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

时间:2023-07-24 17:0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哲学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成性资源;研究

所谓的生成性资源,指的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产生的预见之外的教学分析,属于在教学时产生的新问题。生成性资源大多源于书本,是学生经过想象、思考得出的新问题。每一届学生由于受到的教育状况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思维上会具有很大差异。这次些差异就是生成性资源的来源。教师每年用相似的教案授课,这些备课内容与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有效的成分就是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这类资源能够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一、生成性资源对高中政治的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教学专业度提高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提高专业水平。生成性资源由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的过程,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完善。在教学上,新问题的提出让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得不从传统的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方面转变为关注学生需求方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

高中的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有了新的思考也不属罕见。像是在高中哲学问题的教学中,一些哲学理念往往会让学生钻进牛角尖,这时教师就应将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在班级内进行讲解,避免其他学生出现类似问题。例如,在学习“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课程中,有学生在学到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观点,然后与其他哲学理论作对比,认为哲学理论本身就是应该具有两面性的,因此不应该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叫这时就应该充分发挥一到作用,告诉学生这种思考方式的片面性。这是若是没有加以有效引导,学生在哲学上很容易就会走进“死胡同”,不利于政治课程的顺利进行。

(二)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会产生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加强教学的传授。高中政治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思维方式的锻炼。生成性资源是链接“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日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新课改下,授课应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课的“填鸭式教学”局面,转变为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教师应重视这方面的资源,将历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能够有助于之后教学的完善。

此外,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成性问题,鼓励这种多思考、多提问的现象,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并运用到其它学科中去。在高中时期,学习相对于初中来说更具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这种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自主思考来提出问题,让教学课堂产生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又进一步在班级内产生思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整治中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意识观念,及时发现问题

要想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首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创设出利于思考的学习情境。这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设计出相应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思考。并且,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在没有固回答方向的情况下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想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思考的意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筛选,找出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二)对生成性资源巧妙利用

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不必正面回答,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联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能有效复习原有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一课程时,有学生提出“违法必究”

原则在未成年人方面的落实力度问题。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将话题引到“法制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或是“我国法制建设是否能够一蹴而就?”这类问题。学生在辨证的过程中会自主了解生成性问题,让教学更加全面、深入。

(三)加强引导,拓展教学内张力

高中政治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模式,提高政治教育思想而存在的。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无论产生了什么生成性资源,教师都应加强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朝着政治课程的本质方向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筛选与重组,引导教学资源的扩展与深化。

(四)开放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政治课程比较枯燥,尤其是哲学部分。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哲学内容时表示完全看不懂,并且不愿意去学习哲学。教师应该重视设个问题,多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开放性的环境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在哲学的讲解中,可以利用一些贴近生活的小例子来引导着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联想到其他哲学原理,也算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结语:

对于高中政治课程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与教师教学上的有效碰撞应该被充分利用。这类生成性资源是教师进行知识传递与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保障。学生产生生成性资源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生成性资源的意义,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樊琨.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J].背景教育学院学报,2012(S1).

第2篇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即是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际需要,通过引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探索思考,总结归纳出其内在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

1.鲜明的针对性。案例教学中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典型事件,通过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达成相应的共识。从这一点上看,案例教学法对偏重于理论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十分鲜明的针对性,可以让学生透过一个真真实实发生的事件去解读、理解某一个抽象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法所选择的案例均是来自于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的实践,学生不仅要结合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去解读这些案例,还要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归纳出其中的内涵。这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社会实践问题,并且从中能够培养他们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刻的启发性。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不仅包含着对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时间的详细描述,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问题。案例教学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对案例所传达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判断、推理、论证,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启迪学生。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高中政治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精选出针对性强、富含启迪性、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事件。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选案例。案例是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选择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政治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应当首先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收集到足够多的、针对性强的案例素材,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风格进一步筛选出合适的案例。这里所说的合适的案例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即所选的案例应当能够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要有深刻的启发性,即所选的案例对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能够对所讲授的理论问题具有形象的阐明作用,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获得启发;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即所选的案例应该是社会上已经发生过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对其进行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

2.呈现案例。案例的呈现即是教师对所精选的案例进行展示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如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方式的运用,极大丰富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也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案例的展示,此外还有印发相关的案例材料,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口头讲述,学生模拟表演等形式。而案例的呈现时间,有先案例后理论,先理论后案例,甚至理论―案例―理论等形式。这些形式的应用应当以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能获得启发为主。

3.分析讨论案例。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分析讨论案例关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思想政治课枯燥的理论内容与案例结合起来,揭示案例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分析讨论其内涵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角色,利用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进一步探索总结出案例揭示的理论内涵。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程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09

随着政治教育理念的完善和革新,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政治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则应该培养学生的政治课程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程教学的中心位置,向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学生则被限制在知识接收的位置上,对教师所讲述的政治知识点,进行接收和消化。这种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政治课程学习水平的提升,还会制约学生学习创造力和发散性思想的养成。自主学习和传统政治教学模式不同,它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发掘,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c设定范畴,但是在现有教学机制中,学生则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很难对学习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取自主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政治课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各种学习方法,对政治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解析,实现学生政治课程学习水平和政治学科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

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陈旧的政治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约束,在进行政治知识学习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定势,习惯于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对各种政治知识点,进行亦步亦趋式的学习和消化。这就导致教师在推行政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时,必然会遭受来自学生的质疑甚至是抵触,学生很难真正的转变自身的政治课程学习习惯,和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配合,将自主学习策略有效的引入自身的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之中。因此,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针对推行自主学习策略这一问题,和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加深自身对于自主学习策略的认知水平,同时向学生讲解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明晰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步骤和实施目的,从而使学生放下之前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定势,积极的融入自主学习策略之中,建构和谐的自主学习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适合自主学习策略实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下,和教师进行必要的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改进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研读政治教材,合理规划自主学习内容

在自主学习策略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角色,都必须根据自主学习的内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之前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的主题和实施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为自身学习水平的局限,很难准确地对高中政治自主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研读和理解,在自主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政治课程的自主学习策略时,应该和学生站在一起,和学生一起对自身所要学习的政治教材,进行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辅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政治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制定一个具有可实施性的自主学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进行自主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安排,防止出现“一刀切”的教学状况,突出自主学习计划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对政治教材进行有效的翻阅和解析,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体系的制定。

三、明确自主学习问题,突出自主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虽然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进行采取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课程教学,但是对于学生的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而言,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驳杂,涉及哲学、经济学等诸多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迷失学习方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较低,学习水平较差,在造成学习时间浪费的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和消磨。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政治课程的自主学习时,应该适当的采取问题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设置相关的课程问题。以问题带动自主学习进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明确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使这两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教学问题作为自主学习的导向,以此为基准,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解读。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便能够在教学问题的引导之下,找到准确的自主学习方向,提升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注重知识点的整合与系统化,提升自主学习的质量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拓展延伸;课堂策略

政治课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拓展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好教学资源、有实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设置富有趣味性的教学问题,并同学生一起开展体验生活的综合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做到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体验进行反思,以利于学生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另外,作为政治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培养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解读能力进而提高其相应的评析能力,从而做到高中政治教学和时政教育、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领悟知识、体验生活、感悟世界。因此,围绕这些目标要求,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延伸成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改革热点问题之一,值得探讨。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对拓展延伸含义的界定

高中政治课堂拓展延伸是指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当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教学三维目标、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师的个性特点,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适度、适情地引入包括文字内容、声乐歌曲、图片影响等媒介,整合相关教学策略,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宽和加深处理,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政治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愿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政治责任感。

拓展延伸,不仅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这一目的,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它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力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通过拓展延伸来实现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冷静地反思并力求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拓展延伸值得反思的误区所在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当中,常见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纷纷加入到对课堂的拓展延伸中来,但现实的教学中却存在以下几种常见的误区:

1.忽视教材内容,为拓展而拓展

纵观眼下的课堂,拓展延伸中有些教师裹足不前、畏首畏尾,但有些教师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了拓展而拓展。一味追求拓展延伸,忽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对应该着重把握的重点和难点却未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学生停留在一知半解甚至对知识点无印象的拓展活动中。这样不恰当的拓展延伸,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甚者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延伸的内容必须根据政治课的教学进度来安排,并且进行合理有效的鉴别筛选。如果未加区分随意拓展,易导致拓展延伸过度宽泛,也将偏离正常教学的初衷。因此,拓展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恰如其分的挖掘延伸。

2.忽视知识衔接,为标新而立异

有些教师为展现拓展延伸,纷纷各显神通:(1)表现为广泛拓展,延伸拓展活动覆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2)拓展形式多样,如课堂分组拓展、全班集体拓展等;(3)对拓展内容的丰富化,比如在延伸教材的知识点方面牵强附会,不顾各学科是否存在必然的知识点联系;(4)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使用,图像、视频、文本等资料花样百出。如此多种类的教学拓展形式,表面上看去风光无限,而实质收效甚微,虽然强化了拓展形式的广度,却与拓展延伸的真正目的脱节,让学生历经课堂热闹却收获甚微,如此教学拓展得不偿失。

3.忽略时机选择,为随心而所欲

拓展延伸必须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预先思考,合理选择材料,理性思考采用的方式以及在何时采用,都必须做得适时、适度、适地、适宜。对于高中政治课来说,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先经过反复的情景预设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相互冲突,才能如愿地完成三维目标的要求,并将拓展延伸合理地运用到整个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当中。

4.忽略个性差异,为满盘而皆输

拓展延伸要求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以课本为主心骨,通过挖掘教材、整合教学素材,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具体的知识重难点和课程三维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而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自身所特定的认知限制和思维理解能力的差异,未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一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差别无针对性的拓展延伸。如此忽略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智力发展特征,使得拓展延伸的效果适得其反。

三、高中政治以拓展延伸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

拓展延伸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必须在平时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和落实,为了实现政治高效课堂的功能,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教材,目标明确,实现知识网络的拓展延伸

高中政治的拓展延伸要明确教学目标,本着教师钻研透教材内容,学生学习透教材知识点的目的,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也就是说,既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基础性作用,又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必须以教材的基础内容为依托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延伸拓展并非无的放矢、随性而行,而是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难度适中并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当然,延伸拓展要把握好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知识网络构建。拓展延伸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传授教学知识点,更贴切地实现高效课堂。

2.运用技术,把握动态,实现生机新意的拓展延伸

所谓的课堂其实是由教师、学生、教材运用等组成的动态系统,依赖静态化教学是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师作为一个能动的主导者,应该根据教材知识、课程节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心理特征等因素,选择拓展延伸的时机,选准拓展延伸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板书、口头讲解知识点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贯通处理,使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活力、新意盎然的动态教学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感官印象和真实感。

3.以多角度、多学科为着眼点,进行有机结合式的拓展延伸

高中政治在教学中有着变通灵活的特点,可以寓德于教、寓乐于学、寓趣于书。高中政治课涉及的知识也涵盖着经济、政治、哲学、文化、法律、道德等。政治教师要考虑到与其他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点,并加以融会贯通,以政治教学为主,为政治教学所用,恰到好处地在政治学科中渗透其他学科来进行拓展延伸。要注意的是,政治课堂上教师所参考的所有其他学科资料都是为政治课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课中的知识点,而非为了实现高效课堂,完全抛开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故意去吸引学生而大讲其他学科的知识。多角度、多学科为着眼点,并不是喧宾夺主,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机结合式的拓展延伸。

以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笔者在进行拓展延伸实现高效课堂时,将史、地、政三科紧密联系,并借鉴了音乐、美术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笔者让学生回顾中英关系的历史,从中英历史渊源,存在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中英关系对中欧关系乃至世界格局都将产生影响,存在四面八方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从历史中分析时政,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借鉴历史知识贯穿于政治课堂,可以让学生理智思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此来思考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运用地理学科的地域特色,讲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中英关系,既让学生明了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之间均离不开全球化的地理区域,同时也让学生知晓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地理差异性影响了中英文化间联系中的差异性。教学的同时,笔者插入播放三小段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拓展延伸感染下心领神会,明了人的思维是联系的。当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比如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可以融合数学学科的曲线图;比如用美术漫画“面包师和快乐单身汉”来讲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在政治课堂中实现与其他学科相互运用彼此渗透融会贯通于知识点的拓展延伸,与其说缓解了学生视觉、听觉疲劳,更不如说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4.以多关注、多积累为着眼点,进行个体差异性的拓展延伸

以拓展延伸实现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拓展延伸,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要下足功夫,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自己的教学设定好空间。其次教学中教师必须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在平时进行大量的多学科阅读的基础上,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多听多留意,多读多写,利用各种手段实现知识储备,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生活处处皆知识般地娓娓道来。

总之,高中政治课拓展延伸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手段和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追求拓展延伸实现课堂高效化,更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这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拓展延伸的实效性,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有目标地超越教材,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智化、成熟化,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建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观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王强.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J].湖北教育,2005.

[4]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在战斗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要完美地将欲授知识传授于学生,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认真思考怎样将新旧知识恰当地联系起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顺利导入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其次,仔细考虑对不同知识点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再次,详细分类欲授知识点,为不同难度的知识点分配不同时间,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考虑好这些方面后完成自己的教案,为新知识的讲授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巧用有趣的事例或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巧妙应用新颖的、有趣味的、与新知识有关生活的事例、情景、故事等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新知识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所授知识对他们的意义,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例如,讲授《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找了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用哲学问题大战姬无命的视频,以此导入新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哲学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三、善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谓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所以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己总结出新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学习过程其实是个体发展的过程。而个体发展受到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所以,在应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善于组织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他们学习。如果课堂组织不力,部分学生脱离教学任务,可能影响其他学生,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四、合理把握欲授知识的脉络,主次分明

就个体的思维发展水平而言,高中生已有辩证思维。所以,高中课程知识的安排已经超越初中每节课只学一个或很少几个知识点的讲授模式。在高中课程安排中,每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虽然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而言都很重要,但是这些知识点之间是有主次之分的。所以,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把握欲授知识的脉络,主次分明。不同难度的知识点应该花费不同时间和精力讲解。以高二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课为例做一说明。从整体而言,本课知识点可以归为概念、原理和方法论三个方面。而概念在本课中难度相对较小,原理和方法论这两方面更重要。所以讲授过程中对概念要一带而过,把重点放在原理和方法论上。故讲授时老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性作用”这一原理,当学生真正理解该原理后再进一步引入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点。

五、恰当地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6篇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中政治课程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传播手段,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一般是课堂的PPT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取代,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课堂气氛更有活力。一方面,多媒体是依托互联网的应用,它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即时的信息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政治课程新课改的进程加快,使政治教学课堂更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问题。长期以来,政治教学方式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教、学生听,教学目的主要侧重于考试,这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同时,在高考的导引下,政治老师会根据分数比例不同评判政治学科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重要,不能真正地理解政治学科的内涵,从而忽略了政治学科对高中阶段学生的重要意义。

 

现在普遍的政治课程任课教师更多地选择政治的基础知识来学习,主要是想让学生记住重点知识,很少会将政治思想联系实际的生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政治教学变得更加局限,更难使学生学会用政治思想去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时局动态。最终导致的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对老师教的知识点熟记于心,而将对父母、社会等群体的社会感、责任心比较漠视。

 

(二)教材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系统的知识体系发生了改变,改用大量的事例来说明观点、开展相关的活动进行学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但是,这样的改变也造成了一些弊端,如《经济与生活》中的纸币的功能、价值规律、通货膨胀等相关概念是相对模糊的,难以使学生理解,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哲学与生活》中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外因关系原理等内容,也没有进行集中的论述,基本观点不明确,缺乏准确性。

 

改革后的教材没有把握好政治学习的关联性,导致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政治课本的《文化政治》中的思路为例,它是按照“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理解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顺序来进行文化的学习,但是根据教学反馈,更多的老师认为按照“感受文化—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顺序进行学习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过多,而且有些活动的可操作性差。《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的学习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的探究建议第一条:“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像‘田忌赛马’等生活情况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包含的哲学道理?”这样的问题对于刚到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为他们可能对这些哲学问题没有概念。教材的插图较多,说明问题的图案偏简单,这不符合高中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学生的问题。高中的学习科目增多,学生的压力加大,从初中到高中的政治学习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很多人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高考中语、数、外比较重要。还有一些同学觉得政治只是高中阶段学习,高考结束后他们也不用再接触这门学科,觉得这门学科对他们没有作用和意义。

 

高中是分文理科的,所以有些人对政治没什么兴趣,加上政治的教学一般理论居多,课堂气氛是相对枯燥的。也有学生觉得考前记住重点就好,平时一般不会花时间在这门课上。学生即使有时间也只是花在其他学科上的,完全忽略思想教育的学习对他们自身的重要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它能够让学生视听相结合,边看边学,使学生融入课堂,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与政治教学的相结合,可以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政治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思想政治就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很难激发。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主动权更多地放到学生身上,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更好地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

 

例如,讲到课本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章节,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主义,同时以多媒体为载体,播放当今社会最新的政治活动的视频,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党代会、“两会”的相关场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获得这些重要会议的相关信息,而且也会增强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度。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政治课程学得更好,也减少老师一人讲堂的尴尬。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筛选教材。政治课程的教材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取其精华,不能一味地依附于教材进行教学。要学会引用最近发生的政治现象,更好地使学生能够清楚理解,根据教材、教学对象的不同,合理使用最优的教学模式,尽量规避多媒体技术的负面效应,通过举例说明使他们掌握重要思想,更好地学会用政治思想看待社会变化,学会关注社会动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银行的业务与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对教学素材有合适的筛选。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场景和过程作为知识教学的引入,并且可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优化知识的呈现。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大家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银行中的工作人员处理各种业务的场景,可以给学生播放银行工作人员处理正常事务以及处理一些特殊情感的视频片段,并且让学生结合这些片段来感受银行业务的展开流程。

 

随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场景或者画面,让多媒体停在这些画面上,并且引导学生思考银行的职能与作用,这样就让知识的教学更加直观,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会更牢固。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知识。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例如,在给学生讲“国家的含义”这个问题时,如何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有较好的理解与认知,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有意识地引入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多媒体上笔者给学生呈现了我国1931年以及1998年的两次特大洪水中国家迅速做出的反应,学生在视频中不仅看到了当时相当紧急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国家迅速做出的反应,以及警务人员在救助受困群众时做出的各种努力。多媒体将这些真实且打动人的场景都清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学生们看着多媒体上的这些画面也深有感触。

 

随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实例进一步从社会制度与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领会国家的内在含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国家就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的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与接受,知识教学的效率也随之体现。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载体,可以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不足,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认为多媒体技术用得越多越好,也不能不分析课程内容就胡乱使用,更不能忽视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第7篇

新课程标准改革文件中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对学生人格与价值观念的培养都大有裨益。面对新课改的深入实行,急需创建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联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来着重论述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是怎样运用的。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点的同时,要时刻意识到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相关内容快速入门和掌握。如在学习“供求与价格”时,教师要将过去灌输式的老套教学模式转变为发问式、启发式课堂教学。先通过下列几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与精力都带入课堂:“为什么冬天下雪时,蔬菜价格往往会显著上涨”、“为什么苹果在圣诞节期间的价格明显比平日高出许多”、“商店积压同一类商品过多时,价钱为何比其参考定价便宜”。学生们通过小组间讨论,再结合教材的描述,就会深刻地理解到“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等基本经济学观点。这样不但能行之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还会促使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多媒体因其直观、形象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当代传媒技术为课堂服务的优势,努力打造高品位、有趣味的课堂氛围。哲学部分是高中政治的一个难点,学生乍一接触,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教师就要提前制作课件,并巧妙地用多媒体生动地呈现出来。如在学习“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时,让学生们观察若干张漫画彩图,一张描述的是:“一个人在街上叫喊,说手里的矛好用,任何盾都无法攻破。又说自己的盾坚固,用什么样的矛也无法损坏。此时,一路人问他,拿矛去破坏盾,结果会怎样?”这就是“矛盾”的由来。还有一张描述的是两个小孩子坐在跷跷板上,一起一伏虽然不能完全平衡,但还能坐在板上。这时,中间一块大石头落下即将要把板压坏,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们借助于多媒体,并调动自己的视觉、感觉器官,经教师的适度点拨与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再配以提前预习所初步构建起来的知识框架,就能快速地把握矛盾的观点,并能从头脑中理解“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堂教学要点。

三、走入实际生活场景,步入现场体验

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尤其是与生活关系密切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为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做出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发现教材中的理论。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教材的基本理论常识,还会对实际生活有更细致、周密的了解。如在学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时,教师最好带领学生到离学校最近的乡村,仔细观看村委会的选举方式与流程。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增加了社会经验,还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在乡村等基层单位,村民可以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符合人民利益的村级领导班子,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而把生活中的常识迁移到了政治课堂中。除此之外,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法院参观和考察,必要时可以模拟现场审判,使大家对法院的社会职能与案件的审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四、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促进课堂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堂是以生活作为载体而教学的,生活决定了教学,政治课堂必须由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激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若教学缺乏生活化。政治课堂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现实生活能够更直接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如在学习“文化的多样性”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列举自己担当过的社区志愿者或社会某些活动服务者的实例,或探讨个人参加文化活动的经历,就会加深大家对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充分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里都有文化的痕迹,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因种种原因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现已成为当代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念,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新课改的政策,有助于把抽象的高中政治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8篇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高二文理分科后,理科学生普遍不重视政治,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干脆不听,作为政治教师,除了在观念上扭转学生认识的偏差外,还需要以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新兴趣。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在、愉快活泼气氛中接受抽象的理论,就必须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等使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上。例如:在讲“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引入了寓言“挤牛奶的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牛的奶不给小牛吃,也不去挤它,就会自然没了呢?通过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母牛的造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要每天挤,才能促其新陈代谢,也才有源源不断的新奶产生出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而挤奶人违背了规律,就必然使母牛造奶系统的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奶的枯竭。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当前所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教的课程,学生与他们所喜爱的老师和睦相处,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适时地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就一定会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发挥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内容来自生活,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市场买卖的情境创设,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一些同学扮演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波动及时做出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或者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其他同学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可想而知,“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必定会引起学生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形式上富有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每个同学都成了课堂的主体,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等严重犯罪案例,可用来讲解“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知识。周边发生的实例更能使学生倍增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起到自觉感化、教育的作用,如发生在某校某教室里的人身伤害案件,同学之间的偷阅信件、日记等,可用来讲解“公民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例如,“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中的“探究活动建议”第一条:“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下文中根据列出的“田忌赛马”等成语故事,提出两个探究问题:“这些故事中包含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对刚接触哲学,还没有学习哲学的高中生来说有点勉为其难,学生同样无法回答。另一处活动探究设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生在不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情况下来回答“为什么说哲学产生以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在还没有学习哲学的情况下来回答“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探究活动设计由于难度过大而无法完成。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设置适当难度的探究活动,然后再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兴趣

要上好一堂政治课,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生动透彻,让学生更好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特别是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党的建设,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一些重要核心理论和哲学观点理论抽象、内涵深奥,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较远,且不易于理解。笔者认为,在开展这些纯理论课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其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挑选一些优秀先进代表人物感人精神事迹,或从优秀的电视、影视歌曲中选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开展教学,借助于多媒体画面和音效,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例子,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感受知识和教育。笔者在上高二政治《人生价值实现途径》教学观摩课时,在课堂上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播放了一段篇幅较长央视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人的影像视频材料,用生动直观的视觉画面、听觉语言,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再把教材理论知识和典型事例融合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震撼学生心灵教育目的,将乏味抽象的政治理论课变成激情的乐章。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第9篇

[关键词] 农村高中学生政治学术语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答题规范化的问题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高考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且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这需要学生根据平时学过的概念、原理,运用恰当的政治学术语言,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政治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农村中学,政治学术语言的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欠缺的普遍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我们几个政治教师谈到学生在政治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几乎所有的政治教师都会提到这么几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答非所问。”“我看不懂他们的答案,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杂乱无章。”“他们写了一大堆,但没有切中要害――无中心词”;“他们明白材料要表达的涵义,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将其表达出来――术语欠缺”……尽管每个具体的答案可能都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的答案最终都会归于同一个问题――学生的政治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太差。

二、分析原因

第一、政治学科的性质和农村中学的现实条件影响。政治课是一门既具有严密逻辑性又具有严格语言要求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具有全面的素质。

第二、政治学科学术语言所用的专业术语与日常生活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缺少广泛而真实丰富的语言体验,大多数学生都会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所包含的意义时面临困难。

第三、农村学生相对较差的基础使教师降低了原有的要求。一般来说,留在农村中学的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农村政治教师来说,他们自己在如何使用学术语言这点上也是完全不自觉的。他们很少去分析自己在传达特殊含义和达到预期反应与回答问题时运用的技能,也很少会有人去留意自己在表达语气和立场时选择了什么样的语言,在课堂上可能更多地会使用一些生活化的通俗语言;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农村政治老师来讲,只是关心学生懂了没有,但却忽略了学生对政治学术语言的掌握。只有当语言被怀疑是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内在原因时,它才成为讨论的主体。这就导致在农村的实际教学和日常训练中忽略了对学生政治学术语言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学术语言的缺失。

三、解决方案

学生进入高中后,政治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和熟练使用政治学术语言能力呢?

第一,做好示范――教师自己首先要努力实现课堂语言专业化。政治教师在政治学术语言上首先要做好示范作用。政治课理论性强,也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哲学用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由此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为了把课讲“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治老师们常常借助大量的笑话、故事、漫画、影象资料等手段来激活课堂,这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是人们所称颂的。但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学科学术语言,要讲求课堂语言艺术,做到“言传身教”,切忌顾此失彼,活了形象,失了本质。

第二,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提高,就能导致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得到锻炼、完善。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讲、议给予真诚的肯定,热情的鼓励,给他们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教师真诚热情的评价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受到自尊的滋养,提高讲话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语言能力。

第三,贴近生活――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学习政治学术语言。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政治课新教材时代感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比如广告语言、宣传语言、新闻语言等,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们既形象直观,也利于学生掌握。由于农村中学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比于城市学生,可能缺少一点时代感,教师应该创造环境或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新鲜活泼的语言。

第四,熟能生巧――加强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政治专业术语变为学习的工具,变为灵活的答题语言,平时要求学生对语言进行反复练习是必要的。同时,教师要强化语言运用训练,呈现一定量的材料,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演练,训练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要加大分析力度,评讲过程要注意点化语言运用技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联系,善于否定。通过训练发现语言运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作专题讲座或个别补救,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学术语言运用能力。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政治学术语言的运用自然熟能生巧,答题的信心自然也会增强。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高中政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术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堂效率的提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学术语言和熟练使用学术语言的能力,是每个政治教师应该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05(9)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

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新课程的实施,就必须加强对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时俱进,探讨和构建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探究式学习,即学生围绕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哲学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很不受学生欢迎,开展探究式学习,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第一,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第二,开展探究式学习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内在要求。探究式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从生活中自主选择主题进行主动探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迫切需要。开展探究式学习可以打破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第一,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了教材内容。很多教师对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在课堂上过分追求活跃气氛,导致学生收获很少。第二,看重表演但忽略了借鉴。很多教师平时上课用传统教学模式,而一旦有公开课,就会开始作秀表演,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只重教材而不懂得变通。有些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公式化。第四,过分强调自主学习而轻视了教师指导。有些教师以为讲究探究,就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由。第五,过分强调政治因素而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被抹上了政治色彩,学生思想受到压抑,思维僵化。

三、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对策与方法

1.探究式学习需遵循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探究式学习需要把握以下原则:第一,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设计的探究学习过程和活动都必须服务于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达成。第二,妥善处理探究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关系。很多教材内容需要教师系统地讲授;探究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第三,探究式学习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探究;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要兼容并蓄,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第四,辩证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教师要准备必要的探究情境、材料或问题,随时观察学生,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适时提供一些建议和必要的信息,探究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主获取。

2.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可以自己找到答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挖掘有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第三,参与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探究效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四,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3.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开展互动式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第一,预习法。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及早进入学习角色,为课堂上深入进行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第二,课堂讨论。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讨论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思考潜能。第三,角色转换。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请学生自己来当老师,学会自己教育自己。第四,多媒体教学。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往往抱以极大的热情。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网上信息和课本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45-02

心理学对“悟”的一般解释是:“悟”是豁然明朗的一瞬感受,是思维思索到一定高度的质的飞跃。而苏联心理学家卢柯则认为“悟”是“一种逻辑中断和思维上的飞跃。”“领悟”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对立统一的过程。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的说法,便含有“顿悟”的意思。可见“悟”是瞬间突然明白的感受。“领悟”却要经一个思索过程而后达到“悟”。 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悟性呢?

一、领悟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功能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会发出“噢,明白了”的感叹,应当说这是学生苦苦思索后的结果,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愉快体验,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领悟。教师在教学中,应珍惜学生的这种体验。因为它不但给学生带来愉悦感,而且形成内报偿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更旺盛。同时,学生由领悟而获得的知识,往往是他们真正理解了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同于机械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机械学习获得的知识,一般仍然游离于原知识结构之外,不能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时间一久便容易遗忘。领悟而得到的知识,是与原知识结构中相应部分产生同化后,变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使原知识结构产生扩大或改组,从而具有获取新知识的更大的磁力,成为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增强和发展学生的领悟能力。 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思维飞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方法很多,且富有灵活性、机智性,有时往往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小小的暗示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领悟,真可谓其妙无穷。

二、领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置情景,定向领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通过文字材料、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电影故事、现代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心理上营造一种由此而发出来的主观情境。但在创设情景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由静态到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从不同角度或更深层次提出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分析经济、政治、哲学问题,借助情景使之成为新问题的“停靠点”,并对照思索产生定向领悟,即思维由已知目标而定向。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过程启发,借果悟因。领悟重在过程,即对问题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思想政治学科是开放性的,许多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过程领悟教学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思考过程而不是答案,让学生受到思维过程上的启发;要求教师把思考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启发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以“激疑”为先导,以“质疑”为基本过程。教师除了用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方式,比如:列举问题(如,列举在经济常识中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因素)、比较问题(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替代问题(意识、社会意识、认识、价值观等能否替代)等,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有许多问题,并不是教师用语言就能讲清并让学生领悟到的,在学生“百思”后,教师对这些问题可以机械地给“解”,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以果追因,因果联系对照而领悟结果的由来,从而获得寻求问题答案的方法。如,可能的问题(联想推出前瞻性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如果商品价值量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会出现什么情况)、组合的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料加以排列组合)、连续追问的问题、类推的问题(对东部经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启而有发,而且能最终不需要教师的启发。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信息轰击,自主合作。实施领悟教学法,培植“激发点”是关键。信息轰击能培植激发点,即在某个问题情境中,教师不断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输出不完全答案信息,使学生的思路不断扩展,并迅速对轰击的信息进行“整合”“内化”,从中领悟出完全的、正确的结论。“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是先提供给学生大量有人民币升值利弊两个方面的信息,这为培育“激发点”打下基础。其次,学生在领悟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激发点”,自主地或分成小组的形式参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思考作为新情境的学习材料。在实现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感悟知行,大胆发现和创设情境,把学生导入“思考的境地”,通过引发想象、引发联想、激感,最后让学生的激发点在游离状态中把“知情”“明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领悟人民币升值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理解了国家总的货币政策。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课程资源,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新课题(尤其是时政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紧密的课程资源。同时要进行新情景(文字符号图像或其他媒体提供的)的设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散思维的学习平台,知识在对话中生成,情感在互动中升华,行为在活动中规范。

第12篇

20*年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同年任教晋江市养正中学,担任高中政治教师至今。现为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学校优秀班主任、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晋江市优秀班主任和*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曾兼职担任过晋江市市委宣传部业余讲师团讲师成员、“福建高中新课程网”政治科栏目网站建设核心组成员、“百人千场进基层”十七大报告宣讲团成员和晋江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主讲教师。

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我热爱并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任教以来始终秉持母校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为座右铭,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师。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我能够协助教务处主任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养正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撰写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总结,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20*年,我协助教务处申报并且立项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和一个省级样本校课题,20*年作为工作负责人组织部分课题的阶段成果申报和中期检查评估,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例如负责组织选送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绩效研究》课题成果评选,我校取得三个项目的一等奖;另外,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注重创新。如搭建课题的网络研究平台,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20*年3月,学校成立听课中心小组。做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成员,我被学校列为听课小组的成员(共5名);我还作为学校文科类公开课的评委,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公开课教学的听评议活动。此外,协助学校教务处定期开展教育科研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正在筹建“养正中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本人负责编撰多期的《养正教研简讯》和协助教科室主任组织《晋江课改》的征文和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汇编》的组稿和编辑。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主动宣传教育科研。目前正协助教务处准备编辑出版新创办的《养正教研通讯》。

教学之余,我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方法,养成教育科研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博客已经有31万人次访问,390多篇博文,初具影响力。此外,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任教以来所撰写的论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远程教育》、《中国德育》、《网络科技时代》、《福建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政史地》、《教学随笔》、《教学创新》、《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和《学习方法报》等CN刊物上发表近30篇文章;此外,1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奖,其中2篇论文在全国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篇论文荣获全国二等奖。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网站“关注三农”荣获全国一等奖,“福建高中政治课改网”获得全国二等奖。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成绩,特别是方面,因此学校在举行教育科研学术论坛时特邀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辅导讲座。

在课题研究方面,作为参与研究人员,已经有两个课题结题并且取得相应的成果。目前我主要参加我校20*年由中央电教馆直接立项的“*”全国教育技术专项课题“信息化课堂学习方法的创新和模式研究”以及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样本校课题“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两个课题均不是子课题)目前两个课题的研究都已经进入到了中期评估阶段。我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通过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近阶段,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获得专家的认可并得到推广。如论文《博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和《四节同课异构活动的反思》分别发表在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CN11-1589/G4)20*年第3期和第10期;论文《例谈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实施策略》发表在《教学创新》杂志(CN22-1228/G4)20*年第7、8期合刊。教学设计《我国的宗教政策》发表在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政治)》杂志(CN11-9121/G)20*年第3期。此外,我还正在积极申报自己做为课题负责人的第二批*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的课题为“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正如我在我的文章《我成长的几个关键词》(载《福建教育》2005.12)中提到,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教育科研”。是的,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不但促进了我教育教学专业的成长,还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育者的一种幸福感。做一名“研究型”或“学者型”教师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