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时间:2023-07-25 17:1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经济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调查报告;行业经济协调发展

一、引言

眉山作为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市,研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如何可持续、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了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眉山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促进眉山经济协调、高速发展。眉山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新型工业化经济优势,如何在实施工业化规划中,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眉山经济的发展现状

四川眉山,是占地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地级市。眉山经济实力与经济基础薄弱,撤地建市只有十年历史,经济总量与企业规模都较小。2009年末,全市GDP只有465亿元,居全省第13位。由于眉山是新建地区,多数企业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影响小,重产品经营,轻资本经营。同时眉山紧靠成都,交通便利,地处全省经济最活跃的成都平原经济区,有利于融入成都,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落后是眉山经济落后的根本症结所在,经济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是投入的不足。眉山市要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这两大难题。对于正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眉山来说,大投入才能有大产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招商引资是借助外力,加大投入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可是在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同时,东部许多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大举向西部进军,实行产业的转移。虽然在一方面为当地创造了高额的税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可是另外一方面在这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以环境的危害为代价的,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应该根据资源条件,地区区位和发展潜力,在充分发挥各地区特色与优势,保护好和引导好各地区加快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快工业的发展。

三、调查总结及建议

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注重环境的保护,将低碳路线进行到底。同时按照“融入成都、一体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与成都的交流合作。在农业,工业,服务与交通等各个方面认真开活动,在低碳背景下的。推动眉山经济全面的协调发展。

(一)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眉山作为农业大市,在平衡发展经济的同时,根据地区特色大力发展低碳农业。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

1、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通过水资源的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可以修蓄水池,将雨季多余的水储存起来,在旱季利用,这样可以降低对自来水的依赖程度。高效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从而产生最大的生产效益。

2、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开发和建立低碳农业生产体系

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有关技术指导和培训,改变传统的育种观念,利用现代化的方式,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循环经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建立严格的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3、以基地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

围绕拳头产品和优势农产品,进一步调整结构、提升品质、作响品牌,继续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模式,强力推进西部乳产业基地建设,奶牛规模养殖率提高到65%以上。进一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养知名品牌。

(二)大力发展低碳化工业

1、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培育区域经济

眉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和人才匮乏,区位不占优势导致对外开放程度较低。1999年,眉山的生产总值为114.37亿元,人均3377元,比全省人均低1073元,比成都平原经济区人均低5645元,比全国人均低3168元。在同类的西部城市中处于后位,虽然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可都是粗放型增长,导致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另外,眉山的特色产业也存在盲目仿效和无序竞争,资源的开发无法形成整合效应,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尖锐。

2、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最高形式。眉山资源丰富,钙芒硝储量十分丰富,目前元明粉年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青衣江水能储量较大,以坡为代表的三苏文化以及彭祖长寿养生文化等源远流长,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三)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

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按照“一山二滩三文化”的发展思路,打好“东坡牌”,深度挖掘以坡为代表的三苏文化和彭祖长寿养生文化等源远流长,抓好瓦屋山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面向成都市场的休闲度假旅游,加强文化娱乐业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改进旅游开发策略,加强与乐山、成都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协作,搞好旅游招商引资,加大旅游促销力度。

参考文献:

[1]郭强主编,《节约型社会》,[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王城《论新型工业化及地方经济发展一四川省眉山市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议》,[J]财经科学,2005

[3]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中国数字发展地图》,[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4]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概论》[M]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编,《2008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效应评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008

[6]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N]社会科学家,2009

[7]严卫华《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第2篇

【摘要】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产、低碳消费等概念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对企业会计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背景,从低碳核算、低碳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会计;低碳核算

如今,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了气候变暖,因此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其次,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企业低碳信息披露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类增设“节能投资”、“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等项目;损益类增设“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低碳成本”等项目;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式更加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他们需要知道企业从原材料投入到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能耗和排放的信息,要求企业单独编制低碳报告,将低碳绩效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资源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得到一个公平的低碳商誉。

由此可见,发展我国的低碳会计体系,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对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会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

第3篇

这份名为《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的报告警告,中国过去30年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外需拉动,高耗能为主的工业部门迅速扩张。“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虽然短期内取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却是难以为继的。”

报告说,如果延续中国2002年到200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趋势,中国到2050年的能源消费量将超过1000亿吨标准煤,远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如果延续1978年到2008年的增长态势,也要达到270亿吨,超过去年全球161亿吨的消费总量。

这份报告为中国设计了“节能”、“低碳”和“强化低碳”3种发展情景。

“节能”情景下,中国充分采取了节能减排措施,但是不采取专门针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量将由2005年的22.46亿吨标准煤增加到66.9亿吨,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52亿吨增加到122亿吨。

“低碳”情景下,中国主动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强化技术进步,广泛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增加到55.62亿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7亿吨。

“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对低碳经济投入更大,同时全球实现减排有效合作,碳捕捉等节能减排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被普遍利用。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则增加到50.22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与2005年持平。

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项目办公室主任胡秀莲说:“设定这3项情景时,我们对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等各方面做了大胆的设想,但是,现实中面临的挑战和难度是很大的。”

报告提出了中国低碳发展的4个努力方向,即形成合理的消费模式;选择高效节能的生产消费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低碳高效的能源工业。

报告认为,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中国必须将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改变为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格局。减排的重点也将从目前工业部门为主转变为工业、建筑和交通并举。同时,从目前到2020年,居民生活迅速改善的阶段,人们生活方式向低碳方向调整将为减排作出很大贡献。

同时,报告也提出,中国选择低碳发展道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包括政府和公众的认识转变、技术创新和转移、资金支持和外部环境。

报告估计,中国实现低碳发展每年需要增加1万亿元甚至更多的额外投资。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合理使用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会计 发展

一、低碳会计的提出及意义

(一)低碳会计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促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有必要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基于此,一个新的会计领域―低碳会计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小开低碳会计,毋庸置疑,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

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低碳会计是将会计学与环保、经济、法律等学科相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计量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后产生的环境效益和成本进行报告与披露.全方位评价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影响。低碳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一方面是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全球生态效益。

(二) 低碳会计的意义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需要致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较高,加快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积极构建低碳会计体系,帮助企业对碳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的计量,以利于企业对环境相关决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1.环境保护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体系中,环境资源并不具有真实的价值,无法客观地反映在财务报告中。这就导致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重度污染,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低碳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对环境影响反映和监督的不足,在核算过程中加入了生态环境要素,以企业经营成果需要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及耗费做出补偿为原则,更为全面地监管企业经济活动。

2.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在环境压力口益严重的今天,WTO也将提高环境保护标准,限制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所以,我国经济只能向“绿色经济”方向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存活下去,而“绿色经济”要求我国会计将有关环境的“低碳要素”加入到现存会计体系中,并能够准确地核算及反映我国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里引入绿色GDP的概念,即GDP减去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环境角度对GDP的一种调整,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更具有真实性。

3.低碳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急速消耗和环境的急剧污染。同时,我国的企业正面临着WTO对企业高环保标准要求的挑战,传统会计己经不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略。低碳会计使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联,使企业经营目标得到更合理的规划。建立低碳会计核算体系,将环境目标纳入企业经营成果中,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会计发展的趋势。

低碳会计所涉及的低碳成本等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往往在短期财务成果中难以反映,其收益和支出周期较长。很多企业因为在短期内很难见到低碳成本投入带来的回报,所以一度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环境问题带来的长期危害。例如,一家河北的造纸厂因为追求产量的飞速增长,在缴纳了政府罚款后过度砍伐但并没有考虑森林资源的成本。几年之后,由于其附近的树木锐减,其公司造纸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只好从附近省份采购,这样原材料的价格自然上升,再加上运费的压力,最后造纸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如果当初造纸厂可以把低碳成本考虑列入预算管理体系中,从多方面对企业的低碳成本核算和评估,就可以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家乡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 低碳会计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的碳环境成本。

企业的碳环境成本是由环境原因引起的,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实施标准而发生的费用,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5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对策;湖南

目前,环境和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一个突出的社会因素,发展低碳经济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也是湖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旅游强省的今天,发展低碳旅游正是湖南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一大突破口。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报告预测,到2035年前,剔除航空业外的旅游业碳排放年增长2.5%。报告提出的减排目标是,在未来15~20年内,将旅游业(包括相关运输业)的碳排放总量年增长控制在2.7%以内,并最终向整个行业的碳中和方向迈进。报告认为,支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是提高能效。为达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相关行业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推广新的运输技术和清洁能源;二是加速运输工具的更新,特别是飞机;三是减少低效设施或让落后运作模式退出行业,如单程运输、专车或专机运输;四是让航空业加入后京都议定书的谈判,避免国家与地区间因减排引起的利益矛盾,减少航空业碳排放;五是加速旅馆建设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革,倡导能源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率,颁发热效和绿色证书。报告测算,如果要在2035年全部落实上述措施并达到有关的节能减排目标,全球范围内包括各相关行业在内的旅游业需要投资几千亿美元。

自这一将“低碳”和“旅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报告以后,原本已经存在的“绿色旅游”和“可持续旅游业”的概念在实践中被改名为“低碳旅游”,其中有些内容也丰富起来。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旅游机构将“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招顾客,如将以前便已存在的绿色生态旅游、野外徒步健身旅游或“无公害旅游”都称作“低碳旅游”。显然,与最初提出的“低碳旅游”概念相比,低碳旅游的内涵外延仍在发展之中。可以预见,随着旅游产品的创新以及人们对低碳生活新风尚的追求,低碳旅游的概念将日益丰富起来。

二、湖南如何发展低碳旅游

2009年12月下旬,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碳经济的硬指标首次纳入2010年湖南省委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迈出坚实步伐,单位GDP能耗下降4%。旅游作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必须努力倡导低碳消费模式,践行低碳消费,使湖南通过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拓展。事实上,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这种移植“低碳”概念的做法,其实是与倡导低碳生活行动不谋而合的一件好事。至少,它在游客中普及了一种新的低碳生活理念。其实,低碳生活理念不应该仅仅落实在旅游相关行业的企业行动上,它更是千百万旅游产品消费者应该关注并积极实践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在湖南的许多景区中,有些旅馆房间的面积变小、变得更合理了,一次性洗漱用品或拖鞋没有了,旅馆的灯具没有原来那么多了,不少星级酒店的免费早餐饮取消或减少了。最新的时尚是,许多旅游产品在网络上直接将相关的碳排放量向消费者明示,并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导消费者选择或安排更少碳排放的行程以及旅游休闲方式。

1.制定湖南低碳旅游发展的规划、政策法规和指标体系。一是规划引领。应结合湖南两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湖南的低碳旅游发展战略,将低碳旅游纳入湖南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从而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开展旅游产业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旅游企业、景区开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二是制定全省旅游产业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结合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尽快形成低碳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三是政策驱动。加快制订和修改与低碳发展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引导低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引导社会低碳消费与生活。四是指标支撑。加快制订并实施与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规划相对应、与湖南实际相吻合、与现有节能减排措施和低碳经济发展方略相衔接的指标体系,为低碳发展提供指标支撑。

2.树立低碳旅游意识,提倡低碳旅游方式。(1)树立低碳意识。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创建低碳型旅游景区活动,特别是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旅游建设内容渗透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节约、环保、绿色旅游和低碳意识。旅游企业单位、旅游景区等要经常性组织开展的低碳宣传,大力宣传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性、紧迫性。(2)加快推进低碳化旅游方式。通过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发展低碳旅游、建设低碳景区的重要意义,普及低碳旅游知识,积极倡导人们在旅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传统的高碳生活和消费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减少“便利旅游”,淡化“面子旅游”,力戒“奢侈旅游”,使低碳旅游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习惯。深入开展低碳旅游企业、低碳旅游景区等创建工作,在全行业营造低碳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低碳景区建设。

3.企业积极参与低碳旅游发展。(1)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湖南旅游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低碳旅游的跳跃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南旅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湖南应该大力鼓励旅游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鼓励旅游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旅游技术方式,形成低碳技术体系,引领湖南向新型低碳旅游发展。(2)优化产业结构,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径,扶持鼓励低碳型旅游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旅游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创意旅游产业,大大降低高耗能旅游产品的比重。在未来的发展中,湖南旅游企业可以从产品的生态设计入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和旅游产品;向后端延伸,开发形成自主品牌与销售网络,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完善低碳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发展低碳旅游和建设低碳景区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低碳旅游发展战略方案,审批专项创建方案,协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低碳旅游论坛”,作为宣传推介、联系交流、决策咨询的平台,打造景区和旅游企业新名片。

5.构建“低碳旅游示范景区”,先行试点。国内一些省市已试点推出“低碳景区”发展示范项目,以期能总结出可行模式,陆续推广至全国。而湖南的低碳旅游示范景区应该成为湖南低碳旅游政策推进的经济转型试验地,在建筑、交通运输、景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为低碳旅游产业创造发展机遇和新的增长点。一是在低碳交通方面,要努力优化游客出行方式。在景区建设中,下决心保留和扩大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游客“绿色出行”,同时对私人交通工具出行实行适度禁限,减少交通碳排放。二是发展低碳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在增量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引入低碳理念,注重低碳操作,同时对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存量建筑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严格执行新建景区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三是在资源开发方面,进一步发展碳汇林业。切实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造林绿化力度,加强生态湿地保护,因地制宜发展高碳汇植物。

6.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实施有效的旅游人才发展战略。人才培育是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加大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迅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并从管理思路、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旅游人才开发的适度超前,力求旅游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与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相适应,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步,以实现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廖先旺."低碳旅游"内容日益丰富 旅游新理念成生活风尚.人民日报,2010.02.26

[2]董学生.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长沙低碳发展的调研与思考.长沙晚报,2010-05-25

第6篇

[关键词]碳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宝钢集团;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着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碳核算;另一方面则是碳信息披露。

选择碳会计作为研究方向,首先是由于碳会计是会计学上的一个新兴领域,随着新时期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碳会计信息披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次,从2008年至今,上市公司对碳会计信息披露还不够完善.最后,国内目前对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以一个行业或地域为主,很少对一个企业具体披露内容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碳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典型的上市公司宝钢集团,具体分析其碳会计信息披露状况,与相对标准的碳会计信息披露相比较,研究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及披露方式

碳会计是以环境法为依据,通过使用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者语言文字表述的方式,对企业节能减排,履行低碳社会的责任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碳会计作为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仍有争议,但大致内容却是分歧不大。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低碳绩效信息;二是碳会计信息。碳会计要素信息主要是在一般的财务报表中能够当作正式项目的信息,例如碳资产、碳负债等。这些信息能够用货币计量。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碳资产,碳负债,碳资本,与碳相关的成本费用,碳收益,碳利润和碳基金。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可以借鉴企业定出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后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形式来披露相关的碳财务信息;二是可以通过参照报告书的形式,编制专门的低碳报告书,用来反映企业的低碳绩效信息。

(一)单列低碳科目,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披露

这种方式是在会计报表中,通过直接添加会计要素信息进行披露。下面列示的表1、表2、表3分别反映了碳会计要素信息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编制单独的碳会计报表或者碳会计的报告

由于作为传统的会计报表的附表或补充报表,这种披露方式,也就是将低碳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或者经营成果的影响通过编制一张或者几张附表的形式加以详细的披露。

(三)低碳报告书

低碳报告书也是企业常用的一种报告方式,格式比较灵活,便于企业进行披露。

(四)其他披露方式

常见的有公司简介、公司章程、企业招股说明书、公司上市报告说明书、企业业务数据摘要以及董事会报告、董事或者经理的业务报告、重大事件报告等。通过这些报告或者说明,来对企业低碳问题进行披露与说明。

三、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宝钢集团为例

宝钢集团作为钢铁企业的代表,其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对其他企业比较全面。通过宝钢题团的2015年度财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重大风险提示中,宝钢指出新环保法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在公司亮点中,有五项新产品实现世界上首次发行,全球总耗能量同比下降45.4万吨标煤,了新的绿色制造业的发展规划和环保的承诺。在宝钢集团的董事会报告中,指出了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环境经营,并且将该理念贯穿于公司整个经营过程,因为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品制造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优势,宝钢集团已成为国内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领头羊。面对未来愈来愈匮乏的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面对政府和社会愈来愈严格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并且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争取与供应商、客户联手强化对有害物质的控制,明确300余种采购物料有害物质控制清单。

由此可见,宝钢集团对碳会计信息披露主要以文字性的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描述与研究。在披露方式上,没有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会计科目,也没有列出单独的碳会计报表或者碳会计报告,而是在董事会报告,环境报告书中披露,披露方式较为简单、单一。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学术界要加强碳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工作,从而为企业更好披露碳信息提供理论指导。

从政府的角度: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与低碳相关的立法工作,加强政府对碳会计披露的宏观监控;二是政府应积极开展审计工作,来监督并规范企业的碳信息披露.三是政府应继续深化提高环保机构的职能。

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完善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一是企业应引入与低碳经济和碳减排相关的业绩评价指标,建立奖惩机制;二是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宣传力度。

第7篇

关键词 低碳物流 财务管理模式 内容重塑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低碳物流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除了低碳经济这个宏观环境影响之外,物流业在交通运输环节较大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注定了其低碳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度。阐述低碳物流的内涵,应该从与传统物流与其他低碳经济产业的对比中来看。

与其他低碳经济产业相比,低碳物流不是个体企业运行,而是系统运行,是确保物流系统每个流程及环节都做到并实现低碳运行;与其他低碳经济产业相似的是,低碳物流的实现离不开先进高新技术,需要包装、加工、配送、运输、储存等环节相对应的操作技术的优化和升级来推动实现各环节的低碳化转型。

与传统物流相比,低碳物流在发展目标、运营方法、推进主体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发展目标方面,物流企业在市场和经济两方面追求价值提升的同时,还要注意减少碳排放,顾及生态及社会等两方面的价值提升;在运营方法方面,在考虑物流业本身发展优化的同时,还要关注特定设计或安排是否符合低碳化转型要求;在推动主体方面,不仅仅是物流企业或企业群本身,还需要有政府、监督机构、非盈利机构及广大民众的配合和支持。

二、低碳物流境遇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内容设计

由传统物流向低碳化物流的转型,势必带来单个企业或整个行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变革,需要在融资、投资、分配及披露等方面进行内容重塑,具体情况概括如下:

在融资方面,重点关注低碳化改造费用融资及相关政策福利的利用问题。在低碳化改造费用融资方面,一个是融资节奏问题,物流企业低碳化转型初期需要大量设备和资产升级,对融资量要求度高,而后跟进的管理运作模式、设备维护及生产管理流程的低碳化升级所需费用较少,总体融资需求趋势是一路走低。二融资实现的问题,物流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大,资金需求压力重,对此可以考虑以牺牲部分低碳升级带来的节能效益换取第三方节能改造企业的信用使用权,减少融资成本,提升融资的可行性。在相关政策福利的利用方面,其实也是推动融资实现方式的一种,目前比较经典的模式是全球环境基金、前世界银行、中国发改委合作的节能促进项目融资模式。

在投资方面,关键要点是根据适应低碳化升级对核心模块进行的重新布局而重塑相关模式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上一部分所言的设备及资产的升级,为物流企业低碳化转型提供基础;二是在投资项目结构中逐渐提高低碳型投资项目的比重,以逐渐推动物流企业实现低碳化转型。对于后者,一般要经过投资准备、可行性分析、达成意向协议、项目低碳效能评估、投资费用评估、低碳化投资费用增额审核、低碳检验、介绍等阶段。在这些环节中,低碳效能评估是核心环节,可以常设低碳技术委员会,主要评估内容是低碳投入和低碳收益之间的对比情况。

在分配方面,主要是基于低碳化升级转型的思考强化对利润分配的长期规划。对此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高级股管理层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及低碳趋势制定战略层面的低碳升级及转型的宏观规划,并在专业财会人员的协助下确定所需资金总量及需求结构;二是与物流企业融资情况相互补,二者合力交叉满足资金缺口,并根据二者的特点确定利润分配方面的重点对应领域;三是宏观规划要弹性掌握,具体分配情况要结合特定企业每年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考虑对宏观长期规划进行科学的有限度的调整,藉此最终确定利润分配对应的具体领域及额度分布。

在披露方面,强化环境成本等相关财务信息的披露,藉此提升市场形象及企业声誉。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报告两个维度,两个报告是低碳会计报告及运行绩效报告,其中前者是核心,具体包括碳资产、碳负债、碳资本、碳收入、碳费用,后者是补充和结果;两个维度是内部会计披露及外部会计披露,其中内部会计披露以如上两种报告为关键内容,强化完整有效但不必要过分披露细节。因为现行会计准则及政策没有强制要求,会计标准报表格式也没有为此留足空间,外部会计披露只能通过财务报表附注、重大事件报告等文件中醒目披露。

三、低碳物流境遇下企业重塑财务管理模式的应对措施

基于激烈的产业竞争及繁多的技术障碍,低碳物流在某种情况下只能说是一种趋势,低碳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重塑只能说是一种必要意义上的存在,贯彻实行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重塑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避免一蹴而就,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分步推进,具体步骤一般如下:

在初始阶段,主要着力点是对物流企业软文化进行低碳引导,为物流企业各具体经营运行环节趋于低碳化转型提供氛围基础。在这方面,比较经典的情况是在对驾驶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强化他们节油节能意识,并汇总相关技能和知识进行专项指导,让他们在细微之处迈出物流企业低碳化转型的第一步。

在发展阶段,逐步尝试淘汰高碳设备。要敢于自断其臂,勇于淘汰旧设备,避免犹豫拖延。旧设备淘汰的具体步骤应该科学有序,最好是基于特定的长期规划而推进的。此外,旧设备的淘汰尽量与新设备的到位无缝连接,尽量避免因断层而对企业正常运转带来消极影响。

在成熟阶段,全面推进低碳改造。基于如上两个阶段的积淀,特定物流企业具备了在低碳化转型阶段确保正常健康发展的能力、抗力及经验,高级管理层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可以适时考虑全面推进低碳改造。这个阶段涉及领域或环节全面,在仓储设施、车辆、仓库、废料处理等方面均大力推进低碳化转型;另外,这个阶段还应该有高效的企业融资能力或相对充裕的利润为基础,换句话说就是上部分所涉及到的融资环节的重塑要及时到位。

第8篇

【关键词】低碳会计;实际应用;分析

一、低碳会计概述

1.低碳会计的概念

低碳会计是随着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可以更好的履行低碳的责任。我们可以将低碳会计定义为在企业会计衡量的指标里将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履行低碳责任的情况纳入进去,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与低碳会计密不可分的,我们将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模式称作是低碳经济,在低碳经济下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减少碳元素的排放量,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低碳会计产生的基础,为了在低碳经济下对所投资本进行监督、核算和分析,就需要引入低碳会计;另一方面低碳会计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会计指标中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会计职能界定为监督和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在传统会计中反映出来,会计核算系统中也没有包含相关环境指标。

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其核算和监督的角度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等方面出发的,低碳会计的职能更加侧重在控制方面,从目标上看增加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更加充分。

具体来说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1)在会计假设方面,货币完全具备的可靠性是传统会计的假设,使用的是定量指标,然而低碳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为前提的,采用的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2)从会计职能方面来看,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角度主要是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低碳会计主要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控制和约束企业对环境的影响。(3)从会计目标上看,传统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属于短期的经济行为,低碳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属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二、我国实施低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力度不强

在发达国家对低碳会计的研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低碳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低碳会计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报告。我国会计界研究低碳会计还是处于规范化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会计目标、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假设等,缺乏对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不利于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法律支持力、操作性较差

在我国低碳会计在会计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相关的会计法规有《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些法规中缺乏低碳会计的相关法规。同时在我国制定低碳会计的制度方面还是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对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势必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较差,低碳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也就很大。

3.缺乏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低碳会计既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对相关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主要还是由一些专家学者来完成,这些专家不具备会计的实践经验,降低了低碳会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在企业中并没有开设关于低碳会计的培训课程,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低碳会计的了解不深,在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会计,又懂环保、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应用低碳会计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力度,这样可以为低碳会计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未来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构建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为低碳会计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政府部门要对全社会进行低碳会计理论指导,要虚心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会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并从我国实际的资源现状和环境出发,形成一套具备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进一步提升我国低碳会计理论水平。同时为了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框架,我们要结合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更还的实现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低碳会计报告具备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

2.不断完善低碳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关于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低碳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在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过程中,要在会计准则将低碳会计纳入进去,明确其合法地位,保证低碳会计的要素、目标以及信息披露得到统一的规范,使得低碳会计可以有法可依;其次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使用低碳会计的问题出现,并由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控,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对于未能及时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要予以严格的处罚;再次可以由财政部带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负责,通过我国法律专家、组织经济学家、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快低碳会计的研究进程。此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碳税优惠政策,对未完成碳排任务的企业进行征税,为了鼓励企业利用低碳会计核算和节能减排,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予以鼓励,引导企业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

3.培养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要懂得相关资源、环保的知识,因此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复合型低碳会计人员的培养,使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储备丰富的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低碳会计的知识纳入考核的范围,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来进行低碳会计培训。各大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低碳会计学习科目,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4.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作用

大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完善低碳会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企业造成舆论压力。同时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需要相关的监管,对于企业来说公众的监督可以使企业牺牲一定的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广大公众要接受低碳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要对企业实施低碳会计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必然产物,人类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坚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低碳会计,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实施低碳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认识到其中的不足,要求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的采取措施完善低碳会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康.低碳经济视角下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7期

第9篇

2014年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谁该为这些环境污染支付成本。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纯由政府买单或者泛社会化,推进中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已迫在眉睫。

近几年,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确定在部分省市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低碳试点为环境会计的核算及信息披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探索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的内容框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实施提供了研究空间。

全球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使世界各国的环境遭受着更为严重的污染。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使得人们对生存环境产生更多的关注。环境会计研究目的是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进行正确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披露,由此让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会计有更为客观的认识。

国外环境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英国《会计学月刊》刊登的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美国1993年公布《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1994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布《环境绩效报告》。1998年题为《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包括与环境会计有关的定义、环境成本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和负债的披露。

中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不成熟的理论导致环境会计研究缺乏规范的法律准则。葛家澎率先介绍的西方绿色会计理论,并引起我国界广泛研究与讨论,其熟知度也随着实践的展开而得以承认。由于我国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索阶段,低碳理念正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来。随后几年我国低碳会计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并分别从环境会计目标、假设、核算方法信息披露等方面阐述低碳经济下实施环境会计的可行性。2004年起,我国开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试点操作。总体而言,与低碳经济相匹配的环境会计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

(一)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定义

低碳经济的本质可归纳为两方面,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清洁结构的构建,核心则直接归为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两方面,减轻气候变暖、落实可持续发展成为其目标。低碳是经济可发展的基本要求,环境会计是从制度上帮助低碳经济的会计手段。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联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对环境会计及低碳经济的研究与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会计体系的推进与促进。同样,发展低碳经济为实施环境会计提供夯实的基本理论体系。

1.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存在共同目标。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使得企业拥有经济效益优先,兼顾重视生态环境质量及自然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目标。并尽可能提升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所占比重。

2.低碳经济以环境会计为基础,为使环境会计实施创立良好的环境条件。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巩固了环境会计的实施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环境会计对企业经济运营起着监督及促进作用,实质是对低碳经济进行干预。传统的会计系统的计量及披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的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及影响进行有效地监督和促进。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研究仍不成熟,需要一个可循的规范及标准来约束,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缺乏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渠道。因此,只有环境会计充分发挥其监督及促进作用,才能实现低碳经济。

三、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环境会计的问题与分析

(一)环境会计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核算的本质是对会计对象与其要素之间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下面从环境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法、环境会计报告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环境会计要素特点不够突出,会计要素确认缺乏准确性。会计要素确认靠基本标准对其原则性及框架性进行说明。同时每个拥有不同标准的会计要素构成了其要素系统本身,从而指导各个会计要素,以上称之为具体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针对环境会计要素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一般的会计六要素虽然已有客观定义,不过仅存在与其理论层面,相关会计要素的确认缺乏具体体系。例如《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具体确认标准对收入要素的描述相对模糊,剩余五要素的具体确认标准仍然处于缺失状态。

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界定,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第5号公告,基本确认标准可根据其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描述。环境会计要素的界定需要有关法律的支持。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制定相关环境会计准则,资源、环境、生态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全国仅污水、废烟污染物等制定相关国家标准。确认环境会计要素缺乏一定具体标准,而这种确认标准的缺失诱发了环境会计确认障碍的产生。

2.环境会计计量的估算方法缺乏对应的理论依据。根据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研究,确定会计计量的属性,以及进行计量尺度的大小等问题是会计计量的出发点。外部经济环境决定了其计量属性及计量单位,甚至影响人们对会计计量的认知程度。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及经济、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相继形成并逐渐成熟。而不同的计量模式同样提供着不一样的会计信息用途,不同的信息用途又影响经济管理与决策信息使用需求,使其相互补充与满足。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计量要素的前提是交易价格,然而环境会计中的环境成本与收入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导致其市场交易价格的不存在,因此,环境会计计量属性不可以单纯的交易价格作为其为前提。因此,环境会计针对其计量方法及尺度范围等开发与创新阐述了更高的要求。低碳时代的环境会计信息中,仅能根据相关办法与传统的会计相融合并在被披露于财务报表中的仅存在于货币性信息这一部分。对于不能与传统会计相结合的非货币性信息及记述性信息,通过财务报表反映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只有通过建立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计量方法才能充分记录环境会计信息。

3.环境会计报告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目前,环境会计报告通过两种模式进行披露:第一种将现行传统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相结合。这种方法可以对我国传统财务报表所披露的盲区进行补充,或对与环境会计信息不协调的部分进行修改与完善。第二种是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告从而进行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完整性。独立的环境会计报表由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环境财务报表附注组成。环境会计报表分析企业及其相关生产经营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决定着相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的大小。由此产生的成果报告由环境政策方针及环境相关管理指导办法、具体实施计划、遇到特殊情况采取具体措施等共同构成。如何选择并取舍这两种披露方式,在会计界仍然争议颇多,不易达成共识。对于信息披露内容来讲,披露形式与所包含项目的种类及披露信息的可选择性均为形成具体的准则于规范,而正是这种不统一造成了环境会计报告的障碍。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受我国会计政策法规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主动参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为数较少。即使披露企业,在选择披露的方式、领域、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相关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可靠的准则,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比例较低,大多数披露企业属于强制性披露。目前,大多数企业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据统计,仅有少数上市公司能够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值得关注的是,某些相对污染排放量严重的行业,却有比例相对较高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仅仅对重污染企业做出了强制规定,对于绝大多数企业仅以鼓励方式促进其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在法律法规中缺少相关准则于规范。这说明,企业能否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既取决于企业的自主性,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也具有复杂性。

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既要依靠企业和社会公众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意识,也要依靠严格的法律法规管理。近些年,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并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总体上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欠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于提高。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引导企业由强制披露向自觉披露过渡,逐渐形成成熟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最终促进我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呈多样化且缺乏完整性。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等信息,及时反映企业管理层权责履行情况,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满足投资者信息使用需求是企业上报财务报表、披露附注信息的主要出发点。环境信息披露的多样化特点导致了信息内容披露时缺乏统一性。现阶段环境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日益增多,如投资者、金融企业及社会各界等,远高于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

第10篇

低碳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城市实现从高耗到低耗、从浪费到节约、从高排放到低排放、从高污染到低污染、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到和谐相处的历史性转变。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一般来说,低碳城市应包括以下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建设低碳城市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以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为近期目标,首先实现碳排放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的目标,即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长期和最终目标是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碳排放总量。

(三)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对单个城市而言,低碳应当包含两个层次。狭义上,城市内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能被自然系统正常回收;广义上,一个地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或产品,其应用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

(四)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1,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核心技术,特别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生产应用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基础。2,需要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行动需要政府、公司、组织、家庭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其中,政府对低碳的认识程度决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发挥着主要推动和激励作用。

二、杭州市发展低碳城市的现状

杭州市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思路: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了杭州的方向标和助推器。

到2010年底,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157.9万辆。其中市区114.7万辆,主城区55.3万辆。车辆造成的尾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成为一大问题。

(一)低碳建筑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趋势

美国环保总署2008年报告,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建筑业占38%,其中居住建筑占20%。在城市,这个比例更高,大约60%的碳排放源于建筑。在我国。每建成l平方米房屋,约释放0.8吨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认为,低碳建筑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具性价比”领域,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杭州打造低碳建筑,将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扩大太阳能光电光热等低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和“屋顶绿化”计划。

(二)免费单车倡导低碳交通

2010年初,奥斯陆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幅达到25%,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杭州推出的免费单车,让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杭州计划到2020年,市区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免费单车服务体系覆盖8城区,从现在的5万辆增加到17.5万辆。

三、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途径

(一)能源发展的低碳化:基底低碳

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发展。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相当困难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为69.1%,石油比重为21%,天然气、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所占比重为9.9%,而同期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只占27.8%,石油占36.4%,天然气、水电、核电等占35.8%。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碳中和技术、碳捕获和埋存技术等,实现煤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另外,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二)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结构低碳

经济结构决定能源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2006年第一产业的能耗强度为0.34吨历元增加值,第二产业为1.73吨/万元增加值,第三产业为0.41吨/万元增加值,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为第一产业的5倍多,为第三产业的4倍多。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第二产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我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从结构上实现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

(三)社会发展的低碳化:方式低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物质和舒适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0年生活消费耗能量为14911.83万吨标准煤,2006年增加为25387.87万吨标准,为2000年的1.7倍。主要原因是电冰箱、洗衣机和彩电等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规划的失误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平均交通距离不断增加。而公共交通相对滞后,使得对私人汽车的需求不断上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加。家庭户规模呈下降趋势等。

为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人们要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通过调整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有效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城市建设应推行紧凑的城区格局,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通过调整消费方式,民众应优先选择低碳产品。每个家庭尽量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用塑料袋。通过调整居住方式。提倡居住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对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提高大型建筑能效。

(四)技术发展的低碳化:支撑低碳

第11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经济评价 气候变化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

在国际社会上,关于低碳经济的起源,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气候变化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联合国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以监测和报告全球气候变化。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兰特兰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拉开人类重新评价西方工业化及其后果,改弦更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序幕。

2.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规则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宗旨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

3.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规则

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大会上,参加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并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

4.低碳经济的正式提出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由英国首相布莱尔于2003 年2月24日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的,并且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英国将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5.低碳经济的发展时期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N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明确了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和时间表,确定了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成为“后京都时代”谈判的最后关口,制订出一项新协定,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此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模式转型逐渐的被世界各国提上日程。

2009年7月8日,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实现这个目标,全球经济就必须转型到低碳经济。这预示着从现在到2050年的未来40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国外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

1.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首次出现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术语的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1]。

莱斯特・布朗(2003)掀起了一场“A、B发展模式”之争。“A模式”即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B模式”则是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 ,它是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2℃升温上限加以论证(进行学术和方法论阐释),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2]。

巴里・康芒纳(2006)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从单一的追求生产效率的角度,或从单一的消费使用的目的出发,而发明出来的。它忽略了整体,忽略了这种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从而粗暴地破坏了不断循环运动的生命之圈。因此,要克服危机,首先要克服这种技术上的缺陷;要做到这点,则必须树立生态学的观点。

2.国外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述评

当前国际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是“脱钩”指标评价,以及关注如何提高生态效率的对策与途径。

在脱钩研究方面,sturiuson(2002)认为脱钩指标虽然有很多缺点,诸如缺乏与环境容量的自动联系,难以兼顾各国国情以及受环境压力的最初水平和使其选择的影响等,但脱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发现环境与经济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国家中并且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是有可能的,从而得出结论:在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己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可以预计,在不遥远的将来,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3]。

TaPio(2005)利用“脱钩弹性”(decoupling elasticity)的概念,进一步将脱钩指标由原有的初级脱钩(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即能源与GDP的脱钩)、次级脱钩(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即CO2与能源的脱钩)、和双重脱钩(同时达到初级脱钩和刺激脱钩)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连接、脱钩和负脱钩三种状态,再依据不同弹性值,进一步细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衰退脱钩与衰退连接等类,使得脱钩指标进入新阶段。该指标的优点在于对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驱动力指标的各种可能组合给出了合理的定位。

此外,国外许多学者都对本国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检验。Panayotou(2003)认同对部分环境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呈倒“U”型关系的论断,并从人们对环境服务的消费倾向角度解释了原因: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此时,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服务成为正常品,环境恶化的现象逐步减缓乃至消失[4]。

综上所述,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与评价研究为我们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国家差异的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尚无法直接套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

三、国内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

1.国内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1世纪以来,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才逐渐增多。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低碳经济的内涵方面。付允(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金乐琴(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黄栋(2009)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加。其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第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冯之浚(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方面。(2009)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金乐琴(2009)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不利条件:一是发展阶段。二是发展方式。三是资源禀赋。四是贸易结构。当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减排空间大。二是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三是减排的成本低。四是技术合作潜力大。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战略对策。鲍健强(2008)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二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发展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四是建设低碳城市,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五是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郭万达、刘艺娉(2009)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鉴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外交谈判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应“内外有别”,对外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则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吴昌华(2009)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任力(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等。

2.国内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述评

张雷(2003)运用多元化指数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认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会导致国家从以高碳燃料为主转向以低碳为主。赵云君等(2004)通过选择多个单一国家的不同样本,发现有些指标的实证结果相互矛盾,从而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是一个客观现象,而不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论断。赵一平(2006)根据“脱钩”和“复钩”的思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相对“脱钩”和“复钩”的概念模型,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能源弱“脱钩”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主要矛盾进行识别与分析。脱钩指标研究初步显示出其重要价值。谭丹,黄贤金,胡初枝(2008)首先测算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近十儿年来的碳排放量,并总结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特征,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测算工业各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变化,分析了工业行业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

四、总结

通过对国内现有低碳经济理论和评价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可以总结出几点结论:一是近年来(下转第9 页)

(上接第 4页)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正悄然兴起,但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有关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文献则鲜有见到;二是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对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完善,而并没有应用指标体系对区域或者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设计出来的指标体系与实践应用操作尚有一段差距;三是在低碳经济评价方面,多限于某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缺乏对多个城市或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没有体现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M]. London:TSO,2003.

[2] Stern N. 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 OECD.Indie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R].Summary Report, OECDSG/SD,2002.

[4] 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8(3):14-19.

[5] 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 2009(8):10-13.

第12篇

“十三五”规划就中国城市的绿色交通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

对城市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约需要4.4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9亿美元)

6月7日,在峰会召开期间,一份由保尔森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撰写的《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最新研究报告。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万亿美元),用于低碳建筑、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三大行业。该研究由彭博慈善基金会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提供支持,是建立中国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投融资方案的一项探索。

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和彭博慈善基金会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表示:“中国已提出了使全国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的宏伟目标,并认识到实现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齐头并进。中国的引领促成了《巴黎协定》的最终达成。而现在,中国正在寻找用于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投融资途径,以达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城市的绿色发展战略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交通、建筑和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也成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报告共分为三篇,分别聚焦三个关键领域――建筑、交通和能源。研究探讨了诸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融资等不同绿色金融工具、机制以及相关政策的潜力,从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低碳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根据由保尔森基金会负责撰写的建筑篇的计算,“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投资1.65万亿元人民币(约2540亿美元),用于支持新建绿色建筑以及对现有住房和商业建筑的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

建筑篇作者、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执行主任莫争春表示:“政府已经承诺通过实行更完善的建筑标准和提供公共补贴提升建筑能效,同时我们看到民间资本对这些项目也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投资兴趣。我们正在开发创新的节能建筑投融资机制,比如结合第三方评级机构体系建立绿色建筑政府担保机制,那么绿色建筑领域的经济增长潜力将是巨大的。”

十三五”规划就中国城市的绿色交通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对城市铁路、公交、电动汽车、自行车和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约需要4.4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9亿美元)。

交通篇主要作者、能源基金会(中国)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表示:“交通项目融资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投资和运营都严重依赖地方债,这导致城市面临相当高的信用风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有助于丰富资金来源,确保更多资金投向低碳交通项目。”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政策研究主任彭澎补充道:“支持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的发展是推动城市能源行业清洁化的最重要手段。除了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以外,我们还鼓励城市探索从其他城市购买绿色电能的方式,扩大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帮助城市实现他们的低碳目标。”CREIA与其他合作机构共同撰写报告的能源篇。报告预计,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约合770亿美元)用于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