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景

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景

时间:2023-07-24 17:0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在实践中,现代农业规划成果在指导各地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推广先进技术和增产经验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任务,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规模化农业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要做好现代农业规划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同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1.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产业,应用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基础,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最大限度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

3.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资源与环境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许多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进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和保障。

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现代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规划是为农业发展指出发展前景,并进行广阔发展蓝图的描绘,它将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使农业发展有序、科学和合理,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建设,因此,现代农业规划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的实施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农业进程。

1.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规划方案,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2.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细节实施上做好农业科学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重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与现状。加快农业技术引进一应用一再创新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队伍,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3.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资源

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提供保障,强化育种能力、健全生产加工与技术环节、打通市场营销网络、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农业服务综合能力,构建一体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正确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与推广。

4.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

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实施建设以科技创新与应用为主导的各项农业工程,扶持优势科研单位,并组建关键技术攻关队伍,以全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与技术向产业和产品方向聚集,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实力与创新能力。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制造技术;农业机械制造业;虚拟技术;集成制造

技术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制造技术的水平如何对这一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自从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和研究,现代制造技术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而且在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制造业中。比如,农业机械制造作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制造技术的辅助下,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及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现代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现代制造技术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政府将先进技术制造列入了国家重点扶持的研究项目之一。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美国众多研究者和学者根据本国的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当时全球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且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制造技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赋予了先进制造技术全新的、严格的定义。所谓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结合材料、信息、能源、机械等其他领域的管理技术,来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管理的技术。当前,现代制造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产和加工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升级和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电子、信息、通信、机械、能源、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相互融合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综合性技术。此外,现代制造技术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跨越的行业范围比较大,基本包括柔性制造体系、系统加工、自动化控制、特种加工、自动化检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2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1数控机床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虽然国内数控机床技术有比较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仍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数控机床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深究其原因,主要是:①数控机床技术的成本较高;②数控机床技术为单一的技术种类,与其他技术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很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将这种技术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虽然当前数控机床技术还没有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它将会更好地应用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此外,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要在应用数控机床技术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根据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来选择合适的机床,确保加工的零件与机械设备相匹配;②提前编辑好符合要求数控机床编程,并输入到相关设备中,同时选择恰当的刀架对机械设备的零件进行加工。

2.2虚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目前,虚拟技术已经成为了农业机械制造业中一门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技术。有不少农业机械设备企业在制造和生产设备的过程中,由于产品设计方案不完善、生产难度较大、操作失误、零件加工失败等各种原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很多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采用虚拟技术。通常企业将会利用虚拟技术模拟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实际生产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工艺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减少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误差,保证机械设备生产的质量,提高机械设备制造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2.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农业机械制造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代制造技术,简称为CIMS技术。具体来说,这一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规模的要求,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应当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将CIMS技术融入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这样既能够促进企业加快传统生产模式的转换,也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与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导致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现代制造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未来将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功能将会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将会明显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李平安.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7):14-16.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计算机视觉

在农业中大力发展机械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建设,采取更多的机械新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通过农业机械新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放农村劳动力。

1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1计算机视觉技术

因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农业经济效益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质量好坏,优质等级的农产品价格会更高。但是如果以人工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分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而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是依靠图像处理、视觉模拟等先进技术作为技术依据来对农产品品质进行分级检验。现如今,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在农业机械收割、播种等领域有所涉及,但目前还无法有效处理快速获取动态图形信息,为收割、播种这一领域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题,还需要相关人员继续进行研发[1]。

1.2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是最前沿的高科技之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传统的农业中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如美国农业已经开始使用激光拖拉机,实现了人工智能操控拖拉机的方向、所在位置和工作动态,极大的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精准度,也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舒适省力,尤其适宜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1.3自动控制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还有很大的应用与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生产领域,依然还属于机械新技术。例如,在蔬菜大棚的农业生产中,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就可以自动对大棚内部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的实时调节,不但使调节后的温度湿度更加科学精准,更适宜蔬菜的生长,也大大减少了人力劳动工作量。

1.4联合耕作机械技术

所谓联合耕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械一起使用进行农业耕作。通过联合耕作,可以缩短农业生产时间,提高农业耕作效率。通过采取联合耕作机械技术,可以一边耕地一边播种,也可以一边采收农作物一边打碎秸秆。这样的耕作要比传统耕作更加高效省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5液压机械技术

采取液压机械技术,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还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其工作效果。这是因为与其他的农业机械相比,液压机械采取静液压转动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转速,不但对机械本身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益处,也提高了农业机械生产的稳定性。另外,采取液压机械技术,最显著的优势除了节能环保以外,还在于其不会发生任何泄漏,所以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这也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很关键的一点。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农业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形势下,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实践运用水平的提升[2]。

2.1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农业机械新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缩短城乡差距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当大力扶持新型高效农业机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为农民负担一部分的购置机械费用,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2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

我国是地大物博的农业大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生产,但是农业机械新技术在研发应用时往往只是先在一部分发达地区实施。而在偏远地区,人依然是最主要的劳动力,新的农业机械无法普及到这些地区,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新时期下还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使更多的地区实现高科技的现代化机械生产。

2.3注重机械化生产的节能性

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与人工生产之间存在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工生产时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机械化生产有时则会造成生产原材料的浪费。例如在玉米的采收中,人工采收基本可以实现颗粒归仓。但是机械收割则有可能无法将倒在地面的玉米采收起来。这与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使用农业机械新技术时,应该要注意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实现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的双赢[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潜力,并且在很多领域都还有很多的可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积极研发更多更高效的农业机械技术,同时还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将人工劳动力解放出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芬.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16(11):22+28.

[2]李锦图.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探索[J].农业工程,2016(6):13-14.

第4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农业现代化;土地使用权;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相关管理体制创新。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中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1、片面强调城市化,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加剧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小城镇建设在江浙一带取得了重大成就,集中体现为乡镇企业的广泛发展,使得部分农业开始转化为工业、部分农民转化为工人、部分乡村转化为工业化城镇,这种小城镇化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早期成功形态。自进入新世纪,我国城市化化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西方旧有单向“两化”发展模式,片面强调资源、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忽略了城乡均衡协调发展,使得固有的“二元结构”矛盾加剧,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两极化”的恶性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西方社会早期的“两化”进程,是在资本自由化状态下推动形成的。即,一方面由于资本在城市的高度集中,推动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工、商、服务业等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资本向农村的扩展侵袭,又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及失地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由此造成先进繁荣的城市与落后衰败的农村之间的对立和城市里贫富阶层之间的对立。

西方发达国家历经百年发展,这两种对立已趋于缓和。但是,在拉美及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这种单纯追求城市和工业发展的“两化”模式及其所酿成的两大对立仍在蔓延与发酵,并成为阻碍发展、生成动乱的主要温床。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在西部相对贫困的地区,这种单向“两化”模式所导致的“二元结构”矛盾加剧,在制造出大量“城市病”的同时,恶化了城乡关系,造成了走向繁荣的城市与日益贫瘠的农村的严重对立。

2、现行农村体制亟待改革

目前,我国农村体制的基本形式,仍为自80年代末期实行的“”。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提升,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与行政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农村深化发展的需求。

现行“”有两方面特点:第一,土地使用权归个体家庭所有。第二,土地管理权由县、乡(镇)、村等3级行政中心管理。这一体制对于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的改革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无法按照市场要求统一组织大农业生产;

(2)使得农业的机械化、精细化、科技化、标准化难以大范围开展和普及推广;

(3)诸如水利实施大型农机农资无法有效规模利用;

(4)农村行政管理机构难以有效组织农业领域的规模生产经营;

(5)难以协调有效地推进三农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对于西部多数农业县长期存在的粗放式生产经营、品质及价值含量难以提高等等,其根本症结,应与农村体制相对滞后直接相关。

二、创新思维,探寻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路径

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汲取西方“两化”教训,因地制宜,就探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现代化新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1、以农业资产“股份化”逐步深化土地使用权改革

参考国际与东部地区成功经验,在目前各地推进三农改造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案模式的基础上,建议参考珠三角九十年代以来的如下做法,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资源的资本化运作;

(1)“外来投资+土地使用权入股”。即由外来投资大型企业以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持股,农户或农民以所占有土地的使用权入股,商定各自所占比例,组成股份制,果、农或种养殖类股份有限公司;享有股份与分红利益的农户人员,既可外出务工,亦可根据需要,成为股份公司内员工。

(2)“内联式+土地使用权入股”模式。即在具备有组成企业化生产经营基本条件的地方,由村、乡(镇)政权机构出面协调,由具备相应条件及资格的果、农或种养殖大户牵头,小散农户以各自所占有土地及所能够提供的资金入股,协议组成特定生产经营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享有股份与分红利益的农户人员,既可外出务工,亦可根据需要,成为股份公司内员工。

东部及国外的经验证明,这类农业资产的资本化股份化运作一是有利于更新旧有生产方式。即将旧有以农户为基本单位、分散粗放式的果业、种养殖或其它门类商品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为具有现代化基础性质的企业化模式,为向高科技、高品质、高价值含量、精细化生产经营方向迈进,奠定基础。二是有利于破解“二元化”难题。随着生产方式改变,农民除享有按所入股土地应占有股份外,则无论外出务工或就地在所入股企业就职,身份皆随之而市民化。同时,因为有股份分红及务工收入的双重保障,单向“两化”中所难以避免的农民被迫贫困化问题,可得到合理解决。另外,诸如医保、社保等政策的贯彻落实,也较易推行。

三是有利于招商引资。投资现代农业与工厂化种养殖业,已成为具有前瞻眼光的工商业企业的一大选择。实施上述农业资产的资本化股份化模式,则不仅有助于更为顺畅地吸引农业领域的外来投资,亦有利于在充分保障外来投资利益的同时,保障为其提供土地使用权农户的利益。

另外,对于适合使用入股形式的非农投资,可因前期购地成本的大幅减低,增大对其的吸引力;同时可避免“土地财政”带来的各种弊端,使地方政府通过新兴农业工业的规模运营获得财税收益。

2、探寻推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在逐步推进农业产权的资本化股份化的过程中,加强农村、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一大重要任务。通过农业资产的股份化和生产方式的集中化、工业化,积极探索和试行:

(1)农业村镇的社区化。对于具一定规模企业(特别是农场、种养殖场等农户入股类企业),以及偏僻落后、已不具备人居基本条件或发展前景的村落乡镇等,可以农业劳动者及其资产入股的大型农业或工商企业为中心,合并分散空穴化的村、镇,集中建设由县政府直管的大型社区,在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农民的工人化的同时,实现农村居民的市民化和农村的城镇化。

(2)创建“大县城+中心镇+社区”新型三级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撤并、减层、扩盘、分权”,改革传统行政区划与管理格局,撤除原村级政权管理,纳入县城及镇直管范围内,设置为社区,形成以县为基础、行政经济片区有机协同的“大县城+中心镇+社区”新型三级行政管理体系。

(3)逐步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3级产业管理体系。以“农业村镇的社区化”和创建“大县城+中心镇+社区”新型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相协同,逐步探索试行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即将部分产业性县级行政管理部门(局委办)逐步转型为对应的“农业产业协会”、“果业产业协会”、“交通运输业协会”、“县域工业协会”等市场性产业管理机构,将其与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分离,原有政府产业职能部门的部分职权责任下放至协会,使之有权有职有责,利益则与相应产业领域的运营效益挂钩,合理确定,形成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3级产业管理体系。

(4)向“省直管县”和“省-县-社区”3级新体系过渡。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渐次扩大管理区盘,调整财税管理体制,增大基层服务功能,试行建立“大县城+中心社区”的2级行政管理模式;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级,逐步为向“省直管县”和“省-县-社区”3级新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过渡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渐进慎重点探索试验改革,一是有利于三农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中国的农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首要前提是现有土地使用权形式的变革,即在通过政府的引导与主导,逐步以现代企业化(科技化、精细化、市场化、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取代现有以农户为单位的粗放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原有村、乡(镇)区划及机构与管理方式也将发生变革,逐步形成“大县城+中心镇+社区” 乃至“大县城+中心社区”的管理格局,这对于三农改造与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积极效果。二是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有效使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股份化集约化,不仅有利于土地的合理规划与有效使用,同时,有利于吸纳外部工商业资本用于大型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加速农业经济的工业化转型,也是招商引资工作中解决土地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三是有利于政务政治体制改革。上述改革,不仅可进一步有利于精兵简政,探索撤并后多余行政人员的合理分流与有效安排,深化地方政务体制改革,同时通过农业村镇的社区化、创建“大县城+中心镇+社区”新型三级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3级产业管理体系,向“省直管县”和“省-县-社区”3级新体系过渡,为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政务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在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城乡共同发展的创新型路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县域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系统模式,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农业建设,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简介】

单元庄,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教授,博导。

第5篇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农机化服务的发展要求也渐渐被提高。提高乡镇农机化服务水平,扩大乡镇农机化普及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优化农业产品质量。文章在对乡镇农机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

乡镇;农机化服务;农村经济

目前,虽然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以往相比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乡镇农机化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现如今,乡镇农机化服务中存在一定问题,并且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大力发展乡镇农机化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乡镇农机化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如下。

1乡镇农机化服务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管理服务模式传统

当前乡镇农机化管理站是实行农机化管理的主要形式,但此管理服务机构的执行力度较小,乡镇农机的维护水平较低,农机维修、保养机构严重缺失,进而传统管理服务模式不能及时满足农机的持续性需要[1]。

1.2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

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①农机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匮乏、专业素养较低,进农机服务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较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服务的进程;②农机管理者做不到对农机进行全职管理,经常同时兼职较多工作,进而农机服务水平会逐渐降低。

1.3政府扶持力度较小

由于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成本较大,乡镇在开展农机化服务时,得不到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进而样机的购买能力会随之降低,农机化服务的宣传效果不明显。因此,导致农机发展步伐逐渐减缓。

2乡镇农机化服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分析

2.1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在逐渐推进。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创新生产工具,机械化作业更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其农业生产具有分散化特点。在这种实际情况的影响下,机械化生产工具在小面积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较低,不能充分满足农业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乡镇农机化服务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土地拥有者与农机管理者建立长时间、稳固的联系,进而相应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业劳动时间;同时提高农机的利用率,极大地促进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

2.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要想提高农业生产力,务必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改变农业生产方法。由于农业主要经营者的年龄较大,其农业生产活动不能与时俱进,并且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村地区不将农业视为发展的重点产业,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农业的重要性,农村的青年和中年人群选择进城务工,进而当地农业生产力会大大降低。发展乡镇农机化服务,能够将农业生产力低下这一问题有效缓解。它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设备资源、土地资源、技术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能够实现资源间的巧妙融合,有利于统一性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促进农业向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进而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力。

2.3有利于创新经营体制

目前农业主要实行双层经济体制,第一层经济体制是家庭承包制,第二层经济体制是统分结合制。这一经济体制适合在分散性农业生产中应用,不能及时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如果既想坚持此基础经营体制,又想满足农业发展,那么就要对经营体制进行适当创新。因此,此经营体制与乡镇农机化服务联合是极为必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2.4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机化服务,这不仅符合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及时满足农民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合作机构,进而为农民与机械管理者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二者在平台中及时沟通、交流,彼此间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为农业生产贡献力量,有利于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与此同时,能够适当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农民的利润空间会相应提高,因此,农民的收入会随之增多。除此之外,发展乡镇农机化服务,能够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细化,进而能够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及时改正。这不仅能够巩固农业的发展基础,而且能够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有利于完善我国农业的产品结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显著提高农民经济效益[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农业化服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它目前的普及率较低,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发展效果,但是它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由此可见,乡镇农业化服务在农村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宗禧 单位:广西合浦县沙田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马辛.吉林省农机服务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第6篇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低碳 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养活了全球60亿人口,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但不能忽略的是,为提高产量,过度的使用农药、化肥,产生大量的化石能源与二氧化碳,给能源利用以及环境污染造成极大的压力。因而,改革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势在必行。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强调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带动经济实现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包含了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低碳事业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技术必须首先接受低碳技术的洗礼,以保障农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各个方面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以二氧化碳含量)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量、增加高碳汇、提高变温室气体为宝的科学技术和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等各种先进技术,来提高土壤养分中的有机质,实现高效率、高碳汇、低能耗、低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低碳农业技术就是旨在运用低碳、高效、科学的农业技术改善农村现有的经济生活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的双重配合,一方面,政府能为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等,另一方面,市场能有效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不断研发及推广等,但就目前低碳的发展状况而言,政府与市场均存在失灵的现象。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场失灵是指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就发展低碳农业技术而言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1、政府失灵

(1)政府政绩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国家为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各地政府将节能减排加到各地政绩考核中,但是由于地方要为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经济收入,依旧鼓励一些大中型污染企业的发展和高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地方节能减排目标往往难以实现。(2)财政支撑力度不够。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高投入低效率的性质,使得政府在投资上更偏向于见效快的产业,忽略对低碳农业技术发展的财政投入。(3)不合理的财税体系。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新兴性,农业成果转化率低,政府在设计低碳财税体系的分配标准时,很难保证在城乡之间、贫富阶层之间和行业之间比例分配的公平性以及政策激励效果的长期性,阻碍了市场主体行为变革的速度。(4)政府绿色采购机制不完善。由于相关低碳农业技术的不完善,使得农业产业链跟不上,同时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往往选择高碳等非环保产品,低碳农产品市场份额越来越低。(5)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通观目前我国有关低碳农业的法律法规,《农业法》第六条、《节约能源法》第59条、《农业技术推广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2条、以及《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乡镇企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条款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仅从宏观上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原则规定,缺乏有关低碳农业的具体规定。

2、市场失灵

(1)低碳农业技术的负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是产品或劳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这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是改革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技术革新,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但由于创新者必须承担所有的成本和风险,一旦成功,又不得不与其他市场主体分享创新成果。由此技术创新前期的社会边际效益往往大于个人边际效益,个人承担的边际成本却又高于社会边际成本。这种成本收益的严重不均衡阻碍了市场主体对技术创新的投入。(2)市场主体的行为难以协调一致。一方面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新兴性,不管其发展前景如何广阔,在发展初期,市场主体很难改变原有的生产、消费模式,整体低碳农业技术的市场消沉;另一方面市场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对待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态度不同,垄断企业可以将开发的成本风险转移到价格中,而非垄断企业只能自行承担成本风险,还需要在市场不太成熟时承担开拓市场的风险。

尽管政府和市场都存在有失灵,但是二者还是相互交替发展,不断配合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市场失灵对政府干预产生了需求,当政府干预的预期收益大于干预成本时,政府干预将让位于市场机制。当政府干预所带来的边际预期收益等于干预的边际成本,政府干预就达到了最优水平。而目前低碳农业技术属于新兴的农业产业,技术不是很完善,在发展之初,政府还需要占据主导地位,不断完善自身,同时补充市场机制的失灵,所以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中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辅的运行机制。

针对目前,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不间断的财政支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度保障,抑制市场机制的畸形发展,保障农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而目前政府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方面的作用并未有效的发挥,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1、政府要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

低碳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如果可以不需要人工制造气温,尽量自然通风,自然的采光,这样的生活环境才是完整的,才称得上是低碳的。我国普遍的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力量的薄弱,人们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上,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依旧严重,农村地区环境立法不健全,管理混乱,执法问题突出,农民环境参与意识淡薄等等突出问题,低碳理念尚没有很好的形成。所以在发展低碳农业的前期,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农民有低碳意识,从身边的点滴改变开始,形成整个农村低碳氛围。

2、政府需要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的财政投入和财税体制改革

农业产业的基础性决定了农业科技的公益性,而农业科技的公共产品性质,又决定了农业科技投入的政府主导性。由于低碳农业技术的开发的高投入低收益,近年来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强,对技术的开发及完善不利,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联合高校等研究机构大力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不断投入企业等规模化生产及利用。加大财政投入也可以缓解普通企业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前期成本风险,削弱垄断企业的市场垄断份额。同时政府还应改革低碳农业的财税体系,颁布相应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及研究机构不断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3、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低碳农业技术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立法要充分体现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要通过立法,把节约能源、清洁生产、低碳消费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建立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既要有低碳农业的上位法,又要有相关的法规、办法和政策等实施细则来保障低碳农业技术的从开发之初到实际大规模运用的顺利展开。三是要强化执法监督。在立法时就要对法律的实施进行预评估,充分考虑执法的可行性,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低碳经济法律各项规定的贯彻实施。四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度。低碳农业技术的宗旨在于改善农村环境,所以在开发低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环境污染的责任承担主体。

4、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机制

一是研究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绿色采购管理新模式,通过政府采购政策的要求和引导,全面提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节约能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意识。二是充实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体系。将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实施范围从现有的几十类节能、环保产品,扩展至政府采购的其他领域;采购扶持的范围逐步覆盖再生和回收利用、新能源等产品,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完善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监管和评估机制。在合同绩效评估制度建设中引入绿色标准,综合衡量合同的成本收益,并将其作为政府采购合同授予的评价标准;完善绿色产品信息库,丰富产品性能、指标、绿色性能和参数,帮助采购人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加强对政府采购供应商的培训,帮助其满足绿色采购要求。

在发展低碳农业技术之初,政府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来引导整个低碳市场的发展,相反,市场需要及时给予反馈信息,使政府不断调整宏观调控的力度及方向,二者相互配合,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方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调研世界,1999(11).

[2]张仲威.中国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4(03).

[3]丁泽霁,杜志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与面临的新形势―“中外农业现代化比较国际研讨会”会议.

[4]叶普万,白跃世.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述评―兼谈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当代经济科学,2002(05).

第7篇

5月22日~23日,由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主办的全省养殖业创业创新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南省汝州市召开。河南省原副省长、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会长刘新民,副会长张同立、梁铁虎、井剑国、张立秀等领导出席。河南省内知名养殖企业的百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22日下午,参会嘉宾对汝州市汇捷生态养殖集团等多家知名养殖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了参观考察。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汝州市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非常成功,汝州市的畜牧产业、畜产品产量增长和综合生产能力都有较大提升。

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在参观过程中向嘉宾介绍说,汝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强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在省直管县中脱颖而出,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全国第一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返乡创业试点市、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试点市和示范市。

汇捷生态养殖集团是汝州优秀企业的代表,其董事L张慧英向嘉宾详细介绍了企业把握新形势、完善新机制,在创业创新中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多年来,汇捷集团以生产高品质、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为己任,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之路,始终如一重视生产管理,致力于创新发展。”张慧英说,他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行稳致远的发展思路,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上狠下功夫,总结出了着力建设职业化团队、着力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扩大发展经营格局和着力发挥龙头企业服务社会与产业化集群带动功能的企业发展创业创新理念。

在5月23日上午举行的河南省养殖业创业创新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参会代表就各自企业的发展模式、经营特色、三产融合和创业创新等方面作了含金量很高的交流发言。

正大集团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已形成了由种子改良、规模种植业、现代饲料业、标准化养殖业、现代化食品加工、现代食品销售等组成的完整现代农牧产业链。正大集团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献忠在会上介绍了正大集团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目前,正大集团洛阳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涵盖种植、饲料、养殖、食品加工、连锁专卖整个产业链环节,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经营。”张献忠说,正大集团从产业链源头开始探索,把控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从而确保了对正大食品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了正大食品产品的安全和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永达集团一直致力于产业扶贫事业,并成功探索出创业脱贫、就业脱贫和养殖公司带贫的有效途径。永达集团副董事长王光灿对于该企业“6+1”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说,“6+1”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就是将政府扶贫政策、龙头企业产业平台、银行扶贫贷款、担保公司担保、保险公司保险等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贫困户为核心组建扶贫养殖合作社,从而实现“多方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共赢发展”的目标。

雏鹰农牧集团以“让国人吃上安全肉”为己任,确立了以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板块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已发展成为拥有粮食贸易、饲料生产、良种培育、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完整产业链体系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实现了三产融合。雏鹰农牧集团总经理助理王爱彦着重介绍了该企业进行三产融合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功经验。“雏鹰农牧集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猪养殖板块创造性地推动‘雏鹰模式’升级;发展高端产业,对产品结构实施优化升级;响应国家‘互联网+农业’战略,搭建新融农牧平台。”王爱彦说,雏鹰农牧集团将继续通过三产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河南瑞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双星在会议交流中,通过六个方面介绍了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打通产业链的具体做法,即推行“龙头企业+养殖户”和“四个统一”管理模式;积极建设种猪繁育基地;重视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牵手新希望六合集团;投资食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等。“对于未来,瑞星农牧有一个清晰长远的规划,就是‘实现百亿企业、打造百年瑞星’。”王双星说。

第8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就是要通过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既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面自主自由交流与平等互利合作,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城市与农村建设、工业与农业发展良性互动,使城乡购买力在全面提高的同时,实现动态平衡,推动南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南阳的历史进程。

一、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合理摆布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以前的规划基本上是按城市和农村两个部分分别进行编制的,很多内容城市和农村是割裂的,而且标准不尽相同,缺少把城乡作为一个系统来综合统筹考虑的意识和理念,当然难以满足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新规划的制定,应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城乡资源利用、生产力和生活居住布局、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置、道路交通体系等,明确区分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要做到拆迁与建设并重、完善城市框架与改善民生共举,把县城与周边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小城镇规划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潜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错位发展,互补共融,以特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加工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特色小城镇,选择其中基础好的逐步发展为小城市,重点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体系。

二、坚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夯实城乡共同发展基础

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是落后的。基于此,必须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上向农村倾斜,把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推进城乡在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生态环境等方面同标准建设,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合理、高效坚固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要在抓好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村村通”工程,在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与乡村之间建立起全覆盖、多层次、便捷化的现代交通服务网络体系,畅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对外交流,促进产业培育和发展,方便居民生产生活,方便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二是加强城乡水利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抓好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三是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满足城乡生产生活,特别是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四是加强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通信等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坚持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谋划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按照“以工带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助、协调发展”的思路,合理布局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

一是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南阳应继续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着力建设好14个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壮大油碱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力能源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新能源、光电、新材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进一步促进工业在南阳市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要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园区集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业支撑。要鼓励产业基础好、条件好、前景好的地方加快发展,基础差、条件差、前景一般的地方可以到条件好的地方建设工业飞地,促进非农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增强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顺利融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激活消费,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改变“弱势产业”的现状,必须推动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延伸,以第二产业催化和拉动第一产业,从而使农业更多地分享到社会利润;必须推动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向农业内化,以第三产业构建农产品流通、进入市场的高速公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必须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和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同时,大力扶持从事农副产品流通、加工和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产业及各种专业化组织,在财政支持、税收减免、银行贷款、信息服务、办理证照、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帮扶和优惠,从而使龙头企业和专业组织扩张壮大,使传统的“同质化农业”分化为农业经营者和农业技术工人,用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企业替代单独的小农经济单位,使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从而合成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新机制,以此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做好企业与农民的对接,从而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战略支撑产业发展壮大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农民与企业一同获利受益。

四、坚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打造城乡互补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城乡一体、适当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三农投资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二是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要逐步把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身上,促其到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三是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及其家庭在城镇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相关部门和社区的管理范围,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自我保障为主、国家集体扶持相结合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

四是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人才培训,在农村造就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

五是全面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改造和新建一批现代化的文体设施,丰富内容,提升品位,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第9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研究探讨

农业机械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载体。所谓农业机械化,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过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可见,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维,充分提高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落后的生产环境,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希望对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借鉴帮助。

1.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

从当前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程度来看,小麦生产基本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地区拥有较多的小型农业机械,动力很小,新技术的农业机械没有完全普及开来。其中,拖拉机、三轮农用车作为目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机,在农村、农民的普及面较广。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农机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显现,也就是动力机械配套的比例比较低。同时,农机化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边远山区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农机整体发展的一大瓶颈。

1.2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

目前,农业机械的陈旧老化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国农民多是小规模家庭经营,农民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农民手中现有的农业机械比较陈旧老化、技术状况差、生产效率低,新型农机十分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阻碍了农机化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选择农业机械,优化机械化各个环节,借鉴先进经验,集成有关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方面进行创新,尽快改变农业机械陈旧老化的现状。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正在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效益农业等领域拓展迈进。同时,原来以产中为主,而目前则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新机具、新技术满足不了农民要求,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太少,个别领域甚至是空白,这也不适合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1.4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但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显然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很少,合作社经营耕地比较有限。此外,农机服务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实现规模经营。农机服务组织相对薄弱,经营机制比较松散,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服务程度比较低。近几年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诸多合作社存在机具不配套、建设不标准、管理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经营没效益、发展没后劲等问题。所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而能够掌握运用的农机从业人员少,农机管理、服务、监督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下一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2.1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建立

在下一步的工作进程中,建立起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有力举措。在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过程中,要着力引进先进、高效的新技术、新机具,逐步形成合理高效、节能低耗的科学机具结构,实现农业发展全程机械化,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而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集约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2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更加配套

随着未来农业机构的进一步调整,要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调整优化农机化结构布局,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步伐。要全面优化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的比例,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的比例以及种植业机械与其它行业机械的比例,以此优化农机结构,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特色,合理进行农机发展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发展优势。要把农业机械化产中环节利用向产前、产后利用延伸,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2.3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持续加强

随着我国农机化的深入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推进农机服务向产业化、社会化迈进。其中,要尽快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农机服务队等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其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也就是说,要对目前的农机资源进行重新合理优化配置,确保得到有效利用,克服农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全力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实现农机规模经营,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4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可以说,农业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产业,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农业机械作为服务产业,其使用经营风险更大。为此,我国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是一部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农机扶持力度。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早、中期阶段,也是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尤其是加大农机部门研制开发力度,加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经费投入,加大农民购买先进机具资金补贴扶持,从这些方面加快农机新技术推广步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践“中国梦”的具体行动。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全面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全面服务“三农”,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农业机械整体发展水平低、农业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机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将逐步建立,农业机械与农业结构调整将更加配套,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将持续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将日益优化,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2]李志红,杨良玖,全腊珍.我国耕整机械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5(03).

第10篇

摘要:现代意义的项目管理比传统项目管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现代项目管理与农业技术经济学直接相关,可以从农业技术进步的项目特性和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管理中体现出来。基于对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分析,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提出应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中的思路。

关键词:项目管理,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经济学

项目管理是国民经济中许多经济组织和科研组织需要用到的管理手段。在理论上项目管理专家把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以后为现代项目管理。传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这一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国防科研、建筑工程等领域,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活动。现代项目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管理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制造、金融、电信、软件开发等许多行业,国外许多大公司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及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教授等数学家在全国推广统筹法开始了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招标承包制初步形成了建筑市场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体系内,理论核心包括了项目管理的概念、观点、原理及与项目环境和管理行为有关的内容,诸如领导、权利、成员及组织的目标等,这些基本的内容与农业技术经济学有密不可分的学科与应用联系。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技术经济关系。农业技术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特别是以技术经济效益原理为主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现象和特点进行解释,对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系统内的地位进行分析,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般规律进行探索。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知识性项目蕴运而生,农业技术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知识性项目。

一、农业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一)农业技术进步具有项目的特性

农业技术进步就是农业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农业生产,并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新技术通常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农产品产量,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或增加农产品的新用途等形式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发挥作用的。农业技术进步活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创新项目,如研制开发、工艺进步、技术改造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开创性、前瞻性、风险性、一次性等特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每一个活动也就具备了项目的特性。另一类是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如日常的生产、营销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具有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特点,这些活动由于面对社会需求的不同,每一次组织活动也可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二)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项目管理

1.农业发展要靠技术创新项目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个项目诞生、实施、运作过程的集合,农业科研机构不断参与技术创新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项目也就不断产生。每一个创新项目构成了技术进步的载体,成功的项目为农业带来了活力,也构筑了农业发展的阶梯。

2.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实践。项目构成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载体,项目开发的成败也就决定了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随着项目规模的日趋扩大、技术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专业化分工愈加精细,以及涉及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和管理层越来越复杂,投资者必然对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三、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面临的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生命力也主要在于其应用性。为此,必须加强农业技术经济学应用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急待解决。如,各项新农业技术政策与传统农业技术政策的分析与评价问题:农业生产合理布局问题:农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的分析论证问题;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优化方案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论证问题;农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问题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新问题会不断涌现,也为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加强农业技术经济应用研究的同时,要不断地将其理论方法普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因为,其理论方法被普及运用的程度如何,是关系到学科应用性强弱及其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而就目前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情况,仍然面I临着学术界以外的人不甚了解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作用的情况,仍然面I临着如何解决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项目管理实用性的特点及其与农业技术经济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引进农业技术经济学。

总之,项目管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结合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并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项目的投资做出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保障。本文来自《农业技术经济》杂志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可持续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13

前 言

现在的农业发展已经不同于以往,现在已经不仅仅将农业发展局限在种地种菜等方面,而已经在各个领域上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对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将高新技术和农业工程相结合,就会推进整个农业结构的产业化,将高新技术引入还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信息化。为我国农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农业工程现在的发展现状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此经济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这就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获得了较大的生产要素支持,极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并且我国农业也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任然存在有较大的问题:我国的农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并且我国农业的发展是依托于人力资源的投入的,而不是科学技术,因此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最终致使我国农业的生产总值较低。再加上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据着总人口数的较大比重,所以,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中还存在有人均比例较低的现象。诸多的问题都亟待解决,需要我国促使农用工程的发展。农业工程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说,是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一项技术,只有在农业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农业的较大进步。但是农业工程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来说,还不具备有成熟的因素,因此也遗留有较大的问题。我国农业工程技术的普及率较低,绝大部分农业人口任然坚持传统的农业技术,仅有少部分的农业人口采用着农业工程技术;我国农业工程中,相关产业的科技装备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较差,并且很难适应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我国的农业工程发展中,对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的管理能力较差。很难促进我国农业工程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农业工程的创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若想促进我国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保农用工程的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的当前阶段中,生物技术获得了较高水平的提高。比如我国的生物技术发展中,已经培育出生产率较大的稻米品种,比如水稻Q优2号,这类型的水稻产值较大,抗病性较强,并且能够抵制不良天气状况和种植环境,是一类较为优质的杂交水稻类型。此外,在生物技术的应用中,我国还极大地开发出有机农业产品,有机类型的农业产品相对于传统农产品来说,更加的绿色、环保,其内含的有害物质较低,因此有机农产品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所以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我国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还有赖于其机械化的生产技术。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加入机械化的生产设备,比如大型收割机、农用拖拉机等生产设备的投入使用,才能够促使我国的农业在生产中获得较大的技术支持,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并且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机械化设备的应用,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生产总值增加,为我国经济带来更多助力。农业工程创新技术中还包括有灌溉技术的改革: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相对于我国的农业需求来说,极为短缺。而传统的灌溉技术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较多的水资源,因此滴灌和喷灌技术的投入使用,能够促使农用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提高,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现状。

3 农业工程与创新技术结合的益处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各类资源的投入较大,因此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此外环境破坏程度较大。而农业工程的投入则能够较大限度的扭转现阶段的破坏状况,而创新技术与农业工程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创新技术与农业工程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业土地紧缺的问题。比如现阶段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创新使用,就意味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能够脱离大面积的土壤种植,利用营养液等物质进行各类型农作物的生产。而传统农业中,化学物质投入使用较多,因此土壤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地下水也受到了影响,因此无土栽培能够避免我国土壤的进一步污染,降低地下水的受污染情况;我国农业工程与创新技术的结合,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在农业现代的发展中,急需要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机械化设备的投入。但是仅仅是资源的利用并不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步,因此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应用工程、生物、信息、管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促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最终,农业工程与创新技术的结合,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而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能够促使我国的整体经济获得更大的进步。

4 农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利与弊

4.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处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处于一个资源极大浪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的时期,因此在农业发展中提倡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对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在农业中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能够为农村的发展节省出更多的有利资源,比如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剩余的前提下,农村就能够利用这部分劳动力进行其他产业的生产,比如开放旅游业、加工业等,这样就能够促使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不断进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我国传统的粗放农业转化为集约化发展。较大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利用适宜的农业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因此我国农业能够向集约型生产发展。

4.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弊处

农业可持续发展除了为农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外,还存在有较多的弊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阶段,任然是传统粗放的农业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要想进行可持续发展,还存在有较大的阻碍。而一旦进行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结构、农业生产者以及农村经济,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我国农村的和谐建设。因此,我国农业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我国农业的发展背景以及基础适用于可持续的发展,最终才能够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向有利方向发展。

5 结 语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已经不能够满足于我国人口的需求,因此要想获得较大的突破,就需要在农业工程中进行技术的创新。而要想创建农业生态环境,则需要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但是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我国农业的发展具备有充足的前提准备,才能够确保我国农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森,赵文怀,殷学云等.非耕地节本型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0(13):46-48.

第12篇

1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交叉技术,它将生物、信息、电子、管理和材料等技术进行了结合。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更加重视在传统的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吸收最高端的机械工程技术和农业技术,然后不断的创新使制造出的现代农业机械更加的可靠、先进、方便和灵活。所以,现代农业机械的制造又被称为“制造工程”。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的现代化不仅带式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的代表,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而且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和科技兴农的重要硬件条件和技术保障。因此,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制造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时展的要求。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作物的种类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这就决定了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的技术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作物的种类亦步亦趋的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别。主要是指农业机械设备的服务对象的区域性差别和农业机械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的区域性差别。农业机械的种类比较的繁多,而且农业机械在进行农业工作的时候通常具有使用时间较短、环境条件较差、农业作业较复杂、制造要求较高等一系列特点。这些农业作业中的特点,要求农业机械设备在制造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农业机械设备自身的特点,而且还要将农业的种植作物、农业的耕种制度、农艺技术等因素考虑在内,只有这样制造和生产出来的农业机械设备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的需求。

2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相比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的特征。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农机生产和制造企业不能够紧跟先进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农业机械制造方面技术比较落后。目前,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许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对农机设计的图纸、文档、图表以及二维交互式绘图进行了有效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这些企业都是采用的自动版的CAD软件或者是一些国产的CAD二次开发的软件产品,在CAD使用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足。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对农业机械的设计仍然停留在图纸上,没有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所以,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CAD软件的设计效率非常的低,很难发挥出较高的效益。并且,CAE、三维参数化的绘图软件以及CAM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设计环节中很少被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计算机服务的时代。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机械的管理技术方面,他们通常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但是这种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方式在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的农机生产企业在用来进行辅助管理。虽然这种计算机管理技术已在某些大型农机生产企业的人事和财务方面小有成就,但是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制造和生产企业却屈指可数,并且这些企业的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并没有取得十分明显的企业效益。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在农机的制造工艺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点:首先,在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生产材料。其次,在农业机械制作工艺上的加工精度远远不够,对于农业机械的生产组织专业性不强。最后,对农业机械的结构研究还够先进。制造工艺方面的问题对于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是众多限制性条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

3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为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的制造必将运用现代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也即是在现代农业机械的制造中充分的运用现代数字化的制造技术、现代化的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技术、虚拟技术、再制造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技术等,来丰富现代农业机械的制造技术,提高现代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根据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可以对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在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传统的农业机械加工技术依旧是最主要的加工农机制造加工手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必须对这种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在这种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超高速切削、强力磨削、高速切削、砂带磨削、超硬刀具、涂层刀具和磨具。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其他的方法对加工技术进行辅助的切削技术加工。比如,用先进的激光技术来辅助铣削和车削。(2)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将向着高科技之路发展,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都是都产品粗笨简单、价格低廉、性能差的发展之路,这样的道路将会被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给淘汰。所以,以后的现代农业机械发展以后应该是高科技之路,要在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中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比如,高速齿轮和精密轴承等零部件的加工成套技术;精密锻造、精密铸造、精密冲压等近净成型的工艺技术;模拟软件以及优化软件技术等应用到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来。(3)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将从传统型的工作方式向着平行式的工作方式进行转变;将从多层次的生产管理向着扁平的网状结构进行转变。将技术创新作为农业机械生产中的第一信条,最终形成生产管理和生产制造一体化的农业机械生产经营模式。

4结束语

高质量、高工作效率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保障,而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不同于平时的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是在现代化的机械制造技术和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要以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对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使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地提高,从而促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作者:孙煜、郭天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兰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