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危机应对措施

企业危机应对措施

时间:2023-07-25 17:1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危机应对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危机应对措施

第1篇

【关键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应对措施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籍此最大限度的释放人的潜在能量,并使之升值,从而创造最大化效益。”许多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弱化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导致许多员工的职业生涯危机,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益。因此,分析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倾向,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倾向分析

1.1 职业技能滞后倾向:

在当前以“变化”为特征的社会,企业生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员工技能老化的速度也在提升。技能老化是指在员工完成初始教育后,由于缺乏对新的工作流程、技能和技术知识的了解,而导致的能力下降。目前,人们认为只有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才需要关注技能老化的问题。然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各种业务(从生产到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所有的员工都会面临技能老化问题。企业要想成学习型组织,也应关注技能老化的问题。因为员工的技能老化对劳资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不可能再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会丧失竞争优势。

1.2 职业生涯高原倾向: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员工已不太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或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处于其他职业生涯阶段的员工相比,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最有可能到达职业顶峰。到达职业顶峰的员工可能不会希望再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其工作绩效可能会只达到最低的标准要求。而当员工感到工作受阻和缺乏个人发展的空间时,到达职业项峰就会使人变得情绪异常。这种受挫感可能会导致工作态度恶劣,缺勤率上升及工作绩效不佳。导致员工进入职业生涯高原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缺少培训;②低成就需求;③不公平的工资制度或对工资提升不满意;④岗位职责不清;⑤由于缺少发展机会而造成的职业成长过慢①。

1.3 职业枯竭倾向:

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状态。职业枯竭容易导致心理枯竭,例如员工经常会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失眠、饮食习惯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其次职业枯竭容易导致才智的枯竭,例如员工经常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己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同时职业枯竭更严重的容易导致员工的攻击行为。例如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职业枯竭容易使员工认为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这样一种枯竭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

2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应对策略探究

2.1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开发员工技能:

员工培训是指组织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员工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从而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要求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企业要完善学习和培训制度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工作绩效水平,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满足员工职业生工涯发展需要。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目前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员工对培训和进修的需要在不断增强。员工需要培训和进修来学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作为企业,进行培训和进修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企业在组织培训和进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②:第一,要保证资金的投入,舍得花大钱搞好培训和进修工作。第二,把转变观念放在第一位。培训和进修的目的,在于转变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第三、制定出适合企业实情的培训方法。员工培训要耗费企业一定的人、财、物力,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现代的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灵活多样,既加深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较之传统的方法更为科学有效,可大大提高培训质量。

2.2 注重持续职业发展计划,维持职业顶峰:

随着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企业的下层空间越来越大,而上层空间越来越小,大量有才干的中低层人员得不到提升,这时,企业就必须通过工作丰富化、改变观念及方法创新或逐步让员工参与决策和分享企业秘密等方式来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发展,企业要想得到员工的忠诚,必须证明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员工得以最佳地运用他们的知识。而员工持续职业发展计划基本上可以帮助企业做到这一点,它主要是指企业积极为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进修等活动,实际上也就是为员工提供了多种机会和发展通道。企业应该为员工专门设计的发展双通道,包括管理岗位和专业岗位序列,其中专业岗位序列又分为技术岗位序列与操作岗位序列。职业发展双通道的优点在于各序列之间转换方便,专业序列与管理序列转换,专业序列中技术序列与操作序列同样可以转换,两条通道的不同岗位间有一定的等级对应关系,处于同一等级的员工其薪酬待遇是相等的。这就避免了职业发展通道中管理岗位有限,员工无法自我实现的缺点。

2.3 建立职业生涯预警机制,加强职业生涯年检:

企业和员工共同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避免职业枯竭的重要保障③。职业生涯开发是发现、激发和强化潜能的过程,包括三方面:“测、定、学”。“测”是指潜能测评;“定”就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强化潜能,必须要终生学习。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发挥潜能、评价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也包括三方面:“干、评、发”。“干”指职业生涯实践;“评”指职业生涯评价;“发”指职业生涯发展,只有这几个方面相结合,才能避免职业枯竭,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人力资本增值。

国外许多优秀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重视人才,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但为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资源支持,也使得企业获得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愿望的机会,为建立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组织结构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度过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是组织和个人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注释:

① 李爱梅,曾小宝.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高原”现象[J].人才开发.2005,1

② 申喜连.工作内容激励条件与实施途径[J].湘潭大学科学学报,2003,(1:1)

③ 周晶晶,从心里契约构建员工职业生涯,人力资源.2006,4

参考文献

[1] 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煤炭企业;措施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在国际煤价下跌带动下,国内煤价普遍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煤炭消费,阻滞煤炭工业的发展。如何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应对经济危机?本文作者主要通过树立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理念,使企业达到摆脱困境,进而长足发展来进行阐述。

一、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

1.经济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下游行业需求下降,煤炭需求量减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减缓,宏观经济走弱,这种趋势反馈到市场,首先表现为煤炭四大下游支撑行业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煤炭需求疲软。

2.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煤炭市场供求格局,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市场,导致进出口格局改变。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石油、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我国煤炭价格虽教之前有所下滑,但由于价格仍高于国际煤炭价格,就造成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割据进一步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偏低的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向国际市场煤炭,国内煤炭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滑的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加大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税的影响,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煤炭贸易。国内、国际煤价变化,势必改变进出口格局,进口煤逐渐增多,增加国内煤炭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增加国内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引发国内煤炭价格波动。

3.经济危机使我国煤炭市场动荡,煤炭需求减弱,价格大幅度下滑。经济危机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我国煤炭市场较大范围、较大面积、较大幅度、较多煤种的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

二、煤炭行业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煤炭产品质量方面受利益驱动的影响许多小煤窑存在短期行为,不重视产品质量,掺杂使假不讲信誉,不讲求合同兑现率,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短期行为严重,给用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矿井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使自己产品销路不畅,产品积压陷入价格滑坡的泥潭。

在面对国内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郑煤集团公司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讲诚实,守信用,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双方共赢。

三、应对经济危机具体措施方法

1.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即“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保证优良的煤炭质量,赢得用户需求。

(1)建立煤质管理体系

按照煤质达标标准,建立煤质各级管理体系,从集团公司、矿区队、班组落实各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质量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按月考核,奖罚兑现。

(2)狠抓技术管理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现场做好地质勘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调整生产工艺。在采掘一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利用先进的采煤方法,对工作面采取分装分运,同时加强治水工作,对采区内的水份及老空水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煤层水份,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出井煤的发热量。

(3)加强煤质加工管理

原煤升井后,如何对煤产品进行有效的筛选加工成为提升煤炭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郑煤集团公司采用螺旋筛加工方式,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煤矸石降到了最低限度,进而提升了商品煤的产品质量。

(4)严格采制化管理

煤炭产品质量检验,要依靠采样、制样、化验的过程来实现对商品煤质量的评定与考量,郑煤集团公司采取用户、矿方、质检三方共同采样、制样、化验的透明操作模式,依据集团公司质检结果为标准与用户结算,由于采制化过程中采用了共同参与的透明操作,使用户与煤矿的利益形成了有效的统一,减少了因煤炭产品质量方面所产生的纠纷。

2.严格控制合同兑现率

重合同、讲信誉是郑煤集团公司多年来一直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合同约束供需双方行为,保证双方的利益,一旦与用户签订了合同,郑煤集团运销公司就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组织火车车皮计划,进行装车、发运。严格质检程序,为用户提供一套完善的服务程序,使用户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赢得了用户的信赖,郑煤集团公司相继与多家国内知名的大型电力企业建立了相互信得过的良好关系。

3.建立现场跟踪服务制度

郑煤集团公司的产品销往何地,就有运销公司专门的营销人员跟踪到现场为用户解决疑难,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及时了解产品需求信息,向各生产矿井反馈意见,各生产矿井根据用户意见及时予以改进,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逐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管理水平。

第3篇

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提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通胀迹象不明显,经济处于快速恢复中,中国经济已显示出触底回升的态势。

目前,如何判断1至8月的数字,对于企业家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经济衰退是否已经触底?经济回暖是否已经开始?是该继续收缩过冬,还是开始积极拓展准备迎接春天?对这些问题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商业活动的开展。

在此背景下,罗兰•贝格进行了继2001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第五次大规模企业调研。调研样本为中国本土企业以及在中国运营的跨国企业高层管理者,共有近300位企业高管参与了本次调研。参与调研企业涵盖了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数超过25,000人的大型企业,也有营业收入小于10亿元,人数小于500人的中小型企业。

罗兰•贝格本年度的调研与分析,比较全面地对各个行业中的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以及企业家的信心状况做了一个展示,这在2009年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2010年的经济走向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危机触底迹象已现

参与罗兰•贝格2009年度调研的企业,当被问及预测本次经济危机预期的触底时间时,7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世界经济会在2009年底前触底,仅有1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会在2010年下半年以后触底。当在预期2009年世界经济的走势时,调研者认为全球经济的下滑将达到4%。21%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下滑幅度将会达到甚至突破6%,72%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世界经济下滑幅度会达到或者超过4%, 仅有不到10%的参与调研者对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持有乐观态度,认为2009年世界经济将会持平甚至有小幅上涨,而这10%的参与调研者大多来自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

对于不同区域市场在经济危机中的受到的影响,有超过9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北美和西欧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仅有不到2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亚洲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很多参与调研者都保持着较为乐观的估计,认为中国经济将会在2009年底前复苏的参与调研企业超过了50%, 而在欧洲,认为欧洲经济在2009年底前复苏的参与调研企业仅为13%。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与普遍存在的对中国将出现通货紧缩的忧虑相反,5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温和通胀(大部分0-2%)的态势,相比较参与调研者对于2009年世界经济的谨慎预测,大多数参与调研者均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在2009年仍有望保持6%-8%的增长速度。

对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参与调研者普遍认为会对整体经济和公司产生较大的帮助,有超过84%的参与调研企业认为刺激计划会对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72%的企业认为政府的刺激计划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公司,这些公司多从事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所涉及行业以及四万亿投资计划紧密相关行业,同时也包括金融企业。

中国企业看好危机后发展

罗兰•贝格2009年度调研结果显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各国的企业都倾向于利用比较温和的措施应对经济下滑,更多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通过调整业务规划、削减人员成本以及加强流动性做为应对的主要措施,调研结果显示84%的企业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业务规划,72%的企业已采取了各种削减了成本的措施。而对于人力成本的削减,各个行业的差别较大。总体而言,约有一半的企业人力成本削减幅度小于10%,在所有参与调研企业中,仅有5%的企业考虑撤资等措施。同时,当中国参与调研企业被问及对于未来考虑的应对措施时,中国企业以及在中国运营的跨国企业表现出了对于未来更强的信心,大部分企业均表示未来对人力成本的削减会力度会逐渐缓解,46%的企业未来不会再进行削减,决定继续削减人力成本的企业也大多选择了取消额外补贴和缩短工作时间的方式。

第4篇

大型企业的调查结果

■大型企业主要在投资受限和销售额下滑两方面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其中67%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投资受限制已成为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所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

■大型企业均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25%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计经济危机触底时间为2009年第二季度,而35%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计经济复苏将会于2009年第三季度到来,累计65%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测经济将于2009年年底之前呈现回暖态势,此比例高于中小企业家

■69%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60%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将会直接得益于政府的刺激计划

■大型企业对于2009年业务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38%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计2009年营业额下滑将超过15%,同时88%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2009年最大挑战为盈利危机

■有27%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业认为此次危机带来了建立战略联盟以及投资并购的机遇,47%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视其为削减成本的良机,而另有40%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危机帮助企业将注意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和竞争力

金融企业调查结果

■大多数金融企业在2008便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其中67%的企业对危机的感受始于2008年第三季度

■40%的金融企业认为经济危机限制了企业投资,这是其对金融行业最为主要的影响;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受限还将继续对企业业务的开展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企业总体态度比较谨慎,他们中的一半预计经济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触底

■83%的企业预计2009年中国将会呈现0-2%的温和通胀,这体现了金融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金融企业对于政府刺激计划的宏观效用持有积极态度,83%的企业认为这些政策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良性推动作用,但只有33%的企业认为自己将会直接从中受益

■对于2009年业务,金融企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85%的企业预计2009年营业额将维持原有水平,但有50%的企业认为2009年将主要面临盈利能力的挑战

■面对危机,40%的金融企业将调整业务计划作为首要对策,60%的金融企业表示没有减少人力成本

■多达80%的金融企业认为一套综合应对措施计划是最为重要的危机处理方案,100%的金融企业认为此次危机将转变为帮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良好契机

汽车企业调查结果

■从2008开始,大多数汽车企业便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压力,其中各有47%的企业分别在200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开始受到经济危机影响

■汽车企业总体而言,态度谨慎乐观,29%的企业预计经济危机触底时间为2009年第三季度,而33%的企业预计于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将开始复苏

■对于中国经济,汽车行业很有信心,53%的企业预计2009年中国将会出现0-2%的温和通胀

■基于政府的产业振兴政策,汽车企业普遍对于政府刺激方案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他们中的40%认为宏观经济会在政策推动下会逐步走高,47%的企业认为将直接受益于政府救助政策

■尽管如此,汽车企业还是对于2009年业务持谨慎态度,37%的企业预计2009年营业额降幅将超过15%,73%认为保持盈利能力将成为2009年主要挑战

■87%的汽车企业靠削减成本来度过难关,有37%的企业削减了约15%的人力成本,并有71%的企业表示将继续实施成本削减以应危机

■汽车企业中的60%将迅速实施应对措施作为危机处理的首要关键成功因素,有67%的企业认为本次危机同时也是一个成本削减和控制的好机会

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调查结果

■与金融和汽车行业相似,大多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也是从2008年开始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的,其中一半的企业在自2008年第3季度开始对危机影响有明显感受

■67%的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认为此次经济危机严重限制了企业投资,此为最主要的影响;至于未来之主要影响,还是有33%的企业投票给投资受限

■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的总体态度比较乐观,有一半的企业认为经济危机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触底

■有50%的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预计在2009年中国将会经历幅度为2-4%的通货膨胀,这同时也显示了该行业对中国经济的百倍信心

■然而对于政府刺激计划,只有25%的企业相信自己将直接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振兴方案

■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普遍对于2009年业务态度乐观,67%的企业将使2009年营业额维持原状,75%的企业认为2009年主要挑战来自盈利能力的保持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玩具;出口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166-03

中国玩具出口数量占全球玩具市场的70%左右。众所周知,2007年由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召回我国儿童玩具事件使我国的玩具出口遭受重创,加上经济危机影响,欧美技术壁垒不断升级,使我国玩具出口自2008年以来持续下降,据海关统计,2009年1―4月,我国出口玩具17.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后虽有好转,但2009年1―10月,我国玩具出口增幅较2008年同期回落16.6个百分点。这一期间我国数千家中小企业倒闭,大多数中小玩具生产出口企业的生存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在我国玩具出口中的地位――从企业结构对比分析角度看

我国的玩具生产出口企业中有近八成是私营的中小型企业。从表1中2008年1―10月我国玩具出口的海关数据可看出:三资企业在我国的玩具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国有企业。此处的私营企业即私营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它们数目多、规模小、出口能力较差。目前在出口额上虽不及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但它们在不断发展,其力量不容小视,在我国玩具出口贸易额的巨大总量中,其出口额相当可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玩具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主要特点

1.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承受风险能力较差。

2.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员工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3.诚信度普遍不高,较依赖信誉较好的中间商。

4.近年来加工贸易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玩具34.1亿美元,下降18.1%,占同期我国玩具出口总值的52.3%。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2.5亿美元,增长1%,占34.5%。中小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力军。

5.主要出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玩具,如长毛绒软体玩具、木制玩具等。且更多的是接受国外客户的订单生产,缺乏产品自主研发能力。

6.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27国)等几大传统市场,但近年来对东盟的出口大幅增长。

7.在2007年遭遇玩具召回事件后,面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的趋势,普遍加强了学习国际标准的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

总之,我国的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定的份额,但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与变化,仍然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求生存和发展。

二、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玩具行业生产新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的问题

2007年玩具召回事件导致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玩具质量的信心大幅降低。之后,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使我国玩具出口阻力加大。除原有的美国《ATSMF963》和欧盟《EN71》质量标准外,美国于2008年以来先后实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2008消费品安全加强法》、《美国玩具安全认证程序》等新法规,欧盟自2008年12月出台《玩具安全指令提案》后,新的《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已确定将于2011年7月20日正式实施。据广东省玩具协会测算,2009年广交会中玩具类产品因技术壁垒出口成本上涨25%~30% 。

同时,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渠道并不健全,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较弱,在新增问题和突发变化面前,中小玩具出口企业更容易被对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弄得措手不及,从而遭受更多损失。

(二)国际和国内对玩具质量要求上升引起的检测费用增加的问题

国际和国内对玩具质量要求上升造成企业承担的检测费用不断增加。据了解,当前我国玩具出口企业承担的检测费用至少有以下五种:作为企业生产许可的玩具质量3C强制认证检测费用;ISO9000认证检测费用;商检及报关费用;各省商务局每年对企业的验厂费用;由于出口需要送至国际公认的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的商品或材料的检测费用等。这些费用使得中小玩具出口企业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而随着国际上不断增加的玩具技术性贸易壁垒,愈加频繁的质检活动也影响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的开展。

(三)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人民币自2007年以来不断升值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严重冲击我国玩具出口业。这些负面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则是难以避免和预料的。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1.人民币升值导致玩具出口量减少。亚洲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又进一步加速,使我国产品面临来自成本更为低廉的印度、越南等国的竞争压力。

2.人民币升值导致单位商品利润降低。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要想通过保持原价来维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则必须牺牲部分利润。例如:在2007年人民币升值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维持在1:8.29,到2009年6月27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变为1:6.83,不妨设每只玩具的成本为6元人民币,企业为了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将每只玩具的出口价格保持在1美元。则在汇率变动前每只玩具的利润为2.29元人民币,汇率变动后每只玩具的利润只有0.83元人民币,每只玩具仅仅由于汇率变动而损失1.46元人民币的利润,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越高,这种利润的损失就越大。

3.汇率变动导致工厂报价时的汇率与结汇时的汇率不一致,造成的结汇损失。

4.通货膨胀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玩具生产成本增加。

据调查,在玩具生产行业中,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工人工资占总成本的15%~20%(但一定不能超过20%,否则企业认为无利可图),其余为企业管理、认证、检验报关等费用,用C、W、F分别表示原料成本,工人工资,企业管理、认证、检验报关费用这三部分成本费用,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价格为P,P-C-W-F=r,r即为企业所得的纯利润。用表2-1表示:

由于通货膨胀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即C上涨W上涨,在前文已述,随着国际和国内对玩具质量要求上升,检测费用增加,即F也增加,这样在P-C-W-F=r式中,由于C,W,F都增加,导致企业利润r必然减少。

(四)中小玩具出口企业面临的诚信问题及影响

对于玩具出口企业而言,诚信度的具体体现主要是交货及时和质量有保证。看似简单的要求,但对很多中小玩具出口企业来说却不易做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很多中小玩具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十分健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混乱的管理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接单过多或业务处理不当,有时无法按时完成所有订单任务。

2.实务过程中出现事先未预料到的问题即危机发生。

3.一些企业不够完善的质量检测系统和生产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差异性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

由于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诚信度普遍不高,加上规模较小,销售信息渠道尚不健全,国外进口商对其信誉、产品质量等难以了解,这就为中间商的介入提供了空间,使企业相当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夺走。在玩具生产出口行业中,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空间在10%-20%,而当前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对中间商的依赖使这个利润空间很难达到20%。

(五)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当前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

除了要重视自主创新,树立品牌,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中小企业还要考虑到自身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局限。很多时候,中小玩具出口企业不是接不到订单,而是在遇到大订单时,常因无法承担生产任务而不得不放弃。在当前的经济危机影响后,国际市场对中国玩具的需求虽有所萎缩,但需求总量依然很大,大型企业正积极面临挑战,从危机中寻找并获得机会。因此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必须要加速发展和增强实力,提高生产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问题的应对措施

玩具出口需要及时掌握进口国的政策信息,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信息。如:(1)加强与玩具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2)积极从政府部门获取国际上最新的玩具贸易政策并适时寻求帮助。(3)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手段及时掌握出口信息。(4)加强研究,针对国际上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跟进技术开发和新技术、新质检设备的引进。(5)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严格保证出口玩具质量。

(二)对于质检及费用增加问题的应对措施

出口企业必须注意到,在名目繁多的质检项目中,也会出现重复检验的现象。例如:同一批产品有时既接受了国内商检机构的质检,出口到国外时又须接受进口国指定的质检机构进行同样项目的检验,这就使检验费用增加。因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使企业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重复性的质检,以减少其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1.选择国际互认程度高的老牌质检机构进行出口质检。因为国内的不少质检机构的国际互认程度不高,质检机构取得的能力认可大部分来自国内,在国际互认方面与老牌的国际检测机构无法相提并论。

2.选择国际权威质检机构在我国授权的机构进行出口质检,如SGS(通用公正行)认证等。企业只要通过了它们在我国国内授权的质检机构的检验,就无须在出口到进口国后再接受同样的检验,从而简化了烦琐的检验程序,节省了检验费用。

(三)对于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影响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因素的变动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的问题,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应对。

1.通过考虑需求价格弹性因素改进玩具出口策略。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以外币表示的出口玩具价格上涨,导致玩具出口量减少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理论。但企业可以考虑进口国市场对玩具的需求价格弹性因素。如我国大部分出口玩具在发达国家市场属于低价玩具,不属于高档品,即进口国市场对玩具的需求价格弹性Ed<1,价格上升不会过多影响市场对商品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不得不上调价格,但企业可通过提高玩具质量,做好营销,通过仍相对“物美价廉”的商品来争取市场。

2.通过对汇率变动做出预测和在报价前多做计算来减少损失。当前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压力中,企业是能预见短期内人民币仍不会贬值,因此企业可以在报价前多做计算,尽量使报价合理又能减少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

3.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四)中小玩具出口企业面临的诚信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诚信问题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企业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企业管理者应学习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提高专业素质。

2.应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攻关”的机制。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而言,最重要便是与政府、媒体、原料供应商、商以及国外进口商等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网。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在维护企业诚信的立场上,采用危机公关措施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3.引进先进质检设备,完善质检系统;培训生产人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五)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当前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不利的出口环境下,中小玩具出口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相关扶持政策,尽快转变贴牌生产模式,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标准,不断提高玩具的安全性、健康性和环保性,同时,转变低附加值的出口模式,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重视成人玩具市场的开发,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儿童玩具贸易壁垒。如此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改变我国玩具业打价格战的低层次竞争局面。另一方面,联合发展目前日趋成为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笔者经过调查认为,已经过一些中小出口玩具企业的考证并已付诸实施的方案比较合理并值得向其他中小企业推广。笔者将其总结为“统一接单,分散生产,集中检测”。即中小玩具出口企业这一弱势群体应发展有主导的合作关系,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地区内的主导企业联合弱小企业“统一接单”。由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发展得较好,相对有实力和影响力并已取得国际专业机构认证的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牵头,将本地区生产规模小,竞争力弱,还无能力取得国际专业机构认证的玩具出口或生产企业联合起来,由该企业作为这一联盟的主导,对国外进口商接受数量大的玩具订单,再将任务下派。

2.主导企业将玩具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分配给各个小企业生产,即“分散生产”。

3.由拥有先进质量检测设备的主导企业对产品进行“集中检测”。

上述措施还具有以下的优点:通过“分散生产”以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生产水平,保证了出口玩具质量;对于主导企业,由于只将玩具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环节分配给小厂完成,不授予核心生产技术,另外在该生产联盟中只有主导企业具备接受国外进口商指定国际检验机构认证的能力,即具备较强的接受国际订单并出口的能力,并具有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这些其他小企业不具备的优势使主导企业避免了培养竞争对手的威胁;对于弱小的玩具生产或出口企业而言,通过接受更多的生产任务使它们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他们积累资本扩大自身规模和增强出口能力;此外,上述措施还有利于地区玩具出口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同行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关系,避免恶性竞争,带动地区内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林.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3-51.

[2] 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67.

[3] 蔡继明.刘骏民.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2-71.

[4] 我国玩具企业将面临新考验[N].国际商报,2009-01-05.

[5] 中国玩具信息网.玩具内销遭遇难题[EB/OL].2008-12-12.

[6] 贸易试点网.玩具出口转内销须过3C认证关[EB/OL].2008-06-13.

第6篇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财务报表;影响;应对措施

欧债危机也即欧洲债务危机,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现在许多国家,随着救市规模的扩大,债务比重也在大幅的增加,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违约。欧洲债务危机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问题。如果把政府看成一个大公司,从财务会计的角度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的原因是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除了问题,尤其是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欧洲各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是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从财务上看,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会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的偿债能力会下降,带来债务风险。本文从三大财务报表角度审视欧洲债务危机,并据此提出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以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从三大财务报表解释欧洲债务危机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资产的增长速度快于债务的增长速度,资产负债比率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企业能够有效利用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企业才能长久发展。相反,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企业财务风险超过可接受的水平,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最后破产。如果把欧洲五国各国政府分别看做一个大公司,这五个大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同一个问题就是资产过低,负债过高。欧洲债务危机实质上是增长危机,是这些国家经济“生产性”的危机。和欧元区的核心国家相比,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经济基础较差。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引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受此影响,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大幅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宏观经济深陷衰退之中。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很快就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五国陆续裁撤公务人员、削减福利支出,以压缩财政开支,减少财政赤字。这些紧缩措施在短期内必然影响经济增长,推高失业率。2008年以来五国国债余额占GDP比例不断攀高,除西班牙之外,其余四国债务比重均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的基准线。西班牙国债余额虽然相对低一些,但由于该国失业率非常高,其财政形势仍然严峻。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资产的增长快于负债的增加,资产负债表就不会出现恶化,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良好。反之,资产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负债却增加,资产负债表就容易恶化,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容易出现问题。五国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政府宏观资产大幅贬值,同时债务大幅增长,政府资产负债表恶化难以避免。五国政府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比率过高,由于财务杠杆效应,政府财务风险很大,政府的财政状况出现严重问题。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超过营业成本越多,企业经营成果越好,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相反,企业营业收入等于或小于营业成本,企业经营成果不好,企业不仅不盈利反而亏损。政府的营业收入可以理解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的营业支出理解为政府的财政支出。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欧洲五国各国政府财政收入方面,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了税收的减少,即五国财政收入减少。但五国政府财政支出则没有相应减少,五国都是高福利国家,而且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福利支出,但由于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五国逐步老龄化的人口,财政支出几乎没有变化。由此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支出没变,政府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可能是亏损状况,即财政收支失衡。从会计上看,企业利润表持续亏损,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就值得怀疑,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样,政府的财政收支失衡,政府虽然不至于倒闭,但出现债务违约是很正常的。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欧洲五国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理解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上面分析可知,五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支出没变,即五国政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为负值,产生的现金流出量为正值。由于上述五国均为发达国家,投资活动相对较小,所以主要论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影响五国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主要因素是融资成本。五国由于国债余额过高,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对五国的债务评级,导致国债收益率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市场担忧政府债务违约,投资者纷纷抛售国债,使得国债收益率更高,导致政府融资成本上升。由于五国社会福利开支过大,而紧靠税收收入难以满足其财政开支,因此仍要依靠举债,加重债务负担,使债务危机更加恶化。因此,筹资活动也产生了负的现金流入量。总体而言,五国政府的现金流量为负值,五国政府现金流断裂,未来“经营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其偿还债务能力急剧下降,欧债危机很可能进一步恶化,除非有大量的现金流的注入。

从财务会计角度看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财务风险很大,同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仅依靠单项资产(即征税权,理解为无形资产)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乏力,而债务比重不断增加,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导致政府利润表连年亏损。同时债务余额过高,导致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活动难以持续,政府的筹资活动现金流断裂,而政府的财政收支失衡也即政府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断裂,政府很可能债务违约,欧债危机爆发。要解决欧债危机,根本要靠改革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降低资产负债比率,降低财务风险,使政府的现金流量得以持续。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使欧洲国家经济更加困难,同时欧盟地区是中国第一大对外贸易区,因此会通过贸易影响到中国企业出口,中国的出口型企业将更加难做。同时,欧洲五国由于债务危机的上升,短期资本流动性的波动性加大,而中国的人民币对美元仍然有升值的压力,所以国内可能会有热钱流入,这样可能就会给中国国内造成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好企业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争取最大利润,是企业财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欧债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本增加。由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短期资本流动性的波动性家具,欧债危机可能造成一部分热钱流入中国,进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

第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受欧债危机的影响,通货膨胀,国内各种商品价格上涨,很多企业迫于成本突然增高会限产、停产甚至破产,造成市场萎缩。同时如果国内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储蓄率和工资增长率,消费者可能会缩减一些消费开支,消费需求下降,在总体上造成市场需求的下降,因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欧洲国家的跨国企业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对中国境内企业发展造成冲击。

第三,融资难度大,资金流动难。虽然目前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还不是很大,但中国仍处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融资难仍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企业的融资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欧债危机融资环境逐渐恶化,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降低。这样,使企业丧失许多良机。融资困难,一些企业会缺少流动资金,也就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而面临倒闭破产。

第四,出口型企业发展更加困难,可能直接破产。很多出口型企业主要市场是欧盟地区,由于欧债危机,欧洲各国经济萎靡,欧洲各国纷纷紧缩对居民的财政补贴,居民消费水平会因此下降,出口型企业出口数量会减少,可能有破产倒闭风险。对于出口型的企业,应该通过开拓新市场或者采用新技术,安全度过寒冷期。

三、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面对当前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形势,中国企业应考虑在财务上如何应对欧债危机。综合对欧债危机的产生原因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欧债危机:(1)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资金的影响,设法减少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2)提前购买、囤积生产必须的原材料,以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而存货的增长也会带来资金成本的增长,要从二者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3)对于跨国公司,可以加大对欧洲市场以外的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以使企业整体风险降低。(4)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的正常经营往往会因为流动资金原因而出现财务风险,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培育、取得和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完善应收账款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程序。第二,采用客户信用管理。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动态管理。(5)清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健康。以降低由于通货膨胀带来货币贬值导致对货币面值需求的大幅增加的影响。(6)抓住机会,进行企业合并重组。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众多欧洲企业的资产价格出现大幅缩水,急需得到资金援助。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而且中国企业对资源和技术的需求也很强烈。因此,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机遇。

四、总结

欧债危机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从财务角度寻求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欧洲五国长期高福利,国债余额过高,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导致财政收支失衡,同时融资成本大幅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断裂。中国企业应谨慎面对欧债危机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尽量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获取盈利,谋求发展的新道路,未雨绸缪,以防欧债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参考文献

[1]陈志.欧债危机的财务会计分析[J].中国金融,2012(03).

[2]周逢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J].银行家,2012(01).

[3]冯永华.欧债危机的演化及应对策略[J].未来与发展,2012(01).

[4]赵东平.何静波.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J].现代商业,2012(02).

第7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形势持续恶化,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并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发展陷入衰退困境。在此全球背景下,机电产品作为湖南对外贸易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为了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我们深入到了我省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骨干企业进行调研,并对40多个骨干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根据最近我们对4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结合我省今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从今年7月开始,出口增幅出现下滑态势。7、8、9月出口额和增幅分别为:7月:2.69亿美元,增长75.79%;8月:2.86亿美元,增长69.25%;9月:2.41亿美元,增长50.57%。

2、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小,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外商信心不足,出现观望现象,订单减少,对已签订的合同出现违约和拖欠支付货款现象,收汇风险大增。如科力电机发运到乌克兰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到港,外方因外汇管制和缺乏外汇等原因而不提货。

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不同种类产品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最大的为材料类金属制品,价格跌幅大,预计明年出口下降30-40%,其次为:电子类产品,如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显示器、显像管1-9月出口下降12.86%,维胜科技:多层电路板出口1627万美元,同比下降27.96%;第三是:一些消费类产品:如轿车零部件供应商长沙磐吉奥生产的拉线出口1676万美元,下降26.21%。目前,对机械设备影响小些。

4、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从欧美向亚洲、非洲、大洋洲蔓延。出口增幅下滑从8-9月开始,比较早的如北美,增幅由7月的69.22%下降至8月14.47%,9月为35.02%;9月份开始,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增幅分别由8月的77.86%、162.20%、66.36%下降至54.90%、25.90和-13.55%,降幅分别为23%、136%和79.91%。

5、今后几个月至明年出口预测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联手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效果如何,现难以预计。所以说,对于我省明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现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据我们调查,80%以上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的企业占26.4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占17.65%,增长20%以下占8.83%,持平的占20.59%,认为出口下降的占52.94%,其中下降20%及以上的占23.53%,下降20%以下的占29.41%。认为明年出口增长的企业占46.8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占25%,增长20%以下占21.88%,认为下降的企业占34.38%,其中下降20%及以上占18.75%,下降20%占15.63%,出口持平占18.75%。由于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械设备,这类产品大约占整个机电出口产品的50%,其中工程机械大约占出口机电产品37%。这些产品目前受影响相对来说小些。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明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仍有可能保持15-20%的增幅。

二、应对措施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各企业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苦练内功,降低成本。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控制成本。在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缩短物流链,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2、防范收汇风险,把好货款回收关。随着金融危机来临一些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方面。对国外进口商进行征信调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也有可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海外新客户进行必要的征信调查,对老客户也要采取类似措施。有的企业通过购买一些国际征信机构的服务,了解海外买家的信用状况。还有的企业委托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了解买方的信用状况。一些企业都采用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等。避免采用直接面对海外买家商业风险的结算方式收汇。最近,由于欧元以及印度、韩国等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极大影响了我省对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由于金融动荡,我省一些机电企业采取了各种灵活的外汇结算方式和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采取付款交单或即期信用证方式尽早提前收汇结汇;通过“福费廷”方式和保理业务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外汇期权交易降低由于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由于收汇风险的加大,一些出口企业更加重视了出口保险,正在积极、主动地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

3、对海外市场重新布局,积极开拓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欧美今后一段时间其消费将持续低迷。一些企业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分布情况,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如中东、南美洲、东欧、非洲市场,这些地区我省机电产品销售较少,但实体经济增长潜力大,经济金融泡沫较少,而且这些地方人口也多,是值得我们开拓的新兴市场。

4、加大开发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一些企业认为,在目前国际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时,更要注重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本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下一次经济复苏作好准备。如山河智能在继续改进原有产品如小型挖掘机、静力压桩机的基础上,又在开发中型控掘机和叉车等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1、搞好调查研究

对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继续搞好调研,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的影响,尽早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要关注金融危机对我省不同类型机电产品和不同国际市场出口的影响和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加强业务培训,帮助和指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应加强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及出口保险、外汇结算方式及金融工具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有关外贸实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指导企业采用安全的结算收汇方式,积极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我省机电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它们的政策性工具进行风险防范和规避,确保货物和资金安全。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旅游行业;危机管理;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随时都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危机。而旅游企业外部环境更是受多方面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体上分为一般外部环境和行业特殊微观环境两个大块的影响,而一般外部环境一般指的是如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科学技术等环境因素,而外部微观环境指的是旅游竞争者、消费者、供应商等关于行业环境方面的。以上这些环境中的变量由于它们之间为非线性关系,这将造成旅游企业系统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哪怕系统的一个初始条件的发生一些小变却,但却可引发很大的行为结果变化。而行业特殊环境主要是因旅游企业特殊性引起的,如一次旅游活动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如“住、食、游、行、购”等,这些环节只有相互之间协调起来,才利于旅游企业经营的顺利展开。所以,旅游企业比其它企业,相对来说更易遭受危机侵害。由上所述,管理好组织的目标且保持内、外环境互动,又能进一步有效地调整环境,增强旅游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理应且必然成为旅游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下将探讨旅游企业应对危机的若干措施。

2 旅游企业应对危机的管理措施

一方面,随着当前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技术知识的快速扩散与交叉渗透,旅游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优势越来越能难得长久地保持,各种危机更是容易发生。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内部的流程,也规定了各项业务的基本流程, 不同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组织的效果,更是组织各项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因此旅游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这体现了其合作性特点。根据一些研究报道某些的大企业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结构无法满足环境变化的需求。综上所述,旅游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充满危机的外部环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谋求长远的发展,应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下将就此进行详细的探讨。加强企业应对危机的管理机制十分重要。

2.1 建立危机管理制度

由于成立旅游危机管理组织靠常规管理程序无法有效化解,要建立危机预警和应变系统。所以具体的做法是先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再成立旅游危机管理组织。而旅游危机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般是:全面了解并整理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内容相关信息,定期分析企业潜在的危机,及时分析危机发生的概率和危机发生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为根据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从而要及时做好应对危机的方案,以当危机发生时能实行有效的应对措施,达到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2.2 建立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若发生危机涉及范围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建立旅游突发性危机预警系统,而这个系统一般可由四部分组成,即预测预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风险评价子系统、预警决策子系统。这样,若危机来临或即将来临时,危机预警系统就可给旅游企业快速收集、分析判断、传播、应对措施及反馈的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及时、准确、高效且全面地掌握有关危机。但要注意的一点是,旅游业的信息系统、危机管理体系和预警系统一定要形成制度,且管理上不能松懈,这样预测到可能或将要发现危机,就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环节和积极地承担危机管理的责任。

2.3 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激励意识,最主要是它类似于有效的凝聚剂,它最大的作用是可使企业整体员工在危机来临或即将来临时保持统一思想,将达到临危不乱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和战胜危机的信心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危机教育早已是当前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可通过将危机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如此一来可加强企业管理者“忧”之感,即“居安思危”。同时也不能忽略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也应使员工牢固树立与企业共同面对危机,并培养其有着承担危机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且通过组织一些适当的培养班,促使员工将危机意识转化成战胜危机的信心。这样无论是企业管理者或企业员工,在这样有着忧之思想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在面对危机时将能众志成城。建议条件允许的企业可适当组织一些危机模拟训练,从而整体上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培养其发挥集体力量共度难关的素质。

2.4 建立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管理措施

当前旅游各环节中的自然灾害、违约责任、法律风险和意外事故等风险越越来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旅游企业在旅游风险分摊和化解的手段和机制,则体现为: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完善不健全,保障范围不宽,投保人数不多。所以,加强旅游企业保险工作的管理,建立及不断完善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任务。由于旅游企业本身经济条件差别大,但当遇到比较大的风险时还是难以承担的,且要加强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还是要借助一下政府部门的响应及支持,所以旅游企业应呼吁政府给予各项政策支持,特别是财税措施和金融救助这方面的支持。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旅游局做出了相应的金融救助,实行了向旅行社暂退部分质量保证金的措施,总计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十多亿元,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旅游企业渡过了难关。

2.5 开展危机公关营销管理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危机管理的主要有四方面的途径,即“宣传、沟通、市场研究、安全保障”。而这四者中,沟通是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当危机发生或即将来临时,企业要迅快速启动预警系统,且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同时要建立信息和情感沟通渠道,主要包括与战略合作伙伴、旅行商、新闻媒体以及公众;从而开展危机公关营销,有效且及时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细分且透明化危机管理措施、步骤、进度等,以促进社会及公众逐步树立起应对危机的信心;从而有效缓解旅游者对那些产生危机的旅游目的地的恐惧,更为旅游行业的形象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9篇

目前,以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或被注资,或被接管及资产、商品、食品等价格大幅度下跌为特征的全球金融危机即将过去。而后金融危机阶段即将到来临。

在这个阶段,全球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仍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全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并催生市场主体浴火重生或大规模兼并重组。因此,明智的企业将会采取整体变革、借势政策、优化结构等战略措施,积极应对,走向未来。

“熬”不是办法

全球金融危机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系统的重大事件,直接冲击了市场经济的传统模式,引发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大变局。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2008年9月的一次讲话中认为,这是其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核心在于美国的金融系统出了毛病,金融业风险的迅速扩散表明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过时,出现的制度破裂性风险深不见底。

依这样的判断,我国部分企业目前采取简单的“熬”的办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位企业家朋友说,既然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既然提倡“过冬”,那么准备点“棉衣”就是了,熬一熬“冬天”自然就会过去,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未来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冬天持续的时间到底有多长,目前还没有人敢肯定。这需要我们重新估价这个“冬天”的影响,随便准备件“棉衣”就能“过冬”吗?也许不大可能。高度重视后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在精神上、业务上作好应对危机充分准备的企业,有可能在危机中率先走出困境,并获得可持续成长。海尔集团张瑞敏说要“冬泳”,要在“冬天”保持自己一定的体力和活力,通过锻练来保持自己足够的能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保持企业在冬天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系统应对就是提倡以主动变革的精神,从战略调整、管理控制、文化理念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控成本、借政策、强核心、优结构”的综合性战略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控成本”就是要积极地、主动地控制总成本,降低总风险;“借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各国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所隐含的发展机遇;“强核心”就是要全面地检讨现有业务和团队的优势、劣势,促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业务、优秀团队集中;“调结构”就是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阶段性、过渡性等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超越“拧毛巾”

降低总风险是当前所有企业包括全球500强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首要策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特别是欧、美、日经济全面步入衰退。在收入增长下滑的背景下,控制总成本、降低总风险、保存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战略措施。

中国部分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仅仅采取经济常态下减成本、“拧毛巾”的管理套路来适应形势的变化是有很大缺陷的。传统“拧毛巾”式的应对之策不是应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良好药方。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发展到这个程度,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的心脏出了问题。这需要动大手术,需要作整体治疗,需要变革管理系统,需要变革经营模式。在目前形势下,华尔街在变,跨国公司在变,欧美日主要经济体也在变。而我们的企业本身就存在着品牌、创新、资本等方面的弊端,面对如此规模的金融危机,如果不对现有的经营系统做彻底的调整与变革,仅仅采取优化战略、优化管理这样低层次的应对策略,对多数企业而言,将面临重大战略风险。因此,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需要调整战略,而不是优化战略;需要变革管理,而不是改善管理;需要重塑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完善价值观。也就是说,面对空前的金融危机,如何增强体质,如何适应巨变的经营环境,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来制定应对策略,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而传统“拧毛巾”式的应对之策,其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搞不好在煎熬中会被淘汰。

总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需要采取系统性的变革策略。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关闭不赚钱的生产线,收缩非核心业务,强化核心业务,放缓新投资,调整经营计划和企业预算,裁减富裕人员等措施已成为必须之策。

借势政策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破坏了原有的西方金融系统和秩序,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融资、信贷功能。这场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各国投资者、消费者、储蓄者的信心,这在美国、欧洲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挤兑”潮就是其重要的表现。

在这种形势下,单纯依靠传统商业调整力量已经不大可能。巴菲特呼吁美国投资者“抄底”,最后的结果使股神深度套牢。各国基金曾一度重手“抄底”华尔街,也落得深度套牢的命运。因此,挽救全球金融危机的重任无可避免落在各国政府的身上。

西方各国政府离经叛道,纷纷放弃经济自由主义理念,倾国家之力,采取注资、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刺激消费、做大政府信用等措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挽救市场信心,恢复金融功能和秩序。美国、欧洲等国家出台的应对措施主要集中在挽救大型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大型保险公司、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等方面,它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金融泡沫破裂。而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就业压力比欧美国家还大。

现在,许多企业包括跨国公司等均在各国政府启动内需、产业振兴的政策或计划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前些日子我们在南京调研,有一家德资家电企业的总经理说,2008年该公司经营业绩预计比2007年会下降30%。但2009年的经营计划比2007年要增长30%。这种现象很奇怪。他后来解释是公司主要产品线已通过我国政府“家电下乡”准入审核,预计企业在2009年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聚焦未来增长点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也需要站在明天的立场构造未来。尽管未来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在部分企业的战略棋盘上,需要抽调必要的资源,为明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优化业务结构几乎是所有企业的梦想,毕竟大家都想争取产业链的优势地位。这就像汽车替代马车,像电灯替代煤油灯一样。但是,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艰难。尽管全球管理专家都拿IBM说事,说它的结构调整如何彻底,效果如何好,如何获得了未来的竞争力。但IBM转型案例仅仅属于个案,现在还很难找到同样成功的复制者,更不用说批量成功地复制。这说明它的成功调整也许是和当时的时代机遇联系在一起。十多年前,美国思科公司也大力提倡优化业务结构,但直到2007年底,它的路由器、交换机等传统业务收入仍占总收入比重接近70%。它所加强的服务业经过十多年艰苦努力,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未超过20%。美国零售业的结构优化也很缓慢,并以早期大多数零售业被淘汰为代价。优化结构确实不容易,但这是走向未来的基础。毕竟企业的业务有弱有强,成长潜力有大有小。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优化、调整、升级等战略部署非常重要。

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系统风险在短期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没有主动应对,最后在拖下去的过程中逐步被变化了的环境所消耗。企业需要提倡主动变革的精神,加工贸易型企业可以采取优化地区结构的方式,如可以将沿海的生产线向内地转移,也可以向海外发展;生产型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也可以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等相关产业。

毕竟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和阶段性。这也是优秀企业应对危机、实施转型的机会。

第10篇

无论在哪个行业,从2008下半年到现在,关键词就一个――金融危机。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扑朔迷离的贵金属价格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作为黄金珠宝首饰产业链上游的深圳加工制造企业,通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仍然取得了明显的增长。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但显然,令人满意的增幅进一步夯实了深圳珠宝企业的信心――至少可以表明,在困难时期,只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现实,寻求突围,总会比在观望中一步步被危机所吞噬要强。回眸惊心动魄的上半年,如今的珠宝业者,从他们的表情中几乎看不到心有余悸的振颤,反而是风雨过后见彩虹的一丝释然。

百泰自练内功外修渠道

苏宏伟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深圳市百泰首饰有限公司精品展厅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0%,尚金缘批发展厅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30%。由于百泰首饰的销售市场基本上集中在国内,因此金融风暴并没有对百泰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百泰首饰的销售虽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但仍然以谨慎的态度面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百泰坚持自练内功,外修渠道,注重品牌化建设,并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尤以加强内部建设和对外渠道拓展为主。

一是产品生产服务方面,坚持产品文化领先,产品质量过硬,增强质量服务意识,以此为优势开拓市场,拓展业务

区域,同时坚持技术改造,减少环节,减少内耗,降低费用,增强产品竞争力。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创造合作共荣,和谐共处,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以达到产品创新,企业做强的最终目的。三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外派培训、内部培训,全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现有的人才,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效率和效能。引进优秀管理营销、技术人才,重奖或提拔重用创新型人才,形成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百泰首饰零售扩张的步伐仍在加快。目前,百泰加盟店数增至近300家,销售额也取得稳步增长。据了解,2009年,百泰首饰仍会将市场开拓重点放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市场,同时不放松对南方市场的开拓。此外,百泰对品牌加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加盟店址,加盟商经济实力,品牌意识等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以此来提升百泰首饰在零售终端的品牌形象,从而增强百泰首饰在终端零售市场扩张的竞争力。

第11篇

1.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

1.1企业应该利用现有的经济优惠政策,争取政府的扶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为此政府针对各行各业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技术支援,所以当危机一旦来临之时,企业需要做的首先应当是充分研究政策对自己所在行业的各种规定和扶持条件,然后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力争把政府的支持最大化,充分享受该享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增加效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时候单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市场调节是一只无形的手,企业的产品只是被市场调控于无形,但政策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1.2加强联合经营,拓展融资渠道,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在日益变化的经济危机中企业但靠自身的力量艰难渡过市场和资金制约的双重难关,即使能在危机中勉强维持经营,企业也很难在技术上、规模上、创新上投入精力,很多行业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能安然渡过,但却因为创新上、技术上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而很快被市场淘汰出局。但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可以解决很多难题,尤其是与上下游企业之间搞纵向联合经营,可以使每个企业都能在合作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利益平衡,供应商可以投入较少的市场开发费用,生产商可以投入较少的生产成本,而且都有自己稳定的大客户,流动资金占用少,回笼快,同时又能互相联保进行信贷合作,融资渠道就比较通畅了,搞好合作会使各方的利益都有稳定的保障,在危机面前也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1.3认真分析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一个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好坏。行业整体环境如果处于劣势,那么企业就应该走精细化发展之路,而不应该进行扩张经营,譬如当前的煤炭行业。一方面国际煤价大幅走低,大量进口对国内市场持续造成冲击,同时,国内煤炭行业的上下游产品市场不景气,在这种时候,公司的经营宗旨应该是收缩而非扩张策略,过度扩张只能使有限的资金越来越紧张,加上外部环境的打压,最终会使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停产倒闭。所以一个企业要认清当前的行业特点,市场走势,根据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才不至于在经济危机中被市场淘汰。

2.企业的内部环境

在经济危机中,需求减弱出口放慢,市场急剧萎缩,致使企业产品滞销,库存骤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生产线开工率低,流动资金紧张,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所以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要认真分析内部环境,仔细研究应对措施,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拓宽销售渠道,充分调研市场,了解市场的特点及客户群的需求,制定最适宜的营销策略,是实现产品销售,降低产品库存的最直接方式。很多企业的营销策略常年不变,对市场不进行调研,却总是抱怨产品卖不出去,市场需要的是适销对路、物美价廉、优质服务的产品,三者缺一不可。市场总是存在的,需求却随着环境不断变化,而产品是通过营销渠道得以实现的,所以没有好的营销策略好的销售渠道,再好的产品也无法完全被消费者所认可。

2.2加强成本控制,这是企业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内部所能做的最好的应对措施,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决定着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我们知道企业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利润最大化,那么高成本就意味着无利或微利,长此下去,企业的资金链会断掉,最终使企业陷入困境,更别谈可持续发展了,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好供应环节成本控制。材料的消耗成本在产品的总成本中占据绝对比重,所以降低采购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充分了解、调研市场信息,制定客观的材料采购流程和规章制度,保障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其次,严格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材料消耗定额及人员工作效率是生产过程中的可控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生产成本的高低,所以公司要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控制目标体系和人员工作效率评估机制,并认真总结考核,真正实现目标成本控制。最后,期间费用是成本控制的最后环节,所以应制定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对期间费用逐级分解,认真制定措施,进行考核。

2.3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的企业早晚是会被市场淘汰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因为我们周边的每一个产品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智能,知识不更新,很快就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而企业正是在渊源不断生产者高科技产品的加工厂,所以企业不进行创新早晚都会落伍,产品就会被淘汰,而创新可以激发市场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技术含量,进而转化为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安然度过。

作者:张姣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审计部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危机;融资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不仅得益于大型企业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都有所调整,同时也让各国经济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依赖的程度渐渐降低。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中小企业也面临融资难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由于中小企业应变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现金短缺,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因此,分析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采取适当有效的应对措施,调整企业融资方式极有必要。

一、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并且有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主力军的趋势,在经济结构中也占据着愈加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资金的投入小、管理模式简单、规模较小,促成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主要因素。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缓解我国的就业难问题,这也有利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和缩短贫富差距,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同时,中小企业对促进大型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是大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和助手。从“十二五”计划中不难看出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保障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刻不容缓。

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分析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状态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有了新的变化,而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对外出口,这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尽管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国家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是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唐丽桂(2006)指出“资金不足”始终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问题,90%以上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得到部分满足。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中小企业的扩张,使得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将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风险大,债务比例重,融资成本高,业绩下滑,应收账款较多等众多因素,可能导致债权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下降,这就形成了“资金短缺——业绩下滑——低信用等级——资金短缺”的恶性循环(陈爱早,2008)。从融资方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依然以间接融资为主。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来源于其亲戚或朋友;此外,民间贷款也成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重要渠道,而通过直接融资的数额极小,仅占融资总额的1.8% (谭瑞华,2009)。我国的金融资源被大型企业高度垄断、集中,而大型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像我国这样的金融体系,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融资困难,但无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甚至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困扰。 在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调查中,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仅15%左右的中小企业从银行争取到新的贷款。

三、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

贷款难、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障碍。影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因素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分析。

1.内在因素

(1)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业务单一,规模较小,在管理制度上很不健全或完善;企业的管理层基本是由其投资人或股东组成,并且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中小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层主观意愿提供,导致债权人对企业的信用度较低。企业管理层为了节约管理成本,一人身兼数职,导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混乱。我国中小企业中家族式企业比重较高,企业管理层大多由投资者亲属担任,致使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2)宽松的信用政策

中小企业为了生存或发展,为下游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信用政策,这就使中小企业存在大量的坏账,现金流入的时间推迟,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减慢。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由最高管理者对企业进行垂直管理,这就使得对最高领导者在管理知识经验要求高,但是为了管理节约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资金投入较少,这导致企业在财务决策等方面缺乏专业判断技能。

2.外在因素

(1)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

在维持其自身生产和发展的前提下,银行不敢随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且借贷成本高,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原因。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抵押贷款中不具优势,尤其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银行的贷款要求不断严格,再加上中小企业风险较高,银行保障自身的稳定发展,常会有“恐贷”的现象出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然而,贷款程序的复杂化、融资成本的增加,贷款审批期较长,也让大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被迫放弃向银行贷款这条路。

(2)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因其自身条件限制导致融资方式单一,往往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有许多原因,相关融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提高;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企业为获得贷款粉饰报表,这就降低企业信用度;信息不对称等。

(3)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保障有待完善

尽管近年来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仍没出台统一的法律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融资保障力度有待加强。融资困难仍然是中小企业的难题。

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问题是长期普遍存在的,这问题存在是根本原因是市场失衡,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而面对这一问题,国家政府和中小企业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经验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世界各个国家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完善和充实融资制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和融资状况的改善做出很大努力。一方面,在法律完善程度以及对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基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许多国家政府部门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员,资金等。

2.加速发展小金融机构融资体系

根据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西方国家的社区银行。我国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加速发展小金融机构融资体系是必要的。

3.融资渠道多元化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应当多元化,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加灵活,这样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处于主导地位。一般企业融资渠道以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为主。企业可以引入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且具有竞争优势项目进行分拆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而将不具有竞争优势或失败的项目进行剥离出售或清算,降低企业的投资损失,直接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4.实现海外上市

进行海外上市能扩大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从而企业获得国外资金支持。此外海外上市在程序上比国内上市要简单,办理的条件相对宽松,海外上市也要求不如国内严格。

5.中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信用

中小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并根据其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改进。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不做假账,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使企业信息传递及时,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孙晓媛.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1(6):122-123.

[2]谭倩岚.王倩.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8):127-128.

[3]邹匪.浅析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67-68.

[4]王婵.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博学位论文,2007.

[5]陈爱早.中小企业筹资风险控制.研究与探索[J].2008(01):16-17.

[6]谭瑞华.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10):56-57.

[7]赵孟鑫.突出特点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N].黑龙江日报,2009-03-16第012版.

[8]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通讯,2010(10):11-13.

[9]唐丽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