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时间:2023-07-25 17:1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建议

第1篇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大量事实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权威自居时,往往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感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乐学”是学生学习的内驱,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渲染的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堂上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4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巧设提问,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既能形象的感受,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求知的渴望被激发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就会明显起来。语文知识的传授离不开创造性的提问,课堂提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乐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的好奇心,练习的内容要能够从学生兴趣心理上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望中寻找,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变“苦学”为“乐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口头提问、书面提问、集体讨论、学生自己设问等形式和方法。还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故事让学生读 后给 老师提问,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也不是个别成绩优异者的,课堂是我们大家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中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量。

另外,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语文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必须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通过讨论,各抒己见,在多向交流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如果教师对课文的过多讲解,必然挤掉或取代学生的独立思考。

(3)全员性: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 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第2篇

1.语文生活实例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语文生活实例教学情境,是高中语文生活实例引入教学的导入,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率。在语文教学生活情境中,以高中生生活经历为实例说明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作品内涵,增加学生对语文作品的认知感悟,获得对语文作品的知识掌握,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感。

如,笔者在讲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笔者在多媒体计算机上给学生播放了近年来北京大学演讲视频,给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演说场景,然后结合作品中先生明确的教育性质,指出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注重提升自身素质,磨练自身德行,倡导学习中“学术自由”精神,主张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笔者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阶段,背景大学校长之演说,阐述各自主张和精神,揭示作品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演说,深化学生对“学术”的认识,体会作品学术真谛,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情感。同时,笔者结合作品中倡导的学术自由和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就语文课堂教学说出自己的建议,共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语文生活实例教学资源

“生活即教育”一句很好的诠释了生活中各类资源都可以充分整合利用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整合学生生活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吸引学生兴趣和热情,不再是沉寂的语文课堂,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增加语文教学资源内容,既能反应实际生活,又能折射出语文作品中的内涵,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挑战,需要教师深入体会生活,在熟练掌握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整合生活资源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素材。

如,笔者在讲述《沁园春・雪》时,知晓作品中在上阕描写了伟大祖国北国雪景,抒写我国壮丽山河,在下阕则由壮丽感慨,牵引出历代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内心抱负和胸怀。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真谛,笔者将生活真实壮丽雪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还原作品,理解作业,感悟作品。

3.语文生活实例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生活实例引入丰富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利用当地故事和生活资源,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积淀,体验文化的深厚,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塑造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生活中流传着很多的英雄故事和传奇故事,这些资源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可以用来丰富教学内容。

如,笔者在讲述《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从文章写作背景出发,介绍当时我国水深火热、国土沦丧的状况,指出在那样的年代里,有很多英雄挺身而出,就像刘和珍一样,思想进步、热爱祖国,充满正义,作为祖国、民族的脊梁,为自由奋斗、流血、牺牲,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前仆后继。考虑到刘和珍距离学生年代较久,笔者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引入当地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对比分析作品中内容的写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挥生活实例效用,实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

4.语文生活实例课外实践

高中语文生活实例课外实践,包括高中语文拓展阅读和课外作业两方面。其中,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笔者建议在拓展阅读中应联系语文所学和生活关系,选择补充语文课堂教学的素材作为阅读资料,生活即教育,将高中语文课外拓展阅读延伸至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懂和会、学和用相融合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拓展课外阅读面,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空间。第二,高中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要精心设计生活案例语文作业,打破教材作业局限,将生活中的案例整合后融入作业练习,做到语文教学与时俱进,将生活中丰富的信息整合后,作为语文学习素材延伸课外实践。

第3篇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

在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的实践调查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调查来获得最真实有效的教学效果和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能够发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进而实现对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改进和创新。调查问卷面向全校语文教师及学生,共设置六个主题,包括多媒体设备、情感、态度、状态、审美体验及学生看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64份,有效回收249份。

(二)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很少主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自主语文学习。用于学习的比例不足21%;在学生课堂状态方面,课堂保持学习注意力在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超过40%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几乎不开展教学活动,经常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不足10%;学生更倾向于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等;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超过55%的语文教师只是偶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经常指导的教师占比30%左右;面对多媒体教学,超过57%的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教学呈现形式,只有不到11%的学生倾向于板书。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可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整合和应用,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设计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呈现手段,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此外,从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学生多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习方式单一。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行动研究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案

单从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层面看,多媒体教学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多媒体教学设计应遵循基本的原则,比如认知原则、通道原则、个体差异原则、一致性原则等;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层面来说,其不仅要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还要结合语文传统教学的原则。

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行动方面,笔者选择我校两个班级的学生为教学试验对象,由于在教学实验实施前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测评结果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两个班级不做调整。实验班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行动为期一个学期,教学内容选择古诗词板块。教学实验的具体步骤为: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修改与优化课件并观察和记录学生参与情况优化传统教学课件并观察记录设置课外学习平台并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学期结束后进行测评。

(二)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行动研究

首先,对语文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借助校园网建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重点引导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与学生良性互动的交流渠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展开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行动,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通过qq群或校园网共享学习平台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提高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设计简洁高效的多媒体课件,减少教学无关的陪衬信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分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优先考虑小组合作学习。再次,教师对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的过程时刻保持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记录,并在课后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教师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翻转课堂中将一节课的前半部分设为翻转课堂教学,而后半部分设为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相得益彰,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传统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效果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语文课堂多媒体和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下,超过90%的学生认为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很有趣,乐于参与到教学中;超过9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超过87%的学生更喜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此外,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明显提升。这些都说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积极性、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测评成绩可知,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这说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模式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三、实践教学结论

教学实验表明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在学生学习成绩,还是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均具有突出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并非万能的,其也需要一定的应用条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语文教学信息化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2]刘海梅.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4,(13).

[3]陈晓稚.浅谈多媒体应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J].改革与开放,2010,(10).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 应用策略

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给高中语文课堂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和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是重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或许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突破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能为语文教学带来不一样的魅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生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其学习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已经差不多,主要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及以后的应用。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各种问题。目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这样就会出现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够扎实的情况。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应用不够灵活,纯粹只是为了应试教育。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高中语文学习需要从语文文本知识出发,不能一味地因为应对考试而总结出相应的应试方法和技巧,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十分不利。

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目前高中生普遍缺乏灵活性和自主创造性,不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太过沉闷和死板,学生难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分享和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也能得到改善与发展,建立融洽和友好的和谐关系。

二、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对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共同研究学习内容与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使得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得到改变。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与把握教学目标。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摸索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策略给出意见和建议。

(一)分组合作,自主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科学分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与别人的交流和分享,实现观点和知识的共享。分组合作是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回旋舞》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问。如课文的主旨大意是什么?对其进行简要概括。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派出代表进行分享。这样教师就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总体把握。

分组合作,自主探索语文课堂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合理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地方,也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地方。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最大的一个弊端是课堂氛围不活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雨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只是宽泛地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体会与领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到位,则容易对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出现理解偏差。所以,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就要营造科学轻松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享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活力,这是语文教育所期待达到的效果。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不断努力。目前,自主合作式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继续为语文课堂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叶远松.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7):28.

[2]胡文秀.敢问路在何方――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11):59.

第5篇

《语文学习》刊物封面上的主题词写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由课内教材向读本延伸迁移,既可以加深课堂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又可以深化学生对学到知识的应用,对学习内容进行二度开发。

读本有的拓展是为了增加课堂情趣(如作者的奇闻逸事),有的拓展是为了考试答题(如中考题型),有的拓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如作者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当然有的拓展是兼而有之的。

语文课堂拓展的底限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文本”,离开了这个,那就不是“拓展”而是“另起炉灶”了。基于这条底限,教师必须要把文本读懂、读透。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时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必须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不能有丝毫偏颇或曲解,否则就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远离文本,远离文章的主题。比如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教师必须了解文本涉及的背景――,作者用锋利的人性之刀解剖“”人性的丧失,这才是文本的内核,是文本的主旨所在。如果一堂课为了追求那种虚华的“活泼”,把本该悲切的“罗兰曲”演绎成欢快的“婚礼进行曲”,那么,文本就变为了小丑蹩足的表演陪衬。

课堂拓展应该有个“度”的问题,教师在拓展时要“放得开,收得拢”。

课堂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其主要表现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入解剖文本的前提下,适时适度的进行拓展迁移,做到深入文本又超越文本,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个人认为,课堂拓展的首要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课内文本的兴趣,进而才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迁移。简单地说,即便对一些拓展能力较差的老师来说,拓展也应该在兴趣。语文课堂的拓展之所以引起了极大关注,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它是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课堂的拓展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让人感觉到规范拓展的紧迫性。第三,目前各个语文流派对语文课堂拓展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需要稍作融合。

拓展迁移应该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或由此及彼,或由点到面,或由浅入深,其目的是巩固基础、开放视界、深化思维。总归,要有相似性和密切的联系。而且,拓展迁移的“量”应该适度,切不可把课文变成了“话题”与“引子”,而令其退居课堂上的“配角”。在上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时,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循着“我”的足迹走进诗歌(时令、时间、地点、人物、“矛盾冲突”),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意蕴。

拓展一定要与课文本身找好一个切合点。在一节课中,好的“拓展”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会成为这节课的生命线,文本拓展应不露痕迹,水到渠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必须最有利于达成这节课的特定教学目标。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文章主旨,扩展学生的思维。

拓展教学只能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环节”,应该是教学“作料”,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食”。因此,在教学中,务必要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切实处理好文本与拓展的关系。

基于以上对语文课堂拓展的理解,我觉得可以对语文课堂的拓展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语文课堂拓展既要有外在的“形”(拓展的材料),更要有内在的“神”(通过拓展,深化对课堂主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拓展要强调对所学内容的重复,“重复是学习之母”,要强调思路意识和能力获得。再次,对于拓展内容的选择,在基本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可以少用甚至不用。

第6篇

一、当今语文科目学习的现状

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老师单向的传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索然无味,当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理解能力也会呈现下滑的趋势。比如,当老师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课文时,由于课堂中仅仅只有老师的单一方面的传授,学生很容易在语文课堂中分心,从而学生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吸收到老师上课讲解的知识精华。语文成绩的下滑,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可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觉得语文课不重要,在课堂中看其他科目的书本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再的下滑。初中学生对于语文科目,本质上还是有许多不懂得知识点,需要在课堂中好好听讲。中国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需要新一代的学生来传承。在课堂中,老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就不容易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不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其他古诗词也难以理解的局面,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学生觉得语文科目的学习有难度,不愿意对语文科目进行深度探索,从而在语文方面,学生不懂得东西越来越多,不愿意去学习语文,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够发现语文科目的美。

二、有效讨论的内涵以及办法

有效讨论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有效,有效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经过一段时间关于语文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预计语文成绩的提高。讨论是指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在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中,有效讨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以及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什么是有效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能力情况找到有效讨论的方法,并且实施在实际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讨论,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语文课堂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有通过明确讨论问题后,学生才能根据某一个点去进行讨论,这样,通过这个点,学生获得的讨论结果也更加的有深度和精确。例如,在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到背影这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课文中需要学习的字与词,其次,再向学生提出问题。

比如,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度秒回父亲背影的这一场景,在课堂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讨论中,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语文课不再沉闷。对于作者思想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写作水的提高,这样的讨论一举两得,学生不仅会对活跃的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也在讨论中无形地加强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其次,在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老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讨论问题,老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胆子小,不敢在课堂中发言,哪怕是大家一起讨论,他也不敢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在班级讨论中,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不同的看法都应当得到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老师在讨论中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看法与意见,都与常规的看法与意见不同。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往往有学生不敢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思维面很广,知识面也很广。他们提出的见解,往往具有发散性思维。因此,老师应该找出这些见解中合理的有效的地方。对于同学上课讨论的见解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应当,提出正确的指导。在课堂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同学,进行发言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老师应当照顾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每一个同学在课堂的讨论中都可以进行有关于自己思维的发展和开拓。这也是有效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好处。当学生在有效讨论中,当学生遇到不清楚不明确的问题时,老师也应当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堂谈论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讨论的领导者,应当控制好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也不能够太短。最后,在这次讨论的地最终,老师应当适当的提出总结,将学生之间的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中也可以获得新的启发,学生在启发中也可以不断地进行自主思考,补缺补短,将自己语文思维方面的疏漏弥补上,并且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三、有效讨论的意义

老师在课堂中通过讨论的方法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激发对语文科目学习的兴趣。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用心地去思考,逐步发现自己与同学和老师在语文思维方面的不同,并且相互学习。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如今的主动学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在课堂中愿意发言,愿意参与道语文课堂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和理解能力。如果单纯重视学生的考试能力的提升的话,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综上所述,由于新课标的提出,语文学科面临着改革,让语文在课堂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实施讨论策略,学生会在课堂中慢慢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课堂的投入程度。虽然在语文课堂中,讨论环节的实施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磨合,但只要坚持,就能让讨论环节在课堂中更好地实施。

第7篇

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不论是教学内容的变化还是教学方式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进行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在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敢于想象,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提高。且在职高语文教学中,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针对构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构建 职高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前言:

通过调查目前的职高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职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并且教师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这样导致其教学模式十分传统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兴趣,最终导致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很差。所以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要转变目前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学生才能转变对语文的认识,从而喜欢上学习语文。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意义,这样才能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创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大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希望学生可以全部掌握。且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太过注重自己的权威性,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出了抵触的心里,学习成绩也就得不到提高了。且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也就不再愿意学习语文知识了,而教师往往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因素归罪于学生,并没有及时反思自己,因此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要想做好语文教学,那么首要做好的便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兴趣逐渐得到激发,将自身的观点阐述出来,逐渐让教师理解。学生在发言的过程,教师要认真聆听,能够随时提出建议,以及鼓励学生,这样学生的信心得到激发,其语文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1]。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基础知识上相对比较薄弱,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分散自身的注意力,这样也就造成了无效课堂的出现。因此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话题作文”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话题作文的要求来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好怎样进行写作。其次是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话题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再次是要让学生根据话题的内容来选定好题目。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所拟定的题目来进行点评,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不枯燥[2]。

三、做好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职高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想有效开展合作学习,首要做好便是做好小组成员的分组,在每个小组都设立一个组长,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将会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积极意义。如学生在学习《我爱这土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且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学习中,学生虽然在解决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却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且对于这一诗歌来说,其中的情感比较深沉,因此学生想要领会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以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并配上相应的音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视觉与听觉的影响下产生出爱国情感,且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缩短与诗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四、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会认为语文并不是难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明确学生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如学生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中,教师就要抓准课文的中心,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设计好导语内容,或是请几位学生来进行演讲,与其他同学分享一些关于妈妈的事。在学生讲完以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母子融洽的图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产生出共鸣。然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文中的一些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到母爱的伟大[3]。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好雪片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新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好这篇文章。

【结 语】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构建,首要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以及模式,由学习主导地位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语文,才会主动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简国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对陕西省商南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索【J】.基础教育研究,2007(09)

第8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旧的应试教育体制慢慢被取代。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会影响小学课堂,致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则是比较被动地学习语文。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建议,让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节课变得高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所以学生一开始就不愿学习语文,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对语文的认知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热爱,才能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呢?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可以以flas开场,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第一节课很重要,教师如果走好了第一步,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多媒体设备被引进小学课堂,使这些想法成为现实。用播放动画或者视频的形式开始第一节课,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可以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学习。

二、多与学生交流,增强自信心

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有可能失去自信心,不愿意学习语文。教师此时此刻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他们以一种乐观轻松的心态去进行学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比如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这简简单单的动作都会给小学生带来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还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这门学科,真正提高其学习能力。

三、合理安排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堂预习,提前熟悉要学习的内容,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教师讲课。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好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在互动中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使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第一节课在整个学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面提到在第一节课开始时采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引人入胜,还可以用音乐、故事等带领学生走进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自己领悟,及时产生顿悟。顿悟的内容能进入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现场演绎课本故事,让学生切身感受课本内容,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或小组讨论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游戏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教师与学生在非常融洽的关系中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小组讨论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其思维,提高其创造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

四、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工作

古人说过“温故而知新”。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课后的复习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使一节语文课真正做到高效,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从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中找到语文元素,发现学习语文的灵感,培养他们独立写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使小学语文的第一节课教学取得高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应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通过精心设计,才能为整节课增光添彩,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努力。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加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情操。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更应关注教学过程――这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以及相互交流的动态变化过程。笔者根据这一理论,并借鉴新时期的语文方法,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师和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系统中的两个主体,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维护者,两者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因此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一种拥有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提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平等的首席”“应该成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关系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专制者。”“作为平等的首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需要进行重新建构,从外处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借鉴这一理论,教师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平等性对话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新建构教师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易于启迪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事先设定的目标和标准,是师生双方的共同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是教授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而且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也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

崔峦老师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因此教师在确立目标时,首先应关注课标的着落点,把握教材的规律;透彻地理解教材,找准重、难点;同时还应考虑小学生的整体心理特点、理解水平以及掌握水平。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有效,扎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根据新课程理论倡导的“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这一基本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遵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钻研教材、巧设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联系生活事例,增添语文课堂生机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是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使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这样就可以增添语文课堂的生气,一方面使小学生感觉亲切进而放松,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发言、积极联想,另一方面使小学生在生活中领悟课文的内涵,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2.利用类比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编排有部分都是讲述同一主旨和主题的,这时教师就要联系以往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本篇课文,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不应是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思考,主动的理解知识并建构知识。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教师讲解给学生,而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原有的经验结构以及自身的理解方式,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借助教师启发,进行主动理解、主动建构并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架构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即根据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强调如何帮助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夜晚的实验》主要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教学开始,让学生看题目,提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在他们逐步解决的过程中提出 “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这一条重要线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次走进每一次实验,在过程中慢慢品味,悟得斯帕拉捷身上的科学素养与精神。这样,通过科学有层次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

4.分角色表演,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有着足够的兴趣,那么他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之一,而实现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此项工作。现阶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趣味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入趣味性教学的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语文教学开展趣味性教学也能够很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为学生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要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要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建立这种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促进课堂轻松教学的教学素材。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十分成熟,其对新鲜生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往往会表现出十足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选取教学素材的时候,可以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素材,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元化朗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环节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是学生情感倾诉和表达的主要途径。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尤其要注意“读”环节的科学性,这样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在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往往没有在学生“读”的能力上投入足够的精力,这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增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朗读这部分文章,并采取分组或游戏等形式,使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设置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学技能,教师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感氛围,采取特定的信息表达手段,利用某一事物的特征及与事物相关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这种设置教学情境的手段,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去,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得以强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境设置之中,采取多媒体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一种引入教学情境的方法。这种形式相比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入方法而言,也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该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相关特点,全方位地对学生所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师的相关授课之中,教与学也能够得到双向的提升。

四、优化教学语言,注意教学风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称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风格能够直接对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影响。加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也是加强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的一种方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语言风格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语文学科的艺术性和文学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实现趣味性教学一直都是教育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需要经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而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准确实施。

五、结语

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能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教师也要提倡,并且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尽可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各个学科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翟磊.趣味化是高中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志[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11):30-31.

[2]刘红.新时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J].南北桥,2016(2):30.

[3]俞光序.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5(19):47.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课;中等职业教育;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基础的文化课,但由于缺少升学的压力,部分学生对语文课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做好语文课的教学,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实习时我的指导老师就告诉我:“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作为老师,要想教得好,首先应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要对所教课程内容烂熟于心。这就要首先做到备好教材,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这样在讲课中才能运用自如并能融人教师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使学生接受起来既亲切自然又便于理解;另一方面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等,在备课中要从学生出发,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去创新去突破,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案,而老师只是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二、分类别分层次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较差,底子较薄。根据这个情况。我每天都布置最基础的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并在课堂上不定时的默写生字词。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简单的积累,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设计问题时要具备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并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对那些有表达意愿又缺乏勇气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提问时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通过启发引导,把抽象变具体,把复杂变简单,由浅人深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经过多次的引导与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三、注重课堂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决定课堂气氛是否宽松、活跃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活跃顺畅,课堂气氛必然是愉快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必定浓厚;反之,教师如面无表情的照本宣科,学生则会漫不经心的听课,课堂气氛必定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减,进而影响教学成果。课堂上教师亲切的话语,面带笑容的提问,耐心的倾听学生回答,偶尔的课堂幽默等都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思维理解等系列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中教师的及时表扬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对是错,不论回答得是否完整,只要他肯思考,敢回答,就应该鼓励。

四、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虽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同学们将更快的踏人社会并面临社会的选择与淘汰,因此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更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进行表达方式、理解能力、写作水平、沟通能力等的锻炼,将语文的知识性,应用性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如朗诵、演讲、广播、采访、征文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际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与文明习惯,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使学生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最终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社会有用之才。

五、学生观念的转变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理念;途径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革新,生本理念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越来越具有重要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而这不仅保证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同时也更好地贯彻了生本理念,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生本理念的含义

生本理念主要强调以学生为核心,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随着教育模式的革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生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信,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生本理念贯彻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理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其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要求教师将教学主体放在学生身上,这不仅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也是极其必要的。

(一)生本理念的贯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的良好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了,所以生本理念的贯彻便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生本理念的贯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生本理念的贯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性以及语文课堂的严肃性,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例如,教师在讲《静夜思》这首诗歌时,如果只是讲解这首诗歌每个句子的意思以及诗歌思想情感的表达,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毕竟学生的年纪小以及生活阅历不多,对其情感没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可能在教师讲解诗歌含义的时候,不会认真听讲,甚至做其他违反纪律的事情。生本理念的引进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进行教学的,教师可以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歌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来扮演李白,然后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环境的描述,这时学生就会融入诗歌所描诉的环境中,学生通过想象,自行体会当时诗人心中的所念所感,这时教师通过良好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对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理解能力,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

(一)创设平等的教学环境

由于生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不平等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渐让自己将教师身份变为学生家长的身份,这样便可以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良好学习着想,通过和谐、愉快、轻松、平等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能动性,从而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多于乏味,没有新意,所以为了更好地将生本理念贯彻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须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语文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语文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长知识,而只是凭借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很难对其有更深的理解,从而阻碍了自身语文基础知识的增长。生本理念的贯彻,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生活,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自主体会、自主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蔺相如廉颇列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对整个情境的表演,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各种人物之间的联系、熟悉整个文章发展的脉络,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好的感悟,以此砑忧孔陨淼氖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