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的十七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准确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带来了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审计工作要适应这一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树立科学发展的审计理念,不断提升科学审计水平。
树立科学发展的审计服务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在审计过程中,反映情况、揭示问题、做出评价、提出建议、促进整改,这既是审计监督的过程,同时又实现了服务的目的。今年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之年,也是我市跻身国家发展战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目前,全市已有4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项目进入国家千亿和省百亿盘子,加上自身推进的一大批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之多,投入之大,都创历史新高。能不能把宝贵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能不能使各项投资更好地拉动增长、改善民生,审计部门责任重大、作用关键。只有严格把好审计服务关,才能确保这些事关全市发展和民计民生的大事要事真正做好做实、办出成效,才能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好。
树立科学发展的审计质量观。科学发展观重在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同样,审计工作也必须始终坚持质量优先,效率优先。多年实践证明,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审计事业向前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市审计局先后推出了事前审计公示制、送达审计办法、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督察办法等30余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通过提高质量来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目前,市审计局已连续五年实现审计零投诉,审计项目办结率100%,审计决定落实率100%,审计建议采纳率100%。在审计系统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审计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管理入手,在原有推行审计日记制度、规范审计文书和审计时限要求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规划编制、过程控制、机制创新、结果运用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严把审计质量关。
树立科学发展的审计效益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效益审计不是一次简单的审计方式转变,而是从审计理念、方法、技术、机制的一次系统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科学全面的理论指导效益审计实践。今年是省审计厅“绩效审计推进年”,也是我们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契机。我们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保增长、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要促进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还要评价经济政策实施情况的效果、公共资源配置情况的效果。要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注重在评价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上重要位置。
树立科学发展的审计人才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审计机关是专门的经济监督部门,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只有业务过硬、清正廉洁、严格公正,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目前,市局有高级审计师20名,所有审计人员全部熟练操作o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实现了全程计算机审计。去年,全市共向省厅推荐上报76个ao审计案例和专家经验,其中入选省厅ao实例库31个,入选省厅专家经验库29个,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历史最好水平。审计机关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业务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上下足功夫,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树立和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规划设计 生态性原则 保护环境 绿化 节能
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不断恶化,保护环境的形势也变得越发的严峻,作为对环境改造最为直接的景观设计中,对生态性设计呼声也越来越成为设计界的主流呼声。对生态性设计的呼声也越发成为了设计界的主流呼声。但是也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进行生态性,并且还要考虑如何在进行生态性设计的同时保留原有的生态的功能与文化的特点。
一、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在景观设计中,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亲和及绿化等方面。西方绿色研究提倡市内绿色的景观与室外自然的融合,内外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也将成为景观的一部分;然而景观则是对自然的改善和提升。景观规划第一方面将取代拥挤的、污染严重的、混乱的、充满凶杀的城市,第二方面也将代替荒凉的、未开化的山林。它给人类带来的不是一时的视觉刺激,而是长久的精神愉悦,更具有着持续不断富于创造性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原则还应要该体现在节约上。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扩张迅速猛烈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如何突破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和规划编制方法的诸多弊端,与如何协调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的规划与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性的意义。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新兴的词汇还是规划的理念。生态环境建设不但要高水平和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还要精心做好生态环境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生态的系统,同时我们也必须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达成协调及统一。
现代规划设计与传统规划设计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要和谐性的规划自然要与人共生,要做到人类回归于自然,亲近于自然,自然融于环境,环境融于自然;同时还要营造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和需求的环境,要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更要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其二,可持续性生态的设计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此它能实现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在能够取得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时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高质增长;把自然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其三,整体性生态环境它不只是单单追求环境美与自身的繁荣,而是要兼顾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社会环境生态化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社会环境整体上的生态化,从而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环境的建设将会逐渐的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环境的污染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低污染等有效管理,为社会环境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
作为环境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休闲环境,生态化建设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生态性的科学内涵在于:
1、充分的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的功能与调节生态的平衡;
2、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我们要提高艺术水平与文化品位,提高游览的观赏价值,提高社会的公益效益,提高保健的休养功能,做到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与娱乐需要,还要提供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
4、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规划设计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关键设计
生态整体的规划设计方法与传统规划方法是不同价值观体系下的规划方法,因两者倡导的价值取向就不同,两者决定了规划的思想、内容、技术、程序等方面的不同,并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观。生态环境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系统思想将生态环境看作是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2、综合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生态环境的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并改变其原先的统治地位,而融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
3、区域观。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如规划应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开放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参与,体现民主和追求社会公正的规划准则,不仅仅是规划制定过程中,在规划实施、管理、建设中都要给公众不同程度的参与机会。5、动态观。以静态的蓝图为手段的所谓“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来解决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也是困难的,不能单纯从规划层面上找出路,必须将规划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才有可能解决,只有规划、建设、管理形成有机互动的持续过程,才能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四、结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化与节能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尊重生态法则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帕高.阿森西奥,生态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省委书记杜青林同志代表省委八届委员会向省第九次党代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强调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来谋划和推进。
把加强领导干部理论武装摆在首位。要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必须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始终用发展着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既要坚持和发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通过合理设置班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的教学及时体现和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把学习和传播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教学的始终,又要分层次分类别办好有关专题班、研究班,及时组织各级干部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深入学习研讨,使广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和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四个能力”。省委工作报告强调,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加强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组织推进自主创新、管理社会、依法办事的能力”。这“四个能力”,反映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对领导干部能力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心所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综合运用党校(行政院校、干部院校)调训、专题研讨、社会化选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掌握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内在规律;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对社会建设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教育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诚信守法,知荣明耻,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省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牢牢把握的着力方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来谋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力求有更大作为;要落实中央战略决策和省委重大部署进党校制度,及时安排将省委的战略部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的教学内容,引导各级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省委战略部署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要从大局中思考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切入点与着力点,紧紧围绕“四项任务”、“四个跨越”来策划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开展针对性培训,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既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建立和落实教育培训管理、评估、考核等激励约束制度,引导和促进干部发扬良好学风;又要指导和督促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把学风建设的要求贯穿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设计课程、安排内容、组织教学、实施管理;更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地学,真正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创新工作的本领、领导工作的能力,切实做好“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各项工作。
一、新常态究竟新在哪
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新常态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概括来讲,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将带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的趋势性变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常态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在,应与经济发展中一些短期现象、局部问题区分开来。我感到,准确理解和认识新常态,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何谓“新”。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该有别于过去的发展模式,要看到经过30多年的大开发、快发展,传统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亟待转换;应该有别于过去的发展条件,要看到人口老龄化口趋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难以再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应该有别于过去的发展环境,要看到冷战结束后由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带动的一轮增长周期已经进入尾声,国际和国内总需求增长放缓,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第二,何谓“常”。常是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存在的状态,如果把经济发展中一些短期的、偶发的问题,一概归结到新常态上,是不准确的。比如,2013年以来金融市场虽然出现所谓的“钱荒”,造成一时的资金紧张和利率上扬,但这只是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偶发现象,从长期趋势看市场融资成本应该是趋于下降的。
第三,何谓“态”、态即为状态、态势,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总体表现,不应是某个行业、个别企业的特定表现。比如,近年来因煤炭和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火电行业逐渐走出低谷,钢铁行业经营情况也有所好转,部分传统行业景气回升;又如,当前因卢布汇率大幅波动,一些对俄罗斯进行贸易的企业,遇到暂时的经营困难,我们不能将这些情况当做是新常态下导致的结果。
二、新常态的河南特征
河南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同时受基本省情决定,在一些方面也呈现出特有的个性特征。一是结构调整压力更重。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后,我省煤炭、有色、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需求空间受阻,而新兴产业短期还难以形成巨大拉动力,结构转型任务艰巨。二是需求增长潜力更大、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投资、消费需求具有很大增长空间,保持较高投资增速仍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也是平衡当前人口红利与未来人口负债的客观需要。三是基础条件支撑更强。我省人口红利具有从总量向结构和质量挖潜的空间,区位、交通、物流优势突出,生产要素保障能力较强,特别是近年来谋划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增后劲的大事要事,发展载体集聚辐射能力日益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日益突出。
三、新常态需要新思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一味走老路只能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必须跳出传统观念、惯性思维束缚,主动求变、以变应变,积极创新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提高驾驭管理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战略思维。要有登高望远、统揽全局的视野,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敏锐研判、积极应对,做到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跟上发展步伐,抢占发展先机。二是创新思维。创新是新常态下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们绕不过的“坎”。要形成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下大力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思路、新办法解决问题,以新科技、新产品增强实力,以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活力。三是辩证思维。历史辩证地看待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性变化,认识到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应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同时,也要“跳起来摘桃子”,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更好结果。四是底线思维。凡事把问题想在前头,把风险看到明处,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积极防范煤炭、钢铁等行业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隐形失业显性化、小微企业关停倒闭、非法集资事件等社会稳定风险,把潜在风险因子可能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新常态应有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不是被动适应,而应主动作为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中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讲话总纲,就蕴含了从认识到适应、进而主动作为的递进要求。我们应深刻领会和把握,在全省发展和本职工作中积极作为,通过作为来克难攻坚,通过作为来趋利避害,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第一,勇挑发展重担。新常态下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我省也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但是增长速度降低了,绝不意味发展任务减轻了。在“三期叠加”阶段,同样是实现8%的增长目标,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克服更多的困难。同时,新常态下的发展,是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要创造更多就业、更优效益、更高质量,必须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是对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有关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新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主要的发展观,也是指导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最主要的发展观。作为医疗人,我们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建设的全局,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念指导医院各项工作,增强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全面建设。
一、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上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只有积极把握新的医改政策出台这一大好时机,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敢于创新发展观念,敢于开拓发展思路,敢于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能推动医院科学发展,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站稳脚步。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的本质就在于创新,要谋求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就要用新的思维谋划医院建设,用新的观念指导医院实践,用新的办法改进医院工作。要特别重视影响医院发展建设大局的中长期问题的跟进,努力解决影响提高创新能力、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实现科学发展打牢思想、工作和体制基础。
二、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医院,要充分认识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医院工作中紧紧抓住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难问题,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真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要注重细节服务,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真正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实实在在地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爱落实到每个患者身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要以人为本,还必须以全院职工为本。没有职工的辛勤努力,医院就成了无本之木。以职工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职工是医院的主人,是医疗服务的实践者。医疗工作的全部目标都要通过职工去完成,离开了职工,“以病人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作为医院的领导者,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尊重他们的劳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要培养他们,发展他们,激励、帮助其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充分重视职工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职工的成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舞台。
三、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就是推进医院建设各方面均衡发展,在管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环境、文化等各方面下功夫,逐步实现医院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的科学化与专业化以及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环境的生态化、服务的人文化等等,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医疗健康服务。
协调发展,就是促进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各个方面以及医疗、行政、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速度,优化学科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必须始终坚持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围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来开展教学和科研。牢牢把握医疗、教学和科研“一体两翼”的关系,以医疗高标准带动教学科研的整体提升,以临床疑难问题作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以教学科研的优秀成果推动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协调发展,还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要充分发挥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学及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医院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可承受的程度,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统一起来,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才能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医院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人才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人才建设是医院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人才、抓队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医院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敢投成本,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专家,力争培养拔尖专业人才。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培养全院职工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岗,廉洁行医的观念,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发挥党、群、团的作用,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通过文化建设,提高每个职工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同时大胆地进行干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责权利明确,职务能上能下,队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增强干部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和效率意识,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实现医院的科学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
我们在医院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医院全体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医院事业的各个方面。
医院建设情况比较复杂,必须调配好各类资源,统筹好各个方面,协调好各种关系,从而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同时要面对困难,解决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破解各种各样的难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医院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战略眼光,强化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营造发展环境,把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措施推进到位。
我们还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要深入分析研究医院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正确处理医院规模建设与内涵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医院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医患关系,正确处理医院建设和职工利益关系。认真梳理研究医院各项工作制度,彻底优化那些固化的、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构建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形成保障制度,调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发展方向、发展道路问题是最重要的。科学发展观是医院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院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广大卫生党员干部都应当积极争当践行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带领广大职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辨证地认识和处理好医院发展与之相联系各方面的关系,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打开医院发展新思路,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医学美学 演进过程 思想内涵 发展展望
医学美是医务工作者维护与塑造人体美的创造性实践的产物,是医务工作者在维护人的生命力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和谐的信息,是医务工作者医学道德美、学术理论美、专业技能与技巧美、服务行为美、医学环境美以及它所维护、修复、塑造和强化了的富有形体美和生命活力美感的医学人体美。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无论医学还是美学,其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作为这两者的结合,医学美学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医学美学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探寻其来龙去脉和科学内涵,对于认识美、维护美、创造美意义重大。
一、中国医学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1.中医美学思想的发端(远古——春秋)
数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群体生活。随着物质生产活动的开展,出现了卫生保健和爱美倾向的萌芽。人类通过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的积累和扩大利用自然物治疗,回归健康。通过实践的探索,产生了医学美的萌芽。
2.中医美学思想的初创(春秋——三国)
人们对疾病和卫生工作有了新的了解,建立了医事制度。一批医学家撰写了《黄帝内经》,形成为中医早期美学思想的基础。南阳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我国辨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医学审美的坚实基础。外科专家华佗,创造了“五禽之戏”的医疗体操,开创了我国保健体操之先例。
3.中医美学思想的丰富(晋——元)
西晋短期统一以后,经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至隋代又复归于统一,到了唐代呈现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中医美学思想随之出现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在医学理论、临证医学、药物学、方剂学等方面,都体现了医学美的要求和医学审美思想。
隋唐时期,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医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医学著作大量出版,临证医学、预防医学出现了新的成就,扩大了医学美学思想的范畴。
宋朝的全盛时期,由于医学教育的发展、教育方法向真实性方面不断改进。医学绘图在求真、求美方面要求更高。
宋、金、元时代的中医学美学思想很活跃。人们常以刘、李、张、朱四家为代表。刘河间在阐发了《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时,大量地观察了人们在生活环境中不协调而出现的疾病作为火热证的辩证论治依据,充分发扬“亢害承制”的理论,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控制疾病转化的意义。李东垣强调要避免疾病的发生则应从增强胃肠机能着手,必须增加营养,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著成《脾胃论》。张子和在治法上独树一帜,善用汗、吐、下三法,根据不同发病原因和疾病发生的不同部位进行辨证施治。朱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提倡“收心养心”调养神明。除四大家外,养生学家丘处机,营养学家忽思慧,骨科专家危亦林,外科学家齐德之,治痨专家葛可久等,都以各自特长著称于世,并丰富了中医美学思想。
4.中医美学思想的发展(明——清)
明、清中医美学思想表现了曲线发展或持续过程。许多医家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中,追求整体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维护了人体阴阳的平衡。由于温病的流行,温病学派兴起。叶天士系统地提出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又提出三焦辨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在防治疾病中的辨证美。
二、西方医学美学思想的演进过程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古代希腊是欧洲医学史上值得骄傲的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使医学纳入了理性的轨道。医学美学思想以古希腊、罗马医学和美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人体美与健康的和谐统一;基础医学的发展促进医学审美认识的提升;医疗实践丰富美的内涵;医德与医美相得益彰的演进过程。
三、医学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朴素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文化还很不发达,人们对自然和人体健康的认识非常模糊,认为患病的原因就是邪气侵入,治病的手段也以驱邪为上,其理论是极其朴实的,施治方法源于某种简单的推理,命运确定着人的健康归宿。
2.生物医学模式阶段。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医学家对于疾病有了借助认识的手段,也有了对抗病因的生产能力。这一阶段,医学家从细胞学水平上认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从消灭、控制生物学致病因素上驱除疾病,保护人体健康。抗菌素与磺胺类药物的发明与产生,在这一阶段被誉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阶段。这一阶段,医学服务的宗旨从生物学范畴向心理学、社会学方向扩宽,它不仅使人躯体上没有疾病,同时还重视消除心理社会致病因素,从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维度确定健康的质量。
4.增强健美素质,提高生命质量阶段。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要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就是躯体无病损,心理上要健康,社会适应上使人有美感。人们的生命质量层次从初级生命质量观,经过中级生活质量观正向着高层次的满足生理、安全、爱与隶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过渡。要实现人们生命质量的高要求,必须把医学人体美作为医学审美对象的核心,进行医学审美实施,评价医学实施质量,从生物、心理、社会圆满适应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医学人体审美需求。
四、医学美学的科学内涵和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对于医学美学及其研究对象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表述。
1.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为目的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医学人文学科的性质,又具有医学技术学科的性质。一方面,是由于它与传统美学的亲缘关系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的医学应用技艺的广泛性特征所决定,人们可以运用医学美学知识于美容医学的各个方面,也可以把它广泛地应用于预防、康复及临床医学各科的医学实施中。医学美学将会把传统的“医学科学”升华为一门“医学艺术”。医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领域中一切美和审美及其规律,即医学美与医学审美及其规律。这是医学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医学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体美及其健康之美,即医学人体美。二是维护、修复和塑造医学人体美的一切医学现象,包括有助于增强医学人体美的医学技术实施、医学审美理论、医学审美行为、医学审美环境和医学审美关系等。因此,医学人体美是医学美学研究的核心。强调“具有生命活力的人体美”。
2.医学美学是一门研究和实施医学领域中的美与审美的一般规律和医学美的创造的科学。其宗旨在于调整和增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高度和谐和统一,不断提高人体素质和生命活力美感。它具有人文医学和应用医学的双重性质。
3.医学美学是在研究人的健康美的基础上,对医学领域中的一切美和审美及其规律的研究。
五、医学美学思想发展展望
随着医学发展的进程,人们在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日益扩大了对医学美的认识,重视和突出了医学审美观点在医学中的应用。我国十几年来,陆续出现了医学文章论述医学美学问题,但多数文章还是在探讨各分支医学和临床各科医学论述中,涉及医学美和审美选择,审美处理等方面。为了把医学实践求美的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推广应用,使医务人员、医学生在工作及学习中按照医学美的客观规律更好地解除病人的心身疾苦,满足人们追求健美的正当需求。全国第一次“医学美学”学术讨论会上对医学美学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初步形成了医学美学的理论体系。
爱美是人的天性,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人类对自身健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学美和审美理论将得到更普遍的运用。医学美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前景将是灿烂的,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
著名的瑞士医史学家H Sigerist指出:“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机体复元,医学的目的还要使人调整以适应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乃是社会的……增进人的健康无疑是一项社会任务,要求政治家、劳资双方,教育工作者和医师等各方面协调努力。”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由于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渗透医学领域,对健康和疾病普遍存在着“生物医学观”,形成了基于生物科学的单一医疗模式。但是,人作为自然界本身及社会人员的综合体,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就不仅仅是生物体变化的一面,而且社会和心理等因素也不断交融影响,原来的医学模式已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医学美学的研究,正是适应全方位医学模式的转化。它要求研究人际关系的和谐、环境美、审美心理对健康的作用,还要求研究所有能增进人体健美的广阔领域。我们还应注意研究因长期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所铸就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物质和模式:天地人综合整体的医学模式;以五行—脏象学说为主体的哲理性医学理论;实用理性精神的医疗体系;伦理主义的医学精神等等。
2.医学重心从治病向防病的转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兴起,医学美学对于指导防治疾病,保障人体健美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贝尔纳指出:“未来医学所关切的,当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人类不希望一旦疾病缠身而去求医,而是追求疾病的预防。因此,除了营养和适当运动维持健美的手段外,凡是有利于保障健美的因素都将是预防医学中的课题。向保障“健康”人的健康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前景。这些都将以医学审美观为引导,作出最好的抉择。
3.健康需要从防治疾病到追求形体美
当今医药已进入日用品领域。如保健食品、抗衰老药、药用化妆品、药物肥皂和药物牙膏等,这些物品有助于维护机体和容貌健美,适应了人们追求青春常驻,推迟衰老的需要。还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并不满足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形体和容貌的健美措施,还追求能在原有基础上增添健美的途径。因此,对医学,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能真正改善、纠正形体容貌的某些缺陷和不足的整形外科、整容外科、口腔科、运动医学等产生了新的需求。不远的将来,有助于人的形体美的医学技能将不断脱颖而出。
4.保健需要从单纯延长寿命到提高生命质量的转化
老年人比其他年龄组更易患病,特别是慢性病。因此,保健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老年医学正在蓬勃发展。增加老年人的生活福利设施和适合老年人娱乐的场所;在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年人以尊敬和温暖;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创设能使老年人舒畅心情的美好环境;使老年人健美、长寿,也将成为医学美学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甄志亚.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3]杨安.人怎样才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4]丘祥兴.医学伦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刚才,听了××医院各位班子成员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体会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以十七大精神统领医院工作全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把卫生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任务。做好医院各项工作,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医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理解和把握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内涵。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医院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医院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将医院的发展和建设推向一个更高、更好的层次,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来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的管理能力,看改革的落实情况,看社会的和谐和公正。群众主要从两个方面关注自身看病就医问题,一是能否能看得起病,另一是能不能看好病。前者需要政府和医疗部门的共同努力,尤其政府部门要加强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源向卫生倾斜,并提供科学的政策环境。而要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看病看得明白,看得放心,看得有安全感,还能充分享受温馨的人文关怀,这就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责任。医院工作的核心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廉价、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最根本、最重要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还要通过使用适宜技术、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流程等措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使医疗服务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医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现实,更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所以,我们要从医疗服务能否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这样一个高度来审视、思考和促进医院各项工作。
二、适应新形势,提高统筹管理医院的能力。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提高,医院工作也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提高统筹管理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化。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转变工作思路,适应形势需要。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在长期的医院管理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也有一些同志在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惯性的思维模式。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思路、工作方法以及干部素质、能力、作风等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学会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统筹谋划医院发展,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我们常常讲真抓实干,真抓实干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脑子没有神、心中没有底、手上没有法、脚下没有力,想真抓也抓不住;想实干也干不好。所以说,能否做好工作关键还在能力。那么,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能力只能来源于勤学习、勤思考,来源于不断探索的实践,来源于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要学会从宏观和战略的角度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会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入手从细节上解决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多统筹规划,少行政命令;多指导帮助,少批评指责;多解决问题,少简单处罚。要加强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比如科学决策能力、战略实施能力、细节管理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和谐共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多方沟通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等等。三是求真务实,落实管理责任。医院工作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是医院工作的根基,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文件发得再多,会议开得再长,如果不抓落实,都是纸上谈兵。个人的能力来源于学习和实践锻炼,组织的能力则来源于制度的规范。要保证质量和安全,就要强化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我们在长期的医院管理工作中,总结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许多已经上升到法律和制度层面,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医院管理的依据和宝贵财富。把医院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落实好,落实到位,需要各级干部真正负起责任,求真务实,常抓不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活动的开展,调动管理队伍的积极性的能动性,推动医院管理上层次,推进医院的行风建设和文化建设。四是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关键看有没有新思路,有没有符合实际的新方案和新举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影响并决定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焦点、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在哪,难点难在哪,我看还是在体制和科技创新方面。要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就要围绕全局做规划,以科学发展为根本,以开拓创新为突破,全面深化医院机制和体制改革。这里我拜托大家,明年改革方案出台后,要多用一点精力,多调查研究,多进行理性思考,多解放思想,争取迈出一些实质性步伐。回顾自治区卫生系统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常常在想,我们取得的最大成绩就是锻造了一支对祖国、对人民忠诚,有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的医疗卫生队伍。他们能吃苦、能战斗,是卫生系统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他们是医改的生力军,是改革的动力源泉。推行改革,要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站在大局看待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实现医院整体性跨越发展,如何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是我们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医院的发展不光是医院自己的事,而且是全区卫生系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医院代表自治区医疗管理和技术水平,我们不能停留在历史的光环中,要向前看,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要变压力为动力。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医院发展长远和近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如特色创院、质量建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等。驾驭好这艘自治区的医疗“航母”,使其既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又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还能展示自治区龙头医院的发展水平。二是突出重点,研究探索科学发展方式。要对自身进行科学评估,找出与国内同级医院的差距,选定几个起步点,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医院科学发展。如:盘活内部资源,让人才和设备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和效率;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打造技术平台;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厚待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加强基础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等等。三是要注重内涵建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上世纪90年代在卫生界流行一个口号,就是“把医院做大、做强”,但结果是医院做大了的不少,真正做强的不多。医院的发展要有科学思路,不能只讲求盲目扩大规模,要注重内涵建设,努力把医院办成精品医院。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牢牢把握质量这个生命线,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全员素质;转变服务理念,推行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推进医院文化建设,营造优质服务环境。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处理好各种关系。要统筹兼顾医疗保健与科研教学的关系,确保医院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医院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关系,确保医院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统筹自我发展和借力发展的关系,确保医院建设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医院科学发展的合力。要不断加强每个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以及廉洁从政教育。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班子之间的密切配合,以班子的团结和谐来带动干部队伍以及全院职工的团结和谐。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推行院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要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透明决策。院长是医院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医院的建设、管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分管院长也要树立责任意识,角色意识和大局意识,要处理好业务和行政管理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工作上。所以,医院的领导班子建设非常重要,在医院管理当中要始终强调党政领导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无缝衔接。只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医院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自参加公司举办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活动后,我自己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加深了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党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做好供电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名供电公司普通员工,要认真贯彻执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要求,与当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提升我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为做好工作奋发努力,贡献我自己的力量:
一、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
当前,我要认真学习掌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要求,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体会的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拓宽视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工作发展。
我要紧抓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要制定全年的学习计划,坚持每月定期抽出时间学习,力争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和良好的成绩。在学习中,要把学习实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特别重要地位,要求学深、学透,务必把这一当代治国方略真正领悟。通过勤奋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好,获得领导的肯定与同事的满意。
二、积极向上,树立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具有先进性,就能自觉在同事中发扬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和广大同事一起搞好各项工作。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首先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风正派和勤奋踏实,保持着勤勤恳恳,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违规现象。在广大同事中树立先锋模范作用,使大家更有信心去工作,把供电工作做好,提高质量,获得公司的满意。
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惟有不懈地努力,干好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努力就意味着要立足岗位,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我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因为我爱这份工作,所以我会不断地战胜自己,不断从中去增加归属感。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爱岗敬业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念,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爱岗敬业,誓言无声。有句广告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会尽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和我的同事们在这里描绘我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蓝图。
四、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公司工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作作风不仅影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健全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我们普通员工来讲,工作作风与个人和周围同事的成长发展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工作作风扎实,有利于充实自己的生活,培养严谨和敢于打拼的性格,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影响带动公司其他人员健康发展;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坚持了求真务实的优良工作作风。因此我们作为公司的骨干成员,要想成为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以戒骄戒躁的心态继承弘扬好“实”的工作作风。
办学指导思想,作为高校办学的灵魂,是学校决策机构,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发展规律,学校发展目标所确立的办学理念,是对办学因由、办学目标、以及办学途径与方法等办学重大问题的理性思维,是基于办学价值与定位之上确立的工作思路和战略举措,也是指导高校发展的有效法宝。
地方师范大学承担着地方教师教育培养、服务地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重任,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师范大学办学指导思想脱离地方实际,盲目“向上”或“跟风”趋同而缺乏办学特色等问题和现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地方师范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定位的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全面发挥其高校顶层设计的灵魂作用,推动地方师范大学的创新发展。
1 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实现办学理论科学创新
办学指导思想决定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教育改革和发展既包括教育实践及行为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也包括教育观念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办学指导思想既是教育观念的反映,也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面向未来、把握未来的过程,是确立未来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方向的过程,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在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凝练不断地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创新办学理念,具备资源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机遇意识、改革创新意识、质量效益意识;革新管理理念,坚持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注重硬性规章制度管理,又注重软性文化熏陶和影响。坚持资源管理和评价管理相结合,既注重追求效率、效益的资源管理,又注重以人为本的评价管理。这既是一所高校校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式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确立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实现教育理论创新,面向未来研究教育的新形势、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教育的新理论、新学说、新主张、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观念,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确立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2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员参与,学术主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满足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因此,在确立办学指导思想的过程总,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师生的需求和发展要求,考虑到行政人员和学术教师的双重参与,考虑到地方人本民生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尤其要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要自觉地把培育人才放在首位,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适应、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以增强教师教育动力,提升教师教育素质,师生共同快乐发展为基本原则。其次,坚持教职工全员参与。全员参与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原则之一,强调的是一种人性化或人本化管理。意指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利益发挥其才干。组织要识别其个人发展要求,将个人的愿望和组织的愿望统一起来,为其创造参与的机会,给予其充分的自和体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实施全员参与策略,要注意领导性与群众性相结合。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的一项重大的领导决策,必须慎重对待,必须广泛发动广大教师、干部和职工参加讨论,没有他们的参与,就难以集中全校上下的智慧,难以形成科学的全校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也难以转化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再次,坚持学术主导,保证研究过程论证科学。大学是一个学术性组织,大学追求学术自由。大学强烈学术性特征已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大学办学指导思想的确立作为大学管理与决策的主要内容,也应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办学指导思想涉及到大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学科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而这些无疑都跟学术有关。另外,确立过程也是一项重大的决策活动,需要全面而又科学的信息采集、广大教育专家的积极参与。必须要有校内外专家的广泛参与,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专家,而且应该包括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方面的专家。
3 转变发展方式,滚动实施,协调发展
首先,在确立地方师范大学的发展方式上,要协调好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两者向来都是并存、统一的,发展从来也都是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并存的结果。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由扩大规模的外延发展进入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阶段,即内涵发展为主的阶段,主要转化到教学、培养模式,层次提升,质量水平上来。而现实中一些高校包括地方师范大学在内,盲目追求高层次发展,不讲学校实际条件扩大研究生数量,盲目追求综合化,无法要保证培养质量,最终会影响学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发展目标上,要协调师范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地方师范大学竞争压力加大,传统的教师教育优势不再明显,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许多高校都在想方设法拓展、加强办学的综合。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因覆盖面广,文理科基础良好,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可通过学科交叉、重组的方式纵深化发展。所以,在确立办学指导思想时,要坚持师范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在做好特色和优势的同时,适当拓展办学功能,使师范性和综合性相互促进,增强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再次,在确立方法策略上,要实施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办学指导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确立办学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创造理论、完善理论,通过实践来反馈、纠正,再实践、反馈、纠正,如此反复几次,并在此过程对反馈纠正的办学指导思想进行凝练提升,最终直至科学办学指导思想的形成。
4 坚持系统审视,配套保障,统筹发展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组成。管理者的作用是确保组织的各部分相互协调,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即人们不能片面地追求局部最优化,而应追求企业整体最优化。②
一、正确评估阶段工作成效
3月10日动员会后,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__*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各环节的任务。总结起来,体现出“五到位”和“五方面”成效。
“五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__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主要领导担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并且配备了工作人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活动方案,既体现了县委的要求,又体现了本单位“自选动作”的创新特色,明确了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纪律,建立了工作机制,增强了工作活力和实效。二是安排部署到位。3月18日,在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党组书记、__长在动员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同时,结合县__的实际,各党支部进行了再动员和再部署,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党支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三是宣传动员到位。学习实践活动启动后,__党组迅速起动,召开了动员会议,全体党员参加了动员会议;主要领导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宣讲、上党课,集中学习培训3次,利用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内网宣传、黑板报、报送信息、媒体报道等,宣传了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步骤和工作进展情况,增强了__党员干警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四是领导带头到位。学习实践活动中,__领导干部做到了“五带头”,带头抓学习、带头调研、带头上课、带头征集意见、带头解决问题。领导和办公室人员带着调研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起率先示范的作用,促进法院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完成。五是任务落实到位。在学习调研阶段抓集中学习、抓宣讲辅导、抓深入调研、抓意见征集、抓交流体会,保证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调研报告、心得体会、梳理意见、重点工作的落实,做到“八有”(有学习篇目、有学习形式、有时间安排、有培训辅导、有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有思想共识、有工作载体)“三不漏”,即:不漏参学对象、不漏规定动作、不漏活动环节,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五项成效”: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调研、征集意见等活动,让群众清楚__单位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让__党员明白为什么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__领导班子认识到开展活动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紧迫性,增强了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转变了执法观念。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内涵、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深入的调研思考,牢固树立了全局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司法理念,增强服务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了“清积大执行”长效机制。三是增进了上下沟通。通过交流和征集意见,__党员干警对党的重大决策和当前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领导班子对党员、干警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有新的认识和把握,使单位工作方向更明晰、定位更准确。四是创新了活动载体。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新,法院工作出现了特色和亮点。通过富有创意的活动载体,突出了实践特色,增强了活动实效。五是做到了两个促进。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力求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围绕执法为民、维护稳定、服务发展等工作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法院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达到了“六个新”:即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有新突破,队伍建设有新突破,创新机制有新突破,法律监督工作有新突破,管理工作有新突破,廉政自律有新突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有差距,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工学矛盾突出,对学习的重视不够;三是实践特色不突出,总结经验挖掘工作亮点不够,创新不多。四是深入调研和征集意见不够,与活动要求还有差距。
二、扎实推进分析检查阶段工作
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安排,要围绕“三把握、四抓好、五查摆”,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法院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把握三大环节
第一、开好两个专题会议。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坚持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深入查找在应对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群众合法权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根源。主要领导带头征求意见、带头交心谈心、带头写好发言提纲、带头开展自我批评,组织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第二、撰写分析
检查报告。写好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要充分运用前一阶段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以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为重点,全面梳理存在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充分反映单位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努力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主持、亲自把关,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真正把问题找准确、把根源弄明白、把思路理清楚、把对策定科学。第三、组织抓好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认真组织评议。要把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充分纳入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评议,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二)抓好四个重点
第一、深入开展主题调研。深入开展调研活动,重点围绕__服务发展方式和维护稳定、破解科学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进行科学论证,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实事求是分析总结。在调研、剖析的基础上,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相互沟通思想,交换看法,提高分析总结的质量。领导班子要通报分析总结情况、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整改的情况要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要加大主题实践活动的推进力度,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最终体现到“工作大推进”上来,在第二阶段中,要突出“五个一”的实践活动。
四要抓好集中解决问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统筹协调,集中力量解决几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几件群众希望解决的事情,维护稳定、惠及于民。
(三)突出查摆五大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能否深入推进,能否取得成效,在于我们查找问题的深度,要认真开展“五查五看”,一查法治理念,看执法思想是否正确,思想解放的力度大不大;二查工作思路,看做出的决策科学不科学,工作重点准确不准确;三查落实措施,看工作措施是否切合实际,看维护司法公正是否到位;四查体制机制,看工作运转是否科学高效、政令畅通,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落实到位;五查工作成效,看党委的重大决策是否落实到位,重点工作任务是否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要通过深入查找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着眼于推动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抓落实,创新机制促进工作,强化制度保稳定;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探索研究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提升维护稳定的新路子,从而促使__机关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着眼于和谐发展,努力为小康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建议
一是抓好学习调研。把学习调研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党员干部通读、精读上级规定的必读篇目,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议会精神和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5月12日重要讲话精神,对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强调“三个下功夫”、“六个讲清楚”。“三个下功夫”是: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在认真查找问题上下功夫,在深入剖析原因上下功夫,在科学制定对策上下功夫。“六个讲清楚”是:切实做到把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讲清楚,把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讲清楚,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讲清楚,把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讲清楚,把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讲清楚,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的具体措施讲清楚,防止把分析检查报告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报告),学习上级党委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提高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升到新水平。
二是抓好边查边改。对领导干部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内设部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整改、边查边改,具备条件的马上就改。特别是对影响科学发展的大事、制约科学发展的难事、阻碍科学发展的急事、关系民生改善的实事,要下大力气抓紧解决好。当前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认真分析检查,切实整改落实,真正让群众看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问题解决的决心,看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
三是抓好工作成效。正确处理好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需要取得的成效。要做到思想上统一,自觉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应对危机、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统一起来,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来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通过实践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要做到内容上融合,把战危机、促增长、保稳定作为深化学习、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的重点,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检验。既要不折不扣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又要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是抓好责任落实。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分管领导要承担起直接责任,超前思考,周密谋划,精心实施,把各项部署安排、各项工作任务抓实、抓细、抓好、抓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履行好组织实施责任,坚持搞好服务、统筹协调,掌握动态、反映情况,督促检查,保证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
五是抓好信息反馈。要充分利用网站、自办刊物、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第二阶段的部署、要求、做法、经验和成效,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要积极编写《简报》,及时准确的向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反映分析检查活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要积极与新闻单位联系,报道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特别是报道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
在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模式的改变。研究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特点以及图书馆信息模式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
一、网络环境中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由于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从传统的“馆藏中心模式”转变为“用户中心模式”,导致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四个方面的变化特点。
1.社会化。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流日益广泛频繁,经济全球化使得各行各业为谋求发展都得依靠信息,对信息的需求已不再仅限于政界、军界、经济界、知识界,粮农、果农、渔农也都需要信息。到图书馆寻求信息已不再只是读书人的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起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信息意识的日益增强,社会每一位成员都将成为信息的需求者,而且,图书馆也从仅仅为本地区用户服务扩大到为全社会用户服务。
2.多元化。在网络环境中,各行各业对信息内容的需求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领域的,不同的人对信息量的需求也不同,有的要一本书,有的要一段文字,有的要一个数字,有的要一个分子式,等等,这是在传统图书馆时代已有的不同的用户需求。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载体的要求也不同了,有的要纸质文献,有的要光碟,有的要磁盘,有的要缩微胶片,等等。人们对信息时效的要求也严格了,一是追求最新的信息,一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总之,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文献借阅,在现代信息环境与科学技术条件下,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能够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业务,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保障,满足他们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3.网络化。能够尽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的一贯愿望,但是,在传统图书馆时代由于财务、人力、时间、空间的关系,总有图书馆难以满足的需求。于是图书馆界寄希望于馆际互借。但由于交通(也即邮政)的关系,馆际互借经常难以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超文本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普及应用,资源共享有了现实基础,用户需求也趋于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
4.集成化。科学发展使得科学门类划分越来越细,但学科交叉、学科渗透也越来越厉害,换句话说,学科关联度加大了。虽然人类社会生活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从事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但人们之间的互相联系紧密了、互相影响加大了。譬如电话,就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另外,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人们有时重视过程,但更多的是愿意直趋结果。
二、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方向
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条件下,读者信息需求变化的新特点和信息服务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图书馆加强图书管理创新。
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经过了十个转变。新技术革命对图书管理服务的影响主要有:(1)读者服务的模式从“以藏书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转化;(2)读者服务的对象,从“图书馆读者”向“社会读者”延伸;(3)读者服务的范围,从“图书馆服务”向“资源共享服务”拓展;(4)读者服务的内容,从“传统馆藏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发展;(5)读者服务的重点,从“一般借阅咨询服务”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转移;(6)读者服务的手段,从“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向“综合文献技术应用”发展;(7)读者服务的功能,从“单纯文献传递服务”向“多元文化信息服务”扩展;(8)读者服务的观念――从“无偿免费服务”向“有偿收费服务”转变;(9)图书馆的读者教育,从“图书馆利用教育”向“信息知识能力教育”发展;(10)读者服务人员的角色,从“文献资料的传播者”向“信息资源的导航者”转变。这十个方面的变化,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新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指明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方向。
三、信息化图书管理发展趋势
信息化的图书馆,即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有较高价值的图像,文字,语音,影响,软件,影视,音响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组织,规范加工和压缩处理等,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其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和管理,实施信息增值,再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经济、高效地传播和接受,使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从网上享受到各种信息服务。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需要存取权限,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商业机构,教育团体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相关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质量控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工程质量为目标,在工程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对具体的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和实施,并对其过程进行规范、纠正、严格把关,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预控、施工过程管理、施工质量验收等环节中建立起全面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实现预期的工程目标,铸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精品工程,从而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土木工程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从施工单位层面来讲由于其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重视力度有限,认识不到位,令主要施工人员无法深刻理解开展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科学内涵,在实际施工中置相关管理规定于不顾,对许多细小质量问题不能够妥善解决甚至视而不见,该类现象令土木工程的优质质量无从保证。具体存在的问题包含开展施工设计阶段不全面考虑直接令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难于合格。一些施工单位由于没有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规定程序清楚认识令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经常发生,例如施工方在没有认证工程可行性的状况下匆忙开工、无证设计、随意设计,不依据图纸进行施工或根本没有施工图纸,在没有对实际工程状况做专业规划的基础上便急于施工,在工程竣工阶段不履行试运行程序便交付使用,该类普遍存在的问题令土木工程在各项产品质量层面包含较大隐患。同时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还存在管理施工质量不到位的现象,例如,无法严格执行具体流程规定,无法准确理解施工、把握偏差现象,给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埋下安全隐患。当前在土木工程发展建设进程中基于施工方在选择施工材料层面没有严格依据具体规定标准实施采购,令工程事故频繁发生,例如施工中常常出现不按规定进行混凝土比例配合、沙石级配包含不合理性、施工水泥材料由于选择采购及保管不力而受潮结块影响了应有安定性,外加剂掺量与性能无法符合相关标准等均会引发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密实程度的有限,进而令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由于强度不足形成了各类安全质量事故。
2、外部环境问题
土木工程勘察地质工作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勘察地质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否能全面如实映射实际施工状况会影响施工质量。同时施工项目建设周期会受到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露天作业的工程中如果遇到暴雨天气、雷电气候、较大湿度环境均会令对施工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应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期创建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机制。另外对熔岩、填土、软土、土洞或地基倘若不当处理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施工方只有严格谨慎执行、良好把握才能确保施工质量良好优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就愈加的突出,土木建筑施工过程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施工对于城市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有害气体、噪音、地震、等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污染,是现在土木建筑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人员素质与专业水平问题
无论是任何行业,安全生产是核心内容,土木建筑的安全问题是特别要重视的问题。它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场地设备,施工人员和技术安全等内容。建筑施工露天高空作业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影响安全操作的因素较多,危险性较大,事故的主要是由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管理层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安全施工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发生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其中高空坠物、硬物撞击、坍塌以及漏电等是多发事故。我们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工人的安全问题,我们看新闻的时候,总能看到,哪个施工场地又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故,重视安全问题是土木建筑施工过程的首要问题。我们在施工时,我们要对现场社备,施工人员先进行安全管理,施工场地干净与否,工人是否带有安全帽,高空作业的装置是否安全,施工技术是不是安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建筑施工能顺利的进行。
当前较多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雇佣多为农民工,较多人员没有受到专业化的教育与科学技术培训,因此对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工序与应注意的细节事项无法做到科学清晰的认知,体现出了较低的专业素质,其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较多施工人员没有良好认识安全施工重要性,在实际施工进程中具有较低的防范意识。工程管理人员则体现了一定的非专业化特征。当前较多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控制管理人员没有全面了解相关技术规范与国家法规法律,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不足,甚至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化的施工管理岗位人员,该类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水平。
二、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1、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开展
一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设计方案、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的质量进行会审。重点审核设计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设计方案是否科学、规范、合理,设计意图是否明确,建筑工程与周边的环境是否和谐。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检查,查看各种标准、数据是否相符吻合。二是对施工方案、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可行性、施工技术的工艺,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等进行检查。三是对施工人员和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等进行质量管理意识培训,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是应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首先熟悉施工操作流程要求,熟练掌握施工操作要领。四是着重把好工程材料质量的关口。对进场材料的质量实行三检制度。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确保材料入场质量关。
现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的深入为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现代工程施工企业能够以质量控制研究理论为基础促进自身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根据自身施工管理架构与工作流程构建基础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的完善,以这样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方式使企业在进行每一项工程施工时都能够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满足工程实际需求。避免传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满足工程实际情况造成的质量控制不适应性。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开展,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