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运输的管理

物流运输的管理

时间:2023-07-24 17:0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运输的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运输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RFID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 构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商业产品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服务方面的竞争,而物流服务就在服务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如今在全球范围当中电子商务以及相应供应链都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失真以及信息交换错误的情况,直接造成了巨额的损失。所以就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改革,这就需要完善数据的采集方式,促使通过信息共享来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效率。这就可以用到RFID射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本身也是一种通过电磁耦合原来进行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流数据的采集效率,提升了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

1.概念概述

1.1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物理信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这一概念主要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当中的任何方面,甚至直接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像在一些材料供应商、批发商再到零售商和消费者,这其中都直接存在着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身影。目前的物理信息管理系统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于(1)促进商品的流动运转,也即是通俗上说的商业流动性。(2)促进了信息方面的传输。(3)促进了资金的流通和运转,这里面被直接成为资金流。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简称LIS,其主要是由计算机中的软硬件、通信网络当中的主要通信设备以及智能化的人际交互界面系统等等。物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针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处理,并以此来向客户或者是其他的运营商提供类似的数据共享,从而实现企业和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有效加强,最终促使其真正形成一种非常优越和完善的网络供应链。

1.2 物理信息管理识别中的采集技术分类

物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还是需要将多个环节当中的物流信息直接有效的联合起来,并以此来真正的表现出物理信息管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强大整合力,这其中就主要包含了一下集中识别技术(1)条码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将其真正应用在一些计算机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方面,本身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同时也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在采集的成本方面也相对较低,不过其所具有的输入和输出的速度显得非常快。这些优点都非常的明显,促使条码技术成为当前物流行业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应用价值非常大。其所包含的设备主要是由条形码的印刷设施以及条形码的扫描设施等等。(2) RFID射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识别效率非常高。其所具有的标准识别系统主要是由读写器、天线以及电子标签三个方面组合而成。不过,由于其本身存在于实际当中的问题,从而导致这种RFID系统能够促使软硬系统互相之间配合起来更加的完善,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功能。

2.RFID射频识别技术

2.1

RFID的主要构成

主要是由(1)电子标签,在RFID系统当中,电子标签是系统数据整体性的载体,在一般情况下,一套较为完整的电子标签通常都是由标签和元件和天线直接组合而成。因此电子标签本身和条形码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标签能够自动的将其自身所存储的信息直接发送,并以此来将其进行编程,这样就能通过对编程程序的适当改写来实现其不同情况下所具有的电子标签方面的需求。(2)读写器,读写器在RFID系统当中属于一种数据的读写设备,其所具有的功能较为强大,一般其在系统当中都是出于一种独立存在,因此就可以将读写器直接认为是对数据进行单纯的读写、处理以及显示等等。 (3)数据管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出了具有最为基础的标签阅读器以及天线等,还必须要具有相对完整的管理数据系统,而这套管理数据系统所具有的主要功能还是为了能够真正有效的完成针对数据的有效存储和处理共享的过程。

2.2

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缺点

RFID技术的出现被人们称为是条形码技术的升级版,不过这种理论想法本身就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因此RFID本身作为一种全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技术,其在多个层面上和条形码相比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其本身不需要光源,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的安全便捷。但是在实际的使用操作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RFID是一项全新的识别技术,本身的发展和条形码相比发展历程就显得非常短,所以在技术的层面上仍然不够成熟,因此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3.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需求

3.1

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RFID技术真正得以有效的发展,同时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也被直接应用到了多个领域当中,而在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还是在仓储、零食以及运输和生产等多个行业当中。如今经济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快,所以在市面上就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物流发展公司,这些物流发展公司都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物流方面的有效需求,不过,大多数物流公司的发展规模都普遍比较小,因此其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缺点。

3.2 需求方面

如今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很多标准及网络化的发展都极不完善,因此在这其中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这就必须要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来对物流公司方面提出更高的需求问题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真正的发挥出每个公司本身所具有的长处,并以此来进行取长补短的操作,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实现其互帮互助,实现共赢的发展利益。不过,通常这种集中式的共享及管理的有效方式不但能够真正有效的帮助物流公司

来切实提升其自身的运输发展效率,同时还能够极大的降低其在物流货物运输过程当中的有效运输成本,从而真正减少其中的损耗,这样就能对管理者的经营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0.基于RFID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构建设计

4.1 基于RFID系统的总体发展目标

在物流信息系统当中所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l)保持库存的适量化,并以此来压缩库存,从而防止其出现脱销的情况。 (2)有效的缩短其接受订单到直接发货的时间。 (3)需要加强搬运工作的工作效率。(4)必须要有效的提升其在运输方面的效率。(5)保持所接受的订货和发货变得更加省时省力。 (6)提高订货和发货的精准度。(7)谨防其在发货配送的过程当中出现许多差错。(8)必须要调整好其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信息回答咨询,通常一套完善的物理信息管理系统都能够更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因此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真正有效的提升其服务方面的水平,并以此来降低物流运输所带来的整体成本消耗。

4.2 系统模块设计

在这项设计当中主要是由系统设置、运单管理专线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环境管理、客户资料管理以及报价管理,还有射频卡片管理等多个模块组合而成。

4.3

RFID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

这就必须要保障系统方面的先进性原则,而这种先进性主要是指RFID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这其中就包含了其软硬件方面的主要优点,通过这类优点来直接有效的提升了物流管理系统方面的有效运行质量。其次是RFID系统所具有的安全可靠性原则,这主要是指必须要保障寄件人所寄出的邮件信息本身具有的安全性,因此其所具有的安全可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在企业当中并没针对其安全可靠性加以保护,一旦其中出现问题就必然会造成客户财产的严重丢失,而这其中更大的损失则是相应的物流公司,从而直接促使这些物流公司失去了其在客户心目当中的良好信誉和形象。最后是系统所具有的扩展通用性设计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其各个环节当中的有效枢纽,并且相当于系统当中的有效接口,一旦企业方面的系统不再具备相应的通用性,那么真正合作起来就会存在大量的问题,因此其通用性越高,那么对于强化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第2篇

传统的运输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物流运输的需求,现代物流需要新型的物流运输组织管理体系,其应集信息处理、货物运输、货物仓储和货物装卸于一体。这种集合在一起的全方位物流一方面能降低物流费用,另一方面还能体现物流优质的服务。轻轨铁路物流运输必须对传统的物流进行创新和改革,对铁路运输组织进行优化,树立物流的全方位服务和全过程管理理念,提高铁路物流运输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轻轨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的创新和转型。

1 轻轨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创新设计

1.1 对轻轨铁路物流运输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仅表现在人们日常的网上购物,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很多大宗货物的交易也都在网上普及,网络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另外,我国的正在由速度粗放型转为高效集约型,对于资源的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物流市场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运输系统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铁路运输系统中需要速度更快的轻轨铁路来加快货物的运输。

1.2 轻轨铁路运输的优势

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空运等方式,在这几种运输方式中都各有优势和不足。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相比,水运运输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是水路运输的速度非常慢,铁路运输虽然没有水路运输的价格优势但其速度远远快于水路运输。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的承载量比铁路小,且安全系数远不如铁路运输。在铁路与空运相比中,铁路运输的费用远低于空运,且其装载量大。

1.3 轻轨铁路物流运输的创新方案

在轻轨铁路的运输中,要对铁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比如其安全性,可以把这作为一个竞争店,并要对所运输的货物进行划分,增强轻轨铁路运输的便捷性,也要使轻轨铁路运输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1)发展大宗直达货物运输。在轻轨铁路辐射范围内,如果有大宗物品如煤炭、港口物资等,针对这样的地区可以开设直达列车,并对车次和时间还有周期进行规划,要做到准时和定时。这样不仅能减少货物在中途的转车次数,节省运输时间,还能为客户节约成本。

(2)轻轨铁路运输要向现代化物流发展。以前的铁路运输知识负责简单的运输,对货物的信息处理、仓储等一概不管,这样就无法满足部分客户的要求。轻轨铁路运输要面向现代化,增加物流运输的服务系统,要建成集打包、信息储存、运输、仓储、装卸货于一体的运输系统,还可以对客户实行定制化物流方案,拓宽物流运输方式,使轻轨铁路运输向现代化物流发展。

2 轻轨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铁路货运地域设置不合理,导致能力不足

物流运输需要很大的货物集装地,而我国的铁路货运场大都规模比较小,且分布得比较分散。部分货站处于市中心的位置,扩建空间有限,即使火车有强大的装载力可其狭小的货物集散地也不利于其发展。我国的铁路货场大都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到先进设施已经陈旧落后,而仓库、运送设备、撰写机械等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2.2 铁路运营管理落后

一方面是铁路运营的组织过于陈旧,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可许多铁路企业仍没有改变自己的组织机构,还在沿用传统的组织机构,这种不仅与现在的现代化的物流流程不相符,而且不利于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严重制约着铁路物流运输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铁路运营的管理不集中,我国的铁路物流分十八个物流点,而且各个铁路物流点之间没有整体统一的规划,这会导致我国铁路整体营运效率下降,网络运营的整体优势得不到发挥。

2.3 物流人才缺乏,理念较落后

目前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大都是从铁路上分配下来的,传统的铁路货运理念对他们影响比较大,且对现代物流理念认识不充分,不具备服务意识,没有跟随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对物流设备及理念进行改变和更新,仍采用等客户的方式,而不是主动去发掘市场。物流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铁路物流也是新发展起来的,在铁路物流中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人才较少,且铁路系统不注重对物流人员的专业培训,也没有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致使铁路物流综合人才缺乏,使得物流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水平都不高。

3 轻轨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体系的创新策略

3.1 对铁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对铁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兼顾,以建设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大物流运输为目标,对铁路物流运输的软硬件设施都要建设,使铁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铁路物流运输组织顺利进行。

对于铁路物流运输线路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一些对物流需求大的地区可以建立运输线路,或者对于有物流需求且离货站远的地区,可以派专车定时去接货,拓宽铁路物流运输的通道。

3.2 政府加大对铁路物流的支持

轻轨铁路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建设铁路网店齐全且场站容载量大的物流设施网。轻轨铁路物流运输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又一大突破。政府要加大对轻轨物流建设的投入,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直接投资或者向社会机制,政府也可以向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走轻轨铁路物流运输。对于铁路物流货站政府也要有相对的土地政策支持,是铁路物流货站得以扩大,增加货物容纳量,为轻轨物流运输提供充足的货源。

3.3 对轻轨铁路物流运输进行科学规划,避免盲目发展

对铁路物流中心的规划要与城市整体规划步调相一致,尊重城市的整体功能。在整体规划中还要注意物流点和物流线路结合,使两者在量上能够协调,也要适当扩大物流点的功能,扩大其服务,要做到,科学规划,循序渐进。

3.4 加强轻轨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

要想使铁路物流组织系统向现代化发展,就要借助网络和不断发展的科技和数据信息等,加强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对外服务,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网站,使客户能在网站中能及时了解铁路信息,对于具体的轻轨铁路线路和时间都要在网站中进行展示,也要把物流服务网点信息加以公式,让客户能清晰地了解物流情况。还可以建立电子交流平台,客户和铁路系统能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客户可以足不出户的解决问题,提高轻轨铁路物流的服务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国际物流;管理;运输方式;选择物流

顾名思义就是货物的流动。运输是物流的基础,物流的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率、低成本的送往目的地。货物运输在运输方面所能选择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铁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等等,各种运输方式也是有利有弊,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不一样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完成国际物流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

1铁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1.1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在铁路上利用车辆编成列车载运货物、由火车头牵引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是距离较长、批量较大的货物的运输,其中包括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的运输。铁路运输主要选用敞车、平板车、凹形车、钳夹车、游车等运输工具。

1.2铁路运输的利弊

1.2.1铁路运输的优点

铁路运输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运输量大,由于运输量的增大使得其运输成本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成本更低,铁路运输一般对于货物的包装要求也很低,由于铁路受天气影响很小,可以全天候不分季节的进行运输作业,铁路的铺设等都具有确定性,货物运输的时间、地点以及铁路之间的衔接性也有很大的准确性,安全系数大,风险比其他的运输方式小。

1.2.2铁路运输的缺点

铁路运输由于自身选择路段的确定性,也相应的减少了运输的灵活性,受到铁路网络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铁路运输开始前对于相应运输路段,运输货物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比较繁杂,为了控制铁路运输的成本,发车的效率比较低,由于铁路运输途径多站,经过每个站台都需要重新的编组,所以运输速度变得相对较慢,周期也比较长(除专列之外)。

1.3铁路运输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中,采用的是国际联运的运输方式,以KC31为例,始发站在中国廊坊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国家,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经过多次编组,最后到达终点站恩巴;不仅仅是在国际运输中,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网上购物,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也是采用铁路运输的方式。

2道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2.1道路运输的特点

道路运输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车辆的载货运输的运输方式,运输数量相对较小,运输距离相对较短,但是灵活度相对于铁路而言更加灵活,可以抵达铁路、水路所无法触及的地方。

2.2道路运输的利弊

2.2.1道路运输的优点

道路运输的方式,主要依赖于道路和车辆,灵活性较高,只要有路就可以抵达大部分的地方,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地方所在。道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中间不需要像铁路运输一样经过大小站台和多次编组,不需要转运。

2.2.2道路运输的缺点

道路运输主要依靠车辆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载货量相对较小,受天气路况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运输数量小,运输的成本也相应的提高,不适宜长途运输。对于超大的货物来说,需要提前考察路段、涵洞、限高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经过多个城市时需要办理通行证。

2.3道路运输的应用

就公司老挝、缅甸的项目而言,目前公路运输确实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国内物流公司将老挝和缅甸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分别集中在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和云南的瑞丽姐告口岸,各段的货运办理好国内出关和境外进关手续后,通过道路运输将项目所需且已经在口岸的物资通过道路顺利运到目的地。

2.4道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道路运输的方式受到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城镇政府为了保护路段的平整度,很多地方都会设置“限高”,不同的区域、省份之间如果车辆通行都是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过路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因所运输的物品不同,对于车辆的折损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都是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

3水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3.1水路运输的特点

水路运输主要是以船舶、货轮等运输工具在海洋、河流、大江等载运货物的运输优势,运输货物的数量与其他同体积的运输工具相比是最大的,大型的船舶可以运输数万吨以上的货物。

3.2水路运输的利弊

3.2.1水路运输的优点

水路运输对比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最大的运输方式在于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上,由于水路运输依靠的是现有的河流、海洋等,因此,在前期投入中成本就相对较低,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轮可以承受的装载数也在数万吨以上,运输能力、运输成本都处于优越地位。

3.2.2水路运输的缺点

水路运输依赖于海洋、河流等,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确实减少了前期的成本投入,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原因,水路运输的局限性也大大增加了。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运输速度慢,受到港口吞吐货物能力大小的影响以及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货物输送等弊端的影响。

3.3水路运输的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水路运输主要分为集装箱运输和散杂货船运输两种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就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使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直接从仓库发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避免中间货物装卸。散杂货船的运输主要应用大型的设备、散装的货物与材料等短距离的海洋运输。承运超大件的设备,大宗的散装货物和不适用于集装箱的货物,散杂船运输方式所运输的货物不受外形、重量的影响,可以选择较近的港口和适合自身要求的船舶承运。

3.4水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在水路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的“水汽”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也可能会使得所运输的物品受潮,因此,在运输开始之前就应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对于潮湿度极为敏感的物品来说,就不建议选择水路运输的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4.1航空运输的特点

航空运输是以飞机为主体的载运货物的运输方式。如果采用直升机直达的运输方式则不需要很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如果采用民航机运输则除了需要修建跑道外,其他的前期资金投入很少。

4.2航空运输的利弊

4.2.1航空运输的优点

飞机在日常生活中是速度相对较快的运输工具之一,利用飞机为载体进行的货物运输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速度,降低货物运输所需要的时间,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货物的损失。

4.2.2航空运输的缺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不采用航空运输这一运输方式。飞机运输货物量比较小,并且运输成本也比较高。此外,航空运输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磁性以及压力容器等较危险的物品都是不允许托运的,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4.3航空运输的应用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周期性短、时间快,对于一些急需的货物或者是保鲜期较短等类似鲜花、药品的货物而言是最佳的运输方式。比如:在国家大型的工艺建造中紧急需要一些体积小,密度高,价格高这样的器材,或者是药物的运输,使用航空运输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

5多式联运及其特点与应用

5.1多式联运的特点

多式联运是指相关负责人把货物从指定的接货地点发往指定的收货地点的运输过程,采用铁路、道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一种较高级的、优化的运输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由负责人和托运人签订合同,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负责货物运输。

5.2多式联运的利弊

5.2.1多式联运的优点

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铁路运输的受天气影响小,适合长距离的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的灵活度高,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的运载量大,成本低;航空运输周期性短,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5.2.2多式联运的缺点

多式联合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各种运输方式选择的复杂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保证运输的正常运行。

5.3多式联用的应用

多式联运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并且在国际上也开始投入实施。比如:非洲尼日尔重油发电项目,其中发电设备等物资来自于欧洲,通过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就可以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抵达指定地点。

5.4多式联运的注意事项

多式联运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货物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差池,只有这样,物流工作才可以高效顺利的完成。

6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国际物流管理与多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工作,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运输优化方案和应急预险工作。应当全面考虑货物类别、时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满足多方面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付晓凤.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安全管理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第4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 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 教学改革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培养实用物流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 “无缝衔接” 的重要一环。课程知识掌握如何, 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人才基本素质的高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要不断探索能促进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借鉴相关的成功教学经验,行动导向教学是较为可行的教改途径之一。

1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是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因而这一整合将使得学习过程主要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这里所说的行动主要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

2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1)确立课程目标。传统的专业课程目标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核心;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课程的目标转移到以职业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它涵盖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等工作需要的全部能力。《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流与运输关系、各种运输方式、货运合同、货运保险等方面的实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方法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 又是基本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是交叉进行, 紧密结合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2)重组教学内容。传统的高职专业课程并没有脱离利用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束缚,其结果就是学习内容与职业行动的联系脱节。对学生来讲, 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从事的职业工作来说, 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职校生毕业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行动导向设计思想,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够用、实用为标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运输管理的知识与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展现教学内容。

(3)构建多元教学资源。现代物流行业是已经列入教育部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或者使用的许多物流教材, 仍是按传统教学大纲编写的学科教材,教材体系特别强调课程结构的系列化、层次化、理论化,增加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规划建设以能力为本位, 以行动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资源,包括模块式的教学教材, 项目式的实践教材,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试题库、教师手册和多媒体课件等。目前所选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并对内容进行了整合。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 而且教师努力尝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教师自身角色。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成员不断交流研讨,改革教学方法,积累形成了一些有效的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视频资源和3D仿真软件模拟教学。

(5)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多数职业院校在主干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 仍然沿用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违背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的原则,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评价与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训练、情境模拟、任务模块测试等加强以鼓励为主的过程评价。

3 课程改革进一步设想

本着“够用、实用” 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学项目设置内容,使其更加符合与贴切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加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积极鼓励课程组专职教师以参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来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逐渐完成本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形成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成光琳.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1.

第5篇

 

运输是指利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活动。一般来说,运输有两个基本功能:物品空间位置转移及短时间的产品存放,它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物流系统是通过运输来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的空间位置移动,有效的运输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关键。因此,做好物流的运输管理对物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输管理在物流活动中的重要性

 

物流作为本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备受各行业特别是运输业的重视。现代物流是从企业物流演变而来的,经历了产品配送、物流管理及综合物流管理三个阶段。从早期以产品配送为核心到现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以供应链服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阶段,都把运输作为实现物流必不可少的手段。

 

运输是物流的重要构成要素,没有运输物质资料就不能完成其自身的移动。运输也是物流作业中最为直观的要素之一,它与物流活动中的其他要素关系密切,能直接影响其他功能要素的实现。在运输与包装的关系中,物流活动中物品的包装材料、规格及方法的选择都要受运输的影响,在进行包装时要考虑包装与运输的衔接;在运输与装卸搬运的关系中,装卸是运输的影子,运输活动中必然会发生装卸搬运活动,运输的方式将影响装卸搬运的工具及其方式的选择;在运输与存储的关系中,运输的条件是确定存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运输是解决库存积压的有效方式。所以说,运输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要想发展企业的物流活动,就必需做好其运输的管理工作。

 

二、物流企业运输概况

 

1、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物流业相对落后

 

国内物流运输的起步比较晚,目前许多物流企业还处在传统模式的管理之下,其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有关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地方运输系统之间的枢纽建设和有关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不完善。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要配备必需的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物流运输基地,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相对缺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物流运输业的协调发展。

 

2、观念落后

 

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运输业存在许多不足的认识。许多企业对物流运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他们仅仅认为“运输+仓储”就是物流运输业的核心。忽视了物流运输业最重要的服务职能。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是发展物流运输的关键。完善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服务平台,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是现代物流运输业的基本要求。

 

三、完善物流运输管理的措施

 

1、集中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当前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这无形中牵制了物流公司的发展。一是分割了管理部门,缺乏整体的规划,市场发展滞后;二是不少企业仍采用自营物流的方式,形成了较大的设施存储量。在此情况下,由政府干预实施集中管理,集中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实现信息的集中监控,达到物流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改革物流企业的运输模式,其中政府应对市场进行干预,依据现代企业的规章制度,整合物流产业链。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信息管理软件,组建集中管理机构,从而提高物流产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把物流企业的运输做大做强。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物流中心

 

落后的基础设施也是阻碍物流运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企业应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力度,改良基础设备,从而提升物流效率;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对一些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行扶持,让其加强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经营企业要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进行管理控制的目的;这样,就有资金对综合物流中心进行构建。

 

3、注重人才培养,加快信息化建设

 

成功的物流企业,不但要有好的业绩,更应该要有精通业务、认真负责的员工。针对吉林省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中专业人员缺乏,观念、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引导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物流行业,应与相关科学研究机构通力合作,激励企业实施民办教学,并培养各个不同层次的专业化人才,在学校里进行专题讲座,为物流企业运送复合型人才;积极探寻,使企业实现信息一体化。当代物流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一体化,公司可以通过信息的一体化增强竞争力,从而提升物流的运输效率,特别是在物流的每个环节,运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

 

4、发展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发展物流运输

 

物流企业要摆脱现有的经营误区,应适时地同提供货物的商家、储存和运输商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样既能完善企业间的供应链条关系,又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互利互惠。将小规模的运输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物流网络,要建立与核心运输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另外,在促进各企业间紧密合作的同时,政府还要提出相应的政策降低物流运输的门槛,给予一定的方便政策,通过物流运输产业的崛起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同时放眼世界,努力构建全球化的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进入国际化的竞争之中。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物流运输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物流的运输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不仅可以降低对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创造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社会的经济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要从细节抓起,全面做好物流运输的管理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办法。

第6篇

一、运输物流成本

很多人认为,节约原材料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降低运输物流成本悄然的成了企业的“第三物流成本”。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我国的产品从出厂经过各个环节到达客户或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占了商品价格的相当一部分,大约在45%到50%左右。由此看来,如何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运输物流成本显然成为了一个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搞好物流管理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以及稳定与企业业务往来密切的大客户的关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我国企业运输物流成本需要改进的几个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运输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国外先进的物流成本管理还相对落后,处于起步阶段。

(1)企业会计处理中没有具体的科目单独和详细的核算企业的运输物流成本,由此给企业对运输物流成本的预算和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我国企业把运输物流成本混合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科目,企业管理人员在预算和控制运输物流成本时无法得到详细真实的数据,给企业的运输物流成本的控制带来不便。

(2)由于信息技术比较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运输物流管理都靠企业管理人员手工进行,先进技术在企业运输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中运用的很少,相比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

(3)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管理部门一般都是单独研究、分析运输物流成本控制的有关问题,没有与销售、生产等部门共同协商探讨,致使运输物流成本管理部门资料、信息单一,势单力薄。

2、解决运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几点措施

(1)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我国的会计制度要与国际先进的会计制度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核算处理技术,对企业运输物流成本设置独立的账户进行记录、核算。为企业运输物流成本管理部门人员提供更为详细和真实的数据资料,帮助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运输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2)国家加大对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企业打造一个快捷、全方位、省时、价格较低的运输物流交通网,切实帮助企业减少运输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和竞争力。

(3)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入,对于在运输物流管理中有重大突破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国家奖金,给予科技型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从宏观上引导企业科技发明和创新并帮助企业把科技应用到企业的运输物流体系,逐步实现我国企业运输物流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4)加强企业全体成员的意识,使其明白搞好企业运输物流管理、降低企业运输物流成本并不只是运输物流管理部门的分内工作,而是企业所有成员的责任。运输物流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动员企业全体人员参加讨论会,共同为企业运输物流管理出谋划策。还可以采取意见箱的形式,有想法和创新的员工可以把自己的意见直接投寄给运输物流管理部门,运输物流管理部门要时时关注意见箱的动态,对降低运输物流管理成本的意见应予以肯定和采纳,并对意见提出者给与一定的奖励。

二、运输物流定价

运输物流定价是运输物流企业另一个需要重点管理和研究的方面。定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还会影响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和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状况,所以企业要很好的研究制定企业的运输物流定价,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定价偏高,而生产同产品的其他企业的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且运输物流定价相对较低,则客户会选择其他企业,如此则降低了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甚至导致产品积压。如果定价过低,则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1、影响运输物流定价的因素(1)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营销目标、营销组合战略、运输物流企业成本要素。(2)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状况、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等。

第7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

物流成本(LogisticsCost)是指物品发生空间移位或处于储存状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所谓的“第三利润源”也主要是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实现的。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已成为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

我国的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上呈逐年递减之势,但2007年上半年仍为18.3%,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通常不到10%。与美国相比,从1991年来,我国年均约10.58%的GDP被白白浪费掉了。

二、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物流管理成本三大类,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对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成因进行分析。

1、库存成本

库存成本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包括保管员薪金、营运费用等。库存成本偏高主要是存货量过大引起的,由于企业对订货、交货情况估计不准确或对生产状况把握不对造成储存过多的原材料、半成品,资金周转缓慢,成本过高。另外,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滞销商品太多,也会造成存货积压,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

2、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占了较大的比重,我国运输成本偏高的原因主要有:

不合理运输。不合理运输主要是指在运输中存在对流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等现象。不合理运输引起了多余的行驶进程,浪费了动力,增加了运输费用,同时延长了运输时间,积压了在途物资,延缓资金周转、加大机会成本。沃尔沃卡车公司亚洲区常务副总裁吴瑜章在2006年上海物流高峰论坛上列举了一个数据:在中国,从原材料运输到产品运输,最终到用户手里,这个过程中的倒手运输次数高达27次。这表明当前我国的运输效率极低。

各种运输方式不能有效转换衔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在不同距离、不同货物、不同时间要求的运输中各有利弊。把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实行联合运输能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但目前由于体制问题等原因,物流基础平台分割开来,各种运输方式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输网络,增加了运输的转换成本。

3、物流管理成本

造成我国物流管理成本过高的原因首先是管理人员水平相对太低,物流人才需求缺口大。其次,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观念比较淡薄,往往只看重仓储和运输成本,而对物流管理成本则基本不予考虑。另外,传统的成本核算体制也没有单独反映物流成本,物流费用被夹杂在各项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中,无法直观全面地提供给管理当局,也给物流成本的控制带来困难。最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企业的信息技术落后。现代化物流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而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还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加工手段很落后,甚至靠人工完成。信息处理水平低下,物流管理成本很高。

三、对策

1、合理库存降低库存成本

库存成本的降低主要是保持一个合理的库存量,就采购环节而言是要计算好一个经济订货量,简单的计算方法如下:

公式中,Q为经济订货批量;A为每次订货的固定成本;D为存货的年需要量;C为单位存货存储成本。

在生产环节要安排好生产进度,规划好经济生产批量。而在销售环节则要注意市场的变化,随时掌握库存结构,及时发现滞销商品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小损失,降低成本。另外,还可采用ABC分类管理,对存货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管理方法,以降低存货管理成本。

2、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行:一是选择正确的运输路线,防止出现相同的或可以互相替代的货物在同一线路或同一流向上相向运输;当地或附近有某种物品,却要从超过合理货流图规定范围以外的远距离地区输入产品等现象发生。二是注意货物的有效配置。如在单个用户配送的货物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应考虑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尽可能地创造效益。另外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组织货源,合理配载,尽量避免返空现象,以降低运输成本。三要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进行有机地整合,以实现运输成本的整体降低。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首先要推行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等。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装备,对行业物流实行规范的物流用语、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要进行行业物流系统整合,通过改造、优化行业物流系统,建立行业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使行业物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物流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5]

其次要将GPS、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中,帮助正确选定物流中心位置、编制配送计划、设计最优配送路线、合理安排货品的存储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资源优势,以降低整个物流过程的总体成本。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俊发. “十一五”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快速协调发展轨道[J].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员通讯,2006,5:45-47.

[2]张鹏,李聪.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及其现实意义[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12:16-18.

[3]丁俊发.2005年美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察报告[EB].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5-11-25.

[4]寒金?.美国物流成本增长的推手是谁?[EB].中国联合物流网, 2007-7-31.

[5]邓风样.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45-248.

Study on Logistics Cost Control

Ye Qing

(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第8篇

关键词 国际工程 项目 跨国物流管理 初探

国际物流一般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物资的运输,其能够有效地避免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出,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高效的物流才能保障国际工程项目的平稳实施。国际工程项目中的跨国物流也属于国际物流的一种,是以国际贸易为载体,使用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而进行的物资的传输,控制和管理好国际工程项目中的跨国物流环节,是项目能够顺利执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国际物流和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分析

(一)对物流管理的理解

物流管理指的是根据产品在市场流动的规律,运用科学而全面的管理方法,对物资的运输进行有规律的管理,使物资的运输、装载等环节能够在有序的组织下进行,同时能够将物资运输的环节加以管理和控制,从而在最低物流成本上实现最高效的运输。物流的各个操作环节则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物资从产地运输到需求地,确保物资能够准确而及时地运送到位。

(二)国际物流的理解

国际物流指的是在两个不同的国家间进行的物资运输活动,国际物流实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物资运输。国际物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种新型的物流形式。国际工程项目中的跨国物流,其实质为国际物流的一种。

二、国际工程项目中跨国物流管理的内容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跨国物流中的物资主要是由项目设备、工具、材料和后勤物资等构成的。物流对象的多样性,导致了实现跨国物流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化。例如,对大型不可移动设备一般采取海运形式,同时物流部门要酌情配备平板车等方法以利于装卸;而对于精密仪器等则一般采用空运形式等。由于不同的项目设备物资在国际物流中运输、存储、包装、搬送的运用形式和方法区别较大,这就为跨国物流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跨国物流时要根据项目和物流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系统、节约的物流管理措施,采用适当、灵活的管理方法,使整个物流环节中运输、存储、包装和搬运过程实现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三、对提高国际工程项目中跨国物流效率的管理方法分析

跨国物流包括海运、空运、内陆运输等,形式多样,环节复杂。因此,在进行跨国物流管理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物流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要用系统化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讨。虽然形式不同,但单种形式的物流工作却有其共同性,主要仍由运输、存储、包装等环节组成,其中各环节管理方法不同,管理观念也应有所差异,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统筹考虑和系统分析。

在物流管理中运用系统化的方法,首先,遵循物流的各个环节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环节信息共享,提高货物追踪效率,确保项目物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其次,要将物流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效率。第三,在物流管理中要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要分析整体,而不是只分析局部,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整个流程有序进行。当物流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要分析其对某一个环节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要分析其对物流整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物流管理中运用系统的方法,能够避免物流运输中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确保物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使物资及时地送达,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四、对控制国际工程项目中跨国物流成本的管理方法分析

在对国际工程项目的跨国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要分析物流中的关键环节,重点管理物流的运输、储存环节,控制环节成本,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对人员、财务、设备等进行协调管理。例如,在物流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运输环节,当运输的距离长、规模大的时候,就能够降低运输的成本。因此,可针对几个项目,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物流方案。例如,提高单一承运船舶的货物配载量等,以实现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双赢。其次,要对物流中的具体活动进行计划管理,要明确物流的计划,分析物流过程中运用的技术和配套设备,准确预估成本。例如,在物流过程中,要制定物流设施、设备、工具保障计划,确保物流设备和工具能够按计划到位,如海运的船期计划保证,对特种装卸工具的提前制作、准备等。这样可以减少临时、额外成本,同时能够确保物流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五、国际工程项目中跨国物流管理的两个重点事项

(一)制定完善的物流计划

制定完善的物流计划能够促进物流管理。在制定物流计划时应该针对实际的情况,制定的计划要具有针对性,要运用系统的方法使物流计划具有全面性,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客观地分析利弊。就针对性来说,就要求对物流的设备和工具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的物资来决定。例如,对影响项目的关键物资,在发运量小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空运,以确保物资及时到位等。而计划的全面性指的是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及其衔接点,不能产生遗漏。物流计划的客观性则要根据物料的规模来制定计划。

(二)在物流环节中要严格把握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时间点

物资的采购在整个物流环节中是十分重要的,物资采购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能够得到保障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因此,在物流采购中,采购人员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实现规范性的物资采购,采购人员要按照物资在规模、技术方面的差别进行采购,按照项目进度,合理规划物资交货时间和数量。因此,采购员在采购物资之前要对市场进行调查,在确保物资物美价廉的情况下,还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物资的生产、检验和交货计划。

六、结语

在进行国际工程项目跨国物流管理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物流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讨,力求实现整体物流过程的最高效率;要分析关键环节,进行计划管理尽量降低成本;要重视物流计划的作用,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客观地分析利弊,在制定物流计划时要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要对接好项目物资采购环节,充分体现项目物流的服务作用,确保项目按时按量完成。

(作者单位为中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孙焕荣.天津电力建设公司EPC工程物流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 刘金娟.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物流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 张晓君.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4(23):191-192.

第9篇

关键词:铁路物流;运输效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货运列车

中图分类号:U29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影响铁路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

影响铁路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影响最大的是一下几个方面。

(一)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完善

虽然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铁路线路的覆盖范围仍然不如公路网的覆盖范围广,因此造成了铁路物流的可达性较差的缺点,在对货物的周转过程中,铁路物流只能实现货物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流动,所能惠及的地区仅仅是铁路沿线,而公路则延伸至全国大多数的城市、乡镇、村庄,从而使得公路运输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送货到门。而且随着铁路客运量的快速增加,大量占用了铁路线路,货运列车在调度上就很难实现及时有效,列车得不到合理有效的使用,运输效率自然而然会受到显著影响。

(二)铁路物流管理体制僵化

真正影响铁路物流运输效率的不是火车运行速度的快慢,而是生产调度等管理环节工作效率的高低。铁路物流企业工作人员普遍具有办事拖沓、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等缺点,在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当中也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使得整个铁路物流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够顺畅,从而严重影响运输效率。而对物流专业人才的管理上真正的专业人才缺少决策权,使得铁路物流不能够及时的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但是铁路部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做得也不够好。

(三)货运列车的运输周期过长

铁路物流一般只运营规模较大的货物运输,对于零散小单并不接单,使得其缺乏灵活性,同时大宗货物的装卸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火车运行线路较长,沿线站点较多,每一站都会有货物装卸,从而大大增加了货运列车一个运输周期所需的时间,同一线路两个班次的货运列车之间间隔较长,从而使得铁路物流的运输效率低下。而且货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是固定的,需要让物流需求方来适应货运列车的班次,不能像公路运输一样做到货到车走。

二、提升铁路运输效率的措施

对每一种影响因素需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得铁路物流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升其运输效率,在市场竞争当中缩短与其他物流形式的差距,并最终能够适应新形式下的物流运输需求。

(一)合理优化运输线路,铁路公路相结合

铁路基础设施的修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提高铁路物流的运输效率需要通过合理优化运输线路的方式来提升铁路物流的运输效率。动态管理运输线路,结合市场变化,根据铁路沿线的货运需求量来确定货运列车的行车路线,得到最优行车路线,最大限度的满足货运需求。通过与公路运输相结合的形式来弥补铁路物流灵活性不足的缺点,以往客户通过铁路物流将货物运到目标城市以后需要自己再联系公路运输物流企业来将货物运往最终的目的地,而今后铁路物流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联系公路运输物流的责任,通过共建物流系统等形式与沿线的公路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做到火车到站就有相应的货车将货物装车,从而大大提高整个铁路物流运输的效率。

(二)实行开放式管理,适应市场化需求

铁路物流企业应当主动适应市场化竞争,在企业的管理和业务的处理上主动向市场上的其他物流企业学习。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上应该杜绝终身制,实现企业员工的优胜劣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在企业的人才管理当中,应该进行改革,抛弃现在官僚化的管理体制,让专业的物流人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晋升的机会,在企业的决策当中有更大的发言权,使得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为提升铁路物流的运输效率所服务。同时在对设备和技术的管理上,积极拥抱新技术,真正的把技术作为提升运输效率的手段,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物流系统。

(三)增加货运列车班次,缩短运输周期

货运列车的运输周期过长严重制约了铁路物流的运输效率,要对货运列车进行提速,同时要注重维护现有线路,保证货运线路畅通以及货运列车设备完好,避免出现列车晚点的情况发生,其最终的目的就是缩短货运列车运行所需的时间。优化货物装卸的方式方法,缩短货物装卸所需的时间。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加相同线路上的货运列车的班次,增加相同线路上可选择的货运列车,主动迎合有货运需求客户的需要。在货运列车时刻的安排上也应当考虑客户的情况,将列车时刻安排在适合客户进行货物运输的时间节点,时间间隔上应该尽可能的短,减少客户在两趟列车之间等待的时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物流虽然自身优势明显,但是受制于基础设施布局不完善、管理体制僵化工作效率低下以及货运列车周转时间过长等因素,使得其运输效率低下。应当合理优化运输线路,与公路运输相结合的形式来弥补铁路物流自身灵活性不足的缺点,并且实行开放式管理,通过增加货运列车班次等形式来缩短周转时间,缩短客户在相同线路两趟列车之间的等待时间,使得铁路物流的运输效率能够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宁.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180-181.

[2]田振中.我国区域物流业运行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商业经济研究,2011(33):40-41.

第10篇

[关键词] 公路运输 物流 发展融合

一、运输业与物流业的关系

1.运输业是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没有运输业的高效运转,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流通就不可能畅通,物流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在现代大流通环境中,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条件和效果,这就要求运输业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2.公路运输承担物流主力的优越性日益显现。随着汽车运输的普及,大范围的“门到门”位移服务就由公路的高度可通达特性而变成可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门到门”之外又出现了“货架到货架”和“桌面到桌面”的运输需求,这都必须由汽车运输来完成。

3.物流业的发展带动运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由于现代物流业要求具有更加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要求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必将促使承担物流主体的交通运输企业向高效、专业化物流运输方向发展。

4.参与现代物流业可提升道路运输业的整体效益和社会形象。由于物流业已演变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可提供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又称中间商)提供的服务。除单纯的运输之外,还可进行如货物的检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为运输企业向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对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分析

1.物流服务的需求趋势。(1)物流的发展及潜在市场。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企业间竞争空间激烈。工业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生产领域。物流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竞争优势的新领域。(2)人民生活在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消费中急剧变化。巨大的商机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商品供应渠道变化,流通环节减少,增加了对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3)客户服务需求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运输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础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4)制造业和零售业对专业物流服务的要求。总体而言,物流管理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新概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单位形成部门自给自足的格局,同时也使物流市场呈现封闭状态。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完善,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专业化运作的发展,这种状态必将改变,也正在改变。

2.公路运输的提供能力。(1)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能力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应该说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运输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社会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少,缺乏合理规划。(2)物流服务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公路运输企业已有较强的物流意识和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务。许多海运公司、航运公司也都在把业务向内陆物流服务扩展。但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业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中国公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的竞争对手是有实力的经验的外国公司。由于我们自己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很难为物流服务需求旺盛的企业,特别是为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因此,近年来不少外国资本看好我国的物流服务业。一些外商通过兴办中外合资运输企业,积极在我国发展物流服务业。

三、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几点建议

面对公路运输业在物流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差距,为加速公路运输业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有以下建议:

1.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的问题。运输企业在向现代化物流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2.促使物流服务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促进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的形成和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TPL,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物流服务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中,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专业公司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的服务聚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取得规模效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3.适当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公路运输企业尽快掌握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第一,运输企业发展物流,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车辆更新,引进新的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发展物流服务的一个有效途径。第二,合资经营,一方面是解决发展所需资金,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第三,我们还必须明确的是,合资对我方来说,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出让部分市场。换取我们不懂的技术、管理,引进我们需要的发展资金的,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发展合资企业,并认真地去学、认真地去做,使它真正成为我们较快掌握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途径。

四、结束语

面对物流的新课题,公路运输业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改革是一场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一方面,运输企业要抓住机遇努力向现代物流融合,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包括利用客户和其他行业现有的设施和设备,注重在调整、重组中发展物流。这样下去,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中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18-02

1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以煤为主,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当前我国的核电仅占国内发电份额的2%,在世界30个核电国家中排名第29位,仅高于伊朗的0.6%。核电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一个100万kW的核电站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站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00万t。因此,加快核电建设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1]。

十三五规划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 800万kW,在建达到3 000万kW以上。这次核电规划的基调是“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根据目前的政策,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①核电安全将放在首位。

②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核电发展的主流技术。

③中国核电发展进入稳定期,预计每年将新批6~8个核电机组。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家专业化核电AE公司,自2008年以来,已陆续开工建设17台机组,高峰期同时在建机组16台,在建机组数量及装机容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并优质高效建成7台机组。中广核在多项目多基地同时建设,核岛主设备、常规岛及BOP设备、安装专用工具等等大批量的重型设备及物资需要有理有序的运抵现场,如何高效经济可控的将核电设备物资运输至核电厂是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2 工程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多种模式并存,在物流模式的分类上较为公认的共有四种,即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2.1 第一方物流模式

即卖方、生产者或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其核心的业务室围绕着组织产品的生产和商品的供应展开,以物权划分,是货物的物权一直没有发生转移,同时还拥有移动“货物”的“载体物权”和运输方案及装卸工艺的“知识产权”。

2.2 第二方物流模式

即买方、销售者或者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其核心业务是围绕着产品的采购和商品的销售展开的,按照物权进行界定,是货物在移动前,其货物的物权已经转移到用户,同时用户还拥有移动的货物和载体物权和知识产权。

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即有专门从事物流的企业组织进行的物流,其核心业务为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没有货物物权,只有运输载体物权和相关的运输知识产权。由于不需要对产品生产的投入,因而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及资源投入到运输设备和运输技术能力的提升,能够将物流更加专业化集约化。

2.4 第四方物流模式

也是有专业的物流企业组织进行物流,其核心业务为物流服务的整合,第四方物流企业既没有货物物权,也没有运输工具的载体物权,只有运输相关的知识产权,第四方物流需要有丰富的物流知识和物流网络,并能够善于整合物流资源,实现在物流供应链上的增值[2]。

3 中广核核电工程物流模式

3.1 工程物流模式的选择

早在大亚湾和岭澳一期时,无单独的运输合同,即采取第一方或第二方物流模式。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设备运输工作逐渐从设备供应商的业务中分离出来,现在仅有极少数设备供应商还保留运输车队。大型工程的设备总包运输在国内已有成功操作经验,我国的田湾核电站和南海石化项目也采用设备总包运输方式,业主招标选定总包运输商负责设备运输。

经过合同执行,田湾核电站实现了较大的运输成本结余,南海石化项目同样节省了近40%的运输费用。

通过对国内外设备总包运输项目的分析,中广核自岭澳二期项目开始选取了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主的工程物流模式,实现设备制造厂到项目现场的Door To Door的运输模式,并推广至红沿河、宁德、阳江、台山、防城港等项目。同时通过运输总承包商,实现了中广核各项目之间的物资调配。

3.2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点

①充分发挥运输总包商的专业化集约化优势,统一人员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专家,形成标准的重大设备运输技术方案。分工协作,按项目部的区域分布及临时需求统一进行分配。

②充分利用运输商的建成运输网络及运输资源平台,实现运输专业分工。根据核电物流发货地分散,项目分布广的特点,充分发挥运输总包商已建成的各区域网点平台资源优势。

③充分发挥运输总包商的资源整合能力,运输总包商在承接不同的工程物流项目,通过不同客户、不同供货商、不同运输批次的优化整合,充分利用其运输资源与人员,发挥实现集约化运输管理模式优势。

④依托运输总包商的技术实力,提升核电工程物流管理能力,提供设备全程物流方案,包括识别标签、运输包装、装卸配套方案、运输与跟踪方案、物资仓储管理等。中广核在核电工程物流方面应用了物联网+,实现运输货物动态管理等等。

3.3 设备总包运输模式对工程成本影响分析

与设备供应厂家提供运输服务相比,发挥运输总包商集约化专业化优势,运输成本较大程度的减少。见表1。

综合上表对比分析,而通过优化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确定一家运输总包商进行设备总包运输,运输成本节省约60%。

3.4 设备运输总包模式对工程风险控制分析

3.4.1 核电工程物流的主要风险分析

随着国产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供应商投入到核电设备制造中,除沿海省份,已扩展到东北、西北等省份,内陆运输条件较沿海和远洋复杂。核电设备制造周期长,运输要求高,任何小闪失都可能对设备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从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时就有核岛容器预埋件开始发运,直至项目FAC签订,设备运输周期约5年时间,对运输过程控制需长期监督管理。

部分设备存在制造拖期情况,因此设备运输时间成为工程进度控制的关键节点。很多设备由于赶工生产,而导致起运时间不定,对运输商提前安排合适的运输工具造成一定困难。如何保证在设备安全运输的前提,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设备运输工作,是执行工作的重点,核电设备运输风险点主要体现在:

①运输条件复杂、运输要求高;

②项目执行周期长;

③进度控制严格。

3.4.2 运输总包模式下风险控制分析

运输总包商软硬实力有效控制风险。相对第一/二物流模式,第三/四物流模式下的运输总承包商的运输人员更为专业,运输资源更强、运输网络更加健全、大型工程物流运输经验更为丰富、对核电的安全质保体系更为熟悉,因此,能够从运输软硬实力两个方面有效控制风险。

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和经验反馈机制。相比第一/二物流模式下分散的多家小型运输企业,与运输总承包商确立合同关系后,双方为利益共同体,更加有源动力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双方能有双赢的结果。同时能够在与运输总包商建立了定期的沟通和经验反馈机制,便于管理和风险控制。

4 结 语

随着国家物流不断发展,中广核在核电工程物流模式上实现了从第一/二物流模式向第三/四物流模式转变。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同时,大幅的减少工程成本。

通过专业运输总包商的技术能力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例如中广核已经开展了在物联网在核电工程物流应用及智能仓储等。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