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冬季健康教育知识

冬季健康教育知识

时间:2023-07-25 17:1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冬季健康教育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冬季健康教育知识

第1篇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大力传播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防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卫生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二、 健康教育内容

1. 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及信息回馈。

2.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紧密抓住居民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所需的健康知识,以宣传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

3. 结合卫生主题宣传日,在群众中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提高群众对健康知识的认识。

4. 根据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季节性多发病等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5. 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要定期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健康教育活动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 活动时间与形式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开展冬季节慢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形式以健康教育讲座及板报宣传为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儿童佝偻病防治知识,要求父母合理安排儿童膳食、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活动形式以健康教育讲座及板报宣传为主。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结核病防治日,重点宣传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活动形式以街头宣教、板报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为主。

四月份:针对目前高发的禽流感H7N9进行防控知识培训。活动形式以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和板报宣传为主。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世界无烟日、碘缺乏日、世界高血压日等,重点宣传吸烟有害健康,高血压病防治,职业卫生等宣传,活动形式以健康教育讲座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为主。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世界禁毒日,重点开展儿童保健,远离宣传,活动形式以健康教育讲座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为主。 七月份:通过板报宣传,重点宣传夏季养生保健知识及意外伤害防范。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在计划生育和妇女门诊宣传母乳喂养,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和传染病知识,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年节,重点开展老年病防治知识,冠心病预防教育,活动形式以健康教育讲座为主。

十月份: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等,活动形式以街头宣传和康复指导为主。

十一月份:结合世界糖尿病日,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形式以健康教育讲座。

十二月份:结合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开展性病艾滋病宣传,以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为主。

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基层医院;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25-01

健康教育是血液透析患者获得透析相关知识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减缓并发症发生,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男性15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82岁;文化程度:高中13例,初中20例,小学2例,文盲8例。

2健康教育方法

2.1口头教育:由责任护士多次、反复地向分管患者及家属介绍血透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充分了解血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文字教育:向患者发放有关肾脏疾病和透析知识的宣传书册、肾友必读、内瘘护理小卡片等图文并茂的的健康教育卡片、杂志,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患者给予详细地讲解,并进行形象教育和示范教育。

2.3播放碟片式的教育:透析期间在治疗室、陪人休息室同时为患者和家属播放光碟讲解肾病相关知识和保健知识。

2.4互教育:鼓励患者相互教育,让透析时间长、自我管理能力强的患者现身说法。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环境介绍:向患者介绍血透室的环境,介绍本科室医生和护士,告知血透室的规章制度和探视制度。

3.2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因人施教,耐心地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和治疗经过。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血液透析存在的风险及透析前后、透析期间的注意事项。

3.3心理护理:患病初期的患者大多数会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绝望的心态,因此唤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1]。接触患者后多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使其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3.4透析间期护理

3.4.1饮食指导:肾衰竭患者诱导透析后,会感到全身的轻松和舒适,这时指导患者切勿暴饮暴食,要合理安排膳食,遵循高热量、低盐低脂低钾、高钙低磷、优质蛋白原则,既要保证营养,又要适当控制入量。

3.4.2内瘘的自我护理:要求其注意内瘘侧肢体皮肤清洁,在治疗结束24h后经常用温热水热敷或喜疗妥涂擦[2]。冬季应当在内瘘血管上涂抹防皲的油膏,注意保暖,防止内瘘冻伤和皮肤皲裂;夏季如要游泳,应在穿刺点上贴上防水胶布,最好在透析治疗后24h再游泳。内瘘肢体应尽量不负重,不碰撞,不输血输液、不测量血压,远离尖利物品,预防损伤,做到万无一失。若内瘘处搏动及震颤音减弱或消失,立即回医院处理。

3.4.3用药指导: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强调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年老患者的药物亲自交予家属手上。

4小结

通过对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39例能较全面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4例基本掌握,大大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蒋美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R].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S1

第3篇

近年来,我校的哮喘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仅少部分是教职工。在对大学生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几乎都存在对疾病认识模糊和依从性较差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只是被动等发病后再去治疗,有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少了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加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一些南方的同学不适应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致使发病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均增加。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患病学生情绪很消极,担心患病会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包括学业、事业、感情等,而表现出沮丧、自卑、紧张、孤独感、社会适应能力差,严重者甚至出现入睡前紧张、恐惧,使躯体的致病因素与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鉴于以上情况,对我校哮喘患者采取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收集67例哮喘病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8例;4例为我校教工,其他均为我校在校大学生。平均患病时间约2~9年,患者均已明确诊断,且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其中46例曾因哮喘急性发作被送入医院急诊抢救,9例患者曾使用峰流速仪,无1例坚持定期监测病情。

1.2 方 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发病特点、发作时的应对措施、用药情况、对疾病和常用药物的认识以及相关知识的来源。

1.2.2 健康教育

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讲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方案。通过授课、讨论、观看录像、健康咨询、发放哮喘知识手册、患者之间交流经验、疾病管理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由专职医生由浅入深、图文并茂、生动详细的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哮喘的防治知识。

教育内容包括哮喘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有效的防护措施、哮喘发作的判断、哮喘发作前先驱症状、处理措施、急性发作时如何求救、常用药的正确使用及副作用、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吸入激素的注意事项及激素吸入时与呼吸的关系。其中,关键环节需反复讲解,多次示范。

2 结 果

67例哮喘患者经过1个月的健康教育,对哮喘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之前,大多数人仅重视哮喘的急性发作而忽略了诱发因素。教育之后,使其懂得通过积极查找过敏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增强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等可大大减少哮喘发病的机会。

向患者讲解正确吸入气雾剂的方法后,患者使用时通过控制呼吸可将药物最大限度地吸入肺内,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注意减少口腔真菌感染的副作用。通过教育稳定患者的情绪,克服恐惧、紧张、消极与不安后,能正确认识和面对哮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守医生的指导,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通过健康教育医生和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互相成为朋友,医生将防治知识教授患者,让患者知道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药。让患者摆脱了以往发作时才治疗,缓解后就停治,停治过后再发病这样的恶性循环。

3 讨 论

高校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小、缺少家长的照顾、学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用药不规范、自我管理能力欠佳。加之他们缺乏相关知识,认识不到严重程度,导致哮喘反复发作与恶化,甚至急性发作时,处理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第4篇

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加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护理尽快恢复健康[1]。断指再植是一项较高难度的精细手术,其成功不仅取决于医师对再植条件的准确判断和显微外科技术的熟练程度,而且与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我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共对230例断指再植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0例,男160例,女70例,年龄18~67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斗殴19例,自残21例,工伤192例。

2 健康教育

2.1 入院教育:手指离断是一种强烈的外部刺激,而且患者大多数为手工劳动者,文化程度较低,配合治疗的顺应性较差,入院教育主要是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以和蔼的态度与病人及家属交谈,了解致伤原因,发放教育手册和入院须知,进行宣教,介绍病区环境、管理制度、该病人的诊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和紧张不适感,通过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今后的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术前教育:手指离断伤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担心手术费用的筹备、再植手指的成活、功能的恢复程度等。针对此种复杂心理状态,首先要热情接待患者,设法让其镇静,解除其恐惧心理,耐心解释再植的必要性,使其认真、理智的进行思考,慎重权衡利弊得失,同时向病人介绍目前显微技术的先进性、普遍性及较高的成功率,讲解同类患者手术成功的范例,使其看到治疗的希望,提高战胜伤残的信心。

2.3 术后教育:术后教育主要是提高配合治疗和护理的能力,减轻疼痛与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再植成活率。减少各种不良刺激,防止发生血管危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2.3.1 病室保持安静、清洁、舒适,禁止大声喧哗,以免影响患者情绪,导致血管痉挛。说服家属给予适当的精神抚慰,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战胜伤病信心。保持室温23~25℃,防止寒冷导致血管痉挛。

2.3.2 术后卧床休息2w,患肢制动,抬高15°[2],过高影响末梢血供,过低导致回流受阻,卧床期间要注意定期翻身,温水擦浴,按摩受压部位,以防形成褥疮。臂丛麻醉者还要注意观察患肢非伤部位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2.3.3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饮食,避免冷、辛辣刺激,防止便秘,因为便秘可引起血管痉挛,已有便秘者,及时给予腹部按摩、缓泻药等缓解症状。

2.3.4 戒烟:包括被动吸烟,尼古丁可使小动脉痉挛,手指血管阻力增加,还可使血小板凝聚,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是动脉危象的有效诱发因子。

2.3.5 有效的镇痛治疗:对于个别耐受性差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持续性镇痛药物治疗,以防强烈痛感刺激引起血管痉挛。

2.3.6 严密观察末梢血运:特别是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小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因此夜间发生血管痉挛的可能性较大,不仅要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病房,而且要指导夜间陪护的家属学会观察患指色泽及温度变化,配合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危象,使血管危象得到及时处理,提高存活率。

2.4 出院教育:出院教育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为主,为患者制定详细的自我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技巧。告知病人坚持继续戒烟,不到有吸烟的场所,注意冬季保暖。断指术后6~7w拔克氏针,定期门诊复查,进行分期功能锻炼。

3 结果

通过对再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大多数患者能以较平和的心态及积极的态度配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治疗护理,了解再植相关知识,学会自我护理技巧,以提高再植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成功率上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至21d。

【参考文献】

[1] 李惠英,郭爱梅.健康教育中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技能[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9):28.

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 社区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11-02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我站对金塔社区和金星花园社区入户筛查发现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通过对金塔和金星花园社区居民的筛查,发现糖尿病患者159例,患病时间最短的1年,最长的26年。其中回族居民为106人,占总病例的66%男83例,女76例,年龄55- 85岁,平均70岁,以老年患者多见。其中大专学历5例,中专学历4例,高中16例,初中学历91例,小学学历18例,文盲2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依据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

2 相关问题:

2.1 饮食结构不合理 回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八宝茶。八宝茶有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回族饮食生活中,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宁夏回族还把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调制面团时,在里边加入蜂蜜、红糖等。斋月里,一般餐餐都备有牛羊肉、油茶、白糖、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有些居民尤其喜欢吃壮羊肉,这样就造成饮食中脂肪含量过高,导致肥胖。

2.2 运动不合理 大西北11月初至下一年3月底天气寒冷,居民户外体育运动减少,饭后习惯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热量消耗减少,导致脂肪堆积,形成高脂血症。

2.3 膳食搭配不均衡 西北地区冬季自产的新鲜蔬菜、水果比南方品种较少,价格较高,居民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腌制类蔬菜摄入量增加,无形中增加了食盐的摄入。而且居民的烹调习惯多以炒、炸为主,油份大,热量高,油炸食物吃多了不仅加重肠道的负担,而且会使食物脂肪含量成倍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减少又导致肠道的消化和排毒功能减弱,这些因素使得大部分回族居民体重指数偏高甚至肥胖,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

2.4 服药不规律 回族居民封斋月里,在东方发白前就要吃饱饭,一直到太阳落山前不进一切饮食,包括药物。不能按时服药,所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

2.5 测试血糖时间不正确 由于经济条件及对疾病的认识不清等原因,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定期监测血糖,经常凭感觉服药,造成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3.1 建立糖尿病病例管理卡 详细登记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联系方式 、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及并发症的有无并填写随访记录。

3.2 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社区医师面对面的口头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及举办讲座、定期家访等。

4 健康教育的方法

4.1 饮食指导 给患者反复讲解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的好处,即能增加多种维生素,又能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有些水果蔬菜还有减肥的功效,多食豆类、谷类、无糖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萝卜、洋葱、木耳、苦瓜)、鱼类、奶类等,尽量不吃壮肉及油炸食品、腌制蔬菜,改变烹饪方式,新鲜绿叶蔬菜尽量用沸水焯过吃,不宜长时间地焖煮。耐心的指导患者应少量多餐,每天4-6次,老年人每餐6-7分饱。饮食宜清淡,保持低糖、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超重与肥胖,戒烟限酒。

4.2 心理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满不在乎等。在这几年糖尿病社区管理工作中我发现家庭经济宽裕、文化程度的高患者对疾病认识越高,疾病控制就好,家庭经济差的对疾病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我们在进行健康指导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理活动,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4.3 运动指导 由于我们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部分居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运动的益处理解不够,尤其是到了冬季,居民晚间饭后怕冷不爱运动,我们社区医护针对以上情况,给糖尿病患者经常反复地讲解锻炼的好处,尤其糖尿病患者在餐后1h运动是降低血糖的最佳时间,并有益于减轻肥胖、控制体重,所以我们指导糖尿病患者根据年龄、体力、体质、爱好、有无并发症等,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简单易学、平稳温和的室内外运动项目。

4.4 规律服药指导 因糖尿病患者均需终身服药,对于回族居民在封斋月不按时服药的具体情况,我们社区医护人员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反复讲解糖尿病的不按时服药的危害,我们耐心地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按规定服药、不因自己的生活习俗随意停药或不按时服药。

4.5 定期测量血糖 有些糖尿病患者对自已血糖检测太高也满不在乎,我们耐心说服患者转变观念,重视自已的病情,指导患者定期到服务站检测血糖。

4.6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定期检查眼底、眼压,预防视网膜病变等视力严重损害;鞋袜要合脚、卫生、透气,不用热水烫脚以免烫伤;经常测量血压,检查血脂,积极控制高血压和治疗高血脂。

4.7 定期家访 对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每月进行免费随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6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健康教育 慢性腰腿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91-02

慢性腰腿痛是指后背的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散痛,比较常见的病因有损伤、退变、肿瘤、先天炎症及其他疾患等。[1]慢性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症状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的缺乏,治疗中不依从性普遍存在,对疾病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对慢性腰腿痛患者的护理中,笔者发现向患者进行及时、简单、易掌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笔者于2008年1月起对慢性腰腿痛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室慢性腰腿痛患者130例,经临床体检和DR及CT扫描检查确诊,符合慢性腰腿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5例,女性75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病程6个月至24年,平均13.8年。以上病例均有认知能力,并能较好的进行语言沟通。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式一对一或一对多指导,采用面谈,讲座等形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健康需求,做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文字宣传,以健康手册,图片等形式进行。

1.2.2 西医健康教育

1.2.2.1 心理指导 由于慢性腰腿痛对患者身心的损害,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变化,应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与患者及其陪护亲属沟通,及时解答其疑问,关心、尊重患者,以密切护患关系,增进了解,减轻心理压力,身心的愉悦可促进疾病康复。

1.2.2.2 饮食指导 ①由于疾病影响,患者食欲减退,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机体康复 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指导患者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如瘦肉、禽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当多食维生素多的食物,以防便秘。②戒烟,烟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对疾病恢复不利。③适当饮茶,茶叶中含有儿茶酚胺和茶碱,咖啡因和多种维生素,可增加血管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

1.2.2.3 生活指导 ①适当活动:指导患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从事较轻的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发现腰腿不适,立即停止劳动,卧床休息。

②注意腰部保暖,特别是初冬季节,应早穿保暖衣裤。

③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动力姿势,尤其是负重、弯腰取物、起坐等动作,均需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免某一部位结构遭到过度的不平衡的牵张。

④坚持腰背部肌肉锻炼,如坚持游泳、慢跑、爬山,指导患者做腰背肌及臀肌锻炼操,锻炼量因人而定,不可超量,但要持之以恒。

1.2.2.4 治疗指导 向患者讲解行物理治疗的项目名称、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充分了解理疗的目的和作用,并能在治疗中进行有效配合,建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1.2.3 中医健康教育 在西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情态调摄、起居养生、病后调护,治未病教育等与日常生活起居密切相关且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

1.2.3.1 情志调摄教育 向患者解释腰腿痛与精神、心理、情志异常之间的有机联系,讲解预防 的方法和各种自我放松的方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消除恐惧和紧张情绪,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学会避免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以免使脏腑气血失和,影响疾病的康复。

1.2.3.2 起居养生教育 向患者介绍养生之道以养为主,因人而异、因人制宜,按体质养生,顺应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起居方式,形神共养,谨避外邪的生活方式。

1.2.3.3 病后调护指导 指导患者在生活中防止因情复病、因劳复病、因食复病,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随时调整药物、整体,综合性调整体内肝、肾、脾、胃及冲任,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疏通,标本兼治的目的。

1.2.3.4 治未病教育 指导患者规范自身生活行为方式,加强心理调节,运用保健运动,自我推拿按摩及饮食疗法来预防慢性腰腿痛的反复发作。

1.3 观察方法及指标

自制调查问卷,13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对慢性腰腿痛的知晓情况按等级评分。健康知晓率评定:明确:全部能叙述,描述,演示;比较明确:大部分能叙述,描述,演示;不够明确:小部分能叙述,描述,演示;不明确:不能叙述,描述,演示。

1.4 统计学分析

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例)

注:X2 =46.3,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腰腿痛患者教育前后知晓率的比较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腰腿痛患者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护士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知识,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中西医结合教育,正是依据患者的需求不同而制定的实教方案,它以中西整体观为指导,遵循养生法则,通过辨证分型,运用情志调治,起居养生,病后调护,治未病教育等方式对患者实施辨证施护,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2]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符合当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祖国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观,“辨证观”和身心康复的特色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统一。[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将西医的疾病知识和中医的情志,饮食,起居护理合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前,慢性腰腿痛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不高,健康教育后,他们对本病的认知度大有提高,形成了健康信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了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方法,能注意腰腿关节的活动,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并缓解了患者由于长期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对本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保健意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将西医的疾病知识和中医的情志,饮食,起居护理合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梁新军,夏仁德,夏侃.下腰痛的诊断与治疗.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1):41.

第7篇

[关键词] 发热;儿童;健康教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41-01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加之各系统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很不完善,尤其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不完善,使其体温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异常。当婴幼儿肛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腋温超过37.4℃,可以认为发热。有部分儿童对发热的反应较敏感,甚至引起高热惊厥。临床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发热感到恐慌和焦虑,迫切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作出降温处理。针对家长在发热患儿表现出的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是科学治疗和护理发热成功的关键[1]。

1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7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发热患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个月~4岁。惊厥多在病初突然高热时发生,神志恢复快,时间短,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2实施全面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分析小儿发热的原因

2.1.1非感染因素①年龄越小,器官系统的发育越不完善,尤其是体温调整节中枢的发育不完善,加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散热和储热功能低下,使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②一日内体温波动:一般清晨2∶00~6∶00体温较低,傍晚8∶00体温较高;③饮食与衣着薄厚:日常进食、进水可使体温升高,衣着厚,温度较高,反之较低;④沐浴与运动:热水沐浴、哭闹等都使产热增加:⑤季节性温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⑥新陈代谢率: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体温高。

2.1.2感染因素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之母体提供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起急性、全身性、局部性感染,使体温升高。

2.2收集家长对发热婴幼儿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长在患儿发热而无明显症状时难以发现,一旦发现患儿发热和高热时表现出惊慌失措。②患儿家长对小儿发热症状发展估计不准,常急于要求采取降温措施,对医护人员采取保守措施表示不理想。③年轻的父母,对小儿发热的护理经验不足,面对婴幼儿发热表现出惊慌失措。

2.3制定健康教育学习目标

①正确判断小儿发热。②了解常见发热的护理方法。③能实施物理降温方法。④列出小儿发热的预防措施。⑤掌握发热时的急诊信号。

2.4健康教育干预及评价

2.4.1健康教育方式对小儿发热的健康教育,多以个别指导为主。

2.4.2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①讲解何谓小儿发热及判断方法。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判断孩子发热可以借助体温计测量,在婴幼儿确实体温升高时,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动作等。②描述发热过程及其临床表现,发热过程分为3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与体温下降期。③讲述发热的护理方法。a.症状观察,注意体温升高程度及变化规律,观察呼吸、脉搏、意识状态变化;b.患儿应安置于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的环境;c.卧床休息:发热时机体消耗增多,代谢加快,食欲下降,能量供应不足,因此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保持舒适;d.补充水分及营养:高热时代谢增快,消耗增加,消化功能减弱而导致食欲下降,加之退热时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明显失水、失盐,鼓励给患儿多喝水,少吃多餐;e.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高热时因唾液分泌减少,加之机体消耗增多,消化能力减弱,营养缺少,不利于症状康复,因此注意保持患儿口腔、皮肤清洁;f.高热39℃以上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一般家庭以冷敷、温水和酒精浴常用;g.药物降温:婴幼儿发热时,用药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如补感敏、小儿退热栓、中成药等;h.讲授发热的预防措施和需就诊的情况:平时应适当安排婴幼儿户外活动;定期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平时衣着适当,根据气候和活动量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促进新陈代谢;当患儿高热时,出现惊厥、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提示病情危重,应紧急送医院就诊。

2.4.3效果评价通过对其家长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并实施于我们的整体护理过程中。结果患儿治愈率达100%,平均病程也明显缩短,效果显著。

3讨论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对机体来说有时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小儿由于解剖生理特点方面的因素,高热容易导致惊厥,失去保护性意义,如不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采取有效措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如果采取了及时、有效措施,则会使患儿很快康复[2]。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家长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患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200例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7~78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的91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的53例,大专以上文化的66例。所选病例均均符合1997年美国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并发症情况:①脑血管病变,②心血管病变,③糖尿病肾病,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⑤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⑥糖尿病足。有以上一种并发症者82例,有两种以上并发症者42例,无并发症者76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利用晨、晚间护理和进行各种治疗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别教育,如讲解药物名称、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用法及剂量。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记忆力的好坏和对健康教育接受的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或每周三下午利用公休座谈会,为患者集中进行15~30 min的有关知识教育,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用幻灯片系统讲解DM有关知识;②播放专题录像带讲解降糖药物的应用、运动与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等;③展示实物,讲解DM饮食要求、计算方法及均衡饮食。④示范表演,适用于技能性操作内容的学习。如播放糖尿病健身操VCD片,由一名工作人员指导纠正动作;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步骤、方法;示范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注射部位等。通过病区走廊板报、健康教育卡片,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识。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心理疏导 糖尿病患者由于受文化程度高低和信息来源多少的影响,从而产生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对糖尿病认识不足,甚至一无所知,针对此类患者,要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及控制血糖和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一种是紧张过度,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等情绪,不良的心理反应也可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语言温和,态度亲切和蔼,易于接近,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管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减轻胰岛的负担,使胰岛功能得到恢复。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活动量、工作性质及血糖的高低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向患者介绍一些营养学知识,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定时定量进食,少吃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粗粮等食品;忌吃甜食,戒烟酒,还要做到均衡营养。家属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对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3.3 运动管理 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增加能量消耗,缓解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时宜穿宽松软底布鞋,备一些甜食或糖果,随身携带糖尿病病情卡,防止低血糖发生。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一般可选有氧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登山等,一次不少于30 min。

3.4 用药指导 告诉患者或家属,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用药的正确方法、时间、剂量等,严格按照医嘱准确执行,餐前服用降糖药后,要及时进餐,以免引起低血糖。

3.5 自我血糖监测的指导 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血糖监测仪,清楚血糖监控的正常值。

3.6 足部保健 冬季注意保暖,防裂,鞋子要合适柔软,每天用温水泡脚,脚擦干后涂护肤霜,禁用热水袋,以免烫伤,皮肤有破损应及时治疗。

4 效果评价

4.1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00例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变化等评价指标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评价。糖尿病知识测试评分问卷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知识、运动治疗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血糖监测知识等共50题。每题回答正确为2分,回答错误为0分,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共10题:自我评价在饮食控制、每天坚持运动、主动监测血糖、随身携带援助卡及自我足部检查、护理方面执行的情况。血糖测定采用“罗氏”血糖仪,由医护人员为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4.2 统计学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

5 讨论

据美国疾控中心评测,50%~80%的糖尿病并发症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进行预防的[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非常重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从而自觉地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检测,这是长期控制疾病的基础。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对血糖的控制都有很大影响,糖尿病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治疗[4]。如果仅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系列讲座,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个体差异,将有相当患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近年来,我科通过在讲座基础上,根据患者各个体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系统且合理地开展健康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多次反复地接受健康宣教,有效地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饮食控制和坚持运动的自觉性也显著升高。糖尿病的控制除了与合理治疗有关外,与患者具有健康知识、信念、遵医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态度,行为发生变化,得到科学、合理、综合的治疗和管理,提高了患者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达到治疗效果的预期目标[5]。

参考文献

[1] 时慧敏.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民康医学,2008,8(16):1931

[2] 刘化侠,陈松兰.病人教育的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0.

[3] 南征,高彦彬.糖尿病中西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1.

[4] 顾巧云,冯倚文.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探讨.护理杂志,2004,21(1):8990.

第9篇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点;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158-0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部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报道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1],且有局部流行趋势,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无细胞壁,蛋白质含量丰富,这些蛋白质抗原对机体危害极大[2]。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较为突出,早期查体大部分无明显体征。为了解东莞市区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我们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每月随机进行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 663例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东莞市区因呼吸道感染前往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年龄3个月~14岁,平均(5.5±2.4)岁,平均病情(6.2±3.5) d;其中男性853例,女性810例;3个月~3岁856例,4~6岁650例,7岁以上157例,所有病例均是每月随机抽选30~60例,取静脉血2 ml送检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结果抗体滴度小于1∶40为阴性,等于或大于1∶40为阳性。

2 结果

1 663例病例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检测为阳性者421例,占25.3%,其中3个月~3岁患儿阳性率23.6%,4~6岁阳性率31.3%,7岁以上阳性率21.5%。发病季节主要以冬季为主,10月、12月、1月3个月中,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都在37%以上。

3 护理

3.1增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小儿呼吸道感染常常被认为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往往忽略了支原体感染[3]。据统计,支原体肺炎约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高达30%以上[4]。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呼吸道感染就诊患者肺炎支原体血清阳性率高达25.3%,冬季在37%以上,其可能原因是岭南地区气候潮湿、温暖,开空调时间长,通气少,室外活动少有关。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外,常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等。在临床上,急诊发病期以发热、畏寒、头痛、乏力、干咳、胸痛、咯血等;缓解期主要以持续性干咳、胸痛、肺部干音为主,外周血见异形淋巴细胞,但白细胞总数多不高,一般抗生素治疗疗效不明显。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利于病情观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5]。

3.2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支原体肺炎病程较长,且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力低,容易产生交叉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后其产生的过氧化氢与菌膜毒性成分引起宿主细胞膜损伤,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的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肺内外多种病变。应做好病室的通风换气工作,室内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擦拭2次,氧气装置、雾化装置等每日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适宜的室温应保持在20~22 ℃,湿度50%~60%。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原菌污染空气而传染给他人。

3.3药物副作用的护理及预防

对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此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红霉素。输液前嘱患儿进食温热饮食,向家长讲明输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使他们有心理准备,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静滴浓度<1 mg/L,以防药物浓度过高刺激血管产生疼痛或发生静脉炎;静滴速度不要过快;静滴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发现患儿胃肠道反应可适当调慢输液速度并给予热水袋敷腹部。

4健康教育

4.1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

由于家长缺乏对本病有关知识的了解,常表现两种不良情绪:一种表现为对治疗、观察护理不在乎,尤其是学龄期患儿的家长怕耽误患儿的学习,不安心治疗;另一种表现为紧张不安,唯恐患儿预后不良。这些都影响了患儿特别是年长儿的情绪。因此要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效果及预后,使家长既认识该病治疗的重要性,又排除紧张不安的心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第10篇

甘肃省金昌市中医医院 甘肃省金昌市 737100

【摘 要】目的:总结我院86 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探讨最佳的护理方法与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其健康教育。结果:我院收住的高血压患者通过临床亲身护理与健康教育,血压均稳定后出院。结论:精心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至关重要,对控制和缓解血压起到良好作用,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指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多样化,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1991 年我国普查时患病率为13.58%。中年后患病率明显升高。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高钠盐摄入,长期精神紧张,环境噪音,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低钙,低镁,低钾饮食等。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内皮生成内皮素增加,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减少,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而使血压升高。现将我院86 例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6 例高血压患者均来自我院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40 例,女性46 例,年龄最大为72 岁,年龄最小为31 岁,平均年龄为49 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烦躁,恶心,多汗,心悸,气短,个别患者出现呕吐,视力模糊,耳鸣,疲劳等症状,均不同程度的测量血压三次以上,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患者有以上症状及3 次测量血压高者可确诊为高血压。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心理护理,音乐治疗等,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保持情绪稳定。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和探视,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巧并集中进行,少打扰病人。对因焦虑而影响睡眠的病人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2.2 运动护理

有氧运动可降压减肥,改善脏器功能,提高活动耐力,减轻胰岛素抵抗,指导轻症病人选择适当运动,如慢跑,健身操,骑自行车,游泳等,一般每周2-5 次,每次30-40 分钟,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极度乏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2.3 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 每日摄入钠盐量不超过6g,减少热量、胆固醇、脂肪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钾、钙、镁,避免过饱,戒烟酒及刺激性饮料,可降低血压,减轻体重,防止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止便秘,减轻心脏负荷。

2.4 药物护理

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副作用,嘱咐病人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等,以防血压过低或突然停药引发血压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应。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到140/90mmhg 以下,年龄<60 岁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5mmhg 以下。降压不宜过快,过剧烈。某些降压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应指导病人起床或改变姿势的动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过热,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宜过久,发生头晕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流量和脑部供血,外出时应有人陪伴,头晕严重时协助在床上大小便。

2.5 一般症状护理

嘱咐病人坚持正规治疗,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激动,防止便秘,用力屏气、咳嗽等,以免加重心脏负荷或诱发高血压及颅内压骤升。静脉输液滴速每分钟不超过40 滴,输液量每日不超过1000ml。

2.6 环境护理

保证病人的安全,病室、走廊、厕所应有照明设备,病人活动范围内应无障碍物,地面保持干燥,厕所有扶手,意识不清的病人加用床档防止坠床,抽搐时用牙垫置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唇舌咬伤。

3 健康教育

讲解高血压的知识和危害性,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强调本病虽难彻底治愈,但长期坚持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建议病人改进饮食结构,坚持适当运动,减肥,戒烟酒,防止便秘,冬季外出时保暖以防寒冷诱发血压升高,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久留,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的工作,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 。

4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通过医生指导用药及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患者高血压症状明显缓解,通过积极治疗,能及时正确处理各种急症,预防并发症发生。通过对我院86 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的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首先应密切观察患者,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刺激,嘱咐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反应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综合治疗中,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合理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的作用。高血压患者病因简单,病情变化较慢,严密观察病情,采取积极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对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灵活采用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泉源, 党世明, 蔡晓红. 临床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3):710-715.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执行教育局、卫生局对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加强生理、心理健康卫生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坚持预防为主,学习、宣传卫生保健防病知识,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和身体素质;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抓好学生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预防、学生体质监测等工作,开展防病、减病工作,降低及控制近视率,增强学生体质。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全方位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工作目标:

1、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宣传工作,严防传染病爆发流行。

3、做好学生的体检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全学校各项卫生档案,学生体检建卡率达100%。

4、消除饮食卫生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无饮食饮水等安全事故发生。

5、为全校师生提供文明、洁净、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工作重点

1、新生前期工作。对入学新生,做好查验预防接种、补证补种及学生体质状况的登记、疾病档案的建立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知识培训,;加强爱清洁、讲卫生、勤锻炼等健康卫生知识的宣教,加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公共卫生习惯。针对目前的灾后预防疾病的发生,要抓好对灾后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的防疫和防治工作。上好开学第一堂课: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2、饮食、饮水卫生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宣教及检查工作,重视学生的食品卫生,认真做好饮水设备的消毒工作,确保学生饮食、饮水安全,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

3、外伤、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学生健康问题的正面宣教及适当的反面案例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及外伤的发生。针对小学生的常见健康问题,认真、仔细、谨慎加以处理,及时发现、报告及控制疾病,加强晨检制度,完善学生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对疑似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学生,要及时就近送医院检查诊治,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疫情。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专人指挥,有人24小时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助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发展,阻断一切可能传播的途径,遏制校内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4、用眼卫生工作。控制及降低近视率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知识的宣传,如爱眼口诀、正确的读、坐、写姿势及眼保健操姿势的讲解,与各任课老师配合,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

5、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对因病缺课要跟踪调查,强化个人卫生要求,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保证应急处理方案落实渠道的畅通。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和调整作息时间,切实保证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时间。各班主任要定期调换桌椅及学生座位,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控制近视率;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坚持个人卫生检查制度,以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残疾、体弱学生要加强照顾和做好心理卫生工作。

7、以广播、板报为阵地,加强 卫生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各班出好一期健康、卫生专题板报,进行评比。定期举办卫生、健康专题讲座。

8、加强健康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工作,确保健康教育课的开设率,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9、结合季节做好常见病预防和矫治工作。从卫生防疫部门聘请有关健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在后勤处的配合与支持下,及时干净的处理每天的垃圾,做到楼内外、厕所、垃圾箱内不留存垃圾;

2、坚持执行每个学生自带水杯,一人一个抹布,搞好个人卫生,以免传播沙眼,班级的学生卫生用具必须干净,提倡阳光消毒;

3、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写字姿势,每周一次轮换座位,要求班主任顾及到视力不良学生和身材高矮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够随时挑换座位。

4、加大力度管理学生传染病疫情晨检工作,对有病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及时发现,观察关心和上报,杜绝不消毒或不好好消毒的现象,做到人人预防,人人保护健康。

5、做好宣传工作,向学生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并开展相关活动加大宣传和预防力度,负责填写每日班级晨检表并及时报给卫生室。

6、组织学生体检工作,及时提高质量,做好健康指标统计工作,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做好统计图表和上报工作。

7、为了预防视力不良和及时解除学生视力疲劳,强制性地执行眼保健操,对住宿生的健康、饮食进行指导,以防止住宿生发生沙眼、脚气、腹泻、睡眠不良等现象

8、向全体学生大力进行卫生常识教育,(多利用卫生课,黑板报、校报、广播、知识竞赛等的方式。

9、让每个学生都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卫生的管理、提高卫生工作的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环境卫生,自我保健常识,消灭传染病、降低因病缺课率和视力不良率,使我校形成身心健康,学生优异的校园而努力。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卫生保健计划。

2、开展查验一年级新生及插班生预防接种补证补种工作体质状况调查登记工作及宣传发动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3、建立一年级新生的健康档案及疾病档案。

4、开学第一课:食品卫生安全。

5、召开卫生会议,培训正确的读坐写姿势及眼保健操姿势。

6、每天开展晨检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缺课学生的晨检上报及控制工作,按照疾控会议要求,有疫情及时上报,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7、一年级新生眼保健操培训。

8、每月一次的饮水设备消毒。

9、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全国爱牙日》(9月20日)

10、期初视力检查,统计近视发病率,视力下降明显者,及时与班主任及家长取得联系。

十月份:

1、开展卫生日宣传活动。

2、开展五年级女生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

3、检查各班读坐写姿势。

4、卫生知识讲座:《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十一月份:

1、一年级新生眼保健操比赛。

2、卫生知识讲座:《急性外伤的紧急处理》。

3、开展全国《食品卫生法》宣传周

4、继续开展各项经常性的工作。

十二月份:

1、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1、卫生知识讲座:《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2、继续开展各项经常性的工作。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二

一、 加强领导,建立创卫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进一步落实创卫目标工作责任,人人参与创建的新格局。完善制度建设,确保人员、经费落实,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二、 营造氛围,开展多种宣传活动。

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宣传卫生健康的基本知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和各种集会,宣传创卫知识,普及创卫知识。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个个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评选学校师范德典型和服务标兵,大力促进师德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推动学校卫生工作再攀新高;创建文明班集体和评选文明处室、文明教工,促进师生员工文明卫生素养的提高。

三、突出重点,加强师生健康教育。

搞好健康教育。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认真做好师生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传授,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80%以上,加强健康教师的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有计划地进行卫生知识讲座,传授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特别是对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等的防治和宣传。定期出好黑板报、布置宣传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对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自评,做到不漏条不漏项,不断完善,确保健康教育各项指标全部高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四、保持特色,创造一流校园环境。

学校的环境卫生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保持一流的校园环境卫生水平,做到随时随地经得起检查。坚持班级卫生包干区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进行卫生大整治活动。开展卫生评比,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学校文明监督岗要在保持校园整洁,及时发现纠正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中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加强环境整治,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

五、加大力度,严管食品卫生安全。

要加大对对学校各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以签订责任书等方式,落实责任,奖惩分明,促使校办四个食堂能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确保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校医室要专业角度对食堂卫生和实行全面监督。后勤负责从行政的角度对食堂各项管理实行有效监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堂各项卫生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定期召开食堂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会议,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促使各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切实把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关、食品原料采购关、食品制作和储藏关。各食堂要按学校要求切实加强日常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建成立有关台帐。

六、重在预防,开展学校疾病防治。

在师生积极开展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师生体质和防病能力。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以结核病、肝炎、伤寒为重点的疾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发现传染病,马上严格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以活动为载体,重点做好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和控烟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重视艾滋病预防,开展不少于两次的专题讲座。

第1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 感染 家长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0-02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各种病毒引起,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本病起病急,有打喷嚏、流涕、发热、食欲减退、咽痛,亦可伴有头痛、腹痛、呕吐、纳差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1]。为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此病的认识能力,促进疾病尽快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门诊注射室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教育对象为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治疗的128例2—7岁患儿的家长。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在门诊大厅宣传橱窗里开辟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专栏,系统介绍了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病程,治疗方法等专业知识,帮助患儿家长对本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2 对上感期间可能要用到的专业操作(如测量体温、酒精擦浴、口腔护理、食醋熏蒸等)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相应的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综合在一起,打印后复印数份,分发给每位家长,以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

1.2.3 门诊注射室护士采取一对一口头讲解并结合示范酒精擦浴等各种护理操作,同时根据家长所提问题针对性解答,并做详细指导。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对疾病认识和专业操作的健康教育。门诊注射室护士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向其家长反复强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疾病病程等知识,不断提高家长对此病的认识,并结合宣传材料逐一讲解,现场示范,使家长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2]。

1.3.2 疾病过程中基础护理的宣讲教育。

1.3. 2.1 及早就医。一旦孩子有异常哭闹、拒绝吃饭时家长要仔细观察,积极寻找原因,这往往是疾病的先兆症状;如有发热、频繁打喷嚏、流涕等情况时,不要自己滥用抗菌素,应尽早就医,然后遵医嘱进行合理规范治疗。

1.3.2.2 执行呼吸道隔离。此病可通过空气传染,所以患儿应与健康人隔离;打喷嚏时尽量用手遮挡,避免病菌通过飞沫传播。

1.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鼻腔有分泌物时应及时用柔软纸巾轻轻试去后用温水洗净,纸巾要丢在有盖的垃圾桶里;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3%麻黄素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3]。

1.3.2.4 合理衣着。在患病期间,千万不要害怕孩子被冻着而添加过多衣服,衣服太多太厚会使小儿感觉闷热出汗,后背衣服汗湿易受凉而加重感冒,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1.3.2.5 适当的饮食护理。患儿无发热,一般情况尚好时可进普食;患儿有发热、纳差、腹痛、呕吐情况,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并少量多餐,便于消化。

1.3.2.6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要经常保持室内外良好环境,采用湿式清扫;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菌的含量,但要避免直接对着人吹风;可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如食醋熏蒸法。

1.3.2.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对症治疗,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果患儿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反复呕吐、耳朵剧痛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急诊。

1.3.3 高热的护理指导。

1.3.3.1 降温。每隔四小时给患儿测量体温一次,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小儿惊厥的发生。一旦出现小儿惊厥,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一般发作数秒即自行缓解,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多次发生惊厥或惊厥停止后有嗜睡、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时要快速去医院处理。一般先进行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体温不降反升或下降不到0.5℃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1.3.3.2 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分解代谢增加,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水分大量丧失,导致机体短时间营养不良和缺水,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西红柿鸡蛋面条、肉末青菜粥等。忌辛辣刺激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帮助补充水分,增加毒素的排出。

1.3.3.3 皮肤的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清洁皮肤,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1.3.3.4 口腔护理。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维生素缺乏,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异味、粘膜溃疡,应加强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温开水经常漱口。

1.3.3.5 卧床休息。由于机体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大,加上消化功能差吸收少,身体虚弱,要减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1.3.4 疾病痊愈后的预防教育。

1.3.4.1 增强小儿抵抗力。家长要培养小孩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如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冬天多带小孩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3.4.2 定时体检。家长应定时带小孩到保健机构做体格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因为上述疾病会引起小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反复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1.3.4.3 预防接种。对于少数体质特别差,经常患上感且不易康复的小儿,可在初冬季节到当地防疫机构接种流感疫苗,80%小儿可产生抗体,对减少小儿患病率和减轻患病程度具有一定效果,但抗体一般只持续三个月左右。

1.3.4.4 隔离消毒。在上感流行季节,少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如果非去不可的话,要戴口罩,遮住口鼻;上感流行季节,可进行室内消毒,如食醋熏蒸。

1.3.4.5 密切观察天气变化。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衣服厚薄要适宜。衣服过少,小儿受凉后呼吸道免疫力下降,容易致病;衣服过多,容易出汗,更易使小孩受凉。

2 效果评价

本院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109位家长基本上能够复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日常护理要点,有效率达85%;全部家长都掌握了食醋熏蒸、酒精擦浴、口腔护理等实际操作技能,有效率100%。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