束缚学生思维,同时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抹杀,因此,学校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也要合理,保证学校教学真正落实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素质的提升,在语文教学是一项以培养交际和表达能力的科目,同时它深刻的文学内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力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2现今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能够提高素质,培养自身思维能力,但是现今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应付应试教育,一些教育者在上课时主要是以讲解考点,考试范围内的文章为主,这种狭窄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语文的概念就是死记重点和相关考点,同时课堂上也并没有相应的师生互动而是通过老师讲解板书学生记笔记理解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只是一味接受并没有做到结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而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深思,这样的教育不仅不会让学生培养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只会让学生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

3如何改善课堂,让学生学会如何创新

通过对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现今教育不容乐观,这样的语文教学并不能达到开设语文课堂的本来初衷,面对这些教学上的不足,在为之担忧的同时,努力相处解决措施才是最正确的办法,如何改革现今的课堂现状,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出适应科技和经济的创新型人才?本人通过自身教学经验,对语文教学上需要做到的一些积极改进措施进行做出以下简单分析。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主要是以指引和解答难题为主要,老师不能够代替学生学习,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成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愿意对优秀的文章本身进行思考,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愿意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这样的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对待其他事物和问题上都能以一种创造的思维。

3.2营造轻松课堂气氛

课堂上,一味的以老师为主的单方面讲解效果收之甚微,那么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成为课堂的主题,这样既能保证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可以发言的空间,这不仅是促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同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上的不足和独特点也能够被老师挖掘出来,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3.3经常提出开放性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这样希望教育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够进行一定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要限制正确答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拥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当然在选择这类创造性问题时还要保证问题选择的合理性,保证问题能够由易到难,给与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空间,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答案通过交流的方式反馈出来,以便老师对学生的思维加以正确指引。

3.4愿意听学生的意见

在教育中,教育者要能够积极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不会固定在老师的见解框架之中,努力发现自身的思维闪光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保证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转动自己的脑筋,发挥想象力,进行问题分析和问题探究,这样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对待语文一门课上,在对待其他任何事物上都能有一颗探究之心,这也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3.5教会学生多发挥想象,发散思维

教学者在平时的考试时不要固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内,而是要在考试卷上多出现一些创新题,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框架,能够发散思维和想象,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学生学会在对待问题时不是仅以应付考试的心理而是从不同层次和方面寻找思维突破点,而正是这种创新试卷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具有创造力的。

4总结

本人通过简述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简单介绍了现如今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现状中发现不足,并在后文中给以积极的应对措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供了相应策略。

参考文献:

[1]罗爱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1.(46).

[2]范友军.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2011.(6).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究策略

学生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新的挑战,有压力更有动力,更应尽快熟悉新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探索与实践,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准备。

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就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学生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从而促成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态度。其次,加强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只有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理解,尊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此外,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自主学习,充分尊重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人文教学思想。

二、抓住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自己的学习评价指标。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处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注意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应该积极地给予学生指导语与点拨。如在学习《桃花源》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第一、作者虚构“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桃花源”吸引作者的地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深入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学生若想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点。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教师可给予引导,使得学生不偏离方向。如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作者自身的不幸遭遇以及现实生活中礼崩乐坏与道德沦丧。然而再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从环境、生活以及人性的魅力去归纳。在分析完之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该篇文章的主旨与启发进行探讨,进而升华文章的主旨:当人生活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内心宁静,坚守人生理想。

四、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即使更新转变教育观念,但是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之前的旧的模式。这是因为教师并不是完全信任学生,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觉得学生有一些知识不懂,放手的话,学生就更不懂了。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给学生更多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语文教学正是要通过品读语言与体会情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品读语言、体会情感,只能由学生亲自来体会,教师无法替代。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品读与感受。在习作教学中,也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写作训练。

五、优化学习组合,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

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自身技能的提高。具体的分组方法:可以是兴趣相投、性格相似的分成同组;同桌同座、同路的分在同组;思想、学习、生活能得到互相帮助的分成同组;或者根据成绩的好、中、差分组。学生每个人对知识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和督促以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共事、共进,间接地帮助其实现教学效果的期望,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六、引进柔性的教学管理,运用激励的教学评价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它采用的是非强制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加潜在影响,把教师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其职能是教育、协调、激励、互补。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解除传统课堂教学常规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少些军训的架势,多些民主的互动,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和谐平等、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它关注的不是学生达到了什么标准的学习结果,而是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步与发展的情况,对于那些从书刊、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源获取信息的自学方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语文适当联系,培养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管理;探究

传统的教学告诉我们,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思维,丧失学生积极求索的欲望。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管理中进行了创新管理,从而让学生自主合作,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下面我就围绕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一、转变管理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上也应该与时俱进,对讲课也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之间相互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作为组织者,应该以自己的行为和教学方案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初中语文这门重要的学科知识,在快乐中学到语文的精髓。

二、开展实践活动

作为中学班主任,一言一行都在被学生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作为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实践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德育观念,并将其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只有不断努力了,德育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初中生是一个模仿能力和记忆力极强的群体。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生活中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多讨论一些德育方面的问题,在进行德育教学讨论时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是百年大计,德育是教育的基石和根本。除了课堂上的交流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所以创设多种德育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德育共识。而开展这种实践课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全力去配合的。比如,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这个话题应该以家庭作为切入点,让家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然后再在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最终真正感悟到感恩的真谛。

三、督促学生多读书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读书是在哺育灵魂。在读书的过程中,人的大脑在不断思考。同样的书籍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图书馆的书刊文献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良师益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民族。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读书的空间,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外,学生几乎不再读其他书。特别是现在一些庸俗的理论“一切向钱看”和“读书无用论”等思潮在社会上的泛滥,误导更多的人以为学习没有用,从而忽视读书的重要性。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口号至今仍然响亮。为了提升学生读书的品质,作为班主任也应该多向学生推荐,努力做到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将阅读教育教学纳入培养目标。

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班主任可以每周增加两节阅读课,每月建立一个阅读主题,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并交流读后心得。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类节日,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教学活动,通过多视角创设读书活动,为学生阅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为学生实现自我读书教育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在阅读中吸收了一些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益的。

总之,班主任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主动地转变班级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重视实践,组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关注学生心理,为学生思想进步、学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创新教学 课题筛选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探究性学习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多半是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被动地训练和作业,其主动精神受到压抑和限制,创造精神受到禁锢和扼杀。探究性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2.探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好语言、语文的人文精神,既能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语文学习,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培养能力。

3.探究性学习是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而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就意味着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初中生的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等方面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养成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体参与。

1.重过程。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利”的制作成品,学习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新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发现,有所创造。

2.重应用。学以致用是探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问题解决。

3.重全体参与。探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同时,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就必须依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也培养了他们的群体合作精神。

三、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筛选方法和实施步骤

1.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筛选方法。要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就得对课题进行筛选,笔者认为方法有:第一,从学生语文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出发。语文学习生活,是激发和启迪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产生的唯一源泉,离开这一源泉,研究性学习只能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要让学生直面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选题范围要小,角度要新,学习易操作,研究的内容并不是高不可攀,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如教学《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依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可以这样说,个别学生对电脑情有独钟,是网络高手,故设计这个问题:请学生谈谈未来计算机还有哪些功能?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收到不错的效果。第二,从学生现有储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出发。研究性课题的筛选,需顾及到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若所选的课题大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就会给研究性学习增加一定难度,给学生造成“难以下手”的困惑,继而失去信心。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在内容上应是课堂内容的拓宽、加深和运用,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规律,是课题不可疏忽的内容。如教学《学做小诗人》,初中生已初步接触了十次,根据这种现有知识储备,适时研究学做小诗人,然后将全班同学组成若干出版社,出版诗集,既新颖又能达到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2.探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步骤。探究性学习课题筛选好以后,一般来说,可按如下步骤实施:

第一,铺设背景知识。在探究型课题的实践中,应力求形式多样,尝试建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避免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式者学生散兵游勇,各自为政。因此,不应是教师就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识记,也不应是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在课题提出之前,教师的职责是就某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索动机,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为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角度作准备。如教学《宇宙里有什么》,教师要抓住宇宙是运动的,物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设计如此问题,宇宙里除了恒星外,还有其他星体吗?当然还有很多,如彗星、流星云、月球等,要求同学们(6人一组)上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将自己最喜欢的星体介绍给大家,这样开启了学生探索宇宙星空的奥妙,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打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大门。

第9篇

摘 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而且为学生拓展了知识空间,为提升探究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改的重要环节。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名学子。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最为简单,作为母语学科,它没有什么入门级别的困难,但是某种程度上语文也是最难的学科。汉语是一门艺术,它博大精深,想要有所建浔囟ㄐ枰博览群书而厚积薄发。其基础性质也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同寻常,从初中语文课程的信息化上给予重视无可厚非。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教育作为人一生接受教育的关键,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初中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是否能够更快乐地学习都有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时代性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多媒体作为世纪的伟大发明,在整体上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化教学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消极作用。首先,我们先来谈一谈信息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即初中信息化教学的有利之处。以前的初中教学多是以讲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名词、古诗、阅读文等。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有时候讲解得稍微快点或者自己走神了,就不容易理解到,而很多初中生又很怕问教师提问,怕教师说自己不认真听讲,怕自己被同学嘲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初中生会不懂装懂。初中的教学都是呈阶梯式的,前面的某个知识点不懂,可能后面就会完全不懂,导致成绩直线下滑,初中生看重考试成绩,看到自己分数较低,有可能就会打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存在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走到厌学甚至弃学的地步。

不过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校安装了多媒体技术黑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传授知识。同时,学生可以自己在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带回家复习、巩固知识点。而且,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可以使课堂更生动,知识容量更大,可以通过插入一些动画、视频来丰富教师的讲解内容,使学生的理解更丰满,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自己也能通过画面的想象举一反三。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师来说,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教师以前需要苦口婆心地讲解一个抽象的知识点,现在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量化自己的知识点和具体化自己的讲解内容,让自己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多变。这种更先进的教学方式不但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喜爱,初中生在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下会更专心致志地学习,成绩会更好,会更有信心学习更多的知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一样东西,投入的精力才会很多,收获才会很大。因此,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还应该从多方面为完善信息化教学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智囊”方法。

前面说过,信息化教学在促进初中教育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即初中信息化教学的弊端。虽然信息化教学使得学生能更方便地学习,但是初中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首要时期,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终生受益,消极的教学方法则会耽误学生未来的发展。信息化教学会让学生过多地依赖网络,过多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学生看到教师经常使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就会潜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但是现在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各种好的坏的知识在网上都能看到,初中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被各种虚假信息所蒙蔽,从而失去自己的本性,后果极其严重。

另外,现在的信息化教学会使初中生丧失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数年的时间培训与学习的。初中生在初中时期正是价值观引导传授的最佳时期,在初中阶段有意识地引导初中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让初中生终生受益。

初中生信息化教学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有利于教学特色创新,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也是跨时代的创新,值得现在社会的重视与发展。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发展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信息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使优势得到体现,劣势加以回避。

参考文献:

第10篇

探究性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并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法的实施,使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探究性教学法的有效作用

探究性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多存在枯燥乏味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法的优势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对于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深入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自主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探究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探究性教学手段,利用探究性教学法的优势性,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创设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以提高。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创设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兴趣能促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所在,为学生创设出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产生热爱的情感,对语文问题能够有更深入的研究[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计划性,应使问题的提出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以作者的思想为着手点,而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表达作者情感时能够不偏离主题,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实际学生能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最后应由教师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确保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τ诟每蔚难?习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语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利用探究性教学法,丰富自身教学手段

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充分吸引初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溜号等现象的出现,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如鱼得水,乐此不疲。教师应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的手段,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手段,保持住初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以达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当中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投入角色之中,深切感受到封建时期,科举制度下,对于人们思想的毒害,以及孔乙己穷困潦倒的生活。通过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对于封建制度能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该课的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功能,为学生播放出封建社会下的环境,使学生对于该课的学习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使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进行小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自主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积极自主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通过小组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到有益的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初中学生语文水平的共同进步,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夯实的基础[3]。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语文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发挥出集体的效应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通过竞赛的形式,看哪组翻译课文更为准确,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中,学生在进行小组谈论后,应充分意识到丝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而案牍的意思为公事文书,从而对这句话进性准确的翻译。初中学生通过小组翻译后,可以选出一名成员,在语文课堂中向大家展示自己组内的翻译成果,最终让教师评选出哪组翻译的最好,并进行相应的奖励。这种方式不但能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拥有一种良好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难点也不放弃,勇于攻破语文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从而实现自身语文水平的提高。

第11篇

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重点之一,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而言,初中教学是整个教学的衔接阶段,更应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重视。本文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深入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1、结合课外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仅仅单纯局限于课本,因此在学生预习时,虽然教师对课前预习非常重视,但是由于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肯定也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自身的东西,还应当多结合利用课外资料,最好是在预习阶段多查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对课文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进行《泰戈尔诗三首》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们对泰戈尔的生平及诗集进行查阅,使学生对于泰戈尔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提前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课文相关知识大致了解后,结合泰戈尔的资料与学生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师对泰戈尔的诗歌进行讲解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课外搜索的信息,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课堂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2、划分学习小组教学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善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其中划分学习小组进行教学是常用方式之一。通过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融入其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分小组教学最终还应当通过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进行朱自清《背影》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水平相当,教师要求学生们小组内部对朱自清与父亲间的感情进行讨论,也可以分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通过深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也出现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视、网络等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黑板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教师可以运用更少的精力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进行教学手段选择时,应当注意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教学手段。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节教学时,教师就应当考虑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不知道紫藤萝什么样,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只能局限于文字描述。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准备一些紫藤萝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对紫藤萝进行了解,从而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理解更加深刻。

4、设立教学情境教学

结合课文内容设立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应当注意在设立教学情境时,有可能会用到许多其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应当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更好的设置适合的教学情境。如《奇妙的克隆》一文,就涉及到了一些生物学的克隆技术内容,教师就应当提前做好生物学的相关准备,还可以将学生分组对于克隆对人类究竟是福是祸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也表现在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上,教师应当在传统的考核方式基础上,对于考核方式进行必要的优化,更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如有些学生从小参加过美术学习,这些学生一般比起普通同学,审美能力和空间能力都比较优秀。因此,教师应当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差异,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善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将课本中的训练题看作考核的一部分,如课本中的《当一次主持人》口语交际训练题,要求学生主持一次联欢会或班级庆祝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题目,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准备,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将学生的展示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参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口语交流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12篇

一、亲其师而安其学,让学生热爱语文

1、以爱获取学生的心。爱你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不因他们过激或错误的行为而鄙视、讥讽;宽待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友,让学生在爱的芳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你,亲近你。

2、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你的课堂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笑声不断;你的声音如鸟语莺歌,举手投足是风情韵味;你的讲解热情生动,深入浅出……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是一盏明亮的指航灯,你智慧的光芒不可阻挡的吸引了学生。

3、以美丽的人格折服学生。你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着想。你正直、善良、坚强、诚恳、高尚的人格在点点小事中熠熠生辉。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学生,也许将潜移默化他的一生。学生喜爱,亲近这样的老师;打心底里佩服,爱戴这样的老师。师生情意相投,彼此亲近,对语文的热爱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唤醒学生的情感

现实生活诸多的复杂因素导致了孩子的消极情感占了上风,甚至形成习惯自然,积极的情感却日益静默、沉睡。因此,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唤醒情感、激感。

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引起或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如教学《观舞记》,学生找出有关印度舞特点的语句后,我和着音乐做了几个与文本吻合的舞蹈动作,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不少同学也跟着扭腰、送臀,课后还意犹未尽。我把抽象的语言文学还原成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把两者有机结合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场景,提供了可感可知的表象。在视觉、听觉上给他们以强烈而新鲜的刺激,触发他们对异国舞蹈的喜爱,对身体美、神态美、音乐美的赞叹。

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其目的在于感染、铺陈后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应的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从而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唤醒心中沉睡的情感。如果说情感是深埋的种子,情境就是随处可入的春风。当春风吹拂时,种子自然舒醒,破土而出。要想成就一片生命的绿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且要拓展教材(如古今中外名著,报刊杂志的优秀文章等),通过作品开启学生心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中获得勇敢和坚强,感激和宽容……

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陶冶学生情感

情感的小苗要茁壮成长,必有一块沃土,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

要想真正进入文本的情感,需“读书百遍”并“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情感体验)方可行。熟读文章后就自然了声音上的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即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能有情感的朗读,就是体验到了文本的情感。著名的语言大师索绪尔曾说:“词语的声音变化本质是属于心理的,心理的变化是由情感引起的。”《礼记・乐记》也说:“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教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这就告诉我们,声音的不同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如朱自清的《春》,用较快的语速朗读“盼望着,盼望着”,那是学生体验到作者对春天的引颈张望;用亲切的语气朗读“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是体验到了作者对春来临的狂喜;用渐趋高昂的声调朗读第二自然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那是体验到了放眼拥抱自然后的心潮起伏;用轻柔的声音读“春草图”,那是用纯真自然的眼光感受到春的新鲜烂漫。在有情的朗读声中,陶养学生对春天、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当然,没有深切的内心体验,学生是无法用这样的声音来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而这样的声音就来自“读书百遍”。

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让学生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