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管理体制

旅游管理体制

时间:2023-07-24 17:0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管理体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管理体制

第1篇

1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旅游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对提高国家经济收入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旅游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为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立的旅游景点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1]。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而且,也是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当今我国旅游业管理体制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几方面的不足:

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应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在法律法规方面改革却极其的缺乏,主要以传统的几方面法律法规为主,而现阶段并没有更适合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一些不法商家以及犯罪分子等利用法律法规这个漏洞在旅游行业中进行非法活动,不仅对旅游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游客的自身利益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酒店管理、饭店管理等缺乏直接的法律威慑。

②旅游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体制,旅游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而且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性特别大,例如,餐饮业、酒店、交通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部门都与旅游业之间有着直接的经济往来。但是,在针对这些行业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甚至有一些旅游社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采取恶劣的竞争手段,不仅对游客的身心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旅游市场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措施

2.1 完善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

由于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旅游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形式,不断的完善旅游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的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2]。首先,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定位,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保证与旅游管理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是保证游客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因此,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能片面性的追求单位的利益,更应该考虑到单位、企业以及游客的多方面利益不受侵犯。其次,要针对与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行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餐饮业、酒店、商场等,要根据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完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证各个行业以及游客的利益不会受到侵犯,而且,通过加大对不法商家以及非法份子的打击,能够有效的保证行业发展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2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模式

从第一部分对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得知,现阶段的旅游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很多传统的管理弊端一一呈现出来,另一方面管理模式不够全面,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当前旅游管理水平不高,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水平,需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3]。首先,要了解有效的旅游管理能够为旅游业带来的好处,结合实际情况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完善和创新。其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完善旅游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再对自身的管理情况量身设计一套全面、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可以借鉴本国先进地区上海、北京等旅游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其次,要充分创造旅游品牌,打造出品牌效应,规划企业规模,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断的调动和协调各个行业部门,促进共同进步,而且,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了解并掌握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再结合旅游管理模式综合分析,形成各个区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对不同区域展开不同的管理,提升各个区域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旅游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3 加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体制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就现阶段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来看,很多管理体制都是直接应用其他旅游管理的成功案例,但是,由于地域、行业等特征的不同,导致直接应用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的管理现状,不仅不会提高旅游管理水平,甚至对旅游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性,因此,在加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要以实际的情况作为依据,提高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效率[4]。在旅游管理改革之前,要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规避传统的干预管理、行政命令管理的弊端,要以大局为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点做好旅游产品的推荐工作等,同时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再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根据当今旅游管理的实际量身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旅游管理体制,同时要保证旅游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独立的特征,这样才能有效的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第2篇

第一,海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保护性原则、人本性原则、效益性原则以及公平性原则。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来实现对相应管理体制的完善,才能够确保管理体制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海洋旅游实现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念为:协同管理、综合管理、动态管理以及公共管理。只有实现协同管理、公共管理与综合管理,才能够确保充分的发挥产业链下各部门的管理权利,落实相应的管理责任,进而强化管理的力度,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而实现动态管理理念是确保海南省海洋旅游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二、产业融合视角下海南省海洋旅游管理体制实现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一)打造有为型政府,以优惠的政策来实现科学的规划

首先,立足于产业融合视角下,海洋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从宏观上给予全力的支撑,因此需要实现有为政府的打造。这就要求要构建完善且协调的管理体系,丰富管理职能部门以全面强化对海洋旅游的管理,以多元化管理目标的构建来实现对评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海洋旅游的发展需要在明确经济效益目标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进而以完善的评估体系来落实激励机制,为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渐实现海洋旅游市场运行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管理水准,以从宏观上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打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现对海南省海洋旅游的科学规划,进而确保各项相关的政策与措施能够实现明确的定位,以从整体上为海南省海洋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完善行业管理机制体系

这就要求做到:第一,完善行业管理体系,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准。需要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完善,并搭建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景区、服务以及旅游产品的标准化,并明确行业从业标准,以全面提升对海洋旅游的监管。第二,加大金融支持并完善相应的市场监管。以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来引导投资流向,确保海洋旅游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资金基础,同时,要以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来规范行业竞争行为,确保以良性竞争的方式来实现海洋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海南省海洋旅游的发展模式,并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在模式的创新上,要实现海洋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实现大海洋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以促进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实现旅游企业体制的改革,并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并实现对海洋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以充分强化海洋旅游的综合效益。其次,在发展海洋旅游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进而确保海洋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在践行这一改革措施时,可以通过海洋牧场的打造来确保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基因库的构建来实现种苗基地的构建,进而为海南省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

三、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60-01

一、我国旅游管理的理论分析

1、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2、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业是综合行业,需要对旅游者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加以组合设计,制成整体的服务路线,向旅游者出售,并保证供应。再次,旅游管理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更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它从一个侧面带动了交通、民航、饭店、餐饮、保险、娱乐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相当数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旅游业具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先导、服务、桥梁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1、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而旅游管理部门既无建设项目审批权,几乎也无企业登记管理权,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很难从宏观上协调、平衡和控制。

2、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旅游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缺乏后续法规。比如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条例都具有暂时性,但是后续的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这样就造成了旅游行业法律规范约束力的减小;其次,法律法规的涉及范围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在酒店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旅游管理的条文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侧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再次,在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旅游者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条文比较少,对旅游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危害。

3、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部门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所属企业的微观活动,显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部门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不同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由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均应统归旅游局管理。这种行业管理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

2、完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旅游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先清理一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旅游企业,进而全面推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国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中小企业纳入序列的格局。落实《全民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基本条件,统一税赋,搞活用工条件。进一步推 行和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进行旅游企业股份制经营试点。

3、深化旅游计划与投资管理体制。在国家旅游局的领导下,全面规划管理全国旅游基本建设工作。确定国家和地方的投资分工和投向重点。国家主要负责非盈利的重点工程的基本配套,地方负责重点项目的资金配套和一般性项目的投资;盈利性的项目将由企业按照经济规律投资经营,自负盈亏。建立旅游业有偿投资制。

作者单位: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精神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旅游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创造的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旅游管理体制却未能与时俱进,产生了许多问题,并已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保证我国旅游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积极建立新型的旅游管理体制,实现政府对旅游业管理的创新,从而为旅游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我国政府旅游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政府干预旅游管理的必要性

(1)旅游产品的公共性。首先,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包括无形的服务。体现在旅游市场上,最主要的产品形态则是旅游线路,旅游线路并非是一种实体产品,而是一种信息资源,用来向旅游消费者展示其产品及服务。例如,旅游交易会就属于对旅游信息形态的说明,可使用旅游地图片、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这种信息资源,无法流动,体现了旅游产品的公共性。其次,在某种程度上说,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社会形态。从本质上说,旅游产品的来源与旅游地的市场开发密不可分,但这并不影响其社会形态的属性。[1]从资产归属上看,旅游产品既不可为私人所有,也不能将其归到所在的旅游企业的名下,换句话说,旅游产品应是国家的所有物,但同时又可交由其他组织或个人来开发利用,从中体现其公共性。

(2)旅游产品具有跨区域性。由于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跨区域性,而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关联极为紧密,因而也使得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跨区域性。旅游资源在存在方式上较为分散而自由,往往并非集中分布于具体的行政区域,而是可以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灵活分布。[2]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利用,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能够得到协调,避免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冲突,力求实现旅游市场的统一运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实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旅游企业之间的不对称性,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群体之间的不对称性。在信息不对称性的作用下,使得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对于旅游消费群体来说,旅游资源所在地具有陌生性,消费者仅能通过媒体来间接体验旅游资源的特征,这与旅游企业相比,信息量明显不足。同时,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旅游者不会为获得直接体验而直接对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因此,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关于旅游目的地及旅游资源方面的信息,旅游者就会选择通过旅游企业的宣传来了解。然而,如果旅游企业进行价格竞争,以价格低廉来吸引消费,旅游者就无法准确判断出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对产品价值更高的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完善我国政府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一)制定并完善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

首先,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当正确认识法律约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其次,在当前法律体系环境下,政府部门应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掌握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以法律对旅游管理队伍进行规范维护依法管理的稳定性。再次,旅游法制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以监督机制形成对政府权力的制衡,通过监督网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使旅游管理公务得以公开化、透明化,使政府权力得到社会民众的监督。最后,对于旅游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应积极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理论内容,在经营业务中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约束自身的经营行为,对于旅游消费群体来说,也应重视法律的重要性,以法律武装头脑,树立起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3]

(二)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理性

在旅游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中,社会民众不应置身事外,被动接受管理及服务,而是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旅游事务的管理,对管理政策的制定进行了解和监督,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地评估。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加强与民众间的沟通交流,为民众参与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打造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平台,增加旅游管理信息共享渠道,扩大公民权利。同时,也应注重公民的思想素质建设,提高民众的公共理性,使民众具备良好的理性判断能力,对当前政策走向有基本的了解,应加强对民众观念的引导,摒弃偏激片面的看法,这样才能为民众参与旅游管理建设提供前提和基础。[4]因此,正确公民意识的培养就应成为我国政府旅游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使社会民众能够具备与时俱进、客观理性的公民意识。

四、结论

第5篇

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一些有关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缺乏后续的法律法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后续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的跟上,造成了约束力减小。旅游行业发展的步伐较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法律法规中涉及的侧重点不一样,对游客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我国的旅游管理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利与手段。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部门创办了一系列的服务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产权等都归属于不同的投资部门,这样各自为政,彼此跌价竞争,导致了旅游行业内部的混乱,失去平衡与控制。(三)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失衡旅游商品能够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在生产销售上并不协调,产品品种不新颖,老化单调。旅游交通更是一个难题,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健全旅游管理体制的法规体系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要紧跟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能出现法律漏洞,增强约束力,对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增加合理的、科学的法规法律,做到平衡处理,不偏不倚,只有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保护人们以及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考虑相关者利益在旅游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管理者以及游客还有当地人们的一些利益。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会给居民的利益带来损害,打扰人们的生活,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在对旅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将相关者的利益考虑进去。(三)加强旅游管理的监督力度要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个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旅游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监督,一些地方的政府不能干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者要定期上报旅游业的经营规划。另一方面是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国家旅游业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危害社会的秩序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等。(四)加强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就是行业管理。我们所要制定的旅游管理行业的体制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老套的守旧的旅游管理体制应该被淘汰,不仅不适应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守旧的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谓的行业管理是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的,依据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特点以及劳务的不同特征,然后通过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归纳管理。这样,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如果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都应该统归于旅游局管理。这样一来,旅游管理行业的改革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转变,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第二个方面就是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最后就是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三、结语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的行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来源的重要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管理体制也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旅游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建立。面对这些制约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有力的措施与对策,使得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彻底、更完善。能够让我国的旅游事业更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从而加强我国的国民经济。

第6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是有着上下几千年历史的大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东西南北中各有特点,五十六个民族各有风情,天然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国内外旅客。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促进我国旅游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如今,旅游业已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并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然而,旅游管理体制暴露出的问题却阻滞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加强我国旅游管理及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当前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规范

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它与很多部门、行业都存在着直接联系,但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缺乏有序的管理。以旅行社为例,旅行社是旅游者和旅游活动之间重要的媒介,但某些旅行社为拉拢客源恶性竞争,或是蒙骗顾客牟取暴利,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健康发展。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数地区都开发了旅游行业,创办了一系列旅游企业,但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都不相同,难以进行统一管理,这就导致我国旅游行业系统复杂、各自为政,无法进行宏观调控,导致市场混乱,制约了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2缺乏有效监督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复杂,各个环节各类资源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纵向又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庞大的管理机制加大了各部门之间协调沟通的难度,上下级垂直管理的单一方式影响了各部门监督机制的运行。官方的监督机制有疏漏,民间的监督队伍更是稀少,游客缺乏监督意识,旅游企业在自我监督方面的力度更是微乎其微,种种问题导致了旅游业监督力度的不足,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3产业结构不平衡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产业中的吃、住、行、购、游、娱等多种产品相互联系的整体,它是旅游业竞争的主要砝码,是旅游业的主要收入。然而,我国旅游产品的创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现状是产品创新不够、质量不稳定、缺乏长久竞争力。在旅游产品中,观光型产品和度假型产品占绝大部分,然而,由于管理不当,景区生态环境极易被破坏,再加上度假产品的可替代性极强的特点,旅游景区的优势极易丧失,当地旅游业发展会呈退化状态。

2加强旅游管理及体制改革的措施

2.1规范管理模式

旅游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包括国家部门和旅游企业管理的改革。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国家部门应引导帮助旅游企业设立管理机构,让它们有能力在市场的调控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各部门应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各级部门加强沟通,保证旅游业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与旅游业相关的各服务业也要跟随时代脚步进行改革,根据当地旅游业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并同时满足当地旅游业发展需求的管理方案。

2.2完善监督机制

在各个行业中,监督机构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旅游业也不例外。由于旅游是个较特殊的行业,对它的监督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作用,在使旅游业提高行业自律性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督。由于公众是旅游业的主体,因此,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是旅游业监督机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景区内设置意见箱,让游客提出意见,旅游景区据此进行改进。在公众的监督下,旅游业的发展能更符合公众需求。另外,政府部门的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虽然市场经济发展繁荣,但单靠市场调控无法对旅游业进行有效而全面的监督,相关政府部门要实施监督景区服务,并积极与游客交流,了解景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景区的监督力度。

2.3促进旅游产业多方面发展

我国各旅游景区各有其不可模仿的特点,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根据这些特点确定大方向。旅游产业的侧重点应根据当地旅游业的特点有所不同,并且单靠观光型旅游产品和度假型旅游产品创收远远不够,推动旅游业发展还是要适时开发其他产业,如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加工等。以旅游纪念品为例,目前旅游纪念品并不少见,但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制作工艺粗糙、当地特色不明显、销售手段落后。因此,旅游产品应具有明显的当地特色、精致的制造工艺,并通过有效的销售手段推广。

3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影响着我国对外的文化输出。在旅游业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的情况下,为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健全且符合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尤为重要。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正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发展,这就导致了我国旅游管理机制和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不符,因此,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旅游机制现状,加强我国旅游管理类及强化机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机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和监督不完善且旅游业产业结构极其不平衡,所以,加强旅游管理机制改革就要从规范管理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和调整产业结构三方面进行,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7篇

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城市旅游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但与其他行业以及领域相比,城市旅游业涉及的内容以及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各类不足进行深入分析以及研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及创新路径。

一、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现状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建立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以此来实现对旅游业的高效管理,保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在我国只有十年的发展历程,各个地区在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时,面临着权利与义务失衡的现状。旅游涉及诸多的环节以及影响要素,该行业的管理范围比较广泛,因此导致旅游业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另外,不同地区的旅游局只有在对行政职能进行划分后才得以成立及运作,因此在管理权限上十分有限。在实践管理以及探索的过程中,我国的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同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具体的发展模式如下。首先,直接撤销旅游局并积极推动旅游管理委员会的发展。地方管理部门在该委员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来的旅游局局长直接担任该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全方位统一化的管理新机构。其次,保留原有的旅游局,由市长担任主任的职位同时还设置了副书记,副市长以及副主任,通过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形式,积极加强对当地旅游业的管理。与旅游委员会相比,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行政级别要更高同时管理权限更大,广西桂林市就采取这种旅游管理模式,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积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采取统一协调管理的形式,积极搭建完善的管理框架。最后,设置风景旅游管理局,实现对旅游企业的统一管理以及合理运作。安徽合肥以及浙江金华就是采取这种模式,旅游局与园林局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门,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相对较为紧密。旅游管理局可以实现所属旅游企业与旅游机关之间的有效区分,积极建立旅游集团,通过这种形式有效落实政企分开策略,江苏省苏州市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这种形式进行有效的试点,其中旅游局仍然拥有管理的职能,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

二、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框架

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不可否认,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对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立足于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创新。

(一)以党政为立足点和核心建立市旅游委员会

旅游委员会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障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其中高度集中是该委员会的重要特征,通过这种形式保障结构设置的完善性以及严格性,这种机构形式与其他的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自身的特色以及优势,其严格按照我国的管理体制实现不同组织之间的有效区分,保证各个职能部门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采取固定管理实体设置的形式,实现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的整体提升。该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主要包括委员单位以及常务委员单位,委员单位之中主要由政府的职能部门所组成,常务委员单位主要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各类职能部门组成,这种形式能够实现稳定的操作以及和谐的发展,保证我国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设置政府的常设职能机构——旅游局

通过政府常设职能机构旅游局的设置,积极落实职能规划、编制组织、旅游信息收集和发放,以及旅游行业宏观管理等相关工作,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监督以及资格责任的认定,保障旅游业能够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以及积极宣传。旅游局在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以严肃执法、宏观调控和政企分开为立足点和核心,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作用,积极落实相关的责任,通过加强与委员会之间的联系为其出谋划策,保障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权威性以及合理性,真正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上促进公共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的社团组织——旅游协会

旅游协会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也需要以旅游协会的建立为切入点,其中该协会必须要以行业管理的实质需求为基础,通过专题研讨的形式对整个市场进行有效的整顿以及管理。其次,积极协调会员单位,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因此,在市场营销、职业培训、行风建设,以及行内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旅游协会都有着关键的作用,在推动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需要积极实现旅游协会的发展。

第8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旅游选择。但过快的发展速度,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滞后的管理状况和落后的管理思想,也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管理问题;策略浅析

一、我国乡村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我国乡村旅游初期模式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农家乐”,其经营主体一般为农户,这种“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导致乡村旅游难以管理。二是政府参与投资的景区政企不分,没有真正的融入市场,个别单位管理涣散,吃“大锅饭”现象严重,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和竞争意识。三是乡村旅游管理缺乏全面型。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分支,而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行业众多。而各个行业又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加之旅游管理部门和各个行业的管理部门在原则上是平级单位,这就导致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严重下降。四是管理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乡村旅游行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法律还不够健全,一些政策法规的制定跟不上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造成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重滞后。总之,旅游管理部门基于上述因素,管理范围大,执法权利小,管理手段单一,其管理能力和力度极其有限,导致管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我国乡村旅游在地域、主体等方面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权利分散,管理矛盾突出,各个方面在利益方面你争我夺,毫不相让,一旦出现问题就推诿扯皮,相互推托,没有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没有“唇亡齿寒”的危机意识。

管理上的种种问题和缺失,早上生态和环境的肆意开发和破坏。一些地方一味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肆意破坏生态环境,这样会减少旅游地生命周期,损害当地旅游长期效益;如果生态造成破坏,乡村旅游就失去了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因素。一些生态环境还具有不可恢复性,这就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任何行业的健康发展,都要从管理上先下功夫。因此,我国乡村旅游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策略

现阶段,我国要想发展好乡村旅游行业,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导和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统筹管理规划,可以宏观调控乡村旅游的总体布局,整合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尽量避开抑制其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关政府部门还应在完善有关的制度规定同时,依法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管理者、服务者的经营服务进行系统的管理。第一,环境保护方面。政府要在制度上严格管理,在行动上正面引导。使各个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绿色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引导其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乡村旅游道路。第二,经济效益方面。有关政府部门要以乡村旅游的大市场为需求导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部署,加强乡村旅游区的特色建设,创新思想,树立新颖的市场观念,通过资源特色吸引经济效益。第三,协调方面。外来资金的投资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渠道,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从而使当地村民成为乡村旅游的最大受益者和参与者。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要协调好开发企业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最终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另外,可以给当地村民一些优惠的就业政策,从而产生经济利益之外的更大的社会效益。第四,就是在基层组织方面。政府也要与村干部做好沟通和配合,使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老百姓支持乡村旅游,并做好组织宣传,促使全村人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互助、互利。第五,是在乡村旅游的制度方面。由于乡村旅游才刚刚起步,尚在摸索中前进的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这就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制定一套权威性的乡村旅游管理体制。这个管理体制要包含乡村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既要体现其整体性,又要展示出其细致性。有必要时,可以成立一个乡村旅游的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乡村旅游的开发管理协调工作。乡村旅游的开发管理者可以直接通过管理委员会了解到政府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第一手信息,管理委员会可负责帮助乡村旅游企业与其它政府部门做协调沟通,又可对乡村旅游区进行规划管理。这样不仅节约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的繁琐程序,又能够对乡村旅游做出整体的专门的组织安排。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现阶段的乡村旅游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还是充满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因此,我们应首先从规范乡村旅游管理上入手,使我国乡村旅游能够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云国.重庆市远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第9篇

    一

    、采用的测量模型和调研方法上个世纪末,英国的迈克尔、美国的霍夫斯泰特、日本的三隅二不二等行为科学家完成了“企业——市场测定表”、“企业——文化测定表”、“企业——管理测定表”等组织行为与企业绩效相互联系的三个测量模块,并在实践中确立了该领域主流地位。【·】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企业——政府测定表”,将组织行为与经济绩效测量模型由现有的三模块扩展为四模块,使得测量模型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见《管理世界}2004(3)V145—147)[21“企业——政府测定表”针对旅游行业特点,重点分析“总体规划、政策法规、调控机制、管理效应、公共物品、城市环境、宣传促销、公共服务”有关公共行为,意在准确测定企业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知晓度,对政府间接调控的反响度,对直接公共行为的回应度。该表从形式上看,测定对象是企业,但在实质上反映的是公共组织行为与企业经济绩效的相互关系。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张关于政府“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测量表。

    本实证调研,选择了江苏省内的两个省辖市,一个在苏南,一个在苏北,区域条件、经济实力不尽相同,有一定的代表性。两地分别抽出lO个旅游企业,其中包括3个旅行社、2个旅游星级饭店、2个旅游景点、2个旅游定点企业、1个旅游车队,这些企业在当地旅游行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遵守行政调研和企业咨询的有关约定,本研究不公开城市和企业的具体名称。

    调查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每个样本企业主要以管理干部为测试对象,有些企业(如旅行社)人数较少,导游和外界的联系比较紧密,流动性又比较大,故有较多的非管理干部参加测试。抽取的被试人数均超过该企业干部的三分之一,符合统计学基本要求。

    对企业的实态调查是根据国际规范的企业咨询和企业诊断三部曲的操作要求进行的。经过半年的时间,笔者完成了“收集一处理一反馈”三阶段的工作。

    根据现场调查的结果,笔者将A市l0个样本企业按经济绩效从低到高排序为A1一A10,B市雷同。为了叙述方便,笔者再从两市20个企业中抽出l0个,按D1一D10重新编号,情况如下:1.经济绩效较差值的企业:D1(A1)为旅游车队,该企业由于80年代初进口的7辆旅游大客车全部到了报废期,再由于对外承包不规范引发了许多问题,以至车队经营困难,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2.经济绩效较低值的企业,D2(B1)为人文景点、D3(B5)旅行社、D4(B6)旅行社,这3家企业经营比较正常,但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无发展后劲。

    3.经济绩效平均值的企业:D5(A4)旅游定点商店、D6(A7)旅行社,前者是在景点门旁经营旅游纪念品的中等规模商店,后者的营业门面设在闹市区,二者的地域条件都不错,经营状况却一般。

    4.经济绩效良好值的企业:D7(B8)、D8(B10),前者是经营时间较长、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后者是当地首家新建的四星级旅游饭店,基础条件比较好,这两家均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5.经济绩效优秀好的企业:D9(A9)、D10(A10),这两个企业均是省优秀企业,其中D10被列入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D9被列入2008年江苏省旅游饭店前50名。

    表1是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测量值,共可得到1O组数据,前8组是每一个旅游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的单项态度指数,是由表1企业对旅游行业公共管理组织行为8个综合因素的态度指数序号综合因素均值D1I)2D3I)4D5D6D7I)8I)9D101总体规划12.337.97.21O.315.511.715.613.412.412.8l8.52政策法规l3.968.57.915.115.513.817.412.517.918.317.73调控机制l3.287.67.911.817.917.315.713.115.215.715.64管理效应15.411O.47.915.8l5.1l0.815.91722.822.119.35公共物品15.3411.41413.512.117.115.62n4l9.213.32l_46城市环境15.898.211.215.O12.217.218.915.517.8l9.215.77宣传促销17.787.915.915.717.115.217.62O.619.218.922.78公共服务11.187.27.9l5.613.87.012.88.515.415.111.5Iv模块合计113.1768.172.3l08.81l5.2107.1127.5120l39.9135.414O.4表中第4—13列和第2—9行的数据组成。单项态度指数已列入另一专题实证研究,本文就不作介绍。第9组数据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总体态度指数,是由表中第10行数据组成;第1O组是lO个企业对单个综合因素总体态度的均值,是由表中第三列数字组成,本研究主要从总体态度这一层面进行实证分析。

    (1)图1是旅游企业对每一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均值图。图的纵轴显示企业态度的分值(即分值轴);图的横轴上1—8是表l中第1列的8个序号,分别代表公共行为的8个综合因素(即综合因素轴);图中的点为表1中第3列的数值。该图表明10个旅游样本企业对公共行为单项综合因素总体的平均态度。

    综合因素1为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均值为12.33,该均值在8个综合因素中分值居倒数第二位,这说明目前城市的旅游规划整体水平比较低,旅游企业对政府的期望比较高,但对旅游规划的公共行为知之甚少。这说明旅游规划和企业经济绩效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但现实的旅游规划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合因素2为政策法规,该项目的均值是l3.96,在8个均值中排名第五。理论上,政策法规是城市旅19l613l01Z34b68图1旅游企业对单项公共行为态度均值游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发达国家公共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法规、执行法规,企业对此感触很深。但实践中,被测旅游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较差,从另一角度也能看出我国旅游行业立法、建章严重滞后。

    综合因素3为调控机制,其均值为13.28,分值较低。

    其原因是,目前的旅游企业大多是部门所有,产权界限不清,财政、税收、金融等体系对旅游业的扶持仍停留在原有的运作机制下,投资主体单一,政府管理手段简单,非政府组织难以发挥作用,即旅游调控体制亟待改革。

    综合因素为4管理效应,其均值为15.41,在8个综合因素中居第二位,这说明尽管我国各城市旅游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调控机制仍不完善,但各城市旅游局都很尽力,尤其在行业年审、接受旅游投诉、治理整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综合因素5为公共物品,其均值为15.34,分值较高。

    从企业的反馈中得知,企业对城市基础设施期盼值比较高,说明公共物品和旅游企业绩效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几年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和理想仍有差距,但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们振奋,企业从中也直接获益综合因素6为城市环境,其分值15.89,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属于中等偏上。企业认为,在近几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突击性强、持久性差,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没有特色。

    综合因素7为宣传促销,其均值为17.78,这是公共行为8个综合因素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从反馈中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一直将宣传促销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和发达国家城市旅游局在职能上保持了一致,同时受到旅游企业的普遍认可;二是政府促销和企业绩效有直接的正相关函数关系,并且相关系数比较高,但企业对政府的促销形式单一、低效有看法,希望进一步改进。

    综合因素8为公共服务,均值为11.18,在所有综合因素中得分最低。这足以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城市公共组织服务意识较差,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旅游局之外的一些旅游相关的公共组织,表现更为突出。如旅游企业水价电价偏高、旅行社组团景点门票打折等问题,一些部门置上级文件而不顾,我行我素,长期不予解决。二是机关办事效率低,机关讲程序,企业讲效益,许多事情企业时间上拖不起;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政府和企业之间一个中介服务机构,事实上许多旅游企业十分渴望有一个自己的行业组织为自己服务。

    企业对公共行为的态度8个综合因素中每一个测量值的满分为25分,如果按百分制60分及格计算,每个测量值必须在15分以上才能被视为合格。从表1中可以看到,10个企业8个综合因素均值中,超过15分的只有因素4、5、6、7三个,其他均在l5分之下,及格率正好是50%,这表明我国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说明深化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图2是单个旅游企业对城市旅游管理体制所有组织行为的总体态度指数。由于纵轴表现为企业对城市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满意度的累计分值,所以纵轴可看作为城市公共行为轴;横轴是旅游企业按经济绩效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图中的D1一D10就是表l中第1行的D1一D10,所以可以看作企业绩效轴;由两轴构成的平面上的曲线就成为代表城市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相互关系点的轨迹,即表1中最下面一行的数值。

    l60

    l208040图2单个旅游企业对公共行为总体态度指数结合以上的定量分析,笔者可以在已有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尽管公共行为的8个方面和企业绩效的关116系不尽相同,8个对应关系描绘出8张图中曲线波动差别也很大;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就是8条趋势线的走向是相同的,即所有回归方程中测定的8个公共行为和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分别都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第10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管理部门

旅游突发应急机制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各种管理手段制度化,使之行之有效。它充分吸收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对突发事件的产生、发展、处理进行相应的管理,使突发事件更加完善的解决。

一.旅游突发应急机制的内容

(一)预防:建立旅游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是实施旅游应急机制的第一步,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能将旅游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机制的主要工作是对旅游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成立指挥机构等,对应急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预警:相关管理机构要有效的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并让科研小组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预测相关信息对旅游造成的影响,将警告信息传送给旅游企业及相关组织,这样,可以让旅游企业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三)响应:面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应该及时对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事件的类型及影响,对即将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进行判断,做出响应机制,将信息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防治事态扩大。(四)控制:旅游突发事件产生,要及时做出控制机制,做出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案,以最快的效率,最低的成本,遏制事态的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五)恢复:旅游中的突发事件控制后,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尽快恢复旅游市场的面貌,使旅游业正常顺利的运转。在恢复中,要做好善后协调、评估损失、部门沟通合作等。

二.建立应急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领导指挥系统

首先必须成立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机构,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指挥、决策,准确、及时的判断突发事件的性质,并同时树立权威性,使突发事件的解决更加顺利、完善,要严格落实决策的责任机制,使决策科学、合理、可行。第二,成立旅游突发事件的专家小组,这些人员是应对突发事件解决机制的专家智囊团,通过专家小组的研究判断,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社会态势,并对突发事件进行跟踪研究,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方便官方的决策信息,树立民众的自信心。第三,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应急小组,针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的做出决策,保证政令畅通,使事故信息上传下达,使应急机制发挥其良好的应急作用。

(二)搭建应急信息处理平台

为了更好更快的解决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各级旅游部门要积极建立适合本地的应急信息处理平台,使之更好的与国家旅游应急机制衔接,在旅游信息的采集和检测中要特别重视,这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各旅游区,要进行资金投资,建立电子地图、定位系统等相结合的旅游信息系统,使游客在旅游途中方便使用,及时了解游客的旅途信息,发生紧急事件,使旅游管理部门及时获得信息,采取预案措施。(三)完善应急体制、法制

面对旅游中的突发事件,要建立应急管理法制、体制,应急管理体制与应急管理法治是具体的、显在的,主要表现为相应的机构、团体及其制定的规章、法律、政策等。应急管理机制是各种应急要素相互组合而成的,具有模糊性和无形性。应急预案的建立要受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但应急预案和应急法制的建立反过来又巩固和发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我国当前的旅游机制建设中,从基层到国家都已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应急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还不够健全,所以,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旅游应急管理法制、体制,使旅游应急机制能够更加协调运转。

(四)建立应急合作机制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立相应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合作机制尤为关键和重要,要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积极配合,使旅游应急机制能够快速有效的实施。应急合作有三种模式:第一,政研合作,旅游管理部门应与当地的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积极的对事故的性质做出判断,以便更好的实施应急机制,在平时,要对当机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方式、防控模式进行研究,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第二,政企合作,旅游企业直接与游客进行接触,对游客生命、安全、财产的保障具有直接的责任,所以,旅游企业要树立旅游风险预防意识,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管理机制,在平时,积极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意识,在工作时,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第三,国际合作,现在,国际旅游已成为潮流,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数量每年都在递增,所以,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在国际旅游突发事件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对解决旅游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切实的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行政管理;贵州省;乡村旅游管理;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贵州省的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其中部分特色乡村旅游成为了知名品牌。但是,从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发展模式并不成熟,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甚至部分政府或者开发商在开发市场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提前的规划,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缺乏完善的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各个相关部门并不能明确自身工作职责,缺乏对乡村旅游开发管理中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能够促进贵州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就需要站在生态行政视角,对乡村旅游管理进行完善与改革。

一、基于生态行政视角下管理贵州乡村旅游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贵州省部分地方在开发旅游过程中,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开发商部门过于急切,同时当地村民也希望借助乡村旅游业能够脱离贫困,因此,导致乡村旅游业的盲目开发,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乡村性生态特征造成了破坏。由此,就需要从生态行政角度,对贵州省的乡村旅游管理进行分析,促进乡村旅游能够实行生态行政管理模式[1]。

二、乡村旅游开展生态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行政意识有待提升

贵州省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管理部门缺乏一定生态意识,过度注重乡村旅游业的短期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维护。但实际上,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客观角度来讲,二者也具有统一的关系,由于政府过度注重绩效考核,忽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导致乡村旅游失去了本身的特色。如:部分政府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爱好,就会将具有乡村特色的东西进行改造,使其普通化,进而造成了系统规划的缺乏,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缺乏健全的生态行政管理体制

由于乡村旅游开发地点是农村,因此部分在政府开发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致景区管理机构不健全,且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甚至还出现部分管理者是由当地村民担任。与此同时,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政企管理没有明确分出,由二者共同进行管理,进而导致多种主体的出现,过度注重经济利益,缺乏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对乡村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并且,当地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也较为缺乏生态环保意识,进而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除此之外,部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2]。

三、生态行政视角下贵州乡村旅游管理路径

(一)提高生态意识

现阶段,大部分政府在确定价值目标过程中,既要求保障经济效益,还同时追求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但是,只有注重生态环境效益优先的政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乡村旅游行政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就需要注重服务观念的转变,坚持以生态行政理念作为指导,加强对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制度培训,进而使得相关人员生态环境管理意识能够得到提升,最终促使贵州省乡村旅游形成独特的生态行政文化。

(二)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当的完善

在完善生态行政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生态行政职能的严格执行,进而使得生态旅游行政管理系统能够符合相关的规定标准,结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情况,实现生态系统能够同当地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系有效融合的目标。第一,贵州省县级以上的政府,需要加强当地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对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合理监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维护,同时改变多个主体共同管理的现状。第二,还可以建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并制定相关完善的管理流程,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的进行能够得到合理监督与指导,保障乡村旅游资源,规避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3]。

(三)注重生态行政管理

在实施生态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能够保护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因此,相关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生态行政管理,并同时在当地设立独立的生态管理部门,并加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生态行政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贵州省为了能够促使乡村旅游实施生态行政管理,就需要提高生态意识,并完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生态行政管理,从而使得贵州省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参考文献:

第12篇

近年来,云南的旅游发展令人瞩目。今年又是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承前启后和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最关键的一年。在近日召开的云南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全面部署了今年将突出重点,着力抓好的九项工作。

第一,加快推进“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完成试点总体工作方案,编制保山腾冲、玉溪抚仙湖、昆明世博新区三试点的工作方案,组织编制三试点建设专项规划;创新试点地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创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项目带动、运转高效”的旅游产业推进机制,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度假康体产品,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努力推进旅游产业(品)的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要在试验区内确定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

第二,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按照建设“四个一批”的要求,将对腾冲火山运动休闲公园等项目进行改扩建;推动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省级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在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完成老君山等一批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规划方案;加快推进旅游小镇建设,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配套产业;加快旅游特色村建设,研究出台扶持旅游特色村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抓好200个特色旅游村的建设;抓好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投资,特别要做好在香港旅游推介会上云南投资项目的推介,要做好香港瑞安集团在云南进行旅游投资开发的协调工作;建立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局领导分项目联系制度。

第三,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充实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容,指导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的培育上来:指导帮助各州市完善充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省级规划在各州市的落实;加快充实完善、指导和推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建设“四个一批”的目标要求。

第四,加大力度开拓客源市场。围绕“奥运北京、旅游云南”的主题,推出一批奥运旅游专线,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国内针对华南、华东、华北及港澳台地区市场,国外针对东南亚、东北亚、欧美国家等重点市场,开展宣传促销;同时进一步发挥云南的区位和地缘优势,推动对周边国家客源市场的开发;深化与机场和航空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改善云南与国内外重点客源地的航空条件;加大联合促销力度,加强与国际及省内外相关组织和部门的合作;加大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海外旅游促销奖励试行办法》;按“五个一工程”要求做好旅游促销宣传工作;做好2008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参会和组织筹备工作,发挥好大型交易会等宣传平台的作用。

第五,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整治。要进一步贯彻好《云南省旅游条例》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云南省旅行社和从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四个公告,把相关内容纳入旅行社年检考核;对非法经营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联合技术监督等部门研究建立“公对公”佣金机制:要积极推进绿色饭店的创建工作,在星级饭店推行ISO体系认证,研究制定《云南旅游购物企业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地方标准;要全面推进旅游诚信建设,通过重大违规公告制等制度,形成旅游企业诚信评估体系和旅游市场淘汰机制,建立旅游从业人员、旅行社经营及管理人员的信誉数据库,形成规范的诚信旅游管理体系;要完善旅游安全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旅游保险、紧急救援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六,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继续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云南省与老北、越北、缅北及泰北的旅游合作,落实已签相关协议;推动与印度的旅游合作,开辟云南旅游国际合作的新空间,构建新的旅游经济圈;继续推进“9+2”旅游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加强与港、澳的旅游合作;加快“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推进滇渝、滇黔、滇桂、滇沪旅游合作,做好“金沙江流域(下游)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论坛”和“滇西北4+2旅游合作论坛”两个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搞好省内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实现省内无障碍旅游。

第七,加大力度推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着力推进旅游投融资机制改革,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战略合作伙伴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形成更加开放的多元化旅游投融资格局;推进旅游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推进战略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培育以综合性龙头旅游企业和区域性旅游集团为支撑的旅游企业体系;推进旅游产业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引导旅游景点等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鼓励旅游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合作,发展旅游连锁经营,推动旅游经营国际化、品牌化发展,破除恶性竞争和地区封锁;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八,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构建全方位的旅游宣传渠道,把云南建成全国一流的旅游信息大省,要加强和完善全省旅游政务网、旅游商务网、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要整合全省旅游资讯,在全省各地旅游企业中大力推广信息化工程,逐步建立以目的地营销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体系网络,利用分销系统实现网上促销和网上预定;把云南旅游网打造成云南旅游资讯的门户网站,实现与海外旅游网的链接和互动促销;进一步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并启动旅游卫星账户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省、地、县、企业四级旅游统计体系。提供具有可信性和国际可比性的旅游业信息。

第九,加强旅游系统自身建设。要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工作作风和业务素质建设,特别是要密切结合旅游“二次创业”的需要,加强人才培训,培养一支复合型干部队伍;要创新旅游教育培训思路、模式和手段,全面提升全省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实施好旅游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人才兴旅”战略、“653”工程人才培训规划;加强系统基础建设,为全省旅游管理部门工作条件的改善创造条件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调研中心,为旅游发展创造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