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

时间:2023-07-25 17:1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景观设计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市政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环境效益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ity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contradiction ar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as human life concept changing, ecological philosoph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 the municipal city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philosophy has already become a kind of new design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and so on, to the municipal city landscape design and ecological ideas to discuss.

Key words: municipal; city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码:

正文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项以城市环境空间的组织优化为目的,对各个要素进行设计的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一、市政城市景观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市政城市景观的特点

(1)综合性与分散性

城市景观是一座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的综合反映,而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环节,既包括了地形、建筑、植被等实体要素,也包括声音、色彩、质感等形式要素,成功的景观设计体现着各个要素的综合平衡,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城市景观,尤其是市政景观,又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满足不同的需要,城市景观不得不被划分成各种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区域,具有显著的分散性。

(2)人为性与艺术性

城市景观是经历时代变迁、经营创造的产物,人类出于不同的需求而对城市景观做出不同的设计规划,并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转变不断做出调整,城市景观设计始终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思想观念为主导的,具有深刻的人为烙印,这一点在市政景观中尤为突出;而人类的这一创造行为又是艺术性的,它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中国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对其艺术性的要求。

(3)多样性与脆弱性

市政城市景观设计创造出多样的空间环境,如公路、桥梁、广场、建筑、植被等,在外貌、性质、功能上都表现出多样性,而多样的环境也意味着多样的技术手段应用;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预越来越深,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城市生态系统越发脆弱。

2、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发生着显著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城市景观设计已不再单纯地属于设计美学范畴,而是越来越重视生态的作用,如何实现生态效果成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个新思路,生态理念的应用成为了未来景观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生态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将在改善人类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城市景观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遵循生态理念,建立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必将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内涵

在现代意义中,生态被解释为生命体系的存在状态,早期的生态学研究仅仅局限于自然界,而到了二十世纪,生态学开始与其它学科产生交叉渗透,学科边界扩展到了人类社会的研究领域,从而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观、价值观理论地位,从哲学角度讲,生态理念把包括社会、自然在内的整个社会看成一个有机生命体,它们是普遍联系着的,强调用和谐、平衡、综合和联系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无疑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它将从伦理道德的高度,引导人们在景观设计中恰当地利用资源、实现代际间的共享,实现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关键性内涵就是它涉及到了包括人与自然、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社会生活需求与自然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一点是人们对城市建筑优良传统的继承总结,更是人类面临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同时,它也将反作用于思想观念的变革,影响城市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而推动科技、制度等各个层面的进步。

三、生态理念在市政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已是未来城市景观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更是每个设计师的责任,而生态理念的实施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

1、市政城市景观设计遵循生态理念的原则

(1)尊重生态环境自身特点

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市政景观设计应尽量应用原有的自然环境背景,围绕节能低碳要求,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原有地形地貌、景观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创造,而不是一味地将人的意志加之于环境,应力图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能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施工成本。

(2)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

市政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生态效益的实现水平,生态城市景观设计不是回归原始,也不是盲目跟风似的大搞绿化,而是需要设计者从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景观资源,合理配置,使市政景观建设即充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优化市政服务系统,又在尽量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第2篇

关键词:水体景观 城市景观设计 参与性原则

水体景观谓之园林之血液,其历史源远流长。古人利用湖、河、泉、瀑、池等不同形态的水体创造着不同特色的环境景观,如颐和园的昆明湖、北京故宫的金水河等。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水体是城市的命脉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环境不断定位和思考。

一 、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是以水为重要视觉对象的景观,就是指以水为主体,因水得景、因水成景的环境总称。主要指水体与周围相关环境要素,比如植物、建筑、山石等共同构建的景观类型。水体景观通常简称为水景,简而言之即以水为媒介来创造的景色,利用水的特性,在秉持水的自然发展规律,符合水体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以各种形式和方法达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产生一系列的审美效应,并被人的感官感知,供人观赏、利用及享受的环境空间。[1]

二、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1944年1月的期刊《建筑评论》上,当时的标题是“外部空间的装饰:塑造城市景观的艺术”,[3]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

三、水体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水是现代人居环境中最具动感、最活跃的一种要素,是景观中的生命所在,是景观中的灵魂。

水还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具灵性和最活跃的元素,大面积的水域还能吸收空气中的尘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在现代技术支撑下,现代城市景观中的水体景观充分展现了人工的力量,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特性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欣赏,鼓励人们的参与。[4]

四、 水体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参与原则

设计师往往一味倾心于主观意识,追求艺术风格,醉心于自己畅想的蓝图中,自信使用者将循其意图去体验、感受和享用空间,想当然地确定使用者的需求,而对使用者的行为、心理需求缺少真正深入的探究和考虑,既便是考虑到了人们的一些需求,但由于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存在不可替换的真实体验,还是会出现脱节。[5] 因此,水体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参与性原则是城市景观设计是符合市民意向的设计,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亲水原则

玩水是人的天性。将人与水在空间上、视觉上、心理上融为一体。所谓亲水,就是指人们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到水面,通过入水踏步、亲水平台、漫水桥等空间处理手法,为亲水提供充足的场所(如图4-1)。

池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图4-1亲水平台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高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不规则池岸高低随地形起伏变化,岸边石头供乘坐,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满足了亲水的需求,不同的景观刺激也会给人带来更多的体验 [6] 。

在城市景观的水体景观中,亲水设计的类型一般有三种:

“引水进入”――利用地形高差的变化,创造出溪涧、叠水、瀑布等自然曲线型水体,与绿地交织,形成不同景观的亲水界面和心理感受的空间;

“伸入水中”――在主要的集中水面周边,根据功能需求,将景观小品或构筑物如桥、栈道、曲桥、亲水平台、岛屿、亲水的卵石滩等形成交错的亲水效果。人也可以引入到水中去,当人走入水面时,周边的环境就从陆地变成了水面。此时人的周边被水体环绕,别有一番新鲜的体验,从而增加亲水的心理和视觉的双重感受。

“水上活动”――在设计中,增加水上活动项目,如游船、戏水、设置小型的以水为主题的活动区等,让人进入到水中,可以触摸到水。

(二) 互动原则

水体景观是由水域范围内的自然,人文社会,视觉美学等因子所组成的,并由人与水域空间的互动所产生的。[7]水体的设计不仅可观可赏,还要与年龄、活动特征结合起来。图4-2北京植物园音乐喷泉注重人与水体、人与景观的互动,让观众更多的参与进来。主要形式有戏水旱喷、儿童戏水池、涉水小溪等(如图4-2),还可以给老人设计一些钓鱼之类的活动场所。与人的活动结合起来,不仅是提供一个景,而且给这个景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动力,把水体景观与娱乐、健身合二为一,拓展了景观的使用功能。

(三)参与设计原则

要让公众参与水体景观设计。因为是水景观建设的使用者, 水景观设计的好坏, 舒适与否都直接关系着公众的利益与审美需求。公众参与设计不是排除专业设计人员, 而是更好地为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公众的感受经验, 为城市景观的建设提供方便与可能。[8]在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后, 还要考虑水景观的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水景观的价值得以体现, 以精神上的触动吸引人们驻足、欣赏、感受、怀念, 以娱乐带领人们参与。

结语

赫兹伯格认为:“不同场合、不同时代的每一种解答都是一种对‘原型’的阐释。”水体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参与性原则是确保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参与性原则应是水体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润强.城市水空间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

[2]金儒霖,张敖春,邹光洁等.人造水景设计营造与观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32.

[3]R.Collins G,C.Collins C. Camillo Sitte:The Birth of Modern City Planning. New York:Rizzoli Internatinal Publications. Inc,1986.

[4]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求是, 高 峰.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6]高鹏.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亲水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6).

第3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设计;要点;分析

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行,城市化进程加速,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这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打造,为提高城市生存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一、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的概念、内容与目标

(一)概念与内容

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指的是以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为基础,结合相应的方法来实现景观的和谐设计,即要将景观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协调,以在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以自身美化功能的发挥来提升城市居住环境的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实际落实这一设计内容的过程中,主要从如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在保护城市自然地貌的基础上,以景观的美学价值来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第二,要针对生态敏感区进行完善设计,以落实相应的保护性原则;第三,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城市绿化设计以及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相协调。

(二)目标

首先,安全性。需要在落实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城市居住空间上能够具备安全性,为突发紧急事故下落应急工作提供保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实现居住人群的疏散;其次,便利性。指的是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为相应范围内的居民提供便利,以发挥出城市生态景观的社会价值;再次,健康性。指的是既要实现对城市生态景观的保护,以确保其能够以健康的面貌来实现自身功能与价值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居民身心的健康;最后,舒适性。这是构建城市生态景观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和谐的设计来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宜居城市的构建来促进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要点

(一)整体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

从整体上讲,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在于:首先,要实现物种的可持续性设计。也就是说要实现对城市自然景观与地貌的完善设计,确保在既定面积内所存在的自然物种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性;其次,要满足可达性。即相应景观下的物种流具备可移动性,能够充分的服务于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再次,要实现稳定性设计。在实现城市生态景观整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项参与元素进行协调的设计,确保实现设计的稳定性;最后,实现景观的美学设计。这是设计中需要突出强调的一点,以上各项设计要点的实现能够为美学设计的落实奠定基础,而美学设计的落实是充分发挥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价值与作用的重要保障,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街景还是海景等都必须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确保满足人们的实际审美需求,并要以落实相应的防疫工作为前提。

(二)落实具体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讲,在落实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如下基本原则来确保设计要点的具体落实:第一,共生性。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时,需要将生态景观的打造与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合为一体,确保其能够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进而才能够为城市生态景观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第二,功能性。要突出这一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实现对城市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的发挥,在空间与结构的设计上需要以此为着手点;第三,整体性。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设计的目标与设计的要点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将各功能进行融合;第四,多样性。以多样性的城市景观设计来彰显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进而为生态景观功能的完善呈现奠定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要点的实现

第一,凸显生态性设计理念。在实际落实这一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自然地貌与植被的特点,实现对物种的进一步丰富化,以多样化的生态景观面貌来彰显景观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细节与结构的设计,落实设计目标、抓住设计要点,实现生态景观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彰显其整体性。第二,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落实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的实现能够满足居住人群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要实现对功能的进一步丰富。第三,丰富景观的精神内涵。城市生态景观的打造是为了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能够实现身心的放松,使人们能够呼气到属于城市的新鲜空气,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此同时,要适当的将具有沉淀感的景观融入其中,比如叠山石凳等,通过厚重美的呈现来体现园林景观的自然美感,确保生态景观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使人们在走进这一景观设计中时能够沉浸在其中,实现心灵的放松。

总结: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为了能够为城市居住人群提供一个舒适且健康的生活环境,打造出生态宜居城市来促进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就需要强化对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视,在明确这一设计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整体上的设计要点,结合具体的原则来实现对生态景观的完善设计,以和谐统一且可持续的城市生态景观为城市增光添彩,充分的发挥出这一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彰显出设计的人性化理念,为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德艺.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 规划管理控制 城市设计

Pick to: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a new subje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from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urban design specification" concept, put forward the management concept,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operation system suggestion.

Key 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ntrol 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与城市形象和城市视觉环境相通,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各种视觉事务和视觉时间构成的视觉总体,是城市实体环境所反映出来的城市形象,是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合体,除了包括所在地的自然风貌,还包括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的形成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塑造的结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是指政府通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管理措施等手段,对城市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主要是针对城市形态的建立和发展及城市景观形成的公共价值领域。

1、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现状

在景观规划管理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景观控制的主要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为下阶段的设计提供整体的控制依据,其主要内容是指标体系,包括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将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纳入控制之中,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控制性详规往往只注重指令性指标,而忽略了指导性指标,而指导性指标中对建筑物色调、风格、形体的等方面的要求恰恰对城市景观的控制起关键作用。规划管理者,在依据控制性详规设定规划条件和审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设计师的水平、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和喜好往往决定着设计方案的最终命运,控制依据显得苍白无力。况且,城市景观包含复杂多变的要素和丰富深刻的内涵,单凭几个数字指标的控制远远达不到对城市景观的要求。

2、城市景观规划控制

寻求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设计控制办法,是搞好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提出在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融入景观设计的内容,编制出“城市设计导则”,作为控制性详规的一部分,共同指导下一步的建筑方案设计和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可以说是控制性详规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从人的行为、心理诸如艺术性、可读性出发,将控制性详规中的技术功能指标进一步深化、细化,重点研究建筑的空间体量、色彩形式及其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周围环境景观的人性化处理等,是工程项目设计时的必要参考。其表达形式可采取文字叙述结合图解示意方式,文字表达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既要表达出对形体环境设计要求和意向建议,又不构成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不影响设计师的创作思维。

3、城市景观规划管理

3.1管理理念

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即: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公众。尊重自然,即是尊重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础,离开了自然环境的城市景观,必将是缺乏生命力的;尊重历史,就是延续城市历史的文脉,激起人们对城市美好的回忆,创造城市良好的文化景观;尊重公众,就是尊重公众的心理感受,因为公众才是城市景观的真正体验着,离开了公众,城市景观就失去了意义。

3.2管理机制

制定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法规,强化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证景观规划控制“有法可依”。其实早在1991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就已明确指出:“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原因,一直以“适用、经济”的原则为主,忽略了美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将景观规划的内容作为各个城市规划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

彻底改变原来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构建科学、民主、先进的管理体制。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从城市景观的角度来评议设计项目,并对项目的审批有相当的决定权。虽然好多城市已设立了规划专家委员会,但人员大都是规划部门的内部人员,而且对项目的决定权也小。需要充实一些环境专家、美学专家以及非专业人士,并授予其相对独立的裁决权。

建立完善的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制度。目前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还不多见,好多中小城市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要鼓励具备这类专业水准的单位和个人成立更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不断壮大景观规划设计队伍。要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也要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的管理,切实提高景观规划设计水平。建立健全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育制度。高水平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来完成。因此,要在高校中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景观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城市景观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平。

3.3运行机制

城市景观规划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仍要靠一定的运行机制来实施,包括法律与行政机制、协商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其中法律与行政机制是保证,就是将城市设计导则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并通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落实到建设项目中去。涉及到一些难以度量的因素如建筑环境及品质特征等,需要在规划管理者与开发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磋商机制,这有助于双方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对策达成共识。另外,随着公众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好多城市也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比如规划的公示制度等,但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许多时候公众只是被动的接受。其实公众参与应该是全过程的参与,从规划设计的公众感知和意愿调查开始,到设计过程中公众意见的征询,到规划成果的实施监督,都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途径来保证公众参与,并把公众的意见及时反馈到规划管理工作中来。

4、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管理是一个崭新复杂的课题,不仅涉及到理论认识问题,还涉及到管理机制问题。笔者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总结了一些有益的思路,提出“城市设计导则”的办法,从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控制到规划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城市景观规划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议。随着我们对城市景观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城市景观症结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2002(1):14-17

第5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景观设计;应用

引言

我国传统的园林文化,多以诗情画意的构思,和追求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而闻名于世。在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中,人们在利用园林改善和创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更加追求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构思,来指导和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其中,在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如能将当地的地域历史文化巧妙的融入到公园景观的建设中,将创造出独具韵味特色的精品园林。

1 资料的收集与设计元素的提取

1.1 资料的收集

首先,需要奖景观设计所需的资料整理分析,将正确的信息设计成备用素材。景观设计中,存在诸多比如古建筑、民俗、传说、信仰等多种历史文脉资料。根据我国《地方志》可以快速的收集和整理,除此之外,可以充分的整合地方的地域环境、气候特征以及风俗等。要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加以融合,使得历史文脉得以了解,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1.2 设计元素的提取

根据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取游泳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并对资料进一步分析,将文字素材图片化,使其能够直接加以应用在对设计元素进行提取的同时,要以本地的传统历史文化为基础进行。关于元素形态的提取我们主要从形式、色彩、材质、典故(人物、事件)、寓意等五方面出发,进行归纳、招理和提炼出来最后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去。

2 景观设计中历史文脉的表达

2.1 元素形态符号化

我们需要传递符号的内容,其形式是我们感官所能感知的符号外在表现。文化元素符号化是设计师传递信息的表达形式,是文化原色经过处理后的物化形。在完成提取设计元素的基础上,要将元素心态符号化,整个设计过程,这一步骤最为重要。历史元素的视觉符号化需要对本地传统文化的支持,更要融入现代化元素。这样才能继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也能体现与现代社会的相适应性。根据经验,一般有三种方法,如借代、改造、创新。但是在表达过程中,要将文脉元素的特殊加以强化。

2.1.1 借代

借代是符号创造中的最常用的方法,景观元素的形式和它所含有的意义有着特定的联系。它的形式只要改变一点点就会影响到符号的意义,因此,可以采用“借代”手法,表达主体的普遍性、持久性、共同性,将传统的景观元素符号运用到设计中。整体的借代一般会是代表名族的历史和文明,或者代表名族的图腾之类的,将它运用到现代景观的设计中会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特色。局部的借代是指传统元素符号形式的局部借代。这种局部必须具有代表性,使人在看到局部之后可以很容易的联想到整体。如果传统文化以实体的形式出现时,我们可以引用它其中的一个立面,引用的这个立面必须是在整个实体中占主要的位置,而且要正对人们的视线。“借代”的符号是传统历史文化的再现,但是它也存在很多弊端,符号的借用是的历史文脉能够还原,但是也有可能与今天的社会背景无法相适应。所以,我们要对历史文化的符号注入新的元素,利用新的素材凸显传统符号的历史文化特性。

2.1.2 改造

社会的不断发展,致使人们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景观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产生了新的景观。所以我们需要添加一些符号,通过变现或分裂来表现传统文化,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符号不仅继承了传统,同时又和现代社会相联系,设计具有历史文脉的符号需要融入现代的设计思想。通过将形体简单化、抽象化,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整体概念和意象。夸张变形也是改成传统符号的方法,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传统景观的符号加以变形和夸张,使其产生震撼性的视觉效果。重组是一些不同的景观符号,按照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者随机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新的体系,具有了新的含义。

2.1.3 创新

创新是指我们在设计符号时,需要奖不同的文化符号相结合,要以新的形式设计新的符号,在景观设计中,就要将传统的景观元素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历史文脉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具体的景观符号。现在景观设计中,引入传统景观元素不仅使得传统的历史文化得以继承,同时也发展了传统的景观。历史文脉可以以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出现,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也能以它们的组合的形式出现。在一般将情况下这四个要素所以景观设计中文脉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景观建筑形式上,可以应用在景观平面规划上还可以景观雕塑的形式上等,的方式来表现。

2.1.4 文脉元素的特色强化

景观设计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保留以及对传统元素的演变和发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对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风俗、信仰等历史文脉进行强调。突出历史独特的地域特色与内涵。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法,恰当的将景观融入进去,使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成为一体。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应该更加注重人类的和谐发展,要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所以,我们在设计景观元素的时候,要在继承古人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社会的背景、生活方式,要将现代景观设计素材加以结合,体现出时代感。如果对传统盲目的搬用就不会有进步,历史文脉也不会有发展,不同的时代应该留下不同的符号。

2.2 需要注意的问题

2.2.1 历史文脉的应用尺度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怎样突出城市特色,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最终历史文脉,合理御用历史文脉,掌握合理的尺度,综合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来设计城市景观,同时要以人为本,站在人类行为方式和心理感受的角度来考虑,不仅要将古人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得以传承,还要符合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文化背景。要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地域特色,就要运用现代的景观设计的元素结合传统的文化思想。目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家发展处于转型期时,我们要正确看待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继承并发展历史文脉。

2.2.2 景观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我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传统景观设计也将这个理念运用其中,虽然我国古代园林景观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枷锁,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传统的园林设计理论很难与当前的社会相适应。在景观设计中,“传统”并非是效仿、重复,而是意识、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精神、风格、韵律的凝聚。现在主义风格是冲传统文化中发展而来,他是根植于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因此,吸收传统文化风格特别有利于现代景观设计风格的改变与发展。我国景观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吸取西方的艺术文化、艺术手法,将中国的古典美学特征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但是如果只是硬生生额将中国古典形式美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而不加融汇贯通,这就难以达到发展中国现代艺术景观设计的目的,这绝对是不可取的。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上的设计,盲目的效仿西方或重复中国古典,照搬照用,导致现在的城市景观模式统一,缺乏特色。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雨水收集利用;呼吸透气

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当下,利用城市景观收集利用雨水,可实现生态节水、土地的生态呼吸、保护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资源污染等众多生态目标,能有效促进城市居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可见,收集利用城市雨水,对改善城市环境有重大意义。

一、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效应

当前,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收集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最有效的低成本途径。其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当前,不管是在发展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着淡水资源短缺情况,城市雨水是一种高质量的淡水可再生资源,对其的收集利用方法及其简单,并且对雨水的处理消耗极少甚至不消耗能量,雨水对补给、调节水资源及改善自然环境具有重大作用。所以,提高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可大幅环节全球性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雨水的生态利用是颇具代表性的生态技术,将简单的雨水收集利用转变成水资源的生态循环优化配置,对推动水资源的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有很大意义。景观水资源补给、灌溉绿化、洗车、冲厕、消防中以及工业用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

第二,提高城市的节能水平。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全面实现环保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倡导城市节能,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并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可循环发展。在现代化城市中借助节能型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可有效缓解城市的热能效应,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减少生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城市生态景观具有可持续性。

第三,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城市中绿地与树木是天然的储水库,它们能充分利用自身发达的根系、繁盛的枝叶吸收水资源,将它们储存在体内。并且由于绿地的存在,暴雨所带来的水资源,达到地面之后,大大降低了流速,最大限度地渗入地下,减少了地表水资源的规模,相对于城市普遍存在的水泥地来说,这就使得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大幅减少。

二、城市景观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原则

气候问题已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最热点问题,怎样使人们与环境和谐共处,是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提高城市景观在用水上的可持续性,应始终坚持生态理念,把雨水的收集利用与其他水资源合理布局、有机结合。

在具体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具可持续性。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应始终坚持不断探索自然奥秘认识雨水自然规律的方法,并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尽量做到生态循环、高效利用、合理布局。

② 生态基础设施原则。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是环保实践迈出的一大步。当前的城市景观设计已经进入生态城市主义阶段,弹性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已经是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因此把雨水收集利用作为弹性城市的基础设施设计是最有效的方法。

③ 综合性原则。城市景观中雨水的收集利用设计,应结合GIS、GPS等地理信息和供排水、水文气象、植被土壤等诸多学科,借助多学科特点,对水体生态进行全面考虑,如适当建设雨水自然收集、渗透区域,进而确保自然系统的生态循环。

三、城市景观中雨水的收集利用方法

随着城市景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全球变暖趋势加剧,降雨量分布也十分不均衡,为提高城市生态景观对小气候的调节能力及对城市雨水有效的收集和利用,需要借助多种方法提高景观的生态效益。笔者将对其做详细的分析。

1、利用雨水渗透特点,大量规划自然蓄水池。使每寸土地都会呼吸。

城市雨水的渗透利用,是借助辅助设施或渗透特点,让雨水渗透到地下水层或浅层土壤,实现对雨水利用的目的。在城市雨水的渗透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规划下凹状绿地景观。城市生态绿地是最优的渗透设施,并且下凹形状的草坪比上突形状的草坪更适合雨水的渗透,能大幅提高雨水的利用规模,最大程度地获取景观生态效益。小凹形状的绿地景观的主要结构是:草坪高程比四周建筑物及四周地面都要低,雨水的进水口设计在草坪中央,并且城市雨水的进口高度在路面及草坪高度之中。下雨后,雨水可先汇聚到下凹形状的草坪中,然后渗透储存之后,超过储存量红线的雨水将借助排出口流走。

第二,能呼吸的透水铺装。设计城市景观的铺装时,在符合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降低不透水材质的铺装,尽量保持草坪及可渗透土壤的前提下,依照景观特点,恰当选择与之相符合的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能让雨水渗透至路基的铺筑路面,具有透气性及透水性都良好的特点。选用透水性好的铺装,可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使地表能够呼吸,改良绿地植被的生长条件,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区域气候的目的。常见的城市景观透水铺装有: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砖铺地、植草铺地等。

第三,居住区次干道、人行道、园林路高于自然地面。减少不必要的雨洪排水管道。只有降雨量达到红线才有溢洪排水处理。城市的绿地景观通常都是软化地面,也是雨水渗透的主要渠道。将城市雨水引入绿地景观,借助多种方法和渠道提高草坪土壤的蓄水能力,是生态化利用城市雨水的最有效途径。草坪自身就是很好的渗透设施,其不但渗透性极好,还可借助草坪中准备根系将雨水中悬浮的杂质等净化干净。提高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手段有:①增加草坪的植被量,这样不仅可充分美化环境,还可降低大雨径流的流量、流速。②草坪景观的竖向设计应科学、合理,尽可能借助草坪将雨水排完,降低雨水管的使用率。③建设渗透吃、渗透渠、渗透井等具有辅助渗透作用的设施,以提高土壤的渗透呼吸能力。

2、建造透水性自然水体景观,最大的减少钢筋混凝土的使用。

在设计城市的景观水体时,往往需要考虑管理及水源问题,如果将储水池的池壁、池底进行固化的话,就形成了封闭的不具备渗透功能的水池。这种景观水体就隔断了外界环境和建筑水体之间的自然渗透与交换,降低了水利景观的生态能力与自净功能。在有稳定的其他水源补给和雨水的情况下,可优先建造漏水性强的水体景观。在建设漏水性的水体景观时,水池的底部应全部或部分保持自然渗透作用。水池底部是最为自然的集水面,把收集到的雨水借助自然渗透和四周的地下水与土壤中水分进行自由交换,使得蒸发掉的雨水通过渗透形式补给回地下,进而保持水体景观的各种生态能效能正常发、可持续发挥。由于水体景观的水体渗漏和水量保持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在设计之前,应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作出全面、详细的分析、核算之后,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科学控制城市雨水的适量渗漏,确保景观水体在发挥景观功能的同时,也可很好地发挥对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作用。

总之,要使我们的每寸土地都会呼吸,使我们对环境的干预最小。而景观雨水收集利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也很有效目标措施之一。不仅可大幅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还可有效提高城市的节能水平,有利于城市建设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工作,积极发挥城市景观的储水功能,为雨水的充分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吴东.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0

[2]段晓东.浅谈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J].交通科技.2011(10)

[3]陈润生.城市雨水推广利用的研究探讨[J].山西建筑.2011(25)

[4]俞孔坚.设计生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 威廉・S・桑德斯 主编 2013.2

第7篇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照明方式;设计体系

一、城市景观元素的照明方式

1. 城市照明。到目前为止,城市照明主要可以分为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两种,这是根据服务对象和照明目的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前者主要是为人们在城市的夜间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提升城市设施的夜间使用效率。后者主要是为了展现城市夜间景观形象,营造出和白天景观完全不同的景观形态和空间氛围。虽然两者的基本目的和重点截然不同,但是两者并不是界限清晰的两个分支,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合作者”。

2. 绿色照明。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让人们越来越熟悉“绿色照明”这个字眼,现在“绿色照明”已经被列为十大节能重点工程之一,这也瞬间提高了城市照明的节能要求。其实,绿色照明的含义是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勖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充分利用天然光,建成环保、舒适、安全、经济的照明系统,充分体现现代文明。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将城市的亮度分区、功能照明平均照明度和均匀度等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和控制,并通过功能照明对景观照明进行适当的引导。将景观照明烘托景观形象和内涵的功能通过适当的照明设计发挥到最大,从而从规划层面整体控制照明能耗,对灯光效果进行高效控制,因为这和人们的夜间休息状况、景观资源形象的完善、电力的节约程度、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

3. 景观照明。景观照明具体指的是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或者景物的夜间景观照明,其中,体育场场地、建筑工地和道路照明等功能性照明除外。城市商业中心区、旅游观光区、景观路

以及标志性建筑等是景观照明设施的主要布置地区。以灯光技术为突出景观资源本身景观形象的手段,通过灯光的烘托,提升和展示不同环境和资源的景观特点,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协调,优美壮观和富有特色的夜景图画,以此来表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夜间形象。

二、当前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1. 设计定位分析。无论我们完成什么任务,首先将任务的定位高效完成是很有必要的。定位的不清晰直接会影响任务完成的最终效果,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任务同样不例外。

我们必须对设计什么样的现代化夜景观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后期的设计和施工工序才有可能高效、顺利完成。

2. 根据具体需要确定恰当的表现方式和方法。照明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景观照明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完善,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到底要围绕主体选择怎样的是明喻、暗喻的表现方式还是直接、间接的表现方法是固定模式的。而表现主体的功能、特征、风格甚至是周围环境都是我们确定具体的表现方式和方法需要考虑的方面。

三、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体系的解析

1.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积极的运用环境心理学对人们的视觉影响

人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主体,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着环境,同时也在无形中被环境改变,在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中利用环境心理学对人们的视觉影

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成功实现想要设计的效果,但是无论我们运用的是什么原理其基础都要是以人为本,这样一切的设计才会变得真正有意义。在选择运用什么样的灯具,想要达到怎样的照明效果时,一定要以不同的地点为依据,创造出更多能够照应大多数人心理感受的设计。现在的我们基本上已经过了那种最基本的对光明的功能需求,人们现在追求更多的是灯光对自己心理状态上的满足,夜间唯美的光效和当地的景色融为一体后,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

2. 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完善现有的景观设计

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夜景和美国华盛顿广场上的夜景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象,其他各个城市的夜景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就从侧面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设计

人员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前,会对每个城市自身所囊括的文化底蕴、建筑特色、人文景观甚至是气候等等因素进行深入的考虑,如果有需要还会将部分城市设计失败的案例找出来做一定的对比,总结其失败的经验,以此来完善甚至是创新,设计出彰显自身城市特色的照明景观设计,提高自身城市的知名度。

3. 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城市整体的照明景观设计是由各个地域、各个街道。不同建设特色的地区照明效果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想要整体的效果完美、有特色。积极地完善每一个部分的灯光设计是关键。风

格的追求也好,亮度的体现也罢,都应该尽善尽美。例如住宅区的照明设计,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灯光的铺衬给人们营造心理上的温馨家庭氛围。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光线的柔和度。

总之,城市的建设与施工要和城市规划原本的性质和要求相符合。在以人为本方针的带动下,追求生活中的简单实用,心理上的大方时尚,以风格明确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多方人员的共同

努力下,打造出别样的城市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

[1] 沈俊超 , 齐立博 . 从“功能照明、景观照明”走向“绿色照明、特色照明”[J]. 城市规划 ,2013(01):93-96.

第8篇

关键词:硬质景观;设计;城市景观;分类;运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硬质景观是由英国人首次创造并提出的,它是相对于植物的软质景观而言的。硬质景观指的是在景观设计当中,那些没有生命的元素,它包括灯、地面铺设、墙、引导标志、雕塑和桌椅等家具设施。只要是没有生命的物质都属于硬质景观;那么由此看来,水也是无生命的物质,所以水景也属于硬质景观。

广义上,在景观设计当中,硬质景观不包括有生命的元素和各种建筑构筑物之外的有形物;除此之外,均可认为是硬质景观。景观设施、步行环境、车辆环境、活动场所是硬质景观的四大部分。例如:学校的排球场、地面铺设、照明设施、不同的家具等等均属于硬质景观。

二.硬质景观分类

硬质景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设计要素、美学原则、景观用途等方面对硬质景观进行分类。本文从硬质景观的景观功能出发,并与实际相结合,将硬质景观分为三类:实用型硬质景观、装饰型硬质景观、综合功能硬质景观。

(一)实用型的硬质景观

实用型的硬质景观是由活动场所、道路环境、设施小品所组成的,而步行环境与车辆环境又构成了道路环境。以迎泽大街为例,在其街道景观设计当中,机动车道、人行便道及其各种停车场构成了其道路环境。

以柳巷商业街区的景观设计为例,在整条街道上合理的分布着各种小型休闲广场,这种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像铜锣湾广场,它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活动场所。

设施小品的设计特点是应用功能为主。若将这种设计方式应用于街道的景观设计中,它会是很独特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以城市的主干道——迎泽大街为例,景观设计中的柱灯与信息指示牌充分的运用了这一点。它们不仅使用功能很强大,而且还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二)装饰型的硬质景观

装饰型的硬质景观是以街道小品为主的,又可以将其分为园艺小品与雕塑小品两大类。现代雕塑作品种类、材质、题材都很广泛,已经逐渐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艺小品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很常见,像假山、景墙这些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都是园艺小品的典型应用。其中雕塑小品则是景观设计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表现部分。雕塑小品的设计不仅寓意很新颖独特,而且它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园艺小品与雕塑小品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这即是装饰型的硬质景观的最主要的特征。在本文提到的两个设计实例中,设计者很好的运用了这种特点。在柳巷商业街区的景观设计当中,其中景观花钵的设计很完美,它很好的表达了该设计的整体风格与理念,这是装饰型的硬质景观的典型运用。整个街道的景观设计让人有宜人舒适、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具有综合功能的硬质景观

很多硬质景观不仅很具有实用性,而且也有装饰美化的功能,给人以美感。以汾河湿地公园为例,在该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这种特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该湿地公园的一角的设计中,它的使用功能不仅很强大,其美化装饰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性,它适合是人们休闲娱乐、赏心悦目。在湿地花园中有一蘑菇雕塑,它是一个非常有趣味的景观小品,它的出现使整个公园的气氛活泼起来,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具有综合功能的硬质景观不仅能很好的将设计理念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功能也很强大,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它能被广泛得应用。

三.硬质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

由于当代社会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景观的设计也逐渐的被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现今的硬质景观设计当中,设计者会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设计因素,它除了要考虑到人们的一些视觉因素以为,还会将其他的一些相关的设计因素融入到设计当中,像社会文化因素、生态因素、各地风俗等等。

在迎泽大街的硬质景观设计中,其街道的景观设计充分的利用了硬质景观的设计特点。该设计以山西的文化和风俗为基础,比如民间艺术——砖雕、铸造,工艺——窑洞,它们都很好的体现了山西的民族韵味,别具文化底蕴。太原柳巷中商业街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也很有特点。它的景观方案设计主要是依据各路段的断面和节点,从而将设计风格与材质锁定;其次就是充分的运用颜色对比,颜色的鲜明对比给当前的空气环境以新鲜感,并能将街道整体的印象美化;同时采用现代手法来处理节点细部,这样的创作会使商业空间非常人性化,给人以美感。在设计中,还利用了旗杆、灯柱、柳树来重塑城市的三维界面,并有序的将小型开放空间在其中穿插,这种设计风格可将其与商业环境有机的结合。

(一)街道的铺装

从整体上来看,采用不同色彩和质感的石材来铺装街道,这样可以营造出很别致的设计风格。它主要采用的是西红柿红的花岗岩来进行铺装,用芝麻灰的花岗岩进行辅助的铺装,这种搭配方式会让人从整个上感到喜庆而又庄重;而其材质又给人很踏实和稳重的感觉。整个街道的铺装,无论从材质的质感和颜色上,都会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设计理念很独特。

(二) 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设计不仅能包融文化内涵,而且更具有时代的气息;它除了强调平面的厚重感,还注重三维的通透性和轻巧感;还会充分利用统一色调突出强调设计的系统性;同时还会关注设计的耐久性和维护性。在柳巷商业街区中城市家具设计中,它从立体的层面体现了设计的整体理念,该设计的灵感源于山西地区的特色文化——窗花与砖雕。该设计充分的运用了当代新的设计手法,能突出的将来山西的传统文化底蕴表现出来。尤其是景观灯的别致设计,充分体现了山西的风俗和民间文化。整个设计协调统一、别具一格。

四.总结

在上述两个硬质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中,在各个方面的设计中,硬质景观充分的将整体的设计风格展现出来,这种设计风格为整个城市增添了新意,成为设计的一大亮点。在两个例子中的街道景观设计中,其硬质景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文化、社会、功能的特点。将设计理念灵活的运用和展现出来,使人和自然得到了协调与统一,和谐与平衡。硬质景观的建筑材料不仅种类很多而且造型各异,这也是设计效果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当代社会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景观的设计逐渐的被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硬质景观的设计又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丰富、种类繁多,能充分的体现现代的科技手段,因此硬质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设计者要认真探索硬质景观的发展方向,理解硬质景观的设计思路,这样才可以将硬质景观灵活的应用于城市的景观建设中,使其在设计中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 廖艳红.试论城市硬质景观的设计与建设[J].中外建筑,1999(2):5-6.

[2] 杨锡荣.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初探[D].南宁:广西大学,2004.

[3] 陈开森.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9(3):125-126.

[4] 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3-5.

[5] 高文容.城市硬质景观色彩规划设计方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7:4-5.

[6] 李珎.珠江三角洲住区环境色彩设计探讨[J].华中建筑,2006(12):180.

第9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材料;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use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new materials category,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ew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landscape; new materi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舒适度和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等的追求等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景观,还是公园、公共绿地、住宅区园林景观等处处可见园林景观的踪迹。园林景观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科技发展又促进了很多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扩展性应用,故对园林景观中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类别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笼统上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人工材料又包括手工材料和工业材料。在早期园林景观中,经过手工加工生产的景观材料包括石雕、盆景、木桥等。工业材料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钢材、塑料等经过人类工业加工而成的材料。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材料具体可分为有生命材料(动植物)、无生命材料(混凝土制品、金属材料、陶瓷、玻璃和塑胶等)、天然材料(石材、木材、水和土等)、文化材料和气象材料等。文化材料是指具有某种意义、内涵的符号、文字、标志、音乐等。气象材料是指自然光影、风、云、雾等。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材料即是绿化植物,其在屋顶、阳台、墙体、围栏、桥体和主题花坛等部位的具体应用,共同构成了园林立体化的绿色景观。

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现代新材料的品种繁多。从物理属性上来讲,新型混凝土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橡胶材料、新型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纤维材料等都是新材料。按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新材料包括基建类材料、结构类材料、装饰类材料和铺装类材料。如灯光照明设备中广泛采用的LED灯。这种低耗能的环保灯具更安全,适用空间更广,创设的情景更加梦幻。铺装材料引入了橡胶、亚克力、塑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硬质自然石材和烧制砖石、圆石、砾石等材料,丰富了铺装的设计形式,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光影等多重表现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阶段

材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组成要素,其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史记》,其中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记载提到园林建筑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花草树木、水体等。这些材料隶属于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保持自然本真的特性,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寄情于山水的人文气息。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景观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大多经过精心的处理,如修剪规整的树阵、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和花岗岩铺装等,充分体现出欧洲贵族文化对改造自然的精神追求。近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将工业材料引入景观设计,国际主义和形式主义成功地在景观设计中推广应用了工业材料,最为典型的即是金属材料的运用,但其冰冷生硬的材料属性和机械性的运用导致景观的细腻化程度低、自然亲近度低。

以西方著作《景观美学》为代表的学说倾向于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联系,以促进城市景观设计本土化与材料运用地域化相结合的发展。近代园林景观设计沿用了传统私家园林的手法,其材料运用方式极具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及工艺美术运动的特色,忠实于材料自身属性,追求表现材料的真实质感,反映简约、高雅和向往自然的特点。如合理安排植物的疏密和高矮和水的运用,使景观空间产生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创造多层次的建筑物空间,结合雕塑、喷泉、凉亭等要素,调节景观空间的氛围。

4 新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基于地域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和园林艺术性追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对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趋势包括:

(1)人文化趋势。景观作为一种物质化的空间形式,应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质,关注城市、自然、历史、人文感受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力。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着重于直接反映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技术和民俗生活等。如江阴中山公园,利用现代表现手法,结合高科技技术和历史文化理念,使得古典与现代自然交融。中山公园利用钢结构玻璃影壁形式修葺了中山纪念塔,利用巨石材料镌刻历代的重修碑,并以展品陈列的形式展列于园中,在玉带河沿岸重修了钢结构玻璃长廊立足于地域特性的自然环境,整个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手法都体现了江阴古城沿革的历史和地方文脉,成就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2)生态化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观念早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抛弃了消耗型新材料运用的发展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地域环境和新材料属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观念在材料运用中的具体方式包括生态仿真和生态保护、旧物改造等方式,如玻璃纤维强化水泥、CFRC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脱模于传统石材材料的新型材料,具有耐腐蚀、质轻、可批次生产和造价低等特点,且模仿自然石材的纹理相似度高,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园林景观中可代替人工手塑石材,在开放式现代园林中应用广泛,是生态仿真的典型事例。近年来,很多园林景观开始利用工业回收或重组产品材料,如麦秆、树皮或木材碎片等材料可用作改良土壤的铺装材料,旧垫圈、旧轮胎等材料进行旧物改造。如用植物纤维和热塑性塑料树脂等材料经过处理而形成的木塑复合材料,兼具木材和塑料的双重性能,具有力学强度良好、抗冲击强度高、耐磨、防虫蛀及非易燃等优点;利用全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和高技术被动生态技术,建设具有环保、卫生、抗紫外线、节能的生态塑料建筑物。

(3)多元化趋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格局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风格难以统一。材料使用具备一定的地域识别性,同一园林景观构件在不同地方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结构、材料选用和园林整体风格都表现出高度的多样化趋势和强烈的本地文化色彩。

5 结论

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园林景观仿西式的趋势,衍生了很多粗制滥造、与环境违和的景观作品。设计师们应立足于现状,紧跟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转变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积极提升表现手法,理性化地吸纳地域文化内涵,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建设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萃. 新材料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贡鸣.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 国土绿化,2010,(03):24-25.

[3]李运远. 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

[4]徐哲民. 园林景观材料综述[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249-252.

[5]王萃. 浅议园林景观材料的选取[J]. 现代装饰(理论),2011,(03):45-46.

第10篇

【关键词】福州;地域文化;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城市景观就是城市这个各环节相互作用的系统所具有的外在表现,它可以包括城市的轮廓、整体结构及其区域空间布局、地质地貌、绿化、水体、以及街道广场、建筑、 桥梁、小品及雕塑等具体的城市景观实体因素,包括一个城市自身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生态环境、发展历史等等社会人文因素。城市景观,是展现城市面貌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步孕育和形成的。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福州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其景观文化及其空间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亟需我们去研究。

一、福州城市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保护观念的淡薄导致特色文化的消失

福州素以特有的文化底蕴饮誉中外,福州一向以特殊的地域文化特征展现其魅力。但如今,福州引以为豪的特色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曾经的福州拥有国内最值得称道的欧式建筑、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园和城市滨水空间。而在如今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在渐渐的消失。

(二)全球国际化的影响导致文化取向趋同

随着国际化的影响打破了地域文化的疆界,使文化在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上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化的地域特征逐渐趋于同化。上世纪末福州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盲目仿效国内外典型城市景观的规划模式,使这些城市景观的规划模式与福州的城市内在文化出现不相匹配南辕北辙的问题。

(三)盲目的开发方式导致城市地域文化消亡

在福州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开发的盲目性,缺乏对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景观的尊重与保护,缺少与城市个性、历史特点之间的关联,从而导致城市景观空间中地域文化特征的丧失。

二、解析彰显福州城市景观地域文化的方法

(一)福州的地域文化特征

1.欧域遗风的外来文化

从1898 年起福州作为南方的交汇枢纽和航运中心,就开始城市建设和近代建筑活动,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优秀近代建筑。建筑样式类型多,质量、艺术价值高,以欧式古典建筑为基调,并汇集了新艺术运动,巴洛克、文艺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的教堂、商店、住宅等纯欧式古典建筑,构成了福建市的主体形象。同时,福建人一直把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和具有典型的欧域文化特征的历史街区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2.绿意情迷的榕城文化

哈尔滨地处热温带地域,温热的地域特征赋予了福州城独具魅力的绿意文化。福州是我国榕树艺术的发祥地,自来有榕城的美誉。福州人注意从文化角度审视绿化资源,在不断探讨挖掘其历史渊源、总结积累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绿意文化。

3.独特的夏季文化

福州的夏季生活极具活力与魅力,内容丰富,比如福州之夏音乐会、福建国际啤酒节等。因此弘扬福州的夏季文化显得尤为必要,在城市景观的营造过程别注重夏季活动空间与景观特色的创造,增加城市景观的凝聚力。

4.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福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具有多个民族文化融会贯通的特点。在福州城市肇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互相交融、彼此渗透、或消或涨、或扬或抑,形成了福州特有的文化脉相和人文精神。

(二)遵循地域文化的城市景观规划原则

在宏观层面上对地域文化的定位要与城市历史底蕴及城市景观未来发展态势相互协调。借助地域文化内在力量促进城市景观的发展与建设,形成鲜明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质。在中观层面上,对于地域文化认同要与城市景观格局相互协调。通过建构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来推动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民心。在微观层面上,地域文化氛围与城市景观的基调相协调。协调好城市景观建设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讲究地域文化的内涵,形成合理的空间建造理念。使城市居民在城市景观活动时能够体会到城市的地域文化氛围。

1.强化地域文化特征,塑造城市形象

建设具有福州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需结合福州特有的地域文化,以个性化和人性化为设计原则,以舒适性、宜人性和特色鲜明性为建设目标。福州‘三坊七巷’的特色文化是其他任何城市所无法模仿的,这种特色文化是福州城市最具魅力的特质,是福州的城市主题文化,应该在城市景观中加强利用,从而加深城市的特有文化内涵,塑造别具一格的城市形象。

(1)体现外来文化特征

福州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要恰当引入外来文化的相关设计元素,除景观小品、景观设施、小型建筑等物态要素之外,让人们身处其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印迹,领略异国的风情,进而充分体现南国古城的文化价值。

2.尊重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历史印迹

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但是我们不能遗忘历史,而是应该尊重历史文化,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在城市景观的规划中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具体方法可以通过特定区域的空间表现、建筑小品等构筑物的设置来进行相关地域文化意义的表达。

3.融入现代性设计元素,体现时代性

这是以地域文化提升城市景观质量的关键所在。现代性的文化要素是文化时代性的标志。无论是地域文化原生态的挖掘,还是地域文化景观的构建与文化品位的提升,都需要融入现代性的文化要素。只有与现代性要素有机结合,地域文化才能更具渗透力、蕴含力和影响力。这里说的“现代性的文化要素”,既包括现代科技,又包括文化表现,还包括媒体推介等诸多方面。

4.营造现代城市景观并体现多样性

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能够增加参与活动的人数,满足人们活动的心理要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在营造空间景观多样性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城市的自然景观资源,比如建筑、街道、树木与花卉、水体等方面。考虑各种景观要素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的景观特色与城市居民的观景心理,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搭配使城市景观既符合城市地域景观特征又能与城市公共空间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景观视觉环境。

三、结语

地域文化和城市景观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构关系,地域文化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景观也同样反作用于地域文化。福州在优越的绿色资源和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显示出其独特的气质和性格。本文依据福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特色文化和城市景观的关系,提出构塑福州地域文化特征的、各个元素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的城市景观建设策略,希望能够为体现福州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建设做出贡献。

第11篇

关键词:西安城市建设 曲江新区 景观设计 行政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20世纪既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又是史无前例的患难与迷惘的时代。在下一个世纪里,变化的进程将会更快。——《北京》。这是《北京》中对20世纪与21世纪的预测与忧虑。现如今的城市建设发展也应验了这些推断和担忧。对于社会发展的“快”恐怕是一个我们所有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得词。中国近些年的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其速度相当的惊人。但就如“北京”中所提到的,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破坏”与“迷惘”的时代。高速行驶的列车也同样是容易失控的巨兽。这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中国所有的城市建设都跳脱不了。

回到西安,看我们的时代建设。功绩当然不可磨灭,但也不能说是过错全无。也一直引发着建筑、景观、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反思。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提出了今日城市建筑的三大结症:小农意识、暴发户心态、长官意志。虽然城市建设中种种弊病的原因远不止这些。但这三点确实是凸点,而且其中的“长官意志”当然是顶顶要紧的了,所以城市中就多了许多的中国特色的“行政景观”。但这些也都不乏一定的现实性。

看西安如今的城市建设当然要数是南郊曲江的建设在近些年最为成功。“成功”以何标准去评判我们暂且不论,但其带动的经济产值是不可小视的。大雁塔北广场的成功建设打响了“曲江模式”的第一枪。他在建设了硕大的城市地标、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以往周边环境的建设、加快了房地产的开发、吸入了大量的资金,赚的是盆满钵满。 这其实不是曲江独创的模式,早在1858年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的成功敲定到1873年全部建成就已经开创了这一吸金模式,带动的经济利润也成为房产界的神话。有了成功的先例再加上北广场的成功建设,看到了甜头的曲江当然会更加大刀阔斧的改造西安,政府也当然不会拒绝这笔资金的流入了。曲江南湖、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一个接一个的大型项目接二连三的实施。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本的投入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与动力。

这当然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但是问题就在于方式,揽入资金的同时若能带动其他利益的增长,例如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大众的审美、改善协调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当然就更加成功了。但别忘了我们是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的。它的速度早就超过了预期,当然会产生疏忽、产生失控、产生破坏。所以在某些项目上显现出弊病。所以问题就在于速度。就像(英)戈登·卡伦在其著名的《简明城镇景观设计》中提到的:“规划师,就像是胃液,无法将匆忙吞咽下的大块食物分解为情绪山的营养。我们也许能够做到许多我们的祖辈无法做到的事情,但我们无法比他们消化得更快。”所以我们的城市就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消化不良,更何况我们的规划师也不过都是些参考,关键的抉择还得看上级的指示。可是你也同样没办法把这台列车停下来,因为他已经启动了。就算停也会有这极大的惯性,更何况驱动它奔跑的动力-"利益"一直占据着上风。

1957年“大鸣放”,张奚若就批评了北京的城市建设规划,总结了十六个字:“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未来。”虽然“既往”指的是历史,“未来”指的是西化。虽然看上去,西安强调的是历史文化复兴但就前两句今来看今天西安的城市建设,却也是照样准确。再说说“历史”、历史怎么可能重新复制?我们现在只是在尽力这建造着伪造的历史景象,城市发展与其特殊性是分不开的,西安历史的特殊性就也成就了其发展路线必然是发展文化历史特色的经济路线。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陈丹青在其书中对如今大家看不惯的建设也这样写道:“全国上上下下成千上万的行政机构里那么多饭碗,岂能砸?这是巨大的现实。我常想,在着巨大的现实中,一小撮家伙在谈什么城市景观。文化记忆,多么奢侈、讨厌!多么脱离现实!今天的现实哪里轮得到什么建筑美学、建筑景观?......房地产开发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大支柱,而发展经济,是政府与跨国资本主义联手合作的最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记住:这是发展经济,这是讲政治,哪里是在讲什么建筑艺术。”他当然不是赞同这样的行政景观,但他也说自己不是在批评。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忠告,说说事实。

就西安城市景观设计现状来看,设计的理念与手法,还是应着重从如下几点进行加强的:

1、生态可持续理念的景观设计

城市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再利用是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国内外出现了“城市雨洪公园”这一理念的城市景观绿地。它集城市湿地、城市公园、城市雨水排放储存与净化等功能与一身,因而能够十分有效地解决城市旱涝问题,并有效地解决地下水不断下降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湿地的产生又有助于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基于该理念的城市景观绿地尤其适用于西安这样一座资源性缺水城市。

2、绿道概念的引入

绿道建设不需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它具有低投入、快速见效的特点与建设低碳城市的理念相吻合,同时还能广泛地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以英国为例,伦敦的环境品质依托城市、乡村相结合的花园城市模式,围绕城市建设环城绿带以及大量的城市绿色通道网络。如今的伦敦周边已经密布这种链式绿色开放空间将近300 余处,其面积约为伦敦市区的7 倍,伦敦也因此从原来的重污染城市成为环境宜人的花园城市。西安这座城市的周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市的南端便是物华天宝的秦岭,那里有着丰沛的水源、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且不乏国家珍稀野生动物。但至今西安未能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使得在环终南山北麓形成一个以生态保护为主、旅游为辅的终南山北麓绿道系统。

3、 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应当“见缝插针式”,将这些场所的尺度多样化。

城市绿地的建设不应一味希求大面积的专有场地,在尺度上亦应当有其多样性,见缝插绿、见缝“布景”的手法应当服务于城市中各种尺度的人们公共活动场所,它们应当是城市总体绿地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城市建设的脚步不会停止,更不会因为一小撮人的叫嚣就停止。否则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早已改革了、房产模式也早已改革了。但现实就是现实。因为我们在谈论的同时又有多少不开眼的项目又在实施了,做事的人都不用说的,只是默默的做。而说的人只能等你有权时才能实施你能意志了。当然,我们希望的是这城建的脚步能够慢一些,谨慎一些,眼光长远一些,那样也许我们的城市便能更好的向未来跨进。

参考文献:

《北京》——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1999年6月23日。

[访谈] 北大教授景观设计专家俞孔坚痛陈"城市景观病"2004年11月30日 ——来源:济南日报。

简明城镇景观设计 ——卡伦、 王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01出版) 。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做好光环境的设计,光环境的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形成具有城市个性的光文化,还能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优质资源,推动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因此,做好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的设计对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的现状问题

园林照明的意义并非单纯将园林景观照亮。实际上“光环境设计”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具密切的关联性。目前我国园林绿地灯光环境现状,可概括归纳一下几点问题。

1.1 设计方面

光环境设计与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完全脱节,日间的绿化景观设计与夜间的光环境设计无法相匹配,不具备观赏的延续性,夜间在公园里简单的布置满天星灯型,或者各类泛光灯将绿化进行亮化照明等形式,一味追求五光十色的投光灯,使得光环境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力平淡无奇浮华浮躁。

1.2 人员方面

照明设计师注重在城市规划、道路照明、楼宇景观艺术方面进行设计,而针对园林景观夜景的设计相对薄弱,无法做到园林景观与光环境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展现出园林景观的夜间观赏性;从事园林绿化、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规划、植物选择方面较强,而对光环境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光环境照明设计、灯具类型的选择、节能安全、电气控制等相对薄弱。

1.3 规划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有景观照明的规划,较少有对应的城市园林光环境景观规划,在园林光环境规划中,树立地域文化理念,尊重每个地域的文化情感和历史传承性,做到总体协调与局部突出的统一。

2 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是城市园林设计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光环境设计主要包含了意与技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学科交叉导致忽略了工程师与设计师的相互交流,所以,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与景观设计师、照明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经过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调研和理论分析,总结出在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主要涵盖在以下几条原则之上。

2.1 意境与心理原则

城市光环境目的在于营造意境,而意境的核心在于“心理体验过程”,光的视觉表现可塑造空间的表现效果,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反应;美学、心理学作为光意的切入点,不能以单纯追求形式美感作为光环境设计目的。城市光环境设计应当将受众的心理评价放在第一性,共同评价和创造城市的光意。光环境设计应以注重受众体验过程的接受美学作为评价标准,受众评价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对景观照明的认同过程,城市光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供受众认同与二次创造的“载体”最终达到光意象的目的。

在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中,根本的是受众的心理、思想是否接纳。人在城市夜晚空间中,其夜生活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都要依赖于城市的照明,所以应本着城市设计中以人的心理、生理原则来组织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的照明,实现城市园林照明的景观化。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方案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夜间活动和园区景点的装饰照明,我们还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照明对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所造成的干扰。园林夜景设计应以人为本,由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选择适宜园林景区的光源、光色,确定合理的用光量和照度,既能充分的表现出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观赏性,又不会因为园林景观照明作为城市旅游观赏节点,而过度亮化的效果而使受众产生反感。

2.2 体验参与原则

由于光环境的设计不是对城市景观的重建,而是强调城市景观自身的另一种体验,所以优秀的城市景观的光环境应当是清晰的,是可以帮助受众重新建立夜间对城市景观印象。在凯文・林奇的《城市的印象》中指出了人心理上对环境了解和把握的渴望,特别是对全局的联系,这就使夜环境需要更多的考虑人们所感知的夜环境,这意味着这种标识性是要建立在人们行为生活和感情满足的基础上,而且需要考虑受众的共性,这样园林景观光环境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形成城市景观光环境的印象。

2.3 节能与控制原则

在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中,节能与控制的原则是要重点考虑的。由于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过快发展过快,各地的园林景观照明加大了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单纯追求高亮度、多色彩,大规模,园林景观照明建设和周边配置不切合实际。为此,城市园林景观照明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照明控制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道路的集中监控,已发展成为集城市照明控制、城市照明管理部门管理维护、照明管理部门对照明设施的管理分析、城市各个相关部门的快速联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照明无线监控管理系统,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照明控制的问题的长期无法解决,各地政府已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实验方案。

2.4 电气安全原则

有了好的设计方案,更需要安全合理的施工原则,由于园林绿地的灯光中,天气对于灯光设备的安全隐患非常大,不同于商业街、建筑照明的照明方式,城市园林区夜间人员流动量较多,且城市园林中所布置的照明灯具不少是人手可以直接触及的,尤其是休憩绿地中的低矮照明灯具和一些主景植物照明和主题雕塑所使用的地面投射照明灯具,电气安全原则应是园林景观照明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安全隐患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箱非户外型,不能防水、防尘,箱内有杂物、多尘土,箱体锈蚀较严重,由于箱内接线排已锈蚀,导线老化严重;开关电器布置拥挤,母线排或接线端子等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3mm;PE排、N排设置不清晰、接线不规范;PE线截面过细;色标未采用黄绿色;1个端子压接多回线;多股线不涮锡;压线无弹簧垫片;逆方向压线等;室外明敷管路采用室内暗盒,不防水、又无泄水孔,暗管明敷明设;双固定位改为单螺栓固定,普遍存在灯具松动、位移、积灰、锈蚀现象;金属构架和灯具壳体无接地保护;控制箱内无自动感应灯,对夜间维修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灯具防护等级不满足要求,一些草坪灯、埋地灯底座已进水;日常运行维护不够规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有合理的供配电方案,配电设施距取电点近,处于用电负荷中心,用较小功率的灯具达到景观照明的预期效果等等。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考虑方案供电的合理性、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线路长度。

(2)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截面,减小线路的损耗。

(3)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值应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的规范标准要求内。

园林景观照明设备必须符合防止触电要求,即要求电气防护类别在一般场所可采用Ⅰ类和Ⅱ类灯具,在使用条件比较差的场所应采用Ⅲ类防触电保护电气产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现状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作了系统的探讨,认为若想做好城市园林景观的光环境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园林景观照明方式和布置方案,并运用现代化的灯光艺术表现力,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的园林景观光环境,以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化效果。

参考文献